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护理学硕士论文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1.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

2.中美护理研究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3.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护理研究生在读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 

5.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初探 

6.护理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养 

7.造口专业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专家调查研究  

8.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9.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地区差异研究 

10.护理研究生对老年人及老年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11.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的思考

12.临床护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13.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校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调查 

14.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年龄差异研究 

15.护理研究生实践过程的管理探讨 

16.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研究生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17.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18.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分析 

19.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年级差异研究

20.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21.护理研究生导师实践角色自评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22.护理研究生双语教学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23.面向21世纪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24.加拿大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及特点 

25.护理硕士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6.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7.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8.护理研究生科研训练中的指导要点

29.护理研究生团队导师制建设 

30.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31.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33.护理研究生在临床科研中的角色和作用 

34.成人学习理论在护理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应用

35.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

36.试论我国护理研究生社区实践的必要性

37.晋京两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自我概念水平和自我评价水平研究

38.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研究状况的文献分析

39.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的比较

40.重视护理研究生培养 狠抓实践过程管理

41.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象学研究

42.加强国际合作,培养高质量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博士生培养的经验介绍

43.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4.泰国玛希隆大学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45.“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论在护理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46.韩国忠南大学护理研究生教育特点及其借鉴

47.护理研究生科研活动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48.基于核心能力的高等中医院校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

49.培养高素质护理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50.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知识体系的研究  

51.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设置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

52.中韩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比较 

53.天津市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54.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55.交互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56.男性护理研究生学习动机的质性研究 

57.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调查

58.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的分析

59.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60.探讨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与护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61.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

62.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63.发展以角色为基础的护理研究生教育

64.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期望与需求研究

65.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

66.护理研究生职业期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67.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68.论艺术教育与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关性

69.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70.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71.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整合

72.导师指导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问题的分析

73.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关系的介绍 

74.中美护理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75.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76.以临床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探讨

77.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评价

78.护理研究生临床带教方式探讨

79.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0.晋京两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职业信息收集能力研究

81.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82.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83.临床能力考核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84.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85.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

86.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对的质性研究

87.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与思路

88.护理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及AGIL模式指导下的建设研究

89.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90.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91.中美护理研究生课程比较

92.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93.两年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 

94.我国护理教育方向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分析

95.导师组制模式培养护理研究生的实践 

96.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7.国内外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98.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9.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100.护理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的探讨  

101.晋京两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绩水平和设定目标能力研究

102.我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10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护理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104.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探索性研究

105.提高培养质量,加强护理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管理 

106.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107.护理研究生实习中所面临的各种人际关系及伦理决策 

108.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的定性研究 

109.护理研究生ICU临床实习模式的探讨

110.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 

111.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12.知-信-行认知理论在护理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113.在实践中培养护理研究生的临床教学能力

114.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对硕士教育现状的评价研究

115.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指导老师期望调查 

116.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7.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参与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学习体验

118.Delphi法构建护理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研究

119.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与建议

120.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21.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展望 

122.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关键要素的构建 

123.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进展

124.对护理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 

125.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的SWOT分析

126.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127.就业双方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认知

128.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质性研究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3.3促进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的策略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 硕士研究生; 临床实践; 期望; 质性研究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xpectation of Nursing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n Clinical Practice/MA Meng-ke,ZHANG Pei-li,ZHAO J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91-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nursing postgraduates’ real expectations of clinical practice,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 to revise clinical practice program.Method:About their expectations of clinical practice,our school 2015 grade full-time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they were interviewed with semi-structural conversation of phenomenology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conversation content was recor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ly.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laizzi’s seven steps of phenomeno-logical studies.Result:Through reading,analysis,ref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we extracted five themes as follows:time,teacher,the goal and the content,assessment methods and treatment.Conclusion:The clinical practice program of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is guided by the demands of students.Selecting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setting time and content individually,providing appropriate subsidies and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Expectancy; Qualitativ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25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护理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高层次护理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践、知识结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护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部分。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对象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随着院校扩招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校期间临床实践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临床实践方案亦应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意愿进行改进与提高。本研究通过记录和分析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的真实期望,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方案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15年

12月-2016年1月,选取本校2015级护理硕士研究生10名进行访谈,此时他们已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在2016年3月进入临床实践阶段。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饱和为标准[2]。纳入标准:(1)本校2015级统招全日制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语言表达清楚,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愿意参与本研究。此次研究将访谈对象按照A-J编号,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科学学位8名,专业学位2名;读研前有工作经验者1名,无工作经验者9名;第一学历为本科者8名,大专学历者2名。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查阅文献[3-8]后列出访谈提纲,提出问题: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有什么样的期望?访谈前进行自我介绍并告知受访者此次访谈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访谈时长,研究过程中为保证个人隐私将用编码代替受访者姓名,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时间与地点以方便被访者为原则,访谈时长约为30 min[9]。遵循自愿保密原则对访谈进行纸笔记录和录音,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访谈者态度平和真诚,认真倾听,不发表个人意见以防干扰受访者,充分运用Minichiello等[10]提出的引导式有效沟通法,鼓励受访者说出真实想法,并对细节进行澄清与重复,待受访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再有新内容出现时访谈结束。

1.2.2 分析与整理资料 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将录音转为文字材料并结合记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11]。认真反复阅读谈话记录,将含义相近的词归类并结合当时语气、表情、动作等提炼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与标注,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概念,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2]。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此次研究质量,每位访谈者进行1~2次访谈,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确认与澄清细节问题。资料收集、分析时采用合众法,让研究对象参与到资料分析过程中。请另一位研究者核对主题、编码与原始资料反复进行对比,将得出的研究结果回馈给受访者,核实资料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主题一:临床实践时间 临床实践时间要因人而异,根据导师和个人情况设定实践时间并选择集中或分散的实践方式。学生H:“作为科硕,我觉得临床实践3个月就够了,我们主要是要培养科研能力。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刚好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也能为下一步的科研选题和实施提供启发。”学生D:“我觉得3个月只能转3个科室,时间太短,转的科室太少起不到多大作用,用1年或1年半时间,分散到每个学期去,到毕业时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都不会差。”学生E:“我是专升本考上来的,比其他同学实践时间长,经验稍多一点,我觉得专升本或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就可以缩短实习时间,半年就行。”学生F:“目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不少研究生毕业以后会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尤其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此将临床实践安排在临毕业时,那样更有利于应聘找工作。”学生A:“我想集中时间实践,因为每个学期都有一段时间要去医院实习的话感觉容易分心影响课题研究。”学生J:“学校定的时间太死板,不灵活。”

2.2 主题二:临床实践带教师资 学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均有要求,但对工作经验与个人素质要求高于对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学生A:“根据我工作和实习的经验,希望跟上有工作经验又年轻的护士学习基本技术,年轻的护士好交流,年龄大的老师多从事行政工作这不是目前我想要学习的。”学生B:“可以由高年资护士带教,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其实这些条件也不是必须的,只要有经验,对学生认真负责就行。”学生D:“对职称没有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最好是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学生F:“至少得工作5年以上吧,工作1、2年的护士或许还在转科,他们自己病情观察能力就不强,能教的也不多,毕竟就半年时间去实习所以想跟老护士多学学如何观察病情。”学生I:“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跟临床大夫学习,加深对疾病诊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实施护理”。

2.3 主题三:临床实践目标与内容 临床实践目标不清,实践内容守旧。学生A:“找课题,练练手,混混也就结束了,最多了解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病,我觉得应该跟本科实同小异。”学生B:“分管患者,锻炼操作能力,参加科室组织的小讲课、知识讲座等,为了找工作对自己的目标定位应是1名护士而不是1名实习生。”学生C:“学习各科室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根据个人喜好着重培养能力,不能强制要求完成某些项目与作业,我比较喜欢学习护理管理的内容以及临床操作技术。”学生F:“学会观察病情和沟通,基本技能和操作肯定要学,可以通过参加医疗查房,护理查房和临床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H:“在临床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打针输液要再练练,但不能跟本科一样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让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缺乏主观能动性,每天只是重复性干活。”学生I:“预期目标应该就是学校的意思吧,学校想让我们通过临床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课题,我们又不能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和科室。”

2.4 主题四:临床实践考评方法 采用多样全面的考评方式,将考评融入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学生A:“可以通过小讲课的方式将自己在本科室学到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进行汇报,将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考察我们的表达能力、教育能力。”学生B:“实践效果不一定非要通过试卷体现出来,小讲课也不要限制范围和内容,只要和专业相关的都行,患者满意度和分管患者的护理效果就算考评结果。”学生D:“操作技术和个人能力考评可以融入到我们平时管理患者的细节上,全面真实且有效。”学生J:“我觉得科里的理论考试能帮我巩固理论知识,轻松应对各种考试,出科时严格考核操作技术能规范我们的护理行为,也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

2.5 主题五:临床实践待遇 多数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就是去做免费劳动力,对临床实践产生抵触情绪。适当的补助会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减轻研究生生活压力。学生A:“我们就是免费劳动力。”学生B:“就算有餐补也行。”学生C:“研究生创造出来的价值应该够一顿饭吧,什么都没有的话大家肯定不想去实习。”学生F:“不用补助太多,一个月几十块或给工作餐都行。”学生J:“有时候跟老师干一样的工作却不能享受一样的待遇。”

3 讨论

3.1 临床实践时间和内容要个体化 对于护理硕士研究生而言,临床实践关系到科研选题、毕业、就业、个人成长等方面,如何妥善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及内容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护理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硕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生源不同,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及专业方向不同等现状,临床实践的时间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针对学生个体需求,以能力为检验标尺,个体化设定实践时间,摆脱教学计划的限制,充分发挥临床实践对课题研究和就业的积极作用。另外学生要明确实践目标,有目的的自主选择临床实践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深化对护理的认知。护理管理者要开拓思维,鼓励学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医疗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倡导学生关注护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并积极动手探索新事物;临床实践除了轮转内外妇儿科室外,允许学生依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轮转科室,引导他们走进门诊、手术室、医技等科室拓宽视野,积累工作经验,健全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单一的床旁式教学,引进师生互动教学、问题导向教学(PBL)、案例教学(CBL)等教育方式[13-14]。亦可借鉴新护士入职培训大纲内容,逐步实现护理研究生培养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衔接[15]。

3.2 临床实践带教师资选拔经验重于学历 优质的带教师资是研究生临床实践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够完善[16]。因此临床实践带教老师的学历与职称可以视为选拔条件,但应以其工作年限及经验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带教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教育能力,为更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提供教学相长的机会;建立临床带教反馈机制与奖惩补贴机制,督促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通过对带教老师及学生的双重考评,保留或取消教师带教资格;建立临床实践教师指导小组,选拔临床医师带教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医疗轮转拓宽知识,增进医护了解[17-20]。

3.3 考评方式多样化、综合化、日常化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综合考量护理人才知识、技能与素养[21]。采用教学查房考核护理研究生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亦可借鉴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评方法,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OSCE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模拟标准化患者(SP)、360°全方位反馈评价(多源反馈评价)等方式[22]。出科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出科考核由科室组织,将考核内容融入到日常实习中,而终期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同时考核师生的教学质量。

3.4 临床实践期间适当给予补贴 全面实施研究生自费制度后,使研究生面临着经济和学业两大突出压力源[23]。而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要参加临床实践,经济和学业压力更为突出。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和学校应联合建立临床实践补贴机制,减轻学生部分压力,调动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医院和学校也要积极开导研究生进行心理调适,发现临床实践的真正价值,临床实践并不是无偿劳动。

综上所述,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是护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改进固有模式,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的临床实践方案,选择优质的带教师资,重视基础并不断丰富实践内容,通过综合性常态化的考评促进师生的双向提高,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青岛大学,2012.

[2] Britten N.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medical research[J].BMJ,1995,311(6999):251-253.

[3]李璐良,赵琳琳,王成林,等.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98-101.

[4]王彩芳,闫肖卿.应用德尔菲法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71-74.

[5]薛秀梅,王海燕,丁红华.护士轮训规范化管理方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68-69.

[6]王友刚,杜娟,柳韦华.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4):1057-1058.

[7]范宇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09,26(07):2-5.

[8]杨巾夏,陈翠萍,段霞,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

[9]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4.

[10] MinichielloV,Aroni R,Time Well E Y,et al.In-depth interviewing:principles,techniques,analysis[M].2nd.Melboume:Longman,1995:138-152.

[11]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8-267.

[12]教育部.护理硕士设置方案[EB/OL].[2013-10-23].http:// /xwyyjsjyxx/gjjl/szfa/hlss/265010.shtml.

[13]康艳玲,刘迎春.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45-847.

[14] Kim M,Park S Y.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of students at clinical practice course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e[J].Asian Nurs Res,2011,5(1):48-5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解读[EB/OL].[2007-06-12].http:///yzygj/s3594/201602/b90cabf3478f4761b142819228f5cf68.shtml

[16]张岚,宋婷婷.我国护理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28-330.

[17]芦山,马玉萍.以德尔菲法构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框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34-136.

[18]任王丽,商临萍,宋丽萍.导师制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60-61.

[19]赵小凤.关于医师指导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思考[J].中国医南,2015,13(19):293.

[20]曾兢,朱京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学位及临床实践培养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10):884-886.

[21]曾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

[22]骆金铠,陈静,谷水,等.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132.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称,这个学位的设置适应了国家对林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推动了林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机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2011年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定位准确、具有特色的林业硕士培养体系。

11月23日,京城低温。但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们心里却是一团火。他们聚集在北京林业大学,总结过去五年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为我国林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

一种新型学位类型的诞生

新中国的林科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学院)最先招收林科研究生。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林科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这些研究生都是按照林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来招生培养,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林业一线高层次人才缺口很大。

1999年这一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已改名为农业硕士),其中有一领域为“林业领域”。这是我国林学范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点。

正值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飞速发展。在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林业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以招收在职人员攻读为主,累计招生达6968人。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机不可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多所高校共同研讨、论证,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交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证报告》。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在审议通过设置的19种专业学位中,与农林学科相关的只有林业硕士这一种。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要促进林业的改革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进步,要靠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人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基层的林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林业人才十分缺乏,还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适合林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林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储备的需要!

当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批准北京林业大学等16所高校新增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将其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

自那时起,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与林学学术型学位相对应的新型学位类型正式得以确立并蓬勃发展。

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据了解,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是“Master of Forestry”,其英文缩写为MF。它的设立,适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发展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林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林业人才培养质量。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定位于培养“适应林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过程强调研究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区别于学术型学位,林业硕士的培养重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中,强调学生要具有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善于运用现代林业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承担林业及生态建设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培养单位认识到,当前我国林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丰富与发展,林业的地位、使命和功能不断提高与增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满足现代林业建设各方面的需要。

根据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和林业职业认证类别,林业硕士主要服务于森林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与管理以及生态与环境的修复、保护与建设等领域。

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林木良种工程、森林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森林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工程、退化植被修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流域综合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湿地保护与管理、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经济林和林特产品开发、木本生物质能源、碳汇林业、复合农林业与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游憩;设施栽培;信息技术与林业信息化;林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与政策、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城市与社区林业等。

5个春秋转瞬即逝。如今,全国已有18所高校招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所处地域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种森林类型。各培养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区域林业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各地林业建设。

216人,308人,377人,429人,500人,林业硕士的招生规模5年来一年比一年扩大,呈稳步增长趋势,类型也趋于多样。到2015年底,学生中已有850人获得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过程贯穿创新改革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适应林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与以前的林业行业人才培养有明显的区别。

之前高校的学术型硕士培养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与学术研究。林I硕士的设置结合了高层次与应用型两个特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林业硕士紧密结合林业建设一线的需求,重点提高实践技能和林业职业能力。

林业硕士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在培养上显然不能走以往的老路。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注重教育质量和内涵,成了各培养单位的共同追求。

各学校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以案例教学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手段,强化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

目前,全国5所高校建立了6门林业硕士核心课程的案例库,收入案例100多个;建成了200多个林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其中5个入选全国优秀基地。

各校积极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案例库编写方法、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师资培训及专业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模式、规范化管理、基地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各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各培养单位设置了一系列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林业硕士课程,尤其在选修课方面,充分结合了地域优势和行业需求。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为主,明显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

在培养中,各单位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林业硕士的途径,实行双导师制,聘请林业行业一线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指导工作。很多培养单位专门针对林业硕士制定了校内外指导教师遴选办法,还开展了林业硕士导师培训活动。

林业教指委作用凸显

在林业硕士培养中,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专家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林业教指委是协助主管部门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交流合作的专业组织,主要职责包括制订发展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专业学位授予标准、教育评估标准等。

5年来,林业教指委在工作研讨与学术交流、评优工作、课题研究、探索性工作、规范性工作和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引导各培养单位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2013年,林业教指委重新梳理了林业硕士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制定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作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和质量检查评估基本依据。

2014年林业教指委下发了《林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要求及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写作与评价;组织了首届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

2015年,林业教指委完成了15个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专项评估报告,对评估内容、工作程序、评估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教指委还构建了林业硕士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林业硕士教育质量调研,完成了有关专项评估工作。

在2016年岁末的这次会议上,委员们评出了第二届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北京山区山洪沟道特种及山洪预警技术研究》等15篇论文入选。同时,《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树冠提取―方法与实例》等10篇教学案例获评优秀案例,将被收入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林业硕士案例库。

林业教指委通过定期主办全国林业硕士教育研讨会和各种专题讨论会,搭建公共交流平台等形式,加强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各学校的协同发展和提高。研讨会上,聚焦师资培训、案例教学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要求等主题。林业教指委还专门设立了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职业资格认证研究、专业实践、战略发展与评估认证等4个工作组,分e针对不同的领域的特殊性开展工作。

林业硕士培养任重道远

我国的林业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5年是林业的黄金发展期。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连续两届全国林业教指委主任张永利说,国家林业行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林业硕士,对实现科教兴林、人才兴林,进而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张永利认为,当前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突出特色,加强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服务我国林业建设需要的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体制。

张永利说,要从政策上积极推进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林业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要增进林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培养单位不断提高林业硕士培养质量。

林业硕士的培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和支持。张永利希望,要为林业硕士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尤其是在与职业资格衔接上。只有研究生培养与林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衔接好,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才会有热情和积极性。

张永利特别强调,能够为林业硕士培养提供实践基地条件的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种苗繁育基地、林业企业等,要积极配合高校工作,共同建立专业实践基地。林业行业要将林业硕士毕业生纳入到岗位招聘体系之内,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理硕士 招生方向 课程设置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Master of Nursing Admissions

Direction and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Contact

ZHANG Hongp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relationship not only in Nursing research direction and employment but also in curriculum and employment between Nursing master degre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tudying abroad, in order to point out de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it also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master degree; research direction; curriculum; employment

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以来,护理硕士教育蓬勃发展,硕士点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布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这些更高的平台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至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但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起步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现将中美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及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1.1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美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在高层次的临床实践、管理和学术领域中担任高级实践护士、护士指导者、护理专家以及护理学教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护理硕士,以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为重点;另一种是护理科学硕士,以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为重点。护理硕士的学位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70年代是其高速发展期,培养类型以护理硕士为主,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面向临床和社区从事护理服务的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包括开业护士、高级助产护士、高级麻醉护士、临床护理专家、高级个案管理护士5类专门性人才。

1.2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1992年正式开始护理研究生教育,第二军医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为国内第一批护理硕士招生学校到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广泛,专业设置方向共333个,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15.13%)、护理教育(13.44%)、护理管理(17.65%)和社区护理(14.29%)。研究方向侧重于管理、临床和社区人文,基础研究很少,有点偏离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对课题申报及科研研究也有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护理专科的发展和护理学科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后,很多院校及附属医院增加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但医院里并没有相应的职位给予,与此相反的是临床护理硕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回到临床科室工作,可能工作性质和护理中专毕业的学生相同。一些护理管理者可能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护理岗位不太需要高级护理人才,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他们更偏爱护理专科等应用型人才。还有很多学校招收社区护理的研究生,但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就业的很少。这些都造成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和就业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2 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2.1 美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美国硕士课程设置极具护理专业特色,在美国大学护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国家护理联盟评估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已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板块: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还是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为例,护理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因为开业护士的课程比其他的护理硕士方向多10多个学分,针对成人、老年、家庭三个专业有不同的科目,比较难,在我国因国情不同,近期不可能引进,所以表1没有列出它的课程设置。

由表1可以看出,各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的课程设置除共同必修课程一样以外,其他课程不完全一样,课程设置与招生方向相匹配。护理行政管理需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护理教育就要学习教育类课程,临床护理专家就需要学习针对专科的高端专业知识,同时结合有不同的实习方向。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学习课程,不同的实习课程。同时也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以后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理硕士课程设置与毕业后就业结合紧密,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

2.2 我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还没有得以构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经建议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部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专业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建议中详细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更无必修课的设置内容,这对于护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来说仍然还是一个盲点。

各高校因院校师资及教学资源情况差别较大,所以基本上属于自行设置教育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普遍不强,关键点还在于缺乏护理专业应有的核心课程,目前暂时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另外,有相当多的护理院校的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方案几乎雷同,很难区别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要求及其特点。与就业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

3 思考与建议

(1)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应该与就业方向挂钩探索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从事高级实践活动的护士,如糖尿病临床高级护士、伤口/造口临床高级护士、重症监护、手术室高级护士等,那么在国家层面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对从事高级实践活动护士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做到这两点,这无疑于阻碍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2)理论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不能是大锅饭。课程是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科研型的护理硕士应重视科研能力,临床型护理硕士应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公共课是所有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主要是熟练应用语言工具,帮助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专业课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护士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职业基础模块是护理科研与实践的基础,通过学习可提高学生的护理科研能力,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3)适当降低护理硕士研究生报考门槛。大多数护理学院研究生的招收条件是全日制护理本科、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但调查中发现,医院本科护士中多数本科护士的学历是继续教育获得的,最初学历为本科的仅占38.9%。因此,一方面,多数护士有报考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愿望,但是不能满足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条件;另一方面,在入学考试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我国护理人员整体学历层次都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李焕,张曼.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

[2] 陈婧,杨美芳.国外护理硕土教育与临床实践效果的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2013.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护理 问题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护理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科研阶段指导学生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领域的问题,但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护理硕士生的核心能力作一阐述,以供交流。

一、临床护理科研现状

临床护理是护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能够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整体科研素质不高,使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多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缺乏使用Meta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且研究欠深入,缺乏护理特色。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忽视临床实践

培养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常常需要经过临床实践中的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炼出研究课题。目前,护理研究生课题部分来源为导师研究课题,多数为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确立的,仅有理论上的论证而缺乏一定时间的护理实践过程。因此,科研设计进入临床资料收集阶段,则暴露出众多的实践问题,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甚至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和实践检验。

2.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

刘苏君认为,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虽然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安排护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但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由于研究生科研时间的限制,临床实践多安排在课题选题之后,主要依靠导师安排进入医院依据科研实施的需要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带教,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临床科研的压力下,使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疏于切实掌握临床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众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仅为完成科研而科研。加之护理研究生导师多数从事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指导,而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低、缺乏实践和科研结合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指导性,不能针对研究生的个别需要、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培养。

3.研究生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多数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部分院校的护理研究生从事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或护理干预,这更加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真实地反映自身生理心理状态,使研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临床现况、干预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策

1.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由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第一导师,根据研究生所从事课题的研究类型、方向,选择能够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的医学专业导师或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实施过程进行临床指导和质量监控。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过程。

2.核心能力培养

(1)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将临床实践置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在明确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由导师组安排研究生于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医院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掌握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康复和临床护理工作改进的问题,同时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科研知识,新技能推动护理实践,拓宽选题领域,与导师交流临床实践收获,对预选课题方向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并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等方面加以评价。临床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独立科研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护理实践中选择课题。

(2)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应分阶段进行,以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在研究生一年级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重点课程,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余之外开展科研讲座,由各位导师讲授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如护理研究的选题,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质量的评价等;要求研究生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形式自主,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术论文,进行科研小讲课等,这种同伴学习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切磋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培养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在研究生进入课题实施阶段,要求定期组织汇报课题进展,进行中期考核,使导师全面了解课题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

总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要顺应护理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培养教学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而且培养能直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并致力于培养中国21世纪具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新一代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科研过程,使护理科研来源于护理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推进护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苏君,谢贞.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9-21.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学位办加大了对硕士论文的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数量为2014年的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培养单位的重视。根据2014年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中被抽到的两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一本论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一本的论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论文的成果与创新性、研究手段与技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或计算能力及写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评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缺点体现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比较少;缺少对实验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或实验室数据的对比等等。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此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专业指导教师。在会上,指导教师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我们今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我们除了参加省学位办对硕士论文的抽检之外,还把我们的专业硕士论文送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结果也同时作为学校评价专业硕士论文质量和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

五、结论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34-02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学术型人才向直接服务于临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变。但由于时间过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各院校只能各自为政,边实践边探索[1]。因此,构建符合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观、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对此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考核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名,年龄22~32岁,其中4名在入学前有两年或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其余9名为应届生。临床实习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本次临床能力考核为中期考核,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临床一年,完成了8个月的基本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和4个月的医疗实践,即将开始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

2 考核的组织实施

2.1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考核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校内及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案,组织、设计、实施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

2.2 细化培养方案

在《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实施细则,规定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实习的2年时间内,轮转不同科室,分别进行基本护理实践能力、医疗实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并要求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并于第四学期初组织临床能力中期考核。

3 考核方法

3.1 考核内容与工具

参照复旦大学[2]和南方医科大学[3]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4]和第三军医大学[5]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框架和指标,我校中期考核主要通过整体护理查房综合考察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护理基本技能40分,临床思维能力60分。具体内容和分数构成见表1所示。

3.2 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前3天考核委员会成员集中培训,就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达成共识。考核当天,专家赴实习医院现场考核,每场考核有5名专家参与评分,设考核组长1名。病例由专家在学生实习医院临时抽取,临考前10 min考核组长告知学生本次考核的病例、考核目的和方法;学生利用10 min时间做好相关准备,并与患者沟通取得合作;考核以整体护理查房作为基本框架,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简要病史进一步收集资料、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开展健康宣教,完成一项由考核组长指定的适合该患者的护理操作;最后回答相关问题。每位学生考核时间为2 h。

4 考核结果

本次中期考核,13名学生平均成绩为82.60±6.34,各项目得分如下:护理评估11.87±1.28;基本操作22.13±1.32;病史采集8.09±1.01;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31.06±2.83;护患沟通9.45±0.81。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护患沟通、基本操作、病史采集、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且除基本操作外,其余3项标准化平均分与护患沟通平均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临床能力考核评价反映的问题

中期考核各项目得分存在较大差异,护患沟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得分最低。所有学生在查房过程中沟通解释到位,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可能与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形势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的氛围有关。而病例分析与护理措施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该项目得分在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应届生,表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

5.2 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思考

5.2.1 改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热爱护理专业,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6]。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现行招生制度规定: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者,而对于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没有规定。恰恰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除了本科阶段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外,对专科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书本概念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7],甚至某些学校为了追求考研上线率让学生放弃实习为考研做准备。这些学生入学后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因为缺乏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较为困难。对于在入学前就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已积累的临床经验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同时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必将事半功倍,这在我们的中期考核中也得以证实。另一方面,随着护理本科教育的普及,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在职护士越来越多。因此,建议招生制度规定报考护理专业学位者应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历。

5.2.2 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各个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为确保培养质量,国家应制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尤其是应尽快建立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核心的临床能力标准,以便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培养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5.2.3 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考核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风向标;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如何培养临床能力的指引,调动培养对象努力达标的主动性[2]。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如科室轮转业绩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须有特定的指标和要求,任务难度也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在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何沐蓉,陈爱华,等.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刘哲军,胡雁,苏颖,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陈媛,李亚洁,高云,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4-57.

[4] 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赵坤,王云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644-166.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1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背景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是对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同时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应将未来的教育重点放在二级学科设置、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1篇

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6-9月,以山东、吉林、上海等10所高校2012-2014级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生,年龄30岁以下,言语表达清晰且知情同意者。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一般资料:护理硕士生19人,女17人、男2人;年龄25-28岁,平均25.16岁;分布:山东8人,吉林4人,上海、福建各2人,北京、天津、武汉各1人;研究方向:临床护理13人,护理管理4人,护理教育2人;科学学位12人,专业学位7人。2.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采取开放式深入访谈,获取受访者就读硕士期间学习需求的内心感受或真实体验。访谈提纲: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年级、研究方向、学位类型。②硕士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是否合理或满足需求。③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硕士生。④就培养目标及课题研究而言,您认为临床实习科室安排如何?⑤期望学校或导师提供哪些帮助?⑥教学资源和条件能否满足其科研需要,您的课题研究经费来源。本研究因地域跨及范围较大,山东、北京、天津由研究者现场访谈;其他则由我校护理学院校友按照访谈提纲协助完成访谈。统一制定访谈标准、说明语、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及访谈保密原则;谈话时间40分钟左右;将访谈培训事宜及访谈提纲以录音+文字两种形式传送给其他地市访谈者,要求严格按程序访谈,做好录音和记录。(2)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录音内容逐一转化为文字,并按照S1-S19顺序编档。资料录入后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结合访谈记录对资料进行反复分析和凝练主题。

二、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分析,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凝练以下主题。1.增设专业特色课程。访谈对象普遍感到: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学位公共课和基础课设置较多,而专业特色课程或护理研究相关课程少。S1:我校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医学研究生基本相同,公共课和基础课较多,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理、自然辩证法等,而对于护理研究、循证护理、高级护理实践等护理研究生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安排或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护理综合、护理新进展,没有实际安排授课或辅导。2.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多数研究生提出:课时比例不妥,应减少公共课学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S1:公共课较易理解,可减少学时或合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如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等课时数;这些课程相对较难,希望讲授理论的同时增加实践机会。3.关注护理学生课堂表现。部分访谈对象提出:高校硕士生专业基础课合堂授课,老师所列举的实例都是针对医学生,几乎不涉及护理,使得课程内容与护理专业脱节。S5:对于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而言,教师授课以医学生为主可以理解,但应适度关注护理学生,备课时搜集相关护理实例,以满足护生需求。4.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有访谈者认为:作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在教学组织中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S10:我校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传统讲授占据首位;希望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医学统计学或统计软件,可将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实例,呈现原始数据,使学生贯穿理解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统计处理,增加体验机会。5.引导课题研究思路。多数访谈对象认识到:首次接触课题,科研思路的引导是其主要需求之一。S3:我是研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刚涉及科研几乎都没有思路,迫切需要导师正确引导。回顾学习历程清晰记得三年前,导师要求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仔细研读文章,从中提炼问题,尝试撰写综述;在撰写综述过程中,获知某一研究领域已知和未知,从中发现被前人忽略的问题,进而选题得以解决;这样既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6.营造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定期举办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召开研究生例会,跟随导师参加学术交流这是研究生翘首期盼的。S12:我曾跟随导师去北京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发言,那次经历弥足珍贵。7.安排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匹配实习科室。访谈中科学学位研究生普遍涉及:临床实践安排应当以研究方向相关科室为主,以利于实习中从事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其他重点科室实习。S15: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但我们轮转的科室基本一致,我认为实习科室应与自身研究方向匹配。8.开展就业指导。访谈的部分研究生感到:研三就业最为困惑,请求学校相关部门及导师重视就业指导。S3:未来工作悬而未定、研三各种纠结涌上心头,如何参加应聘以及准备哪些资料,此时期盼学院组织研究生就业报告会或求职经验交流会;更期望学院将每届研究生求职的各类材料留档,为学生提供借鉴。9.改善研究条件。有的访谈对象分别提到了图书资料、统计软件、电脑及经费等研究条件欠缺。

三、讨论

以上主题说明我国护理硕士生教育尚存缺陷,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创设满足学生需求、利于自主学习的教育情境。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多数访谈对象提出课程设置或课时比例欠合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2-3]。王晓燕等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需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护理人才需求和疾病谱变化,同时体现实践性特点,与研究方向和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设置学位课程,并将临床实践、学术活动和论文撰写列为必修课程[4]。也有学者提出建立一套区分于护理科学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且具有MNS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精而深的护理专业课程,涵盖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科研教学及不同专科护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5]。可见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课时匹配各高校不一,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亟待研究的课题。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改善研一专业基础课合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合—分—合式课堂教学结构,有分有合相互兼顾相互统一,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具有专业差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3.培养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推进研究生“专业化教学”。护理学专业已认定为一级学科,但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有学校仍依托于医学师资,欲实现护理“专业化教学”,必须创建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4.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就临床实习而言,访谈结果临床实习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脱节。王喜华等研究提出护理硕士点可根据研究生意愿,在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和硕士生研究方向等基础上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临床实践方案[6]。李继平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临床实践训练内容设计安排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区分不明显,能力培养侧重点不明确,专科护理特点不突出;并提出基于个人专业经历与研究方向的临床实习轮转设计[7]。因此研究生临床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5.正确引导研究思路,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应按照护理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结合每位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指导计划;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促进中外研究生交流。6.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团队。全面搜集就业信息,掌握就业相关知识,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的应聘要求;邀请毕业生介绍就业签约经验,积累借鉴签约资料,为提升就业实力打好基础。

作者:方秀新 张敏 马晓叶 单位: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罗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D].云南大学,2013.

[2]刘贤,郑显兰.对护理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3):75-78.

[3]秦永杰,赵坤,王云贵.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5-126.

[4]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关于实践取向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J].护理与康复,2015,12:1174-1176.

[5]杨婵娟,张云美,罗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178-180.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2篇

Abstract: Provid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for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s a good way to promote invention and to realize the State IP Strateg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s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since 2008. In the article,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s 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ith combin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 and our experience. We also discuss th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method for curriculum design.

关键词: 工程硕士;知识产权;教学模式

Key words: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Intellectual Property;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27-03

0 引言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美国、日本等科技大国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其全球性扩张提供支持。我国也于2008年6月5日正式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普及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由此成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提升企业内研发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成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

1 对工程硕士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

工程硕士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直接对接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专业学位中培养单位最多、培养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在1985年即开始试点,1997年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近15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共341所,2011年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139401人,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0多万人[1]。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绝大多数是企业在职的一线研发、生产和管理骨干人员,其专业能力和战略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工程硕士进行知识产权实务方面的教育,有望短期内增强企业一线研发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有助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基于此,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从2008年起将“知识产权”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2],这一举措将对企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首先,对工程硕士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实务教育将有效地增强其发展和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系统的知识产权实务教育,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其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基础上,增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够撰写合适的技术交底材料、明确职务发明中企业和自己的权益等等,对提高所在企业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系统的知识产权实务教育,特别是知识产权相关案例的分析研讨能促进研发一线和管理一线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深入思考企业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和运用策略,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及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行。

第三,在目前竞争激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如果接触或掌握企业技术核心的员工接受过知识产权实务的相关教育,则会减少员工有意识或无意识造成的泄密,避免企业因此被侵权而受到损失。

达成上述教育效果对工程硕士研究生个人、所在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都是很有价值的,但由于知识产权内涵范围较宽,涉及多个部门法,实务方面又涉及、诉讼、管理等多层次,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工程硕士的知识产权课程进行仔细设计,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论结合实践、法律结合案例进行系统生动的讲授,方能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2 国外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知识产权实务教育课程设计

国外大学中对理工科类在校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相当普遍,以美国为例,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密歇根大学等均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尽管具体授课内容有所差别,但重心都放在专利相关内容上。其中MIT和斯坦福的课程最具典型性。

MIT课程名称为《发明和专利》(Invention and Patent)[3],课时为每周3小时,共一个学期。课程关注专利法的最新进展及专利法在高新技术时代的作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法的起源及发展;专利局和法院的作用;如何担任专利专家,技术专家证人;专利实务基础;发明人的权利与义务;其他知识产权—商标、版权与商业秘密授课教师Robert H. Rines博士,他自己拥有80多项专利,著有《创造或灭亡》(Create or Perish)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名称为《专利法及专利战略—针对创新者和企业》(Patent Law and Strategy for Innovator and Entrepreneurs)[4],课时为每周2小时,共9周。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概论、专利概论、发明权和专利权、优先权、可专利性、专利侵权、可专利性与侵权的区别、微观战略—发明者的考虑、宏观战略—知识产权管理者的考虑。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老师Jeffrey Schox具有理工背景,兼具法律背景,是有执业资格的专利律师。Jeffrey认为对未来的工程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两个问题:我的发明能否获得专利?我实施自己的发明是否会侵权?因此,其课程对于可专利性与侵权的区别给予了特别关注。

从以上两所学校的授课实践可以看出,国外知识产权实务教育充分考虑了受众的特点。鉴于理工科背景,课程内容以专利为主,基本不采用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相关讲授体系,因为法学院的知识产权法教育侧重于理论,注重法律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别,而理工学生更注重实用性。其次,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苏格拉底的案例教学法,但前提条件是上课人数不能太多,应局限在数十人。第三,师资以理工和法律背景皆具为宜,且最好有实务经验。这些经验及其课程内容设置对我们开展及完善工程硕士知识产权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 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教育课程设计

对全日制在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方面,我国多所大学探索了多种教育模式,例如对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开设知识产权讲座等,但工程硕士具有一定的学习特殊性和国情特点,因此,其知识产权实务教育课程内容也应当有其特色。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工程硕士与普通全日制硕士生的最大差别在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来源于企业,在企业通常已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处于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偏向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实践。而且,工程硕士生大部分为在职学习,学习时间有限,授课时间集中,基本不能通过课后作业强化的方式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尤其对于知识产权实务这一公共必修课程而言,考虑到教学资源的限制,通常为大班课程或异地授课,这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大班授课不利于对案例的集中深入研讨。另一方面,工程硕士生的来源行业分布广泛,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如来源于IT产业的会更关注于著作权、来自于工商管理背景或服务型企业的会更关注商标权,而来自高科技研发型企业的则更关注专利权和商业秘密,即使都关注专利权,研发和管理岗位以及不同的研发领域对专利权学习的需求也有不同,如何协调学生的科学背景,进行针对性教学是相当大的挑战。这种混杂的学科背景和人员岗位构成不同于国外的教学对象,因此,像MIT和斯坦福那样特别侧重于“专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实际。

第二,知识产权实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包括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等多项法律法规,还涉及到实务、管理实务、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诉讼以及与技术合同关系等多个领域,要在工程硕士40学时的课程中对每个方向进行深入地讲解研讨是不可能的,浮光掠影、面面俱到则缺少针对性,难以对学生有帮助。因此,在了解工程硕士生的生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必要的,要尽量避免两个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将工程硕士生的《知识产权》课程当作法学课程来上,将系统讲解知识产权三大主体法律为重点,在法律渊源、立法宗旨、法条解析、法律系统上进行深入阐释,基本不涉及实务方面的内容,即使涉及,也只有少量的介绍;第二种倾向是无选择地平均用力,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相关内容的讲解上分配基本相同的时间,不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

通过承担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课程教学(共12个班级)的实践,笔者认为,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课程不应当采用一成不变的内容。每次课程均应当以接受课程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适当调整和侧重点的变动。如设在某化工企业的环境专业硕士点,学生背景以化学、化工、环境检测为主,那么在专利申请实务方面就可以以化学领域技术研发成果是否申请专利、如何申请专利、如何准备技术交底材料等为侧重点;再如设在某企业的计算机科学工程硕士点,学生背景基本全部为软件编程,那么在软件的著作权保护、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应特别侧重。

除了侧重点需要及时调整外,课程的总体内容设计应当以专利、商业秘密为主,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工程硕士为理工科背景,其工作内容涉及著作权、商标权的情况相对较少,而与技术研发或技术管理相关的专利、商业秘密则成为其工作中的一部分。专利内容以专利权的获取、专利权的管理、企业专利策略等为重点;商业秘密以商业秘密的认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员工保密责任等为重点。

工程硕士生对自身与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系相当关注,但基本没有相关法律知识,因此,在综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和近年相关案例基础上,还需要特别加重我国专利法律法规中职务发明及报酬相关内容的阐释,辅以近几年的纠纷案例,使工程硕士认识到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并能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员工跳槽频繁,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面临挑战,工程硕士学习商业秘密相关案例、竞业禁止相关规定既有益于保护自身的择业权,也有益于企业良性发展。

4 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4.1 案例教学为主,法律阐释为辅 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辅助阐释相关的法律条文,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需具有代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知识产权司法案例、专利复审委无效案例、专利申请文件范本、著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领域内热点问题中筛选,可适当播放相关庭审录像或视频,在案例基础上,进行相关法律重点的讲授和分析。

4.2 增强互动,贯彻启发式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途径促使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启发引导,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专利文件的学习和分析环节,分专业给学生提供课堂发言的机会,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一至两篇本研究领域内的专利文献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分析,既加深了对专利文件各部分的理解,也启发了其他同学的思路。也可尝试增加经验介绍,例如,由从事管理的学生为其他学生介绍或解释其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政策;或增加问题环节,有同学就其车间引进技术所涉及的商业秘密保护提出问题并开展探讨;有同学就与外企采购部门合作遭受的不公平调查对待提出了是否涉嫌秘密窃取的讨论。由于这些讨论来自企业实际发生的情况,使学生形象地增强了对知识产权实务和管理的认识。

5 对工程硕士知识产权实务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作为工程硕士的公共选修课,知识产权实务仅40课时,课程时间有限,且学生专业背景存在较大差别,存在专业性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增加课时不具有可行性,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启发,鼓励相关同学进行自学研修可能更有可操作性。也可推荐相关的网站或网络课件,启发进行继续学习。

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对讲授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应具有什么样的背景才能更好地承担这门课程?从国外的教学情况看,教师有理工科及法学两方面的背景比较好,若能有专利实务经验或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经验更好。这样才有可能在比较广泛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实务方向的侧重,也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但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兼具多方学科背景的师资还很欠缺,对此问题,除了加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外,高校也应当考虑从有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中选聘一些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网.1997年至今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数据[EB/OL]. [2012-04-28]. http:///htmls/ztqk/basic.jsp?basic_number=00040,访问时间,[2012-10-12].

[2]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强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的通知[EB/OL].[2007-12-20].http:///htmls/wjfg/statute_detail.jspwjfg_type=2&wh=指导委[2007]14号,访问时间[2012-10-12].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廉洁履行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学院领导班子的团结。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培训班学习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促进xx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解读”、“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促进xx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加了“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和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切实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善于学习,把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科学有效地工作,提高履职能力,适应新形势,迎接新任务。

在工作中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协助院长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平时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倾听和接受我院教职工的意见,遇到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设法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与院党政班子成员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积极维护院领导班子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认真履行《廉政准则》,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履行职责、三严三实。

2016年度我完成了科研管理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现将2016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希望对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2016年度工作情况

1.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的任务要求,组织完成了春季和秋季两学期研究生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了2016年研究生招生动员工作,赴晋中、吕梁、运城等地组织发动生源;组织完成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及考生诚信考试动员工作;组织完成了2016级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面试管理工作(硕士生春季全日制5人、冬季非全日制7人;博士生春季8人),招收硕士生12人、博士生8人;组织完成了2015级博士、硕士秋季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了春季、冬季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毕业硕士生43人、博士生3人。按照学校招生办公室要求,组织完成了2013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5人、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的推荐与遴选工作1人。按照研究生院的安排,组织完成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博士1人,硕士1人)。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二级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学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组织完成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申报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8项。

2.科研管理工作

(1)组织教师积极申报部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组织教师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申报省基金项目16项、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三区”科技人才选派计划项目17项。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特色杂粮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的申报工作,并成功获批和主持“杂粮作物机械收获力学特性研究”、“自走式荞麦联合收获机研发”两个课题,项目经费达500多万元。

2016年度,全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10篇,1B级论文6篇,二级论文20篇。申请和获批专利5项,参加学术会议23人次,科技服务培训1600度人次,举办学术报告会5场。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4篇

数据和实例是硕士论文写作中不可少的“血肉”。而紧跟材料的结果与讨论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讨论与结果两方面内容。

首先是讨论,这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作者不愿意正视自身的缺点和遗憾。当然,这和硕士论文中对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归纳及围绕其而展开的论述解释有很大关系。不少人认为应用可以支持该硕士论文结论为文章会降低文章的创新性,其实这样也可以获得审稿人和所引论文作者的尊敬。

关于结果,一般情况下,在开头用一句话就可简单的介绍原理及实验目的。然后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将图表、数据、公式等体现出来。在结果的最后,应该概括主要的发现,并强调该硕士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如篇幅仍有剩余,可以展望一下该研究方向的前景。

在这里,举例如下:

目前,针对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当植物新品种育种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置于司法机关起诉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人,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赔偿要求,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植物新品种顺利推广。

护理学硕士论文范文第15篇

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曾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11年“理论物理”学科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点。目前已培养博士学位获得者240余名、硕士学位获得者100余名,每年在学研究生120名左右,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生气勃勃的后备人才队伍。

本所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覆盖面较宽,主要有: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超弦理论和场论,引力理论与宇宙学,原子核理论,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理论生物物理,凝聚态理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量子混沌。

2014年博士生预计招生人数22名(含硕博连读转博人数约18-20名),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一次(秋季)。

一、培养目标

我所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我所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或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6.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两年学制或两年半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需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三)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的,该专项计划实行“与普通招考生统一考试、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政策,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考生原籍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四)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我所的具体要求报考。

(五)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我所确定。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不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但必须在我校博士生网报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六)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 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 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七)我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报考单位和导师说明。

(八)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考生在报考前可与我所招办及导师取得联系。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我所2014年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一次(秋季)。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3年12月10日-2014年2月10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直博生”三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其中“直博生”需持有报考单位下发的注册码方可进行注册报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普通招考”类别中报名,进入系统后在考试方式栏中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届生应按“普通招考”类别报考。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2014年2月10日之前向我所招办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2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网报系统首页中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我所招办或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硕士论文评议书和硕士学位答辩决议书复印件;

(5)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6)一寸彩色照片1张(用于体检表,我所统一组织体检)。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下载)。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直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本科学习成绩单、推荐免试审批表、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4.我所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英语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理论物理研究所自行命题。

3.初试时间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时间:外国语:2014年3月22日上午8:30-11:30;政治理论:2014年3月23日下午2:00-5:00。

4. 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按我所规定进行,具体待通知。

五、体格检查

体检由我所在复试阶段统一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和入学注册

1.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或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或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初试成绩达不到规定的分数线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 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被录取的考生应在我所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向我所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无故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4.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八、学习年限

我所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九、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十、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

十一、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微博]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硕博连读生、直博生的考核和录取,由我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3.考生可通过我所网页(itp.cas.cn)查询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招生信息,如有问题可向我所招生办公室咨询。

4.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理论物理研究所招生办公室

邮 编:100190

电 话:010-6255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