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7.结语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7.结语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学;毕业实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14-02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7] [8]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玉芳.药学本科生在医院实习的带教体会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2] 叶桂存,张辛,段继华等.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能力的调研报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 杨波,李津明,张晓丹.药学专业课程大实验的设置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4] 蒋鸿辉,漆小鹏.高校本科生毕业环节与就业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4(6).

[5] 董吉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问题与反思[J].山东高等教育,2014(6).

[6] 王鹏,赵峡,方玉春等.药学专业实习模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药学专业,2015(3).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也称“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是指给予学生和成人以升学或就业的指导和帮助[1]。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是原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指导办法》(劳部发【1994】434号)第6条规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九条内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求职意向、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1]。

一、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理解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2]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它既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又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2.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本质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属于思想理念教育的范畴,是高职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

3.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个人特点、家庭环境等学会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选择,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

4.就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二、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

1.高职院校药学类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药学类招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统招理科生、统招文科生、单招生。统招理科生具有基本的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备学习药学学科的基本条件。统招文科生中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药学学科较为吃力。单招生虽然在中专阶段已经学习过初级的医学知识,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基于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在三年的高职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实施,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能力分析

我国高职药学院校教育学制为三年制,实行“1+1+1”的教学模式,即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一年的临床实习。经过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有基本的医学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招生的基础较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相对于本科院校的五年制医学本科来说,短时间学到的知识容量少和技能操作具有有一定的局限性。

3.高职药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3]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药学院校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例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理专业就是为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药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与患者良好沟通,满足卫生服务人才需求,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等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4.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分析

首先,随着扩招政策的发展,目前社会的人才学历水平越来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四处可见,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高学历人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学生毕业时仅具有大专学历,因此,这无疑加重了这批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部分学生由于眼高手低,难以认清现实,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其次,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想要脱离农村,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地域、就业环境、工资待遇水平期望过高。再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所谓的“铁饭碗”是择业就业的最好归属。总之,对就业单位、就业环境、劳动报酬的期望值偏高,是导致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1.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升本的升学指导。升学指导一般由学校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在学生临近毕业前一段时间内,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升学条件,以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对学生的升学和专业选择进行指导。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专升本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接受更高等的药学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性药学人才。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历定位指导。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具有的就是大专层次学历,所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要准确,过高的定位,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而且期望值越高,在求职期间遭受的打击就越大,失望就越多。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该从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

2.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

药学类毕业生,他们的专业主要包括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口腔、检验等,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定位主要就是医院、卫生医疗事业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本科毕业生进县及以上的医院和卫生事业单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选拔,随着这些单位门槛的提高,专科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就业的机会甚微。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开拓思想,拓宽门路,在医、护、药的相关专业就业。例如,医药代表、学术推广、学术专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药品销售行业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行业,人才需求量直线上升;而这个行业就业岗位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是很高,具有大专以上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就可以从专业导向向对学生进行拓展就业门路教育。

3.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4]

一方面使学生摒弃传统理念,更新就业理念。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及周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一入校就期望进入医院、卫生事业单位等,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真正的“好工作”已不再这样定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一些大的医药销售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工资薪酬也十分可观。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基础性指导,使学生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等。根据陕人社发【2011】120号文件精神,政府实施了“大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从事农技服务助学金”政策,这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下基层从事工作的信念,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以此不仅可以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因此,我们应更新学生一定要在城市工作的理念,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4.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树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可使部分学生一入校就有了定向的就业单位,而且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获得订单培养用人单位的相关资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再次,学校应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师资队伍[5],对服务对象(毕业生)提供个人职业咨询服务和团体职业咨询服务。总之,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目标,又有职业教育特性。高职药学类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针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生源相对较弱、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基本素质略低、就业期望值偏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四点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即针对毕业生学历特点进行指导,确立适合的就业期望值;针对毕业生专业特点进行指导,拓宽就业门路;更新就业理念,进行理念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帮助就业。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2]董涛.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3]魏小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06期.

[4]《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年.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职匹配;分类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这一改革对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药类毕业生人数稳步上升的同时,医药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呈现出几大变化:学历要求提高注重“质量工程”,专业要求从单一专业到一专多能,人才需求从城市到基层社区,交叉行业拓展就业渠道。就业环境、就业个体、就业指导的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医药类院校就业的分类指导势在必行。

一、建立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理论依据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特别是医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类型更为宽广,不再为单一的研究、医疗机构、企业等类型。因此,就业环境的改变带动了就业个体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转变。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转变,提出了以“人―职匹配”理论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分类指导体系。“人―职匹配”理论,即经典的职业生涯理论,以“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所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和霍兰德的类型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稳定的人格特性(特质),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取向、人格等,同时职业也有一组稳定的条件(因素),即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要具备的条件或资格,个人特质与工作因素越接近,则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该理论的提出实际就明确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自我了解、获得有关职业的知识、整合有关自我与职业世界的知识。

所谓就业分类指导,即根据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性别、生源、年龄、能力、性格、兴趣、就业方向等特点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制订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对个体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的评估,同时指导毕业生进行职业调查,结合就业期望及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定位,从而减少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和就业的随意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充分就业率,最大程度实现毕业生个体、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就业目标。

二、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意义

就业指导涉及的三个主体包括就业指导者、就业受指导者和用人单位,而分类指导正是根据三者主客观上的需求提出的。

1.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院系就业指导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主要是在校院建立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院系承担就业指导一线工作。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院系直接面对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学校层面主要负责大方向的指导。因此,针对这样的模式,建立就业分类指导体系就成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质量的根本。一线的就业指导者大多为毕业生辅导员或长期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教师,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大致情况都比较了解,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就业指导更加符合“人―职匹配”理论的原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定位,实现学生自主择业。

2.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毕业生高质就业的现实体现。调查显示,当今毕业生就业受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素质能力、职业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不再是评价就业的唯一标准。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即毕业生就业后能否达到“人―职”更高程度的匹配,成为高质量就业指导的评判标准,而建立分类指导体系正是对毕业生个体化就业指导的基础。

3.分类指导体系的建立是用人单位用人的客观需求。在我国,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找不到符合单位要求的人才,而就业的毕业生入职后又感觉工作不符合自身就业要求,极易出现“人―职”不匹配,双向满意度很差。而建立分类指导体系,通过就业指导者初步的筛选,用人单位到校选才后直接根据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的人才,提高了招聘效率和成功率。

三、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标准

以药学院为例,近年来,药学类毕业生主要就业影响因素包括了学历、专业、性别、生源地、年龄、个人特点、其他因素、期望岗位等。而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在分类指导中,就业指导者针对所有类型的毕业生在就业机会上完全平等,无差别对待,只在不同职业选择和个人指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建立体系的标准应该是既平等又个性。

1.学历。学历层次是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最基本分类标准,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不同,对于学历层次要求差距也很大,比如科研院所对于药学类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博士和少量硕士,几乎不考虑本科生。大多数毕业生向往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对于药学类毕业生也大多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地级市或者县级基层单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而对于企业而言,岗位和工作内容不同,对于学历层次要求也是有差别的,生产类主要需求本专科,研发类需求硕士以上,营销和管理类主要需求本专科,同时又根据单位自身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是势在必行的。

2.专业。对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调查可见,药学类本科层次毕业生是全院毕业生的主要群体,因此以本科类毕业生专业差别作为分类标准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就更为重要。指导他们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既包括了中药类又包括了西药类,专业涵盖了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需求也有一定差别。药物制剂专业面向的工作种类多倾向于检验,而制药工程主要面向的工作种类为药品生产等。

3.性别。虽然我国以法律形式规范过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男女平等原则。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女性仍然处于劣势并受到限制。同时,在药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医药营销这一工作也受到很多药学类女性毕业生的排斥。用人单位和就业者双方在就业过程中都会受到性别影响。因此,就业指导建立分类指导体系时,性别就成为不可回避的因素。

4.生源地。近年来,由于就业安家成本特别是大型一线城市安家成本的提高,毕业生就业时更加注重对地域的选择。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才上更倾向于能够在某一区域稳定下来的工作人员,因此在选择就业人员时将人员的生源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参考。

5.年龄。毕业生的年龄成为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就业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开始对毕业生的年龄做出要求。因为毕业生就业后工作的可持续性、再学习能力等直接与年龄挂钩。

6.个人特点。个人特点在就业中已经成为加分的优势。比如学生干部经历、兼职经历、艺术才能、体育才能等,部分用人单位在关注个人特点方面甚至超过了专业能力。

7.期望岗位。个人期望找寻的岗位是单位和个人选择的基础,将个人期望岗位纳入分类就业指导体系,既可以直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又可以使用人单位在选才时提高效率。

四、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

药学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学院之一,2010年毕业生达到全校最多,人数超过800人(不包含研究生),学院根据学校要求配备就业干事。同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主就业意识,学院在学生会中建立就业指导部,协助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在分类就业指导中,学院具体采取措施如下:

1.构建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是开展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学院建立数据库基本程序如下:(1)采集毕业生信息基础数据。学院在采集毕业生基础数据时,主要是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生登记表为基础,根据分类就业指导要求,采取职业规划加一对一谈话方式采集数据。学院的就业指导不再是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时才进行,而是贯穿整个大学全程。学院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并指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同时,指导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在临近毕业时,再采取辅导员一对一谈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详细就业信息即个性化的就业特征。(2)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通过详细的数据采集,学院就业干事统计出全院该年度基本信息,供后期分类检索使用。(3)建立毕业生分类就业数据库。建立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后,根据分类体系标准相应建立子数据库。(4)逐步完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由于本研究是基于“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因此在数据库建立时,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的完善是分类指导的重要基础。在划分用人单位时,基本按照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前提进行划分。

2.建立分类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举措。(1)分类召开就业指导会议、座谈、讲座。在建立分类就业指导制度之前,药学院召开毕业生会议、座谈、讲座时都是要求全体毕业生参与。这样,参与人数多,指导效果一般,工作量也相当大。但是建立了就业指导制度后,学院根据情况分别召开毕业生会议、座谈、讲座,比如意愿考研的毕业生不再用花时间参与就业毕业生的讲座。学生参与意愿增强,工作就更顺利。(2)分类提供就业指导咨询。学院要根据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和就业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包括一对一指导和集体指导。特别是集体指导,把有相同就业诉求的学生集中起来,解决集体面临的问题,还可以让集体内部的毕业生之间互相帮扶,大大提高咨询的效率。(3)分类提供就业技能训练。根据期望岗位的就业特点,学院在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训练时,会提供相应的就业技能训练。(4)分类提供就业信息。学院在搜集到相关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后,根据职位和用人单位相关要求,通过数据库筛选出有相关就业诉求的毕业生,再将就业信息给这些学生。这样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减少了毕业生盲目寻求就业信息的时间,也为就业成功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集中就业信息,分类更体现了其优势。(5)分类进行就业推荐。学院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条件,过滤筛选出与之匹配的毕业生。初步具备双向选择的条件后,再为用人单位提供适合用人单位条件的学生,大大提升了推荐的成功率,也减少了毕业生每场招聘会都参加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热情前往招聘却找不到合适学生的尴尬局面。

3.分类就业指导取得的成绩。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院,药学院逐步形成和推进的分类就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三年来的就业率,特别是初次就业率名列学校前三。同时,在每年的就业先进评选中以充分就业和高质就业获得好评,连年当选就业先进集体。在近几年的就业回访中,药学院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人职匹配度也非常高。

五、完善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

目前,学院仍然处在建立就业分类指导体系的初期,存在着专业人员缺乏、经验不足、分类不全面等实际问题,因此要全面推广药学类毕业生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笔者认为仍然需要解决以下系列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连续性问题。由于该分类体系是以“人―职匹配”为基点开展的,院内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该体系的基础。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发展式”的动态模式。该分类指导数据库的建立应当是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开始执行,分类指导者要将职业规划和分类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这为该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问题:第一,分类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第二,分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动态变化性。因此,要从传统的重政策、择业技巧的指导变更为个性化指导,生涯辅导成为该体系的前期工作。

2.信息采集对称性问题。毕业生信息数据库采集是建立体系的基础。在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前期基础问题后,采集毕业生数据和用人单位数据成了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数据采集往往会出现不对称的状况,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信息数据不足,与用人单位采集信息时交流不充分。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信息补充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对同学、辅导员甚至是家长的了解,能采集到更全面、客观的信息。

3.分类指导科学性问题。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时,如何更加科学地分类是笔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分类指导的效果。分类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只能在长期的就业指导中不断研究和归纳出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的标准和体系,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扩大到学校,甚至是该类专业毕业生。

4.人员专业性问题。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均由辅导员教师兼任,专业化程度仍然是主要问题。数据采集前期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相关知识就很难开展数据采集工作。随着数据采集和分类指导的推进,辅导员的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在目前的条件下,一旦更加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工作人员的专职化程度必须要提升。

5.其他辅助手段引入问题。在分类就业指导体系建立过程中,其他辅助手段如计算机辅助、网络化的引入等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库的采集过程需要时时更新大量的录入数据。在分类检索过程中需要计算机辅助,在进行数据匹配和分类推荐过程中,网络是重要工作手段。

6.信息反馈问题。在引入分类就业指导理念后,如何更加科学地建立标准体系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其中,信息反馈占到了很大比例。以前的毕业生回访中,信息反馈简单,方式也很单一,很难涉及到“人―职匹配”中最重要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建立数据库后,要进行深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反馈,从而建立起科学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群,夏文芳.医学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名老中医;师承方式;中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66-03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政策的不断推出,全国中医药发展以北京为代表日益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不少医学院校设立了中医药学院或中西医结合学系,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将一些医院作为部级或地市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并对各类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进行审批和认证,多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也逐渐强化了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学的学科建设,一些医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科,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专家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的下达,标志着各级政府部门把落实中医药政策提到常规议事日程。

1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业绩

正如在建国五十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上,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士奎教授所指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近些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也的确朝着积极蓬勃的方向发展而去,前景乐观。主要可概括成如下四个方面。

1.1 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成果显著 科研方面,形成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临床方面,确立了“病证结合”的诊断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中医学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挖掘抢救”式保留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及研究经验,为中医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方法及经验。

1.2 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 中西医结合研究者将中西医结合理论精华融会贯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念,并编著成书,为相关学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理论;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首创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在各省市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科研及临床队伍的显著壮大。

1.3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术组织 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这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产物,为世界首创。从临床到科研,再从科研回到临床,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理论及经验。在学术组织方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是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随之成立的全国各地中西医结合学术及分支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及各学科的发展建设。

1.4 中西医结合医学观念深入群众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观念深入各级医院及普通老百姓之中。在临床治疗上中医、西医优势互补,互相借鉴渗透,疗效显著,形成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这为中医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树立了良好形象,对明确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丰富的经验,为科研思路提供了新方向,使中西医结合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1-3]。

2 当代中医类专业与西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西方医学以近现代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为基础,尤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微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大量容易重复、精确定量的辅助检验、检查手段,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回顾中医药的教育,我国古代推崇官办学校教育和民间师承教育方式共存的医学教学体系,方式上以师承教育为主。晚清时期,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医学遭到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传统医学在医疗系统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中医几经存废之争。在以同志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领导下,我国首创高等传统医学教学制度,为传统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湮灭的贡献。反观古印度医学、古巴比伦医学以及所谓“韩医”“汉方医学”等传统民族医学均退出正式公立医疗领域,唯有中医学凭借其博大的文化渊源、深厚完整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论著等卓越特点,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独树一帜。不过,我们应当正视的是: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与西医类专业学生相比,仍有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面临着几个问题。

2.1 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及相关法规制度的不足 随着医学院近年来不断扩招,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大型综合性医院人才过剩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从96级起,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从100%逐渐下降到79%。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中医七年制专业在不断扩大,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在随之加大[4]。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相比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较好,这些优势在就业中本应有很大优势,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况且如此严峻,医学本科生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国内中医院床位比西医院少,医院规模比西医院小,对中医医师的需求不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另外,中医学毕业生的专业特点限制了就业面,中医院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成为一个怪现象,即使中医专业毕业生成功就职于西医院,从事的也是中医之外的工作[5]。此类因素均加重了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2 高等中医教育与就业单位需求部分脱节 高等中医药教育制度还需改进。针对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满意度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对中医类毕业生所持证书最看重的是专业操作技能证书(占75.44%),79.84%的从业人员建议在校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活动应开始于大二或大三。而现实情况确是见习基地不足,带教教师人员短缺,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考核形式单一,尤其是在实习后期,又涉及找工作和考研问题,很多学生不能安心投入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临床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功底不扎实[6]。由此可见,在各项技能中,医疗类就业机构对临床能力最为看重,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在临床思维及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欠缺的部分恰恰是就业单位所需要脱节,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此外,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就业压力。有学者认为,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明显,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重复设置专业,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雷同性强,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之间课程设置雷同[7]。

2.3 医学专业类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完美主义”倾向及择业焦虑 医学专业类学生本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福建省一项包括中医、西医类专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临床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现状不容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不足、担忧就业前景、消极应对等因素均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8]。另一项针对中医专业的就业调查表明:就业焦虑总分及其子维度得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医骨伤学>针灸推拿学,且中医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分数相比其余3个专业程度较高。因此,提高医学类专业就业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合理化专业设置以及针对医学类学生心理指导有利于消除医学生就业焦虑倾向,创造就业岗位[5]。

3 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优越性

从当代中医类专业就业遇到的难题与困境中不难看出,提高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合理安排尤为关键,其中,名老中药专家师承制度不失为一种高效且成熟可行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直接提出:“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9]。

首先,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通过对其个体临床经验,思考过程、学术思想、学术源流以及成才之路进行全面的传承研究方式,是对中华传统医学宝藏的抢救性发掘手段。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无疑是他们数十年(甚至包括其先辈在内的更长时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传承研究继而发展名老中药专家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能更好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精髓,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诊疗水平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展的需要[10]。

其次,祖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便是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等一对一的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口口相传、谆谆教导的方式,保留下了许多祖国医学的精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治疗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从临床出发,将理论寓于临床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中医理论的理解。将临床中的大量感性认识,升华成理论,有利于初学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前辈的用药特点,有利于前人经验的传承和研究。

第三,新中国成立国以来,通过西学中方式我国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家、理论大家,活跃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界,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理论、科研成果。西学中是对世界传统医学精华的开发发掘方法中的一大创举,尤其是对于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在学习了一定现代医学知识、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以后,再通过西学中的方式,接受传统中医学的熏陶,较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中医理论,更容易在临床中发现现象、症状、证候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在科研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名老中医师承制度行得通、成果显著。

第四,师承方式在现今医学生中有良好群众基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笔者就曾观察到,在该校国医堂门诊部出诊的名老中医专家身边,不乏自发前来跟诊的各年级中医专业学生。这显示出高等中医教育在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师承制度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约66.67%)认为:大学教育与师带徒方式结合更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此外,不仅存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之中,在西医学教育中也强调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倡医学生多实践,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6]。由此可见,师承制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师生、从业人员的欢迎。

第五,科研是传承名老中药专家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一条捷径[11]。传统名医的成才之路漫长而艰辛,师承制度是传承宝贵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科研则是转化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催化剂,有利于其推广和发扬光大,科研还能促进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提高和创新。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文献分析表明,总览几十年的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走过了从起步到繁荣,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从运用传统方法到尝试各种新方法的道路。1993年至今,关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论文数量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12]。

4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的展望及思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看出,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现代化中医教育制度。该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教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弥补中医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临床实践时间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能总体提高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符合广大中医药学者的实际需求。此外,师承制度作为传统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法,自“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临床成果,有利于抢救挖掘一大批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宝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向借助于基础实验、循证推广等先进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研究发掘中医药瑰宝的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素材。作为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师承制度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于西医出身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在达到了西医主治医师级别,有了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的较深认识以后,若有志于中西医结合事业,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度,便能对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显著疗效产生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激发出科学研究中医中药的热情,如此以往,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传承、创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士奎.建国50年中西医结合十大成就[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304.

[2] 马晓昌,陈士奎.建国50周年中西医结合成就报告会暨199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2):531.

[3] 危北海.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2(5):28-30.

[4] 吴荫梅.中医七年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39-40.

[5] 方楠.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倾向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63-64.

[6] 余晓辉,漆慧,赵凤,等.武汉市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医学教育评价的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4-15.

[7] 李雪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8] 张艺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统计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8.

[9]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

[10] 白桦,徐春波,顾晓静,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世界中医药,2012,7(2):96-98.

[11] 杨宁,伊凡.科研是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培养新一代名医的捷径[J].世界中医药,2009,4(1):3-4.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不同的收入期望,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专业的选择。有些专业的毕业生总体薪资待遇情况比较理想,但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有些专业就业后薪资待遇呈两极分化,做得出色能拿高薪,做得不好甚至会被迫转行。当然,还有一些专业需要“熬出头”;毕业之初待遇一般,但坚持下去,成为这个领域的能手,待遇就非常可观。总而言之,薪资待遇是我们挑大学、选专业时的重要参考项。

一、平均月薪最高的专业

据统计,我国最新一届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690元,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778元。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为能源动力类,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签约薪水高过国有企业。从专业来看,当前签约月薪最高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科学类(5780元),签约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类为能源动力类(3544元),高职高专则为语言文化类(2752元)。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一方面,可见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摆正了心态,将着眼点放在三五年之后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而不去过分计较刚毕业、还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时的报酬。

本科生从事的各职业中,外语类专业、工学类技术职业收入最高,但从整个专业大类而言,工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不敌经济学专业。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期待地与实际工作地点存在较大反差,毕业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待都是留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就业,愿意留在区县就业的大学本科生仅3成左右。

但在毕业半年以后再来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有52%的一般本科学生都在这里工作,而“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达到44%之多。大城市虽然就业机会多,但是求职竞争也非常激烈,与其一直堵在大城市找工作,不如多在中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经济和工学类以及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最高,超过了学习小语种的毕业生。

从行业来看,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运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相关行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在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后实际月收入水平也是同类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建筑业。

从性别来看,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前的月收入期待、半年后的实际月收入和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收入,这三项指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中更为突出。当然,这是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具体到每个人,还是要看自己的功底、努力程度以及职业规划。

志愿导航

法语专业

专业链接:接受相应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院校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语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外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链接: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

就业走向:毕业后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药物制剂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基本知识;培养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院校推荐:沈阳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

志愿导航

医疗技术美容专业

专业链接: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现代美容科技,掌握相关理论和护理方法。

就业走向:在医院、美容院和美容机构,担任美容师、培训师、美容导师或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

院校推荐: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掌握电话机、传真机等在内的通信工程安装、管理和维护。

就业走向:可从事移动通信公司的设备研发与调试、移动通信业得运营,相关产品得检修和营销等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日语专业

专业链接:除了学习日语、旅游业务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习团队管理、业务联络等技能。

就业走向:考取相关证书,可到旅游公司从事导游或旅游管理工作,也可当老师或翻译。

院校推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安涉外旅游职业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空中乘务专业

专业链接:立足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际合作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岗位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及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等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空中乘务专业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导游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旅游概论、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初级会计学、中外民俗等专业课程,进行旅游知识讲解和导游员等岗位实习,从而具备相关工作的入行基础。

就业走向:可在全国各大旅行社、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国家军事博物馆工作。

院校推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旅游学校。

二、月薪增长最快的专业

调查显示,本科和高职高专薪资最低的均为医学和医药卫生大类。这是否说明包括医学类在内的目前“低收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佳呢?其实不尽然。尽管医学目前月薪偏低,但其发展潜力却很大。在月薪增长最快的前10位专业中,医学类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中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增长最快,增长率为46.5%。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药学教育;生物药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38-03

一、生物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物药学类人才的支撑

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紧密关联,被称作“朝阳产业”,“生物制药”更是医药产业中的一颗明珠。而中国国务院2013年《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一份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将“生物制药”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突破点,在国家层面上对其给予大力支持,由此可以想见,生物制药产业将会获得高速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对我国药学类尤其是生物药学类专业人才的数量有了迫切的要求,也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础学科知识教育中结合最新生物药物信息分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

近年来,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药学类本科生的多方面需求。以上海本地复旦大学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本科生毕业流向为例,2009年复旦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的流向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考研30%,出国20%,医药行业30%,事业单位6%,其他行业10%等。具体分布于国内外医药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国家药品检验部门、国内外药物研究机构、制药厂、社会药房和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了金融行业、咨询行业、审计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食品行业和国家机关等,或多或少地从事与医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交通大学药学院2006~2009届本科毕业生也体现相似的趋势,从事非医药行业人数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1.1%上升到17.4%。2011年徐喜林等作者对江苏省药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流向进行了分析,从事医院药房、制剂、配置中心等部门工作的药学毕业生占5.4%,从事卫生服务站、红十字中心等乡镇社区医疗体系工作者占7.9%,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占1.1%。[1]2012年谭雄斯等作者对广东肇庆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类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毕业生中,医院/社区卫生院占38.3%,医药经营企业就业比例39.1%,制药企业就业比例3.8%,其他就业比例18%。[2]综上,上海、江苏、广东三省部分调研结果都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流向的多元化,以及基础学科偏重型的生产行业如药厂就业人数下降的现象,这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课程设置结构以基础知识框架为主

目前医药类高校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由于其各自发展方向,以及传统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分析上海地区两所综合性高校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复旦大学药学院以药学、化学、生物学为主干,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事管理学等。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设置主要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生物技术药物等。专业类药学院校则在包含上述课程之外,各有自身的特点。如中国药科大学课程综合程度高,相比沪上两所综合高校药学院,它还开设的各类中医药相关学科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吉林化工学院则开设了化工原理、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定位在服务生产企业的“一线工程师”。[3]与前文所述的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现今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相比,目前高校教学的课程知识内容单线化,偏理论化,缺乏与现实药物市场信息的互动。导致在生物药物大发展的社会现实下,许多药学类毕业生甚至不知道一些常规的生物药物种类,例如单抗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更谈不上最新的生物药物的发展现状了。如何贴近现实社会药物市场现状,对现有的本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整合,那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药学类本科教育如何进行新的适应性改革

针对药学类本科教学的创新性的改革有很多。赵卓等作者[4]对生物制药课程实验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希望进行“一体化”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周鸿立等作者[3]准备构建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重下游、重工程、重实践”的“三重”培养模式。宋凯等作者[5]对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进行有效教育改革,实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时小燕作者[6]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如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等。但是很多课改都关注在药品生产领域,而对于整个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还是有所欠缺。我国药学人才培养工作应明确自身定位,明确培养层次;药学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

五、生物药物信息日新月异

最近二十年中我国的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都被广泛应用到制药行业,对于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药效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我们的制药工业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生物制药。[7]根据全球顶尖的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8],显示了最新的生物药物信息及生物药物种类的动向。如单克隆抗体是2007~2008年美国销售的最大组成,每年超过130亿美元的份额,以每年10%速度递增,而单抗药品中最大的3个药物是Remicade、Rituxan、Avastin。而生长因子的销售额虽然每年还超过110亿美元,但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的以10%左右的趋势下降。而我们目前本科教学中虽然有部分的生物药物知识的章节,但是都是相对比较老旧的药物品种,也基本没有侧重点,无法反映现今的生物药物的最新的研究热点和社会需求。

六、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的设置构思

该门课程的设置时间应在本科生接受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以后(如大二或大三阶段),有了这些前置的基础,更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否则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前置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将从最新国内外生物药物获得,可对药物进行分类: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激素、融合蛋白、细胞因子、治疗性酶、重组疫苗、血液因子、抗凝血剂这九大类。然后从每个大类精选近年来最热门的生物药物,进行介绍。如单抗药物可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3个药物Remicade、Rituxan、Avastin进行跟踪,综述从原理、药效、药理、药代等相关的信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授课形式将以研讨型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负责跟踪介绍最新最热的生物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该生物药物各个环节介入,检索从最初的开发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多媒体汇报的形式进行20~30分钟介绍。由指导教师对其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将有助于本科学生开阔科学视野,了解整个科学研究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社会最大的需求问题,对药学类本科学生的无论考研、出国或者选择就业都是极有裨益的。此外课程将可以有效的锻炼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表达组织能力及知识点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及时的更新现有的药物知识,还必须对药物涉及的各个领域知识进行整合,最后达到“教学相长”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喜林,王巧琳,张倩.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1,(5):57-59.

[2]谭雄斯,王景,张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92-96.

[3]周鸿立,杨英杰,金星,钟方丽,王亚红.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77-81.

[4]赵卓,郭刚,邹全明,吴超,鲁东水,罗萍.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42,1753.

[5]宋凯,陈文武.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有效教学[J].药学教育,2012,(28):37-40.

[6]时小燕.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0,(5):90,29.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髙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 作和进行相关技能的基本训练,是完成学位认定的 必需环节[1]。近年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 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呈下降趋势,毕业论文的实施 和审核难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行业和企业也难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水平,进行人才的 选择和评价,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了专 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需要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分析,调查和走访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 会等方法对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1.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不足对毕业论文的选

 

题类型进行调查,90%的毕业论文均为实验性类 型,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设计实验条件,开展实验研 究,研究内容多为基础性研究,而调查报告、实践研 究、案例分析等类型的毕业论文只占10%[2_3]。从课 题来源看,指导教师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选题占 91%,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为7%,自选课题仅占 2%,课题来源、类型相对单一影响了学生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试验研究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学生主观 上希望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试 验工作,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有更大的自主 性,但是由于知识背景、实践经历和创新思维培养 上还有诸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自主选题感到困 惑,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有实践意义和科学价 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短,对学 生的引导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 影响因素。

 

1.2毕业论文执行过程中外界环境干扰毕业论

 

文和毕业实习开始的时间为第7学期中旬和第8 学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面临着研究生考试、公务 员考试和兽医资格证考试等一系列关系到毕业后 进一步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考试内容,学生很难把 精力集中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上来。尤 其是部分毕业论文的依托单位为企业,学生进人企 业后,更多的是进行岗前的培训为毕业后的就业做 准备,而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所需的投人时间、精力 和条件在实习期间也难以得到企业的支持。学生即 使在主观上希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人来完成毕 业论文,但考试准备、面试奔波、参加招聘会和进行 岗前培训等客观存在面前,使得学生在就业和发展 的巨大压力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深入开展毕业 论文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导致毕业论文的工作量、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学校的预期相差较大,因此 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是在所难免。

 

1.3毕业论文评价过于宽泛毕业论文是反映学 生对学习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授予学位的 一个重要条件,然而在对毕业论文进行评价时,很少 或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在答辩时没 有获得答辩委员会的认可,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 因此造成学生越来越忽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通过 近5年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调查数据表明w],毕业论文答辩首次通过率高达99.5%。而毕业论文成 绩的核定也远高于学校的预期设定,优良率高达 87%。这些数据表明,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 量的评价上,评价的标准虽然很严格,但评委进行 考核时评价的尺度较为宽泛,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等评价指标界限的执行过于模糊,导致 成绩分布不能体现为正态分布,峰值偏向于高分, 不能够体现出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1.4毕业论文作用趋于功利在很多学生的概念 中,进行毕业论文研究与实验课、理论课没什么区 别,都是在本科4年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被动的考核 环节,通过就是目标,对做什么内容,选择什么类型 题目,并没有更多的思考,更谈不上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自主研究。部分学生由于面临找工作等问 题,常常要求指导教师不要给较大工作量的题目, 只要能够通过答辩就行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毕业 论文的选题和他工作关联性小,用不上,不愿意承 担毕业论文研究实验工作。由于带有功利性的选题 目的,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高等教育一个综合性的 培养,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环节的效用性打了折扣。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以个性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性化教育

 

突出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提供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 环境,在培养目标上更侧重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个性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 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 计、开展、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提升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方向,为 个性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动物药学专业的学生 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药学方面:药物 治疗效果的连续监测、进行处方分析、关注药品可 能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等研究;②制 剂研究:优化制剂处方,摸索含量的测定,优化制剂 工艺参数,对中药的使用和开发进行基础性研究 等;③其他方面:宠物疾病的诊疗与用药分析、动物 组织病理切片及观察,动物中毒生理应激反应等。

 

在选题类型方面要允许学生除进行试验研究 性论文外,还可以选择工艺设计、调查报告、诊断分 析等多种论文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论文的科学性、 创新性和工作量,形式不要限制过严。

 

2.2以校企合作提高课题的效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进行校企合作,在经过 3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在第7学 期和第8学期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第8学期既是学生与企业开展密切联系的时期,也 是开始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时期,而对于部分 执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而言,最后一年 的实践学生都将在企业进行培训,该种模式必将与 毕业论文产生冲突。在这种形式下,要积极利用学 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与生产全面展开接触, 在生产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的 企业配备了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借助企业和学校的 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市场调研,实现以 企业为主导,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同设定毕业 论文选题,在完成企业培训任务的同时,实施毕业 论文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在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时,邀请企业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环节,对其成果进 行评述,根据成果内容决定是否采纳并实施。通过 该种方式增强了毕业论文的效用性,与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论文的成果能够在工作中 得到具体应用,并为其将来在企业职场发展提供了 科技支撑。

 

2.3以学期延伸拓展实施的时效性毕业论文选

 

题和实施的实践集中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学生 面临诸多干扰因素,在时间和精力上投人不足,针 对这种情况,动物药学专业制定了科研导师制,鼓 励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与专业教师联系(实施导师 制),进入实验室,通过“协助一关注一选择一实施” 的选题流程,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这个 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也可中断某一环节重新开始, 对选题的科研意义、创新点、材料的准备和实验环 境进行充分的论证,使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不断增强,同时也为论文内容的充实和完成提供宽 裕的时限。科研导师制是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 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通过提前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学 习科学研究方法,并且能够在一个相对单一稳定的 环境中进行论文研究,以保障论文的质量和工作量。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1.1深入开展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建设研究,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是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是学科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科未来“持续性”科研工作具有突出的“再利用”价值。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的“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应有重视。这些数据常被“杂乱无章”地管理,“历史数据”遗失、共享和再利用成为严重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建设,提升数据的“再利用”价值,有益于规范学科科研管理,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科研实力和水平,保障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

1.2构建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平台,加强交流与共享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工程[1]。目前,“科研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欠缺制约着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进程。以“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为主题,推动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科研数据资源建设,提高资源交流与共享水平,有助于中医药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1.3以“加强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学科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在于:信息化建设和学科建设之间严重脱节。学科信息化建设已是制约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强学科研究生科研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助力,推动学科信息化建设,有益于提升学科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保障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2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2]。其中,毕业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学业结束前,围绕某一课题,通过计划、系统的资料收集(或数据生成)、分析、处理和解释,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全过程。毕业课程研究数据是指研究工作所产生的全部结局性事物。依据不同的角度,毕业课程研究数据可以划分为狭义数据和广义数据。其中,狭义数据是指课题研究直接产生的、学位论文重要依据的实验数据、文献等数据集合,又称为原始数据。广义数据是指以原始数据为核心,解决问题过程所涉及的学生信息、学科信息、过程管理数据、研究成果等有组织的、相关的数据集合。由于毕业课题研究是一种过程,该过程与外部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上述广义数据充分考虑了毕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相应地,毕业课题研究数据可界定为:管理工作、科研实施、结果形成等多个因素所产生的综合性事物。

3建设内容

以“毕业课题研究工作流程”为基准,以“数据资源整合和再利用”为目标,形成基于信息环境的建设方法与实施途径,构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库和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持久化和规范化存储,形成数据的积累、交流与共享环境。

3.1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工作及其数据特点的抽象

通过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的工作特点、数据特点和数据类型等方面分析,为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库的设计奠定基础,使得信息环境下的课题研究数据存储、管理和利用成为可能。

3.1.1研究工作特点分析

从研究类型角度,中医药科研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中药研究等类型。从研究思路角度,随着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日渐广泛和深入,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思路常为:题目选定科研/实验设计数据生成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形成结论,并融合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其中,原始数据是核心要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3.1.2数据特点分析

(1)从狭义数据角度,研究工作所生成的原始数据特点抽象需要依据研究类型自身特点,进行共性和异性分析。以基于古代文献的中医治疗规律研究为例,此类研究的原始数据有着较为明显的同性,如:医案、出处、朝代等。(2)从广义数据角度,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如:研究生是在“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工作制度约束下,结合科技管理部门等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规范,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验环境(如:实验室、文献检索环境、调查环境等)和学术环境中,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上述外部因素管理着广义数据,如: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学生所在学科导师情况,积累学生的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资源;科技管理部门提供研究工作所涉及的项目和实验记录规范等材料,积累研究工作所形成的学术论文、专利等成果。

3.1.3数据类型分析

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类型常包括文件型(如:Word、Excel、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纸质型(如:实验记录本、调查表等)、相关数据库、工具软件(如:SPSS、实验软件)所生成的数据文件等。

3.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库的构建

作为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建设的关键技术。

3.2.1数据处理

针对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自身特点,数据资源库的构建需要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1)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工作:利用数据库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构建数据模型[3]。(2)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工作:针对难以结构化的数据,利用文件形式,直接存入数据库,如: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

3.2.2数据模型设计

以狭义角度的原始数据为核心,依据广义数据的内涵,设计课题研究数据所涉及的不同实体(即可以相互区分的、具有一定特征描述的事物,如:学生、学科等)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构建数据模型。其中,矩形表示实体,菱形表示联系(即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原始数据与结果之间存在“处理”联系,表征结果是在原始数据的处理基础上生成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结果),短线标注表示联系的类型(其中,1:n和m:n分别表征一对多和多对多联系,如:一名学生归属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具有多名学生)。针对实体之间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1)评价(原始数据-成果)。成果是指依托原始数据所形成的学术论文、奖励、专利、著作和学位论文等,是评价原始数据的重要依据。(2)研究(原始数据-学生)。通过学生的研究工作,生成/获取原始数据。(3)产生(原始数据-实验环境)。实验环境泛指在学生作用下,产生原始数据的客观环境,如:实验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等。(4)处理(原始数据-结果)。结果是指依托原始数据,通过一定处理技术所获得的新数据。(5)来源(原始数据-项目)。通常,毕业课题源自于导师的科研项目、自拟项目或研究生创新项目等,因此,原始数据与项目之间存在着“来源”联系。(6)参考(原始数据-文献)。原始数据的产生研究过程需要参考一定量的文献。(7)归属(学生-学科)。学生属于学科,学科培养学生。(8)管理(学生-管理环境)。在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接受管理环境(如:研究生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等)的相关管理,生成材料性数据(如:基于“开题报告阶段性检查毕业答辩”管理流程的材料等)。数据模型包括4个关键要素,即原始数据、结果、成果和文献。上述关键要素的持久性存储是数据再利用价值的根本保障。其中,原始数据和结果的持久性存储能够为学生自身乃至学科的未来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历史数据资源,文献的持久性存储能够避免相同文献资源的重复检索与整理,提高科研效率;成果的持久性存储能够用于评价学生(或学生群体)的科研水平和课题研究价值。

3.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设计

依据广义数据概念,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与多个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资源服务平台的最优模式应是:基于共享机制的“集成式采集、分类式访问”模式,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准确的资源服务。其中,通过公共数据集成,实现课题研究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与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共有”数据的集成,该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1)降低数据冗余。该模式保持了数据的所属关系(即数据所属权),避免了数据归属的争议问题,尤其是解决了数据的重复问题。(2)提高数据一致性。该模式避免了“同一数据、不同拷贝值”的不良现象。另外,针对特殊的数据(如:文献、结果等),可以单独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即服务平台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此类数据的管理。最后,本平台可以采用基于Web的网络结构模式-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用户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使用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提高平台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4小结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14―03

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了2 700万人,居世界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3年全国设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98所。到2006年底已经发展为154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559万,2009年将增加到610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与日俱增。尤其是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与有多年办学历史的院校相比,办学条件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使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基础,采用较灵活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次和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低到高可分为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和理论性4种,这4种人才应呈金字塔分布。这一分布的合理性已经被发达国家的经济腾飞所证明。目前,在我国大学本科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硕士和博士生人数也在快速递增,截至到2006年3月,在校硕士生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在校博士生人数也达到了12.5万,比1978~1999年20年间的总和还多25.5万人,加上教育部属重点院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对理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层次应定位在技能和设计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上。

对武汉市制药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品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和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瞄准在制药企业。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概括起来,他们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①业务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②爱岗敬业,愿意从基层做起;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④自信。诚信,懂礼仪。根据以上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2008年我系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是合适的。

2 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无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所不同,但从目前来看,培养模式区别不大,这有可能导致我国合格工程师短缺,并成为约束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在瑞士洛桑学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指标被排在倒数第一,也说明培养模式应该随人才层次而有所不同。

根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对2004、2005级本科专业实施了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和实践。所谓“3+1”,即利用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政治、外语、计算机、数理化基础和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和研究所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采用这种培养模式,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达到了36.5%。“3+1”模式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块:

2.1 理论课程体系

采用“3+1”的教学模式。实践时间较长,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是实施“3+1”办学,保证学生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关键。课程体系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主要参照了高等学校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讨论稿)、我系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及学院关于本科专业学时和学分数的上限规定。理论课程体系有以下主要模块:

2.1.1 人文素质类课程。此类课程除政治理论、体育和军事理论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诗歌欣赏”、“戏曲欣赏”、“公关与礼仪”和“桥牌”等人文艺术选修课程,共分,144学时,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人文科学有利于开拓视野,超越传统规范,增加想象力,培养交融互补的综合思维。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就对历史、音乐、绘画和诗词都很有兴趣。

2.1.2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外语、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四大化学,电子电工、化工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中药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剂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共56学分,896学时。

以上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包括了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共31学分,约500学时。

2.1.3 专业选修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了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开设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药物分析和波谱分析等1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名学生选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7.5学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目前暂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中药方向,二是市场营销方向,每个方向又开设了8学分的选修课程,还规定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课程不得少于4学分,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从课程设置上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校内实践课程,二是校外生产实习,三是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做校外实习基地的课题,由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

2.2.1 校内实践课程制药工程专业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的工程技术专业,是实验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习课程主要有四大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制剂实验和制药工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化工仿真实习和金工实习,等,共23学分(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和化工仿真实习等四门课程每周计1学分)。除了开设基础实验外,还能够开出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并将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例如,合成水杨酸,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完成合成任务后,再进行分离提纯,分析检测并计算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的收率,使学生受到了较好的综合训练。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2 校外生产实习最近,在第三届全国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上,不少高校老师呼吁国家和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方便高校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不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专家们关注的这些问题的确是我国工程教育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搞好生产实习,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关键之一。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在省内选择了几家经济效益较好,技术力量较强,产品类型较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建立了7家稳定的实习基地,签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公司实习基地合同,并与这些单位一起申请并获准了湖北省教改项目“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20060393),基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我们还先后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我们的实习基地。有些基地不仅能够接收学生实习,而且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和一定的补贴。同时,这些基地也是我系毕业生的协议就业单位,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工作。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聘请了工厂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了实习管理规范,保证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规范主要有: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实习学生守则和生产实习考核办法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要撰写实习日志。学生轮岗时,必须提交岗位实习报告,经兼职教师和带队教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习结束时,还要进行考试。实习成绩=岗位技能+考试成绩+实习结束时厂方的综合测评+实习日志,公式右边前两项的权重均为0.3,后两者均为0.2。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重要保证,我们对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到车间轮岗,熟悉各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参加工厂的工艺革新,并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因此,通过实习,增加了教师的工程背景,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较好地实现了厂校互利双赢。

2.2.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离校前进行的又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在同一年进行,其好处是有利于厂校协作,有利于弥补学校资源不足。我系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根据工厂或科研单位的需要由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课题完成的。武汉市某研究所的中试基地是我系的实习基地之一,2004级几个学生前半年在该基地实习,后半年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工厂的科研课题,在学校聘请的基地兼职教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在进行文献查阅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很快就合成出了目的化合物。产率达到了专利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其中一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学院的优秀毕业论文。

3 实践效果

“3+1”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又要培养过硬的实践本领,满足企业对技能性和设计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04和2005级本科生的实践结果表明,“3+1”办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较好的模式。

3.1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我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但实施了“3+1”课程体系后,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级有一名学生获得了我院唯一的一名省级三好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资助:外语四级通过率为70%,六级通过率为15.2%;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为28.3%,在全院2004级中排名第一;我系2008届(首届)毕业生共4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重点大学2人,二类学校4人。2006级学生参加2008年湖北省化学竞赛,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

3.2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由于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工程转化难度较大,科研趋向基础研究,软课题增多,实验课题减少,导致了有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下降,使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3+1”办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某研究所中试基地指导2005级学生实习的一位带队老师说,将实验室小试数据放大到中间试验。尽管是间歇操作,但由于有时传热和传质等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使中试时的反应时间、反应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等也与小试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过滤操作,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解决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32-02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临床药师制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迫切要求,为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医药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1]。因此,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融药学与医学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能够胜任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控、药物评价(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以便毕业后能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尽快上岗。

有人调查了临床药师对现有临床药学教育体系的建议。结果显示,如果将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被调查的临床药师们的排序分别为:临床科室轮转实习、药学类课程、医学类课程、临床药学专业课程和人文基础类课程。可见,临床药师普遍认为临床科室轮转实习对其工作最为重要。临床科室轮转实习主要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因此,如何安排毕业实习,成为重中之重。

一、 目前毕业实习安排的主要缺陷

由于临床药学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人认为临床药学专业培养就是“临床医学”+“药学”,表现在毕业实习安排就是,大多由实习医院主导,分临床医学和药学二阶段进行。临床医学实习阶段由临床医生负责,纳入一般的临床教学,很多带教医生对临床药师的重要性、特殊性认识不清,不了解培养重点,甚至敷衍了事,不重视药学生的临床实习,学生反映收获较少。而到了药学实习阶段,又分为调剂部门和临床药学部门二大块,各单位又重新制定自己的实习安排,与临床阶段实习几乎脱节,又有重叠内容,造成宝贵的实习时间被大量浪费,且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临床相关工作,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相当不利,实习完成后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并无实质性帮助,走上岗位后要重头来过[2,3]。这种简单加合的体系必须改变,需要整合资源,侧重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毕业生应该做到“懂医精药”。另外,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质量的考核最终仍为毕业论文,实习过程的考核并未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一个与专业学位类似的专业,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将来的执业能力,所以分阶段量化考核实习效果非常有必要。

二、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

2006年1月,国家卫计委首批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正式启动。经过10年的努力,各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已经培养了大批临床药师,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药学部门的骨干。践证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临床药师培养途径。我国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二个阶段进行,各为期六个月。通科培训主要是提供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的培训,完成通科培训后,应在审核处方、用药医嘱以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和慢病药物治疗管理方面具备基本药学服务能力。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科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每一阶段的培训都制订有详细的大纲及配套的培训登记手册,对需要完成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及量化的考核都要逐一按规定填报,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规培证书[4-5]。

三、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2015年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实习由药学部门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实习时间不少于42周。其中药学部门实习部分时间不少于12周,带教药师每人指导学生数不超过3人。临床实习部分时间不少于30周。临床实习选择3个及以上国家卫计委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专业(优先选择抗菌药物专业、呼吸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等),每个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6周。标准对对实习基地的床位数、病种数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临床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运行十年来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切合临床需求。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与规培药师的起点不同等原因,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不等同于药师规培,毕业实习不可能完全照搬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如规培药师因为有医疗机构工作年限的要求,不用再进行药学技能的培训,而临床药学的学生并没有太多实战经历,必须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另外,办学标准并未对实习的具体环节提出要求,而规培大纲中则有详尽要求。因此,如果我们能借鉴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尽量模拟临床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有力支撑,能够做到课堂和职场“无缝对接”,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拟参照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建立新的毕业实习模式:由学院组织专家按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实习内容,将学校教师和药师、医师组织在一起,由药理学教师、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组成数个带教小组,把实习生分为2―3人/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药理学教师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药师和医师负责有机地整合安排实习工作。毕业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培训1周,主要是熟悉实习整体流程、内容以及方式,并学习相关的理论内容;第二阶段约10周,在药学(含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微生物检验等部门工作,熟悉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三阶段约30周,以系统疾病为导向,轮转学习。选取我校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好的科室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和肾内科等分模块进行毕业实习,每个科室5―6周,进行理论学习、分组讨论、药历分析等,在每一模块轮转学习后,要按照实习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站的学习。各小组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时间安排表有序轮转。

四、结语

与以往医学和药学分段实习、互不关联不同,参照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校院协同”,将临床医学和药学知识与技能培训融合在一起,构建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体系,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实行分阶段量化考核,让毕业生能够基本掌握临床药学工作者所需的各种技能,并大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效率和质量,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要严格、规范地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使之达到临床药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必须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培养措施。我们初步制定的这一实习模式,切合药学服务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可对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毕业实习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闫冠韫,程伟,杜智敏,等.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J].药学教育,2013,29(2):60-62.

[2]张庆柱,郝国祥,邵伟,等.临床药学专业办学规范的思考与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1):19-23.

[3]陈旭,周乃彤,胡明.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及对其教育体系改革的建议[J].中国药房,2015,26(6):858-861.

[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EB-OL].http:///mohyzs/s3585/201103/51113.shtml.

[5]怯琅澹颜青,李喜西,等.加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建设与提升临床药师培训质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5):265-269.

The Exploration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 Intern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Majored in Clinical Pharmacy

FENG Xian-jing,JIAO Yang,WEI Yan-yan,WANG Hui

(Pharmaceutical College,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

报名时间 一般为上一年12月开始 点击查看2018年专升本考试报名时间

报名方法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各位考生到举办专升本高校报名。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大学英语+高数/计算机+专业课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

报名时间 成考报名时间一般在8月左右,届时,当地主管部门会下发报考通知、各高校招生计划、报名方式等。

报名方法 各位考生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考试时间 10月的第三个周末

考试科目说明

层次  种类  考试科目  高中起点升本科  理科  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文科(含外语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  理科(含体育类专业)  语文、数学(理)、外语  文科(含外语类、艺术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医学类及中药学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开设的监狱管理、劳教管理  语文、数学(文)、外语  公安类院校各专业  语文、数学(文)、外语  专升本  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大学语文、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艺术类(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高数(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高数(二)、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法学  政治、外语、民法、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教育理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农学  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医学综合、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PS:从招收2006级成人高校学生起(考生2005年10月考试、2006年春季入学),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中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如下:取消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考试科目中的医学综合、中医综合、监狱(劳教)基础、公安专业基础4门专业基础课考试。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考试。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

报名方法 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考办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或到自考办中心进行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上一年11月至12月 1月自考 上一年12月至次年3月 4月自考 当年5月 7月自考 当年7月至9月 10月自考

考试科目 每个专业一般12-15门左右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

报名方法 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

报名时间 一般为上一年12月开始 点击查看2018年专升本考试报名时间

报名方法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各位考生到举办专升本高校报名。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大学英语+高数/计算机+专业课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

报名时间 成考报名时间一般在8月左右,届时,当地主管部门会下发报考通知、各高校招生计划、报名方式等。

报名方法 各位考生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考试时间 10月的第三个周末

考试科目说明

层次  种类  考试科目  高中起点升本科  理科  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文科(含外语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  理科(含体育类专业)  语文、数学(理)、外语  文科(含外语类、艺术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医学类及中药学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开设的监狱管理、劳教管理  语文、数学(文)、外语  公安类院校各专业  语文、数学(文)、外语  专升本  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大学语文、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艺术类(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高数(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高数(二)、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法学  政治、外语、民法、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教育理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农学  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医学综合、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PS:从招收2006级成人高校学生起(考生2005年10月考试、2006年春季入学),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中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如下:取消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考试科目中的医学综合、中医综合、监狱(劳教)基础、公安专业基础4门专业基础课考试。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考试。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

报名方法 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考办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或到自考办中心进行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上一年11月至12月 1月自考 上一年12月至次年3月 4月自考 当年5月 7月自考 当年7月至9月 10月自考

考试科目 每个专业一般12-15门左右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

报名方法 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报考条件 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能如期毕业

报名时间 一般为上一年12月开始 点击查看2018年专升本考试报名时间

报名方法 普通专升本是各省教育厅组织考试,各省考试科目、时间、招生人数都不同。各位考生到举办专升本高校报名。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大学英语+高数/计算机+专业课

第二类:成人高考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

报名时间 成考报名时间一般在8月左右,届时,当地主管部门会下发报考通知、各高校招生计划、报名方式等。

报名方法 各位考生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考试时间 10月的第三个周末

考试科目说明

层次  种类  考试科目  高中起点升本科  理科  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文科(含外语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  理科(含体育类专业)  语文、数学(理)、外语  文科(含外语类、艺术类)  语文、数学(文)、外语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医学类及中药学  语文、数学(理)、外语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开设的监狱管理、劳教管理  语文、数学(文)、外语  公安类院校各专业  语文、数学(文)、外语  专升本  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大学语文、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艺术类(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高数(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政治、外语、高数(二)、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法学  政治、外语、民法、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教育理论、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农学  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  政治、外语、医学综合、专业课(由主考院校自定)  PS:从招收2006级成人高校学生起(考生2005年10月考试、2006年春季入学),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中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如下:取消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职)考试科目中的医学综合、中医综合、监狱(劳教)基础、公安专业基础4门专业基础课考试。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考试。

第三类:自学考试专升本

报考条件 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者(或在办理自考本科毕业手续前拿到专科毕业证书)

报名方法 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考办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或到自考办中心进行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上一年11月至12月 1月自考 上一年12月至次年3月 4月自考 当年5月 7月自考 当年7月至9月 10月自考

考试科目 每个专业一般12-15门左右

第四类:网络教育专升本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和成考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多,只有部分一类院校才有资格。

报名方法 报名可在学校在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