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绿色能源转型和城镇化发展论文范文

绿色能源转型和城镇化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18 02:53:53

绿色能源转型和城镇化发展论文

1国际能源转型成功范例

1.1城镇化发展中期范例—南非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南非已经成为非洲大陆的经济第一强国,同时也是能源及矿业大国。全世界约47%的黄金产自南非。南非占非洲工业产出的40%,矿业产出的45%,发电总量的50%以上。20世纪90年代,南非正处于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首次超过50%,GDP列世界前第30位,一次能源消耗费排名达到前20位。南非拥有约55300Mt的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原煤,使得煤炭成为其主要的一次能源,占到当时本国总能源消耗的近八成。正是从那时起,南非踏上了摆脱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耗模式的道路。南非采取的是发展节能环保型燃煤电站与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举的转型方式。南非由于水资源匮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70mm)且分布不均,同时南非政府又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地表水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南非并未选择大规模发展水电,而是将重点放在发展节水、环保型火力发电设施。截至1999年,南非的空冷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占到全球同类型发电机组总容量的约一半,达到10GW。所有的发电厂均采用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等方法,98%的粉尘得以回收并得到妥善处理。在促进国家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减少燃煤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南非还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南非每年利用制糖、造纸、木材加工的下脚料和废料可以发电2.1亿kWh。同时,南非立足于自身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利用财政补贴与政策扶持措施积极鼓励发展光伏发电与光热利用。

1.2城镇化初期范例—印尼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印尼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方面已渐成规模,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和配套扶持体系,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能源结构转型之路。2003年12月,印尼政府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保护政策”,简称“绿色能源政策”,正式踏上能源结构转型之路。由于印尼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印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型更多立足于农村,通过非商业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商业性开发主要包括印尼政府推动实施的乡村电力化计划和乡村能源自立计划;商业性开发则以私人实体的投资开发为主,其中如乡村光伏发电项目等重大的发展项目还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截至2009年,印尼已推出的新能源发展项目包括:乡村电力化计划(以可再生能源工厂代替柴油机来满足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可再生能源发电联网工程(政府协助中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与国家电力公司电网联网)、综合微水电发展、乡村光伏发电项目、乡村能源自立计划以及生物汽油开发项目。印尼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发展能源农园业,以提高生物质能的生产和使用水平。为吸引农民种植甘蔗等生物能源作物,当地银行还向农民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厂商也向农民提供免费的种子和化肥。印尼政府甚至主动介入生物质能产品的推广。2006年12月,印尼政府开始在雅加达推销一种由95%高级汽油和5%生物乙醇混合而成的高级生物汽油。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印尼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得到了明显提高。仅生物质能为例,截至2009年年底,印尼生物柴油年产量已经达到19.24万t,生物乙醇年产量为253万t,截至2008年7月,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已建成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96万kW。

2我国各地区能源结构现状概述

我国近30多年来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12年的7.12亿,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据学者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6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地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其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和44.8%。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2.1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区位与社会资源的优势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为173842万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8.39%。长期以来,受国家资源和能源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但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2007年,东部地区煤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该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58.3%和61.7%,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煤炭消费比重高出约33个百分点;油气消费比重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占23%,比国际平均水平低36个百分点。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既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目前,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近一半,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与该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极大的反差。近几年来,东部许多大中城市都加快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能源结构有所改善,优质能源增长速度快于煤炭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以广东省为例,1985年广东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水电分别占45.1%、41.9%和13%,截至199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6.4%、28.5%、14.9%,还增加了0.2%的天然气;2005年,广东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变为52.8%、26.1%、20.8%,天然气增加为0.3%。

2.2中西部地区能源结构特点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桥梁,也是南北的过渡地带以及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加上中部地区工业体系相对完备,同时人口、资源和经济都较为密集,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2009年中部地区能源消费量为95239万tce,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6.51%。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人口则仅占全国人口的23.0%。200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57860.7亿元,仅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24%,经济规模与实力与中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同时西部地区的一次能源平均年消费量不到全国消费总量的1/4。2009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90135万tce,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5.10%。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约90%。2000~2004年煤炭占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这与内蒙古自治区全国第一的煤炭储量是分不开的。但在2004年之后,煤炭在全区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3贫困山区能源结构特点截至2000年年底,我国已从根本上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老、少、边、穷、山区贫困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从能源结构上看,贫困山区农村能源消耗仍以薪柴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生物质能利用效率低且消耗严重。以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较为集中的云南省为例,森林资源年均净消耗量4520万m3,其中薪柴1750万m3。杨继涛、杨世关等(2009)对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典型农户的调查研究显示,薪柴在该地区生活能源消费量中占比高达96.9%。以薪柴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对脆弱的生态系统伤害极大,致使许多树木被砍,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及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的加剧又会使得农业产量下降,农民的收入下降,而且还会造成木材资源的减少。因此,贫困地区很容易会形成一个贫困—生态退化—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家庭生活用能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对生物质能的消耗,使得那些依靠薪柴等生物燃料的贫困农村家庭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取能满足基本需求的能源,这给贫困家庭的生存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3启示与可借鉴的经验

3.1东部沿海地区绿色能源转型启示由于东部地区能源资源极其匮乏,且资源禀赋条件差,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在大量开采本地资源的同时大量调入外部资源,使得东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能源自给率不足40%,其中上海市一次能源全部依赖外调,浙江省90%以上的能源需从省外输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难以通过扩大本地区的传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来满足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区外能源供给的依赖将会是长期的。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可以学习德国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社会发展较完善的地区的能源转型经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对此,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大力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是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积极鼓励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三是通过引导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和优化升级间接节能。东部地区目前已经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从生活用能的效率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升级,生活用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随之大幅提高,“节能减排”在生活用能上的体现也越来越重要。比如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网建设、环保汽车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力求避免通过高耗能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需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目的。从工业用能的效率来看,要发挥科技的力量,大力发展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并提升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不断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进一步降低能耗的目的。

3.2中西部地区绿色能源转型启示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化石能源资源储备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都较为丰富。而占国土面积71.4%的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更为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煤炭资源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国的41%和65%,是我国一次能源主要的生产供应区域。我国中西部的情况与南非相似,南非在煤炭资源合理利用和能源体系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利用好中西部的能源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中西部地区要想由目前的“高碳”自然资源开发型产业结构向“低碳”资源型转变,首先要加强对地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由“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式能源利用转变成“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式利用,并对传统资源型工业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低碳技术改造,同时,由一次性开发的能源利用转向循环开发利用。其次,由主要开发地下资源,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与地面等多种资源转变。着力培育和发展大项目、大企业、走大产业的发展路线,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煤矿、小水电、小焦炭等。同时,利用好能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性资源产业,规模化、系统化地利用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最后,应加快国家统一电网的建设,充分发挥中西部的能源禀赋优势。在转变中西部能源结构的过程中,应着重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由技术瓶颈导致的新能源发电成本过高;电网设备落后,新能源入网困难;风电等新能源建设项目出现盲目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电力系统定价体制滞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的政策缺乏连续性等等。

3.3贫困山区绿色能源转型启示近年来,随着煤炭等商品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和国家对天然林的保护措施的加强,农户获得基本生活用能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村商品能源价格过高的情况。贫困山区需要尽快改变“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传统贫困山区生活方式。首先要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非主干电网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我国贫困山区存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已有电网布局不合理,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提高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普及电视等家用电器,完善山区电网的建设、改造及管理是必须的。同时,向印尼等国学习,以农村沼气为纽带,利用小光伏、小风电、小型沼气发电等“微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建设“能源自给自足”式新农村。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枝杈柴、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并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要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积极发展农用沼气等经济且可行的技术,实现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对接。

4国际新的能源供需形势与我国的绿色能源转型之路

2014年5月21日,中俄正式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合同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每年输气380亿m3,合同期30年,总价4000亿美元。中俄天然气谈判经过20年终于结出果实。很多学者和媒体认为,近年来的“页岩气革命”、突发事件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改变了国际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俄的天然气合作。首先,由于福岛核电站事故,部分发达国家放弃核能,部分国家则选择暂缓发展核能,直接影响了部分国家的能源供给结构。其次,美国的源独立战略的实施,有可能在未来形成较大规模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出口能力,导致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大降低,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版图和各国能源战略。同时,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向包含中国、印度与日本等的“东方”的倾斜将有望促进能源贸易的“亚洲定价”,扭转目前全球石油贸易中“亚洲溢价”的不平等现象。然而,能源需求的整体“东移”,也会使得东亚各国之间的能源贸易竞争加剧,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面对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的能源供需环境,中国更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订能源发展战略,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需平衡。多年快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使得我国创造出令世人惊异的经济成就。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发展速度最快的中期阶段,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挑战,能源可能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如何保障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对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从发展可再生能源与节能降耗两个层面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东部沿海地区可着重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元素的一体化,充分利用建筑物屋顶、广场、道路等现有资源产能和蓄能。同时,利用现代化废物处理方法将城市废弃物转变为电能。对中西部地区而言,要利用好可再生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规模化、系统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同时着力解决重建设、重政绩、轻质量、轻管理的问题。在贫困山区,要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推广小光伏、小风电等“微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重点发展自给自足地满足农村地区生活用能需要。其次,要注重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挖掘技术节能的潜力。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需要经历的大量耗能,更需要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获得突破,优化产业结构,走“低消耗、高增长、高效率”的发展之路。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严格限制“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率”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采取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注重生活用能的节约,加大宣传、推广“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从交通、建筑和消费方面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作者:刘悦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绿色能源转型和城镇化发展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czhfzlw/65615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