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舆论引导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析范文

网络舆论引导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析范文

时间:2022-06-26 12:59:42

网络舆论引导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析

摘要: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它是顺应网络发展和舆论引导时代境遇的现实诉求,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政治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家园期待的精神需求。当前,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在舆论场域上,媒体技术的发展催生更为复杂的大舆论场,在舆论生态上存在境内分化和境外西化相互交织的问题;在舆论话语方面存在修辞术的泛滥和资本逻辑的彰显的问题。基于上述境遇,我们可以通过树立鲜明的舆论引导理念,构建全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和体系,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形成科学和长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力;路径

当前,在网络空间中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各种舆论力量在角力,各种舆论观点在碰撞,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以关于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地探寻网络舆论引导的价值意蕴、面临的挑战,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价值意蕴

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蕴。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是顺应网络发展和舆论引导的时代境遇的现实诉求,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政治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家园期待的精神需求。

(一)现实诉求:顺应网络发展和舆论引导的时代境遇舆论是人的舆论,舆论引导的对象是人,主要是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那么,人在哪,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就应延伸到哪,舆论引导的阵地就要移动到哪。当前,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并即进入“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和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时代。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成为人们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网络信息成为众多网民的主要信息来源,网民通过互联网接受信息,同时自己为他人生产信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1]28网络空间成为各种舆论信息的“发酵池”和“交锋地”,网络空间中的舆论信息鱼龙混杂、好坏交缠,犹如各种信息的“跑马场”。面对上述舆论生产和传播的时代境遇和现实图景,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树立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建设好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网络宣传网站和技术,同时构建好思想宣传的移动平台、移动终端,牢牢掌握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二)政治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它关乎我们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其价值归旨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媒体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国际上,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剑指中国、唱衰中国;国内,一方面,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种民意竞相发声,人民的思想日益多元多样,一些错误的观点伺机冒头,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正在遭受冲击,“网络往往成为负面情绪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2]一针见血地指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所在,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1]29,假若不能掌握网络舆论斗争这个主战场,管好用好互联网,我们就不能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我国的发展将面临最大的变量。为此,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利于我们凝心聚力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精神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家园的期待网络空间是人们生活生存的重要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1]50。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充斥着乌烟瘴气、谣言谩骂、恐怖色情等负面信息,而是期待拥有美好的、积极的、阳光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不健康的内容和行为,譬如,进行欺骗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更有甚者鼓吹推翻政权和教唆恐怖活动。这些内容和行为严重影响着网民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严重污染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为此,我们本着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依法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和舆论引导,在网络空间中传递阳光,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精神食粮滋养人民,为他们构建健康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一定的助力和保障。所以,从人民的角度而言,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家园的精神需求的需要。

二、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网络空间中的舆论样态纷呈、泥沙俱下,总体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舆论,这需要思想宣传工作者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对之进行有力的引导。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其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舆论场域:媒体技术的发展催生更为复杂的大舆论场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舆论传播媒体在不断的迭代和更新,样态在不断地变化,诸如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载体不断地涌现。舆论传播媒体的发展压缩了时空的距离,勾连了人们跨越山海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当前,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舆论场域交织、联通在一起,各种舆论场域之间的界限愈益模糊,变得更为难解难分和清晰识别,构成了愈加复杂的大舆论场。大舆论场的“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舆论空间的宽大。国内国外的舆论场交织在一起,现实空间中的舆论和虚拟空间中的舆论粘连在一块。其二,舆论主体数量庞大。网络是相对自由的公共舆论场,网民们有相对自由的发言权。网民在网络空间中随意出入和自由来往,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舆论主体。其三,舆论信息巨大。网民们时时刻刻都在生产网络舆论信息。网络舆论信息数量呈几何倍增之势,同时,舆论信息的流动犹如不息之川,并且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正是上述大舆论场在空间、主体和信息上的特有属性,使其具有自发性、匿名性、多元性、无界性和难控性等特点。这种极为复杂的大场域,使思想宣传工作者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对舆论信息真伪的识别、监管和追踪的范围扩大、难度增大,给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二)舆论生态:境内分化和境外西化相互交织当前,网络空间中的舆论生态异常复杂,舆论斗争更趋激烈。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既受到了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消解和对抗,也受到了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和居心不良之徒的有意诋毁和破坏。指出“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1]35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西化的阴谋,从未放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脚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想让互联网成为我国的“最大变量”,妄图利用网络技术来“扳倒中国”,美国的“棱镜”和“X-关键得分”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他们“千方百计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煽动基层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不满,挑动党群干群对立情绪,企图把人心搞乱。”[1]53在国内,有的人成为西方价值观的应声虫和吹鼓手,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人以“反思”为名、以“学术”为幌子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还有的人恶意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境外敌对势力的“西化”行为和境内“分化”行为常常在网络空间中同时粉墨登场,不良的、污浊的舆论信息影响了网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导致信任异化的产生,这致使网络舆论空间浑浊难控和异常复杂,所有的这些给我们对网络空间进行“激浊扬清”带来困难,为加强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舆论话语:修辞术的泛滥和资本逻辑的彰显当前,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煽情吸睛的标题和自我标榜的真相,经常使用“揭秘”、“真相”等语词来吸引网民的浏览,网络空间中的舆论话语呈现修辞术泛滥的明显特点。修辞术是典型的煽动技术,自古希腊开始,就常常与政治纠缠在一起。修辞术在网络泛滥的原因有两个:从客观因素而言,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权较为自由、广泛,这为修辞术的泛起提供了活动空间。从主观因素而言,在公共舆论场中游走的网民需要拥有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我们知道,愈是流动不居的人愈渴望稳定的居所,愈是在自说自话的场域中的人就愈加渴望得到他者的认同,这种寻找归属和认同的心理需求为极富煽情的修辞术的泛起提供了心理空间。此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认知惰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点,它是指认知主体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认识活动,而是更依赖自身的信念和情感来判别事物,这是被修辞术戳中的人性“软肋”,这也是当前“后真相”政治出现的重要原因。由修辞术控制的公共领域是坏的,“修辞术之路意味着公共领域将被煽动、蛊惑、宣传和炒作所左右,更煽、更装、更廉价的意见将胜出,将成功地引导并且代表大众走向错误。”[3]在网络空间中,有一些网民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催动下在制造舆论效果上不择手段,深谙人性的弱点并投其所好,以八卦、奇闻和谎言来吸引网民的围观和浏览,这在吸引力和竞争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注重语言的得体、庄重和逻辑的严谨性,这与擅长“煽”、“装”和“浅”的修辞术表达风格相比,在传播的吸引力和吸睛力方面处于弱势。为此,网络空间中的修辞术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路径

为了更好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树立“激浊扬清”的舆论引导观念网络舆论导向正确,汇聚力量;网络舆论导向错误,瓦解斗志。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用“推进器”、“晴雨表”、“黏合剂”来譬喻好的舆论,用“迷魂汤”、“分离器”、“软刀子”来譬喻不好的舆论。网络舆论引导,蕴含着两层意味,其一为对错误的舆论进行批判和斗争,其二为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两者是交替进行,须臾不可偏废。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进行舆论斗争,也不能一味地弘扬正能量,而是要将两者同时进行,将错误的舆论消解到最小,将正确的舆论宣传到最响亮,这样才能形成最大的宣传和引导合力。开展网络舆论工作,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对错误的思潮和不好的舆论进行批判,并开展有力有理有节的舆论斗争,以挤压其生存空间,消解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针对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否定党、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舆论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对于那些政治谣言和意识形态谎言必须给予有力的揭穿,在关乎党和国家大是大非的舆论信息上,我们不能当“绅士”,而要当“战士”,不能躲躲闪闪和扭扭捏捏,而必须敢于亮剑。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1]35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同时,广大思想宣传工作者要做“党的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43在不放弃舆论斗争的同时,我们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多报道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和美好生活,集中反映社会的积极健康的面向,加大力度宣传党和政府取得的伟大成就,客观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现实图景,让网民们认同党和政府,看到幸福、希望和美好的未来。只有坚持辩证地运用“激浊”和“扬清”这两种引导形式,才能更好地进行网络舆论引导。

(二)构建全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和体系网络舆论的主体、传播技术和信息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停滞僵化的,这需要舆论引导者坚持立足现实和实践,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和顺势而为,不断地创新舆论传播和引导方法,不断地更新舆论引导技术和平台。当前,舆论传播平台由主流新闻媒体、商业网站、行业网站、个人网站、各类公众号等组成;舆论传播终端从报、刊、台向网、端、微、屏多终端转移,呈现复杂交融之势;舆论传播方式样态纷呈,譬如,互动式、体验式、浸润式等。在深刻把握网络媒体发展的现实图景的基础上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4]“四全媒体”的理念是对当前媒体格局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这给我们开展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即在大舆论场中进行舆论引导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优势以建设全媒体的引导体系和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重要举措,是凝心聚力和成风化人的必要举措。构建全媒体的前提是推进各种媒体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资源优势,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媒体融合不是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融通和贯通,需要从“你是你,我是我”越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境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不是“你存我亡”的零和博弈,而是此长彼长的共享发展;自媒体和主流媒体之间也不是利益对抗的关系,而是在根本利益上一致的共存关系。我们倡导融媒体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就是要促进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共融互通,而不是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舆论引导视野中的媒体融合意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舆论生产要素的融合,即舆论引导主体、引导素材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二是舆论引导平台和终端的融合,将各级主流媒体、新闻机构的各种媒介终端进行融合、创新和运用。只有充分实现媒体融合,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和舆论生产主体,才能真正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等环节有效地衔接和贯通生效,最终实现打造全媒体的舆论引导格局和体系。

(三)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无限扩张,一大批商业媒体应运而生。为了和传统媒体抢夺市场、争夺人心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它们中的部分企业和个人罔顾社会效益,无视客观事实,不讲导向,抓住受众群众的心理弱点,主动迎合并肆意在网上卖弄其修辞术,刻意制造或恶意炒作各种耸人听闻的舆论信息,炮制各种煽情吸睛的舆论事件和舆论新闻,以便误导和诱导民众。这种做法给党和国家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用正确的导向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其宣传、引导、监督的重要功能,而不应该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为了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沦落为资本和市场的奴隶。其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时效度。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信息混杂在一起,泥沙俱下。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要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怎样宣传就成为舆论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不让错误的言论误导人们、涣散人心,我们必须加紧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5]其三,讲求艺术、改进方法,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主流意识形态要想赢得民众、深入人心,仅仅靠正确的导向、得体、庄重的语言和严谨性的逻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坚持“内容为王”,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行。这就要求舆论工作者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中国人民的火热生活,通过讲故事、讲事实、讲情感、讲道理等生动、可看的形式和幽默风趣的“网言网语”来提升网络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形成科学和长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复杂性而言,网络舆论引导既关涉舆论生产、传播的相关工作,也关联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操作的工作,还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的判别和疏导等工作,所以,其要求舆论工作者需要同时具备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技术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多学科背景的舆论引导人才。网络舆论引导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不是“暴风雨”式的一阵子工作,而是“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长期性工作,需要网络舆论引导者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基于网络舆论引导具有上述的特点,我们需要构建科学长效的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构建网络舆论引导人才的培育机制。人才是关键,舆论引导人才的培育是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媒体工作等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化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其二,构建舆论信息的分享和沟通机制。舆论引导工作关涉的是意识形态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工作,其关涉的舆论信息异常丰富,单凭某个单位和部门的力量去开展引导是难以实现的。为此,需要各级党委、宣传工作的管理部门要和思想界、理论界、知识界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既便于向下传达党中央和大政方针,也有利于吸取来自知识界、理论界等方面的意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最后,构建舆论引导的协同机制。其意指要使多种舆论引导力量同心同向和协同发力,以避免引导力量的内部分化和内耗而影响引导的效果。这里的协同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纵向的协同,即各级党委、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工作上的齐心协力,即在理念、资源、信息、平台各个方面的共建共享和互相贯通;二是横向的协同,即各级党委、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个人自媒体等各种舆论引导力量进行横向的合作和关联,以共同推进网络舆论空间的天朗气清。只要在上述三个方面建立长期和科学的机制,我们才能构建科学和长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郑娓娜 单位:武汉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舆论引导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yllw/7357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