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服装业论文范文

服装业论文范文

服装业论文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1篇

服装销售渠道的弊端

(一)终端市场的不足。批发市场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枢纽,批发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众多服装批发企业铺货欠款,通过赊销的方式发货给批发商,遭受巨大的经营压力。反过来这些欠款又成为批发商和厂家谈判的筹码,使厂家陷入被动地位。大型商场的各项费用以及促销活动等让众多服装企业利润率下降,加上企业本身的公关费、进场费、店庆费等支出巨大,让企业不堪重负。专卖店作为品牌服装企业的主要销售终端,单一品牌的服装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缺乏优势,其当下的生存能力也不乐观,

(二)部分经销商未能精诚合作。目前中国的服装经销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普遍缺乏忠诚度,品牌经营不能坚持到底,常常中途易帜。上述种种因素使企业的品牌战略很难通过渠道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三)渠道商之间窜货现象严重。窜货又被称为倒货或着冲货,是指经销网络当中的分支机构或者中间商因利驱使跨区域销售的产品,从而造成市场价格的混乱,严重影响服装制造厂家的声誉的一种恶性经营现象。由于服装行业易被模仿且难以防伪,大家为了谋求暴利,往往会在特定时刻都盯准一些畅销款式,将自己的商品改换他人的商标和包装,假冒成品牌产品,依靠商所建立起来的渠道网络销售仿制品。对于这种恶性窜货的企业必须进行尽快的处理,否则会危及服装企业价格体系,影响广告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投放效果,增加营销渠道的投入成本。

建立和控制服装营销渠道的对策

(一)选择适合自身的渠道模式

1、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规模非常可观,年成交额在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超过10家;消费需求旺盛,中低档服装的批发市场具有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等优势,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人群更是这类批发市场的忠实客户。

2、大型百货商店仍然占据销售霸主地位。尽管服装批发市场发展速度不容小觑,但是作为传统的销售大户,百货业态的大型百货商店仍是中高档服装和品牌服装的销售王者。

3、品牌专卖店因其新颖的款式和统一的门户而独步天下,赢得了现代人的广泛认可,通过品牌专卖店的经营,对于品牌服装来说是其提升品牌形象,保证营业额的首选。

4、服装超市与折扣店——服装销售市场上的两大新风景线。服装超市因为其批发优势决定了其优惠的价格和质量保证,加上可借助超市的人气来提高知名度和业绩,其打折活动往往与商场、专卖店往往一致,因此颇受家庭主妇的欢迎。折扣店所具有的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也在近年来迅速崛起,成长为服装销售渠道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5、具有显著市场推广功能的展会还有独到的销售功能,其可发挥其专业优势聚集众多品牌和买家,快速为企业寻找到合的适盟商,其影响力不可小视。此外,不少展会也吸引了诸多普通消费者,在短期内将意向客户转化成为真正的经销商。

6、新的生活习惯和全新的生活方式催生了网络购物或者电视购物的快速增加。在网络时代,许多消费群体选择网购作为选购服饰的途径;此外,电视购物以其陈述式的销售方式为部分消费者所喜爱,此方法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功能和形式的服装产品特别有效。

(二)与分销商的相互合作。在确定了渠道分销方式后就要谨慎选择中间商。服装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需要来确定企业与中间商进行合作的具体方式再据此选择最为理想的中间合作商,明确双方的权责利益关系,并以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在合作中双方要加强沟通,相互鼓励,加强中间商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看到他们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制造业核心组成部分的装备制造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规划中都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它是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大型装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组织结构上,“大而全”、“小而全”的理念曾经一直萦绕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周围,导致在发展中许多大型装备企业内部重复布局、缺乏内涵的问题十分突出。即使这样,规模也普遍偏小,规模经济优势也不明显。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内部信息孤岛阻碍成套供应能力和体制的形成,企业外部金融进入渠道比较狭窄等一系列问题。在技术结构上,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资源分布不合理;很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未形成自己的创新主体,传统产品或模仿已有产品等生产能力增长较快,高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大型装备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也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1.1制造业产业链上价值重心的转移的需要

我国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利润仍旧依赖于制造环节。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加剧,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企业想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向“微笑曲线”两端移动。

1.2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服务具有无形性、不易被模仿等特点,依赖服务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变的尤为重要。

1.3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顾客不在满足于产品的功能使用,越来越侧重于依附于产品的无形服务带来的效用体验。

1.4形成良好的环境效应的需要

新的业务模式能够使企业更多的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2大型装备企业服务型制造运行模式及特点

整合、增值和创新是服务型制造的三大属性,其中整合它来源于企业间的服务和外包。从组织形态上看,服务型制造组织结构具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品服务系统供应商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由核心企业靠自身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构成,核心企业是整个网络组织的信息中心和物流交换的调度中心;另一种是“专、精、新、特”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企业群团,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地理相近、规模中等或较小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经济的相关性或互补性,分工巨细,发挥集聚效应。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重有形要素,轻无形要素,重增量,轻存量,重外延,轻内涵,致使不少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总体上制造资源比较丰富,以大型装备企业为核心,在整合大型装备企业内部资源的同时,组织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服务性生产企业为最终顾客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比较符合我国当前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需要。这一运行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2.1客户的全程参与

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以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差异化服务正成为当今大型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服务型制造网络中,参与合作的成员包括服务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它们之间超越了传统的买卖对立关系,将以往的最大化单方面利益转变为最大化双方的总收益,彼此互为客户。

2.2服务的多元性

服务是一个服务主体与服务客体互动的过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物流等许多生产性服务拓宽了市场,反过来这服务也有力地支持和加速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服务型制造中,一切能够封装和虚拟化的都作为服务,它包括物理资源、能力、知识、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

2.3参与资源异域性

受社会资源的限制,大型装备一般尺寸较大、工序繁多,某些零部件只能在专用设备上加工,设备昂贵,工艺难度大,一般企业不具备生产能力,需要异域资源参与协作。需要一种资源共享机制,为分散在异域的制造资源进行虚拟化描述、封装提供统一标准和规范化服务接入接口,消除地域空间限制,实现需求、信息和资源的有序积聚。

2.4交易的多次性

服务是一个彼此交互的过程,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覆盖产品生命周期整个过程。通过服务组合可以构建不同类别的产品服务系统,从而实现将交易模式转变为基于产品服务系统的、长期的、重复性的多次交易模式,延长了企业的获利周期和能力。

2.5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品的同质化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自己核心价值环节,服务和外包变的常态化,这也使企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通过筛选优秀服务供应商,引导资源在网络间的优化动态分配,为企业内部非核心、冗余资源和功能的外包提供平台,也促进了节点企业对核心业务的识别和差异化竞争力的形成。

2.6业务的协同性

以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负责服务统一运营与管理,实现将分散的具有不同核心竞争优势的节点企业组织起来,发挥分散资源集中使用的思想。有别于以往的第三平台运营商,更加关注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参与,通过建立相应的协同机制保障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客户满意度,实现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兼顾。

3大型装备企业服务型制造支撑技术

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使得大型装备企业的业务流程较传统企业内部业务过程更加复杂,如协同业务流程跨越了不同企业和系统边界,需要开放的体系结构、统一标准的规范及协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常引起业务逻辑的重构,需要实现业务逻辑与具体实现技术相分离等等。传统企业应用集成方案已难以适应这种复杂性。

3.1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方法,其核心概念是重用和互操作。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接起来,并按照业务流程将服务进行编排和组装。在集成方式上SOA强调基于业务功能的集成,把每个功能模块看成一个集成单元,颗粒度比单个应用系统小,具有较强的灵和性;在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使得SOA与传统企业应用集成方案更具扩展性;这种松耦合架构不但能够满足企业业务的敏捷性需求,还能使企业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它具有松耦合、基于契约的、复合的、可重用等特点,为发挥服务型制造整合、增值、创新的特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框架。

3.2WebServiceSOA

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有WebService、RMI、DCOM、CORBA等技术为其提供支持。相比而言,WebService技术更具优势,它可以轻松越过防火墙扩展到互联网实现异构网络间的通信,利用通用的Internet协议解决面向Web的分布式计算,而CORBA、DCOM、RMI等使用私有协议只能解决企业内部的对等实体间的分布式计算。此外,在编程语言和操作平台上WebService不受任何限制,而RMI只能使用Java语言,DCOM仅局限于微软操作系统等。

3.3企业服务总线

在对不同服务进行管理上,传统的EAI中常常采用类似Hub的中间件来代替中央管理器的职能。在SOA中这样的解决方案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随着服务的请求越来越多,中间件的负担会逐渐加重导致速度变慢;另一方面中间件一旦出错会导致整个架构的崩溃。而企业服务总线比单一Hub的形式开放,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廉价的解决方案,一种在松散耦合的服务和应用之间标准的集成方式。

4大型装备企业服务型制造利益模型

在大型装备企业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各方基于各自核心资源和能力彼此间互为客户关系,在自我利益的驱动下以开放的结构将制造资源进行聚集实现分散化制造。每位成员加入合作网络的主要目标是价值创造,核心是利益分配。如果合作者的投入与其所得并不匹配时,就会挫伤合作者的积极性,甚至会人为地割断已有的经济合作。

5结论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3篇

1.保护服装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

内部审计的引入,除了具有对服装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现存财务资产进行定期排查的形式,保护服装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服装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环节非常复杂,服装布料的生产与采购、设备的管理、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的生产以及服装存货的进出仓管理都需要非常严格的会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导致服装企业的财务出现损失,在当前服装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的境遇下,内部审计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保护就显得更加关键了。通过服装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对服装企业各部门以及整体的财物财产状况进行监督与二次核实,发现很多实际财物与财务记录不相符的情况,找出财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为服装企业会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真实、有质量的数据采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服装企业中亦是如此。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可以为服装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有质量的数据支撑。另外,服装企业的实际经营中的各项决策,以及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制定也非常依赖会计统计数据,一旦数据不真实,就可能影响服装企业的实际运营,而内部审计工作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收集的真实性问题。通过内部审计,服装企业的会计部门可以获得很多在平时“账面上”的会计工作中所无法收集到的企业内部信息与数据,由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只对企业的领导层或最高经营者负责,这些收集到的数据便可以直接传递给服装企业的领导层,成为领导层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以及经营办法的数据支持材料,并且为服装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运用内部审计加强服装企业会计控制工作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民营服装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的,其发展的历程还较为短暂,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如存在服装企业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独立专业的审计部门等问题,使得目前大部分的服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都没有能在其会计控制工作中起到应有之用,笔者认为,要加强内部审计在服装企业会计控制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将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转变

当前我们服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都以事后审计为主,即在每个财务季度的季末由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当季企业的各项运营工作进行审计,并拿出财务报表与审计报告,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加快审计的效率,但是却不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因为一旦平时的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只要没到季末审计阶段,都可以对想办法弥补,使其不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将服装企业会计控制中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转变,将审计工作运用在服装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中,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数据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确保服装企业经营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的效率可以采用数据采集与报告制作相分离的方式,即事中审计主要是对服装企业经营数据的记录与审核,数据一旦被登记就不能再被更改,而事后审计主要是对事中审计的再检验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

2.加强对服装库存的审计力度

在将服装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转变之后,还需要依据服装企业的特点对重点领域加强审计,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在服装企业经营的各项环节中,服装库存的管控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因为当前大部分的服装企业,无论大小均存在着库存积压的现状,这种现状为服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对服装库存的管控工作尤为重要。在会计控制工作中,就要以内部审计的形式加强对服装库存的审计力度,做到每一件服装产品的进出库都有据可查,严控以库存为主要对象的企业内部腐败与会计工作中的漏洞,通过不断加强对服装库存的审计力度,保证会计工作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另外,还应将库存审计与其他环节的审计相联系起来,找出降低服装库存的有效方法,为服装企业各项经营中的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3.建立服装企业专业审计部门

为了能够在服装企业会计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建立一个专业的服装企业审计部门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服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企业的领导层负责,主要任务是在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审计机制,严格把控各经营环节中的财务数据流动,并且收集企业运营中所体现出的一手数据,为服装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服装企业内部专业审计部门的人员组成与人事架构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即调查组与研究组。在调查组中,可以抽调服装企业各部门的一些有经验的人员进入小组,利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掌握的经验,不断的发现企业各环节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组中,主要就有专业性的审计会计人才组成,当调查组将一手数据与资料上报后,研究组就对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并定期出台审计报告。

4.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生产与经营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每个领域取得突破的重要命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辟了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服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来提升审计质量。首先,拥有电子商务部门的服装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进行监控。其次,对没有电子商务部门的较大的服装企业中,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服装企业的每一种原材料、产品、服装进行云端记录,这样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就不必像传统的审计形式一样,通过长时间对每一项财物进行现场考证,来审计财务状况,而是直接运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就完成财物审计,并且替身审计的精确程度。

三、结束语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4篇

职业制服色彩设计区别与职业时装色彩设计的特点表现在,从事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征的特定行业人员的工作服在色彩设计中应该体现出特定行业的专业性,色彩的影响效应将是职业色彩设计的重要依据。色彩效应对职业服装的影响效应表现如下方面:

(1)色彩对职业装的情感效应

色彩情感因素的影响,想必大家都较为了解。例如,蓝色、绿色给人清冷的感觉,而橙色、红色则会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色彩的这一特点在生活中运用到职业装的例子很多。例如:饭店、餐厅需要一个温馨、惬意的用餐环境,所以它的职业服装颜色的设计大多是以暖色为主色调。而肯德基工作人员的职业装是以红色为主色调、麦当劳的职业装是以红色与黄色相间,设计者考虑运用高纯度、高明度的暖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特点,促进人们的食欲,使人们的心情更愉快。再比如,一些化妆品营销专柜,会根据其不同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装用色,欧珀莱一线人员职业服装在色彩上设计为淡粉色为主色调,给人甜美、浪漫的感觉。

(2)色彩对职业装的生理影响效应

每一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同时色彩有自身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样对人们的视觉甚至是心理生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职业服装的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纯度对人生理上有教强的刺激性影响效应,影响着装者的购买欲望和视觉疲劳感等。例如: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服装色彩的选择上,需对患者有辅助的医疗效果,因此多选用颜色干净、卫生,给人可信任可靠感的白色、浅绿色系、浅粉色系为主;另外,手术医师的职业装避开了红色,多采用果绿色或者浅蓝色服装,也从生理效果上起到了调节人们的紧张心情的作用,这些都是色彩设计在职业服装运用中的积极作用。

(3)职业装色彩运用的标志性效应

现代社会,品牌概念植入人心,CI系统设计环节中,色彩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而职业服装色彩的标志性效应影响也就越发明显。职业装色彩运用的标志性效应在企业内部的作用表现在——“色彩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什么是职业装中的“色彩管理”?在企业中不同的管理层中,为方便管理和更好的体现出企业形象,会在不同管理层运用各种色彩的制服,这样既标明了身份,更加方便管理和企业运作。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邮政行业的制服以橄榄绿色为主色调,这种颜色象征着希望、安静、和平与环保;救生员的工作服——马甲颜色设计为高纯度橘红色,这种颜色象征着除了具有醒目作用外,又能给人心灵的暖意。色彩的这种标志性作用在大家心中具有相同的心理感受,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银行制服主色调应该与银行整体CI系统相吻合,体现庄重、典雅、美观的效果;而交警工作人员职业服装的荧光橘色、银色等荧光色,则一方面起到对来往车辆的警示性,另一方面相对更有效的保护好交警自身的安全;饭店厨师的“高筒白帽”的白色选用,主要是想给食客以干净清爽的感觉,有卫生可信的作用;证劵公司职业装在颜色上设计为“红色”马甲,让人心理情感上感觉证劵公司热情的服务,给人留下深刻的标志性记忆。

(4)职业装色彩运用的环境影响效应

职业装色彩设计中受环境影响效果最突出的自属军装的色彩设计。环境作战,职业装的色彩设计自然从属于所处的作战环境色彩,空军的蓝灰色来源于天空;陆军服的颜色设计成绿色,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环境色;海军服的主色设计为蓝色和白色,海洋是海军服的设计灵感来源。这些融合于大自然环境的色彩选择在作战中使着装者更不易被察觉发现,也更容易蒙蔽、迷惑敌人,比如说陆军的迷彩装由于在草地环境中作战,因此迷彩的颜色设计更加不易被识别和察觉,基于次,色彩的环境色将给战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胡服骑射”到“八路军军装”到“中山装”以及现在中国统一的07新式军装,了解中国军装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军装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科技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变迁,例如:07新式军装的色彩设计以色彩明度、纯度上更低的冷色调松枝绿色代替原来的棕绿色为陆军的颜色,体现中国军人庄重、沉稳、威严的特点,这种色调的选择与国际军装色调更协调统一,时代感更强、搭配性更强。这也是专家经过反复实验,大量的研究,最终从大量的色系中选择论证的结果。而蓝灰色成为07式空军的服装色彩主色调,在色彩明度上进一步加深,这样会让空军服、陆军服装与海军更加协调与统一,也更易于搭配。根据这样的设计原理,07式海军服把原来的本白色改成白色,同时把原来的藏青色改为深藏青色,这样的改变,不仅使中国三军的服装之间的色彩饱和度、协调性达到统一,同时也将会与国际军装色调相统一。航天服的色彩设计采用银色为主色调,这种颜色的时代感、科技感更强。急救服色彩设计运用绿色,这种色彩给人生的希望。黑色作为中国特警服的主色调,这种色彩更富有威严感、神秘感。同样科技运用的例子很多,美国陆军“通用性迷彩图案”的新式迷彩服制服的最大特点,在于仅仅采用一种颜色“通用性迷彩图案”,同时城市迷彩、沙漠迷彩、山地迷彩和丛林迷彩被取消,而采用“数码调和技术”的新科技,使这种制服图案具有自然光下依据不同的环境森林、沙漠和城市而变化不同的色彩变色效果的。

2结论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5篇

服装在当今的时尚潮流界,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件商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侧面展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特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以便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设计理念。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锻炼自己对时尚的洞察力和美好事物的审视力。从服装的本质出发,还要教育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结构骨架和技术技能,在设计中充分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品质内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其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开门砖,只有对美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为美丽的骨架填充灵魂、增添“血肉”,才能够使服装完美地展示出来。服装设计不仅包含了视觉训练、艺术造型,还应该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服装设计图时,每一个线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触,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婉转,充满了韵律感。冷暖色彩的搭配,赋予了服装设计以灵魂,每一种色彩都把人们的轻快明朗或深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对于色彩的发挥,充分展示了服装所带给我们的特有色彩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色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锻炼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

让学生对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造型和结构剪裁相结合,就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结构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准备阶段,只有对所要设计的服装有所构思,才能够进行服装设计。而剪裁是对准备阶段的延续,两点同时具备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服装。利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独立的创造精神,再经过丰富的思维加工,就可使服装在视觉上和品质上有较好的体现。只依赖于图纸上的绘画效果图,不能够把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融入进去,这种设计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为服装设计既有艺术设计,也有技术设计,这就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容易产生学习的偏差,倾向于喜欢艺术设计的,可能就会忽略技术设计;倾向于技术设计的,也可能会忽略艺术设计,进而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统一。

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还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素材,把结构剪裁加入进去,让学生能平衡发展,让学生在现有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了解服装结构的原理、剪裁技巧,根据设计理念,灵活地对服装构造进行修饰,锻炼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结语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在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国内服装品牌在品牌塑造、商品企划、设计开发、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全球采购、快速时尚等商业模式也都在进一步强调人才的专业素养,缜密的计划、控制能力。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服装业重心转移正在加快,从低端产品的制造加工到品牌运作,从生产制造中心走向设计开发与营销贸易中心都是必然趋势,这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建立服装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评核体系

随着服装业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服装营销职业能力研究成为教学改革探索的焦点。首先,必须进行服装营销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为基础的研究。

在参与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教育

部重点课题《服装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研究》工作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研究得出以下成果。

1评核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职业能力从内容看,它包括机能、智能、技能、情感、行为方式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应用性人才;是学生胜任企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职业能力评核体系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判断,而且将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与学校对接。根据市场和行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体系主要从知识结构、一般能力、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4个方面构建,建立在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2服装营销职业能力评核体系的架构(图1)

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构建融合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结构体系。服装营销专业培养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方面。

知识结构模块主要指服装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是职业能力构成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一般能力模块具有通用性,根据职业方向不同要求也有所差异。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最主要的是岗位能力模块,根据岗位要求给出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考核目标和建议性的考核方式。最后一个模块职业素养从3个方面进行描述,这些是服装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前提,并由此确立服装营销教学体系建设的方向。

服装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

根据服装营销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笔者确立了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服装营销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

1两大关系

为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确立以服务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改革和探索中,认识和处理好两大关系。

1.1理论教学与市场实践的关系

服装市场营销是一门特殊的市场营销学,既需要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服装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为依据,课程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笔者通过对国内服装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调查和分析,将教学模式分为课堂型和市场型两种,课堂型侧重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的培养模式;市场型侧重于市场的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符合服装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表1)。

1.2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在市场营销整体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服装营销研究范围正在细分化。欧美国家的服装营销教学随着服装业的不断发展,提出了需在以下4个重要的专业课程进行拓展,即时尚买手、商品企划、终端指导、专业化店长,这些不断开拓的具体研究领域扩大了整个服装营销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并使服装营销专业形成一套专业分工齐全、细致的系统。在宏观的基础上,它要求培养学生总体的市场素养外,还要根据分工种类和职业方向,对其进行分类培养(表2)。

2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及成果

2.1总体设计——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

服装营销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特色,这就需要服装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然后从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学科交叉点。

服装营销的专业基础是服装学,这既是专业的立足之地,也是特色之处。服装基础学科的梳理要围绕两个系统:产品/商品属性系统与服饰生活服务系统。课程主要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饰美学、服装色彩、纺织品与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分析等。而服装零售管理、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品牌管理等则需要引入和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

2.2加强证书及考核教学模式

除了注重有效拓宽实践,并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增加高新技术及应用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鼓励、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新型市场营销的各类级别的考试,如按照在中国商业联合会《服装营销师职业能力》的课题提出的标准,务求让学生走出社会时就能通过实用技能证书向企业证明能力(表3)。

2.3实施多种教学模式

实施演示、模拟、案例、实训多种教学模式并举,开展行动导向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改革。通过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式培养“产学一体化”等形式,开展培养模式优化、行动导向等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此形式构建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2.4积极参与服装营销

文化传播活动和各项大赛在校内,为学生举办各类实战营销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帮助推进成衣品牌开发的各个流程环节:市场调查→预测品牌流行趋势→系列设计稿→制作成衣→拍摄时装大片,为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并邀请业内名家专家、资深摄影师、造型团队、新闻媒体参与,以此方式锻炼提升学生的品牌和营销意识。

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大赛,例如参加广东省服协组织的服装买手大赛。通过参与各类大赛,提高了师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教研结合,如通过参与《国务院委托之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开发自己的服装品牌,进一步促进了服装营销教学水平的提高。

2.5注重市场实践,提升就业成效

专业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从2010年开始,在大二下学期就进行“小实习、大实习”式的双实习方案,以充分的实践机会达成对学生实行“无缝衔接”培养计划的创新目标。目前,已经有近50家服装品牌、面辅料企业等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以及个人时尚工作室与我们建立了战略合作,接收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式学习与实践。

2.6吸收先进理念,完善教学思想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高等服装教育的影响,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引起国内服装教育界的关注。服装营销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

一、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1.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专业界定

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服装营销管理专业,因此在国内它只能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而在国外两者皆有。通过对美国高等服装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到: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名称都冠以“Merchandising”。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该词的定义是:以能最佳服务于实现营销目标的地点、时间、价格以及数量来行销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规划。“Merchandising”作为理论时,主要被翻译成“商品企划”或“商品策划”,作为专业名称则一般翻译成“营销”或“营销管理”,它的核心内容包括针对服装制造商的“商品化的产品计划”以及针对服装零售商的“商品采购或配货计划”。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买手、零售管理、商品企划师、视觉营销师、产品经理、店铺经理等专业人才。

2.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的院校

国内高等服装教育本科层次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以下简称“服工”)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当中。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仅十余所,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学院服工专业设置服装营销管理方向、东华大学服工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方向。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有百余所,如纽约时装学院设有时装营销管理专业、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服装营销与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专业方向、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营销、设计和生产专业设有营销方向。

二、顺应服装业发展,加快建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在品牌优势、商品企划、设计开发、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全球采购、快速时尚也都进一步强调人才的专业素养,缜密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美国的成衣品牌公司服装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由商品企划师、设计师、技术设计师、工艺师等组成,而国内大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岗位细分。服装产品开发的新模式、服装商品企划的科学性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对时尚与商业敏感、对服装商品熟悉,能运用经济与管理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服装商品企划人才来支撑。从服装零售业来看,竞争的新形势对买手、零售管理等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教育层面作横向比较,可以看到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教育,这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服装业重心转移正在加快,从低端产品的制造加工到品牌运作,从生产制造中心走向设计开发与营销贸易中心都是必然趋势。高等教育的前瞻性需要改革现有服装专业体系,增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并加快专业建设。

三、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1.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体系

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自身特色,这就需要服装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然后从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学科交叉点。服装营销管理的专业基础是服装学,这既是专业的立足之地,也是特色之处。服装学科基础的梳理要围绕两个系统:产品/商品属性系统与衣生活系统。服装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饰美学、服装色彩、纺织品与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分析等。由于服装商品企划越来越注重市场以及销售信息的定量分析,服装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需要引入的经济学类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服装零售管理、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品牌管理等则是服装学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新晨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国内高校服工专业主要招收理科考生,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开设服装专业的主要院校,除东华大学外,服工专业都不招收文史类考生。出台这种政策有多方面的原因:纺织科学与工程作为主干学科;定位于工科培养,授予工学士学位;课程体系中设置有一些理化课程。但是随着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服装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能力本位得以重视。尤其对于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原先的理化课程大幅删减,人才培养体系完全适合文理兼招。进一步看,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也面临着竞争,多渠道多类别招生刻不容缓。调查显示,许多文科考生对时尚业、服装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相应的招生专业。实施文理兼招可以更好地吸纳有志于服装营销管理职业的考生,有利于培养出热爱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为服装业输送各有侧重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服装商品企划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服装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确、产品无个性、品牌运作能力低下等问题,品牌短命现象较严重。完善服装品牌经营策略要从细分品牌市场、挖掘品牌文化、突出品牌个性、创新产品技术、整合营销传播、规范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

一、我国服装品牌经营现状

1.目前我国服装品牌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服装品牌的经营,从“购买—销售”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以设计、生产、销售为主的品牌服装经营。从服装设计、面辅料采购,在自己的工厂组织生产,到批发和零售一条龙运作;有些甚至还有自己的面料厂,如“雅戈尔”品牌。

(2)以设计、销售为主的品牌服装经营。从事服装设计、面辅料采购、批发和零售,但没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靠外加工制作服装。如“逸飞”品牌。

(3)以零售为主的品牌服装经营者,主要包括三类:各级服装品牌商,采购其品牌,然后在加盟店内零售;私人服装商,采购一个或多个品牌,然后在小服装店内零售;少数百货公司采购部,采购某些品牌,然后在百货公司内零售。

2.我国服装品牌的经营特点

服装品牌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觉醒于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我国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大国,而我国服装业也悄然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逐渐从以往那种品牌化程度地、品牌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强的传统生产状态,向重视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的状态转向;从品牌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

一、品牌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模式转向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反应加工系统。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品牌市场出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复合的趋势。截至本世纪初,我国共有服装企业4.7万家,但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已注册服装品牌达到80000多个,但只有0.3%可以称得上国内知名品牌,其中更没有世界知名品牌。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确、产品无个性、品牌运作能力低下等问题,还停留在价格战、广告战等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上,品牌短命现象较严重。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以品牌优势、资金优势、设计优势挑战着我国服装业,使我国的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趋势。我国服装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模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中赢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完善服装品牌经营策略

1细分品牌市场

根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行为细分、心理细分等常用的消费者市场细分方法,分析市场,寻找品牌的成长空间,在区隔目标市场与目标消费者时,完成品牌定位。服装品牌定位包括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和形象定位。产品定位决定经营产品的类别和产品大类,先确定经营男装、女装还是童装,再决定是经营休闲装、职业装还是内衣。价格定位是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品牌的附加值来决定价位,是中档还是高档。形象定位是指品牌的包装与语言、品牌形象等。如雅戈尔西服定位在身处职场中的成功男人,将服装品牌的诉求重点放在了男人的“王者风范”之上。香港服饰“佐丹奴”、“斑尼路”开发定位在都市年轻一族,每季推出不同色彩、流行的青年休闲服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婷美内衣以时尚和性感为诉求方式,塑造了婷美品牌高贵而典雅、充满现代女性气质的品牌形象。

2.挖掘品牌文化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是流动的艺术和智慧。服装品牌既是服装个性精神提炼又是服装特性的概括,它不是服装本身却又是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载体。品牌文化是人文特质在品牌中的积淀和品牌活动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内涵要到消费者心里去挖掘。

品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是抽象而玄远的,它是透过产品的整体形象,清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服装如同人的躯体,文化则是人的灵魂。品牌中没有文化的积淀如同人没有思想一样,服装设计大师夏奈尔说过“一切都会过去,唯有风格长存”。国际上知名的服装品牌,之所以能被世人所推崇,能引领时尚的潮流,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将品牌完美的设计思想与深邃的文化底蕴巧妙地融入服装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服装王国,这种被文化滋润过的服装品牌又怎能不广为流传呢?

例如:范思哲深谙贵族和明星的豪华、奢丽的心理,采用高贵豪华面料,生硬的剪裁线条,高贵中透着十足的王者风范,那刚硬的线条,使你走到哪里都一定被认出,成为范思哲品牌文化的内涵。而瓦伦蒂诺表现的是优雅、妩媚成熟的女性文化。

3.突出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是吸引人注意的主要原因。假如把一个人看作一个品牌,她芳龄二十,明眸皓齿,身材小巧,美丽可爱,当你被她吸引逐渐了解她之后,你开始信任她,喜欢与她相处,甚至当她不在身边时十分想念她。有它相伴是一种快乐,你已经被她的价值和关心深深打动,这些就类似于人们与品牌个性所产生的情感效应。总的说来,人类喜欢有人情味的东西。如果能为品牌创造一种个性,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品牌就会成长,如同人际关系会发展一样,也往往正是这种情感方面的因素,促进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品牌个性是服装品牌中最能体现差异、最活跃的部分,是品牌定位的深化。只有鲜明的个性,才能成为瞩目的焦点,越是个性的东西,越能让人记住,引发共鸣,建立彼此长久的关系。安娜·苏(AnnaSu)的品牌个性就表现为娇艳、怪诞、颓废、复古和绚丽奢华,这使得许多模特与音乐家都迷醉于它独特的风格之中,因为这些个性能体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甚至惊世骇俗的一面,他们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安娜·苏品牌的忠实顾客。

4.创新产品技术

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好的品牌的生命周期的延续更多地在其产品的技术创新上。服装品牌的创新主要在其流行色彩的运用、先进的纺织面料的采用、设计的独到上等等。服装行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将继续通过市场呈现出来,在服装消费需求增长的同时,人们受流行趋势影响也进一步加强。

对服装色彩的把握关系到消费者的气质、性格和审美品位,人们对色彩的重视程度将会明显提高,在选择流行色时会既大胆又谨慎。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服装面料质量提高,面料的流行周期缩短,更强调舒适和流行美感并重。功能性面料逐渐成为潮流,具有舒适透气、防皱免烫、抗静电、防紫外线、防菌、防霉、阻燃等功能的面料不断推出,并会很快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服装生产企业要特别留意流行的变化趋势,捕捉服装信息,在设计、生产、加工中着重新产品、新工艺的采用和设计,紧跟国际流行趋势。服装企业要主动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提高服装加工效率和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5.整合营销传播

服装品牌的传播是一个系统,有多个环节构成。诸如,明亮口号、鲜明统一的标志、绝妙的广告创意、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品牌信息的准确传达以及公关活动(包括公益社交行为、赞助项目等)、促销等。把各种传播手段整合起来,起到1+1>2的效果。如ESPRIT,除了做广告以外,还积极鼓励消费者表现自己的风格,提出了时装界必须对社会和时尚生活负责的理念,为了引起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ESPRIT每年参加地球日宣传活动,其店内也贴满回归自然的海报。

但不管采取何种组合,不同媒体、不同手段应保持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声音、统一的主题及色彩,形成协同作战的态势。使品牌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点上均保持一致,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当然,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创意表现的手段也可百变求新,从而使顾客永不厌倦,并产生对品牌的忠诚。

整合营销传播还要因品牌而异,要做到整合传播的诸手段与品牌内涵高度相关。比如做中式风格的服装,就适合举办一些诸如民乐、国画之类的才艺表演来烘托气氛,而不是搞什么青春偶像见面会或街舞表演。雅戈尔、皮尔·卡丹服饰就不能用颇具乡土气息的艺人代言。

6.规范营销渠道

服装是一种跨地区销售的商品,建立高效规范的营销渠道是服装企业维护品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服装业的营销渠道包括各级商、中间商、销售终端和辅助机构(如运输公司、独立仓库、银行和广告商)。渠道建设包括渠道设计和渠道管理两大方面。渠道设计应使服装营销渠道向扁平化发展,尽量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以加速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服装营销渠道也应向多样化发展,根据企业实力和市场容量等灵活确定渠道的长度和宽度。品牌加盟店应作为终端的主要销售形式,商场专柜可以成为品牌加盟店的支持,自营折价商店则可作为处理存货的一个途径。渠道管理方面服装企业要与各级渠道成员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企业向渠道成员提供及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证并促进其经营与发展,在使其获利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的销售和资金回笼,保证了自身的发展。这种方式还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和渠道成员、渠道成员之间的摩擦,更好地抑止串货等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单岳健能:服装品牌成长的烦恼——服装品牌:思痛与思路.广告大观.2004年9期

[2]潘雪尚笑梅:服装品牌的维护.国外丝绸.2005年3期.

[3]苏玲:服装品牌急需提炼核心竞争力.中华商标.2005年4期

[4]王瑾马大力:服装品牌经营策略初探.江苏纺织.2006年01A期

[5]罗颖:服装品牌营销的策略及发展.商业研究.2003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