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

预结算管理论文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预结算管理人员,首先熟悉分包合同的约定,依照合同付款条件,并控制在业主结算量以内的范围进行核量。对工料超耗或发生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与分包单位沟通,制定奖罚制度,收集扣款证据,严格管理分包单位的施工。在对分包单位进行结算时,对应付款项认真核对,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确认,应扣款部分及时提出。

2编制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的计算作为造价管理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当掌握一些施工常识,避免错算、漏算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应做到提前于施工进度完成施工阶段预算的编制,在施工实体进度的进行中,时刻能拿出理论量,便于给施工提供人机需用量、材料量等计划,工程实体完成后与实际人工、材料、机械用量的对比,分析成本损耗或浪费等造成损失的因素。工程进度款申报时,多与监理、甲方计量员沟通,依照施工合同要求或甲方要求的统一报量格式或计价软件等,明确所报进度,清楚反映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以免甲方审核时无从核对,造成扣减或不必要的争议。

3加强签证,积极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设计、工程量、方案进度、运用资料等变更。往往变更涉及的量、价问题不包含在原合同预算内。所以预算员应对影响工程经济的变更,及时做出反映。收集好相关资料,对应施工图预算及时对比,计算已完工程部位的变更工程量。若发生原合同预算以外的内容,应对工程量和单价做出预算,固定单价的合同,应及时报审单价,收集好变更所发生的量和价在工程结算时能够出具的有力证据资料,不要拖到结算时再处理,可能由于资料丢失等个人原因影响了实际的计算。给企业带来错算,漏算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几乎所有的承包合同对施工企业索赔的程序、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作为预结算人员,看的懂算得出图纸工程量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变更或者不可预计的工作普遍性存在,哪些工作是责任范围内,哪些工作属于发包方责任,不放过任何费用索赔或工期索赔的机会。承包方对签证、索赔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发包人下发变更指令后,首先要对变更依据留作第一手依据,例如由甲方下发的书面指令、设计单位下达的修改通知单、甲方、监理单位签署确认的会议纪要等等。没有依据,承包人的变更索赔难以得到支持。随之施工单位要对是否实施的工程量提供依据。例如有监理、甲方签字的现场收方单、草签表、实际影像资料等证据材料。确保发包方认同发生索赔内容为基础,再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索赔程序,在有效时限内提出索赔。据笔者多年预结算经验,签证单的编写内容应以结算清楚,不出现争议为目标。以定额或有据计算方法的依据为签证内容,例如土方量的签证,应写明使用机械型号、土方运距、土体类别等,结算时对应上可套定额或能找到相应的计价依据,减少可能存在的争议。签证单后附详细的证据材料。一份资料完整手续齐全的签证单就是钱,一定要留存多份,妥善保管。

4提前准备,把好结算关

施工企业根据合同的规定完成其所承包的工程的所有施工内容,通过工程验收确认工程合格之后,向发包企业进行的工程价款的最终计算。竣工结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效的竣工结算能够避免各种经济损失的发生。但竣工结算又是一项具体且细致的工作,要切实做好对工程的竣工结算工作,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不能漏算,也不能满算,不能多算,自然也不能少算。如果在施工阶段做好了应做的预结算工作,做齐资料,收集好有力证据,结算工作自然而然也就是一个汇总及修改的过程,施工企业结算人员和甲方代表审核人员之间就会减少争议,结算工作顺利进行,更加轻松。把好结算关,及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造价管理项目管理

产生造价咨询报告质量责任的原因

虽然因技术上的缺陷,造价咨询报告所确定的工程造价允许有±5%的误差,但造价工程师在编制预结算过程因自己的过失或舞弊等行为,导致所出具的咨询审价报告出现了偏差,给客户或第三者造成损失,造价咨询机构仍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或法律责任。

1、造价执业人员过失。造价执业人员一般都具有造价咨询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为他人提供咨询服务,在执业过程中必须恪尽职守,谨惧负责,要求不能出现失误,一旦出现失误,就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而这种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执业编制人员如何小心谨慎,仍然存在发生过失的可能。如工作底稿中工程量计算错误,输入微机套定额时输入出错等过失,导致造价报告结果错误。

2、造价执业人员舞弊。舞弊是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以欺骗或坑害为目的,具有不良动机。如造价执业人员与有关人员串通,通过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定材料价格、提高取费标准等,谋取非法经济利益,这种严重后果将导致造价咨询机构承担法律责任。

3、造价咨询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建立起内部审核稽查制度。编制工程预结算是一项资料多、分析计算量较繁重的工作,有许多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对造价咨询报告的复核审查也是一项技术性强、较繁琐工作。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复核审查人员,责任心不强,走马观花,复核流于形式;有的报告自己编制,自己审核,没有实行交叉复核等,给签发的造价咨询成果质量埋下陷患。

避免或减少报告质量责任的措施

在健全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风险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要对客户的背景情况有详细了解,把风险评价与项目的接受与否结合起来,在工程造价咨询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监控风险,同时采取以下内控措施避免或减少造价咨询报告质量责任。

1、加强对造价工程师的后续培训。从根本上讲,造价咨询工作的风险主要是造价工程师水平不足造成的。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水平包括业务工作能力、执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后续教育应在重视技术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执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最终要在造价工程师执业过程中体现,因此,提高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水平,加强后续培训工作是减少执业质量风险,避免质量争议的根本途径。

2、完善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内部审核稽查制度。通过严格的三级审查,即项目经理的详细审查,部门经理的一般审查,机构负责人的重点审查,可以及时从工作底稿中发现问题,避免质量问题在报告中出现。

审查工程预结算的技巧

编制工程预结算是一项资料多、分析计算量较繁重的工作,有许多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对造价咨询报告的复核审查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强的工作。审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工程量计算和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如果做好审查前的准备工作和采取合适的审查方法、技巧,那么审查工程预结算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审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图是编审预结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

2、了解预结算包括的范围。根据预结算编制说明,了解预结算包括的工程内容。例如配套设施、室外管线、道路以及会审图纸后的设计变更等。

3、弄清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熟悉相应的单价、定额资料。

(二)审查工程预结算的技巧。

为实现工程预结算的快速审查,就要按照从粗到细、对比分析、查找误差、简化审查的原则,对编制的预结算采用对比,逐项筛选和利用统筹法原理迅速匡算等技巧、方法,使审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1、分组计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如:

(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

(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大棚抹灰、大棚刷浆、屋面层。

(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

在第(1)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的体积按以下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在第(2)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刷白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垫层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楼板的折算厚度;底层建设面积加挑檐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再乘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工程量。

在条(3)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再进行工程量计算。先求出内墙面积,再减门窗面积,再乘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如果室内外高差部分与墙体材料不同时,应从墙体中扣除,另行计算)。外墙内抹灰可用墙体乘定额系数计算,或用外抹灰乘0.9来估算。

2、对比审查法。本方法是用已建成工程的预结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结算对比审查拟建的类似工程预算的一种方法,对比审查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

(1)两个工程采用同一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不同,其新建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查法;不同部分可分别采用相应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在通过预算管理之后能够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以及调配,同时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进而很好的提升了企业预算管理的能力以及施行的能力,进而很好的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并且预算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进而使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为了能够更好的是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进行结合,必须要对其二者的共同点进行找出,之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以及过程使相同的。通过对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结合的方式,进而使企业的内部建设得到很好的推动,同时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好的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企业的盲目性管理,也能够很好的对企业的经验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最后就是要企业建立起系统化的授权体系,并且通过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其企业的的战略目标得到更好的试验,然而二者之间是具有着共性的,然而要对二者进行分开的处理,在对二者分开的过程中进行挤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不会使企业出现不规范的流程出现,真正的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利用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二、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所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在企业中,由于预算管理的概念还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并且对预算管理的本质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进而在企业中的运用并不是很灵活。所以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下的事项进行注意。

1.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全局的规划性

所谓的全局规划性主要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点问题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对企业的一些方案进行确定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共同的规划以及决定,进而使其方案的内容能够得到完成。在对方案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实施上级分配到下级,下级在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反馈到上级这一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选择出适合企业的方案,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使企业每个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2.必须要对企业的约束力进行增强

在企业中,很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强调事后的控制,这样导致其控制的约束能力出现下降,因此在企业中,必须要加强事前的控制以及事中的控制,并且企业的预算管理在经过上层领导批准之后,必须要根据总体的目标来去实行。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进行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根据有关统计的分析,以此来监督企业的预算管理展开程度。

3.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相关机制

在企业通过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关的考核机制,并且预算管理是一项相对来说具有着规划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每个部门能够统一,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治个别人员的惰,进而保证预算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的完成,进而需要企业能够针对预算管理的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而使企业能够实施绩效的考核,同时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实行赏罚的制度,在最大的限度上是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最终使企业的执行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加,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处在不败之地。

三、结语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博弈理论;财务授权;公司治理;结算控制

一、关于指导思想――“博弈论”理念运用的讨论

(一)“博弈理论”内涵分析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基于上述博弈论原理,本文提出以下假设:第一,以财务授权主体、企业管理层以及结算中心会计人员等主体作为博弈中的个体,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第二,博弈规则是指定的、公开的和透明的,个体的策略及其在不同策略下的博弈行为属于公共知识,双方行为选择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二)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博弈论范式”分析

1.“囚徒困境”存在度分析。囚徒困境:这个简单的例子,几乎是博弈论的代名词。两个基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审讯的囚徒,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会产生怎样的结局?他们将采取何种占优策略(如图1所示)。

图1囚徒困境模型

就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这一经济现象而言,管理资金流与业务流过程中,同样存在与“囚徒困境”相似的管理问题。企业集体利益与预算参与个体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矛盾,打破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类似于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打破信息孤立,财务预算公开化、透明化。

2.“智猪博弈”存在度分析。张维迎(2004)对“智猪博弈”解释如下:“小猪和大猪住在猪圈的一边(食槽在这里),开启食物的开关在另一头,谁去踩,谁丧失先机。结果怎样?是小猪选择“搭便车”,大猪勤跑。小猪无论跑还是停,大猪的最优策略都是策略都是去踩机关。“搭便车”同样存在于企业治理结构框架中,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涉及多方决策主体,采取财务预算安排策略时,部分决策者采用“搭便车”这一类型的决策方式,不提出实质意见。

3.“协和谬误理论”存在度分析。这一理论主要是指面临投入成本回收度不高的困境,应及时停止投资计划及投资行为。在对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策略选择Top Down还是 Bottom Up,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内部经营环境分析、企业的 SWOT分析、确立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策略等层面所涉及成本是否合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的整体效益。

4.“信息均衡理论”存在度分析。“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前者事前,后者事后。信息不对称短期内对某一方会有利,但最终会破坏整个市场。于是有两个解决策略:信息传递 ;信息甄别”。就企业预算管理而言,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之一,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一过程涉及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中介机构、监管机构等管理主体的利益。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现状评述

(一)票据、资金、信息传递流程(表1)

表1票据、资金、信息传递流程

(二)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表2)

表2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表1,表2重点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管控体系,各环节紧密联系,各链条息息相关,下节将结合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案例,深入探讨企业预算管理细节部分。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博弈论”解释

1.公司财务授权制度的“博弈论”解释――仪征化纤的理财之道。仪征化纤注重资金集中制度,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管理控制:(1)组织机构方面,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监控。(2)人员管理方面,对相关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对资金集中和全面监控起保证作用;(3)财务制度方面,实施全面预算制度完善公司授权制度。仪征化纤上述预算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囚徒困境”的发生,财务制度约束组织机构、财务人员,力求达到各利益主体与企业整体利益的有效均衡。

2.董事会公司治理的“博弈论”解释――山东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有效调控手段之一,是企业管理层、决策层的一个战略安排。山东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组织机构方面的关键点是,在董事会下面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目的在于体现预算的权威性和预算的决策性。该集团在预算组织方面有三个部分: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部;预算责任网络。山东新华集团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这一公司治理策略,对“协和谬误”、“信息均衡”等博弈理论产生效应,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3.结算中心控制制度的“博弈论”解释――东亚石化集团内部结算中心。东亚石化集团内部结算主要基于以下视角(表3所示)。

表3

上述内部结算控制手段,主要基于一定委托关系下各管理主体的委托关系,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涉及管理者与监控者之间的博弈,涉及对风险控制、结算纪律要求、参与双方的责任界定。

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完善之政策建议

1.公司组织框架角度。治理结构就是要权责明确、授权清晰、监管严格。根据资金流转各环节安排和经营环境特点,由各部门按月归口分析各项指标:供应部门负责机物料储备和消耗的分析;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完成、能源消耗、原料储备分析;动力部门负责设备利用率、完好率分析;销售部负责产品、合同履行率分析;财务部负责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所有分析都要写成书面研究报告。同时重点探讨现金流量运作情况。纵向角度,重点分析各分(子)公司的收入指数总完成额;横向角度,分析收支结构:支出结构包括材料采购、投资、归还借款、工资性支出、其他各类经营管理费用等;收入结构包括营业收入、劳务收入、应收款回收、短期借款额度、投资收益等方面分析。

2.财务制度约束角度。重点管控以下预算体系:目标利润总额;销售预算总额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存货总预算金额;产成品成本预算;现金总预算额度;资本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1]吴增军.高校就业统计中的非合作博弈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张湛彬.行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政府选择偏好[J].经济管理.2002(16)

[3]何继新,刘莹.不完全合作、非合作博弈的逻辑:企业与行业协会价格串谋行为分析[J].经济经纬.2008(1)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预算过程中,它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财政部将其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现有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中融入绩效理念,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

高等学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但仍然需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用,注重产出和结果。因此可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中,树立以绩效为目标的思想,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对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由民间机构检查和监督,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英国高校绩效评价主要是高校进行自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由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部分组成。

陆媛(2006)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戴晓燕(2007)借鉴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经验,从前期预算绩效编制、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后期预算绩效考核、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财务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具体途径。

王立会(2012)在研究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上,引出绩效预算的内涵特征,指明了高校预算绩效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完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配套制度的建议。

王倩倩(2014)介绍了相关的制度文献、国外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和国内学者对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现状,针对 S 大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侧重从预算管理信息化和预算绩效评价两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关键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以下从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结合湖北省省属高校Y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Y大学近年来逐步从“投入型”预算向“绩效型”预算转变,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

1.绩效目标编制逐渐科学合理,但项目整合后的绩效指标难定。

Y大学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用款单位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时经过调查研究,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尽量细化量化。高校绩效目标按大项编制,例如,其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包括人才培养项、学科建设等四个小项,每个小项下面还涉及多个子项目,学校预算执行落实到校内各业务处室,使得大项目绩效目标不能完全覆盖各子项目,执行后对子项目的考核难以衡量。

2.预算管理制度尚在健全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Y大学目前的绩效考评工作主要是针对财政专项的绩效考评,每年向省财政厅报送上一年度财政专项的绩效自评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缺乏对学校部门的整体评价。预算管理部门没有对归口部门绩效自评结果的准确性做进一步的审核。

3.绩效监控每月开展,但监控运行仍有困难。

通过每月对项目执行情况的通报,控制项目用款进度,促进项目按进度执行,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年终突击使用、集中用钱的情况。但由于时间紧,项目多,且科研等项目的运行都有一定的周期,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不便于量化考核,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控不够及时、全面和具体。

四、相关建议

1.完善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参照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系列制度,包括年度绩效目标编报、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及评价操作指南以及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

2.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建立全面丰富、科学合理、可行可控的绩效评价体系。

3.加强预算绩效结果的反馈并运用

在预算的绩效考核之后, 必须将结果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支出机构和每一位教职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部门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设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2]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anagement model for modern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talents, itclearly defines appropriate decentralization and authorization, and strategically drive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tc.,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ruly reflect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then to coordinate operations and implement strategies.

Support for final decisions in terms of business status and value growth. Therefore, in-depth analysis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s comprehensive computing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propose a series of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fully play the ful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o achieve D water service companys business objectiv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s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 water service companys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its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main literature and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main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Explain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meaning, objectives, content and budget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and the status quo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status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and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s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taff is not strong, the budget preparation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not in place,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step.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work found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budget preparation quality,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execu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he above research,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work of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Key Words: D water service company; Budget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Budget making.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是一个公司管理成熟程度的标志,也是我国企业加入WTO 后,与国际上的大公司、跨国公司的管理实现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据统计,大型跨国公司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比例,美国为 91%,日本为 93%,英国、荷兰等欧洲公司为 100%。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是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重大革命。作为一个在促进现代企业成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方法,从初始规划和协调到发展、控制、激励、评估,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作为全面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综合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着名管理科学家 David Oliver 所指出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公司的所有关键问题整合到一个系统中的管理方法之一。

D 水务公司作为国有水务企业,承担着促进工业生产、保障民生的重要使命,然而,受体制僵化、机制不灵活等因素的影响,D 水务公司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员工参与意识不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执行与控制手段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公司各项经营政策和战略的实施。D 水务公司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随着 D 水务公司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公司各项业务的拓展,迫切需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目标与发展方向,以预算促核算,以核算促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保驾护航,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有鉴于此,深入研究分析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论文拟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以 D 水务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诊断原因,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效地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以适应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企业的要求,为 D 水务公司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通过对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公司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认识,有利于理清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权责分配,充分调动全员上下的生产积极性,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也是有益拓展。针对 D 水务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有助于提升 D 水务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生产经营风险,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其他同类型企业也能够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国外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较为丰富,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很多。国内学者在国外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预算内容及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上进行了丰富,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总体看来,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推动下,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来源于预算管理,18 世纪英国首次出现预算管理,但当时预算管理的功能只是为了支持政府部门管理支出,然后逐步发展用以实现企业管理需求。到目前为止,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管理方法和手段。预算管理大规模应用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总结和归纳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1)全面预算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

Chandler(2012)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规划,以及旨在实现公司目标利润的管理措施和手段[1]。Fekrat(2016)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是把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资源进行匹配和沟通的过程[2]。Tamara(2018)认为企业利用战略预算方式比使用传统预算方式将会花费更少的实际成本,这也就说明了以战略为理念和方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具有更优质的实际操控性能[3]。

(2)全面预算管理功能的研究.

Hope Fraser (2012)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分为绩效评估,成本控制和预测,以及资源分配[4]。战略管理之父Ansoff(2016)提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公司的各种经济资源,这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5]。Taylor(2018)指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公司财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公司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特定组织内相关业务活动进行量化,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公司组织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在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和控制中发挥作用[6]。

(3)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Lowe(2018)在通过对一家零售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员工参与过多的预算会引发预算松弛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都没有很好地加强与战略之间的联系,能反映企业战略的预算很少[7]。Chow(2018)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员工在编制预算时会存在预算松弛的问题,并且在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预算松弛与信息不对称成正相关[8]。

(4)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展开了较多的讨论,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传统预算管理有许多缺点,但在如何改进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有两种具体方案。一种是美洲方案, KaplanNorton(2012)提出采用改进预算系统,专注于预算计划的制定层面上[9];另一种方案是欧洲方案,专注于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上,Jeremy Hope 和 Robbin Fraser (2014)建议在削弱预算控制的基础上逐步废除传统预算制度并采用超越预算系统[10]。

1.2.2 国内研究综述.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公司开始引入配额管理模式;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企业逐步推进团队会计管理,实行以团队为绩效评估的责任中心;在 20 世纪80 年代,推行了 18 项管理政策,包括责任会计制度、内部银行、综合质量控制、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和市场预测,这些管理政策积极加强了公司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管理会计逐步应用于中国国有企业,直接导致了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从那时起,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到了管理机制的高度,甚至是战略管理。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希望预算管理的内容涵盖公司的各个方面,并且更加详细和具体。因此,形成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全面预算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

我国管理学教授王斌(2014)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管理为组织分配资源。该定义强调预算基于会计数据,并设法成为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一部分[11]。

郭颖(2016)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制定与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下一阶段融资活动相关的预算,并协调、管理和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模式。同时,合理评估生产和运行条件,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12]。田云玲(2017)表示,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预算管理不同在于预算范围更广泛,并且将企业战略分解后落实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能够优化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13]。

(2)全面预算管理功能的研究.

冯巧根(2015)认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分为两类:资源分配和预算控制[14]。王化成(2016)认为控制功能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预算表现为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期间的期望和要求,公司管理层通过预算实现对二级部门的管理,预算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结果,预算可以实现对基层部门和人员管理控制[15]。杨广富(2018)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上能够明确企业的运行目标,并且还能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所以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机制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16]。

(3)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

严冬霞(2017)列举了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预算缺乏现实的战略指导、预算编制期不充分、公司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深刻的理解以及员工参与度不够等,并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和实际调研,逐一探索改进[17]。彭成勤(2018)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归纳了我国企业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编制方法固定模式化、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提出要将绩效评价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合理地联系起来,使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可以与公司的预算评价相匹配,避免出现公司预算目标评价和员工绩效考核两张皮的问题[18]。

(4)全面预算管理面临困境的研究.

夏宽云(2016)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了人们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负面评价:一是预算失败时有发生;二是预算松弛大量存在;三是预算与考核挂钩导致错误的激励;四是预算管理的成本效益非常不成比例;五是预算管理阻碍了企业的变革;六是预算管理捆住了经营者的手脚,使其无法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对于上述问题都有深刻的体会[19]。蔡剑辉(2017)将国际上认为预算已经过时的主要理由概括为:一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对预算无法进行可靠地预测,预算几乎无用;二是预算阻碍授权,主张官僚组织,遏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20]。李明(2018)总结了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局限性如下:一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并不科学。预算管理人员通常根据前一年的预算,制定增量预算,通常会按固定比例减少预算并降低成本;二是目前的全面预算管理并不容易符合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预算通常与短期财务目标挂钩,预算指标和企业战略之间存在矛盾,因为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之间没有直接和明确的联系;三是目前的全面预算管理耗时耗力且适应性不强;四是目前的全面预算管理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五是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21]。

(5)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的研究.

赵振智(2016)在研究过程中以油田企业为例,对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22]。指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相关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对于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张秋梅(2017)在研究过程中对 ERP 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随着投资时代的来到,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与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而 ERP 的广泛运用则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创造了良好条件[23]。何桂霞(2018)在研究过程中对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例如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保障缺乏、全面预算执行力较低以及全面预算管理控制、考核和分析机制不够完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高层领导预算管理参与性、有效利用各类预算报表以及有效利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24]。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国外在全面预算管理领域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理论主要是针对 20世纪至今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变化的各个方面。理论内容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定义,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等方面。西方国家目前在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从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在基础理论研究、管理体系问题、面临困境等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与此用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尤其是针对水务行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很多国有企业在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时还显得茫然无措,所以,尚需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进一步研究,不断开拓创新,结合实践,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目的。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有:

(1)如何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工资绩效激励相结合,增强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意识。

(2)如何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3)如何进一步将国外成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我国企业实际相结合,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紧密贴合,合理设计出适合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1.4.1 主要内容

1.4.2 论文框架

第 2 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全面预算管理涵义及目标

2.1.1 全面预算管理涵义

2.1.2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2.2 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2.2.1 经营预算

2.2.2 投资预算

2.2.3 财务预算

2.3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程

2.3.1 全面预算管理编制

2.3.2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

2.3.3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与评价

2.4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基础

2.4.1 内部控制理论

2.4.2 激励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 3 章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D 水务公司概况

3.2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2.1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3.2.2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编制

3.2.3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

3.2.4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与评价

3.3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调查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

3.4.2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 4 章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建议

4.1 夯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基础

4.1.1 增强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意识

4.1.2 预算指标的制定应结合公司战略需要

4.2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4.2.1 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4.2.2 注重预算编制的真实性

4.3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手段

4.3.1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管控

4.3.2 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应用

4.4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与评价体系

4.4.1 制定生产运行台账报表体系

4.4.2 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

4.5 本章小结 结 论

论文以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完善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全面预算管理对于 D 水务公司的战略发展、决策实施以及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通过对 D 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有助于 D 水务公司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者的战略实施及开拓市场,同时,对 D 水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算偏见;文化;预算参与;预算监控?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从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两方面对支出在不同项目间进行分配、规划与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企业中似乎已经有了这样的金科玉律:在每个财政年度的一开始就起草一份预算,似乎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预算,公司就会面临破产[1]。然而,由于预算制度无法凭空运作,不论是在规划、编制、执行还是事后追踪考核,任一阶段都无法脱离“人”的因素。预算主体的参与、管理,以及所处的文化小环境,都将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管理问题,而是与行为层面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开始用一种审慎的眼光看待预算,2000年南京大学对中国企业预算管理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一方面强调预算的重要性,将此作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实务操作上却很少能在权限划分与制衡、跟踪调查、调整与激励方面有持续改善的积极性[2]。这是因为,预算本身存在“行为偏见”,受众多行为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理性制定。本文从主体行为角度,探讨文化和不确定性的感知如何通过改变预算决策个体的行为,最终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一、文献探讨?

1.预算行为。预算估计包含了一种锚定和调整机制。有关判断与决策的研究(tversky and kahneman,1974)[3]发现,人们在进行数字估计的时候,往往以一个大概的粗略估计开始(锚定),而后自我进行模拟可能的变化以最终调高或调低最初的估计(调整)。这种机制会随着时间框架而有所变化。一些研究(einhorn and hogarth,1986) [4]认为,整个调整过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对最初估计的主观判断(如认为自己的最初估计往往是偏高的人会调低最终估计)(wegener and petty,1995)[5];自信程度(人们觉得自己的估计有偏的时候会加大调整力度,而更多的时候是错误的自信在起作用)(wilson,centerbar,and brekke,2002)[6];认知资源的有效性(当人们的认知资源忙于应付预算伴随着的其他任务的时候,估计的调整就会被大大减弱)(gilbert,2002)[7]。?

2.预算管理。williams(1990)[8]认为预算行为存在于以企业内部用管理会计方法构建的管理系统中,它们包括:预算的衡量与监督、预算的参与、预算沟通与预算思考能力的改变,其中与预算行为直接有关只有两个: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

预算参与:caplan(1971)[9]认为所谓的参与式预算,就是允许负责预算执行的人参与最初的预算制定,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重提了管理学界已经被广泛讨论的有关计划工作的参与性问题,如mayo(1945)[10]就建议高层管理者应该让实际执行决策的人拥有更大的决策能力。而becker和green(1962)[11]对传统预算目标遭受到部门主管抗拒的问题,建议企业高层应该给部门主管参与设定预算的机会。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预算的参与程度正面作用在于能增加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同时改善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难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预算管理系统,那么预算参与很可能会削弱预算监控的效果,而对预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预算监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利己倾向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有一个控制系统,约束个人正确有效地使用权力。如果预算的目标难以达到(预算超支),可能会造成组织的无效率;但是预算标准过于宽松(预算松弛)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因而管理需要设计有一定约束压力的预算目标(hanson,1966)[12]。kim(1976)[13]认为,预算执行的成果反馈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引导项目人向有利于公司的目标努力,二是可以以此来激励项目人。从管理控制的角度来看,预算监控本身不应当成为管理的目的,因而管理的环境因素、管理客体的行为特征都将影响预算监控行为;而近来的研究表明,预算监控有可能会阻碍员工的创新努力。?

3.不确定性感知。在行为会计的领域中,普遍采用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来代表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变量。传统企业预算规划,都针对愿景,通过财务分析来确定预算安排,这仅适合于稳定的商业环境,当外在环境变得高度不确定时,这种方法就变得不再适用。在无法对环境作出准确预测的情况下,管理者往往更倾向于采取悲观方法,制定更为宽松的预算;高竞争的压力,也使管理者相信组织必须采取多变的绩效评估方法,以至放松对预算的监控(kaplan and johnson,1987)[14]。?

4.文化和预算管理。harrison(1995)[15]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预算行为存在关联性:具有角色倾向的组织类似于官僚文化组织,由于保持理性,崇拜正当(legality)、合法(legitimacy)和负责(responsibility)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对预算管理会更好执行与回应;在个人导向的文化下,权力不被鼓励,个人依据旧有经验行事,预算管理不大可能被完全接受。goddard(1997)[16]以英国和加拿大国营公司为例,发现官僚文化的企业出现高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只有少许帮助,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社会导向文化的企业呈现低程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只有少许帮助,但是有积极意义;任务导向的企业呈现高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有普遍程度的帮助,但是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另外,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比中低层管理者能感觉到更高程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有更大的帮助,发觉预算的执行是更浪费时间。?

由此,可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

h?1:个体预算行为在不确定性估计、个人风格差异下存在偏差;?

h?2:预算管理受到不确定性、企业文化的共同影响;?

h?3:只有同时考虑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的交互效应,才能带来预算有效性。?

二、实验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的模拟现实中的企业预算行为,行为实验以被试进行个人的未来设定期限内的自我消费预算估计为核心任务,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期限(不确定性的替代表征)、自信水平(个人风格的替代表征)下的预算行为偏差。?

1.初试(pilot study)。为了能够更为科学的确定行为实验假设(预算是否受到时间框架和个人自信心的影响),故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大规模、低条件控制的初试。初试面向120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要求他们估计下一月或下一年的个人总支出预算(等概率随机分配两种条件),同时要求他们在一个7级量表上对预算自信心进行打分(1-7分别从“一点不自信”到“非常自信”)。在处理最终结果的时候,把下一年的预算值除以12,以便能够与下一月的预算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月度预算的均值显著低于年度预算均值(m??month?=¥534,m??year/12?=¥875,f(1,118)=9?53,p=?00)。进行年度预算的被试其自信心显著低于月度预算者(m??month?=5?60,m??year?=3?21,f(1,118)=7?33,p=?01)。?

2.方法。75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接受被试,他们被等概率随机分配到两组(月度预算和年度预算)。每位被试被要求做出两个预算估计:最初预算估计和最终调整后的预算。实验采取2(时间框架:月、年)×2(预算估计:最初,最终)交叉因素设计,其中预算估计为重复测量。被试提供预算估计(下个月或者下一年)以后,被鼓励去回想当时在脑海里面出现的第一个数字。提示语为“现在请回想一下在做出这个预算估计之初,是否你还想到过另外一个数字,我们也很有兴趣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当被试在分别做出两种预算的时候,计算机软件同时记录其反应时间(presentation软件,以提示语出现开始计时,到报出预算时按键终止);然后被试被要求评估他们在最初做出这个数字估计的时候的自信心程度,采用7级量表(从 “一点不自信”到“非常自信”);最后要求被试估计在实际情况中,他们可能会超出还是少于这一预算估计,采用7级量表(从“我将花费少于预算,即预算松弛”到“我将花费超出预算,即预算超支”)。?

3.结果分析。?

(1)预算估计。采用2(时间框架:月、年)×2(预算估计:最初,最终)交叉因素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双尾交互效应(f(1,73=7?31,p=?00)),同时发现时间框架只对最终预算有显著影响,而对最初估计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类似于初试的结果,月度最终预算显著低于年度最终预算(m??month?=¥631,m??year/12?=¥971,f(1,73)=6?33,p=?01)。?

在年度预算下,最初预算估计显著低于最终估计(m??initial?=¥854,m??final?=¥971,f(1,73)=11?31,p=?00)。然而,在月度预算中,最初预算和最终预算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被试在月度预算中并没有做出显著的调整,而年度预算则相反。而且,最初预算在月度和年度之间,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反应时。2(时间框架:月度,年度)×2(反应时:最初预算反应时,最终预算反应时)交叉因素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有显著的双尾交互作用(f(1,74=13?51,p=?00))。被试在年度框架下相对最初预算,要花更长的时间在最终预算上(m??final?=23?51秒,m??initial?=17?36,f(1,74)=51?02,p=?00)。当时,在月度框架下,两者尽管有显著差异,但是差距要小很多(m??final?=17?59秒,m??initial?=15?41,f(1,74)=5?39,p=?07)。?

(3)自信心。两种时间框架下分别采取one-way anova分析。被试对月度框架下的自信心(m??month?=4?53)要高于年度框架(m??year?=3?71)(f(1,74)=6?81,p=?00)。结合前面的预算估计结果,可认为人们是由于对年度预算信心不足,而最终调高预算结果。对于未来是否会预算超支或者预算松弛时,年度框架下更有可能会发生超支估计(myear=4?61,mmonth=4?03,f(1,74)=9?27,p=?01)。?

4.讨论。本实验结果为h?1提供了实验支持。由于长期时间框架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亦削弱预算制定者的自信心,这使得个体在预算估计上更容易出现偏差,最终带来预算超支或者松弛。进一步研究这种偏差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影响,则带来h?2和h?3,下面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h?2 和h?3。?

三、实证研究?

1.研究框架和变量关系。企业预算效果是一个综合因素,根据前面的文献分析结果,企业文化、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自变量)可通过预算参与性、预算监控制度(中介变量)来对预算的有效性(因变量)起作用(h2、h3)。?

2.量表设计和测量。在“企业文化”类型上参考wallach(1983)[17]编制的企业文化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dex)。量表总共24个题目,以likert五点量表衡量。官僚型:共有8题;创新型:共有8题;支持型:共有8题。将每一类型得分相加,如果大于其他两类,就表明有此倾向。?

在“环境不确定”测量上,选取了miles and snow(1978)[18]所发展的量表,后来由gordon(1984)[19]加以整理修正的感知环境不确定性量表,包括竞争者其市场活动可预测程度、客户品味与偏好变化、法律、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限制三个维度。?

“预算参与”:以williams,macintosh和moore(1990)[20]编制的量表为参考,包括让员工参与预算的制定、管理者与员工一起讨论预算差异的原因两个维度。?

“预算监控”:本文以williams,macintosh和moore(1990)编制的量表为参考,包括预算差异的书面解释、执行的高层压力、高层主管会主动关心、预算绩效考核四个维度。?

“预算有效性”是指预算最终执行结果与预期计划的匹配程度。本文将预算管理有效性分为预算超支和预算松弛两个子变量。预算超支直接以实际发生值高于预算额的程度来测量,采用主观感受判断,用likert五点量表,统计结果取负值。预算松弛的测量采用onsi(1973)[21]所发展的量表,最后数据作负向处理,以保持预算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正向性。?

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根据浙江省工商局2005年年检目录的5000家企业(按资产额排序,取前5000家),从中随机抽取100家企业进行预调研,得到有效回应为67家,调查问卷经过预调研和小规模访谈进行了调整。于2006年4月到2006年5月,通过邮寄和现场填写的方式,每家企业只发放一份问卷,调查对象均为投资项目负责人。此次研究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78%。全部有效样本中,符合中小企业标准118家,大型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传统企业160家,比例构成基本与浙江省总体企业结构分布一致。?

4.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企业文化、感知环境不确定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运用one-way anova分析,研究不同文化类型对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的影响,发现均为显著(数据组不具有方差齐性,f值为153,p=?00),观察两两比较结果,也均为显著。说明企业文化类型的差异的确会导致预算参与程度和预算监控程度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均值检验,发现创新型文化企业其预算参与最高(m=1?297),支持型文化的企业其预算监控最高(m=0?54)(预算参与:m官僚=-0?051,m创新=1?297,m支持=-0?508;预算监控:m官僚=0?157,m创新=-1?951,m支持=0?540)。?

由于预算管理同时受到企业文化和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故而采取回归检验方法,利用0-1哑变量将企业文化转换进入多元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文化和环境不确定性均进入对预算参与的回归方程。增加行业和规模的控制作用,发现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不受影响,只是高科技行业的环境不确定性系数略高于传统行业,中小规模的环境不确定性系数略高于大规模企业。?

总的来看,在感知环境的不确定性大的时候,企业更偏向于强的预算参与,这与goddard(1997)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用同样的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企业文化和环境不确定性对预算监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均进入对预算监控的回归方程,其结果与预算参与的结果基本相似,但是行业和规模对预算监控的差异要更大一些。实证结果支持了第2条假设(h2:预算管理受到不确定性、企业文化的共同影响)。?

(2)各因素对预算效果的影响?

将环境不确定性、预算参与、预算监控三者同时进入对预算超支的回归模型。发现,预算监控并不显著。在考虑了行业类别和组织规模的控制作用(分别作逐步回归方程),发现这一结果也并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回归结果为:?

预算超支=0?167(预算监控)+0?917(预算参与)-0?4(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0?009?

这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会降低预算超支程度,而企业预算参与程度提高反而会较大的增加预算超支,没有发现企业监控制度的严格程度与预算超支之间存在必然关系。这一有趣的结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企业目前的预算监控并不能对预算超支起作用,而这种监控管理的失效,又会使得预算参与增加的结果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反而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果。结合前面的企业文化类型对预算行为的影响,也发现只有集权性的官僚文化最能平衡预算监控与预算参与之间的关系,而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都过于偏向一种行为导向(分别是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这种失衡的管理将大大制约预算管理的效果。?

同样将三个影响因素同时进入对预算松弛的回归模型,发现三个变量均为显著。在考虑了行业类别和组织规模以后(分别作回归方程),发现这一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回归结果为:?

预算松弛=-0? 748(预算监控)+1?090(预算参与)-?255(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0?011?

实证结果支持了第3条假设(h3:只有同时考虑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的交互效应,才能带来预算有效性)。这表明,对环境不确定的感知会降低预算松弛程度,结合前面对预算超支的结论,可发现企业保持一种对环境不确定的敏感和焦虑,有利于预算管理,而对财务管理中未来掌控能力的过度自信,则是对预算管理有害的;企业预算参与程度同样可以增加预算松弛,而且要高于预算监控的作用。其解释类似于预算超支的影响因素,但是预算监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显然更为显著。一个最为现实的解释是,企业较能通过监控管理来使得原本松弛的预算空间得到弥补(如接近计划截止日期之前警告预算对象其预算计划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完成,因而强制要求在限期内增加预算使用计划),而这种努力对于即将超支的预算空间显然是无效的(尽管可以事先压缩可能超支的预算计划,但是无法改变基本使用需求和项目进展对预算资金的要求)。?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结论一致的提醒当今企业,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前提下,并没有一种企业文化或者预算行为直接是提升预算管理的良药。这说明becker和green(1962)关于预算参与以及kim(1976)关于预算监控的结论具有片面性,而goddard(1997)有关企业文化对预算的影响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现实中,企业授予了成员过大的预算权限,以使预算参与性提高,但往往会使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或易出现严重的用途变更,这些都是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在文化和环境背景下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企业需要从企业文化、风险预测、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多管齐下,同时考虑各项要素的互相作用。?

1.真正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将资本预算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专门预算,应用于企业之中,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要真正使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通过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真正建立起完整的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报告、评价与考核等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强化对资本支出预算的业绩评价功能,确定预算松弛的可容忍范围。?

2.资本预算管理不仅重在资本分配监控管理,而且重在发挥综合控制功能,同时包括了预算的参与和预算的监控。资本预算的行为管理功能说明,预算管理是一个以人为主的管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数字化的管理会计。寻找合适的企业文化,充分了解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绩效考核,把资本预算管理从纯粹的财务范畴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起资本支出的责任制度,从根本上树立投资主体的效益意识,最终会对预算管理最终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3.投资类预算除提交可行性报告外,还须提供进度安排以及预计的变动等。下属单位节余资金由总部统一调配,这是一种官僚型和支持型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体现,有利于预算监控与预算参与的互动。预算管理委员会则结合预算主体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行业发展前景、项目的风险等统一调配资金。这也是很好的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的结合,且同时也培育了创新型和支持型企业文化。?

4.预算部门改变自身职能定位。在加强管控的同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月进行总结,进行相关提醒和指导;预算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这是加强监控的很好方法,同时审批过程有利于规范预算参与,并对环境进行合理预测。?

参考文献:?

[1]王斌,竺素娥.论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2(5):24-28. ?

[2]王允平,许美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建议[z].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中央财经大学编印),2004:389-398.?

[3]tversky,amos and daniel 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85 (september),1974:1124-1131?

[4]einhorn,hillel j. and robin m. hogarth.decision making under ambiguity[j].the journal of business,59 (october),no. 4,part 2: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1986:225-250.?

[5]wegener,d. t.,& petty,r. e. flexible correction processes in social judgment: the role of naive theories in corrections for perceived bia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5(68):36-51.?

[6]wilson,timothy d,david b. centerbar,and nancy brekke.“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he debiasing problem” in heuristics and biases: 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ed[j]. thomas gilovich,dale griffin and daniel kahneman,new york,ny: cambridge,2002:185-200.?

[7]gilbert,daniel t.inferential correction in heuristics and biases: 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ed[j]. thomas gilovich,dale griffin and daniel kahneman,new york,ny: cambridge,2002:167-184. [8]williams,j. j.,n. b. macintosh,and j. c. moore. budget-related behavior i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0(15): 221-246.?

[9]caplan,edwin h.,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behavioral science[j].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inc.,reading mass.,1971.?

[10]mayo,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j].boston: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45.?

[11]becker s,green d. budgeting and employee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1962(10):392-402.?

[12]ermest i hanson. the budgeting control func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1966(4).?

[13]kim,d. c.. risk preferences in participative budge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6,67(6): 303-318.?

[14] r.s.kaplan&h.t.johnson. relevance lost;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j].boston;hbs press,1987.?

[15]harrision: accounting[j].3rd cd. prenticc hall,inc,1995.?

[16]goddard a,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budget related behavior: a comparative contingency study of three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1997,32(1).?

[17] wallach,e. j.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e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2):57-66.?

[18]miles,r.e & snow,c. organization: new concepts for new forms[j].research management review,1978,28(3):62-73.?

[19]gordon l a,haka s,schick a g.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case of zero-base budge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4(9):11-12.?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环境不确定性; 人性假设; 预算管理技术

一、引言

预算管理技术有许多,不同预算管理技术的组合就是预算管理模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呢?从预算管理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出,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是驱动预算管理变迁的主要原因,也应该是不同预算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为基础,研究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是否能将企业的预算管理环境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二,如果能作出一定的预算管理环境区分,各种环境下,不同预算技术的重要性如何?根据17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预算管理环境可以划分为四种组合,不同预算管理环境对不同预算管理技术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不同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这个发现告诉我们,企业要根据自己面临的预算管理环境来选择适宜的预算管理技术。

二、理论分析和拟研究问题

(一)预算管理变迁的简要回顾

1.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典预算管理的形成时期

这是经典预算管理的形成时期,成本预算、经营预算和现金预算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特点是卖方市场为主导,外部竞争不激烈,管理的重心是生产,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效益,管理就是寻找没有效率的地方并找出提高效率的方法。这个阶段是科学管理盛行时期,与过去的经验管理相比,科学管理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关心生产和工作的效率,讲究标准化和最优化,以动作和时间研究为主要手段。

预算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成本预算(标准成本),会计师和工程师合作,以动作和时间研究为基础,事先建立标准成本,并经常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严格实施差异分析,并根据差异的方向和大小来决定责任者的报酬多寡(许云,2006)。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的扩大,美国和英国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例如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这些公司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在内部分权管理的前提下,总部如何控制分部?杜邦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经营预算和现金预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后,这些预算方法也在其他企业采用(刘俊茹,2006)。1922年,麦金西(Mckinsey)出版《预算控制》一书,对实务中的各种预算进行了总结。事实上,这个时期,经典的预算管理方法(成本预算、经营预算、现金预算)都已经形成(约翰逊,卡普兰,1992)。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影响下,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有四个显著特点:第一,以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预算是控制组织资源的主要手段;第二,有很高的预算强调,预算完成结果对责任人报酬有重要影响;第三,对责任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第四,预算的程序是从上到下,预算指标由上级决定,下级执行。

2.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经典预算管理的第一个完善时期

这是经典预算管理的第一个完善时期,弹性预算、资本预算和参与式预算都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特点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外部竞争加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界奉行的管理方针是“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正确地进行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各种经营研究盛行,主要是研究在限定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这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秉承了科学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也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克服了科学管理理论忽视外部环境的缺陷。管理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是行为科学出现,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发展到了社会人。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影响下,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发生了如下变化:第一,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预算开始与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计算相结合,并形成了弹性预算技术;第二,资本预算开始正式地进入预算领域,作为预算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本预算技术得以发展;第三,一些企业开始探索预算责任人参与预算,预算程序出现了由下到上和上下结合这些模式,参与式预算开始出现。

3.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经典预算管理的第二个完善时期

这是经典预算管理的第二个完善时期,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管理控制都在这个时期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继续加剧,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特点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继续加剧,人本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经济人已经完全不适用,在社会人的基础上,出现了复杂人甚至文化人的概念。所以,在管理中如何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如何实行人本管理是这个时期管理思想的主题。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开始盛行,文化管理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传。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影响下,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发生了如下变化:第一,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出现了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技术;第二,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Anthony(1965)提出了“管理控制系统”这个概念,管理控制成为战略实施的中介,它将战略和具体的业务经营联系起来,其主要内容是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三,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和人本管理,预算强调越来越受到怀疑,预算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有所降低,灵活的业绩评价方式得到重视(Hopwood,1972,1973);第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预算松弛,从委托的角度来预算责任人已经出现(Low&Shaw,1968;Schiff&Lewin,1968)。

4.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良预算的出现

改良预算在这个时期形成,作业基础预算和战略预算都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以前期间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变化环境变化继续加剧,企业外部环境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动荡性和不确定性。战略管理和人本管理继续盛行,并且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流程再造得到广泛的流行。

在当时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发现,对经典预算进行改造已经无法应对环境变化,在传统预算(经典预算及二次完善所形成的预算体系)的构架下修补已经无济于事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预算何去何从,出现了两种学派。一是改良学派,主张对传统预算进行实质性改造,使其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需要;二是超越学派,主要放弃传统预算。改良学派有两种情形,一是作业基础预算,主张将作业成本的思路引入预算管理,以价值链为基础进行预算管理;二是战略预算,将预算与战略对接起来(Kaplan,1996;2001;2004)。

(二)预算管理变迁驱动因素

在100多年的历史中,预算经历了四个阶段,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变化。可以说,今天的预算与经典预算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预算管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本文认为,直接驱动预算管理变迁的是环境变动和对人的认识,而驱动环境变动和对人的认识变动的因素是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这些因素是驱动预算管理变迁的终极原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余绪缨,1983)。

经典预算时期,外部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将人理解为经济人,所以,这个时期的预算,一方面要对企业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包括经营预算、现金预算和成本预算(标准成本),涵盖了资源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认为人是经济人,所以,不存在预算参与;第三,由于环境具有稳定性,且认为人是经济人,所以,预算强调程度很高。在经典预算的第一次完善时期,环境已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人的认识也由经济人发展到社会人。与此相适应,第一,为了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出现了弹性预算,并且,资本投资开始进行财务分析,出现了资本预算;第二,体现社会人的理念,预算责任人开始参与预算的编制,出现了参与式预算。但是,这个时期的环境不确定性不高,较高程度的预算强调继续得以坚持。同时,还没有从委托的视角来认识预算责任人。在经典预算的第二次完善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对人的认识有较大的进步,除了从复杂人和文化人角度来认识人以外,还从委托的视角来认识人。与此相适应,第一,为了应对较高程度的环境不确定性,预算技术中出现了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管理控制的概念也出现;第二,为了应对较高程度的环境不确定性,预算更具有柔性,预算强调程度降低;第三,由于开始从委托的角度来认识人,预算管理中开始讨论如何应对预算松弛和预算寻租等问题。在改良预算时期,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继续从文化人、复杂人和委托的视角来认识人,在传统预算的框架内修修补补已经无法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无法解决文化人、复杂人和人的问题,所以,必须对传统预算进行革命性改造,这就产生了改良预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直接驱动预算管理变迁的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对人的认识,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对人的认识又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管理思想所驱动。100多年的预算管理,正是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逐渐加剧和对人的认识逐渐加深而一步一步地拉动着,由经典预算经过两次完善,最后发展到改良预算。

(三)预算管理模式

(四)拟研究问题

根据以上关于预算管理环境和预算技术重要性之间的分析,本文拟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企业预算管理环境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说,不同模式的企业占比例多少?第二,不同预算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也就是说,不同预算模式下,不同预算技术的重要性程度如何?第三,不同预算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如何?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

1.环境不确定性。参考Sharma(2002)的方法,将环境不确定性分为环境竞争性、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可预测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量表项目如下:

环境竞争性: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形,按竞争程度,采用1—5级回答,1表示可忽略的强度,2表示较弱的强度,3表示竞争强度一般,4表示较强的强度,5表示非常激烈。具体的量度项目包括:所用自然资源竞争程度;所用人力资源竞争程度;价格竞争程度;争夺客户的竞争程度;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程度。

环境动荡性:如果1表示变化很慢,2表示变化较慢,3表示变化一般,4表示变化较快,5表示变化很快,贵公司所在行业最近几年,下列各项的变化程度如下:行业规模变化情况;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的数量;退出本行业的企业的数量;行业所用主要技术的变化情况;行业盈利水平变化情况;政府对本行业政策的变化情况。

环境可预测性: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形,按竞争程度,采用1—5级回答,1表示很容易预测,2表示较容易预测,3表示容易预测,4表示较难预测,5表示很难预测。具体项目如下:在过去的几年,你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的可预测程度;在过去的几年,你客户的品味和偏好的可预测性;在过去的几年,你所在行业规模变化的可预测性;在过去的几年,你所在行业使用的主要技术变化的可预测性;在过去的几年,政府对你所在行业政策变化的可预测性。

2.人性假设。根据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设计人性变量。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因素》把传统的管理理论及其人性假设称之为X理论,并针对X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称之为Y理论。X理论的量度项目如下: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人天生是厌恶工作的,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员工就会逃避工作;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由于人天生厌恶工作,因此,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监督,并且用惩罚作为威胁,迫使他们在工作中作出适当的努力;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由于一般人想逃避责任,因此,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上述项目用于量度经济人。Y理论的量度项目如下: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人天生并非就厌恶工作,因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就像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在本公司管理层看来,在一定条件下,人不仅能够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一般只是个别情形。上述项目用于量度复杂人。

3.预算参与程度。采用Milani(1975)对预算参与的度量方法,量度如下:预算执行者参与制定各方面的预算;在预算执行者对预算满意前,他的预算不会确定;在确定预算执行者的预算过程中,他的观点影响力很大;在确定预算执行者的预算目标时,他的上级会询问他的观点;在预算目标设置过程中,预算执行者的影响力很小。

4.预算强调程度。采用Mia&Subramaniam(2003)的量表,量度项目如下:公司总部经常提醒各单位实现预算;上司评判各单位的业绩主要以实现预算为基础;总部以监督各单位完成预算情况的方法来控制各单位;在上司眼中,实现预算应该是各单位领导能否在本部门连任的准确反映;没有实现预算对上司如何评价下属的业绩有重要影响;在上司眼中,没有实现预算就是业绩差;管理人员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现预算的能力。

5.资本预算重要性。下列方法在贵公司投资项目评价中的使用程度:回收期法,会计回报率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系数,投资报酬率。

6.弹性预算使用程度。根据弹性预算的本质,量表项目如下:由于对来年的预测较困难,所以,本公司预测多个销售量水平,每种水平分别编制预算;尽管对来年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预算的严肃性,本公司还是以一个最可靠的预测为基础来编制预算,而不是分别不同的预测结果来编制多种预算。

7.零基预算使用程度。根据零基预算的本质,量表项目如下:本公司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本公司在编制预算时,首先要参考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因素,进而确定预算。

8.滚动预算使用程度。下列哪种描述更符合你公司编制利润预算的情况:本公司的利润预算编制是按固定周期进行的,一般是以年为期;本公司的利润预算是按滚动的方式进行的,每执行完一个月度,则增加一个月的利润预算。

9.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根据作业基础预算的本质,量表项目如下:本公司借鉴作业成本管理(ABC)的思想,以作业为对象编制预算;本公司在预算编制中以内部单位为对象,不考虑作业。

10.战略预算使用程度。贵公司投资项目决策时,除了项目进行现金流量的量化评价外,可能还要考虑不能在现金流量中考虑的定性问题,请确定下列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使用程度:价值链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实物期权方法。

11.预算管理业绩。采用Hansen & VanderStede(2004)的方法,量度内部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系统的满意程度,从内部单位负责人的角度回答问题,1表示满意度最低,5表示满意度最高,2—4处于它们之间。具体的项目包括:现行预算系统有助于管理本单位;现行预算系统有助于短期经营决策;现行预算系统有助于长期战略决策。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其他研究人员的信息,问卷调查回收率可能较低。为了一定程度上提高问卷回收率,本文委托某税务机关针对某省会城市的企业发放问卷,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9份,有效问卷率为59.67%。问卷分布情况是:国有企业60.78%,民营企业39.22%;制造业、矿业企业及建筑业60.29%,服务业企业38.24%,其他1.47%。采用Cronbach's Alpha进行信度检验。11个变量中,资本预算重要性、弹性预算使用程度、零基预算使用程度、滚动预算使用程度和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这五个变量都只有两个量表项目,不适宜进行信度检验,其余6个变量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信度都能满足要求。采用KMO和Bartlett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效度都能满足要求。

四、统计分析

(一)预算管理环境分布

1.环境不确定性分类

根据环境竞争性、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可预测性三个变量的结果,计算每个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得分平均数,大于平均数的为不确定性高,小于平均数的为不确定性低,分布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数据显示,70%以上的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

2.人性假设分类

由于问卷中根据Y理论提出的问题是从正面角度提出,所以,为了与X理论项目进行合并计算,需要对Y理论项目得分进行替换,1替换成5,2替换成4。替换之后,人性假设的六个量表项目可以直接进行得分平均数。凡是得分显著大于平均数的,为经济人为主,显著小于平均数的为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为主。分布结果如表6所示。结果显示,经济人为主假设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3.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的组合

将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两个维度联合起来,得出四种组合,各种组合下的企业数量及其分布如表7所示。表中数量显示,组合3是主要情形,其次是组合4,而组合1和组合2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就样本企业来说,预算管理环境是多样的,并不能为它们提供统一的预算管理技术来满足它们的不同需求。

(二)不同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预算技术

1.预算参与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预算参与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8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69.595, 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模式2和模式4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下的预算参与程度较低,只有2.61;模式3下的预算参与程度较高,为3.46;而模式2和模式4下的预算参与程度分别为2.96和3.00,处于适中水平。

2.预算强调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预算强调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9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59.308,Sig= 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只有模式2和模式4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下的预算强调程度最高,为3.40;模式3下的预算强调程度最低,为2.61;模式2和模式4下的预算强调程度分别为2.95和2.98,处于适中水平。

3.资本预算重要性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资本预算重要性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0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37.020,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资本预算的重要性程度较低,分别为2.61和2.51;而模式3和模式4下,资本预算的重要性程度较高,分别为3.29和3.29。

4.弹性预算使用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弹性预算使用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 表11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39.199,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弹性预算使用程度较低,分别为2.63和2.75;而模式3和模式4下,弹性预算使用程度较高,分别为3.45和3.55。

5.零基预算使用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零基预算使用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2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29.129,Sig= 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零基预算使用程度较低,分别为2.65和2.61;模式3和模式4下,零基预算使用程度较高,分别为3.51和3.40。

6.滚动预算使用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零基预算使用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3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26.061,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零基预算使用程度较低,分别为2.71和2.73;模式3和模式4下,零基预算使用程度较高,分别为3.65和3.52。

7.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4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12.588,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较低,分别为2.50和2.50;模式3和模式4下,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适中,分别为2.97和3.06。

8.战略预算使用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战略预算使用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5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17.088,Sig=0.000,表明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模式1和模式2及模式3和模式4之间的均值没有差异性,其他各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模式1和模式2下,战略预算使用程度较低,分别为2.58和2.58;模式3和模式4下,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适中,分别为3.01和2.98。

(三)不同预算管理环境组合下的预算管理满意程度

四种预算管理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满意程度的描述性结果如表16所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F=1.276,Sig=0.284,表明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各种预算管理环境下,预算管理的满意程度均超过3,但均没有超过3.5,这个结果表明,各种预算管理环境下,预算管理的满意程度较处于适中水平。

五、结论、讨论和启示

本文将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界定为预算管理环境,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预算管理环境下,不同预算技术的重要性程度。根据17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1)预算管理环境可以界定为四种组合,它们是:组合1:经济人为主且环境不确定性低,占样本企业的14.525%;组合2: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为主且环境不确定性低,占样本企业的14.525%;组合3: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为主且环境不确定性高,占样本企业的39.11%;组合4:经济人为主且环境不确定性高,占样本企业的31.84%。(2)不同预算管理环境下,对不同的预算管理技术有不同的依赖程度,分析结果归纳起来如表17所示。(3)不同预算管理环境下,预算管理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均处于适中水平。

这个结果有两点需要讨论,第一,表17是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表2中的理论预期基本相符,只是模式3和模式4的作业基础预算使用程度和战略预算使用程度,理论预期是使用程度较高,而分析结果是使用程度适中。这个差异表明,样本企业对作业基础预算和战略预算的使用程度低于理论预期,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对这两项预算技术不熟悉。第二,预算管理的满意程度均超过3,但均没有超过3.5,这个结果表明,预算管理的满意程度较处于适中水平。除了预算技术与预算环境相适应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预算管理满意程度,本文只是考虑了预算技术与预算环境的匹配对预算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的发现告诉我们,预算管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或模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面临的预算管理环境(包括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来选择适宜的预算管理技术或预算技术组合。

【参考文献】

[1] Hopwood A.G.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2(Supplement):156-182.

[2] Hopwood A.G.An accounting-system and managerial behavior[M].London:Saxon House,1973.

[3] Hansen, S.C., VanderStede,W.A., Multiple facets of budgeting: an exploratory analysi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4(15):415-439.

[4] Kaplan,R.S.,Norton,D.P.,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The Balanced Scorecard[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5] Kaplan,R.S.,Norton,D.P.,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6] Kaplan,R.S.,Norton,D.P.,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Tangible Outcome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7] Lowe E.A.and R.W.Shaw.A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biasing:evidence of a company’s budgeting pro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68(10):304-315.

[8] Milani, K. R., The Relationship of Participation in Budget -Setting to Industrial Supervisor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A Field Study[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5(4):274-284.

[9] Mia, L.,Subramaniam, N., A note on work-related values, budget emphasis and manager’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 2003(14) :

389-408.

[10] Schiff M.and A.Y.Lewin. Where traditional budgeting fails[J].Financial Executive,1968(5):57-62.

[11] Sharma, D.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imensionality, size, and structure on budge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in hotels[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2(3):101-130.

[12] 刘俊茹.企业预算管理历史分析及未来展望[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 许云.预算管理研究:历史、本质和预算松弛[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预算偏见;文化;预算参与;预算监控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从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两方面对支出在不同项目间进行分配、规划与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企业中似乎已经有了这样的金科玉律:在每个财政年度的一开始就起草一份预算,似乎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预算,公司就会面临破产[1]。然而,由于预算制度无法凭空运作,不论是在规划、编制、执行还是事后追踪考核,任一阶段都无法脱离“人”的因素。预算主体的参与、管理,以及所处的文化小环境,都将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管理问题,而是与行为层面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开始用一种审慎的眼光看待预算,2000年南京大学对中国企业预算管理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一方面强调预算的重要性,将此作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在实务操作上却很少能在权限划分与制衡、跟踪调查、调整与激励方面有持续改善的积极性[2]。这是因为,预算本身存在“行为偏见”,受众多行为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理性制定。本文从主体行为角度,探讨文化和不确定性的感知如何通过改变预算决策个体的行为,最终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一、文献探讨

1.预算行为。预算估计包含了一种锚定和调整机制。有关判断与决策的研究(Tversky and Kahneman,1974)[3]发现,人们在进行数字估计的时候,往往以一个大概的粗略估计开始(锚定),而后自我进行模拟可能的变化以最终调高或调低最初的估计(调整)。这种机制会随着时间框架而有所变化。一些研究(Einhorn and Hogarth,1986) [4]认为,整个调整过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对最初估计的主观判断(如认为自己的最初估计往往是偏高的人会调低最终估计)(Wegener and Petty,1995)[5];自信程度(人们觉得自己的估计有偏的时候会加大调整力度,而更多的时候是错误的自信在起作用)(Wilson,Centerbar,and Brekke,2002)[6];认知资源的有效性(当人们的认知资源忙于应付预算伴随着的其他任务的时候,估计的调整就会被大大减弱)(Gilbert,2002)[7]。

2.预算管理。Williams(1990)[8]认为预算行为存在于以企业内部用管理会计方法构建的管理系统中,它们包括:预算的衡量与监督、预算的参与、预算沟通与预算思考能力的改变,其中与预算行为直接有关只有两个: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

预算参与:Caplan(1971)[9]认为所谓的参与式预算,就是允许负责预算执行的人参与最初的预算制定,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重提了管理学界已经被广泛讨论的有关计划工作的参与性问题,如Mayo(1945)[10]就建议高层管理者应该让实际执行决策的人拥有更大的决策能力。而Becker和Green(1962)[11]对传统预算目标遭受到部门主管抗拒的问题,建议企业高层应该给部门主管参与设定预算的机会。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预算的参与程度正面作用在于能增加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同时改善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难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预算管理系统,那么预算参与很可能会削弱预算监控的效果,而对预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预算监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利己倾向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有一个控制系统,约束个人正确有效地使用权力。如果预算的目标难以达到(预算超支),可能会造成组织的无效率;但是预算标准过于宽松(预算松弛)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因而管理需要设计有一定约束压力的预算目标(Hanson,1966)[12]。Kim(1976)[13]认为,预算执行的成果反馈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引导项目人向有利于公司的目标努力,二是可以以此来激励项目人。从管理控制的角度来看,预算监控本身不应当成为管理的目的,因而管理的环境因素、管理客体的行为特征都将影响预算监控行为;而近来的研究表明,预算监控有可能会阻碍员工的创新努力。

3.不确定性感知。在行为会计的领域中,普遍采用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来代表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变量。传统企业预算规划,都针对愿景,通过财务分析来确定预算安排,这仅适合于稳定的商业环境,当外在环境变得高度不确定时,这种方法就变得不再适用。在无法对环境作出准确预测的情况下,管理者往往更倾向于采取悲观方法,制定更为宽松的预算;高竞争的压力,也使管理者相信组织必须采取多变的绩效评估方法,以至放松对预算的监控(Kaplan and Johnson,1987)[14]。

4.文化和预算管理。Harrison(1995)[15]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预算行为存在关联性:具有角色倾向的组织类似于官僚文化组织,由于保持理性,崇拜正当(legality)、合法(legitimacy)和负责(responsibility)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者对预算管理会更好执行与回应;在个人导向的文化下,权力不被鼓励,个人依据旧有经验行事,预算管理不大可能被完全接受。Goddard(1997)[16]以英国和加拿大国营公司为例,发现官僚文化的企业出现高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只有少许帮助,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社会导向文化的企业呈现低程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只有少许帮助,但是有积极意义;任务导向的企业呈现高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有普遍程度的帮助,但是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另外,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比中低层管理者能感觉到更高程度的预算参与,预算对管理者有更大的帮助,发觉预算的执行是更浪费时间。

由此,可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

H1:个体预算行为在不确定性估计、个人风格差异下存在偏差;

H2:预算管理受到不确定性、企业文化的共同影响;

H3:只有同时考虑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的交互效应,才能带来预算有效性。

二、实验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的模拟现实中的企业预算行为,行为实验以被试进行个人的未来设定期限内的自我消费预算估计为核心任务,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期限(不确定性的替代表征)、自信水平(个人风格的替代表征)下的预算行为偏差。

1.初试(Pilot Study)。为了能够更为科学的确定行为实验假设(预算是否受到时间框架和个人自信心的影响),故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大规模、低条件控制的初试。初试面向120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要求他们估计下一月或下一年的个人总支出预算(等概率随机分配两种条件),同时要求他们在一个7级量表上对预算自信心进行打分(1-7分别从“一点不自信”到“非常自信”)。在处理最终结果的时候,把下一年的预算值除以12,以便能够与下一月的预算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月度预算的均值显著低于年度预算均值(Mmonth=¥534,Myear/12=¥875,F(1,118)=953,p=00)。进行年度预算的被试其自信心显著低于月度预算者(Mmonth=560,Myear=321,F(1,118)=733,p=01)。

2.方法。75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接受被试,他们被等概率随机分配到两组(月度预算和年度预算)。每位被试被要求做出两个预算估计:最初预算估计和最终调整后的预算。实验采取2(时间框架:月、年)×2(预算估计:最初,最终)交叉因素设计,其中预算估计为重复测量。被试提供预算估计(下个月或者下一年)以后,被鼓励去回想当时在脑海里面出现的第一个数字。提示语为“现在请回想一下在做出这个预算估计之初,是否你还想到过另外一个数字,我们也很有兴趣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当被试在分别做出两种预算的时候,计算机软件同时记录其反应时间(Presentation软件,以提示语出现开始计时,到报出预算时按键终止);然后被试被要求评估他们在最初做出这个数字估计的时候的自信心程度,采用7级量表(从 “一点不自信”到“非常自信”);最后要求被试估计在实际情况中,他们可能会超出还是少于这一预算估计,采用7级量表(从“我将花费少于预算,即预算松弛”到“我将花费超出预算,即预算超支”)。

3.结果分析。

(1)预算估计。采用2(时间框架:月、年)×2(预算估计:最初,最终)交叉因素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双尾交互效应(F(1,73=731,p=00)),同时发现时间框架只对最终预算有显著影响,而对最初估计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类似于初试的结果,月度最终预算显著低于年度最终预算(Mmonth=¥631,Myear/12=¥971,F(1,73)=633,p=01)。

在年度预算下,最初预算估计显著低于最终估计(Minitial=¥854,Mfinal=¥971,F(1,73)=1131,p=00)。然而,在月度预算中,最初预算和最终预算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被试在月度预算中并没有做出显著的调整,而年度预算则相反。而且,最初预算在月度和年度之间,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反应时。2(时间框架:月度,年度)×2(反应时:最初预算反应时,最终预算反应时)交叉因素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有显著的双尾交互作用(F(1,74=1351,p=00))。被试在年度框架下相对最初预算,要花更长的时间在最终预算上(Mfinal=2351秒,Minitial=1736,F(1,74)=5102,p=00)。当时,在月度框架下,两者尽管有显著差异,但是差距要小很多(Mfinal=1759秒,Minitial=1541,F(1,74)=539,p=07)。

(3)自信心。两种时间框架下分别采取one-way ANOVA分析。被试对月度框架下的自信心(Mmonth=453)要高于年度框架(Myear=371)(F(1,74)=681,p=00)。结合前面的预算估计结果,可认为人们是由于对年度预算信心不足,而最终调高预算结果。对于未来是否会预算超支或者预算松弛时,年度框架下更有可能会发生超支估计(Myear=461,Mmonth=403,F(1,74)=927,p=01)。

4.讨论。本实验结果为H1提供了实验支持。由于长期时间框架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亦削弱预算制定者的自信心,这使得个体在预算估计上更容易出现偏差,最终带来预算超支或者松弛。进一步研究这种偏差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影响,则带来H2和H3,下面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H2 和H3。

三、实证研究

1.研究框架和变量关系。企业预算效果是一个综合因素,根据前面的文献分析结果,企业文化、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自变量)可通过预算参与性、预算监控制度(中介变量)来对预算的有效性(因变量)起作用(H2、H3)。

2.量表设计和测量。在“企业文化”类型上参考Wallach(1983)[17]编制的企业文化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dex)。量表总共24个题目,以Likert五点量表衡量。官僚型:共有8题;创新型:共有8题;支持型:共有8题。将每一类型得分相加,如果大于其他两类,就表明有此倾向。

在“环境不确定”测量上,选取了Miles and Snow(1978)[18]所发展的量表,后来由Gordon(1984)[19]加以整理修正的感知环境不确定性量表,包括竞争者其市场活动可预测程度、客户品味与偏好变化、法律、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限制三个维度。

“预算参与”:以Williams,Macintosh和Moore(1990)[20]编制的量表为参考,包括让员工参与预算的制定、管理者与员工一起讨论预算差异的原因两个维度。

“预算监控”:本文以Williams,Macintosh和Moore(1990)编制的量表为参考,包括预算差异的书面解释、执行的高层压力、高层主管会主动关心、预算绩效考核四个维度。

“预算有效性”是指预算最终执行结果与预期计划的匹配程度。本文将预算管理有效性分为预算超支和预算松弛两个子变量。预算超支直接以实际发生值高于预算额的程度来测量,采用主观感受判断,用Likert五点量表,统计结果取负值。预算松弛的测量采用Onsi(1973)[21]所发展的量表,最后数据作负向处理,以保持预算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正向性。

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根据浙江省工商局2005年年检目录的5000家企业(按资产额排序,取前5000家),从中随机抽取100家企业进行预调研,得到有效回应为67家,调查问卷经过预调研和小规模访谈进行了调整。于2006年4月到2006年5月,通过邮寄和现场填写的方式,每家企业只发放一份问卷,调查对象均为投资项目负责人。此次研究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78%。全部有效样本中,符合中小企业标准118家,大型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传统企业160家,比例构成基本与浙江省总体企业结构分布一致。

4.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企业文化、感知环境不确定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运用One-Way ANOVA分析,研究不同文化类型对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的影响,发现均为显著(数据组不具有方差齐性,F值为153,p=00),观察两两比较结果,也均为显著。说明企业文化类型的差异的确会导致预算参与程度和预算监控程度的差异。

进一步进行均值检验,发现创新型文化企业其预算参与最高(M=1297),支持型文化的企业其预算监控最高(M=054)(预算参与:M官僚=-0051,M创新=1297,M支持=-0508;预算监控:M官僚=0157,M创新=-1951,M支持=0540)。

由于预算管理同时受到企业文化和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故而采取回归检验方法,利用0-1哑变量将企业文化转换进入多元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企业文化和环境不确定性均进入对预算参与的回归方程。增加行业和规模的控制作用,发现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不受影响,只是高科技行业的环境不确定性系数略高于传统行业,中小规模的环境不确定性系数略高于大规模企业。

总的来看,在感知环境的不确定性大的时候,企业更偏向于强的预算参与,这与Goddard(1997)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用同样的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企业文化和环境不确定性对预算监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者均进入对预算监控的回归方程,其结果与预算参与的结果基本相似,但是行业和规模对预算监控的差异要更大一些。实证结果支持了第2条假设(H2:预算管理受到不确定性、企业文化的共同影响)。

(2)各因素对预算效果的影响

将环境不确定性、预算参与、预算监控三者同时进入对预算超支的回归模型。发现,预算监控并不显著。在考虑了行业类别和组织规模的控制作用(分别作逐步回归方程),发现这一结果也并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回归结果为:

预算超支=0167(预算监控)+0917(预算参与)-04(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0009

这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会降低预算超支程度,而企业预算参与程度提高反而会较大的增加预算超支,没有发现企业监控制度的严格程度与预算超支之间存在必然关系。这一有趣的结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企业目前的预算监控并不能对预算超支起作用,而这种监控管理的失效,又会使得预算参与增加的结果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反而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果。结合前面的企业文化类型对预算行为的影响,也发现只有集权性的官僚文化最能平衡预算监控与预算参与之间的关系,而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都过于偏向一种行为导向(分别是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这种失衡的管理将大大制约预算管理的效果。

同样将三个影响因素同时进入对预算松弛的回归模型,发现三个变量均为显著。在考虑了行业类别和组织规模以后(分别作回归方程),发现这一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回归结果为:

预算松弛=-0 748(预算监控)+1090(预算参与)-255(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0011

实证结果支持了第3条假设(H3:只有同时考虑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的交互效应,才能带来预算有效性)。这表明,对环境不确定的感知会降低预算松弛程度,结合前面对预算超支的结论,可发现企业保持一种对环境不确定的敏感和焦虑,有利于预算管理,而对财务管理中未来掌控能力的过度自信,则是对预算管理有害的;企业预算参与程度同样可以增加预算松弛,而且要高于预算监控的作用。其解释类似于预算超支的影响因素,但是预算监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显然更为显著。一个最为现实的解释是,企业较能通过监控管理来使得原本松弛的预算空间得到弥补(如接近计划截止日期之前警告预算对象其预算计划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完成,因而强制要求在限期内增加预算使用计划),而这种努力对于即将超支的预算空间显然是无效的(尽管可以事先压缩可能超支的预算计划,但是无法改变基本使用需求和项目进展对预算资金的要求)。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结论一致的提醒当今企业,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前提下,并没有一种企业文化或者预算行为直接是提升预算管理的良药。这说明Becker和Green(1962)关于预算参与以及Kim(1976)关于预算监控的结论具有片面性,而Goddard(1997)有关企业文化对预算的影响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现实中,企业授予了成员过大的预算权限,以使预算参与性提高,但往往会使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或易出现严重的用途变更,这些都是预算监控和预算参与在文化和环境背景下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企业需要从企业文化、风险预测、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多管齐下,同时考虑各项要素的互相作用。

1.真正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将资本预算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专门预算,应用于企业之中,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要真正使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通过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真正建立起完整的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报告、评价与考核等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强化对资本支出预算的业绩评价功能,确定预算松弛的可容忍范围。

2.资本预算管理不仅重在资本分配监控管理,而且重在发挥综合控制功能,同时包括了预算的参与和预算的监控。资本预算的行为管理功能说明,预算管理是一个以人为主的管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数字化的管理会计。寻找合适的企业文化,充分了解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绩效考核,把资本预算管理从纯粹的财务范畴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起资本支出的责任制度,从根本上树立投资主体的效益意识,最终会对预算管理最终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3.投资类预算除提交可行性报告外,还须提供进度安排以及预计的变动等。下属单位节余资金由总部统一调配,这是一种官僚型和支持型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体现,有利于预算监控与预算参与的互动。预算管理委员会则结合预算主体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行业发展前景、项目的风险等统一调配资金。这也是很好的预算参与和预算监控的结合,且同时也培育了创新型和支持型企业文化。

4.预算部门改变自身职能定位。在加强管控的同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月进行总结,进行相关提醒和指导;预算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这是加强监控的很好方法,同时审批过程有利于规范预算参与,并对环境进行合理预测。

参考文献

[1]王斌,竺素娥.论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2(5):24-28. 

[2]王允平,许美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建议[Z].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中央财经大学编印),2004:389-398.

[3]Tversky,Amos and Daniel Kahneman.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85 (September),1974:1124-1131

[4]Einhorn,Hillel J. and Robin M. Hogarth.Decision Making Under Ambiguity[J].The Journal of Business,59 (October),No. 4,Part 2: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1986:225-250.

[5]Wegener,D. T.,& Petty,R. E. Flexible correction processes in social judgment: The role of naive theories in corrections for perceived bia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5(68):36-51.

[6]Wilson,Timothy D,David B. Centerbar,and Nancy Brekke.“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he Debiasing Problem” in Heuristics and Biases: 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ed[J]. Thomas Gilovich,Dale Griffin and Daniel Kahneman,New York,NY: Cambridge,2002:185-200.

[7]Gilbert,Daniel T.Inferential Correction in Heuristics and Biases: 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ed[J]. Thomas Gilovich,Dale Griffin and Daniel Kahneman,New York,NY: Cambridge,2002:167-184. [8]Williams,J. J.,N. B. Macintosh,and J. C. Moore. Budget-Related Behavior i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0(15): 221-246.

[9]Caplan,Edwin H.,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Behavioral Science[J].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Inc.,Reading Mass.,1971.

[10]Mayo,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J].Boston: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arvard University,1945.

[11]Becker S,Green D. Budgeting and Employee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1962(10):392-402.

[12]Ermest I Hanson. The budgeting control func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1966(4).

[13]Kim,D. C.. Risk Preferences in Participative Budge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6,67(6): 303-318.

[14] R.S.Kaplan&H.T.Johnson. Relevance Lost;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J].Boston;HBS Press,1987.

[15]Harrision: Accounting[J].3rd cd. Prenticc Hall,Inc,1995.

[16]Goddard A,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Budget Related Behavior: A Comparative Contingency Study of three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1997,32(1).

[17] Wallach,E. J. Inp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e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2):57-66.

[18]Miles,R.E & Snow,C. Organization: new concepts for new forms[J].Research Management Review,1978,28(3):62-73.

[19]Gordon L A,Haka S,Schick A G.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Case of Zero-Base Budge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4(9):11-12.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供电成本; 预算管理

一、引言

供电成本是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很多供电企业在遵循全面预算管理一般范式的基础上,已探索了较为有效的供电成本预算管理方法。本文认为,国内地市供电企业在加强供电成本预算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精益化管理方面,在实现供电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核心指标“单位供电成本”、“可控供电单位成本”的优化提升及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将围绕供电成本(或简称“成本”)预算闭环管理的全过程及其保障支持要素,重点对供电企业供电成本预算具体管控策略展开讨论。

二、供电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文献信息的披露以及笔者的工作体会,国内供电企业供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成本管理缺乏目标控制,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核心成本指标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及如何优化提升没有明确的规划,通过成本目标的规划实现对成本预算的控制环节明显缺失;2.成本管控方法总体上比较落后,虽然引入了一些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及较先进的成本管控策略,但很多供电企业的成本管控现状还较为落后,缺乏改进创新,缺乏对先进成本管控理念、方法的引入和吸收;3.成本管理对象和主体比较粗放,成本对象粗放主要表现在供电企业对供电成本对象的核算和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科目一级,成本控制主体粗放表现在成本控制主要依赖于成本控制主体“金字塔”的上层和中层完成,而底层介入比较少或者根本没有介入;4.成本控制介入滞后,成本控制偏重事后控制,体现为事后分析、反馈和监督,缺乏事前和事中有效控制;5.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核心指标难以有效提升;6.成本管控支持系统相对落后,各单位成本管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7.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基层单位往往重“争夺”成本资源,而员工经常只关注成本花费,成本超标准、超预算现象经常发生,造成资源浪费,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亟待提升。

三、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综述

成本预算管理离不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支撑,根据研究人员岑玢、董晓宏(2009)的综合提炼分析,现代成本管理主要有五大理论: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成本规划和全面成本管理,不过本文认为典型的成本管理理论还有目标成本管理理论,各理论在此不再赘述。根据高立法等(2008)的研究,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成本控制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延伸到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2.成本控制视野由日常经营管理提升到战略成本管理;3.成本控制环节从下游管理延伸至中上游管理;4.成本控制导向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5.成本降低形态由成本节省转向成本避免。由于成本管理理论一般都是以制造业为核心,加上供电企业产品和生产的特殊性,上述理论中对供电企业有实际借鉴意义的主要是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等,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及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拓宽成本管理视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先进成本管理理念、工具的运行环境要求较高;因存在国情、企情差异,需结合实际应用,忌生搬硬套。

四、供电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及核心管控一般策略

(一)供电成本预算管理一般体系构建

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依托国际咨询公司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具有广东电网公司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核心是构建“责任网络、标准流程、预算制度、评价考核、信息平台”五大预算保障体系,实现“财务规划、目标设定、预算编制、监控调整”四大环节的预算全过程管理。本文认为,供电成本预算管理隶属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参照上述体系进行供电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承接构建。同时,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氛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非常大,也应是成本控制的有效保障体系之一。由此,“五大”保障体系演化成“六大”保障体系。本文对供电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具体框架设计如下:体系顶层为“成本预算管理战略目标”,其下量化表述为“成本预算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具体支持的是“四大”成本预算管理过程和“六大”成本预算保障体系。

(二)供电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核心管控一般策略探讨

1.供电成本预算管理战略指标及关键绩效指标设计

广东电网公司非常重视公司战略,地市供电企业则承接执行省公司战略目标。为了有效衡量战略目标的达成情况,一般设立关键战略指标进行监控和衡量。广东电网公司设立了12个战略指标,其中核心财务指标有4个,与成本有关的指标有3个:即经济增加值、总资产内部报酬率和可控供电单位成本。可见成本管理对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为了全面反映地市供电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可以从战略管理需要和绩效管理需要设计关键成本指标。

(1)成本预算管理战略指标设置。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战略指标可设置为以下3个:单位供电成本(供电成本/售电量)、可控单位供电成本(可控供电成本/售电量)、可控单位供电成本节约率[(1-本年可控单位供电成本/上年可控单位供电成本)×100%],分别反映企业单位产出平均消耗的总成本、企业单位产出平均消耗的可控成本、企业单位产出平均消耗的可控成本同比是否降低。

(2)成本预算管理绩效指标设置。战略指标落地有赖于绩效管理,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应当采用年度绩效管理和日常绩效管理综合应用模式。年度绩效指标可采用以上战略指标;日常绩效指标可设置为“可控供电成本预算完成率”(可控供电成本完成额/年度预算×100%,或可控供电成本完成额/年度内可控供电成本阶段性周期预算目标×100%),衡量的是可控供电成本的过程控制情况,避免预算消极完成或过于集中完成或突击完成。另外,实施了月(季度)分期预算管理的单位也可以基于相关预算周期考核“可控供电成本预算节约率”。

2.成本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现战略导向的切入点,也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供电企业应结合战略目标对本单位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出未来几年的成本改进目标,并定期保持规划滚动修编,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在目前形势下,供电企业成本预算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加强成本规划管理,由于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具有全局性视野的独特优势,建议在财务部门的统筹下,开展各业务条线的成本控制规划和成本战略指标的提升目标设计。

3.成本年度目标设定

成本年度目标设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企业中长期财务(成本)规划,结合国家政策、外部经营形势和上级单位的管理要求,合理设定年度预算管控目标,并将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至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及基层单位,形成各归口管理部门乃至各基层单位的年度预算目标。通过成本年度预算目标设定,变成本预算“按需申报”管理为“目标控制”式管理。在成本年度目标设定管理方面,有必要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一是上下联动机制;二是上级单位建立成本目标分解模型;三是供电企业建立自我目标管理机制。

4.成本预算编制

成本预算编制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如何形成成本预算;二是上级下达的预算如何进行内部分配。管控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成本预算编制报表及项目体系。成本预算报表体系按照成本业务精细化管控要求进行设立,并基于成本动因、按照便于管控原则对成本“颗粒度”分解,建立“成本元”一级的成本项目管理体系,并适度控制成本“颗粒度”分解的深度。

(2)成本预算准入管理。预算准入包括业务准入和业务优选两个层面。业务准入方面,需要通过针对每个成本项目建立相关核算条件和核算范围,最终形成“辞典式”的管理手册。成本项目业务优选一般可以从“必要性、紧急性、经济性”三个维度进行内部综合评价,如有特殊情况则需优先考虑。

(3)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标准成本管理主要有传统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和标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前者与企业传统成本核算管理密切相关,由成本归口管理部门主导,各生产、管理部门员工共同参与,梳理各成本项目的成本驱动因素和业务标准建立各成本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后者则要求基于作业成本管理进行实施,总的思路是通过逐步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来实现基于作业成本的标准成本控制。

(4)成本预算精细化分解,形成预算执行方案。成本预算精细化分解可以从成本项目(基于成本预算编制报表及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成本责任主体(建立“单位部门基层班组”的三级成本责任主体体系)、成本分配方法(建立基于成本驱动因素的成本分配数量模型)和时间(基于季度或月度实施短周期预算管理)等维度予以考虑实施。

(5)部门预算管理。部门成本预算管理是一种常见的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授权方式,如何对基层预算责任部门下达合适的成本预算额度,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难题。传统的部门成本预算下达方式大致如下:根据基层部门预算申报额度及历史预算完成情况,考虑部门特殊情况变动,由预算主管部门核定成本预算额度。本文提出两种改进方式:一是通过建立成本标准化管理体系,借助该体系下达标准化预算,不过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通过建立某种激励规则约束基层部门主动申报一个最合适的成本预算目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采用著名的“联合基数法”理论(又称“HU理论”)提出的方法,下文另专题分析。

5.成本监控与调整

预算监控方面需要构建“三维”的监控网络:成本责任主体、成本对象和时间。成本责任主体应该自上而下逐级承接,监控信息由下而上逐级有效反馈;成本对象的监控应该实现全面覆盖,逐项进行预算完成偏差度的分析;监控频率应该采用定期和实时结合的方式。应根据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偏离情况以及必要性,实施季度滚动预测、年中预算调整。成本预算调整属于上级重点管控的项目,单位内部各成本责任主体的预算调整应该从严控制,坚持“预算刚性”原则,除非确有特殊情况。

6.成本管理责任网络

一个完整的地市供电企业预算责任链包括以下预算责任主体:地市供电企业预委会预算管理工作组(职能部门)县区局、二级生产机构县区局的基层部门部门基层班组关键责任岗位。通过健全分级成本管理责任网络,责任层层传递,职责明确分配,并最终落实到基层部门、班组及员工身上,充分体现了“全员”预算管理特点。

7.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和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前者包括建立基本管理制度、成本准入管理制度、成本标准化管理制度、成本报账或资金支付管理制度等;后者则主要是针对每一项具体的成本项目出台“一对一”的成本控制手册(或规范),为各级成本责任主体开展成本管控提供“工具箱式”或“作业指导书式”的指南。

8.成本预算管理标准流程

流程是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载体,一般与制度进行联系、“捆绑”。标准化的流程增强了上下级不同层面、业务及财务部门间的有效沟通,确保预算业务准确开展。标准化流程的设计重点要关注流程的可操作性,流程关键节点有无统一的表单支持,制度、流程和表单是否融合统一以及信息系统固化工作等问题。特别地,地市供电企业内部的成本预算管理流程(包括表单)还需在承接上级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实际情况予以细化。

9.成本管理评价考核

通过建立预算考评指标体系和规则,保障预算有效执行,提升预算管理绩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成本考核指标和成本考核规则。成本考核指标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考核指标。绝对指标考核是考核年度成本预算节约情况及年度各季度预算完成均衡性,主要是成本(费用)预算总额。绝对指标包括可控供电成本预算节约率、可控供电成本预算完成率等。相对指标主要考核指标的优化程度,包括对比年度预算目标优化或完成情况和对比上年指标改善情况,相对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供电成本、可控单位供电成本,衍生指标是可控单位供电成本节约率等。

10.成本管理信息平台

基于现有财务系统的成本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核算系统的弊端是系统使用者限制在财务部门,无法向各成本责任主体延伸。借助网络化运作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成本预算全过程管理,也能覆盖全部成本责任主体。另外,通过建立预算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数据接口,可以实现以业务管理驱动支持成本核算。基于ERP系统或集成系统的成本信息化管理当属目前最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11.建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内部企业文化

成本控制应该实实在在地渗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理念,自觉执行上级及单位内部相关要求,自觉在费用发生过程中厉行节约和控制标准,形成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有效控制成本增长,促进成本挖潜增效。

(三)专项研究:“HU理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应用研究

1.“HU理论”综述

胡祖光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确定预算目标基数的方法:“联合确定基数法”。该方法主要涉及三个要点:(1)人的考核预算基数是联合确定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可以直接以人的自报数打一个折扣后的值作为人的考核预算基数。(2)实行超额奖励机制。对考核指标年终完成值超出考核预算基数的人实施超额奖励,超额奖励值 =(实际完成值-考核预算基数)×超额奖励系数。(3)实行少报惩罚机制。对考核指标年终实际完成值大于当初自报预算数的人进行惩罚,“罚款”=(实际完成值-人自报预算基数)×少报受罚系数。该方法行之有效的关键是人预算基数确定权数(W)、超额奖励系数(P)和少报受罚系数(Q)三者之间必须满足如下关系:“P>Q>WP”,此时人会自觉报出一个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最大预算基数,并且确保最准确地完成。

2.“HU理论”在成本预算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

“HU理论”在成本预算考核方面的应用案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诠释。

案例背景:总部是成本费用预算主管单位,下属部门是成本预算申报单位,为了按照“HU理论”实施考核,总部规定了以下考核条件:下属部门成本预算节约可以按照节约额的20%实施奖励(即奖励系数P=0.2)、下属部门成本如果当初申报预算多报(即预算申报数大于成本完成数)将按照多报部分的16%实施经济惩罚(即惩罚系数Q=0.16),部门成本预算的最终预算下达额度按总部确定数(比如按过去三年平均数)和下属部门自报数各占50%的权重确定(即自报数权重W=0.5)。

角度一:将成本预算直接理解为“负利润”,则可直接套用HU理论应用模型。按照HU理论,基本规则是“各报基数,加权平均;少报受罚,多报不奖;超额奖,不足补”。具体应用案例见表1。

角度二:直接以成本预算为诠释对象,HU理论应用模型需做一定变通,陈斌(2004)进行了有关研究,其基本规则相应修订为“各报基数,加权平均;高报受罚,低报不奖;节约奖,超过补”,案例情况同上,具体应用情况见表2。

无论是利润角度还是成本角度,应用结论都是一样的:即下属部门只有最真实地申报成本预算目标,综合奖励才最大。

“HU理论”以一种经济上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下级预算责任单位按照成本最优管控原则进行自我管控,可谓是一种最理想化的管控方法。在供电企业内部实施“HU理论”,首要问题是解决观念问题,预算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能否接受“HU理论”这种先进的考核管理模式;其次便是要解决好核心的奖惩机制问题(即“P”、“Q”值),具体以何种形式来体现“HU理论”的激励约束原理,从而激发下级预算责任单位的成本控制原动力,实际推行“HU理论”考核模式时,具体还需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薪酬绩效管理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HU理论”激励“落地”的操作方案,将“HU理论”有效引入到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五、结语

本论文通过分析供电企业当前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核心管理体系,针对性地分析、提出了颇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供电企业供电成本预算管理策略体系,并首次从两个角度系统分析“HU理论”(“联合基数法”理论)对成本管理考核的应用策略。系统地分析、构建供电成本全面预算管理策略体系及其具体应用策略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1] 岑玢,董晓宏.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9(1):61.

[2] 高立法,曹云虎,殷子谦,等.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 胡祖光.“联合确定基数法”对策论模型――一个通俗的阐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4):8-12.

[4] 陈彬.信息不对称下对分部费用控制的研究――以SMS公司为例[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

[5] 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 张晓霞.供电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控制[J].会计之友,2008(11):57-58.

[7] 汪安民.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3):46-47.

[8] 崔云江.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实施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9(4):53-54.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01-02

一、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偏重于对增量资产的控制而忽略对存量资产的管理。高校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普遍缺乏对上一预算年度高校资产变动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各部门争经费和资产管理情况缺乏透明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预算编制难以脱离以投入控制为主的轨道。尽管中国在高校预算管理领域进行多次改革,但这一环节仍然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预算资金分配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和操作规范。目前高校在预算资金分配环节,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导致各类资产日常维护和消耗费用缺乏有效到位的监控,使之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实物量相脱节,预算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资金分配时难以取得合理依据,加大预算编制难度,也使得预算资金分配的结果演变为部门间为实现各自利益相互博弈,而最终达成妥协的结果。

3.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中国高校普遍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个别高校正在尝试构建该体系,主要是建立一个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并落实专门人员,定期进行预算跟踪分析并对照预算目标,及时对差异作出调整,以其提高预算执行约束性。

(二)改革高校预算管理弊病过程中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目前国家对高校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预算管理也比过去更加注重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在于掌握和分析存量资产数量、价值、结构和分布状况,以此为依据寻求存量资产与高校今后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和及时合理调整经费投入的金额和用途。

2.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该要求其实是以上所论述的要求的延伸,是实现其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对高校资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采集,准确掌握各部门(院、系)占用资产的增减变化,以此对全校资产配置结构作出合理判断,从而使各类资产的购建必要性论证和购建成本评估做到有理可依,是预算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的强有力保证。

3.构建一个科学、可执行的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唯一不足之处是没有构建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不单是评估资产构建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还是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关键点。这套体系的构建是项大工程,因为是要以大量考察数据和分析为依据,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从办公用房装修费用、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和机动车辆配置限额入手。

二、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的原因分析

(一)部门领导缺乏对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的强大责任心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尚未列入部门领导任期考核目标内,部门领导在调离原岗位时,只对其进行财务审计,这会加大部门领导对资产管理的松懈和预算资金执行的随意性。

(二)资产配置和预算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预算资金分配,都是一个将高校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给各部门(院、系),以达到满足高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各部门(院、系)均衡发展的过程。然而这种本应公平公正的统一分配过程,在各部门利益竞争驱动下,渗透太多的人为干扰因素,逐渐演变成两个没有太多关联性的管理系统。

(三)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目前我们所指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应该是对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所有财政资金的管理,但事实上由于预算外资金来源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其中所牵涉到的部门利益,使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只将一小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编制范围,导致大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预算外资金被滥用也是造成高校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的主要源头之一。

三、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设计

(一)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

1.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高校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转型,高校在财务管理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不断加强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成立专门采购职能部门等,这些变革都或多或少牵涉到高校的预算管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资产管理的需求。笔者所建议的“三级”资产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如下:(1)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理论。由于本文所论述的高校资产类似于国外的公共资产,因此在重新设计高校资产管理模式时可以借鉴他们相关的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韩模式、德澳模式、美加模式和巴西模式。无论以上何种模式,都为我们进一步理顺高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基本上可以囊括国内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全部资产管理模式。相比之下,美加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下的高校资产管理,即预算管理部门除负责编制部门预算外,还负责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除负责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外,还担负起随时向预算管理部门提供各类资产数据、资产购置与处置等手续证明和预算资金使用状况。(2)国家有关规章制度。2006年财政部颁布执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不但提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而且明文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为高校今后进行“三级”资产管理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2.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根据美加模式理论和“两个办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计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架构:“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一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预算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内设立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各部处(院、系)。在这个体制结构内,“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将编制好的预算项目和额度直接下达到“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的资产购置申请时,不但要负责监督各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充分行使闲置资产的调剂职能,并随时向“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反馈预算资金使用状况,“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及时对预算资金作出合理调整。

(二)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配套的制度建设

1.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高校在实行“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后,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整个体制运行中的主导部门,其制度建设重点应放在宏观层面的把握,要充分结合高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特点,针对资产信息采集、预算执行监督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使一级资产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2.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具体负责管理监督高校资产取得、使用、保管、配置、处置和评估等各个环节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上,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

3.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使用占用高校资产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特点是更具体、更细化。因为其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会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根据二级资产管理制度来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办法。

(三)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管理手段

1.有效整合预算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实行软件升级或开发一套新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在先进的管理系统帮助下,大大提高了两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最大的缺陷在于两系统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整合,使得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有效整合两系统的业务流程,对原有软件实行升级或重新开发一套符合工作需求的新软件。

2.建立内部控制体制,强化预算主导功能,形成资金资产运作的良性循环。(1)建立内部控制体制离不开“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管理手段,只有完善内部控制体制,才能保证高校在资产出租和处置等环节所产生的收益得以真正集中,便于预算部门进一步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强化预算主导功能可以加强预算刚性,是防止盲目购置资产和避免造成资产浪费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高校对资金和资产运作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上两条管理手段基本渗透于高校资金和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形成资金资产运作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3.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理念”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管理软手段”,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资产管理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高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内部管理规范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对资产管理中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细化,例如对资产保管使用环节进行建账建卡,细化到部处(院、系)和个人;对资产处置环节,细化到具体资产及其处置结果等。对预算管理则细化到具体项目。

无论是资产或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其最终目的都为维护高校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以“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旨在理顺目前高校内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改革方案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龙头,预算体现一个学校的发展动态,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效率与效果。长期以来,各高校重核算轻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预算管理较为粗放,预算数字仅仅作为一种指标,没有起到实际的控制作用,无论是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监管还是预算绩效评价等都非常不规范,预算并没对学校的资源配置起到优化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一、精细化预算管理概述

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控制、调整、执行与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精细化预算就是指预算管理和执行的精细化,其实质是从预算的申报、编制、会计科目的设置、预算的调整、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管理到预算的绩效考评的全过程实行“类”、“款”、“项”、“目”管理,不仅在总量指标上进行控制,分项指标上也同时进行控制。高校实行财务精细化预算能够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优化资源配置,为维护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精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预算由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具体介绍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根据各收入来源情况,预测20××年该学校收入总预算,分析各收入比例结构。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1.学校总支出预算的编制。支出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算年度的预算控制数,而预算控制数必须与绩效目标相联系,又要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对支出进行分类,不同项目参照不同的分配标准。

2.各部门支出预算的编制。在学校预算收支的总框架下,各部门根据实际自行编制本部门预算,按照精细化预算要求进行经济分类编制。

三、精细化预算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将成为推进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预算管理系统

该预算管理系统提供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及绩效分析等功能,实现预算流程的优化和预算信息共享;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实现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

(二)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1.对预算申报、预算审批、预算下拨、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等全部预算过程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

2.与财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各个项目的收入支出经济指标,通过财务系统定额对经费管理进行实时控制,对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分析,动态生成预算分配计划与实际收支情况的完整对照,提供多种形式,包括不同时间的对比、环比和结构分析的预算执行进度及差异分析功能,根据分析结论合理调整预算,最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三)预算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设置、预算申报设置、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管理、项目编制、预算结余管理、预算拨款、预算执行、年末处理、报表分析等模块。其中系统设置包括支出、收入相关设置、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同步、数据管理、日志管理等;预算申报设置模块包括通用代码管理、部门设置、预算申报事权字典、收入/支出分类属性、收入/支出申报模板、收入/支出申报方案等;项目立项模块包括支出项目立项、收入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管理模块包括收入/支出项目申报结果维护、业务活动申报管理等;项目编制模块包括支出项目编制、收入项目编制;预算结余管理模块包括结余初始化、预算结余查询等;预算拨款模块包括拨款录入、按计划拨款、批量拨款、生成批量凭证等;预算执行模块包括规则设定预算控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四个模块;年末处理模块包括年末结转、年初数修改等;报表分析模块包括报表、分析两部分。

参考文献:

[1]刘俚伽,曹富兰,蒲俊梅,骆艳.高校精细化预算编制探索———成都体育学院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J].财经论坛,2012,(10):38-42.

[2]李莉.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会计审计,2014,(7):58-59.

[3]孙博文.论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构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111-114.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预算管理;预算松弛;文献综述;启示与借鉴

一、引言

作为一项资源的战略性配置手段(allen schick,2000),预算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2001)。从我国来看,预算管理实践已历经20多年,随着对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推出企业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的落实,绝大多数各类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正在开展。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也伴随着预算实践的发展而出现日益繁荣的局面。据对会计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2006这5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的统计,以预算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篇数近300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每年论文数量激增(2002年至2006年占比分别为6.45%、8.47%、22.18%、27.02%、35.88%)。这也表明,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管理及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作为预算控制中尚未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horngren,1982),预算松弛(budgetary slack)的存在和影响限制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预算松弛的成因和控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为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课题,形成了一系列经典文献。本文拟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预算松弛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思想脉络,展现研究成果,介绍主流研究范式,并期待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二、国外预算松弛的研究内容

国外的预算松弛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与其他的管理学研究内容一样,除了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普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等特点以外,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研究的内容也异常丰富。

(一)对预算松弛的发现

在较早的研究中,cyert和march(1963)就认为,预算松弛源于谈判过程,schiff和lewin(1968)随后在一家名列财富100强的大公司的三个下属部门发现,经过协商的销售目标能够被很容易地实现。lowe和shaw(1968)研究显示,销售预测也会导致预算松弛。他们从五家大型机构中随机挑选出32位经理人,并对他们进行了个人当面调查,80%的被调查者明确承认,他们的谈判就是为了松弛预算。onsi(1973)的研究结论则认为操纵行为会使预算松弛在任何年份发生。schiff和lewin(1968)估计,下属部门运转费用中大约有20%-25%,应该归因于预算松弛。他们指出,这个比率就是一个组织机构实际费用和最小可能费用的差异。

在研究文献中,关于预算松弛有两个主要结论。第一,经理人是在有意制造并且努力争取预算松弛(cyert和march,1963;lowe和shaw,1968;schiff和lewin,1968,1970;williamson,1964);第二,预算松弛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merchant,1985a)。

(二)预算松弛及其影响

许多文献都对预算松弛做了定义,本文只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 merchant(1985a)定义预算松弛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总预算和必要预算的差额。mann(1988)提出,预算松弛是指低估收入、高估成本,或者为了使预算目标更容易实现而低估营运能力的行为。他认为,预算松弛是“经理人故意建立的一个超越实际需要的预算资源量,或者故意地低估生产能力”moene(1986)定义预算松弛为合理预算和真实最小费用之差。lukka(1988,p282-283)认为,在一项松弛的预算中,预算数字会被有意制定得比预测更加容易实现,而后面的预测才是预算制定者的“诚实的预算估计”。young(1985)认为,预算松弛就是 “经理人故意建立的一个超越实际需要的预算资源量,或者故意地低估生产能力”,当上级选择预算标准作为参照以评估下属的工作业绩时,这种倾向尤为明显。waller(1988)从另一个角度,认为预算松弛就是超出为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须的部分资源。此外有不少学者(anthony and govindarajan,2001;little et al.,2002;nouri,1994)认为,当预算成本、预算收入或生产数量这几项指标,是在对未来经营状况和结果的无偏差估计情况下所计划出来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比预算指标更容易实现,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预算松弛。所有上述观点有两个共同之处,其一,预算松弛是人们在预算管理中对收入和生产能力的低估和(或)对成本和资源消耗的高估;其二,预算松弛是一种功能异化(dyefunctional)(collins,1978; merchant,1985a,1985b;schiff和lewin,1968;williamson,1964)。具有这种功能异化特征的组织,其经济后果是缺乏控制和决策中的信息扭曲所造成的(govindarajan,1986;nouri,1994)。onsi(1973)总结道,不论何种情况及形式,预算松弛的程度都是一种功能异化,这种异化取决于预算管理方式。

从经理人的角度来看,预算松弛也能够回避不可预测的不利环境。结果是,预算部门的经理人就会激发偏离预算评估的倾向,以确保他们的预算更容易实现,他们的业绩看起来就会更好(merchant,1985)。上级经理人在使用会计数据评价经营业绩的时候,就会因为不拥有全部信息而有失偏颇。

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预算松弛会产生低效和浪费,所以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预算松弛对组织来说是不健康的。非实际的目标意味着经理人不需要耗尽资源就能达到必要的较好结果,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kren,1993)。从理论框架来看,考虑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有些公司已经设计出奖励机制和业绩提升手段,以激励经理人在完成和超额完成预算目标方面,保证报告出他们所掌握的全部信息(mann,1988;van der stede,2000)。然而这些减少松弛的努力收效甚微。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预算松弛赋予了经理人有效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的能力(cyert and march,1963;gabriel,1978;merchant 和 manzoni,1989)。dunk(1995)也发现预算松弛的一些有效性,他指出,预算松弛可以缓解困难任务中追求良好业绩所致的负面效果。此外他还提出,如果经理人的组织责任较重,他们的预算参与会有可能导致预算松弛的减少;反之,如果经理人的组织责任比较轻,他们的预算参与则容易导致预算松弛的出现。

(三)预算松弛的成因

西方学者认为,要解决预算松弛的控制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探寻预算松弛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预算松弛的相关因素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众多的预算松弛研究文献中,对影响预算松弛诸因素与预算松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总体来说,研究者所涉及的这些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与预算管理本身相关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预算管理以外的影响因素。

【摘要】 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至近期关于预算松弛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对国外预算松弛理论研究的内容、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国外预算松弛理论研究的思想脉络进行梳理、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对研究范式进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 预算管理;预算松弛;文献综述;启示与借鉴

一、引言

作为一项资源的战略性配置手段(allen schick,2000),预算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2001)。从我国来看,预算管理实践已历经20多年,随着对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推出企业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的落实,绝大多数各类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正在开展。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也伴随着预算实践的发展而出现日益繁荣的局面。据对会计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2006这5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的统计,以预算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篇数近300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每年论文数量激增(2002年至2006年占比分别为6.45%、8.47%、22.18%、27.02%、35.88%)。这也表明,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管理及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作为预算控制中尚未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horngren,1982),预算松弛(budgetary slack)的存在和影响限制了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预算松弛的成因和控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为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的课题,形成了一系列经典文献。本文拟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预算松弛理论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思想脉络,展现研究成果,介绍主流研究范式,并期待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

二、国外预算松弛的研究内容

国外的预算松弛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与其他的管理学研究内容一样,除了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普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等特点以外,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研究的内容也异常丰富。

(一)对预算松弛的发现

在较早的研究中,cyert和march(1963)就认为,预算松弛源于谈判过程,schiff和lewin(1968)随后在一家名列财富100强的大公司的三个下属部门发现,经过协商的销售目标能够被很容易地实现。lowe和shaw(1968)研究显示,销售预测也会导致预算松弛。他们从五家大型机构中随机挑选出32位经理人,并对他们进行了个人当面调查,80%的被调查者明确承认,他们的谈判就是为了松弛预算。onsi(1973)的研究结论则认为操纵行为会使预算松弛在任何年份发生。schiff和lewin(1968)估计,下属部门运转费用中大约有20%-25%,应该归因于预算松弛。他们指出,这个比率就是一个组织机构实际费用和最小可能费用的差异。

在研究文献中,关于预算松弛有两个主要结论。第一,经理人是在有意制造并且努力争取预算松弛(cyert和march,1963;lowe和shaw,1968;schiff和lewin,1968,1970;williamson,1964);第二,预算松弛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merchant,1985a)。

(二)预算松弛及其影响

许多文献都对预算松弛做了定义,本文只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 merchant(1985a)定义预算松弛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总预算和必要预算的差额。mann(1988)提出,预算松弛是指低估收入、高估成本,或者为了使预算目标更容易实现而低估营运能力的行为。他认为,预算松弛是“经理人故意建立的一个超越实际需要的预算资源量,或者故意地低估生产能力”moene(1986)定义预算松弛为合理预算和真实最小费用之差。lukka(1988,p282-283)认为,在一项松弛的预算中,预算数字会被有意制定得比预测更加容易实现,而后面的预测才是预算制定者的“诚实的预算估计”。young(1985)认为,预算松弛就是 “经理人故意建立的一个超越实际需要的预算资源量,或者故意地低估生产能力”,当上级选择预算标准作为参照以评估下属的工作业绩时,这种倾向尤为明显。waller(1988)从另一个角度,认为预算松弛就是超出为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须的部分资源。此外有不少学者(anthony and govindarajan,2001;little et al.,2002;nouri,1994)认为,当预算成本、预算收入或生产数量这几项指标,是在对未来经营状况和结果的无偏差估计情况下所计划出来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比预算指标更容易实现,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预算松弛。所有上述观点有两个共同之处,其一,预算松弛是人们在预算管理中对收入和生产能力的低估和(或)对成本和资源消耗的高估;其二,预算松弛是一种功能异化(dyefunctional)(collins,1978; merchant,1985a,1985b;schiff和lewin,1968;williamson,1964)。具有这种功能异化特征的组织,其经济后果是缺乏控制和决策中的信息扭曲所造成的(govindarajan,1986;nouri,1994)。onsi(1973)总结道,不论何种情况及形式,预算松弛的程度都是一种功能异化,这种异化取决于预算管理方式。

从经理人的角度来看,预算松弛也能够回避不可预测的不利环境。结果是,预算部门的经理人就会激发偏离预算评估的倾向,以确保他们的预算更容易实现,他们的业绩看起来就会更好(merchant,1985)。上级经理人在使用会计数据评价经营业绩的时候,就会因为不拥有全部信息而有失偏颇。

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预算松弛会产生低效和浪费,所以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预算松弛对组织来说是不健康的。非实际的目标意味着经理人不需要耗尽资源就能达到必要的较好结果,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kren,1993)。从理论框架来看,考虑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有些公司已经设计出奖励机制和业绩提升手段,以激励经理人在完成和超额完成预算目标方面,保证报告出他们所掌握的全部信息(mann,1988;van der stede,2000)。然而这些减少松弛的努力收效甚微。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预算松弛赋予了经理人有效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的能力(cyert and march,1963;gabriel,1978;merchant 和 manzoni,1989)。dunk(1995)也发现预算松弛的一些有效性,他指出,预算松弛可以缓解困难任务中追求良好业绩所致的负面效果。此外他还提出,如果经理人的组织责任较重,他们的预算参与会有可能导致预算松弛的减少;反之,如果经理人的组织责任比较轻,他们的预算参与则容易导致预算松弛的出现。

(三)预算松弛的成因

西方学者认为,要解决预算松弛的控制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探寻预算松弛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预算松弛的相关因素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众多的预算松弛研究文献中,对影响预算松弛诸因素与预算松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总体来说,研究者所涉及的这些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与预算管理本身相关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预算管理以外的影响因素。

1.对预算管理本身因素的研究:与预算管理本身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即预算参与、预算强调、预算公平及预算目标特点。

(1)预算参与影响研究。本文所述预算参与是指在分级管理条件下,允许和动员各级经理人对本部门(岗位)的预算制定、执行、反馈等进行全面参与的行为过程。很多研究文献中都指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下属的参与会增加预算松弛出现的潜在可能性(antle 和eppen,1985)。lukka(1988)认为,预算参与给下属经理提供了一个直接导致预算松弛出现的机会,而低程度的预算参与则会限制这些机会。关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的关系,研究结论分成了两个阵营,双方的结论是不一致的。一方认为,经理人有意采用预算参与这种手段导致预算松弛,对提高生产能力有消极影响,促使了效率的降低(例如schiff和lewin,1968);而另一方则认为,经理人通过预算参与,不会增加预算松弛(例如cammann,1976;merchant,1985a;onsi,1973)。onsi(1973)的研究直接指出,预算参与使得经理人几乎没有必要去制造预算松弛。这一研究结论不仅表明预算参与对预算松弛的减少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认为,预算参与有助于使经理人确信,预算既不是一场游戏也不是一个会计工具,因而会使他们感到并没有某种压力而被迫去制造预算松弛。merchant(1985a)也发现,预算参与和经理人制造预算松弛的倾向之间是负相关关系。cammann(1976)的研究认为,让下属参与可以减少他们的防卫性反应,其中包括出现预算松弛,可利用上司的预算数据对下属进行业绩评估。而murray(1990)的研究甚至指出,预算参与会使得经理人感到没有什么必要在预算编制中制造预算松弛,因而他们会自己倾向于提出更难的任务目标。

这些冲突的结论说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这一关系可能依赖于许多因素(macintosh,1985)。hopwood(1972,1973)就曾经指出,预算参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这一过程同其他的现象(包括环境需要和领导的评价风格等)紧密相关。有鉴于此,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的研究者在研究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之间关系时,都采用了诸如预算强调、信息不对称、个人特点等作为控制变量(例如dunk,1997)。

(2)预算强调影响研究。本文所述预算强调是指上级管理者以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依据,用来考核各级(各部门、岗位)的经营或管理业绩,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对被评价者制定薪酬或奖惩方案的基础。文献资料表明,预算强调同样会影响到预算的参与者,并且关系到预算松弛。schiff和lewin(1970)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下级意识到他们的薪酬依赖于预算,他们就会将预算参与看成是一种利好。schiff和lewin(1970)认为预算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业绩参考标准,并且由于下级经常参与这一标准的制定,经理人就会努力使标准成为他们自认为能够实现的预算。由于经理人薪酬经常取决于与标准相比较的业绩,所以可能的结果是,在双方讨价还价后制定的预算中,就包含了预算松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的目标和预算松弛的目标就被认为是等同的(merchant 和manzoni,1989)。

hopwood(1972)发现以预算约束模式来考评经理人,与其他考评方式一样,都会陷入困境。从一组来自七大跨国公司的107位经理组成的样本研究中,onsi(1973)的研究结论显示:经理人以制造预算松弛来满足以预算为基础的业绩评价要求。cammann(1976)在研究了一家较大规模公用事业公司的经理人后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上级强调预算信息的考评目的,下级就会以制造预算松弛来做出反应。brownell 和mcinnes(1986)提出,如果下级有一个来自于预算参与的预期——而这一预期的方式与预算结果相挂钩,他们就会对预算进行谈判,这时预算松弛就出现了。merchant(1985a)的研究结果表明,包含了差异解释要求和参与本身表现相联系的报酬体系,是不会鼓励经理人制造预算松弛的。druuy(1985)指出,如果采用以提升业绩的紧预算方式,预算管理中的现实偏见就很可能会发生。onsi(1973)作出的结论是,除非预算被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否则管理者们将倾向于制造预算松弛。早期的研究显示,完成预算的信心与预算松弛的产生有正相关的影响(merchant,1985a;onsi,1973)。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研究结论,murry(1990)就认为较低的预算强调会带来较少的激励,使经理人制造预算松弛。他提出,在较低强调预算绩效评估模式下,预算参与将会比在较高的预算强调下产生更大的预算松弛。

(3)预算公平影响研究。本文所述预算公平是指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平行的同僚之间关系是和谐平等的,每一个预算参与者都能够享受公平待遇。很多文献都曾研究过组织决策中关于程序和交往公平性的问题,包括预算及收入分配、绩效等相关设置(brockner和wiesenfeld,1996;colquitt et al,2001;greenberg,1990)。staley和magner(2005)认为,预算公平影响下属对直接上司的信任度,而对直接上司的信任度又会影响下属的预算松驰倾向。预算公平影响信任度,而信任度进而影响预算松驰倾向。所以,预算公平对预算松驰有重要影响。研究者将预算公平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程序公平(procedural fairness),即编制预算的程序是公平的;二是交往公平(interactional fairness),即直接上司在实施预算程序的过程中是公平的,这两种公平都会影响下属对直接上司的信任。预算参与者在评价程序公平性时应该提出,正式的组织决策者需要提供给他们发表意见以及反对不合理意见的机会,该程序保证决策中包含准确的信息(leventhal,1980;greenberg,1986;barrett-howard和tyler,1986;tyler,1988;magner et al,2000)。在评价交往公平性时,预算参与者主要关注几个重要因素,例如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是否受人际关系的敏感性影响,以及决策者是否能对决策作出准确全面的解释(bies和moag,1986;tyler和bies,1990;brockner和wiesenfeld,1996)。研究表明,程序和交往的公平性影响经理人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工作的满足感,组织忠诚度,组织权利行为,管理评估,营业目标以及绩效(colquitt et al,2001)。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little et al(2002)发现,与程序及交往预算公平性类似的变量也可以影响预算松弛倾向。研究者以社会互换理论研究得出结论,通过程序及交往预算公平性的过程,可以削弱经理人的预算松弛倾向。

研究表明,程序和交往的公平性是员工信任组织和组织领导者的重要因素(brockner et al,1997;konovsky和pugh,1994;mayer et al,1995)。brockner和siegel(1996)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提供给员工的程序和交往公平性,即员工期望未来能从组织及组织领导者身上获得有价收益。公平的组织决策程序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物质收益,而且还可以带来精神收益,在这种程序中能够突出员工,组织把员工视为集体中的成员,从而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brockner和siegel(1996)指出,正式程序的结构特征使得员工容易认为他们不随时间而变动。因此,程序的公平性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员工希望长期从组织中获得有价物质以及精神收益;程序公平性越强,就有越多的员工希望获得长期收益。结果是,当程序公平性相对较高时,员工使得他们自身更容易受到组织和人行为的损害。

(4)预算目标特点影响研究。本文所述预算目标的特点,就是指预算目标的清晰度及难度二者的综合作用。目标清晰度是指这样一种程度,在这种程度下预算目标能够被被专业和清楚地表述,能够被负责施行这些预算的单位经理人所理解(yuen,d.c.y.,2004)。locke 和 schweiger(1979)指出,目标的清晰度会改善经营业绩,相反缺乏清晰度则会导致员工的混乱、紧张和不满。hirst 和yetton(1999)以及weingart(1992)指出,附加任务的相互依赖性,会导致完成预算目标的经理人具有不确定性及缺乏清晰性。而这些不清晰的目标,会减少经营业绩。

在任务目标清晰性对经营业绩负面影响方面,有好几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imoisili,1989;ivancevich,1976;steers,1976)。从对预算松弛影响的角度看,比预算参与的水平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具有不清晰目标工作的经理人,会面对与目标完成紧密相关的较高不确定性。rose(1995)发现,在这样不确定性环境工作的经理人,会招致较高的工作压力。经理人之所以产生预算松弛,往往为的是减少完成预算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者疏解工作压力。预算目标也会从很松及很容易实现到很紧及很难实现而变化。按照locke 和schweiger(1979)的观点,目标难度可以定义为:按照标准计量的、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的某种水平。有难度的目标需要较多的努力,而且可能更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另一方面来看,容易实现的目标则需要较少的努力,以及知识和技能。

hirst and lowy(1990)发现,有难度的目标比之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容易的目标,会激发更好的业绩。研究已经揭示,可以观察到预算目标难度与业绩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ezzamel,1990;

hirst,1981;hofstede,1968;kenis,1979;locke and schweiger,

1979;mia,1989)。例如,kenis(1979)就相信,“紧而可实现”的预算方法对于激励经理人完成更好的业绩,是最有效的手段。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不能激励经理人追求更高水平的业绩,因为它们不能产生工作的满意度(mia,1989)。近年经过经验研究发现,具有清晰预算目标的管理者可能有较低的预算松驰倾向,好的沟通和激励系统能够引致清晰的预算目标,并降低目标难度(yuen,d.c.y.,2004)。

2. 从预算管理以外因素的研究。

预算管理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即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组织战略。

(1)信息不对称影响研究:绝大多数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都是将信息不对称当作一个控制变量在使用。研究者认为由于下属参与导致预算松弛的程度依赖于信息不对称水平。信息不对称源于下属拥有能够影响他们和其上司之间的决策过程的信息(例如:baiman和evans,1983;coughlan和schmidt,1985;penno,1984)。下属往往具有一个特点,他们拥有比其上司更多的准确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关于那些能够影响其业绩的因素(chow et al.,1988,1994;kren和liao,1988;waller,1988),并且和上司交流这些信息能够促进协作和对组织活动的评估(waller,1988)。例如,blanchard和chow(1983)认为交流可以使部门经理们更好地明白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按照预算目标,怎样干才能够获得好的业绩表现。

magee(1980)和murray(1990)认为如果上司知道自己的下属拥有更多的秘密信息,预算则会被强化,以求更加准确。内部信息也会导致对业绩表现的更好评价(murray,1990)。由于促进了信息流动,预算参与给上司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去接触那些内部信息(baiman,1982;baiman和evans,1983;magee,1980;murray,1990)。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就是下属可能会说假话或者隐瞒部分或所有的内部信息,不让上司得到,从而导致预算出现松弛(chow et al.,1994;christensen,1982;harrell和harrison,1994;young,1985)。

young(1985)研究指出,当预算是参与型的,拥有内部信息的下属会比没有内部信息的下属导致更多的预算松弛。在young(1985)的实证研究中,尽管他发现允许参与项目的松弛水平不为零,但这些项目中无论有或者没有内部信息,其松弛水平都没有差异。kanodia(1993)分析论证了当下属拥有关于运营环境的内部信息时,预算参与就会成为一个最理想的协调机制。他认为这种预算可以同时分配任务,协调行动,提供一个基准水平,该基准可以为随后的业绩评估提供一个对照标准。

也有很多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和预算强调在影响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时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如果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的并且与管理中的预算强调同时存在,那么下级的预算参与将导致预算松弛。然而dunk(1993)发现的一个证据表明:如果信息不对称和预算强调非常严重,预算参与将导致预算松弛的减轻。研究指出,当信息不对称时,预算参与和预算强调的程度都非常高(低),预算松弛将会是低(高)。这一结果表明这些预测因素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本质比预期的要复杂。

(2)行为因素的影响:西方学者在因为因素对预算松弛影响的研究中,借鉴了行为理论的原理,对预算参与主体的相关行为进行了分析,以谋求解释预算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预算松弛的内在关系。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散见于许多文献中,较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的是onsi(1973)所做的研究。onsi(1973)在定义预算松驰的基础上,从行为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预算松驰问题,看哪些行为因素对预算松驰有影响。他提出的行为因素包括13类。并对预算松驰和行为因素进行具体化,确定具体的组成项目。研究结论显示,这些相关的行为因素对预算松弛具有较大的影响。

(3)组织战略因素的影响:关于组织战略对预算松弛的影响,西方研究文献中涉及不多,但是战略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却是不可忽略的。这里的组织战略,既包括公司层级战略(即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也包括经营单元竞争战略。van der stede(2001)的研究表明,多元化战略与业务单元预算松驰正相关;与成本领先战略和防御型战略相比,差异化战略和进攻型战略下有更多的预算松驰;预算强调与预算松驰负相关;客观方式确定、以业务单元业绩为基础的激励系统与预算松驰负相关;多元化与单个业务单元业绩为基础的激励系统的使用正相关。

三、国外预算松弛的研究范式

经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国外预算松弛理论研究都采用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而且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原因分析如下:首先,虽然预算松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范畴,但是与其相关的因素却是基本确定的,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对于揭示预算松弛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是非常科学的;其次,在西方进行管理行为及现象研究普遍使用的问卷调查法,已有较长的历史发展,参与公众的接纳及认知程度较高,采集数据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也较好,便于进行这一类的实证研究;第三,前人实证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为后人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启示与借鉴

(一)总体感受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有关预算松弛经典研究文献的回顾,笔者突出地感到这些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从研究方向上来看:

国外的预算松弛理论研究极其注重对预算松弛成因的探索,相对应地,关于预算松弛成因的研究文章在研究文献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预算松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其产生的动因是什么,无疑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绝对前提。只有弄清楚来自预算管理本身的预算参与、预算强调、预算公平及预算目标特点,以及来自预算管理以外的信息不对称及相关行为因素等与预算松弛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西方发达国家在预算松弛研究中,正是这样做的,因而事实也证明这的确对控制预算松弛的实践提供了较好的解释与预测功能。

2. 从研究范围上来看:

国外的预算松弛理论研究并不仅仅是将预算松弛看作只是预算管理中间的一个问题,而是大量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理论乃至于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预算松弛置于一个较为完整而复杂的体系中来考察。由于预算松弛客观上受到多种性质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其实际后果也是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所以只有这样综合考虑,才能获得准确而科学的研究成果。

3.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国外的预算松弛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权变理论基础之上的。从这一方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预算松弛研究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权变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理论,来研究实践中的预算松弛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这些文献中,几乎看不到就预算谈预算的情况。

4. 从研究范式上看:

国外的预算松弛理论研究绝大多数都采用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因为预算松弛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范畴,而根据来自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最能够揭示预算松弛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的客观性最强,也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为后人的继续研究提供基础,同时对现实的预算松弛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二)启示与借鉴

我国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预算本质、预算起点、预算目标、预算模式、预算方法等范畴为研究重点,而且一般都是从感性的角度,由预算实际工作的经验及教训中,推理出心得体会。预算松弛理论研究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受西方现代预算管理理论研究的影响,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善。预算松弛、预算参与、预算强调等主流研究范畴开始受到关注,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国外最新预算松弛理论研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预算松弛的理论研究关注度仍然不够;大部分都将预算松弛作为独立范畴进行研究;还没有将权变理论作为预算松弛研究方法论,而是过多的关注一些概括性的、泛义的问题,主要是企望经过理论研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适用于所有企业或环境;目前主流的研究范式仍然是不规范的规范研究,只有寥寥几个实证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最先进的研究范式,结合实践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对于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尤其如此。第一,对于前人的预算松弛研究成果,应当进行充分学习和再研究,尤其是国外大量的预算松弛实证研究文献的学习和再研究,是新的预算松弛问题研究的起点。第二,对于预算松弛主体的具体特征,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是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基本出发点。缺乏理论基础的研究,一定是没有深度的。第三,实证研究已经被证明是预算松弛研究中最为科学、最行之有效的,也是国外主流研究范式。按照研究数据来源又可以划分为公开数据法、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公开数据法的特点就是收集数据容易,但是目前国内公开数据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且基本上均为财务指标。而预算管理问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属于非公开信息。实验法以某些特定人群为调查对象,目前多以大学生和在职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主,能够部分地从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但是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研究预算松弛问题最为适用的,也是国外最多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当首推问卷调查法。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方法在操作上具有很高的难度。首要问题是问卷回收率低得惊人,其次是由于预算松弛问题的敏感性导致企业与研究者的配合的问题。就实证研究方法本身来说,由于中国存在特殊的制度背景,直接照搬也是很忌讳的。第四,对于发现问题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的前提,一定要基于客观存在的相关因素与客观存在的预算松弛现象本身内在的相关性,否则很难谈得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dunk, a.s. the effect of budget emphasi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slack, the accounting review,vol.68,no.2(apr.,1993)400-410.

[2] yuen, d.c.y., goal characteristics, communication and reward systems, and managerial 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vol. 19 no. 4, 2004, pp. 517-532.

[3] kenis, i. (1979), “effect of budgetary goal characteristics on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 707-21.

[4] harrison, g.l. (1994), “the cross-culture generalizability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budget emphasis and job-related attitudes”, accounting, organisations and society, vol. 17, pp. 1-15.

[5] merchant, k.a. (1981), “the design of the corporate budgeting system, influences on managerial behavioural and 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pp. 813-29.

[6] brownell, p. and mcinnes, m. (1986),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managerial 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16 no. 4, pp. 587-600.

[7] dunk, a.s.,perera, h.,the incidence of budgetary slack: a field study exploration,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 vol. 10 no. 5, 1997, pp. 649-664.

[8] staley, a.b., magner,n.r., budgetary fairness, supervisory trust, and the 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 testing a social exchange model, working paper, bloomsbur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5.

[9] onsi, m. factor analysis of behavioral variables affecting budgetary slack,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48,no.3(jul.,1973),535-548.

[10] van der stede, w.a.,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business unit strategy on the presence of slack in business unit budgets,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 vol. 14 no. 1, 2001, pp. 30-52.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在民用工程中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讨论却很少,有的对于民用建筑工程中企业编制出的预算被束之高阁,资金支出严重超支等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提高工程效益的重大意义。

1 民用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具体执行不明确

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从我国的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预算只是流于形式。企业领导直接指定财务部门按照公司经营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各项数据和指标。在上级部门批复下达预算数据后,也只在领导和财务部门中公布,具体执行和考核全面预算的人员并不能全面了解预算情况。

1.2 预算管理缺乏战略眼光

目前,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往往缺乏战略目标的指引,然而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有明确的预算年度利润指标。缺乏战略目标,但有明确的短期利润指标,容易造成企业忽视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忙于短期年度指标的完成,形成短期目标和战略目标脱节,甚至短期目标和战略目标完全背离。

2 民用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从预算的制定过程看,其程序有三种: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上下结合式,各自适用不同的企业环境和管理风格,也各具优缺点。自上而下式体现集权思想、战略观念;自下而上式体现民主参与思想;上下结合式是前两种方式的综合。

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承包体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员工素质不高等特点,可根据工程企业发展阶段灵活选择不同的导向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由集权导向方式向民主导向方式发展。即在集权模式基础上,有条件有步骤的向分权模式转化,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后,分阶段分步骤的下放管理权限,以适应全面预算管理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过分偏重于集权式导向方式,与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相脱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以及概率预算等。我国建筑企业目前在实施全面预算时一般采用固定预算比较多,这容易使预算呆板僵化,不适应管理的需要。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预算管理应用的不断成熟,我国建筑企业也开始使用其他预算编制方法。

3 民用建筑工程预算控制与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民用建筑工程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分析

管理流程就是管理工作的基本顺序,反映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流程,表述了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序。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是从项目合同签订开始,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确立项目的目标,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执行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预算,建章建制,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并在工程的执行过程中对照绩效考核和管理考核的目标进行考核。工程项目竣工,工程结算及工程成本全部入账,公司考核部对整个项目进行考核完毕,一个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结束。民用建筑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如图1:

3.2 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指经营、财务、投资、战略等全方位的计划。一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经营预算、销售广告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现金预算,目标利润预算,战略预算等内容。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按照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三大类。

3.2.1 业务预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预算、完成工作量预算、人工费预算、材料费预算、机械费预算、其他直接费预算、间接费预算、分包单位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主要涉及收入、成本、费用及业务量方面的预算。

3.2.2 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算会计报表(总预算)等,与制造业一致。

3.2.3 资本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资本投资预算等。

3.3 构建配套的成本管理办法

在全面预算管理基础上,加强成本管理各项职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履行各自成本管理职能。

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上,财务部、工程造价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通过对内外市场和企业施工能力的分析,完成成本预测。

其次,在预测的基础上,财务部、工程造价部制定长期计划,选择最优成本决策方案,据此制定期间计划,规划成本项目,实施事前成本控制。

第三,财务部根据企业实施情况、行业规定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工作。第四,各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履行事中成本控制职能。

最后,财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做好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工作,实施事后成本控制。具体的成本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3.4 控制工程材料价格,严格审计竣工结算

对民用工程所用的大宗原材料(如石料、钢筋等)及主要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从中选择比较质优价廉的产品与其签订购货合同,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要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所以管理材料费的支出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个很关键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员及材料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了施工现场记录及材料进场记录,同时做到“随做随签”。签证的同时也达到了量化的要求,如计日工的签证,由于有些工作的工日数量不易准确计量,则采用了包干的方式确定,避免了定性化和含糊不清的签证。

民用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施工实际完工程量进行结算,做到了拨款有度,心中有数,并随时检查进款运用情况,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如期按约正常进行,使竣结算有了根据。

4 结束语

如今,不断开工的民用建筑,不断竖起的新楼,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生命力的象征。房地产业炒的如火如荼,民用建筑工程已然成为了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一大主题。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预算的分析与控制,能使某一具体工程更顺利地进行,使得该工程的品质更利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财经论坛,2006,(7):67一68.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预结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成效斐然;政府预算管理改革则成为了当前改革进程必须跨越的突破口。大家普遍赞同这样一种观点:短期改革是利益博弈,中长期改革是价值博弈。公平、正义、民主、法制,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了铺垫。价值观的实现和外化,不可能只通过政策调整而不进行制度变革就能达到。2008年中国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开始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走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需要审视和回答!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世界经济大国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从世界经济大国转变为世界经济强国,引领世界?我们更要审视和寻找答案!社会管理是否公平公正、社会凝聚力是否为政府的首选目标之一、政府行为对公民的透明度和参与度、行政管理体制能否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挑战、制度变革体现先进文化与价值观的科学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均能在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特别是政府预算管理改革进程中寻找到落脚点。正是在此背景下,关振宇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编著完成了学术专著《预算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内容由五大部分(篇)组成。第一、二部分(篇)主要由课题研究的结项内容组成。在2006年起始开展的课题理论研究部分,以预算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为纽带,以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和本源为出发点,首先挖掘探讨预算管理与德治和法治的内在关联关系,提出了预算管理是和谐社会实现过程中“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点,德治和法治互为表里,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并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全过程的理论观点;积极着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吸收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等有关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决定性”影响作用的论述,致力于提出、探索、挖掘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让世人瞩目、创造出巨大经济奇迹的成功经济模式背后所应具备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是什么的时代命题。通过中西合璧,即结合对中华传统文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学理论的道德隐含探索,解析得出了:“以人为本”是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科学发展的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与此相对应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逐步发展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追求,最终造就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凝聚和不断升华的论断。关振宇教授本人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关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点而把握选择方向和展开调研的。在随后的第二部分(篇)当中,全面涉及了宏观层面的政府预算管理问题和微观层面的事业以及非公共财政领域的企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实践应用价值突出,涉及到的预算管理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展示了化解之道和探索求解的目标路径。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系统全面是其主要特点。第三—五部分(篇),重点针对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部门预算、政府会计、项目预算、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权力如何在阳光下运行、信息公开透明、预算过程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促进民生与和谐预算的建设、提高政府综合竞争力等议题,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集中开展了对政府预算改革实践进程的讨论和介绍。

关振宇教授新作《预算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关注的着重点放在了当前经济政治改革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上,是一部向每一个普通公民系统介绍现在和将来政府要做什么、怎样做的“通俗”调研报告,同时是将调研结论转化为个人、单位与国事相关连的现实话题的集合;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最好体现。愿我们一道,以社会责任感和辛勤劳动,关注政府、单位和身边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不断为推动预算管理改革与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