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3-21 17:32:44

文化差异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儒家思想长期熏陶下,使中国人养成了谦逊、仁爱、忠义、孝顺的优秀传统美德。可以说,中国人对于民族文化有些很深刻的认识,许多的成语也都是从历史故事中凝炼形成的,如“黔驴技穷”、“烽火连天”等等背后具有深刻内涵故事的成语,若是单纯死板的进行直译的话,则必然会使西方人觉得诧异,难以理解它的意思。同样,西方人也有着特定的短语,如“Greekgift”,如果翻译者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则很显然不会联系到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通过将士兵藏在木马中而攻破特洛伊城池的这一历史事实,这样,翻译者很容易就将它翻译成了“希腊的赠品”,而不会正确翻译为“图谋害人的礼物”。所以说,历史的发展对于语言的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翻译中,翻译者应注意历史背景这一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汉语拼音加英文相结合的方式,使翻译出的词句更容易被人理解。

二、社会风俗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历史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社会风俗方面的差异。如前文所述,在儒家仁孝思想的熏陶下,中国人对于长辈、宗亲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着明确的长辈称呼,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伯父、伯母等称呼有着明确的区分。而在西方国家,在长辈称呼方面则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明显的区别,如他们对于叔叔、伯父、姨夫、姑父等长辈,统一称为“uncle”;对于阿姨、伯母、姑姑、婶婶等长辈,统一称为“aunt”。因此,对于这一风俗差异,翻译者语言在实际的翻译中,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确定究竟应该用哪个词汇来代指长辈身份,这样才能使翻译出的汉语更加地准确。此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吃”上特殊的文化,如吃亏、吃醋等等,这些词可以说代表着特有的民俗特色,如果翻译者将这些词进行直译的话,西方人自然很难理解这些词所代表的另一层含义,甚至对此产生误解,造成尴尬局面。对于这类词,翻译者可以在翻译中进行适当的替换,如”吃醋”可以替换为“嫉妒”,从而使整体语意不发生的变化的情况下,使西方人很准确的理解中文含义,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产生。

三、宗教信仰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整个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吉祥如意、威严正气等寓意。而在西方国家,龙则代表着邪恶的意思,常常扮演者邪恶恐怖、破坏社会等负面角色,如喷火恶龙、巨龙怪兽等等,西方也由此背景下,创造出了许多的英雄角色,如驯龙高手、屠龙大侠等等,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则十分少见。此外,西方的宗教信仰中,有许多信封耶稣的人,他们的宗教用语常常使用“Godblessyou!”,意思是“愿上帝保佑你”,表达的一种祝福和安慰等,而在中国,佛教的“阿弥陀佛”则常常成为人们希望得到祝福和保佑的用语,尽管中西方所信奉的宗教和崇尚的思想不同,但对于这些用语,在将其翻译成英语时,很多时候是和“Godblessyou!”相互联系和通用的,虽然从理解上并无大碍,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需要翻译者在具体的翻译时,要认真区别这类词句,要针对具体的翻译对象进行翻译,注重宗教信仰差异,这样,才能不会使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得到正确的翻译。

四、思维方式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2篇

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它们相互吸收借鉴既有利又有弊,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明确利与弊,以取得更好的吸收借鉴效果。通过吸收借鉴能丰富古典舞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推动古典舞发展与时代同步,增强其时代气息,更好满足人们观赏需要。但吸收借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生搬硬套,可能会导致古典舞失去其韵律和内涵,又缺乏现代舞的时代气息。另外还可能导致古典舞失去根基,影响古典舞的创新与发展。

2.古典舞对现代舞的吸收借鉴

第一,技法。要想促进古典舞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通过吸收西方现代舞,引进和补充更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对古典舞有着重要的训练价值。例如,玛莎格莱姆体系训练,机遇编舞法、霍顿技巧、倒地爬起技术体系、林蒙技巧等,这些训练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强调动作平衡和训练到位,对古典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典舞学习过程中,上身训练时容易出现动作僵化的情况,而现代舞收缩—放松、倒地—爬起等训练技巧,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理引入这些训练动作和技巧,能增强古典舞演员的灵活度,让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更为自如的舒展动作,提高肢体协调能力与表现能力,更为全面的把握古典舞的神韵,提高舞台表现艺术效果和能力。第二,观念。古典舞吸收现代西方舞的观念,并在训练方法上有所突破,实现二者的改进与融合。具体训练步骤为:肢体开发思想,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肢体技能,促进舞者更好进行舞蹈训练,并打破原有动作套路尝试去开发新动作,促进舞蹈动作创新。其次,用思想引导肢体。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运动的人体动作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内容。训练和表演中,可以利用思想去选择与思想情感一致的动作。舞蹈并不是简单的动作堆积,而是动作、思想、情感等的多种融合。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与技巧,更应该透过舞蹈技巧透析它所表达的舞蹈观念和艺术原则。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效果。

3.现代舞对古典舞的吸收借鉴

第一,继承传统并创新发展。古典舞有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要在继承这些优秀、合理成分基础之上,结合时展需要,推动其创新发展。也就是古典舞既要立足传统,又要面向当代,彰显其当代价值和审美追求。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古典舞发展进入新时期,机遇和挑战并重。应该坚持民族性、舞蹈性和时代性的指导理念,使古典舞紧跟时展,把握时代主题,并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舞的合理成分,为推动现代舞蹈更好发展创造条件。第二,提高审美意识。在吸收借鉴古典舞的时候,要提高审美意识,从审美角度看待古典舞借鉴吸收的优势。经验表明,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对传统古典舞全盘吸收,而是要在鉴别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古典舞的合理成分,吸收西方现代舞精华部分,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舞蹈艺术时代感、艺术感、空间感,推动现代舞创新发展。第三,开展多元化、包容性的舞蹈教育。开展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发扬多元化、包容性的舞蹈教育,让舞蹈的未来发展能够兼容并蓄东西方特色。舞蹈作品既有古典舞的传统特征,也具有西方现代舞的时代气息,并且自由发展,不断创新。舞蹈教学时,要将东方和西方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东西方舞蹈特征,更好指导自己的舞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推动舞蹈教学创新发展。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3篇

中日两国都是父系家长制,但在家长权力上有所不同。中国的家长权力为终身制,只要家庭当中的父亲活着,那么他就一直具有家长的权力和权威;而日本的家长权力为阶段制,父亲在年纪大了或生病不能继续料理家业的时候,就要把家长的权力交给继承人。一旦交出了家长的权力,就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服从新家长的领导。

2继承人的选择

中日两国在继承人的选择方法和制度上有很大差异。

2.1养子条件在中国,夫妻在没有亲生子女或者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通常为父系亲属的儿子,称之为“过继”;而日本的夫妻在亲生儿子以及入赘的女婿不够优秀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可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选择范围比较广。

2.2赘婿要求在中国,夫妻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一般不改姓、不能入族谱、不具有继承权,而且生下的子女随其母亲姓;日本的夫妻在儿子不够优秀时,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要改姓,成为婿养子,而且有家产继承权。

3家族观念

中国的家族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集团。这个家族集团不但包括直系亲属,还包括旁系亲属。中国人对家族的延续非常注重血统的纯正,在以“孝”为家族伦理核心的中国家族中,传宗接代被看做是最大的孝顺。俗语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日本的家族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地缘集团。比起血统的延续,日本人更注重家业的传承,从而保证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家”的长期兴盛。日本人的亲属范围比中国窄,一般仅限于直系亲属。家族成员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仆、佃户、雇员等。日本的家族伦理以“忠”为核心,只要对家族忠贞不贰,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也可以参与祭祀活动,死后也可以葬入家族墓地。

4家业管理及财产继承

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管理。除非父亲过世,否则就一直拥有家业的管理权。在财产继承方面,中国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即将家产平均分给所有儿子(有时也包括女儿),长子一般在分配中不具有特殊权利。在日本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和继承人共同管理。在父亲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家业由父亲管理。当父亲年纪大了或因病没有能力管理家业时,家业就交给继承人管理,并且继承人可以是入赘的女婿或者养子。日本的家庭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分给其他子女。而且长子虽然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但当长子的能力不足或身体上有缺陷而无法管理家业时,日本的家庭就会剥夺其长子地位而改立其他儿子为长子,或者另立有能力的养子、婿养子为家中的长子来继承家产。

5结论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4篇

1.1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出公平、公正与文明一项运动的推广需要全民的参与,而能得到大家认可的就是规则的公平和公正性。网球规则规定,比赛开始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场区的选择权和或首先发球权、接发球权,获胜者可以首先选择或要求对方选择,而没有猜中的一方也可以选择,留给每位运动员选择的机会差不多是一样的。网球每局比赛结束后交换发球权,而且奇数局后交换场地,保证了技术含量和外界因素的相对公平。另外,网球比赛裁判是最多的,体现了尊重事实的公正性,借助现代高科技,进行“人眼”与“鹰眼”的挑战,体现了网球运动媒介的文化增值。另外,网球是一项高雅、绅士的运动,处处体现着现代文明。无论在场上还在场外良好的仪态和得体的礼节是一个网球爱好者好品行、高素养的重要表现,礼仪本身就是网球这项运动如此充满魅力的原因之一。“尊重网球场上的一切人与物”,这是球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也是观众应该做到的;对于球员来说,要有一个宽容的心,要输得起球,输球后不管感觉多窝囊,都别忘了和对方握个手,以示礼貌。

1.2在精神层面上体现出高雅、激情与坚韧一张球网将彼此分开,来来往往的球又把彼此联系在一起,从而共同创造融洽的运动氛围,那些违背行为规范的人将受到“四级罚分制”的惩罚,真心地喜欢网球的人,一定是可以温和地与人相处,谦卑而不高傲、耐心而不浮躁、坚持而不轻易放弃的人。另外,网球运动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娱乐性、观赏性强的特点,体现出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激烈的竞赛,将人的速度、力量、柔韧和耐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这种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网球,它在运动中教会你礼貌,教会你和善,教会你耐心,教会你冷静,也在教你如何做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挑战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网球竞赛中体会竞争的压力,从而磨练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

2中国网球文化的特征与传承

2.1西方网球文化渗入与中国网球文化的形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极其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汇,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球运动是外来文化“入侵”的产物。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进驻中国,随之由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将这项运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85年[3]。最初,网球是外国商人、官员、白领阶层健身自娱的活动,随后中国的富裕阶层、教会学校也参与其中,成立了各种网球会和俱乐部[4],促进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2.2网球文化中国化的特征

2.2.1在物资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民的骄傲、自信和追求网球运动记录着我国沧桑变迁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将其带入,传教士将其推广,被认为是“洋人”的游戏和“达官贵人”的消遣[5]。网球传入我国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过去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参与者极少,运动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特别是在中,网球被认为是少数上层人士活动健身的“洋玩意”,扣上资产阶级的大帽子。网球真正被认识和推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以健康、优雅、时尚的特点,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我国网球商业比赛和职业赛事的成功举办,女网成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李娜先后两次问鼎法网、澳网最高领奖台,创造了历史,是国人的骄傲。网球运动使国人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一种无限的追求和自豪感。

2.2.2在制度层面体现了平等、文明和时尚首先,网球运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过去,网球运动是贵族专利,平民百姓无缘涉足,体现出地位的不平等。二战后,网球运动已褪下“贵族运动”的外衣,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逐渐趋于平民化和职业化,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最热门、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业余比赛随处可见,通常出现不同行业、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的人同场竞技,体现了网球运动平等性、娱乐性和健康性。其次,网球运动具有艺术美,体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文明与时尚。网球运动把力量美和艺术美、形体美、服饰美、环境美,以及竞争的激烈性与观众的文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反映出人体美、运动形式美,又激发参与者和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可以陶冶现代人的情操,引导运动者、欣赏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水平。

2.2.3在精神层面体现了完善、坚持和积极进取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竞争能产生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而网球文化所体现的精神符合时代的需求。首先,网球运动具有技术动作失误就会失分的特点,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运动中要求具备良好的时空知觉、反应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其次,网球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能发展人的适应能力,在网球运动中学会谦虚和尊重;网球技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指引人们不断追求,尽量完善,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网球参与者克服各种困难,他们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体现出现代人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追求完美、进步的精神。

2.3中国网球文化的传承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5篇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标识语的翻译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内涵。例如公共汽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被译为“fortheold,sick,disabled,andpregnant”,表面看意思表达清晰,亦无语法错误。然而尊老敬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人们认为年老代表着智慧和慈善,是经验和阅历的表现。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老却被认为是虚弱、无力的象征。如果单按照字面翻译成“fortheold…”,没有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可能在西方人眼中会有歧视之嫌,适得其反。我们不妨用一句简单的“courtesyseat”来表示,既能达意,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不敬之感。

2翻译对策

在翻译标识语时,应根据标识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特点,本着准确传达标识语提示、警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原则,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将原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

2.1程式化翻译

有些标识语可以在中英文中找到完全对应的结构,形成了程式化的翻译。此时可以套用现成的英语结构。如中文的“禁止/请勿…”结构,在英语中通常采用“No+名词或动名词”的形式。禁止吸烟=NoSmoking;请勿停车=NoParking。再如汉语中的“…专用”,英语可采用“…only”的形式。员工专用=StaffOnly;贵宾专用=VIPOnly;会员专用=MembersOnly等。

2.2确定标识语的语用功能,避免用词不当

标识语大体有提示、警示、限制、强制四项功能。在标识语的翻译中,译者必须在分析标识语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研究其语用意义,即功能意义,才能有效达成标识语的真正目的。如标识语“转弯慢行”,翻译成“TurnAhead,SlowDown”时最好前面加上一句“Caution”,以传达其警示作用,引起司机的注意。

2.3判定标识语语言风格,选择恰当词语

表示服务、指示、说明性质的标识语大量的使用名词,表示强制性、限制性的标识语大量使用动词或动名词。公众最常接触和使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标识语往往会使用缩略语。因此翻译标识语时,应考虑其语言风格,选用适当的词语,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和术语等。如“登记处”简单译为“registration”,“小心轻放”译为“handlewithcare”。

2.4注意汉英文化差异,尊重读者的文化习惯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第6篇

(一)制度文化差异

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其有关的各种理论。其中大家对家庭制度中男尊女卑的观念耳熟能详。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军事战争,使男子成为社会的主力,再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观念深入人心。《周易》有云:“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推崇妻受命于夫和三从四德(“三从”,是指妇女应“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纲常关系。西方的家庭观念淡薄,个体本位主义浓郁,虽也存在过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由于受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比较重视人的价值,有一定的平等和自由权利。体现在翻译上,表现为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采取的翻译策略各不相同,以“你倒也三从四德的,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为例:杨译:Quiteamodelofwifelysubmissionandvirtue,aren’tyou?Onlyyoucarrythisobediencetoofar.霍译:Imustcongratulateyouonyourwifelyvirtue-thoughImustsaythatinthiscaseyouarecarryingwifelinessalittlefar.毋庸置疑,杨、霍二人翻译的各有千秋,霍把“三从四德”一词译为virtue,省译了“从”的内涵,把“贤惠”一词译为wifeliness,无形中提升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但翻译的也是文从字顺,用奈达的同构理论来看也是形神皆备,但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角度看,杨的翻译更能反映源语文化的特征,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异域风情,从差异中获得新知,还能保护源语民族的文化特色,丰富译入语的文化,特别是在当今英语文化主导全球的文化潮流的背景下,意义愈加非凡。

(二)心理文化差异

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2]。其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翻译中举足轻重。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域的海湾、岛屿之上,农业耕种条件差,商业贸易相对发达,但变幻莫测的大海不断的干扰着当地的商业贸易,迫使他们开始认识宇宙自然,而宇宙自然的规律又往往是抽象存在的,这就孕育了最早的历史理性主义文化,高度重视逻辑推理,相信只有遵循正确的逻辑步骤才能求得真理。而我国占据了整个亚洲东部最大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科学技术相对滞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自然现象中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观念,再加上佛教思想(认为静默、沉思、等待,真理会自然而然地显现)的影响,共同催生了中国人用系统、全局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思维。

二、文化影响下的翻译策略宏观翻译策略:

(一)洞察文中的文化内涵。

有些文章中的文化符号比较明显,我们可以一眼辨之,有些则比较隐晦,需读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然写者有意,听着无心,其中的内涵只能埋没。例如:Life,aseverybiographyandobitIhaveeverreadconfirms,iswhathappenswhenyouaremakingotherplans.文化积累不多的人看普普通通,但如果是列侬的歌迷或有相当的背景知识,他一定能辨出,这和BeautifulBoy中的Lifeisjustwhathappenstoyouwhileyou’rebusymakingotherplans.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异化法则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归化和异化旗鼓相当,不分轩轾,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好的译文是归化和异化的完美结合。

三、微观翻译策略:民族特色词的翻译

(一)直译法

用拼音直接写出单词或用英语直接翻译。例如:剧名《刘巧儿》可直接译为LiuQiaoer、风水译为(Feng-shui)、麻将译为(Mah-jong)、功夫译为(Gongfu)。

(二)异译或增词进行解释

例如:若有必要,在译松、竹、梅岁寒三杰时,可把它们的寓意进行增词解释。得陇望蜀若译为covetSichuanaftercapturingGansu意思可能不能有效传译,这时就可异译为Themoreonereceives,themoreonede-sires。

四、小结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hcylw/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