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进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与精髓,主张教育源于生活,要密切联系社会,不能脱离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条件、硬件资源、周边环境等千差万别,课程游戏化建设很难做到整齐划一,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是课程游戏化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要求。本文以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探究。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教育内容设计

1.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教师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意识,使生活教育与日常活动相互渗透,结合“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制定幼儿学习发展目标,设计适宜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一日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任务,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2.围绕节日设计教育内容。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可将课程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游戏活动、家园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教育。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教育,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3.围绕季节、节气变化设计教育内容。每个季节大自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致,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知识。教师应紧扣季节变化,设计具体生动的教育内容,如围绕二十四节气教育主题,可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观察季节轮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和认知。此外,教师可与幼儿协作,共同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节气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幼儿审美能力。4.围绕民俗文化设计教育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教育活动,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大班可开展“温馨茶社”生活教育,在活动中,幼儿既能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茶,还能体验温杯、醒茶、冲泡、赏茶、饮茶等过程。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

1.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内部环境,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资源,开展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例如,可利用种植园开展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春天适合种什么”的讨论,开展“大家一起来种植”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选种、播种、肥、浇水,对植物生长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幼儿在观察中,能感知到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同一时期种下去的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让幼儿从生活中、书本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带领幼儿学习测量方面的知识。通过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种植方面的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2.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园周边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教育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幼儿园周边环境千差万别,为幼儿园开展个性化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适应幼儿发展、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如目前各幼儿园开展的远足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欣赏美景”这一基本目标,还应该深入思考,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例如,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幼儿园附近有所在地区的地标建筑———淮安市大运河桥。在远足活动前,教师可针对远足需要带什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说说和画画,家长帮助记录。远足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沿着大运河风光带一路观赏,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叫运河、为什么要修建运河、修建运河用什么工具”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在游览过程中,能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货船,包括船的构造、船在码头如何停靠等。行至淮安市大运河桥,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桥的造型和结构,在建造中使用了哪些材料。远足活动后,教师将幼儿在远足活动中的直观经验带到游戏中,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大桥”,并把桥的设计图投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

三、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材料资源建设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游戏教育 幼儿园教育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71-01

在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中,游戏是可有可无的,它的地位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与尊重。家长与社会一直注重幼儿的学习,而忽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通常充当了配角,有的甚至被完全忽视。然而,近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向人们证明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 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

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 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 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

其次,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再次,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

最后,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简单,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彼此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 结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2]于邦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5~168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8-02

人才培养,幼教为本。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起点教育。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无不重视早期教育。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学要游戏化,要以“做”为中心,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开展游戏教学 。他指出,只有让儿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游戏,才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进步。卢梭说:“儿童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儿童主动自愿参与的、追求快乐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始终处于“无意识的主动学习者”状态,他们一方面在游戏中生产快乐,另一方面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生活。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最适合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代儿童发展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表明:游戏在个体幼年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应该成为组织和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策略与方式。

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学前教育,在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为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基石。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按照当前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课程设置,使用优秀的教材教法,快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改变传统师范教育教学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寻找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完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前教育,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阳光般的爱心、健康的心理、鲜活的艺术审美修养、系统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全面的游戏教育素养,包括组织、指导游戏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

《幼儿游戏》课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理论课程的学习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幼儿教育要全面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学习科学指导幼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我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8 年来,不断地在教材开发和教法研究上下功夫,通过学生在全疆各地幼儿园开展见习和支教实习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来看,《幼儿游戏》课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开展怎样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衡量和评判这种教育实践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

一、国外儿童教育专家对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各自有不同的观点:

1、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在游戏指导策略中应体现出多种多样的身份。如:教师是儿童游戏过程中的的舞台监督、艺术家学徒;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起到调解人和监护人的作用;是儿童游戏时的旁观者、参与者、游戏者;同时还是游戏的介绍人、故事讲述者和游戏导演者。

2、日本学前教育家和田实主张幼儿教育应采取游戏诱导的方法,即通过游戏,在无意识中去诱导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涵养其德行。由此出发将游戏分为经验游戏、模仿游戏、练习游戏三种。

3、英国的学前儿童游戏教学更重视户外游戏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们注重户外游戏环境的布置与设计,重视游戏场地区域的划分与布局,减少大型的固定玩具,注意安全防护设施,保障让儿童有效利用户外环境条件。

二、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各类游戏教材分析与探究

1、适合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理论性指导为主的教材

(1)丁海东编著的《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为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奠定基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技能,确立科学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郑名编著的《学前游戏论》内容分为上、下两编,由十章组成。上编是关于学前游戏的基本原理。该部分明确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介绍了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方法;回顾了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与主要的理论流派;阐明了游戏的本质与特征、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下编是关于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与指导。该部分论述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实践模式与设计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分类与指导,以及幼儿园游戏评价;简介了玩具与游戏材料发展、类型与作用。

(3)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有关游戏的有关原理、结构和实践操作等问题,在介绍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同时,展示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机构中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了适合幼儿园教师参考的可操作

(4)丁海东著《幼儿园游戏与指导》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于2013年3月1日出版。内容共八章,主要包括:幼儿游戏概述、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游戏的教育目标与计划、幼儿园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幼儿园集体教学与自由活动中的游戏及指导、幼儿园各类游戏的实施与指导、幼儿园游戏评价。《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幼儿园游戏与指导》紧密联系幼儿园游戏的实际,实用性强,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案例丰富。

2、适合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注重职业岗位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教材

(1)霍习霞主编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儿童游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主要内容是:游戏的概念与理论、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促进儿童游戏的条件、学前儿童游戏环境规划、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游戏观察与评析、其他游戏资源简介。这套教材的创新之处在于:问题导引,探微知本,从现象的提出到揭示问题的本质,娓娓道来;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对照,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内容阐述系统而不枯燥、实用而不琐碎。

(2)刘焱专著的《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精品教材: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共八章,分别为:幼儿游戏概述,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区域游戏活动 ,户外游戏活动,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讨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有关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3)韩宏莉《学前儿童游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按照高职高专模块式教学的特点,在每一章节都精心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环节,还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附上了许多适用的小游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4)杨枫《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06年6月1日出版。《学前儿童游戏》的特色在于突出技能型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将幼儿教师与游戏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具化为游戏技能、游戏指导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三个板块,通过若干实训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力求体现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中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集体娱乐游戏,以及0~2岁婴幼儿游戏等内容。

(5)周世华主编的《幼儿园游戏精编1》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4年7月1日)。共分模块,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教学游戏、亲子游戏、民间游戏和手指游戏,每一类游戏又包括若干不同种类的游戏。书中的每一个游戏都详细介绍了游戏的目标、材料准备、玩法与规则、指导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有助于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园儿童游戏实践研究的现状,也为实施者在游戏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游戏提供了策略和方法。这套书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已定为2013级教材。

三、继续探索《学前儿童游戏》课与五大领域教学的关系

1、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2、掌握多种幼儿游戏教法,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游戏规则、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活动组织与设计方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的自主控制是游戏最内在的本质,在角色游戏中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3、挖掘整理民间游戏,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能给幼儿带来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游戏》课的开设,将会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的课程设置,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游戏课程教学大纲、适当的教学进度,整合学前教育教学法,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遵循教学要游戏化,做到以“做”为中心,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开展游戏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著《学前游戏论》山东人名出版社2011-11-1

[2] 刘艳珍.刘正正.主编《学前游戏论》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

[3] 周世华主编的《幼儿园游戏精编1》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4年7月1日)

[4] 《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邱学青.著2008-12-1江苏教育出版社

[5] 刘焱专著的《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精品教材: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刘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9-1

[6] 《游戏与儿童发展》:约翰逊等著.华爱华等译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0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31

活教育最早是陈鹤琴先生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将活教育应用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对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本质上看,活教育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灵活的指导,换句话说,活教育中的“活”除了灵活的要求之外,还要求教师要“活”。即教师要在自主游戏中的互动中具有“活”的教育理念、“活”的教育手段、“活”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培养“活幼儿”的目的。下面,笔者主要探究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幼儿园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激励式互动

(一)创设情境

从幼儿的角度上看,激发出参与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兴趣是进行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幼儿产生对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兴趣,教师才能在自主游戏中实行活教育,对幼儿进行灵活有效的指导,使得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创建情境,激发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的兴趣。从理论上讲,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产生的兴趣和愿望都会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发生,这种情境本身就会激发出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自身兴趣创设情境,从而为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有效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运用多样化的语言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运用多样化的语言是师生间进行灵活互动的催化剂,利用生动有趣以及事物拟人等方式的语言交流,可以提高幼儿对自主游戏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例如,幼儿在“网小鱼”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将小鱼拟人化。这样的语言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起到感染的作用,并将自主游戏的情景和氛围有效烘托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注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语言表达和行为动作,从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动态以及心理状态,培养幼儿在互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交流与分享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是活教育的教育策略之一。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愿望表达或者在失败茫然以及成功得意的时候进行沟通和互动,就会对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积极性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助益。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互动与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动作、态度以及情感的投入,特别是情感的交流与分享会让幼儿产生一定亲近感和信任感以及依赖感,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对幼儿的教育,并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幼儿会主动接受教师的建议,并吸收教师的经验,从而能有效提高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追随式互动

追随式互动更加倾向于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幼儿是幼儿园自主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游戏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放低姿态,尽可能减少在自主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直接的要求和指令,要树立平等宽容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心态“追随”幼儿,采用耐心观察与等待的教育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出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耐心观察与等待的教育策略绝不是字面上袖手旁观的含义,而是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背后的支持,耐心观察与等待幼儿发现自主游戏中的问题,并使得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处理。在教师跟随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幼儿帮助,要观察幼儿的反应,等待一个适合“帮助”的契机。例如,在“摸摸乐”这个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追随的作用,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行为和思想动态。在此过程中,幼儿在猜手里的“宝物”的时候出现了思维困境,教师不要马上给幼儿提示,要给幼儿一些思考空间,之后适当进行引导,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维,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挑战式互动

(一)质疑问题,巧妙破解

要想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活教育,除了要有以上论述的“激励”与“追随”之外,还需要充分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在自主游戏中提出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给幼儿构建一个挑战平台,实现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与思维模式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理论上看,幼儿活跃性思维是建立在质疑的基础上,质疑可以有效激发出幼儿对自主游戏进行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及愿望。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适当的质疑,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愿望,全面提升幼儿园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深化,小步递进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需要,在幼儿自身的经验水平基础上,帮助幼儿进行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自主游戏。但是在自主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和思维方式以及综合能力的限制,使得幼儿在面对自主游戏中会缺乏稳定性和全面性以及深入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教师要推动幼儿对自主游戏的深入研究,采用小步递进的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思维模式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另外,当幼儿的游戏问题相对较为零碎或者是仅停留在表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主动参与以及加入游戏的形式,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幼儿一起讨论与交流,从而实现“推动强化”,提高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有效性。

四、结语

通过对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活教育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幼儿和幼儿之间或者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教师不断探索与积累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 课程 关系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在逐步落实,幼儿园课程设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但是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本文就此浅谈一下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

关于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分离平行的观点、同等的观点和相互融合的观点。其中相互融合的观点最提倡也最流行,它既看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的区别,把游戏寓于教育中,把教育寓于游戏中。

因此,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互相渗透

1.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2.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3.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总之,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

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实践证明,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实施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其智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创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应坚持哪些原则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正确处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1.游戏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因此不论采取什么游戏方式和手段,游戏要与幼儿园幼儿们的教育目的相一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以教学为目标合理地选择游戏,首先教师应该熟悉各种游戏理论,认清游戏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是要清楚地掌握自己班级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智力发育阶段等等,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方式,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预案。

2.游戏过程与教学结果的一致性

使用游戏教学方法目的性要明确,并要明确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转化为游戏内容和规则,使整个游戏过程能够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偏离中心,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3.游戏趣味性和幼儿内在需要的一致性

将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到幼儿教学中,主要是靠幼儿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目的就在于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来实现教学任务,教师要通过游戏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其转化为自愿活动,并能够在其中表现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愉快的体验。

二、加强游戏教学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科学设计游戏

前文已经阐述过教师要详细了解游戏理论以及原则,在策划游戏过程中,要做好游戏的时间、内容、场所等的规划,例如,游戏时间的长短对幼儿游戏质量有直接影响,只有游戏时间充足幼儿们才有时间选择自己的角色并寻找伙伴,并积极动脑如何游戏等等,如果时间不够充足,不仅影响幼儿的游戏性质,还能够逐渐吸收游戏本身蕴含的内容。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准备游戏材料,这方面教师可以在网上搜寻一些有趣的有助于幼儿智力等方面开发的游戏,也可以与同行教师交流借鉴,多搜集游戏方式,尽量地选择趣味性足且多样化的游戏方法。

2.调控游戏过程,适时参与游戏

教师要在游戏教学中掌握好游戏的过程,确保幼儿能够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游戏,同时教师根据在游戏中的影响形式,可以适当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如,当在游戏中发现部分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游戏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整,毕竟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会喜欢同一个游戏,此时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耐心的沟通,或是直接找些有趣的游戏对其进行暗示,以引起幼儿能够模仿,进而参与到游戏中来。再如,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要求和规则等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来指导并调节游戏的气氛。当游戏中有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等行为时,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劝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和亲近感,同时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3.及时地评价游戏,总结游戏意义

当游戏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引导他们就游戏本身、游戏过程、游戏环节、游戏感受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对幼儿的情况掌握,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能够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游戏经验,修正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分享成功的游戏经验,为教师下一次的游戏开展做好资料准备,进而丰富游戏教学的内容,带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

1.在游戏教学中要坚持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原则是指人的生活和学习活动的进行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学习和发展进程就是在学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是在人的幼儿时期按照一定阶段和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团体学习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至今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历史文化经验。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要掌握好社会性原则,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

2.在游戏教学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再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同样如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及时掌握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对一些智力发育较晚的幼儿要适当地引导并锻炼其思维能力,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运用多种趣味性游戏带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学习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游戏教学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

前文已经阐述过,教师在运用多元化游戏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求发展速度以及认知结构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在设计和选择教学游戏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把幼儿看做是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学习者,积极地促使每个幼儿在游戏教学的影响下能够得到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随着近些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已经逐步深入到幼儿教学方法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灵活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霞,杨子华,温树青,等.论幼儿游戏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3(25).

[2]毛曙阳,赵国斌,唐国英,等.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11).

[3]乐元芬,张少东,蒋英国,等.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24).

[4]刘文,李凤杰,王琦,等.对大学生幼儿园时代游戏记忆的纵向比较研究并总结游戏教学的作用和现实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09).

[5]丁海东,张淑英,许淑萍,等.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1,04(17).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什么是游戏?《辞海》把游戏定义为“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是从广泛视野上说的,突出说明了游戏的愉悦性和主体参与性。所谓“精神”,在人类的概念中与物质对称,是层级最高最为复杂的概念。归纳它的涵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指人的主观存在状态,另一类指事物体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或主题。显然,“游戏精神”更接近后者,它是从游戏所有内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是最能体现游戏的意境或特质的。

目前,关于“游戏精神”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或视野。[1]

第一,哲学的观点或视野。如迩达默尔的“游戏精神”就是从哲学本体论角度解读的,他认为游戏开放,自为主体、自成目的、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积极对话,“游戏就是具有魅力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的东西,就是束缚游戏者于游戏的东西。”“游戏精神”在哲学(解释学)那儿,广泛涵盖自由、平等、创造、和谐乃至于幸福的精神,重点是自由精神。

第二,美学的观点或视野。在美学领域,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过著名的“游戏理论”。它曾因为揭示现代文明中人性分裂问题,并提出通过自由的游戏和对外观形象的兴趣使人摆脱功利的束缚而使人性重新整合的思想,而广为人们注意。美学解读和倾向于把“游戏精神”视为一种使生命力量得以充分释放的精神,重点是和谐(自然、纯朴)的精神。

第三,竞技的观点或视野。这里的游戏与具体游戏特别是体育竞技游戏有深刻渊源,指实体性的游戏活动,荷兰的胡尹青加在《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一书中,强调了游戏中的“规则性”,即游戏规则的制订或接受、游戏规则的遵守和游戏规则的监督三个要点。相关论者常常以“规则游戏”推演“游戏规则”,期望把其中的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精神”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号召“国人要多多拥有游戏精神”。重点是平等和规则的精神(有制度主义和规则主义之嫌)。

第四,教育的观点或视野。教育的天职是培养人,因而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焦点,所以,游戏在教育中或在教育游戏中的重点,自然是彰显和培养创造精神。“游戏精神”作为从游戏所有内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它也自然是“好”游戏应该和必须具有的;科学研究也已得出“好游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权威结论。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作为儿童的语言,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而在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怀有教化、生存锻炼乃至娱乐的多目标活动――愉悦和参与只是游戏必要的直接的特征。教育研究者把游戏具有的正向功能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游戏为脑的发展提供蓝图;第二,游戏的发展与脑的发展相互促进;第三,人类的早期游戏和损耗与今后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相匹配,是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第四,游戏对健康的发展是必要的,尤其对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2]

与此相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游戏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话题,因为,游戏与幼儿及幼儿教育“息息相关”;相关理论也早已阐明了幼儿游戏对于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创造力发展的价值。而从幼儿教育的视角阐述,“游戏精神”则体现在多个层面。“游戏精神”意味着一种自由的精神、愉悦的精神、创造的精神、超功利的精神和平等的精神。

以上关于游戏本质及其视角和功能的讨论说明,学前教育需要积极利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其实质是通过彰显游戏价值来弘扬“游戏精神”。

二、我国幼儿园游戏的尴尬处境

那么,幼儿园是如何开展游戏活动的?游戏价值在我国幼儿园发挥得如何?其实,当人们在谈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本身的价值,还因为我国幼儿园游戏的现实处境。

在通常理解上,学前教育游戏与“幼儿园游戏”是一个意思,它是指在托幼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内开展的幼儿喜爱的、主动参与的、模拟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特点是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给他们带来多种学习机会。从我国目前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现实看,“幼儿园游戏”还是被业内人士认同的与“教学”相对独立的活动形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朱智贤)。以后又逐渐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陈帼眉)。强调游戏对幼儿的价值,阐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呼吁“让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已成为学前教育的“第一原则”。即使自1989年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算起,我国幼儿园就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探索也已经20多年。但是,事实是“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在幼儿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游戏困境’。”“在关于游戏价值的研究资料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在幼儿园的教室中游戏却在迅速地减少”,“游戏是幼儿的工作”的学前教育信条受到挑战。[3]一些幼儿园把“上课”看成头等大事,游戏被置于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境地。游戏有计划有课表,但在实际上若隐若现――有评比验收、有同行参观或到开放日等重要时刻,才让幼儿玩一把,时过境迁就“刀枪入库”。事实上,以课堂教学即上课为主竟然变为常态。

有研究者指出,我国“幼儿园游戏”存在“显而易见”的三个问题和三个阻碍。[4]三个问题是:(1)采用分科教学方法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保教人员中存在着严重的“轻游戏重教学”的错误观念,游戏时间被挤占,游戏空间被挪用,游戏权利被损害甚至被剥夺,正常的游戏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依然严峻。(2)幼儿园游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游戏条件和环境创设不利、指导策略程式化、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科学评价标准等问题。(3)幼儿游戏与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隔裂现象,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与目标的统整,幼儿课程的游戏化尚处于初级水平。三个阻碍是:(1)态度障碍。在广大家长的心里,游戏被看作“无所事事”,是不具有明确价值的事情,升学压力的下延、筛选性测验的广泛使用使儿童游戏退居次要地位。(2)结构障碍。是指预先设计或者结构化的课程对幼儿园游戏空间、时间与材料上的限制。师生比过大、狭小的活动空间、匮乏的游戏材料都是限制儿童游戏的障碍。(3)功能障碍。主要指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优质师资流失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幼儿教师引发的种种问题。

可见,长期以来,我们幼教实践中存在着“以教学为主”(事实上是以“上课”为主)的小学化倾向。据我们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儿童游戏权利的缺失,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通病,甚至连强调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基础的西方托幼机构也难幸免。

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的现实表现,为社会各界所不解,为专家学者所责难,为园长教师所纠结。一句话,面临困境,处境尴尬。

三、学前教育需要弘扬“游戏精神”

对于我国幼儿园教学来说,焦点之一就是摆脱尴尬的困境。我们认为,摆脱困境的前提,是寻找原因;情况往往是问题越复杂,导致问题的原因越多。摆脱我国幼儿园游戏困境的要义是弘扬“游戏精神”:高屋建瓴,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弘扬游戏的自由精神、愉悦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精神和超功利精神。这既是游戏本质的彰显,也是生活实践的呼唤。

一方面,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我国幼儿园游戏困境的原因很多;既然是复杂问题,就有多层面原因。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前者如缺乏可以解释与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游戏理论,后者如幼儿园客观环境与物质条件方面对游戏活动有效开展的限制;有历史方面的,也有现实方面的:前者如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知识情结及对游戏价值缺乏认识,后者如以现代人急功近利为背景体现出来的家长要求教师“绩效”的压力;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前者如国家和社会层面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完备性欠缺,后者如幼儿园业务管理如何有效处理和落实游戏与目标、课程及其它活动形式关系不够深入细致;有幼教领域内部的,也有外部社会的:前者如我们幼教工作者本身专业素质与游戏指导能力的欠缺,后者如社会中家长、媒体对早期教育中神童的误区和误导。总之,客观物质条件有欠缺,主观精神条件不充分。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既然是世界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就肯定有共同的原因。我们目前的认识是,对于学前儿童游戏包括托幼机构游戏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我们多多少少可能有“想当然”和“理想化”的成分: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幼教界对“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当然权利”的论证、实验和解释是不够充分和缺乏说服力的;这样的理论认识就经不起实践的拷问和基于利益的强大社会压力。与此同时,对“游戏是幼师的天职”,当然责任的规定、强调和监控(评价)是缺乏足够力度的;对“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系的认识是“等同的”和“模糊的”;这样理论上的简单化和“模糊”就使游戏在幼教中不能扎根。与此相关,在客观条件上,我们多多少少有些“不以为然”和“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成分。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幼教界对游戏所需要的条件和限制是缺乏论证、试验,没有严格规定和足够资源准备的。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方面包括国际同行的共同努力。国外有人针对前述“三个阻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第一,需要来自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的肯定;第二,促进对游戏价值的广泛的社会认同;第三,克服幼儿园课程本身存在的结构障碍问题;第四,重视在职前训练中帮助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与知识;第五,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得到研究人员的帮助与指导。[5]这个研究对思考我国幼儿园游戏问题,是有启发的。

当然,中国问题的解决要根据中国具体情况。过往,我们的教育,一直致力于追求方法的有效性――事实证明,这是不够的;应当追求教育整体,而不是仅仅追求方法的有效性。因为,无论是仅仅着力于教育的“外烁作用”,还是仅仅依赖于儿童的“内发作用”,我们都无法强迫孩子学会,难以让孩子学到我们所期望学到的东西。教育的关键,是在我们期望的目标与孩子的内发之间寻找平衡点,即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要;游戏恰恰显示了它的中介地位――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孩子发展。因此,游戏必然蕴藏着深厚的教育资源,即蕴藏着教育幸福、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和教育方法的契机,而它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和基本手段也就顺理成章了。[6]

在中国幼教界,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不是老是呼吁“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权利)”,而是要全面而辩证地审视游戏,现实践履“游戏精神”,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制度)”的保障,具体研究游戏过程的指导创新,把“游戏是幼师的教学方式(责任)”作为入手,切切实实帮助教师解决如何以游戏方式实现教育目标、体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教师解决能够和愿意以游戏方式工作的问题。作为教师,则要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并运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学模式的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净化,切切实实回应家长的疑问和社会压力。

可见,我们需要突破陈旧观念包括陈旧的科学理论的桎梏,既要看到游戏功能的两面性,注意游戏的选择,还要注意游戏环境条件保障和组织的适当。[7]目前,我国游戏的实践拓展要重点关注: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共识与法规保障问题;游戏过程的指导与环境净化问题;游戏负向功能认识与游戏治疗推广问题。

参考文献:

[1] [3]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

[2]曹中平,蒋欢.游戏功能的再认识――来自脑科学研究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4]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G613.7

地域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国内幼儿园都在着手开发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理论根据在于教育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才能发挥显著的效果。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构建中的作用

(一)是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处于一种明显的未成熟状态,待发展空间大,对环境的易感性更强,环境的浸染和熏陶往往对幼儿后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2]而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儿童对家乡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地方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二)是幼儿园拓展教育资源的需要

有效挖掘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有效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拓展可利用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环境。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地、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固原本地的玉米芯、麦秸、石头、泥巴等易得的自然材料,有效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拓展了教育资源。使得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

(三)是幼儿园内涵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体现地域的特色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地域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地域的感情。课程地域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主要蕴含于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固原自古就是文化名城,有许多自然文化景观。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的六盘山曾以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驰名中外;奇特的山中峡谷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野荷,汇集了北国风光之雄浑、江南水乡之靓丽。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它特有的丹霞自然景观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以及它具有的浪漫神奇色彩,使人流连忘返,其雕像之美,让人称奇。固原市幼儿园就分别从“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的四大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二)地方各类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应用。

固原市幼儿园地处宁夏六盘山下,悠久的历史积淀及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为进行民间游戏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间流传着大量丰富的游戏资源,如回族的拔腰、踏脚、跳房子、踩草垛等传统体育游戏;民间剪纸、泥塑、草编等美术游戏;喜闻乐见的《马兰开花二十一》、《拍花花手》等童谣说唱游戏;以及舞龙、旱船、高跷、抬轿子等观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流传下来,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浓厚趣味性的游戏,它曾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百玩不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挖掘民间音乐和地域音乐资源,引导幼儿体验和感知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的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创编,选取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4]

(二)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玩伴等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樱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的阶段,幼儿在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活动就是快乐地玩游戏,游戏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着艺术的变化,快乐地想象着、创造着。

(三)生活性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有限,我们在选择地域文化教育内容时,应充分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题材,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天地里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悟。

(四)艺术融合原则

把地方民间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资源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艺术文化的再创造,幼儿在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音乐的对话中,用美术和身体动作等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文化进行诠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潜在的能量。艺术与童心相碰撞,产生的是最浅白最直接又是最高深最抽象的艺术。

总之,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展对幼儿园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我们遵循适宜性、游戏性、生活性、艺术性、启蒙性等原则,创设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相融共生的地域文化特色环境;构建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同时为幼儿提供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4

[2]吴志芳. 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0,(1):64-65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活动 游戏化

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做游戏的方式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开发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智力进步,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幼儿游戏化数学氛围更加轻松与舒适,发挥出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最佳状态,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教育处于小学教育状态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已经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得到广泛了的推广,但由于各方面还不完善,导致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如当前的幼儿教育远远超出了幼儿教育的范围,因为数学是三大课程之一,人们相应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所以出现了一种现象。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导致有些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游戏化呈现出小学的状态,这样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就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既提高不了幼儿园小朋友的数学成绩,还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对幼儿的思考能力造成了阻碍的作用。

(二)数学游戏化体系不完善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了数学活动游戏化体系的不完善。在组织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游戏化学习时,容易引起枯燥的现象,使小朋友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学习的效果明显没得到提高,现在的游戏化活动教学应当摒弃以往传统方式的教学,做到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并且善于运用新式的游戏化方法与数学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完善幼儿的教学体系。借此促进幼儿园小朋友们智力的进步及思想上的创新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活动的相同性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的游戏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游戏、同样的方法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方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数学活动游戏教学,而相同的游戏教育也容易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造成幼儿性格发展的同质化倾向。社会所需要的是一个个有各自特色的人,而不是一个模板出来的产品,如果是这样就丧失了孩子们各自的个性与特色,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思想的创新造成了负面的作用。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思考

(一)层层联系的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及严密性的学科,对幼儿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要想让幼儿理解这门学科,就要采用游戏的方式将其与数学教育结合起来,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由幼儿小朋友们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究。例如:在幼儿数学“图形的家”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连串的词语游戏将图形定位,前一个词语的难度是后一个词语的基础,就这样难度逐次递增。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们能在不断提高难度的同时提高自身数学的专业能力,增强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性及探究欲望。

(二)结合实际情况,创造逼真游戏

游戏教学过程是一个层层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富有数学知识内涵的游戏去教导幼儿们,从而理解数学的概念。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区分“1”与“许多”的差别,水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现在让幼儿园小朋友们去摘果子,一人只能摘一个,放到一个筐子里,最后发现筐子里有许多的苹果,这就是1与多的区别。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完全带动幼儿们参与游戏教学,加深幼儿们的深刻印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带动幼儿主动性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在与幼儿一起展开游戏时,教师的语言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为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用极具情感的话语来带动幼儿进入到一个真实的环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宝宝,感觉可不可爱啊?我们现在也是各种宝宝了,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通过这种方式就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主动的来参与其中,把自己代入到游戏中去,还可以与周围的幼儿们相互讨论,相互分析,最后根据房子的形状颜色区分找到图形宝宝的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真实的还原了情景,带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与主动探究性,达到了课堂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幼儿生性好动、好奇的心理活动,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古板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幼儿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幼儿们的创新思想,增强了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精神,为幼儿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同根据的教学方法和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不断的完善总结,以此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琴.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55-255.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目前,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新概念,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浅谈,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游戏化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1 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的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

2 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2.1 游戏何谓游戏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游戏具有具体性;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我们幼教工作者要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就必须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

2.2 教学

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2.3 游戏化教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3 有效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3.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这种游戏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3.2 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用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3.3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4 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4.2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4.3 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游戏 游戏精神 基本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48-01

游戏伴随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近年来,游戏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幼儿教育领域对游戏的研究更是成果卓著。

政府颁布的幼儿教育领域的政策法规保持了对游戏的一贯重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对游戏的指导要领、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的提供及教师的作用等做出具体指示。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次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经过多年的强调和倡导,“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逐步获得幼教界的广泛认同,但对幼儿园教育“为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指什么”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问题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笔者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三个维度来解读“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本质内涵。

一 为什么“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对该问题的解答有三条路径(游戏的角度、儿童的角度和幼儿园教育的角度)可供尝试,但不同路径最终会汇聚到一个核心问题,即游戏与儿童的关系。

游戏与儿童是什么关系?

首先,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胡伊青加的“人是游戏者”大胆宣告了游戏作为人以及人类文明的存在方式有无可替代的本体价值。游戏是文明的母体,人类所有活动无一不是从游戏的胚胎发育而来的。人在世界中以游戏者的身份存在,游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影响着所有生活和思想领域。其次,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游戏与儿童是紧密联系的,儿童的游戏一直被认为是最纯粹的游戏形式。我们允许和鼓励儿童游戏,不仅因为游戏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身体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而基于游戏是儿童内心的需求,是儿童作为个体生命的基本权利。最后,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幼儿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幼儿、服务幼儿的社会活动,根植于对幼儿天性特点的理解和尊重。鉴于儿童与游戏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要方式。

二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什么

要准确解答“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什么。

首先,“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以单一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与单纯地增加游戏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比重。这些误解根源混淆了游戏和游戏活动的内涵。其次,“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刻意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与外在形式。应该更注重其内在精神。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究竟是指什么?何为基本活动?即本质性的活动。“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指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具有游戏的性质。人们习惯把游戏和游戏活动相互替代使用,致使两者混为一谈。游戏和游戏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非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幼儿园追求的是游戏轻松愉悦的感受、关注游戏性的精神体验,而不是表面上的游戏活动。

三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如何实现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能科学合理地给幼儿提供游戏机会,还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幼儿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变幼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需要。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做法,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应使活动都融入游戏精神,加强教育教学和活动的游戏性,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强调教育教学手段的游戏化与教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现游戏过程即教育教学过程。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式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将教学活动游戏化与整合化,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幼儿的经验整合在一起。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民间游戏、课程构建、学前教育、幼儿园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自然游戏也就成了儿童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游戏能够使儿童快乐,同时也能够使儿童有创新的欲望。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是适合当地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和器材等的限制,既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又能够满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因此,将民间游戏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教育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一、民间游戏课程能够激发幼儿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认知社会和行为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其根本是在于对儿童的纪律约束和集体意识的有效培养,而这种意识的培养与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相背离,所以如何能够激发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是幼儿教育者丞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游戏的模式,让儿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能够有效的环节这一矛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能够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和人员去组织儿童们参与游戏,甚至有的小规模的幼儿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游戏设备去让孩子们参与的集体的游戏中,此时,民间游戏就能过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民间游戏而言,民间游戏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本土性和现实性,儿童不仅仅能够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在家庭中同样可以,因此,民间游戏的接受性相对明显。而民间游戏课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引发儿童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跟同伴们、教师们一起游戏和学习,实现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以及促进合作等教育目标。

二、构建民间游戏课程的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园构建的原则主要课题体现为一下三方面:

第一,区域性原则。民间游戏顾名思义是来源于民间,其区域性是普通大众多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也就是说,民间游戏易操作性是儿童热衷于民间游戏的一个原因,并且,区域性的民间游戏是和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更容易让儿童理解和参与。因此,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都是民间游戏的灵魂。

第二,适宜性原则。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无论是形式还是游戏内容都是适合不同阶段的儿童的发展,其适宜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幼儿教育者,应该选取那些适宜不同儿童玩耍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与当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并且加以改造,实现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以便更好的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三,家长参与性原则。民间游戏课程的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家政的任何和参与是最有利的事实证明。家长的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操作能力,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家长与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自然会被提升,其游戏操作的简便性也会让家长与儿童在幼儿园中获得更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从而也就能够有利的配合幼儿园教学任务的实施,也更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实现民间游戏课程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条件

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条件,是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必要前提。根据幼儿园自身特点去获取民间游戏的素材,结合当地风俗的民间游戏去开展相应的教学任务,能够更好的实现幼儿园的教学宗旨。比如,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开创民间游戏课程,乡村幼儿园隶属书郊外,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可以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抓昆虫,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抓回来的昆虫做成昆虫标本。这样的民间游戏,不仅仅节省了幼儿园的经费问题,而且还是环保的游戏课程,让儿童能够更好的接近大自然,并且还能够让家长一同参与进来,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改革,更为重要的是,使儿童能够更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智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民间游戏

幼儿的自身条件决定着儿童对民间游戏的选择,同时也影响着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民间游戏课程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状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进行玩耍。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儿童就要玩一些操作简单,通俗易懂的游戏,而大班的儿童就可以作一些操作技巧偏难一点的游戏,也可以扮演一些角色类游戏,如过家家等。因此,不同年龄段儿童接受民间游戏的程度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民间课程

对于家长而言,幼儿园的民间游戏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去帮助儿童成长,更重要的是,民间游戏是他们所熟悉的,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因此,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到民间游戏课程也变得十分重要。家长的参与,不但能够加深自己与孩子的亲自之情,而且还能够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更加了解。如幼儿园可以设置适合家庭玩的民间游戏,一家三口一起动手做的“小制作”,其意义更耐人寻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70~72

[2]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3]邢永富.教育公益性原则略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2:)50~54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研究;游戏;游戏组织与开展

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这句话说明了游戏对人的重要意义,对成人是这样,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更是不可或缺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独特的主要元素,同是也是他们的权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幼儿园游戏上,本文就在学前教育研究杂志上2009年以来发表的有关于幼儿园游戏的文献进行综述,在“游戏”为主题进行搜索,限定时间以及来源,共有74篇文献。

综合文献发现,目前对游戏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宏观层次的研究,即对游戏的本质、价值、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层次为中观层面的研究,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理论层面的游戏思想在实践游戏中的运用,游戏治疗等;第三层面即为微观层面的研究,就是对幼儿园游戏实践的研究,如对游戏的具体组织与开展的研究。

一、对学前儿童游戏宏观层次的研究

1、游戏的本质

游戏具有自主性、假想性、内驱力、社会性等特点。刘慧(2010)认为在幼儿园教学中药充分体现游戏精神,必须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游戏精神。杨宁(2010)认为把儿童游戏行为作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即行为的种系发生影响其个体发生,同时,行为的个体发生通过游戏影响种系发生。杨晓萍、李传英(2009年)则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阐述儿童游戏的本质,游戏不仅使儿童的身体文化超越了纯粹的肉身文化,赋予儿童有灵性的文化生活;更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文化,儿童游戏的精神内核是自由与创造,美则是儿童游戏的终极追求。

2、游戏的价值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等这些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王小英(2013)阐述了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意义和价值,游戏建构了学前儿童的精神世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具有特殊的意义,游戏是学前儿童存在的的一种形式,是学前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游戏还促进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游戏培育了学前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毛曙阳(2009)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从哲学层面而言,游戏是神圣的和具有超越性、严肃性,游戏的意义在于自我表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在的和发生性的价值。郑刚(2009)对余家菊儿童游戏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她认为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从身体、德育、社会生活、美育等五个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游戏教育的价值。祁岩(2013)认为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王、杨宁(2010)认为假装游戏能促进儿童理论能力的发展;但菲、冯璐、王琼(2009)认为表演游戏能有效促进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的发展。

3、乡村、本土游戏的相关研究

乡村、本土游戏近年来慢慢进入研究者的视角,也越来越多的研究聚集在乡村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杨慧敏、黄进(2012)采用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揭示了在乡村幼儿园高度活跃的自发游戏活动的背后是“小学化”的课堂教学,乡村幼儿园教育呈现出课堂与游戏、成年与童年二元区隔的现象;刘丽群、沈良(2012)认为当前乡村传统游戏正在流失,主要原因有学习与游戏的绝然对立、乡村文化对城市的盲目趋同、现代科技对传统游戏的挤压等;徐莉、彭海伦(2009)认为民间游戏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南族的棋游戏对促进民族儿童心智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地教育意义。

二、对学前儿童游戏中观层次的研究

在中观层次的学前儿童游戏中,学前教育研究杂志上近五年来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关于游戏课程的研究:如冯林林(2010)阐述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文中谈到了建构幼儿园民间有隙可乘的教育价值以及区域性、适宜性、家长参与性等三条原则,同时也在文中阐述了如何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戴宏才、郑志辉(2009)则谈到幼儿教师的课程取向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意义,现在新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以儿童文本,然现在有许多教师的课程取向有违背了如今所倡导的儿童观,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进行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严仲连(2010)阐述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对学前儿童游戏微观层次的研究

1、教师的角色定位

邱向琴、孙嫣红、姜雯(2012)认为教师常常早游戏中角色扮演出错,不自主的控制游戏,变成游戏的表演者,建议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全面观察幼儿游戏、与幼儿互动重新回归游戏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国内比较多的是借鉴瑞吉欧的教师角色定位,包括教师作为倾听者、观察者和记录者;教师作为活动的伙伴、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研究者、多种关系的联络者(曾莉,2008)。

2、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朱翠平(2011)认为高质量的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参与的,而开展高质量的游戏需要适当的时空条件、教师的合理指导以及高质量的环境支撑与教师观察的支持;韩莉(2013)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提出了一些策略,即科学的投放材料、开发活动区的公共价值,打破班级的界限、重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指导策略。

3、教师的干预

万中、刘敏(2013)在文中阐述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常常由于缺乏对幼儿及游戏的分析和解读,导致干预时机把握的不准、干预方式与方法运用不当,从而给幼儿带来干扰,建议教师应结合幼儿游戏的现实情境,正确把握介入和干预时机,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干预幼儿的游戏。

四、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分析上述文献,发现现在研究者对游戏的宏观层次研究较多,而对游戏心理层次的研究以及现代生活对游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昂娟.我国教育游戏文献分析[D].扬州大学,2013.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简介

教学游戏化的含义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还处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幼儿。游戏被看作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导方式,也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园游戏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1)角色游戏、建筑造型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幼儿创造性游戏,可以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编制的教学游戏,使幼儿新课标教育的课程内容能高效传输给幼儿。教学游戏也体现了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1)融入了以幼儿主体性活动和动作规定性为特征的游戏的形式和因素。(2)借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在教学游戏中,教学部分融合了游戏的因素自成目的的、对话的、生成的、体验的。游戏也部分融合了教学的因素控制、计划、目的、理智和预先结构,教学游戏是将教学进行游戏化改造的一种集中体现。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外在环境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获得游戏的团队性、兴趣性、创新性等愉快的游戏体验。幼儿在享受游戏时,能够充分地享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大脑思考能力,给予幼儿主观决策能力。

1.幼儿自主选择教学游戏的主题内容

幼儿园教学游戏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会结合时代的热点和幼儿的自身兴趣,给幼儿相对新颖、相对完善的教学主题,幼儿可以凭主观意愿自己选择。自主选择也有两个含义:(1)幼儿能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内容,摈弃之前迎合教师统一的教学方式。(2)家长也应该提供相应自由选择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前提。

2.幼儿主观选择教学游戏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活动形式是以幼儿兴趣为基础,教师不应该对活动的形式进行硬性要求,这样就改变了教学游戏的性质。活动的材料和活动的步骤应该配合幼儿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兴趣,给予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应适当地减少活动的全程包办和硬性干预,鼓励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能够自由、不受拘束地发挥天性,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才智。

3.教学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幼儿能力契合

幼儿园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应与幼儿有相应的配合。(1)幼儿面对超出自身能力而无法完成的教学游戏时,往往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从而促使排斥、躲避甚至是攻击行为发生。(2)幼儿面对低于自身能力,不具有挑战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游戏,又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表现出对任务的不感兴趣和无视的行为。(3)活动的任务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时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又是在幼儿能力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努力和付出可以完成,给幼儿带来满足和愉快,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和对任务的胜任感。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内在环境

内在环境是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主导因素,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幼儿主体的发展。(2)幼儿个体的差异。(3)幼儿园教学的目标。内在因素也是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核心,给幼儿园教学提供能力和发展的支撑。

1.幼儿园教学游戏中幼儿主体的发展

教育的主旨在于发展人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幼儿时期则是发展的开始。教育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根本,并以此为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均衡发展,但是人主体性的发展与人各方面的发展却是密切相关的。人的主体性发展可以带动其身心各方面的主动积极发展,甚至可以说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2.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幼儿个体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已经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如,有好动的、好静的、喜欢音乐的、爱好文学的等。根据个体差异设置游戏,如,设置小型的拔河比赛给好动的幼儿,设置画画的比赛给好静的幼儿,设置唱歌比赛给爱好音乐的幼儿等,因材施教,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

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目标

幼儿园教学系统的目标是使得幼儿能健康地在幼儿园发展,从内容与目标的确立到评估主体与评估对象的关系,再到评估的功能与目的,必须将幼儿游戏性品格的培养贯穿其中,处处体现儿童主体性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存在的中心地位。评估结果不仅要体现出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真实性,还要采用多主体、多形式的活动形式实现幼儿发展评价的全面性与全程的动态性。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能够给幼儿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更高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发展幼儿的才能潜力。教学游戏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展,不断更新和提升的教学方法也会给幼儿更好的学习氛围,促使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