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计中感性美学和理性技术的共创范文

设计中感性美学和理性技术的共创范文

时间:2022-02-13 09:18:19

设计中感性美学和理性技术的共创

[摘要]艺术和技术自古以来作为艺术家和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备受社会和大众的关注。而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设计行业逐渐从艺术的门类里单独区分出来,而在设计中应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要素,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焦点。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代审美潮流的不断演进,整个设计行业也都在不断寻找感性艺术与理性技术新的平衡点。主要以个人研究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为切入点,通过桌面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中感性美学与理性技术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艺术与技术;理性与感性;视觉传达设计;交织共创

一、艺术设计与技术

(一)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为世界打开了现代设计的大门,设计作为专业学科从艺术的门类中独立出来。20世纪初包豪斯的出现,奠定了当今世界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格局。直到今天,现代设计已经改变了现代社会风貌,并且在未来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明显。而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高等院校逐渐用“工艺美术”一词取代了“实用美术”,工艺美术之风盛行。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相比计划经济背景下美术的繁荣,市场经济的出现让设计在中国社会深深扎根,直到20世纪80年代,“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才开始出现在各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在新兴技术和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刺激下诞生了许多新的专业方向。现代中国的设计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设计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古代,人们的设计与制造活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体的。古人将想法通过当时的实践呈现出来,例如,洞穴遗迹中留下的远古岩画或壁画,博物馆中收藏的古代字画和宫廷服饰等,都是此类行为的表现。当时的人们在制作前是没有设计安排的,设计更像是人们下意识的行为活动,所以艺术与技术在更多情况下是合为一体的。而在近现代以来,设计从艺术中独立出来,现代工业制品的大批量生产也使得设计和制造分离出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操作机器的是掌握制造技能的工人而不是过去集设计与制造为一体的手工艺者,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来完成,导致艺术与技术发生分离,彻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形成了艺术设计和技术制造的概念。一件好的设计作品离不开二者其中之一,失去了设计的工业制品会变得单调和丑陋,只有设计没有制造,再好的创意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所以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现代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能否合理处理两者关系,做到艺术和技术兼顾的设计成为评判一个设计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在当下数字时代,不同设计理念的融合与碰撞让现代设计变得更加多元与包容,进而形成人性化、自然化、功能化、时尚化、民族化等多种多样的设计观念。而与之相对,当下时兴的高新技术要素也是实现这种多样化设计观念的重要支撑,基于现代生产的多样性设计观念成为数字时代设计的主流观念。

二、视觉传达艺术与视觉传达技术

(一)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在当代众多设计门类中,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最普遍、最常见的设计门类之一,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大到街上巨大的广告牌,小到一张小小的名片,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产物。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纸、杂志、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许多人习惯于把视觉传达叫作平面设计,而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不够严谨,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其下设的细分学科领域也有很多,如字体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与美学风格

无论哪个时代都存在与时代相适应且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艺术表现和美学风格。视觉传达设计同样如此,每一个时代不同的设计运动和美学风格在视觉传达设计层面都有相对应的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界的主流风格是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的装饰,彻底走向自然风格。新艺术运动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同时主张手工艺,反对工业化,而阿尔丰斯•穆夏就是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征,如色彩淡雅的植物等有机形态装饰风格,富有强烈的装饰意味设计风格,其招贴画更是因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被称为“穆夏风格”,在当时法国的设计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依然被奉为经典。20世纪40到60年代,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成为战后影响最大的一种平面设计风格,在世界平面设计界中流行。这种整洁、严谨、工整、理性化、实用的设计风格之所以能广受欢迎与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密不可分。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追求几何学式的严谨。简洁明快的版面,完整的造型,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设计风格与同样高度理性化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不谋而合,故而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自然而然地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在那个时代的美学风格。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众文化和大众艺术席卷设计界,波普艺术在美国应运而生。波普文化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构和重塑,它反历史、反精英、反经典、反对风格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其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便是视觉传达设计在这次设计风格中的重要体现,他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制品通过印刷作为艺术品,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美学风格代表。

(三)视觉传达设计与技术要素

不同时代的设计除了会反映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样也会受技术要素的制约和影响,设计的形式美感能否真正落地和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很多时代的生产技术甚至会影响那个时代的审美风格及艺术形态,这种影响既有正向也有反向,这种情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也不例外。18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俨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流,制造技术和效率大大提升,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样也受到大机器生产的影响。19世纪,英国人斯坦霍普爵士在自己的印刷厂率先引入全金属结构的印刷机,提高印刷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1815年,威廉•库博将平板印刷机改为曲板印刷机,每小时的印数可以达到两千四百张。1872年,威廉•库博与布罗斯•阿普加斯合作设计的曲面字版四滚筒蒸汽印刷机又将印刷速度提到每小时四千张双面印刷。新机器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印刷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品可以更加迎合和适应大众消费群体,也扩大了招贴和其他平面设计师的表现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也告别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全面迎来了印刷时代。电脑的出现和普及迎来了信息科技革命,计算机化的设计手段将设计师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新的绘图工具和效果制作工具不断地出现在最新版本的设计软件中,为设计师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极大地激发了设计师的创意和潜能,提高了设计师的创作效率。同时电脑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的出现也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象方式和手法,视觉传达不再拘泥于一页纸上。三维、动态等丰富多样的效果开始应用在视觉设计中,设计风格和形式更加多种多样,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交织的感性美学与理性技术

维克多•帕帕奈克在他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的开篇便提到——“设计是为了达成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而又富于直觉的努力”。“有意识”便是对社会和世界的理性思考、研究和分析,而“富于直觉”是帕帕奈克之后加入的定义,意思是创作中的感觉和情感的感性部分,在这两种条件的作用下,设计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回望整个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从早期的手工作业,设计师既要负责设计工作又要负责制作,感性与理性高度统一,技术与艺术并无二致;再到工业时代,大机器的应用使得设计工作细化,理性与感性被分化,设计和制作逐渐分离;最后到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媒介,设计师在网络上就能自己的作品供他人观赏,在这种情况下感性和理性再次成为设计中缺一不可的条件,视觉传达的设计和技术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总体来看,视觉设计中感性美学与理性技术是呈现由合到分再到合的,且无论是在哪一时期,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艺术与技术的配合都是支撑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曾说过:“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就是美。”我认为这句话放在当今设计中仍然适用。如果纵观整个设计史中的发展,其中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其二者之间的界限由模糊变得清晰而又变得模糊。而现代艺术设计是现性技术和感性艺术美学的综合体,它反映了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观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观。所以,无论在哪个时代,艺术和技术的相互依靠和相互作用都是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理性技术和感性美学的交织共创才是设计发展离不开的源泉和动力。

作者:陶泽崧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设计中感性美学和理性技术的共创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sjcdlw/7531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