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运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的会计核算和智能财务分析的操作方式也应运而生,这种操作方式能够提高数据核算和分析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简化流程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也存在因数据采集存储安全和使用不当而使企业面临一定的运营风险,尤其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因没有建立有效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制度管理体系,没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而出现一系列的财务问题。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出现或影响以及财务管理不当使企业蒙受的损失和危害的可能性。第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企业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降低风险;第二,进行财务风险研究分析,借助大数据技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信息体系,使用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筛选和甄别,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和存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风险防护墙;第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数据的共享模式与方法,可以实现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更利于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相关数据信息,也更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管理决策,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降低到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为企业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效率,企业应充分利用数据模型建立健全能够涵盖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才能更好地识别和管控风险。但是因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技术人员水平、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存储安全等因素的存在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还是局限于的传统的财务数据的记录和核算,没有重视大数据背景下财务风险的发生、防范和管控,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首先,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往往把企业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和销售上,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足,公司的风险管理会议一般是研究生产和销售的内容,很少谈及财务风险的存在和防范;其次,缺少风险全过程管理的意识,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更侧重于某一个项目风险的管理和研究,从而导致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最后,缺乏风险全员参与的意识,相关的部门主管人员对其风险管理会议上所披露的风险和制定的相关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进行实时跟进,员工对会议的内容不甚了解,很难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因此在会议上所披露的风险与制定的措施往往会不了了之。

(二)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第一,大多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业务的运行情况自行评估和把控,由于财务人员对于生产和销售事务知之甚少,无法识别和管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第二,部分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对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内部审计部门对本企业的财务运行和财务风险进行监控,但是内部审计部门主要监控的是其财务运行,而非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行,如企业所制定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是否有效与合理,其项目招标、合同签订等是否符合相应的流程与制度等,风险管控仅局限于财务运行而无法兼顾到生产全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第三,企业对财务内部审计及审计人才梯队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力量不足,企业缺乏同时拥有财务和审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控执行力度不够且可能流于形式,阻碍了企业对其经营过程中所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

(三)数据收集、使用不当存在安全性

大数据网络化时代,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由于涉足多个业务领域,需要各个领域协同发展,充分借助企业大数据平台智能作用,对敏感领域重点防范,积极发现并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的风险。面对零散海量的数据,很多企业一股脑的进行简单汇总,没能进行有效分类汇总收集和分析,没能检查和筛选挖掘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对企业关注的热点信息使用缺少安全性把控,可能使企业面临未知的风险。

(四)数据存储存在安全性

由于数据种类不断增多,总量急剧增长,结构不断异化,对存储空间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的数据存储设施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数据库,需要配置大存储容量、高性能、高性价比存储设备。如在数据搜集和存储方面出现问题,在存储上系统被攻击,数据被丢失或信息被泄露,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会议,识别与评估现有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流程

首先,企业管理层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态度,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其次,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根据现存的企业相关问题,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企业发展,需要纳入风险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跟踪重点监控和预防,监督和改进风险管理;最后,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在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置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财务风险管理会议,识别企业面临和存在的财务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寻找、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当公司出现重大财务风险时,应随时召开会议。同时,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还应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及时收集各部门风险管理信息并积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与风险管理流程与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出建议。

(二)完善信息化检查系统,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的企业信息化检查系统对企业信息化防控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安全运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保障作用,可以发现公司信息化运行系统所存在的缺陷和风险,督促公司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整改,使公司的风险管控体系日趋完善。首先,企业应该通过日常与专项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化风险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及时评估和发现系统运行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和降低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于发现查出的违背内部控制规范的行为要找出责任人,根据问题大小进行相应的处罚;最后,将大数据运用到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当中,尤其是在安全检查监督方面,基于大数据与物联网模式,建立信息化的检查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标准指标进行分析比对,进行误差分析,及时发现更正错误,并推进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面对各类繁杂众多的数据,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利用,从繁杂信息中发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拓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内容,帮助企业更全面的发展。首先,从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人员培训四个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其次,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配置既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又善于管理的专业财务人才,做到业务精湛,管理到位;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发生和收集的众多数据进行有效整合,科学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决策数据。

(四)完善企业运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进入“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阶段,为防止系统被攻击和数据的丢失,企业必须确保信息运行设施的安全。第一,寻找适合企业规模的存储设备是进行大数据分析必不可少的一步,考虑到成本效益的原则,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租用计算机基础设施,软件和系统;第二,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管理存储和运行设施,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系统的定期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健康安全运行;第三,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和整个行业的数据,基于大数据的特征,运用大数据处理新技术和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有策略、有计划的整合、共享和比对,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从传统模式向大数据计算、云服务的新型应用模式的转变。四、结语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财务便捷化智能办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在数据技术的持续应用中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从数据库安全的角度加强财务数据信息收集与存储安全,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网络技术进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永山.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会学习,2017(16):49-50.

[2]陈伟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8(04):199-200.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ERM方法;风险管理;公立医院

1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逐步完善,传统的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对外都存在着显著需要改革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需求。公立医院体系外,国家层面上,对公立医院的扶持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国家将政策的主要重点放置在社区医院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上面;从医疗的行业层面上,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疗效率较低以及医院的口碑下降问题都比较显著;从医疗市场上看,国家在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设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体系,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冲击性。对公立医院体系内,各种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推进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近年来财政部下达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公立医院也在实现内部控制。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搭建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2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前,要先了解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产生。

2.1市场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卫生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公立医院对信贷市场的依托,国家政策的倚重越来越倾向于社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而对公立医院的侧重越来越低,而医疗行业的发展要求公立医院要不断地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这使得许多的公立医院采取扩大信贷范围的方式,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来拓展自身的规模,同时也使得医院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提升。

2.2法律法规因素

随着居民城镇化发展的提高,居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近年来不断出台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政策文件,如药品零差价、医药分离等政策的出台都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居民对医院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的诉讼的提高以及医疗事故的追溯等都对医院财务情况造成影响。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政府的基础卫生投入占比越来越重,公立医院医疗投入占比越来越轻,变更的投入方式对公立医院产生了新的财务风险。

2.3医疗技术因素

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完善的阶段中,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方式的复杂性也显著提高。面对复杂高风险的医疗技术,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状况和医疗事故,会导致医患风险的增加,出现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财务状况。

2.4卫生行业因素

作为国家主要公益机构之一的公立医院,国家针对公立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提出无条件对医患进行救治的要求。但是往往存在没有能力进行医疗救助的群体,虽然医院在这种救助活动中存在义不容辞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增加往往导致了公立医院医疗负担的增加,引发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尽管我国的许多公立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此建立了基于ERM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ERM概述

ERM(EnterpriseRisk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职业会计团体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泛指一个实体组织制定的可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序。在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指引文件都引用了ERM的结构框架。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而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理论还很罕见。

4基于ERM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索

4.1明确目标

一是搭建合法性目标。搭建的ERM框架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要符合服务利益相关人的要求。二是目标的受益人。ERM框架致力于向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顶层设计者披露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为下一步设计合理财务制度提供保障。三是搭建指向性目标。运用ERM的方式主要用于提高公立医院医疗的效率,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确保医院整体的财务安全。四是搭建长期性目标。通过ERM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当期改善医院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与医院的长期目标相结合,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2ERM框架构成要素

ERM构成要素主要由环境、目标、事件、评估、响应、控制、信息沟通、监控八个要素,要发挥ERM的功能,需要整合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确保ERM框架良性运转。

4.3ERM框架运行模式

ERM框架运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立医院的主管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二级分支机构和部分进行签订风险责任书,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分解,进行考核确定。实现对预期风险的监控和潜在风险的化解。

5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

5.1树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要从根本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医院的规模和人员的素质,分批分次进行培训和提升。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灌输至医院的各个分支节点,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化。

5.2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ERM框架下,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在公立医院范围内实现决策和监督的分离并能互相制衡的制度。充分利用管办分离的制度对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杜绝医院的盲目扩张和融资,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5.3创新风险管理措施

ERM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能简单地倚重风险识别以及限额管理,要充分利用更加全面和复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多样方式设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采用合理的绩效目标,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5.4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运转中起着积极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建立良好的医院文化也能促使医院不断地改进改善,使全体公立医院员工的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意识,推进ERM项目在公立医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李洁.浅析医院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当代经济,2009(14):152-153.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与控制

引言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逐步增加。基于此背景下,就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工作的意识,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市场竞争价值。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也要做好前期风险预估,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一、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国家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地位的提高使得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发展改革的阶段,在此进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都会有积极应对措施解决这些现有问题,相信企业一定会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前景无限。其中,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就是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影响企业投资、扩张企业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管理状况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此阶段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是评估财务管理与控制基本状况的标准。对企业中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对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财务部门要将企业中每一项资金流向进行详细记录。目前,企业发展改革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对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促进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基本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3]。企业良好,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自身企业价值,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目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会计风险

(一)盲目进行签约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方面发展速度之快,相对于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许多施工企业盲目签订合同,施工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办法,结果导致恶性竞争与恶性循环,一些企业甚至以市场份额作为损失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如企业互相经常出现经济纠纷问题、企业发展速度以及规模大但整体性不强、企业经济效益差、建筑业整体发展差、利润低。

(二)严重拖欠工程款项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基于相关不确定因素影响,相关施工单位无法按约定履行合同,项目合同责任混淆。导致甲方在工程结算阶段未向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无法取得合同上规定工程验收报告,导致工程验收及决算工作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无法确定拖欠的具体金额,导致合同甲方没有办法有效行使其该有权利。最终施工方将通过延长付款期或扣除工程款的方式,交换甲方投资者工程款的最终结算方案,这严重增加了施工企业的会计风险。

(三)融资风险高

在建筑相关行业中融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展形式。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建筑企业在签订工程之前都要提前取得工程合同。因此,整体实力较弱的施工企业大多选择融资方式,以弥补承担先期支持项目资金的困难。建筑企业较为常见的融资行为是:企业内部借贷行为;对外向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外部融资会增加资金周转时的风险。一旦资金状况不佳,将导致“新债旧债”并举的不良局面。内部借款在会计管理方面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四)成本风险高

从实际情况出发,当项目中标价格低于项目实际成本时,就会存在一定的成本风险。基于此现象,施工企业便会将企业项目管理成本以及员工薪酬和保险等降低,或在项目合同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项目成本,如降低建筑材料单价等。如果施工企业在资金方面周转压力较大,并且不能通过减少实际投资来降低成本,因此,现行的“本质重于形式”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管理原则,都为错误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条件。该判断导致项目风险管理出现一些问题。换句话说,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时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无法正确对会计风险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导致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出现。

(五)缺乏相应专业人才

基于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工作开始时间相对较短,因而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致使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出现问题。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相关工作水平。通过结合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状况,企业中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缺少相应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专业技能,财务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用。同时,企业中人才引进制度相对宽松,使一些思想不积极,综合素质较低的员工进入企业,导致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相关人员无法根据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开展工作[6]。因此,企业急于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促进企业良性 发展。

三、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人员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

通过分析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增加。基于此背景下,就需要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人员具有相应意识,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从企业整体性出发,调动企业所有部门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积极性。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提升相应财务风险的随机应变能力与判断能力。例如,企业对大型项目进行投资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判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整体提升企业员工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有利于员工提升自身责任感,具备宏观意识,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此工作。例如,财务工作中的会计工作。会计信息是能够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并且成了企业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现在会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假票据,假账等现象频繁出现[7]。例如,我国实业领域发生的几件由于企业负责人对其进行控制,制作假账,不论是相关企业负责人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缺乏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导致企业丧失发展能力,自身也受到惩罚。因此,相关财务人员要具有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提高自身责任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另外,在企业所有员工积极、正面应对下,能够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质量,降低相应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

建立专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相关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与施行,将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并且能够实行有效监管工作。例如,赵新先的“三九帝国梦”,赵新先为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没有设置相应的副总经理与相关制约其权力的管理部门,只有五个秘书分别处理企业内部事务。导致一人集中集权,其他管理部门没有被授予相应权力。因此,在进行相应战略投资时,没有相应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部门人员对其进行预先评估,定会增加企业投资风险[8]。相反,有些集团最初的财务管理都集中在集团内部,例如电气领域某著名公司从企业内部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财务公司,专门负责集团资金具体流向,相关金融业务的职能部门。更好的管理与控制集团财务风险方面工作,增加集团市值。此外,完善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充分落地施行,此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管,控制信息传播以及评估风险工作,使其形成相对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及时将信息传达给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促进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完善夯实基础。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意识,配合绩效考核,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提升对财务风向的重视程度,增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能力,不断助力企业长久发展[9]。

(三)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人才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想要使其自身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得到提高,就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带动企业原有财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也提升了原有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质量。但是大部分企业都缺少对人才引进机制,虽然企业薪资高、待遇好,但还是无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0]。因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掌握专业的沟通技巧,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及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疏导心理压力。另外,也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使专业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企业内部整体情况,有利于后期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进相关信息化技术,提升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概率,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增加企业市场经济中的占有率。

(四)强化建筑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在迅速扩张生产建设规模时一定会具备相应的风险,因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要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管控方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首先,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运营阶段有效降低相关风险对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加强对企业中风险的合理管控,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高要求,要时刻关注企业中各种类型的风险,具有全局观,整体分析风险产生原因及风险程度,有利于企业对内部风险管控方法进行完善,将企业相关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推进企业完成项目签约目标,避免造成拖欠工程款现象。其次,任何风险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出现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帮助企业预先进行采取防止措施,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应全力将内部审计工作向全过程审计进行过度,监督全过程审计工作落地施行,能够对企业施工全过程进行优先监察,摆脱被动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是降低企业相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对建筑企业的分包工程进行防范

建筑企业在进行分包工作时,极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对于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就要制定对分包工程的相关防范工作,对建筑企业中的分包工程进行严格把关,有效降低工程中风险的产生。第一,在和分包商进行合作前,要全方面对分包商进行了解、分析,各方面权衡过后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生产经营的分包商进行合作。第二,签约阶段。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中的每一项,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斟酌,清晰对责任、利益进行合理划分,防止在签订合同进程中产生相关财务风险。第三,在分包商对其正式投入施工时,建筑企业要肩负起监督工作,对分包商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对其财务方面进行认真核对,确保自身在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止。

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一)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设计不合理以及执行不到位等给基建项目造成投资损失、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风险。该风险来源于校内相关权利责任部门未能实现权利制衡及相互监督,从而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风险的防范有赖于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二)流程管理风险。高校基建项目业务流程包括立项论证、招标投标、现场管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流程管理风险是高校未能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组织实施有效的监控,导致超投资、超规模、规划不科学、未按规定招投标、施工阶段不规范等造成学校的经济损失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三)业务人员风险。业务人员风险主要是基建从业人员由于专业技术和道德规范原因导致出现腐败滋生及经济损失等问题,包括基建专业技术人员及基建财务人员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基建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不能满足繁重的基建任务需要,且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不熟悉,加之目前建筑市场、建筑行业利益关系复杂,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容易受到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的误导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基建财务人员未能跳出高校传统会计的角色,在具体基建业务中只是从事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不熟悉基建项目相关知识,在工程决算审核中,未能对项目实际成本构成的合理性作出判断,使会计监督职能未能落到实处,给高校基建项目的实施带来财务风险隐患。

(四)资金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贷款资金管理和规模控制不善、基本建设资金分配不合理以及基本建设工程款支付安全性所导致的风险。该风险体现在资金的筹措、调配和支付三方面,是资金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是高校对其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适时采用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保障基建项目安全顺利的推进,避免高校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管理过程。基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决定了基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着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展开:(1)风险防范。风险管理的首要措施就是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不仅要求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也要形成风险约束的机制,是风险体系构建的关键。(2)风险识别。对基建项目全过程进行财务风险的监控,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系统、连续地认识基建项目各环节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3)风险评估。以基建业务相关部门为基础组建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借助高校专业教师资源的技术力量,组成风险评估小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学校基建项目风险大小情况,找出高校基建潜在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薄弱之处,形成风险控制的客观依据。(4)风险控制。在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学校管理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需要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风险控制的方法。综上,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涵盖基建业务的全过程,其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组织机构、制度设置、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具体涉及基建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组建、基建财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的建立、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基建项目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监控。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设立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高校基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基建业务部门的参与,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制衡性和客观性,必须成立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其成员包括财务处、基建处、审计处、国资办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学校层面上赋予该小组一定的决策权和建议权,以有效控制基建财务风险:一方面,参与学校基建项目立项的风险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已存在的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化解等;另一方面,对重大基建事项形成风险管理方面的初步意见,为学校层面的决策提供建议。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建立风险约束机制,通过健全基建工程建设集体决策机制,对“三重一大”项目的财务风险隐患形成制衡的约束机制,具体来说,充分发挥各治理层级的相互约束作用,对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双代会、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决策权限按投资金额进行详细界定,实现集体决策及民主决策,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横向协作机制,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必须保持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加强基建项目相关部门的协作管理,对基建项目各流程进行有效监管,预防财务风险。

(三)完善基建财务风险管理系列制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日常基建业务流程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起到风险预防作用,重点在前期论证决策、招投标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校内制度建设、尤其注重基建项目校务公开制度,将基建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额度、资金来源等内容在校内公示,并设立意见箱听取教职工及师生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资金风险管理制度,防止资金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首先,建立健全贷款资金管理制度:成立贷款资金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基建项目贷款全过程监督管理,用制度保证贷款风险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并统筹安排制定合理的贷款还本付息计划;其次,正确处理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事业资金和基建资金的调拨关系,避免高校正常资金周转形成的隐形风险;最后,严格执行基建财务制度,按照合同、进度支付款项,工程款项支付实行分管财务的校领导和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共同会签制度。

(四)建立覆盖基建业务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监控系统。以学校内审部门为主要风险监控主体,将基建业务从事后审计向前延伸,同时,审计部门必须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另外,审计部门牵头,调动基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各部门齐参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使基建财务风险监控贯穿于基建业务全过程:在工程立项阶段,从可行性的角度对项目经济性、效益性、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监控,加强财务监督,合理控制投资计划;招投标管理阶段,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并对投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评价企业的资金运转状态等,确保投标企业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有足够的财务履约能力,保证合同按约定完成;施工过程中从投资、进度、质量方面预计施工阶段的风险,加强工程价款结算的管理和监督,审核结算手续及流程的规范性及完整性、审核相关结算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竣工决算阶段,督促财务竣工决算的按时完成,保证资产交付的及时,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财务风险;问题;内部控制

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实践中应当对电网工程全过程建设加强管控,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电网建筑工程加强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管理阐述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指企业在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识别、分析以及度量评价等。同时,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防控,以经济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以此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安全进行。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六类,即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的风险问题,项目设计不科学所产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工程投入建设资金使用不当引起的各种财务风险,同时还包括成本控制力度不够造成的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和会计信息异常引起的风险,最后一个风险是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从电网建设项目存在的财务管理特点来看,其表现为资金数额相对较高,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资金较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资金数额较大。同时,还表现出管理范围非常的大,而且过程比较复杂等特点。实践中可以看到,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其专业性也非常的强,各地区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以至于财务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二、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较之于普通的工程项目而言,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特点表现为类型多、成本高以及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等。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财务管理等。其中,财务管理非常重要,表现为成本控制难度大、数量多等特点。基于此,实践中为数不少的电网工程建设企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内部审计不到位对于多数电网企业而言,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重视,或者不持续,无论人员配置还是机构组织设置,多流于形式而已。一些企业即便引入审计中介机构,很多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以及工程量等也需现场签证,这很难保证审计内容的真实可靠性。

(二)电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乏力拟建电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基层参与人员比较多,而且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认知;在很多人眼中,内部控制仅仅是规章制度规范的内容,虽然制度建设比较快,但是具体落实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没有树立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思想,谈不上员工自觉执行内管制度。

(三)电网企业本身问题从投资性质层面来看,目前国内电网企业仍为国有性质,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投资主体仍为国家或者政府,政企难以有效的分离开来。在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政策导向,即便电网企业实施了总经理负责制,因未设立监事会、董事会而导致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滞后,内部控制难见成效。

三、提升电网建设工程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水平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现阶段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前期财务风险控制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前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业务内容,比如项目建设计划编制、管理审批以及初步预算和采购方案制定等,同时还包括建设方的审查。电网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时,应当考虑三个内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审批结束之前工程项目建设风险,三是工程项目建设造价风险问题分析。以某330kv电网项目为例,从立项开始到批复,整个过程耗时十五个月。然而,为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很多电网项目在未活动批复之前就开始施工建设,这可能会导致负债表、流动资产、实际财务信息资料之间相互脱节,财务管理难见成效。为此,企业前期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做好风险评估,判断存在问题是否对国家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对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制定良好的电网工程项目建议书,将电网项目建设涉及的条件、市场需求等内容纳入其中,由财政、技术和基建部门综合论证审批,从项目质量、社会影响以及效益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二)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电网企业面临着工程成本、违约以及技术工艺等方面的风险和问题。电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技术密集性特点,其需要很多的现金流,加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设备质量或者施工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需对其进行重新返工;二次施工过程中,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对此,应当从合同控制入手,将质量、进度以及违约等问题融入其中,在预算结算时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做好控制工作。

(三)竣工阶段的财务风险问题控制措施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后也应当加强财务风险问题管控,除项目自身的质量问题外还体现在结算过程中的报告编制上。比如,某电网工程项目决算报告编制工作应当在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旦编制不及时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导致资产清单交付困难,不符合施工成本要求以及费用开支,面临着账实不符问题。在竣工验收阶段,还应当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应当有效解决决算问题,专职人员或者中介机构应当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计,以免账实不符。结语: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环境优化管理,通过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强化员工财务风险管控理念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关沟通交流,来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分析与研究——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31):125-126.

[2]王天宇,徐竹溪,尹君,姜莹,邹欣霖.对基于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探讨[J].纳税,2018,12(25):196.

[3]张惠娟.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模型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规律

不确定性,这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

1、可分散性、可转移性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可能的,而分散、转移财务风险也是可能的。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采取专门方法和手段,可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即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技术,可以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正是这一特性导致风险组合、保险、期权、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财务工具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2、决策性

企业经营是持续进行的,财务管理者可以基于历史平台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估计,这就是财务风险的可决策性。财务风险既可事后确认,也可事前估计。通过财务技术可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变得可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其独特的运动规律:

第一,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相关,但风险是可识别的。Williams和Heiks把不确定性分为四种层次:(1)无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可以精确预测;(2)客观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不确定但概率可知;(3)主观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可知但概率不可知;(4)完全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不完全确定且概率不可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流风险、信息流风险、现金流风险往往是上述四种层次的综合体现。因此,在风险发生前,人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对待财务风险。

第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增加未来的收益。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同时并存,这种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联性及财务风险的差别性,使财务风险管理显得更为迫切和有效。积极的风险管理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化。

二、财务风险与收益模型

财务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而且风险无处不在,企业研究财务风险与经营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经营活动就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价值形态的转化,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如果不考虑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简单生产函数可表述为:

I=f(K,L)

其中:I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即企业利用资源组合,通过一定的经营载体和过程,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企业所处环境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企业经营活动除了拥有必要的资源外,还须面对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就是风险。显然,产出与投入资源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马尔柯维茨的有效边界理论,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也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风险的增加往往伴随着风险收入的增加,这也是企业风险经营的原动力。因此,就有了考虑风险因素后的企业收益函数:

Y=f(I,I0)

I0=f(i,c)

其中,Y为考虑风险因素后的企业收益;I为不考虑财务风险时的收益;I0为风险净收益;i为风险收入;c为风险成本。

风险收入曲线和风险成本曲线是正相关的。当X0时,i>c,此时风险收益曲线呈单调递增趋势,I0>0;当X>X0时,i>c,风险收益曲线呈单调递减趋势。其中当X=X1时,即点p(c=i)对应的风险收入与风险成本相等,成为风险管理的临界点,当X0>0,当X>X1时有I0<0。

同样,企业经营收益曲线是一条先单调上升且上凹然后转为下凹的曲线,当X0时,风险收益递增速度大于收益增长速度。当X>X0时,随着风险的增加,风险收益下降,收益增长速度下降。到点X1时,风险收益为0,企业经营收益等于正常收益。当X>X1时,风险收益为负,此时进行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收益小于正常收益。

上述分析有助于我们进行财务风险决策。01区间为企业的风险决策区间,特别是在00区间,风险经营将给企业带来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收益。而在X>X1区间,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负效应,企业就应放弃风险经营转而投资于风险小、收益低的项目,获取更为稳健的正常收益。

三、主要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就是以财务风险为基础和对象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强弱是企业正常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通过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财务活动,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最终实现利润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主要有消极防范(风险回避)和积极防范(风险转移、风险自控)两大类。风险回避是企业为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主动放弃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方案,它是简单易行、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当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估量决策后,如果因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能力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的成本高于预期收益,则可考虑将风险转移,如通过保险、期权、期货、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或规避。如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

当企业决定自担风险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财务风险;(2)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组合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总体影响;(3)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4)提出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的能力。

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筹资风险、投资及经营风险、财务信誉风险。

1、筹资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企业采用负债融资后所须承担的额外风险称为筹资风险,它是企业筹资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行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筹资风险的大小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盈余变动百分比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比值,也可用息税前利润除以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差额的比值。

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盈利,降低筹资风险;(2)优化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负债可能,优化债务结构,实施自我约束,即在资本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3)合理安排长短期融资项目,减少即时偿付风险;(4)优化调度资金,保持资产足够的流动性;(5)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6)实施债务重组,优化负债结构。

2、投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投资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其最终的经营效果往往与预期不一致,从而造成投资风险(亦称经营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则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投资风险的总和;对内投资风险主要通过经营杠杆系数及经营收益波动幅度和可能性大小来度量。对外投资风险则主要通过对被投资企业历史收益资料,计算预期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及变化系数以及期望收益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的幅度和可能性来度量。

企业在识别和估量投资风险后,可采取如下措施对其防范和控制(1)正确选择决策程序、决策方式,对决策风险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估;(2)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3)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监督和协调风险因素,使风险尽可能可控。

3、企业财务信誉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追逐利润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可避免地与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则、社会道德等产生冲突,这就产生了财务信誉问题,由此衍生出财务信誉风险问题。

对企业来说,是否信守法律或规章、原则,要视其对该行为产生的效益而言,如果在不信守和信守之间存在巨大利益落差,企业很可能会产生背信弃义、财务舞弊等行为来欺骗消费者、投资者及政府部门。但法律和制度的缺陷,往往使企业忽视信誉风险的存在。然而现实生活中,财务信誉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比其它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位列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因会计造假而一夜之间走向破产,百年老店安达信也走向消亡。

企业财务信誉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失去与投资者、供应商和顾客合作的基础,从而丢失市场和商业机会;(2)减弱企业的融资能力,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3)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惩罚性损失,甚至使企业走向终结。规避和防范财务信誉风险要做到:(1)建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2)估量信誉风险,使企业经营建立在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3)提高企业高层及财务人员的执业水准。

【参考文献】

[1]张伟涛:企业风险决策的数理分析[J],计量经济,1994.5。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7篇

一、石化出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环境影响石化出口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空间的影响,这是企业存在的物质基础。诸如国外客户、产品外销途径、财税政策、石化产品技术等等,石化出口企业的这些子系统与它本身以外的市场形成了外部环境。而企业的管理、财务、经营场所等则是内部环境。上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石化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持续影响。如果不能适应这些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环境脱离外部市场环境,那么其财务行为就会存在风险,容易遭受较大的财务损失。

(二)经济形势变化市场经济形势的持续变化使得旧有的需求被新创造出来的需求所代替,石化出口企业需要不断通过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来适应新的发展空间。石化出口企业此时做出的财务管理调整就是风险变动的根源。譬如,石化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商谈购销产品数量、价格和其它事项,应该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预估,不然就会因为事出突然而没有形成科学的应对措施。当财务风险出现时,如果还是因循守旧,那么等到风险发展到不可补救的地步,就会给企业的财务造成大风险。另外,要是不能对不断变化的汇率有最佳时机把握,那么在货币兑换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三)认知差异石化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和财务风险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变动因素,比如货源组织、外销、资金运作等环节。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源于利益分配的不同,企业很难立刻针对风险来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由于对经济变化全局缺乏把控能力,因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认知也有限。企业容易在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因为不正确的判断而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四)人为运作风险产生并不表明石化出口企业就会失败,风险之中也隐藏着转机。石化出口企业把财务风险压力转化成动力,了解已知风险,争取以有利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因为风险出现,通常石化出口企业的财务系统可能会因为而被破坏,进而必须做出调整。例如,企业缺乏偿付能力,那么就可能造成支付危机,石化出口企业利用谨记措施对资金结构进行改进,盘活资金存量,在出口经营中做到临危不乱、蓄势反弹,需要不断纠正出口经营中的人为运作错误,引导企业财务活动运作正常,规避风险再次发生。

二、石化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科学认识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牢固的风险意识是石化出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必须科学认识风险,要知道风险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石化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就是财务管理上的一种利益诉求。回报越高,风险越大。石化出口企业必须要善于占得先机。风险不可能完全不存在,需合理应对风险,才能在出口业务中最大限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不能以侥幸心盲目化风险。在出口业务中,不要做出违背税法、信贷及经济合同等规定的行为,重视出口业务中的企业信誉,以阳光利润,依法办事为原则,以保证企业的财务资金安全。

(二)完善财务风险组织体系随着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石化出口企业也在广泛运用局域网管理软件,对生产企业和外商客户的基本资料、内外销合同、协议等材料进行登记,也能进行网上审查,并了解出口业务业务中的收汇核销、出口退税、项目资金结算等财务情况。石化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将这些软件上的作业流程当做财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全面监管的方式对财务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景式掌握。石化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必须派遣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以分段跟踪、定位扫描的方式将财务风险信息总结出来,并提出解决对策。从企业高层到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需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职责分明、制定有效、监督严格为原则,提高相互间的合作效率,形成匹配的监管机制,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2]。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石化出口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财务情况及财务变动有切实的分析,通过经营状况分析,找出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管理者必须要善于在财务变动中发现经营风险,以方向思维、逆向思维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信息和资料的了解,需通过大量的事实作为依据。具体来说,石化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贸易中应该利用数据库或者数据建模的方式将财务活动与业务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做好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收集,因为这是企业了解自身出口经营、债务、利润的直接途径,有着很强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防范参考作用,必须要长时间地完整保存。把当前的经营资料和过去的作比较,在企业财务风险测评中带入新数据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用来对比,就能对风险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这种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于石油化工出口企业财务管理者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管理素养。

(四)强化财务风险预案的实施石油化工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有多种备选预案,用以不断地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对比、权衡、鉴别、论证,折优选取稳定、妥善而且风险损失最小的管理预案。用风险对抗风险,用风险消除风险,善于利用风险来获得经营上的成功。例如一些国家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为了减少损失,需要以合理的应对方案来识别财务风险。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可以牺牲部分利益,对于发生的财务损失,以内部资财或者持有的风险基金作为补偿。充分根据法律和经济合同条款来抵御财务风险,利用责任分解、风险转嫁给金融或者进口商及生产企业,将风险损失降低。比如在出口信用保险上进行投保,则按照国家优惠政策享有理赔服务。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石油化工企业对风险预案的检验需通过不断的权衡利弊、完善、补充的方式缓解内部财务资金紧张及周转不灵等问题,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案及实施机制。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财务、人员、资产和工作流程的有效运作,以确保企业管理活动的正常和有序运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要素分为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集团公司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公司资产得到有效保护,切实落实管理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效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企业长久的盈利与发展能力,促进公司战略发展。

(二)财务风险管理概述。理论界认为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涉及集团公司识别、预测、测量和分析其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财务风险,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以保证集团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避免损害经济利益。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有的是由外部影响造成的,有的是在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将其消除的,所以集团公司管理者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一般来说,由其自身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可以控制、可以降低。

(三)财务风险管理在集团公司风险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集团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财务风险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其他类型的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也会导致其他风险,财务风险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也是复杂市场环境下实现企业稳健经营的关键。有效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是控制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集团公司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客观地存在着财务风险。但集团公司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管理层在防范财务风险时应该从业务发生前就进行事前监测风险,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应进行事中监测风险,在集团公司中,虽然有监测风险的环节,但是往往力度不够。此外,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尚未形成一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更是很少涉及集团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集团组织架构不合理。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有其独特之处,其内部成员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形成多个独立的财务实体。许多集团公司正在遭受着由不合理的组织结构造成的混乱和损失。由于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以及集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拥有庞大的系统,这使得集团公司容易出现混乱、权责不明确和权限不清晰的问题。而且,组织内部信息传导效率低、失真严重,集团公司作出的决策低效甚至错误等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控制应该涉及集团公司的方方面面。

(三)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多数集团公司是母子公司的运营模式,母公司为子公司的发展设定方向,子公司的发展在母公司的指导下进行。但是,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不同的法人实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和经济环境。因此,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难以形成统一协调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有效保证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风险控制效果。此外,一些集团公司没有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实际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可执行性,这就容易使集团公司发展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信息系统滞后。财务风险有时不直接从财务数据中暴露出来,许多非财务数据信息也可能会暴露出财务风险。由于信息系统的滞后,导致集团公司缺乏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各种财务风险尽早暴露,以便集团公司能够提前提出相关解的决方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集团内部信息的快速流动与集团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尤其是要注意信息系统要能够实时更新各个部门的各方面的信息,并可以直接将信息与风险联系起来,这对于多组织、多层面的集团公司尤为重要。

(五)内部监督较弱。相对于外部监督而言,集团公司的内部监督相对薄弱。由于集团公司特殊的、复杂的层次关系,组织架构存在着不合理性,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信息沟通系统不畅通,内部财务问题复杂,经济业务的交易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得复杂等,财务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内部监督也应该随着经济业务范围的扩大,并不断调整和完善。但实际上,内部监督的实施并不令人满意。虽然大多数集团公司设立了监管职位,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审计等监督系统,但实际上集团公司的监督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使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发挥良好的作用,也是集团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石。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环境的实行,主要是看执行的力度和执行的效果,具体来说,包括内部制度建设、治理结构建设和人员分工等。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使其充分的认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为集团公司顺利实施内部控制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打造属于自身集团公司独有的文化。

(二)风险评估过程。集团公司应该在经营业务的范围下,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关注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从各部门各环节上掌控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和长期财务预警机制也是必要的。短期财务预警制度,集团公司能够及时的了解财务预警,并对此进行修正和完善;而长期财务预警制度,可以有效地权衡举债经营的风险,合理的分配债务在各个业务区间。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是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和财务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应对。

(三)信息系统与沟通。集团公司经营时,要流动及交换信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财务信息。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财务系统,并实行财务信息的互通,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以通过财务软件进行时时的查询,统一管理,使信息流动得以完善,使沟通途径得以完善,有助于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同时遇到内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地进行解决,也更方便集团公司了解各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一方面应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另一方面应使用电子技术建立控制系统,以减少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

(四)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对集团公司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确保管理层实施风险应对计划的政策和程序,该活动使内部业务流程标准化并防止财务管理受到损害。对于控制活动来说,就是集团公司管理者对风险进行识别,同时结合风险进行反馈,其能够使集团公司管理战略的实现给予保证,控制活动存在于集团公司各级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

(五)对控制的监督。集团公司应该能够进行财务风险监管。一是对财务预算进行监督。实行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制度,使员工都参与到监督工作中,保证预算的有效性,并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并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二是监督财务执行。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为监督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遵循规则。集团公司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测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将财务风险控制的审核定期化、经常化,并吸纳一批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随时掌握集团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的存在和财务风险的种类,掌控与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相关的问题,将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育哲.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8.8.

[2]刘群.探究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商业会计,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