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逻辑网络舆论论文范文

生态逻辑网络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7 04:42:32

生态逻辑网络舆论论文

一、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界定在以数字化和可移动为特征的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社会里,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个人化更加凸显了网络公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网络媒介素养成为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修养,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其是否适应并遵循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关于媒介素养的认识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及其信息的甄别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4]由此延伸的网络媒介素养包括认识网络媒介、参与网络互动、利用网络媒介等三大方面。其本质是网络成员处理自身与网络媒介关系的基本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在于培养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使其不仅能有效使用媒介,还具备准确理解、甄别媒介信息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营造健康的媒介生态文明环境。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指通过给大学生传授网络媒介及其素养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强化网络道德观念,提高其处理自身与网络媒介关系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效能遵循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强化网络舆论的自我净化功能,需要法治规范和网络成员的自我约束,应当尊重社会公众的话语权,能够体现社会理性的基本素养。其本质内涵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凸显了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对大学生的复杂影响。遵循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及能力,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思辨能力及其自律能力,增强其网络道德信念,积累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网络舆论自我净化过程的不良因素会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负效应。因此,遵循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是大学生有效利用媒介所必须具备的软素质,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媒介信息的受众者,推动大学生积极融入于健康向上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释放网络舆论生态的正能量。

二、网络舆论常态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矛盾

尽管网络舆论有其自身需要遵循的“生态逻辑”,但是必须承认,网络舆论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利益表达和情绪宣泄下所导致的众声喧哗是网络舆论场的常态。这种常态在复杂的媒介语境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存在诸多矛盾。

(一)便捷的网络舆情与大学生媒介角色认知力偏差的矛盾在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下,集合因各种事件的触动而导致的社会公众对类似事件的所有认知、看法、情感和行为倾向为一体的社会舆论借助互联网形成便捷舆情充肆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每个环节。在此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呈现高度集中化的特点,其现实表现是网络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多青睐于使用微博等虚拟舆论场集中处理各方信息,形成多中心、多传播的网络舆情。这类信息的产生、形成、传播的速度在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网络舆情获及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媒介认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的网络媒介基础知识薄弱,对网络媒介的功能及其角色控制的认知能力较为欠缺,以至于丰富的网络舆论资源,难以成为大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取信息资源、鉴别网络舆情的有效工具,其媒介认知能力尚未达到网络生态系统循环所应具备的水平。

(二)多元的信息内容与大学生媒介信息思辨力缺乏的矛盾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是各种信息的输出窗口和消解阵地。草根民众、社会精英、新闻记者等不同群体不断活跃于这个平台上,随着他们不断的输送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意见,越来越多的声音充斥于网络舆论场,使得网络成为社会各阶层实现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凸显了网络舆论对社会公众生活的强大影响力。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缺乏网络身份认同和有效技术监督的情况下,不同立场的多元信息难免夹杂着低质量的虚拟信息,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信息判断力过滤有价值的观点。虽然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信息高度关注,但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对低质量信息的判断能力和思辨力较弱,对网络媒介信息的选择、分析和思考上存在偏差,容易在思想上为时而不断的“微博谣言”和“微博对掐”所“绑架”,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为深刻的不良影响。

(三)虚拟的舆论主体与大学生媒介使用自律力不足的矛盾虚拟、匿名的舆论主体极易模糊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界限,它为社会舆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有利于社会公众表达关切、伸张正义和呼吁权力,推动一些社会热点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的关注、解决,但也难免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容易导致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出现网络极端化的表达。显然,还没有足够现实基础作支持的虚拟网络舆论迫切需要网民在融入网络媒介生态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自律力。[5]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学生因网络道德意识淡薄,容易受情绪影响,会不经意地在网络上类似不健康或不具可读性的语言,甚至出现极端的网络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捏造并传播网络谣言以受关注等非理性行为,影响舆论的正确走向,再加上大学生思维活跃、言语激进,在为网络舆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舆论的不稳定因素,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使用自律力的情况仍需值得关注。

(四)互动的舆论传播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缺位的矛盾新媒体下的网络舆论具有几何方式的传播能量,尤其在微博时代的网络舆论,其独有的传播特性有着更为强大的互动功能。应该看到,当前的网络舆论传播除了在短时间内可以自发地大范围地传播舆论,还能借助网络自治力量组织凝聚虚拟力量,将网民从虚拟空间延伸至现实生活,形成舆论场中强大的跨阶层、跨空间的社会影响力。由此带来的网络舆论传播负效应更需要通过强化对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加以规避。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涵盖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也不能维系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加上很少大学生受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他们的媒介素养更多是基于自发的网络生活经验积累,相关媒介素养水平难以承接强势推进的网络舆论传播。

三、基于网络舆论“生态逻辑”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

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中的趋势下,网络舆论已渗透大学生活的每个场合,而从网络舆论常态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矛盾来看,迫切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时,都应遵循其“生态逻辑”,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净化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基于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过程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效能,本文以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首选是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培养负责的网民心态和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并使之形成社会共识,营造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好氛围。[6]具体包括:加强网络舆论的技术监控和法律约束,强化行政和司法机构对网络舆论及非理性网络行为的监管责任,充分保护社会公众的网络话语权,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强化网络媒体形成有效的自律机制,确保所发言论符合事实真相;发展网络自治力量,建设网站舆论监督协会,及时清除低质量的网络舆论信息;加强制度建设,引导网络企业规避恶性竞争,避免因过分商业化的舆论诉求给网络舆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制定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优化校园媒介资源,宣扬积极的网络舆论态度,净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二)大力普及大学生网络媒介知识考虑到大学生是网络舆论场的重要参与者,但其对网络媒介的传播特性和表达方式及其理性认知还存在偏差,本文以为加强在校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感悟体验,实施媒介素养方面的系统教育,大力普及大学生网络媒介知识,培养其网络沟通、交流能力,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网络舆论尤为重要。具体可通过课程设置及互动教学、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贴近大学生主题生活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网络媒介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网络媒介舆论传播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增进其对网络媒介舆论特性的认知。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社会舆论与网络传媒特点的认识。此外,还可以在尊重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介,在校园网络环境内部牵引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大学生进行互动的网络媒介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建构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如此,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知识,建设高校内部完善的网络舆论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舆论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源。[7]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思辨力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各种表达都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是强势的网络舆论场中的弱势群体,容易被极端的网络语言和虚假的舆论信息所误导。对此,本文以为除了要大力普及网络媒介知识外,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思辨力十分必要。一方面需要培养大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进行价值判断,倡导先进校园网络文化,帮助大学生能够遵循并适应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下的多元价值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舆情的干扰,在面对强势的网络舆情信息的时候,也能够自主确定正确的价值倾向,有选择地吸收网络舆论信息,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8]另一方面要发挥网络舆论的教育效能,利用网络媒介提供感兴趣的舆论话题,以此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思辨的敏锐性。[9]

(四)强化大学生网络舆论自律力实现网络舆论生态的平衡,需要每个网络舆论参与者具有较高的自律能力。同样,遵循网络舆论的“生态逻辑”在于建立真正的网络生态文明,也必须要以网络参与者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为条件。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网络公民,尽管是以虚拟的身份游走于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也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舆论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因此,本文以为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参与的自律力,且不仅仅是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之树立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观,自觉讲究网络诚信,恪守网络协议,更是要在此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身份感,提高其网络舆论自律力,确保自己的网络语言与评论无缝对接的时候,能够经得起社会道德的考量。[10]要引导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时,能理性看待网络舆论的不规范、不成熟现象,约束自己以良好的网络表达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确保自己的网络舆论传播行为符合网络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参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格局。

作者:陈列平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团委

被举报文档标题:生态逻辑网络舆论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yllw/6643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