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

护理研究性论文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新观念

NewTdeasofPepticUlcerFoodNursing

Keywords:Pepticulcer;Foodnursing;Newideas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复发、产生并发症。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对促进溃疡的愈合、预防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饮食护理新观念,现报告如下。

1饮食心理护理

PU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并发出血时,患者由于知识缺乏,见到呕血、黑便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加上病程长、重,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常心情沮丧,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产生质疑,使病人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下降,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弱。因此患者易出现暴躁,在饮食上不能配合,甚至偏执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摄食行为,或者顾虑重重出现畏食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首先做好溃疡病知识的宣教工作,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疏导,或者请恢复较快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给予积极的暗示使患者正确认识饮食在此病的转归中所起的作用,使病人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让病人参与饮食的决策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由原来的工作关系向护患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转化,这种转化就是要让病人由被动的、消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而转变成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和自我护理中来。因此就要求我们主动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知识以及饮食护理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疾病状态、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年龄、活动情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食谱,也就是让病人学会运用合理的饮食,自我管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使身体早日康复。

3分期饮食护理

3.1急性发作期这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故饮食的原则是严格限制对胃黏膜有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的食物,食物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清淡少油。进食宜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可分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流质饮食,每日六餐,每餐约200ml,如牛奶、蒸蛋、藕粉、稠米汤等。经过3d~5d治疗,如病人疼痛减轻可进行第二阶段。此阶段为保护胃黏膜可采用少渣半流饮食,如白米粥、蛋花粥、小馄饨、细面条、面包、鱼丸等。在这一阶段食用的时间较长,病人往往容易产生饮食单调,所以制备食物应变换花样,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待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饮食。

3.2PU并发出血期PU并发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次出血量在50ml,临床上可出现黑便。有时可发生呕血,在此情况下一般临床上嘱患者暂禁食,但出血停止后,无恶心、呕吐症状可按医嘱进食冷流质饮食。临床实践证明禁食并不意味着使胃部休息,而给以少量食物以中和胃酸,反而可减轻胃酸对溃疡的刺激,使病人稍感舒适,但食物的温度要低,这样可以防止血管扩张,减少出血量。因此,在大量出血时,可给予不加糖的冷牛奶、冷豆浆,每2h~3h给一次,每次150ml~200ml,一天6次~7次,而后逐渐进展到流质饮食、少渣半流饮食。如少量出血暂用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而过度到少渣半流饮食。进餐后需严密观察病人腹部疾病及有无呕血、便血,如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等,应及时调整饮食的质或量。

3.3恢复期为巩固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少渣软食,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病人经过急性期一段时间的饮食限制,容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人的耐受力可增加食物内容,并多样化,使营养达到充分的平衡,可增加一些富于消化的含少量膳食纤维的蔬菜,如冬瓜、西红柿,主食可逐渐吃一些馒头、小肉包或软饮等。以前按传统方法应少量多餐,只吃细软食物,饮食以牛奶、鸡蛋等少渣饮食为主,防止进食刺激性食物,近年来研究认为,少吃多餐,饮食无规律,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食物进入胃内,虽然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食物又会刺激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愈合。现在主张在溃疡出血期或急性发作期饮食以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溃疡恢复期在抗酸治疗的同时不必过分限制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并鼓励进食正常或高纤维饮食,因高纤维饮食中存在一种脂溶性保护因子而且含有较多的营养因子,这些具有防止溃疡发生和复发作用[2]。有研究认为,食物中纤维素不足是引起溃疡病难愈和复发主要因素之一。有人对溃疡病人治愈半年后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者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复发率高达80%。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短,唾液未能充分分泌,现代研究认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而且有中和胃酸和提高胃黏膜屏障的作用。

4讨论

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人群中约10%左右的成人在一生中患过此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根治幽门螺杆菌(Hp)上,但饮食治疗配合仍属重要内容。加强饮食治疗可降低PU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以及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以往传统的溃疡饮食习惯,建立全新的饮食观念,是本文的中心。第一,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采取分期饮食疗法,在急性期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出血期有利于促进止血,恢复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减少溃疡的复发。第二,饮食心理护理,让病人参与饮食的决策,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 高级职称 能力特点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交流全面提高,人类健康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出现多元化的需求,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立体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更大。人才已经成为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护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护理人才,护理高级职称人员又是护理人才中的中流砥柱。他们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调节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护理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于2005年6~9月,分别对58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了有关其自身能力特点的问卷调查及对105名非高职护理人员进行了关于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认同度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为如何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我省8所医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8名,其中主任护师3名,占5.17%,副主任护师55名,占94.83%;年龄40~54岁,平均45.83岁;学历:研究生4名,本科32名,大专22名,工作年限20~37年,平均26.7年。非高职护理人员105名,平均年龄32.8岁,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平均工作年限8.5年。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实际情况设计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包括专业技能(8条)、服务意识(5条)、沟通能力(6条)、教学经验(6条)4个方面,共计25条。分别对高职护理人员与非高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评分采用模拟评分方法,从0~10分。各项分值越高说明其能力自评度越高,该项能力越强;非高职护理人员对高职护理人员的该项能力特点认同度越高。并通过问卷调查从25条内容中得出认同度最高的8条内容,用百分比表示。

1.2.2统计学方法调查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及百分数表示。

二、结果

2.1调查结果发放问卷调查表163份,收回149份,有效率91.41%。其中发放高职护理人员问卷调查表58份,收回57份,有效率98.28%;发放非高职护理人员问卷调查表105份,收回92份,有效率87.62%。

2.2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能力特点问卷评分结果见。

2.3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主要能力特点自评度最高的8项内容见。

2.4非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对高职护理人员能力特点认同度最高的8项内容见。

三、讨论

3.1强硬的专业技能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高职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其最基本技能。由于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多年经验累积起来的,高职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多为十几到几十年,在长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强硬的专业技能,掌握较丰富的专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应对各种急抢救工作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指导年轻护士进行各种护理技能、理论的提高得到了非高职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同。她们是各专科领域内的临床护理能手,是掌握专门化知识的专家型护理技术人才。在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扮演督导者的作用,能对护理质量常抓不懈,从而为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为保证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供依据。

3.2较强的服务意识自上世纪至今护理事业有了巨大的变化,护理专业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护理实践范围也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业知识与技能、服务行业的需求更加突显表257份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调查问卷自评度前8项的出来,其实质就是医疗服务企业化。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的满意度。故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强,普遍具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现代护理服务意识观念转变迅速。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能从多角度护理病人,全方位关心病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患者的肯定。因此她们是活跃在护理服务一线,是整支护理队伍中的带头人和排头兵,能带动护理服务的发展。

3.3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高职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是护理工作开展、实施、提高等方面顺利进行的保证。她们良好的沟通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误解环节,提高各层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良好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得出高职护理人员对角色的适应性强,承受能力强,对平衡工作与家庭有一定的能力。她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与病人及家属、上级、同事、同学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她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医患关系中起着桥梁作用。她们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讲究沟通艺术,通过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结、激励、引导护士工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4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是对护理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年轻护生、护士的学习效果。高职护理人员多是一肩双挑,她们不仅是临床上的护理专家,同时也是临床教师,她们坚实的理论基础,强硬的临床操作技能为护理临床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她们承担着不同层次学历的教学任务及对新进护士的培养。在十几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她们是开路先锋,在培养护理人才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护理模式从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管理型护理团队是适应性团队,能够在不断提高的护理模式环境中发展;管理型护理团队是创新性团队,能够在优胜劣汰的服务市场竞争中创新进步;管理型护理团队是实践性团队,能够在不断更新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比例较小,如何充分发挥她们在临床工作各层面中的作用是摆在每家医院面前的挑战。为了满足目前护理事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根据高职护理人员的能力特点动态调整其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大力.加快护理人才培养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护理管理杂志,2003,3(4):1-3.

2 崔建新.培养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重庆医学,2006,11(35):2101.

3 Kleinman CS.Leadership roles,competencies,and education:how prepared are our nurse mangers?J Nurs Adm,2003,33(9):451-455.

4 李旭.今后十年我国护理管理发展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1,11(1):24-28.

5 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A):55-56.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性研究;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76-0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质性研究被美国护理学家引入护理领域之后,在各国发展得比较迅速。在护理领域,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仅用量性研究已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和解释,而质性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且深入的研究,通过揭示事物内涵来认识事物,因此护理研究人员逐渐开始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一些研究问题,质性研究在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质性研究往往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较高,而护理研究生往往能代表该领域的较高研究水平,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及特征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高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和诠释的过程,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融入被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中,深入体会他们的感受与看法,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来诠释这些经验和现象的意义。因此,研究者在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对研究对象有高度的敏锐性,通过与被研究者的密切互动,对社会现象或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质性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它需要研究者参与到研究情境中,与研究对象产生互动,从而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二、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以“护理学”“护理领域”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的学位论文、CNKI的博硕士论文中检索,检索截止至2014年5月的所有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共检索2385篇。纳入标准为质性研究论文,包括个案法,参与观察法,访谈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排除标准为仅出现质性研究等相关字眼而未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最终纳入429篇。

三、结果

对429篇论文进行分析的结果见表1~3。

四、讨论

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将不断更新,护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这就导致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很多研究现象及内容仅通过量化指标是无法衡量且不能被解释。而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因此,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研究问题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但在质性研究发展较快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1.年份。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应用较少,于2003年才出现在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尽管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文献总量只有429篇,占所有护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17.98%,可见质性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质性研究方法。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应加强其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从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文献都运用的是德尔菲法,其次是访谈法。这可能与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特性有关。一方面我国护理的很多研究领域才刚刚起步,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者往往需要去构建一个量表或者某种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者运用德尔菲法就是为了达到构建量表或体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尔菲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资料来源主要是这些专家的想法和理念,而研究者能参与的研究过程就是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参与对研究现象或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因此,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相比,对研究者的要求较低,运用相对简单。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研究的内容也将更有深度,而质性研究中除除德尔菲法外还有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扎根理论,因它对研究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系统的培训,因此研究者运用的较少。由此表明,护理研究者在认识到质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能根据研究目的而选择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从而能真正地解决研究问题。

3.培养单位。由表3可以发现,质性研究论文作者的培养单位区域分布局限。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作者的培养单位,28.11%集中在第二军医大学,11.18%在山西医科大学,4.90%在福建医科大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质性研究的选择不但与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有关,还和培养单位的学术氛围相关。就第二军医大学而论,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军医大学第一次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护理学研究生,现已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因此,有必要为护理学研究生开设专门的质性研究课程和系列专题讲座,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提高护理学研究生综合素质,从而打开区域限制,使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在研究生中能够普及。

4.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质性研究中的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进入被研究者较为隐秘的生活领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与他们有较多时间的密切互动,本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的论文对伦理方面未提及或描述不全面,仅提到对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权和资料保密这两个问题,而对于质性研究过程中怎样避免对研究对象的伤害以及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这两方面很少涉及。因此,在设计课题的开始,研究者就要考虑到研究对象尊严的价值,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且真实的报道。对研究者来说,保持足够的敏感,及时敏锐的加以识别,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在科学方法与伦理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显得格外重要。

五、质性研究在护理科研中的前景展望

本文通过对国内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回顾,可以发现,国内质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虽然在我国的护理本科所学的《护理研究》教材中已涉及到质性研究,但仅是对质性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且质性研究方法不是仅通过教科书的宣讲就能掌握,是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加强与质性研究相关的培训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而领悟的。作为护理领域中富于发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高等护理的教育者应重视护理质性研究培训的启动和实施,并在实施中探索、发展和完善质性研究的护理学应用,通过对质性研究方法更深入的分析及了解,采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具体的研究问题服务,深入挖掘质性研究对护理学研究的独特意义,掌握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为未来的护理科研队伍奠定基础,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周荣慧,黄人健,李春玉,等.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21-23.

[2]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陈向民.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4]胡雁.质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79-581.

[5]朱海利,陈鸿华.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8):1982-1984.

[6]张美芬,杨清秀.护理研究中的伦理要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52-53.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上最为多见,遵医嘱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使积血尽快吸收,达到治愈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前房出血的合理用药、眼部护理及环境和要求。

[关键词]前房出血;治疗;护理

外伤性前房出血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各种外伤引起的前房出血患者共59例,除1例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行眼球摘除外,其余5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获得预期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5岁~56岁,平均年龄37岁。

1.2病因儿童多由玩耍不当造成,成人则多由车祸或打架所致。

2治疗

前房出血自身对视力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随着血液的吸收而消失,但出血量多,吸收功能差且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导致视功能损害。因此,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目的在于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防止或控制并发症,促进视力恢复。

2.1静脉用药静脉输注甘露醇联合复方丹参,二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随着眼压的降低积血会迅速吸收。

2.2口服用药可口服维生素C,止血药如云南白药、三七粉等,促进积血吸收及血管收缩,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角膜水肿。

2.3止血药出血早期应用氨基乙酸,不仅能止血,同时可防止再次出血。

2.4局部用药可用消炎眼药如氧氟沙星眼水、红霉素眼膏。对有继发青光眼且无虹膜根部断裂者可给散瞳剂,对既无眼压升高又无虹膜根部断裂者给予散瞳剂与缩瞳剂交替进行。因其既利于积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虹膜后粘连。

3护理

3.1心理护理外伤性前房出血根据患者心理反应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两期,即焦虑期和急噪期。

3.1.1焦虑恐惧期此类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病致视力迅速下降,因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恐惧的心理使其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担心预后视力的恢复。

3.1.2急躁期此期多见于继发性出血的患者。此期中因患者继发出血,情绪波动大、神情沮丧、烦躁不安,对前房出血的吸收会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针对以上两期患者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前房出血的发展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防止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同时,让患者认识到急噪情绪是诱发继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室内光线不宜太亮,温度在18℃~20℃为宜,可留家属陪视,同时亦可根据患者爱好播放音乐以解除烦躁情绪,合理安排各项操作以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持充足的睡眠。

3.3眼部包扎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出血早期主张单眼包扎,当视力恢复后及时解除包扎,因包扎时间过长,虽然防止了继续出血,但眼球活动受限,房水循环减少,降低了积血吸收,故血液吸收受到影响。

3.4要求传统的方法是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扎双眼,这会给患者活动带来困难,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恐惧感。据报道: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扎双眼并无预防继发性前房出血的作用,而取半卧位,头部抬高,平卧位或两边交替侧卧为佳。因半卧位可借重力作用使血液下沉,可防止血液沉积在瞳孔区,减轻颈部及眼部静脉充血,从而减轻出血和并发症;平卧时血液借重力作用粘附虹膜表面及前房角,使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前房出血的吸收;侧卧位可使积血与房水混合,利于积血排出。

4护理干预防止继发性出血

当出血停止,根据病情可少量活动,但不能做跑步动作,以散步为主,告诉患者不能揉眼,咳嗽、打喷嚏不能用力太大,特别是在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脆弱,应避免对眼球施加压力,如测眼压等,点眼药时动作应轻柔,以防止外力影响造成再次出血。饮食护理: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勿食坚硬干果等食物,多食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防眶内压力增高致继发性出血。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护理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疮病,临床上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直径约1cm~2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阴性。有的患者开始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如风团样、湿疹皮炎样或浮肿性红斑,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腋窝和腹股沟,约10%~35%的病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水疱和糜烂,病程大多进展缓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若治疗不及时,皮疹可逐渐增多泛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1]。200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向光明,男,67岁,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形成水疱伴皮肤搔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好转,并出现疱疹破溃、渗血,由此来我院就诊,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入我科。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5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疱疹,疱壁紧张,疱液混浊,部分破溃、渗出,可见明显的破溃面,无脓性分泌物,可见渗血渗液、双下肢水肿、口腔黏膜靡烂。皮损面积100%。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75×106/L,红细胞3.59×109/L,ALT26μ/L,AST26μ/L,TP57.72g/L,HLB28.30g/L,IgG13.8g/L,C31.34g/L。中性细胞比率76.30%,红细胞压积0.36,IgM0.45g/L,血糖6.99mmol/L,尿糖(-)、大便隐血(-)。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疹。入院后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1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并每日递减,同时给予阿奇霉素、转移因子、抗言欣、氨基酸等药物抗感染、护肝、营养支持治疗,并涂皮康霜、恩肤霜、百多邦软膏。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重视心理护理。入院后第2周大部分皮损干燥并开始结痂―脱痂,第4周痂下皮肤逐渐愈合,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正常,5周后皮损基本愈合,第41天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全身严重皮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令患者及家属十分恐惧和焦虑,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因此要同情和理解患者,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细致解释发病原因,疾病的转归,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采取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由于患者的皮肤完整性严重受损,且治疗过程中大剂量使用激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因此,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住单间,严格限制探视;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使用一次性物品,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病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用0.5%84液擦拭,3次/d;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1h/次;床单、被套、内衣等直接接触患者创面的物品,均采用棉质物,并用0.5%84液浸泡、清洗再用0.5%84液浸泡消毒后使用,每日更换。

2.3皮肤黏膜的护理全身受损皮肤用1∶5000高锰酸钾液泡浴后用0.9%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用碘伏消毒水疱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再次消毒,使用TB针头的2ml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避免因针头过粗或抽吸力量过大而造成局部损伤面积扩大的不良后果,并选择利于引流的水疱最低点作为穿刺进针,将水疱内的疱液充分吸净后拔出针头,用生理盐水再次消毒。再外涂皮康霜、恩肤霜、百多邦软膏,2h/次,交替使用。指导患者勿抓搔皮肤,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2.4口腔护理患者的口腔黏膜糜烂,轻微擦拭即可导致出血。采用朵贝尔漱口液漱口,6次/d,0.9%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2次/d,口唇周围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

2.5饮食护理给患者及家属解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制定合理而详细的饮食计划,以牛奶、鸡蛋、瘦肉、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为主,根据患者口腔黏膜的愈合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多摄入含钾高的食物,防止低钾血症,水的摄入量不低于2500ml/d。

2.6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本病需要大剂量使用激素,且用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定期作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黑便,警惕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激素的剂量逐步减少,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低血糖等。

3出院指导[2]

饮食指导:多食水果、蔬菜、豆类,禁鱼、虾、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搔抓;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急症,针对其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救治难度大等特点。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在体内产生危害的规律,理解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指导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是指生产和使用有机磷农药过程中被污染或由于误服、自服、摄入被农药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原因所致的中毒。AOPP救治难度大,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抢救AOPP患者15例,治愈13例,死亡2例。现将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毒物的清理及护理

1.1及时脱离现场

如发现摄入或污染AOPP,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呼吸新鲜空气,皮肤接触中毒者,脱去已污染的衣物,应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特别注意毛皮和甲缝处的清洗,眼睛被污染者可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液或清水连续冲洗。

1.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肩部要垫高,以保持颈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坠,定时吸痰,松解紧身的内、外衣,减少呼吸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准备人工呼吸机,给予持续吸氧,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气流量。

1.3清除未吸收毒物及护理

1.3.1可选用催吐洗胃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催吐洗胃的方法及目的,使之配合抢救。对自服毒物者应进行耐心而有效的劝导,积极鼓励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要为患者保守秘密和隐私,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自饮大量灌肠液后用压舌板压其舌根引起呕吐,直到吐出液为澄清无味为止,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1.3.2自动洗胃机洗胃

了解患者病情,确定并配制所需洗胃溶液。消除患者焦虑、紧张,解释插胃管及洗胃的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合作。洗胃时动作宜轻、稳、柔,尽量减轻对患者的刺激,为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置牙垫于上下磨牙之间。如有舌后坠,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将洗胃管经口腔至患者咽部,然后按昏迷患者管术继续插入至胃内。每次灌入量应保持和吸出量基本平衡,否则易造成胃潴留,同时应注意药物进入胃管口必须浸没在灌洗液面下。洗胃后若保留胃管,遵医嘱定时洗胃,注意洗出液体有无蒜臭味,向医生报告,以决定胃管保留时间。

1.4清除已吸收毒物的护理

AOPP一旦发生,多数患者被他人发现迟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抢救不及时,毒物就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黏膜迅速吸收,到达全身,损坏各个脏器,这时最有效的治疗是采用血液灌流,这种方法效果好但风险大。在做之前,护士(医生)应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和灌流的作用及风险性,争得同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由专业护士执行。灌流(可选用动静脉穿刺或股静脉插管两种方法)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灌流前后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绪的变化,同时严格消毒,无菌操作,灌流后穿刺或插管处应加压包扎压迫止血。

2用药后的观察

2.1常规观察要点

AOPP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涕、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窒息症状,意识瞳孔改变,皮肤色泽,温度心率、心律、肺部音、尿量、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护理效果,并向医生报告。

2.2阿托品化的观察

呼吸衰竭发生后,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动过缓或过速甚至昏迷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极易与阿托品应用不当相混淆,特别是由AOPP所致中间综合征(IMS)呼吸频率增快、呼吸窘迫等典型临床表现,从而把改善症状的重点放在阿托品的调整上,由此常导致阿托品过量,甚至中毒[2]。临床上如发现呼吸减慢、胸腹呼吸运动不协调、发音困难、不易解释的多汗、心动过速应及时作动脉血气检查,尽早发现呼吸衰竭。非吸氧下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有利于此类呼吸衰竭的及时诊断,从而正确区别阿托品化。

2.3阿托品应用方式的选择

由于间歇给药法间隔时间及单项给药剂量不易把握,药物作用得不到均衡持续效应。我们临床观察时发现静脉推注时患者心率增快、情绪不稳定及其他指标波动幅度也较大,而静脉持续滴注给药可避免阿托品间歇注射所致的阵发感神经过度兴奋带来的反面影响。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从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类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8.5±23.4)岁。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发伤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处挤压伤1例,药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诊断标准:①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无力、肌痛、尿量减少的表现。②血清CPK值急剧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进行性升高,伴有高钾、代谢性酸中毒等。本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实验室检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先做血液常规项目检查,根据病情确定予以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或单独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采用简易膜式置换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浆置换器。本组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法,其余6例均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及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血滤机,德国费森尤斯AV600血滤器,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4h/d,置换液大于30L/次,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超滤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转。

1.3结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及时,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发伤患者好转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但因病情严重未能好转,最后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护理

2.1血液净化前的护理①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因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率极低,患者对此病一无所知,担心疾病的发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恐惧。本组7例患者均存在恐惧心理,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疾病的原因、诱因及愈后,消减了他们的紧张焦虑心理,能取得他们的配合。②环境准备:透析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时没有清扫工作,湿度<60%,以避免影响机器运转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③用物准备:搭好管路,做好机器的准备,备齐抗凝剂及抢救药品,同时准备好氧气及监护仪。④血管通路的准备:选择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单针双腔导管并留置。本组3例患者选用股静脉插管,4例患者选用颈内静脉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①在确保血流量通畅的情况下,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一般为平卧位。②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抗凝剂及其用量,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本组1例因出血行无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操作步骤上机,并根据病情设置各参数。④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各压力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种报警。本组1例行无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冲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及跨膜压急剧增高,发现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换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剂后均无凝血现象。这点至关重要,观察各压力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尤其是注意血压的变化。低血压造成患者的不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频繁,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血压下降,立即予补液,按医嘱予以贺斯、白蛋白注射,血压仍不能维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维持,血压才转稳定。⑥皮肤的护理,由于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因此加强翻身极其重要,必要的时候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抬高肿胀侧肢体,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本组3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损。⑦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2.3血液净化后的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②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③作好导管的护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识宣教。高热的患者可给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碱化尿液需大量饮水的患者,应避免水中毒,同时指导其注意保持留置双腔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通过护士主动与患者交心谈心,归纳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类型有五种,针对各种类型讲解疾病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都得到健康发展,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本组5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关键词]炎症;前列腺炎;心理护理

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见的成年男性泌尿系疾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因长期排尿淋漓不尽、尿频、障碍从而引起症状出现反复,引起患者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多主张采取药物治疗、理疗、心理护理综合治疗,其中心理护理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我科2004年至2005年对5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年龄25岁~58岁,平均年龄41.5岁,文化程度中小学43例,大专以上13例。住院时间为25d~60d。筛选标准,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除外。

2心理特点及护理

2.1情绪不稳

本组患者有21例因工作不稳,长期骑摩托出租维持生活,经常憋尿,抽烟喝酒成性,暴饮暴食,因文化学历不高,没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到各小诊所不正规治疗时间较长造成心理障碍。因此,针对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生活无规律,怕说出来见不得人等心理问题。采取了主动接触患者交心谈心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与患者一起听音乐、广播、看电视,参加其他娱乐活动,创造愉快的心境,再讲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知识。让患者树立治病的信心,坚持治疗。治愈后要生活有规律、忌烟酒、不憋尿、多饮水,骑摩托车每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心情愉快,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体育锻炼。以后再不会复发,就一定彻底治好前列腺炎。

2.2敏感的自尊心

本组有13例患者,因工作繁忙、压力大,久坐办公室,过度疲劳可加重前列腺充血,引起障碍,因难已启齿,症状反复发作而引起心理不舒服,造成心理障碍。此组患者要指定服务态度好,勾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心理护理,与他们谈话要不怕麻烦,专心听患者诉说,回答询问时要慢,声音要亲切,语调及态度要和蔼,切勿让患者误解有嘲笑的语气而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并讲清经治疗出院后调节好生活,工作时间,调节好心理状态,注意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防止过度疲劳预防感冒,多饮水,忌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已治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还应每天热水坐浴一次,平时护理好前列腺,防止复发。

2.3疑虑重重

本组有9例患者,此类患者患了慢性前列腺炎后变得神经过敏,总担心自己得了性病,只要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病情重,甚至没救了。对吃药、打针、理疗,检查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护士在给患者服药、打针时,要以严谨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医务人员在患者面前交谈,尽可能做到大方、自然,以减少患者猜疑。另外,护士要让患者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疾病常识,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情况,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坚持治疗,治愈后生活要有规律,做好前列腺保健生活。

2.4焦虑、恐惧

本组有7例患者,此组患者年龄都偏大,50岁以上,并患有其它慢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又同时伴有尿频,排尿淋漓不尽。此时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一旦进入医院,听到病友的介绍,看到周围同类病友很长时间没有治愈,精神十分紧张,同时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护士要让患者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劳动和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培养患者的自尊心、价值感,可克服焦虑、恐惧心理。另外,护士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知识,解除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态度,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计划,并达到治愈效果。

2.5孤独感、无价值感

本组有6名患者,此类患者患上慢性前列腺炎后,因有障碍,怕过夫妻性生活,认为此病有传染性,长时间后引起夫妻关系冷淡,而产生孤独感、无价值感。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多与患者交谈,视患者如亲人,使患者感到温暖。另外鼓励患者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同病室的患者做朋友。鼓励患者多与妻子沟通,此病没有传染性,可以过性生活,调节性生活并注意性生活卫生,让患者与妻子一起做一些家务劳动,娱乐活动,户外锻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可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9篇

1.1规范护理人员行为:①护理人员形象: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对护理工作热情主动,护理动作轻柔,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印象。②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要保持热情的态度,用关切的言语和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③业务素质:各内科科室要定期组织该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提高护士对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和健康指导知识,不断提高内科护士的业务素质。

1.2注重情感护理:①密切注意病人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候诊期间,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要心中有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可以进行提前就诊。护理时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诊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病人克服解决,从而使患者能够轻松的接受医院的治疗。②做好导向工作:对于初诊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导向工作,及时对患者提供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就诊,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③健康教育:由于医院病人较多,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防治宣讲教育。

1.3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5项内容,评价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实施人后,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与实施人性化之前对比,患者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表1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项目例数满意例数满意度(%)就诊环境40037293.00护士行为举止40038395.75护士仪容仪表40037894.50护士服务态度40038796.75健康宣讲40038295.50

3讨论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人性化护理这一新颖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推动了内科护理工作的进步,将护理工作中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有效的提高了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人性化服务主要包括爱心、责任性、护理流程和护理技巧等方面内容,其终极目的是改善内科病人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最佳的环境中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人后,患者对医院就诊环境、护士行为举止、护士仪容仪表、护士服务态度、健康宣讲的满意度均在93.00%以上,说明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内科护理中切实有效的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护士的道德修养,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道德保障在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并没有量和质的显示,不是有形可见的,主要是靠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来完成的。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来源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崇高的道德修养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道德基础。注意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能够有效避免护士主观原因导致的事故和差错。慎独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十分重要。提高护士的慎独意识,能够有效促进人性化服务的实施。

3.2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为人的实施提供知识保障由于护士护理观念和知识水平等原因,一部分护士常常偏重与知识各项护理和治疗,不能正确履行护士的多元化角色,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缺陷。因此,各内科科室要制定相应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明确奖惩措施和护理质量目标,充分调动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学习和护理的质量。

3.3培养护士的团队精神,为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内科护理工作通常是昼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出现和各种不确定因素,患者的需求和情况也不相同,需要内科护士及时作出相应应对。这些工作依靠部分护士的努力远远不能完成,因此护士必须相互支撑,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整个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工作。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1篇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风俗习惯、医疗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1]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分析方法

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主权;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

[2]

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

6小结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本文结合了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和要求等范例,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杨国渝,梁莉,赵玛丽;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2]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3]赵鲁平;熊伟;;试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护理程序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年06期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概念;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G 80-054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132-05 文献标志码: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正式成为官方术语和操作概念,在人类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体育非遗”)生动地呈现了各民族人民的生产习俗、生活风貌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遗存,更是民族文化中丰厚的精神养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世界各国体育非遗不断遭到损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地区,一些体育非遗项目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学界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应时而兴、亟待解决的课题进行了探索,围绕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已非常丰硕。鉴于此,本文从概念与内涵、价值、保护、传承和发展5个方面对体育非遗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建言献策。

1.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展

1.1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内涵的探讨,学界基本遵循了一致的解释路径,认为体育非遗是“体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概念的交织,该类别文化遗产必须同时满足“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但基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体育”概念与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至今没有形成共识。体育非遗尚存在概念与内涵不清、类别归属不明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些具有体育属性的项目,例如维吾尔族达瓦孜、塔吉克族鹰舞等,其类别归属传统体育、杂技、民俗还是民族舞蹈难以准确定位。

李凤梅认为体育非遗可以理解为被某一区域人口或固定群体主要用于健身、娱乐、祭祀、竞技等目的所遗存的各种身体活动形式和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器具和文化空间。彭金城认为体育非遗是世代传承、体现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及相对应的文化空间,包括传统体育技术、动作要领、表演艺术、文化精神等内容。实际上,体育非遗最核心的内涵不是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而是文化持有者在表演和创作过程中含有的特殊内蕴和技艺。从承载主体“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来看,体育非遗是“活”的,因而对体育非遗概念与内涵的认识应该是动态的,它随着时间和实践的绵延不断诞生出新的内涵。

1.2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相关研究集中于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孙健等以传统蹴鞠运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传统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文化的自信力与凝聚力、沟通力与协调力、传播力和感召力。李成银等认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马磊认为,河南省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价值独特、文化价值内涵丰富、文化传承的原生态性突出、现实意义重大。

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体育非遗价值研究正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第一,针对体育非遗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尚未形成系统,研究时应当从多角度、不同层面,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具体研究。第二,缺乏对体育非遗价值多样性与关联性的研究。在探讨体育非遗价值时,我们应该从主体和客体2方面加以考察,不仅要认真研究体育非遗本身,而且要认真地研究体育非遗背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1.3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项艰巨复杂的文化工程,要求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保护工作者结合自身专长,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目前,体育非遗保护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主体、保护内容、保护方式、保护成效评价等方面。白晋湘针对体育非遗保护的有限性,从分级保护体系、法制保护机制、博物馆、数据库、文化持有者、文化空间等方面提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万义认为体育非遗保护需摒弃“原生态体育”的保守理念,厘清保护对象与保护边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注重各生态系统间的动态平衡。张春燕从法律保护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体育非遗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袁育霞认为将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良机,并基于此提出武术的保护策略。

近年来,围绕体育非遗保护的研究非常活跃,部分学者力主“原生态”地保护体育非遗,这种“原汁原味、回归本源”的主张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因为所谓的“原生态”是相对而言的,刻意追求理想中绝对的“原生态”只会是劳而无益,必须以发展变迁的观点考察体育非遗的原生态、本真性。事实上,体育非遗保护的真谛不在于“原生态”“非物质”或是“物质”,而在于“非物质“物质”之间人的生活态度。

1.4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

体育非遗传承研究涉及传承项目、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谱系、基本特征、濒危状况、主要价值等多个方面,主要集中于体育非遗传承现状、体育非遗传承原则、体育非遗传承制度和体育非遗传承路径。牛芳等以徽州嬉鱼灯活动为个案,对徽州民俗体育非遗传承特性、传承危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传承策略。张庆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讨华佗五禽戏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完善华佗五禽戏管理体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教育传承和传承人保护等。王书彦等从制度角度入手,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存在申报审核制度难以规避地方不当利益、传承人评审标准模糊等问题进行探讨。

从以上对体育非遗传承的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基本采用了“经世致用”为主导的学术研究范式。“经世致用”的宗旨在于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敢于面对社会问题,致力于济世安民。近年来,体育非遗的研究表现出尚实务实的特点,有效地促进了体育非遗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根据非遗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合理引导;但相关成果以定性研究为主,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主观性,对一些重点问题关注度不高,例如体育非遗的群体传承、教育传承等方面研究不够深人。

1.5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研究

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正确理解应是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并具备自身的特色。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文化持有者“向内求深度,向外求广度”,向内求深度是指要保持体育非遗自身的文化特质,寻求文化自觉,向外求发展是指开拓视野,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内容。目前,体育非遗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非遗发展现状、体育非遗发展诉求、体育非遗发展路径、体育非遗发展前景等方面。苏雄针对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发挥媒体作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环境等建议。杨建营等介绍了浙东内家拳发展概况,认为要厘清内家拳保护、传承与发展等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使该系统工程的工作得到有序开展。郭玉成从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发展等方面,总结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走“文化回归”的特色之路。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视角对体育非遗发展进行了探析,为体育非遗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此类研究多是理论上的应然性内容,与体育非遗运行实践中的实然尚有差距。第一,在体育非遗自身发展方面,研究人员没有充分尊重传承群体在内的大众自我选择,缺乏与他们展开有效的沟通,相关学术成果与传承群体、地方民众的认同度相差甚远,使体育非遗发展研究成为高级理论的低级运用。第二,缺少实证研究。“思考”“构想”和“建议”的思辨式研究偏多,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不足,尤其是细致入微的成功个案研究十分缺乏。

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2.1国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起步较早且脉络清晰

美国、欧洲、日本等在体育非遗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历经多年发展,其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都较为成熟。相关体育非遗研究,主要来源于《国际博物馆》(Museum Intemational)、《国际遗产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非物质遗产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aible Heritage)等。

在体育非遗理论的建构与探讨方面,美国起步较早,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的机构包括史密森尼民俗和文化遗产中心、美国民俗中心、国家艺术赞助基金等。始于1967年从事传统知识及艺术的研究、展览与保护工作的史密森尼民俗节就是由前者举办,创立之初非常重视学术性研究和地域文化权利的体现。为方便文化持有者以自己的方式宣传独特的文化,史密森尼民俗节所有的体育非遗活动都安排在国家广场的草地上或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使得文化持有者和包括体育非遗学者在内的参观者在较为轻松的活动气氛中面对面直接交流。与文化持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保证了访谈的高效,提升了研究者对体育非遗的认识深度。史密森尼民俗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K.Richard认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行中的分离和各自领域的分隔削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有效性。R Nettleford针对体育非遗迁移现象,分析在迁移中造成的遗产流失、衰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起源于欧洲,有关体育非遗理论保护与传承的经验性研究在欧洲也较为成熟。波恩大学、乌尔姆大学等高校尝试将体育非遗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活动,为体育非遗研究注入了活化剂。值得借鉴的是德国学者在研究体育非遗项目时,往往选择很小的事件和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例如L Kong教授从个案的实证出发,运用田野调查法从不同角度阐述文化全球化对体育非遗的危害,各民族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促使本民族文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追根溯源,欧洲体育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成功得益于“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40多个欧洲国家的居民举家出动,朝圣般地参观文化遗产,增强了民众保护体育非遗的意识。

经^数十年探索,日本等在体育非遗传承研究方面,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有日本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重视传承人的技能本身,由于传统体育技能等具有“无形”特点而难以把握,因而传承人也被包括在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学者M.Shimada认为,日本Soma-Nomaoi(相马野马追)的成功传承主要得益于控制机制的规范化,在保护传承人、保存项目形式的同时对项目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盘点国外体育非遗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建构与探讨;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宣传与管理研究;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历时性、建议性与反思性研究;4)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保护与传承的经验性研究。

2.2国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逐渐成形但关注不够

随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体育越来越受到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审视传统体育随之成为中国体育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目前,国内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体育非遗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研究理论视角出发,例如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法律保护的角度;从研究层次上看,主要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从研究视角的维度,可以分为多维视角和单一视角等。根据具体问题,研究者通常会选择适宜的研究视角。

宏观层面的体育非遗研究是从全社会或整个国家的视角出发,以―些宏大的、整体的体育非遗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强调包容性、概括性和整体性,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等,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也有学者尝试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进行研究,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王晓在其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牛爱军等在其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兼与王晓同志商榷》中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类别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激发了广大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关注。

中观层面的体育非遗研究一般是以局部区域、某一民族或某一项目群的体育非遗为研究对象,例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我国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和《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后者出自程大力教授之笔,是中国真正意义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研究传统体育的开山之作,截至2016年3月6日,被引267次,在2 682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核心期刊论文中被引频次稳居前三。中观研究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宏观层面的体育非遗研究只有借助于中观研究,经过中间过渡才能在微观中得到良好体现;微观层面的体育非遗研究也必须经过中观验证,才能具有宏观推广的价值。

微观层面的体育非遗研究是以对某一项目、单个因素或最小体育非遗单位集合体进行的具体研究。研究者采用微观研究,其目的在于对具体的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更为详细的解析和定位,例如《灵的皈依与身的证验――河北永年县故城村梅花拳调查》、《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达瓦孜的传承与变迁》等。或是通过个案进行细致翔实的研究,对某一个或多个典型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和反思,例如《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其救赎――以盐城地区义丰龙舞及楼王莲湘为个案》等。由于微观研究的个案研究是针对具体的体育非遗问题,研究的代表性和解释力不足以成为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非遗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从单一角度思考问题的研究居多,从整体上系统思考体育非遗问题的研究较少(例如,研究过程中将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三者融合,相互补益);其二,历时性研究和建议性研究较为常见,反思性研究明显不足;其三,缺乏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难以把握相关项目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和影响因素。

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展望

3.1完善田野调查方法,形成研究的时空张力

自英国现代人类学代表人物Haddon首次运用田野调查以来,该研究方法历经完善与规范,逐渐成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重要调查方法。体育非遗研究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其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第一,研究人员在使用具体方法时对田野调查的共时性存在误读,把进入实地之前所整理的文献资料当成调查的参照,反复印证前人成果,缺少实地调查的探索发现。第二,部分学者将体育非遗田野调查研究的性质定位为定性研究,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收集方式拘泥于定性方式,较少考虑到定量的方式(例如样本抽样调查等)。第三,部分研究的田野调查时间不足一个农业周期或牧业周期,难以真正了解一种文化现象。基于此,在资料收集和分析方面,广泛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范式;在调查研究的视角上,将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信度和效度;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要形成研究人员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时空张力,切实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3.2法律保护与教育传承并行,延伸实证研究广度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体育非遗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但国际上关于非遗保护方面的正规法律并不多见。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颁布,总体来看,体育非遗的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须待进一步完善。在法律保护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在体育非遗法律保护中各种内外因素对其产生不同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和原理。体育非遗教育传承既是一种发展,又是一种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对培养年轻一代集体意识、文化认同、民族自尊等具有特殊优势,能引发人们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的再认识,被视为现代社会保护体育非遗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实现体育非遗教育传承的突围与跨越,就必须打破民间与学校文化主体间“身份有别”的观念,实现体育非遗资源对流,优化课堂的文化空间;因此,强化教育传承实证研究,把践中积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将是体育非遗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3.3扩展研究的主位视角,提高文化持有者参与度

体育非遗承载的主体是文化持有者,充分尊重文化持有者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态度或真实情感是体育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第―要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经营者和文化持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得处于弱势的文化持有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话语权遭受剥夺,其主动参与度较低。而缺乏文化持有者的积极参与,所有体育非遗工作都会徒劳无功,因此,要扩展研究的主位视角,促进政府、经营者和文化持有者换位思考,满足体育非遗持有者的利益诉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首先,必须把体育非遗研究中受到冷落的文化持有者邀请回来,与他们展开有效的沟通,将体育非遗、发生情景和文化持有者构成一个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其次,尊重文化持有者的主人地位,逐步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自身传统和生活方式,传承体育文化精华;再次,借助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宣传体育非遗的原真性文化内涵,树立文化持有者的民族自信心。

3.4阐释体育非遗本体理论,加强不同学科整合

体育非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阐释体育非遗本体理论是学界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者应发掘已有研究优势,全面分析体育非遗的概念、内涵、特征、价值和分类体系,为构建体育非遗理论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体育非遗研究涉及到体育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为保证多学科综合研究卓有成效,需做到以下3点:第一,鉴于不同学科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适用范围,多学科综合的体育非遗研究必须兼顾各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学科进行融会贯通。第二,不能生搬硬套相关学科的研究结论,只有在不同学科的共同点上找到可以互补的前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多学科的有机整合。第三,跨学科研究中严谨对待每一条资料,充当使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资料得到相关学科的相互印证。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4篇

选择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有三种策略:第一,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自身工作经历的实践中寻找可以研究的课题;第二,从理论中找话题,从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里找新颖的课题;第三,从涉猎的文献中找,包括一些中英文杂志。

1. 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从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术后疼痛病人的作用

盆底肌肉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冷、热敷在静脉输液渗漏后的作用

全麻术后患者鼻塞给氧效果的观察,音乐疗法对焦虑病人的影响

2. 从理论中提出问题:从护理理论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烟、酒的干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受知识态度的影响

适应性行为训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康复的影响

综合自护训练对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3. 从文献中提出问题:从既往中英文杂志、书刊中寻找

护理研究性杂志:中华护理杂志 ;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进修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西北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Nursing  research;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Applied nursing research;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Oncology nursing

4.来自其他渠道

协作课题; 课题指南 ; 国际基金:例如有关艾滋病人护理方面的研究; 国家基金:例如护理本科生教育改革。 例1每日测体温时间的探讨;例2测量腋温时间的探讨;例3腹股沟与腋下体温测试的对照;例4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例5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测试对照观察。

二、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一)科学性

提出的问题必须以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

提出的假说必须与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性相符合

评价技术路线和指标的参照标准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必须要有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等

例如: 病人的饮食护理;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夏季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二)需要性

---是否重要;---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有理论的参考价值;---是否对实践、政策有益处;---是否有新意

例如: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 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教学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三)创造性

前人未涉足的领域;新学科、新专业、新理论;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改。国外已有报道尚须结合我国情况进行研究;促使研究成果实用化、商品化

(四)可行性

1.时间与时间性

时间:指研究的期限;时间性:指要考虑研究内容是否同季节、时期有关

2. 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期限内找到足够的研究对象

3. 其他合作者

-- 研究对象的支持系统;-- 其他场所:如社区、其他医院等;-- 化验及检验人员等合作者

4. 领导支持

5. 伦理方面:是否会给研究对象带来痛苦

6. 研究资源:经费、仪器、技术等

经费:检索、劳务费、研究对象的补偿、耗材、打字复印、仪器、电脑、实验室检查费、通讯

7. 政策和制度

8. 研究变量和指标是否敏感和可以测量

例如: 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对策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与护理对策 

三、当前护理科研的课题

母婴护理;孕期保健;低体重儿和早产儿;计划生育与独生子女问题;婴幼儿问题;健康咨询、生活指导、保健指导;畸形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父母残障儿的护理;长期住院患儿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护理:卫生保健 、近视 、营养问题 、行为异常 、自闭症、企业等单位职工:健康检查、健康咨询

临床护理

老年人的护理:帮助其健康幸福的度过晚年、老年福利设施的社区利用情况、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临终护理

其他护理专业的研究: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护理教师的培养、与培养护理科研人员有关的问题、供求关系的研究、护理环境和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四、选题的注意事项

护理研究性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比较研究法;科学研究纲领;硬核;保护带

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08-02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真知灼见。

比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手段。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内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往往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促进学科纲领地科学发展。其中,横向比较是比较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学科发展情况;纵向比较是比较不同区域内特定时期的学科发展状况。

在比较对象确定的基础上,选取科学的方法论分析理论的进化和退化至关重要。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继承了逻辑实证主义,把实验观察事务作为检验科学知识的基础理性主义观点。根据拉卡托斯的理论,在进行学科理论比较环节中,应围绕科学纲领的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规则和正面启示规则为比较层面,系统性比较分析不同纲领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学科判定纲领的进化和退化。通过编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启示,促进学科未来的发展。

1 比较研究法概述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最早出现关于比较研究的运用记录。上世纪60年代之后,比较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偏重质性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是同时采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用定性与定量手段相结合深入分析研究资料,构建研究对象结构,确定比较研究对象各组成因素的整体性作用。比较研究方法可应用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各研究领域,定性分析进行研究对象“质”方面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

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研究法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在大量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比较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些学者已经总结出一些原则,将比较分为区域性比较和问题性比较两类。区域性比较是指,比较某一特定区域内,如某一国家、地区或有明显区划划分的区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多领域问题的研究;而问题性比较与区域性比较不同,比较是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的,选取的是两个国家或地区,或是多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固定问题。研究数据或资料是开展比较研究的前提和保障,使用区域性比较研究在研究数据或资料的收集上应遵循基本的前提或原则。由于区域性比较研究是以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众多领域进行整体性比较,所以,研究开展的前提条件是研究者要对所研究区域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研究者往往需要实际进入该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参观、访问与调查,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和环境下获得第一手资料。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有时也被称为现场研究法。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研究者能获得机会去其他地区尤其是国外单纯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即使有也可能是短期的访问调研,一手资料收集非常有限。限于客观条件制约,大部分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会采用另一种研究途径,即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外文文献,来间接地获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 科学地运用比较研究法

为了科学地运用比较研究法,应当明确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及注意的事宜。

实施比较研究法的环节

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内对于比较研究法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在实施环节方面,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美国学者乔治·贝雷迪和德国学者希克尔共同将比较研究划分为实录、诠释、连接、比较四个实施阶段。虽然比较研究法在应用领域具有多样性,不同专业在应用时有不同的侧重点,还未形成一种固定的研究模式。但一般来说,任何比较都必须确定比较问题、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方法、选取比较标准、聚焦研究内容等,这就是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性步骤。

第一,明确比较的根本性问题,建立比较的逻辑起点。本文已将比较的对象确定为不同区域内特定学科的发展史,是对于不同区域的特定学科的科学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第二,制定比较标准,是进行比较研究的依据。学科发展史的比较研究,往往需要着眼于该学科不同时期的典型性学派、理论、理念、事件的研究,并以科学哲学为指导,运用编史学的方式系统地整理比较。进步的科学哲学思想,便是比较研究的标准和依据。文章就是试图探索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分析手段,构建起比较学科发展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三,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析、提取、重构,完成资料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第四,实施比较,即比较的具体实施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指导,构建研究框架体系,是比较研究的核心环节。在该环节中,需要明确学科发展理论的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规则和正面启示规则,提出理论系列的进步和退化的划界问题。

第五,形成比较研究报告,按照比较研究的预期目标,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借鉴或启示。通过编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力图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启示,促进我国特定学科未来的发展。

3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波普尔和库恩的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在这两种思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其哲学思想中既有波普尔批评理性主义哲学的痕迹,也从某些层面表现了库恩哲学思想的精髓。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吸取了库恩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原则性地修改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即朴素否证论,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科学哲学。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前提假设,是“硬核”理论的提出,其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的原理。“硬核”决定着科学研究纲领的性质,不同科学研究纲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相互之间的“硬核”的不同。由于“硬核”在整个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卡托斯在思想体系建立之初,就限定了一个根本性假设,即“硬核”是不可反驳的,也是不可修改的。这一根本性假设可以保证研究纲领,即某一理论,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和不可置疑性。但应该明确,“硬核”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它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稳定,长期来看,“硬核”本身也具备一个发展过程。一个研究纲领的“硬核”,实际上是通过预备性的试误方式发展的,发展进程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判定一个科学纲领的进化与退化有判断标准,如果理论“硬核”不能再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引导事实的发展,出现理论落后于事实,呈现理论衰退的迹象,就必须放弃该“硬核”。

在科学研究纲领的理论内部结构中,支撑“硬核”的是围绕“硬核”的“保护带”,由一系列辅助假设构成,是支持“硬核”成立的理论预设。“保护带”的建立就是通过逻辑严密的辅助假设,保护“硬核”不受反驳,体现了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和适应性。“保护带”的工作机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发生矛盾,出现反例和反常时,触发“保护带”要利用内部的辅助假设来解释异常情况,将指向“硬核”的反驳经验的矛头主动指向自身,以规避对于“硬核”的反驳,保证“硬核”的不可置疑性。为了实现“保护带”的功能,就必须对其中的辅助假设不断地修正、完善,增加其复杂性和严密性。完善“保护带”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原有的辅助假设重新定义与解释,扩大假设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提出新的辅助假设,借鉴与吸纳反例中出现的经验反驳,避免理论被淘汰。当然,对于“保护带”的调整并不是不加以限定的,否则,无休止地强化“保护带”中的辅助假设就很难与诡辩区分开来。判断辅助假设的修正是科学的还是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演变是进化还是退化,拉卡托斯在理论建立时提出了相应的判定标准,以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其认为判断“保护带”调整的进化标准与判断客观经验进步的标准是辩证统一的,有助于理论进步的辅助假设不应是特设性假说,以特设性假说驳斥反例无科学性。另外,“保护带”的科学调整的经验进步是断续显示的,并不能在立即观察到调整后的新事实的出现,因此,在调整后的理论面对反驳经验时,应留有合理的缓冲时间。

科学研究纲领内部又由一些方法论规则构成: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正面启发法)。反面启发法是一种指导“保护带”工作的禁止性规定,禁止任何指向“硬核”的经验反驳,转而通过不断科学化调整和修改的“保护带”中的辅助假设来保护“硬核”。反面启发法从方法论的层面规定了“保护带”的性质和工作机制,实现了理论对于反例的驳斥与同化,增强了纲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延长了纲领的生命周期。正面启发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规定,指示应该寻求哪些道路,规定了理论发展的长期方针,表明了理论科学的自主性,从理论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功能来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深入研究分析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拉卡托斯汲取了波普尔和库恩哲学思想精华,创立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型。他认为,科学研究纲领表现为进化和退化两种形式。与判定“保护带”中辅助假设修正的科学性标准一致,衡量一个纲领是进化还是退化的标准,在于其客观经验的进步性。如果一个科学研究纲领调整了辅助假设后,增加了经验内容,并且能够合理地解释出现的反常和反例,预见新颖的事实,则表明这是个进步或进化的研究纲领,反之,则是一个退化的纲领。科学史表明:一个研究纲领就是在进化时期也常常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研究纲领与它竞争。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型表明,任何一种研究纲领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不可能永远进步的。理论进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转向退化,随着抛弃“硬核”,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形成新“硬核”下的辅助假设,再次恢复到进步阶段。因而,历史上的任何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都只能是暂时的成功,它们都有一个从进化到退化的发展或演变过程。否定或证伪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的决不是观察和实验中的反常,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研究纲领。整个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以及其它阶段。

参考文献

[1]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