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含义与优势;管理方法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怎样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教师、学生始终关注的焦点。在合理化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以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进行理念的革新,对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即开展网络化管理的模式,为促进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含义与优势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指的是在教学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对教学的管理内容、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控制。这种管理的模式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在教学网络化管理中,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成绩信息、课程信息等有效性的集合在一起。(2)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信息存储、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准确,为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数据参考。(3)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相比,网络化教学管理具有多方向、多样化、多渠道的特点,使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积极的互动,使信息能满足需求。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现状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在具体应用中报露出一些问题。具体来讲:(1)具有较大的管理工作量。高职教育学生规模的扩大,使教学管理的难度提升,进行高质量网络化管理的控制力量明显不足,使管理人员始终处于忙碌的状态。(2)管理的方式处于老化状态。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中,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状态,主要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网络化管理应用的情况严重不足,具有的管理效果难以发挥。(3)校园网络资源使用的效率不高。比如,教师、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网络所能发挥出的价值[1]。

三、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养成网络化管理的意识。对于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师来讲,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的观念,培养自身的网络化管理意识,满足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需要。比如,教育的教师、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应用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为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实践中对这些学习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验证,对计算机知识可以进行更加熟练的掌握。原因在于,在新的时代中,高职学生需要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对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可以避免出现迅速上岗迅速下岗的问题出现。这种符合实际的良好管理意识,为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将来的学习以及发展打好了基础,使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出自身的才能。(二)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发挥出网路管理平台的优势。具体来讲:(1)教师和管理者需要具有明确的网路化管理应用思路,明确操作和程序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以统一化的标准进行网络化管理平台设计工作。比如,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化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网路管理工作。(2)有效地对学校中校园网平台进行应用,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共享。比如,在对网络管理平台的应用中,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学生计算机学习信息存储,提升网络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教师和管理者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计算机学习的水平调整管理具体举措。(3)网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高职计算机教育多样化、多渠道的管理,在网络化平台上进行师生之间高效互动,为今后的网路化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三)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在新的时代下,原有的计算机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对高职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管理的需求。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网络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软件优化设计,使软件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移植性特点,可以在平台的设计、应用过程中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素养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打好基础,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2]。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是教育实践的重要需求。教师和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积极地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构建新型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平台,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加强,为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综合素质打好了基础。

作者:贺颖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文化 社会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使得其在当前社会中被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延展在人们的信息交流传递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的发明,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因物理层面上所限制的信息传递,让人们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之下也能进行良好有效的信息交流。但是随着网络相关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之后,计算机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并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化也逐渐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之中并慢慢对整个社会都产生着非常深厚的影响。

1 计算机网络文化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文化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文化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算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路文化也在更多的有技术性向文化性偏转。

既然开始向文化性偏转,那么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但正是因为这种全面性的文化发展少了些技术性的纯粹,而从文化层面产生了很多优劣。也正是这些或好或坏的文化观念正在慢慢的对整个社会的进程做出影响。

1.2 计算机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

网络给人的印象大抵可以用诸如“方便、迅捷、虚拟”等词汇,而作为一项新兴的事物虽然出现不过数十年但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几乎遍及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手机逐渐成为人们需要进行使用的主要电子产品之后,手机网络的覆盖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南极,相应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网络文化也一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所以当前计算机网络文化随着网络的发展也同样被迅速的普及,人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就会了解到相应的网络文化并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在网络中不会对信息进行好坏的辨析而只是传递。那么在网络文化中不论是好或者坏的文化观念都会通过网络而在人群中迅速的传播开来。

2 计算机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2.1 拓宽人们的思想认知渠道,进行思想素质的提升

网络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输交换,达到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调控的目的。它是一种更灵活、自我教育成分更多的教育方式。也正是网络的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思想认知通过网络这种自由的渠道进行不断的传播,从而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提升渠道和空间。

利用网络进行教育,还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同时网络的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也能使网民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民主思想、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所以,网络即是减少地域限制从而加强了思想教育途径,让人们可以从更多的地方对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也就能更大程度上对全民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了。

2.2 一些无用甚至负面的价值观同样也会出现在网络文化传播中

随着网络渠道的逐渐开放,除了一些先进的文化思想之外,还有一线无用甚至负面的思想同样会体现在网络文化中。其中不乏充斥着暴力、悲观等对社会发展前进带来极其恶劣的思想。因为网络的信息上传和接收者的限制非常弱,因此,在当前网络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同样会充斥在整个网络世界中并且屡禁不止。

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对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出积极的引导,多做正面宣传,坚决抵制不良文化在网络平台上出现和传播。于此同时,每一个网民也同样有着相应的监督检举义务。毕竟随着网络应用的广泛,任何信息都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所以一旦发现不良信息都一定要马上举报,而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做出相应处理从而有效的杜绝不良网络文化的传递。

3 计算机网络文化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3.1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网络的发展和推广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影响无疑是将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或者只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才更加需要网络。而电子商务的逐渐兴盛也极好的证明了人们都在过着“快速”的生活。

网络的出现让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变得更为简洁,但一些事情在变得简洁之后也同样缺少了相应的乐趣,所以网络文化中很多的观念和思想更多成为了一种“速食快餐”而难以再出现可堪经典的东西。

3.2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网络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也同时解决了很多交流沟通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越来越依赖网络,越来越多的信息上传至网络其安全性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最终网络也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对于当前的网络文化,一定要理性的区分,而在网络中所了解到的一切观点和讯息也一定要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相应和学习。在碰撞和交流之中不断发展和成长,才是当前网络文化所需要走的道路,而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素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不论是PC还是手机或者其他设备,网络的普及已经使得人们进行信息传递交互变得更加方便。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也在慢慢形成并对人们不断产生影响。网络的便捷、快速等文化特性的确能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并帮助人们在当前这个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中占得先机。但是一些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样也需要人们去选择和摒弃。

参考文献

[1]马东伟.当代大学生计算机与网络文化素养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199+195.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3]申然.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114-115.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3篇

1.1企业内部系统问题及漏洞

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系统问题是由于电脑操作不当引起的,这种由内部操作问题引起的网络故障一般属于内部故障。导致这种故障的原因多是企业内部人员对于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能力不足,这种故障会导致网络不稳或网络中断等问题,这种属于内部系统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一般属于比较容易处理的网络故障。

1.2计算机硬件方面不足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紧密合作,形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机工作系统。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计算机部件的损坏主要是物理损坏,大都由网络连接错误、线路损坏等原因造成,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计算机的正常稳定工作,造成硬件方面的损坏。除了上述因素,硬件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于企业机房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机房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如果出现硬件上的问题,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造成大规模的影响,这是计算机硬件方面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1.3外来威胁

外来威胁一般指外部的恶意攻击,常见的外来威胁方式主要有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由于企业内部多釆取内网连接方式,一般内网连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其防御能力较为薄弱,系统在面临外部攻击时,电脑黑客往往利用这个薄弱环节对系统进行攻击。此外,许多计算机程序本身也存在许多漏洞,随着黑客攻击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计算机系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企业,应该对不良网络环境提高警惕,提升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安全防患力。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

2.1建立安全防火墙

防火墙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组合而成。它是内部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一个安全保护屏障,也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唯一的信息交换口。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将不可访问的IP进行阻挡,允许可以访问的IP进行信息交换,以这样的方式来高效避免不安全的[P和软件的侵入和攻击。

2.2建立终端防护

网络终端是信息安全的最后关卡,无论是计算机、手机还是其他终端,都应该安装并使用杀毒软件和终端防火墙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定期对终端进行体检和查杀,及时安装补丁,修复系统漏洞,查杀病毒和木马,保证终端设备的正常。

2.3对数据进行加密

企业可以釆用数据加密技术来确保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在传输前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然后再将密文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后在互联网上传输,接受者可以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成可读数据,这种方法是数据传输中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如果没有解密密钥,想要恢复读取数据是非常困难的。加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的信息科技领域,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就是VPN即虚拟专用网,一些企业的各个部门分布在不同领域,各部门有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局域网络,如果想要将这些局域网连接起来,可以使用VPN技术。信息数据首先由发送端局域网传送至路由器进行加密,随后通过互联网传输,最后到达目的局域网的路由器上,目的局域网路由器会对信息进行解密,这就实现了局域网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的安全传输。

2.4提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级别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使用,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对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升级。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可以提高相关网络设备的安全性。网络中心机房应该建立良好的电源、防雷防火系统,机房应该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需要配备可以提供至少2小时以上供电的UPS后备电源,以防停电时机房内设备仍可继续工作,防止由断电引起的信息数据丢失及设备的损坏。同时机房要设置烟感器、灭火器、自动喷淋设备,防止由外界因素而导致机房的损坏。

2.5建立应急恢复体系

做好应急响应措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在最短时间内保证系统的恢复运行及数据的安全。一种方法是建立磁盘阵列,将多块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从而时间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的可能。另一种方法是建立双击热备份服务系统,即主服务器由两台服务器组成,当其中一台服务器损坏之后,另一台自动成为其备份服务器,能够继续提供服务。此外,服务器和终端都要定期备份数据,以保证意外发生之后可以快速恢复。

2.6对上网行为进行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规范上网行为,对局域网内部用户用网络行为进行管理。根据安全策略,对网络使用者的身份、终端、时间、地点、文件下载、邮件收发等操作进行及时通信管理。上网行为管理阻止了非法用户入侵,规范了合法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入侵者通过网页、文件和邮件对网络进行入侵,造成信息安全事故。

2.7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强化制度管理

除了以技术手段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之外,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制度并成立相关机构进行落实执行也是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条例,制定维护网络系统的章程和网络应急方案。对执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包含曰志审计、行为审计,通过日志审计查看系统是否遭受外来攻击,从而评估网络配置是否合理,安全策略是否有效,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同时也要对使用者的网络行为进行审计,定期组织培训,加强所有使用人员对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防范打击计算机犯罪,并且定期对计算机终端进行检查维护。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4篇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就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2.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优化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2.2计算机网络体系优化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3结语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5篇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3.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体系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4结语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6篇

网络文化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产生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成熟,网络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受限制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交流,促使人们共同进步,这样独特的虚拟的交流方式促使形成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网络文化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平等,消极的情绪,所以网络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高校来说,要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络文化,让学生不受到消极网络文化的影响。

2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

校园网络文化是在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渗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我国,高校是进入互联网的最早群体,网络文化也随着在校园中传播,出现了校园网络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因此,它可以看作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高校师生群体的同质性非常强,他们具有比较接近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及社会地位等,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相似,可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传播一些正能量,让学生尽量少受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1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政治功能,所以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来说,由于受到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具有政治导向。但是,由于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具有多种思想观念,而且在网络中,所有的网络使用者具有平等的地位,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接纳的信息,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平等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等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同学形成正确的校园网络文化观念。

2.2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高效性”及“交互性”

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播只能通过校园的广播站、学校自己发行的报纸及学校举办的思想教育会,这样的传播方式导致校园文化的传播速度较慢,不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信息,并且具有单向性,并且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而网络的信息传播迅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得最新的学校信息,并且还可以和教师或者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对学校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实现资源共享。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高效性”及“交互性”。

2.3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及“全球性”

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受众是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而网络具有全球性,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交流,加强了海内外和校内外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及“开放性”。

3校园网络文化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及建议

3.1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及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学生和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因为网络上的知识传播非常迅速,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和补充课件内容,并在课件上设置一些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改革教学方式,比如应用多媒体和模拟器等,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计划的影响及建议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开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校园网络文化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并且想要快速提高自己,这样的追求使学生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具有个体差异性和计算机水平差异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如果继续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调节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3.3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师生间关系的影响及建议

因为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学生对上课的诉求也发生改变,他们希望自己掌握和安排学习进程,而不是一味在教师的安排之下学习,所以如果仍然沿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为主体安排学习计划和编写教程的模式,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在网络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向着平等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会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主观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进行课程教学,并且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同学融洽相处。

3.4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课堂互动的影响及建议

校园网络文化中的自我输出意识以及互动意识的发展,使得学生们的互动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课堂上的互动可以高效开展。现在只靠在课堂上单纯的教师输出、学生接收的形式不再适合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而师生良性互动,学生之间互助协作才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授的同时还要及时地学习如何进行和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保持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7篇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中,对课程、教材、实训场地、教师等各方面提出了更合理、更严格的要求。

1.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置中,要注意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规模大小相适应,集中表现在教学大纲、课程模块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传统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职业学校的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从而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之学而有用。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置中,把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网络设备基础模块、小型网络组装与配置模块、小型组网技能强化训练、常见网络故障分析解决模块。其中小型网络组装与配置是其核心模块。

2.教材编写项目化

传统的教材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配套的一体化教材迫在眉睫。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具有时代性、合理性、实效性。教材应围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课程专业知识上尽量弃用繁琐、陈旧的理论知识,坚持实用、好用、可扩展的原则,设计涵盖就业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经典实训项目,同时对实训强度进一步加强。为使教材不与社会脱节,同时具有时代感,应大胆地在教材中引入当今社会流行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在教学安排中,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听得懂,做得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训场地综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就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必须在同一场地,也就意味着实训场地必须能承担各种教学任务。首先实训场地要具备充足的网络设备,能承担起学生配置、组网、调试等各项要求,同时为了能在实践中随时可以讲授课论知识,要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黑板等一些教学辅助设备,以便在实训当中穿插理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练、边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4.教师队伍双师化

即使所有条件具备,如果教师仍然只能讲理论而不能胜任实践教学,那一体化教学也是空谈。所以要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专业理论掌握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熟练,且对实训当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分析解决的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采集学生反馈意见,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学生对科任教师也给出了更高的评价。

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总结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8篇

网络的最大优点开放性与共享性恰恰是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会计网络的最致命的弱点。由于在网络会计中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计算机,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自己处理传统舞弊案件的经验,较透彻地分析计算机舞弊手法,努力检查并处理计算机犯罪事件,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相应的审计手段。

一、计算机舞弊分析

(一)篡改输入

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数据在输入前或输入后被篡改了。它通常表现为: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中,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如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通过对数据作非法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

可能的舞弊者包括: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准备人员、源数据提供人员、能够接触计算机但不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业务文件、计算机可读文件、磁盘、磁带、异常报告、错误的运行结果等。

(二)窃取或篡改商业秘密、非法转移电子资金和数据泄密等

窃取或篡改商业秘密是系统非法用户利用不正常手段获取企业重要机密的行为。借助高技术设备和系统的通讯设施非法转移资金对会计数据的安全保护构成很大威胁。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信息的传输路线是随机的。因而可能出现物理窃听、感应窃听、口令字试探、信息窃取、身份假冒。

2、数据在输出过程中,舞弊者能够把敏感数据隐藏在本来没有问题的输出报告中,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数据块;控制并观察设备部件运转,如磁带的读和写,打印机打印和跳跃行次的结构所发出的响音,录在磁带上,可以得到二进制信息。

3、采取设备上的特殊配置,可以在CPU芯片中置入无线发射接受功能,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应用程序中预先安置用于情报收集、受控激发破坏的程序。

可能的舞弊人员除了篡改输出报告为内部用户外,其他多为外来者,更多的是间谍人员。

(三)篡改程序

篡改程序是指对程序做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舞弊的目的。常见的手法有“陷门”和“特洛伊木马”。

1、陷门

从CPU、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开发者留下“后门”,即“陷门”。陷门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这个秘密入口并没有记入文档,因此,用户并不知道陷门的存在。在程序开发期间陷门是为了测试这个模块或是为了更改和增强模块的功能而设定的。在软件交付使用时,有的程序员没有去掉它,这样居心不良的人就可以隐蔽地访问它了。

2、在系统中秘密编入指令,使之能够执行未经授权的功能,这种行为叫特洛伊木马。典型的特洛伊木马是窃取别人在网络上的账号和口令,它有时在合法用户登陆前伪造登陆现场,提示用户输入账号和口令,然后将账号和口令保存到一个文件中,显示登陆错误,退出特洛伊木马程序。用户以为自己输错了,再试一次时,已经是正常的登陆了,用户也就不会怀疑。而特洛伊木马已经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躲到一边去了。

可能的舞弊者绝大部分是计算机高手,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网络黑客等。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数据库文件。

二、计算机舞弊的审查

对计算机舞弊的审查除了借鉴传统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审阅与核对法,盘点实物,查询及函证外,最有效的是根据网络会计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一)篡改输入的审查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 理论支撑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短暂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极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传播亦是如此。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而不同的传播形式赋予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的生存状态。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印刷造纸技术的发明,思想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的内容得以长期保留,但是及时迅速地对教育对象加以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突破和教育空间的位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声音和图像系统,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形象化。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催生了现代传播方式――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增强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人类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是网络传播衍生的成果,而网络传播模式的生成便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发展的技术、物质前提,现代传播学理论提供了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理论对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现代传播催生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反映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对时代的正确反应。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潮流无法抵挡,而新型传播方式给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必然之势,这也是对以往传播经验的总结。

2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工作者的提炼、总结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走上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行统一的人才。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明显,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育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随着社会纵深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时展的需求,用时展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时刻审视自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不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建立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它必须吸取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取其精髓,用其精华。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继承中的前进、发展中的创新,它根植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土壤,吸收和借鉴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重要成果,具有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诸多元素,而且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理论构成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积极推动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寻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3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

计算思维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因为科学、系统的计算思维理论不仅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成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理论支撑,也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就要求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务必始终坚持计算思维的引领,坚持不懈地用计算思维的丰富理论教育广大网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全面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计算思维的理论形态转变为一种心理形态。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0篇

 

网络文化,实际上指的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作为物质载体,将上网者作为主要对象,将虚拟的网络空间作为传播领域,将数字化作为技术手段,以此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生存、活动和思维方式,其实质上是对就有文化知识的一种全新整合和升级。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网络文化下要求计算机教育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积极的转变。

 

一、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计算机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理论课程当中,并不需要在全部的课堂时间内去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网络文化下计算机教育教学应注重对课程设置比例的合理安排。在对教学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当中,应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够只注重实践课,而忽视理论讲解,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只注重理论课,而忽视了实践课,与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相偏离。正常情况下,计算机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为1:1。

 

二、注重对学习方式的更新

 

(一)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网络文化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还体现在对注重学习方式的层面之上,其中改变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根本途径。将网络信息技术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二者实现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内容的传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中来,并且将掌握知识的固定目标转化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了能力培养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

 

网络文化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也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其强调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民主教学氛围的重要基础。网络教学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还应该具备网上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操作技能,从而实现由理论型向实践型的转变。

 

三、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一)强化实习基地和效果评价标准

 

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都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此说明计算机教学与其应用环境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积极建立教学基地,和企业之间实现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对传统以记忆知识多少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改变,应用科学合理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将学生的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特别是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在网络环境当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信息素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网络文化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的构建还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当下,学生信息教育的着手点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与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Internet将英语作为标准语言,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更新,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文化环境当中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要从加强计算机教育教学设计为着手点,是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效益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要依网络信息覆盖量大、传播速度快等实际特点,对教学评价实现改进,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注重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1969年阿帕网(ARPANET)的运行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起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随着对互联网的越发依赖,它的可靠性也尤其重要,一旦互联网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可想象。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与可靠度

计算机网络可以定义为通过通信链路、交互设备以及相关的TCP/IP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且彼此独立的计算机相连接,使其完成特定功能的网络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大多从网络的连通性、生存性、抗破坏性以及多模式下网络的有效性几个方面进行;而可靠度通常又指一定时间内,在网络正常连接情况下,其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对于上至国家安全,下至人们日常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对网络可靠性进行不断优化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可用性,确保其安全使用。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网络中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将导致其可靠性出现问题,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管理因素

网络管理技术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一大因素,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等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所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从网络文档、网络安全、网络环境、网络监控等诸多因素入手,从而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大面积网络瘫痪等问题的出现。

2.2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骨架,它是整个计算机硬件及设施相互连接的物理构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设计搭建过程中如未充分考虑网络建设的需要,以及未考虑其兼容性等因素都影响其可靠性,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应反复论证、评审,制定相应的设计实施方案,确保其可靠性。

2.3网络设备因素

不论是用户设备,还是传输交换设备等都是网络中的实质部件,一旦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体系的使用,一般来讲可以从用户设备和传输交换设备两大部分去分析,防止计算机网络因实质部件而影响到体系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3.1优化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可以从原理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各种设计方案,选择最优,并通过对工程方案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最可靠的设计方案。在进行网络设计的时候,要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开放性和良好的兼容性,为将来功能和设备升级预留空间,另外设计应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保持较高的余和容错能力;在网络技术的选择上应多方面考虑,兼具成熟和先进性,保证其性能优秀等。

3.2优化设计指标分析

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简化成节点和链路的集合,方便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数据分析,采用排队论和图论的相关原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4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实施

4.1用户需求分析

计算机网络最终面向的是用户,网络优化设计实施途径通过对用户功能需求、配置需求等方面去考量,为其网络稳定性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分析用户需求功能,了解所设网络应提供什么类型的功能与服务,了解信息流量、用户对延迟以及相应时间的要求,对所设网络设备数量、技术参数进行分析,保证计算机网络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4.2网络设计方法

计算机网络设计系统而复杂,通常可以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从物理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服务与应用四个层面去考虑。物理硬件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一切设计实施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操作系统包含计算机网络当中所用的各种软件,网络服务则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的诸如FTP、信息传输等功能,最后都通过一系列应用系统反应在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当中。

4.3可靠性体系结构设计

在诸多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中,网络体系的系统结构和工程设计尤其需要重视。当前计算机网络体系被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社会依赖度极大,而网络体系又十分复杂,在体系设计时,一是重视网络的系统设计,不论是在主干网络拓扑结构和逻辑结构的选择方面,还是局域子网的设计、服务器的选择等各环节均不可忽视。二是重视网络的工程设计,在布线、传输、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环节加强管理与选择。

5小结

可靠性与稳定性是计算机网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分析研究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广泛的深入,扩展此领域的深度与广度,网络可靠性相关研究的不断持续和水平的提高,对国民经济、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璐.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J].东风企业文化,2010(02).

[2]梁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1(01).

[3]孙亚民.计算机网络和技术[J].水电厂自动化,1999(01).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M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25-01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也越加重视,《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所以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也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验有效融合,才能够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让计算机网络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让学生纸上谈兵,很难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专业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时效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社会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各大院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也逐步重视起来,但是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的内容相差无几,并且理论知识过于繁杂,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过于缓慢,完全无法适应全新的网络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全新的网络信息技术,而只专注教材中的知识讲解,使学生无法接触到全新的科技前沿信息,无法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2]。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落后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概念解释概念,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播,并且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辅助,使学生过于专注理论,而没有理论教学知识的开发,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成果的提高。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型很强的专业性学科,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只重视教材中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却常常忽视《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过于理论化,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灵活解决,或者没有办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教学实践过于依赖理论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实验方式不系统,实验的形式过于松散,学生没有实践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3]。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空泛、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计算机网络原理,使学生无法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无法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二、《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方式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我国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知识内容,增添最新前沿信息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4]。

(二)创新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有效完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具体使用办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整理出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提前准备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通过丰富教学素材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率。

2、案例引导教学

教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的真实案例将教学内容充分引入,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中的抽象概念、枯燥的知识理论都能够让学生快速吸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生动的案例促进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5]。

3、实际情景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真实的实践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面临计算机网络技术问题时所应该采取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引导式教学

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充分引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内容,丰富教学思想,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并且能够有效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独特视角产生自己全新的观点,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并且通过实际教材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参考,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综合理解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现今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专业化管理,促使该课程的逐步完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更加实用化,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悦,刘明军,张远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0):70-71.

[2] 吴远红,宋广军,潘洪军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水运(上半月),2015(3):70-71.

[3] 高述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10-11.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软件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在的计算机与以往不同的是功能趋向于多样化、资源趋向于网络化、体型趋向于变小,容量趋向于变大,更加全面化、智能化。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机时代”。同时,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业也越发重要。当今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实验的实验设备低端,由于涉及网络的相关设备价格都比较昂贵,相对来说学校会降低设备的档次,实验室的规模比较小,设备的数量有限。对于网络实验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影响,不好深入开展一些深实践、综合性强的实验,并且会影响实验的效果,不能完好地辅助教学。与之同时,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相应设备更新也比较快,这也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大弊端。

一、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目标

对于我们软件学院来说,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核心专业,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网络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明确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目标。经过调查,并根据当今社会的一些就业情况,可以得知,当前各行各业都需要计算机网络人才,例如公务员虽然招录的人数有限,但是计算机方面的职位一般是网络维护方面以及网络系统管理方面的居多,因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无论是企业、机关、政府,还是事业单位等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维护成为关键。我国对网络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同时,现有的媒体网站、商业网站和专业性质的网站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现代社会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企业网络工程的建设、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维护等方面都增加了对网络方面的相关人才的需求。软件学院就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形成一个良好的适用于学生培养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要把握这一点,实验教学的教师们就要关注当今时代形势,技术前沿的发展,总结出一套应对社会就业的方法,而不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明白我们要做些什么,能够传授给学生哪些重要的信息,明确实验教学最终目的,提高实验的效果。

1.理论课后需要及时给予学生上机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很好地达到实验的要求和目的。通过实验辅助理论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更进一步的理解。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兴趣以及操作能力。

3.可以利用一些公司企业等实际的案例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在网络方面都做些什么工作。并且可以联系企业,或者和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进企业,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企业的规划和实践。

4.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创新,激励新思想、新技术,发散思维,提高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法的改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比较重实践性的课程。在一定的教学模式指导下,对于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目标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媒体资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该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按照“建网”、“管网”、“用网”的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WEB开发等知识[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学习能力,结合时代技术和就业的需要,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实验类型要多样化,创新化、综合化,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2.网络实验内容模块化、层次化。网络实验内容是网络技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验内容体系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仅靠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有限的[2]。因此,我们在网络实验教学中加入了其他类型的实验,例如层次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个性化的实验,改变原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枯燥的专业知识中走出来,走向更具魅力的技术性学习。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验更具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3.网络实验课的总体教学要体现当今社会所流行的核心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课程在实际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可以划分为面向能力培养、面向技术发展、面向工程实战[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总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4]。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原理及其发展,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等。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构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到各个应用领域和学科的应用及其发展。

4.利用各种工具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由于资金、网络设备等原因,学生能真正接触到的设备都是小型的,再加上理论知识的抽象、不易理解,导致学生对网络的应用理解不透。实验教学的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软件进行实验教学,例如Ins或Sniffer等可用于捕捉数据包、分析数据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MAC帧、IP包、TCP报文段等各种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内容;BosonNetSim软件用来模拟由各种路由器、交换机搭建起来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自行配置路由器、交换机设备等,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路由配置的命令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好的软件,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共同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个行业、领域都离不开网络。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一个急需网络人才的社会,软件学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网络性人才。通过网络实验教学的不断改善以及一些操作性模拟软件的普及,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网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期对学生在就业笔试、面试通过率上有一定的提高。据统计,去年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就比前年有较大的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的形势以及技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需要随机应变,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网络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顺立,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方立超.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

[3]王盛邦.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4篇

 

1 前言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特殊服务。因此我们平时将其理解成是计算机网络的灵魂和心脏。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可以说是处理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及共享的操作。就当前社会来说,存在有数量繁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现有的网络系统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基于以上阐述,本文确定了此次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理论介绍

 

人工管理文件不仅麻烦,同时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能够释放人力、减少错误率,计算机技术人员研制出计算机软件,希望能够很好的代替人工进行处理工作,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所谓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际上也就是平时替我们进行管理计算机的一种软件,换句话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计算机,也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使用。自从计算机的操作希望问世以后,不管你是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那么就能够非常准确的掌控计算机。就现实情况来说,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只是可以处理用户和计算机对话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负责管理计算机外部设备以及内部设备。就当前社会来说,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主要存在有Windows98、DOS,以及OS/2这么几种表现形式,然而操作系统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得用户和计算机系统通过应用平台实现交互。结合过去研究可以发现,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网络相关属性。就整体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操作形式的软件,并且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软件和硬件的管理工作,进而为用户提供最为及时的网络服务。

 

3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如果说计算机网络的用户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那么计算机网络系统自然也就扮演二者桥梁的角色。早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产生初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也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文件操作系统。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存在有一定的应用功能,那么网络内部各终端之间的相互访问能力也就会非常有限,对于网络用户来说,他们只能够进行使用一些专门的通讯应用,以及处理简单的数据传输操作,然而上述这些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对于通信的需求。结合过去相关的理论研究,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就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层面来说,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传统的网络协议存在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并且还保存当前大部分操作系统的职能,比如说对于文件的管理,对于缓冲区的管理操作,对于任务的管理,对于打印机以及磁盘等等外部设施的管理操作。

 

就操作系统的层面来说,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由核心管理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其中涉及网络通信处理、打印机处理、磁盘处理等面向用户的处理程序,以及多用户的系统核心调度程序。

 

就操作系统的网络层面来说,其本身主要可以划分为星型、环型以及总线型等等多种网络表现形式。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际上是独立于网络拓扑结构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可以发现,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相连接,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往往可以很好的实现路由功能、多种复杂的桥接。这样的话,就能够很好的把相同的以及不同的接口卡、不同协议和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准确的进行连接。

 

4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至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也就是集中在计算机网络运营中网络管理者通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向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这样的话能够保证用户准确的接入并且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而促使交流沟通或者分享网络资源。然而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仅可以为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管理操作,同时还能够为不同目的的用户提供管理。

 

支持虚拟化的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数据其中自有的合理分配,同时还能够进行科学化的整合。这样的话,可以很好的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同时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兼容丰富的客户端操作系统:无论用户采用怎么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我们都能够有效地连接并且访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高容错性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可以说是非常稳定的,其本身并不会由于网络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而报错,进而停止其向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提供带有应用性质的服务。

 

支持互连异构的网络:如果说存在有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要协同运行的话,那么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就能够准确平滑的将其连接起来。

 

5 结论

 

就当前社会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正逐步朝着集成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向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进步,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的性价比以及可比性,进而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因此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时我们应当不断地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进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稳步的运行。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48-02

一、引 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不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部分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环节,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一直是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如程序设计实验等,只需要提供一个软件环境就可以进行设计与调试,完成正常的教学实验。计算机网络从硬件、软件和通信等几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不应只是理论的验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主要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依附于理论教学,造成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实验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仍然无法进行网络的组建、测试、维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也只是建立在理论上,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网络技能联系,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终结果是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考试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网络认识却并不深刻,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面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和各高校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环境、学生能力的差异,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是保障专业实验的重要条件。专业实验室与传统机房的区别在于专业实验室面向专业课程而传统机房面向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专业实验室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网络布局中的各个环节,学习从网络原理到网络模块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的各种知识。目前高等院校中常见的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若干台计算机。很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综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学生不能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形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形成独立、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实验教学不再依附于理论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考核。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独立设课不仅使学生认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而且对于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过来促进学生在理论上寻求解答,更能体现网络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的特点。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独立实验课,就必须有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参考书。单独设定学分,规定计划实验学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大纲,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中体现和贯穿理论知识,保证实验内容先进、实验操作可行,设置必做与选做等多种层次实验项目,进行多层次的、灵活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内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需求的接轨。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发展的特点;必须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充实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例如简化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X.25、帧中继技术等部分内容,简化OSI参考模型等略显老化的知识,增加ATM技术、接入技术、路由器技术等现行常用技术所占课时,强化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等内容。

4.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作用,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新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产品不断涌现的课程特点,经常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分析、解决。或者让学生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活动,在工程实际中完成工程作业,并以实训报告作为这一环节的考察依据。其优点是学校不需要建立实训基地,无须投资大量资金,学生就可以看到、了解到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为学生创造一次走向社会的锻炼机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部分高等院校中的实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管理的教师,必定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需要学校选聘高水平实验教师,或为实验教师提供相应条件,以提高其教学能力。

四、结 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和相互结合的背景之下诞生的,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地改革与更新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以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尉哲明、马尚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