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较少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分析范文

人口较少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分析范文

时间:2022-09-28 04:32:03

人口较少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分析

【提要】人口较少民族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献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十分有利,但目前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相对薄弱。本文通过介绍民族文献的特点和价值,论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并探索组织开展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的有效措施,促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交融,让民族文化的精神发挥其魅力,根植于思想。

【关键词】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探讨

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由于同化作用及传承人的消亡,正在随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精神是历史的瑰宝,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通过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文化,若想繁荣兴旺,通过自身民族凝聚发展是很难的,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因素,许多文化处于灭绝边缘,尽管国家和各地方为保护民族文化和产业,制定了很多保护性措施,也出台了一定政策,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但收效还不是很显著。如何有效进行文化传承,让人们自主接受,快速推广文献是各方面探讨的课题。同时,阅读推广也是图书馆以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民族文献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文献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好地开展文献推广可以与图书馆及教育结合。本文探讨分析了通过教育及文献阅读推广民族文献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有一些借鉴。

一、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消亡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总数为189.12万人,占全国13.39亿人口总数的0.14%。这很少量的人承载厚重的民族文化财产,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使它濒于消亡:

1.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数量小,环境接触窄,与外界相对封闭,导致相互间的文化传播辐射面小。

2.网络及各种传播工具的不断普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方便,但当前的主流媒体文化都是以大民族为主,限制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播和学习,也加剧了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3.绝大部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都是口头相传,单一的文化传承方式限制了文化的了展。使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面临消亡。有的文化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因此,对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可能听之任之,必须根据本民族文化的结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保证民族文化的传衍不息。

二、较少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形式分析

阅读推广是文献传播的主要形式,也是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文化氛围,民族文献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几乎囊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多样,有小说、传说、故事、歌舞等多种形式。较少民族文献由于人口数量及教育层次受限,传播途径有限,文化瑰宝不被认识。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约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能掌握这些民族语言的使用者不超过一千人,民族文献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文献的挽救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1.以文学内容为依托,通过多形式载体传承其浓重的文学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其悠久历史,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很多不朽文明,是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真实记录了民族起源、风俗民情、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通过多载体,多形式的展现,让人们认识了少数民族文化,欣赏了他们的美,激发艺术灵感,经过历史冲刷,沉淀的都是精华,是一种野生的艺术瑰宝。更是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的传播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将文化沉淀在文学作品中,“文学是一种用复杂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的道德探索”。一方面可以以文学内容为依托传播民族的历史发展,人文精神和风俗民风。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不局限于人口较少民族的单一传播形式,对民族艺术的保护,也不应该片面保护,而应扶植,可小范围学习传播,也可大范围文学作品印刷及艺术的传播。文学内涵的独特魅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保护中,这方面重视程度并不是很强,民间故事图书不多,印刷质量也不是很好,另外,单独以民族文学故事形式出版读物,吸引的读者会很少,但可以把文学故事形式多样化,融合于幼儿读物,小学课本,让民族文化根植于孩子成长的思想中。也可以制作成动画,游戏,玩具,通过多样式传播潜移默化中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2.关注思想内涵,通过普适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文化传承要依靠教育。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可以推动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同时,民族的种群文化是每个民族几千年的共同精神。和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学是在真实基础上的创造,在书写可以发挥想象,将民族个体的族群文化遗产融入广阔的作品的广泛语境中思考。把握时代脉搏,在继承中扬弃和超越。学校教育是人们生命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化的水平,是个体社会化的基地。民族文化教育可以进行普适教育,应该倡导民族文化进入校园,制定一定的课程,通过民族文化普适教育,让学生认识文化,根植于思想,达到传承的目的。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通过依存与促进相互扶持,传承民族文化是教育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教育应该包涵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民族文化产物。

3.潜移默化,用民间故事熏陶幼儿心灵。启蒙教育对幼儿影响深远,记忆深刻,是孩子心灵熏陶的重要内容,人口较少民族各有其丰富的寓言和传说,我们可以在保留民族文学精髓基础上以儿歌、民间故事形式配以灵活有趣的图画做成读物,通过奇特想象、奇异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幽默乐观的笔调,图文呼应,激发孩子形象思维,定会深受幼儿的喜爱。这些故事会让孩子在娱乐游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熏陶,民族精神也根植于幼儿的头脑。

4.走进课堂,让学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体。文化的传播在读者自由选择的同时,还需要有一固定主体的学习保障。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统应浸润在学生的教学内容中,通过学生的有意识地接受根植于思想中,随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在掌握民族文化基础上会创新发展民族文化,从而传承文化。若让学生能为文化传承主体,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学涉及面广,传承的范围就会大,各学科穿插民族文化的讲授更会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将民族文化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接受民族文化地效果会最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师起的作用不容忽略。

三、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传播的意义

人口较少民族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是艰难而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可以通过优秀民族文化的土壤涵养,利用多方合作、多技术宣传、多途径组织开展活动。民族文化通过各层教育灌输,使新一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意志、道德标准、审美情趣、历史根源等精髓。发挥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为传统文化传承作出贡献。2017年《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由国家民委文宣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完成,这是一部大型民族知识宣传普及读物,受到各行专业的重视,引发热潮,引领读者走进少数民族,对民族文献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春艳;刘士林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口较少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mzsyjzz/7206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