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学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学专业学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药学专业学术论文

第1篇

一、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人才有很高的要求,它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本质是创造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善于利用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出创造性成果与产品的人才称为创新型人才。这样素质教育就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高校的医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就需要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在校园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以全面推进素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使自己成为适应性强的创新人才。

二、数学教育对医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学习中数学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日渐发挥作用。数学教育能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方式等。“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爱因斯坦)。那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忘光后,学校学习还能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只能是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知识会在我们离开学校后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忘记,能常伴我们的只有我们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理性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处事方式,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才能一生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潜在力量。对于目前的医学生而言,从短期利益来看,可能认为数学与专业无关,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艰涩难懂的数学上,还不如将时间多投入到专业课上。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数学学习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死板的数学公式和庞杂的数学定理,而是一种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及灵活、细致的处事态度,这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医学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

2.1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们来看数学的巨大作用。首先,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是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更是与数学密不可分,医学中药物的药量、病人病症的各项指标实际上都是数学问题的延伸,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必须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其次数学也是培养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有效方式。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思维能力是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在学就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实现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目的。

2.2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素质的提高,我国国民的人文意识逐渐增强,对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医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丰富的从医经验,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如缜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处事风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而以上这些良好品质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而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有这些品质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此外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一线的医学工作者的经验积累和刻苦钻研。医学工作者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促进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而在教育中培养医学生以上各项素质则是高等数学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数学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学与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数学教育在高效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医学类高等院校都开始开设医学数学建模课程,通过这一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数学建模课程实际上是将数学和医学课程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对医学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医学生步入医学岗位提前做好软件准备。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数学建摸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马克思先生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如同物理学一样,医学和其它生命科学也必须借助于数学的逻辑推理才能从本质上,结构上达到科学完善的境地。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强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倪宝汉,马春宏.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探索[Z].

[2]张世强.在医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85~186.

第2篇

摘 要:在学术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英文学术论文,特别是其摘要,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能否被国际知名学者所接纳。因此,对于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摘要的成功写作被看做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将试图对比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摘要中连接手段的使用,找出相同之处及其差异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摘要写作。

关键词:论文摘要;衔接手段;连接

1.引言

韩礼德和哈桑在著作《英语的衔接》中,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衔接是指存在于语篇中的语义关系。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分类,他们将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关系和共现关系。

因为衔接在语篇的构建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如:韩礼德&哈桑1976,侯易1992,Van Dijk 1985,胡壮麟1984,张德禄2001,罗选民2003等)。对于衔接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理论的研究以及对衔接理论整体的研究。而对于此分类连接的详细及深入研究很少。本文将采用韩礼德&哈桑的理论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论文摘要中的连接进行对比研究。

2.连接的概念及分类

针对连接的特点及衔接功能,韩礼得和哈桑解释道:“连接成分本身不是衔接的而是间接地通过其包含的具体含义达到的衔接的,他们并不是主要的连接上下文的衔接手段。”显然,互相连接的成分本身有具体的明确的含义,“并且通过语篇中的连接词,人们可以准确的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能够通过前句预测后句的句意。”(胡壮麟1994)例如:“the boy is very handsome but he is also…”中的连接副词“but”。前句中的意思是积极的,但是通过连接副词“but”我们可以推断出后面不完整句子的含义。连接副词“but”表明了意义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后面句子的意思应与前面句子的意思不同或相反。

从形式角度看,连接词可以分为三类:单词,短语,小句。(黄国文 1988)从意义角度,对于语义关系的连接分类有不同的观点。韩礼德将连接词分为四种关系词:1)附加2)因果3)转折4)时间。以下列举各类连接例子:

1)附加连接:and,also,too,furthermore;2)因果连接:because,for this reason;

3)转折连接:although,however,on the contrary;4)时间连接:first,second,third…,

1)“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theory…as well as 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该句中的短语“as well as”是附加连接词。该短语表明了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并且它还显示了谓语动词“introduces”和名词短语“all modes of presentation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之间的关系。

2)“Different reporting…different kinds of texts;therefore,it is worth… functions.”该句中单词“therefore”是因果连接词。它表明了句子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因果连接词的出现,读者可以很轻松的辨别出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In the past,the study of…developing is more,but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ground…system is less.”该句中的“but”呈现出意义章的转变。大多数这类词都很凸显,都很引读者注意。这类连接词可以帮助读者抓住句子或段落的主要意思。

4)“Hence,reporting verbs have another function as discourse function.”在该句中出现的“Hence”是是时间连接词,能够表明前后句之间的时间关系。用这类连接词,作者可以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

3.方法

3.1 数据收集

该研究的对象是长安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摘要及公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摘要。分别随机选取20篇。由于摘要是随机选取的,该研究就保证了高度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3.2 研究目的

该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的对比研究,从而发现他们摘要写作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有助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摘要的写作,提高他们自如运用连接手段从而达到语篇衔接,连贯的能力。

3.3 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的总体分析发现,公路学院的学生用了大量的连接词汇,比英语专业的学生多很多。但是四类连接手段的使用情况有很大差异。表一显示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四种连接手段的使用,表二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四种连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表一:英语专业研究生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140(146%)520(543%)83(87%)213(222%)表二:公路学院causaladditiveadversativeTemporal97(94%)799(772%)18(17%)121(117%) 从上表可看出,英语专业研究生四种连接手段(因果,附加,转折,时间)的使用比率分别是146%,543%,87%,222%。而公路学院研究生四种连接手段(因果,附加,转折,时间)的使用比率分别是94%,772%,17%,117%。

由此,可以发现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经常使用附加连接词,并且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的比率比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要高。另外,上表还显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表因果,转折,时间的连接词的使用要少于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这说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经常使用简单的连接词,而很少使用像因果,转折,时间这几类的连接词。

第3篇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