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

数学与基础数学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字:数学学习;理性思维;思维模板教学法

对绝大部分运动员来说,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很痛苦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少数几个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的,其他的人不是睡觉,就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毫无疑问,这些运动员的数学成绩在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挂红灯笼。作者在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上数学课也将近两年了,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基础层次的学生也接触了不少,以上的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每个年级,每个班。课后,与他们交流为什么不想学数学,他们的回答也都很实在:“学数学做什么,只要钱不会数错,不就行了!”“你给我们的那些什么推导啊、公式什么的,有什么用啊,以后又不会用到。”在听了这些话后,作为一名教育者,真是心酸又好笑,都是十六七岁快成年的人了,对于数学,对于科学的看法怎么还跟小朋友差不多呢,思考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这不免让人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担忧。

一、运动员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系统性很强,连贯性很强的学科,首先对学生的出勤率就有要求。而我们的运动员,尤其是我们体育职业学院附中的优秀运动员对于这点本身就很难做到,每年在十月到十二月份,三月至六月份,外出集训或者各类大小的比赛致使他们无法正常地坐在教室里面听课,以至于回来之后,老师当堂讲的内容他们消化不了,再加上训练过后的疲劳,自然而然教室里面趴倒一大片,这是其一。

其二,就如上文提到的,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就有误解,认为学习数学是可有可无的,以后也用不到。其实,这个原因也与他们从小到大文化学习的不完整、不连贯有关。如果是普通全日制的学生,他们应该有了解,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教我们学会算数,这只是学数学的表面层次,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知识是培养我们理性思维的载体。在我们国家,运动员都有一个很普遍的性格特征,在对待问题方面,他们不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胆量,而是缺乏思考,做事情比较冲动,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我认为这与他们数学学科学习的薄弱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学习基础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其实,我们的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都是有很强的系统性的,只不过,这个知识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一样。前面,我们也说到,学习数学,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等等),更重要的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理性思维。这种素质的培养对运动员而言,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解数学证明题时,我们由已知能得到什么,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导出结论需要什么,它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如果由已知条件能直接得到结论,则解题成功;如果由条件不能直接得到结论,就要转化,转化必须等价,因此前一步到后一步往往会有附加条件约束,它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也是检验的依据,可以是数形结合,可以是变形(恒等变形或非恒等变形),可以构造模型,也可以用辩证思想作指导,等等。各种思想方法在此大有用武之地。

三、如何做到有效地学习数学

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学习时间有限,无可避免地缺课),在目前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时候,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最有效的教学。

第一,教材的处理。

目前,就数学教材而言,我们所用的还是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教材,如果按照教材上既定的课时进行教学的话,一是难度较大,二是课时任务紧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结合运动员的学习特点,将难度降低(降低到最简单),对课时进行压缩(压缩到一学期课时任务的三分之二)。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任务,而且使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得到提高。

而对于长时间不能上课的运动员,在他们也要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以“常识”的形式介绍给他们。之前,我在给一个海事大学大三的运动员补数学的时候,发现他连对数是什么形式的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当今这个时代应该算是荒唐的,对此,让他再重新学习数学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那么,就给他辩证地介绍对数的起源,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负担,而且还具体地了解了辩证思维的一个实例。

第二,课堂教学。

目前全日制学校普遍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我认为这方式还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的运动员。

根据我们上海体职院附中运动员的学习特点与他们目前的知识结构来看,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究学习,不符合实际,而且会降低课堂学习效率,何况,他们的学习时间已经非常少了,最终的结果只是浪费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教师为主导以及学生为主体的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到我们的运动员学习的课堂上来。

其实,思维与语言也类似。在语言的学习初期,我们只是纯粹地模仿,在熟练之后,我们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去演讲,去写文章,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们创造出了多少流芳百世的奇闻佳话啊。同样的,在思维的初期,我们也可以先进行模仿,也就是说把思维模板化,让运动员去熟练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再结合前面的教学组织形式,我把这种教学方式成为“思维模板教学法”。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问题给出一个思维模板,并对这个思维模板进行较详细地解释(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间的这个时间段,学生对于这个思维模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可以给出一到两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模仿这个思维模板进行解决问题,并给出一些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主体);课堂尾声,教师再重回主导地位,根据学生对这个思维模板的掌握情况的反馈,及时给出有效性的解决方案,完善课堂教学情况。这是我在教学两年来,相对狭义地认为是对运动员的数学学习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第三,课后交流。

在客观上,运动员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训练。考虑到这个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教学,我们不仅要与学生及时沟通,也要和他们的教练,领队做好沟通。前者,完全看老师;后者,虽然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了,当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的还是老师。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练、领队,都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去沟通。然而,我认为这种沟通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教练、领队这块。目前,我们的沟通都只是停留于电话和联系单,这些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导致解决问题不彻底。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文化教师与教练或领队进行交流互动。文化老师在没课的情况下可以去训练场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据我观察了解,绝大多数在学习上比较刻苦用功的运动员他们的运动成绩也都比较优秀,这其实也证实了方法是相通的,思维也是相通的道理;而教练或领队在运动员上课的时间可以与运动员一起听课,这对运动员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就会起到一个督促作用。

以上是我对如何更好地促进运动员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理性思维的一点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内容和结构的严谨性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同行能够多多提出指导意见。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2篇

一、经验性教学资源

经验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含义是指以老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共有的经验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将数学学习的相关内容与之结合,使学生能够借助于生活经验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2938+198=2938+200―2”和“2938―198=2938―200+2”这样一类含有简单算理在内的简算过程不是太容易接受,这是因为学生在当前阶段还没有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即使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在生活的宝库中寻找相似场景,相关的可供使用的原型很多,譬如发工资奖金加班费、在柜台买东西找零、在水果批发市场称重、物资库内物资的出入库等等。考虑到最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选取了“发工资奖金”和“柜台买东西找零”的场景进行了模拟,分别将“2938+198=2938+200―2”与“2938―198=2938―200+2”的数字表达转化为“甲一个月工资2938元,因为某周六加班一整天,单位会计又额外补发给他198元,会计给他两张一百元面值的钞票,甲找出两块钱硬币给会计”和“甲随身带了2938元现金去商场购买了一双198元的鞋,甲拿出两张一百面值的钞票,收银员找了他两块钱的硬币”,同时教师也让学生来进行模拟操作。

在学生模拟完成之后,教师及时总结出“先补整,后找零”的简单算理,这样的一种经验型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简单算法,而且对于数学思维有了最为基本的接触,更为重要的是亲自将数学与生活进行了结合,这一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脱离了书本的新鲜事物”,与此同时,学生们看待数学的眼神正在悄悄的改变着。

二、生成性教学资源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反应(行为或者语言上的表现),并灵活选取其中的具体内容,辅以教师的引导,从而将自己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进行有机的联系,将教学以一种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高效的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叫做生成式教学,在这之中,学生的一些对于教学有很好帮助的反应(基本上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是思维的反映)就可以称之为生成性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时候,教师设计了FLASH动画,以空白球场和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若干种学生较为熟悉的球类为主体,设计制作出了“非常多的球无规则排列成一条直线依次滚进场地”的情景,这样的情景会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特别的想知道这里面一共有几种球,与此同时就会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统计。

动画播完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画面中一共有多少只球?”、“这里面有几种球?”、“每种球有几只?”

随即有学生回答“多少只球没有数,但是我看清楚了这里面有七种不一样的球!”

师:那么有谁将动画里出现的球的总数数清楚了?

生1:老师,我数清楚了,应该是99只球。

师:不错,那么又有谁知道每一种球分别有多少只呢?

生2:这个还真没有数清楚!

生3:老师,我喜欢足球,我就盯着足球看了,好像一共有10只足球。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数出了足球的个数!那么有没有其他同学数了其他的球呢?

生:没有。

师:那么我们再看一遍好不好,每个同学都自己数一遍,看看能不能数清楚!

生:好!

学生们再次观看动画!在这之前,“统计”的相关概念已经通过老师和学生问与答具化为“数清楚每一种球类的个数”,于是学生们开动脑筋,使用自己的办法,依据自己的能力,或自力或合作,运用了各种方式,将各种球类的个数清楚了,而紧接着教师再次运用规范语言对“统计”进行简介,相辅相成,便将统计教好教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三、错误性教学资源

错误性教学资源的含义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原则上不能出错,除非错的恰到好处精妙异常)予以改正或“将错就错”,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宽。

例如,在学习角的过程之中,教师为了拓展学生对于角的理解和把握,于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出现的角。

生1:墙角。

生2:桌角。

生3:菱角。

师:什么菱角?

生3:菜市场有的卖的那个好吃的菱角。

师:哦,吃的啊!(教师以为该学生在开玩笑,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所以语气与表情都带有质疑的涵义)

学生们瞬间哄笑开来。该学生脸涨得通红,很无辜的说:“菱角虽然可以吃但是它的确也是角啊!你看两个尖的,有的侧面也有两个尖的,可以说是锐角的一种变形。”

教师瞬间的冷静了下来,一点都没有错,菱角真的也是有好几个角,只是不规范而已!

于是教师快速的进行应变,请该学生对他的答案进行解释,同学们听了之后,在觉得该同学的观察细致入微的同时也暗自要求自己要更加的细腻。

这就是一种由错误引出的隐性教学资源。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学生 兴趣 基础学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nd Basic

Trai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YUAN Xu

(Shangshui County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 Zhoukou, He'nan 466100)

AbstractInterest is a positive, active mental state, once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is a pleasure for them, interest due, basis of of scholastic ability in mathematics can be form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scholastic ability and interest, analysis of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basic skill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and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primary students; interest; basic scholastic ability

1 兴趣与基础学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个体活动的“目的”与“方法”是一致的。要理解兴趣的内涵,则须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一是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接触的事物或参与的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要求方法和结果结合在一起,主体需要的是一种及时的对活动本身的感觉和满足,不需要在活动之外再去寻找某种事物。间接兴趣是由活动成果或其它传媒所引起的兴趣。有时候,个体开始时并不对某项活动感兴趣,但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结果乃是自己感兴趣的,于是,对于这项活动的过程也来了兴趣。”①二是兴趣与基础学力。基础学力指“构成一切学习之基础的‘三基’读、写、算的基础学力。”“学力结构包括知识、理解、问题解决学力、兴趣、态度之中作为基础部分的学力。”②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形成是多种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兴趣又是小学生基础学力内在构成的重要因素。

2 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形成的影响

兴趣不仅能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钻研问题、开阔视野,而且也是推动一个人走向成才的原动力。小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钻研它,从而提高数学基础学力。学力问题的论争起源于日本,“现代在日本的学力论争所缺乏的是,如何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讨论。”③那么,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形成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推进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激活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才能由被动变主动,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学力才得以形成。

(2)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浓厚的数学兴趣会使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进行数学学习,自觉地克服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缺乏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降低他们的基础学力。

(3)兴趣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叹息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低下,那是因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对生活的体验既是小学生认知的源泉,也是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形成的根基。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只有把数学教学落实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

3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的缺失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基础学力的培养。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基础学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脱离小学生的发展实际。兴趣和自信心是小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和自信心形成。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不理解,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中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讲求“近期效益”,将数学教学过程变得过于复杂、过于抽象化,使小学生觉得数学 “高不可攀”,严重挫伤了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出现消沉、厌烦等情绪。

(2)教学过程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数学知识有着显著的系统性,但对学生而言,这种系统性不应当简单地“被告之”,而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上,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自主“建构”。但是,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简单、线性和机械主义,小学生只知道被动接受运算训练和基本概念背诵,数学课堂变成了“纯知识”教学,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小学生的实际,变得刻板、僵化、难以理解,课堂教学缺乏兴趣、生机与活力。

(3)常规教学定势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做出行为反应。学习的有关理论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同一种方式加工信息,有点学生擅长加工图片信息,有的学生擅长加工文字信息,有的学生擅长加工言语信息。而教师常规的“讲”“练”教学定势会使很多小学生听不懂、学不会,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热情也荡然无存。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础学力,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定势,以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基础学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符合学生实际的、灵活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因此,提高小学生基础学力,必须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成问题的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此,小学数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想思考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模式,突出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目标定位明确,开展多种方式的教育教学,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投入,提高学生数学的基础学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小学数学教材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内容,其实蕴涵着很深奥的道理,没有坚实的数学根基,教师就很难把新课程的目标内容落到实处。因此,为适应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有关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储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不以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舞台。

注释

①魏卿.教育活动中的“兴趣”辨析[J].教育导刊,2006.4.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4篇

一 在读书中掌握基础知识

俗话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许多中学生毕业以后,倘若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也有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中学生读数材时经常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看书,教学教材仅作为抄做习题、练习之用。二是看教材,走马观花,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深思,不求问。三是语文阅读基本功低,语法结构搞不清楚,读不通。四是不懂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逻辑推理混乱,障碍多,无法理解。五是兴趣记忆短,注意力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我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初一年级学生在熟悉和接触数学基础知识时,应把他们的认知重点放在培养好的读书习惯上来。如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轻重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专用术语或句子,可作应有的解释。

第二,学生在初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以把读教材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对学生不用要求太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做上重点标识,以便教师讲授细节时,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教师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使学生弄通、搞懂各种数学概念,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督促检查学生下功夫记。

第三,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术语、名词和数学符号。如:“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必要时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让学生全面理解。

第四,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

第五,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第六,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第七,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 在联想中举一反三,扩大知识界面。

培养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

通过类比提高想象力,加以分析归纳,再进行抽象思维,寻求规律性的东西。数学中类比是比较丰富的,如代数中的二次函数为最基本,二次函数的零点(y=0)、正数值“y>0”、负数值(y

第二,形数联想。数学中形数之间关系是彼此相依的,要启发学生用“数”来巩固与研究“形”,利用“形”巩固研究“数”。讲函数时,一定要强调学生记性质、想图形,画图形、想性质;对于不等式、方程一类的问题也要强调学生形数联想,利用图解。

第三,结构联想。数学结构是数学知识中心和灵魂,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学生知识是支离破碎,以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可以自成体系,学生可以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对概念问题想定义,计算问题想法则,推证问题想定理。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5篇

一、放低起点,回归课本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课中放低起点,回归课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把教材上的基础例题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基本方法等牢固掌握,做到扎扎实实,不盲目攀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原则:低,小,勤,细

“低”是指以课本例题为起点,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以资料上的中档题为起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从选择、填空、较简单的解答题入手,让学生在中低档题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分数。

“小”是指以基本知识点为单位复习,由高三备课组统一进行命制“小体系”练习题,坚持每周一练。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位选题;第二阶段几个章节下来后,以滚雪球方式选题。

“勤”是指引导学生课后要多反思,要经常想想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除了老师课上讲的题,还有哪些以前做过的题也可以归结到这种方法上来,是简洁了还是复杂了,等等。

“细”是指审题答题要细致,答题要规范。每次考试下来,都有学生感叹这个题做错了,那个题草稿纸上做对了,抄到答卷上却错了,等等。“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这是因为审题不细致,是思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一定要看清题意后再下手。答题中的“细”主要是指解题的规范性,要防止学生自我练习时只看不做、不算、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

三、贯彻师生互动,提高课堂上课质量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的发展,高三复习课容量大,节奏快,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卷入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好每一章、每一节的统筹,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和安排,做到高容量、高质量。衡量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学生的有效活动量,有效思维量,有效训练量有多少。衡量复习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不仅要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实了多少。

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

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去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是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把手中复习资料的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在听课中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补缺,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作好笔记。笔记不是全程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例习题的解答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并写出自己的解题感悟。

五、做好每一章知识的系统总结

做好每一天的复习小结。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小结。复习小结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简记为“一分钟的回忆法”。

做好单元复习小结。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小结,复习小结方法也同每一天的复习小结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小结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评价量化;分层次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中数学学科教学表现尤为突出:教学内容为普通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版,俗称“压缩饼干式”,教学形式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成绩考核也是采取所谓的“二八法则”,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占整个学期成绩的80%。这使得原本对数学就困难的职校学生雪上加霜。因此,我们应该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以适合目前的高职教育,解决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对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总结多年来的教学,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考核方式,实行过程量化管理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检查教师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成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成绩评定办法一般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整个学期成绩的比例很小,甚至不列入到期末成绩。有的学校干脆没有期中考试,于是期末考试成了重中之重,出现了“毕其功力”的现象。学生平时轻松自在,期末考试时间压力很大,毫无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过程与结果双重控制的方法,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数量化,实行量化考核模式。所谓的过程数量化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细化、数量化。

具体做法是,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加大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所占的比例,目的是强化过程控制。在这三个部分中,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复杂,我们采取平时成绩数量化管理,把平时成绩细分成6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评价。见下表:

表格中出勤项按缺一次扣1分,满勤5分;其余列出的各项按学生平时状况给分,但最高不超出5分,最低0分,不得负分。表中其他项指学生参加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校内外竞赛获奖者(我校每学期数学竞赛一次)。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上课时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平时考核方案,对表中的各项进行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状况随时进行解释。比如课堂笔记项,要把对笔记的要求告诉每个学生,诸如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应为老师上课讲数学知识点和练习题,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发现优秀的笔记要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有据可依,对不好的笔记及时提出,以便学生及时改正。再如课堂回答问题项,可按每学期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为满分,其他递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所有的标准要量化。平时可不定期公布成绩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评价,达到及时更正、及时反馈的目的,使学生根据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自我进行调整,按所要求的方向努力。

众所周知,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希望的。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相当困难,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二、开设数学辅导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该院共招生1161人,对高中毕业生高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高考数学满分为150分),100分以上占21%,60~100分占46%,60分以下占33%,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如此悬殊,而目前在以专业分班授课的条件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内容、难度上做适当调整,降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这样也只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并不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目前学生状况,将高等数学教学分为两个层次,制定不同层次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操作采用如下方法:

A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可参照本科学生的要求标准,拓宽加深知识内容,增加数学理论教学,为这部分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级学校深造打基础。

B层次为加强型,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时,应切合实际,降低标准。补充高中内容,如补充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数列等基础知识。

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我们曾经采取打破原有班级重新分班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不便,如学生心理反感、教学管理混乱,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采取按原来班级上课,开设数学辅导班的方法,学生乐意接受,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具体做法是:

坚持按原来班级上课,上课时按照高职教学大纲执行,学生自选层次,开设学习辅导班。学校把数学辅导课安排在晚自习的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班级就读,动态调整,在不同层次就读的学生,通过阶段学习,可以提出申请,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学习。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7篇

一、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学者指出,数学史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学史的研究颇有孤芳自赏的味道,很少关注社会的需要。然而,数学史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一定要为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包括教育需要。如何能够让整个数学界都来重视数学史,特别让师生渗透到广大数学教育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简单来说,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分为“内史”和“外史”的研究[3],“内史”考察数学理论成果的历史形态和历史轨迹,包括数学成果产生的年代、最初的形态和后来的演变、创立者的贡献、数学成果的传播等,“外史”则是内史的拓展,以考察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为主,包括数学发展与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关系,数学事业的发展,数学教育等。

所谓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的需要,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概括来说,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1.让学生学习有文化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数学史,让学生看到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非是冷冰冰的数字关系和理性思维,而是人类发展历程的一部分,是人类璀璨文化的重要代表,从而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获得文化的熏陶。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的认识。数学最为基本的知识就是数学概念和方法,这些知识恰恰因为其抽象性让很多学生对之望而却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数学概念如何经由日常生活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在经历历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建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显得新鲜而生动。

3.让学生理解数学哲学和数学思想。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甚至也不是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数学哲学和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有效的营养。数学史深化了人们对数学本质、数学特点与数学科学价值的认识,揭示了数学活动的本质和数学问题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哲学和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创造的思维模式。

4.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很多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其抽象性,这种抽象性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距离太远。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从三个方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1)数学史本身就是人类探索的过程,故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2)通过数学知识生成的历史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增加数学知识的亲近感;(3)数学家成长的故事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PHM的理论基础

虽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如此重大,然而任何意义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实现,而要使实践达致理想,则必须体会其内在的机理,也就是要理解PHM的理论基础。

1.重演法则

重演法则(recapitulation law)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假设个体的发展会重演种系的发展,比如生物学家就观察到,人的婴儿在胚胎到出生这个阶段重新演化高级哺乳动物由低级动物进化过来的历史。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就认为:遗传和适应是生命的两种建设性的生理机能,而遗传的过程就是重演的过程。他还第一个把这一生物学的法则移植到心理学领域:“儿童精神的发展不过是系统发生进化的一个简短复制”。

运用到数学教学上,重演法则意味着人类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重演古人数学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法国数学家庞加莱(Henri Poincaré,1854-1921)甚至这样说过:“动物学家认为,动物胚胎的发育还在短暂的期间内,经过其祖先演化过程的一切地质年代而重演其历史,看来思维的发展亦复如此。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思想的发展踏过前人的足迹,迅速地走过某些阶段,科学史应当是这项工作的指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多少实证理论支持数学学习中的重演法则,但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总是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正是复制人类祖先发现数学的过程。例如在几何的学习上就可以生动地体现重演法则。几何学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无意识的几何学、科学的几何学、论证的几何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让学生首先通过简单的工艺劳作,或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现象的观察,无意中熟悉大量的几何概念,例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球、圆柱、圆锥等。随后,引导学生在这些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几何学,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使用罗盘和标尺,直尺和半圆仪,剪刀和浆糊,简单的模型,等等)发现一系列几何事实。最后,当学生们已经相当成熟时,才能够以论证的或演绎的形式向他们讲授系统的几何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学教学越是真实地演化数学知识演进的过程,学生对之理解得越深刻。

2.创生原理

创生原理(genetic principle)和重演法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数学学习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演数学发展的历史;第二,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外在系统的、逻辑的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自然的“创生”过程,只有这样,数学才能够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

和重演法则不同的是,创生原理并不认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是对祖先的重演,但它认同的是人类有着相类似的思维结构,这种结构构成了我们思考数学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本质”,在这个方面,我们和古人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必然会通过重复古人的方式来学习古人历经艰辛所发现的知识。

不过,数学教育学者们强调,这种重复的过程,并不是把知识所谓一个既定的结果让学生去“纳入”,而是通过对发现过程的有限经历来获得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好像知识是他们创生出来一样。

在这里,需要关注的是“有限”这两个字,这意味着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不应当让他们重复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复那些关键性的步子。什么是关键性的步子?只有在在了解人类是怎样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过程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我们的孩子应当怎样去学习这些知识。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发端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Structur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的建构建立起自我的关于数学的结构,而这个结构又成为其进一步建构数学的中介,进一步的建构又不断推动结构由简单走向复杂。

如果说皮亚杰更强调知识本身的结构的话,后来的建构主义者则更强调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以及建构过程中现实场域和人际互动的作用。这些思想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在特定的场景中主动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为HPM的实践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建构主义表明,学生的数学建构必须基于一定的背景,在信息丰富而又比较规则的背景下,学生建构得最为成功。数学史通过对数学发现的历史的讲述,重新复现了数学发现的典型场景,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是最为有利的;其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均需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一步一步的阶梯来达到高层次的水平,数学史将数学发现的过程按逻辑地呈现出来,给学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阶梯;再次,数学知识的建构,也是学生自我经验和先人智慧“视界融合”的过程,古人通过数学史,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因此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建构。

三、HPM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实践

虽然我们理解了HPM的原理,但是这个思想究竟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依旧是一个问题。这里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数学史料如何才能够融入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从现有的实践来看,数学史料包括三种:第一手文献,也就是数学家原初在发现数学知识时所写的笔记、著作等,如《墨子》中的关于圆的“一中同长也”理论;第二手文献,也就是史学家根据一手文献所写的历史,比如编年史、问题史等;教学材料,是学科专家或者教育专家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编写到教学材料中的数学史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种不同的文献,教师在运用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第一手文献,由于大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并不系统,语言上往往也有一定的障碍,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运用起来有些困难,只有对某个数学问题深入钻研的时候才有应用的价值;第二手文献的好处在于它的系统性,能够对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于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完善过程有着清晰的描绘,不过,这种文献有可能与教学内容并不配套,有些时候会过浅或者过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至于第三种文献,原则上来说可以直接使用,但也可能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原来的教学材料并不一致,这个时候照搬反而会形成一种限制,不如在第二手,甚至第一手资料中寻找合适的内容。

HPM数学实践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的融入,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数学史作为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构成、数学史作为独立的数学教学内容。

1.数学史作为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发现的历史进程进行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重复数学发现的关键性步骤,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教师通过研究数学史会发现,人类对圆的认识是从生产实践开始的,大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造了第一个轮子,约4000年前,人们将木制的轮子固定在木架上,做成了最初的车子。会做圆并且对圆有了理论性的理解,则是2000年前的事情,我国的墨子就提出圆是“一中同长也”,而后,为了更好地作好圆,人们又进一步发现了圆周率,并且这一数字不断地得到精确。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发现对圆认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圆和其他平面形状不同;2.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做圆的时候开始对圆的性质进行追寻;3.人类在对圆的认识中,不断对其性质通过数字加以精确。确定这些关键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步骤来设计数学活动,首先让他们对圆有感性的认识,然后逐步让学生“发现”圆是“一中同长”的性质,最后再确定圆周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授数学史,但是通过学生亲历古人数学发现的过程,对圆的认识逐步加深,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把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是人对现实和自然的精确表征等数学思想。

2.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构成

和上述策略不同,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构成是直接把数学发现的进程拿来,在课堂教学中重演,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数学历史进行思考和创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验数学。比如,同样是教学对圆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再现古人的发现圆、研究圆和精确与圆有关的重要数字等过程,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场景中,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一起劳动和观察,和木匠师傅一起做圆,和墨子一起观察和思考,和祖冲之一起推演圆周率。

3.数学史作为独立的数学教学内容

在一些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教学数学史而不刻意地教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直接做独立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包括数学发现的故事和轶事、数学悖论、历史名题、数学家传记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数学精神、发现自己思维运作的规律,虽然没有直接教数学知识,但学生对此知识已经有机地掌握了,并从中学习到数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式。

上述由深到浅的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更加细致的教学策略,对这些方式和策略的把握,可以让教师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和生命的活力,充满逻辑和理智的思考,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王前.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学教育学报,1994,3(1).

[2] Furinghetti,F.& Radford, L. Historical conceptual developments and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from philogenesis and ontogenesis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English,L.(Ed.),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2002.

[3] 萧文强.数学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抖擞,1976(17).

[4] 欧阳绛.数学的艺术.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7.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8篇

(1.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辽宁大连116000:

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结合fMRI数据处理方法,介绍相关的数学基础,阐述如何完成认知实验及数据处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脑与认知科学;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基础数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1472()58, 61173035);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11-0861)。

第一作者简介:刘洪波,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计算及大数据,thb@dlmu.edu.cn。

1 背景

脑与认知科学课程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能启发智能系统设计模式,更有利于脑机接口、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其中的数学基础。特别的,随着fMRI、EEG等无损影像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其中的影像数据提取其中的丰富信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数学基础起到重要的作用。

fMRI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研究工具,其原理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由于大脑在活动期间,血流变化很小,在1.5T的磁场强度下,灰质发生的血液动力学信号变化通常为2%~5%,而且还受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的影响。因此,fMRI数据集是受到系统噪声影响的时间序列数据集。由于是观测型数据,这就需要借助合理数学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所以在脑与认知科学的课程中需要强化这方面的基础。

2 数学基础

2.1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法是一种简单的用于分析脑功能连接的方法。它是通过计算基于感兴趣区(ROI)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以ROI为节点的边的强度。当相关系数达到某一阈值时,就认为这两个脑区之间存在功能连接。

2.2 广义线性模型

Friston提出的统计学参数映射方法(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6-8]是一种有效提取脑激活区且具有鲁棒性的方法。该方法本质上是利用广义线性模型( general linear model,GLM)克服系统误差。GLM的模型假设如式(2)所示。

式中:Y表示待分析的fMRI信号;X表示设计好的参考矩阵;β表示待估计的参数;ε表示误差。

β的估计根据度量准则的不同而不同。特别的,当度量准则为欧式距离时,β的无偏估计量可由式(3)完成对β的估计后,就可以利用t检验对得到的线性模型进行逐像素的分析,并以此给出大脑激活图像。

2.3 独立成分分析

独立成分分析(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该方法首先由McKeown[9-10]应用于fMRI数据集中。ICA假设为观测信号是由源信号经过未知的线性规则叠加而成。考虑一个M维观测向量X= (x1,X2,…,XM)T,则ICA的模型假设可由式(4)表示。

X=AS (4)

式中:S=(s1,s2…,,SN)T表示N维源向量;A表示未知的线性混合矩阵,通常来说M≥N,且A为满秩。

独立成分的目的就是估计一个解混矩阵WN×M,使得由式(5)得到的Y接近真实源信号S。易见式(5)等价于式(4)。

Y= WX (5)

因此ICA又可以被归为优化问题,目前主要求解方法分为不动点(fix-point)算法和自适应。

ICA的自适应算法也称作基于梯度的自适应算法,可以通过优化判据对待估参数进行逐步优化,最终得到稳定的输出结果。其中一种优化判据是基于Infomax准则的优化判据,它可以写为

式中:gi(yi)表示一个合适的非线性函数;ri=gi(Yi);H(x)是输入信号的熵,它与W的选择无关与Informax等梯度算法相比,固定点算法对待独立成分的处理方式则不同。固定点算法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先把每个观测分量Xk白化为Zk;第二步则寻求Zk的最优投影方向。

固定点算法首先由式(4)和式(5)可知,y= WAS=VS。若假定S=(S1,S2,…,SN)T的各分量同分布且为非高斯的,则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yj比每个si更加接近高斯分布。当且仅当yi=Sk,k={1,2,…,N}时,Yi的非高斯性最大。而衡量非高斯性的理想度量即负熵,负熵的定义如式(7)所示,由Edgeworth级数展开,得到由高阶统计量近似表示的形式(8)。其中Z的每个分量由X零均值切方差归一,即经过白化后的矩阵Z=(Z1,Z2…,ZN)T。k4为高阶统计量,

3 教学实践

上述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基于fMRI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构建大脑功能网络,也可以用于考察脑激活与外界刺激的联系。其中,相关分析作为一种朴素的统计方法,由于fMRI自身信噪比不佳,若直接应用于fMRI信号分析,效果相对一般。但是一些配合小波分析等其他特征提取方法,依然可以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目前主要用于静息态数据的分析,应用工具包包括rest、dparsf等。广义线性模型的应用则比较广泛,并且SPM自身的功能也比较完善,可以作为多种分析策略的特征提取手段。独立成分分析则是一种较新的分析方法,与前两个模型一样也有相应的软件实现,如GIFT、MICA等。其实验结果的生理学含义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3.1 基于E-prime的脑与认知科学实验设计

E-Prime软件是由美国PST( PsychologySoftware Tools,Inc.)公司开发的一套针对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生成和运行软件,以其易学易用、计时精度高等特点在国内外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标准化认知心理实验生成系统。在学生学习了脑与认知科学相关理论并具备基础的数据库相关知识之后向学生传授如何利用E-Prime软件编制脑与认知科学实验程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实验以上机编程操作为主,首先练习利用E-Prime软件在GUI界面下开发一个脑与认知科学实验程序,然后练习如何利用E-Basic语言编写脚本实验程序以实现GUI环境下难以实现的部分实验功能,最后采用E-Prime软件行为数据分析模块练习行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经过本实验的训练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脑与认知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更深入地领会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方法的底层逻辑。

实验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利用E-Prime软件开发脑与科学实验程序,以提高其从事脑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能力。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程序,以达到提高实验程序开发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注意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实验范式及如何利用E-Prime编程实现,以加强本实验课对于学生以后从事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的实用性。

3.2 基于SPM的脑功能成像数据分析实验

SPM是由英国神经科学领域、统计领域、图像处理领域的科学家Friston等人在通用数学软件包Matlab上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统计功能。SPM指的是统计参数图像,也就是这个软件的最终输出。它对所有成像数据的每一个体素点都分别计算,得出包含有每个体素点参数值的图像,这个参数图像是许多单次扫描图像所包含信息的精简和压缩。目前SPM通用的版本为SPM8,以前的版本主要有SPM94、SPM96、PM99、SPM2和SPM5,它们在进行脑功能图像初步分析方面基本是一致的。SPM对脑功能成像数据的处理包括预处理、建模和统计推论三个步骤。

实验分为两步,首先让学生参加fMRI实验,每人完成一个简短的脑与认知实验程序并采集个人的功能成像数据,然后上机基于SPM系统分析自己的脑成像数据,最终获取个人在进行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激活示意图。经过本实验的训练后,学生掌握了脑功能成像数据分析处理的思路和方法,在成功获得了自己进行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活动模式后极大激发了他们对于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介绍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实验中详细介绍SPM处理数据每一步的目的和原理,加强学生对于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功能数据分析处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从事脑功能成像领域研究的能力。

3.3 基于Matlab的脑功能连通模式构建实验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在医学图像分析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上SPM系统就是基于Matlab平台的程序包,本实验不依赖SPM系统,基于预处理完成后的脑功能成像数据和Matlab编程平台,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大脑激活区活动的关联模式。

当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着重于脑区功能定位,即单纯确定哪些脑区参与了研究任务,现在大都从整体和动态角度研究任务过程中参与的脑区以及脑区间的反应模式和时空关系,并建立脑内信息加工的相关网络与模型。基于相关分析的功能连接分析是近期兴起的一种脑功能成像分析技术,即分析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竞争的关系,在获得感兴趣区和脑激活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连接分析。实验首先对成像数据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地消除个体差异,并把所有被试的数据统一到一个标准下测量,预处理过程和SPM处理是一致的;其次基于SPM处理结果,确定大脑感兴趣区中t值最强点以及它所在的簇,所谓的簇是指以t值最强点为中心的27个体素;第三,根据体素点坐标位置提取信号值,即提取t值最强点所在的簇27个体素信号的平均值;第四,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感兴趣区信号值之间两两求相关系数,即得感兴趣区之间的有效性连接程度。

本实验对于Matlab编程基础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分段进行,先练习基础变量的设置和计算,然后练习几个主要函数(如fopen、fseek、fread和corrcoef等)的分析处理功能,最后整合成完整的程序。数据分析完成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画脑功能连通模式图。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Matlab处理脑功能成像数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其在脑功能成像领域进行研究的能力。

4 结语

脑与认知科学课程中的数学基础强化与实践,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需要这些知识作为专业基础,掌握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还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来说,脑与认知科学有专业跨度,比较难掌握。发挥理工科的数学与计算优势,结合实验及数据处理、获取第一手的具体实践的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强化理论基础、实验创新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根据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和2013级的教学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Logothetis N K. What we can do and what we cannot do with fMRI[J]. Nature, 2008, 453(7197): 869-878.

[2] Kwong K K, Belliveau J W, Chesler D A, et al. Dynamic magnet- ic resonance imaging of human brain activity during primary sensory stimulation[C]//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2, 89(12): 5675-5679.

[3] Ogawa S, Tank D W, Menon R, et al. Intrinsic signal changes accom- panying sensory stimulation: 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2, 89(13): 5951-5955.

[4] Frackowiak R S, Friston K J, Frith C D, et al. Human brain function[M]. 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 2004.

[5] Bell A J, Sejnowski T J. An information-maximization approach to blind separation and blind deconvolution[J]. Neural computation, 1995, 7(6): 1129-1159.

[6] Friston K J, Holmes A P, Worsley K J, et al.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 in functional imaging: a general linear approach[J]. Human Brain Mapping, 1994, 2(4): 189-210.

[7] Friston K J, Ashburner J T, Kiebel S J, et al.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The analysis of functional brain images[M]. 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 2011, 14: 178-191.

[8] Friston K J, Fletcher P, Josephs O, et al. Event-related fMRI: charac- terizing di erential responses[J]. Neuroimage, 1998, 7(1): 30-40.

[9] McKeown M J, Makeig S, Brown G G, et al. Analysis of fMRI data by blind separation into independent spatial components[J]. Human Brain Mapping, 1997, 6(3): 160-188.

[10] McKeown M J, Sejnowski T J.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of fMRI data: examining the assumptions[J]. Human brain mapping, 1998, 6(5-6): 368-372.

[11] Hyv " arinen A, Oja E. A fast fixed-point algorithm for independent com- ponent analysis[J]. Neural computation, 1997, 9(7):1483-1492.

[12] Bingham E, Hyvrinen A. A fast fixed-point algorithm for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of complex valued signals[J]. Neurocomputing, 2000, 10(1): 1-8.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 数学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 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51-02

高等学校工科类、管理类或经济类本科生数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几门课程共同承担起培养非数学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等理性的思维模式。虽然数学基础课程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似乎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在针对如何实施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改革,也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然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学科的研究领域从传统的“线性问题”和“确定性问题”为主正在转向以“非线性问题”、“随机性问题”、“模糊性问题”、“数值分析问题”和“反问题”等研究为主,如何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这些现代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这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探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如何融入现代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和连续的概念,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等。教材的编排往往是从给出概念到证明定理,然后计算求解的模式,于是教学上也遵循严谨的数学推导和论证,然后到计算技巧的灌输。如何在教学内容上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当然,经典的主要内容是不能修改的,但我们可以有所侧重,有所“加”和“减”。首先,在基本定义教学中加入适当的物理和几何背景。比如极限的定义,我们一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用极限定义证明或求解问题,但极限定义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研讨课,从为什么要有极限的定义的实际背景和几何图形上分别考虑极限的定义及不满足定义的各种情形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导数、微分、定积分等概念,都有明显的物理和几何背景,把这些背景融入教学中,增强其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讨论中既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也许还能产生意外的和突破传统的思维。其次,在定理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知识。“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数学的定理的教学中,不只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应该包含一种历史,从这种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辉煌,激励我们自己。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明白数学大师们在思考各种问题时的各种思想斗争,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思考很有借鉴意义,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重视解题的基本技巧,其他技巧留给学生思考。解题是有技巧的,一些基本的技巧应该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但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基本的技巧上,而应该有所发展,这些当然不是几堂数学课所能够解决的,而需要学生对数学有所研究,适合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然后达到因材施教。

(二)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线性代数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行列式、n维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矩阵特征值与向量空间和二次型等。在这些内容中,如果单纯地讲理论、讲解题技巧然后考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似乎又落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所以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经过调查发现,非数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使用的线性代数知识主要是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所以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要花更多的时间讲解。其他的内容主要强调基本的思想,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去查找资料。其次,线性代数的教学中要加入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比如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中,用手计算最多达到四个方程已经是很复杂。而这与专业学习中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因为在专业学习中,他们往往要求解几十甚至上千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而这些情形是不可能用手解决的,必须靠计算机。所以在讲这些知识的时候,更深入地加入数学软件的求解方法,显得很有必要,也能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最后,适当地增加非线性的知识。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如果在线性代数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非线性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探索和发现的空间,并且考虑用数学软件求解简单非线性问题,这无疑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不是让他们做一套试卷获得一个分数。

毋庸置疑,数学软件和非线性知识的增加一定会增添老师不少知识更新的压力,但这也能迫使老师们不再因循守旧,而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从而培养出具有开拓意识的优秀学生。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主要的目的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已经渗透到理、工、农、医、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领域。应该说,这是一门与学生的专业或实际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所以这门学科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在教学中加入随机试验。概率论的思维模式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各种随机试验如掷硬币,掷骰子等,甚至可以自己制作一件道具,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和已有的模拟及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学会这种随机的思维模式。其次,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减少复杂计算和证明。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应该做得每个同学都理解,而多维随机变量及分布的计算等应该减少。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应增强,而参数估计的计算技巧减少,侧重于思想方法的理解。最后,增强统计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做调查,然后统计,总结规律。而这样的实际问题是很多的,小到一次考试成绩,大到学生对学校的看法或多社会现象的观点,等等。这些调查分析工作可以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二、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样的体系内容上是经典的,但是缺乏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往往在解题技巧上下的工夫多,联系实际少;希望得高分多,想锻炼数学思维的少。而这几门课程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联系。所以,应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渗透现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关于如何设置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许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数学素养、知识和能力,给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首先,针对所有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的解题技巧和基本的数学史知识,让他们具有基本的数学素质,这些工作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教学中完成。其次,搭建数学应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试验或者数学建模。还以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基础,从数值计算、统计分析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大学三年级作为选修课设置。再次,引入非线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等数学理念,与专业研究中的相关问题相衔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未来的科学家打下基础,可以在大学四年级的数学讲座课程中设置这些内容。

(二)构建多层次学习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成功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持久的努力。学校的主要作用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老师的作用是指导他们为自己的学业和理想不断地前进。首先,构造网络学习平台。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精品课程为基础,构造网络学习平台,专门安排老师网上答疑解惑。其次,定期安排老师教室辅导答疑。这主要针对那些想考研或在专业学习中碰到的数学问题为主。再次,多层次的数学竞赛和数学沙龙会,积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方法,有必要在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融入现代数学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何瑞文,童季贤.《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及内容调整的几点设想[J].工科数学,1997(4)

[2]贺才兴.工科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大高教研究,1996(4)

[3]刘楚中,罗汉,李晓沛.工科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1)

[4]张孝理.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数学;动态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9-03

一、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数学不仅是各学科基础,更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现在是单独学科),其中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近世代数等等;非数学类专业的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各高校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矛盾和解决办法。总体来说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师比较紧缺,青年教师偏多,且以大班上课为主。另外,有的老师除了承担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部分教师课头多,教学任务重等各种因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由于基础数学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基础性、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推理性等等,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板书授课的形式为主,边讲边推理。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前后章节联系都比较密切,一环扣一环,所以每一次课讲得好坏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甚至打乱后面教学计划的执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教学效果如何,部分教师很少考虑,有时根本不去考虑,等到布置作业后,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才会发现教学效果的情况。如果学生作业做得比较好,说明这次教学效果比较好;如果做得差,说明这次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差,即使是这种情况,少数教师还认为是学生不好好学,很少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教师的作业比较多,不能及时地批改出来,通过作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就不能及时地纠正,导致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暴露的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在课后才发现的,有的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才发现教学有问题,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很难进行补救。如果我们在讲课前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效果进行预测,在教学效果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在授课课前进行预测,把事后变为事前预测,这就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问题。

二、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基础数学课程分前后内容联系都非常密切,甚至几次课的内容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而要考虑前后内容的衔接。以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为例,教材一般为上下两册,通常为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课程下册的无穷级数要用到上册数列极限的有关内容;下册的重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傅立叶级数等等要用到上册的定积分等等;导数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极限问题;多元函数的许多性质是一元函数的推广,但又要注意其不同于区别。所以,我们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这次课要讲的内容,还要考虑后面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又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次课的计划。教学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对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预测。基础数学课程教学预测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预测、学期预测、月预测、周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了教学预测和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等各环节。显然,对于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的是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把教学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学效果预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例题的选择等等),备课(包括布置作业),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预测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前提,没有预测,教学过程就没有目标,也就谈不上教学质量;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教学效果预测,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可行性,避免失误。这样,一次课下来后,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说明这次的教学是成功的,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可行的,否则,教学有问题,要及时反省,查找原因,下次课及时调整。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自己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对自己教学态度评价,同时它也是下次教学效果预测的依据。在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下次的教学内容进行预测,并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我们就有下面教学实施的循环:

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我们不仅要考虑下次课要讲哪些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种教学效果比较好,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何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真正做到学生是授课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预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老师的愿望,因为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讲课之前学生对老师也有一个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清楚、能听懂,除此之外还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授课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认为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否则就是这位老师授课水平低。但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期末考试的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很难定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如何鉴定教师授课水平,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不一定科学。设x是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预测值,y是学生给任课教师期望值,如果x≥y,说明这位老师可以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否则,这位教师不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不会太好的。这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授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效果预测值是多少,学生也不会给老师期望值。如果我们把教学效果的评价定量化,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值可以看成x的函数f(x),当f(x)≥x时,说明这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当f(x)

1.老师在上课前根据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下次上课前再根据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再写出该次课程的教案,也就是讲一次课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备课省事,大部分老师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上课时对本次课教学内容比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课上得不好,失误较大,或者讲得过快,或者讲得过慢,这样就不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性差,会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

2.老师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备一次课,写几次课的教案,虽然这种备课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一次课写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时间较长,有时会对教学内容记得不太清楚、生疏,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动态的三次备课法:就是每次备课时,备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三次课的教案:第一次课的教案详写,第二次课的教案可以写得粗一些,第三次课的教案写得更粗一些。如果备课时,备两次课的教学内容,写两次课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课时有失误,就要修改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就要弥补第一次造成的失误,这样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导致后面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备课时,写四次以上课的教案,花在写教案的时间较多,也没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备课时写三次课的教案是科学的,因为第一次课有失误,在下面的两次课完全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课上完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同时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较粗的教案。如此滚动下去,每次备课都保证有三次详、粗适当的教案。

动态备课法模式:

第一次备课

3.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是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论据,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我们知道,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概念、推理、举例等等都是边写边讲,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师讲得好,那么学生喜欢听,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果老师讲得不好,那么,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学生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听课样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感觉不出来自己讲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不能就此给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说法和理论依据。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以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等等来说明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大面积公共基础课,考试时统一试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考题的题量、难易度,生源,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风等等,都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公正,课堂教学管理严的老师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严的老师可能得分较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所谓,尽量打高一点。督导老师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专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自己给自己评价。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一直是教师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别是一次课下来后,这次课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问以及学生的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可以反映教师讲课的激情、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安排、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一般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适应于小班上课;间接提问就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反映表情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提问适应于大班上课,最好是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并用。作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平时成绩,更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它是定量反映老师这次课教学效果情况的具体表现。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出参考答案,且作业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题量适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作业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进行评价自己这次教学效果,即教学效果评价成绩=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20%+课堂提问10%+作业70%。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成绩和提问成绩根据上课时的表现来给出,作业成绩为批改作业的平均成绩,也可以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业平均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由于我们在上课前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一个预测值。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有问题,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效果值=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预测。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课堂教学效果值

总之,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2007,23(2):25-26.

[2]王庆.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0.

[3]董勇,.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2-243.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数据库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通过对课程学习,让学兵学会Oracle 9i的安装与卸载,能说出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培养学兵对Oracle 9i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兵学历大部分为高中或初中,他们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及个性存在差异。如何通过60学时的教学,充分挖掘学兵的潜力,实现学兵个性化发展,使学兵理解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Oracle 9i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实际教学,针对学兵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担任四期《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经历,讨论如何上好学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几个思路。

1.课程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兵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有了兴趣学兵就会喜欢和教员交流、沟通,和同学探讨、钻研,学得轻松,学习效果好,而且形成良性循环。经过四期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手段,我发现学兵在开始学习数据库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都想学、爱学,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怨学、厌学。我们该如何给学兵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保持它们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呢?

1.1掌握学兵的心理特点,激发学兵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员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兵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在学兵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例如在进行数据库入门教学,我引入了超市购物和网上购物。针对大家熟悉的超市购物管理系统,提出一系列问题:收款机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商品的价格?商品调价期间,如何保证每台收款机收取同种商品时价格一致?仓库出库员如何知道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快销售完了,需要及时补充?接着,以在淘宝网上购物为例,利用图例展示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让学兵思考:如何在网上查找我们需要的商品?如果购买许多商品,如何查看每一件商品的具体情况?商品的质量有保证吗?有没有售后服务?网站是如何存储、管理顾客和商品信息的?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让学兵感到神奇:数据库是什么?为什么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信息?怎样使用数据库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信息呢?所有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在学兵的脑海中冒出来。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数据库。这样我们课堂内容的引出就顺其自然。

有了上面的引入,学兵的脑子里惦记的肯定就是“超市购物管理系统”、“网上购物管理系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恰到好处的向学兵讲明这两个系统的共性,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数据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兵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数据库系统。这样,就让学兵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据库系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2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兵的主体作用

数据库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既要让学兵熟悉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要学会Orale 9i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课堂上不仅要向学兵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向学兵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们以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兵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它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兵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Oracle 9i创建表的教学中,教员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让学兵通过教员的表述和自己的观察,提炼出教员相关的属性。接着教员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新学期已有一批学兵报到,需要入学登记,请设计一个学兵登记表,这个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需要登记学兵的哪些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创建表示的呢?”通过这个实例,采用“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兵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教学手段,体验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兵既学会了相关知识,又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筛选

数据库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学兵教学的特点,数据库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兵在学习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数据库基础的教学中会争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理论进行讲解学习,然后通过例子对其应用进行学习。由于课程相关数据库基本原理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方面学兵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另一方面学兵在实践阶段又会发现与理论之间脱节,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无从下手[2]。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在这门课程上做了一些改革,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和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力求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使学兵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

对学兵来说,教学内容要面向实际应用,要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我们根据学兵工作的实际需要,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原理、SQL语言和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 9i的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兵明确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Oracle 9i先有感性认识。SQL语言包括表的创建和删除、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数据更新,重点讲述创建表的结构和数据约束以及使用SQL语句对表的数据进行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锻炼学兵开发、设计数据库的能力。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Oracle 9i的常用管理工具、Oracle 9i数据库的安全性和Oracle 9i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兵对具体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技能。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的思想是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应用,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3.1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针对学兵的数据库基础教学,可以合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不能够孤立地讲理论和原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针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去探索理论和原理与实际的结合,进而明确怎样利用理论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员从“学兵登记表”出发,启发学兵思考怎样便捷、有效地管理学兵的相关数据,由浅入深,从学兵字段的设定,到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再到构建数据表,逐步引申,学兵就能将这些知识连贯起来教学手段,体会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2)任务驱动教学。教员通过巧妙设计,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员为主导,学兵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兵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员是学兵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兵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学。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工学结合,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环境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从身边最常见的学兵档案管理、考务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等入手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这样学兵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因为所接触到的都是他们自己常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学习数据库知识产生亲切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

其实,授课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图示法等等。总之,教有良法,但无定法,教员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法。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这些媒体的表现力各有特色,也都有其侧重面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按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下面将不同教学情况下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归纳如下:

(1)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知识时,教员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配合多媒体课件,减少板书时间以增加信息量的传授;同样,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表的连接等,借助多媒体演示可以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有利于学兵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员采用主控端,统一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学兵随后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

(3)播放教学资料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兵播放与Oracle 9i相关的一些视频,教员在一旁稍作提示,既让学兵感到生动直观,又拓宽了学兵的知识面。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学手段,“任务驱动”,让学兵明确目的和任务;其次,在上机过程中,随时答疑解惑,并给予指导。

(5)网络课程教学。利用网络课程方式与学兵交流,解答疑难,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把教学扩展到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和技术手段,营造师生间互动和学兵间互动的环境。

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改变以一份试卷定学兵优劣的做法,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加强对学兵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应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将学兵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在平时适当给学兵一些压力,引起学兵对这门课的重视,有利于考查学兵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学兵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5.结束语

总之,在我看来,要达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兵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培养面向部队、紧贴岗位的总目标。同时学兵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17.

[2]廖定安,刘子明.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24):142.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2-25.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生能力 素质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48-02

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模式等等都停留于普通专科教学的模式上,加上在现阶段下高职学校在数学教材的选择上也缺乏应有的特色,难以满足工程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数学教学是停留在走过场的形式上,并不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改革高职学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下高职学校数学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通过相关专家学者的调研,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得出现阶段下我国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1 教学体系落后,脱离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负责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属于本科学校,部分的高职学校也是在中职学校基础中升级而来,其数学课程主要以中职数学的扩充版和本科数学压缩版为主。由于太过注重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中也太过注重运算技巧和理论的传授,很少涉及到数学应用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都是公式、定义、定理等等,缺乏实际案例的学习,这就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目标效果。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难以得到提高。此外,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理论课时越来越少,但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也将教学内容重点放置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上,致使数学课程进一步的被压缩,且在有限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学校学生整体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就导致数学教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1.2 教学思想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一般都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培训,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思想和方法落后的情况。由于课时及其他问题的限制,大多数高职学校数学教学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对于一些数学定理的讲解和证明也依然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状态中。虽然一些成功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专业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但却很少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及时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单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方式,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前不备课,在上课时直接照着多媒体课件朗读,一旦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教师就束手无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难以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此外,在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思想也较为落后,过于强调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数学教学难以达到目标效果。

1.3 生源来源渠道多,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人数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大多数高职学校的招生范围都已经面向全国。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弱,加上高职学校数学教学课时少、学习任务繁重,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深奥的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数学定理,学起来毫无兴趣,甚至有少数学生放弃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1.4 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割裂

在时代的进步下,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成为先借点下科技发展的趋势之一。高职院校对于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掌握相关教育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也要对其他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虽然高职学校大部分数学教学都是从专业的师范院校中毕业,数学知识扎实,但是很多教师却对机械、机电、经管、财会等知识了解很很少,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时难以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进行统一结合,难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数学教学的工作量大,很多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备课和上课中,没有过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

1.5 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下,我国高职学校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考核也主要放在对学生的卷面成绩上,在这种考核方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平时并不用功,仅仅在考前进行突击,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进行学习和考试,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希望寄托在作弊上。在这种考核方式和学习氛围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2 基于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基础之上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学不同,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路线应该以“实用性”为主,因此,高职学校高等数学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不能过多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应该强调数学教学的适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1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应用”和“够用”的原则

高职教育是典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的重点应该放置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因此,高职数学教学的内容也要以“应用为最终目的,以够用为教育度”的原则,充分的体现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深化概念、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特点。要注意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进行工程设计,也不是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其面向的是三种岗位群:其一就是在服务和生产岗位中能够将应用程度技术,并可以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物质产品;其二就是能够在经营性岗位中使用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的决策和规划进行相应的技术;其三就是在高技术岗位中进行技术操作。以上三类人才的能力特点应该为:具备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上要好于专业的学术研究人才,在服务的操作熟练程度上可能比不上专业的熟练技工,但是专业技能水平要比熟练技工强,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要比熟练技工更好。只有准确的把握好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严格的遵循“应用为最终目的,以够用为教育度”的原则,才能够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其他层次数学教学的区别,才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教学目标,做好相关的改革工作。

2.2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能力的培养需求

高职学校课程的设置必须要遵照的变化,及时的反映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达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应变能力的目的,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2.1 实现时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要突破狭隘的知识观,构建一种以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为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数学教学的课程以够用和必须为度,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开设针对性不同的数学教学,以便满足学生日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达到时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2.2 突破单一的课程优化理念

对于高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就业的变化来开设课程,以便实现人才培养综合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以必须和够用维度,又要结合公共课程的实际性质,确定好相关的改革方案,形成一种全面化、系统化的改革。

2.3 进行课程调研,合理安排数学课程

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包括机械类专业、电子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安全地质和测量类专业、财经类专业几个部分。在机械类专业中,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需要用到一元与多元函数微积分知识,在其他专业中会用到统计学、线性代数等知识;在电子类专业中,数字电子线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信号系统中需要用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线性代数中的矩阵和行列式、傅里叶级数、无穷级数、概率论与统计初步、拉普拉斯变换、复变函数等相关的内容;在计算机专业中,语言编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中需要使用一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中的矩阵和行列式、向量、图论、数字逻辑等相关知识。在安全、地质与测量类专业中,一般会使用到线性代数、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中,学生只消简单了解一元微积分的应用即可,因此,财经类专业一般不需开设与工程数学相关的内容。

经过分析显示,一元函数微积分是高职学校工科类专业学习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专业课程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安排上,学校方面必须进行详细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

2.4 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要做好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正确的到数学课程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来确定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现阶段下的高职学校数学课程的设置而言,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增强能力支撑、拓宽文化基础、提供专业工具这几个方面。数学课程的作用为:

2.4.1 数学课程是专业知识的基础

数学课程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仅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基础知识之一,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和生产知识,必须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展。此外,现代社会是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学校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平台,数学知识也是该种平台的主要构件之一。

2.4.2 数学课程是综合能力的基石

数学知识与其他的知识不同,具有推理严禁、逻辑性强以及定量准确的特点,良好的数学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等等,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2.5 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优化现阶段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设置相关的比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同时,优化成绩评定的方式,将总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以及开放式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课堂讨论以及课堂测验等等,开放式方式考试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通过这种全面的考核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职数学教育应该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与专业知识现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少杰.基于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2):70-71.

[2] 王国强,岳玉静,蔡新中,等.浅议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1,3(15).

[3] 马素萍.论服务于专业教育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3):38-39.

[4] 刘淑贞.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立足点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兼谈高职数学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4):113-115.

[5] 于祥芬,李莹.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3):69.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方法,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

基础课教学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支撑示范作用。基础课知识系统完整,教材成熟,内容经典且相对固定,执教者以老教师为主,课堂授课为基本教学形式。笔者认为,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应主要体现在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根据本地、本校办学的基础和生源情况,大力推行因材施教,以培养素质、提高能力为宗旨,革新教学方法,及时吸收教研新成果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一、以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精心设计第一次课。近几年在基础课教学中,在介绍学科产生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的同时,还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学科的新进展,介绍学习课程的意义。

增加了大学学习方法的辅导,在详细分析了中学与大学的区别后告诫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自觉性、自控力和学习上的努力坚持;提醒学生要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习上要心中有数,有问题一定主动反省、反思,把问题弄清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用名人名言与学生共勉:培养良好的学风,好学风的第一条是精力集中;学习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学习数学首先要弄清一个个的概念,否则脑子里难免是一盆浆糊;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同时以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但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顺利考上北大、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并留校工作的毕业生为例,鼓励学生面对现实,树立信心。

第二,做好“授”后服务,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课下加强辅导,上好习题课,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常与学生个别谈话,增加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

第三,建立课程网站。把富有启发性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较大容量的试题库,习题解答,电子教案,部分课件等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开放,成为学生补习、自学、复习的平台,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

第四,提倡鼓励性评价,完善成绩考核办法。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不能挂在教师嘴上成为教训学生的把柄,而是作为教师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的起点和根据。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做积极引导性评价。教师语言的积极向上,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期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上进心。学习成绩考核打破一卷定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中占20%,作业、出勤情况占10%。

二、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分析结构,放缓坡度,牢牢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基础课教学要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和方法。基础课一般内容较多,教师应该根据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研究和本质的把握,筛选出最基本、最核心、最实用的内容要求学生牢牢掌握。教师要教学生看书,看懂书才可以谈发挥和创新。据了解,那些挂科的学生,连教材上的内容,甚至例题还没看懂,关键问题还是出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

因此,确立了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分析结构,放缓坡度的指导思想。注意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类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反例提醒、错题反思,加强课后练习;注意方法的归纳总结。

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学中应该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不好理解的定理要分解说明;较长的证明要明确思路,分清步骤;涉及过去的知识要做好复习;教材中叙述、证明欠清晰的,注意提炼内容,讲解时冠以小标题;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结论要借反例提醒、错例反思。

三、以问题为核心促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探索了“问题教学法”。这种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地讲,备课时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设计讲授提纲;讲课时以问题衔接知识,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板书以反映问题的提出、解决或知识间的联系的概括语言为标题;下课则留下开放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通过“问题教学法”,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暴露教师学习、研究、理解知识的心路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钻研问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

问题教学法,绝不简单的是问几个“为什么呢”、“对不对”、“是不是”,而是一种体现研究性、自主性的教和学的方法。所提问题应该是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余地、思考的目的、思考的方向,还应有一定的思考的基础。考虑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暴露问题的背景;考虑问题怎么解决的,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强调应用;考虑概念和定理的理解需注意什么,培养学生的缜密性;考虑定理是否可消弱条件、是否可作推广,教学生学会探究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学生提问题,鼓励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进行教学互动,也是“问题教学法”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讲授要与讨论、答辩相结合,课堂上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质疑,教师要勇于面对,不怕遭遇尴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当面解答或者让学生讨论。当然,教学互动要讲究实效,不能表面化、图热闹。互动不一定是一问一答,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嘴动,激发学生的脑动、手动。思考往往是在冷静中进行的。于丹教授讲课未见有问有答的互动,但效果很好,听众能从她的流畅的演讲中感受到探究真知的精神和态度,感受到她对事物的辩证思考。陈景润迷上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老师问的结果,而是老师富有启发、鼓动的演讲触动了陈景润的探索欲望。这种触动内心的交流才是最本质、最有意义的互动,才是值得学习的。

四、及时吸收教研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绝不应该拿名校教材照本宣科。但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应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以研究性教学带动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参数方程在中学教学中被淡化和忽视的情况,加强了参数方程的教学;对于圆柱螺线,指出并纠正了过去教材中给出的一般方程的问题;在介绍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式的推导时,给出与教材上不一样的推导方法,并让同学们进一步反思,启发学生探索新的方法,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兴趣,课后又得到三种不同的推导方法等。

数学与基础数学范文第15篇

2020年全年,我依然继续从事着基础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课余时间进行着科学研究工作。回首走过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学年,我积极拥护以为领导的新一代党中央的领导。自觉学习党报党刊上的文件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支持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对反腐倡廉、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表示坚决支持。学习了相关文件、政策和措施。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安排,勤恳踏实,吃苦耐劳;与同事们能精诚协作,以诚相待,通过学习,我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能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

这学年,本人担任校区本科、专科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教授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作为基础课部的一名数学老师,积极落实校区,系部各项教育教学措施,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关爱尊重,一视同仁。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学 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指导学生具备在未来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尽量做到精选、全批、快评。全年共完成工作量370课时。

三、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