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讨范文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讨范文

时间:2022-06-29 08:38:12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讨

1数据的来源

为了更直观的表现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本文主要把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成熟应用三个阶段的项目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国内一般五个成果水平的项目数和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上科技成果的总数作为研究目标。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及构成时采用的是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全国各省市、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近60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但截至2013年10月12日,该数据库尚未更新2012年的科技成果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2000-2011年的数据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的变动趋势、行业构成、阶段构成、先进水平构成等。本文在收集阶段、农林牧渔业、各先进水平的数据时的关键字如下,中国、各省的项目总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的每一年;福建省各个阶段2000-2011年的项目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处于各个水平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国内一般;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各个阶段、各个水平的项目数的统计:国科网分类—农林牧渔,项目年份—2000—2011年,省份—福建省,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国内一般,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但是,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有少数项目并没有分类,所以本研究用其他表示这部分数量。

2数据分析

2.1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在变化趋势上,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波动比较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2007年,福建省的科技成果总数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07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达到390项,大约是2000年农业科技成果此项目数的4倍。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整体呈指数下降趋势。2009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下滑到149项。由于2010年前后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因此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与2010年前的数据并没有可比性。然而,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只有44项,比2010年下降了一倍,可知下降的趋势依然存在。从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上讲,福建省的科技成果相较于其他农林牧渔总值较高的省份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仍落后于山东、江苏、河北等农业大省。2011年,全国农林牧渔总值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四川省、河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排名第13。为了保证统一的数据统计口径,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从图2可以看出,2009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有149项,在11个省份中排名第6,但与山东省、河北省、广东省的差距较大。其中,山东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是福建省的2倍多,达到337项。

2.2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行业构成从行业构成上讲,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在行业间分布不均衡,农业的科技成果数居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科技成果数较少。如图3所示,2000年—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总数为2351,其中,农业类的科技成果项目数最多,达1359项,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项目数分别是430项、165项、417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类的比例分别是57%、18%、8%、17%。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数在行业里的比例是由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决定的,但这不符合当前福建省农业结构的特点,特别是与畜牧业和渔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

2.3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阶段构成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将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的阶段划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等三个阶段,而其他指未经过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福建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大于处于中期阶段和初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但福建省未经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为数不少。2000年—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未经鉴定的有1137项,约占成果总数的45%;鉴定过的成果中,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项目有777项,约占成果总数的33%;处于中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数有315项,占成果总数的13%;处于初期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数有142项,仅占成果总数的6%。

2.4福建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程度构成国家科技成果网的科技成果数据库根据成果的先进性水平,将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划分为: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而未经过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数用“其他”表示。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中存在很多未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而已经鉴定了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的先进性以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居多。福建省80%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处于国内水平的共1099项;其中654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26项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9项处于国内一般水平。仅有64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带动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数据分析上看,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导致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下、科技含量低,而且阻碍了福建省的科技创新发展,阻滞了农业拉动经济的步伐。

3.1福建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先进性水平较低

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较少,在成熟应用阶段的科技成果项目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由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个相关机关导致的。首先,从制度环境上讲,福建省针对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政策较少,只涉及一些保护知识产权,人才激励、鼓励科技进步等法规条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科技、人才、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根本利益。事实上,福建省根本没有一项针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政策,缺乏相关扶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政策;其次,从资本投入上讲,虽然福建省在科研上的投入逐年增多,但相对于产出来说,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且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还较为单一。这主要因为政府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太低,政府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也偏低;最后,从技术的投入成本和产出角度考虑,企业往往选择引进成熟的技术来代替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积极性。

3.2农林牧渔业发展不均衡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具有明显的山海优势、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资源条件,目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并没有体现渔业的优势,反而导致农、林、牧、渔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这主要因为政府的政策、科研的投入、人才引进。福建省对于农业科技的高级人才引进不积极,直接导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减缓,特别是针对畜牧业、渔业等的科技研究。其次,政府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缺少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政策的保障以及种鼓励政策。

3.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低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中,重视“学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科研和生产脱节,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技术创新没有与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导致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低下、质量不高;三是科技人员投入较少,尤其是缺乏中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这些因素制约了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提高。

3.4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低下近年来,福建省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虽然增加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也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是比较低。据2000—2011统计的数据,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对于农林牧渔产值较高的省份相比,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山东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数约占38%,而福建省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数仅有33%。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低下,主要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化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没有形成完整高效的合作机制;二是由于科研工作者追求学术价值,忽略了市场价值和转化价值,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实际脱节;三是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数量偏少。所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体制亟待完善。

4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只有有效制约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才能推进技术进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4.1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制度体制,加强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实现。当然,这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在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按照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情况,切实保护农业科技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动参与各方的切身利益,大力促进企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等各相关部门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充分考虑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和效益性,加强成果形成后续跟踪和考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优体制。同时,农业科技研发结构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构上比例的失调,通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促成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互相依存有效的协作互动关系。此外,还需要加强建设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4.2提高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的培养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保证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4.2.1完善供需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有效衔接的过程。福建省创新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前端技术研发和后端产业投资相对较强,但两者的衔接即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却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的衔接,应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网络的作用,如在报纸上开辟专门的版面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继续完善海峡成果交易网建设,实时更新网站信息,为科技成果的网络对接提供更便利的渠道;建立与完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科技文献资料、科技项目、专利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推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形成规模化和常态化的同时,探索举办多种形式的成果交易会。交易会可以由政府主办,也可以由行业协会主办,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门针对某个产业或某项技术的。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产业集群等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活力,通过供给与需求的密切配合和有效衔接,形成全社会协同创新局面。

4.2.2培养全能型企业培育集科研、推广、生产于一体的全能型企业。全能型企业必须结合研发机构、推广机构和产业化机构,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产业化成效较显著。所以,为了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全能型企业的培养,首先,政府要支持高校等科研院所的自办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成果生产、转化和产业化的融合;其次,支持校办企业等还可以促使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避免出现无实际意义的成果;最后,鼓励相关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减少企业适应等环节,这样科研成果属于内部转移,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避免利益分配和产权出现纠纷等问题。

4.2.3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具有创新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生产上的可行性。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首先,应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制度,建立一个完善地具有灵活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其次,项目申报加强管理监督。一是要按照国家重大需求,抓好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对那些技术先进、应用性强、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创造条件尽快完成研究的项目优先批准立项;二是在项目研究进程中,要实行跟踪管理,定期督促和检查,确保项目取得进展和突破,按立项要求如期完成;三是在项目验收、成果鉴定时,要邀请同行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严格按照程序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杜绝不端行为,保证评审质量,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让不成熟的项目或没有任何价值的研究结果通过验收和技术鉴定,力争从农业科技成果源头上“把好关”。

4.2.4完善要素投入保障机制,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是建立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一系列要素支撑基础上的,只有合理的要素投入,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并确保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生产力。要素的投入要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按比例和需求在各部门和各环节分配,各要素之间要相互沟通和衔接,确保要素使用的高效化。在诸多要素中,人才和技术是核心要素,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科技研发人才和产业化实施人才,注重培养善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人才、市场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培育,特别是要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确保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建立由政府、企业、银行、社会等共同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政府的政策体系。

5结语

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清楚的阐明了福建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问题和有效的措施。因此,促进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注意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先进水平等问题。但是,本文没有深入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停滞的根本问题,只是从数据上分析一些比较直观的问题。

作者:赵洁李晓燕刘燕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nongyezazhi/bjnyzz/6475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