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专业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一、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残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条件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条件导致。0-6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在这一阶段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是帮助其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早期发育时期是残疾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生理习惯和基本技能将会让其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复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残疾儿童由于在身体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经常被一些社会歧视现象困扰,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乐观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造成困难的因素
1 模型评估指标的确定及指标归类与权重
本研究最终确定模型共包括4个维度共66个条目,培训参与((7个条目)、培训管理(11个条目)、培训内容(27个条目)、培训效果(21个条目)。运用SPSS18.。对有效样本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应用了Bartlett's球形检验和KM()测度确保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在分析各维度时,删除与对应因子相关度小于0. 5的条目。将分析结果中拟删除项目予以专家讨论,确定最终删除条目。最后对培训参与、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效果4部分做了条目的删除及归并。再次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出了ICU护理人员对培训模型有效性评估的基本模型。运用Satty九点量表法,就评价模型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的各个指标重要性设计两两比较问卷,使用yaahp 0. 5. 2软件,对模型中指标赋予权重。使用AHP法,分析各项指标权重,使模型更具有操作性。
2 培训评估模型结构分析研究
ICU护理人员培训的有效性有助于完善和改进ICU培训课程内容。培训课程的内容,其关键在于培训教材对护理人员自身的适用性上。根据护理发展需要和完成各职能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按照适用性原则选取优秀教材做参考。按照培训规律和特点,使教学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管理,是顺利开展ICU护理人员培训活动的保障,有利于护理组织培训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培训有效性评价模型共分4个维度,对各维度权重进行分析后发现培训内容(0. 299 2)、培训效果(0. 413 5)是占比较大的维度,说明这两部分在培训中重要程度较强,与目前临床培训实践相符。对各培训内容具体项目的权重进行分析,得出专业技术课程(0. 092 9}、专业理论课程(0. 092 5}所占权重较大。基础性课程是指课程要重点突出ICU护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0137,进一步证明基础性课程在ICU护士培训中是不可或缺的项目。对各培训效果具体项目的权重进行分析,得出临床实践能力(C0. 185 8}、专业素养(C0. 108 9}所占权重较大,与目前ICU培训所期望提高的护士能力相符合。
3 培训评估模型的临床该模型的建立
对ICU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有效性评价具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评估因素集、评语集、评估因素权重等步骤综合评价46名护士所接受的ICU专用培训课程,得出46名ICU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模型总体满意度为77.8100,其中非常满意占39. 46 。根据培训前后的评测结果,可知指导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具备可操作性Cu7。本研究综合考虑各等级评价参数和评价结果,分类别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符合实际。
目前国内研究多着眼于ICU护理人员培训后的培训效果,很少涉及培训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整个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设计进行评价、分析,便于管理者调整培训课程。根据护士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课程进行调整,具有科学性及可量化性,对日后ICU护士培训课程设计工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