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祁阳;绿色农业;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64-02

一、祁阳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祁阳县位于湘江中上游永州市境内,东接常宁市,南临新田、宁远、双牌县和郴州市桂阳县,西抵芝山区,北连衡阳祁东县。土地面积2 5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7万亩,人口100.63万(2006年)。

祁阳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主要得益于该地优越的地理环境。该县是一个山地居多,平原次之,部分岗丘的盆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年日照时数1 613.1小时,年平均气温17.8℃~18.4℃,无霜期293天;雨量充沛,县内年均降雨量1 150毫米~1 3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林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经济林以油茶为主,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殊荣[1]。建国以来,祁阳交通大为改善,湘桂铁路、322国道、三南公路、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二、祁阳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祁阳县利用当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制定了全县绿色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322国道和文富市、黎家坪与白水、七里桥两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全县已形成高档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优质瘦肉型生猪、“三黄鸡”养殖、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2]。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先后培育出“天龙”系列优质米、“金浩”植物油等十多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农产品,先后有36个产品获得了部级和省部级奖。

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现有八条现代化精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0万吨,其中高档精米30万吨,还有米胚油生产线一条,米线生产线一条,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现总资产达2.5亿元。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HACCP食品安全三个管理体系认证,现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已跻身湖南省私营企业百强、湖南省大米加工五强、全国大米加工十大企业排名榜。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茶籽油预榨、浸出、精炼、灌装四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化验设备;推出的“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3]。

三、祁阳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经验

1.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从资源优势看,祁阳现有稻田面积58.3万亩,年均产粮稳定在55万吨以上;油茶林达42.77万亩,年产茶油4 000吨,稻谷、茶油的商品率均在60%以上,生产的粮油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加工原料。以文明铺、肖家村、白水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银利来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第一生产车间”。从区位优势看,祁阳毗邻两广,粮油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及沿海其他地区,是沿海城市粮油供应的“大后方”。同时,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贯穿县境,全县公路通村率达95%,交通运输十分便捷,企业原料购进和产品运出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

2.大力推行订单生产,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自愿加入、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组建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并采取免费提供优质种源、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贷款、优质优价收购、年底分派企业红利等优惠措施,激发农民积极入会,全县共组建了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会员农户达42.5万人,其中种粮大户4 000余户。2006年全县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71.09万亩,占水稻总播面积的61.9%,总产达到31万吨,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7.4万亩,占优质稻总面积的52.6%。这既为企业加工提供了稳定、丰富的原料,同时,由于高档优质稻售价比普通稻高出30%左右,仅此一项,为农民直接增收8 000万元。

3.加快推进扩能提质,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祁阳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办,创办之初均为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厂。十余年来,企业采取“技改扩能、增产增效、原始积累、再技改扩能、再增产增效”的良性循环办法,注重打造优质品牌,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00个,占整个永州市总数的一半以上,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地面积达到101.6万亩。2008年实现“三品”农产品产值9.1亿元,创利税9 8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亿元。

4.增强协会服务功能,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保证

全县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积极为会员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提供引种服务上,协会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提供技术服务上,协会聘请农技人员,配备专车,走村串户,及时帮助订单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帮助企业打造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品牌;在提供订单服务上,协会确定专人搜集和整理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和调整种植规模,组织订单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四、祁阳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困境

一是农户对订单的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在落实农产品订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农户提供服务,但在农产品收购季节,一些农户受趋利思想影响,往往将收获的农产品以稍高于订单收购价的价格售给了一些未作任何前期投入的商贩,致使毁约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大量的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谷糠、糠油、谷壳等附属产品都是被当做原料廉价出售,如将附属产品全部深加工,每年可为企业增效100万元以上。

三是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都是由粮油企业创办的,其一切开支都来自企业,这种主要为企业利益服务的行业协会对农民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农民利益也缺乏足够的保证。

四是银信部门放贷的积极性不高。龙头企业的贷款基本来自农发行,其他银行因农发行的介入,加之审批环节多,贷款发放操作难,对企业放贷的兴趣不大。同时,农发行只对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扩张上新的项目,大多只能靠自身积累,制约了发展步伐。

五、建设绿色农业强县的举措

1.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拧紧产业链条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规范订单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方式、违约处理等有关条文和规定,大力发展订单。强化订单双方的法律意识,维护订单合同的严肃性,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建立订单农业风险保障机制,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市场风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4]。

2.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粮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价格协商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粮油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企业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鼓励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改变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无害化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档次、上水平。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4.形成金融支撑合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农发行要尽快适应商业化贷款方式,改变贷款管理模式,根据农产品生产规律和企业需要及时满足收购资金。其他各金融机构必须改变过去独家支持观念,对有利于企业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都要放低门槛,精简审批手续,积极发放项目贷款,共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新国,唐善理,张俊卿.“中国油茶之乡”40万亩油茶林成“摇钱树”[N].湖南日报,2005-04-15.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祁阳;绿色农业;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64-02

一、祁阳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祁阳县位于湘江中上游永州市境内,东接常宁市,南临新田、宁远、双牌县和郴州市桂阳县,西抵芝山区,北连衡阳祁东县。土地面积2 5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7万亩,人口100.63万(2006年)。

祁阳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主要得益于该地优越的地理环境。该县是一个山地居多,平原次之,部分岗丘的盆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年日照时数1 613.1小时,年平均气温17.8℃~18.4℃,无霜期293天;雨量充沛,县内年均降雨量1 150毫米~1 3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林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经济林以油茶为主,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殊荣[1]。建国以来,祁阳交通大为改善,湘桂铁路、322国道、三南公路、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二、祁阳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祁阳县利用当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制定了全县绿色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322国道和文富市、黎家坪与白水、七里桥两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全县已形成高档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优质瘦肉型生猪、“三黄鸡”养殖、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2]。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先后培育出“天龙”系列优质米、“金浩”植物油等十多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农产品,先后有36个产品获得了部级和省部级奖。

湖南省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现有八条现代化精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50万吨,其中高档精米30万吨,还有米胚油生产线一条,米线生产线一条,经十余年艰苦创业,现总资产达2.5亿元。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和HACCP食品安全三个管理体系认证,现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已跻身湖南省私营企业百强、湖南省大米加工五强、全国大米加工十大企业排名榜。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拥有茶籽油预榨、浸出、精炼、灌装四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化验设备;推出的“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公司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3]。

三、祁阳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经验

1.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从资源优势看,祁阳现有稻田面积58.3万亩,年均产粮稳定在55万吨以上;油茶林达42.77万亩,年产茶油4 000吨,稻谷、茶油的商品率均在60%以上,生产的粮油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加工原料。以文明铺、肖家村、白水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银利来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第一生产车间”。从区位优势看,祁阳毗邻两广,粮油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及沿海其他地区,是沿海城市粮油供应的“大后方”。同时,衡昆高速公路、湘桂铁路贯穿县境,全县公路通村率达95%,交通运输十分便捷,企业原料购进和产品运出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

2.大力推行订单生产,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自愿加入、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组建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并采取免费提供优质种源、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贷款、优质优价收购、年底分派企业红利等优惠措施,激发农民积极入会,全县共组建了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会员农户达42.5万人,其中种粮大户4 000余户。2006年全县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71.09万亩,占水稻总播面积的61.9%,总产达到31万吨,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7.4万亩,占优质稻总面积的52.6%。这既为企业加工提供了稳定、丰富的原料,同时,由于高档优质稻售价比普通稻高出30%左右,仅此一项,为农民直接增收8 000万元。

3.加快推进扩能提质,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祁阳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办,创办之初均为家庭作坊式小加工厂。十余年来,企业采取“技改扩能、增产增效、原始积累、再技改扩能、再增产增效”的良性循环办法,注重打造优质品牌,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00个,占整个永州市总数的一半以上,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地面积达到101.6万亩。2008年实现“三品”农产品产值9.1亿元,创利税9 8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亿元。

4.增强协会服务功能,是祁阳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保证

全县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积极为会员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提供引种服务上,协会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提供技术服务上,协会聘请农技人员,配备专车,走村串户,及时帮助订单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帮助企业打造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品牌;在提供订单服务上,协会确定专人搜集和整理市场行情,并及时反馈和调整种植规模,组织订单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四、祁阳发展绿色农业面临的困境

一是农户对订单的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在落实农产品订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农户提供服务,但在农产品收购季节,一些农户受趋利思想影响,往往将收获的农产品以稍高于订单收购价的价格售给了一些未作任何前期投入的商贩,致使毁约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大量的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谷糠、糠油、谷壳等附属产品都是被当做原料廉价出售,如将附属产品全部深加工,每年可为企业增效100万元以上。

三是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十大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协会都是由粮油企业创办的,其一切开支都来自企业,这种主要为企业利益服务的行业协会对农民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农民利益也缺乏足够的保证。

四是银信部门放贷的积极性不高。龙头企业的贷款基本来自农发行,其他银行因农发行的介入,加之审批环节多,贷款发放操作难,对企业放贷的兴趣不大。同时,农发行只对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扩张上新的项目,大多只能靠自身积累,制约了发展步伐。

五、建设绿色农业强县的举措

1.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拧紧产业链条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规范订单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方式、违约处理等有关条文和规定,大力发展订单。强化订单双方的法律意识,维护订单合同的严肃性,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建立订单农业风险保障机制,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市场风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4]。

2.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粮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价格协商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粮油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企业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鼓励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改变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无害化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档次、上水平。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4.形成金融支撑合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农发行要尽快适应商业化贷款方式,改变贷款管理模式,根据农产品生产规律和企业需要及时满足收购资金。其他各金融机构必须改变过去独家支持观念,对有利于企业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都要放低门槛,精简审批手续,积极发放项目贷款,共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新国,唐善理,张俊卿.“中国油茶之乡”40万亩油茶林成“摇钱树”[N].湖南日报,2005-04-15.

[2]陈首文.祁阳群“龙”舞活农业产业化发展大戏[EB/OL].永州新闻网:http://www.yongzhou.gov.cn/.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前景

绿色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必然趋势,是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的产物。对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能够找到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才能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有助于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将市场发展作为导向,以期能够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额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就目前来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大部分农业地区还是继续实行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还缺乏集约化与规模化。[1]受到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此就使得绿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有三点:首先,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使得企业用地与房地产用地面积不断增多,大大减少了耕地使用面积,随着耕地的流失,导致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市场适应能力不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逐渐增加,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农业生产耗费了较高的成本,而产品质量却不高,因而就致使在销售农产品上存在着许多困难。最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追求短期效益为主,造成我国农业用地的质量不断下降,这也就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经济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十分不利。

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必会将产业化的经营与合理的规划、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适应。在产业模式上,绿色农业经济能够发挥出带头的模范作用,将生产、加工、销售等形成一条产业链,绿色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不断增强。[2]在技术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环保型、科技型的技术为基础,通过提高队伍的技术含量来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在总体规划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设置布局时以因地制宜原则为指导,使各个区域的优势与特色能够体现出来,对可用的农业生产资源做到充分利用,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不断生产健康、环保、有机的绿色食品,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三、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绿色农业经济的生态环保发展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时候,必须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采取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系统,将农业经济发展的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充分利用。

(二)做到科学布局与统筹规划,将土地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出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领头作用,结合我国耕地的实际分布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从总体上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再根据各个区域所拥有的不同资源特色以及生态环境来合理布局绿色农业产业。各级政府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向农户宣传先进的生产观念,激发农户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3]

(三)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时,不仅要由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技术来支撑,同时还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我国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还要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在信贷、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扶持作用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们的生活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从政策、观念、技术布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其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

【参考文献】

[1]高永强.关于绿色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分析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0,08:17.

[2]陈露,江禹奉,覃兰秋,程伟东,周锦国,谭贤杰.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6189-6191+6194.

[3]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152-158.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都市观光农业园;绿色消费;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当今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的营销主流。众多企业为适应时代要求,开始从传统营销向绿色营销转变。都市观光农业开发绿色产品,其顾客素质较高,有绿色营销的市场基础。但由于都市观光农业园大多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还要进行绿色营销的研究,扩大市场效应,树立产品的绿色形象,以保证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观光农业园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观光农业园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发展形式。

    (一)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内涵和特征

    都市观光农业园是都市农业的一种经营形式,是指镶嵌在都市内部或围绕在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园区。都市观光农业园依托并服务都市,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与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都市观光农业园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效益显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这使得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都市观光农业园为城市游客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环境空间,游客可以在此间观光、娱乐参与、品尝美食,还可以亲自体验、劳作,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情操。而都市观光农业园的经营者则通过销售旅游产品和农产品,提供服务增加了收入。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旅游、购物需求,又为观光农业的经营者——农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真是效益显着。

    2.高效、高科技特色农业。一些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农业有高科技特色,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合理的策划和规划,由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是典型的“三高农业”。这种农业不仅在育种、栽培管理技术、农业生产工艺、景观特色等方面,是一般传统农业无法相比的。而且,游客在此中游览,通过赏心悦目的景色和学到的高科技农业知识以及农业环保知识,会留下高科技农业经济的深刻印象。

    3.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建设应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的范围内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其产品为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观光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观光农业园区中,生物多样性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业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做法,遵循了农业的发展规律,符合农民利益,使得都市观光农业走了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然类型多样,又是多民族国家,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吸引城市游客前往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并进行商贸洽谈,开创了中国观光农业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兴起发展,这可以从我国历年旅游主题与农业、农村有关看出,如1995年“民俗风情游”,1998年“华夏城乡游”,1999年“生态环境游”,2002年“民间艺术游”,2004年“中国百姓生活游”,2006年“中国乡村游”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的郊区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民俗游接待村已发展到330多个,大大小小的农业观光园2 000多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2005年接待游客893.9万人次,郊区观光农业收入超过30亿元。休闲观光农业既增加了财政和农民的收入,又为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新景观,这让全国各地的政府和投资者看到了巨大商机,纷纷在当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一些有特色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逐步发展壮大,如北京市的“锦秀大地农业观光园”、 “庞各庄绿海甜园”;上海市“浦东孙桥农业高科技园”、“崇明岛生态农业园”;广东省珠海高科技农业公园、番禺区龙乡农业大观园;四川省成都市的龙泉驿农家乐、三台新鲁橄榄林公园等。

    二、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开始走进百姓生活。绿色消费是人类业已找到的真正文明的消费形式,是消费者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美好生态而产生的绿色需求,将逐步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形式。它不仅反映了人们消费层次、消费质量的提高,更反映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进行的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显示, 53.8%的人表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在内的绿色产品;38.7%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

    随着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经营者开始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今后“绿色”将成为所有的商家抢占市场的—个热点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需要顺应绿色消费潮流,企业要强化绿色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不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浪费,产出的产品使用前和使用后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要实施绿色营销,更好地满足城市游客的绿色需求,抢占旅游市场,实施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于是人们走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与自然的交流,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市观光农业园作为一种生态旅游的场所,包括几层的涵义:以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原生、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为游客提供乡村自然美和生态美;培养环保意识,保证自然生态系统不遭破坏;通过旅游发展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促进农业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要的今天,都市观光农业园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绿色形象,赢得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形象的象征。都市观光农业园通过绿色营销,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有利于促进全国的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都市观光农业园对于城市和全国的观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来说,观光农业园呈现出的田园风光景观是对都市景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都市观光农业园能防止或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都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起到防护与保育作用,还能通过加强农业的自净和自维持能力,维护和保持城市生态。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都市观光农业园可以生产农产品和优美的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对于全国的观光农业来说,都市观光农业园凭借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优势,其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其它地区的观光农业发展可以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是今后研究和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内容。

    都市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可以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通过营销环节向观光农业园传达讯息,促进观光农业园加强环保意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乃至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实现循环农业,开发出高标准的绿色产品。都市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必将促进都市观光农业园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其示范、带动和辐射的功能,推动全国的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的策略

    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形象是指游客的印象中,对观光农业园整体性、全面性的认识与评价。绿色形象是观光农业园开拓市场、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提。观光农业园绿色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产品绿色形象、绿色服务形象、文化形象、质量形象、品牌形象、价格形象等。观光农业园的形象具有多面性、综合性特点,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塑造。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类农产品营销也在持续增多,尤其是体验性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采摘、垂钓以及制作特色手艺品等项目成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主导性产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通常都具备了非常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民俗会形成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旅游农产品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和一般性的产品销售比较起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一起实施的,所以旅游农产品销售变得愈来愈直接,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有鉴于此,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面对面地直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各界人士,而农民们利用自己家来开设农家乐则可以由农民为游客们提供各类餐饮以及住宿,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以及民俗文化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驻足,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

一、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景观旅游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游客们的吃、住、购、行等均和农产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涵盖的层次也很多。各类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良机。比如,农民们可以扩大自身的种养殖规模,这就需要有更加多的乡村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带动下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以求转移与吸纳更加多的劳动力。

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景观背景。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改进当地乡村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乡村产业的边际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村的各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额度,扩张农产品销售的范围,以旅游业来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

三是能够帮助延长当地农业的产业链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即休闲农业之发展。为切实满足前来观光游客之需求,当地的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均能实现新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典型表现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采摘农产品、垂钓等项目的溢价现象。同时,农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就地销售与增值,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中间销售层次偏多的问题,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绿色销售策略

如今,乡村农产品绿色销售已发展为主流农产品销售方式之一。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农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很好地证明了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具有相当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对初加工农产品来说,传统农家往往是有独立的院落的,其中专门建有菜园,所种蔬菜和水果均可使用自家饲养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对于果蔬所采取的病虫防治也可以采取人工诱捕或者捉虫瓶等生态型办法,这样一来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往往更加新鲜和健康。农民们自家所养的猪、鸡等各类家禽,使用纯天然的野菜加以喂养,而鸡和鸭等还可放养于当地的山坡林地,这样一来所饲养出来的就是纯正的土鸡,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求。部分既有果蔬种植而且还有动物养殖的农业园区,则能够实现果蔬种植和家畜养殖业进行妥善的结合,并且在园区中辟出专门区域来放养猪、鸡和鸭等,使用剩余水果蔬菜等加以喂养,而且还可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来建设沼气池,粪便在发酵之后就成为了肥料,能够有效避免化肥造成的现代化学污染,而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法则可把水果蔬菜农残物降至最低值,从而实现绿色与无公害。不仅要控制养殖的成本,而且还应当确保农产品具备相应的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则应当在符合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之后为其实施绿色化包装。所谓包装绿色化,是指对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化处理,也就是要使用环保型材料,其后再制定出绿色亲民的价格。这一价格不但应当体现出绿色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应当考虑到购买者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可使用绿色销售形式,例如绿色促销,也就是通过广告、公关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向广大游客宣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二)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消费规范化策略

依据一项调查,我国游客对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餐饮、卫生等满意度不高。笔者觉得,如果现在能够强化农村餐饮条件的改进,很好地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成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让其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驻留,从而推动游客更多地购买农产品。比如,通过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餐饮烹饪水平,促进餐饮管理的规范化,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提供,是实现乡村旅游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更好的发展。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特色农产品,改进农产品旅游的环境,强化游客安保等工作,让游客们能安心旅游,延长各游客的出游时间,推动农产品的销售进程。要充分注重农产品包装,提供多种多样的包装,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定价策略

一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策略。农产品往往具备了鲜活、易于腐烂等特点,而在实施加工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还能延长储藏的时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利用农产品资源以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农产品加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特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强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国际上大量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诸如,微波加工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等,不但能够对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产品实施灭菌消杀处理,而且还能较好地保留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及新鲜度。二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定价策略。价格通常都是游客们购置农产品时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依据一份问卷调查,有15%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位于50元以下,有39%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为50至100元间,能够接受价格为100元至200元以及200元以上价格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分别为31% 与15%。所以,在对农产品定价时应当注重于考虑游客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耗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置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价格还相当混乱,除本地工商管理、物价以及市场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切实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销售行为,千方百计地扼制市场中的不合规经营问题。自然,农产品经营者也需要依据各个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度。首先是要实施技术差别定价,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用技术以及服务难易度加以定价。其次是实施团购优惠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人数来确定价格,比如一旦超过多少人购买,即可享受8折或者9折优惠等。最后是要实施时间差别定价,也就是要依据淡旺季、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时间之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四)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体验销售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时代,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游中的游客对于当地农产品之需求已不再局限在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上,而是升华至更加高档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体验上。感官体验能够让广大消费者们得到味觉与视觉等感官层面的良好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感官体验销售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从选择优质农产品发展到对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分级,从而让农产品能够在色、香和味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让消费者们产生良好的体验。二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农产品包装应当很好地展示出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色彩以及美观度等,而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为消费者们留下十分直观的印象,而且还可为消费者们展示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背景,比如,历史、人文背景以及习俗等,从而体现出农产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其有别于同一类型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消费者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当然,我们还可运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民俗文化传统或者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加快农产品销售进程。比如,在各类水果成熟期可以为庆祝丰收而举行专门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经常举办的樱桃节、苹果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就是如此。运用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务农的乐趣,进而实现促进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综合性也比较强,所以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应当对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专门化研究,从而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为新的平台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很好地调整乡村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锐,周丽永.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06)

[3]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4]都培田,李度.乡村民俗旅游的5E体验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8)

[5]朱桂霞.走进乡村寻梦田园――郑州休闲农业前景展望.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1)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中共湖南省资兴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400

摘要: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本文主要从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构建绿色平台、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资兴市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未来的发展将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建设两型社会。”十八大以来,同志在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也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表明只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资兴市发展绿色经济是立足市情,顺应形势,实践“绿色青山”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1 放大生态优势,着力打造野绿色屏障冶

1.1 要加大“造绿”力度

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继续以“三年城乡绿化攻坚”为抓手,按照“沿路见绿、村镇植绿、城区显绿、山川披绿”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活动,切实抓好公路两侧、交通沿线和环城可视荒山、景区景点周边、城镇乡村及机关、厂矿、学校等范围的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以每年10 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不断提高全市生态涵养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在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1.2 要强化“护绿”措施

生态保护要以“一湖水”(东江湖)、“几条河”(东江、程水、蓼江)、“几座山”(天鹅山、八面山、回龙山等)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加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力度,要在已规划的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政策扶持和乡镇工作重点,比如东部和北部乡镇处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细化财政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乡镇干部工作负担,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环境中来;可开发区域要杜绝盲目开发、乱铺摊子的行为,实现合理有序开发。要建立健全生态管护长效机制,采取划片承包、联户管护、租赁经营管护等多种模式,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林木流通管理、林地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管护力度。

1.3 要健全“养绿”机制

坚持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额度、建设速度、环保程度和产业关联度“五度”招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筑牢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从源头上控减污染、保护环境。高度重视农药、化肥、农膜、农业废弃物等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鼓励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展循环农业。

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建材、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加快产业转型,着力打造野绿色品牌冶

2.1 围绕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

东江湖创部级5A 景区已进入迎国检阶段,资兴市旅游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品牌打造“三项建设”工程。

一要提升景区品位。景点建设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景点建设的品味和层次决定了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资兴市旅游景区景点有了质的提升,但总体而言,精品和亮点仍然不多。突出策划理念,下大决心,舍得化钱,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委托国内国际一流的旅游规划专家,吸纳当前国际旅游时尚理念,高起点、高层次地对该市休闲度假旅游进行规划,加快全市旅游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黄草、兴宁、白廊、汤市、团结等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落地性。树立大旅游观念,以东江湖景区为核心,启动泛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统筹推进回龙山、汤溪温泉、程水丹霞等景点景区开发。

二要开发旅游产品。该市是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旅游资源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休闲娱乐设施和度假场所比较缺乏,休闲旅游度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强化“文化立景”理念,坚持以农耕文化、寿佛文化、矿工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以策划创意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增强精品意识,大力开发“温泉休闲、城市休闲、乡村休闲”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打造部级旅游度假区。

三要提升业态内涵。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强化农家游标准化建设,开展系列乡村旅游文化节会活动。规划引进五星级假日酒店,完成逸景营地、江滨国际大酒店改造等项目建设,培育东江湾茶文化、时尚水疗、养身康体、特色餐饮等休闲业态。推进旅游合纵联横,积极合作推介郴州“一湖一泉一山”和井冈山等周边旅游资源,拓展高铁两小时经济圈客源市场,开展网络新媒体营销。

2.2 围绕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打造工业品牌,关键看园区经济实力和企业品牌影响力。在园区实力上,园区经济总量、质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郴州领先,2013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29.1 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398 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缴税金5.7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32.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9.4%。创建国家经开区我们在园区扩规修编、基础设施配套、新上项目、产业聚集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园区工业总值、年度税收收入、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拥有国家专利数以及社保覆盖率等指标存在一些差距,但通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全面创建和强势攻坚均可望快速实现。在企业品牌影响力上,资兴市也有华润电力、丰越环保、华信有色、青岛啤酒、斯美特、金万嘉等著名品牌,同时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型产业,2013 年园区被列为湖南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下一步,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应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园区扩园与城市扩容问题,实现工业经济集约化发展。在园区发展上,罗围食品工业园紧靠东江新城,江北工业园紧靠鲤鱼江,随着新区的扩容,与资五产业园的距离也将进一步紧缩。再加上环城北路、天堂坪区域也纳入到园区50 平方公里规划中,而网兴宁、双溪洞方向是狭长带,对城市交通等制约较大,因此城区扩容空间有限。

二要解决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工业经济低碳化发展。由于城区、园区距离近,电力、水泥、有色金属加工等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区周围,虽然多数企业进行了循环化改造、清洁化生产,但离城区居民对宜居环境要求还有差距。要坚持生态立园,发展生态工业,同时加紧研究如何融合做好产城融合文章,注重把园区建设与城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对接,建设好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设施,配套好商场、娱乐等生活服务场所。

三要解决好传统优势与转型升级问题,实现工业经济新兴化发展。目前,资兴市工业经济中资源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仅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4%、29.3%。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工业结构。

2.3 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目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已进行了两批153 个示范区,可以在农业产销、经营、财政支持、融资、风险防范等方面先行先试。2010 年第一批湖南长沙县和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入选,2012 年第二批湖南永州冷水滩区、华容县、益阳市大通湖区、常德市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入选。资兴在农业产业品牌创建上还比较薄弱,建议加强与国家、省农业部门衔接,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动力,促进资兴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四个农业”上有新提升。整体而言,资兴市农产品缺乏大企业带动,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在省内外比较有名的产品主要有狗脑贡茶、东江鱼、斯美特食品等,但规模较小,品牌分散,还缺乏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国内外名牌产品还是空白。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落实《资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特色地展实施办法》、《资兴市东江双溪洞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动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四个农业”发展。要围绕“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试点推动作用,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3 建设生态城乡,着力打造野绿色平台冶

3.1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因人而生,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一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从根本上说,并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取决于它的便利程度、舒适程度等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指标。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最美最靓中国水城”,进一步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严肃性。推进城市建设旅游化,实施沿江风光带、半岛公园等景观项目,推进“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改造,完善城市供水、供电、污水管网等设施。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推进环卫、城管、治安一体化。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注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山青、水绿、天蓝、景美”的最佳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3.2 建设生态特色乡镇

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联结点作用,加快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镇。强化小城镇规划,全面完成乡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空心村”改造,实施库区“双转移”工程,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民到小城镇和城区购房定居。推进小城镇开发,把中心镇打造成“人口聚集、产业对接、物资集散、适宜人居”的特色小城镇,尽快启动兴宁“元合新镇”、“湘天下-蓼江小镇”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商业中心和生态旅游小镇。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黄草、白廊、清江等旅游名镇。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做强州门司、青腰、汤溪、蓼江等产业大镇。积极发展瑶文化产业,加快团结、连坪“美丽瑶乡”建设。

3.3 建设生态美丽新村

一是做美新村,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化新村布局,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的原则,将新村聚居点布局与场镇规划、旅游景区发展结合,新建与改造并举,相对集中,尽量少占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生态优势,实施城乡环境同治工程,建设一批“水通、路畅、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优化”的“生态、自然、和谐、整洁、美观、实用”新村。突出田园特色,按照新村自然地理特色,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科学安排道路两旁绿化、房屋四周绿化及村口、路侧、滨水地带绿化,实现安静、低层的住宅与宽阔的田野、幽静的山群、秀丽的水网河湖等元素的完美融合。

二是打造示范,科学引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以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六个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差异化推进以环东江湖和S322、S213 线“一湖两线”、“十镇百村”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片建设。

三是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完善通村路、入组路、入户路建设,配套搞好供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公交站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垃圾处理、人工湿地、沼气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田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和服务网。

4 加强绿色投资,依靠科技促进绿色发展

4.1 出台绿色政策

绿色投资活动需要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国家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帮助企业从事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物资的投资活动,以解决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金融业对绿色企业有限贷款和实行优惠利率,对符合上市条件的绿色企业,提供上市的便利通道。

4.2 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有两个内涵:

一是消费无污染、有利于健康的产品。

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提倡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关系人们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达到促进绿色投资的目的,应倡导人们在购买食品和选购生活用品时首选绿色产品,同时,提倡人们从环保的角度抵制污染环境的产品,包括过度包装,用后变成污染物、生产时造成污染或使用时造成污染和浪费的产品。

4.3 发展绿色技术

科技是促进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动力。就发展绿色经济而论,研究和发展有利于生产力、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治理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对改善自然环境、优化人类整体生态而言无疑是基本动力。通过发展以上各种绿色科技,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化就具备了动力支持。同时应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经济;持续;平衡;发展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伦敦曾有雾都之称,但也仅限一城,中国近段时间都可以成为“霾国”了,雾霾多日不散。老百姓对蓝天白绿水的渴望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中国在经济腾飞的时候,绿化建设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城市因地域限制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高楼林立,无论如何绿化,都远远达不到生态绿化的标准,城市的不足,只有通过广大农村来平衡,所以生态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中国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成为区别旧农村的重要标志。而建设生态新农村,又是以建设生态林业、农业、畜牧业、工业为重点,尤其是生态林业的建设,决定了生态农村的成败。只有通过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村山青水秀、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城市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一、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概念

生态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生态林业的建设,但又不单单是绿化问题,生态农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经济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和生态的自我恢复呈现达到完美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

1.生态平衡早已是人类共识

早期的人类发展,是人类与天不断抗争的过程,从大禹治水,都江堰,大运河,还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带给人类以巨大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发展却是为了小集体利益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比如农村的部分砖厂、黑煤窑、水泥厂、金属矿厂、化工厂等,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以蓝天白云、土地贫瘠换来少部分人的富裕,是以子孙后代的明天换来的今天短暂的繁荣。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先哲们就意识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吕氏春秋》提出“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警示性名言,体现了对更新资源持续利用的朴素思想。林业的发展也由早期的破坏和一味索取过渡到现在的有序砍伐,及时补植、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时至今日,生态平衡的观念其实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利益面前,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雾霾中,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认识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2.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农村还饿肚子的时候,谈什么生态发展,不太现实,因为在威胁人类生存面前,一切都是枉然;现在,农村有很多地方已经比较富裕了,建设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已经成熟,作为周期较长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人们有余粮支撑到丰收果实的时候,而且恶劣的生活环境也迫使人们从内心愿意通过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来改变环境,他们唯一欠缺的的就是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而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国家已经在多个地方试点建设成功,尤其是一些旅游胜地的农村,建设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越好,旅游经济越发达,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达到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不具备旅游的农村,依靠自己现有条件,也形成了许多林牧农村、果木生态农村、林渔生态村、宜居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等,形成了樱桃沟、桃园、黄河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现在到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去推广的阶段。

二、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保障

1.必须有政策保证

只有有了好的政策,才能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生态新农村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周期较长,甚至数十年,所以必须统一思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在若干年后享受喜人的果实。

2.必须有制度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对破坏生态农村建设的人或事以惩处,生态村的建设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生态村的发展才有可能得到维护,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必须有技术的支持

没有技术的支持,一切都是水中月,画中饼,劳民伤财,最后好心办坏事,一切都成黄粱一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在生态农村的建设上在合适不过。所以,建设生态新农村,要引进生态建设的技术,通过林业局、园林公司、林业农业大学、国外先进的生态农村等地方学习有关的技术,同时培养村里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学习和建设中不断成长,做好了人才储备,才算得上是成功的生态农村,否则就像只会代工没有核心技术的南方的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濒临破产。

4.必须有先进的经营理念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样的道理,建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不算太难,难的是可持续的发展。没有一个好的经营理念,不能自负盈亏,不能为人们带来财富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就等于宣告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的失败。所以,建设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离不开人才,除了引进人才外,还要培养自己村里的经济经营人才,制定合理的生态村利益分配制度,做到人建、人享、人爱,和社会经济大发展接轨、融合,而不是独立特行,超然世外。

5.必须有科学的生态评估制度

生态村建好后,是否成功,是否实现了生态平衡,还应当有个评估制度和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制度,最好由国家来评估,或者成立第三方评估公司,使生态村的建设呈良性循环,不断纠偏,让生态新农村的建设变得有序、有目标、有标准,杜绝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早日实现全国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推广。

三、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

1.绿化的概念和含义

绿化是十分宽泛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绿化的释义是“种植树木花革,使环境优美卫生,防止水土流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蒋爱娟提出的“绿化是一种栽种植物以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的活动”,所以说绿化具备生态和美观的双重作用。要想鸟语花香,先要给鸟以家,那就离不开绿化种树,离不开生态林业的建设。

生态林业包括新农村人居环境的绿化和经济发展有关的林业绿化。生态新农村人居环境的绿化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内容和手法,对新农村居住环境进行的美化活动,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农村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农村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环境绿化。前者主要包括农村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宅旁绿化、公共体闲空间绿化(农村公园绿化),后者主包括村庄外缘绿化,如河涌、山坡、荒地等绿化。主要集中在农村的人口居住地和,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使人生活愉悦,吸引外来人口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乐餐饮、慢生活体验甚至是心里疾病、精神疗养等,从而提高当地经济收入。而经济林业绿化,则是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环境以及参考社会需求,为了经济发展,为农林牧加工企业奠定绿化的基础,提供原料,支持企业和生态村持续发展,是经济来源的重要渠道,必须经过科学调研,才能确定如何绿化发展,同时还要有计划地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进步。

2.生态林业的分类

生态林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研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生态林业科学的权威理论体系。目前主要集中于学习和吸取国外生态林和生态村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生态林业和生态村适合的模式。许多专家也写出了很多宝贵的理论和经验,李昌来通过法国农业发展经验给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定启示;张晋石通过分析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理过程的关系,学习荷兰乡村景观规划的先进经验,总结出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逐渐从服务于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发展为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进程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给我们建设生态农村指明了方向。在国内,结合一部分试点,吴云霄等从农村绿化类型及农村庭院建设的生态模型方面对农村庭院绿化的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庭院类型的绿化模式。根据自然理条件和城乡一体林业建设实际,提出村庄绿化水网和路网景观防护型模式、镇村景观环保型模式、住宅新区景观保健型模式、村镇企业生态文化型模式、农区生态观光园休闲型模式及丘陵岗地生态经济型,都给我们建设生态农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3.生态林业树种的选择

生态林业树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发展的持续性。刘安宏等将村庄绿化分为进村道路、村内街道、休闲广场、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5部分,并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功能建议选用不同的具体树种。进村道路的绿化体现的是生态新农村的特色和风格,既要独特,又有大气,适合选择高大乔木类;村内街道,适合选择身材修长的乔木,绿化同时又不影响行走;休闲广场适合选择较名贵具有观赏性的树种,同时应当较丰富,供人们休闲之余的欣赏;庭院树木建议选择能够体现农户人家特色的树种,每个人喜好不同,风格迥异,形成大环境下的小特色,表达主人的爱好和品位;村庄绿化则一定要体现生态村共同的诉求目标,生态村设立之初想要达到的整体的效果和风格。具体树种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环境和市场需求具体判定。

4.绿地的选择和分类

在生态新农村建设中,绿地必不可少,选择很重要,根据绿地的位置或者功能不同分类不同,选择自然也有区分。绿化用地分类的研究中,笪红卫等参照城市绿地分类系统,根据农村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将农村村庄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包括村庄以及大水库周围设置的防护林,附属绿地包括宅旁、河滨、街景、道路绿地,生产绿地即农田林网,包括平地农田、丘陵梯田茶林以及各种经济林地和布置其中的防护林带。金兆森等将村镇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范宁将乡村聚落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将乡村聚落绿地布局依照所形成的绿色空间环境分为乡村聚落绿色空间、乡村聚落内部绿化、乡村聚落内外绿色纽带3个层次。骆中钊等将乡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为9大类、28小类.绿化用地单独列为1大类,下分为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2个小类。公共绿地为公园、街巷中的绿地、路旁或临水宽度不小于5m的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指提供苗木、草皮、花卉的圃地,用于安全、卫生、防风等的防护林带和绿地。农田、菜地、园地、林地等被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大类中的“农林种植地”;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和仓储用地均有其附属绿地。根据绿地分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合的草种进行绿化。

5.立体绿化

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充分展现植物功能特点,形成立体的空间绿化效果.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的基础,而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等通过有机结合、科学搭配构成合理的绿色景观.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芜杂、适合生态村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改善环境的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最佳绿色效益结构为乔+灌+草(含地被、绿篱)模式。这种种植模式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的效果。如道路两旁挑选分枝点高、树干端直、少病虫、耐修剪、耐旱、耐旱等特性的树种作为行道树;绿篱就挑选分枝点低、萌芽力强、四季常青的树种;在窗台、阳台、墙面、屋顶这些地方进行绿化时就选择防尘、防燥、防污染功能较好的植物,适合立体绿化的植物合理配置。同时还要考虑一年四季的不同时期植物的生长状况,做到一年四季各有千秋、各有风景、各有特色,春夏秋冬季节分明,美景怡人,避免一年四季无变化的引起审美疲劳的绿,或者秋冬无比的萧条。

四、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前景

国内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不过20年,主要集中于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重点区域的典型研究和应用实践。刘黎明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理论,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虽然起步晚,但随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各地农林部门设立了新农村绿化科室开展新农村绿化理论和实践专项研究,新农村绿化研究正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随着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生态农村的发展就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将遍地都是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处处都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中国将真正实现梦想,崛起于地球!

参考文献

[1]杨培红,姜效雷.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组织管理探析――以黄河风景名胜区一线绿化种植施工管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8卷13期

[2]丁彦芬,马存琛.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

[3].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第2012年51卷第22期

[4]冯燕,闰玉民,周园,郭福厚.地被植物在城市河岸带绿化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39卷第4期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字:惠州绿道 规划建设 经济效益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一、惠州市区绿道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

2010年10月21日,市政府批准了《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20。该规划凸显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展现了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特色,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区、社区有机串联。规划范围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道线路总长618.2公里,其中省立2条区域绿道133.5公里,城市绿道主线269.5公里,城市绿道支线215.2公里,与省立2号、3号区域绿道对接。市区绿道网将市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将生态休闲廊道与城市道路相联通,通过市区绿道网的建设,有效保护生态资源,为人们提供开敞性生态休闲游憩空间,从而打造人地和谐共生、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并促进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2、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惠州段规划建设

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的 6条区域绿道中有3条经过惠州,分别是2号东岸山海休闲绿道、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5号深莞惠生态休闲绿道,规划总长约277.4公里。三条经过惠州的区域绿道将惠州的名山、大海、河流、湖泊连成一体。在区域层面展现了惠州丰富的山、海、江、湖等生态资源,串联了惠州具有区域意义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据悉,2010年12月底,我市省立绿道全线贯通,至2012年10月,已建成绿道334.5公里,3条省立绿道有机串联了大亚湾、巽寮湾、东江、西湖、红花湖、高榜山、罗浮山及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特色景区,突出体现了惠州“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的特色,充分展现了惠州的山水秀美和人文荟萃。

3、惠州城市绿道规划建设

惠州城市绿道一期,包括城市绿道启动段、桥东片区绿道、朝京门至体育南路绿道、环西湖绿道等4条绿道,总长约50公里。今年5月开工建设,4条绿道现已全线贯通,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绿道建设结合了惠城中心区重要的人文自然景点,途经的风景各具特色,沿线商场、商铺、酒店、农家乐荟萃。城市绿道启动段,展现了现代新城特色;桥东片区绿道集人文特色与滨江休闲特色于一身;朝京门至体育南路绿道体现创建城市公园、市民日常休闲特色;环西湖绿道穿越鹅城的代表性景点,具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特点。城市绿道有利促进城市大区域地段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提升地段价值,带动了绿道周边的经济效益道路;可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

二、惠州市区绿道建设推动沿线经济发展

1、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惠州市区绿道网将纳入我市一级空间管制区范畴,除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通过区域划定,实行长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通过强制性监督控制,珍贵的青山、绿水等自然生态格局不受破坏,与省立绿道和未来建设的社区绿道共同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

绿道网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能够保护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还能够吸收水面、树林和灌木丛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绿道网在防治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乡生态格局的同时,又为居民提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以“景景通”、“镇镇通”带动乡村经济和服务业发展

惠州市区绿道网规划侧重于在挖掘和整合市区内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绿道网的布局和建设,给这些各具特色的资源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同时,结合旅游项目的适度开发以及乡镇建设,以“景景通”和“镇镇通”为特色,为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规划的绿道网途经29个镇(街道),164个行政村,串联了规划区内的所有景区和景点,服务人口约500万。绿道的规划建设,将为沿线村镇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机遇,农民可以围绕绿道开设绿道驿站、农家旅馆、农特产品市场,搞活农村物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沿线农民又多了条增收致富之道,变绿道为“财道”,实现“绿色崛起”。

3、以红花湖生态绿道为例,剖析绿道带动的经济效益

红花湖生态绿道是我市打造的首条示范生态绿道,也是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支线,全长18.4公里,于2010年4月动工,同年6月正式启用。绿道沿线共设置5个服务点和8个景观休息点。有景点、凉亭、石凳、士多店、洗手间、自行车廊及电瓶车上落站等。景点还设置自行车文化展览,通过放映与自行车相关的电影及电视剧,介绍自行车发展史、各国自行车文化以及自行车赛事等,展示国际自行车文化等。2011年7月16日成功举办了“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2012年10月26日至27日,也成功举办了由中国奥委会主办的“第17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暨全国少年自行车锦标赛。获得了主办单位和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

目前,红花湖生态绿道是市民及游客最喜爱的近山亲水的休闲场所之一。生态绿道开放前红花湖景区游人较少,年游人量约10万人次。随着红花湖生态绿道建成及景区景点、配套设施的完善,前来观光休闲、健身的市民大幅增加。据统计,现在每天游客少则3000~5000人次,多则几万人次。2011年全年游人量200万人次,2012年游人量450万人次,预计2013年游人量将突破600万人次。游客的增加促进了租赁自行车、乘坐电瓶车的消费,也给沿线的士多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上千个车位的停车场已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红花湖景区周边地段已逐步形成了以“自行车类”、“农家乐”、“酒店类”为主的经营服务组团,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有效的拉动内需,并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大大提升了景区绿道周边土地资源和房地产的价值,盘活了大片储备土地的开发,带动了该片区的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

绿道网将作为惠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改善和发展民生、建设宜居城乡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网络体系,为居民提供健康可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以及建设宜居城乡奠定基础,最终使惠州迈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9篇

【关键词】都市观光农业园;绿色消费;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当今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的营销主流。众多企业为适应时代要求,开始从传统营销向绿色营销转变。都市观光农业开发绿色产品,其顾客素质较高,有绿色营销的市场基础。但由于都市观光农业园大多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还要进行绿色营销的研究,扩大市场效应,树立产品的绿色形象,以保证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观光农业园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式。观光农业园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发展形式。

(一)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内涵和特征

都市观光农业园是都市农业的一种经营形式,是指镶嵌在都市内部或围绕在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园区。都市观光农业园依托并服务都市,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为主。与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都市观光农业园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效益显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这使得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都市观光农业园为城市游客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环境空间,游客可以在此间观光、娱乐参与、品尝美食,还可以亲自体验、劳作,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情操。而都市观光农业园的经营者则通过销售旅游产品和农产品,提供服务增加了收入。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旅游、购物需求,又为观光农业的经营者——农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真是效益显着。

2.高效、高科技特色农业。一些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农业有高科技特色,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合理的策划和规划,由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是典型的“三高农业”。这种农业不仅在育种、栽培管理技术、农业生产工艺、景观特色等方面,是一般传统农业无法相比的。而且,游客在此中游览,通过赏心悦目的景色和学到的高科技农业知识以及农业环保知识,会留下高科技农业经济的深刻印象。

3.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建设应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的范围内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其产品为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观光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观光农业园区中,生物多样性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业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做法,遵循了农业的发展规律,符合农民利益,使得都市观光农业走了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然类型多样,又是多民族国家,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吸引城市游客前往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并进行商贸洽谈,开创了中国观光农业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兴起发展,这可以从我国历年旅游主题与农业、农村有关看出,如1995年“民俗风情游”,1998年“华夏城乡游”,1999年“生态环境游”,2002年“民间艺术游”,2004年“中国百姓生活游”,2006年“中国乡村游”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的郊区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民俗游接待村已发展到330多个,大大小小的农业观光园2 000多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2005年接待游客893.9万人次,郊区观光农业收入超过30亿元。休闲观光农业既增加了财政和农民的收入,又为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新景观,这让全国各地的政府和投资者看到了巨大商机,纷纷在当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一些有特色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逐步发展壮大,如北京市的“锦秀大地农业观光园”、 “庞各庄绿海甜园”;上海市“浦东孙桥农业高科技园”、“崇明岛生态农业园”;广东 省珠海高科技农业公园、番禺区龙乡农业大观园;四川省成都市的龙泉驿农家乐、三台新鲁橄榄林公园等。

二、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开始走进百姓生活。绿色消费是人类业已找到的真正文明的消费形式,是消费者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美好生态而产生的绿色需求,将逐步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形式。它不仅反映了人们消费层次、消费质量的提高,更反映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进行的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显示, 53.8%的人表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在内的绿色产品;38.7%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

随着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经营者开始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今后“绿色”将成为所有的商家抢占市场的—个热点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需要顺应绿色消费潮流,企业要强化绿色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不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浪费,产出的产品使用前和使用后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要实施绿色营销,更好地满足城市游客的绿色需求,抢占旅游市场,实施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于是人们走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与自然的交流,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市观光农业园作为一种生态旅游的场所,包括几层的涵义:以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原生、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为游客提供乡村自然美和生态美;培养环保意识,保证自然生态系统不遭破坏;通过旅游发展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促进农业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要的今天,都市观光农业园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绿色形象,赢得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形象的象征。都市观光农业园通过绿色营销,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有利于促进全国的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都市观光农业园对于城市和全国的观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来说,观光农业园呈现出的田园风光景观是对都市景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都市观光农业园能防止或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都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起到防护与保育作用,还能通过加强农业的自净和自维持能力,维护和保持城市生态。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都市观光农业园可以生产农产品和优美的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对于全国的观光农业来说,都市观光农业园凭借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优势,其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其它地区的观光农业发展可以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健康发展是今后研究和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内容。

都市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可以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通过营销环节向观光农业园传达讯息,促进观光农业园加强环保意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乃至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实现循环农业,开发出高标准的绿色产品。都市观光农业园实施绿色营销,必将促进都市观光农业园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其示范、带动和辐射的功能,推动全国的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的策略

都市观光农业园的形象是指游客的印象中,对观光农业园整体性、全面性的认识与评价。绿色形象是观光农业园开拓市场、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提。观光农业园绿色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产品绿色形象、绿色服务形象、文化形象、质量形象、品牌形象、价格形象等。观光农业园的形象具有多面性、综合性特点,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塑造。

(一)观光农业园绿色形象的塑造

塑造都市观光农业园的绿色形象,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1)为都市观光农业园设计一个符合环保与生态消费观念的形象。首先是观光农业园的名称一定要新颖、要有特色、有自己的个性;名称要做到音、意、形的完美统一。标徽的设计要突出观光农业园自身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其次是观光农业园解说、指示设施要完备,与环境生态协调,并且能充分体现环境教育和解释生态、自然的特点,加强生态保护教育,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最后是确定观光农业园的标志性绿色环境,主要是通过设计观光农业园的标志性建筑等突出其形象,或是通过观光农业园的整体绿色景观环境给游客留下强烈印象。(2)积极策划开展与形象紧密结合的主题游园活动,构建在游客心目中积极的绿色形象。(3)强调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有机食品观念深入人心,在游客心里形成品牌。(4)优化服务质量,提高人员素质,塑造绿色的服务形象。服务接待水平直接影响到观光农业园的形象,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加强服务人员的思想文化教育和专业培训,使服务人员做到服务态度诚恳、热情,服务技能娴熟、服务过程快捷,服务行为绿色化。

观光农业园绿色形象要通过传播,才能被城市居民所接受和认可。观光农业园可以制作自己的网站宣传自身形象,如北京蟹岛度假村和顺义三高农业园区、锦绣大地观光农业园等都有自己的网站。观光农业园的形象还可借助旅游新闻会、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等加以介绍宣传。观光农业园的形象可以通过人际间的相互宣传,影响游客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印象。观光农业园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建筑装饰照明系统等电子媒介和报纸、杂志图书等印刷媒介进行传播。

(二)绿色产品营销策略

都市观光农业园的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即有机绿色农产品和游客休闲娱乐的经历和体会;有形产品即景观环境氛围、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餐饮与购物等满足游客的实体和服务;延伸产品即园区的通达条件和保障服务等。观光农业园的产品营销主要策略包括:

1.根据游客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生产多样化的绿色产品。观光农业园的绿色产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游客的消费习惯看,观光农业园中产品包括必选产品、可选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从游乐方式特点分,观光农业园产品包括展示型产品、体验性产品、互动式产品和复合型产品等。都市观光农业园应该通过游客绿色需求与产品分类,设计生产不同类别的绿色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

2.延长观光农业园产品的生命周期。目前,观光农业园由于游客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竞争对手的存在,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规划人员通过开发创新新产品,保证农业和游憩项目常去常新,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3.品牌营销。品牌是企业的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 的无形总和。观光农业园的品牌营销应该借助环保的价值观念、绿色有机农业技术特色等因素,逐步建立一种品牌联想,通过舆论和促销,让游客对观光农业园的绿色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购买这一品牌产品。目前,大多数观光农业园的产品设计存在雷同现象,迫切需要品牌营销。

4.争取绿色标准认证、树立生态旅游产品的绿色形象是绿色产品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旅游产品绿色形象顺应了旅游市场的新需要,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例如蟹岛生态度假村被国家、北京市、朝阳区有关部门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也是国际绿色环保组织认可的中国第一家旅游生态村。环境质量认证(ISO14000)是国际认可的绿色标准认证,通过国际上认可的绿色标准认证,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三)价格策略

都市观光农业园生产有形和无形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因其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产品附加值高于普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偏高。在实施价格策略中,应树立绿色价值观、绿色成本观,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状况及游客心理采取相应的绿色价格策略,如游客满意价格策略、绿色高价策略、绿色消费心理定价策略等。即在定价前宣传、预测绿色产品的非价格变量如卫生安全性、环保功效、营养健康等在游客心目中的认知价值,通过绿色认证来提高非价格变量的可信度,制定游客接受的合理价格。提高观光农业园绿色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弱化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可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采用不同价格的策略。对于市场潜力大、独一无二的游憩项目可以收费,而对于常见的游憩项目可以免费。对于绿色农产品,可采用分档定价,以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建立公正透明的价格体系。

(四)渠道策略

1.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旅游交易会,扩大都市观光农业园的知名度。目前,国内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交易会有中国国际旅交会、国内旅交会、东西部旅游博览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博览会等。另外,2001年旅游业首次在我国交易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广交会”上亮相,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

2.加快建设网络分销渠道。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品牌的网络传播因其快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成为不可忽视的传播手段和营销潮流。在各地的门户网站或旅游专业网站加载特定观光农业园的链接,使潜在游客在出游前收集信息阶段能够快捷、全面的了解观光农业园的相关情况,将使观光农业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五)促销策略

1.绿色宣传促销策略。绿色宣传促销是宣传、推介观光农业园绿色产品的重要手段,对提高观光农业园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起重要作用。绿色宣传应以绿色为着眼点,借助绿色传播媒体(如关心环保、生态和健康的媒体),以绿色品质、绿色信息,引导游客的绿色消费观念。通过“绿色”沟通与促销方式,不仅会提升观光农业园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而且传播绿色生态文明、增强受众的环境道德观。

广告促销是观光农业园的促销手段。在观光农业园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广告促销的重点不同。在观光农业园的市场导入期,广告应该传递新产品面市的信息,诱导、培养新的消费要求;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广告应该着重宣传观光农业园的特色、为游客带来的独特利益和企业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衰退期由于收益渐减,可以不做广告。另外,旅游需求随时间变化具有客观的淡、旺季变化规律,在旺季,应延长广告刊播时间,提高刊播频率;反之,可压缩时间,降低频率,或采用时效性差的杂志、路牌等媒体做广告。

2.营业推广。营业推广是观光农业园在特定时期与空间范围内,通过刺激游客,促使游客尽快或大批量到观光农业园游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营业推广的措施应灵活多样。(1)价格折扣,即通过优惠券或现金折扣,对游客的消费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另外,对与企业业务关系密切的单位团体,也可实行价格折扣。(2)有奖销售,即游客购买产品后发给一定量的兑奖券,根据一定的规则,向游客提供现金、或其它物品奖励。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观光农业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展览,即参加大型交易会进行观光农业园形象与产品的展览展示。联合促销,即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观光农业园在优惠券、促销中合作,以扩大他们的影响,降低成本。(4)会员制,又称俱乐部营销,即观光农业园以某一主题将游客组成俱乐部形式的团体,开展宣传、促销。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游客的品牌忠诚度,提高重游率。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3):119-124.

[2] 张朝枝.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社会科学家,2000,15(6):52-55.

[3] 郑维,董观志. 主题公园营销模式与技术.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 吴金林.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体系研究.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2004,24(5):300-302.

[5] 李道和.旅游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12).

[6] 杜通平.绿色食品发展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0篇

中心词汇:绿色家园、植物选择、绿化形式

1社会主义新乡村树立需求绿化、美化乡村

乡村地域辽阔,是今后生态环境树立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开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寓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高涨。但是乡村绿量缺乏和景观效果完善,与新乡村树立目的有一定差距。在新乡村绿色家园树立中要针对不同绿化用地特点和乡村天文位置确定绿化重点,以到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乡村经济开展,构建自然谐和社会的目的。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完成农民寓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美丽,构成村风文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家园,不只是农民的迫切需求,也是新乡村树立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党中央提出“谐和社会”树立以来,人们愈加追求与自然的谐和相处。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开展,广阔农民对树立绿色生态家园,开展区域特征经济要求日益迫切。

目前,在乡村绿化中普遍存在人口密集区及主要交通沿线,绿量缺乏、绿化跟不上基础设备树立速度、乡村绿色景观单一、缺少生机和生机等效果,经过乡村绿化中的植物选择研讨分析,对绿色家园树立有一定的理想意义。

2树立美妙绿色家园需求搞好植物选择

2.1树种选择统筹生态、经济效益栽树植绿是人工改善生活环境、为农业继续开展提供平安有效生态保证的自然改造进程,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开展发明条件的基础性任务。在乡村绿化中,多选择既能发扬生态防护作用又有经济产出和景观欣赏性的树种,并规模开展经济果木林,既改善美化家园,也为农民经济增收奠定基础。

2.2维护、改造、应用相结合,添加绿色总量经过几十年的疆土绿化,乡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散布着数量庞大的林木,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扬了重要作用。应充沛维护生长良好的原有树木,尤其是分散存在的古树名木。经过添加丰厚栽植种类,使乡村的绿色总量快速提高,生态环境变得愈加谐和自然。

2.3乔灌草合理搭配,突出景观欣赏价值乔灌草搭配,可以构成物种丰厚、层次复杂、生长动摇的复层群落结构。在树立以乔木树种为骨架的前提下,依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准绳,注重针阔叶、常绿落叶、乔灌藤花草的混合配置和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木的合理搭配,应用植物叶片、花朵、枝干富于变化的颜色,构成复层平面植被结构和群落,发扬绿色植被的生长动摇性和景观协调性。

2.4针对外地自然气候,选用可以反映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经过临时自然演替是最顺应外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树种或为外地的原生树种,散布普遍、材质稳固、树形美丽,深受群众喜欢。因此,在绿化树种选择方面,应优先思考乡土树种。

在绿化植物选择时要针对外地的自然条件,思考植物的生长特性,做到适地适树。优先配置顺应性广、生长快、成活率高、生长动摇、景观特性强的优秀树种,防止自觉引进外来树种尤其是跨地域调运书中的做法。

城郊、川塬、山区自然条件悬殊,依照一村一品、一路一个主栽树种的配置形式,培育可反映外地地域特征的主干树种,既美化了家园,也可构成新的绿色景观。

3搞好绿色家园树立要以迷信开展观为指点,使绿化形式迷信化

3.1要树立城郊园林型接近郊区、县城、经济重镇的村庄,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经济兴旺,硬件设备完备,但土地需求紧张、也存在注重固定修建的更新改善、淡化绿化美化等软环境的改观。

绿色家园树立时应优先思考生态景观价值高的树种,注重植物的颜色、形体、季相组合,实行乔、灌、草、藤平面绿化,采取行植、丛植、散植、植物外型方法,插空植绿、墙面屋顶平面绿化,添加景观园林植物总量,构成三季有花可赏、四季绿树成荫的景观。经过树立园林式村庄,使农民的生活寓居环境清爽整洁,村容村貌愈加恼人、谐和、美丽。

3.2要树立旅游观光型临近国度和省级森林公园、景色名胜区及具有共同生态旅游资源的村庄,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是近几年城镇居民假日休闲度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新场所。

绿色家园树立时应依托成熟的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突出田园自然风景特征,围绕观光旅游业,优先思考生态景观价值高的树种。以绿色通道树立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配置富于叶色变化和外型美丽的灌木,花期长、色泽艳丽多彩、种类单一的草本、草本花卉,可观花赏叶品果的经济果木及藤本植物,注重植物的颜色、形体、季相组合,实行乔、灌、草、藤平面绿化。在村庄周围开展无公害小型果圃、小植物场圃、鲜食果木园,构成绿茵夹道、五彩斑斓的景观。经过环境绿化和美化,使村庄、庭院终年掩泱在绿色气氛中,为展开农家乐、农趣体验、自然认知、观光农业、果品自采等旅游活动提供基础。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1篇

绿色生态成就美丽普洱

云南是一块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绿色高地,普洱则是这块高地上的点睛之笔。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7%,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居全省第一。660万亩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完好,境内生长着5600多种高等植物,1500多种动物,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植物的宝库”“动物的天堂”“绿海明珠”“天然氧吧”。

普洱是地名和产品名称完美结合的地方,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的故乡、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符号和最大的名片。境内有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世界茶王”树、 1700多年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澜沧景迈万亩栽培型古茶园,使得中国乃至世界茶树生长繁衍的链条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轨迹清晰可辨。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的最高名号,无可争辩地确立了普洱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的重要地位。

普洱还是“中国咖啡之都”,2015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76.7万亩,产量5万吨,均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居云南省第1位。普洱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略带果酸味,经国际咖啡组织认定为“质量最好的咖啡”。在2015年1月举办的“中国精品咖啡生豆拍卖会”上,普洱小粒咖啡以每公斤2600元人民币的最高价成交,比2012年巴拿马咖啡当时最高的成交价每公斤高出773元人民币,打破了咖啡自由拍卖的价格记录;成交额45万元,刷新了世界咖啡拍卖史上的单次成交额记录。2016年3月29日,在上海“2016首届中国国际精品咖啡生豆拍卖会”上,普洱咖啡以每公斤1800元人民币的最高价竞拍成功。此外,普洱的生物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素有“云南核心药库”的美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洱珍稀的自然资源,是历代普洱人传承的宝贵财富,更是普洱最大的品牌优势。绿色生态不仅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让普洱成为中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动力助推普洱转型发展

从全球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把“绿色化”作为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展开。美国提出绿色新政,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日本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把新型环保汽车、海洋风力发电等作为支柱产业;欧盟也在绿色经济上排兵布阵,“2020发展战略”,将绿色增长作为提高欧盟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y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以来,普洱市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宁愿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把普洱生态环境保护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普洱市的生态优势正转变为新的竞争优势,为转型发展带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普洱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打好生态牌、区位牌、特色牌,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使普洱这个“小齿轮”紧紧咬住国家和省战略这个“大齿轮”高速旋转,为绿色发展打开了新空间,赢得了新优势。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基地”,初步构建了以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绿色产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0%,来自绿色产业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50%左右。

我们立足普洱山区面积占98 . 3 %的实际,“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文章,向“山”要产业、要生态、要效益,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让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成为普洱的“代名词”。招商引资项目严格坚持三个标准:一看税收贡献率,给当地能带来多少税收;二要看环评,环保要过关,决不招重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企业;三看能带来多少就业,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能连成多少产业链。对所有的矿业企业执行最严格的环保约束,凡是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封的封,新矿一律不准增加。为了保护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我们通过人大立法,禁止开发埋藏在底下的云南省最大铁矿。

普洱市全力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率先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制定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绿色评价体系和绿色经济考评体系,打造了一批绿色经济发展新亮点,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发展好经验、好做法。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地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全省1.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2.3%,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深入普洱调研,对普洱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以及脱贫攻坚等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对普洱依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作了专访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都对普洱推动绿色发展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给予了高度关注。

绿色品牌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

品牌是经济全球化中资源配置与竞争力的核心。在品牌经济时代,变“拥有资源”为“利用资源”,让资源禀赋变成财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根本途径就是塑造品牌。普洱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绿色生态是世代普洱人民精心呵护的大品牌。空气带不走,生态带不走,但绿色健康养生产品可以带走。我们立足绿色生态这一普洱最大的品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康体、生物药等大健康产业,着力构建集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康体养生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打响普洱大健康品牌。我们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作为品牌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与西南大学、云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依靠科技创新,以茶叶、咖啡、生物药、渔牧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加工标准化、管理经营产业化、质量控制全程化、市场营销品牌化”要求,强化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在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互联网+”、抓庄园等方面狠下功夫,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绿色产业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安全、健康、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运营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搭建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产销平台,推动茶产品、咖啡产品向资本化、金融化、货币化转变。打造了帝泊洱、普秀、迷帝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了柏联、茶祖等一批集基地、加工、体验、养生于一体的茶庄园,品牌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在建立品牌农产品质量俗继逑捣矫妫我们从茶、咖啡产业着手,加快推进普洱地理标识设计、认证工作,用足用好“普洱”这一金字招牌,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把小品牌集中起来打造“景迈山”大品牌,进而推动26座古茶山品牌打造并逐步辐射延伸,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茶叶、咖啡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定价中心。今后,要在所有农产品上打上普洱地理标识,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产品源自空气最好、生态最优的普洱,让普洱产品成为健康、有机、绿色、生态、无公害的代名词。

景迈山,绿色品牌发展的样本

如今的景迈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普洱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景迈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片世界罕见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古茶林,这片古茶树林面积达2.8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年代最长的古茶林,被称为“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是普洱茶悠久历史的见证。景迈山上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世居民族,山民们世世代代以茶为生,景迈―芒景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

我们对景迈山坚持保护性开发,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景迈山的大环境以及古茶园的完整性,而且在不影响当地老百姓提升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前提下,保持了景迈山古村落的原始形态,还最早完成了景迈山生态茶园的转化。如今的景迈山,千年古茶园里古茶树依然生机勃勃,生态茶园里的茶树有着足够的空间恣意生长,不仅生态茶卖上了好价钱,而且在未来它们必将成为古茶树。景迈山上的茶农也在普洱茶的复兴中迈进了小康生活。

近些年来,景迈山殊荣不断: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为“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正在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云南省省级民族文化保护区。

目前,普洱市正着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景迈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了,景迈茶在市场上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我们对景迈山古茶林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组织景迈山古树茶产地范围内的企业成立诚信联盟,同时打造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平台,全力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综合产品品牌。让“景迈山”三个字不仅是文化品牌,也是原料纯正、质量有保障的优质绿色产品品牌。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2篇

打造“绿色牌”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原则,实行城区、近郊、农村统筹发展,着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切实保护和提升了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原始景观,实现了“山川林成海,路岸林成带,田野林成网,村庄林覆盖,河河清水流,城乡好生态”。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殊荣。

装扮绿色城市。遵循“显山露水”的城建理念,以“两山(九顶梅花山、观驾山)”、“三河(庄河、热水河、鲍码河)”、“两湖(明珠湖、将军湖)”和中心城区为重点,在主城区全面实施生态公园、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栽大树、种鲜花、铺草坪,见缝插绿,立体添绿,拆墙透绿,处处增绿,高标准绿化美化了观驾山、九顶梅花山,建造城市森林公园,拓展绿色空间,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城区建设实现了“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格局。

建设美丽乡村。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护珍贵生态资源为目的,开展“六化”等工程,着力打造“房前屋后是菜园、道路两旁是公园、全村是个大花园”的生态格局。2013年实施造林绿化“十大工程”,以村庄、城区为点,以道路、河流为线,以山体为面,形成庄河绿化主体框架,完成造林面积24.5万亩,植树5120万株。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部分村成立了专业保洁队,设置了固定垃圾堆放点,建设了标准农厕。加强山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以招商引资等方式,建设高标准生态旅游庄园和都市农庄25个,形成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互惠共赢的良性局面。

做足“水文章”

立足实际,打好生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水系,有效改善了庄河的生态环境质量。

塑造生态景观。依托充足的水资源,把三条水系打造成清新亮丽的城市景观、自然休闲的生态走廊,彰显海滨水城的柔美风韵,使生态成为庄河城市的主要特征。目前,热水河生态治理工程已经完工。生态治理后的热水河不仅提高了防洪标准,保障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工程,更为市民提供了环境优雅、景观别致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庄河城区一道亮丽的沿河公园。作为城市母亲河――庄河的生态治理正在加紧进行。治理后,河流两岸将形成集观光、休闲、旅游、教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共滨水空间,成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东北滨海景观的第一河。在三河入海口处建设明珠湖,拦河建坝,形成7平方公里的水面,打造亲水临水的城市品质。目前,明珠湖的整体框架已拉开,高档住宅小区、五星级酒店、休闲广场等已开工建设,明珠湖的大型水系景观即将形成。

全力保护水资源。既要“金碗”,更要“水碗”。为确保淡水资源不遭破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干净的“水碗”,庄河人坚持“把住入口,管好出口”,拒绝污染企业入驻,杜绝“三废”排放。在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上,坚持“四不批”,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已无环境容量地区的项目坚决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坚决不批。5年来,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规定和环保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00多个。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治理一条河流”。近几年,庄河市已累计投入18亿元,进行生态治理,绿化河流,营造水源涵养林。碧流河等重要水库和水源地上游,全部实现森林覆盖,并建成了碧水、绿树、鲜花和蓝天融为一体的流动风光带和自然景观区。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庄河海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线长285公里,是国内目前唯一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岸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要求围海养殖须经严格审批,经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民主议定,有关部门勘测并出具《海洋环境影响报告》后,方可使用。对开展海洋工程项目的,海监大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开展巡查,防止海洋工程项目施工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对黑脸琵鹭栖息繁殖、觅食进行跟踪,划定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生态修复,近年来,庄河海域从未发生赤潮。盛产的海参、海胆、赤贝等200多种海珍品、海鲜产品远销海外,水产品产量和加工出口量均居辽宁省县市首位,是亚洲最大的优质贝类繁育基地、世界最大的河豚鱼海上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誉满全球的“世界蚬库”。

绘就“新蓝图”

守好资源,更要用好资源。在开发开放建设浪潮中,庄河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沿海南部蓝色经济带和北部山区绿色经济带。

发展蓝色经济带。依托海滨旅游资源,打造了海洋公园、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带;以经济区为载体,坚持产业建设、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齐头并进的方式,着力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洼地”,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带状城市群,形成一条临海临港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蓝色经济隆起带。目前,在蓝色经济带上,已经依次排开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连新兴产业经济区和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区,形成“一核两翼”、“三区十园”的发展布局。三大经济区全部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享受国家、省和大连市赋予的优惠政策。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被国务院纳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列为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43个重点督办事项之一。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珠三角 观光农业园 绿色营销

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度假的非物质。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家回归自然,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压力、舒缓身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具有生态性、观赏性、参与性、经济性、文化性特点的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它有机地结合了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促进了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具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保护与美化环境,宣传生态环保意识,为农业的发展带提供新思路,为旅游的开发阔宽渠道的作用。

1.珠三角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珠三角农业历史较为悠久,自然类型多样,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市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吸引城市游客前往观光、采摘和娱乐休闲,并进行商贸洽谈,开创了中国观光农业先河。经过近30年的发展,珠三角观光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包括在建的农业观光景点已有40多个,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过亿元。

但是珠三角许多观光农业园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导致营销缺乏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新的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营销效率低,效果差。

2.绿色营销的概念和作用

当今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绿色营销逐渐成为21世纪的营销主流。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绿色营销概念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观光农业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对观光农业的管理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因此在其宏观管理中引入市场营销管理的思想是必然的选择。现代农业主要业务之一是开发经营绿色产品,其顾客素质较高,有绿色营销的市场基础。现代观光农业开展绿色营销还具有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满足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建立绿色消费意识;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功能。

3.珠三角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3.1.1提升观光农业园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旅游业本身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旅游者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对相异文化的体验。观光农业园经营者应紧紧围绕主题整合各种设施、有形产品、服务和互动过程,给游客创造一个能明确感受到主题的整体环境。具体可从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几个方面引导旅游者对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行有效地整合,并借助色彩、音乐、风格、设施与形象等工具来达到理想的感觉体验效果。如听觉方面可通过播放能反映乡村特色或者岭南风味的背景音乐、举办民歌会、专场的唱演表演等形式加深游客的体验。视觉方面,在进行乡村旅游地的视觉景观设计时,要重点突出乡村景观的特色,从乡村景观着手,紧紧围绕主题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就地选取绿色材料,如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特色材料如石材、木料、活植物等,还要从审美的角度考虑建筑的比例、色彩、质感及材料等视觉的审美因素给人的心理感受。此外,整洁的环境是旅游者对各类旅游景点最基本要求之一,所以除了创造正面的视觉刺激,还应避免反面的视觉刺激,如卫生条件差,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等。在味觉与嗅觉方面,可在景区内、各种建筑内或者特定区域内栽种带有地方特色香味的植物,容易让旅游者抵达后觉得温馨自然,身心放松。

3.1.2生产多样化的绿色产品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社会、对环境改善有利的产品,或称无公害产品。观光农业园的绿色产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游客的消费习惯看,观光农业园中产品包括必选产品、可选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从游乐方式特点分,观光农业园产品包括展示型产品、体验性产品、互动式产品和复合型产品等。观光农业园应该通过游客的绿色需求与产品分类,适量生产,指导消费者正确消费,建立全新的生产美学观念。为减少资源的消耗,还应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产品实体中也不应添加有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原料、辅料;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消除或减少"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包装,力求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乃至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现循环农业。

3.2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的敏感因素,实施绿色营销就必须研究绿色产品价格的制定。珠三角观光农业的绿色产品在市场的投入期,生产成本会高于传统的同类产品。但是产品较高的价格是暂时的,随着各种环保措施的完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逐步下降并且趋向稳定。观光农业园的客源大部分来自于珠三角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压力大,向往休闲的生活,所以会选择利用周末或者“黄金周”在园区内体验田间劳作的欢乐、欣赏大自然的优美风景、提高生活质量,该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人们收入较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可接受的价格观念会逐渐地与消费观念相协调。因此经营者对绿色产品项目的定价应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初期可以采用低价扩大市场策略,为人们提供物美价廉的旅游项目,既能够增强观光农业园的口碑,又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随后可以采用分档定价策略,以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合理拉开旺季和淡季的差价,建立公正透明的价格体系。

3.3渠道策略

3.3.1积极参加各地农产品交易会,启发和引导绿色意识

农产品交易会是由农产品卖方企业摆摊设点,买方企业参观、洽谈和购买的集贸市场。现代农产品交易会集农产品展销、会议展览、商务探讨和学术探讨于一体,参会者既有各地的经销商,农产品厂商,也有媒体人士和展销地的广大居民。观光农业园在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时应积极宣传绿色概念,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现和选择热心的绿色营销伙伴,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有利于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向当地企业和居民宣传绿色观光农业项目。

3.3.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销渠道管理

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旅游预订与销售潜力巨大,符合绿色营销中短渠道、宽渠道的要求。珠三角观光农业园经营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旅游营销,通过建立高质量的观光农业服务信息网络,向潜在旅游、出游游客提供信息。这样既提高观光农业园的知名度,又减少了渠道资源消耗,降低渠道费用。

3.4促销策略

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是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基础之上,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主要手段的技术性革命。观光农业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交融的产业,观光农业开发的产品即是旅游观光产品又属于农产品。观光农业的开发一切都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所以,观光农业园所生产的农产品必须也要走自然、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品牌路线。

珠三角观光农业园的促销应以绿色为着眼点,借助绿色传播媒体(如关心环保、生态和健康的媒体),以绿色品质为核心,通过量大、面广的绿色广告,营造市场营销的绿色氛围,引导游客的绿色消费观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绿色”沟通与促销方式,不仅会提升观光农业园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而且能传播绿色生态文明、增强受众的环境道德观。

此外还可以进行绿色推广和绿色公关。观光农业园的营销人员从销售现场到推销实地,直接向消费者进行绿色推销和营业推广,示范农业园产品的绿色功能,讲解观光农业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回答潜在旅游者的咨询。和可以进行观光农业园游览项目的影视资料的播放,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组织社交联谊等,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进. 观光农业园规划与经营[M].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2]任昕竺. 旅游市场营销与管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王兴水. 广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 2005.

[4]韩笑. 生态旅游及其绿色营销策略[N].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5]袁平. 旅游市场营销[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6]郭剑雄. 农业发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吴易明,徐月芳.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8]郑维,董观志. 主题公园营销模式与技术[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9]Williams L S. Experiential Tourism around the World and at home: Definitions and Standar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and Standards, 2006, 2(1)

[10] Schmitt B.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feel,think,ACT,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s[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9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4篇

一、致力生态保护,展现天堂之美

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我们建设生态休闲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立足区位实际,努力扬长避短,在生态保护方面推进“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特产保护”等三个工程,致力把西山(金庭)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充分发挥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和主战场的作用,深入开展“太湖西山岛生态环保三年行动”,持之以恒地做好发展保护的“加减法”。进一步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深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增创一批星级康居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环岛公路沿线风貌片区提升,打造绿色最美观光带和生态最优展示区。严格“五位一体”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后代子孙留下珍贵的“生命水源地”。推进污水处理、新增林地、宕口整治、山体复绿、河道疏浚等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四个百万亩”上图落地,坚守生态“红线”,擦亮生态环境新名片。

推进文化遗产深度保护。散落于洞庭西山的古宅、古巷、古村落是太湖文脉中不可多得的宝贝,保护和弘扬这些西山特色文化,目的是为了永续利用。目前,全镇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控保建筑20处,市级控保古村落7个,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了“规划先行、筹措资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16字理念,并坚持“修旧如旧、整旧如故”标准,努力再现以“缥缈晴峦”、“林屋晚烟”、“消夏渔歌”为杰出代表的“西山古十景”历史风貌片区,描绘“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

推进特色果品创新保护。西山是著名茶果之乡,“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鱼虾”,这是对太湖西山岛最生动、最贴切的写照。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品质,坚持原汁原味,紧紧围绕“一环四区十二大果蔬基地”建设目标,结合果品结构调整,成功创建了杨梅、枇杷、栗子、银杏等4个部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精心打造了“水月坞”千亩有机茶园和“金庭王”百亩有机水稻基地,引育推介“太湖绿”、“金满庭”品牌,着力营造既是“农业园”又是“生态园”、“观光园”的靓丽风景。

二、坚持绿色发展,展现活力之美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影响质效。西山农业园区(金庭镇)遵循“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理念辩证施政。围绕“美丽西山、绿色西山”主题,承接《吴中区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大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提档升级,跳出资源依赖,创造绿色财富,实现以“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招商”等绿色项目引领新一轮绿色发展,完成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嬗变。

加快绿色旅游服务提升。万顷碧波的太湖美景带给西山人民更多的是旅游资源和无限遐想。历来我们坚定不移地主打“旅游品牌”,走好“旅游路线”,努力推动旅游产业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服务提升和绿色发展。坚持以“全域式绿色旅游”为目标,坚持以“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 创建为引擎,依托“一湖一岛一山一峰一洞天”重点,融合“七村八巷九里十三湾”资源,深挖山水资源禀赋和吴地人文历史,按照旅游“四大片区”(镇区片区、林屋洞片区、石公半岛片区、古村落片区)进行总体布局,努力实现“6+4”旅游服务业的全面提升。

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珍惜“鱼米之乡”、“吴中桃源”美誉,擦亮4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确定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建设太湖之畔美丽镇村,按照“鲜花盛开的村庄”主题,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精金满庭、太湖绿光二个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打造苏南现代农业实践区、样板区和保护区,加快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效益化和品牌化“四化同步”。

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力度。我们深知唯有绿色发展才是西山转型升级的“华山一条路”。近年来,充分运用重点项目领办挂钩制度,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分类指导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招商,着力培育服务经济发展后劲。我们一以贯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南峰阿丽拉五星级酒店、唐人数码文化创意产业园、联科纳米材料产学研基地等一大批高品质绿色项目成功引进并加快集聚,同时无缝对接度假区“一桥一隧一路一集群”,在形态焕新、业态引新、生态更新和文态塑新等方面精益求精。

三、突出民生福祉,展现幸福之美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正如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确立了“民生建设年”主题,深刻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今年重点在道路建设、文教发展、惠民利民等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腾出更多资金惠泽百姓、改善民生,扩大“幸福西山”建设成果。

深化道路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每个西山群众的共识,特别是太湖大桥通车前后的鲜明对比,更让大家感慨万千。近两年来,我镇按照“一桥一隧一路一集群”规划,加快推进全长42公里的西山环岛公路建设,致力将环岛公路打造成5A级景区道路、生态绿色长廊和产业经济纽带,实现从“交通线”向“风景线”、“经济线”和“生命线”的华丽转型。同时,新镇区8条道路实现全线通车,新镇区载体建设拉开框架,板块功能激活盘活。

优化社会事业投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扎实推进公交枢纽、文教发展、绿色殡葬、水利水务等一系列社会事业工程,切实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文体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西山中学弘文楼、西山中心小学堂里校区教学楼等一批文教设施建成启用。狠抓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引水上山工程,以及污水厂新建和自来水取水口延伸改造工程。大力引进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绿色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5篇

摘要浙江景宁县将林业发展作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该文在叙述景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发展林业使景宁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其具体实施的措施,为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成果;措施;浙江景宁

1基本情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19.5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有16.16万hm2,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活力木蓄积量761.46万m3,森林覆盖率达77.9%,森林绿是浙江省8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林地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林业是畲乡景宁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所在[1]。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作为职能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绿化示范村和“兴林富民”工程建设,走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升林农科技素质,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充分调动林农积极性,通过林业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林业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2.1风景秀丽

步入东坑、鸬鹚、大均、伏叶、梧桐等新农村,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特色生态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散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2城乡协调发展

景宁县统筹城乡发展,以现代林业为推动力,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龙头,助推林农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万公顷笋竹两用林工程、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启动望东洋保护与规划工程等项目,并进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充分发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走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致力打造创新强县、以林富民的理念,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推广林业产业化。实施一村一品的特色林业,以东坑、景南1 403.87万hm2毛竹现代示范园区、黄洋口板栗示范果园等兴林富民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实施竹林、药材、高山花卉、水干果增效工程,激起全县农民林业生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增绿工程,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处处都是村民植树造林忙碌的景象,美化、亮化了新农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现代林业建设推进景宁县林业经济由传统经营思路向现代经营理念,落后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陈旧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景宁县林农拓展、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经营现代生态农庄,综合开发利用“家禽—鱼—花—果—树—林下经济作物”绿色循环经济,采用农、林、牧、副、渔有机结合的方法发展多元化经济[2]。调整林业经济结构,积极从事第三产业,借助得天独厚、风光秀丽的大际风景名胜区、大均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区等自然旅游资源,经营农家乐、生态游等,特色鲜明、地方风土味十足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今来景宁县观光的省内外游人络绎不绝,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富了一方百姓,擦亮了“绿色畲乡、生态景宁”的特色旅游金字招牌。

2.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吸引投资

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型的政府部门,引来许多投资,如缙云人王洪发在该县营建26.67余hm2茶叶基地、台州人黄明正在该县创办了一家医药包装公司等等。2009年以来,共有100多位外地人纷纷落户该县创业,从事茶叶、特色水果、医药包装等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景宁县现代林业的魅力和潜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始得到充分展现[3]。

3林业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3.1将绿化示范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和有效载体

在绿化规划当中,根据各村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配制树种,大大提高农村农民的居住环境条件,美化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东坑村、鸬鹚乡鸬鹚村、大均乡大均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4]。

3.2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的原则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原则,把林业、农业产业结构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以科研部门为依托,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路。目前,全县已建成竹林13 400 hm2、中药材基地4 000 hm2、干水果基地3 533.33 hm2、茶叶基地2 400 hm2、花卉苗木近133.33 hm2。着手毛竹现代示范园区1 400 hm2和板栗高效示范标准化基地建设、厚朴高效示范标准化推广技术应用,全面提高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毛竹、板栗、厚朴等生产技术水平,极大地带动农户种植特色林果药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发展茶叶、杨梅、香水百禾、英川蜜梨、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新亮点。毛竹、板栗、厚朴、茶叶、杨梅、香水百禾、英川蜜梨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景宁畲族自治县陈世平、余沛青、任家弟、潘欣根、蓝根华等5户,2007年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荣誉称号。

3.3建立健全多种制度和形式

3.3.1建立健全技术干部联系挂村制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大林农科技培训力度,指导林农科技兴林,林农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结合“三百一千”工程和“兴林富民”工程,加强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使林农真正学会以科学的方法使用林果药栽培、施肥、修剪、深翻、防冻、使用林果药、病虫害防治、储藏、抗旱、喷灌等林业实用技术,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林业技术能手,切实提高林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林农生产管理水平。2007年建设高效林业示范基地1 000 hm2,其中高效笋竹林基地800 hm2,板栗基地200 hm2,发展香榧庭园经济村2个。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忠溪村、东坑镇深洋村、英川镇黄洋口村等3个村,2007年喜获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荣誉称号。

3.3.2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让林农切实体会到林业政策性补助资金的实惠。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积极开展林权制度的改革,保障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真正把林地经营自主权还给林农,现在逐步推行林农可以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使景宁畲族自治县林权制度改革又迈出一步,为林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林农还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招标等多种形式,加快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发展林业的生产力,调动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林区的生产发展,推动畲乡景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参考文献

[1] 宁久丽.试论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河北林果研究,2010(1):34-37.

[2] 孔东升.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