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篇

1计价标准要统一

在计算电力工程的价格时,一定要具有统一性,在遵守规定价格的前提下进行清单计量项目的制定。在整个过程中,计价标准一定要统一,不可出现计价标准互相不同,不统一的情况。在我国,目前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结算的价格管理方面,还是没有形成固定而且统一的正规市场体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竞争力,要科学的管理市场的公平竞争活动,使得企业的能源资本尽量做到节约使用,在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对能源资本的损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鼓励企业自觉报价

应该鼓励电力企业自觉进行呈报价格,投资企业要具备自行设定价格的能力,电力企业单位则要做足市场调研,得出结论,然后再依据调研所得的市场价格,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经过多方位的考量,最终确定价格。除此之外,投资企业还可以根据工程造价有关部门给出的参考价格进行定价。经济的全球化在电力行业里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逐渐的向国际化的模式靠拢,从而使得市场竞争体制不断地全面化。所以,结合此种情况考虑,就要求电力工程结算编制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样做不仅仅在一方面保护了电力工程的质量,保证电力工程的进度,而且在另一方面,还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标环境。

3电力工程预结算还需法定性

除了以上的两个特点之外,在对电力工程预结算时,还要具有法定性能。这是因为在各个环节上,电力工程的价格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减轻了电力工程预结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预结算虽然在大力的发展,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在电力工程预结算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就对电力工程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1电力工程结算编制缺乏监管力度

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在监管上的力度还不够,在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问责制度,更没有较为系统完善的奖惩制度,工作出现失误以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的损失也不需惩罚,工作出色也没有奖励,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管理编制预结算报表的单位缺乏合理的控制;再者,组织施工单位的员工的思想认识还跟不上,综合素质并不高,以上种种都是可能导致电力工程预结算有过多估算的原因。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些工程的周边环境过于复杂,在对地质进行勘查时准确性不够,在设计思想上,还延伸不够深入,技术水平方面还有所欠缺,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再三调整设计的情况,另外,在施工现场的勘察以及认证逐渐增多,在工程竣工时的基础资料上并不够详尽,这容易使工作人员出现工作上的疏忽。

2二次复核容易出现问题

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行二次复核时,有些工作人员将包含在内的工程质量内容重复复核,而对于那些需要重新核算的工程质量内容却忽略掉了,出现严重的二次复核失误。因为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的条款缺乏对双方行为约束,有些条件上,双方的要求条款还存在一些偏差,这使得施工方可以有意的进行重复核算。尤其是在工程承包中,有时候对承包范围以及承包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的要求,所以会造成所谓的“按实结算”。

3材料市场存在不健康竞争

近些年来,电力工程材料的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被大大带动,但是在这个市场中,却没有对材料的价格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所以导致了目前电力工程材料市场的不健康的竞争,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情况严重。实际的电力工程中,材料价格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这个比例十分巨大,所以在控制材料价格这个方面对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良性的调控会提升电力工程的效益。

三、提高电力工程与结算编制质量的具体办法

在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对预结算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得工程的应得利益不受到损害,每一个施工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预结算的编制质量,以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办法。

1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

现在,电力工程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为了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就要中标,但是对于中标的工程是否有利润,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向前发展,而且这也和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决策、正常的经营都有莫大的关系,基于此,企业要做好对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平衡,使各个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处理良好。在严抓投标工作的同时,还要为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工作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使投标工作能稳定顺利地开展。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设置合理科学的奖惩制度,要对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严格的评价。

2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准

要达到做好预结算工作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用业务水准最好的员工。所以预结算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业务水准。预结算工作人员要熟悉掌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知识,能够快速的对定额工程的单价进行转换计算。要一直关注市场上计价的最新信息,而且还要认真的对工程现场的工作进行观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定期对预结算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令员工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

3拟订合同要慎密

工程的展开是基于合同的,所以工程的建设结果与合同就有很大的关系。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虽然业主在该行业占者主导的地位,但是也住在制定合同时不能扩大自己的权力,削弱自己的责任,不能违背合理分配财务风险的原则。所以,企业在制定合同时,一定要认真谨慎,认真的对法律条款进行分析,在合同中一定要严格明确的对双方的责任进行划分,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4减少预结算工作时的失误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2篇

1)建筑工程套用预算定额过程出现高套或者错套等现象

所谓的高套建筑工程预算项目,即是施工方以价格较高的定额项目来套用价格较低的定额项目,而施工方应用该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多计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而同样的,错套定额项目也具备这一特征,其主要是指施工方在进行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故意套用一些错误的工程定额项目。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技术研发人员不断将科学创新的新元素渗透至技术、工艺的开发过程中,然而这一技术成果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定额缺项的不良问题,使需要增添在原始定额内容上的项目数量日益增加,可是因为国内相关部门缺乏完整、合理、可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所以最终就导致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作落实得不太到位、不太合理。

2)施工单位为了使建筑工程有所“增值”而选择各种不良手段

为了大大增加建筑的造价成本,国内部分施工单位会选择各种各样的不良手段,并借此来提升自身实际的经济效益,比如建筑材料价格调整方面,施工单位会选择上调一些已经涨价的建设材料而对于一些价格下跌的建筑材料,其却选择维持原价的做法。除此以外,施工单位会通过虚设名目的手段来提高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成本,比如有的建筑工程并没有应用到大型设施设备或者特种设施设备,可是却在工程预结算编制过程中虚列各种各样的设施设备的使用费用,或者一些建筑工程按照原先的施工计划而言是不需要赶进度的,可是却在工程预结算编制过程中增加夜间加班费等没有必要的成本费用。

3)建筑工程不可避免、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些不可知、不可避免的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预结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比如设计变更、建筑材料价格变动、工程量计算错误等,而施工单位要有效地控制这些客观性影响因素,就需要获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工程各队伍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例如设计变更,为了能够让设计图纸更贴近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工程设计方一般会按照施工现场实况,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修改设计图纸与施工图纸,因此就导致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2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准确性的措施研究

1)加大对建筑工程预结算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艰苦性的工程,其需要工作人员同时具备工程师与经济师两方面的专业功底、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服务敬业精神、优秀的工作作风、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素质。为此,施工单位务必要重视预结算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养项目、举办实操训练活动等形式来进一步地提升广大预结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使他们严格依据国家的法律制度、施工条例进行做事,从而行之有效地提升当代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人员工作的准确性。

2)增强对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监管审计力度

就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而言,其仍然存在着种类错套、项目重复、定额高套、施工量计算偏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会有意选择以上做法来进一步提高工程的造价成本,从而以合理的“借口”提高自身的可取利益。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审计人员务必要拥有较为深厚的实践经验,掌握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了解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最新动态,然而就从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人员的任职现状来看,预结算人员的组成结构与专业资格存在着不合理、不优化的问题,比如熟悉财务的不了解工程,熟悉工程的不了解财务,可以同时兼顾工程与财务的专业化审计人才少之又少。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工程发展需求,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专业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精英的培养,从而为提高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3)强调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工作

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人员要将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工作贯彻落实好,就需从工程项目的各个细节着手,在最大限度上了解与掌握施工合同内容与涉及范围,熟悉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与施工图纸,并且要频繁出现于施工现场,深入了解与研究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实况,落实好施工日志记录工作,从而逐步地做好建筑工程各项施工资源的收集、整理、归纳工作。除此以外,施工单位务必要实时地关注与了解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并且依据材料价格的变动事实,有针对性、合理性地在合同当中加以注明,从而降低建筑工程出现“互相扯皮”的可能性。

4)制定与完善建筑工程的预结算编制机制

现阶段国内各大建筑所使用的“企业内部定额”模式虽然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合理的地方,但其的贯彻落实却对建筑工程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中之重的影响作用,可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并不是真正地以企业内部定额来限制工程造价成本,而是沿用地方定额或者行业定额来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为此,国内各大建筑单位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预结算的控制监督工作,在最大限度上落实好职责分明、权限界定、流程规范、方法选定、审批实施、预算执行等一系列工作,从而行之有效地制定出健全化的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机制。

3结语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结算;文件质量

【 abstract 】 engineering the settlement belong to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d project co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a ring, so that the settlement is the project of the whole project engineering center. The settlement project cost of the project has a large connection, affect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and even affect the whole project engineering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ettlement documentation from hair,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document for the method of settle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settlement, ensur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of the orderly, to safegu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nefit, hope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project settlement plays a certain reference.

【 key 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settlement; Fil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方向:加强人员业务理论学习,提高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及预结算文件的能力

1.1加强人员业务理论学习

工程预结算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很好的预结算能力,掌握坚实的理论只是也是很重要的。熟练掌握预结算的业务理论知识,了解施工的设计、施工的程序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了解与工程预结算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预结算相关文件的编制规范。[1]预结算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预结算能力,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准备。

1.2加强业务人员法律法规认识

工程的预结算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政策性。工程预结算文件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制,这就要求我们的预结算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有所了解,并认真执行。工程预结算文件是根据当地的政府机构、及定额管理机构的政策和文件来进行编制的,一切的预结算编制工作要合理、合法。[2]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合同的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签订合同。在签合同之前审查对方的法人资格,防止冒充,了解对方履行合同的能力,减少投资风险。合理运用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1.3加强人员业务预结算文件编制的能力

工程预结算人员是整个工程预结算的策划者,为了保证工程预结算文件的编制质量,我们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预结算能力。加强从业人员的预结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软件的运用能力训练等,提高从业人员的预结算文件编制能力。

2.从做投标文件开始,打下提高预结算文件的基础

工程投标报价是工程报价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工程招标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出准确、合理的工程投标文件。工程投标报价不仅决定了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工程造价,还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工程投标报价文件编制很重要。在一些工程预结算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的预结算工作人员在拿到施工设计图纸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预结算文件的编制工作了,这样做是不规范的。[3]我们应该先仔细的查看工程招标的文件,对工程招标文件的投标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清楚、详细。招标文件是依据施工单位参与的工程项目的要求来编制的,招标文件内容包括投标邀请书、合同通用条款、评标的方法及标准等。投标文件的编制格式要规范,内容要清晰,有条理。工程的投标对整个工程的预结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学习编制工程投标文件,将有利于工程预结算文件的编制。

3.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预结算相关工作资料搜集整理

在编制工程预结算文件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搜集与工程预结算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合,有利于工程预结算文件编制的完善。依据工程需要,广泛的搜集有关的资料。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的投标招标文件、施工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各种标准的图集、施工方案及经济签证单和变更联系单等。有些资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需要我们进行整理分类,分好类别,注明日期和号码,方便查询。通过搜集的资料,整理资料,才能保障工程预结算文件的编制质量。

4.相关预结算软硬件的配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预结算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对工程预结算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预结算工作的效率,减少了预结算的误差,保证预结算文件的编制质量。[4]所以我们要完善预结算的软硬件设备,提高预结算工作的质量。目前与预结算相关的软件有CAD设计软件、PKPM 系列软件及Excel电子表格等,这些软件在工程预结算工作中的运用,使得工程量可以用图形算量建模自动计算,钢筋量通过钢筋软件来抽取,造价软件也能完成套定额和编制清单。所以健全和加强预结算软硬件的配套,是提高预结算文件编制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从预结算人才培养考核方面及内部制度提高

5.1从预结算人才培养方面提高预结算文件质量。

加强预结算人才方面提高工程预结算文件编制质量,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工程预结算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审核,不断的提高工程预结算人员的预结算能力,推进工程预结算的工作发展,保证工程预结算文件的质量。(1)提高预结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工程的预结算文件编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各种与预结算编制有关的专业知识。对土建、水利、电气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依据工程的设计图纸做出工程预结算。[5]我们还要了解预算定额的知识,掌握工程的招标、投标、施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的进行预结算编制。(2)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场上,我们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好公司预结算技术的秘密,使我们每个从业者都应该遵守的准则。在进行投标的时候,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害公司或者他人的利益,培养预结算人员的职业水平,在工作中遵守道德准则,认真编制预结算文件,争做一名优秀的工程预结算人员。(3)提高业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工程预结算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编制,所以我们要加强从业人员对预结算法律法规的认知,保证工程预结算文件编制的顺利进行。(4)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计算机使用培训。工程预结算软件的开发,促进了工程预结算的速度,减少预结算的误差,提高了预结算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预结算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让预结算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软件技术,保证预结算文件编制的有序进行。

5.2从预结算内部制度提高预结算文件质量。

为了提高工程预结算文件的编制质量,我们要加强预结算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协调的、形同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工程预结算编制过程中,要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因为工程预结算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6]例如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物资方面,我们就需要和工程造价部门合作完成。实习激励制度,加强预结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做好预结算工作。巧妙运用工程预决算软件,可以减少编制的时间,提高编制的速度,保证预结算文件编制的质量。再者,要加强预结算的审核力度,加强施工的预结算复核,结合工程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强化预结算的管理与内部控制,可以提高预结算文件的编制质量。

结语

工程预结算文件编制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求预结算工作人员细心做好每个工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预结算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保证工程预结算文件编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明军.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45-47.

[2]刘明群.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预结算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2010(02):56-58.

[3]黄莉.论提高工程预结算的编制质量[J].科技资讯.2010(14):78-79.

[4]黄建,邓群芳.如何控制工程预结算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45-47.

[5]杨宁宁.浅析如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及有效控制工程结算[J].广东科技. 2011(14):90-93.

[6]邓燕虹.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29):67-69.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等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免费论文,工程造价。。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待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概预算编制质量,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新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三)严格按编制程序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工程量(3)计算单价;(4)编制单位工程概预算并汇总得到单项工程,工程项目概预算。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建筑业建设项目目前已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预算软件来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文治武功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尝试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按中的去路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重复计算。

4、编制单价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不准确。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作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用量最大的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的、钢材、木材、砂石料等材料价格应按照当地权威部门所出的最新材料指导价为准。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的所在区域建筑材料关、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运输的方式等得到符合实际的材料价格。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分析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的可靠性。

(二)费率选取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行业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行业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随意使用不同行业的定额。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选用。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和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允许换算的进行换算,不允许换算的只能按定额选用,不得随意调整。当定额缺项时,可编制补充定额。

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或《青海省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内容及条件,正确应用现行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用准确,防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的概预算。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费用组成近年来变化很大,加之建筑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周期长,使建筑工程投资(包括估算、概算、预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任务非常繁重。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基本原则;依据;条件;方法;步骤

随着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其建设管理体制受到建筑业人士的高度重视。施工图预结算编制作为土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的关键环节,既是工程项目招标、考核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工程建设计划、投资、拨款和结算的重要法律文件,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和手段。面对当前普遍存在工程造价失控的情况,提高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1 施工图预结算

施工图预结算,是依据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地区批准的材料预算价格,按单位估价法计算的,以工程量和货币形式变现的预算,是用来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和拨款、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签订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和办理工程结算的法律文件。

2 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

为保证土建工程施工预结算编辑体制的合理和有序,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对编制的内容、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而统一的规范。

(二)保证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

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点。为了保证其编制的准确性,编制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编制工作。认真了解施工设计图,深入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以掌握工程量。同时也要掌握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基本施工设施的市场定额,办证定额套用的合理化。

(三)实事求是,保证不出现漏项少项、多算重算、高估低估情况

施工图预结算的编制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工作,要求编制人员认真核查每一项预结算内容和单价定额,做到实事求是,保证不出现漏项少项、多算重算、高估低估情况。

3 施工图预结算的编制依据

(一)土建工程的施工设计图

施工设计图,是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作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规定了土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特征、建筑结构和尺寸、建筑用料及其定额、装修方式等具体内容。这里所指的施工设计图是通过会审的施工图纸,不仅包括以上内容,也包括图纸会审记录等内容。

(二)经过批准的施工方案

土建工程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文件,规定了土建工程的施工方法、构件加工、施工材料及其堆放地点等。这些资料直接影响着工程量的计量和预算定额的套用。

(三)现行的预算定额和地区单价定额

土建工程设计图预结算编制的确定,需要结合举国上下现行的预算定额和地区单价定额。现行的预算定额是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基础,而地区单价定额则是决定预算定额的关键性因素。地区单价定额具体内容包括当地的材料单价定额、人工工资以及机械台班及其消耗量等。而具体某一地方土建工程预结算则是在现行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单价定额来确定预结算定额。

4 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的编制条件

土建工程在进行施工图预结算编制工作之前,必须保证符合以下编制条件。第一,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需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通过审批,才能保证预结算编制文件具有法律效益,进而得到认可和有效执行;第二,施工设计图必须通过投资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共同认可,避免出现在施工期间出现分歧情况,保证预结算编制文件不出现变更;第三,施工设计图需要进过严格的会审,保证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预算定额套用、单价定额等诸多方面的合理化。

5 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的编制方法

在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中,单价法与实物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一)单价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按相应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中各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2、套取相应预算定额的分项工程量的定额基价,得出各个分项工程的直接费用,然后汇总出总工程直接费;

3、用总工程的直接费乘以相应的费率得出工程总的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最后将这些费用汇总,得出施工图的预结算费用。

(二)实物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与单价法相同,计量出各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2、套用相应分项工程的定额消耗量,将各个分项工程量分解为相应的消耗量;

3、用相应分项工程的消耗量分别乘以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单价,然后将各种费用相加得出分项工程的工料机总费用;

4、用工料机总费用乘以相应的费率得出工程总的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最后将这些费用汇总,得出工程的预结算费用,这也与单价法的最后一项步骤相同。

6 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步骤

(一)收集编制施工图的有关基础资料

有关资料在这里具体是指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的编制依据,上文内容已有涉猎,不再重申。

(二)熟悉与掌握土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的基础知识与资料

编制人员只有在全面熟悉与掌握施工设计图的基本知识与资料的前提下,才能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和土建工程项目的全貌,进而根据施工图的具体内容编制预结算文件。

(三)掌握土建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组式设计

掌握土建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组织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影响工程预结算编制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例如,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和市场材料单价的变化情况等影响因素。

(四)精确计量土建工程的工程量

在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编制方法中,多次涉及工程量问题,足以看出精确计量工程量的重要性。它的计量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和现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有条不絮逐步计量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再得出总工程量,避免漏项和重项等情况。

(五)利用预结算编制方法计算得出各个工程量的直接费,再乘以相应的费率得出工程总的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最后将这些费用汇总,得出施工图的预结算费用。

7 总结

通过本文对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结算重要性和基本编制要点的论述,使我们全面了解与掌握如何编制土建工程施工图的预结算文件。为保证施工图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控制土建工程的工程造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前言

财务是高校管理的关键部分,财务预算管理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编制过程,并对编制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实施策略,以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收支平衡原则

现阶段高校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收入不断增长,但是由于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待遇,因此,需要支出的资金也在持续增长。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时,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量力而行,以免支出超出能力范围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

(二) 合理负债原则

随着社会上对高校教学要求的提升,各大高校开始了对自身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完善。虽然这一措施吸引了更多学生前来就学,学费、住宿费等收入都有所增加,并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拨款,但是在完善过程中,高校中的各项经费也随之增长,所需资金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这一情况下,高校必然会采取贷款、借款等方式进行筹资,而在还款时,不仅需要偿还所有借款,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要求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时,遵循合理负债的原则,对融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充分考虑学校的偿还能力,避免不良贷款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

(三) 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高校的一些大型项目建设或投资,需要提前进行论证分析,由相关人员制定多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所需成本、预期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盲目开展项目,影响高校未来发展。

(四) 统筹兼顾原则

由于高校的收入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支出项目,因此,需要高校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道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支出项目。对每一个项目都采取方案择优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精打细算,并通过招投标法等方式,实现项目的公开、透明,以免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 收入预算科学预测原则

高校的收入预算受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难度较大,因此,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收入预算科学预测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收入项目的影响因素,做到既不隐藏收入,也不高估收入。

(六)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过于追求低成本而造成设施建成后防腐维修、设备淘汰较快,反而导致资金大量浪费,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策略

(一) 重视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规划[1]。包含了对编制人员的选择、预算调查表设计、编制阶段划分、编制时间及内容的安排等。编制人员的业务素养对编制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应选择责任心较强、专业水平较高、具备丰富编制经验的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助手。

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制定编制相关的材料,并对预算调查表进行发放和回收,第二阶段为制定预算草案阶段,对所收集的预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调查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对各项目进行测算,利用总结数据进行预算草案的设计,并交由上级进行审核,提出正式草案,第三阶段为财务预算审定阶段,根据领导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正式方案。通常整个预算编制过程需要六周左右,高校应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足。

(二) 细化预算编制

细化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2]。因此,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的过程中,应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尽量细化到各基层单位、部门以及项目,提升预算的准确性。

做好预算设计,尽可能的与会计科目相对应,保证预算项目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形成包含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预算汇总表、部门明细表三部分内容的完整预算项目体系。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预算中体现出每一支出项目,保证所有支出都有根有据,并制定部门的预算明细以及重要项目的预算明细。加强并落实对各项目的论证工作,避免盲目安排项目相关工作。对于经常性的支出项目,需要创建相关的资料库,如主要耗材价格信息库、职工基本信息库等。对于专项基建项目等,需要提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创建项目库,以便为年度预算提供相关数据。

(三) 使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和工具

在进行高校收入预算编制时,需要对不同的收入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学生学费等收入可以使用标准收入预算法,经营收入可以结合收入项目特点及影响因素,按照科学预测原则进行预算。

在进行高校支出预算编制时,可以采取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基数的编制计划和预算方法[3]。将零作为起点,对预算年度所有项目的缓急程度进行分析,测算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并对每一人员和部门进行逐一测算、核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以提升预算的精确性。

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时每年必做的工作,其内容、方法上不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人工编制十分浪费人力和时间,并且极易出现人为失误,因此,需要采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编制,能够直接在编制过程中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并保证了编制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三、结论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和科学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编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对高校的财务决策和长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财务预算编制的各项原则,充分重视前期工作,细化预算编制,并采取科学的预算方法,运用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以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和预算管理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皮志红.论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控制[J].商,2013,11(22): 42-43.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执行审计 审计结果公告 部门预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目前, 各地部门预算改革进展情况不够均衡, 尤其是县级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到位, 预算编制较粗、综合预算不尽规范、基本支出定额不够完善、信息系统应用程度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深化预算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我国推行部门预算的背景与意义

推行部门预算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完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它是政府预算编制方面的重大改革。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对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公共支出管理和革新预算理论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对于我国财政预算理论的革新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实证分析的开展。总而言之,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既是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的起点,也是评价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成败的核心。实施部门预算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预算体制的比较和研究,有利于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部门预算的成功经验。

二、近几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经验研究

(一)审计结果分析的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2006年至2009年公布的关于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即2006年第5号,2007年第6号,2008年第7号,2009年第12号。文中统计的关于部门预算执行涉及的财政资金范围仅限于这4份公告中的资金范围。

(二)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

按照以上数据说明,本文统计出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中涉及问题财政资金的金额与比例(单位:亿元)

表1的数据表明: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编报不实”和“未拨付”, 2007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执行不力”和“支出不具体”, 2008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支出不具体”和“会计核算”, 2009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编报不实”和“支出不具体”,比较而言,在12个项目中账外账和损失浪费通常为本年份中比例最小的两个项目。

(三)审计结果数据分析的结论。

通过对历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部门预算编制不合理 ,大量“编报不实”问题资金的存在有极大的危害。同时,部门预算实施不力,从历年的审计结果公告可以看出,“支出不具体”涉及的问题资金在2008审计年度比例最大,达到54.6%。在预算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很容易钻预算过粗及各项支出内容划分不细的空子,从而“改变资金的用途”和“扩大支出范围”。这两个项目,连同“编报不实”成为历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中最受关注的三个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部门预算无论是在编制上、实施上、管理上,还是执行审计上,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将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部门预算的改进作出贡献。

(一)部门预算编制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分析“编报不实”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应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变我国“二上二下”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将原来由各个部门向财政部提供预算草案改为财政部门通过对当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编制年度预算计划,然后下达到各个部门;在此基础上,各个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具体情况对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二)部门预算实施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预算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是造成预算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政府各部门必须严格依照立法机关审查通过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法案办事。应尽快修订和完善《预算法》,明确政府预算的法律地位。可以在《预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果由于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中央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门申请,政府可以提出预算修改方案,对当年的预算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整。同时增加及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对违规执行预算行为进行处罚的相关条款。

(三)部门预算管理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效的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相应配套机制的运行来协调实施。制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为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加大《政府采购法》的推行实施力度从法律上保证与部门预算改革相配套进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以便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006年至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预算松弛 管理层在职消费 产权差异

一、引言

Cyert 和March(1963)研究分析得出在谈判过程中产生了预算松弛问题。Young(1985)基于业绩评价选择的视角认为只有当公司的员工有机会选择他们的绩效评价标准时才会产生预算松弛问题,因为此时员工就有可能通过低估产能造成预算松弛。此后学者对预算松弛的研究从未间断, Dunk&Nouri(1998)为预算松弛给出了一定较标准的定义,预算松弛就是公司的员工在计划某项任务时,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故意的高估成本、资源或者低估收入与产能。余增彪(2001)也就预算松弛的概念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即预算松弛一种逆向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信息不对称且利益相悖的委托关系之中。由于本文研究的视角,即管理层在职消费是管理层逆向选择的一个动因,所以本文结合以上文献将预算松弛定义为:在委托关系中,企业预算制定者在制定预算过程中故意低估收入、产能或高估成本、所需资源的一种逆向选择行为。作为在职消费的最早关注者,Berle&Means(1932)提出,当公司股权分散,且管理层持有少量的公司股权,公司的资产可能会被管理者控制来造福于管理者而不是股东,包括卸责、获取额外的津贴等,这里的额外津贴就与在职消费相类似。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普遍使用的在职消费的含义为:在职消费也可以称为职务消费,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在履行其职责、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费用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的相关消费,在职消费通常被认为是隐形薪酬。

二、文献综述

(一)信息不对称 委托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人拥有的关于某一事项的信息数量不一样时,拥有更多信息的人较之委托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上述理论体现在公司的预算管理之中就是由于下级员工拥有更多上级没有的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从而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利用自自身的信息优势,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松弛的预算。Christensen(1982); Young(1985)和Kren(2000)等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在公司实行预算管理时,下属可能会通过说假话或者其他途径来隐瞒部分或所有的内部信息,不让上司知悉公司的具体情况,从而造成预算松弛情况的出现。而国内学者张朝宓(2004)指出信息对称对预算松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影响非常明显。郑石桥和王建军(2008)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

(二)薪酬方案 20世纪70年代Schiff& Lewin的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的出现是由于预算责任人非常知晓他们获得的薪资会随着预算的降低而增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责任人才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故意降低目标的实现难度,引起预算松弛问题。Hopwood(1972)提出如果用预算标准评价预算执行者的经营业绩或者管理业绩,这将会导致预算机制的功能发生紊乱。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马良勇(2002)的研究表明,利益诱使了预算松弛的产生,因为当预算执行者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有其自己制定的,预算执行者就有可能通过减小预算的目标,增加他们当期所实现的业绩,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薪酬。

(三)预算编制机制 公司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形成相应的预算编制机制,企业编制预算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机制并不仅指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与反馈也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的关系研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Schiff & Lewin(1968)年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会故意利用预算参与导致预算松弛,这对提高生产能力有消极影响,降低企业的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算编制中经理人的参与并不会增加预算松弛发生的概率。Onsi(1973)指出,预算参与使得经理人相信没有必要将预算当成可利用的会计工具去制造预算松弛,而且预算参与还对减少预算松弛起了重要作用。Murray(1990)通过研究甚至指出,经理人参与编制预算不但不会引起预算松弛问题而且会激励他们难度更高的任务目标。国内学者林峰(2004)研究表明参与预算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给出的解释是虽然中下层的管理人员通过编制预算使自己拥有了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增加预算松弛。上述文献对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均未考虑不同的产权制度,在我国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问题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而企业的预算通常是由各级管理者编制的,管理者可能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为了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或许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因此,本文拟分析在不同产权制度下高管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的企业,相反,控股股东不是国家的企业就是非国有企业。由于控股股东的不同,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企业中管理层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一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得的货币薪酬较低,股权激励机制也不成熟,这就使得在职消费成为了管理层薪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额很可能已远超过货币薪酬。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影响薪酬。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公司运营所需的费用,使得管理者个人可以尽享其行使职务所发生的在职消费。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因此,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属于股东也就是属于管理者的,管理者就不需要寻求其他手段获得额外的薪酬。在职消费消耗了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就减少了身为管理者的股东的当期收益,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理性的对待在职消费,也就不需要通过制造松弛的预算来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会使用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而不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而刻意编制松弛的预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国有企业由于管理层更容易获得在职消费;假设2: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成正相关;假设3: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严重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三)回归分析 本文用于回归的数据仅有2010年,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Winsorize,剔除了0%-0.5%和99.5%-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而且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得到335个观测值。本文对国有企业与管理费用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显示解释变量STATE的系数为0.4981,表明其与被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之间正相关,并且是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的性质是国有企业时,管理层在职消费数更大。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较大,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加其可获得的福利,这些福利通常被称为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为进一步验证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的关系,将各项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的回归系数为1.0819,表明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之间正相关,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管理费用率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大。这与前文假设一致,管理层在职消费情况愈严重,公司的预算松弛程度愈大。当管理层有机会享受在职消费时,会采用夸大预算的手段来增加其工作福利,这些福利可以是薪酬福利也可以是添加豪华的办公用品等其他福利。综上所述,模型一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管理层享受在职消费的机会更多;模型二表明更多的在职消费使得公司预算松弛问题越大。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大体认为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拥有更多机会享受在职消费的这一前提下,由于在职消费与公司预算松弛问题成显著正相关,所以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比非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加严重。但这一结论只是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推导出来的,还需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得到准确的结果。表(6)显示的是企业性质与公司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性质的系数为0.9787,与公司预算松弛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大。这一结果与本文的假设一致。从表中看出公司规模越大,预算松弛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当公司规模较大时,管理层被授予了更多的权力,这时管理层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来增加其在职消费的机会也就更多,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公司规模越大,其属于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预算松弛问题,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可能造成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预算松弛的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得出结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一股独大”股权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层手中,而较低的货币报酬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有更大的动力去利用其拥有的控制权增加其隐形薪酬,即在职消费,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其运营公司的费用就是增加隐形薪酬的手段之一。相反,由于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与管理者通常是相同的,管理者在对待通过增加职消费侵占公司利益上更加理性,所以其通过编制松弛预算增加在职消费的可能性较小。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建议:我国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的监督管理层,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可以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的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完善的高管激励机制,增加对管理层的外部监督,降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对防止预算松弛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要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中获胜,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本文仅就国有企业与预算松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后续研究可以选择某一个行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另外还可以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组进行讨论,本文仅在组间分析中对其进行了分组,在实证分析阶段进行分组可能会使结果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郑石桥、王建军:《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2]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契约论 预算管理 松弛

推行预算管理是发电厂成功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这对于了解发电厂的财务状况,并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发电厂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被视为发电厂实现管理控制与评价分部经理按计划运行的能力的有效办法。

但是,目前在发电厂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其效用的发挥,比如,一些发电厂虽然有预算管理,但是仅仅止于预算编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预算执行规则和环境,或者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在战略的指导下进行,预算松弛严重,导致预算仅仅成为文件夹中的文件而无法成为衡量业绩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现实与预测的差异导致预算调整偏离了原来的目标,或者执行者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导致费用超预算和利润低于预算等。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的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使得预算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失效。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预算管理的瓶颈,因此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使发电厂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契约理论概述

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2、预算管理和预算松弛概述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企业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规范性,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它是财务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一般要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此进行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

预算松弛是指预算执行人员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故意高估支出、低估收入或低估业绩能力的情况。预算执行人员之所以会虚报预算,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认为超额完成低水平的预算与无法完成高水平的预算相比,前者比后者更能令其上级管理者满意,预算中含有一定的松弛成分,可以为预算执行者保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一方面可以用来预防上级管理者经常性的预算削减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地对预算加以压缩以给其上级管理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尽管出资者、董事会与管理者签订了管理报酬契约,编制企业预算以使大家的目标尽量趋于一致,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总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非正常手段来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样,所签订的契约对管理者就可能失去一定的约束力,合作博弈也演变成了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是低效率的,此时达成的纳什均衡不是“帕累托上策均衡”。预算松弛是预算契约失灵的表现。

二、预算松弛产生的原因

1、预算编制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目前,许多发电厂并没有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电厂的预算编制只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发电厂的战略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有效性差。

2、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参与不相匹配

预算作为一个常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功能:激励功能和计划功能。由于预算责任人与其上司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即预算责任人知道的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的信息要多于其上司,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预算责任人的能力、预算责任人的偏好,发电厂年度预算如何控制细节等等,导致预算责任人有可能从私利出发,利用预算参与来确定对自己有利的预算水平,从而出现预算松弛。

3、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合理

发电厂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松弛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编制预算时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而我国多数发电厂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量或减量预算的编制简便;二是给预算确定中的讨价还价行为留下空间:三是承认历史水平的合理性。尽管增量或减量已经考虑了某些非正常因素,但确立增量或减里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松弛普遍存在,预算的编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4、缺乏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

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赖组织的保证。我国发电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题,也容易导致预算松弛的产生。我国尚有部分发电厂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发电厂的预算管理由总经理或者财务部门做出,而不是由专门的预算机构编制而成。这就说明,我国发电厂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到位,尤其是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发电厂中的设置较少。由于缺少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等权力大部分都落到了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手中,最终导致预算松弛的普遍存在。

三、基于契约论视角加强预算松弛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

完善契约,明晰产权,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发电厂的运行成本,并为创新活动提供激励,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其实就是对各博弈主体提供一种约束力,使得博弈各方共同遵守,这样的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它能使博弈各方达到“双赢”。同时,不仅要明确产权以约束博弈各方,更重要的是根据发电厂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机构情况,及时修改契约和修改约束条件,以保证约束条件的长期有效性,维持合作博弈的长期进行。

2、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

发电厂财务预算编制弈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不确定项目引发的。不确定项目越多,参与人的博弈机会也就越多,发电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也就越差。为了提高预算的真实可靠性,发电厂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就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收集、分类整理的管理办法。客观、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能大大减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为此而造成的参与者的不同看法和争议,降低其因此而开展博弈活动的机会,达到发电厂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的目的。

3、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

对发电厂预算编制起核心作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单位,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认真听取预算执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了解。预算执行单位也要积极总结经验,对于预算编制的偏差和一些合理的建议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向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发电厂最高决策层反映。经常的交流,能使得博弈各方信息在预算编制时充分对称,从而减少在预算编制时相互了解、获取信息的程序,达到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合理确定预算边界、编制弹性预算

针对发电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使预算合理反映发电厂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和所面临风险的影响,提高预算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应合理确定预算的主要边界条件,引入弹性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要对预算期内影响预算目标的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预算的关键因素。其次,要对关键因素的可能出现概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业务量范围,最后按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预算,使预算的不确定性如实反映并得以控制。而且在预算执行中,应注意预算刚性和柔性的结合,当影响预算完成的主要边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允许对预算进行合理修正和调整。

四、结论

由于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预算流于形式、缺乏战略指导、预算松弛等问题,导致预算管理的激励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对发电厂的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契约理论视角,提出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合理确定预算边界、编制弹性预算四条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发电厂进行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国富:契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0篇

时间紧,同志们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任务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目标,为推进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会前局里对今后部门预算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刚才,这次布置年部门预算工作的会议非常重要。司处长从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内容、顺序等各方面总结了部门预算改革效果并提出了年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大家要认真研究落实。下面,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严格年部门预算执行问题

年部门预算已经人大审议通过,并批复下达给各部门执行。各处要严格依照部门预算执行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好财政监管职责,目前。执行中除确实急需布置的项目外,原则上不予追加,经过充分论证后可纳入年部门预算。要坚持监督与检查并行的方法,按预算安排掌握好拨款进度,加大对部门预算执行的跟踪问效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防止“重编制、轻执行、虎头蛇尾”现象的发生,使部门预算真正起到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单位经费支出的作用。

二、关于加强年部门预算编制管理问题

要加强年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年部门预算执行工作的同时。

部门收入尤其是自有资金收入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相比变化很大,一是加强对部门收入预算的监督审查。近年来。这既有经营、服务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年初预算安排没有很好地参照上年实际收入情况、预算编报过于保守、漏报收入等原因。从年报市人大审议的60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看,自有资金收入实际执行结果比年初预算增加1.8亿元,其中:社保奖励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1.7亿元,教科文奖励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843万元,行政政法奖励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618万元,农业奖励管部门自有收入增加174万元,经济建设处、企业奖励管部门自有收入也与年初预算有所变化。对此,市人大已提出了疑义,要求我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各处在审查分管部门的年预算时,要重点审核单位组织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一定要参照上年实际收入情况并充分分析当年增减因素变化编报,不能报多少就是多少。另外,预算内管理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等专项收入预算的编制时间要与部门预算时间同步进行,年部门预算编审中不能再出现专项收入预算编制确定晚,影响部门预算汇总时间问题。

防止执行追加。近年来,二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支出的论证审核。部门预算执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行变化和调整大多数为项目支出,有些部门反映,根据工作需要编报的专项经费预算,年初不安排,预算执行中通过追加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基层单位编报部门预算的积极性。市人大对部门预算调整也提出了意见,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条例,对预算变化进行规范,对此,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各处在编制年分管部门预算时,对能够在年初布置的项目,尤其是属于每年都需安排的补充正常经费性质的资金,一定要编入年初部门预算中,不得在执行中追加,支出安排不能留有硬缺口。各处要充分利用预算编制周期延长的有利条件,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规范性。今年市领导提出在今后部门预算项目编制方面要建立编制、审查相互制约的机制,因此,各处必需建立健全部门预算项目审核资料,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考察论证,对项目的审核要考虑充分,经得起推敲,注重支出绩效的考评,维修项目必需提前经由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估,从而为预算编制、审查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除农业处等个别处已初步建立项目库外,三是推进年部门预算项目库建设。项目备选库建设已经提了几年了但目前各处的项目库建设不平衡。大部分处仍未建立分管部门项目库,主要原因是对项目库建设的重视水平不够。无论从规范项目支出管理,还是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来看,建设项目库的方向都不能改变,不能后退。各处要在现有条件下,根据上年部门预算项目安排情况,结合部门单位申报的年项目计划以及项目审核论证、排序情况,加强项目库建设。已经建立项目库的要进一步规范,尚未建立的要抓紧时间建立分管部门单位的项目库。要对项目库中的项目实施滚动管理,从中排序筛选出局部项目编入年部门预算,并将调整后的项目库内容于月末前报预算处备案。

生产建设性资金除科技三项费外,四是强化生产建设性资金编入部门预算的工作力度。目前。其他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力度还不够大。有关处要尽快与省财政厅相关处室沟通,借鉴省今年的有关做法,加大对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协调力度。依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调整、改革资金分配方式,根据各部门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前项目论证时间,并将细化后的生产建设性资金编入部门预算,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对尚未编入部门预算的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等资金要加大工作力度,纳入年部门预算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60%并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相信,省里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到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行业培训;预算编制;建议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事业单位通常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参考前几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预期,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情况,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经审定批复后,严格执行。当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事业计划与任务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有较大影响时,事业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多年组织编制单位预算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财政部门往往每年9月份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要求10月份就必须完成下一年度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牵涉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预算编制需要编制人员主动加强与各业务科室(部门)的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并整理出基础数据。然而很多科室(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基础资料薄弱,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得不到很好的论证,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因而存在大量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使得预算结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度预算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脱节。年度预算不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保证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建设行业培训主要是组织全市建设系统关键岗位、应急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办建设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全市建设系统各类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落实建设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做好全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同时负责全市建设系统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只有到每年的年底单位才能根据本年度培训班次拟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预算编制10月份就必须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跟年度预算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造成了预算编制不能完全体现年度工作计划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都是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测算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如培训办班支出是按上年的班次来编制下年度的预算,而从上年10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培训班次增减变动非常大,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预算编制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实行严格的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综合定额管理。如建设行业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需要聘用临时人员,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为在职每人每年5000元,有些单位由于正式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大,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并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支出的需要。如汽车费用定额预算,建设行业培训人员多为一线工人,单位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办班及教师接送等都需要用到车辆,车辆定额经费实际支出存在超标准现象,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专项经费来弥补。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各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

(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科学。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单位习惯地在上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上,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测算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导致预算结果不切合实际,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全面综合考虑业务计划变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然造成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笔者试着就如何更好地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目前多数事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单位各内设科室(部门)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途径,需要事业单位各科室(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作用。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组织相关科室(部门)积极参与编制预算,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快速进行。预算编制人员要主动加强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一起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保证预算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 作用。单位要早准备,对下一年度的各项业务工作要有充分的估算,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要细编制,将单位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科室(部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

(二)预算编制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相结合。预算编制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金,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状况和单位本身的情况,又要考虑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应当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制单位预算时,要认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分析近年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对全年工作进行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预算编制要结合单位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进取,发挥资金最大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设行业培训单位应充分考虑行业应急性培训,一次性培训,制定年度计划。如建设行业培训中的职称继续教育培训为每年一次,五大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为两年一次,安全生产考核人员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为每三年一次,培训时间不同,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化就很大。这就要求单位不能只是在当年预算基础上编制下年度预算,而应该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结合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编制年度预算,避免因工作任务变化而导致单位大量追加预算资金或预算资金大量结余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编制定额标准的调研,特别是要加强对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考虑其实际工作需要,切实发挥预算编制标准的指导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统筹兼顾各单位的主要职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通过准确合理的预算给予这些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切合实际的预算定额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如:建设行业培训的汽车费用定额的确定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考虑到其工作职能需频繁的使用车辆,可适度提高单位的汽车费用支出定额,与其他单位区分开来,使支出更加的合理。

(四)积极探索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积极鼓励事业单位从实际出发,不受往年数据的影响,根据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可能发生的费用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真正做到根据需要编制预算,使预算的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按照预算年度内所有因素和事项,审核原有以及以往各年度增加的各项开支,细化预算,安排支出,以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行业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动较大,其年度预算编制就不能只是在上年的基数基础上编制本年预算,应该在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基础上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的规范、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保障事业单位的稳步、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研究.商情.2008;3

[2]吴琦.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与理财.2008;7

[3]朱钜巍.关于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天下论文网.2012;5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绩效预算;功能取向;部门预算;预算绩效评价;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FS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7(05)-0087-07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旧世纪之交的公共预算改革呈现出从投入转向产出与成果的渐进趋势,以绩效为重心的预算管理改革在许多OECD成员国风起云涌的浮现。英国1988年推出的《改进政府的管理:续阶改革方案》、新西兰1989年制订的《公共财政法》、美国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成果法》等,都是著名的例证。综合看来,这些绩效预算改革试图将一种理性的抉择工具注入一个被视为高度政治性的预算过程。

基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近期部署和财政部关于绩效预算改革的远期规划,国内关于绩效预算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建立绩效预算体系夯实基础。陈纪瑜等、王明秀等分别以公共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和财务绩效为视角,初步构想了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和部分指标;茆英娥探讨了我国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张晓岚梳理评述了国外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现状、趋势,设计了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另一类则是对绩效预算改革的探索,主要是对西方绩效预算改革经验的引进、绩效预算本质的争鸣、绩效预算实施条件的分析等。如马骏明确了西方新绩效预算改革的特征、优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陈工介绍了英、美、澳、新等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的状况;马蔡琛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路径的三步走模式;乔彬彬比较了绩效预算的实施条件等。

但是,正如马骏所指出的“中国的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研究缺乏理论化的努力”,当前我国对绩效预算研究同样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化的规划:关注对国外已有研究现状的推介,缺乏对我国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理论研究;在现阶段不具备实施绩效预算条件,而要全力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国家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又缺少评价理论的科学支持;在国家已明确绩效预算改革目标的背景下,对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思路并没有引起充分的关注;进而导致研究成果平平,疑惑、误区尤存。

“绩效预算改革与当前部门预算的关系是变革抑或调整?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和体系的建立能否直接移植于绩效预算的结果评价?”解决这些疑问的关键即是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理论导向问题。本文以著名公共预算专家Schiek与Rubin的经典预算功能取向分析范式为契合点,深度整理美国预算管理改革的轨迹,从中国部门预算的实际框架出发,演绎提出部门预算管理蕴含的“控制核心、绩效导向”的混合功能取向。基于这种价值取向,引申确立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理论导向:源于实际的理论起点、面向未来与着眼现实的理论构架、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融合的实现体系。

二、预算功能取向分析范式:美国预算改革实践的理念透视

Schick(1966)基于对美国1920-1966期间预算改革实践三阶段的划分,率先提出了公共预算的三种功能取向――控制、管理和计划。他认为任何预算体制均容纳了计划、管理与控制过程,但却很少能够并重,总有某种功能取向在特定的预算改革阶段占据主导地位。1920-1935年的分项预算(Line-item budget)阶段代表了控制取向主导时期,强调收支控制,中心目标是防止资金滥用和管理失控。管理取向从罗斯福新政开始逐渐替代控制取向,对应早期绩效预算(Performance budgeting)阶段,由单纯的收支控制核心预算趋向于管理促进与产出测评,基本理念是辅助管理层评估预算单元的经济效率。第三个阶段是以计划取向为特征的项目――计划预算(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 system)时期,主要目标是将传统的年度预算准备转变为着眼政府远期的政策目标。早期绩效预算文化中的“预算”是一项管理工具和工作项目,聚焦于公共部门以往的工作产出;而项目-划预算文化中的“预算”是一项分配过程与政策声明,集中于公共项目的未来影响。尽管Axelrod质疑了三种预算功能的互斥性与历史发展时序,并引发了Friedman尝试运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Guttman量表和散点图等方法对其质疑的统计检验以及Lewis对Friedman选取统计方法不恰当性的驳斥,Schiek的预算功能取向论点仍然得到广泛认同,而且Schick本人强调的也是预算取向在特定时期的主导而不是排斥。Lynch(1995)同样认可预算行为有三个主要的目标:控制、管理、计划。如果控制是主要目标,那么预算模式将被设计得确保资金根据已通过的政策使用;如果以管理为目标,那么预算过程便强调管理机构中的人员以便在项目中实现效率和经济;如果以计划为目标,那么该过程便强调加强政治决策过程。这三个方面并非相互排斥,它们存在于大多数预算过程,但三种目标的区分在概念上是有用的:不同时代的改革者试着强调其中的某一个目标,但其他目标并未因此而消失。

考虑到Schick的经典于60年代的时间局限性,Rubin(1996)结合美国20世纪70-90年代的预算改革实践,提出三种预算功能取向理应延展为涵盖“优先性和责任性”的五种取向。七八十年代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ing)改革的重心在于依据公共项目的重要性确定预算分配的优先性,被设计用以改进管理的效率和效果(Taylor,1977)。之后的平衡基本预算(Balance-base-budget)、目标基础预算(Target-Based budgeting)和行为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ing)皆是零基预算的衍生形式(Tyer & Willand,1997;Go-ertz,1993;Wilhelmi&Kleier,1995)。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强调预算责任性(Rubin,1996;Martin,1997)的新绩效预算(New Performance budgeting)冲向了改革的前沿,其宗旨在于将美国联邦预算管理进程由投入和产出定位转向效率和成果定位。Rubin认为面向责任性的预算意味着对当年预算成果的衡量并作为下一财政

年度预算建议的参考,Martin指出责任性导向的成果预算聚焦于对成果的测评。新绩效预算试图评价政府工作的成果(outcome)而不是集中于工作的直接产出(output),这也是新旧绩效预算的最重要区别(Wang,1999)。

基于对Schick(1966)和Rubin(1996)研究贡献的继承,Tyer和Willand(1997)详细回顾了20世纪的美国政府预算制度,进一步明确预算系统的演进过程即是五种功能取向的日趋完善过程,对应于预算改革的五个阶段。Thurmaier和Willoughby(2001)将预算功能取向分析范式延伸至预算机构职能,指出主要有四种取向的中央预算机构:控制、管理、计划和政策。Bartle(2001)同样利用Schick的分析范式探讨了预算、政策与管理的关系。牛美丽认为美国预算改革的演进始终围绕着预算的三个功能――控制、管理和计划而转换。遗憾的是,国内学者的相关成果局限在对前三种功能取向的理解,对优先性和责任性的忽略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综上,经典预算功能取向分析范式实质上可以解释源自不同时期预算改革实践的核心理念,结合Schick、Rubin以及Tyer和Willand的研究基础,比较不同预算功能取向下的预算改革实践的主要特征,简要归纳为表1。

对上述实践的整理与凝练发现:五种预算功能取向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五种预算理念是部门预算发展不同时期的预算思想的彰显;五种预算的信息目标是不同功能取向下的预算理念的体现。尽管如此,按不同功能的上述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并存与并重。

三、绩效预算改革与部门预算框架:变革抑或调整

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预算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强调的是产出与成果导向,或者说强调的是管理和责任,从而增强了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在国家明确绩效预算是远期改革方向,预算绩效评价是近期基础工作的政策背景下,有必要澄清这样一个通常被理论界忽视的问题:“未来绩效预算改革是对部门预算的变革抑或调整?”。笔者认为,我国远期绩效预算改革是部门预算框架下的预算管理理念调整,旨在实现绩效信息与预算配置的有效结合,理由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部门预算与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角色的差异性。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公共收支计划和法律文件,是国家对原有功能预算的改革,旨在完善政府管理、基于预算管理主体结构的预算框架模式;绩效预算是使命驱动、结果定位的预算(National PerformanceReview,1993),本原是改革支出机构动机的预算编制模式。美国各级政府一百年来预算管理经历了四种类型的改革:预算执行改革、预算编制改革、预算制度和程度改革与减少赤字改革;预算制度和程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即是基于1921年《预算和会计法案》确定的联邦部门预算基本框架,改变了政府制定预算的治理结构,以便使预算权力逐渐平衡,这也是该基本机构框架能延续一个世纪的原因;绩效预算与项目一计划预算、零基预算等隶属于预算编制改革的范畴,它建立在基本预算纪律的基础上。美国的预算改革实践提供了支持这一论据的经验证据,无论早期的分项预算、绩效预算、项目―计划预算抑或近期的零基预算与新绩效预算都未能撼动部门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都是部门预算体系下的预算编制模式的变革。同时,自美国通过《预算和会计法案》并确定部门预算框架以来,各种预算编制改革并不存在历史时序之间的互斥性,例如20世纪50年代绩效预算所倡导的效益和效率基本分析思想却为计划一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所采纳。从目前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情况看,几种编制方法往往被同一机构混合在一起使用。可见,部门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相对静态”的预算管理框架角色,绩效预算则代表了“相对动态”的改善预算编制理念的努力,是基于部门预算框架的预算编制管理理念调整的结果。Keuy(2003)对美国政府预算编制改革的评价也从侧面支持了这一关键差异,“绩效预算与早期的创新努力(其中包括项目一计划预算、目标管理以及零基预算)一样,都属于过程导向型,而且对于将政治因素排除在政府预算编制之外的承诺,最终达到的效果只不过对传统预算修修补补而已”。

另一方面,部门预算基础上汲取绩效管理理念的可行性。Key(1940)提出了公共预算领域的经典问题“在什么基础上,决定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分配给A行为而不是B行为?”,这显然是针对预算配置绩效的思索。回顾美国的预算改革实践,Key的时期正是分项预算的盛行时期,控制取向主导下的预算理念要求政府预算应该包括所有的收支项目,各项支出被明确归属到各个政府单位,每个项目所需资金按年来确定。追溯分项预算的起源,几乎是和《预算和会计法案》同时诞生的,自然可以将分项预算理解为传统部门预算框架基础上的最初预算编制理念。而且Sehiek(1966)介绍目标账户引入分项预算后的支出分类包含组织单元、功能和目标三类,这也与我国财政部2007年实施的以收入分类、支出功能与经济分类为核心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存在异曲通工之处,中国现阶段的预算改革内容与美国19世纪初部门预算框架的分项预算极其类似,这也和马骏(2005)基于预算时代视角提出的中国预算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建立西方国家在19世纪时形成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的观点不谋而合。无论是产出导向的早期绩效预算和远期目标下的计划-项目预算,还是着重优劣排序的零基预算与结果驱动的新绩效预算,都是试图将理性工具引入预算决策过程。管理取向下的产出效率关注、计划取向下的预算远期规划、优先性取向性下的优劣排序以及责任性取向下的成果定位实质上也是广义绩效理念的不同表现形式,只不过是追求的重点不同而已。因此,美国的公共预算改革经验佐证了部门预算基础上汲取绩效理念的可行性。

简而言之,预算管理角色差异性以及部门预算基础上汲取绩效管理理念的可行性决定了未来绩效预算改革是对部门预算的一种调整而非变革,预算功能取向的变更也是部门预算框架下的预算编制管理理念革新的表现。

四、我国部门预算框架下的预算功能取向:控制核心、绩效导向

每一项预算改革的实践都伴随着预算功能取向的变更,既然绩效预算改革是部门预算框架下的编

制理念革新,那么政策层面预算绩效评价的近期导向和绩效预算的远景规划就必须建立在对我国目前部门预算功能取向的判别之上。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支活动的预算,其基本框架由部门收入预算和部门支出预算构成,核心内涵在于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管理实质上是以预算编制原则为指引,预算编制流程为主线,预算编制方法为实务的有机结合体,部门预算框架下的预算功能取向分析也理应围绕预算编制管理展开。结合上述对管理、计划、优先性与责任取向下蕴含的绩效理念的诠释,五种预算功能取向同样可以理解为控制与绩效两种观念,这也是本文将我国部门预算框架下的预算功能取向提炼为“控制核心、绩效导向”的出发点。

(一)预算编制原则的“控制核心、绩效导向”混合功能取向

为了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7)明确了预算过程中应遵循八项基本原则。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稳妥性和重点性等五项一般原则体现的是控制取向。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收入要合法合规,支出要符合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遵守现行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其控制取向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均有既定的支出标准。此类支出标准实质上是一种支出控制上限,作为被控制对象的预算编制机构必须严格保障预算需求按照支出标准测算,影响此类预算经费获取的因素无非是机构的规模而非产出的成果。真实性原则下的控制取向强调收支数据填报的置信度以及开支标准的严肃性,是合法性控制的延伸。完整性原则的核心是要体现综合预算的思想,是针对预算编制的范围控制,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稳妥性原则规范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是对预算收入支出关系的控制。重点性原则指出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根据重点性原则,要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很显然,重点性原则阐明了对预算支出的结构控制。

综合看来,部门预算编制原则容纳了控制、管理、优先性和责任性四种预算功能取向,囿于绩效理念起步阶段的不完善性和实施范围的局限性以及部门预算原则整体重视控制取向的客观表现,预算编制原则的混合功能取向可以概括为“控制核心、绩效导向”。

(二)预算编制流程的“控制核心”功能取向

部门预算编制程度是以“二上二下”为核心的链条式管理机构,整个预算编制过程清晰的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各部门编报年度预算建议数。各部门自下而上逐层汇总基层预算单位预算,形成部门年度预算建议数,编制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第二阶段,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由财政部审核汇总成预算测算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第三阶段,部门上报预算。各部门将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层层分解到基层预算单位,由基层预算单位根据预算限额编制本单位的年度预算逐级汇总上报,各部门审核汇总后形成本部门年度预算草案,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部。第四阶段,财政部批复预算。财政部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审核后,汇总成政府年度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报经国务院审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人代会批准预算草案后由财政部正式批复部门预算。

依据Schick(1966)对控制取向预算改革的重心是支出控制的精辟界定,不难看出预算控制数的下达是一种典型的控制功能取向。在“一下阶段”,财政部根据已经确定的部门分类归档情况,按照相应的定员定额标准结合部门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计算部门基本预算支出,并下达基本支出控制数;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审核下达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控制数。这种控制取向的内涵实质是上级预算机构针对下级设置的支出上限,要求各个预算机构以控制数为上限编制预算,如果预算机构的预算数超过控制数,显然在“二上阶段”会被退回直到按照控制数编制预算。因此,“二上二下”基本管理程序下的部门预算功能取向体现了一种核心控制观,既包括了中央预算机构对部门的预算总额控制,又涵盖了部门对基层预算单位的总额分解控制。

(三)预算编制方法的“控制核心、绩效导向”混合功能取向

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收入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尽管有学者指出零基预算法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选择的预算编制方法(李萍、刘尚希,2003),某些政府部门也注明部门预算按零基预算法的要求编制,增量预算法仍然在部门预算中占据相当的角色。中央部门收入预算编制要求指出“财政拨款数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下达的财政拨款控制数填列,预算外资金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应参照上年和当年收入数、依据下年的政府变化及其他收入增减因素测算”,即是典型的增量预算理念。针对预算编制部门而言,收入预算中的财政拨款部分按照预算控制数为准,是一种被动的控制取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以部门上年情况为基数预算,有限的波动部分表现为一种主动的控制取向。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以定员定额为核心测算,其中定额标准的确定过程仍是增量预算理念的延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指出“人员经费定额的测算参考以前年度的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测算根据分类事业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的历史变动趋势。”显然,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同样要考虑往年基数的影响,部门的事业成果无法影响这部分预算经费的分配,同样是一种控制取向的表现。相对而言,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施行的是零基预算,项目经费的优先排序和项目库的滚动管理旨在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体现的是一种优先取向。因此,预算编制方法的混合功能取向同样概括为“控制核心、绩效导向”。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部门预算的功能取向总结为预算编制原则、流程、方法三方面的框架,具体见表2。

五、我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理论导向:基于预算功能取向的推演

在近期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远期绩效预算改革夯实基础的政策基调下,迫切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理论支持,而这种理论导向务必立足于部门预算的现实。

(一)源于实际的理论起点

经典预算功能取向分析范式剖析了相伴预算改革的功能取向变迁,也蕴含了预算功能取向与预算改革实践的互动关系。既然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是适应未来绩效预算改革的基础,那么指导制度安排的理论起点必须基于部门预算框架的现实功能取向,而不是直接跨越早期绩效预算的管理取向和新绩效预算时代的责任性取向。以我国部门预算的实际功能取向(“控制核心、绩效导向”)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起点,而非盲目照搬西方的绩效预算理论,符合理论源于实践的科学逻辑。

(二)面向未来与着眼现实的理论构架

绩效预算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目前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构架理应具备前瞻性和现实性,切合渐进式改革的切实需求。前瞻性要求预算绩效评价理论面向未来绩效预算改革的管理和责任取向,实质上是面向未来的基础理论:以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理论为基础、目标管理与投入产出理论为导向、绩效管理理论(效率理论)为核心,涵盖绩效目标驱动、绩效过程管理、绩效结果激励的系统化多层次绩效预算管理理论框架。现实性要求预算绩效评价理论考虑部门预算“控制核心、绩效导向”的客观功能取向。实质上是着眼现实的实现理论:以基础理论为导向,从实践操作角度确立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框架――控制与结果绩效适当融合的评价目标与评价理念,预算绩效的评价系统,双向推进的实现路径(整合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与基层单位预算改革级次、绩效预算改革与部门预算改革目标、远期绩效预算管理与近期预算绩效评价方案)。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关键控制点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通知》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并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预算管理均有联系。一是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这与预算管理的环境一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反映了内部环境的状况。二是风险评估关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不仅影响内部控制,大都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可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三是控制活动包含预算控制,其他内部控制措施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绩效考核控制等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四是信息与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同时也可监督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情况是内部控制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与沟通可以帮助预算管理获得纠偏信息。五是内部监督适用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预算管理。

在理论界,分别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研究较多;实业界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论实践成果颇丰。无论从理论界,还是实业界,大都把二者割裂开来,较少关注二者的有机结合。

本文在充分汲取和借鉴有关内部控制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密切关系着手,对企业基于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确保企业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第15号——全面预算》已明确预算管理属于内部控制范畴。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属于企业管理方法,都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是一种能把企业的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的管理控制方法。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促进预算管理实现目标,良好的预算管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除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预算管理均有联系外,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在主体、主要内容、目标、主要风险点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内部控制的重点就是企业的风险点,而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来源于内部控制的重点,详见表1。

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可看出,二者在公司治理结构及预算职责、公司战略规划、预算文化建设、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权责利匹配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内部控制风险关注的重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健控制点。因此,在内部控制实践中,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职责控制、预算编制内容控制、预算编制方法控制、预算编制流程与权限控制、预算调整控制、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监督检查控制及预算管理文化控制等。关键控制点逻辑关系见图1。

(一)预算职责控制

预算控制基本岗位有: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预算管理四个岗位应相互分离,不得替代和减少。预算编制: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公司的预算编制及管理,各子公司财务部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审批:企业董事会负责审定、调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预算,报送股东会审批。预算执行:企业总部各部门及子公司均为预算执行主体。考核:企业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考核。预算职责见表2。

预算管理的职责风险在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和岗位没有相互牵制。因此,预算职责控制的关键点,一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二是具有相应预算权利的人员承担相应的预算责任,以确保预算管理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预算编制内容控制

年度预算应当编制预算大纲或预算手册,为编制预算提供指引。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投资计划、筹资计划和其它重大决策。

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其内容包含资金的筹资、运营、投资和分配,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各项成本核算等;专项预算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资产购置、工程项目、业务外包等。

业务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采购不当导致库存积压或短缺或物次价高或资金损失;存货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减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效能低下导致资产减值;销售政策不当导致库存积压、客户管理不妥导致坏账。

财务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筹资不当导致债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损失或成本过高;合同订立或履行不当导致经济利益受损;会计报表编制不当导致决策失误或经营失控。

专门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失败、管理不当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过高;研究开发论证不当导致资源浪费或项目失败;业务外包管理不当导致成本过高或质量低劣;担保不当导致债务代偿。

预算内容控制关键点是纳入预算内容规范和齐全,预算事项的依据应充分适当,控制预算的措施应严密,以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经费 预算管理 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60-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四、结论

经费管理必须分三步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分析。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费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剑萍.公安现役部队财务管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

2.曹艳杰.我国部门预算审查与监督[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

预结算编制论文范文第15篇

要】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部分,它的施工质量不仅仅关注着本部分的建筑建设效果,还由于与工程的水电工程等密切衔接,而影响着其他部分施工的成效。因此,完善土建工程施工的各方面控制工作势在必行,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便是其控制的重点之一,做好预算编制是保证土建施工高效完成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是以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作为主题,通过对此项工作的理论及方法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几个编制要点,以求推动预算编制工作有效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要点

努力做好对于土建工程的预算编制,是土建工程施工开展各环节工作的必要指导,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获得基础性的有效支撑的必要措施。因此,其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对于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研究,通过掌握其编制的具体理论以及相关编制方法,抓住编制工作中的相关要点,全面推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目的的达成。本文便是从建筑工程的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出发,着重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编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下面先讲一讲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理论及方法。

一、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理论及方法分析

施工图的预算是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由专业人员对工程建设的各方面资金应用进行预先计算的相关工作,它为工程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编订及调整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为工程施工中各环节建设提供质量管控的基础支撑,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极其关键的工作内容。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土建工程建设的施工图的预算编制理论及方法:

首先,从土建工程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理论来讲,它又被称作设计预算,是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以工程的设计图纸为基础,综合当前时期通行的预算以及费用定额,还有机械设备、材料、人工等方面施工因素的价格预算,对土建工程全部费用进行预计,从而为建筑单位就土建工程展开投标工作提供相关报价的基础参考。此项工作对于土建工程建设意义重大,还必须全面地与国家的预算编制制度相符合,才能够最终达到妥善完成。

其次,就土建工程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的方法来看,目前主要运用了单价法以及实物法两种。前者是指以某地区为土建工程的各种单价定额编订的统一估价表作为基础,与工程各分项的工程量进行对应相乘,然后各部分的结果相加最终得到施工各要素的直接费用和,还有一部分是以规范的计算程序计量的各项间接费用和,两个费用和组成施工图预算的总造价。而后者的预算编制与前者的开头结尾的计算步骤都相同,但是在进行各直接费用的汇总工作时,它是以每部分施工要素的用量单价定额与单位预计消耗量对应相乘,并最终汇总相加得到直接费用,此方法中的单价定额除了按照上文的统一单价表法之外,还可以由施工单位自行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确定。

二、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几个要点问题

从上文可以看出土建工程建设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极其复杂,设计单位要充分地把握住其中的要点环节,才能够真正地推动预算编制的有效完成,而其要点环节大致分为设计图纸、预算定额、造价相关资料、工程量的计量软件这样几个方面。本文下面就分别对这几个要点进行分析:

1、及时准确地领会设计图纸

土建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各项预算编制工作必须最终以此为限定标准具体展开。因此,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努力地做好对于施工设计图纸的及时解读与有效把握,从而保证自身能够在对设计人员图纸设计意图的有效解读以及对图纸设计各环节说明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开展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具体来讲,编制人员在解读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由粗览到精读、由结构图到施工图的规则,从而保证自身能够对施工设计图纸形成整体方面的立体性把握,以及对于工程结构与施工中各环节尺寸及标高的有效对比,从而避免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将存在模糊不清或互相矛盾的元素加入到预算编制工作中,尽可能地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2、合理熟练地把握预算定额

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最先用到的元素便是预算定额,土建工程的预算编制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做到对于定额的合理熟练把握,才能够真正地为工程的建设制定出具有良好适用性的编制方案。具体来讲,编制人员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于分部分项的工程量的计量标准、计量的定额使用说明、定额解释、差价调整说明等,尤其是要做到对于其中容易诱发问题的环节的深入的理解以及把握,从而做到对于预算审查工作的有效应对。从编制人员要合理熟练的把握其预算定额的必要性来看:

一方面,预算定额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主要存在着指令性的定额以及指导性的定额两种,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更为适用的应该是后者。在后者的指引下,国家在确定标准定额的过程中,一般只会依照当期的工程建设通行技术规范为单位工程所使用的各材料的标准用量进行规定,对于其他的要素,比如工程的材料价格、消耗量价格、人工费用、费用差价等都只是提供一种参考的标准。而建设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就必须考虑是利用这种参考标准作为参照,还是直接以其作为自己的定额编制标准,这样才能够为定额的科学编制提供有效的保证。

另一方面,预算定额目前建设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土建工程建设的双方必须以此为标准来进行定额预算及对比分析,才能够确保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工程双方一旦针对定额应用方式达成了一致认知,并且签订了合同,预算定额的应用便获得了法律效力,可以依据合同规定对预算定额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不能够从整体上再次此项预算编制的标准,否则就容易出现工程双方的冲突与矛盾,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做好对于预算定额的合理熟练的把握,为工程双方选用有效定额提供指导。

3、做好造价资料的收集整合

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各种有效的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利用前者资料为自身的工作提供有效借鉴,同时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料达到对于自身编制工作的复查以及对以后的编制工作的指点,避免编制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一方面,土建工程的预算编制人员应当对与本工程相似的工程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参照其他工程的预算编制方法、方案、各种定额规范、具体计量标准以及最终的预算造价数额等,为自己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并借助与前者的对比发现本项工程预算中与其他相似工程存在较大差额的内容与原因,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审查。

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人员要将本身已经编制完成的预算文件以及预算中各部分工程最终的成活价等进行搜集,并以编制时间、价格类型等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下一步的造价编制提供精准的前提,并在整合中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查找其中是否存在问题。具体来讲,其中的造价搜集大致要包括每平米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砌块、玻璃、门窗含量等的单价。

4、合理选用工程量计量软件

工程量的计算结果直接决定着各部分单价定额的套用以及总价的汇笼,对于土建工程的整体预算定额编制影响重大,而且,工程量的计算非常的细碎繁重,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软件来进行计量,才能够保证其计量的精准度以及速度,从而使下一个环节的计算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目前,土建工程的工程量计量人员已经逐步地淘汰掉了手工计算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图形算量软件来开展工作,此软件的应用为工程量的计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形算量软件进行计量工作是借助预算人员的主体作用以及自身计量规则来综合进行的,其中预算人员主要是利用画图工具将工程中各部分实体构件的位置确定下来,然后以属性的方式将构件输入软件中,利用软件中相对应的规则对各部分构件进行实际的计量,然后主动地对每一个部分的工程量实施汇总计算,从而得出最终的工程量的清单。

预算编制人员利用此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计量工作,能够极大地简化工程量的输入工作,还可以降低更改与调试部分数据的困难,从而使计量工作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而且,计量软件对于计量工作的开展是以三维空间的扣减计算来实施计量的,可以将计量中的各种误差降低到最小化,从而使计算的精度实现提高。同时,预算编制人员利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还能够将各种构件直观形象地借助图形方式呈现出来,以帮助计量人员对各部分的属性设置进行检验,达到计量工作的最大程度的人机互动开展。

三、结语

土建工程中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影响深远,直接地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部收益,因此,预算编制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地把握住其编制工作的各部分要点,以推动编制目标的及时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崔景玮.浅谈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

[2]廖素丽.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