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基层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

a.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方式仍待改进由于是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必须将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为主要依据,并且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林业技术任务,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但是因为一些林农对此认识欠缺,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其他问题。当然这种想法和认识都对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断制约着它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林农对林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达到无视抑或对政府的政策有所抵触,使得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b.农村劳动力不断欠缺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加快行进速度,使得农村的剩余人口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往往老人们体质虚弱,劳动能力欠缺,有一些老人甚至已经到达行动不便的地步,更别提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了。故而,使得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行过程中,虽然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并且有的也愿意参加,但是却难以真正做到具体的实,继而往往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并且没有什么收效。

c.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由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都是一些事业性单位,其大部分的费用都是政府财政的专项拨款,一部分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站,它们的经费都和实际开支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为在基层里开展技术推广和对技术进行指导这些工作,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这些经费的缺少使得大多数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站,其对工作缺乏动力,十分懈怠。

d.工作的队伍不太稳定、不够完善目前,因为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总是不太稳定,使得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故而有不少的基层技术人员往往都会被调去做其他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如此,技术人员就缺乏时间去对技术工作进行调研,而且他们的业务技能又不能得到锻炼,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往往都是在十分被动地进行他们的工作,这更加影响到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战略方法

a.积极地开展宣传组织培训活动最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领导要加强自己对“科技兴林”的认知,并且要积极的召开专门的会议,加强对工作的部署,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十分重要,故而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例如媒体的讲座、培训班、宣传车辆等途径,进入乡里进入村中开展宣传工作。技术人员必须亲自直接地指导农民,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新技术的福利,使得以后参与新项目的意愿更加强大,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在贷款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群众提供一些补贴都比较好,其次要吸引群众不断参与,同时如果有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其中将会更好。

b.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要不断建设基层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一般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进行林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保证工作队伍比较年轻,有知识开始必须改革用人机制,需要取用聘任制,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则进行公开的招聘或者竞聘上岗的形式,选取卓越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基层林业队伍当中不断进取,其次仍旧要对在岗人员不断开展培训,保证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到更加多的新技术,使得自身的工作队伍整体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科技下乡的活动,确保技术人员和林农知识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在管理的层面上,也要渐渐的培养资格认证、拿证上岗工作的机制,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整体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必须使用一套十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员业绩和群众的评价一起放到考核范围之内,并且要将考核的结果同薪资的收入水平、职务的评定以及奖惩等相互挂钩,便于使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继续阅读

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一、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通过1~2个月的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让学生实际参加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林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巩固和加深对“必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其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爱林、护林、兴林”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林区、林业以及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

2.课程设计:中职二年级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实训1~2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参与林业实际工作,利用山区下雨时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林业生产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3.成绩考核: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习指导手册》,独立撰写2000字以内的实训总结。由本人、小组、校内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以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的原则,注重过程考核,侧重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态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项中考勤占10%,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各占5%,实习报告、教师评分各占10%,企业评分占15%,综合后最终形成学生的生产(综合)实习成绩。

二、调查样本和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2012级现代林业生产专业、实施实训的区内林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2012级共3个班100人、企业共11个110人,分别回收有效问卷共100份(2012级)、110份(林业企业)。调查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问卷的项目也有所区别。项目包括:“开展生产(综合)实习的季节”、“生产(综合)实习的内容”、“是否有收获、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学校委派的教师评价”等20个项目。

三、结果分析

1.企业对我专业参加实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满意程度。就企业而言,通过实习,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给出的选择分别为:“满意”64%、“基本满意”36%“、满意”73%“、基本满意”27%、“满意”64%、“基本满意”36%(见图1)。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都表示满意,说明我专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在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渗透教学比较成功。

继续阅读

林业队伍建设滞后成因与强化之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联系怀化市鹤城区林业实际,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鹤城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要加速鹤城区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必须着力解决当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

目前,鹤城林业系统有机关、事企业单位26个,在职干部职工2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人,占总人数的36%。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从性别状况看,男性48人,占56.5%,女性37人,占43.5%。从学历状况来看,本科以上学历13人,占15%;大专学历50人,占59%;中专及以下学历22人,占26%。从年龄结构状况来看,35岁以下18人,占21%;35~45岁55人,占65%;46岁以上12人,占14%。从专业技术职称状况来看,副高职称以上林业专业人员仅3人,占4%;中级林业专业人员42人,占49%;初级林业专业人员40人,占47%。从行业工作性质状况来看,从事技术工作的63人,占74%,从事执法工作的14人,占17%,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8人,占9%。从人员分布状况来看,在机关工作的59人,占69%,基层工作的26人,占31%。

1鹤城区林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作法与经验

很长一个时期,鹤城区在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自2008年鹤城区林业机构改革以来,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职称晋升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5人,占技术人员的41%。

1.1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1)抓学历培训,鹤城区林业局制定了参加继续培训的鼓励政策,先后有多人获得大专、本科、硕士生学历,目前仍有10余人在参加学历培训;(2)抓业务培训,结合各类业务工作和林改工作的开展,对林业专业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在调绘地形图和营林技术上强化业务培训工作。特别是2008年林改以来,每年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达4期以上,受训人员每年达200余人次。同时,选派多名技术骨干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确保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调研和撰写论文活动,自2008年来,每年组织各股室开展调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撰写各种调研文章和论文20余篇;(4)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3~4次,学习外地最新经验和先进做法,拓宽鹤城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思路。

1.2实行党政干部竞争上岗机制

继续阅读

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一、提升技术水平,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建设。

为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贫工程建设。首先是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年平均举办县级培训班5期、乡镇级培训班30期,培训6000人次。在木本油料建设中,每年聘请省市林业专家到实地举办技术培训累计5000人次。其次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帮助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实施了木本油料、茶叶产业等林业科技富民工程,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全县核桃达152万亩,澳洲坚果达6.5万亩,改造低效林15万亩,抚育中幼林5.5万亩。涌现出了核桃收入5万元以上大户10户、1万元以上大户50余户、5000元以上大户200多户,林业科技扶贫年产值达17亿元,山区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提升服务质量,把科技兴林作为首要任务。

抓好科技示范建设,是我县林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在大寨、爱华、幸福等乡镇建立高效经济林、用材林等科技示范基地6个。依托县乡有关部门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单位有一名学术带头人、一个乡镇有一名专业技术员、一个村有一名中心技术员、一个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服务体系。实施了科技支撑新项目10个,引进核桃新品种4个,新建科技示范林5000亩和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建立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应用生根粉、容器育苗等多项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30个。

三、提升服务效率,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于林改的作用,从山场区划界定、林种、树种确定,到主体改革后的林农生产经营、山场流转、尤其是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四、提升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站为基础,建立了102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县林业局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工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平均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经费80万元,有效保证了林业科技经费需求。

继续阅读

林业职称改革法律途径分析

《南方林业科学》2018年第1期

摘要:基于对当前林业职称评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提出了林业职称改革法律途径。通过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法制化管理,特别是对林业专业人员职称评聘实施法制化管理,旨在减少职称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保障劳动公平。首先,通过立法确定劳动公平基本原则;其次,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法,依法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特别是职称评聘管理,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公平;再次,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能力认定规范,科学合理认定专业技术人员学术能力。

关键词:林业;职称;改革;法律途径

1当前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林业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有关法律没有对职称评聘予以规范;二是在职称评定上,过度重视学历;三是学术能力认定方法过于简单,没有确认专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性,不利于轮岗和人才交流;四是人为设定名额限制,缺少科学依据;五是职称权力下放,进一步增加了职称腐败风险。

2职称改革要创新理念结合

目前职称改革中诸多观点,笔者认为,对于林业职称改革的理念创新,一是要突出劳动公平,破除过分重视学历、专业歧视、履历等问题;二是职称评聘要法制化;三是通过立法和标准化,规范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认定,取消“唯学历”做法;四是将林业职称与林业技术岗位挂钩,以实现职称的真正功能(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3职称改革的法律途径探讨

继续阅读

林业技术推广现况及应对之策

1广安区林业概况

广安市广安区地处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幅员面积1536km2,林业用地面积4.17万hm2(其中有林地3.9万hm2),森林覆盖率(含四旁树)达36.6%。全区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1个区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乡镇片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技术推广人员92人。

2现状及问题

2.1重当前轻长远,林业科技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和农户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高,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加上受传统林业粗放经营思想的影响,缺乏林业科技意识,认为林业就是栽树,栽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长。重造、轻管、轻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产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见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以生产木材,获取近期收益为目的,采“优树”、拔“大毛”,不按科学经营森林。

2.2缺技术少投入,林业科技应用率低

桂兴镇桂花村优质核桃林,被天牛、白蚁为害,树干千疮百孔、大量落果。农户和乡镇林技人员没有对策,有人认为核桃虫多不愿发展。

退耕还林成片营造花椒2130hm2,产量低,效益差;新桥、枣山等乡镇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发展的2000hm2龙安柚、白市柚等,多数已到盛果期,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别是龙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积发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品种混杂,培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质差、果小无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热心发展,农户无心经营的局面。

继续阅读

新农村优化人才培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农业农村农民教育生态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论文摘要」高等林业院校应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以教育生态化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未来林业将逐步成为科技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化转变。浙江林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林业院校,几十年来坚持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为浙江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服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教育生态化的基本要求

美国博伊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98)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态系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所谓大学教育的生态化,是指大学教育将按生态学见识,致力于解决大学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以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的大学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教育是以人类的本体自然为对象,改造体外自然的实践活动,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其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均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人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参与探索和创造,因此,大学教育的生态化,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主线的教育;以创造个性、多样性和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探索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重视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为纽带,通过活动和交往,让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它更加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和人,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合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生态区和生态整体。

二、新农村建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林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紧迫性对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出了要求。

继续阅读

高校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一、申报条件及范围

1、申请者须符合《*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七条前三项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2)多年从事科研工作,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并受聘担任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年1月1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不超过45岁(*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3)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对本学科某些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学科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根据我省高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将第四项修改为:4、近5年取得较好的科研业绩,同时具备以下条款中的两个条款:(1)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主持省级项目2项。(2)在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第一作者),其中自然科学论文被SCI、EI收录3篇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在本学科领域的权威性期刊发表3篇以上。(3)出版一部学术著作(第一作者)(4)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前5名;省级一等奖的前3名、二等奖的前2名。(5)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或审定品种的第一主持人。

2、申请者所在学校必须承诺匹配所要求的资助经费(不低于1:0.5)。

3、各单位要坚持公开遴选、择优推荐的原则,坚持人才、平台(基地)和项目的有机衔接,适当向重点建设的创新平台(基地)倾斜。

4、申请者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已获得“燕赵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不得再申请本计划。

二、申报领域

自然科学按照如下19个领域归口申报: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