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

教室管理论文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管理类教学和科研必须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以成为广大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研究者的共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也提高到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正确定位,重点从实验室场地保证、计算机网络等“硬”环境和应用软件、实验师资力量和实验教材等“软”环境两个方面如手,最终实现有机结合,培养出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恩山: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

[2]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主要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本文从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和谐的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

2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

3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淑坤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

[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

[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

[4]朱维红.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才智,2013:111.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员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实验员职责明确,建立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张贴在教室前方,其余应分别张贴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效果。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和措施上却有共性。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应做好如下基本工作。

1.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教学仪器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即亲自做实验或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作详细的使用记录,作为以后检查和维修的凭证。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要对每个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实验员与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有区别,教学仪器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保管过程中,实验员要从事保养、维修及不断的取用、存放等既默默无闻,却又是繁重、细致、体脑并用的劳动。在人们不理解时,往往会对实验员工作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挫伤积极性,因此,实验室必须把管理工作进行的情况及结果如实记录在册,建立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学校考核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向量化管理发展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进帐、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教学年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二、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1.实验仪器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2.提高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发挥实验仪器设备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功效就大,经济效益也大。否则反之,并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实际上实验仪器设备放置不用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将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等于浪费。

3.实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的使用、调配、管理仪器设备,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在这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有效利用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使用,对教学和科研的开展也不利。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员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要对各学科实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实行实验员上岗制度,定期对实验员的饿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逐步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具体方法有:

1.外出学习。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饿高级实验员,作为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的骨干,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以高带低。建立“高、中、初”三个层次的技术管理结构,发挥高级实验员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一技之长,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扶助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在日常第一线工作的初级或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实验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3.专职培训。对于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或某项新实验技术,要有针对性的配备经专职培训的实验员和维护人员,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又有行政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状况,既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验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实验管理上下大功夫,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09).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建立健全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多媒体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多媒体教室管理规定》、《多媒体设备使用操作流程规则》、《多媒体设备日常使用记录表》等,使多媒体设备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2)建立培训机制、开展媒体设备规范化操作培训。在学院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维护过程中,部分设备故障都是由于教师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教师是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主体,所以规范化的操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室、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水平,必须对首次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特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基本故障排除和课件制作等教师急需的使用知识等,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3)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设备更新换代快,多媒体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必须教育学生爱护多媒体设备,禁止带饮食入教室,以免将老鼠引入教室,进而破坏设备。

2精心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障教学正常运行

计算机的维护分为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两个部分。(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准备一定数量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数据线等备用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突发性故障就可马上进行更换,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每学期要对电脑硬件进行除尘等维护,这样可以防止因灰尘的沉积而导致硬件接触不良或电脑自动死机等故障的产生。(2)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使用频繁,时时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U盘等外接设备,为保护好教学软件的安全,做好病毒预防工作致关重要。管理员可以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硬盘保护卡或还原精灵,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入侵,也可防止教师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系统被破坏的现象出现;还可以安装较新的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杀毒。(1)投影机的维护。投影机是一种精密贵重的多媒体设备,为了防止操作不当或者缺乏保养而产生故障,在投影机的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使用或维护投影机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震动和碰撞;第二要定期清洗空气过滤网,保证进风畅通,避免因散热不良,造成机内温度过高而损坏;第三要定期清洁投影机镜头;第四应尽量避免投影机长时间使用,这样对延长投影机和灯泡的使用寿命非常有益;第五更换投影机灯泡时,要严格按照投影灯泡的型号及编号进行更换。(2)电动幕布的维护。投影幕布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影像质量的好坏。平时使用时要保持幕布清洁,收卷屏幕时不要让蚊虫压死在幕布上,否则会在幕布上形成污点,使图象产生斑点或色彩失真。幕布用完要及时收起,以防尘土和粉笔灰过多地粘在上面,长期不用应切断电源。

3网络多媒体远程控制操作,优化管理

网络多媒体教室集远程设备管理、视频监控、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等于一体,通过以太网接口经校园网络把多媒体教室组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大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简化了设备使用和操作的难度,实现了一键操作多媒体,为教师上课提供便利;其次是根据课表排课系统实现自动开启多媒体教室系统;第三实时监控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时间及状态信息;第四运用TCP/IP协议,网络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能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能对设备故障远程控制维护,实现自动化管理,无人值守。

4结语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对实验老师的要求。

(1)实验小组的作用。指导实验的老师组成一个小组,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选订适合的实验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编合适的实验讲义,学生人手一册。每个实验要求不同,有的实验需要制表,有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时需画图处理数据。实验教师根据每个实验,制定实验报告模板,统一实验报告的格式,均人手一册。每个实验指导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每个实验开始教学前全体指导实验的老师要集体进行预实验及备课,通过预实验,掌握实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合理安排实验各环节的时间,如讲解时间、实验时间、讨论时间等。集体备课时,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对于特殊的班级、特殊的学生,应特殊考虑,比如少年班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活跃,猎奇心强,个性鲜明,喜欢主动大胆地去尝试,这样,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应有全面充分的考虑,并有相应的预案。集体备课有统一的教案,规范统一每个实验的实验内容,讲解讨论的内容、示范操作内容、提问的内容。每个实验都制订了实验规范,对实验操作各个环节、实验报告的各部分得分点统一评价。实验后或下次实验集体备课时在集体备课教案上加入实际实验的时间、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建议等,逐步完善实验。实验室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实验项目、实验时间排课。

(2)实验内容。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按照本门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实验大纲、实验小组拟定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大多数相对稳定,同时新增与学科发展前沿有关的实验内容。实验课中还利用了我校新建的仿真模拟实验室,仿真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涉及更广泛、更加大规模的实验经历,同时在实验中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允许失败,可以实施在实际实验中绝对不能有的操作,体会在实际中的不当操作的伤害性,得到震撼和警告,从而严格杜绝实际实验中的危险错误操作。对于课前预习,采用网上答题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有疑问带着问题做实验,从而有的放矢,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3)做好实验课前后的工作。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课前应提前到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整体布局,水路、电路设置,通风设备、废液回收地点,实验试剂、器材摆放情况。实验时每个班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一般一人一组。实验台的打扫整理也是实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后学生打扫实验室,保证实验室和实验前一个样。指导老师检查每组学生实验数据,在实验原始记录上签字,学生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认真按实实验规范批改、评定。

(4)实验课件的制作。实验课前的讲解,除了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讲解外,对于实验的演示,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演示时由于学生较多,看不清教师操作,我们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部分、仪器使用部分还拍摄了视频片,上传至实验中心网站,这样学生观察得比较清楚,而且还便于学生多次观看。

(5)实验考核。实验课承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的任务。考试是检验实验技能的必要手段。实验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实验课笔试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每学期实验课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考核本门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进行实验课笔试,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学生独立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笔试成绩均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再加入平时实验成绩,作为实验课总成绩。

(6)开放实验。一般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服务本科教学需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室,功能单一,而且实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简单,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开放管理体系,实验中心设有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增添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允许学生自选课题,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实验平台。鼓励学生课外科技创作,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同时,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实验预习报告,熟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使用处理。如果有疑问带着疑问听课,在实验过程中疑问就会解决。示教过程中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实验中仔细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保持台面地面的清洁卫生。实验后清洗干净本组实验仪器,打扫台面地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2)低值易消耗仪器管理。实验中心制订了消耗仪器管理办法。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重要场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允许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期间有正常的仪器消耗,对于过多的仪器损坏应照价赔偿。

二、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实验室各项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证,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职责严明,分工明确。有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办事,抓好落实,积极督促,严格执行,使这些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作用。实验中心制定了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及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耐用设备及工具管理办法》、《实验设备及器材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考核制度》、《实验课程须知》、《化学实验课成绩评定办法》等,制度是规范的保障,在制度的指导约束下,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2.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室的工作,与化学试剂、仪器接触较多,实验室安全是第一大事。实验室人员要非常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每台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清楚每种试剂的性质,实验室试剂要造册登记,专贮于试剂库,出入均有登记,危险品专柜保存,剧毒药品专柜双锁双人管理。学生每学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实验室安全制度,进行火灾演练。实验室配备了灭火器、沙箱、防火毯、医疗箱,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每次实验后关好实验室门窗,水电源。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自2013年3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手术室各项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视频培训教学,对比活动前、后的数据,分析培训效果。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长圈”,寓意手术室护士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共12人,圈长1名,负责组织开展圈内活动,监督圈内活动内容;指导员3名,负责护理技术指导、示范及音视频采制、多媒体制作等,其余为圈员,均为新护士。

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视频教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采制最新的临床影像资料,配合既有多媒体技术资料,在品管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下,进行学习、培训与交流。

2.3活动规划

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周期、活动细则、工作职责、圈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等。品管圈成员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通过每周的圈会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和分析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反馈。

2.4现状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操作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护理工作紧张而繁杂,新护士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帕累托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前5项,分别为:术式复杂与医生沟通配合难;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手术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紧张,忙中容易出错,自信心不足;手术室环境布局复杂等。

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拟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了解圈员的实际需求,在圈会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视频教学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圈长和指导员方面,将手术室的各项专业操作技术拍成视频短片,制成多媒体资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分析异同点,使抽象的无菌化操作具体化,对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并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注意收集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引导,分享临床实践和思想的心得体会,注重圈员核心能力的养成;运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对新护士圈员的综合考核及量表调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展情况,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动向。②新护士圈员方面,培养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的基础理论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照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正;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意识地提高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沟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圈会中积极提出临床遇到的困难,分享在实践中学到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压力,树立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评价

在品管圈视频教学活动前后,对新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试卷形式,操作考核计算多项技术操作所得分数的总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等;通过向临床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与医师沟通配合能力的变化;通过发放自我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对自己工作水平主观感受的变化。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医师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技术要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现代化的视频影像技术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教学之中,有利于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指导人员的亲身示范讲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从而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新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发掘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工作中的诀窍,再通过与其他圈员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品管圈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员及时发现新护士的技术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热点问题,并实时更新视频教学内容,就圈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圈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医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员开放个性,增进护士及医师之间的熟识和沟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到了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大力支持,在视频的采制过程中,突出了手术配合的流程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医护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新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结语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结合专业方向,将实验室分成两部分,一是教学型实验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大学生挑战者杯等任务;二是科研型实验室,包括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海洋药物研究室和两个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任务。每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0个班,约350人的毕业实验都是由这两部分实验室承担,又尤其是教学型实验室为主,基本上60%~70%的毕业生论文实验都安排在这部分实验室。因为这些教学型实验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实验任务,这给毕业生做论文实验带了较大压力,加之学生对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不太了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期间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活动的随意性增加。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学生毕业实验结束,剩余的实验原料、试剂药品,经常是未妥善处理,往往还放在实验室的试剂柜或药品柜中,还等着实验人员清除,这大大增加了实验室老师的管理工作量。而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工作量仅仅归于指导教师本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指导教师、学生与实验室老师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正常管理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食品微生物室为实例,对毕业论文实验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想法,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规范与管理。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 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通过满足人们需要,使其产生动力,最终实现目的的过程,即使人们行为积极化的过程。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可以通过激励,激活人们工作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激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是管理组织不可或缺的手段,贯穿于整个组织的活动过程中。如果一个组织中没有激励,那么即使成员能力再强,也无法发挥,对组织来说也是没有了意义。

具体来说,激励就是由一定的外在刺激产生内在需求,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的过程。它是由组织中成员的工作动机产生的,而这种动机需要通过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来得到,最终导向组织目标。①因此,对需求的满足是整个激励过程的基础也是关键,而激励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

激励理论的运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策略。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教师需求的满足情况,主要研究的是高校中教师的各类需求,以及对动机产生的影响,它从产生动机的来源研究如何进行激励行为的问题;二是关于教师对报酬、目标、期望等心理因素的感知度,及其对教师行为产生的影响;三是通过教师的不同行为来进行的激励,将行为结果分为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并对产生好结果的行为进行强化,对产生坏结果的行为进行改造,最终实现激励目标的过程。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这个总目标,离不开教师这个群体,教研室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载体,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教师的工作状态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使用好“激励”就成为高校教研室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

2 我国高校教研室的激励现状

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建立了按学科、按专业划分的教学研究组织,简称教研室。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和研究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两项重要任务,对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的教研室组织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不仅能够对教研室自身的专业教学、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等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学院甚至学校整体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激增,人才需求不断高,导致许多高校教研室人才队伍不足,生师比始终居高不下,教研室人员工作热情下降,人员流失严重,在对教研室的激励管理中,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激励管理的依据不足。一些高校教研室对人员的激励管理往往以考核结果为准,因此,对人员的考评机制成为教研室管理中的核心手段,但如何做到“赏罚分明”却是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据2008年的一项对高校教师的激励研究中,抽取了东、中、西三个地区1688名高校教师,其中超过20%的教师认为考核非常重要,超过30%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这表明考核制度的激励对大多数教师是起到一定作用的。②在高校的教研室管理中,对教研室人员的考评多是一个标准多种用法,不同的工作没有相对应的考核指标,工作绩效难以衡量,最终导致教研室工作无据可依,影响对教研室教师的有序管理。

其次,激励手段忽视教师需求。上述调查将高校教师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薪酬满意为第一层次,职业发展为第二层次,环境和谐为第三层次。影响教师稳定性的因素其中教师第二层次的需求占16.67%,仅次于薪酬待遇。然而,未满足第二层次需求却成为了高校教师流动性大的最主要原因,占40.55%,收入薪酬等第一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一因素只占10.33%,远低于前者。③教师作为教研室工作的主力军,是教研室建设的核心力量,对教师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研室建设的好坏。然而,在对教研室教师的激励中,往往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手段,忽视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单纯的“物质加减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从长远来看,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动和有形的压力,更无法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求。而缺乏对教师的精神关怀,以及忽视教师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必然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严重制约着教研室的整体发展。

最后,激励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研室主任对教研室管理到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教研室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研室主任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分身乏术,有时无法兼顾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教研室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学术氛围、工作氛围不浓,容易造成指令实施不通畅,甚至影响教研室的工作进度,导致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不能及时展开,阻碍了教学进步和科研创新。

3 高校教研室激励机制的构建及优化

3.1 高校教研室中的激励途径

高校教研室管理中,激励必不可少,激励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激励手段的选择甚至关系到教研室的管理成效,那么,要真正做到有效地管理教研室,首先必须弄清楚教研室管理中几种常见的激励模式及其作用:

3.1.1 需求激励模式

在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中,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基本的生活需求、有职业晋升的需求、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等等,通过满足不同的需求,才能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般来说,需求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但显然,在高校教研室的日常激励手段中,物质需求的激励是最普遍的方式,例如,对成员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按照职位的高低给予不同绩效薪酬,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强了教研室成员的工作干劲,并激发了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上岗意识和权利意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奖励的对象要么是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么就是高职位的管理人员,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其他人员的不满情绪,也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教研室人员的工作松懈,管理的过程也显得困难重重。

3.1.2 行为激励模式

行为是影响一个组 织发展的直接导向因素。积极的行为导向积极的结果,消极的行为导向消极的结果,激励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将这种行为导向积极,并限制消极行为,直至其消失的问题。这种激励模式在教研室的管理制度中往往有所体现。通常是以严惩某些消极行为为中心展开的,使这些行为得到负强化或者是给予一定的挫折,最终使这些行为不再出现的过程。④虽然这种激励模式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但是循环往复地“惩戒”,不但容易挫折教研室人员的感情,还会对影响教研室的工作氛围,造成工作压力,最终影响教研室的工作成效。

3.1.3 目标激励模式

在教研室的激励管理中,目标激励是的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目标是需求的产物,有了目标才能产生动力去实现它,因此,在一个组织中,目标的设立就至关重要。在这里,目标不仅包括教研室组织成员中的个人目标,还包括整个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的组织目标,而个人目标必须服从这个组织目标,同时,教研室也要为个人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对教研室人员的激励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其执行的过程较长,往往到容易出现,空有目标而不付诸行动的现象,目标激励最终也成为“空架子”。

3.1.4 环境激励模式

环境对一个组织中人员的影响不可谓不重要,是激励教师的最直接手段。在对教研室的管理中,环境主要指的是教研室的硬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环境的激励,不仅是通过一定的经费投入去改善教研室的办公环境、设备设施,还要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学术氛围。⑤根据激励理论可知,组织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教研室的激励方式中常常忽视这一因素,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善已经无法满足教研室人员对组织环境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建立一个有良性竞争和互利合作并存的教研室工作环境,与成员间建立友好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根本上提高员对工作的投入。

由上述可知,激励在高校教研室在管理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它是教研室管理中的重要战略,然而,多数教研室仅仅依靠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手段,并且将其作为独立的政策措施实施着,并没有充分显示这些激励手段的成效。

3.2 高校教研室综合激励成机制的建立及其运用

通过对激励理论和教研室激励途径的综合研究,结合现如今我国高校教研室的激励现状,激励不应该是某一个措施或某一种手段,应该是一种综合考量教研室人员需求、行为和环境等因素,通过对个体的研究来建立的以动力—培养—考评三位一体的高校教研室综合激励机制,真正优化我国高校教研室的管理机制。

3.2.1 动力机制

需求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因此对教研室的管理不仅要重视内在需求的拉动,还要注重外在政策的推动。

首先,以学院为单位,加强各教研室人员的交流。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工作效率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通过不同教研室人员的交流,不仅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人际交往,还能使教师看到各自间的差异,同时,以学院单位,可以促进相近学科专业的学术交流,不至于产生多学科交流时“无话可讲”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其产生业务提升、岗位竞争等需求,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实施合理的薪酬政策。薪酬是教师一切需求的产生的基础,具有导向作用,有了好的薪酬保障,才能产生更多的与工作业务相关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的基本任务。薪酬政策是高校调节教师行为的普遍的经济手段,教研室更是如此。职位职称的不同,分配不同薪酬福利,不同教研室之间、同一教研室不同层级之间都有着不同的薪酬差距,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关键就是要处理好这些差距,才能真正实现激励机制对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3.2.2 考评机制

完善的考评制度是教研室管理的依据,这也是协调教研室发展的保障。

首先,建立分类评价机制。教研室人员多为身兼数职的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有关系到“前途”的科研任务,那么往往科研做得好,更容易取得一个较高的评价,这就促使教研室人员常常不能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因此,建立分类评价十分重要,将教学与科研作为评价体系的两个类别,分别进行考核,但又不互相影响,考核的指标也各有侧重,教学考核以教学成果为准,科研考核以学术成果为准,同时,注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不提倡以量取胜。其次,评价指标中注重目标考核。目标是常见的教研室激励模式,但是也最容易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设立了目标却不去实施,最终也毫无意义。因此,把对个人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纳入到考核的指标中,分类设立教学和科研目标,不再是以传统的下达指令任务的方式进行,而是以设立的目标为前提进行考核,即使目标的再小,只要能够完成,不但鼓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重视目标的实践,更推动了教研室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开展。

3.2.3 培养机制

教师是教研室的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教研室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是教师的薪酬待遇,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这就需要建立适应教研室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教研室中的新兴力量,甚至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占绝大部分。虽然这会产生青黄不接等问题,造成学科梯队的断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青年教师更易于接触新的信息,更容易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对许多新兴学科而言,青年教师更是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他们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推进教研室人才梯队的建设,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又添一支新力量。

其次,加强教研室主任的业务素质。教研室主任是高校教研室的领导力量,它不应只是一个人的职称,而应该是一个领导团队。一个完善的教研室中,不仅有普通的教研人员,也有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等领导人。这些领导力量通常是由高级职称或是有一定教龄的中级职称人员来担任,这些人员通常要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能够为教研室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⑥但是,在管理方面,教研室主任的 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教研室主任管理业务的能力。教研室主任的行为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研室其他教职人员的工作状态,是成为“榜样”还是“反面教材”甚至影响着整个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因此,对教研室主任管理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国高校教研室的建设由来已久,但是发展速度越来越缓慢,甚至滞后,这与教研室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很大的关系。因此,通过以动力机制为基础、以考评机制为保障、以培养机制为源泉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教研室综合激励模式十分必要,这不仅弥补了教研室管理制度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对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项目来源: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激励理论视角下本科高校教研室发展模式的优化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YC2014-S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组织行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

②③王勇民.高校教师激励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8).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 第一种角色:管理者

教科室,作为学校中层设置的一个基本职能部门,承担着管理全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教科室主任就是管理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主要的管理者。因此,教科室主任需要熟知管理内容、方法与要求,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1. 教科室的设施设备建设

如果一所学校有教科室的设置,自然会有一些设施设备的配备。教科室主任需要在一些基本配备的基础上,从工作有效性的角度,逐步完善教科室的设施设备,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如,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办公空间,而不是与其他部门“同室”办公,办公室需要挂牌——教科室;又如,要有足够多的橱柜,用来摆放教科研的资料与档案;再如,要有足够多的专兼职工作助手,以分担教科室主任的一些事务工作,等等。这些要求,有时学校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教科室主任不断要求,最终达到规范管理的办公要求。

2.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管理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论证、结题、鉴定、成果评审与过程记录等项目。如何做好其中的每一项管理内容,是需要教科室主任进一步学习与掌握的。比如,组织课题的开题论证会,需要掌握三个要素:第一,论证会之前的材料准备,包括课题负责人需要准备的开题报告、操作方案以及课题方案、专家签到表,还要落实参加人员与专家的邀请;第二,了解会议议程与主持会议,一般论证会包括介绍专家、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补充、专家质询与提出建议、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致谢等环节;第三,论证会结束后,需要督促课题负责人结合专家建议,调整研究方案,完善操作方案等。

3. 教科研管理资料的积累

教科研管理资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科研管理的制度类资料,包括教科研的工作职责、奖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学术指导小组工作制度等。另一方面是教科研管理之后产生的资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课题管理资料,包括课题方案、立项通知、研究记载手册、结题报告、鉴定书、获奖证书、以及其他材料。

二、 第二种角色:指导者

教师做课题、写论文需要指导,首先会想到学校教科室主任。教科室主任要充分发挥指导功能,要从教科研整体工作的角度出发,做好四件事:

1. 成立指导小组

教科室主任要善于利用学校教科研骨干,成立教科研指导小组,有的学校也称为“学术委员会”。而后,充分利用这一指导小组,对教师的课题研究与成果撰写等给予指导。

2. 掌握区域教科研管理的节奏

对教师的指导不是盲目的,除了老师个别请求指导之外,教科室主任应该合理安排好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为此,教科室主任需要根据工作内容,掌握教科研的工作节奏。这种工作节奏应该建立在区域范围教科研工作的节奏之内,比如,学校所在的区、县(市)教科室的工作节奏。这样,学校内部的教科研工作管理与外部的教科研工作管理就可以结合成一个整体。课题全过程管理的节奏是教科室主任重点掌握的工作节奏之一。具体地说,就是教科室主任应该准确掌握区域课题立项、结题、研究成果评审等工作时间,并以此来确定学校的工作节奏。

3. 制订指导计划

如果区域课题立项的时间为3月1日,可以采用“倒推法”来制订学校的指导计划。首先确定指导步骤,一般来说学校推荐区级课题分三个步骤:课题申报、学校推荐、课题修改。其次,确定指导需要的时间,如果每个步骤的指导需要1个月时间,那么,学校启动课题申报的时间就应该是上一年的12月1日。最后确定每一阶段的指导方式,如课题申报阶段,可以采用会议指导的形式;课题修改阶段可以采用个别反复指导的形式。不同的教师,可以制订不同的指导计划。

4. 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对教师的指导,还需要考虑针对性,注重点面结合,突出指导的重点。在接受教师个别指导需求的同时,需要关注对全体教师的普及指导;在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指导的同时,还需要确立重点指导的对象。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全体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也确保了学校在每一个时期均有示范研究、精品成果引领全体教师的研究方向。

三、 第三种角色:参谋者

教科室主任既要当好校长的参谋,也要成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参谋。这种“参谋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为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教科室主任要做到有效参谋,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教科室主任介于校长与教师之间,校长的理念需要通过教科室主任的理解传达给教师,教师中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样需要教科室主任的总结归纳让校长知晓。这种“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参谋,能够使教师的实践与校长的理念保持一致,而这种理念与实践的一致性,是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首要条件。

2. 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践行办学理念

作为参谋者,教科室主任需要主动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尤其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并努力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些理念。这就是常说的“校长负责,由教科室主任实施”的学校层面的课题。教科室主任是辛苦的幕后操作者,又是成就的编外无名者。教科室主任需要有这样的胸怀与全局观念。不能因为是主要的实施者,就试图在其中占有相应的名分,始终要清楚“这是学校的课题”,它不属于某一个人,校长就是学校的代表。教科室主任应该知道:你的努力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同时成就了你的成长。因此,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教科室主任的追求目的。

3. 管理好上级

作为独立的个体,教科室主任在担任“参谋”角色时,还需要管理好上级。这里所说的“上级”包括校长、教科研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专家。上文已提到,仅凭教科室主任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指导”和完成“参谋”的。因此,教科室主任要管理好校长,赢得校长对教科研的支持与投入,赢得校长对其他部门的协调。教科室主任要管理好教科研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与专家,赢得他们对学校教师的指导,使他们能够走进校园,与教师讨论,为教师“出谋”、“点睛”。为此,教科室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多联系”,保持联系顺畅。

四、 第四种角色:传播者

教科室主任还是优秀教科研成果与经验的传播者,不仅要将前人研究成果与积累的经验引进学校来,供教师学习与借鉴,还要将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与总结的经验传播开去,让他人知晓。作为传播者,教科室主任需要着力三件事:

1. 汇编教师论文集

每一年,教科室主任都要有意识地收集教师撰写的论文,如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论文,或者是一些经验总结,将这些论文按内容进行分类,并汇集成册。这一方面可以作为永久的档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供学习交流之用,还可以用作原始的研究资料。

2. 推荐论文给期刊社

教科室主任还需要将教师的经验总结,及时推荐给各类教育期刊,争取发表。教师短小精悍的小论文,作为研究成果可能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因此,发表是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一般的教师很少有这样的意识,这主要来自于教师对自己总结的经验不够自信。教科室主任需要主动为教师创造机会,推荐这些教师的优秀经验,使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教科室主任还需要与教育期刊社建立联系。

3. 推荐优秀成果给教师

教科室主任需要在校内建立信息的载体,如“科研信息报”“视点”,或者是学校的校刊等。用来介绍优秀的教科研成果与最新的教育动态,供教师参考与学习。教科室主任还需要注意传播本校教师的优秀经验给本校教师,内部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彼此之间的认同与激励,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使教科研成为教师自觉的工作行为。

五、 第五种角色:研究者

许多教科室主任都容易做到前四种角色,而研究者,却是许多教科室主任不敢奢望的。一般来说,要求别人做什么较为容易做到,而要做到“要求别人做什么,自己先做什么”就比较困难。有些教科室主任在要求别人做课题的同时,自己却从不做课题,始终以管理者自居。长此以往,教科室主任成就了别人,却忽视了自己,慢慢地就会落后于教师的理念与研究能力,自然也会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与管理。为此,教科室主任应当始终成为教育科研的先行者,首先成为一个研究者。

1. 培养学术敏感

教科室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会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课题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教科室主任要善于学习,每一次课题讨论的时候,都是教科室主任学习的机会。教科室主任应该关注专家的点评,关注专家对某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看法,尝试着分析教育现象,比较自己的看法、分析与专家的差距,学着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点评课题。教科室主任要善于观察,走进课堂,观察学生,观察教师,收集教育事件。教科室主任还需要善于反思,对每一种异常的教育现象均要问个“为什么”,让反思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教科室主任只有不断学习、观察与反思,才能培养起良好的学术敏感。

2. 规划研究专长

教科室主任要成为研究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确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是研究方向,就像是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启动的原始动力。学习、观察与反思就有了方向,就可以在众多的信息面前进行选择,选择与自己研究领域一致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进,信息就会不断地增加,研究也就有了基础。其次,要将这一研究领域分成若干个“子领域”,为自己设定一个五年计划。每一年做一项小研究或者是小课题,小课题之间要做“加法”。如此一来,五年计划之后,就会小有成就,专业领域也会变得更为清晰。第三,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建立省市级的规划课题,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给教师以示范。

3. 夯实学术基础

教科室主任的学术基础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术基础是在教科室主任这一岗位上逐渐建立起来的,伴随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与结果认可等事件形成的。首先,教科研主任要在教学领域建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与自己的学科结合起来,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用自己的实践使教师知道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同样的,也能够使自己在学科教学领域建立学术权威,使人信服。其次,要抓住每一次交流机会。目前,有许多的教学研讨活动都会安排互动的环节,教科室主任应该主动“应战”,抓住时机,发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与交流,都是系统总结与表达想法的机会,教科室主任在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外,还需要反思工作上的得失、归因分析与改进策略,并要抓住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众”,最好还能得到他人的批评与指导。第三,教科室主任还需要根据自己确立的研究方向,不断反思与总结,并将这些思考写成文字,变成论文或成果,争取被他人认可,发表或者获奖即是呈现方式之一。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各系(部,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完成各专业实验室的设置方案和2010-2011学年度的实验室建设计划编制。新建了招标实验室;扩建了园林园艺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多媒体企业信息化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测绘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改建了CAD/CAM实验室。涉及建设项目70项,教学设备固定资产值新增980万元。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仪器设备的分类登记,建账等工作,现有教学设备总资产已达8450万元。完成本年度实验室建设计划。

在教学设备采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学院的有关规定办理,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采购设备的良好性价比。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无违纪行为。

及时协调维护,维修好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95%以上,确保实验,实习正常进行。

平时能够到各系(部)实验室,实地了解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规范有序。

2、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1)为了进一步规范实验课教学,提高教师实验课教学水平,本年度组织了3节实验教学观摩课;举办了教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竞赛;对65门上学年评估中存在问题及新开实验课程进行了再评估,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在做好2101届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规范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过程管理,根据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程,抽查了教师的指导情况,集中进行了中期检查,对最后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进行了抽检和评优,评出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3篇,并推荐《试论"礼"与"情"对《诗经·国风》思想内容的影响》等12篇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目前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正在进行中。

(3)组织各项竞赛活动和实践创新活动

配合相关系(部)组织了《宿迁学院第三届广告艺术大赛》等院级的竞赛七项;组织参加了《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第十一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十项院级以上竞赛,均取得良好的成绩。

组织"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工作,2010年申报省级项目10项,院级项目45项,评审结题的省级项目8项,院级项目28项。

本年度首次在本科生中实行创新学分制度。从①学术论文类,②科研项目类,③发明创造类,④学科竞赛类,⑤社会实践类,⑥专业技能类六个方面接受学生的创新学分申请,共有524人次申请创新学分,经核查后共有500人次获得创新学分。

通过开展多学科的竞赛,实践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做好教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配合资产管理科管理全院教学固定资产,完成资产验收,登记,核查,报废等工作。对全院的教学固定资产每年全面核查一次,掌握教学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及运行情况,为设备的更新,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4、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参与组织学期的教学检查,以及教学评比,专业评估,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4,6级以及应用能力考试等工作。

5、支部工作

作为支部书记,能够较好地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积极组织"争先创优","最佳党日"等多项活动,完成院党委布置的各项任务;贯彻好""制度,认真组织本支部的政治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

二、个人的其他表现

1、平时能够学习政治理论及时事政治,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了宗旨意识,能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与同事真诚相处,坦诚交流,关心同事,关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配合各处,室做好有关工作,主动为各系(部)教学工作做好服务。

2、能够自觉遵守学院的作息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室建设,确保实践教学正常有序运转。

3、平时能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虚心向老领导,援建的干部,老师请教,学习。理论和知识水平都取得了切实提高,能力和效益不断提升;掌握了一定的高校教学管理知识,具有一定实际管理能力,工作认真,勤奋,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三、存在问题

本年度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同志们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工作中考虑问题深度,广度不够,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妥当。需要今后不断努力学习,提高。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多渠道的信息机制本系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环节管理的规定,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方位的课堂监管,多渠道展开教学检查。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形成系领导-教学督导-教师-辅导员-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加强了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监控,实现了系里的教学检查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

(二)日常教学检查常态化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分工,并实施常规检查,要求任课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教案、教学日历、课程讲稿随课携带。系主任、总支书记不定期检查教学工作、教研室主任参加教学检查,主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在全系教师大会上及时通报教学的运行状况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力度本系充分发挥系级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的作用,按照督导工作的职责,对全系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学工检查,强化学风建设,做到早自习有检查,每堂课前教师清点人数,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抽查,学风检查结果公开,保证了到课率。任课教师检查学生的到课率,除了在教务日志上签名外,还有在系学工的学风检查日志上签名,辅导员通过学生到课率、学习状况、教室卫生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每天通报学生出勤情况。

(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本系定期教学信息员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相结合,及时反映系教学运行状况情况、本系采用定期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全面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处理。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信息让全体教师传阅,并就学生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分部门进行处理意见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五)建立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能及时录入相关的教学信息,学生能及时的对教师、教学、管理、服务进行评价,本系也能及时的对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全系师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还能使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和对象相互调控、相互监督,有利于本系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六)保证教学信息畅通本系每月编印教学信息资料,全面介绍每月的教学信息,发放到教研室,还不定期面向全系师生举行教学工作会,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有效地促进全系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管理制度监控

(一)加强教学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并使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本系不断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编印成《新闻传播系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及时上交和归档教学文档按照教学管理程序,在开学一周内,本系要求各任课教师按照教学任务书的计划要求,把所任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表、课程教案上交到系教务办,用于教学检查。本系在教务处指导下建立了系教学成果陈列室,陈列室把本系建系以来历年所获得的各种教学荣誉证书、各专业学生教学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等归类整理,这对总结本系建系以来的取得的成绩、收集收藏学生作品、教育在校学生都有积极意义。

(三)凸显教学中心工作,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本系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系领导班子在每个学期初都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了总体安排,定期研究教学工作,针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以解决,力图把教学质量提高到新水平。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修改完善教学方案,为适应学科建设、专业结构调整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结合专业特色,根据教务处的文件精神和总体要求,科学整合相关的专业课程。本系修改后的专业培养方案,原则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理论课课时,增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适度减少必修课的比例,增加有新意、有深度的选修课的类型和数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研室活动常态化,各项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本系给教研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方便了教研室工作和活动,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还为各个教研室订阅了有关专业用书和各种报刊、影像资料等。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教研计划,开展教研工作。每个教研室都有教学、教研活动方案和计划的制定,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行动、有记录、有总结,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体现专业学科特色。各个教研室开展教研室教学研讨活动明显增多,质量也越来越好。每个教研室都结合专业特色,举办了不同的教学研讨会。如传播学教研室成员就媒介融合趋势下地方新闻院系的困境与突破进行专题研讨。广告学教研室举办了印象杯广告大赛、学院杯大赛、金犊奖大赛和广告作品展示等活动,组织全国性广告大赛并获得好名次,提升了本系办学实力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新闻学教研室组织了新闻写作大赛,DV创作大赛、电视现场报道大赛等活动。

三实践教学管理动态监控

本系现有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两个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媒介应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更要具备传播媒介所需要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一)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本系制定、完善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和评定标准,使之严格、科学、规范化。规范了教师实践教学大纲,科学合理设置各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严格把关各实训项目教学质量,做到了每个实训“训前计划,训后报告,课内总结,课外提升”,保证了学生在每个实训项目中有所收获。加强对实践实训课的监控,经常采取听实训课、检查实训报告、抽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式。本系根据专业的一般规律认真组织专业实践,设计稳定的实践项目,如专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见习、课程实践等。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各门课程学习基础之上,课程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对此,本系每学期近30门课程规定有实践学时,开设必要的实践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室走出课堂,从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消化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的实践化迁移,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媒介调查与企划》各组织了四次教学实践活动,自选主题,分小组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新闻编辑》课程组织报纸设计大赛、所有作品在学校展出;《会展策划专题》课程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会展布置,提高同学们对会展布置的感性认识;《纪录片创作》开展了DV创作大赛活动等等。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社会本系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采取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其他各种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注重单门课程实践活动或者多门课程联合实践活动,对于一个专业的相关实践课集中实践,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如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旗鼓相当》栏目的录制活动,学生与媒体从业人员近距离接触,使课堂知识不断延伸。组织了多门课程联合实践活动,如“走进潇湘河畔最美丽的村庄”大型综合采访活动,请永州电视台记者、冷水滩新闻中心记者现场示范指导。

(四)实行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督和指导本系进行论文多元化改革,同学们不局限于单一的论文撰写,可以进行策划、调查、拍摄专题或者广告等多元化模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工作。由于实行了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自主研究课题比例有所上升。在具体的实施中,加大了组织力度和论文设计环节内容,把毕业策划、广播电视作品策划、广告作品策划等内容纳入论文改革内容之中,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从选题到实施都体现了专业特色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本系按照教务处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条理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定稿、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组织工作。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经各答辩小组组织、汇总答辩情况上报系学位委员会,最后由系学位委员会认真评定。本系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上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程序和原则进行,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加强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软硬件建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探讨,并就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一、引言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也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与管理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为了培养和造就“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性”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要加强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于素质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在当今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上升的社会,我们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高校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或不善实践,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会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舞台。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求贤难”,“两难”之间暴露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反映了人才质量结构的失衡,直接影响其就业。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应当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宽了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空间。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室为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分析现状演变为预测未来。建立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资料和实验环境,对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而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基本上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平台建设应当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是计算机,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要面对不同的专业,为了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硬件平台的建设必须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投资,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并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合理地设计网络环境,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以满足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一般应建设成一个带有多层管理的中高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在设备的排列和分布上要符合专业的特点。

实验室的网络要与学校的办公网络统一组网,实现学校内部局域网互联、资源共享,具有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的功能。整个网络通过光纤接入校园网及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如,目前有很多高校以高配置DELL微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IBMP670、Web服务器IBMXSeriesX345、应用服务器IBMXSeriesX445、交换机WS-C4506、存贮区域网络机FastT600、千兆防火墙PW-8200等设备为基础,内部联成局域网,外部通过光纤接入中国教育网及网通网,实现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互联与资源共享,具有网上教学与网上办公功能。

2.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软件配置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两个方面。基础平台主要安装有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0/WindowsXP、文字处理系统、中文Office2000、VisualFoxpro6.0;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5.0、Delphiclient/server2.0、SQLserver、微软企业级网络及管理平台等。对于专业平台软件系统,按照专业软件平台的功能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SPSS软件、SQLServer、Access、Sysbase等;②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等;③电子商务软件:各类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网站编辑开发工具如FrontPage、ASP、Outlook等;④信息软件:各种ERP软件、VB、VC、JAVA等;⑤金融证券类软件:证券(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分析模拟系统;⑥其他专业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生产运作管理模拟软件、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等。

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大规模、高水平的建立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些院校存在着定位不明确、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设备单一,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缺乏丰富的实验软件和实验场景,使得经济类实验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学科,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认为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室,购买了计算机,就是开展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其实并非如此;在人员配备上,对实验教学人员和理论教学人员不能给予同等的重视,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模拟和验证的层次上,难以有创新性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2.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脱节

目前,不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缺乏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并且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难以购买,自行开发又力量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实验机房,大多数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用,根本无法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实验教学水平,除了应具备运转良好的设备和优秀的软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状况看,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部分经济管理类教师受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的动手能力,并缺乏对开展实验教学的认识。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确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五、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一方面用高新技术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为四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更新实验设备,增强实验室的自身活力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更好地贴近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学校教学直接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2.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验教师作为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得一定的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是实现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建设目标的保证。因此,应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热爱实验教学、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培养、选拔实验室学术领头人和学术骨干放在首位;再次是加强实验教学和技术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业务进修等方面给实验教师以政策倾斜,最好是政府不要把高级实验师职称作为实验系列职称评定之顶点。

3.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建设,不仅要考虑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规划,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管理专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因此,要打破由院(系)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因此,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知识传授结构,并使高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建新张彤:论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J].江苏高教,2002(2):82~84

[2]乔兴旺:经济管理类实验技术人员职业素质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6(1):71~73

[3]杨静凌泽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44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老师 创新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47-01

一、目前中职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

1、设备功能单一。由于中职院校的招生形势严峻,造成学生生源不足,从而导致了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只能完成书本上规定的实验,而不能进行创新性实验的尝试,远远无法满足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要求。

2、没有做到理实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理论的讲解,却轻视了实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一学期的理论课结束了,才拿出最后几周的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有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只做演示性实验,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根本没有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3、专业的实验老师缺乏。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实验老师兼顾多个实验室,很多实验室同时上课,实验老师根本忙不过来。更有甚者就是后勤老师捎带着管理实验室,专业性没有任何保障,这样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设备维护,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设备的维护损耗没有详细的赔偿制度,上课的时候设备损坏了,该由谁赔偿,赔偿的标准又是什么?以及赔偿的依据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一个实验室的问责机制不完善,设备损坏了,实验老师由于兼顾多个实验室不在场辅助,只有理论老师在教学,是由实验老师负责还是理论老师负责,没有一个定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实验室没人管,做起实验来没规律,出了问题没人负责等现象。

二、中职实验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由于经费的限制,在实验室总做教材上的规定那几个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时,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套路一步步搭接好电路,输入好教材上的程序,观察一下结果, 就算完成了实验。完全可以说只是验证了一下教材的正确性而已。因此实验完毕之后,不少学生仅仅是加深了书本上知识的记忆,却谈不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验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2、对新形势下中职教学理实一体化的认识不足,很多课程在设计实验时没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导致为了实验而实验,对实验室建设缺乏重视,只追求理论学习,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轻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每学期期末的集中实验,很明显就是理论和实践相分开,做实验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仅仅是在完成实验,使得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3、缺乏对实验老师的重视程度。传统观念中的实验老师,不会进行理论教学,往往都是上不了讲台的人,管实验室的就不是正式老师,这样的职业歧视使得很多实验室老师寒心,大大减少了实验室老师的工作动力。随着新形势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实验室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特别是电学实验室实验操作不当会造成触电危险,特别是设备维护时更加危险,所以实验老师是担当着一定的职业风险的。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触电的风险,实验老师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却得不到领导的关注和奖励,种种原因造成了“年轻教师不想来,年长教师想调走”的现状。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实验老师的培养与传承。

4、由于不重视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造成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使得实验室管理处于一种“三不管”的管理盲区,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常常是这件实验室还没有做完实验,实验老师就要立刻跑到下一件实验室去监管其他学生的实验,弄得老师每天忙的一塌糊涂,管理的效果又不尽人意。

三、中职实验室管理的改进方法。

1、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并严格执行,且将这些制度张贴在明显位置,每学期第一次上实验课之前对全体学生宣讲各项制度。

2、明确实验室责任分工

实验老师负责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等。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实验教学任务全部由理论老师负责,而相应的安全事项由实验老师负责,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及时制止并教导,告知学生违规操作后果的严重性。在实验结束后由实验老师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如发现问题,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责任。

3、加强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实验设备在长期使用中需要实验老师不断的保养维护,对实验老师来说是默默无闻,繁重而又细致的劳动。不了解情况的人,总是以为实验老师很轻松,这是一种误解。对此,实验老师需要将实验室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等记录在册,建立较全面的实验室管理档案,这样既有利于设备的维护管理,同时也对实验老师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4、加强实验老师的培训

为了加强实验老师队伍建设,提高技能水平和管理经验,要经常开展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实验老师的综合水平。要对兼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上岗考试制度,防止出现非专业人员管理实验室的情况,定期对实验老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按照为实验室管理作出的贡献给以对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同时进行“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师傅的技术管理专长,对带出合格实验老师的老师傅给与一定的奖励。此外,对于一些精密贵重的如PLC、嵌入式系统等实验设备,要有针对性的邀请设备厂商派技术员到校进行技术指导,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

5、增加实验室维护的经费

由于经费的限制,使得很多知识拓展性实验不能进行,只能在几个教材实验中徘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束缚。增加经费后可以按需采购更多的电子配件,使得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新思路,在实验室中摆脱书本的束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日益重视理实一体化的今天,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重视实验室的管理,才能为实验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作为中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既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职工责任心的具体体现。因此作为学校的一个形象窗口,我们要在实验室管理上下大功夫,保证质量,保证力度和保证效率,才能更好的为教学工作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雯.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初探[J],2010,1(10):33-34.

[2]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 2007,(09).

[3] 田宝凤,田亚娟.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和科研[J],2007:,3(3) : 55-57.

[4] 高兴军.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效能[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1,2(6):100-105.

[5]央宗.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J].科技,2009,(07).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价值管理;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室教学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管理、价值管理是促使实验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实验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最佳管理办法。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价值管理办法,并结合其它现代管理技术,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使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将价值管理从企业走向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是市场经济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体制与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遵循价值的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来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从而建立起连接实验教学管理的战略化长效机制,并应用于所有对实验教学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和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决策和控制体系,以帮助高校实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1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不断增长,专业课实验教学课程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实验室在运行管理期间,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实验设备经费紧张、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下,实验室开放性较差等等问题日益显露,实验室教学并未达到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

2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创新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采用价值管理理论进行分析,高校开设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而价值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手段,它包含管理目标、管理结构和体系、管理战略和经营程序以及修补后的人力资源实践。推进高校实验教学价值管理,可以提高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率,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实验人才。价值管理理论的应用应强化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同时应努力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力求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也必须跟得上高等教学的改革形势。价值管理主要是将教学成果在实验设备生命周期内得到最大化成效,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用价值管理公式进行表达如下:价值管理的公式为:V=F/C在本文中,实验教学的效果、科研成果就是实验教学的效益,价值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实行价值管理主体的效益最大化,那么本文中的V就是教学、科研成果;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师资配置就是实验室的主体行为功能;而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周期就是学校投入的成本。我们根据提升主体行为功能、降低成本来最终实现实验教学的利益最大化效果。那么推进实验教学价值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本文总结如下:

2.1引入价值管理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

由于大学中的学科较多,因此,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并且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每个学期都会安排相应的课时,并且实验课一般在院系指定的实验室中完成,但是这些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可以通过价值管理理论,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要求研究生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本科实验进行指导。这样的实验室管理理念不仅锻炼了研究生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指导人员和研究生的带领下进行体验式教学,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安全,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动手的机会增加了,也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着重体现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并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求要在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配备实验室专业技术教学人员,在系列上区别于教师系列、行政管理系列,从属于技术服务系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以实验初级阶段的准备调试工作和实验收尾阶段的整理工作为主,继续执行主讲教师必须指导一个批次的教学实验的制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仪器设备的整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等都是由实验人员负责的,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2.2科学全面建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增设安全管理制度,延长实验室的使用寿命。高校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和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期入学后,必须尽快完成一次实验室安全指导课程,实验室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介绍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理论,学生必须通过书面的安全测试来掌握一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参与者必须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程序手册》,实验室的楼层管理员必须负责。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上,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灵活性。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实现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

2.3将价值管理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价值管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标准,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方法上实现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等措施以巩固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定期修改实验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对修改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制定与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计划书、项目书。每两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确保实验内容的更新率在5%~10%;努力减少传统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方法;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增大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比重;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达到实验的最大效果,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

2.4增加实验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颠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适量的选作实验,以供优秀学生和有兴趣的学生独立选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设实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在每位学生入学时发送一张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实验评价信息的磁卡(该生的历次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出勤状况等信息)。实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磁卡查询该生的各项实验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校实验中心每年、院中心实验室每两年至少在省及省以上部门组织的实验教学、教改、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和自制实验仪器等活动中获一项以上课题或奖项。

2.5全面开放实验室进行体验式教学

学校内部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施实验预约开放体系,保证课内课外实验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实验室开放措施:为适应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分制的要求,2014年底前,各级实验室首先实现时间上的全天候开放。在实验教学内容上,2014年底前各实验室下属的每一实验模块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实验项目,2016年底前每一实验课程至少开设一项开放性项目。在实验对象上,各实验室对博士生要完全开放,对硕士生要大部分开放,对本科生要尽力开放。2015年底各实验室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制度,实现对校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3某校实验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案例分析

3.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某大学2014年9月份-2015年1月份实施价值管理之后,学生各项试验能力的提升及试验教学所花费的成本、学生的实验课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此处调查对该学校理学院、动物科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的250名学生、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50分,回收试卷239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8%,本研究利用价值管理系数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价值系数越高说明高校实验教学培养方式的效率较高,培养价值系数越低说明高校的实验教学的培养方式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对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改变培养方案。

3.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以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为指导,将评价指标分为3部分,一是,学校教学实验成本的降低,二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及实验能力的提升,三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差的满意度。

3.3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实施价值管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及学校实验经费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学生的缺勤率降低了65.75%说明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实验课时数的提升仅为29.13%,说明学生的学习课时较多,实验课的课时数增加有限,在今后的实验管理中还要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化。

4总结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理论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并采用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过程价值管理方案,优化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了更切实的保证,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洪玲,于丽芬.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0.

[2]朱妥红,贾昌萍,郭如良.新形势下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56-161.

[3]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98-100.

[4]陈华东.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18.

教室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为加强图书馆文印室的管理,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本着高效、节约、合理、规范的原则,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搞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

一、树立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意识

文印室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组织性、纪律性,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校工作服务的意识,热情待人,礼貌服务。文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学校教学的试卷印刷、资料的印刷,以及为全校师生提供复印、打印和装订等服务。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学校的文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文印室内部错时上班,对外延长服务时间。由于高校图书馆周末开放,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有时需要即时复印;周末还有MBA、工程硕士等上课的学生,因此文印室周末也为广大师生开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与教学有关的文印工作,主要为试卷印刷。文印室承担了本科、研究生、网络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各种试卷印刷工作。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时间相同或相近,因此考试阶段的文印工作量大,任务急,文印室在此阶段增派人员,加班加点,按轻重缓急、先后安排印制,考试试卷一般提前一周预约,按约定时间领取。工作人员经常要加班到凌晨,保证按时按质地完成文印任务。碰到特殊情况,采取人性化管理,比如有教师由于出差导致在开考前一天试卷样稿才送达,文印室的工作人员就连夜加班印刷装订。此外,文印室还要协助教务处做好试卷归档工作,对试卷进行整理、装订、归档。

除试卷印刷工作外,各个层次的论文的复印任务也很艰巨。学校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及本科论文(包括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工作量不小。在这项工作中,文印室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设计出博士、硕士文和本科论文等不同的封面,为学校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添砖加瓦。同时,对论文中的特殊要求采取特殊的排版和装订技术,确保文件、材料的印制质量。比如,博士论文色照片的印制,文印室通过反复调试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印件做到了规范、美观、整齐和大方。

在高校教师申报基金项目等期间,往往有教师急需文稿。为此,文印室特地留出一台机器,帮助教师当场改稿、排版、印制,使教师焦急而来,满意而归。

二、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文印管理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服务规范、管理规范。文印室根据工作制定了职责要求,同时告知师生文印流程,使得文印工作规范有序。

文印室针对不同的文印任务,设计了不同的文印流程。比如,对于部门试卷、资料的印制,为使印制试卷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试卷或者量大的资料采取提前预约制度,印制试卷、资料由教务处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填写《资料文印审批单》,并对费用进行核算、认可,试卷印制完成后,由主考老师进行清点整理。对于个人资料复印、打印,到图书馆文印室进行登记交费后即时打印或复印。特急文稿一般随时安排印制完成,加急文稿一般当天印制完成。

文印室根据工作制定了职责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对来人热情、礼貌,对来人提出的疑问要认真、耐心解释。对文印任务不得随意推诿、拖延,要确保时效。打印、复印文件后,须在登记薄上登记,写明打印内容、张数,经办人必须签字。

文印室除了承担学校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的印刷工作,还承担了高校保送生、自主招生等选拔考试的试卷印刷工作,因此只有做好保密措施,才能保证学校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保证高校的阳光招生。所以,印刷此类试卷时,纪检人员在印刷现场共同参与,试卷印制完成当场封装并销毁试卷样张。此外,文印室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试卷或打印资料的内容。试卷印刷中,非文印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文印室。

三、开源节流,勤俭办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勤俭办学”的方针,文印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复印、胶印等印刷方式,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纸张的型号,注意节约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