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资金管理审计思考范文

财政资金管理审计思考范文

时间:2022-03-21 04:44:27

财政资金管理审计思考

[摘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方面的审计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重点内容;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是对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审计。笔者试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

(一)申报立项审计

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做好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概预算的审计评审。一方面审查立项的可行性,即申报立项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是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完整,技术经济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资源、地理和环境)、调优经济结构、技术经济支持能力、社会发展实际、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重复申报立项的问题,有无随意、盲目申报立项,有无违背科学规律、忽视和谐发展和长期发展、造成效益低下的问题,是否存在项目半途而废、损失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合理性,即是否体现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涉及工程建设的还应审查工程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是否合规、正确,包括内容是否完整,所依据的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及变更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概预算定额与标准是否合规,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高估冒算等现象,取费基数与标准是否正确,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等[1].

(二)资金流向审计

审计中首先从资金来源渠道入手,摸清所审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主管部门、来源渠道、规模、构成及具体用途,为深入审计做好准备。如对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拨入的专项资金,可审查年度财政结算表、指标账、与上级往来及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指标文件、项目批件等资料;对非财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专项资金可去相关主管部门调查。其次了解主管部门资金管理、分配方式及拨付渠道。重点核对主管部门所分配的资金与使用单位申报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及时下达分配指标,有无随意分配或“暗箱操作”的现象。目前各种专项资金拨付路径不够统一,有的通过各级财政拨至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在国库直接支付下有的从财政直接拨至供货商和服务商,有的由财政部门通过主管部门层层下拨至相关部门、单位。在财政部门内部,一些资金也分别由各职能机构下拨,有的由国库机构拨至有关职能机构,实行报账核算和结算。拨款的结算方式也不统一,有的通过往来结算,有的直接拨给资金。三是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进行跟踪审计。通过有重点地详查或抽查等方法,检查各环节应到位、已到位的资金数额是否真实及其到位的时间,揭示各级主管部门是否按指标、计划、进度或规定程序,及时、足额、规范地拨付资金,中间环节有无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损失浪费,以致影响项目实施的情况,如用于弥补部门和单位经费、平衡预算、违规建设和购置小车等;检查地方应配套的资金是否配足,配套资金的来源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假配套的情况,如以物资、债务往来、劳务等抵项的现象。审计人员在必要时应向开户银行询证,检查银行存款对账单收付业务记录,揭示有无已收到的专款未经使用又违规流出使用单位的情况,若有,则应深入进行追踪审计[2].

(三)管理活动审计

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效益。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或使用后主要转换成四种形式:一是以货币形态存在和运作的基金,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二是一些有形的公共资产(设施)或法人资产(设施),如科技型设备、农业及水利设施,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通过工程基本建设来体现;三是维持公共设施功能或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无形的耗费支出来源,如养护经费、路灯经费等;四是保障各类贫困群体生活以及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费用来源,如抚恤和救助资金、村级三项资金。有些资金在各个阶段会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如财政安排的一些科技三项费用先是形成科技创新基金,经使用后转换成科技型设备,以后随着有偿部分的回收又变成了科技创新基金。专项资金的专用性质和转换成的形式不同,决定其管理活动的特点也不同。审计中,要依据它们的性质、运作形式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内在属性、外在联系和发展趋势,从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服务效能、工作质量、项目进度、执行政策及政策制定本身等各项关键的管理活动角度,抓住重要环节和控制点,开展管理活动审计。

(四)制度运作审计

目前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体制上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健全和运作上的不规范。有的专项资金缺乏严密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管理制度背离公共财政的要求,管理职责分工不清、约束不严、监管不力,资金安排和分配缺乏按职责权限进行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操作程序,有的资金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等。审计中首先要运用公共财政理论、控制学、系统学等原理,审查相关部门、使用单位是否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单位“五专责任制”(专项、专户、专用、专账、专人负责)以及跟踪反馈、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各种制度正常运作的保障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其次要通过调查、访谈、座谈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有无流于形式的制度和措施存在,评估制度、措施的执行程度。通过审计达到揭露问题、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制衡权力、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的目的[3].

(五)资金使用审计

一是重点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是否专用。从账证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按照重要性原则,检查使用程序是否合规,各项支出有无严密的审批手续;票据是否合法,资金投放是否符合政策,支出内容是否真实,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截留、克扣、挪用、虚报冒领、擅自改变用途的情况,如违规用于补充办公经费,发放奖金、津贴和福利,项目之外购车、搞基建,擅自出借资金等问题。对税务等部门“代开”的运输、劳务等票据要重点检查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虚假事项和不实内容。要强化对白条支出、袋袋账、包包账的审计。二是使用过程是否体现合理、节约原则。检查各项支出是否精打细算,是否按期编制计划和办理申请报告,有无大手大脚、贪大求洋,随意扩大项目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搞花架子,以致贻误整个项目建设的现象;所购物资是否必需,质、量、价是否合理,有无办理必要的验收、保管、领用手续,有无盲目采购、浪费资金的现象。当然,也要检查有无随意缩小规模,以便达到侵占专用资金的目的。各种非生产性支出是否严格加以控制,有无因占比过大影响到整体建设或生产。三是财政专项资金是否按照项目进度使用。能否满足项目质量要求,有无因付款不及时而影响项目实施、错过农时工期的情况,办理工程资金结算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审计或审核手续。四是重视和加强对财政报账制核算的审计。防止会计核算与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相脱节。

(六)效益产出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应通过对所产生的效用特点、受益范围

和所办事业生命力的强弱、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有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与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效益产出审计和必要的后续跟踪审计,以综合评价其项目效益。现行专项资金项目按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三类。在审计及分析评价上,公益性项目效益产出审计的重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对准公益性项目效益产出审计的重点既要立足社会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对经营性项目效益产出的重点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同时,要牢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与生态效益的分析评价融入三类项目审计中。在具体评价时,要注意:一是利用宏观经济与社会指标,如分析项目是否按期完成,运行后是否增加税收、解决就业、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周边和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区域规模经济的形成、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评价社会效益情况;二是利用财务、经济、技术能力指标,如投资回收期、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以及是否增加产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经济效益情况;三是利用项目对资源的消耗与利用以及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噪声、污染物等排放是否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治理措施是否有效、改造生态的能力如何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资源与生态效益情况;四是对项目建成后涉及资产移交及后续管理、维护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评价,主要包括资产接收管理的主体是否合法及其管理能力如何,现行管理体制能否满足长远发展需要,运行收入与成本费用有无严重倒挂,使运行难以为继而无法长远发展。

二、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项目

目前专项资金主要分成以下几类:与“三农”有关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农村路桥及广电和电力建设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与发展生产力有关的科技、教育、技改资金,与人民生活有关的社会保障资金、初级卫生保健资金,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保资金,与地方硬件建设有关的交通建设资金、城建资金(绿化、景点景观、公共设施运行资金)[4].审计选项时要权衡利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充分考虑现有审计资源条件、审计人员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审计成本等因素。主要选择一些政策性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或损失浪费严重、易受政府关心和社会关注、关系群众生产生活,且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和评价的重点财政专项资金[5].

(二)整合资源

效益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投入精兵强将,选调补充一定数量的非财务审计人员如管理、工程、环保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多兵种合成队伍,提升整体审计能力,必要时借调社会中介或内审机构人员共同参与;对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的评审和管理活动的审计,可特聘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去实施,以弥补现有审计队伍的知识面过于单一的不足。另外,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某一专项资金的“一条龙”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实现统一组织、集中培训和同步指导,共享审计思路、方法、技术等资源,便于地区之间的绩效比较与评价。

(三)广泛使用审计调查手段

审计调查可以极大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增加审计的可信度。

(四)评价要尽量谨慎客观准确

现阶段效益审计尚在摸索阶段,评价标准不够完整、统一。所以当前的效益审计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一不能强求尽善尽美,贵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此达到逐步提高和完善的目标;二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应突出影响大、起决定作用的重点环节;三评价要尽量客观、全面、准确,充分发挥预防性、建设性和借鉴性三个作用[6].

在进行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具体评价时要尊重事实、切合实际、恰如其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切忌不着边际,牵强附会,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可以从立项是否恰当、资金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管理是否有效,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效率和效果如何等方面作出重点性地审计评价。就目前而言,这种评价可以是对所审的全部或部分重要事项的评价,也可以突出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某一方面的评价。要特别把握一点,评价标准与审计事项越密切,评价结果越可靠。在对未来效益的审计评估上,既要进行趋势分析,更要注重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济南特派办。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四个环节[J].中国审计,2005(9):13.

[2]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05(1):4852.

[3]郑新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水利建设资金审计[J].中国审计,2004(17):7172.

[4]齐健贻。农业专项资金审计[J].中国审计,2003(12):3132.

[5]李雅红。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审计,2003(8):3639.

[6]齐国生。效益审计内容问题探析[J].中国审计,2004(9):4041

被举报文档标题:财政资金管理审计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sjfzlw/5638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