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情境教学法及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引导浸入这一个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情境中人物的遭遇或是情感变化,从而明确其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内涵。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方面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彻底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而通过情境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层次的感悟领会。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素材的引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与素材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作用显著。第三,情境教学法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对知识呈现较为局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思想素养水平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1.设计适当的情境。要将这种方法切实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以便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情境展开教学。在设计情境时,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等,确保设计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起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第二,情境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即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点进行情境设计,不能脱离教学活动。比如,针对“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章节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对国家政策制度不了解的状况,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够反映相关知识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际体验情境:在课前让学生彼此交换外套进行试穿,然后根据学生的试穿结果,向学生提出衣服与身体要相互适配的观点。然后由此引申到教学内容上,提出国家政策、制度要和国家实情相符合这样的理念。如此,凭借这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知识要点,提高了教学效果。2.教学情境的运用。在设计好教学情境之后,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进行巧妙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般说来,情境导入可以在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进行。在课前,导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要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在课中,导入情境可以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化验证,加深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这样一个情境:一名菜贩在菜市场卖菜,不小心遭遇小偷,被偷走了几百元钱。菜贩到派出所报案,但是接待的工作人员爱搭不理的,使得菜贩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教师引导学生浸入情境中,假设自己是菜贩,应该怎么做。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引导和规范。待相关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在引入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处置。如此,就可以起到强化巩固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情境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3.教学情境的优化。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使得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在优化教学情境时,重点在于根据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进行针对性改进。例如学生反馈教学情境的引入时机不好,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的引入时间进行优化。若是学生反馈在教学情境中的融入程度不深,那么教师则需要改变教学情境的内容设置,确保学生能够更深的融入。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从设计情境、运用情境和优化情境这些方面出发,切实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进步发展。

作者:谭建芳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加林.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153-154.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结语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实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最优化策略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思想品德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本学科重视就不够,兴趣也不大,课堂缺少活力。作为一名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有责任改变课堂现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科学性和兴趣性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会影响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又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对思想品德课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表现。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广泛、丰富,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求知需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已的力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翔实的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的做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实际上也就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几节课上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并且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只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并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①学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组织答案;③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导”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和热点,优化学习内容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将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比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环节我苦苦思索小论文怎么写论文。设计问题。当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时,你会拨打什么电话?当你遇到火灾时拨打……以一联串的来自生活的问题进行发问,起到较好的效果。还有女生晚自习回家时怎么做可以尽量避免侵害?发生火灾时请你模拟报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使课堂贴进学生的生活,也有实用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应关注社会大事并引入我们的课堂。四川汶川地震,让学生学会顽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学会坚强的面对挫折,感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关注国家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或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课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时效性,最为学生喜欢。

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图片,再配上音乐,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愉快的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的时候,利用少数民族的图片,再配上《爱我中华》这首歌引入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再插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风俗、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这课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利用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升旗仪式,和驻港部队进入的画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培养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做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训练,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一一到位,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最优化策略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思想品德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本学科重视就不够,兴趣也不大,课堂缺少活力。作为一名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有责任改变课堂现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科学性和兴趣性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会影响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又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对思想品德课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表现。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广泛、丰富,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求知需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已的力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翔实的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的做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实际上也就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几节课上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并且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只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并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①学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组织答案;③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导”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和热点,优化学习内容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将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比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环节我苦苦思索小论文怎么写论文。设计问题。当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时,你会拨打什么电话?当你遇到火灾时拨打……以一联串的来自生活的问题进行发问,起到较好的效果。还有女生晚自习回家时怎么做可以尽量避免侵害?发生火灾时请你模拟报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使课堂贴进学生的生活,也有实用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应关注社会大事并引入我们的课堂。四川汶川地震,让学生学会顽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学会坚强的面对挫折,感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关注国家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或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课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时效性,最为学生喜欢。

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图片,再配上音乐,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愉快的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的时候,利用少数民族的图片,再配上《爱我中华》这首歌引入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再插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风俗、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这课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利用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升旗仪式,和驻港部队进入的画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培养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做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训练,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一一到位,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有着较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而中学时期又是学生时代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学生和家长会将更多关注文化课学习中,使得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于分数至上态度,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导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因此,初中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体育活动屈指可数。各中学对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重视程度较低,只是应付相关的检查和比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对教师的指导态度不满意;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容乐观,主要动机是强制性的“学校制度要求”;中学生参与效果不甚理想,总体的活动强度都集中在中小强度以下,不能达到健身和积极休息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收效甚微,课后感觉心情郁闷,多数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开展意义并不理解。南皮县农村中学教师对思想品德认识不够全面,在参与过程中,除部分体育教师外,与学生沟通较少,参与率较低,没有充分起示范和教育作用,有些规定还是流于形式,视而不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这就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四)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 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 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 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 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从而进行情景教学。

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这样, 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 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 喜忧同伴, 增长见识, 提高觉悟, 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 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 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 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 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 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 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如我在平时讲课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 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 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 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既重视实际教学, 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 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 达到理论与实际, 学与用, 知与行的统一, 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 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 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 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讨论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 应用价值 优化

随着传统的教师单一中心德育模式向教师和学生双中心德育模式的转型,以及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建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探索、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对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认识不清的问题,使得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进一步探讨和认清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不断优化这一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独特的应用价值

讨论法,是讨论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和确定讨论课题,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等组织和实施环节。讨论法在教育理念从专制走向民主,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师生关系从教师中心走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演变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讨论法的普适价值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可以说,正是这些普适价值促使讨论法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一脉。当然,讨论法除了具备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趣缘关系培育与发展,增强课程吸引力。

趣缘关系,简约地说,是一种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联结纽带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趣缘关系有着广泛性、多样性、平等性和突出的参与性等特点,[1]并因此发展成为了现代人际关系网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趣缘关系的发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趣缘关系,包括社团趣缘关系、课程趣缘关系和网络趣缘关系等多种样态。其中课程趣缘关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课程趣缘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课程的吸引力,最终影响并决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如前所述,讨论法具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培育社会责任、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等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兴趣的疑难问题组织和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在探究性学习和讨论式教学中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培育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趣缘关系,增强思想品德课对他们的内在吸引力。

(二)可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感召力。

如何增强课程的感召力,是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重要旨趣。讨论法在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感召力方面的特殊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第一,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旦选择并采用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在选择确定讨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比较之后选择讲授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这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解决增强课程感召力过程中遇到的教师动力不足、方法陈旧等问题。第二,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和应用讨论法时,选择和确定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迷茫、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讨论课题,指导他们独立或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围绕讨论课题发表不同观点,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和维持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程的感召力。第三,讨论法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天然地蕴含并且丰富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间性。在讨论法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互相尊重、相互启发、平等交流,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这对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能够引领学生拒绝或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课程的说服力。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今天的初中生作出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的过程尤为艰难。这一状况反映到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领域,主要表现为部分初中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薄弱、荣辱观念淡化、进取心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有些甚至接受并传播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承担着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使命的思想品德课无疑应该通过建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来有效应对并解决。而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科学运用讲授法对初中生进行必要和充分的正面理论灌输教育之外,将讨论法有效运用和贯穿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去,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讨论法引导初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寻找、发现和分析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是非问题,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明方向、辩是非、知荣辱、会感恩、求上进,在情感体验和对话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引导当代初中生自觉拒绝和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化解思想困惑,从而真正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

二、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的困境

如果把古往今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教学方法体系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讨论法无疑是这棵参天大树上夺目的奇葩。讨论法以其普适价值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特殊应用价值,完全可以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向而行,在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讨论法并未因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被普遍接受和运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其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成本较低、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的讲授法,对需要付出更大代价和成本的讨论法欲迎还拒;其二,讨论法由于自身组织的复杂性而在运用中经常出现选择的讨论课题难以维持和讨论过程的可持续性难以持续,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狭小与人员重复等问题,而这些失当现象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三,由于讨论法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各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环节衔接不足,发挥不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讨论法形式单一也往往限制了讨论法自身的方法魅力。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途径和方法

应该看到,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如何克服讨论法自身存在的各种弱点,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运用面临的困境,尽最大努力实现其优化效果,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亟待引起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特点恰当运用讨论法。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以“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2]每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都包括众多的章节框题,并非每个章节框题的教学内容或与之相联系的时政热点问题均适宜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时,首先要考虑某一章节框题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否具有良好的可讨论性。对于缺乏良好的讨论性、不宜采用讨论法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讨论法教学。而对于教学重点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则应该多采用讨论法教学。其次,在选择讨论法教学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宜少采用讨论法。八、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趋向成熟、判断思维能力逐渐完备,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表现欲增强,教师可较多地运用讨论法。再次,同一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之间,以及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水平的好、中、差等方面的差异,这也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总之,讨论法的运用一定要因材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照搬乱用。

(二)充分调动“中下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力求实现全体同学参与讨论。

在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少数优生“包场”讨论的现象,而这正是讨论法的大忌。教育心理学认为,讨论法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3]而这种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应该包括全体师生。优生由于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自学、分析问题、创新等能力,往往在讨论中充当“主角”。相反,“中下生”由于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或能力方面的不足,往往不愿意发言或很少发言。这时,教师应该运用情感的“期待之钟”,和颜悦色地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向他们提问题,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体验到讨论的快乐,最终融入到讨论的“大家庭”中去。可以说,能否以民主的教法和教态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带进讨论环节,是衡量讨论法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实现讨论法与主题探究活动环节的良性互动。

讨论法运用的目的在于调动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和纯理论性的德育模式已很难顺利完成。因此,遵循生活德育理论原理和要求,让讨论法和主题探究活动环节优势互补,必将为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优化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教师要力争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如吸引学生注意留心收听新闻广播节目,阅读报刊杂志等,并及时将有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挂起钩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发表课前5分钟即兴时政评说等,利用课外主题探究活动环节来弥补课堂讨论法教学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参考文献:

[1]谢玉进.网络趣缘关系与人的发展[J].理论导刊,2007,(1):37.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研究问题 分析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实用性;思维能力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古我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与思想品德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向也不尽相同,学生的不同时期中对于思品的认识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也分阶段性。初中思品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思品知识。

一、在讨论中让学生思维尽情畅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思想品德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内在修养,对于这门课的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施,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那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就非常强调教学方法的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品德中没有其他学科中的固定理论和公式,没有固定的讨论来供解题使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包罗万象,汇集了众多的知识和智慧,所以在对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就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

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在现代的教学模式里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些也都是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独立地完成对思想品德概念的理解。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思维尽可能地畅游,这样不仅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学习主动的态度。

二、注重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灌输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文学情感也是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类的情感有其生动、形象、含蓄、优美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时注重对于这种美学的传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想品德,对文学情感产生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促进思想品德思维的灵感,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能力。在我国漫长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的文化艺术形式,各种情感形式非常的优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古诗、词、谚语等,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情感,对于文学情感的情感,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未来的艺术创作。

三、思品教学中模式的研究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尽量多创造各种教学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自己体会思想品德的学习,在这种自由的情况下,学生更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完成自我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特定情境的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中是学生知识的灌输者和教导者,而是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带领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思考的目的。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意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小组讨论形式,小组辩论形式,特殊环境的设置,特殊任务的设置等,在这些情境设置中,小组讨论形式和小组辩论形式经常被老师们用到,而且效果明显。在课堂中穿插这些辩论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另一个高度,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意识。这些都是对学生提升的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不断有动力来鼓励,在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一些考核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一些测试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作出检验,这种检验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而是对学生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这个分析过程能够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方向把握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估结果作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这种评价不仅仅是让教师对学生作出适当的教育改善,同时也是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学习方向,能够很好地把握学习要点,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一门情感教学,作为一个思维的锻炼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质的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本来就是一门很活跃的课程,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初中思想品德变得更为生动,更加适合当代初中学生。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已经被学生接受,初中教师和同学都在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思想,逐渐注重了对于能力的提升,注重对于思想品德情感的培养,注重思维方式的形成,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完善,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能够成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恩林.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设计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2]曹瑞金.正确认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0.

[3]董洪亮.入脑入心润德端行[N].人民日报,2000.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还是学,接触最多的都是文科性的语言叙述,这就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必要性。

1.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正文和补充材料部分都是阅读的素材,为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据调查,在课堂上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比例仅占7%,有明确阅读要求的只占3%。这样的教学活动违背了教学的科学规律,也违背了编书者的本来意图,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考试过程中的必要性

中考要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的题型固定在两类:一类是单项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无论是单项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阅读都是其主要的考查内容。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需要学生阅读分析,非选择题的材料和问题也需要学生阅读分析而后作答。

3.实践过程中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知识实践性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是要与社会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校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忽略阅读教学,学生就失去了感悟、体验和分析的环节,也就失去了分清是非、提高能力的机会。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可行性

1.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常常采用议论文的格式,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一个课目就是一个大的论点,一个框题就是论据或一个小的论点,而正文部分则是论证过程(有时也包含论据),补充材料则是例证,也就是用事实说话。

2.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在阅读中产生,在阅读中培养,在阅读中形成。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法

1.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指导

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效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

如果学生阅读的内容、形成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似,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2)要关注学生阅读成就感的生成

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就是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首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读有所得。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及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法,如阅读故事等材料一般指导学生采用略谈法,了解大体情况即可。在阅读一些理论性的论断或比较优美精彩的材料时,一般采用精读法,要对材料进行边读边想,反复推敲,理清材料结构,把握材料的实质内容。

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强化中逐步把课堂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同时,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是一种被赋予了新含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活动讨论法的应用具体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讨论法;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处理不断变革发展的时期。而初中思想品的教学课程,也需要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同时,由于当今时代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因而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活动讨论法即在教学模式变化与课程改革要求中应运而生。活动讨论法不仅充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性,还可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

1.在初中思想品德磕碜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特征与优点

1.1活动讨论法的概念与特征

活动讨论法,指的是在教师带领与引导之下,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者具体问题作为主题进行讨论、并在最终解决所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班级或者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讨论而了解问题,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增加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印象。

1.2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首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意识。由于活动讨论法所采取的是平等交流方式,因而能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意识和自主性。同时,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的理解、思考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及事物现象的自主探索能力。此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应用活动讨论法,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活动讨论法与初中学生教学模式和学习特点相符合。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论性强,且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然而,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容易使师生陷入枯燥、乏味而单一的抽象概念解释教学模式中,从而扼杀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而相比之下,活动讨论法风格活泼、形式多样,更为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具体应用方法

2.1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活动讨论法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虽然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但不能根据学生思维方向而任其发展。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方向应给予启发,依据具体讨论的内容,由浅而深的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学还需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注意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收集新思想,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把握程度。

2.2教师与学生需在活动讨论课堂上做好相应准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教师各自做好课前准备,以充实其教学内容,避免其讨论偏离了课程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告知学生活动讨论课堂的主题,同时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使得学生有足够时间做课前准备。选择讨论主题,是组织活动讨论课的关键。教师在制定讨论题目时,要注意将学生现实体验感受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偏离了教材内容,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意义,偏离学生实际,会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无话可说,两者均无法获得预期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制定讨论主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题内容,比如苏人版七年级的《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其课程主题为“知耻近乎勇”,教师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自尊、何为知耻,了解自尊、虚荣之间的不同,并能够采用正确方法对待羞耻感,因“记耻”而奋发向上,从而发挥其“知耻”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设置讨论主题时,可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比如将主题制定为“知耻之心在避免考试作弊中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对考试作弊现象负面意义的讨论,了解考试作弊是一种羞耻行为,其反应了作弊者不良道德品质和虚荣心。因此学生在考试时需避免这类行为,培养正确的自尊心态。学生在对这一主题讨论时,不仅能明白何为知耻之心,还有助于其在心中建立是非、善恶标准,增强学生的个人自律。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的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方式,不仅能尊重学生的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培养自身收集信息、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动讨论法还能增加学生之间合作机会,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身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活动讨论法有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满足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应强加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娟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增强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倡导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亲身体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还可以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一、问题式体验

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体验教学,通过各种有关课堂的问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出各种富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时,从而发现问题所在,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思想觉悟,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式体验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给学生,还需要通过活动式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的印象,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知识,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观点和想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采用开展辩论赛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实践式体验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仅仅依靠书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成长的问题,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感受思想品德课的魅力,锻炼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总之,采用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体验式教学是教师的义务,真正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需要,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现状 改进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初中思想品德,历来都是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但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主的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因此,正视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源,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改革思想品德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质较低,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位置,因此,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我国现状看,某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某些思想品德教师思想文化素质较低,并且把一些不良言行在课堂上或者现实生活中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难以信服其所传授的知识及理念。初中生由于年纪尚小,对人对事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判断能力,一旦有人做了错误引导,特别是教师作了不良示范,就会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产生重大影响。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滞后。

当前我国初中课堂仍然处在教师硬性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早在几年前的新课改要求里,便已提出既要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仍实行填鸭式教育,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人兴趣。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地讲解各种知识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减少,大大降低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不仅禁锢学生的思想,而且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内容空洞,脱离实际。

由于升学目标的客观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多是围绕中考考点展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点、考点等理论知识的讲述,很少联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也很少关注学生个人生活能否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自身情感难以迁移到所学内容上。这就容易造成学习兴趣缺失、分数高素质低、知行不一等局面,有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预想成效,不利于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初中品德教学改进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生离开父母在外求学求知,教师对他们而言,是朋友,是长辈,更是他们学习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培养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务必从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查漏补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语言表述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严谨和规范。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时刻谨记为人师表,课堂内外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知行合一,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倡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改进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将会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策略里,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往往只是听众,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使得课堂上的师生交流难以展开,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笔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行民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分组讨论热点话题、课前小发言等)进行师生互动,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表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学会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多关注时事热点,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同时把这些事例引入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和解说,并结合课堂讨论或提问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走向进行适当引导,不能让课堂失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点的学习和领悟,这样不仅可以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其他各项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有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付良.谈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学术谈论,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