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室论文范文

教室论文范文

教室论文

教室论文范文第1篇

一、基于三点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实验室计划。一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现状非改革不可;二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形成单靠课堂与课本难以完成;三是文科教学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我们曾经对语文教学进行过反复探讨,可是始终没能超出“教材、教师、课堂”三中心的范围,始终没有突破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可是学生学习质量却没有显著提高,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丰富的语言材料脱节、课外阅读少,将学生思想囿于一片狭小的天地,导致了学生视野狭孝知识贫乏,缺少创造力和想像力,学生花了不少功夫,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多少提高。不少有思想的学生陷入了困惑,他们经常问“老师,你说语文该怎样学?”已经有几十年教龄的老师也陷入了困惑,他们也在自问,“是啊,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最简单的问题往往也最复杂,具体的方法也许有成百上千条,但常常注重了教法而轻视了学法;特别是注重了文以载道的相应性教育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最根本的一条。在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之后,我们拟定并实施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项计划通过创建实验室,实行开放性语文教育,彻底改革了“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讲析式传统教学模式,冲破了课堂的局限,让学生走进浩大的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奥秘,感受语文的美,提高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现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注意到了近百年的教育实际,像杨振宁、钱学森、苏步青等老一代的科学家都有着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经过这法那法的训练,只不过在相应的年龄段多读了一些书而已。广泛地阅读,接受健康书籍之熏陶,对于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健康的心理个性至关重要。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该读的书籍,错过了相应的年龄段没读,会造成终生的缺憾,而这种阅读仅靠课堂与书本是办不到的。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实验室计划”的时候,有效地借鉴了美国“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教学体系的精髓,体现了“创设环境,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自由”“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思想。它有效革除了传统教学中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轻整体的弊端,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实验室计划的酝酿过程中,我们辨明了一个道理,统一了一个思想,那就是,语文有语文的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要在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上下功夫,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科学的自学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基于这种认识和语文科的特点,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不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学生保护人、咨询者、裁判、导演、朋友、辩论对手、设计师等,要因事、因人、因时制宜,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只是搞活一个语文课堂,而是创设一个语文世界。

二、语文实验室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实验室;确定教材与教学目标;确立课时设置办法;规定管理方式;确定考核与评估办法。语文实验室形同阅览室,配备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学生可以根据统一编定的学习目标到书橱中自由选择相应书籍进行阅读学习。另配备与教学相关的音像、软件资料及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放像机等教学器材,由专门指导教师就相关知识采用多种渠道将知识信息传达给学生。在实验室教学,没有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那种严格的形式;学生在自由阅读、互相切磋、与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探索、寻觅、汲取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室课时的设置采用大课时办法,即100分钟为一课时,学生可以连续不断地阅读学习,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而不必因传统时间表的规定中断更换学习内容。实验室的时间编定相对灵活,大体形成时间安排上的“三一”制:教材学习占三分之一;阅读欣赏占三分之一;写作实践占三分之一。

语文实验室的教材设置,照顾到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采取由核心层向紧密层和松散层辐射的教材结构形式。核心层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完成自编语基、文言文、阅读、写作4本教材和24本课外读物;紧密层,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主要包括32本课外读物和一个选读书目;松散层,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最高要求,主体内容是16部中外名著和一个阅读范围。教材设置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使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

语文实验室教学强调人的个体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采取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分类推进、双向评估的办法。将中学阶段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将完成指标情况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评价和指导的依据。对学生实行分类推进的质量管理办法,每学期初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学生的基础程度、学习习惯、兴趣、能力、学风、学法等素质,将学生分出层次类别,确立A、B、C三级目标,在此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可以从C级目标开始,一学期结束后进行评估,调整学习目标。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五个阶段:“启”,教师提示学习目标、方法和要求,激发兴趣、创造气氛;“读”,围绕目标阅读相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辩”,思考讨论遇到的问题;“练”,语言理解与运用及写作训练;“知”,检查反馈学习效果。对质量管理,坚持教师考核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双向评估办法。评估的内容根据学习的目标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分为识记、理解、单项应用、分析概括、综合运用五级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如:口头测试与书面测试结合;质的测试与量的检查相结合;学生自测、互测、教师后测相结合;过程测试与终结测试相结合。将测试结果编制成成功率双向细目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调整目标,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奋争力。

教室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CAD制图教学现状分析改革设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室内设计制图的表现从手绘制图方式进入到电脑制图,AutoCAD制图教学内容便随之导入到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这给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AutoCAD制图教学也成为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AutoCAD制图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进行一些改革调整。

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现状分析:AutoCAD制图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握不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就会导致AutoCAD制图教学进入一个误区。目前,AutoCAD制图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隐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相脱节的,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一些空泛概念与实践内容有很大的出入,学生对此往往提不起兴趣。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贯彻以理论为指导的原则,这使得学生只知其表而不知其理,由于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改革设想: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不应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而应是指引实践教学的参考原则,教学实践也不应是尝试错误的操作活动,而应是检验教学理论的试验园地。我们要认识到缺乏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失却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是空洞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具有相互依存性与和谐统一性。在AutoCAD制图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可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二者教学的检验,正如梅塞思博士所言:“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最好的桥梁。”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现状分析:从AutoCAD应用领域来说,AutoCAD可用于机械、交通、地质、气象、建筑、室内装饰、园林规划等多种领域的制图表现。正因为AutoCAD的这种特性,导致AutoCAD在教学内容上安排较多课时,而AutoCAD制图教学只是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为了完成所设置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尽量地操作演示,在课堂进行上机验证的时间却很少,只能留在课后进行上机验证,而学生在课后没有教师的现场辅导,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很难全面消化,主要表现在作业练习中错误不断。

改革设想: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改革,AutoCAD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如室内设计专业,我们利用AutoCAD只是进行室内设计工程图纸的制作,它只是我们进行设计时的一个辅助的绘图工具,我们只对它在进行制作室内设计工程图时所涉及到的工具命令、一些特性进行讲解,这样我们的教学内容既体现了针对性,又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AutoCAD软件的内容。

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现状分析:根据目前AutoCAD制图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其教学方法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效果。二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软件工具命令操作步骤的讲解演示,而其操作原理、在专业中的应用讲解得过少,使学生只知其果,而不知其因。三是在实践教学中,所操作演示的实例的针对性不强,与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制图表现有所出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改革设想:针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教学思路,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要进行大胆地创新,AutoCAD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可先进行实践操作,在对AutoCAD获得感性认识后,再回到课堂学习理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的分析解剖,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对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专业特点,反映当前的实际。要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立足现状,完善考核方式

现状分析: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虽然AutoCAD制图教学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其考核方式制度,对AutoCAD制图教学这部分教学的考核方式的制定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的不完善,AutoCAD辅助制图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但在考核内容的制定上,却只注重其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理论教学的成果,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理论教学而只注重实践教学。考核形式的单一化,即单一的理论考试或上机验证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已沿用许多年并开始出现弊端,急需改革创新。

改革设想:立足现有考核方式,进行完善调整。在考核内容上要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只采取单方面的理论考试或实践考试,在考核内容上既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践操作的内容。在考试形式上要多样化,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即要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或是上机操作验证考试,应当根据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可采取分阶段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口试、笔试等考核方式。为了鼓励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提问、作业、测验、操作验证、考试等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创新思想,教师进行认真记载,适当加分,在考核过程中反映出来。

教室论文范文第3篇

1.1教学内容(1)手术器械的认识。对于手术室使用的各种器械包、特殊器械等进行拍照,讲解手术开台前各种类型器械包的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种血管夹、特殊缝线的规格及适应方法等进行讲解,并贯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2)手术部位的解剖。利用图片及文字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例如腹股沟管的解剖、甲状腺的解剖及子宫卵巢输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在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的完整中小型手术的上台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手术正确的摆放、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等。除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实际临床操作训练外,鼓励学生多观摩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感受手术的氛围,多看多问,形成手术节奏感,与手术医生达成默契,在实践中学习并成长[10]。(4)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的学习。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深切认识到手术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种正、反面教材讲解使学生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5)教学幻灯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灯片,结合既往传统的带教经验,将首次进入手术室人员易犯的错误一一总结,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学的发展进步,补充前沿教学内容。通常将手术室的布局、流程、人员着装的要求及无菌操作的内容等制作成实物与例图结合的幻灯片,对比进行讲解,利于学生的理解[12]。同时将无菌静脉输液术、导尿术及洗手方法,巡回护士的术前、术后工作等各项内容制作成视频内容,针对每堂课程的内容,于课程结束时进行播放及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形成整体的理论体系,使其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并掌握。

1.2教学计划统一制定教学进度一致的教育内容,进科第1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进科宣讲,熟悉手术室的布局,进入手术室的流程,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组实习老师带领观摩手术过程,学习洗手、导尿及输液等简单的操作,掌握无菌操作规范,学会管理无菌器械台;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台配合完成中小型手术;最后1日进行出科考试。

1.3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考试,各占50分,最后相加为总分。共分为优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同时学生无记名投票对带教老师进行打分,同样分为优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学员经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后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比较。(1)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比较护生出科前的考试成绩,多媒体教学法成绩优良人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98,P<0.05)。(2)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法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7,x2=22.66;P<0.05)。

3结论

教室论文范文第4篇

声音是教学信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演示型多媒体教室音响系统担负着重现和还原各种教学课件声音信息的重任。音响系统包括了音响器材和声学环境两个部分,要求扩声后的语言清晰、声音圆润,对音效重现的保真度也有一定要求。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响系统不但用于语言扩声,还兼顾教学课件的音效重放,系统的频响范围应达到80Hz-15000Hz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建设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时,除了对器材(功放、音箱)的指标及性能有一定要求外,还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集中式声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音响设计当声源来自一个方向,集中在一个地方产生的声场称为集中式声场。集中式声场具有声像统一、声源少、声音纯净清晰的优点。如果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其音响就用集中式声场的音响。这种声场的音响设计较为简单,音响设备造价相对较低。设计方法:多媒体计算机将视频信号传送到投影仪,经投影仪内部电路对视频信号处理后,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放大,传到左右声道的音箱。这时,音箱内的扬声器中的电磁铁因音频电流的大小而产生一个相应变化的磁场,从而引起镶嵌之中的音圈振动产生声波,发出声音。安装过程中,左右声道音箱相对于多媒体计算机必须作对称安装,音箱的位置安装在与投影屏幕同一个平面的墙面的两端,而且扬声器的方向与墙面的夹角为60°。测试声场时,听音者位于投影屏幕墙面的顶端连线的中线上,和左右声道的音箱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音箱安装在墙的顶角,让音箱和听音者成一定的角度,音箱发出的声音使听音觉得舒适就行。同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调至其峰值功率的三分之二,避免音频信号失真。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集中式声场的音响的音频输出幅度,可以通过上课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来控制,将其作为一个小调音台,能调制出优美的音色和良好的音质。为了保持集中式声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声音清晰、纯净,一般情况下应将“PC扬声器”设置成“静音”模式,其它选项我们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来作调节。根据笔者的经验,使用“麦克风”选项时,调节音量滑动变阻器即可,不要使用“高级控制”。(二)分散式声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响设计当声源来自于不同的方向时,它所产生的声场就称之为分散式声场。分散式声场具有音频信号分布均匀,声压级强的特点。当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面积大于100平方米时,使用集中式声场的音响设计时,就会产生声场的均匀度小,靠近音源的听众感觉到声压级强,离音源较远的听众会觉得声压级弱,给教学工作尤其是外语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因难。此时,就必须使用分散式声场的音响设计,根据其面积大小,常用以下两类设计:1.面积在100—300平方米之间的分散式声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响设计从经济实惠的角度出发,采用5.1声道和AC—3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音响技术中,5.1声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散式声场之一。这种技术可以将音频信号分为主音左声道、主音右声道、中置声道、环绕左声道、环绕右声道和超低音声道。AC—3系统采用数码压缩技术,把多声道系统中的许多信息压缩到双声道中去,它采用的是一种音频编码方式。图分散式声场多媒体教室音响设计图如图所示:多媒体计算机产生的视频信号(Video)同样输出至投影仪,通过投影仪处理视频。多媒体计算机产生的立体声音频信号(StereoAudio)以左右声道的形式输出。将左右声道信号利用合路器合二为一,合成单声道音频信号(MonoAudio),经过射频调制器调制到相应的频道后,运用一个分配器将其均分为两路,随之配接两个三分配器,把单声道合成信号平均分为六路送入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音频信号送至相应的声道即可。布置声场时,左右声道安装于投影屏幕一面墙的两角,环绕左右声道安装于投影屏幕的投影对面墙中间,减少超重低音声道绕射性。音箱安装的高度同集中式声场一样。调节各声道输出电平时,超重低音调至20—30dB,以免声反馈的产生,其余声道的输出功率电平调至45—55dB,产生的音质较好。2.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分散式声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响设计当我们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在300平方米以上时,应使用定压式功率放大器来推动扬场器,形成均匀的分散式声场,所用的定压式功率放大器应大于扬声器的总功率,使扬声器能产生相应的输出功率。音频信号经声反馈抑制器有效控制声反馈之后,通过定压式功率放大器放大,以220V的交流电压形式输出。在接扬声器时,按扬声器输出功率运用线间变压器,把电压降至9V或12V交流电压。音频信号的强弱所产生的交流电压大小不同,从而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扬声器的安装,一般位于听众头顶,距听众头顶约2.5米,各扬声器间隔距离为3米,在听众的头顶上方形成一个声墙。此设计造价较高,但产生的声场均匀度很大,声压级合理,能给听众以舒适的享受。

二、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声缺陷的调校

刚建成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往往会留下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音响指标达不到要求时,易出现啸叫、回声、共振等情况,称之为声缺陷,这类声缺陷如果不排除,将对日后的使用带来诸多问题。在使用验收新建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时,应对几项重要声学指标作一次检查测试,对某些声缺陷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一)声反馈自激传声增益特性差是忽略音响技术指标或设计不良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通病,功放的话筒音量不能调大,稍微提升就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叫声反馈自激。声反馈自激的存在对扩声系统损害极大,不仅破坏了音质,限制了话筒声音的扩声音量,使现场授课不能良好扩音,严重时还会损坏功放及音箱。解决方法:1.让音箱远离话筒,重新调整音箱与话筒的相对位置。设备讲台(或主席台)一般位于投影幕的正前2米左右的地方,音箱可改移到讲台两侧差不多靠墙的位置处,尽量使音箱的强声区远离话筒。2.利用音箱和话筒的指向性。话筒拾音均具有特定的灵敏区域,配置话筒时应选用指向性强的品牌和型号。使用话筒时使拾音的灵敏区域避开音箱的声辐射区域,使话筒吸收不到或尽量少地吸收到音箱的声音。当使用无线话筒时,教师(会议发言人)应避免走到音箱声辐射区内。(二)共振主要指机械共振,声音开得稍大时教室的门窗玻璃、桌面上较轻的刚性物品(如玻璃器皿、茶杯等)均极易产生机械共振。机械共振一般容易发生在低频段,因为声音的低频成分占整个声音能量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当播放影视资料片,低频成分较多时尤为突出。解决方法:一是对容易产生共振的部位(比如门、窗以及松动的玻璃等)进行加固处理;二是给桌面上容易产生共振的物品增加一个软垫。(三)回声直达声与某一个或多个较强的反射声到达同一位置的时间相差超过50ms以上时(主要从四壁反射引起),使听者感觉到同一句话有几个不同声压级的声音相继传来,这种现象称为回声。解决方法:轻度的回声可将轻盈的窗帘布料改为较重的厚绒面料,并适当加大窗帘面积来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善。而当回声较严重时,就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工程改造来进行调校,目的是加强漫反射,进行强吸声处理。

参考文献:

[1]翁泰来“.音质”和“音色”[J].电声技术,2004(6).

[2]王建林.声频系统的噪声分析及排除[J].电声技术,2004(6).

教室论文范文第5篇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讲也具有“生产力”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过程中,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亟持通过科学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的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观念,并落实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学校的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室来组织完成的,因而有必要确立教研室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为教科研工作,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一、确立教研室地位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中学设置教研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技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努力去确立其地位。

1.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作为评模选优、职评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争取让学校在重视教学这个中心的同时又不忽视科研这个重点。争取让学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确定研究重点,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恭请校长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并监督和指导科研与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教育科研进行明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通过领导强调学校各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达到明确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学校教研室应有“牌子”(单独立室)、有“庙子”(配备办公桌、文件柜、资料箱、专用微机等)、有“位子”(配备专职或兼职主任、科员、资料员)、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经费)、初步走出“路子”(以区级以上课题为依托,以校级课题为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为契机,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戏台子”,落实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教研室成员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树立科研意识.突出一个“爱”字,落实一个“勤”字,发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创造”的校园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确科研的指导思想:树立科研为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具有正确的科研态度:尊重教师,听从他们的意见,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他们的利益,民主制定和实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指导、鉴定、推广措施。

(4)遵循基本的科研原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传播教改信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积极倡导,大胆实践,在求实的基础上,以开拓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追求既定的科研目标:在科研工作中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讲求实效、多出成果。

同时,加强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和教研室人员的修养。通过自身建设,和教师一道参与教改实验的全过程,让教研室成为教师们心目中的教研室,从而赢得教研室在学校中的地位。

4.主动参与管理,体现地位。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学校行政会,研究学校的全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研室负责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设计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行政值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研室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教师们的科研实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教科室的地位。

5.壮大科研队伍、巩固地位。教研室要让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积极性,重视发展和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努力为优秀科研人员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基础培训,派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各种课题论证会、阶段评价会、鉴定会。通过讲座、示范、编发资料,宣传教育科研理论,让教师们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教育科研素质。要求全体青年教师人人选题立项,投人教育科研实践。由此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巩固自己的地位。

6.体现科研特色,提高地位。教研室的工作只有通过大胆创新,注重实效,争创特色。才能提高其地位。

7.接受监督检查,牢固地位。教研室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经受起领导的检查和教师们的监督,得到大家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稳固了。

二、发挥教研室职能

学校教研室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承担评选、鉴定和推广本校科研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起好咨询作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具体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1.发挥导向职能,体现中介性。既然教研室是学校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对学校的决策提供咨询。那么,对学校的工作就有着导向的功能;教研室既要对学校教育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起到了中介作用。

(l)管理导向。教研室应配合学校行政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契机,以艺体科技促发展,以务实为根本”,完善学校管理,强化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实践性、示范性、花园、乐园’学校、力争一流质量。

教研室应配合学校狠抓“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三让一树”深入人心,把“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应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落后学生,每个教师必须和两个落后学生交朋友。开展“同学,让老师与你同行”的个案教育研究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从而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德育导向。学校办学应以德育为先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明确,做到全方位实施、多渠道拓展。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整体构思,分层要求,分段实施,分类推进”,德育工作要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检查评比落实。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五爱”、“五自”、“三会”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锻炼意志和品格,增长智慧、体力,立看今天,着眼未来。”

(3)评价导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变单一的分数评价目标体系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目标体系、变结果评价为以过程评价为主;变“揉差”学生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铸造师魂,培养师德,提高师能。对学生的评价应逐步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坚持每年评选学校优秀论文,编辑优秀论文集,鼓励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4)科研导向。教研室要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捕捉信息、紧踉形势、抓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系列研究活动。

2.发挥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的职能,体现研究性。研究工作是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教研室既要研究现状、找出问题、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又要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其规律,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学校的科研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研究,形成校长室一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段——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1)突出“龙头”课题。学校应把区级以上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加大科研力度和经费投入,从而带动其它课题的研究。

(2)落实校级课题。对本校有重要价值意义,研究方案合理并具有相应的研究条件的课题应审定为校级课题,它包括各办公室、教研组、年段和个人研究课题。

(3)扎根个体实验。科研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要由个体来实施,个体实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效度。因此,应着力于实验的跟踪研究。

教研室要指导教师选题立项,先由各教研组确定研究总课题,

再由教研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情况和自己的特长选定研究的子课题。

3.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体现领导性。教研室除了自身的研究业务外,还要组织领导全校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教研室应制定本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内容包括项目的申报及审批办法、成果的鉴定与评价方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奖励办法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得以实施的保证,目标明确是教育科研富有实效的前提,内容丰富是教育科研具有活力的关键,体现特色是教育科研适应发展的核心。所以,对课题研究应坚持计划落实(每期教研室都要对课题研究拟出具体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目标落实(教研室分别确定出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育人目标、家长学校目标、成果目标)、组织落实(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年级、班级,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精心辅导,认真开展活动,为目标的实施创造条件。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讨论研究情况,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落实(根据研究课题,拟定出具体的内容及其操作的系列和序列,让活动丰富,注重实效,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时间落实(包括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资料落实(耍求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载,并收集好学生、家长、教师的作品、图片、表格、总结等资料。教研室要按期收集整理资料,为提炼成果提供事实依据,学校图书室要定期向教师开放,并提出学习进修的要求,发挥好各类资料的作用)、总结落实(每学期结束后,都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写出该期的课题研究总结,教研室要写出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和阶段报告)、评价落实(根据教师的研究情况和总结,评价教师的研究工作,以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保证教育科研有序、有效、生动活泼地发展下去。

4.发挥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职能,体现服务性。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学的研究机构,通过教育科研能推进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育科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本身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

(2)教育科研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有效载体。教育实验研究与成果推广的过程,是普及先进教育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育科研是办好学校的动力之一。“实验”两字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改革、创新、进取的代名词。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是一种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4)教育科研还是许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竞争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一所学校在本区域的声誉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将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几乎成了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

(5)教育科研还是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对提高师资质量具有特定的魅力。

①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把科研同教育教学和管理密切结合,是学校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之举。

②教育科研可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规定科研任务,可以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研究理论,留心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又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所以,科研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③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教师的工作是超负荷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超负荷劳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水平低,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采用加时间这种笨办法。如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不仅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师也会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教育科研中,通过教师大胆创造探索、总结提高,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形成科研促发展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组织好了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等于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5.发挥办好校报校刊,起好信息交流和咨询职能,体现传递性。办好校刊。广泛收集、整理、储存各种信息,并用多种形式向教师传播;坚持反映校园动态、交流校园教学教改信息、报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编印专题论文集,推广“土生土长”的经验。办好校报,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教研室还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解答教师在实际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使其研究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教室论文范文第6篇

室内设计着重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符合建筑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种室内环境除注重功能性与使用价值之外,还必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室内设计是一种包含设计技能、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热衷于华丽的西式设计,有的喜欢典雅的东方风格。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国室内设计教育应注重于培养复合型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设计技能之外,还要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素质。近年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也日益成熟与完善,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习惯于照抄和模仿西方设计。无论是确立的教学体系,还是选用的设计案例,都具有浓厚的西式风格,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应用,也忽略了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作用。这样一来,虽然学生们的设计风格显得十分前卫和时尚,但设计出来的作品不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缺少民族文化底蕴,难以获得人们的认可,也偏离了室内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提高室内设计教育质量,推动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室内设计人才。

2、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国古典文学的应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流传于世,其中与室内设计相关的不在少数,在一定程度上给室内设计教学带来了启发。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作品对于室内设计构思和室内空间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室内设计的空间来源。有很多格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文学作品描绘了众多的空间画面,这些都可以作为室内设计的创作素材;另外,通过学习古典文学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往在室内设计构思中,学生们仅仅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和画面,这种构思难以脱离文字的桎梏,也不能体现出文字的独特韵味,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缺乏生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古典文学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转变“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的教学观念,适当改革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报告、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去感受古典文化,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古典文学艺术的熏陶。鼓励学生在探讨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其创造才能。

2.2民族文化内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室内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活动,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白室内空间设计的要点,认识到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创作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我国传统的剪纸为例,剪纸是一种很有趣味性的活动,剪纸文化也源远流长,是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民间剪纸展示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剪纸文化,可选取几种典型的剪纸形象让学生去体会民间美术和空间造型的特点,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设计灵感。一般来说,能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室内设计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韵味,也充分融合了我国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这样的设计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也更具生命力。

2.3传统空间设计的理念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讲究不同空间的“渗透”和室内外空间的通达,对于室内空间的多元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空间分隔的界面,鼓励学生去思考,创造出灵活的空间界面。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通过空间扩展来实现空间与大自然的交流。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借景”空间设计。在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中可以作为借鉴,使学生具备积极的民族文化心态,转变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培养其审美情趣。

3、总结

教室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是石膏几何体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单个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贯穿体、多面体等写生,再到组合物体写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考虑整体的外观造型,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概括,比较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透视、位置的关系,掌握三大面、五个调子在画面上的体现,在比较中分出面的变化、形的正确性、物体的体积、背景与主体的关系。素描的整体关系包括黑、白、灰的关系,前后左右的深浅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是静物写生。学生在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掌握了物体的明暗对比关系,进入静物的临摹写生阶段,用概括的线条画出静物,掌握“宁方勿圆”的原则。再次是石膏像写生。教师指导学生起稿定位,掌握五官的比例关系,初步设定五官的块面,运用轻重不同的线条将对象的结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把握眉弓、眉间、颧骨、鼻翼、嘴角、下颚的关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变化,加强对象的体积感。最后是人像写生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要把握好整体的绘画方法,不能局限于局部,在写生的同时进行速写的练习。从近年的专业教学整体看来,学生对形体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开展素描教学的同时,色彩教学于第二学年开始,同时开展的课程还包括三大构成、基础软件(主要包括AutoCAD、Photoshop、3dsMax),通过软件专业水平测试巩固学生的基础软件掌握的能力。部分人文课程也以选修课的形式得到开展,为学习设计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居设计阶段学习

家居设计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三学年进行,把原有的第三学年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家居设计的项目,学生通过学习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的制作,完成家居装饰的设计项目,形成完整的家居设计方案。

1.项目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模式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家居设计项目介绍

主要课程包括AutoCAD、3dsMax提高阶段教学、家具设计教学、家居设计工程案例教学,在每个小项目教学阶段始终围绕家居设计的大项目展开教学,即家居设计方案的设计。将社会实践案例引入课堂进行设计,室内设计项目团队对外承接家装设计工程,对内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再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淡化了教室和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学期结束的考核以学生的设计方案在家庭装修中的采用率为标准。

3.导师的功能

(1)导师制介绍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中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2)导师的教学管理

导师制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每个项目团队配备导师两名、助教一名。导师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组织项目团队,分为方案设计组、效果图制作组、后期制作组。助教在此过程中对落实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

4.项目教学的企业化管理

项目的教学以家居设计项目为核心,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定期地更换小组成员的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构建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三、工程领域设计学习

工程领域设计教学从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设计观念进行纠正,把室内设计从家庭装修设计拓展到所有室内领域设计。课程以工程案例设计、定额预算、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基于工程领域的招投标项组织项目小组,按照装饰公司的经营模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1.工程设计组

该组主要完成工程方案的设计、设计方案的解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介绍,注重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小组分为设计一部和设计二部,每组5人,进行方案设计竞争,并模拟绩效管理。

2.预算组

该组负责工程量、定额的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方造价信息对工程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进行编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定额编制实行一票否决,培养学生的严谨性、科学性。

3.施工材料组

主要负责材料的考察,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对施工技术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经理管理职责、施工进度安排表的编制方法等。以上部门在每一项目中进行职能循环,每期考核以工程招标的成功率为标准,对未能成功竞标的项目方案设计进行解读。

四、结语

教室论文范文第8篇

1)鉴于本研究主旨是通过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1教学环境舒适,教学内容呈现优化。

智慧教室中环境感知系统、情境感知系统的嵌入可以使温度、光线等自动进行调整,多屏显示可以降低认知负荷,合理调整后的混响效果使教室前后声部能均衡,给教师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然的教学环境。

2引入各种教学资源,互动体验友好。

计算机、平板、无线投影等各种设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接入。人机互动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导航清晰,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和利用。

3视频录播清晰,真实展现课堂场景。

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中通过多个灵敏度较高的拾音吊麦全方位清楚地拾取师生音频信号。摄像跟踪定位系统在课堂中较迅速地捕捉不同主体的动态,通过进一步聚焦体现具体环节。教师、学生、计算机场景平稳切换,高清展示。通过一键设置实现课程在录播的同时自动上传至视频管理平台,便于直播实时观看。所以相对于微格教学的微型化和录播教室突出的录播功能,智慧教室营造了一个认知低负荷、资源便利、交互友好的环境,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

2)为了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启用智慧教室初始学校便拟定了一些相关策略来促进目标实现。

1优秀教师示范激励策略。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学习优秀教学者的经验和风采,学校在每周推荐2~3门优秀课程在智慧教室进行示范,积极利用智慧教室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学技能,对于优秀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家点评等措施使之详细化和突出化。

2自我反思改进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和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师将自己课程通过课程回放,查看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地修正口头禅、习惯性的肢体动作;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技能表现和学生的表情动作反应,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通过与优秀教师视频比较,找出教学技能上的差距,思考改进策略。

3指导评价提升策略。

指导评价提升策略主要来源于教学指导专家和教师同伴的指导和评价。通过智慧教室的课程名称等信息的设置,可以让教学指导专家、教师同伴远程实时或非实时的进行教学观摩。每次实时观摩学习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研究假设

教学技能包含多种技能,本研究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为蓝本,结合国内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和高校教师常用教学技能,主要研究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讲解、变化、运用信息技术、结束等七种技能。研究假设如下:

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学技能各项指标较多,不同的技能在不同的策略和环境下才能促使其发展。所以,智慧教室能提高某些教学技能,而非所有技能。

2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

中年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各种教学技能模式会趋向固定化,而青年教师在职前没有受到系统化教学技能训练,可塑性较强,所以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比中年教师明显。

3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的学科背景相关。

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各教学技能上领悟不同,所以运用智慧教室对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方法

1样本信息。

从运用智慧教室的105门课程中随机选取35门课程,在每个课程中选取学期初始和学期结束时的课堂录像(需要包含所观测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样本。

2评价指标的建立。

本次研究中评价各项技能的指标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国内该领域学者著作中关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指标而确定。

3数据采集。

将上述样本信息对照指标进行赋分,各技能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权重根据本技能要点数量进行分配,观测点确定等次系数:完全达到为1,基本达到为0.8,没有达到为0.6。

四、究结果及数据分析

1对假设“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的统计分析

在假设1验证过程中我们对各个教学技能分别进行了统计,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在统计中,“1”表示学期初始运用智慧教室时录制视频中的教学技能状态,“2”表示运用智慧教室一个学期后的教学技能状态。(1)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且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后这些技能有显著的提高: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的p值均小于0.01。(2)在运用智慧教室前后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无显著变化,p值均大于0.05。所以,假设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提高”成立。

2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2,将教师年龄分成两组,小于等于40岁的定义为青年组(group1),40岁以上的定义为中年组(group2)。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学科背景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假设3,将教师的学科背景分成为两个大类:理工类(group1)和人文社会类(group2)。同样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4研究局限

教室论文范文第9篇

1.2.2合适的混响时间人们对音质的主观评价“清晰”、“平衡”、“丰满”、“有力度”、“柔和”等术语与混响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混响时间的长短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混响时间长,音质“空”,含糊不清;混响时间短,音质“干”,单调枯燥;只有合适的混响时间,音质才能丰满、有力度.多媒体教室以语言声为主,混响时间的设计应主要考虑语言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教室的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见表1),才能实现较高语言清晰度[3].表1语言类房间最佳混响时间与房间容积表容积/m350~6060~8585~127127~170170~245245~339339~424混响时间/s0.20.3~0.350.35~0.40.4~0.450.45~0.50.5~0.550.55~0.6

1.2.3避免声缺陷声缺陷主要是声波经由内表面反射后分布而干扰正常听闻的现象.多媒体教室的声缺陷主要包括回声、颤动回声以及声染色等,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房间的吸声量不够;二是房间大多是矩形房间,六个面互相平行,容易产生“简并”现象,形成声染色.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要避免上述声缺陷.

&nbs本论文由整理提供p;1.2.4声场分布均匀理想的多媒体教室室内声场应该充分扩散,分布均匀,而且有足够的声压级.室内声音的充分扩散,可以保证各个座位上的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都应能听到响度相差不大的声音,也保证了室内空间各点的声压级相等,对多媒体教室而言,学生座位区的语言扩声声压级要达到70~75dB之间,音乐扩声声压级要达到80~85dB之间,背景音乐声压级要达到60~70dB之间,声场的不均匀度应控制在±4dB之内,使音质得以改善,声音变得柔和、具有亲近感和空间感.

1.2.5室内音质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其实就是室内音质的设计.而室内音质的最终评价是听众的主观感受,人们根据室内声学原理并借助经验,提出了混响时间、扩散程度、反射声、噪声级等若干与主观感受相对应的物理量或声学量.多媒体教室内的主要声信号为语音信号,对清晰度的要求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房间的混响时间、设备的功率等.

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是通过旧教室改造而成的,没有进行相应的声学处理,即使新建的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进行声学处理,而且面积和容积的差别很大,大的面积达到几千平米,小的才40~50m2,层高从3m左右到10m,平面形状矩形的占大多数.因此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问题有:一是建筑声学方面,选址不当,外界干扰较强;房间设计不科学,造成回声、颤动回声、声染色;装修吸声材料使用不妥,造成背景噪声较大、混响时间偏长;配电影响音频传输,出现干扰.二是扩声系统方面,设备档次低,交流噪音高;音响系统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声场不均匀,产生啸叫;音响系统设备参数调在最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佳的位置等.使学生上课听不清,影响教学质量[4].

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声学环境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的设计主要从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两个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由于每个房间都有本身的声学特性,做好建筑声学环境的处理对以后获得良好声音效果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如果建筑声学环境处理不好则会出现混响过强、驻波、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69音缺陷.

2.1.1控制噪声,提高教室的声信噪比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扩声系统进行教学时,往往扩声系统会影响隔壁班级的正常上课秩序,会出现啸叫声,室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噪音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师生[5].

这就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噪声标准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但是多媒体教室又有其特殊性,控制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远离噪声源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让多媒体教室使远离马路、市场、运动场等噪声源,即避开强环境噪声源.对多媒体教室干扰声场(外界传入室内的噪声声场)大小的计算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进行:Lp=Lp0-101g1τ-101gAF+6.式中Lp为室外噪声声压级,F为透声墙立面的面积,A=Sa-为室内总吸声量,τ为声能透射率,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噪声来源除了墙壁之外,更多的是从窗户、门等进入的,声能透射率可取平均值:τ=ΣFτiiiF,计算出的干扰声场的声压级应小于38dB.

(2)振动干扰预防如果上述办法有困难,可以实行被动式处理,即增加墙壁隔声量;安装消声窗;让多媒体教室置于教学大楼的顶层或同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靠近楼体边缘的位置;使用时间和出现噪声的高峰期错开;同时禁止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吵闹;学生椅子采用航空椅,布面为亚麻布,防止学生之间语言的相互干扰;选用设备的本地噪声要足够低等.

2.1.2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提高房间的声扩散性能多媒体教室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选择的目的是让房间的固有频率分布均匀,防止声染色及语言或音乐的失真.若房间为矩形,其长、宽、高分别为,Lx,Ly,Lz则房间的简正振动频率为[1]:fn=c2(nxLx)2+(nyLy)2+(nzLz)2.式中,nx,ny,nz是不同时为0的任意自然数,c为空气中的声速.由此式可以看出,随着nx,ny,nz取数的越多,简正方式的数也就越多,简正频率也有无穷多个,若房间的比例不当,会出现“简并”现象,将导致声场中某些频率的成分得以加强,出现声染色,音质将大大下降.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房间的长、宽、高的比例选择非常重要,最佳的房间形状是传统的长方形,长、宽、高的比例尽量避免1∶1、1∶2的简单比例关系,通常选取人们所谓的“聆听空间黄金比例”,即满足1.618∶1∶0.618或2∶32∶1,也可以选用其他比例方法,但三遍之比应取无理数,绝不可取整数倍.为保证较多的简正方式,既要考虑良好的房间尺寸比例,又要得到较大的房间容积.通常多媒体教室的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小容积应遵循:Vmin≥4λ3max.式中Vmin为房间最起码容积;λmax为下限频率对应的波长.由于现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的教室大多为矩形,一般都有平行墙面,为了避免产生驻波现象,应在平行墙面上布置扩散体,有利于声场均匀.如果室内有凹弧形墙面,一定要采用扩散体来发散声能,防止声聚焦.对于面积较大的多媒体教室,除了改善房间的结构(如可以采用矩形切角、扇形、正方形对角线配置以及多边形等)外,还可以在顶棚悬挂反射板(前次反射声相对直达声的延时时间如果大于50ms),这样既可以得到较多的侧向前次反射声,还可以加强听众区域的反射声功率[6].

2.1.3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使房间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合理使用和布置各种吸声材料是获得理想混响、声扩散、消除声缺陷的重要条件.对于人耳来说,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20000Hz之间,一般人的讲话声主要能量分布在100~5000Hz之间,对于以传递语言信息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声音评价主要为语言的清晰度兼顾丰满度,要想满足此条件,多媒体教室内的混响时间可定为T60=0.4~0.7s.混响时间的长短与房间容积、房间表面积、装修后的吸声系数等许多不定因素有关,在吸声材料的选用和布局上应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综合估算,具体的计算公式采用著名的赛宾公式进行工程估算:T60=0.161VSα.式中V为室容积;S为声室的内界面总面积;α为声室内界面平均吸声系数,α=ΣSiαi/ΣSi,Si为各种不同材料的面积,αi为室内表面各种不同材料的吸声系数,通过查阅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便可知道,多媒体教室的吸声处理包括墙面、顶面和门窗等.要设计一个理想的混响时间,吸声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房间的容积和室内总表面积、教室内各种器材、设备(如:银幕、电视监视器、学生课桌、音箱、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美学观点.

因此在室内装饰装修上可采用木质龙骨吊顶,墙体做复合吸声结构,挂上柔软的布窗帘等方法,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吸音和反射的合适比例;避免房间内凹面或弧型面反射的形成,防止出现声聚焦问题,使局部声音过强而产生反馈出现啸叫现象;对容易产生共振的物体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声音共振现象[7].当然运用混响时间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与实际情况相比都会出现偏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教室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必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经过反复设计、评价、修改,才能达到理想的声环境.电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为多媒体教室音质的改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如果没有合理的整体设计和正确连接,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听音效果.

2.2.1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设计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设计时要根据财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财力许可,设备的选型应采用专业品牌,系统性能要基本一致,避免设备档次配置不齐,有的偏高,有的偏底.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主要由传声器、功率放大器、调音台、扬声器四大块组成.

(1)传声器:传声器是多媒体教室实现声音输入到语音处理系统的设备,它的质量优劣、选用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把语音清晰的传递给学习者.常见的有动圈式和电容式两大系列.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中一般选用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频响平直、瞬态响应好、音质柔和方向性强的电容式传声器,使声音能够清晰、亮丽、细腻的重现,但由于电容式传声器具有灵敏度高和耐声压性小的特性,在摆放位置上要注意和音箱和其它音源的位置关系,以及根据音源大小、传声器和音源的距离,消除噪音,得到纯净的语音信号.

(2)调音台:调音台实际上是一个音频信号混合控制台,它可以对多路不同阻抗、不同电平的输入声源信号进行放大及处理,按照不同的音量对信号进行混合、重新分配或编组,产生一路或多路输出.因此,调音台的主要作用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音色修饰、抑制噪声、控制音量和信号混合.对多媒体教室的音源而言,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声和CD、DVD、VCD等高电平音源,用调音台要控制好输入电平,在保证声音信号清晰度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丰满度要求.这就要求对高电平音源要按下定值衰减键PAD,降低输入电平,才能保证信号电平不超过输入电平的动态范围,使声音不失真.一般情况下不可用增益旋钮GAIN来调节改变音量,它会使信号信噪比下降.

(3)功率放大器:是把调音台、信号处理器等前端设备送来的比较弱的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并输出一定的功率,推动扬声器发出优美而洪亮的声音.而多媒体教室以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为主,因此功率放大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要有足够的功率输出,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保证室内的平均语言声压级达到70~80dB,有较宽而平直的频率响应范围,建议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配比定在1.5倍左右,这样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4)音箱:音箱的作用是把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它对重放的声音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箱技术配置、位置摆放等直接影响声音的还原效果.对多媒体教室而言要求声场均匀,做到“近听不吵,远听不小”,保证各区域内听到的响度基本一致.选择音箱时,除要考虑音箱的功率符合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要求外,还要考虑音箱的另外两个重要特性,即频响特性和指向特性.

2.2.2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的正确匹配在扩声系统的布置中,音箱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扩声系统的效果,是电声系统设计的重要步骤,音箱要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数量和摆放方式.一般来说,用一对音箱把它安装在教室前墙的两侧的上方,音箱轴线对准学生座位的主要听音区域,就能得到理想的直达声;对于比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如有两层,这时用一对音箱可能不满足室内声学要求,应再增加一对音箱,这两对音箱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且让上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上层听众,下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下层听众,同时在摆放音箱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tp:///">整理提供时,音箱的主轴线不宜交叉,或交叉角度不宜过大;如果是改建的多媒体教室,长、宽、高比例不一定很理想,对于过长,而宽度较小的教室,宜采用分散式布局,可将音箱线性均匀排列于房间顶部,使在房间前后的听众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71均能听到较强的直达声,但要注意直达声须同时到达听众,因此对较前的音箱需加延时器,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成本;对较宽的教室,宜采用两侧布局的分散式布局方式,原理与顶部布局完全一样;如果多媒体教室较大,则采用混合布局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布局方式,音箱并非越多越好.音箱布局应以多媒体教室的音质要求为原则,切忌铺张浪费,同时音箱的布局还应避免声反馈,如果音箱的布局不合理,容易形成声反馈,影响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声设备[7].

扩声系统的正确连接还要注意阻抗匹配、电平匹配、功率匹配等问题[8].多媒体教室声学改造完成后,听音评价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只要室内混响时间和扩声系统达到了设计标准,声音传递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使教学的声音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受教育者,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揆申.教育电声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蔡丽霞.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分析及营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3(5):36237.

[3]彭小云.多媒体教室的声、光环境[J].工业建筑,2006(36卷增):1012103.

[4]李耀麟,陈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祥.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优化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43245.

[5]宁伟.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环境建设的优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6(8):59260.

教室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管理类教学和科研必须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以成为广大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研究者的共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也提高到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正确定位,重点从实验室场地保证、计算机网络等“硬”环境和应用软件、实验师资力量和实验教材等“软”环境两个方面如手,最终实现有机结合,培养出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恩山: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

[2]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教室论文范文第11篇

1.基础理论知识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如果没有美学、建筑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扎实基础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各高校的室内设计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一般高校都做得相当不错,这也成为高校毕业生优势所在。

2.创新能力设计的生存价值在于创新,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仅凭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在高校室内设计教育中,仍然采用创新设计课程的方式来进行创新方法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创新设计方法、储备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的实训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3.实践技能实践技能是指将设计思想转化为设计作品的能力,主要包括设计表现技能与设计实现技能。设计表现技能是指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设计具有制图速度快、效果图更真实的优势,因此,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要求。由于设计的实现需要利用装饰材料通过相应的施工工艺体现出来,实践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而目前高校的室内设计教学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各高校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

二、构建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型课程体系

构建何种课程体系取决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点就落在了构建实践型课程体系上。

1.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育新观念

(1)时效性。室内设计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因此,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十分重要,必须是在对职业需求进行分析之后,所确定的满足社会与市场需求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只有课程体系具有时效性才能保证培养的室内设计人才具有社会适应性。

(2)整体性。由于室内设计包含许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课程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课程与课程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因此,实践型课程体系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思想,课程体系要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补充和整合。

(3)应用性。实践型课程体系的重心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只着眼于知识的储备与系统化,轻视实际应用,实践型课程体系的重心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主动性。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手段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5)开放性。室内设计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必须以开放的姿态紧跟设计前沿的发展,并以此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生产经验和工程案例。

2.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实现课程体系设置思想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的选择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课程标准以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依据,对课程实施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改革。使新的课程标准更符合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为实现实践型课程体系提供保障。

(2)课程环境。课程环境是课程实施的必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质量。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大量应用性课程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环境,只有在真实环境下参与实训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学团队。从课程的开发到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践型课程体系实施的必要保证。高校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行业的相关专家和优秀设计师走进校园和课堂,以授课、座谈、讲演等多种形式与学校师生进行进行交流,以作为专任教师教学的必要补充。

三、多维视野下室内设计教学内容改革

1.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艺术渗透室内设计与艺术特别是美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美学的追求越来越强,这一转变使室内艺术设计逐步回归其艺术范畴。因此,我们在室内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应该适应这一变化,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室内设计与科学技术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装饰的一个分支不仅需要绘图能力和设计表达,同时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工程性质,因此在施工中还需要应用相当数量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由于室内设计专业都设在艺术学院或美术学院,教学中科学技术知识的比重严重偏低,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专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进行室内设计材料与施工部分课程的内容改革。

3.加强室内设计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既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形式,也必将给室内设计带来重大变革。室内设计已经从手绘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要求。目前,各高校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硬件上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大相关内容的教学。

4.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淳朴生活的艺术体现,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审美表达,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使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内涵。从艺术表达思想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与室内设计有着许多共性,所以,传统文化不仅是室内设计的不竭源泉,而且是改变我国目前室内设计西方化倾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艺术的相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四、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改进的几个着眼点

1.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多元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无疑是教学环境多元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个别大学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试点,网站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师生使用,使师生交流和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在课余的任何时间都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同时可以考虑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下设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作业提交、讨论社区等服务功能。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优点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挑选一些类似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解答,进而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这一侧重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就显得更为适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引而不发”,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设计知识来解决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3.加大实训力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任何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反过来,学习这些理论和技术也离不开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实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正是实训教学乃至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结语

教室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管理类教学和科研必须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以成为广大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研究者的共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也提高到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正确定位,重点从实验室场地保证、计算机网络等“硬”环境和应用软件、实验师资力量和实验教材等“软”环境两个方面如手,最终实现有机结合,培养出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恩山: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

[2]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教室论文范文第13篇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5例,女34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1.4)岁,本科学历13例,大专学历19例,中专学历7例;对照组男4例,女35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0)岁,本科学历11例,大专学历20例,中专学历8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两组护生均采取临床教学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教学方式,观察组给予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护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通过与带教老师互相介绍自身性格特点,增进与带教老师的了解,培养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充分了解到工作的意义,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带教老师积极介绍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熟悉手术室的基本布局,减轻其陌生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手术室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过程中动态评估护生的手术室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生的意见与建议要定时反馈;带教老师要关心护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三)评价标准。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评估护生的出科学习成绩,并按照上述四项指标评估护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分析。通过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观察组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即是师生互动、护生互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创造一个互动和谐的带教氛围。常规的带教方式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护生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上,提倡循序渐进的带教方式,忽略调动护生的主动性,使其在工作时缺乏合作意识。互动沟通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护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护生为中心,根据每个护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并及时对护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反馈,动态评估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互动沟通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增强护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护生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带教老师以热情、友善的态度向护生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让护生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介绍本科室的护士长及其他带教老师;其次即要定时安排师生座谈会,通过护生与带教老师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护生提供一个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其与他人的合作性;再次要鼓励护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对各自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给患者做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时,注意言辞,要求护生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并实事求是,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护生在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

四、总结

教室论文范文第14篇

1.创新性。

在现代社会,创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创新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便于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创新性的教育观念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型思维,促进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2.开放性。

首先,开放性指的是在实践教学模式有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开放以及在教学中对社会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内容需要开放,必须紧跟行业动态。在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通常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内容不大考虑是否已脱离当下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课程资源仅限制在书本等文献资料上。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潮流。再次,在师资方面,也需要进行有效开放。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以校内师资为主,而真正能够与社会与行业有紧密联系的却是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工程师等,因此,将这些校外资源引进校内,使之成为校内课堂重要的一部分师资力量也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开放性也体现在区域间以及国际的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实践交流等方面。

3.关联性。

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中,各课程之间应该互相关联,即各门课程不再是独立存在,而是穿插结合、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学习室内设计,就要学习艺术、经济、营销、技术等多方面知识,交叉学科的特性以及系统性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实践型教育体系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与内容,通过各个课程的有效衔接促使学生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增长。

4.导师制。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在室内设计专业上实施导师制也尤为重要。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团队,负责学生的实践与学习,在实践工作中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让学生切身体验、接触设计的完整流程,全身心地参加与投入,感受自己在团队生活中的重要性。设计师在工作中往往都需要整个团队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自己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团队生活的魅力,这对于培养复合型、社会型、实践型人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5.应用性。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并不太被重视。实践型教学体系中的课堂教学,注重形成应用性知识从而去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质量才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而这种应用性的教学观念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注意考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呆板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样也没有很好的引入性。因此,课程编排时应遵循特色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混合型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特色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自身的特色,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创新性强、思维活跃性强、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特色,而其实践型教学更需要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条理有规划的特色性体系。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来设置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特色性。

2.实用性原则。

为了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对接,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不能仅仅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应该将课程与实际相结合。室内设计专业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与客户思想保持统一,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应该符合顾客的标准,贴近顾客的要求,而顾客的不同,其要求也必然会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的实用性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实用型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实用性原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有条理更为明确,同样,也使得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中的单板,而是让整个体系与社会相交叉、相融合。另一方面,这个原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与实际工作更为接近,更为明确地了解专业岗位对其自身的要求,有利于校内知识与社会的接轨。

3.混合型原则。

一方面,混合型原则体现在学科的混合上。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其中包括室内设计概论、设计手绘表达、材料加工工艺等多门学科。混合型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体现为将多门学科有效结合穿插,使得各科有机结合,例如,家居设计中包括室内装饰与材料加工等,景观设计也需要以设计原理为基础,涉及各种材料加工工艺,而这些设计在前期工作中都不可缺少手绘表现。另一方面,混合型原则也体现在教师类型与教学方式的混合:不同教师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理念与方向,而将这些不同进行综合归纳,整合出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同时让同学们适应不同的教师以及学习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出拥有更强适应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混合:理论教学重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重在动手能力、亲身体验,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样也要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与理论的混合至关重要。

三、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的实施基础

1.加强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标准化的建设与管理。

每门实践课程在规划的时候,既要体现课程设置的特色,同时还要规范每门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践内容、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总之,课程标准化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只有明确了课程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并且很好地将其进行应用,在之后的教学系统中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考试通常采用提交虚拟课题的作品,针对性不够突出。而实践型教学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强调知识的够用以及知识在实践中的必需性,课程目标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核形式由调研报告、实训报告、设计作业、施工方案、答辩情况等方面组成。在教师能力方面,实践型教学体系下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能力,还要有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合作及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应该以社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以此形成的新的课程标准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要。

2.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中加强实践性教学授课环节,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是其中最具有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实践环节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质量。除了常规的教学课堂外,实践型课题体系更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模式和新的内容。因此,加强室内设计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是以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为目标的,这种培养模式不同于单纯的技术性训练和职业化教育。学生可以根据学科要求在不同的施工现场或是实习企业进行学习,而这些施工现场或是企业具备着校内所没有的环境、设备、技术以及团队,因此,这些校外实训环境更具有真实性、复杂性,并且能够真正地与日后的工作相接轨。通过在这些真实环境下亲身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学生能够提高与人的交际能力、关系的协调能力以及对设计的实施能力,而这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帮助。另外,校内的教学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校内拥有着各种实验室、实验设备,教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安排学生的校内实训,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校外实践中自由性大等缺点,保证学生学习的扎实性。

3.组建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课程体系中起到开发和实施的作用,教师的能力与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了实践型教学体系能否有效实施。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中仅仅依靠校内专任教师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及其教学要求,我们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员给学生教授课程,如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拥有实际项目并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师、熟悉各类装饰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的工程师等。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与职责不尽相同,专任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最基础的知识,设计师为学生讲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作为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可以将最新的专业动态与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类型的教师进行授课显然也是片面的,因此,根据课程需要,让不同类型的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教室论文范文第15篇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家装,工装,橱柜设计等,就业岗位繁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和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室内设计人才供不应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达到40万人,每年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室内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理想。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熟练掌握CAD、3DMAX、PS等制图及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有独立创意设计能力。第二,熟悉工程施工工艺、装潢材料预算、现场测量等。第三,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客户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四,热爱设计工作,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一项室内设计工程进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材料,人为等,而室内设计师要做到的就是在无法摆脱制约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所学知识,发挥创造力,运用各种设计手段,达到多方面的共同满意。除了一定的表现技能以外,室内设计师的重要素质就是掌握与设计本身有关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构成室内空间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对建筑结构知识的了解,对建筑力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构造技术的熟悉等,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室内设计师接触的较多的是建筑构造和细部装修等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利用构造的基本知识,不断探索如何创造性的实用普通建筑材料,如何迅速发现并熟练的运用新型材料,出色的设计师往往能从艺术的角度来处理结构和构造问题,以出人意表的手段创造出新颖的室内空间。

二、职业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1.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要求老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以往所学,最大程度的模拟和还原现实场景,要求学生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完成平面布置方案和明确的设计定位,既要合理满足功能需求,又能规范地绘制出平面图、吊顶平面图、主要空间的立面展开图等。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可完全掌握一个具体工程所必需的知识。在教学中就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上台,以“设计师”的身份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和其他学生以“客户”的身份提问题,由“设计师”给予回答,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销自己设计作品的能力。在项目进行中会出现许多难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难题的解决,整合各方面的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模式

在理论课的教学上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选用真实的室内设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鉴赏,案例材料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注重实用性和启发性。案例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重点阐述空间、尺度、界面、材料与技术系统等问题。拿到一个案例,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该作为主角,而是作为引导者,留心学生在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及闪光点,以及对设计理念的感悟,其次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评价案例中体现的知识要点和设计特色,另一方面要归纳学生们的综合表现,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所提升,可以建立一个海量的案例库,以便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随时调用和调整,同时也要求教师自身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方法上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3.校企结合教学模式

校企结合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实验场地、企业运营条件等,拓展思路,同时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单位的需要服务,一方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基地实践。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通过培训实习让学生切身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进行分组并全程跟随公司设计师进行材料预算、工艺制作等教学环节,确保将来能持证上岗。

(2)组织参观。

室内设计专业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组织到企业、展览进行参观学习获取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在上《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公共建筑,例如雪莲广场文化馆等,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室内设计潮流。参观时要求学生不能走马观花的看,需要学生进行拍照摄影并撰写调研报告。经过多次的参观调研,为今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3)开设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