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

行政领导学论文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政领导;困境;创新

所谓行政领导,就是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即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领导,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及其领导集体,为实现政府制定的各种目标,依法行使国家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而实施的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等行政活动及其过程的总称。我国行政领导研究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可以说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的完善。但是,从行政学角度对行政领导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发达。尤其是近些年,对于行政领导相关专题研究好像走入了一个瓶颈,文章数量不少。但是,优秀的文章不多。

一、现阶段我国关于行政领导的研究主要方面

(一)关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注重,行政领导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大都是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二)关于行政领导者的能力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注重,行政领导所必须有得能力,如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这类研究一般着重于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一个优秀或者合格或者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在面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案例时,是如何体现这种能力的。

(三)关于行政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探索一个行政领导如何处理好日常的公共事务,所谓艺术只被认为是一种方法的升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领导者的用权艺术,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正副职领导艺术,行政领导者的处世艺术等等。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大都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解析行政领导的方法和艺术。但是,这种行政领导方法的研究,往往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只是一些行政领导方法的介绍。

(四)单纯的案例分析

主要是通过一个案例的研究,这个案例体现的内容是交互的,可以通过案例体现出行政领导的各个方面,从领导的素质,能力,到领导的方法艺术。综合来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而这种案例分析往往指针对特殊的案例,没有体现出这种分析结果的应用。同时,这种单纯的案例分析没有相应的类似案例的总结和相关类似案例的应用。可以说仅仅单纯的案例分析,没有体现出案例分析的意义。

(五)微观化的研究

这类研究也相对比较少,而且只针对一些在我国特殊存在的,非政府部门的组织,例如学校,幼儿园的行政管理。

二、行政领导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行政领导的研究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面临了比较大的困境。具体分析来说行政领导的研究面临着理论和现实两大困境。

(一)理论研究困境

1、理论应用滞后严重

可以说领导学得理论发展十分迅速,从三大传统的理论,已经发展到现今的魅力型,价值型领导理论,而通过上文的综合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关系行政领导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初的素质理论和行为--风格理论,从理论准备上来说,应用于我国行政领导的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不足的。

2、与其他学科交互性差

现今行政领导研究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可能都不是通过领导学单单一门学科可以解决的,可能还需要行政管理,社会学等等一系列的知识,而我并没有发现有这类交互性的研究。但是,于此相反的是,在其他的研究学科中,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恰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式。而与其他学科交互性差也恰恰证明了对于行政领导研究的不足。

3、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准备不足

可以说关于领导学得研究从权变理论开始就进入了一个通过系统论研究的时代,通过对系统内的运行研究和对系统外的生态的分析,来得出领导学得相关结论。而在行政领导方面,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一个相关的的系统论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单一性的,零散的研究,研究结果,也大多数以作者分析的结果。

(二)行政领导研究的现实困境

1、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目前大部分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法适应当今的行政领导研究理论的需要,不能解决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时行政领导产生的新问题。

2、没有体现出我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可以说我国行政领导理论的研究完全体现不出现今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需求,没有与现今所面临的新形式和新问题紧密相连,在缺乏相对的理论创新的情况下,对实践的研究就更加的匮乏了。

3、没有特殊性的研究

大到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首脑,小到一个镇政府的主任科员,我们缺乏对行政领导的特殊性研究,没有特殊性的研究,也就难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话句话说只有对大量的个性的案例进行研究,才能总结出共性的理论。同时,通过共性的理论来指导个性的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使理论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和完善。

4、缺乏对行政领去人格化的研究

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对行政领导的研究都是人格化的,而很少有人研究,是否存在一种程序或者说一种制度,可以很好的使一个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上。也许更多的去人格化的研究,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未来行政领导研究方向的预测

从以上对于行政领导困境的分析入手 ,可以通过对行政领导研究困境的突破,得到未来对行政领导研究方向的预测。

(一)大量新理论的应用

可以说目前我国行政领导研究应用的理论主要是上个世纪初的理论,可能未来要从事行政领导的理论,我们需要大量新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从权变理论入手,从而逐渐的去使用现今比较流行的魅力型,价值型等领导学的相关理论。

(二)方法论的创新

可以说方法论也需要创新,不单单应用简单的案例分析,主要还要用到系统论,行政生态学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论,来进行行政领导研究。而对行政领导方法论的创新则更有助于行政领导理论研究的发展。

(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对于行政领导,我们目前应用的主要是应用领导学得理论,而我们今后的研究,可能更需要社会学,行政管理,心理学等等一系列学科的综合应用,这也应该是行政领导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对案例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要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针对各种不同职位的领导,可以研究出很多不同的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要研究出行政领导背后理论性的东西。

(五)更多地进行去人格化的研究

多进行一些程序上,的研究。通过程序的有效性,来保证行政领导者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不是把行政领导者进行有效的行政寄托于,行政领导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四、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目前行政领导的相关研究的一些看法。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对行政领导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对未来行政领导研究的相关发展也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想法,通过提出的问题,试图寻找出一条可能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相对于行政领导研究的之后和我国现实中对新的形势下,对行政领导研究的理论以及实践需求来说,这样的研究只是杯水车薪,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行政领导研究这个重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慧.行政领导[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朱立言.行政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贺善侃.领导科学和现代行政[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4]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形成组织型、自主性和开放式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新格局,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学分制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依据近年来建立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有关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每届任期内的理论学习采取学分制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和坚持做好理论学习笔记、撰写理论文章和进行述学等方面的情况。

对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将管理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累计和平均计算积分,综合评定等次。

领导干部学分情况,每年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结合年度工作总结经认真审查核实后填报一次。

三、学分制管理的标准与体系

依据管理的内容及方式,设定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累计积分统一的量化标准。其中,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满分10个学分;脱产学习培训满分10个学分;理论知识考试满分10个学分,一般在领导干部每届任期内统一集中组织1-2次,按考试成绩计分;理论学习笔记满分10个学分;撰写理论文章满分10个学分;述学10个学分。达到规定标准的记满分,并设定加分因素给予加分(凡涉及加分的须提供有关材料);不参加和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不记分并予以扣分。

在学分制累计积分统一量化标准中,脱产学习培训、考试两项,当年没有完成或没有统一组织,不计分和不作为年度考核综合评定等次的标准条件。但领导干部五年任期届满必须全面完成任务,累计或平均所有项目的积分,综合积分情况评定等次。

每年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笔记、撰写理论文章、述学等四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全部参加并达到规定标准起点分40分以上的为合格,50分以上的为良好,60分以上的为优秀。五年平均计算上述四项积分,并与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两项一并综合评定等次,达到规定标准起点分60分以上的为合格,70分以上的为良好,80分以上的为优秀。

每年年底各单位填报领导干部的积分情况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共同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领导干部个人累计积分情况,综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评定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等次。

四、学分制管理结果的运用

对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学分情况与换届时选拔任用干部衔接、挂钩。理论学习优秀的,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理论学习不合格的,安排其离职学习或将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五、组织领导及要求

学分制管理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具体承担领导干部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和述学的学分管理审核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具体承担领导干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笔记和撰写理论文章的学分管理审核工作。

要切实加强对学分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常抓不懈,真正把学分制管理工作摆上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并带头执行各项理论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参加各项理论学习活动。要上下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努力做到统一管理、部门管理和单位管理相一致。

要努力做好学分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各项理论学习制度,形成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各项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有案可稽、有备可查。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科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上世纪五十年代钱端升、吴恩裕、楼邦颜、杜汝楫等老一辈政治学家先后在此任教,为学校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八十年代在杜汝楫、云光、徐理明、李殿勋、王桂厚等学者的努力下,在全国较早地恢复政治学科,1983年获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组建政治系,先后设置政治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政治学理论学科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

目前学院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公共管理学科的一方重镇。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拥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两个博士点,政治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国际政治本科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MPA)硕士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博士后招收权。现在校本科生860余人,硕士生159人,博士生37人,在站博士后2人,MPA专业硕士生72人。

学院下设政治学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所和公共管理教研室四个教研实体;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其士生导师11人、教授17人,12位教师具有海外教育背景。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学科经过多年积累,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东亚安全与地区合作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一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一项,国家精品课程一门,与福特基金会、欧盟、全球环境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三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国际问题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含合著),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专家学者有:

石亚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学与政府改革。

张桂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

蔡拓教授,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与全球问题、政治学理论。

丛日云教授,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

朱维究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与公共行政。

孙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外交、亚太政治与国际关系。

潘小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制度、公共行政与社区治理。

杨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刘俊生教授,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行政、公务员制度与比较人事制度。

屈超立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制度史。

林存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哲学。

学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政编码:102249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意识形态掌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39-04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著名的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在二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并获得广泛的评议。尤其是在著作《狱中札记》中,他通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研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他的“市民社会”理论,并系统地阐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极大地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是对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进一步思考,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国家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指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解决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的相关举措。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在《共产主义宣言》发表后,尤其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为了进一步探索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相关因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社会要素做了深入研究,但是他们的视野多数聚集在对政治和经济要素的研究上。他们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实践的总结,普遍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途径,认为无产阶级若要取代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暴力夺权是唯一的选择,因此他们在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较多地思考了如何“通过暴力革命夺取对政治和经济的领导权,进而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然而葛兰西在探索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这一问题时,独辟蹊径地把目光集中在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上。他在看到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的西欧部分国家,同样进行了暴力夺权的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却纷纷遭受了极大的挫折的现状后,开始思索为什么社会条件和革命条件更为成熟的欧洲国家却没有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于是葛兰西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要素作了认真分析,指出由于资产阶级掌握了文化领导权,在舆论上控制了“市民社会”,因此从意识形态上获得了维护、巩固政权的合法基础。因此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首先夺取对文化的领导权,控制和改变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进而占领和掌握意识形态阵地,从根基上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因此他认为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要首先获取对文化的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形成和高度发展,取得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过程中的重要性要甚于夺取政治领导权,只有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夯实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根基,进而摆脱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从根基上动摇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同时葛兰西也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宣传、渗透自己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主张,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夺取文化领导权,控制和改造“市民社会”,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进而夺取政治领导权。

深入思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毫无疑问会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惊醒:一个阶级如果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控制了意识形态阵地,势必会壮大这个阶级在社会大众中的民众基础,打造出属于符合这个阶级意志的“市民社会”,这样势必或巩固、或动摇社会的统治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政权的稳定性。因此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路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前提,来对待和处理有关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问题,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抓好青年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始终遵循“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文化领导权”,又称“文化霸权”。其中“霸权”这个词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它才被用来表述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葛兰西在思考“文化霸权”问题时,赋予“霸权”一词以新的含义,他认为霸权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同时他觉得这种支配或者控制关系不只是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性的支配。通过对“霸权”一词的进一步阐释,葛兰西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理论:即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已经由传统的通过暴力控制的政治领导,转为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来进行文化控制,即通过对道德和精神等舆论方面的宣传,让公民自愿地接受代表资产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符号,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市民社会”,进而实现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葛兰西在研究“文化领导权”理论时,首先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入手,对政治生活的两个中心:国家和市民社会,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他认为政治生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国家和市民社会,在这里他将市民社会定义为一种相对于国家的社会关系,即由社会政党(非执政党)、行业公会、教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的,代表着社会舆论的社会关系的联合体。

在《狱中札记》他提到:“我们目前可以确定两个上层建筑的‘阶层’:一个可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称作‘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2]因此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和国家都属于上层建筑,而现代国家则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结合体。

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解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具有伦理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也不同于马克思作为经济基础代表的“市民社会”理论。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不同于家庭和国家的一种“单个人的联合体”,同业公会这样的私人团体便是其基本组织形式。他认为市民社会并不具备完善的伦理性,是社会生活中典型的私欲横流,利益冲突的领域,“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3]。而对于国家,黑格尔则认为国家是伦理的完善实体,可以通过管理和统治来缓和市民社会的矛盾,来完善市民社会的伦理本质。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则认为市民社会代表着经济基础,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体,国家则是上层建筑,“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的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它们是国家存在的方式。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4],此后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表明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市民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性质,而国家的性质又对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葛兰西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论见解,虽然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但却是对他们理论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通过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概念及关系的研究,葛兰西毫不犹豫地将市民社会和国家(政治社会)都归类于上层建筑,他认为市民社会和国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具有贯彻阶级意志的作用。其中国家政权作为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的工具,通过军队、法庭、监狱等执行机构,来实现控制人民群众的目的,进而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市民社会则具有舆论特征,它由政党(非执政党)、公会、教会、学校等民间社会组织构成,是代表着社会舆论的社会关系联合体,通过发表看法和提供建议的方式来对政权施加压力,影响国家政策,来实现本阶级的意志。葛兰西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现实的研究发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是发达的国家政权,其政府机构却越精简,市民社会的发展反而更壮大,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现象,同时市民社会中的民间社团组织、舆论传媒等对政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发现让葛兰西认识到市民社会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性,并对市民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葛兰西认为,构建稳定的市民社会群体对保证政权的稳定具有极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转变了原有的暴力统治方式,开始运用市民社会中的民间团体、组织,传播符合资产阶级意志的舆论,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意识形态灌输,使广大民众逐渐接受了其统治的合法性,进而完成了代表资产阶级意志的市民社会的构建,实现了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由政治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的结合。于是葛兰西在强调上层建筑中市民社会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时,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实际,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其实质在于:通过掌握文化的领导权,渗透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步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中的市民社会群体,进而影响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基础,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是与列宁夺取政治领导权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他的这一理论是基于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状的研究,也是对当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困境指明的一条创造性的思路。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述及分析,充分表明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国家政权统治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我国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提供了帮助。

二、“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意识形态掌控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包括理论、思想和文本,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同时意识形态只能是占据统治地位阶级的精神文化体系,但它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却占据支配性地位。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及融合,其核心归根结底仍然是意识形态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掌握文化领导权的实质即是意识形态的掌控。因此不管是文化领导权的获取,还是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掌控,其根本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和维护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获取文化领导权与加强意识形态掌控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葛兰西则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和所有的、个体的及集体的生活中含蓄地显露出来的世界观”。他认为,对国家政权而言,统治阶级对其政权的维系除了依靠暴力机器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之外,还必须运用好文化的领导权,牢牢掌控好意识形态,以使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意识形态的掌控,则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和阶级利益,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确保符合其阶级意志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葛兰西关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实质就是加强意识形态的掌控。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统治阶级利用手中的文化领导权,运用教育研究、新闻传媒、道德宣传和思想引领等多种方式,将符合自身阶级利益的观念和意识灌输给广大民众,实现对民众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控制,进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巩固自身的统治,于是就实现了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的有机结合。反过来,作为具有革命动机的被统治阶级,也同样可以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来动摇乃至摧毁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基础,继而现有政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研究探求的就是通过获取文化领导权,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进而动摇资产阶级统治基础的方式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同样他的这一理论对我们的目前政治生活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掌控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处理我们政治生活中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三、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经济发展模式、科技理念、文化元素的同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进行着不断的渗透,试图通过动摇意识形态基础来影响我国的政治生活,意识形态现状日益严峻。

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当下中东国家的政治现实的观察及分析,我们会发现做好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是事关政党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政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内统一的指导思想动摇乃至丧失,国家便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整个社会必将陷入一盘散沙,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政权和政党衰败将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当下的意识形态现状,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了精辟而又深刻的阐述,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而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高校,其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好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住这一意识形态阵地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当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现状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已毋庸置疑,然而通过现实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1.社会转型附带而来的多元社会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带来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造成当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进而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的地位,造成了“三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快速转型,毫无疑问会伴随着困境和阵痛。就业愁、看病贵、养老难乃至社会阶层固化,都是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当这些无法逃避的社会问题被人为地过度渲染,当社会的阴暗面被不良媒体片面地夸大报道后,人们的价值观念毫无疑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乃至冲击,这种思想的波及、意识的冲击过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是首当其冲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和认同,削弱了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间接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健康形成。

2.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破坏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不良政治用意,西方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依然在偷偷进行着。他们利用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我国不同社会团体和成员进行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图通过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扰乱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环境。

在校大学生仍处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时期,对意识形态渗透的抵抗能力还相当薄弱,在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过程中,容易因难以辨别是非,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疑惑乃至动摇个人的信仰。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正是利用在校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文学、影视、科技产品等多种媒介,不断向他们兜售、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力图从根本上动摇大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影响青年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观念,西方敌对势力针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使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3.以网络为主体的多样化宣传方式难以管控,破坏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性看待。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价值观传播的终端工具,而当下中国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已经形成了空前的社会“网络力量”,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和渠道,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尤其是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个人看法和意见的普遍途径。然而网络平台存在着不易管控的特性,充斥着各种未经证实的、被人故意扭曲消息报道和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思潮,其中多数信息不乏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背后操纵和刻意为之,这些垃圾乃至危险的信息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破坏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看待。

这些严峻的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该如何处理当下高校的意识形态问题。毫无疑问,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阵地的高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党委和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是处理好当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的思想保障。

四、“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通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夺取文化领导权,抢占意识形态阵地,是影响社会稳定乃至政权更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待、处理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时,尤其是当下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时,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谨慎对待,要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解决好当下中国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问题。

(一)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引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导向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地点:河南王城律师事务所会议室

市律协参加人员:王洪举、刘伟、李红波

主持人:张水山主任

主持人:今天,我们按照市局通知要求,召集大家来所开会,并按要求邀请市律协王洪举、刘伟、李红波三位同志参加本所评议。下面每一位执业律师针对2012年工作发表述职意见:

……

主持人:下面由张水山律师述职:

张水山:一、成功组织召开了富有特色勇于创新的洛阳年会,省司法厅、省律协领导对此年会盛赞为“洛阳年会模式”,省司法厅、省律协在新乡会议上倡导学习“洛阳年会”精神。

1、政府部门与参会律师在研讨年会上形成交流互动。

政府法律顾问的当事方是政府和律师双方,年会不能只有律师一方在关起门来研讨如何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洛阳年会邀请了洛阳市政府的多个行政部门,年会研讨既可以让政府部门听到律师对做好政府法律顾问的做法、想法和疑惑,同时也让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们听到政府部门对政府法律顾问的看法、想法和要求,使双方彼此交换看法,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2、研讨会参会领导至始至终全部参加了研讨会的全过程,形成了研讨律师与领导的互动。

律师要做好政府的法律顾问,领导是关键,律师很有必要让领导听听律师的声音;同样,要建立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领导也应该听听法律顾问律师的想法和困惑。(述职报告 )这样才会把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做得更好。

本次年会除了省司法厅、省律协领导外,洛阳市政法委、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安局、工商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学会、市司法局等部门领导,领导们在年会的开幕式结束后,一个没走都参与了研讨年会的研讨,许多领导还对研讨论了精彩的点评,改变了过去领导只参加开幕式,不参加研讨会的惯例,形成了研讨律师与领导的互动。

3、研讨会座次排位 “去行政化”,实行平等学术交流。

洛阳年会主席台上只写参会的部门,不写领导个人的名字,在开幕式后领导和评委们一起坐在前两排参加研讨会,打破了过去按职位高低排序的惯例,让参会领导们真正投入进去和研讨会律师进行平等交流。

4、邀请大学教授、博士、法学会专家做“一对一”现场点评。

本次研讨会上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的副院长、洛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的法学教授、洛阳法学研究会的秘书长、洛阳中级法院的行政庭庭长、洛阳市法制局的调研员等专家学者对发言的研讨论文作了精彩的“一对一”点评,使研讨律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而且还提高了论文的写作水平。

5、专家评奖,保证了评奖的公平和获奖论文的质量。

论文由作者律师现场宣讲,然后由专家评委们“一对一”进行点评,宣讲点评结束后由专家评委临时组成评委会,由专家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保证了获奖论文的质量和评奖的公平。

6、注重年会的宣传和研讨会后律师的联系。

(1)本届年会邀请到了洛阳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法制报、洛阳晚报、洛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参与;

(2)本届年会设计了年会会徽,在10几种会议资料上印刷了年会会徽和省律协政府法律顾问业务委员会标志。

(3)本届年会印刷了150本论文集,保证了全部参会律师、作者、与会领导、点评嘉宾、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有一本论文集。

(4)印刷精美的《通讯录》120本,方便会后交流联系,方便以后的工作。

7、对写论文作者的人性化关怀。

本次论文写作时间短,我们对论文截稿后才传过来的论文也立即加班校对后传到印刷厂,让印刷厂将全部论文都进行了印刷。对于在印刷装订后才提交的论文,我们也想法设法印出活页沾在论文后面,使律师作者很感动。

8、将年会会议筹备的全套资料及通讯录附在论文集里。

将年会会议筹备的全套资料印到委员会委员们保存的论文集了,便于以后召开年会时参考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积极参加地方立法建设。

三、通过一级律师评审。

四、组织并参加法学研究活动,成功参与组织了洛阳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当选为洛阳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2011年8月,我当选为洛阳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所律师许文、杨国才、常景龙、崔瑞国当选为常务理事,胡志中当选为副秘书长,刘国琳、张新峰、葛武霖、崔金峰当选为理事。

五、论文和案例分别获得河南省律师协会两个业务委员会的业务研讨一等奖。

2、张水山、张新峰撰写的《对交警部门不合法的执法依据要敢说不》案例文章,在2012年河南律师协会行政法律业务委员会“行政法律师案例研讨会”上交流,荣获一等奖。我与杨国才、崔瑞国、胡志中、崔金峰、王鑫等合写的另外5篇案例文章获优秀奖。

六、受到省高院、省司法厅和省律协领导及新闻媒体的表扬。

1、我以我所名义诉交警 “车辆年审”公益诉讼一案,被选为全省法院行政庭观摩庭,省高院行政庭长在全省律师所主任培训会议上对我和胡志中代表我所提起的公益诉讼给予了高度赞扬。

2、洛阳市电视台“百姓直通车” 栏目对我的公益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3、巩义市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对我的公益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七、

我和葛武霖合写的论文《如何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商事法务中的作用》等三篇论文在《河洛商界》杂志公开发表。

八、组织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我组织我所崔瑞国、胡志中、刘志勋、王鑫作为我所辩手积极参加市律师协会与河科大联合组织的第二届诚信杯律师辩论赛,我做为教练,为他们辅导了辩论技巧,胡志中获“优秀辩手”称号。

2、我组织我所张水山、许文、崔瑞国、胡志中、张新峰、刘国琳、王鑫等到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法学会参加“与律师、法官面对面”活动。我代表律师做了演讲,并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3、我应邀到洛阳理工学院法律系为学生做讲演报告。

4、参加洛阳市律师协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及渊源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渊源。近10年来,专门研究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及渊源的论文并不多见,每年只发表1至2篇,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 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行政管理,把它作为国家学说和政权建设思想的核心问题加以论述。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权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唐铁汉认为,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行政管理本质、关于行政发展动力、关于行政管理科学化、关于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思想,为行政管理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整理论,强调了行政管理必须科学化,明确地、系统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一系列理论。

此外,他与桂世镛认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为: 正确分析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观,是其认识论基础; 正确对待群众,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观,是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石;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观,是其辩证法精髓。潘素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她还认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领导、依法行政、领导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思想、群众路线的行政工作方法等方面。

吴海晶认为,邓小平把列宁的管理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从8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 1)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 2)视激励为管理的基本原则; ( 3)关注管理的效益;( 4)正确处理集中领导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 5)实行极严格的责任制; ( 6)同管理机关的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 7)重视对管理人才的选拔; ( 8)要求干部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管理的内行。

(二) 实践渊源

理论来源于实践,存在决定意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一系列基本内容,无一不是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的理论。学者们普遍认为,邓小平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离不开他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经验,都认为其行政管理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若干阶段,但在具体划分时,意见略有不同。

二、 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

在对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其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及对现代政府体制改革的指导,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大多数学者认为,活力、效率、积极性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邓小平确定了我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内容,即: 调整机构,下放权力,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实现权力结构横向和纵向的合理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管理方式,实现政府职能配置科学化;精简机构,实现行政组织结构合理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公共人事管理现代化;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促进勤政廉政建设; 健全行政法制,巩固改革成果等。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 汤志华的《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探微》、席宽芳的《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 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张绍春的《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简论》、蒋建新和周宝砚的《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行政改革道路的设计》、钱振明的《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设计》、黄德良的《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王和平的《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与海南特区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实践》、陈奇星和道良德的《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有些学者特别指出了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的时代意义、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认为邓小平把机构改革提升到革命的高度,提到与党和国家命运相联的根本性问题来论述,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赋予了在新时期这场机构改革以鲜明的时代意义。

我国文革后百废待兴,经济十分落后,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此促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健康发展,可以说与1 300多年前的贞观之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具有深邃的哲理和崇高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步骤的论述,不仅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工作指南,而且具有浓郁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特色。汪春吉力还特别强调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尤其是行政改革思想形成的3大背景,即邓小平丰富的行政实践、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和与发达国家对比中产生的紧迫感。

他还根据我国行政改革的环境和特点,认为邓小平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

三、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内涵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内涵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近10年来,这方面的论文有近百篇。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同整个邓小平理论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是学者们达成的共识。由于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其科学体系关系密切,很多学者在研究时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谢柯凌指出,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他认为: ( 1)现代化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规定与总目标; ( 2)民主化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本质属性; ( 3)法制化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 ( 4)科学化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具体行为方式;( 5)人本化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基本手段和行为目的。[9]史振宪认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根本点,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确保我国行政管理的正确方向; ( 2)坚持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和强化行政组织体系; ( 3)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而有力地发挥社会主义行政管理职能;( 4)坚持 四化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 ( 5)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立科学行政决策机制; ( 6)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

四、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特征对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是深入学习和贯彻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础。学者们对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特征的探讨也是角度不一,各有侧重。

路宁从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角度研究,认为离不开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但这种继承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继承是为了创造,创造离不开继承,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陆卫明、韩鹏杰认为,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与邓小平的独特经历、思维方式和领导风格密切相关,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哲学特色,即: 长远的战略性、强烈的务实性、辩证的统一性、全面的开放性、深刻的人民性和独特的创新性。更多的学者是从本质上来探讨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特征,他们认为其特征包括: 深厚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务实性和高度的科学性、高屋建瓴的战略性等。

其中,深厚的人民性是贯穿在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是学者们探讨得最多的一个特征。郭济认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浓厚的人民性有着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 ( 1)高度尊重国家的人民主人地位; ( 2)强调人民的国家人民管理; ( 3)强调人民群众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 4)人民群众是行政管理成绩好坏的评价者和判断者; ( 5)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管理需要共产党领导; ( 6)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王富才认为,这种广泛执着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对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和精辟阐发上。

曹斌则从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科学内涵入手,指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的行政目标是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首要特征,而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行政管理活力是其又一大特色。两手抓的行政管理方法无不体现其特色之处。一国两制更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伟大创造和奇迹。谢柯凌指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突出特征在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上,无论其民主化的本质属性、法制化的实现形式、科学化的行为方式,还是人本化的管理目的,都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服务。

此外,还有学者将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特征概括为:原则性、灵活性、独立性和开放性,或者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深刻的求实性和广泛的建设性等特征。

五、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深远意义

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是邓小平智慧的体现,更是全党行政管理经验的结晶。邓小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表现出了精于哲理的睿智、运筹帷幄的才智、审时度势的机智、顾全大局的明智。邓小平的行政管理理论对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必要条件,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在这一点上,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袁奋光则专门论述了邓小平的行政发展思想的贡献,他指出,邓小平在探索如何管理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行政发展思想,为我国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从而奠定了他作为当代中国行政发展蓝图的设计者和行政发展进程的推动者的历史地位。

其行政发展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行政发展道路的确定、行政发展目标的选择、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建设精干高效的政府、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行政法制化的构想等方面。蔡放波、张中祥认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对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行政管理理论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邓小平行政思想不但吸取了传统行政思想的精髓,而且实现了对传统行政思想的重大突破,也为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揭示,其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实现的一个质的飞跃,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有利于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和方法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邓小平都是领导艺术方面的大师。他高超的领导艺术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被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展示着超人的智慧。不少学者在描述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与方法时,往往使用快刀斩乱麻、抓的重,放的开、果断拍板、举重若轻等来形容。其中,坚韧、求实、进取、大度,是邓小平最富魅力的政治风格。王荣阁认为,邓小平对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和90年代初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所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展现其高超的领导艺术的突出范例。这种高超领导艺术主要表现在: ( 1)抓住推动全盘工作的关节点 全力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 ( 2)审时度势,足谋善断 不搞无原则的争论; ( 3)创造思维,敢为人先 一国两制的构想。丁士峰认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既带有领导活动的时代烙印,又渗透着与其他领袖人物在领导艺术上的联系,反映了邓小平领导艺术的风采,构成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特色,即务实性、坚定性、柔刚性和人民性。

徐书华对邓小平的几种主要领导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表现在: (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邓小平最根本的领导方法; ( 2)抓原则、抓方向、抓根本、抓目标的方法; ( 3)三分法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 ( 4)科学地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 ( 5)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决策出发点及落脚点的方法。杨福和则认为,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灵魂就在于实事求是。不争论和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领导艺术的深刻表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善于总结,拿事实来说话 ,是邓小平领导艺术的鲜明标志。重视实效,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是邓小平领导作风中较有个性的主张。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则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家理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政府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新领域。由于当前国家政治授权产生的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对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两个“暂行规定”和2006年修订通过的新审计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起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层面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差距很大,因此,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个人”的责任审计,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的是非功过,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升黜,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诸环节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本文拟在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并扼要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为进一步出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或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制订、规范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相关研究评述

界定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2006年修订的新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仅仅给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总体内容,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提供了指导意义。现实中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十分复杂,想用一把尺子来界定其审计内容是很难做到的。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1]在总结一些典型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他们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围分为四个层面、三个范畴和二个系统。四个层面主要由省部级、地厅级、县(区)局级、乡、科级四个层面的干部。三个范畴主要包括块块领导干部、条条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二个系统包括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并提出采用一般分类与特别分类两种办法来探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认为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审计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2)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3)审计、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在执政期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最后根据行政区党委,行政区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界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别内容。在审计署2007—2008年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9)中,以蔡春教授领衔的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党政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目标经济责任的内容分为治理责任、管理舞弊控制责任、经济权力控制责任、效益或绩效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并根据各类目标经济责任,构建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分为民主政治建设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权力范围、组织结构和问责体系、信息透明度、廉洁自律、申诉和执行机制、党风廉政内部监督制度落实、政务公开程度等指标;绩效方面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合法性、投入产出的“3E”、内部控制、资源利用等指标。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3]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将政府部门分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和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在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将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决策权指标、经济管理监督权指标、经济执行权指标和履行廉政职责情况指标四大类。刘世林和牛玉韬[4]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与评价对象、评价责任、任职目标、评价范围挂钩,并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给出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级与二级指标为:(1)财政财务收支评价(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等)。(2)资产管理与购建评价(主要包括资产综合情况、长期资产管理情况、流动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3)经营业务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环境情况、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等)。(4)个人及行政执法情况评价(主要包括组织性违法违纪情况、个体性违法违纪情况)。

以上研究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局限性:(1)审计内容界定和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多采用归纳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没有运用演绎法,将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在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框架,但由于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没能显示各类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同时各类指标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内容。本文拟以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整体框架的构建及具体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本文并不涉及具体的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以国家理论为基础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规范的国家理论和实证的国家理论。所谓规范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对国家行为的矛盾性质进行思考,它有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从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角度论证国家行为的合效性;二是从信息的缺失和国家行为的个人性来论证国家行为所包含的违背经济效率原则的性质;三是界定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而实证国家理论主要是探索国家行为根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国家的本质和对国家“悖论”的解释。由于规范国家理论可以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这里是以规范的国家理论来构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根据规范国家理论,国家在产权界定、保障私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具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具有合效的性质;但由于国家行为的强制性(即非市场自由交易)和关于国家行为成本和收益的可靠信息的缺乏以及国家行为的个人性可能导致国家行为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具有违反效率的性质。国家经济行为的边界是国家组织比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具有优势的经济领域。图1是从规范国家理论的角度,给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整体框架。

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六个审计评价模块可进行相应简化:(1)国家界定产权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一般不能归结为党政领导的“个人责任”,因此,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一般不作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内容。(2)权利范围模块并入日常行政与执法和重大经济决策两个模块中,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国家大多偏离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充当“守夜人”的国家模型,现代国家基本奉行凯恩斯的经济干预政策,不仅是公共物品的供应者,而且充当了私人物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因此,重大经济决策审计评价不仅包括了提供公共物品经济决策,也包括了其它如大额非常规经济拨款、大额非日常采购等重大决策。总之,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可分为四个模块:(1)日常行政与执法,简称“日常行政”评价模块。(2)重大经济决策,简称“重大决策”评价模块。(3)遵纪守法与廉政建设,简称“遵纪廉政”评价模块。(4)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与社会满意度等,简称“工作业绩”评价模块。

由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党政部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如表1所示)。

在以上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模块中,重点和难点是重大决策中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工作业绩的评价。重大经济决策的特点是:(1)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一般可以直接问责到负责人。(2)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多效果无法进行定量分析。(3)重大经济决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时滞性,甚至有的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是矛盾的,党政领导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的顺序,主要是对三个方面的评价: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评价、执行过程评价和结果的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评价,即通常说的“5E”评价。显然具体评价指标对于不同的重大经济决策也是不同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是重大经济决策中最为复杂,审计评价最难的,所以这里给出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党政领导重大公共投资项目

决策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层次与具体指标

合规性立项程序合规性;可行性研究科学性;概预算合理性

决策执行过程项目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项目责任制、建设程序控制、现场控制);概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指标;项目安全指标

效益性经济效益(常规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税贡献等);环境效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指标);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公平等)

党政领导的工作业绩、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间的差异最大,变化最大,这方面的评价往往存在着指标设计争议大,数字不易获取,缺乏客观评价标准等困难,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中社会和谐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就业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会满意度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基尼系数和发生率等;干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中层以上干部群众评议合格率、中层以上干部群众投诉升降率和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率。

三、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下文笔者将在扼要分析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特点及各评价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总结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但完整具体的评价指标不是本文研究内容。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对党政领导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包括对“经济履行过程”和“经济履行结果”的评价。“日常行政”模块是对党政领导日程行政执法的经济履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财政财务收支、行政执法、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权力范围等内容的评价;“重大决策”模块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执行管理与重大经济决策结果的效益性等三方面的评价;“遵纪廉政”是反映党政领导在日常行政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的遵纪守法和廉政建设情况;“工作业绩”模块从履职结果上集中反映了以上三个模块的履职情况。由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表现不同,所以该模块宜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评价指标。各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比,具有的特点主要有:(1)由于党政领导从事的社会宏观经济、社会事务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其工作结果大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涵盖党政领导履职过程与履职结果,而对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偏重于负责人对企业最终经济业绩的影响。(2)动态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党政领导的职责与目标经济责任在不断发展,因此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是动态发展的,这点在“遵纪廉政”和“工作业绩”两个评价模块中表现更为突出。(3)差异性。区域党委、区域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经济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事务管理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级别政府之间,其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点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表现最为突出。

(1)逻辑统一原则。各评价模块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保持逻辑一致,应避免指标间的重复、脱节和冲突的现象。(2)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涵盖党政领导履行经济过程和履职结果。(3)动态发展原则。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评价指标的框架内,做到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4)一般指标和特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业绩”评价模块上,为了设置简化科学的评价指标,对“日常行政”、“重大决策”与“遵纪廉政”三个评价模块,可设置通用的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至少可设置通用的二级评价指标,而对“工作业绩”模块,可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设置特别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J].审计月刊,2007,(4).

[2]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3]青岛市审计局课题组.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R].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4]刘世林,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创新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完成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提升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写进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定位。先进文化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指导执政党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魂”,对执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战略视野、战略谋划、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党的执政意识的确立以先进文化为基石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执政党的执政方略必须与历史环境和历史发展相适应。我们党正面临着实现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任务,作为执政党要改革创新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首先必须要有清醒的执政意识。党的执政意识,包括执政的公仆意识、发展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固本意识、忧患意识等。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领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深刻含义。在现阶段最根本和最关键的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执政规律,学会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提高党执政兴国的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并增强党自身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先进文化对执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产生巨大影响,是增强党的执政意识的重要基石,为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把握执政规律提供了理论武器。

党的执政方式的完善以先进文化为支撑

党的执政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政党领导、控制、监督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二是执政党处理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影响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执政方式是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党的目标、执政的意图能否实现。在传统体制下,由于单位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化,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更多的是通过单位贯穿到社会成员,作为普遍按行政组织模式构建的单位体制成为党实现领导的组织手段。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要求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这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任何先进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科学成果,都是正确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而形成的科学的规范的文化体系,有其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蕴含着创新的理论品质,为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现代科学的发展,使知识在全球范围越来越表现出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特点,不仅出现了列宁所说的“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先进文化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直接对执政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对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对当前领导干部的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领导干部读书活动阅读倾向

一、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的兴起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干部的读书学习越来越重视,干部讲学习多读书已经渐成风气。早在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在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图书编辑和广大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5月13日,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讲话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山东省委宣传部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每年研读3-5本书,郑州市委组织部要求将领导干部将读书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考核指标等。

主政一方的各地领导干部频频向下属推荐图书,提倡领导干部读书的风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任重庆市委书记时,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要求“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曾任商务部部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书作为当地干部教材的“现代经济知识简明读本”。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共广西区委书记郭声琨给全区领导干部推荐并赠送两本书,附信要求党政干部“减少应酬多读好书”。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则走进大学开讲国学,并在《中华读书报》写道“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等。《南方周末》刊文认为“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私趣,更是他们灌输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以书施政’,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国官员的更高要求”。

二、领导读书活动带动高端读物热销

在讲话中重点强调领导干部普遍应当阅读三个方面的书:政治理论、领导工作必需的书籍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为贯彻讲话精神,人民日报和国家行政学院等中央级出版社从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提出的“领导干部普遍应当阅读三个方面的书”的要求,组织出版了提高领导干部业务水平和人文素质的10套高端读物。其中,“领导工作必需”的图书包括《大国策》、《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论剑》、《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研究》等,这些读物作者比较权威,多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著名专家撰写。这几大系列图书的共同点是从培养领导干部的历史眼光、全球视野角度进行策划,致力于把社会科学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对帮助广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执政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包括《领导干部读经典》、《领导干部大讲堂》、《高端讲坛》、《领导干部精读》和《干部健康顾问》等,重点强调从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理政治国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对于高端读物的推出,各地党员干部热烈响应,买高端读物、送高端读物、学高端读物蔚然成风。河北省委宣传部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端读物宣传展示活动,湖北省委将《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系列图书列入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海南省委宣传部将《领导干部读经典》等4套高端读物推荐为领导干部读书用书。河南、山西、江苏、江西、四川、河北、山东等省高端读物销售都达到数百万元。领导干部读书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三、“传统文化经典”、“人物传记”成为最受欢迎的书籍

2007年6月,《中国图书商报》和《瞭望东方周刊》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5省市进行了“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活动。在“党政干部印象深刻的书和最常阅读的书有哪些?”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党政干部印象深刻的图书品种比较丰富,有大众畅销书,也有文史哲类畅销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引进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得到不少干部的青睐。除了畅销书,党政干部对一些中外领导人的传记及领导人所著的图书印象也比较深刻,如《传》、《邓小平文选》、《文选》、《学哲学用哲学》等。另外,许多干部对《西方经济学》、《学会正面思维》等经管类图书以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万历十五年》等历史类图书的印象也比较深刻。调查发现,人物传记类、政治类和经济类图书最受党政干部欢迎。其中,阅读人物传记的干部比例最高,达到65.3%。另外,有40%左右的干部经常阅读文学艺术类和决策管理类图书。

2009年6月,人民论坛杂志社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浙江、江苏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在“您喜欢哪类书籍”的调查中,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29.2%,列第一位;选择“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的达16.9%,列第二位;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为“各种经管类书籍”、“当前流行的畅销书”、“名人传记”。选择“理论著作”的为8.3%,列第六位。有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理论著作”的比较少,一方面说明党政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对这些理论著作有所涉猎,大体内容知道,觉得读起来没有新鲜感;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在编排上常常有宣教味道,不注重贴近干部当前的工作实践,引不起阅读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采访的机关干部中,平时以报刊杂志为主的浅阅读占大多数,图书也大多以实用为主。另据广东省珠三角某市图书馆的调查,来图书馆借书的机关干部“大多是工作需要,查资料的多,快速阅读”。让读书成为大多数机关干部的一种生活常态,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相对于“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结果而言,“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取代人物传记类书籍位列第一位,“与业务相关的书籍”取代其他畅销书位列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领导读书活动导向的结果,从这一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舆论导向对领导干部阅读倾向的影响。

四、“权谋图书”占有一定市场

多读书,读好书,于己于国大有裨益,对于党政干部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时下一些宣扬权谋计术类的图书在市场上颇为畅销,有的已在少数党政干部中悄然流行。如《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曾国藩用人识人术》、《古代帝王驭人术》、《的权术》、《孔子为官之道》、《官场文化与潜规则》、《教你如何聪明往上爬》、《易经》、《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办公室风水学》、《八卦透解财官运》、《官运桃花》……少数党政干部把这类图书等同于领导艺术悉心揣摩,甚至将其视为“做官教材”,学以致用。“权谋图书”之所以能在一些党政干部中悄然流行,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不琢磨实际工作、只琢磨讨好领导,不琢磨民众利益、只琢磨升官发财,不琢磨建设发展、只琢磨出名挂号”的少数干部的心理,从而大行其道。领导干部的读书具有示范作用,他在会议上引用到什么书,他正在读的书,多少会影响到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城市的阅读风气。而“权谋图书”的广为流传为散布庸俗理论提供了平台,如“怎样学得圆滑”、“出人头地”等,看似教人处世,实则教人世故。党政干部读书,倘若把心思放在官场权谋上,其危害不言而喻,轻则会败坏单位风气、降低工作效率,重则会破坏公平竞争,助长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等不良之风,长此以往,公平公正的原则就会被破坏殆尽。

五、网络阅读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在网上开博客,和网友交流探讨政务,了解民情,共商对策,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6月,由人民论坛杂志社和人民网时政频道联合进行了“党政干部阅读习惯”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的党政干部占到26.96%,仅次于通过书籍阅读的28.55%,但是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通过报纸和杂志进行阅读的24.02%和19.64%,说明党政干部接受新媒体的速度加快,程度更深。2009年6月进行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中,50.5%的受访干部认为,网络给传统阅读带来了较大冲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的方式在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较为流行,且得到较多肯定。调查发现,一些干部不喜欢网络阅读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水平受限,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干部上网的难度越大;二是受办公条件与设备局限;三是不认同网络阅读的效果。

网络阅读所提供的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为阅读行为带来的方便快捷很快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的青睐。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造成读者信息超载重负以及浅阅读现象的盛行。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受众不可能再细嚼慢咽,他们本能的应激反应就是浅阅读。而这种快餐式的浏览取代了对文本的细读与思考,实用化的阅读遮蔽了对经典的品味与学习,那么,读者的心灵就难以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滋养与润泽。总体而言,党政干部利用网络媒体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比传统的书籍获取方式更加迅捷、全面,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欧阳旭东:党政干部的阅读方式在变[J].人民论坛,2007(12).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国最近几年特大灾害性事故频发,如北京市密云县踩人事件、大头婴儿事件、苏丹红事件、深圳舞王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某些监督管理者疏于或懈怠监督管理的义务是分不开的,如果监督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冷漠、对职责的懈怠,甚至官商勾结,疏于防范与监督,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责任事故频发。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危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疏于职守、懈怠职责、工作中不谨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法律的手段刑罚来解决公职人员的过失行为,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刑事责任,达到有效地预防、减少类似事故发生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仍有相当一些责任事故难以处理,最后不得不以行政手段解决,导致肇事者逍遥法外,进而难以遏制责任事故的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归责依据不明确,在引进监督过失理论时大多照搬已有的思想,而不是结合本国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对行政领导的有罪与否进行认定,以致于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性不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一起责任事故案例引出深化监督过失理论的必要性,继而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犯罪构成来分析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以期使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和具有实用性。

国内外研究情况:

自xxxx年的sars事件以来,公共责任(类似的表述有行政责任、官员问责、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眼界,社会进入了一个承诺责任的时代,行政领导责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者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探知。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据张成福的理解,可以把行政领导责任分为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诉讼责任、政府侵权赔偿责任。根据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相应地,张成福认为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源于行政领导不遵守道德规范,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遵守法定的权限、越权行事,政府和平民的契约性平等关系,政府仅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人因为须承担赔偿责任。胡建淼、郑春燕认为,行政领导的责任来源于行政领导的职责,若行政领导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行政领导职责,且这种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的行为属于其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terry l. cooper)对行政责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主观责任则根植于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即库珀认为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主观上是他们的内心对于忠诚、责任感的价值判断,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行政行为的追求;客观上是他们作为行政领导这个角色所被寄于应有的职责以及其他外部的可能相关事物。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1篇

我国最近几年特大灾害性事故频发,如北京市密云县踩人事件、大头婴儿事件、苏丹红事件、深圳舞王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某些监督管理者疏于或懈怠监督管理的义务是分不开的,如果监督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冷漠、对职责的懈怠,甚至,疏于防范与监督,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责任事故频发。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危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疏于职守、懈怠职责、工作中不谨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法律的手段刑罚来解决公职人员的过失行为,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刑事责任,达到有效地预防、减少类似事故发生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仍有相当一些责任事故难以处理,最后不得不以行政手段解决,导致肇事者逍遥法外,进而难以遏制责任事故的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归责依据不明确,在引进监督过失理论时大多照搬已有的思想,而不是结合本国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对行政领导的有罪与否进行认定,以致于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性不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一起责任事故案例引出深化监督过失理论的必要性,继而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犯罪构成来分析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以期使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和具有实用性。

国内外研究情况:

自xxxx年的sars事件以来,公共责任(类似的表述有行政责任、官员问责、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眼界,社会进入了一个承诺责任的时代,行政领导责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者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探知。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据张成福的理解,可以把行政领导责任分为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诉讼责任、政府侵权赔偿责任。根据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相应地,张成福认为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源于行政领导不遵守道德规范,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遵守法定的权限、越权行事,政府和平民的契约性平等关系,政府仅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人因为须承担赔偿责任。胡建淼、郑春燕认为,行政领导的责任来源于行政领导的职责,若行政领导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行政领导职责,且这种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的行为属于其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terry l. cooper)对行政责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主观责任则根植于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即库珀认为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主观上是他们的内心对于忠诚、责任感的价值判断,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行政行为的追求;客观上是他们作为行政领导这个角色所被寄于应有的职责以及其他外部的可能相关事物。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 三严三实 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18-01

提出“三严三实”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作风,提升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切实提升党内纪律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方式。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是积极响应当中要重要决策部署,践行群众教育实践和严肃党内政治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通过实际行动切实落实“三严三实”的主旨精神,强化自身素质,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重要意义

1.“三严三实”是党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严三实”政策是规范党员作风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纪律的重要标尺。这项政策承接了党早期确立的 “三大作风”以及之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党自上海建立在经过近百年历史的洗礼,逐渐发展成为十三亿人口的执政党,并在执政的过程中,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实现小康生活并进一步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不断努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反馈得到,人民群众反映党内的“”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我党的纪律性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出的“三严三实”正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党的纪律性。切实去除党内“”问题。要求党员以“三严三实”为标尺衡量自身行为和思想道德,切实落实党组织作风建设。

2.“三严三实”明确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领导干部的选取要切实满足党和人民需要,能够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所以,党中央将“三严三实”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准则,就是要把真正想为人民服务、能够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又严于律己的人才选,切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此外,把“三严三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逐渐培养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并以“三严三实”作为考核标准,切实选拔在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言语用权和工作务实的干部。提升党内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标准。

二、切实践行“三严三实”

1.加强“三严三实”的政治学习

思想是实践的基础,领导干部要切实落实“三严三实”,必须加强对“三严三实”以及党内思想理论的深刻学习。学习“三严三实”思想的同时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真正掌握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切实做到认真理论知识,真正理解理论精髓,对理论知识运用具有自信,最后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在今天,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对党的思想政策具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但党内也不乏有一些领导干部轻视党的思想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过程成为走形式,这样的情况都不能够真正理解党的思想内涵,在工作中容易被物质利益所吸引。所以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切实学习党的理论,将学习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素质。

2.坚持群众路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为人民群众做多少事情,取决于将人民群众放在什么位置。领导干部应经常将“三严三实”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准,时刻衡量自己是否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准则,是否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是否正确使用自身职权,造福于人民群众。在我党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缺乏先进的模范榜样,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应时刻以榜样作为工作标准,落实“三严三实”重要方针,真正走入到乡村、走入到企业、走入到社区,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困难,与人民群众密切接触。此外,在执政的过程中严格坚持党务政务的公开,应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处理问题,能够使人民群众了解领导的执政工作,真正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3.正确使用职权,勇于吃苦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更加需要领导干部的用于担当,用于吃苦的精神,切实调节复杂社会矛盾,将矛盾消除在源头,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此外,领导干部应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与党组织利益、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应当具有在人民群众利益、党组织利益面前放弃自身利益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情怀。在领导干部工作的过程中,不乏会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够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会为了自己的贪心而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事情。所以,领导干部应坚守“三严三实”的标准,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抵制腐败行为,不受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

4.践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干部要在决策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首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在决策的过程中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大局角度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具体问题,领导干部应亲自深入到实际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了解问题的实质,真正了解人民的需要,结合本地的方针政策,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最后,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积累出来的,所以领导干部应在定期加强理论学习,并参加实践锻炼,在决断的过程中能够跳出常规思路的限制,用于创新,善于思考,从而能够提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总结

“三严三实”涵盖了对领导干部进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提升思想认识和行为的标准。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 “三严三实”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正确使用职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用于吃苦,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将“三严三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蓓蓓.关于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思考[J].学理论,2014,(31):51-53.

[2]陈文甫.关于基层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116-117.

[3]高喜平.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标准的哲学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14,16(5):12-14.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6月,组织决定由我任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一年来,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岗位,努力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勇于创新,廉洁职守,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现将任职以来的思想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任职以来,我始终保持学习的高度热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工作的要求,时刻保持思想意识上的清醒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市政府办公室党组集体理论学习,个人主动自学,全面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加强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等,使自己对党的宗旨有更深刻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把握,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我始终把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作为适应新岗位新要求的紧迫任务。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市场经济理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综合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了经济转型理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及产业培育发展等经济知识,学习了社会管理创新等社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深入系统学习决策咨询方法等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科学性的认识。通过对业务知识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工作能力和水平。此外,我先后参加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组织的公文文稿讲评、电子公文系统培训、文稿写作专项培训等学习活动,强化了对公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我始终坚持学以致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提高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我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结合与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的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形成参阅信息,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推动工作开展。

二、务实创新,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决策参谋

我充分利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市政府办合署办公的特点,主动融入到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参与市政府重要政策、重要讲话、重要文件起草和审核工作,直接把相关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发挥政策咨询作用。

(一)参与起草市政府重大材料。充分发挥市政府发展中心职能优势,参与组织市政府各种综合材料、市领导重要讲话的起草工作,直接为市领导决策作参谋。一是参与组织起草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参与起草市政府及主要领导综合材料,包括市政府年度工作总结、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以及市长参加的各种会议、专题活动的讲话和汇报材料。三是参与组织起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半年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重大项目巡回大检查等工作会上领导讲话稿。在参与组织市政府重大材料的起草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服务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机会,主动与市领导交流,认真研究把握领导主要思想、观点和意见,结合中心相关研究成果,相互融合提升,形成领导讲话材料,积极发挥政策咨询作用。特别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与年度经济分析中,我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大政方针,结合来宾实际,提出加强第三产业发展、注重产城融合、注意债务风险及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等措施,增强了文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推动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推动组织召开“来宾市商贸物流业与广西“双核”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学习经济理论中,我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研究分析,注意到第三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我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并向市领导建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013年8月,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由我中心牵头承办了来宾市商贸物流业与广西“双核”发展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自治区商务厅、广西大学以及各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博士前来研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与会专家以及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提交了关于商贸物流发展和广西“双核”发展方面的论文50篇,对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多角度的阐述,并提出解决措施,对加快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来宾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得到市政府领导高度赞扬。

(三)推动城市经营管理年活动开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我在学习研究城镇化理论中,深刻认识到,城镇化发展不应该只是建起高楼,更要注重对城市的管理。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实际,我经常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城市管理的一些看法,提出加强城市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建言,推动了从2013年开始实施城市经营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四)认真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调研,部分调研已形成报告,为市领导决策作参考。

1.开展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在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组织对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并以金秀县为例,执笔起草了关于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向全国“两会”提交,得到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中采纳了其中的一些建议。驻桂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还专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我市就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我市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2.开展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参与由市发展研究中心、市工信委、工管委、市财政局和市国土局等组成的调研组,到广东、江苏及区内工业园区进行调研,深入研究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深化市工业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3.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组织开展研究。我密切关注新时期发展形势,提出要围绕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谋划思路、决策提供依据。经中心讨论,同意我提出在2014年组织开展四项重点课题研究。一是组织来宾市工业结构调整转型提升研究。我市工业结构单一,冶炼、火电、电解铝等几大支柱产业全部是国家明确列表产能过剩产业,属于限制和淘汰产能。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严重下滑,反映了我市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对我市工业发展的方向、结构调整转型路径和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二是来宾市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研究。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精神,充分发挥桂中治旱和农村土地整治两大工程,对来宾市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建议。三是增强来宾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研究。总结来宾市中心城区建设经验和做法,并根据十八大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对我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的内容、路径和政策提出建议。四是来宾市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问题研究。目前,这四项课题正有序开展,其中第三项列入我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已形成初稿,第四项课题已形成送阅件分呈市领导参阅。

(五)组织编辑《来宾经济》内刊。我中心主办的《来宾经济》(内刊)已于2013年8月正式创刊。我和中心其他同志一起共同研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刊发市领导的重要报告、讲话及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交流各县(市、区)发展经验,探讨经济发展新动向,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充分利用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学习机会为促进我市发展提供服务。2014年3月,我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跟班学习,我抓住学习机会,充分利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平台,与自治区办公厅各处室、自治区发改、工信、交通等部门交流,宣传来宾。期间,执笔起草了2014年一季度南北片区经济运行分析会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稿,参与起草全区扶贫工作会、全区年中工作会等会议的领导讲话稿。通过参与起草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稿等方式,尽可能为来宾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广泛收集资料,针对来宾发展的特殊情况,及时整理形成送阅件供市领导参考。5月份,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与自治区各市差距大的情况,及时形成《项目储备滞后,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发展后劲,必须抓好项目前期》送阅件,供市领导参阅。

三、勤恳踏实,努力做好服务市政府领导各项工作

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做好服务市政府领导各项工作,为市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一)认真做好市政府领导政务活动安排。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充分与市委办沟通协调,尽量科学统筹安排领导政务活动,注意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政府办公室其他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领导工作开展有序、高效、周全、规范。

(二)统筹安排向上级争取项目筹备工作。去年以来,随同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国家部委、自治区及大型企业等跟踪落实有关项目,统筹做好行程安排、汇报材料工作,为汇报工作、争取项目、对接规划等顺利开展大量准备工作。

(三)继续保持做好市政府主要领导决策参谋助手。认真收集各种信息、政策,整理各种参阅资料,及时提供给市领导参阅;对市领导关注的有关问题,认真做好调研。

四、严于律已,廉洁奉公,勤政务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做到依法依规办理,工作中能严守职责,没有超越自己职权范围,能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能,为领导做好参谋和助手作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纪律,在工作、生活中能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纪律和公务员守则来约束自己。从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谦虚谨慎,团结同事,尊重领导,服从大局,注意维护市政府和单位的形象。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领导决策、信息服务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图书情报资料中心,它既为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教学参考咨询服务,又为当地的领导决策提供情报信息咨询服务,为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党校图书馆如何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为地方领导决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党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

决策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正确的领导决策,来源于对客观真实的、有价值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处理。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在于拥有历史、政治、经济等丰富的社科文献资源、拥有现代网络信息资源优势、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信息、内部刊物众多。

1.社科文献资源丰富

党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其中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著作及研究资料的收藏尤为全面、系统、完整。同时,如中国国情国力、改革内参、理论动态等反映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理论前沿的内部资料和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最新科技动态的文献也是馆藏的重点。这些社科文献资料是广大领导干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政策变化、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重要工具,可进一步充实决策者的头脑,依据科学理论分析研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1]

2.拥有现代网络信息资源优势

网络信息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关联性好、开放性高、操作简单易于查询等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领导干部对文献信息的全面性、新颖性、针对性、前瞻性等需求,网络数字资源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供大家检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代领导干部查询文献资料的首要途径。建设数字资源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和重点工作内容。党校系统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全国各地党校已基本建成三大文库: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中国国情与地方志文库。据统计,目前全国党校已经建成专题数据库约250个。全国党校系统已建成并较有影响的数据库有:中央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数据库”、“中国共产党基本文献库”、“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 上海的“中国社科参考信息数据库”、 “河北的“非公有制经济专题数据库”、重庆的“党史多媒体数据库”、“执政能力教学案例库”等等。这些数据库建设,让广大领导干部可远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手机网络登录党校数字图书馆,获得更全面、更前沿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比如中央党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报告专题数据库,为海内外投资决策者提供中国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领域的政策导向及投资环境信息,使投资者及时了解并准确把握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指导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

3.内部刊物众多

党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占有、利用内部刊物。从中央到地方,党的机关有许多类型的内部刊物。如改革内参、理论动态以及各级党校校刊等内部刊物,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新举措以及国内国际新形势等。《改革内参》主要探讨市场改革、国企改革动态和发展方向,为领导决策提供快捷、全面、权威、实用的政治经济信息和政策信息参考。《理论动态》主要对当前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反映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反映当前社会思想理论动态,为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党校图书馆还有《党政干部论坛》、《领导科学》等刊物,也非常适合领导干部阅读,其中有介绍各个地方工作做法和实践经验的专题,对于领导决策有重大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4.特色信息丰富。

党校是干部培训、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前沿阵地,党校学员一般来自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岗位。整体素质高.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但学历高,有些甚至还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是党校图书馆无形的宝贵资源,是政府决策重要的智囊。这部分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总结形成的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学术论文等,经过整理后将成为党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源,对党校教学科研和当地社会经济建设都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2]

二、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将面临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有的问题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从而使政府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各级领导民主科学的决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民主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拥有准确、完善的信息基础上。因此,我们党校作为党政干部的培训机构,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机构,理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1.充分挖掘图书馆的信息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咨询。

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切实有效地做好党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是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党校图书馆收藏有大量政治、经济、哲学、党建、法律、历史等多学科文献资料,丰富的图书馆藏是党校图书馆进行决策信息服务的物质条件。领导决策信息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全面真实等特点,图书馆应根据这些特点要求来筛选、搜集和加工编辑情报资料,以原始文献、专题文献、或者简报、文摘等形式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料,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出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决策文献情报信息,让党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馆藏得到充分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注重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料,为地方领导决策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地方领导科学民主的决策。地方领导的正解决策建立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情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同时,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培训中也加大了对省情、市情的宣传教育力度。因此,开发带有市情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的优势,是学校图书馆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党校图书馆可以设立市情资料室,由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市情资料,建立地情资料库。地方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一是发动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现有馆藏中挑选;二是向市直部门征集。向县、区、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征集统计资料(统计年鉴);县(市)区志;本地区各部门有关市情的信息简报、本地方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等;三是向主体班学员征集市情资料。党校主体班学员大都是来自各部门的领导,本身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搜集市情资料的重要对象。通过他们可以搜集到当地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以及文教、卫生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报告、经验总结、发展规划及改革开放的典型经验材料,为地方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图书馆对搜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料要及时登记分类,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通过校园网向读者地情信息,同时按不同内容和专题,综合整理成二、三次文献资料,从更深层次上为各部门及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使地方文献在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

3.开发专题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服务提供专项资料

专项资料对决策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都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建立专题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根本转变,是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向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副处级领导进修班等主体班学员发放信息服务征求意见表,了解专项资料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馆藏资料和查询网络信息,编辑整理专题资料,为领导提供专项信息服务。就目前的信息服务工作而言,党校图书馆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当地市场经济发展变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新进程、区域性发展战略研究、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分析研究,开发专题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服务提供专项资料。

4.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领导决策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沟通与联系,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善于沟通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党校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应加强党政机关各级信息部门如办公室、政研室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多方面了解党政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和理论探讨研究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决策部门的信息需求,主动积极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编辑成资料文摘、综述及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供决策机关参考,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级各地各部门的领导经常到党校参加轮训和培训的有利条件,通过在教室设置征求意见箱、发短讯、发邮件等方法征求领导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意见,主动积极与领导交流,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以便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采编,为领导提供更加方便迅速,更加权威管用的信息服务。

5.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就才能有效地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辨别垃圾信息和精品信息。这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准确及时地判断和获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在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上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客观性。因此,党校图书馆领导应加大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的力度。同时,图书馆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熟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传递信息的技能。

总之,党校图书馆通过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开发地方文献、建立专题资料库、加强联系与沟通等途径,一定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针对性较强、切实管用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将进一步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云党校图书馆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9期

[2]杨永红党校图书馆为政府决策服务问题初探[J]《岭南学刊》2007年第3期

行政领导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

1、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大事,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大事,是新时期司法行政机关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务等职责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的必然要求。

2、加强和改进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本部门实际,加强分类指导。

3、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的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警,用革命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统一干警思想;用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干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共产主义理想明显增强,行业正气明显上升,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警

4、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干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认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大趋势,始终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5、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司法部党组的要求,继续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论做新时期的新人》等书,从世界观入手,教育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6、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拓宽新的知识领域,适应时展的要求。要制定规划,将其纳入各种读书班、培训班、学习日的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7、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形势报告会、政治学习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广大干警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经常分析干警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倾向,见微知著,见缝插针,及时引导,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时施教。要认真组织广大干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形势观,用辩证的观点观察社会、分析形势,帮助引导他们认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正确和谬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在复杂的情况下判断是非、明辨真伪的能力。要鼓励、引导广大干警进行自我教育,坚持自觉学习,广泛开展每日“三个一”活动,即:每天坚持听一次中央台新闻广播、阅读一次党报党刊、收看一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有条件的地方,要学习和推广监狱、劳教干警撰写《警情日记》等有益做法,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

8、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政治学习日制度,把自学与集中学有机结合起来,每月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学习讨论,每季度举办一到两次理论报告会或专题讲座,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或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每年举办一次研讨会,重点围绕一、两个专题进行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对学有所获、成绩突出者要进行表彰。要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定期对干警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考核,将其结果记入个人学习档案,作为考核、选用、提拔干部的依据之一。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不断提高干警的组织纪律观念

9、坚持从严治政、从严治警的方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防止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要认真学习江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政意识,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确保执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重点治理监狱、劳教系统少数干警中存在的虐待罪犯、劳教人员和在办理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中的违法违纪问题;重点治理法律服务领域中群众意见多、社会反应大的难点、热点问题,坚决查处少数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在办案、办证等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干警的良好形象。

10、加强干警队伍纪律建设,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切实加强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结合起来,以保证干警队伍的思想统一和战斗力的提高。要进一步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切实加强机关工作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执业纪律的教育和整顿,对干警队伍中存在的各种违反纪律和纪律松弛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和防范措施,切实加以纠正,进一步严肃党纪政纪,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11、高度重视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进行教育引导,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家访、谈心制度等,及时了解干警的业余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培养干警良好的道德风尚。

12、建立健全符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情况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防止滥用权力。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狱务公开和所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主动监督和事前防范,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制约措施就行使到哪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13、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礼品登记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考核制度、谈话提醒制度和诫勉制度,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在班子成员之间开展积极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始终置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警的监督之下。

14、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凡涉及重要的人事安排和干部任免,必须在事先沟通、酝酿的基础上,由党委(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防止和克服临时动议和少数人说了算。对群众没有推荐、政工部门没有考核、党委(党组)没有讨论或多数人不同意的干部人选,不能通过。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15、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活动,建立荣誉室、陈列室、展览室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如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授衔举行宣誓仪式,利用重要纪念日举行阅警式,定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等等。

16、坚持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干警正确认识国情,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认识司法行政系统的现实状况,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把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同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前进。大力弘扬司法行政系统形成的刻苦学习的钻研精神、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两袖清风的廉洁精神和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创有为的进取精神,激励干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17、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发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有所前进,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18、深入扎实地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干警(单位)”活动,继续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现代化文明监狱、现代化文明劳教所、文明律师事务所、文明公证处、文明司法所、文明法律服务所、文明处(科)室和文明家庭及警民共建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尽快制定完善各种创建活动的相关规定、标准、措施、办法,保障创建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推动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19、培养先进,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干警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注意发现、培养、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树立一批在全系统和全社会有影响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大力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要建立奖励制度,增强表彰活动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榜样的标杆作用和辐射效应。

20、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广播站、文化室、俱乐部等文化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干警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金剑文化工程”活动,结合司法行政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征文、书画展、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等活动,使干警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健康向上。要积极为广大干警开展文体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对那些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上级机关要在经费、物质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帮助抓好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21、各地要通过召开司法行政干警家属座谈会、联欢会,走访慰问干警家属,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廉内助”等评选活动,增进单位、干警和家属三方的沟通和了解,增进家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家属关心、理解并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督促干警安心本职,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22、司法行政系统报刊、出版、影视等单位要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文章、栏目、书籍和影视作品,大力宣传广大干警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精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3、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对过去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司法行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对象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从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结合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找出规律,制定办法,对症下药,突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以广大干警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对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干警在实践中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推广。注意发挥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宽工作渠道,以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

24、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全系统广大干警中努力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良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广大干警要做到政治上帮助、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对干警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心要想到、话要说到、事要做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要把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干警欢迎的实事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25、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特别是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要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干警,对干警的医疗、休假、探亲、福利待遇及家庭困难等,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26、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关心他们的生活,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各级领导每年都要走访、看望老干部,听取老干部的建议和意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加强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广泛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健身强体等方面的知识;对身体条件好的老同志,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就有关重大课题,组织他们开展适当的调研活动,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六、切实加强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27、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党委(党组)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实行“一岗双责”,一手抓分管业务,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党委(党组)可根据需要,建立由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或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

28、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按照江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坚持“”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抓好“三讲”教育,使“三讲”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

29、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和干警思想实际情况和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整体推进,又有重点突破,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要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一两项重大活动,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力争使思想政治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在某些方面都有新的改进,新的面貌,新的提高。

30、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级干部、党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逐级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宣传、纪检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同,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和相应的责任机制。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31、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力表彰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要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2、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由政工部门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和群众代表,对本单位、本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和效果进行综合测评,并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了解干部群众对加强和改进本单位、本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干警、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定期向干警通报改进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一个单位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凡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力,导致队伍出现严重问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3、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按照“*”的要求,注意选拔政治责任心强、业务工作精、思想作风正,热爱政治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政工部门,配齐配强政工人员。要认真落实中央[1999]6号文件精神,严格按同级副职配备政工部门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