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

术后护理论文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临床资料总结我科2004年2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无面瘫史,乳突CT检查面神经管无异常。进行常规全麻下中耳手术,10例为改良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1例行乳突根治术;均探查面神经骨管并充分磨低面神经嵴。术中发现有5例面神经管骨质有破坏,均在水平段,面神经部分暴露,但鞘膜完整,无水肿。面神经管无明显病变的有6例。术中剪断鼓索神经3例。全部病例术程顺利,术中面神经无明显损伤,手术当天无面瘫。术后静脉应用抗菌素1周,术腔常规给予明胶海绵和碘仿纱填塞2周。全部患者面瘫发生于术后第1~20d,平均4.3d,其中有8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前,3例发生于术腔填塞物抽出后,均为不完全性面瘫,面神经功能评分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Ⅱ~Ⅳ级。

1.2方法发现面瘫后,立即取出术腔填塞纱条,清理明胶海绵,每日换药1次,术耳每天滴含糖皮质激素的抗菌素滴耳液。遵医嘱给予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素、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持续7~14d。持续观察面瘫的程度和发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局部伤口、眼部的护理以及面肌康复训练和出院健康指导。

2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面瘫于2周内完全恢复者8例,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3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面瘫复发,术腔干结,无后遗症。

3护理

3.1术后观察全麻中耳乳突术后除观察基础生命体征外,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面瘫的体征,以及出现体征的程度和发展情况。若术前无面瘫,术后出现面瘫,应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手术者可以分析出现面瘫的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3.2面瘫护理

3.2.1心理护理术前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的方法以及术后发生面瘫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告之患者,面瘫是暂时性的,术后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面瘫的恢复。术后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另外还要重视发挥家属及亲友在维持病人最佳心境中的作用,使其有一个关心、体贴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感到温暖,减轻精神负担,消除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3.2.2伤口护理注意观察切口局部及耳郭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敷料是否清洁,根据伤口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伤口受压。3.2.3眼部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每天使用人工泪液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保持眼球湿润;睡前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及消毒纱布包眼保护角膜。

3.2.4面肌功能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以热毛巾敷面部及行环形脸部按摩,按照健侧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用力轻柔、适度、持续,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恢复,必要时给予理疗。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运动时按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2~3个八拍,3次/d,促进肌肉张力的恢复。

3.2.5出院指导保持手术耳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水进入术腔,防止感染,3个月内避免长时间术耳正对风吹拂。对未完全康复的患者,要指导患者继续进行面肌功能自我康复训练,自我观察面瘫的发展程度和恢复情况,定期回院复诊。

4讨论

迟发性面瘫一般在中耳乳突术后几小时、几天或十几天出现,不能以手术损伤来解释。其发生原因多数不能明确,可能与面神经骨管缺损或破坏、鼓索神经过度牵拉引起面神经逆行性水肿、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面神经或病毒感染等有关,与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及手术技巧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面神经骨管破坏、术腔填塞物过紧压迫的面神经或碘仿过敏、术中热损伤等。根据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尽早取出了耳内填塞物,减少压迫;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制剂,适当的物理治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得以康复。因此,在中耳乳突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生面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自卑感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能使面瘫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曾海燕.贝尔氏面瘫患者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1,14(05):667-678.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术后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手术特殊性采用心理护理、合理、营养饮食、基础护理进行护理与指导。结果有计划、针对性的术后护理能减少术后风险,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护理手段是老年妇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保证。

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性差。老年妇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点的特殊性,生殖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护理工作亦有相应的特殊性。有计划、针对性地做好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式的改进及与手术有关条件的完善,尽管老年妇科手术风险大,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实践证明老年妇女是可以接受大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加强术后的护理。

1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需依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通常术后每0.5~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平稳后,每4h观察1次。术后至少每天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d。术后1~2d体温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此为手术正常反应,术后持续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变化常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有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护理中有足够认识,如出现嗜唾,精神差,低热时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

按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稍垫高一侧肩胸,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h。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留下的针孔约需2周方能愈合,蛛网膜下腔的压力较硬膜外间隙高,脑脊液有可能经穿刺孔不断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颅内压力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尤其在头部抬高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封闭针孔的血凝块不易脱落,可减少脑脊液流失量,减缓头痛。为此,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术后宜平卧一段时间,以防头痛。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情况的发生。同时,半卧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术后腹腔内血性液体、炎症渗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肠子宫陷凹引流,避免对膈肌激惹,减少脏器刺激。

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感觉的恢复情况;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鼓励患者活动肢体,每15min进行1次腿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2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环和促进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3饮食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4缓解疼痛

虽然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但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不严重。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和不适通常集中在切口处,其他还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术台上的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伤口疼痛,通常手术后24h内最为明显。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动,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护士应牢记: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况下才能主动配合护理活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为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处理,以保证患者在舒适状态下配合完成护理活动。按医嘱术后24h内可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使用镇痛泵为术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剂的使用应在术后48h后逐渐减少,否则提示切口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需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5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主要的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术后并发症可直接发生在伤口,也可以在手术位置周围的器官,或远离手术的部位或体腔内。并发症可能在术后立即发生,或迟些时间发生。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护士必须熟知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5.1腹胀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患者术后、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h开始恢复,此时可闻及肠鸣音。通常术后48h恢复正常肠蠕动,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解。如果术后48h肠蠕动仍未恢复正常,应排除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刺激肠蠕动、缓解腹胀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1、2、3灌肠,热敷下腹部等。在肠蠕动已恢复但仍不能排气时,可针刺足三里,或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mg),肛管排气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如因炎性反应或缺钾引起,则按医嘱分别补以抗生素或钾;形成脓肿者则应及早切开引流。

5.2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是发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尽管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也难免发生细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内和经阴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来排尿,床边加用屏风,增加液体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如上述措施无效,则应导尿。一次导尿量超过1000ml者,宜暂时留置尿管,每3~4h开放1次。

老年患者、术后必须长期卧床者,以及过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者,应按医嘱做尿培养,确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术者一般在拔管后4~8h内可自解小便,注意记录尿量和时间。

5.3伤口血肿、感染、裂开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查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血肿极易感染,常为伤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异常情况,护士切忌慌张、失态,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同时避免混乱,尽量减少在床边作技术性讨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自觉切口部位轻度疼痛,有渗液从伤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见大网膜、肠管脱出。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6心理护理

一般老年人反应较慢,记忆力差,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术后焦虑、恐惧、压抑、思前顾后的心态接踵而来。因此,护士应协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态度和蔼亲切,反复耐心地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效果。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从而减轻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后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1]。对这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平均52.2岁。患侧位于右侧21例,左侧14例;病史1.7~2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8例,Ⅱ、Ⅲ支痛者27例。面肌痉挛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患侧在右侧3例,左侧7例;病史1.5~20.0年,平均6.8年。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2]。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

1.2手术方法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头前屈并抬高20°,于患侧枕下乳突后作长约6~8cm直切口,骨窗开颅,直径约3~4cm,长达横窦,外侧至乙状窦边缘。“K”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之。显微镜下锐性打开桥池侧翼或小脑延髓池侧方的蛛网膜,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以显露手术视野,仔细分辨三叉神经或面神经,从神经根部向远端锐性分离,解剖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周围的蛛网膜,探查和寻找三叉神经或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压迫。在动脉与脑干和神经之间放置Teflon棉片,用生物蛋白胶固定,确定无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和皮肤各层。

1.3结果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85.7%)术后当日止痛,2例(5.7%)疼痛逐渐减轻,3例(8.6%)疼痛无改变。10例面肌痉挛患者中,8例(80.0%)术后痉挛消失,2例(20.0%)减轻。4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9%(40/45)。住院天数8~25d,平均12.6d。随访2.5~3.7年,平均3.1年,无复发病例。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该手术部位深且毗邻脑干、小脑及多根颅神经,因此,术后入监护室24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流状况,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3]。本组术后无再出血及意识障碍病例。②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后取半卧位,利用脑部重力作用压迫止血,以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h后,先试饮少量水,患者无误咽、恶心、呕吐时,再予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术后2~3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为普食。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并及时通知医生,加强抗感染、对症治疗,于术后第5天停止流液。

2.2并发症的护理

2.2.1头痛、眩晕、呕吐: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后患者有头痛、眩晕、呕吐等低颅压的表现。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必要时给予氨氛待因或爱茂尔可升高颅压。本组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低颅压症状,经过对症治疗3~5d症状消失。

2.2.2口唇疱疹:患者可出现口角或三叉神经分布区疱疹伴疼痛,可能是手术致三叉神经抵抗力下降所致。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后差[4]。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1%甲紫涂抹患处,涂抹药物时动作轻柔,避免水泡破裂。按医嘱口服B族维生素,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一般3~7d疱疹消退,局部残留色素沉着。本组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发生口唇疱疹,经过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均治愈。

2.2.3面神经麻痹:本组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无面瘫。给予局部按摩、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因面部感觉减退,残留食物易存在于颊部与齿槽间,且咀嚼时颊黏膜和舌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因此,应及时清除口腔残留食物,嘱患者进食后漱口,且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咬伤,预防溃疡发生。本组2例面肌痉挛患者角膜反应减退,应用眼罩保护,定时涂抹抗生素眼膏,无角膜溃疡发生。

2.2.4外展神经暂时麻痹: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可能是术中分离三叉神经根周围蛛网膜,牵拉或触碰外展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不能外展,视物重影。患者出现复视时易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耐心向患者解释出现复视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协助患者热敷眼部,嘱其尽量闭眼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必要时用眼罩将患眼遮挡。本病例于术后第10天恢复正常。

2.2.5耳鸣、听力下降:本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各有1例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可能是手术操作影响面神经、听神经和供血动脉而出现听力损害。护士需做好其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要时提高说话的音量或在健侧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同情、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半年听力恢复,但面肌痉挛患者随访1年后患侧听力完全丧失。

3讨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开颅部位相同,减压神经相近,因此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同,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小脑桥角解剖结构复杂,汇集着从基底动脉所发出的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桥支及其分支静脉,还有个别从椎动脉直接发出的小脑后下动脉等。而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局部神经和血管多呈异常形态或走行,因此,手术易损伤血管造成神经受压。其术后并发症包括残余痛、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耳鸣、听力减退、后颅窝血肿、术后脑积水、枕部麻木、共济运动障碍、癫发作等。但多数并发症比较轻微,几乎无手术死亡病例。所以,此类患者的护理问题易被护理人员忽视,从而导致护理质量降低。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此处血管、神经密集,由于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影响脑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昏迷,因此,护理上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细致认真地观察病情,给予系统、完善的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121.

[2]赵虎威,高国栋,赵振伟,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封三.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4岁,平均59岁。住院平均天数15天,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9例,单眼14例,合并双眼闭角型伴左眼视神经萎缩1例。实行双眼显微小梁切除者10例。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闭角型青光眼为心身疾病,发作诱因与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如悲伤、激动、愤怒、精神刺激等诱因作用下易突然发病,症状严重,加之患者缺乏相应医疗护理知识,极易产生恐惧、害怕、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可加重病情,使晶体虹膜隔向前移位,促使晶体虹膜相贴,导致后房压力升高,房水进入前房时,阻力大而引起眼压升高。另一方面,情绪激动紧张,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间脑眼压调节中枢障碍,血管神经运动紊乱,使色素膜充血、水肿、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散大,房角阻塞,加重眼压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患者交流,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并将青光眼发病原因、治疗及护理知识,术前、术后配合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消除悲观心理,帮助熟悉环境,介绍医护人员情况,从而减轻陌生心理,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或解除导致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刺激,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青光眼治疗的基础知识、手术方法及效果,解释术前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手术的成功。

2.2术前准备

2.2.1术前一般检查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并做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免疫过筛八项、心电图等。如有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术前应积极治疗,使心肺功能、血压、血糖控制在适宜手术的状态下。如有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习惯性便秘者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而导致高眼压影响手术进行。

2.2.2术前用药的观察护理青光眼主要症状是眼压急剧升高,降眼压是术前治疗的重要措施,作用是缩小瞳孔、开放前房角、通畅房水,使异常高眼压迅速降低,各种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应用过程中,如出现眩晕、气喘、脉数、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0.25%噻吗心胺眼药水作用机制是控制房水生成。用药前了解心脏功能,有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全身用药并配合局部用药降眼压效果较好,全身用药选乙酰唑胺口服,20%甘露醇250ml静滴。乙酰唑胺主要作用抑制睫状突中碳酸酶产生,从而减少房水,使眼压下降。但服用过程中,钾离子排出增加,可产生手足麻木等不良反应以及引起胃肠道发炎,因此需饭后服用,同时多食用含钾的食物或配氯化钾口服,可减轻不良反应。在应用高渗溶液降眼压时,如20%甘露醇静滴时,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前询问病史,使用中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喘、心悸等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心衰、肺水肿。使用后患者应平卧休息,勿立即起床,防止发生意外。

2.2.3术前常规护理术前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氧氟沙星以冲洗结膜囊。对使用多种眼药水者,防止错滴或交叉感染,用药前严格三查,特别对有乙肝患者和眼部细菌感染严重者,更应注意。术前1日,术眼备皮,清洗面部及颈部,有条件沐浴更衣。做好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禁用。备好术中用药,对眼压不稳定者,术前30min20%甘露醇快速静滴,促进房水循环降眼压。术日晨再清洗术眼,然后无菌纱布覆盖,以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术后感染。为使患者更好配合手术,术前可给予鲁米那0.1g肌注,以加强麻醉效果。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术眼包扎及眼部不适,生活能力下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帮助、关怀,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避免发生跌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信赖心理、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安慰,并重点向患者介绍术后的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在护理治疗操作中,动作轻稳,使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3.2术眼的护理(1)术后注意术眼有无渗出,及时换药,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术眼。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点眼方法。患者同时应用2种以上眼药水,必须间隔5~10min,减少不必要的全身反应。(2)包扎的术眼,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松解加压绷带或用力揉眼,避免碰撞术眼。入厕要有人扶助,保证安全,妥善保护术眼。

3.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术眼前房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现象即给予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使积血沉积于前房下方,并与医生联系,采用止血、抗感染药物,尽快止血,防止感染。一般前房积血1周内可逐渐吸收。眼眶淤血是正常现象,异物感多因眼内缝线所致,不需处理。术眼疼痛是常见不适症状,一般术后3~4h最多见。如过后仍发生疼痛,应警惕眼压升高和前房积血,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疼痛原因,根据情况给予合理解释和精神鼓励,以增强疼痛的耐受性。必要时通知医师,应用止痛剂,一般常用消炎痛25mg口服,对止痛、降眼压有一定作用。如头痛伴恶性呕吐,应测眼压,眼压升高,给予利水降眼压。术眼前房浅及前房消失,常因滤过口引流过畅和手术创伤致房水生成抑制,虹膜晶状体隔前移所致,应卧床休息,术眼滤过区加一条状纱布卷,然后绷带加压包扎。青光眼术后可有程度不同虹膜炎,患者术眼应给予散瞳药,1%阿托品扩瞳,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虹膜粘连,但应注意排除视网膜脱离,晶体损伤,异物或全身疾病。滤过泡不形成,常因虹膜嵌顿及瘢痕闭塞滤过口引起,应遵医嘱应用5-FU半球后注射,每日1次。拔针后,压迫局部数分钟,以防出血致眼睑水肿。如出现眼睑水肿,可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术眼水肿。

3.4饮食护理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纤维素,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禁烟酒,不要大量饮水,每次<300ml,每日不超2000ml,防饮水过多,导致高眼压。

4出院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用眼不能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看书、看电视、长时间低头活动。不在黑暗的地方久留,以免瞳孔扩大影响房水排泄。

术眼按医生要求,继续用药,点眼前用流水洗手,保持双手清洁。眼药水应滴入穹窿部。严格查对扩瞳或缩瞳药。点眼后压迫泪囊2~5min。眼压下降后不宜频繁使用缩瞳药。勿自作主张乱用药,如有不适门诊随访。

由于闭角型青光眼不易根治,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一般1~2周进行1次复查,以后每月复查1次,3个月后眼压平稳,滤床功能良好,每6个月复查1次。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查。眼压控制不良者,可做眼部按摩。眼压反复升高者,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

注意休息,可动静结合,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肠蠕动功能减弱,饮食结构不合理,极易引起腹胀、便秘,在室内轻度活动,可减少腹胀便秘。睡眠时,头部垫高,减轻头部充血。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以避免眼压升高。

5总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永久性房角粘连和视神经损害。急性发病只有迅速降眼压,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虹膜根切术,才能避免视力下降。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保护瓣的滤过性手术,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有效方法。本组42例患者,采用了合理的治疗方法后,均治愈出院。但青光眼术后仍有一定比例复发,使眼压升高视力损害。因此,严密观察患者青光眼发病症状,测量眼压是预防再次复发的唯一措施,并且必须同时做好饮食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健康宣教,了解预防保健知识,防止青光眼复发,使患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懂小杰,王建荣,刘虹云.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护理体会.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2(7):1.

2李沛玲,修建萍,朱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476

【关键词】闭角型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1l例.女5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0.9岁。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6例;c“椎体脱位4例,c,椎体骨折2例,其中合并c¨椎间盘突出6例;无脊髓损伤症状5例,不全瘫6例,全瘫5例。均采取前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同定术,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者行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无明显恢复5例,基本康复1l例。

二、术前护理

2.1护理评估本组16例患者因创伤引起颈椎脱位、骨折或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神经的损伤,使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陷入让人照顾的状态;加之疾病的发展变化及病痛折磨,会使患者产生濒危感。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脊髓损伤情况、心理和社会支持状态等。

2.2心理护理意外损伤不仅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伤、自责等心理,还会因躯体不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急于取得疗效而烦躁不安、情绪激动。因此,护士更应注意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诊疗常规的解释说明,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愿意配合医护工作。针对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存在顾虑,担心手术风险大、效果不佳或对手术治疗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应充分了解病情,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必要性、治疗效果、科室的设备及技术力量,取得患者的信赖,争取家属的全力支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解除患者的疑虑,鼓励家属协助患者掌握脊髓损伤的自我护理方法,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2.3颈部支具、颅骨牵引的护理颈部支具、颅骨牵引起到复位固定的作用,防止损伤部位移位而引起脊髓的再损伤。教育家属不能擅自去除支具或增减牵引重量、松解颅骨牵引弓的螺母,不用手摸牵引针孔。告诉患者牵引期间,如有轻微的恶心、头晕症状不必紧张,可逐渐适应牵引重量,若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气急等不适,应报告医护人员重新凋整牵引位置或牵引重量。牵引的床头应抬高,观察牵引针孔处有无出血、肿胀,肩部、枕部应根据牵引位置适当地垫海绵、软枕,以预防褥疮。

2.4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食,满足饮食习惯、口味偏妻子I-1;告诉患者因疾病的限制必须习惯床上排便的意义,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协助患者排便,尽快让其掌握床上排便的技巧。加强床上的四肢主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减轻腹胀,鼓励患者饮水2000ml/d,以预防便秘;卧床期间保持皮肤清洁于燥,床铺平整无潮湿、无碎屑,加强枕部、肩背、骶尾部等骨隆突处皮肤护理,如垫软枕、气圈、按摩。在维持牵引力线的同时,正确地执行轴位翻身,每2h~3h1次,防止褥疮。对于大便失禁者,应做好会清洁卫生。截瘫早期,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2周~3周后,应每4h-6h定时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2次/d,必要时膀胱冲洗2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预防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教会患者家属留置导尿管的自护方法。

2.5有效咳嗽训练嘱患者先慢慢吸气,同时上身向前倾。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收,一次呼气。连续咳3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吸气或平静片刻,准备再次咳嗽。咳嗽训练一般控制在5min以内,避免餐后或饮水时进行。以免引起食物反流。

2.6手势语言的训练手术后因为伤口的疼痛而影响语言的沟通,所以,术前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言表达方式,以便术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2.7气管推移训练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术前3d~5d应常规进行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3次,d,lO~20min/次,可逐渐增加至30~60min/次,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和食管的操作。鼓励家属积极参与训练,协助推移训练的完成。

2.8呼吸功能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运动、人工阻力呼吸训练,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肌的耐受性。

三、术后护理

3.1保持颈部制动手术后应用颈围同定颈部,专人护送。搬运患者时,应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避免摩擦、旋转。平卧硬板床休息,两侧颈肩部放置沙袋以同定头部。卧床期间,应轴位翻身。取侧卧位时,注意将头垫高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腿和肩背部垫枕,以维持侧卧姿势。

3.2病情监测术后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0.5h-lh1次,待病情平稳后可改为4h1次。因前路手术中牵拉气管易致气管黏膜水肿造成呼吸困难,多于术后1d一3d发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有无紫绀,有无张口状急迫呼吸、反应迟钝等,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或再次手术准备。按时巡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脱落、渗血、颈部肿胀情况、颈部引流液颜色和量,防止血肿形成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一旦发现血肿,立即通知医生清除血肿。密切观察感觉平面、四肢感觉和肌力变化。

3.3呼吸道管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术后床旁常规备吸引器,常规持续吸氧,因手术切口的疼痛导致患者拒绝咳嗽或咳嗽无力,容易造成排痰闲难而阻塞气道,因此,应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轴位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静脉应用激素、脱水药物控制喉头水肿和血肿对脊髓的压迫,床旁备用气管切开包,以防窄息。

3.4饮食护理术后因食管黏膜水肿及颈部疼痛不适,可能发生呛咳、误吸,导致伤口裂开或窒息危及生命,因此进食应逐渐过渡,使患者慢慢适应。术后禁食6h,清醒后可先给予流质饮食,首次进食宜温凉、少量、缓慢。术后1d~2d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菜汤、鸡汤、拌汤等,术后l周进食普通饮食,如米饭、馒头。注意观察吞咽及进食情况。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3.5康复训练卧床期间,应评估患者感觉平面,四肢感觉、运动、肌张力的变化,保持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在床上进行四肢肌肉和关节全范围的主动、被动运动,活动时间和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避免卧床过久引起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维护自尊,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手术后3d~5d,指导患者戴颈围逐步下床活动。协助患者正确使,日辅助工具,鼓励患者在疾病允许范围内做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如床边坐起、床边站立、梳头、洗脸、刷牙、如厕等,循序渐进。防止跌倒、摔伤,以增进患者自我照料能力。

四、出院指导

4.1术后继续应用颈围保护颈部2个月一3个月,3个月~6个月摄x线片观察颈部植骨临床愈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进行颈部活动训练,使肌肉有力,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4.2选择正确的睡眠和适当的枕头。枕头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一拳头高为宜,长度超过肩宽10cm~16cm。注意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休息时头、颈、肩的不良姿势,保持颈部平直131,如伏案时间过长,每隔1h活动颈部1次。

4.3防止颈肩部着凉、创伤刺激,一旦发生损伤应尽早诊治。

4.4加强上肢各关节的锻炼,以增强肌力和关节的灵活性,如抬肩、屈肘、做针线活,使用健身球、握力器等,能下床活动者鼓励其继续完成日常生活自理,注意行走安全。

4.5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遵医嘱行高压氧治疗。

4.6鼓励家属参与术后康复计划,向患者说明神经损伤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帮助其树立康复训练的信心和毅力,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坚持长期的功能锻炼。

五、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和椎问盘逐渐发牛退变,而急性损伤可诱发和加重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生活压力,甚至失去治疗和生存的信心。因此,加强颈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教会亲属或患者一定的自护技能,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各种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秀琼,江慕尧,王娜.等.刨伤性颈髓损伤早期低钠血症的护理37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4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我科对12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从术后一般护理到鼻腔局部用药、术后换药和出院指导等多个环节进行护理观察和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56(平均38)岁。单侧病变7例,双侧病变5例;术前作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扫描。

1.2方法患者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诊断、鼻窦冠状位CT检查,显示鼻窦病变范围及术中情况,开放相应鼻窦,清除鼻窦病变。

1.3护理方法

1.3.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术中出血情况,观察生命体征,采取半卧位。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术后24h内用冰袋进行鼻部冷敷,以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鼻腔换药前向患者讲清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患者手术出院后,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科室要做好预约登记。

1.3.2术腔护理由于内窥镜鼻窦手术要开放鼻窦,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鼻腔创面多,易发生淤血、粘连和息肉再生。所以,术后鼻腔护理极为重要。要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以保持术道通畅,同时要保护新生上皮。鼻腔填塞物如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等)应在24~48h逐步抽出。术后起每天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出院后1~周复查1次,及时分离粘连,清除术腔的痂皮、增生的肉芽和小息肉组织,行鼻腔鼻窦冲洗,直至术腔黏膜上皮化。常规给予激素、吉诺通、局部类固醇喷鼻外,给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次?d,1周服3d停4d,疗程4周以上。大部分患者经6个月的换药,基本可治愈。

1.3.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果患者有频繁地吞咽动作,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或前鼻孔有持续血液滴出,应立即进行鼻腔填塞止血。本组病倒中,有2例患者术后前鼻孔持续出血,采用加压填塞止血肌肉注射“立止血”,静脉输入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和术后血压监测也是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还要嘱患者进软食,不要挤压鼻部,以免引起出血。另外,观察术腔是否粘连及其他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二、结果

所有病例按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率为88.4%,好转率为11.6%。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三、讨论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早期,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效果呈下降趋势。而我们采取上述术后系统护理方法后,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这说明,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手术只是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的一半,而术后随访和术后护理是更为复杂和长期的工作。护理的中心环节是如何保持后鼻腔良好通气和鼻窦引流通畅。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周兵,史剑波,等.经鼻内窥镜鼻手术几项与疗效有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1):12-15.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本组20例均为我院2005年8月~2008年8月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84岁,平均64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个月。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周到热情地服务,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一切不利因素,注意遵守医疗制度。由于前列腺术后患者有反复出血、不适等情况,又多见于老年人,身体差、年龄大,故患者易焦虑、紧张、烦躁,应多给予关心和体贴,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消除其悲观、恐惧心理,并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其对治疗护理的配合[2]。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BP、P、R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血压下降或脉搏增快,需查明原因;如有心力衰竭、血尿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2.2.2注意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术后患者耻骨后置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出耻骨后间隙的残留渗血、渗液,以减少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应注意引流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引流液多为鲜红色和淡红色,24~48h有20~30ml,48h后逐渐减少。一般术后72h拔除引流管,引流管连接无菌引流袋,固定于床旁,不能高于腹部,每日更换1次,保持伤口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2.2.3保持膀胱持续点滴冲洗通畅尿道内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可选择由侧管作为冲洗管,大腔正管为引流管,也可根据情况相互交替使用,以保持导尿管通畅。冲洗方法基本上是密闭式,不易污染。Madigan手术是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但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破裂,可导致血尿,冲洗的目的在于防止血凝块堵塞导尿管,待尿液色变清后即可停止。常用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经常用手挤压导尿管,使之产生脉压冲力将导尿管中组织残留碎块挤出,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2.2.4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①阵发性膀胱痉挛:留置导尿管刺激膀胱可造成膀胱痉挛,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尿急、尿痛,但膀胱内并无明显积存尿液,出现此种情况时可给予解痉镇痛。一般膀胱持续冲洗时少见,因常有液体在导尿管与膀胱黏膜间流动,使刺激减少,所以患者如能进食,可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②感染:尿道内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尿道炎,并可通过生殖管道造成逆行感染,发生急性附睾炎,除经常用双氧水清洗尿道口及导尿管、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积垢外,如情况允许应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3]。

2.2.5注意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均为老年人,感觉和反应较为迟钝,生活能力和抵抗力也都较低下,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多做解释工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及平整,无尿渍及血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及按摩骶尾部,防止压疮发生。

3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前列腺腺窝出血3例,拔管后造瘘口漏尿2例,术后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4健康指导

4.1调理好饮食

前列腺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脂肪,避免辛辣和烟酒,多食谷类、坚果与蔬菜类食物。因饮酒可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充血而诱发尿潴留,患者需绝对戒酒。

4.2生活规律

要多饮水、多排尿,通过尿液经常冲洗尿道帮助前列腺分泌物排出,以预防感染。不能过度憋尿,因为憋尿会导致前列腺包膜张力的增高,长此以往会加重前列腺增生[4]。

4.3加强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前列腺液分泌增多,将细菌毒素稀释和冲淡,特别是驾驶员、办公文秘人员,更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工作中要注意及时更换,工作之余适当休息,并注意适当活动如散步,尽量以步代车,这样可改善前列腺局部充血,减少或避免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4.4注意生殖器卫生

男性要经常清洗自己的外生殖器,配偶也应注意卫生,以防止隐藏在外的细菌进入男性尿道,侵犯前列腺,导致前列腺发炎。每晚洗1次温水澡,或用温水坐浴;少穿或不穿紧身内裤,以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保护前列腺[5]。每次同房后及时排尿,清洗外生殖器也很有必要。患有前列腺疾病者,要注意夫妻性生活的适当性,既不可过度,又不宜盲目节欲。

综上所述,前列腺切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对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安.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9(11):664-666.

[2]武卫,汪瑞萍.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38.

[3]郭乃勉,张煦炜,刘忠平.前列腺增生症潴尿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35(6):135.

[4]潘萼芬.高龄高危患者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3,14(2):125.

[5]李露霞,汪娟.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31(5):92-9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3临床护理评价的效果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二、护理体会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

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三、临床护理评价的效果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6,1月~2008,10月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其中子宫颈癌6例,乳腺癌4例,直肠癌5例,胃癌3例,前列腺增生14例,阑尾炎20例,肠梗阻15例,胆石症13例。

1.2方法80例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泵,由麻醉师完成整个药物配制,镇痛泵安装及拔除等。药泵以每小时2ml速度匀速给药,停留48小时拔除,硬膜外导管及镇痛泵术后观察72小时,每4小时1次记录患者疼痛缓解、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蠕动的情况。

2结果

全组病例,疼痛被有效控制,睡眠良好,术后恢复顺利,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尿潴留2例,腹胀1例,经采取适当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完全缓解,镇痛效果为95%。

3护理

3.1使用镇痛泵前向患者宣教

术前向患者说明使用镇痛泵的必要性,说明镇痛泵术后止痛效果的确切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讲解镇痛泵的优点,尤其要说明镇痛药不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不会成瘾,同时教会患者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消除其顾虑。

3.2术后观察

术后观察镇痛泵的接头是否脱落,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防止管道脱落。保持管道通畅。局部每天更换无菌敷料。由于可抑制呼吸,因此手术后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尤其是老年人,且术后1~4小时,可给予鼻饲吸氧。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并记录。

3.3生命体征监测

3.3.1呼吸止痛药药物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患者情况,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并适当降低止痛药的浓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3.3.2血压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应暂停使用镇痛药。

3.3.3体温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时,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3.3.4嗜睡镇痛药有强镇静作用,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10次/min,SpO2<90%,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术后镇痛药,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3.4恶心呕吐的护理

对恶心呕吐病人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同时保护好伤口,可协助病人或嘱病人用手按压伤口,减少伤口压力。

3.5尿潴留的护理

术后为防止尿潴留发生,我们在术后48小时才拔除留置导尿管或在镇痛结束之后拔除尿管,同时坚持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3.6观察肠蠕动情况

因镇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恢复的毒副作用,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起床时不要太快,以防性低血压而晕厥。可以轻轻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本组中有1例出现腹胀,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嘱家属适当按摩足三里穴,以促进肠蠕动,尽快排气。

3.7皮肤护理

常由荨麻疹和诊引起皮肤瘙痒,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后使症状缓解。

4小结

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张美云,郑鹏,等.强力宁预防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症的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3(2):86.

[2]彭小梅,刘学兰,黄秀萍.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3,4(5):12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1篇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6,1月~2008,10月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其中子宫颈癌6例,乳腺癌4例,直肠癌5例,胃癌3例,前列腺增生14例,阑尾炎20例,肠梗阻15例,胆石症13例。

1.2方法80例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泵,由麻醉师完成整个药物配制,镇痛泵安装及拔除等。药泵以每小时2ml速度匀速给药,停留48小时拔除,硬膜外导管及镇痛泵术后观察72小时,每4小时1次记录患者疼痛缓解、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蠕动的情况。

2结果

全组病例,疼痛被有效控制,睡眠良好,术后恢复顺利,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尿潴留2例,腹胀1例,经采取适当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完全缓解,镇痛效果为95%。

3护理

3.1使用镇痛泵前向患者宣教

术前向患者说明使用镇痛泵的必要性,说明镇痛泵术后止痛效果的确切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讲解镇痛泵的优点,尤其要说明镇痛药不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不会成瘾,同时教会患者简单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消除其顾虑。

3.2术后观察

术后观察镇痛泵的接头是否脱落,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牵拉,防止管道脱落。保持管道通畅。局部每天更换无菌敷料。由于可抑制呼吸,因此手术后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尤其是老年人,且术后1~4小时,可给予鼻饲吸氧。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并记录。

3.3生命体征监测

3.3.1呼吸止痛药药物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患者情况,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并适当降低止痛药的浓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3.3.2血压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应暂停使用镇痛药。

3.3.3体温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时,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3.3.4嗜睡镇痛药有强镇静作用,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10次/min,SpO2<90%,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术后镇痛药,报告麻醉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3.4恶心呕吐的护理

对恶心呕吐病人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同时保护好伤口,可协助病人或嘱病人用手按压伤口,减少伤口压力。

3.5尿潴留的护理

术后为防止尿潴留发生,我们在术后48小时才拔除留置导尿管或在镇痛结束之后拔除尿管,同时坚持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3.6观察肠蠕动情况

因镇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恢复的毒副作用,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起床时不要太快,以防性低血压而晕厥。可以轻轻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本组中有1例出现腹胀,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嘱家属适当按摩足三里穴,以促进肠蠕动,尽快排气。

3.7皮肤护理

常由荨麻疹和诊引起皮肤瘙痒,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后使症状缓解。

4小结

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张美云,郑鹏,等.强力宁预防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症的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3(2):86.

[2]彭小梅,刘学兰,黄秀萍.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3,4(5):123.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并进行评价。结果:全部60病例中发生皮下血肿5例,余55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护理;皮下血肿

冠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它可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1]。它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现将我科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的6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6岁~76岁。发生皮下血肿5例,余55例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及体会

2.1监护室内观察[2]

2.1.1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尿量,须认真对照其基础血压及脉压,综合分析整体状况,准确判断早期低血压。术后30min~3h恶心常为低血压或休克先兆,小便后亦有休克发生。不明原因的低血压,排除血容量不足外,如患者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要检查有无腹膜后出血(左、右下腹部疼痛)、穿刺部位内出血(如肿胀、变色、脉搏消失)、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心包填塞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者返回CCU后搬动时,应保持穿刺肢体平伸,尽量不弯曲膝关节。立即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1次,以后根据病情决定。给予血压监测1h每15min测血压1次,如血压稳定,可2h~4h测血压1次。

2.1.2观察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会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嘱患者适量多次饮水,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1.3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极为重要。个别病例因压迫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患者制动不够,而发生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致休克。故1h内每15min观察1次,无异常后每2h~4h观察1次。穿刺部位如有血肿或出血,宜撤掉弹力绷带及纱布卷,并用手挤压血肿。当血肿消散、局部无渗血时再重新压迫包扎止血。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min~30min,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抗凝、凝血差者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或宽胶布加压包扎,其上用沙袋压迫4h~6h,患肢制动24h。

2.1.4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术侧足背动脉较对侧明显减弱或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弱,应考虑股动脉血栓形成。应观察肢体皮肤温度、有无苍白、患者是否自觉肢体发凉等情况。

2.1.5观察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需平卧24h,术侧肢体限制活动。对某些人群,可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故可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多发生在术后24h~48h左右。患者可有一侧下肢肿胀,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患者制动期24h内,应注意肢体按摩,指导患者做肌肉收缩运动。

2.2术后一般护理

2.2.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宣讲的内容:心脏的解剖及生理、冠心病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用抗凝药物的作用。运用有效交流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和医生密切配合,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打消患者的顾虑。

2.2.2饮食适当限制饮食,每餐7分~8分饱即可,进食多易增加体重,引起肥胖,而体重超重是冠心病的一个易患因素。食物相对清淡,多进食蔬菜、水果、豆类食品及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少进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血脂、胆固醇增高的患者更应限制胆固醇食入量。控制甜食,尤其是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高血压病患者适当限制食盐摄入,因食盐过多与高血压病有一定关系。

2.2.3活动术后患者一定要卧床,穿刺一侧下肢应绝对制动4h~6h,观察术侧股动脉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避免过早活动下肢,穿刺处肢体保持平直,避免弯曲。咳嗽、大小便时避免用力。注意观察肢体远端供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疼痛麻木及刺痛,以防加压过大,形成下肢动脉血栓。

2.3术后常见症状的护理[3]腹胀:原因是卧床后肠蠕动减慢、食入不易消化食物、个别患者原有胃肠疾病。解决方法:腹部热敷,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必要时肛管排气或灌肠导便。腰痛:原因是平卧位时腰部悬空或个别患者原有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质增生)。解决方法:平卧位时腰部垫软枕,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时侧卧位,按摩腰部及受压部位。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是药物反应或喝水太急、太多。解决方法:适当饮水,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失眠:原因是术后兴奋、躯体不适、部分患者担心出血、探视人员多等。解决方法:适当给予止痛及镇静剂,限制人员探视。排尿困难。原因有术前未能很好的训练床上使用便器,以及术后要求绝对卧床引起。可采用诱导排尿的方法,必要时行导尿术。

3讨论

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用于临床诊断,通过我科对6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这对我们护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地总结,研究更好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郭新英.介入治疗及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8.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手术时间>2h的全麻患者90例,用随机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6岁。其中胃癌根治术34例,子宫颈癌根治术23例,乳腺癌根治术16例,直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根治术6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注:三组间比较,P>0.05

1.2方法常规组30例,采用术后自然复温,寒战的患者可加盖棉被。观察1组患者采用热水袋保暖,即在患者去手术室后2h,于原床铺置80℃热水袋2个,分别置床中上及中下1/3处的盖被内,患者回房后将热水袋用毛巾包裹置足底及输液肢体下,直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基础上,患者回房后立即换上加温液体静滴。即在患者去手术室后根据医嘱常规准备待输液体,将其置于40℃恒温水浴箱内,患者回房后立即换上此液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快输液速度30min,以后根据体温复升情况适当调节液速。如在30min内体温仍在36℃以下,则将电子液体加温仪置于输液管上,使输入的液体温度在38℃左右,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1.3观察方法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测量导线探头插入直肠内距6cm左右[4],观察即刻体温。接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以后每15min观察记录1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观察记录均采用单盲法。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所有数据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复温方法对体温的影响详见表2。

表2三种复温方法对肛温的影响比较(x±s)

注:三组间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观察组间比较,P<0.05

由表2可见,三组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刻均处于低体温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5min后观察2组复温较快,与观察1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与常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h,三组患者体温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三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以观察2组体温较高。

3讨论

低体温是指体温<36℃[4]。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竖毛肌收缩,部分患者出现寒战、躁动,患者自觉有不同程度的寒冷,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低体温出现寒战、躁动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浅低体温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3]。因此,术后低体温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注意到了引起术后低体温的相关因素,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术后早期低体温亦是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成果表明:患者回房后,为患者创造温暖的卧床环境,及时保暖,采用加温液体静滴,可使术后患者在15min内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寒战、躁动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观察1组单纯用热水袋复温,效果虽不及观察2组,但较常规组明显为优。

该研究同时注意到,在体温复升的同时,其他生命体征如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偏离曲线同时得到纠正。与此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恢复,且随着体温的复升,尿量、引流量增多,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及器官组织功能的恢复。在体温复升的同时,机体的凝血机制得到改善,切口敷料渗血渗液相继停止,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4小结

术后低体温,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体温复升速度,是术后康复的关键。术后及时、快速使体温复升,不仅使患者不舒适感迅速得到恢复,而且使其他生命体征在短时间内相继恢复正常,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月,朱君宁,彭延增,等.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7.

2童幼良,景量.手术病人体温对麻醉后苏醒的影响.麻醉与监护论坛,2002,9(1):41.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后护理;体会

PostoperativeNuringandRealizeofBreastCancer

Keywords:Breastcancer;Postoperativenuring;Realize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手术切除乳腺给广大女性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创伤;长期的化疗后反应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承受着很多痛苦,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整体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

乳腺癌患者140例,在2002年3月至2004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年龄26岁~79岁,平均年龄50.4岁。术式:乳腺癌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80例、扩大根治术24例、其他术式6例。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2例(乳腺癌根治术1例、扩大根治术1例);患侧上肢轻度肿胀3例(乳腺癌根治术1例、扩大根治术2例)。

2术后护理

2.1患肢功能训练的护理[1]

2.1.1术后第1周卧床期间机能训练,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10min/次,4次/d~5次/d:指关节曲伸运动,以儿童游戏手势“石头,剪子、布”交替进行;握弹力球运动;逐个交替屈指运动;肘关节屈伸运动,感到疲劳时,将前臂及手放于体侧的枕上休息;握放毛巾运动;用患肢梳头,尽量不运动肩关节。术后5d坐在床上机能训练:腕关节牵引运动,健手握患手,从患侧向健侧牵引;纸张抓握运动;双手于胸前握球,压缩球引动。

2.1.2术后1周~2周肩关节运动为主,可利用医院内桌、床、墙等进行训练,20min/次,4次/d~5次/d;直立,上体前倾,双手前后左右摆动;爬强运动:用健侧手沿墙壁向上半伸至最高点,以此为目标,逐步提高患肢的摸高点。

2.1.3临近出院患侧手指于前额前摸对侧耳;双手合拢抱颈后方、然后顺序外展、内收肩关节。护理人员应每天指导并监督患者是否完成当日训练,术后训练可减少患侧上肢机能障碍瘢痕挛缩、淋巴水肿、肌力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

2.2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诱导正向观念,帮助其理解失去的一侧较之失去生命代价很小,失去只是外观上看起来不协调,这可以通过截假乳或手术痊愈后行乳腺重建术来解决失落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恢复,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

2.3化疗期间的护理

2.3.1心理护理精神因素能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对化疗产生畏惧心理,影响食欲,睡眠和情绪。我们设法接近患者,与其亲切交谈,安慰、开导患者,让患者了解到治疗不但要靠药物,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护理中我们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化疗不良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优化病区环境,关心体贴患者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其严格服从并坚持全程治疗。

2.3.2保护静脉的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有计划地利用血管,保护好血管也是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禁用患侧上肢静脉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中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越小,一般选择6号半~7号头皮针头;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5ml~10ml生理盐水冲入;拔针前吸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min~5min,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2]。

2.3.3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伤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纳,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生理盐水封闭;漏出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致症状消失;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方向用可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2.3.4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化疗期间大量饮水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合理使用止吐剂,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氮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常引起痉挛性腹痛,可给解痉剂如6542,必要时可给予针刺内关等穴位治疗。

2.3.5骨髓抑制的护理定时为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当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计数下降至100×109/L时,应停止化疗并行保护性隔离。

3体会

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要提高临床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并发症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帮助患者寻求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手术后所引起的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在治疗过程的始终。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基础,换位思维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术后护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肺癌隐性梅毒术后护理

全国疫情信息系统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梅毒病例报告首次超过淋病,位居性病第一位。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作为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人群中非常重要和危险的传染源。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具传染性[3]。为防止梅毒医院内交叉感染,我院规定凡是手术、各种创伤性检查的病人,均须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梅毒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其中就有部分病人在术前确诊为梅毒携带者。现将我科于2010.6月收住1例肺癌合并隐性梅毒病人,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3岁。因CT检查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术前常规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体格检查未见生殖器上硬下疳,全身皮肤无梅毒疹表现。慎重期间,再次复查血清学指标仍示梅毒螺旋体抗体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确诊“隐性梅毒”。做好肺癌术前常规护理和消毒隔离措施,择期手术,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右肺上叶细支气管肺泡癌。术后给予闭式胸腔引流,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青霉素胸腺肽等药物输液治疗。因病情平稳,术后一周拔除引流管,两周后好转出院,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定期复查,防止梅毒复发和为后期化疗做准备。

二、术后护理

2.1呼吸系统监护

2.1.1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胸廓的呼吸运动是否对称、呼吸形态等。

2.1.2氧气吸入:肺叶切除术后,呼吸面积减少;因术后伤口疼痛,患者呼吸受限加之物作用致呼吸肌无力,使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造成不同程度缺氧。术后给予持续面罩吸氧6—8升/分,吸氧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因低氧血症引起心律失常。

2.1.3防止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是肺叶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为梅毒携带者,不排除由于机体抵抗力减低而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可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措施。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行有效的咳嗽,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心功能监护

心律失常是肺切除患者常见并发症,术后肺泡交换面积减少,健侧肺和右心负荷加重,肺功能急促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并切口疼痛,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冠状动脉血供不足而发生心律失常。使用床旁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心率和心律,测量脉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结合临床表现观察有无低氧血症。遵医嘱根据病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时应静脉缓慢推注或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3胸腔引流管护理

观察负压大小和水封瓶内水柱波动,了解肺膨胀情况。定时挤压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每日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6]。因会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需戴手套操作。引流液用1:10含氯消毒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再倾倒。倾倒时防止引流液飞溅入眼睛或座便器边缘处,避免交叉感染。妥善固定胸管,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漏气形成气胸。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警惕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拔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消毒隔离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通过梅毒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物、便器、器械敷料等间接传染。临床上以锐器刺伤最为常见,为避免交叉感染,首先应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如接触患者血性分泌物或医护人员皮肤有破损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后用肥皂液按洗手七步法认真清洗双手;尽量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法代替普通静脉穿刺;减少与患者血液、分泌物等直接接触。若操作中被污染的针刺伤,立即脱去手套,挤捏伤口,流出少许血液,用2%安尔碘消毒伤口;若感染的血液接触到眼睛,用无菌注射用水或干净清水大量冲洗,避免揉搓眼睛,填写报告致医院感染办备案,以便处理及检测。病人的血、痰、尿、粪标本应有特殊标记;废弃的敷料、注射器、引流瓶、手套等装入双层医用垃圾袋内封好,标记梅毒阳性后送专门地点做特殊处理;体温表、止血带、雾化吸入器等单独固定使用;患者换下的衣服、被盖应与其他患者分开,送洗浆房特殊处理清洗;座便器每日3次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5心理护理

梅毒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及各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刻意向医护人员隐瞒病情,怕遭到讥讽、鄙视对待。当确诊为肺癌后,更加重恐惧、焦虑心情,担心疾病无法治愈,马上会面临死亡,怕家庭会因其疾病背负承重的经济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前途迷茫。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后,首先护士从心理上排除对患者的排斥、鄙视,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有效地沟通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真诚的关心,能一视同仁,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权。向他讲解梅毒的防治常识,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坚决杜绝感染途径,坚持早期、正规、足量的药物治疗,可以治愈。对于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通过手术,后期的化疗加免疫治疗,依然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患者治疗信心。除了我们护士给予心理疏导,还有来自患者家人的支持、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剂心理良方。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思想负担,相信医护人员,自愿与我们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2.6加强基础护理

2.6.1口腔护理:早、晚各一次协助清洁口腔,嘱患者雾化吸入毕,用清水漱口,防止因使用激素所致真菌性口腔感染。

2.6.2皮肤护理:护士协助患者每1—2h翻身一次,观察皮肤粘膜受压情况。由于患者是梅毒携带者,还应观察有无生殖器上硬下疳及全身皮肤有无梅毒疹表现。

2.6.3加强营养:手术的创伤、癌肿的消耗、梅毒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负蛋平衡,水、电解质紊乱。鼓励患者多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补充适量水果和蔬菜。

2.7健康宣教

告知病人及家属梅毒最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经粘膜损伤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尤为重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勤换内衣裤,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6h以上。足量、规律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若配偶感染也需一起治疗。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有益活动,行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走、打太极等运动,避免劳累及过重农活。定期复查,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连续复查3年)、血常规、胸片等,防止梅毒复发和为化疗做好准备。创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疾病对心理的负面作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讨论

通过本病例可以了解到隐性梅毒患者可无任何梅毒临床表现,只有通过血清学实验筛查将其确诊,所以术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必不可少。为了积极治疗疾病,促进健康,防止手术致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大幅增加,围手术期护理及消毒隔离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郭蓓.梅毒相关性肾病的病例研究[J].当代医学,2008,15(5):93-94.

[2]段六生,周京元,邓江陵,等.隐性梅毒7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48-149.

[3]刘冰,陈华根.住院病人梅毒诊治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09.

[4][6]钱火红,朱建英,刘燕敏[M].外科护理教学查房.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8—80.

[5]周琨,王丽娟,赵秋月等.肺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余肺切除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58-760.

[7]朱学俊,洪廉洁,沈丽洁.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