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人的因素

一是员工在对厨房卫生打扫的时候,胡乱泼水,水就很容易进入到厨房电器设备的内部,不但容易引起电器线路短路起火,也容易使电器设备生锈腐烂。二是许多员工有一种见“火”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在自己碰到火灾发生的时候,常常是选择消极的逃避方式来处理初起火灾,最后导致小火变成大火、大火变成了一场灾难。三是吸烟也特别容易引起火灾,有的员工和个别顾客把吸完烟的烟头胡乱扔,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可燃易燃物多,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一,酒店餐饮业,基于装修和功能需要,内部存在大量可燃、易燃物质,火灾发生后,这些可燃物燃烧会特别猛烈,装修用的高分子材料、化纤聚合物,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第二,一些客房、包间密闭性强,起火不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烟气,给疏散和扑救带来困难,危及人身安全。第三,许多场所在改造、装修过程中,人为破坏和降低了建筑物耐火等级,没有良好的防火分隔和隔烟阻火措施,往往形成大面积着火空间等。一旦发生火灾,将导致燃烧猛烈、火灾蔓延迅速。

3、建筑物的结构容易产生烟囱效应

现代的宾馆和饭店,很多都是高层建筑,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楼梯间、垃圾通道等竖井林立,好像一座座很大的烟囱;通风管道纵横交错,可以延伸到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发生火灾,就特别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燃烧的火焰就会沿着通风管道和竖井迅速蔓延、扩大,从而会影响到整栋楼的安全。

4、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致灾因素多

其一,用电负荷较高,电气线路安全隐患较大。计算机、空调、饮水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日益增多,由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其二,厨房长年与燃气、煤炭、火打交道,操作间的环境一般比较潮湿;这时候,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燃烧物及油气蒸发产生的油烟很容易积聚下来,形成一定厚度的可燃物油层和粉层附着在墙壁、烟道和抽油烟机的表面,如不及时清洗,特别容易引起火灾。其三,大多数宾馆、饭店管理人员由于缺乏消防常识和防火意识,疏于防范,“人走火未熄、人走灯不灭,”现象比较普遍。

二、做好酒店餐饮业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的措施

酒店的管理、保安、操作、服务等人员,除了应了解酒店的火灾危险性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熟悉采取的防火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组成人与物相结合的完整的消防体系,提高总体的消防安全水平。

1、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高酒店餐饮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酒店餐饮行业人员的素质不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新从业人员、新开张场所,就更要加强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消防安全技能。要让他们学会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解决问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饮食环境。二是餐饮服务业场所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对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酒店餐饮企业要对本单位员工,每年进行一到二次消防安全技能培训,要让所有的员工懂得一些常用的防火、灭火及逃生知识,知道如何去报火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使用单位配备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如何引导员工和客人疏散,如何让员工养成自觉遵守消防安全制度的习惯,如何进行防火检查,能发现和消除自己身边的火灾隐患。在单位形成“事事讲消防,处处抓消防、人人懂消防,”的消防安全管理新局面。

2、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克服管理中的个人行为

第一,酒店餐饮企业要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管人管事管物。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严格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尤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把电气设备的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对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定点定人,并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第二,严格餐饮制度化管理。采取随机检查,如果是因为人为造成的火灾隐患,要对本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消防意识;对教育不起效果、屡犯不改者,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经营业主及时签订责任状或承诺书,避免一切可能造成火灾隐患的现象发生。第三,要坚决克服消防管理中的个人行为。一忌管理工作者的随意性。酒店安全管理依赖于制度,酒店的各项工作标准、程序、要求以及各类的职责、目标、任务、言谈举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做什么,如何做,做到咋样的程度,做错了将如何处罚”,酒店的员工都是特别清楚的。二忌短期的管理行为,酒店管理要有可持续性,一切工作的方案、目标、计划、决策等都要从酒店的长远利益出发,维护酒店自己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忌越级管理,“每个人只有一个上司,一级对一级负责”。四忌管理决策盲目性。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错误的信息或片面的、主观的、缺乏经验的决策,最容易造成失误。

3、切实做好酒店餐饮业厨房火灾的预防工作

酒店餐饮企业的厨房火灾是防火的重中之重,不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一要加强对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如何正确的使用火、用气、用油和用电。操作时,因为油温过高起火或操作不当引起油锅着火,如果扑救时的方法不当就会引起火灾。二是在油炸食品时,锅里的油不能超过油锅的三分之二,还要防止水滴和杂物掉入油锅,致使食油溢出着火;油锅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火势过猛,引起油锅起火。三是操作间的燃气燃油管道、阀门、法兰接头一定要定期检查,严防泄漏。如果发现有燃气泄漏。要首先关闭阀门,打开窗户及时通风,一定不能使用任何明火,停止一切电器的开合关。四是操作间的墙壁和灶具、插座开关、抽油烟机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要及时清理打扫干净,排烟通道至少每半年彻底的清洗一次,防止油烟火灾发生。五是操作间内要配备一些湿棉被和灭火毯,用来扑救厨房内各种油锅火灾和电器火灾。同时。操作间还应配置一定量的干粉灭火器,放在顺手的地方,以备急用。下班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所有的水、电、气的开关和阀门。

4、应急处突,防患于未然

第一,单位消防主管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单位的消防自动报警和消防自动设施,掌握灭火器材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换,使消防设施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第二,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强化夜间值班、巡查和应急力量和装备配备,可以使用醒目的标志,标明单位配备的消防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第三,单位还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加强对义务消防队员和保安人员的消防业务技能培训,做到平时多练、用时不乱。

5、加强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2005年4月,作为临危受命的酒店新任总经理,笔者吸取开业以来安全危机教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采取创新营销等多种有效措施重塑酒店形象的同时,专门把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创建酒店安全文化作为头等大事提上议事日程。种种努力,终于化“危”为“机”,酒店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迅速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年接待各类会议、宴会1000多次,不仅使酒店很快走出了困境,而且经济效益连续两年以2位数递增,迎来了酒店自开业以来的最佳发展时期。

居安思危,酒店经常遭遇五种危机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在治安、消防、公共卫生、刑事犯罪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不断上升,而且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给酒店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怎样抓好酒店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酒店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酒店危机的产生不外如下几方面:

治安危机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黄、赌、毒、绑架、盗窃等犯罪活动往往容易在酒店等公共场所发生,加上个别酒店的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酒店综合安全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使酒店较易成为发生各类治安事件的地方。对此,酒店如果疏于防范,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危机”。

建装危机

酒店在建筑施工、装修、设备安装等方面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很容易会产生火灾或易燃易爆危险品渗漏等事故;酒店的广告牌、玻璃窗等重物脱落、电梯关人、警示不明、客人对部分设备使用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类事件不可小觑,因为常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餐饮危机

酒店的餐饮工作如果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客人不满甚至导致食物中毒等危机。

服务危机

如果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基层服务人员因培训不够或应变能力差,处理旅客纠纷不力,就很容易造成服务危机。

媒体危机

目前是传媒信息时代,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突飞猛进,使酒店一旦发生任何事故,如果未能及时妥善处理,便极易陷入媒体危机,既而带来声誉和形象危机。

除了上述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酒店危机,不同地区的酒店还可能遭遇地震、海啸、山洪、战争等不可抗力带来的危机。酒店危机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察觉等特点,如果防范或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酒店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形象受到重大损害,严重的还将危及客人的生命。

未雨绸缪,危机之前须有预案

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在酒店的危机管理体制中,责任是中心,权力和利益是支撑,它包括对可能引发酒店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害的人和事进行监测、防范及处理的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各种处理预案,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绸缪。

为了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制度性地对酒店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制定了防范治安、火警、食物中毒、服务过失、自然灾害、媒体危机等多种易发性和突发性应急预案,每年都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让所有员工对酒店“危机”都能提早发现、提早报警,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对酒店安全工作的规律性有更好的把握力、洞察力和推动力,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酒店出现危机苗头,相关员工要能及时发现、上报并及时发出警报,清楚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和工作程序,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谁处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战胜“危机”。对此,酒店在与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同时,还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与酒店签订包括消防、卫生、财产等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出现违规情况,执行“员工出错,领导有责”的管理连带责任制,从而强化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对酒店管理者而言,危机处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危机公关”。简单讲,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第一时间和媒体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对话,用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告诉社会公众发生了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注意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通过严谨、大胆的策划,使危机成为酒店新生的转折点。

只有人人、处处、时时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各种危机处理预案,才能使酒店在面临突发事件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消除负面影响,避免或降低酒店损失。

“一二三”:酒店安全三字经

酒店安全是酒店成功经营的首要前提,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全面创建酒店的安全文化,是酒店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证。笔者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根据本酒店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如下安全文化体系:

“一二三”理论:酒店安全文化的基石

“一”是一个理论核心,即坚持“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的理念,把握安全工作规律性,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是两个关系,即“安全与政治”及“安全与法律”。政治不是喊口号、表忠心,而是维护酒店安全运营的大局,确保酒店对旅客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酒店安全运营的根本保证,为此,酒店要与公安、卫生防疫等机构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接受相关专业部门的具体指导。

“三”是三个关键安全点,即“资产安全、人员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其中:资产安全包括流动资产安全、固定资产安全和无形资产安全。酒店流动资产安全是指酒店流动资金的安全,以及要防止盗窃、诈骗、抢劫事件的发生等内容;固定资产安全包括酒店电梯运行、炉灶电气、煤气管道漏气、抽油烟管道积油等设施设备的运作管理安全,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无形资产安全是管理者要有维护酒店形象和声誉的明确意识,避免或减少损害酒店形象事件的发生。

人员安全包括客人安全和酒店员工的安全。客人安全包括酒店入口控制、电梯控制、客房过道安全、客房安全、客房门锁与钥匙控制、财物安全保管、行李保管、伤病处理等内容;员工安全包括保护员工的个人财务安全、保护员工免遭外来的侵袭以及为员工提供良好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内容。

服务质量安全是客人的最基本需求,酒店必须保障每位入住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每个服务细节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并结合酒店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依托“一二三”,创建酒店安全文化

创建酒店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酒店全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于未然,提升酒店应对安全事件的水平。为此,我们依托“一二三”安全理论核心,在酒店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切实的工作:

首先,酒店的安全文化取决于领导者的安全意识,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领导很难去建设酒店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依靠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引导。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要有一种在管理中的“婆婆嘴”和在执行中的“刀子心”,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与环境,使员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其次,大力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安全工作的最终点将落到每位酒店员工的身上,因此,酒店员工个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修养的提高,是酒店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把安全文化教育结合进员工的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例如举行寓教于乐的安全技能大赛、技巧运动会,外派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大赛等;同时通过分批或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工程、消防等重点酒店岗位的员工外派学习持证上岗;组织酒店管理人员接受消防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在企业内刊或板报开设专栏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员工全面了解危及酒店安全事件的种类、产生原因、特点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了解酒店危机防范及各种管理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演练。

再次,大力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有了酒店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实际措施,还必须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此在横向方面,我们不仅将安全监督和检查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还将安全管理工作有机地列入大堂副理周报、质检周报、消防治安周报等“周报”制度中。这些周报既有对服务质量安全的监控,也有对酒店设施设备、人员操作安全的建议,各周报互相监督执行,并有总经理办公室专项督办落实整改情况,避免了因个别员工的工作疏漏影响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有效地提高了酒店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在纵向方面,在安全管理中酒店形成了基础管理、部门管理、检查督导三级纵深督导体系。在基础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质检小组检查、反馈、落实安全工作情况。对于特别事件或经总经理批示督办的事件由酒店总经理办公室组成督查组严查处理和予以整改。

最后,将安全文化融合于酒店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酒店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件特立独行的事务,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而是应该在酒店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酒店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并能够使客人切身感受到酒店这种安全文化存在。

总之,在现代酒店经营中,时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积极创建酒店安全文化,形成安全防范网,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把事故消灭在苗头,是确保酒店安全生产、做好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保障。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本管理;酒店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85-02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酒店管理也是如此。道本管理是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管理理论,它与传统管理理论以人的主观意志为核心不同,道本管理是依循客观规律办事,强调管理者要顺其自然、顺心而治,要摒弃与自然、社会相违背的理念和行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自身、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道本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及主张

(一)道本管理的内涵及主张

在管理学理论发展中,经历了“物本”和“人本”两种思潮。“物本”思潮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而“人本”思潮则是由“物”的管理提升到对“人”的管理层次,尊重了人的价值,但“人本”管理思潮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地位、层次等因素,造成其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困惑。而道本管理强调管理者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人性需求,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达到道德经中所崇尚的“无为而治”境界。道本管理把被扭曲的管理模式重新复位,不断纠正管理失误,突破传统管理困惑,破解了管理者与自然、人性和社会相对立的难题。道本管理主张,企业发展应注重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协调,“以道为本”。微观上要求企业尊重人性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观上要求企业尊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规律;宏观上要求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因此,在道本理论引领下,让管理者遵循规律而不受限于传统的管理意志,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了新时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精神和文明发展出路。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及主张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没有超越自然、自身和社会的规律的特权,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企业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要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为前提。衡量企业价值就要看其管理的质量及社会效益等。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尊重自然和人性规律,以本身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和自然、企业本身及社会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要求其管理者在设法赢取本身利益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酒店也是如此,应尽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应成为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看客,保证酒店和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了社会公众的期望,赋予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其思想和行为不仅有利于自身利润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效益的达成。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酒店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法律、伦理和社会公益等责任。

二、当前我国酒店社会责任的问题表现

(一)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我国酒店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接触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不足二十年,社会责任意识还没得到普及。尤其是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原有价值被打破,新的价值还没树立起来,形成了一定的真空,以至于少数酒店在发展过程中步入迷途。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会加大管理成本,如避免社会责任,会减少牵绊,免除精力的分散。所以,少数酒店管理者对社会责任持排斥态度。同时,由于酒店社会责任意识不到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普遍存在,缺乏环保和成本意识,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目前,尤其是某些新兴酒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接受专业培训的人不多,所以,酒店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强化。

(二)酒店社会责任受限于自身发展状况

新兴酒店在发展初期,会花更多精力在内部管理,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社会责任问题;随着酒店的发展,酒店得到系列完善,还会遇到各方面挑战,此时,酒店会巩固自己成果,加强自身管理,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酒店发展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就越牢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条件也越成熟。

(三)酒店社会责任受限于环境因素

酒店在自身发展中,还要研判自身环境,趋利避害。酒店面临的环境因素包括政治(与酒店相关的政治力量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等)、经济、文化、科技和竞争者等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不以自身意愿为转移的,酒店必须综合考量,做出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和规模。

(四)酒店认识不到位

酒店行业大多存在认识不到位情况,如对每位员工的需求、能力和表现缺乏全面了解,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没做规划,培训力度不够;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情感管理;缺乏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策划和监督。酒店面临的环境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复杂性特点,易受干扰,尤其是黄、赌、毒行为加剧,少数酒店则视而不见,凸显了酒店社会责任的缺位。

(五)酒店的安全责任问题

酒店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是赢取利润的保证,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某些酒店在日常管理中,对食品的安全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在预防火灾方面,没有严格依照国家消防标准设计安装消防设备,缺乏火灾应急方案和高效的保安队伍;少数酒店在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没有明细,未能更好地保护顾客利益;酒店尤其在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时,要求酒店员工具备高素质,但少数员工因本身素质原因,与顾客产生纠纷时,缺乏谦卑态度,致使矛盾升级,酒店形象和声誉受损。

三、中国酒店承担社会责任的提升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

政府是酒店社会责任的引导力量,政府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从经济、伦理、法制和环境等方面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强对酒店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估考核,引导酒店正确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政府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引入酒店星级评定体系,设置相应的酒店考核标准和目标,把酒店行业引导到政府倡导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

(二)加强行业的引导

酒店行业对规范酒店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关键作用,酒店行业有必要制定本行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以便更好地规范酒店的经营管理秩序,促使酒店承担伦理、慈善和生态等责任,持续不断地维护债权人、股东、广大顾客和员工的利益。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定期评估酒店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定期酒店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并评选奖项,如酒店最佳纳税奖、最佳慈善奖、最佳管理奖等,引导酒店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酒店与经济社会及生态良性循环。

(三)加大媒体监督力度

健全媒体监督机制,是规范酒店经营管理行为的有利措施。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势头惊人,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监督职能,针对一些酒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曝光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过对酒店不作为的道德评判,促使酒店对社会责任形成价值认同。

(四)加强酒店的道德自律

酒店应加强道德自律,大力开展酒店伦理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引导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解决员工诉求,加强员工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建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机制,定期组织员工献爱心活动;搞好低碳环保工作,如引导员工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植树活动、光盘行动。总之,酒店通过道德自律,践行社会责任,能真正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

(五)加强酒店经营管理能力

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酒店一定有成功管理规范制度,忽视了制度化建设,管理中无法体现公正原则,无法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酒店管理者首先应制定完善合理的薪酬制度,满足员工最基本的工资需要,建立起“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机制;注重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纳入酒店非常重要的工作事项;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疏通员工的思想障碍,指导员工掌握酒店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并授予员工适度的权力,以灵活快捷的答复,解答消费者的问题。

(六)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客户安心

酒店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是自身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搞好食品安全。每天对食品的购买、储存和加工等环节应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和操作细则,严格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行事,把好饮食安全关;其次要搞好客人的安保工作。酒店客户只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客户安全是酒店的应尽的社会责任。酒店要在顾客住宿、访客登记、生产和设备系统、消防系统、保护客户生命财产系统、公安信息汇报系统、员工聘用前背景调查、员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客人财产与生命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到精细化,确保安全事故为零。酒店是社会窗口的缩影,具有流动性、密集性、社会性等特点,履行安全责任就是自身优质服务的展现。

总之,我国酒店运用了道本管理,造就了一支高品质的酒店经营管理者,在社会责任的共同理念感召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利益相关者持续不断地创造利润,身体力行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践行低碳环保工作,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创造出一种促进酒店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职场氛围,从而使酒店的社会形象、价值和工作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齐善鸿,吴思.新企业文化理论―以道为本的“道本 管理” [J].中外企业文化,2006,(9).

[2]王艳.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科技探索,2011,(8).

[3] 赵旦.论图书馆的道本管理[J]. 图书馆,2008,(5).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注重情感渗透

酒店属于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是宾客,而直接提供服务的是员工,所以员工与宾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员工的服务影响着宾客的消费,宾客的消费决定着酒店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员工做好服务,体现“宾客至上”的理念,让宾客感受到“家”的氛围,赢得宾客的信赖,从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所以酒店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情感,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使优秀服务的理念自然的渗透到员工的日常服务意识中。酒店管理者应把“人”放在第一位,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酒店氛围。酒店管理者要让员工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让员工产生归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渗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酒店实际,丰富活动形式,如开展“职工之家”、“言论自由”、“服务之星”等活动,体现员工的主人公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真正急员工之所急,化解与员工的思想矛盾,凝聚人心。只有渗透情感,尊重员工,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愉悦员工身心,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员工潜能,才能让员工把个人发展与酒店发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酒店效益。

二、注重素质培养

与其他行业相比,酒店业对员工素质要求更高。酒店的服务水平与员工素质有很大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素质培养,构建高素质的酒店员工队伍,这既是酒店的人才战略,又是酒店发展的根本。酒店管理者应为员工创造学习、发展的环境,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这就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来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素质与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对员工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三个方面,思想教育主要是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员工的主人公精神,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政治教育主要是让员工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良好的人格。对政工干部来说,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艺术,深入到员工之中,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事前和事中的思想工作。对酒店管理者来说,应重视员工的需要和诉求,特别是一线员工,因为一线员工与宾客接触的最为紧密,最易了解宾客需求,这些需求信息对改善酒店服务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认真梳理员工的要求、建议,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整体素质。如果员工的合理化建设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三、重视班组建设

酒店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班组,重视班组建设是酒店发展的基础,也是酒店员工队伍稳定的基础。目前,多数酒店在发展中注重经济效益,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这给酒店基层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因此酒店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班组建设,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作为酒店管理者,应认识到班组的重要作用,更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班组建设的作用。那么,如何结合员工实际,有效的开展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呢?首先是落实制度。酒店要制定班组日常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班组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要号召班组成员认真学习员工手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有效的班组管理体系,为班组管理奠定基础。其次是加强培训。酒店管理者应注重人才战略,加强员工培训,结合员工实际,利用每日一题等形式,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活动如技能比赛等,提高员工业务能力。班组成员之间通过互帮互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与自保互保能力。再次是管理到位。班组建设要注重班前会,这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班前会能安排每天的任务,分析管控重点,分析存在的隐患。同时部门管理者还要督促班组成员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让员工带着情绪上班,提高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

四、营造良好文化

当前,文化在提高企业凝聚力与创造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酒店应以文化提升思想,用营造良好文化应对发展形势,解除思想困惑,把酒店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酒店文化建设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体现出来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和文化建设融合起来,通过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中。酒店管理者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酒店文化的结合,把酒店文化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文化载体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提倡说实话、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团结协作、各负其责的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酒店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作用是加强员工的精神支柱,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酒店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酒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文化建设又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具体内容,创造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两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与酒店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就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凝聚力量,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酒店发展要求。

五、健全考核标准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 酒店实习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42-02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状和冲突

(一)高校和酒店的冲突

(1)高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主,酒店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且实习时间也较为短暂,一般为3-5个月左右;而对于酒店来说,其业务的淡、旺季特别明显,更希望在旅游旺季增添人手,安排实习。(2)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和酒店用人目的的冲突。高校提倡素质教育已久,而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学生的自身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意识。而旅游酒店则希望聘用实用人才。(3)高校管理学生和酒店管理员工不同模式的冲突。高校虽然不像中小学那样采取家长式的管理,但是依然会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把控。酒店员工管理则靠制度。

(二)高校和学生的冲突

酒店实习通常安排的是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这时的冲突主要体现在:(1)高校对学生原有和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这种管理模式的改变会让学生感觉脱离了学校,引起思想波动。(2)高校实习安排与学生实习意向的冲突。为便于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多数高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到指定的酒店实习,虽然这些酒店大都为管理规范、客流量较大的高星级酒店,但或许与学生的实习意向产生冲突。

(三)学生和酒店的冲突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和酒店之间的冲突却在所难免,主要体现在:(1)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酒店实际应用的冲突。在酒店实习开始之前,学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常情况下,旅游学概论、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英语等相关课程已经完成,但是面对真正的客人时,如何订房、如何点单、如何接待外国客人,实习的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2)学生实习岗位意向和酒店岗位空缺的冲突。当酒店安排的实习岗位和学生的意向不一致时,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实习效果。(3)学生实习目的和酒店用人目的的冲突。虽然高校设置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酒店安排实习生是为了岗位需要,储备人才,但学生的实习目的却是多种多样的,如满足其好奇心、体验新环境等。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流程分析

(一)高校方面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流程中,高校方面共有五个方面的任务。(1)制订实纲:旅游管理专业除了要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还要制订实纲。实纲一般包括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单位挑选、实习组织办法以及实习考核标准。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采取的都是统筹安排的方法,这样一方面便于高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2)端正态度: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可以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对于实习是积极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高校学习应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后工作将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实习占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对于实习是消极的态度。介于此,高校应该提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申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3)实地参观:在实习之前,有必要带领学生到实习酒店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一方面是让学生对酒店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参观考察后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实习环境。(4)中期检查:实习的中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期检查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个别谈话、与实习主管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5)实结:实结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自己的实习情况,除了谈自身感受外,还应对酒店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酒店方面

(1)素质面试:酒店通过与学生会谈,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各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便分配实习部门。(2)技能培训:由于在校期间多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酒店实习更注重的是操作流程、业务技能和酒店的规矩规范,因此技能培训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促进实习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岗位实习:酒店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学生素质及学生意向分配实习部门,并为实习学生指派主管或指导。(4)实习座谈:实习结束后召集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习心得,获取酒店管理及发展建议。(5)实习鉴定:酒店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工作效果等。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选择分析

(一)实习时间的选择

高校一般是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来安排实习的,时间通常为3到5个月(有的高校还会占用第六个学期后的暑假时间)。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利于高校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但未必满足酒店需要和市场需求。高校应将时间安排到旅游旺季或者有重大会议、赛事、节庆的时间段,因为这些时间段酒店的客流量大,员工配备不足,而学生则可在此接触更多的客人,受到多方位的锻炼,实习效果更明显。

(二)实习酒店的选择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也在逐步的规范化、星级化,高校在选择实习酒店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选择高星级酒店,以五星级为好,星级越高,配套设施越为完善,服务越为标准化、人性化;(2)应选择全国连锁的酒店,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到其他地区实习或工作,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应选择多次承担重大接待任务且将要承担重大接待任务的酒店,便于学生了解接待工作的整个流程,增长见识;(4)应选择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下属的酒店,有利于学生了解国际品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5)应选择外宾较多的酒店,有利于学生练习英语口语,了解异国风情和文化。

(三)实习部门的选择

关于实习部门的选择,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校方,高校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酒店的所有部门,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用于实践;一方面是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会选择营销部、人力资源部、餐饮部、前厅部等;另一方面则是酒店,他们根据人员配备情况,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对实习生进行分配,而这样的分配方案很难完全满足校方和学生的要求。因此,高校和酒店应在结合三者利益的基础上,以重点满足学生意向来选择实习部门。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重点分析

(一)实习酒店国际化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都采取就近原则,一方面是高校对酒店比较了解,便于长期合作;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选择就近的酒店进行实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少,也便于对学生的管理。而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角度来说,了解客源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能提高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无疑是一件多方互利的事情。

(二)实习指导队伍专业化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大都由班主任或专业课教师担当。班主任多为做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比较准确,但对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相对了解较少;而专业课教师虽然可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但对学生了解少。应将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的优点相结合,使得实习指导队伍更加专业化。

(三)实习培训全面化

在正式实习之前,高校和酒店应当多多配合,全面沟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1)实习酒店的简介,包括酒店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酒店的发展历程、规章制度等。(2)酒店各个部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客房部如何做床,餐厅部如何摆台,前厅部如何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等。(3)酒店经营服务的理念,如酒店的经营宗旨、服务规范以及如何将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等。(4)酒店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方式方法,如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如何沟通,与客人如何沟通等。另外,一些有条件的酒店还会对实习生进行军训,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会对每一位实习生进行为期1周到1个月的军训,以此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6):143-144.

[2] 李震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星级酒店实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84-85.

[3] 李文明,肖华茵,占佳.论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J].职教论坛,2011(36):80-82.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酒店业从越来越豪华的硬件装饰到越来越人性化的软件服务方面也在同步发展。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酒店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影响着每位酒店内住店客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因此,管理好酒店的治安环境是为客人提供完美服务的重中之重。我国酒店治安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顾客在酒店内遭遇喜好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这类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酒店内部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由于酒店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对酒店治安环境管理,员工对治安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让某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影响了酒店的整体形象。随着酒店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酒店管理部门逐渐加强安全管理,尽管如此,我国酒店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酒店治安环境不完善事件仍然时常出现在公众媒体年前,这反映出我国酒店治安环境的实际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的意义

酒店治安环境存在的隐患可能对酒店整体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酒店需对治安环境管理高度重视并充分研究应对策略,并且从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本文对2016年酒店发生的治安环境隐患进行分析。归纳出酒店治安环境的安全管理问题,从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今后问题发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酒店治安环境隐患的发生,保障酒店持续、稳定的发展,促进酒店治安环境管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酒店治安环境发展现状

“安全”是人类自古至今一直重视并不断探讨的话题,保证了安全才能保证人类其他活动的开展。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人类第二层需求,仅次于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酒店来说良好的治安环境既是一种需求,也是营造顾客舒适环境的条件,是酒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酒店是个全方位开放的公共场所,又是向消费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经营性场所。酒店内有大量的客源流动,因此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上有致命的弱点,一旦发生治安漏洞,将会给住店客人造成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对酒店自身也有长期恶劣的影响。

酒店治安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因此,酒店一方面要知法守法,并依法经营,酒店相关部门需创造防控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也要完善我国酒店业现行的治安法律法规,对现有的酒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令进行审核和修改。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强酒店治安管理,加大了对酒店业的治安立法,成效显著。然而,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来讲,我国公安机关对于强化酒店治安管理的职权不能仅仅依靠立法,在当前环境中仅仅依靠立法并不能更有效地打破当前我国酒店治安管理方面的窘境。我国在的酒店业的治安立法管理上忽略了酒店业是有无数经营场所组成的行业,同时,忽视了在这个经济行业的治安管理中市场所起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酒店业发展的意义

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之一,在我国的服务业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由于现代酒店行业的综合性、商业性、涉外性的特点,造成酒店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然而,酒店安全是酒店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酒店日常经营活动的内在要求。酒店方如果不能保证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则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一)有利于保障顾客人身财产安全,提升顾客满意度

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就是使顾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设想如果酒店方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打架、盗窃、伤人等一系列对客人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时有发生,必然会造成人心惶惶,结果必然影响消费客人对该酒店服务的印象。反之,酒店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势必会保障顾客人身财产安全,是客人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顾客满意度。

(二)有利于避免法律纠纷

在酒店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酒店方应当履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或没有适当履行安全保障的义务并且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酒店房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反之,酒店能够营造良好的安全治安环境,避免客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发生,也有利于避免法律纠纷。

(三)有利于提升酒店形象

当今社会,网络极度发达,酒店内危害治安环境的行为,更容易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如果酒店方及时处理,并提前预防,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则有利于提升酒店形象。

(四)有利于增加酒店收益

当今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根据STR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新增酒店2,400家,客房供应增加542,207间。其中中国的新增酒店最多,达到460家,占总量的19%;提供客房增量140,952间,占总量的25%。酒店数量的急剧增加,必将使中国酒店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酒店的硬件设备普遍达到标准,因此,软件部分就成为酒店间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客人考量酒店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有利于增强酒店软实力,提升顾客满意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酒店收益。

四、我国酒店治安环境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我国酒店业的治安管理模式是以政府行政为主导型,并且逐渐强化。我国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我国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B商君列传》中就提到:“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该店主对住宿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严格检查,由此可见,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就已经对当时的旅馆业进行了严格管控的治安管理,对旅馆业实行特殊管理的治安管控一直发展到今天,并且已经形成由国家力量对旅馆业进行治安管控的独特管理模式,这对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发展的理念、管理系统、管理结构以及管理机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旅馆业日常治安管理出现了新的模式,服务质量式管理、绩效评估式管理、电脑信息化管理等酒店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对旅馆业进行治安管理实践过程中依然沿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酒店业立法中政府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思维也在日益强化。

(二)Weakness(弱势)

酒店治安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有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情节划分方面相对薄弱。酒店方面自身治安管理能力薄弱,部分酒店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忽视相关治安环境管理。

(三)Opportunity(机会)

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出现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从落地带薪休假到鼓励推行“2.5天”的休假模式,旅游业被提到扩内需战略的高度,也是当今中国最朝阳产业之一。作为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店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酒店业的治安管理,也在逐步完善。随着国内旅游以及入境人数的增多,酒店需求增多,中国酒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Threat(威胁)

酒店作为集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很大,因此酒店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其中涉及了酒店人员、设施设备、酒店的社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的力度等。酒店也容易成为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聚集地,顾客信任酒店,在酒店中难免存在安全防范意识减弱的情况,这时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酒店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至关重要。如果酒店为了节约成本而进行简易装修或弱化酒店安全教育、忽视酒店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的现象等都会波及到酒店顾客安全。所以,酒店行业的人流复杂性、易受影响性以及酒店安全管理的不易控制性等是酒店业治安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五、对于提高我国酒店治安环境的建议

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种类繁多,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酒店入住的每位客人, 同时也关系到酒店的全体员工和酒店的声望, 要想正确处理酒店安全问题, 就需要对每种安全问题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并从酒店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议:

(一)健全酒店治安管理法律法规

酒店安全法规是一种为了从法律上保障酒店及顾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法律制度, 同时,为酒店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公布了各种相关法规, 如, 《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星级酒店客房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我国的酒店的在对酒店内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文字上的规定, 部分法律体制并未完善,大多数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处理酒店内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上并未给予明确的适用条例,存在突出宏观管理, 微观管理不足的现象。 而我国酒店安全保障根本上得益于酒店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因此,为了保障我国酒店业平稳发展,完善酒店安全法律法规是必然选择。

(二)加强酒店治安环境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当前我国酒店员工对酒店安全的认知现状不是很明确。部分酒店员工缺乏对酒店治安环境安全的正确认识。因此, 酒店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重视酒店治安环境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酒店员工定期进行治安意识培训, 加强他们对治安环境安全知识的掌握、培养治安环境安全防范意识, 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慎重“把关”,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酒店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一定要严格挑选员工,谨防一些不法分子混入酒店员工队伍, 对酒店安全造成隐患,并对所有招聘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酒店内部需拥有一套健全的酒店员工安全教育考核制度。尤其考核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其安全防范意识。酒店管理人员对酒店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进行严格规范的治安环境意识上岗考核,考核不过关不能上岗,并且定期反复考核。同时定期组织实战培训,培养员工的实训经验。

(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

酒店的治安的管理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政府部门不加强治安环境的监督,就会给外来人留下治安混乱的印象,对酒店和所在地都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引导酒店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五)完善酒店内部治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酒店要实现经营目标, 就需要有拥有一套完善的专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并定期完善酒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 同时由酒店规定专人对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检查。酒店各部门经理与总经理签写安全责任状,有利于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从而保证安全工作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六)设立专门的酒店安全管理机构

首先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有效控制酒店治安环境相关问题。 如成立以酒店管理者为首的酒店安全工作委员会, 则能够从酒店业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维护酒店治安管理环境的方法,从而为酒店的治安环境提供组织保证。

机构内的管理者应制订各种防范治安问题的制度,以及应对突发治安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 与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完善酒店各项安全制度,建立社会联动机制,有效的维护酒店治安管理环境。

六、总结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在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改革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旅游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十三五时期,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重新规划我国酒店业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起酒店治安环境安全问题如井喷般重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对我国酒店治安环境产生质疑。因此,当前我国酒店治安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威胁。当发生治安问题后,面临公众质疑时,酒店方的处理方法也备受瞩目。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绿色酒店 两型社会 绿色消费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及世界环保大会的召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一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酒店是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酒店能否创建绿色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一、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绿色酒店的内涵

国际上把绿色酒店称为“green hotel”,也可称为“eco-efficient hotel”,意为生态效益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那些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既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又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有益于顾客身体健康的酒店。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酒店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酒店对环境危害的风险;第二,注重资源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节能降耗,通过节能、节电、节水,实现资源的合理消耗;第三,倡导安全理念。在安全方面即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消费安全和职业安全,更注重食品安全;第四,关注顾客的健康,提供有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第五,形成了绿色的文化氛围。酒店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方面的支持,只有将绿色观念纳入到酒店文化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加强对员工的绿色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达到酒店绿色发展的目的。

2、绿色酒店是酒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将会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酒店作为资源消耗很大的场所,在经营中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以国内现有的1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因此,酒店实行绿色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2)酒店持续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酒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饭店行业,并很快成为国际酒店业的潮流。绿色酒店是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绿色酒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创建绿色饭店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因此,创建绿色酒店无疑能带给酒店经济利益,例如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酒店的形象等。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被唤醒,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也不断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正是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此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导需求从生理的需要上升到安全的需要,比如更多关注食品的安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比如三聚氰胺奶、石蜡大米、硫酸铜木耳等。因此,倡导绿色消费,酒店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与服务,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二、我国绿色酒店发展的现状

1、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不多

绿色酒店是新型经营方式,是国内酒店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资料,为了保证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商务部要求,成立了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相应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饭店创建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12年在全国创建10000家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预计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会逐步增多。但目前根据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的《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700余家绿色饭店,而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三星级以上酒店为8407家。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并不多。

2、酒店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

创建绿色酒店需要酒店在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的建立都需要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但在经营过程中酒店高管对其重视不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不知消费者是否能认同;第二,初期的投资较大,而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酒店高管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饭店以为只要实施某些绿色服务与管理的标准,挂上“绿色”或“生态”招牌,就是进行绿色管理了。高管对实施绿色发展不重视或认识上的偏差,是抑制酒店业绿色发展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就中国目前消费市场看,绿色消费并不是主流消费,如果酒店积极开展创绿活动,投入了成本、精力,但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作为酒店而言就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顾客对什么是绿色酒店、绿色产品认识不够深刻,对创建绿色酒店的意义不清楚;第二,顾客习惯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眼前利益,而对社会责任、人类长远利益不甚关心;第三,部分顾客即使有环境保护意识,有限的经济能力也限制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在消费者的需求拉动下,将会增加酒店实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4、绿色发展的成本过高,酒店难以承受

对酒店而言,是否创建绿色酒店的最核心的动力是盈利预期,最主要的压力则是成本和风险控制。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创建绿色酒店的行为,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盈利目标。由于创建绿色酒店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比如为了实行绿色发展,需要购买节能的设施设备,对酒店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员工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投资大、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高额的投资成本阻碍着酒店进行绿色发展。

三、创建绿色酒店的措施

1、政府方面

(1)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绿色消费不仅是酒店的责任,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也是全社会、政府、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传媒和舆论阵地,具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宣传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性,发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都了解创建绿色酒店的内容和意义,积极营造创建绿色酒店的社会氛围,以此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2)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给予支持。政府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酒店,引导、帮助、支持其建立示范性绿色酒店,组织其他酒店的人员到这些示范性绿色酒店进行参观,以带动、促进其它酒店实现绿色发展。

(3)给绿色酒店政策上的支持。对实行绿色发展的酒店,由于初期投资较大,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或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政府补贴等。

(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这样就能抑制酒店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强制使用无磷洗衣费、使用可降解的餐盒等。

(5)将绿色酒店纳入星评标准等部级行业标准中。2010年修订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星级标准特别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导向已经为酒店提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此外,早在2003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中国饭店行业第一个《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国家行业标准,根据饭店在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程度的不同,分为A级到AAAAA级共五个级别,分别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银杏叶作为标志。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有酒店加入评定,同时不断完善考评与复评工作。

2、酒店方面

(1)酒店高管要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行绿色发展,首先酒店高管要重视,否则很难发展下去。绿色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员工的培训、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酒店的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酒店高管的支持。

(2)提供绿色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绿色服务。目前,尽管一些酒店创建绿色酒店,但大多数酒店的绿色意识总体还较淡薄,提供的绿色产品有限。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前提是酒店要有绿色的氛围,提供丰富的、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3)酒店应该积极进行绿色宣传。通过绿色宣传,营造绿色氛围,比如一些酒店在大堂、餐厅、洗手间及客房等处张贴相关绿色告示、宣传卡和其他宣传资料,倡导“绿色消费”。

3、消费者方面

酒店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才算真正的成功。当前消费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绿色消费意识淡漠,在现实中对于绿色消费不重视,加大了创建绿色酒店的难度。此外,要消除一种误区,不要认为绿色产品就是无公害、无污染、安全、新鲜的食品,实际上绿色产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上述的只是绿色产品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那么在提供绿色产品时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不提供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加工的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人工色素等有损健康的原材料;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等,这样提供的绿色产品就不会导致价格过高。因此,在创建绿色酒店的同时,应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的酒店业创新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8。)

【参考文献】

[1] 杨怡: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 宗聪聪:绿色酒店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冉燕:创建绿色饭店 引导绿色消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力资源;酒店;利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许志杰(197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1前言

酒店实习管理涉及到酒店、学校以及学生三方的关系,尽管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学校的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学校对此并没有特别的管理权限。学生在校外接受实践教育必须服从企业规章制度,认同企业文化,而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风格与类别相差迥异,学生在酒店实习中要逐渐地接受与调试才能够从校园学习中转换过来。在酒店实习中,学生要兼顾处理到各种因素,校方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关系到实习效果好坏的关键。针对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的认识酒店实习实践课程设置,可以从整体上提出优化课程的建议。

2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相关利益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是和旅游行业对口的专业,其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作为旅游中一部分的酒店行业,自然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一部分。酒店行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归根结底是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标的。而学生的实习为酒店管理的预算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一旦酒店实习达成,学校、酒店、学生就处于三方博弈的利益竞争状态。首先,学校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在教育课程设置上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安排为酒店实习。这种教育安排将学生接受学习的地方从学校转移到酒店,纯粹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学校节省了部分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设施,减少了对学生管理的成本。同时,将学生批次地安排到酒店实习可以从酒店利润中实现分成。酒店引入学生实习可以缓解酒店的工作压力以及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学生被酒店安排到客房部等工作辛苦的地方,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的工资较正式员工的工资要低,也就是说酒店用较少的资金获取了同样的生产力。学生在酒店实习中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为了修完学分参与酒店实习工作,但是在工作中所得到的回报要远远少于实际中的付出。同时,学生在实习中获得了行业发展的认知,也在接触社会中创建自己的社交关系圈,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完善了自身的素质。

3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实习出现的问题分析

旅游管理酒店实习将学生纳入到社会中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关的报酬,在实践中学生要处于学校与社会中的中间状态,还要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来自学校组织上,有的是酒店管理上,有的出于学生自身的不适应。

3.1学校组织方面的问题

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酒店实习管理中没有进行实习具体问题的分析,在动员学生进行实习准备时将遵守的条例规则明确地列出,但是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和实践课相结合,但是却没有师资力量在实践课上悉心指导。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完全的由酒店方面统一管理员工,所以实践课变成了学生从工作中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单纯课程。

3.2酒店管理方面的问题

酒店在对学生实习上并没有采取特殊情况特殊化处理,而是根据酒店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将学生安排到一些紧缺人手的客房部,特别是一些酒店根据特殊需要对实习学生采取差别化对待,一些相貌和个子较高的学生将会被挑选。酒店在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将学生与正式员工同等对待,在人力资源分布上学生没有多样化的选择,不能定期地调换工作。

3.3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在酒店实习中没有校园学习的优越环境,学生将完全的处于被管理以及约束的状态。学生要按时高标准地完成酒店安排的工作。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地带,学生还要在逐步的调适中找到自己的状态。在一些较远的地方实习,学生还要处理与其他员工语言上的沟通问题以及生活上的矛盾问题。学生从优越的环境下进入到艰苦的工作状态,还要面临着自己的心理压力。

4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对策

酒店实习管理出现的问题关键在学校酒店以及学生三方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在遇到问题时,三方不能共同解决,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实习中矛盾现象偶有发生。

4.1严格筛选实习酒店名单

实习酒店的确定关系到实习环境,学生实习的质量。学校在对学生的酒店实习工作前应该到实地考察了解酒店的相关情况,并与酒店管理层商议实习事项,明确实习权利责任主体的范围。对酒店进行资格审查,观察酒店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条件以及酒店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综合素质。

4.2建立实习反馈机制

学生在实习时,校方要时刻对其进行跟踪评价,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可以将酒店管理纳入其中,通过酒店的管理评价来定位学生做出的工作。实习教师要带队进行指导,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密切地联系起来,在相互的帮助与监督中提高实习的质量。

4.3重视实习学生情况变化

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各种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自身不能够完全的解决,需要外界提供帮助。校方要在实习中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及时地疏导学生的情绪,同时校方要建立导师联系制度,规定导师指导特定学生实习,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对接。指导教师要积极地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

参考文献:

[1]苏勇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以宁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8-10.

[2]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1):82-86.

[3]胡萍.基于TQM理念的酒店实习管理探索[J].中国商贸,2011,(6):54-55.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在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化的进程中,酒店数量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不断增加,酒店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酒店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学生临近毕业时,采用什么样的毕业核模式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并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考核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模式决定着所培养的酒店人才质量。笔者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现状,提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设想,并以安徽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实践。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考核模式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毕业考核模式:一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二是以实习报告取代毕业论文的方式;三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式。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考核模式都存在突出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宗旨。由于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缺失,高职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大多无法完成有质量的毕业论文,上网下载、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对毕业生质量控制的作用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考核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取消了毕业论文,以写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考核。实习报告是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以实习报告作为考核手段过于简单化,使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有少数高职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业进行毕业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取餐饮、前厅、客房、调酒等方面至少一项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不是行业准入证书,对学生进入酒店就职并无影响,考证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单一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对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迫切要改革和创新毕业考核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思考

(一)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考核目标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既要能从事酒店实际服务工作,又要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从以往毕业生的经历看,学生在酒店的初始岗位都是一线服务员,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经过三五年的积累,还会有部分学生会上升到中层管理的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目标应包括服务技能考核和职业发展能力考核两方面,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酒店基层岗位综合服务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发展能力考核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可加大服务技能考核的比重。

(二)创新毕业考核方式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采取“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具体思考如下。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实施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设计中,引入酒店操作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从酒店一线部门工作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强化毕业考核对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选择在实习酒店进行考核,在酒店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进行考核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毕业生的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中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创新设计酒店产品、写酒店行业调查报告、根据实习经历写案例分析以及写创业方案等形式,毕业生只要任选一项完成即可。在毕业考核成绩中设等级化成绩,学生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达标后,并完成职业创新考核中的任一项,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对于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可引导完成多项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给予高等级成绩,并以此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成绩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考核主体,引入企业参与毕业考核

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企业最需要的是合格的酒店人才还是综合素质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毕业考核体系中不能只有校方为考核主体,还应引入企业参与到毕业考核中。在设计毕业考核方案时引入酒店操作标准,邀请酒店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在考核具体实施阶段,可邀请学生的酒店实习“师傅”、酒店基层管理者担任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完成毕业考核。企业参与毕业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实践

从2012年开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就尝试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毕业考核改革。通过对数届毕业生毕业考核改革实践的摸索,探索出毕业考核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引入企业方(酒店)共同参与完成的毕业考核模式。现已和酒店共同完成13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系列管理文件。

(一)考核方式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要在酒店完成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安徽广播影视学院管理系尝试毕业考核采取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的形式开展,重点考核学生阶段性职业技能实践运用的能力与水平,包括专业岗位实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报告答辩三部分。在学生顶岗实习的6个月期间,分三次进行毕业考核,三次考核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在实习酒店进行。第一次考核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后进行,学生已经在酒店接受过岗前培训,对实习岗位有初步的了解,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岗位认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次考核采取学生座谈和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三个半月后,此时学生已经正式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在酒店实习岗位上进行,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岗位实操。本次考核结束后,校方要求酒店给实习生至少调换一次实习岗位,以使学生能接触并掌握多个岗位的实操技能。第三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结束前,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毕业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实习报告答辩。本次考核采取在酒店进行答辩的方式。

(二)考核成绩计算

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成绩依据以下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综合评定。第一次考核结果(20%);第二次考核结果(20%);第三次考核结果(40%),其中实习报告占比20%;实习报告答辩情况(10%);职业创新能力考核(10%)。毕业生只要通过三次考核并按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就可通过毕业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只针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如果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获得职业创新能力考核成绩,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期间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收到客人表扬信、创新设计出酒店产品、写出酒店行业调查报告以及根据实习经历写优秀案例分析等。

(三)考核人员和组织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学院管理系和顶岗实习单位共同成立毕业考核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考核的计划、组织与实施工作。毕业考核委员会人员包括:院系领导、实习单位负责人及部门经理、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毕业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毕业考核工作计划,检查毕业考核计划的落实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研究解决毕业考核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开展“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打造高技能、高素质大学生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针对该模式的系列方案,通过实施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外置课程来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打造出符合酒店需求的一流管理人才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高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管理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人才输送的最终场所就是酒店行业,所以要完成两者之间科学、有效的衔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方向上有所偏差,并没有考虑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在考量完酒店需求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酒店企业和高校之间要根据学生知识体系和社会需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力量、教学场所、专业技能的共享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一,学生也要肩负酒店员工的责任,将在校学习和酒店实习串联起来,就业订单模式的运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到校企酒店工作实习。

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要尽量挑选合作意向强且管理规范的品牌酒店,在选择招生时结合学校计划和酒店需求,将招生规模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考生在经过高校录取后还需要进行订单酒店的面试,对于两项都通过的学生纳入订单企业订单班中。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也要经过高校和酒店共同的策划和审核,专业教师要负责理论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两项任务。教学模式上选用四项交互的方案,先安排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理论知识和技能,再将学生送至订单酒店进行半年的理论实践活动,形成对酒店管理专业和酒店需求的初步认识,大二下半年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巩固,最后半年到酒店进行全方位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实施准备

实现高职院校和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要进行系列的实施准备工作。企业调研是进行模式制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号召企业实践专家、历届毕业生参与酒店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建议来形成一份笼统的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将高校教学体系和酒店需求结合起来形成“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能力是进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导向之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两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和两个阶段的实践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关键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管理能力,在实践工作中形成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同时要不断挖掘自身的职业拓展能力,这类课程体系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实施性是进行任何模式和方案制定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指导下完成在校课程的设计,同时兼顾酒店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酒店企业需求和职业技能双重要求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践。酒店管理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并进,授课、演示、学习、练习都同等重要,订单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课程教学也要偏向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教学计划安排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相同配比,课程内容的设计也紧贴各大职业技能和素养,实现课程和技能的顺利对接。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循环中不断进行巩固、总结,按照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侧重学习。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导向,让学生成为高校和酒店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对象之一。

3.科学安排外置课程

在“四段交互、订单后置”模式的引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安排更加清晰、明确。第一阶段的实践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初步培养和巩固,第二阶段的实践要切实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酒店输送符合需求的大学生人才。两个阶段的在校课程教学对学生和岗位需求来说都还不够,还需要合理安排外置课程,订单企业会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判定。订单企业会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酒店安排的外置课程包括餐饮服务、酒店英语会话、服务礼仪等方面,订单企业会安排专业人员和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现场教学。酒店授课老师会负责学生的成绩判定工作,将会作为毕业学分的一部分,学生在就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安排专门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行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酒店行业逐渐成为世界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是为酒店企业输送管理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现阶段高校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重点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接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大学生队伍。酒店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侧重对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根据高校教育和酒店需求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教学体系发展和企业人员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来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合酒店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学生;职场;教学

1 职场体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现状调查

山东省烟台信息工程学校是一所部级重点职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中西餐及客房服务与管理相关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将在实训室接受酒店餐饮和客房的订制与管理、客房顶岗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显示:多数同学认为现在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是在消磨时间,与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毫无关系;学校对职场体验学生的专业课程管理不完善,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会逐渐转变得自由、散漫,存在着安全教育隐患。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新的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模式,通过每学年一个月职场体验培养自身兴趣,强化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设定安全的教育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①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②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③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

④重视职场体验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3 研究过程及步骤

3.1 准备阶段。召集本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对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状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定论,对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职场教学管理、如何总结经验等进行研讨,制定出实施方案,由专业部联系四星级酒店提供一个月职场体验平台,做好准备。

3.2 实施阶段。旅游与酒店专业学生外出职场体验,是突出技能培训的深入学习实践,并不是完全脱离学校理论课程学习,而是学校派专业教师跟随定期进行理论集中学习,并将在职场岗位中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对预设方案具体落实,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实践,定期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评估、反思、总结。

首先,制定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规定。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酒店职场体验。

其次,制定理论专业课程设置。对于酒店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酒店行业课程进行提炼,由专业教师编排实习单元任务书或习题,为学生职场实习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保障。

3.3 总结阶段。经过一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把跟踪学生到各单位职场体验情况,汇总整理,安排学生实习日志、实结、定期交流记录、实习问题排查反馈与解决办法,形成一套系统的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4 课题研究成果

笔者在青岛四星级大酒店带队指导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职场体验,亲身感受到学生在职场体验中的变化与实践成绩。通过一学年的摸索和实践,三批参与职场体验的学生,回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强,劲头更足。具体成果如下。

4.1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融合酒店纪律规范制定适合职场体验学生及校外酒店实训管理的条例。例如,工作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以免影响工作;每天早晚教师检查宿舍,督促学生打理好起居;实习一个月里,遇事冷静,克服冲动行为,不说脏话,不与同事或宾客动手,学会保护自我,树立大局意识,维护学校和酒店形象。若有学生在西餐厅值夜班时,24点前笔者到西餐厅看一看,让这些十七八岁羽翼未丰的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以防学生出现安全隐患。

4.2 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学生职场体验中其思想有变动,带队老师要观察、交流,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思想进步、有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例如,提前告诫学生职场体验是学习专业技能的校外实训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把实习中的思想矛盾告诉带队教师,教师及时处理,加强学生对自身工作价值观与学习观的理解;学生不值晚班时,晚8点到会议室召开交流会,谈一天的得失与烦恼,排解压力,相互鼓励。

4.3 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脱离学校如何达到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就笔者的切身体会而言,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与定期集中教学,学生工作期间,教师巡回到学生实践岗位观察,给予适时的鼓励与指导,助学生掌握专长,校外教学取得实效。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和酒店特点与需求,带队教师与酒店管理负责人,将学生定员分岗,把职场体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星级酒店管理理论常识和全面的酒店服务技能,教育学生从事“中餐”、“西餐”、“客房”任何一岗位,都要树立甘于奉献、热爱岗位的决心,熟练技能,独当一面。

4.4 重视职场体验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教学形式以实践为主,师傅带动徒弟、老师鼓励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热情接待宾朋,周到服务顾客,微笑待人,责任至上。带队教师将理论、岗位师傅操作,两者结合,让酒店管理与服务技能达到高效。两周后,带队教师协调酒店妥善安排学生的轮岗,按工作岗位需要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需求。对于学生职场体验的评价标准,分层对待,对于各部门、各岗位技能实践操作,带队教师要结合学生师傅的评价与部门评价,给予评定等级,同时也要兼顾到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让每名学生从中体验到工作的艰难和快乐,查找自身优势与不足,作为回校深入学习的动力。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山东省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山东烟台261400

摘要院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与校外实习、职场体验相结合,是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分析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职场体验教学中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院酒店管理;学生;职场;教学

1 职场体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现状调查

山东省烟台信息工程学校是一所部级重点职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中西餐及客房服务与管理相关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将在实训室接受酒店餐饮和客房的订制与管理、客房顶岗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显示:多数同学认为现在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是在消磨时间,与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毫无关系;学校对职场体验学生的专业课程管理不完善,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会逐渐转变得自由、散漫,存在着安全教育隐患。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新的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模式,通过每学年一个月职场体验培养自身兴趣,强化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设定安全的教育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淤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于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盂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

榆重视职场体验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3 研究过程及步骤

3.1 准备阶段。召集本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对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状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定论,对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职场教学管理、如何总结经验等进行研讨,制定出实施方案,由专业部联系四星级酒店提供一个月职场体验平台,做好准备。

3.2 实施阶段。旅游与酒店专业学生外出职场体验,是突出技能培训的深入学习实践,并不是完全脱离学校理论课程学习,而是学校派专业教师跟随定期进行理论集中学习,并将在职场岗位中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对预设方案具体落实,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实践,定期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评估、反思、总结。

首先,制定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规定。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酒店职场体验。

其次,制定理论专业课程设置。对于酒店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酒店行业课程进行提炼,由专业教师编排实习单元任务书或习题,为学生职场实习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保障。

3.3 总结阶段。经过一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把跟踪学生到各单位职场体验情况,汇总整理,安排学生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定期交流记录、实习问题排查反馈与解决办法,形成一套系统的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4 课题研究成果

笔者在青岛四星级大酒店带队指导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职场体验,亲身感受到学生在职场体验中的变化与实践成绩。通过一学年的摸索和实践,三批参与职场体验的学生,回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强,劲头更足。具体成果如下。

4.1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融合酒店纪律规范制定适合职场体验学生及校外酒店实训管理的条例。例如,工作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以免影响工作;每天早晚教师检查宿舍,督促学生打理好起居;实习一个月里,遇事冷静,克服冲动行为,不说脏话,不与同事或宾客动手,学会保护自我,树立大局意识,维护学校和酒店形象。若有学生在西餐厅值夜班时,24 点前笔者到西餐厅看一看,让这些十七八岁羽翼未丰的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以防学生出现安全隐患。

4.2 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学生职场体验中其思想有变动,带队老师要观察、交流,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思想进步、有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例如,提前告诫学生职场体验是学习专业技能的校外实训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把实习中的思想矛盾告诉带队教师,教师及时处理,加强学生对自身工作价值观与学习观的理解;学生不值晚班时,晚8 点到会议室召开交流会,谈一天的得失与烦恼,排解压力,相互鼓励。

4.3 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脱离学校如何达到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就笔者的切身体会而言,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与定期集中教学,学生工作期间,教师巡回到学生实践岗位观察,给予适时的鼓励与指导,助学生掌握专长,校外教学取得实效。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和酒店特点与需求,带队教师与酒店管理负责人,将学生定员分岗,把职场体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星级酒店管理理论常识和全面的酒店服务技能,教育学生从事“中餐”、“西餐”、“客房”任何一岗位,都要树立甘于奉献、热爱岗位的决心,熟练技能,独当一面。4.4 重视职场体验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教学形式以实践为主,师傅带动徒弟、老师鼓励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热情接待宾朋,周到服务顾客,微笑待人,责任至上。带队教师将理论、岗位师傅操作,两者结合,让酒店管理与服务技能达到高效。两周后,带队教师协调酒店妥善安排学生的轮岗,按工作岗位需要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需求。对于学生职场体验的评价标准,分层对待,对于各部门、各岗位技能实践操作,带队教师要结合学生师傅的评价与部门评价,给予评定等级,同时也要兼顾到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让每名学生从中体验到工作的艰难和快乐,查找自身优势与不足,作为回校深入学习的动力。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摘要]瑞士的酒店管理享誉世界,其人才培养的模式极具实践性,我国的酒店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中,急需从事酒店业的各类综合技能具备的人员,通过学习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能加快开启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职业化教育,为酒店业培养更多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和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

关键词 ]瑞士酒店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蔡建平(1969-),女,陕西西安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业英语教学和高职教育。(陕西 西安71 0068)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84-02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酒店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业急需各类综合技能具备的高素质人员,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酒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会受到国际星级酒店的厚爱。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酒店业从业人员难以达到酒店要求,导致供求关系脱节。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瑞士酒店管理教育的特色

1.百年的酒店管理教育经验。作为世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源地,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有近百年历史,其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发展,每个学生每年都会有约1/3课程时间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大酒店进行带薪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依托大型的酒店教育集团。瑞士酒店管理教育依托大型的酒店教育集团,为传统的瑞士酒店管理院校提供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院校之间可以整合资源、进行互补性合作,细分教育体系,达成一种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酒店教育集团与全球超过一百个国际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奢侈品牌达成人才合作计划,每年为学生举办两次瑞士最大型的国际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全球就业和实习机会。

3.专业优势。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形成了专业化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瑞士、英国和美国不同国家相应的学士、硕士证书和文凭。每一所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前身都是瑞士的星级酒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置身在酒店氛围中,接受着欧洲传统酒店文化的熏陶。课程设置在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更切合职业的实际需要,其专业优势在于学校不仅为学生举办大型的实习及就业招聘会,而且还安排学生在瑞士及世界各地的著名酒店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世界知名酒店和旅游胜地,与酒店高层进行访谈,使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酒店发展的最新动态,为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打下基础,增强酒店管理专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充分的实习机会。瑞士的旅游资源闻名遐迩,来瑞士旅游的人员资源丰富,也有很多大型的国际会议在此举办,这都为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实践的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实习方向:最优秀的学生可通过导师推荐和简历投递进入希尔顿、喜来登或者香格里拉等有名的五星级酒店工作;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瑞士本土的连锁酒店实习;外语语言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在当地华人开设的酒馆或旅店服务,通过实习为瑞士本土游客和世界各国的游客服务,服务薪酬加上小费实习期间可得到6万元左右的收入,学生完成6个月左右的实习后还会得到奖状或证明。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拥有瑞士酒店管理的文凭,还具有瑞士以及其他海外国家的酒店管理实习经验,这些经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酒店实操能力,使得学生受益匪浅。

5.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筹备各种宴会和不同风格的娱乐休闲项目,从策划、组织到最终的运营实施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独具特色的理诺士文化之夜、HTMI小姐先生大赛、松伯格理念竞赛、Y世代和生活规划、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婚礼运作、国际研讨会和毕业典礼等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延伸。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可以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尽快成长为未来的职业经理人。

6.丰厚的实际工资。瑞士是欧洲经济发达国家,其全国最低工资标准被定为每月4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8万元。瑞士留学生的实习月薪也将提高到2.8万元。另外,酒店业也为从业者提供了体面的工作环境、衣食住方面的多重隐性福利,使学生在获得实践机会的同时减轻了经济压力。

7.极具影响力的校友圈。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分布在全球106个国家,其中65.5%的人在酒店行业、餐饮行业工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几乎所有国际酒店连锁品牌都有瑞士的校友,很多人担任高层职位。与酒店行业的长期合作,为瑞士酒店管理教育实现教学实习、就业推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洛桑模式”在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不仅有特色而且也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洛桑模式”就是瑞士独特的培养国际酒店管理人员的成功模式。秉承“ART&sci-ENCE”的“洛桑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操作的指导相结合为其独特的洛桑教学模式。洛桑模式不仅体现在师资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管理上,还体现在学校进行的各类短期培训、学制两年至四年的学位学习以及硕士课程上。

1.特色的教学理念。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和积累经验是瑞士酒店管理教育的教学理念。学校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还结合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及企业管理等实务课程,学生可以在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酒店行政、运作管理和企业工商管理知识,成为酒店管理的通才。

2.专业的知识传授。瑞士学校的校舍均由著名酒店改建而成,这种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可以在真实的酒店设施环境下学习理论知识及实务课程。各学校注重将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筹备大型的宴会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统筹策划能力。每所院校提供的本科及硕士教育都结合了专业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培训、商务管理技能培训以及多文化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瑞士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文化的学习环境。

3.应用型的师资队伍。瑞士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专业应用能力强,有丰富的职业经验。酒店专业教师的特点是有酒店工作经历,允许教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使得教师一专多能,保证了教学生命力。

4.充足的带薪实习。瑞士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坚持半年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半年在酒店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半年的全球带薪实习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还可获得约合15万人民币的服务薪酬。学生通过在英国、美国、澳洲、迪拜等地进行实习体会了不同国家的生活和文化,不仅锻炼了外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掌握到酒店的经营运作及管理精髓,为今后酒店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瑞士酒店管理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1.职业化教育坚持校企结合发展。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要依托大型酒店企业与院校合办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加强学生的酒店实操能力。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委培办学模式和企业合作,将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和企业的用工计划对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职业意向、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实施具体的职业引导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课还可以请酒店行业具有实战经验的管理者担任授课教师,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酒店状况。

2.职业化教育坚持走市场发展方向。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主动联合外资酒店和国外院校,向其输送学员进行出国深造学习。通过与一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院校和酒店企业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酒店企业所需的酒店通才,成为未来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

3.职业化教育坚持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理念。以星级酒店用工标准作为酒店管理的教育出发点,把满足酒店业这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方向,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实践环境,改革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并且具备较强的酒店意识、外语水平,进入酒店能够正确定位,很快适应酒店环境,独立工作。

4.职业化教育坚持强化实训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餐饮和客房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在学校的餐厅和酒吧实训室兼职做服务生。每周一个课题,如大堂清洁、运输、餐饮备料、初加工、餐具洗涤、食堂酒店管理、客房整洁等,并进行轮岗。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员工、善于与人相处以及等团队精神素质。学生最初服务时从语言表达到肢体动作都稍显青涩,但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呈现菜品、与客人沟通并了解他们的需求。经历了最基本的工作,才能为以后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职业化教育坚持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教学。酒店管理教学不仅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酒店业的推广发展等紧密配合,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突出重点的实践环节,吸引先进的文化理念,实现酒店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充分打造酒店业职业标准文化,塑造职业灵魂。

6.职业化教育坚持发挥酒店协会的作用。酒店协会是发展和研究酒店业的组织,负责调节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行业教育培训,具有高度的市场化特征。酒店协会的会员具备专业的学术水平,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指导,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拥有广泛的校友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机会等。酒店协会为酒店管理院校提供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使学生熟悉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推动酒店职业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化教育开启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不仅成为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精通业务和管理,熟悉国际酒店餐饮业的操作模式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且必将成为我国酒店业的酒店投资、运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

[

参考文献]

[1]常向鹏.酒店人才流失原因与对策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

[2]丁陈娟,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阶梯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7).

[3]雷琳.温哥华社区学院人才培养对我国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2(4).

[4]刘江海.高职酒店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浅见[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 7).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需求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超越需要(如图所示)。

具体表现为:生理需要主要是满足人们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安全需要是希望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能得到保护、免受疾病侵害的要求;社会需要是对社交、感情和归属的要求;尊重需要是希望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认可的要求;自我超越需要是建立在所有需求之上,希望尽自身最大努力并实现目标的要求。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物质层面需求,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更侧重于精神层面。

不难发现,所有人都隐藏着这5种不同的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期间表现出的需要各不相同。正是因为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着人们不断行动,当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其激励作用不断减弱,而高层次的需要对人们的激励作用逐渐增强,人们会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不断努力。

二、我国酒店行业基层服务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1.生理需要满足较差。众所周知,酒店行业对基层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设置较低,他们多数来自社会的中低层并对物质的需求较为强烈。当前酒店服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底薪+提成模式,这种薪酬模式在很多行业都是通用的,然而底薪偏低是该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点。另外,提成也是根据所在酒店的盈利水平来确定的,目前酒店行业竞争激烈,一些盈利较差的酒店连最基本的绩效工资也无法发放,这些造成了酒店基层服务人员薪资水平较差,外加当前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导致他们的生理需要很难获得满足。

2.安全需要比较突出。酒店基层服务人员准入门槛较低、薪资水平差等因素造成该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管理不完善,酒店很少与他们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应有的权利就无从谈起。安全需要是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能得到保护、免受疾病侵害的要求,因需求与现实状况的差距使这一需要在酒店基层服务人员中比较突出。

3.社会需要一般。社会需要包括了社交、情感和归宿等方面。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地点和时间都较为固定,这为同事之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条件,同时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的顾客,这也为扩大社交提供了便利。一旦基层员工融入他们所属的同事圈中,他们也会很容易彼此建立情感并找到归属感。

4.尊重需要比较显著。在很多人眼中,酒店基层服务工作属于较低层次工作范畴,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但是依旧完全无法摆脱人们的这种看法,遭遇顾客冷眼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因此,酒店基层服务人员对尊重的需要较其他行业更为显著。与此同时,由于所处岗位限制,他们的意见和声音很少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这也促使他们对尊重的需要比较显著。

5.自我超越需要较少涉及。自我超越需要也可以称作自我实现需要。一般而言,酒店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是建立在一定的工作成绩、业务培训和岗位晋升基础之上的,这通常是中高级管理者的需求。由于基层服务人员岗位的特殊性,他们的晋升空间较小,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很少会涉及到。

三、我国酒店行业基层服务人员激励的对策

1.确保生理需要的满足。当前生活成本的持续走高与基层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偏低形成强烈反差,这成为员工流失快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只有生理需要层次获得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由于基层服务人员对物质方面的依赖程度较高,适当的物质激励可以不断的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奉献性,进而向更高层次需要努力。酒店管理者应当将基层服务人员的薪酬作为满足其生理需要的第一要素,根据酒店盈利水平尽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的薪酬福利待遇。

2.将安全需要落实到位。酒店基层服务人员的安全需要之所以较为突出,是因为酒店没有与他们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使他们无法获得基本的权益保障。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切实落实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基层服务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以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权益,进而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

3.进一步满足社会需要。酒店管理者应当尽最大努力让基层服务人员融入集体大家庭中,让每一位员工之间都建立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不断提升他们之间的情感。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开展员工生日祝福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4.不断满足尊重需要。任何员工都期望自己能以主人翁的身份为酒店的发展不断努力,因此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基层服务人员的重要性。如在工作中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意见,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给予他们,与他们建立更加友善的朋友关系,这样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适当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自我实现需要主要是针对中高级管理者而言,但基层服务人员中不乏优秀人才,管理者应当对这些优秀员工加以引导和培训,使之成为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实现自己超越。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酒店管理;基础认知;模拟演示实验

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真实的酒店管理活动,丰富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而有利于培养出一批综合能力强和素质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从字面上看,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实践体验,由此获取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丰富实践经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育者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综合应用各类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关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学习。每个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个性特征均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育者实际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科学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经验。学生在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时,教育者还应注重培养其对问题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一)基础认知体验

酒店管理专业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应考虑加强学生的理论认知体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盲目随意,所以当学生真正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后,不知道酒店的具体概念是什么,与酒店有关的知识也比较匮乏。所以教育者应在大一阶段就开展基础认知体验教学,向学生介绍酒店方面的理论知识,以确保其能顺利地完成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安排组织学生深入实地参观,由酒店管理工作人员向学生详细介绍酒店的基础设施、各职责岗位等理论认知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二)模拟演示实验

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流程:首先,安排教学任务。根据现代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确立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然后学校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由相关教育者把教学任务传达给每个学生,科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内容顺利完成手上的任务。其次,开展自主训练活动。教育者在将教学任务告知给学生后,接着应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模拟训练情境,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示。比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协作能力还是人际交往能力等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再次,汇报交流学习。酒店管理的教学任务是: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场地来呈现汇报结果;学生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展示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来汇报结果。设置这两种教学任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帮互助,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总结评分检验。教师对各小组学生的汇报结果全面了解后,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相关的总结和评分工作,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帮助学生分析不足之处。

(三)岗位实训体验

学生在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后,对酒店各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出于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最大化考虑,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其他各类有关的实践活动。学校可安排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深入酒店现场切身体验相关工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

(四)顶岗综合体验

学校应在学生即将毕业的一年或半年时间内,将其带领到事先约定好的星级酒店中顶岗实习,以保证学生得到综合性体验。通过顶岗实习体验,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真实酒店安排的工作任务,以获得全方位的体验,素质水平、管理技能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的宗旨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强调学生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这刚好满足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因此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翠,祁丽.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5(3):104-105.

[2]孟雪.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文化月刊,2016(3):103-104.

[3]张丽珊.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94-96.

[4]黄星.体验式教学在酒店前厅与客服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