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范文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3 03:54:38

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一、农资价格波动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一)农资价格波动不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国农科院的研究资料显示,农资价格与农民的种植意愿存在明显负效应,农资价格越高,农民的种植意愿就越低。[2]相对于传统农产品的种植,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其投入往往要更高一些,大多数农民的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如果在农资产品上还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可能就会有很多农民不愿意改种收益更高、但风险同样更高的农产品。如此一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就难以获得农民的支持。

(二)农资价格波动不利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起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大大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可以想象,如果农资价格无法保持稳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够,会给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带来困扰。一方面,由于农民可能会因为农资价格上涨而出现抛荒的情况,或是改种对农资要求更低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每年支农惠农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政府部门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范围、程度等方面的数据难以准确判断,从而影响未来一年支农惠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历程回顾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历程回顾改革开发至1994年以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对农资的需求大幅提高,农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91年~1995年的“八五”期间农资价格上涨达到高峰。1996年全国农资价格上涨8.4%。此后的1997年~2002年农资价格下降,以上年价格为100,共价格指数分别为99.5%、94.5%、95.8%、99.1%、99.1%和99.7%。2003年~2007年,我国农资价格涨幅分别为1.4%、10.6%、8.3%、1.5%、7.7%,呈现强劲的上涨势头,2008年,农资涨幅高达20.3%。2009年,农资价格稍有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2010年起再度震荡上行,2010~2012年全国农资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9%、11.3%、5.6%。图1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资价格指数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在1996年以前,我国农资价格稳步上升,其中在1989年~1990年,1993年~1996年,两次出现农资价格的巨大涨幅。经过1996年~2003年的价格调整,农资价格在2003年以后进入上升通道,2008年甚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涨幅。

(二)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成因我国农资价格波动的成因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性因素。价格体制改革、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产业政策实施,都会给农资价格带来波动。比如,我国农资价格先后经历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及市场调节价等过程,农资流通体制也同样经历了“统一计划、统一分配、分级管理”到“一主两辅渠道”最后转变为“三个渠道”并行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每一次体制改革,都会对农资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且几乎都是带来农资价格的上涨。[3]二是需求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方,所有可能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到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上,进而影响到农资价格。从过去30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未来预期都有了很大提升,使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三是供给因素。企业生产成本是决定其产品售价的基本因素,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如石油、天然气、用电、工业用地等原材料的价格都大幅攀升,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环节成本,同时也使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大大增加,直接推高了我国农资价格。同时,工业建设用地的成本也出现了数倍、数十倍的增加,给众多农资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生产成本压力,自然也会影响到农资价格。四是突发性因素。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性事件,都可能会影响到国内的农资生产和市场价格。

三、稳定农资价格促进农业生产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测与预警体系要通过有效的预警与监测体系,时刻监控农资市场的价格波动,第一时间对农资价格的异动作出反应,以保证农资价格始终处于合理的价位。一是要做好责任分解,依法明确职能部门的农资市场价格监管责任。[4]比如,农牧局该承担什么责任,供销社该承担什么责任,都应该明确,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加强日常市场执法的力度,实现农资市场监管的全覆盖。二是突出做好重点工作。农业生产具有时效性,各地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时间点,有计划地开展专项行动,以保证在重点农时,每一个重点地区、市场以及企业都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管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放心的生产资料,维持农资价格的稳定。三是加强市场监测与预警。商品的价格往往是市场作出反应与调整的信号,从价格的变化可以分析供求关系、市场不确定因素等。要在当前数量庞大的价格监测队伍基础上整合力量,形成更加具有专项性与综合性的价格监测体系。通过准确有效的价格监测,为政府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保持农资市场的价格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严格的农资生产经营体系应建立严格的农资生产经营体系,为农资价格管理奠定基础。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源头治理与准入。建立和完善农资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通过建档,将不符合市场要求的生产经营企业清理出农资市场。同时,加强对市场准入的审批,按照法定程序与权限,严格把关,消除市场隐患。二是打破区域封锁,推进农资生产的调整布局,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集团引领的农资生产经营市场体系,提高农资产品质量,保证市场足够的供给能力,从供求关系角度保持农资价格稳定。从以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过多,政府管理难度大。企业自身也以模仿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低,在加入WTO后的今天,显然无法与国外巨头企业竞争。加大企业集团的扶持势在必行,要通过打破区域封锁,不断调整农资生产的布局,鼓励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或兼并,不断做大企业。同时,引导大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形成中国企业良好的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减少进口农资产品对农资体系的影响。三是不断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应该看到,农资价格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更多是来自于上游企业成本的增加。比如,石油价格的疯涨和电力价格的上升,必须要从整体上出台政策,降低农资生产企业的成本。实行对农资进口关税减免、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财政、税负扶持政策等,也可以对农资生产项目的土地、用水、用电等进行适当补贴等,从源头上降低农资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价格稳定。

(三)创新农资流通方式要以打造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为目标,不断提高农资流通水平。一是要加快完善农资流通和市场服务体系。应增加农资流通经营主体,鼓励更多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农资流通领域。积极探索中小农资流通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合作体系,在现有的农资生产商、分销商和使用者三方体系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店”的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5]二是要不断提高农资物流效率。理顺流通环节,缩短农资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距离与时间,通过在县区等基层建立农资超市的方式,使具有信誉的品牌农资产品直接面向农民销售。建立类似于农资超市的销售网络,并辅以完善的配送网络,既保证供给,也保证农资价格的稳定。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相对集中的销售主体,也有利于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农资供应质量与安全。特别是要建立农资储备库,利用农业生产淡季低价机会进行储备,在农时销售,可以起到平抑农资价格的作用,维持农资价格稳定。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农资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农村,而农村恰恰是我国物流网络的末端,不完善的物流网络不仅加大农民采购难度,也拉高了农资价格。要不断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网工程”和“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加强产品流通。同时,通过建设农村物流信息网络,推动农村物流网络的改造升级,为农资产品加快流通奠定基础。

(四)探索建立农资协会一方面,要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为家庭经营户提供有关农资的价格、服务、流通等各方面信息,也可以为合作组织内的农户进行农资采购等事宜。[6]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农户在农资采购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提高在农资产品采购上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避免出现因为农民不懂行而买到假种子、假农药等事情,通过集体采购,加大农民在与农资生产商、经销商谈判中的力量,有利于降低农资价格。[7]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指导与扶持。如给予财政补贴、技术指导等,推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作者:简玉刚单位:重庆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生产农资价格波动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gbdlw/6650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