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范文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范文

时间:2022-03-30 04:56:55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城镇化发展必然带来农村人力资源的转移。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人力资源规模大。但也同时存在整体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力资源能力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城镇化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与农村人力资源供给之间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支持和人力资源能力培训等方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源;技能培训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改革,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必然带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了人力资源,推动了城镇化经济发展。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持续的生产性资源,也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能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甚至人力资本,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也是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稳定与持续的重要因素,影响城镇化发展质量。在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规模大,农村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人力资源素质比数量更重要。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却往往存在受教育水平较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劳动技能水平,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农民收入增加,不利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本文主要聚焦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分析城镇化发展推动下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有现实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1.农村人口数量多,人力资源规模大。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人力资源规模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末,全国农村人口5.64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40.42%。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方式,向城镇转移。2018年末农村就业人员3.4亿,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4%。其中,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8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近50%,比2017年增长了0.6%,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分别占60%和40%。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预见,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不断增加。2.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源文化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但是,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仍然有待提高。以农民工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体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70%,受教育水平较低。而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务工人员,2017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农民工占13.5%,比本地农民工高6.1个百分点。由小见大,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这决定了我国农民人力资源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整体劳动素质方面都较低。3.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结构性不足,青壮年流失量大。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各地区农业发展差异较大,导致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结构性利用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西北、东北等广大北方地区农业发展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人力资源使用率也随着农作物生长期具有周期性,人力资源闲置形成季节性特征。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郊区及临近农村地区农业种植量减少,农村人力资源以青壮年为主开始向城镇转移,青壮年人力资源流动性大,这部分人恰恰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而以中老年为主的农村人力资源则兼顾土地种植和本地务工,带来农村地区留守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失衡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问题,不利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4.生产技能受限制,技术水平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较低的受教育水平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长远发展和有效利用。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力资源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而农村劳动力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导致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快速掌握现代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较低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传统思想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不足,即使有部分农村人力资源认识到现代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也无法接受系统的现代生产技能与技术培训,导致自身能力无法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乡发展不均衡形成农村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尽管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迅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城镇化规模扩大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但是,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层次仍然不够优化,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不足,对人力资源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在城镇化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转移中,农村劳动力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城镇化高水平人力资源需求和农村大量人力资源闲置的结构性匹配矛盾。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和利用不足。2.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二元结构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推动作用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形成城乡二元就业市场,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比较典型的体现在户籍管理制度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农村人力资源进入城镇后,虽然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却无法享受城市社会保障福利,而农村在城镇化冲击下也不再具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源陷入“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农村”的尴尬境地,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和城镇化进程。3.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农村人才培养陷入困境。教育体系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教育体系迎合经济发展需求,专业设置趋向于以工业化为主,应用性专业普遍服务于第二、三产业。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具有衔接性和一致性,大量农村学生通过教育升学走出农村,农村教育投资越大,培养的人才越多,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却由于城乡不均衡无法吸引人才而出现短缺。同时,职业教育的城乡差异巨大,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短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和农业技术人才供给。4.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制约人才价值发挥。由于农业发展本身的特点,以及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使用上的季节性不均衡、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失衡以及人才培养与流失等问题,这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价值发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对高层次、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农村人才培养与人才吸引力却是短板。这与农村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有关,我国普遍缺乏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培养与分配机制,农业农村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困难,错失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机会,更遑论合理分配人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问题的原因

1.农村地区技术发展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以小农生产为主,农村地区机械化、规模化发展不足,技术水平落后,这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意识,很多农村地区成为被动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源意识里仍然将农业和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向城镇转移仅是被动的作为暂时的替代选择,主观上不存在开放思维,接受新技术新能力的意识。尽管部分农村劳动力能够认识到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性,但是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学习新技术新能力力不从心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仍然倾向于以体力劳动获得收入,而不是通过接受再教育培养新技能。2.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农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在市场经济下,农村地区对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需要政府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虽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也在增加,有效改善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村发展缺乏的是实用型农业人才,而农村经济无法对高层次人才产生有效吸引力,只能对本地区人力资源进行就地培养。然而,尽管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总量和农业发展需求而言,现有培养力度显然不足。同时,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有门槛标准,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覆盖能力较小,即使有地方政府开展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培训,培训成效受太多因素干扰,效果也有待商榷。3.缺乏专业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组织。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各地区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参差不齐,给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就业和接受再教育带来了较大困难。特别是由于城镇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地区与城市,这方面发展很不成熟,就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并存。同时,现有农村人力资源在城市就业后,会产生就业能力提升与教育培训需求。但是,很多地区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场所提供相应服务,导致他们无法接受继续教育,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与有效利用。

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水平(1)开展农村文化教育,提升整体受教育水平。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是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重要因素,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增加农村教育硬件设施。另外,要软硬件结合,建立城乡教师交流交换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补助水平,弥补农村教师资源固化和脱节问题,为农村文化教育注入新鲜力量。其次,采取激励与惩罚相结合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和补助惩罚机制,加大农村入学助学激励和失学惩罚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再次,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开展基础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降低农村文盲率,提高农村地区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2)拓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力就地消化能力。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急需具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普遍以干中学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口口相传获得农业生产技能,缺乏农业技术专业教育。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农民职业教育经验,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职业农民。首先,这离不开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具有政策指向性的建立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投入,明确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保障农业职业教育投入的各项资源,确保农业职业教育顺利开展。其次,根据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开设具有地区特色的职业培训课程,鼓励农业职业培训与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生产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职业农民。(3)培养专业技能,保障农村人力资源高效转移。城镇化是农村劳动力消化和转移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根据城镇劳动力需求,培养农村人力资源专业技能,保障农村人力资源高效转移,化解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难题。因此,需要开展农村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培训。重视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中需求较大的职业缺口开设职业技能培训,权衡地区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源就业意愿,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专业技能的成人培训,对参与培训并成功获得工作岗位的农村劳动力给予政府补贴,保障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单位用工需求匹配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向城镇转移效率。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吸引力。城乡发展差异是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问题。因此,需要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互补。一方面,由城市带动农村。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人力资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接纳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要利用自身劳动力优势和土地优势,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以产业发展吸引城市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项目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地区农业发展特色。通过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过剩问题和结构性配置问题。另外,农村地区要借助政府政策支持和地区发展特色,结合市场需求,鼓励农村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地区优势产业品牌,形成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力。(2)完善城乡社会相关保障措施,带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措施差异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因此,需要从社会保障上突破制度约束,形成城乡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区间,并逐步实现自由流动。首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解决已经转移至城镇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形成稳定的农村人力资源转移趋势。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管理与共享制度,缩小城乡人力资源管理的剪刀差,从制度上保障农村人力资源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另外,要完善农村社会发展制度体系,保障农村政策稳定性,有效保护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3.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农村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首先要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与城市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明确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提高教育水平,还要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有系统的管理体系与机制。不仅要改变农村人力资源思想意识,还要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系统的规范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城乡发展资源,协调人力资源配置。首先,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以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规定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培训机制,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和标准,通过人力资源培养与选择,形成可持续的农村人力资源供给体系。其次,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培训资格与能力认证标准,规范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市场,保障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水平。最后,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匹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动态监测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即使调整人力资源管理,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周景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J].农业经济,2018(3):141-142.

[2]雍支康,梁胜朝,白宇川.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以四川省梓潼县为例[J].中国西部,2019(1):89-93.

[3]李向荣,朱少英.劳动力流失对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8(7):82-83.

[4]孟传慧.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J].农村经济,2018(1):117-122.

作者:曹锐 钱海婷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rlzykjlw/7471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