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范文

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2-03-07 10:39:06

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摘要】

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业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交易性业务在品种和规模上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态势。然而,由于证券公司中后台运营支持相对滞后,交易性业务发展给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围绕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流程,重点分析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生产流程

一、引言

自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上海证券业务部开张运营至今,我国证券公司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整体看,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四大传统业务。2012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行业金融创新力度加大,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证券公司的交易性业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它既不等同于传统的证券自营业务,也不是经纪业务。交易性业务一般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有相对完整的交易过程,还存在后续的估值问题。从业务范围看,它涵盖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柜台市场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等。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证券公司公开上市成功,证券行业的资本金得到迅速提升。据调查,2012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先后有6家证券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4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另有2家证券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11年12月31日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12月31日的4.09万亿元,增量部分主要占用在交易性业务上。可以说,在政策效应释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交易性业务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提升盈利水平,优化其收入结构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交易性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传统理念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提供给证券公司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和其他机构,以便于这些相关利益方了解、监督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不仅仍要发挥传统的“会计报账”职能,更要服务于证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对内履行经营决策、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等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当代证券公司的软实力。

二、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主要是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工合作的过程。图1描述了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流程。从职能看,证券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前端,主要负责当日交易数据的录入和管理。清算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中连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中间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从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采集交易数据;(2)从外部系统采集市场行情信息和结算数据;(3)进行当日数据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易清算,将清算结果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后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清算数据接收;(2)采集不同业务投资产品的估值数据;(3)进行账实比对,通过比对审核的数据进入会计分录生成环节,未通过比对审核的返还清算部门修改;(4)运用核算规则(包括记账分录、记账时间、成本计算方法等)生成会计分录;(5)编制会计报表。

三、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步入了快车道,各种交易性业务产品上线速度快,增长迅猛。以柜台市场为例,2014年全年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产品发行(含代销)累计2338只,发行金额2148.04亿元;产品转让317笔,转让金额73.46亿元;柜台融资业务1478笔,融出资金为20.87亿元。毋庸置疑,大批量交易性业务新产品上线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业务部门的交易数据采集、汇总处于分散化管理状态;第二,新业务发展带来多系统清算问题,现有清算系统的可拓展性较差;第三,部分新业务,尤其是那些手工操作、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新业务容易出现信息采集错误与遗漏现象,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四、影响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为了较全面地识别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将利用鱼骨图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见图2。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下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图2的结构,下面将从业务发展、外部政策环境、制度规则和人员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业务发展方面长期以来,传统业务———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一直是我国证券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多样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除了传统业务外,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已经成为我国证券业仅次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来自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120家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为446.24亿元,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11.59%上升到17.14%。与此同时,各种基于柜台市场的类融资和场外衍生品创新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不难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行在产品业务多样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由于监管环境以及市场收益率的不同,总收入中各项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还存在较明显的区别。从产品大类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资品种不仅涵盖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还包括大宗商品、外汇、贵金属以及碳排放量等。此外,近年来,伴随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服务于交易对冲、汇率对冲等目的的跨境交易发展迅速。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涉及的投资产品主要是在各类交易所(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碳交易所等)、银行间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交易的一般交易性投资产品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信息采集的来源和质量管理方面,多数交易性投资产品的相关数据可以借助外部交易系统引入,会计信息质量高、时效性强。然而,少数交易性投资产品和场外市场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数据由于缺乏外部交易系统支持,数据引入不完整,加之原始数据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由于新业务上线时间过紧,部分产品交易频度过低,交易业务部门在初期并没有意识到及时开发交易系统的重要性,因而导致这些类型的投资产品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进行交易数据和清算数据采集。随着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数据采集的操作风险明显提高。

(二)外部政策环境产品的价值计量是交易性业务会计处理的核心和难点。从影响因素看,价值计量与资本市场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部分产品市场成熟度低,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不完备、市场参与者不广泛、交易各方市场参与地位不平等、交易信息不透明等。而部分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例如碳交易、新三板以及交易所债权交易等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交易市场的不活跃导致这些产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相关参数、指标的可获得程度不理想,估值困难。此外,新业务缺乏统一的行业会计政策。与以往传统业务不同的是,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产品往往是多个单一产品的组合创新,例如,可转债交易等。在会计核算中,组合创新的新产品很难适用原先针对单一投资产品制定的行业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实践中,证券公司各行其道,按照各自对新产品的理解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不规范,数据可比性差。

(三)制度规则实践表明,跨部门的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往往会因部门间制度规则的不协调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降低工作效率。如前所述,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是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实践中,由于部门制度规则的差异,部分通过清算部门数据比对审核的清算数据因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则而被财务部门返还清算环节进行修改,因此延迟了会计信息的生产周期。加之,财务部门和清算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两部门在会计信息收集和比对中存在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由于信息比对工作量大、工序繁杂,人员配置不足,且存在时效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复核、审核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结果是部分有质量问题的会计信息进入了下一生产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会计报表的质量。从惩罚机制看,多数证券公司追责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操作风险不断加大。随着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上述矛盾日益突出。从原因看,很多证券公司管理层缺少对前、中、后台运营工作统筹管理的基本理念,加之跨部门统一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因而造成部门之间在业务开发、系统建设、流程设计、规则制定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部门人员极易忽视甚至误解其他部门在会计信息生产方面对彼此业务支持的客观需求,从而加大了跨部门工作协调的难度。在交易性业务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管理层才会意识到制度规则设计上的缺陷,而此时整合难度大、成本高,制度规则重构的现实阻力很大。

(四)人员人员配置不足是目前国内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角度看,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员配置问题。具体的,交易业务部门主要缺少运营管理人员对交易信息录入的质量进行整体把控。从原因分析看,各交易业务部门在理念上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会计信息生产最前端”的重要性,忽视了清算、财务等后台部门对交易数据的需求;而为了节省运营成本,交易业务部门对运营岗位人员的配备不够积极主动。比较而言,清算部门人员配置不足主要是多系统清算造成的。受前台交易系统分散的影响,新业务的清算系统分散,缺乏完整的整体框架设计。实际工作中,不同清算系统间的数据比对困难,工作量大且工序繁杂。可以说,业务数据采集多源头、数据不规范直接导致清算环节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和时效性不足。而财务部门人员配置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配置和员工培训滞后于公司交易性业务的发展速度。人员短缺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操作风险上升,尤其是那些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柜台业务,由于无法在技术上实现交易数据、结算数据和市场行情数据的自动引入,只能通过手工操作进行数据采集、校对,因而很难避免在数据采集录入中因人员疏忽而造成的原始数据错误和遗漏。而一旦上游环节数据出现质量问题,就必然会影响下游环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数据的返还确认又会进一步弱化会计信息生产的时效性要求。

五、改进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统一前、中、后台数据生成规则根本上,要统一各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基本理念,培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公司文化。针对会计信息生产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突出环节,可以考虑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再造。当务之急,证券公司应改变前中后台部门在会计核算规则和清算规则制定中出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在公司层面实现跨部门规则的统一,就必须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掌握并充分理解业务实质,以达到会计核算结果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实质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会计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会计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可以考虑根据投资产品的不同属性实现业务分级审核,针对信息采集中遇到的纯技术问题不进行反复确认。另一方面,应规范限定交易业务部门即时信息报送到位时间、要素、格式,避免因数据不规范造成返工现象而带来会计信息生产周期的不必要延迟。

(二)提升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为了解决多系统清算带来的问题,短期内,可以考虑开发兼容能力强的柜台业务运营平台,改进现有业务、清算、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力。中长期,在学习国外经验和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多业务、前中后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三)强化追责制和惩罚力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强大的制度执行力是加强与人员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人员操作失误,证券公司短期可以通过增加提醒功能、建立人员黑名单、引入降级制度和末尾淘汰制度等方式控制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长期看,应结合绩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强化追责制度的硬约束,明确惩罚规则,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防患于未然。

(四)加大人员配置和岗位培训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交易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设置编制,并加大对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对现有人员,应整理岗位操作手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此外,还应设置专项团队,解决跨部门、跨账套信息沟通以及规则协调等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

(五)及时制定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是规范证券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应紧跟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组织行业会计专业委员会及时跟踪新业务开发,加强专业研究,尽快出台有指导意义的会计估值和核算方法与标准,提高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邹新,张红军.国际投行模式变迁[J].银行家,2014(2):64-67.

[2]郭万莉.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定位与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10):10-12.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场外业务统计数据报表(2015-01)[EB/OL]

[4]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29.

[5]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年度证券公司经营数据[EB/OL].

[6]张冬,余锋,闵亚能.精益六西格玛案例汇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194.

作者:李莉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kzxxlw/6882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