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

测绘档案管理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

管理要想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对其中的特征点进行整合,更加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对土地测绘档案信息的整合,进而保证土地测绘档案管理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一、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一)测绘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土地测绘部门都加强了对测绘档案管理的重视,但是由于其中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所以当前的土地测绘档案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测绘档案,需要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对图片信息的查询。但在对档案信息化进行管理时,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不能实现对测绘档案的有效管理。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测绘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如今,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部门一般是按照测绘档案的内容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的。但是往往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信息化管理方式单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未对土地测绘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导致档案信息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

二、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方案

(一)完善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

在对土地进行测绘时,需要优化管理流程。再者,土地资源作为主要资源,要想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就需要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土地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此外,还要对现有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配合档案部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档案体系,主要是突出土地信息档案的科学性,实现对不同土地测绘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化意识

土地测绘档案一直都是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要想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需要结合不同的土地测绘档案内容,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其测绘能力。如,可以加强GPS在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地形奇特的地区进行土地测绘,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土地测绘人员还需在掌握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卫星遥感技术的有效应用,应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测绘和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土地测绘档案的动态检测,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三)加强3S技术、遥感技术的运用

除了上述技术外,还要加强对3S技术的合理应用,其属于信息化技术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不管是在土地利用还是在测绘档案信息管理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3S技术应用于在野外测绘,在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中应用此技术,还可以通过调回现场信息等方式,对其中的调查资料进行整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2]。遥感技术也是信息技术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强化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还能够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开展动态监测和调查等工作。如在对土地测绘档案类型进行识别时,可以应用此项技术对其中的土地信息进行有效识别。技术人员在对土地类型进行分化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掌握不同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对土地测绘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进而不断提高土地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建立开放性的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

虽然大部分土地测绘单位已经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构建开放性的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测绘档案的管理质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前的封闭式土地测绘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对新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应用[3]。要想实现对土地测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就要积极迎合当前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建立开放性的测绘档案管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土地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宣传,不断强化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在明确其自身的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测绘档案内容和数据信息的综合性管理。

(五)运用GPS技术实现对土地测绘的数字化管理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测绘技术的应用。当前,在对测绘档案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时,一般会以计算机和光电测距仪等为基础,主要包含全站仪和GPS,加强对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地判断,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强化其监测能力[4]。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运用GPS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优化档案信息管理的流程。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逐步完善土地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建成统一的网络构架,实现对不同目录数据信息的整合。此外,还可以利用服务器对数据信息进行交换,建立“云架构”,在此基础上搭建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平台,通过对云计算网络以及存储技术的应用,建立互联网服务机制,实现对不同测绘信息的综合性管理。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档案是日后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保证相关档案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档案信息管理云平台,实现不同管理信息和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进而保证我国土地测绘档案管理方案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崔春燕.基于大数据的基层国土资源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究[J].神州,2019(01):263-263.

[2]杜晨.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20(04):225-226.

[3]冯连好.信息化背景下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探究[J].城建档案,2020(05):71-72.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本文分析了测绘档案的发展趋势;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测绘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渐改变。其中,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档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对当前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有效方法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从而有效实现测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其实,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环境条件等都不同,测绘则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绘档案是指在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按照使用性质不同,测绘档案一般分为基本测绘档案、专业测绘档案、特业测绘档案和现势参考档案。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效地实现了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大方便。但是,在测绘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的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有关单位和机构应该高度重视起来,促进改革。

一、测绘档案的发展趋势

(一)纸质测绘档案的提供和使用呈下降趋势。纸质测绘档案由于保存时占用空间大、使用时间短、更新周期慢、产品单一等,逐渐不能够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它的提供和使用整体呈下降趋势。

(二)数字化档案现势性好。数字化档案的更新周期短、易于保存,并且能够结合计算机进行利用和管理,使得数据更加科学化、准确化,满足人类需求。并且近年来政府正在加大对测绘档案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投资。有了政府的支持,相信数字测绘档案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三)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域的广阔和环境的复杂给测绘工作带来难度,而数字化测绘档案的发展与利用大大地降低了工作难度,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代替人工劳动,并且准确度很高,有效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当发生一些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测绘档案可作为辅助平台。

二、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一)缺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标准规范。当前,有些标准规范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只是对测绘行业或者档案管理进行规定,没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充分发挥其可操作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测绘档案的利用与管理。

(二)归档过程不规范。在测绘档案归档过程中,有些项目人员没有很好的进行数据组织和数据命名,导致数据混乱繁杂,甚至存在重复的数据,加大了后期整理的难度。或者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省去繁琐的归档步骤,简化归档步骤,可能导致档案的丢失。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在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同,在工作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档案的损坏与丢失。还有就是部分数字测绘档案和传统载体测绘档案混杂在一起保管,难以确保载体安全,也给利用带来不便。

三、促进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有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有计划地修改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等标准,将测绘行业和档案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严格执行归档制度。有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归档过程,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在归档测绘成果数据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归档其对应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技术因素和背景信息。还有就是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病毒查杀,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等。

(三)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关机构应该注重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定期安排员工去优秀的其他测绘档案管理单位进行实习,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讲解,帮助老员工学会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帮助新员工进行工作经验的积累。

(四)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归档工作的操作不当给数据完整性带来风险。所以有关人员应该注重数据的检查与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系统检查,或者对部门档案进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有效提高数据档案的完整性。

四、结语

数字测绘档案是测绘档案馆藏的核心,更是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针对当前测绘档案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现状,有关机构领导和员工应该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归档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最终有利于人类科学生产发展,信息服务面延伸到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花文博.测绘档案的利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档案.2011(7):40-41.

[2]闫霜,李兵.浅谈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3):245-247.

[3]刘惠英.浅析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科技资讯.2011(11):43-43.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加大,农村的养老和贫困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农民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又一政策抉择。从政策的发展取向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施政策的有效载体,尽快在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提高农民收入,避免农民、农村和农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到更大冲击的必然政策选择。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面临的困境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表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制度创新的进程之中,都面临制度创新的重任。相对于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的城镇社会养考保险制度而言,制度框架还远未确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面临的创新任务更为必要和紧迫。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起点的不公正、制度保障的缺失以及资金供给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

2.1资金供给不足是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资金难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靠提取3%管理费作为经办机构经费来源,是难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障资金,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无法与现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进而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落实。

2.2起点不公正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

以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扶持政策难以到位,方案推行难度大。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整顿规范文件下发后,全国许多地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制度锁定效应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明显滞后于城镇,再加上县区行政管理机关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损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引发人们的不公正感与阶层之间的对立,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3.1强化管理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提高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经办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2规范管理程序

依据《档案法》和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等法规政策,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必须适应、尊重不同参保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流动性。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所以,基层城乡居民社区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技术以及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还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档案防水、防火、防盗措施,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事业更好的发展。

3.4提升管理水平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社会保险行业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文章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出路”这一问题。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主要问题;基本出路;管理措施

社保机制巧妙地利用杠杆经济原理对社会资金的流向和分布起着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保档案管理作为社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出路为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当今时代,社会保险经济体制发展迅猛,更加全面化、多方位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社保资金收入以及社保业务管理始终是社保工作的核心,但由于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客观的认知,导致社保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许多社保管理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档案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机械、片面地认为社保工作应以资金收入为中心,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是社保工作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甚至认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社保整体经济形态也构不成任何威胁。其次,社会保险机构的领导以及管理层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及能力、水平不够重视,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外出学习培训或学术交流的机会,在职业认识层面停滞不前,档案管理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再次,档案管理是社保工作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些社保部门缺乏对其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导致在社保工作的其他环节无法形成正确的信息反馈和帮助,从而使社保整体工作效率降低。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就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浅析,致力于当前社保档案管理状况的有效改善。

二、有效的社保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不断增强社保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意识的强化和观念的改变是行动实践强有力的保障和前提。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离不开对档案管理人员意识的强化,更离不开相关管理层及领导的重视和倾向性扶持。更新陈旧观念,可以在社保机构作一些必要的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认真对待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氛围,培养管理人员的自主强化意识。另外,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制度、管理、后勤保障、资金供给等多方面落实与配合,刚性的制度是一双无形的“大手”,能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督促,形成一种隐性的底线原则和思维观念;管理层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注重应该从管理机制入手,细化到每个管理细节,在档案管理理念方面摒弃不切实际的管理条例,形成与时俱进的工作观念和意识;后勤福利以及部门必要资金保障能够对社保档案管理意识的增强形成正向刺激,对档案管理观念的创新形成有效“牵引”。

(二)多渠道培养优秀社保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是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培养大量优秀的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定期组织社保机构的人员参加“社保档案管理例会”,普及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工作技巧和经验,促进年轻员工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分享工作心得,加强社保团队凝聚力。其二,尽可能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吸收和接纳新的档案管理理念,学习和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方法,在原有的工作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和认知水平。其三,通过普招的形式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招贤纳士,在人才资源方面形成有效竞争,激励和督导现有员工的工作态度,使新、老员工在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学习。

(三)统一社保档案管理制度地域差异性。社保机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地域差异以及人文管理观念的差别,各区域的社保档案管理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性对于社保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社保档案信息的互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相关调查表明,A地的社保档案管理机制如果与B地的有所不同,则其档案信息的存储以及相关信息的索引方式也会不同,同一档案信息的查找或确认在时间和效率方面都会大打折扣。互联网技术风靡的全球,社保档案信息管理也应在统筹和规划中发展,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方面都应落实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一致性的要求。社保档案信息的管理不仅仅拘泥于记载和录入的格局内,而应与各区域、各经济体制的社保管理机构形成有机配合,从而为社保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更加严谨、详尽的数据分析和说明。

三、结语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社会保险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受益于更多的人民群众。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任务,在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正视当下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革新,助力于未来社保机制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思.浅析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2]牛函娟.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会计

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接收、记录、保存的有价值的、能够反映出该单位经济业务往来的,表现为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原始的纸质来往订单、账目以及各项发票,也包括会计电算化产生的所有经济事项往来中的电子信息化档案记录。主要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分时间段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所有与经济往来相关的原始资料凭证。这些资料对于会计工作来说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来说,则是详细的单位档案中的经济记录档案,在进行事业单位的监管、评价、责任追究等事务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通常比较重视,但是更加重视的则是财务会计直接与单位活动或是决策相密切关联的记录、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而对于不直接反映在其他事项上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对已有经济活动的资料进行较为有效的整理,并且促使单位凭借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办事效率。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最基本因素是人,即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由于本身各部门体系较为庞大,同时又存在对于该项工作不够重视的单位,在这样的单位中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数是非专业性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没有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对于档案管理只凭借经验来进行常规工作,然而他们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真正的档案管理要求,查阅起来十分困难。另外,有些单位甚至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单位中各部门的不同会计档案资料都由各部门直接自行保管。在以往的相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当中,明确了会计机构内部需要有专人进行会计档案的保管。然而最新修订的办法指出,会计管理机构可以对于当年的会计档案进行3年之内的临时保管。除以上问题之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失或完善也是导致整体会计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二)工作规范性问题。在会计档案的形成和保管过程当中,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所利用的保管方式十分混乱,毫无逻辑可言,完全不满足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需求,最终导致在档案的调用和查看方面造成困难。而与此同时,档案的查阅又由于需要各项手续和硬性规定,需要走较为麻烦的限制路线,使得已有的会计档案无法被很好地开发利用。另外档案的销毁工作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硬骨头”,主要在于定义销毁困难和无人敢于销毁等方面。(三)电子化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大多数单位的档案管理更加重视与纸质的资料归类保存。对于会计这项工作来说,纸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目以及财务报表等是事业单位较为重视的会计资料。然而对于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会计数据档案存储却没有较多的认识和打算。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会计工作更多地向电子化方向发展。部分资料虽然能够以备份的形式较好地保存下来。然而还是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信息在不同的设备无法进行读取的后果。新修改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和保存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已经有较多数量的单位采取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会计档案存储,然而却少有能够提出或是建设出一项解决电子化信息信任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平台,说明我国的电子化财务信息管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建设的可行对策

(一)提升人员素质,提升对档案管理的关注。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来说,强化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是较为重要的方面。只有领导对于该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切实将工作列入建设日程上,从而促使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其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得到全面的、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促使其在之后的工作上能够具有更加专业的工作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标准,更加方便快捷地对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整理。最后,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是进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优化的一项重要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一套能够应用于单位整体、能够覆盖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并且在制度中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利,以制度层面的规定来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对该项事业的积极性。同时以制度规定相关保密程序,从较高的程度上保护好相关人员的隐私安全。(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会计档案的产生、保管与查阅。在各单位进行日常的经济活动当中,将会产生不同的原始会计凭证,需要对这些凭证进行及时的整理、保存和签章工作。在这一工作阶段,首先需要较强的及时性。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原始凭证的整理,在一段时间过后将出现各种凭证相互交叉,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直线上升。在日常的建档工作当中,可以在核对完档案内部内容之后,在档案袋上标注缺失内容或是分类信息,以便于存放和查找。在会计档案的保存工作当中,需要将对应档案在规定时间内交由规定的档案管理地方。例如部分会计资料在财务会计部门有临时保存地方,而在周期外需要则及时移交给所在单位的档案保管室。对于会计档案的查阅来说,会计档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类型,它详细记录了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一举一动,因此具有比较重要的隐私性。在进行会计档案调查以及查阅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完善资料调查的审批制度,保证资料的取用、归还都有清晰记录,以促进查阅者责任感的提高。(三)电子档案管理。对于以电子化形式出现的相关会计资料和档案,应做好如下环节:首先,需要做好备份,特殊格式的档案材料在备份同时需要做好相关读取软件的备份。其次,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会计档案资料需要被完整和准确接收与读取,这是符合国家会计工作标准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的前提。最后,一个安全有防护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子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这样的系统能够对会计信息档案进行存储,并且满足电子化的调用和共享功能,该系统需满足外界干扰或入侵的强大防护作用。(四)工作监督。会计档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有重要意义,不能随意披露和曝光,为保障信息安全,需要强化监督工作。监督工作可以借助审计部门或是财政部门的业务检查工作来进行,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审计检查或是财政监察的一大重要环节,充分保障信息安全,调动人员积极性。只有单位内部对于档案管理规范性有所重视,会计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所提升。

三、总结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较多的共性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问题、工作规范性问题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本文就这几项主要问题给出了提升人员素质、规范管理流程、建设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工作监督等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煜.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创新分析[J].财会学习,2019(11):76.

[2]魏喜玲.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创新分析[J].财会学习,2016(04):11-13.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1.1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供电企业而言,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档案数据是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评估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参考凭证,同时也是企业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参考。当前,传统的经济体制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供电企业面临着工作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供电企业要在优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对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保证财务会计档案功能的发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供电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升级有助于强化对重要档案元件的保护,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电子扫描的方式把档案元件库存到电脑硬盘中,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供电企业随时随刻的查询档案数据,从而减少了原档案文件查询的繁琐环节,提高了档案查询的效率。再者优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符合电力企业追求“更快、更高效”的工作理念,增强了对财务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效率。

1.2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呈现了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其稳定性。会计档案资料通常分为三个部门,即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因此档案数据呈现了稳定性的特点。其次是整体性原则,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会计凭证、账册以及报表等材料,同时这些材料通常以一个年度为周期,档案资料的相互联系密切,会计凭证、账册、报表是三个密切相连的整体,从而体现了财务会计档案的整体性。再者是特殊性,财务会计档案是以数字为表达载体,其记录内容都归结为数字的规律性,这是企业衡量其阶段性经营状况的重要凭证参数。最后则是其规律性,在一个会计年中形成的会计资料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企业设计一项业务时就会随之产生相应的财务会计数据,持续的档案记录着业务的进展状况、最终结果等,从而为企业评估业务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供电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和财务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供电企业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实在档案的资料收集方面,相应的资料缺乏全面性,企业往往侧重于对会计凭证等专业资料的录入和保存,但是电算化方面的工作却缺乏整体性。再者在管理方面,财务会计档案数据统计工作缺乏全面性,财务会计档案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无法为后续的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此外是缺乏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储备,档案录入、档案保存、档案销毁工作都没有规范的流程化操作,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2管理工作混乱,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把会计凭证、会计账目、会计报表等数据资料联系起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次序性,减少工作失误。但是部分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细化分工不当,把档案管理工作按照项目或者类型的不同进行了细化分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往往会造成工作主体不明确,出现工作推诿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部门、会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往往会发生职责纠纷,使原本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工作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出现档案资料无人负责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模式,但是财务会计档案依然存在着和企业决策相脱节的现象,财务会计档案无法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再加上供电企业的业务量不断扩张,财务会计档案数量增多,更容易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当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不能及时转变为数字资料,并录入到存储系统中,甚至出现了重要档案数据的积压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的决策辅助功能的发挥。此外供电企业依然存在着设备落后的现象,档案管理设备不能及时升级换代,系统软件的错误频发,甚至会造成财务会计档案信息的遗失。

2.4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能力不足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的数据量较大,其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档案处理能力,才能提高档案分类、存储、调档工作的工作效率。但是部门供电企业额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技能,尤其是缺乏即懂财务会计又懂档案管理的相关人才,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再者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很强,管理人员要精通企业业务,同时熟悉档案的分类和装订技术,但是当前我国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缺乏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此外部分供电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管理部门不重视,甚至出现了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从而造成了管理工作混乱滞后。

3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策略创新

3.1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多元化模式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存档案资料,服务企业的决策和评估,因此要不断推动多元化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重视程度,企业工作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提升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在企业内部的权威性等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从而把档案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职位上。再者要促进信息的开发,对于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工作,实现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的同时,寻找权属档案信息背后隐藏的市场信息,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走向;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实现档案的网络同步和共享,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网络服务模式。

3.2逐步升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当前,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趋势,因此企业要逐步升级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采用先进、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把信息化管理模式纳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软件,根据财务会计工作的特点选择工作软件,提高对档案数据的管理能力。再者要侧重于财务会计档案的分类工作管理,根据项目类型不同或者是业务类型不同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实现统一档案库的信息材料统一性,同时满足财务会计信息的随时调取,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3.3财会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针对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混乱现象,企业要积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流程,并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等关键档案要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流程,针对档案文件的规格、大小、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好有据可依,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再者在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要求下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把工作职责明确大工作人员身上,保证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有序工作,同时建立赏罚分明、科学考评的激励体系,对于表现良好、工作认真的员工进行奖励,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4强化财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财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档案工作效率,因此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工作人员入手,企业要积极开展档案管理课程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升级工作观念,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并积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再者企业要重点强化档案管理、数据统计、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此外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和财务部门、会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档案管理需求的变化情况,确保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财务会计档案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要强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数据分析能力,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完成档案的录入和存储,更重要的是进行数据的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得出规律性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

3.5完善发票存档管理发票是财务会计工作中重要的报销凭证,同时也是税务稽查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发票的存档管理是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发票存档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保障合法的发票报销程序,避免虚假发票报账现象的出现。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发票的编号,在发票存档时保证发票编号和账目的对应,同时要保证金额数目的统一,提高发票存档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工作错误。

4结语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探讨测绘档案的时代特征,分析当前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提出省级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

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组织

1前言

测绘档案是在测绘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有机联系的各类原始记录、技术文件和成果等的文件体系[1]。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测绘档案,是值得每个测绘档案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测绘业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并正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跃进,各种新产品、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测绘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重生产、轻管理,重成果、轻档案,致使测绘档案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测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这与测绘生产的先进技术极不协调,并制约着我国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当前省级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以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2测绘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2.1管理内容呈现新特征

(1)归档数据量大。

主要表现在数据总量大(年均归档量达20TB)、单个数据文件大(单个遥感影像文件普遍在1GB以上)、数据文件个数多,会产生庞大的目录管理信息。

(2)测绘档案分类复杂、易于变化。

按专业类型,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绘、地图制图等,按资料类别,分为技术文件、外业观测资料、计算资料、成果资料等;按载体类型,又分为纸质、胶片、底片、薄膜、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按数据格式,又包含doc、txt、xml、shp、gdb、gwp、dwg、tiff、bil等。各类测绘档案的实体分类表结构差别较大,难以统一。

(3)现势性要求高。

现势性是指测绘档案服务所提供的测绘成果资源要尽可能地体现当前最新的情况。随着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物地貌和各种信息数据日新月异,在大量测绘档案涌入测绘档案保管部门的同时,社会又对现势性好、精度高和大范围的测绘档案数据服务具有迫切的需求,这对测绘档案保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4)时空特性强。

测绘生产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因而作为测绘生产活动记录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测绘档案也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同一区域的测绘档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般具有不同的档案版本,各个时期的档案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发展轨迹,对于区域发展脉络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建设进展

2.2管理手段滞后

当前,我国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省份已建立相应测绘档案管理系统[2-5],也有不少省份仍然以硬盘、数字光盘等离线形式存储数据,尚采用人工管理、手工记录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档案,这给测绘档案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1)对海量的测绘数据档案管理力不从心,导致管理工作繁重;(2)档案管理与成果利用脱节,无法保证测绘档案资源的现行效用;

(3)汇交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

(4)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弱,无法适应业务和流程的变化。

3省级测绘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与方案

3.1建设目标

为解决当前测绘档案在存储、管理和利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综合利用大型数据库存储技术、WebGIS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有效组织和存储测绘档案资料,建立基础测绘项目与档案、档案与图形、档案目录与实体的映射关系,实现测绘档案资料从前期的项目管理到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1)数据组织科学化。通过分析和整理基础测绘档案资料,合理归纳与设计档案实体分类结构表,理顺项目与档案、档案目录与档案实体、档案与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合理组织存储各类图件、文档、计算手簿、平差资料等数据或纸质档案资料。

(2)业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基础测绘项目档案资料汇交,建立基础测绘项目管理、数据汇交、档案管理、查询检索、成果、利用服务等功能,实现测绘档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3)应用搭建工具化。系统灵活可定制,用户可自定义进行各项应用搭建,例如配置档案类别、设置业务流程、设计输入输出表单等。

3.2体系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别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存储层和应用服务层(见图1)。数据存储层是核心,存储了测绘档案管理相关的档案实体文件、档案目录数据、元数据、空间索引等信息,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分别通过ArcSDE和自定义开发的数据接口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应用服务层通过NetFramework和ArcEngine开发C/S模式的桌面应用,实现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Flex和ArcGISServer技术开发B/S模式的Web应用,实现测绘档案的网络化服务.3.3海量数据的科学化组织与存储

(1)数据存储模式

在海量测绘数据管理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直接管理法和间接管理法[6]两种管理方法。直接管理法是将海量测绘档案数据存储在大型的商业关系型数据库里,利用大型商业数据库的数据管理、事物并发、安全性等优势,提高测绘影像数据的利用效率。在对大二进制数据管理上,采用金字塔和数据分块的管理模式,例如吴信才等人开发的基于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组件对象模型的网络海量影像数据库系统IMIDB(lnternetMasslmageDatabase)。间接管理法是将测绘档案数据有序以文件形式组织存放在磁盘阵列中,将测绘档案数据的元数据、空间索引等辅助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辅助信息与实体文件的关联关系,通过辅助信息来检索实体文件。例如ERDAS、QueuickBird影像检索系统等采用的技术是基于空间图形索引的机制,将其产品进行地理定位,同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与快速视图。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定购。根据测绘档案的海量、大二进制等特性,采用文件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存储模式,其中档案实体数据作为外部文件存储,档案的元数据、目录数据、空间索引等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并建立关联。这种存储方式使得海量的档案实体文件数据传输快,摆脱了商用数据库数据储存量的限制,将目录数据等存储到数据库中,查询检索便利,提高了数据库利用率。商用数据库平台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软件,空间数据引擎选择ESRI公司的ArcSDE。另外对于档案所特有的光盘、底片、印刷地图、文本资料等采用档案柜存放,并采用虚拟库房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

(2)数据组织形式

测绘档案的实体分类结构非常复杂,结合多年测绘档案管理经验,将繁杂的测绘档案实体分类归纳为成果类、控制片/加密片类、图历簿/调绘片类和文档资料类四大类,成果类又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大地成果、模拟纸图、航空航天遥感卫星数据和专题成果五小类,每一类再根据实体文件的结构进行细分。控制片/加密片类、图历簿/调绘片类和文档资料类不再进行细分。图2是测绘档案的数据组织结构,实线框类别是最小的实体分类,在数据库中各对应一张物理存储表.

(3)建立空间索引

测绘档案成果类数据具有空间特性,通过建立空间索引,将地理位置与目录数据、实体文件等建立关联,可实现档案目录资源的可视化表达和检索。在ArcGISServer地图服务中,空间索引的质量对数据展现、查询检索的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建立空间索引时,应尽量减少空间索引图层的数量,避免数据冗余。基础地理信息和模拟纸图的空间索引通过图幅接合表来建立,如果为每一类型、每个比例尺的数据建立图幅索引层,需要建立近50个索引层,为提高性能,每个比例尺建立一个图幅索引层,由各类型基础地理信息和模拟纸图共用,共建立8个索引图层,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大地成果的空间索引由点成果的概略坐标生成,需进行相应的脱密处理,水准点、GPS点、三角点、军控点和标石各建立一个空间索引图层。航空航天卫星遥感数据建立2个空间索引图层,其中航片索引图层通过像片的像主点建立,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索引通过提前每一景数据的边界生成空间索引。专题数据需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空间索引,例如提取边界建立、根据图幅接合表建立。

3.4核心功能

(1)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解决管理与服务脱节问题。

将测绘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项目管理、档案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纳入到测绘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中,实现对项目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跟踪测绘档案的完成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完成测绘档案的收集,对收集档案通过既定的质量管理及档案管理流程,以最快速度完成档案数据的整合,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快捷提供利用,保证测绘档案资源的现行效用。开发C/S模式的测绘档案管理子系统,实现测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管理、档案汇交、组卷编目、成果等功能,B/S模式的测绘成果查询与服务子系统则实现测绘档案的利用服务网络化,为用户提供成果展现、查询下载、成果订购等功能,通过空间索引库以及成果功能实现两个子系统的数据同步,打通两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流,实现业务一体化和无缝衔接。

(2)档案汇交智能化——解决汇交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数据汇交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海量分类复杂、格式多样的汇交数据分门别类、高效智能的提取录入到系统对应的档案类别和物理存储表中。汇交设置环节的核心功能是进行“入库单位设置”,该功能确定了测绘档案管理的深度。在数据上传入库环节,一方面是将档案实体文件通过FTP上传到磁盘阵列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用户的“入库单位设置”自动提取实体文件的目录数据进入临时库中,并建立目录数据与实体文件的关联关系。根据汇交内容的重要性,某些类别的汇交数据需要提取每一个文件的目录信息入库(如图历簿、点之记等),某些类别的汇交数据不仅要提取文件目录,还需要将文件内的每一个字段都提取入库(如元数据表),一些不甚重要的文件(如过程计算资料)不需要将单个文件的目录信息提取入库。鉴于此,设计开发了“入库单位设置”功能,针对每一类汇交档案,可选择基于“文件夹级”、“文件级”、“文件内容”的目录入库方式,灵活满足了不同档案类别的不同管理深度要求。

(3)应用搭建工具化——解决测绘档案分类复杂、易于变化的问题。

系统运用工具化的思想,设计了灵活的“三步骤”定制功能。第一步测绘档案分类可定制,可增加、修改、删除档案分类,以适应分类的调整;第二步定义实体分类物理存储表,指根据实体分类表结构的变化,可在系统中新建、修改删除物理表及其字段;第三步建立关系,为测绘档案分类指定对应的实体分类物理存储表,以实现测绘档案的存储,一个档案分类只能对应一张物理存储表,一张物理存储表可对应多个档案分类。这样系统就能灵活定制,可适应业务的不断变化,易于拓展。

4数据展现时空化

针对测绘档案具有的空间特性,设计了GIS图文一体化检索功能。按传统档案查询方式,如全文检索、模糊查询、自定义查询等,检索出项目或档案文件后,可直接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可根据空间范围、档案属性字段等进行检索,检索结果直接定位在地图上,可关联查询其对应的项目、案卷、案件等基本信息,也可关联到档案实体数据文件,可对比分析同一项目的计划汇交和实际汇交范围差异,比对不同项目的计划汇交范围、实际汇交范围等。针对时间特性,开发了测绘成果历史轨迹展现功能,用户可一目了然查询每一个成果或档案各个时期版本的详细信息,例如生产日期、归档年份、被新数据替换日期、提供利用情况等。

5省级测绘档案信息化系统应用与实践

根据以上研究和分析,在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实践中,基于主流的NETFRAMEWORK4.0开发框架,C/S管理子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NET2012开发环境和C#、C++等开发语言,B/S服务子系统基于MVC体系设计,采用C#、JS、FLEX等技术构建了富有良好交互性的胖客户端,打通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环节的数据流,实现了测绘档案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并与政务网数字城市、互联网天地图底图集成,实现测绘档案的空间一体化管理。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于2015年上线使用,分别部署在机密网、秘密网、办公内网中。目前运行稳定,已提供查询服务近300人次,涉及础地理信汇交设置进入数据上传界面息数据共有约16000幅,航片卫片约6000幅(片),纸质印刷图共近3000张,控制点约2000个,合计数据量约10TB。

6结束语

广东省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针对当前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测绘档案的新特征,综合利用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文件传输等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解决了现今测绘档案在存储、管理、分发利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实现了测绘档案从前期的项目管理到档案汇交、组卷归档、提供利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测绘成果档案社会化应用。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够满足省级测绘档案资料馆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平.测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2014

[2]聂雅珉.河南省测绘成果管理信息化实践[J].测绘通报,2010

[3]闫士华,张小刚,徐菲,刘凤霞.吉林省测绘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4]刘威.测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5]余建军.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

测绘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一、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归档管理

1.执行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数字档案入库质量。严格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数字化档案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统一性。确保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的权威性。

2.定期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如利用杀毒软件对系统及存储数据进行病毒查杀,检查存储介质是否有划痕,数据是否丢失。

3.严格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异地存储管理模式。严格对图纸档案(包括:纸质测绘记录、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和电子档案(是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的)异地存储管理,确保成果提供、保管、备份及安全。

4.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保证成果数据统一完整。在对基本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等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归档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其对应的版本、数据格式、技术要求等对应统一。

二、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藏信息化的流程

1.执行相关行业标准和规定,采集完整数据。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藏现代化、信息化,首先,要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做到帐清物符,使之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再按照测绘、档案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开展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的整理、组卷、归档和数字化处理,采集完整性好、资料翔实的目录数据成果,并对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进行计算机录入,建立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建立档案检索体系,初步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开展测绘地理档案信息化调研,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系统数据库建设。在完成目录数据成果采集后,要开展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调研、编写系统设计书等工作,完成系统数据库建设,建立参考模型、工作流引擎、全文搜索引擎、SOA、GIS等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基于空间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信息管理、基于图形化的虚拟库房管理、基于地理位置主动服务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档案更新通知、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异构多源数字化成果的管理和利用。

3.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收、验、分和归档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归档前,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验收时,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了解项目的内容,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地理信息材料,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整理立卷要求。然后,对“数字测绘地理信息档案馆”的建设模式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对资料档案的“进、管、出”一体化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1.采集原始数据。一是利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把实地测绘地理信息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然后整理成图。二是通过数字化仪,将原有地形图矢量化,转换成数据文件输入计算机,这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档案,避免重复工作。三是用扫描仪将原有图纸直接扫描进计算机。它主要适用于要求精度不高的规划图、征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