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汉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范文

汉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2-07-15 11:24:00

汉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

汉语国际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在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不同于普通的交际,因为跨文化交际要超越不同文化的约束,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因为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的差别而引起文化冲突,形成交际障碍,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产生,交际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将来会成为汉语国际的传播者,担负着在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文化、普及汉语知识的重任。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传播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语言教学的实施语言教学的目的

不是只传授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和社会交往中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如果只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输出的语言就会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达不到合情合理、贴切得体的目标的。一是语言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高校的语言教师大多会在课堂上用较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但是,学生要想掌握一门语言技能必须要通过实践过程才能完成。这就需要语言教师将自己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积极地促成实践活动的开展。二是语言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大量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多媒体技术能将图、文、声、像、影等融合在一起,大容量、高效率地辅助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增加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三是语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首先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其次实践训练的设计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四是语言教师要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教学。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还要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学好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交际中与对方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

二、文化教学的实施教学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以一种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学习中国文化,文化视域下的专业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具有自觉推广中国文化和理解尊重外国文化的基本理念。那么,如何将中国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呢?研究者们总结出很多实施策略。如从教学方法上看,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文化的内涵;对话式教学方法,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对话中可以减少文化的冲突;对比式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鉴别消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教学形式上看,可以有文化专题讲座、文化对比分析、角色和情景表演、声像媒体手段、书面阅读、开辟第二课堂等等。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1999年)中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文化习俗、文化产物和文化观念。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看,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文化产物,都是会与更为深层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的,三者不可分割,通过文化观念驾驭文化习俗、文化产物,通过文化习俗、文化产物揭示隐藏在背后的价值观。三个文化层次存在着主次之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了解深层次的文化观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把文化教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文化技能教学。当前比较注重文化技能教学,研究成果很多。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完成文化技能的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不可以以自己的偏好选择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主流的、普遍的文化趋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受文化现象多,师资欠缺、课时少等因素的限制,要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第二个层次为文化观念教学。金克木在《艺术科学丛谈》中说:“掌握语言中的深层文化观念,就等于打开了一把语言学习的金钥匙。”说明开展有效的文化观念教学有助于深入理解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产物。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将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种文化观念也同样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认识,认为应该将人放到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三纲五常”就是这种人际关系的典型例子,它最终成为一种文化模式和思维定势进入到社会成员的价值体系中。这种文化观念对语言中字词的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严父慈母”的词序搭配,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但是“父亲”历来是尊严、权利的象征,“母亲”有时却会引申出贬义的指称含义,“慈母多败儿”。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教师方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除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具有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教师会围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才会通过讲解、对比、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才会通过多媒体、角色表演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语言与文化魅力;才会通过讲座、讨论、参观、调查等途径让学生挖掘语言与文化内涵。

2.学生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要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普及汉语知识,这就要求学生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受课时少、语言知识与文化因素多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学生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广泛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社会关系,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只有在自身的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配合国际汉语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

3.实践方面一是构建课程体系。遵循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人才培养终极目标这个理念,改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认识,课程设置要体现汉语教学技能培养、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核心课程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等课程少开,应多开设国际交往经典案例分析、外事问题应急处理案例分析、国际交往与传播、言语交际学、交流学等案例学习和教育实践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中外文化比较中提高汉语水平,掌握并学会运用交际策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可以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孔子学院进行异国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直接体验和感受异国文化。三是建设实习基地。利用地域优势与省内高校、孔子学院建立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对外汉语教育实习过程中,增长从事对外汉语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要置身在文化背景之下进行,文化教学以语言教学为载体,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学要求师资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核心来运作。

[参考文献]

[1]李昊.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7):119-122.

[2]赵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误区和目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03):81-88.

[3]刘欣.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对外汉语师资培养[J].泰山学院学报,2013,(04):131-135.

[4]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72-174.

作者:刘娟 李婧 单位:黑河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汉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kwhjjlw/6962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