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范文

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范文

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

分工导致企业组织的动态网络化:分工带来专业化的好处与企业组织成本的增加促进了企业交易的外部化,缩减了企业内部的分工层次,企业的组织边界是有限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求企业必须依托核心能力,动态地调整其组织边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市场交易费用,扩大了市场交易产品的范围,缩小了企业内交易的产品范围,企业组织出现了网络化的趋势。同时,这一企业组织网络动态化趋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集群(cluster)作为一种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中间组织形式,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形成的网络效应提高了群内成员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企业组织动态网络化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模式,其所拥有的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产生内生比较优势、技术辐射(technologicaldiffusion),降低组织在转变过程中所付出的转换成本(Switch?Cost)等。

实现集群网络效应的具体途径则需要通过集群结构的互动与群内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来获得。

1.集群结构

集群各成员企业实质上组成了一个分工网络,分工网络的不同结构模式决定了集群整体竞争优势(Collectiveefficiency)的差异。集群结构描述了集群中资源的占有、分布状况,反映了资源整合中的协同效应。集群结构与群内各企业行为的交互作用决定着绩效,即集群整体及各成员企业各自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卫型集群和市场型集群是两种最基本的集群结构。中卫型集群结构是以大企业为核心企业(focalfirm),与众多小企业形成垂直分工的企业网络;市场型集群结构则是集群内规模相当的成员企业间形成水平、垂直分工的混合企业网络。

1.1集群结构模式特征

中卫型企业群内企业相互依赖性强,集群结构度(Structuredness)高,同质性(Homogeneity)低,大企业将内部分权的过程纳入到集群中,企业之间形成垂直分工合作的关系。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小型供应商的广泛网络。而市场型企业间相互依赖性较弱,集群结构度相对较低,而同质性则高。这种结构的典型例子包括美国的硅谷(SiliconValley)。由给出的集群定义可以知道,一般而论,集群结构的模式类型主要由群内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特性决定。资本密集的产业,如汽车、飞机等产业多为中卫型结构;而劳动密集的产业,如服装、制鞋等,则多是市场型的。

1.2集群规模

集群规模是决定集群结构互动的基础,它描述了集群控制利用资源的总量状况,反映了集群利用资源的协同效应的广度。具体可以从集群成员的数量、市场占有及生产规模来测度。

成员的数量。成员数量决定了专业化市场的容量,原因在于:第一,成员数量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规模经济上起着激励作用,规模不经济将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激励;第二,大量的成员企业也有力地缩短了区域品牌形成的时间。

市场占有和生产规模。在市场型集群结构中,各成员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员企业间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的同时,也通过紧密的合作实现集群整体对群外市场占有程度的提高。

2.集群成员企业的竞合机制

集群重塑了竞争形态,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了更大的群体之间。群内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合作,这种新型竞合关系则必须在成员企业所形成的竞合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一新型竞合机制形成的核心是不同类型集群内成员企业发挥的不同角色作用;成员企业长期形成的交易关系则成为产生这一机制的环境变量;而集群内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是此种机制的联接(linkage)。

2.1集群核心企业的角色作用

在集群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作为中小企业的成员企业的成长路径分析,得出集群内核心企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集群中,核心企业所发挥的这种作用是有差异的。

(1)中卫型企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作用支持作用。核心企业为作为其零部件供应商或分包商的企业提供了进入支持(supportersofstartups)。核心企业通过建立中卫型集群的网络关系(networkrelationships),帮助企业改善其新进入(newness)的学习进程(learningprocess),并降低了中小企业由于新进入影响所致的损失。

促进发展作用。核心企业通过建立培训体系、人力资源交换等多种组织形式(organizationaltools)向企业转移知识资源(knowledgeresources)、技术能力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通过开展学习竞赛(learningraces)提高对企业的控制与要求。

提供模仿的原型(archetypes)。核心企业在关注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同时,通过外包为企业提供了经由模仿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途径。

(2)市场型企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又称为领先企业leadingfirms)作用虽然群内企业只有不断使最终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得以生存下来,力图独立生产成品和销售产品,但领先企业可以为集群网络效应的实现发挥决定性作用:

寻找市场的先行者。领先企业对新市场的开发将带动群内众多中小企业的加入,促进了集群整体的成长。

作为孵化器(incubators)。领先企业通过激励创新,一方面,可能为未来的企业家提供技术、管理能力的储备,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帮助他们创办自己的企业。另外,领先企业的创新过程使其有强烈冲动在该集群地区转移推广相关的技术能力,这一过程刺激了新企业的建立。

2.2集群外部环境

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性及彼此交易关系的长期性带来了企业之间行为的长期性,使成员企业对彼此未来行为的预期确定性增强,信誉在集群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合作机制的产生也是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效益,对未来的展望会使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压制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在博弈论中,这种效应被称为“未来的阴影”)。

2.3第三方关系的存在

群内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能受到第三方的影响。如果双方同时和第三方合作,那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可能加强,第三方在这里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双方同时与第三方竞争时,面对共同的竞争者也容易激发更紧密的合作。另外,集群中诸如家族关系、地缘关系、人际网络等带来的第三方关系的存在成为集群强化这种合作机制的联接因素。

3.集群成员企业实现竞合行为方式的途径

既然集群内企业的内部竞争是在集群间竞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企业对于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依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的压力使得群内企业处于不断的竞合博弈中,形成了新型的竞合关系,而成员企业的竞合博弈行为就成为实现集群竞争优势的行为方式。?

在中卫型企业集群中,企业之间是产业链上的垂直一体化关系,主要是提供中间产品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企业)与利用这些中间产品制造最终产品的组装企业(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此类集群中,核心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与核心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集群内部的合作趋向于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的摩擦则将钝化总体的竞争优势。其中,核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零和”博弈,短期虽然可能带来核心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但长期也使产业链的协作变得不稳定,带来产品质量的降低、生产周期的延长等损坏集群竞争力的恶果,最终导致核心企业利益受损。

日本汽车产业的“面对面竞争”(即由少数参加者参加,在某种程度共享有关相互行为信息情况下的竞争。伊藤、松井(1989)将其称为“面对面竞争”)的特征很好的说明了此类企业间的竞合形式:

组装企业一般让其他2-3家零部件企业形成“面对面竞争”,其特征包括:

(1)具有名次竞争的性质。参加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观察到相互的行为,而且利益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行动;

(2)管理下的竞争。组装企业通过将自己的评价标准告之所有参加竞争者的方式来管理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型的企业集群中,成员企业以价值链上的特定标准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与合作的交互作用对于集群结构、整体竞争优势的影响则更加复杂。一方面,作为竞争企业,仍需要对有关产品、创新及市场机会等信息的频繁共享(这种共享往往并不是有意的),促进技术辐射、降低组织转换成本。成员企业通过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s)等形式在某些领域建立协作以促进创新。另一方面,对集群持续创新的激励、实现全球竞争(globalcompetitiveness)的要求又成为群内成员企业不断竞争的动力,带给群内企业更为直接的竞争压力。总而言之,由于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使成员企业极度依赖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4.结论

集群内企业处于竞合的悖论中,一方面具有相同业务的企业彼此竞争,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的获取又依赖于彼此的合作所形成的集群整体优势。这种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构成了集群企业新型的行为方式,成为影响集群总体利益及群内各企业利益分配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并非意味着缺乏竞争,归根究底,群内成员企业所有者关心的仍然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得失,而非集群的总利益。加之地理空间上的接近性,企业对于竞争压力的感受也更为直接,群内企业总是有足够的竞争动机。有时候不仅企业个体在竞争中能够取利,集群整体竞争优势也在群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得以提升。因此,群内成员企业要通过认识企业在集群中扮演的角色,以竞合行为方式来达成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并从中获取个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