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7篇)范文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7篇)范文

时间:2022-01-02 10:34:36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7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装备已进入农村学校,教师们利用这些装备,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了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笔者的亲身实践,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可以进行有效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难点;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有机结合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时,分”的认识时,先在屏幕上显示出没有数字,只有两根会动的针的钟面,让他们去观察并思考钟面上应该有什么,然后通过猜测是“几时”而发现钟面上不仅需要针,还需要12个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课的开始必须讲明零的重要性。我是这样用课件引入的。在数字王国里有三胞胎数字红14、绿14、蓝14,它们天天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可开心啦,有一天数字妈妈拿来了三个“0”送给它们,红14一看,不耐烦地说:“原来是大零蛋那,我可不要”于是用脚一踢,踢到了绿14的中间,104,绿14搂着0高兴得向红14道谢,红14又一脚把另外一个0踢给了蓝14,140蓝14也高兴地向红14说谢谢,红14一看此情景赶紧把剩下的那个0楼在怀里014,此时同学们都笑啦!我马上问同学们为什么笑?绿14和蓝14为什么感谢红14哪?孩子们各抒己见,0的作用孩子们明白了记住了。这个小故事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故事情境中学到了知识,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2运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和分”一课时,我先做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平时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于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从课件中清楚地看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当分针走一圈时,时针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样再让学生说说时和分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地感知1时=60分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再如,在教学生解答以下这题时: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如以平行圆柱体的底面为横截面进行分切,他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沿圆柱体的底面圆直径剖开,他的表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会觉得措手无策,容易搞错。如果能借助多媒体的课件进行剖面显示,并对所增加的一面给予声音刺激和动画光点的闪烁,那么,学生理解和解答就不成问题了。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最大优势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8和9”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大屏幕上出现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拔河比赛,一边是8只,一边是9只,拔的结果是有9只的一边胜利。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这样比赛不公平。我马上不失时机的问:那怎样就公平了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8只的添上1只;9只的去掉1只;8只的添上2只,9只的添上1只;8只的去掉1只,9只的去掉2只……学生的答案出现了六七种。最后,学生终于明白,无论怎么做,只要左右两边的只数一样就可以了。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数的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开拓了学生的智力,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再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中,通过复习转入新课后,我播放了一个孙悟空师徒分西瓜的动画片: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口渴难耐,唐僧吩咐八戒去找些解渴的水果,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于是,师徒四人准备分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要多吃一点,我要吃,最少也要吃。”悟空听了哈哈大笑,沙僧和唐僧也笑了。这时,我故意把故事情节嗄然卡住,提问:“他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呢:、和到底谁大谁小呢?”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惊奇和疑问,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整堂课下来效果好极啦。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以其形、声、色、光优化组合的独特优点,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理念。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作者:郑荣荣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沈庄完全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探析

摘要:

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其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主流的原因。

1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1.1喧宾夺主,替代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上唱主角的是学生和教师,教学是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地探索,在同学们的探索后老师再有效地引导,课件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有的教师为了按预定的顺序演示所准备的内容,课上就得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的流程上来,失去了教学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

1.2追求形式,忽视实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存在这样的误区,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现代化而忽视实用价值,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教材的研究、违背了使用多媒体的初衷。有的教师片面追求画面的华丽,动画的精致,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甚至给学生学习新知带来干扰。如有的教师把应该让学生操作活动变成了多媒体演示,结果事倍功半,影响了教学效果。

1.3预设不足,制约使用效果:一堂课,充分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而生成则更关注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是教学文化中最具有魅力所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如何处理好这些意外成为我们老师乐此不疲的一个话题。课件灵活生动,但并不是万能的,制作课件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可能情况充分的预设,遇到课堂上的意外又缺乏别的应对策略,教学中就会发生“卡壳”现象,从而制约了使用效果。

2小学数学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2.1在引入时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探究动机。

2.1.1情景引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现代技术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可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鲜活生动起来,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情绪上得以共振,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教师问:为什么只有轮子是圆形时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2.1.2故事引入:精彩的引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数学故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器,激发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自主学习。

2.1.3问题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求知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生动、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了疑问,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心理,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2在探究时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2.2.1直观呈现知识,让概念“动”起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是在形象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的。把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手段解决不了的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建立数学概念。

2.2.2突破教学难点,让思维“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

2.2.3拓展课程资源,让思路“宽”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精选网络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在练习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3.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数学内在价值: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集中组合,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感到亲切、自然、轻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知识的建构,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比如在《可能性》教学中,在练习时老师先用媒体补充生活例证,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乌云密布,燕子低飞;大力士韩智磊和徐豪迪拔河比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可能性这种一种不确定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思想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2.3.2优化反馈策略,助推学生智慧生成:练习的功能不是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练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新的经验,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反馈时效,同时一些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形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因为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的是一种观念和理念,只有在先进的观念和理念的指导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不要局限于既定的模式,才能创新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

作者:薛金波 单位:吉林油田测井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重大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能突破难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巧设形式不同的练习,巩固新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重大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能突破难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巧设形式不同的练习,巩固新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如在“平移”一课中,我用电脑演示电梯、风车、窗户移动、跳跳青蛙、旋转门等的动态过程,请学生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在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这样整个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有意注意被唤醒,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身心愉悦,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更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减轻学生负担,加大活动强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及比较角的方法,电脑演示生活中学生见到的实物角,再在实物上抽象出角,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的特点,从学生在抽象出来的角中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来进一步掌握这个知识点.理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中,通过多媒体将两个大小不同的角重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与角的开口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的掌握在多媒体的一一展示中,让学生的体会更深、理解更清楚.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用电脑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这样学生能轻松地观察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知道了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的概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也突破了重点.可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优化了课堂结构,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变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获得新知.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了地图东、南、西、北的方向后,我让学生在动物园的平面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要走的路线,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地图上方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思考

(一)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一定是好的课件,重点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五、结语

总之,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小学数学的内容,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变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完善了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所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时展、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它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作者:冯忠元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丁家园小学

第四篇: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探析

摘要: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很快,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就拿学校的数学课来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师的教学需求。现在的数学教学要求老师要充分全方位的,立体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所以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被数学老师们应用到教学中来。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数学;教学;课堂

1何为教学信息化技术

教学信息化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完成教学,是我们数学老师当前的一个上课必要手段之一。

2信息化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可以引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做过一个实验:人只有在对某个事物产生情感兴趣的时候,才能对知识的需求有效地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在教学过程形成。而且他还提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的观点。举个例子:在我们学校使用的中职数学教材上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中,教师把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充分利用电脑展示优美生动的图案,像等腰梯形、火箭、许多对称形的古老建筑如教堂等图片等,并用红线呈现对称轴,能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通过信息化技术模拟逼真的图像,非常直观的再次展现事物,给同学们带来以见其物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非常轻松而愉悦的情境中很快地掌握了数学课堂难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完成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如果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在某一个“点”上,那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将会把学生的情感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中去。

2.2可以让学生破解重难点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老师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使用的教具,完全达不到使抽象的几何具体化的效果,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同学们理解较困难,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几何知识真正“变的简单,通俗易懂”起来。真正把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中职数学课堂的的教学变成“活”的教学,让课堂“动”起来,有利于学生能快速理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举个例子:利用信息化技术电脑画几何图形,叙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难点时,可以让鼠标点击拉升直线移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同时点击鼠标右键确定显示圆的半径(r),以及动态地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让所有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理解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通过信息化技术这个手段,能直观的反映圆和直线的关系。能让学生更直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媒体,举一反三,拓展自己的思维。

2.3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功能

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让中职学生引发思维和拓展思维,让学生能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能实实在在的感知数学,让同学们对数学感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欢快的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这些手段来充实数学课堂教学!

3反思

在数学课堂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中职数学教学课堂,是完全符合培养信息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当今社会的潮流,”互联网+”已经和我们融为一体,教学也一样,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都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其多功能特点,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学习到直观的接触数学,从原来的看不见到现在的可以读触摸的到的数学学习,突破以前保守的教学方法的局限,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大力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我有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3.1一定要确保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直接决定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每个学校必须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给老师进行培训信息化技术,增强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平时要多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尤其是教数学这样的非常抽象课程的老师,要主动自觉参与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养或进修等基本技能。

3.2一定要确保老师会合理地运用信息手段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涵盖两方面因素:第一,选择信息技术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要认为运用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说明是信息化教学,或认为信息技术运用既要注意择优性原则,又要注意有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可摒弃,仍要发扬光大。第二,一定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在媒体介入课堂中,并不仅仅是利用更多的媒体向同学们灌输更多的知识。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更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处理加工教材内容、高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一定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中职教育改革都是以多媒体为导向,这是一个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老师完全依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离开多媒体老师寸步难行,也不能完全让学生依靠计算机学习,老师不教学的情况。只有杜绝这种现象,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势才能发挥,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教学中。所以,数学教育运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运用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数学教学中怎样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合理、科学的使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经过我们老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一起探究出最有效数学教学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2]郝敬凯.高等数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02).

作者:王琪丽 单位:盐城技师学院

第五篇: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培养孩子探究能力研究

摘要:

现阶段,随着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孩子自能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就是使教学走下神坛回归现实生活。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自能探究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采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能探究能力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自能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快速进入到中国的教育学校,随着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利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节奏,紧跟课程标准改革的脚步,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已经受到教育部门和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1信息技术运用与小学数学课堂具体作用的体现

1.1拓展孩子的视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选择空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使孩子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材课程的内容,促进其着眼于数学相关的知识,培养其自能探究能力[1]。

1.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生动、直观的视频、音频以及图片不仅能够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促进其对数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加强他们对数学内容的记忆。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孩子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自能探究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1.3为孩子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再现相应的教学情景,为孩子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对相关知识更加理解。这样不仅加强了孩子的自能探究能力,保证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促进孩子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使其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节奏[2]。

2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孩子自能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

2.1锻炼孩子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师应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求他们不仅掌握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师应该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能探究,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3]。

2.2强化孩子的自控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为教育学校提供了发展机遇,还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全球化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的魅力,使其自能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然而,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具有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也具有知识相对杂乱等劣势。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其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较低,并且他们的三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4]。孩子都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在自制自控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难以正确面对一些不良的人或物。因此,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能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其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严控把关,防止学生受到网络垃圾的影响。

2.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新课标理念下,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教师机械设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而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相应教学情景的设定,并且通过所学知识和教学资源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负责从旁辅助学生进行自能探究。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时,要着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应用情景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四边形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合理分成若干小组,使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或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根据搜寻得到的资料讨论四边形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四边形,然后教师依照学生自能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5]。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的调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确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评价,从而提高孩子的自能探究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2.4创新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提供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服务而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将现代化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节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新尝试。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还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还提高了自身数学教学水平,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肖万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73-73.

[2]何自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0):52-52.

[3]熊绿林.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90-90.

[4]张来军.浅议小学数学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J].关爱明天,2016(3):293-293.

[5]张廷友.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274-274.

作者:崔桂花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正在席卷全球,“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这一教学方案被很多教师接受并推广。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基础上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思考,共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无味,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使得这一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也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教师去探讨和注意的,争取给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1进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玩心重,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的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欲望,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记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吊车堆、粮食堆、水晶吊灯等实物图片,然后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直角三角形旋转成为圆锥体的过程。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来了解圆锥,会对圆锥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创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系列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Macrome-diaAuthorware教学软件制作一个动画背景故事:从班级里选出3名学生进行不同学科的问卷调查,该如何进行选择?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种回答,教师紧接着利用Flash程序,使学生的名字可以重复出现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只要学生点击一下鼠标就能选中一名学生,确定完三个学生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学科。教师利用细信息技术,短短几分钟就可以确定选择方案,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操作过程所吸引,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体验到信息技术的神奇之处,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学习“可能性”知识的欲望。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开展,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新的认知,并且有效的辅助了数学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现教学

小学生对形象的事物认知能力比较强,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数学,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颜色的变换,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例如在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拿火车过桥这一常见的数学问题来说,确定运动物体,运动的起点、方向,出发的时间、路程,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但由于其问题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课件制作火车过桥的动画,演示火车从上桥开始,到火车离开桥尾的整个动态过程。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很容易知道:火车行走的路程是“桥长+火车长”,确定好路程之后就可以顺利的求出最后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变化过程,而且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有特定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利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把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翻折到同一个点,形成一个平角,这样学生显而易见的就会明白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通过拖拽、旋转等操作,把内角拼成一个直角,这一演示也能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和指导。

3学生参与为主,信息技术为辅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大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最终目标,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学的潮流性。在数学课堂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而信息技术只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的一种辅助工具,是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它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数学教师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操作,这样有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解决“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满足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可以围城三角形”。这一问题教师就不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验证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棍进行操作,学生基本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因为这3根木棍的长度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引导,用长度悬殊的3根木棍进行拼接会有学生拼不成三角形,这时学生会有疑问了。紧接着让学生做出讨论,为什么长度悬殊的木棍不能拼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会有很多发现,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加具体的动态演示,通过不同的线段展示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操作的不足,而且对自己的认识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给出最后的结论: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合理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吉庆,黄纲.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敖文.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158.

作者:李亚玲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前城小学

第七篇: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代行)提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网络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知识贴近生活能适用于生活,知识就有了灵魂,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因而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教学手段、环境、资源,构建新型学科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多媒体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为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网络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知识贴近了生活,能适用于生活,知识就有了灵魂,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效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声光于一体,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而且能使表现内容充实、形象、有吸引力。例如:对“轴对称”概念的教学,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功能制作一只蝴蝶,既吸引学生眼球,又能很快理解“轴对称”这个概念。这样,学生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趣盎然的观察、思考,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再如:教学“角”的概念时,先在大屏幕上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个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到司出角是怎样开成的。认识角各部分下名称,又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认识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的显示,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

3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关,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难点是否能实在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加上老师适时点拔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破学习重难点。如:在教学量角和画角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小格每个刻度线,教学起来方便多了。量角时,画角时动态地显示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样,师→生,人→机,三者相互交流,突破画角量角这一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4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够扩大学生信息量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了海量素材,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网络时代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融进网络生活,利用网络开阔眼界,丰富内涵,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和多媒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信息技术成为他们学习的有效的工具,自发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5信息技术增大课堂信息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给学生多重感官的冲击,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板书方式和速度的影响,尤其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形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速度起到较大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或解题分析过程存在电脑上,课堂上适时再现,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调整处理信息特点,在课堂上快速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老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对象实施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对需要强调的知识进行特定。可以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6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记,课后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建立在机械式阅读和对数学概念、公式的背颂上,或者依葫芦画瓢照着教师的讲解大搞题海战术,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创造思维可言,若能让学生达成“举一反三”的迁移就很不错了,教学效果理所当然不理想。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寓教育教学于形象思维和创设情景中,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形象,让学生感受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加强了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生就会身临其境一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活动,激发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的内容时,可设计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谈谈“是什么时候了?小明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时间的?”学生根据熟悉的画面及美妙的声音,会认真观察并抢着回答。多媒体动画的设计,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根据创设的生活情景,能够提升数学思维,总结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学生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学到有益的数学知识。

7结语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实现课堂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处于快乐、兴奋的学习环境,化枯燥为有趣、化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生活化,艺术化,这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沈庄完全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xjslw/70124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