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政策信息质量范文

会计政策信息质量范文

会计政策信息质量

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则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整个社会将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会计政策,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要有合理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关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政策,是指会计政策主体为指导会计运行,实现会计目标,就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做出的制度安排。会计信息质量是体现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的状况及特征的经济信息,它反映了特定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包括主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具备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所谓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备改变决策的能力。所谓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欲错误及偏差,并能真实反映它应反映的现象。可比性和一致性也是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但这些品质不是信息本身的质量,而是两项信息之间的关系应具备的质量。因此,将其称为次要质量。

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会计政策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会计的模糊性。会计的模糊性是指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会计计量方法、计量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形的近似性。例如,在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我们往往很难分清哪一笔费用应由完工产品负担,哪一笔费用应由在产品负担,只能将“生产成本”科目中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大略的分摊。按照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其分配的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在政府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可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就是一种宏观会计政策,企业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产品生产的具体情况,从宏观会计政策中提供的各种核算程序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企业的成本核算,并在提供的财务报表中加以揭示,这就是微观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来自不同的会计观点。例如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种认为应实施快速折旧法,其理由为:?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器设备的无形损耗加快,使得企业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对降低,为正确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有利于技术进步,应实施快速折旧法;即使资产的实际生产能力在各期基本均衡,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也应该大体相等。但由于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计提的折旧费用和修理维护费用两个方面,修理费用会随资产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故折旧费用就应逐年减少。另一种则主张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快速折旧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计提折旧加快程度很难与实际无形损耗程度一致;直线法很早就被广泛使用,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资料,为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历史数据。采用直线法前后一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这就是因会计观点不同而产生的宏观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产生的两个原因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以下影响:

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职工等相关的利益各方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了保证自己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必须平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缓解各利益集团对准则制定机构的抵制压力,并使制定的准则、制度早日被相关各方接受。显然放宽通用会计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规模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的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意见,也由此产生了会计政策。

三、合理选择会计政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确定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

企业制定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必须界定在公认的国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确定的可选会计方针之内。国家的法规制度框定了企业作为会计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规则,企业会计政策制定必须以合法性作为准绳。合法性与公认性有时会出现不相协调,在处理公认性与合法性的关系上应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会计政策,公认性通常体现了合法性;无相应准则制度而需参照其他具有公认性的规范甚至自创会计政策,必须兼顾合法性。成本效益性。成本是指会计政策的制定成本以及执行成本;效益是指会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股东、债权人、财政税务等相关利益方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正效益和负效益。成本效益性主要体现在对各利益集团经济利益的平衡上。会计政策制定立足于企业立场,在短时期内,企业管理当局与股东、债权人以及政府间的利益彼消此长,往往会计政策对后者产生的效益为负值;在长时期内,各方的利益会逐渐趋于一致,正效益逐步显现。企业管理当局以自身立场制定会计政策时,至少应满足最多相关利益集团的短期利益并保证其长期利益的获取。

(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十分有效地揭示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信息。从内容上看,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的“重要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是不充分的,应在会计报告中进一步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用以及选择的原因等方面的信息。从方式上看,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主要是通过附注的形式,今后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手段如附表、公告等方式进行披露。从时间上应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时效;从披露过程上须经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企业将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予以充分披露,信息使用者就可以据以解释和消除企业间的不可比因素。此外,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中会计政策披露的审计,充分披露那些对企业财务揭示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有助于遏制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歪曲会计信息的行为。

(三)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有关部门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财会人员的执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

总之,会计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如果能恰当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