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

财务控制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今社会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功能,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国家对高校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高校基本职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并努力营造大众化的文化氛围,推动全民学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自主办学权也在日益扩大,高校在完成基本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对外投资、校企办学、基础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对于高校资金的安全与有效合理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控则强,无控则弱,失控则乱。为了更好地履行高校对于社会的基本职能,以及保障资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内涵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最初出现于20世纪初期,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审核相关财务信息,组织相关财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目前财务内部控制除保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外,进一步强调了按照国家基本准则规范,运用适当的方法,合理有序地安排相关财务工作,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与此相适应,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按照国家相关基本准则的规定,采用适当的财务核算方法,对学校教学与科研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审核与监督,保证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并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舞弊行为,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减少高校可能面临的损失,为实现高校的科研与教学目标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制度和程序(梁晓妮,2006)。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素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在组织内部,对其中的政策、科研活动组织执行、相关业务往来等产生显著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组合。控制环境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各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以及高校战略层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中各种潜在事项的发生,可能会给组织财务目标的实现带来的影响进行的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组织中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结合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与战略目标,对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有助于高校根据自身活动所处环境面临风险的性质、范围、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后果等,选择正确规避风险的措施,最终顺利实现高校的管理目标,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指单位组织为了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根据前述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关控制措施,将高校面临的各种风险控制在有效承受范围内。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会计系统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审核批准控制、实物资产控制等,通常将这些控制措施结合运用会发挥更好效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主要强调单位内部、单位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的信息传递。一方面,高校通过及时收集并综合分析,将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外部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加强与利益相关者 、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更好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通过对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将其中重要相关信息,传递给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使其及时了解学校政策,知悉学校内外部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高校所作出的各项决策,做好本职工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是指单位在日常科研与教学过程中,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运行是否有效,设计是否合理,最终对发现的财务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合理有效建议并及时加以改进,以切实提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这进一步导致了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丛生,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健康发展。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尚需进一步细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亟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及单位财务内部监督机制仍需继续加强(李卫萍,2015),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应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近年来,随着高校经济腐败案的接连发生,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内部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目前,社会各界也已认识到了完善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对于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我国教育领域部分单位目前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薄弱、透明度不高的问题,这进一步导致了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社会公信力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王卫星等(2016)通过对江苏省59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在选取的59所高校中,仅有5%左右的高校有意愿聘请内部控制领域的专家,为高校设计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有70%以上的高校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另外还有5%的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其相关管理文件中,只有关于内部控制的“零星碎片式”记载。由此可见,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尚未得到高校领导层的充分重视。高校主管部门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未提高至战略高度,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张县平 (2008)经过研究指出,高校目前面临着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定位不够准确,尤其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已成为当前摆在高校面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高校财务风险尚未得到有效防范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向纵深化发展,作为高校发展重要保障的办学经费,也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向市场经济下的举债扩张转变。而目前高校尚未对大规模举债所带来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导致高校的债务规模和风险日益扩大。杨从印等(2016)通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调查问卷,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当前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指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经费的安全、规范与使用效果,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直接影响到高校预防腐败、“软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落实情况。宗文龙等(2012)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所做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着事业性业务收入、基建工程项目以及“小金库”等主要风险,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综合看,加快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当前高校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

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良好有序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以下部分,即严谨有序的财务流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的岗位分工、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人员等。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即将内部控制的理念、信息交流与沟通等要素融入到信息系统,进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减少信息传递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刘永泽等,2012)。另一方面,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应当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同时提高高校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差异化管理模式,以实现权责统一和财务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控则强,无控则弱,失控则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国特色和管理特质,以及单位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关系特点,田祥宇等(2013)对进一步丰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蔡雪辉(2013)就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高校领导层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完整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等突出问题,指出高校应当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制定严密而又规范的动态管理控制系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发展规律,切实解决高校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梁国锋(2013)进行了有益研究,对于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颇有借鉴意义。2012年12月,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其中明确指出当前各大高校应当尽快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三)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了改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精细的现状,防范高校所面临的业务风险,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风险防控能力,高校有必要尽快建立并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堵塞财务漏洞,防范财务风险(刘延平等,2015)。同时指出,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大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显著特征。樊子君等(2009)在对韩国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内部控制规范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进一步梳理总结分析,认为精细化管理是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结语

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对制度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有着理论意义,更有着实际意义。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财务内部控制观念,降低财务风险,从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增强竞争力。目前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企业组织方面,对于高校等非营利组织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目前主要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为主,而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领域研究的不足,该领域尚有较大的空间,有待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孙雪东 袁建华 刘允岩 单位: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妮.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2]李卫萍.从优化财会内部控制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3]王卫星,程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建议——基于江苏高校的调查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4]张县平.强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思考[J].财会通讯,2008(10).

[5]杨从印.刘晓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调查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财会通讯,2016(04).

[6]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5).

[7]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

[8]蔡雪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3).

[9]梁国锋.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13(10).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

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1.财务控制集中于事后控制

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南平发展集团在事前决策形成之后,对于进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止于年度利润规划。满足于制订出全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几个总括性指标,而没有进一步将决策具体化,编制出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年度财务预算,使预算往往止于形式。

2.财务权力分散

内部控制监督不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目前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南平发展集团大额资金使用缺乏监督机制;部分子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缺乏必要的决策控制程序或内部控制措施,内控监督不到位,个别高管人员擅自决策、盲目投资,违规从事委托理财、托盘贸易等高风险业务,可能导致集团发生重大资产损失;内控机制缺乏有效性,有的子公司虽然表面上有一套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财务资金分散

使用效率低下企业集团难以集中子公司的资金,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资金分散,效率低下,现阶段市场结构越来越复杂,企业集团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集团的投资项目复杂多变,企业集团下属子资金出现缺口时往往母公司不能及时补给,子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下降,进而造成企业集团的财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二、完善南平发展集团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措施

1.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机构,必须将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管理执委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财务委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产品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绩效成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利润分配分案。

2.区分业务,采取集权与分权的不同控制方式

(1)集权管理

①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的集中管理是指由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心对企业集团资金流动实施管理和控制。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资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对于财务部门而言,要随时掌握每一时期和时点可以运用和必须支付的现金,对子公司现金的集中管理,为现金预测提供了条件。②筹资管理集权化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的集权管理还体现在,企业集团在现金预测基础上,研究集团资金来源的构成方式,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相结合,在考虑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和集团的综合偿债能力后,适度举债,控制筹资风险。因此,子公司不得对外筹资,所需资金须在集团内部筹集,并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负责此项业务。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参照市场利率价值规律,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有偿调济使用,即子公司与集团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相互间借款时须支付利息。

(2)分权管理

①对子公司进行授权控制。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②投资权的适当分散在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资金加以集中管理之后,投资管理可以适当分权,即子公司有权制定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项目,但一般占集团投资很小的一部分。超限额投资须报企业集团审批。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制度,并重视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只投资不管理的现象,规范子公司投资行为。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设,依托体系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制度

①投资回报率,确定合理的短期和中长期投资回报率,但需避免片面追求过高的投资回报率,使子公司的经营行为短期化、功利化,影响企业集团中长期战略的实现。②资产负债率,确定资产负债率上限,控制子公司负债规模,建设、维护企业集团融资平台。③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制定一次,每三到五年制定一个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与企业负责任期经济责任考核相挂钩。④工资总额增长率,一般控制工资增长率低于净资产收益率,为企业集团再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⑤管理费用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根据年终决算数据和年度预算数据做适当的、科学的增减,确定后和其他指标一起下达给子公司。

4.委派财务总监或委派财务负责人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一)财务内部管理控制方式薄弱。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措施以及控制力度相对薄弱,最终导致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管理方式认识不够充分。造成难以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与解决方案,进而使得财务内部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模式很难做到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长久下去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中对于财务的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从根本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较财务控制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单凭对规章制度进行关注,却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的结果。

(二)会计人员安排不符合规范。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雇佣都遵循长期的制度,即一个会计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工作在同一个岗位,很少有换岗情况的发生。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科室也是不够重视的,所设置的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的资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达不到要求,无论是从人数限制还是能力问题上都与事业单位所规范的要求大相径庭。再加上很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部分是通过托关系才获得的工作岗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的。此外,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很多也都是与自身的专业不符,加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凭借着领导的指示进行工作,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诸多元素造成财务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开展下去。另一方面,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是差额或者是全额拨款的方式,对于个别大型的公益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问题很大程度上将会涉及到盈利问题,这就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了新的高度,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对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流程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财务预算不够合理。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就其财务部门本身来讲,要求财务部门具备属于自身的一套完整的执行预算的过程,这将对于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科学严谨的预算系统对事业单位处理很多突发事件以及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加之很多事业单位对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大部分情况都有着一定的范围限制;同时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会追加其他项目的资金,最终导致追加的项目逐渐的增多,造成部门本身预算结果过高的发生,预算的权威作用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功能性减弱的同时也导致了独立性相对的削弱,使最终预算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预算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尤为重要,倘若每年都能够保障预算审计细致有效的开展,那么预算工作也会相应长久的进行下去。如果经费的使用范围超过规定限制要求,预算的结果也会偏大,最终导致预算共走只是走个形式,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落实单位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法》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关章程。

(二)实用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中的应用,因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忽略其中的实用性。要将人员与机构的精简化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加以正确有效的控制强化手段,从整体上减轻程序的负担,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发生。

(三)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包括单位中所有部门以及相对应岗位的经济业务,以不同的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来确立工作的关键并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的开展、贯彻的进行。

(四)制约性原则。如何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高质量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确立监理制约机制,即保证财务控制工作开展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共同开展一项业务,达到有效的监督预算工作的进行以及记录工作正常开展的目的,同时保证内部财务控制中上级对下级实行监督,切忌制约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

(五)效益化原则。尽管事业单位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但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运行效果的最大化,依旧需要在内部财务成本效益进行控制,即尽量利用最少的管理控制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确保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进行下去。

(六)适时性原则。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手单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其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工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内部财务控制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动或修改时,事业单位的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单位实际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此来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修订,确保控制以及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式。依照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的第一主体,肩负起单位会计真实性的责任,通过适当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定期的培训,并加大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形式的宣传力度,从而培养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方式的意识,创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方式,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其本身的素质对事业单位风险性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关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其中,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工作责任心,并通过不定时的业务考核对会计人员进行督促,以达到促进单位财务发展的目的,保障财务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增强财务预算机制以及财务审计工作。增强完善财务预算机制对于财务认识的提高以及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对待范围小、预算范围不足的部门要相对应的调整范围,做到财务支出的严格控制,并能够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或追加财务预算。同时,实现预算部门与各科室预算经费的相互协调,以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对财务控制进行有效的的预算。另一方面,对于审计部门来讲,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外部社会的有效监督力度,培养出具备独立意识、勤恳踏实工作的职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审计职能。

四、结语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建立

财务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当前有很多企业,由于受到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社会、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都带来不利影响。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性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现代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经济学者闫培金曾说过:“解决企业心腹之忧,铸就领导驾驭才能,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内部财务控制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的确,在市场经济管理中,无论对于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纵观世界各国,许多成功的企业将内部财务控制看作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公司成功的秘密武器也有些企业却由于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破产。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可从会计系统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信息与沟通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方面探讨完善现代企业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一、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控制,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对所审核或做出的会计凭证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更有利于输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善;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合理设置账簿,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责任。企业应当建立经济业务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层次、程序和授权审批的责任。企业对于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授权批准制度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从而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全面管理,进而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真实。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审批与监督检查等。因此,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比如企业的审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个部门应当分别设立。企业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对企业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的任免应当慎重,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企业应当赋予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

四、信息与沟通控制

信息与沟通是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与沟通不仅是企业控制环境建设的要素,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促进企业会计信息交流,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必须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才能使企业经营顺利进行。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管理,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交流,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流通,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供应商等的沟通。信息与沟通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元素,其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作为企业又该如何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在阐述财务风险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活动 控制措施 1 财务风险的涵义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商品经营活动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和现在掌握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制定财务决策,但企业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不可能获得它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于是企业财务活动必然有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也会有随机性,有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使企业受到损失,甚至破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监控存在不健全现象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独特而且相当重要的系统,对于现今企业而言,企业不仅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且能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有的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执行力度严重不够,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严重缺乏责任对应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2 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受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股市的波动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益的变化,国家利率政策的上下波动风险,包括实体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债务危机风险;油价波动风险,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大多财务风险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充分认识,无法科学预见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反应迟钝,措施不及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 2.3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在我国,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在物资筹备、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各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造成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严重、存货管理混乱。另外,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最后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3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3.1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8篇

(一)财务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管理混乱有的集团企业或者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或者由于集团企业发展较快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意识存在,所以财务控制中的财务预算制度也就当然的没有了。有的集团企业虽然有自己的财务预算制度,但是却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该发挥的作用,成为集团企业的“门面”,甚至是随意更改财务预算。还有的企业预算不科学,在制定的时候并未充分考虑集团企业以及子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严密的计量考核以及相关的考虑,导致有的企业到年末的时候看起来似乎盈利很多,但是实际中却是利润大部分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不良资产不断增加,资金运作困难,企业运营资金不足。

(二)监督、控制、考核不力集团企业中,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缺乏相应的了解,内部审计制度也不健全,外部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弊端性受利益所驱使,只是走过场,会造成企业的监督、管理很多时候脱离市场,脱离实际,可能只是集团企业领导的个人喜好而已,造成集团企业的财务亏损。

(三)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集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由于兼并、收购等等手段来迅速的壮大企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企业太大,旗下子公司太多而无暇顾及全局,无法及时掌握或者及时处理子公司出现的问题。另外,集团企业较小时候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对于壮大之后的集团企业的管理就会显得落后,不再适用。

二、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改进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企业内控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制、分权制、混合制。三种模式都是各有各的优缺点:集权制可以增强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子公司缺乏积极应对市场变动的主动性还有经营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受到挫伤,削弱了集团企业的应变能力。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也许对于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并没有唯一的优劣标准。比如对于子公司与集团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而子公司的控制权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很重要,这样的企业也许集权制会是比混合制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需要积极应对市场,比如说销售或者就是流行的快消行业也许分权制会比混合制更好一些,因为采用分权制可以使得子公司有足够的自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形的销售模式、销售产品等,对集团企业而言,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也许比控制能力更为重要,这个时候也许分权制会更好一些。但是,上述一些类型的企业在选择财务模式的时候也与其规模有关,处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的选择可能也并不是一致的。华能集团是一家依靠国家以煤代油专项资金发展起来的以电力为中心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由核心企业中国华能集团、9个成员公司以及这些公司旗下的400多家子公司组成。旗下有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以及山东华能电力开发公司分别先后与纽交所上市。华能国际对其子公司的管理就是采取了混合模式,既有筹资、投资、财务业绩等方面的控制,也有子公司发展的自由性。总的一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合企业的、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才是好的。

(二)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完善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报告制度以及相应的合适的管理机制,完成对相关指标比如利润指标或者是资本报酬指标的考核。另外,有一个词语叫做“尾大不掉”,当集团企业不断做大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不可否认,许多的劣势也就出来了,尾大不掉就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在集团企业较大的时候,信息的畅通无阻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说到底,企业太大,信息就无法像小企业一样能很快而且完整的传递,所以才产生了大集团企业反映慢的问题。所以,在解决集团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建立一个通常的信息传递机制无疑是重要的。要获得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构建一个畅通无阻的财务信息沟通系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实现,比如通过集团公司统一管理运行的财务网络系统来强化对子公司以及集团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范子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集团企业与子公司的财务目标进行统一,无论是资金、核算还是制度方面统一的进行,财务业绩考核标准以及预算也应该要相互统一,或者一些其他的合理的、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措施。如同上文提到的华能国际,其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投资额度、筹资额度、财务业绩考评,筹资由母公司统一安排,投资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才需要向母公司申请,财务业绩考核主要考察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以及经营性净现金流三个方面。

(三)强化集团财务监控要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集团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能力。集团企业要针对当前的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制定一个符合企业的、合理的、可实施的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这样的一个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是经过集团企业董事会慎重讨论并决定,有集团企业的管理人负责实施监督行使的,结合了集团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包括集团企业的行业状况、企业章程准则等等以及子公司面临的市场实际情况,而不是“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日常督促,并建立起能够促进集团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措施,比如可以对企业的各项超过一定数目的现金流进行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动方向;或者是建立财务报告制度,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财务考核指标等等。完善集团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审核之时可以以集团企业的资产为主线进行,建立起完善的一个审计网络,将集团企业各级都涵盖进去,没有特殊、没有可以不接受审核的例外。另外,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集团企业审核的审核委员会,当然审核委员会不仅仅是对集团企业进行内部审核监督,对于子公司也有着同样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子公司而言,将公司资产保值、增值是其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给集团企业带来的回报是需要使用数据来进行客观评价的,而这一套可以被量化的客观的数据、指标就是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考核的一个评价体系。对于从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出来表现好的子公司,集团企业应该给予表扬,相反,对于表现差的子公司当然也就应该给予惩罚措施。这样的一套在集团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比如企业变现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利润增长率,营业额增长率等等。虽然这些容易度量的、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度量子公司的表现,但是也不可过度相信。要做好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业绩与市场结合的分析。

三、结论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9篇

我国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公司发展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观察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是目前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同的目的决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以及重心,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意味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方向。很多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都没有明确目的,结果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小效果。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种制度,举例而言,投资制度、审核制度等等,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话,必然就会影响到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陷。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制度不落实以及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这一理论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域同样如此,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是不够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付之一炬。

二、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策略

针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具体问题,结合制度建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本文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

1.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

明确目标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首要工作,企业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全面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并在此目标之下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制度服从以及服务于相关目标,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的最大化。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一方面要照顾到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另外一方面要突出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兼顾各个方面,尽量避免出现某一制度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制度体系有效性。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财务控制 约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控制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以及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财务控制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使得企业的资本运动链能够向着企业的财务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发展。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控制的运行产生十分长远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控制进行支撑、辅助和补充。

一、企业文化与财务控制的功能分析

(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功能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以及调适这五种功能。其中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指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进行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上的指导。经营哲学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法制产生影响。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对企业目标进行指引,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不会迷失方向。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中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的完善来实现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对企业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形成约束力。而到达规范方面的约束则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约束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在建立时就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企业文化能够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进而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进而能够使得企业的凝聚力更强,让职工更加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构建起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念来让每一个职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行为的价值,让员工能够从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出激励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主要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因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矛盾进行调整和适应,使得企业能够和谐发展。

(二)财务控制的功能分析

企业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性与效果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通过财务控制,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都能够更好的实现,在企业中财务控制不仅仅是一种叫监控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评价的标准。通过财务控制,还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中的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使得企业的资产不会流失。良好的财务控制,同时还能够让企业财务会计资料更加的真实、完整。

二、企业文化对财务控制所产生的影响

从现实中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或多或少都与企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文化本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中去,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财务控制系统也会受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文化会对财务控制的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企业中,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是同层层的委托关系来实现的,这其中的者是企业中对企业的资本运动进行控制的中介。作为者必须要理性,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观。企业文化通过对委托者与者的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资本运动。

(二)企业文化能够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的目标制定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企业的战略实施框架中,文化与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之间相互影响。而企业的策略性目标则是为了能够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满意。

(三)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财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企业文化能够进一步的弥补企业当前财务控制方法中还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进一步的对财务控制主体以及被控制者的基本理念进行统一,让他们能自觉的去努力实现这个基本理念,进而对财务控制相关的内容产生作用。这样就能够使得财务控制的被控制者主动的为基本信念而努力,产生出足够的内在动力。财务控制的精细程度必须要遵照成本效益原则,这就使得某一些行为会出现在财务控制的约束范围之外,但是通过企业文化来打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就能够让那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的被控制者主动的去做,弥补了财务控制不能够控制的地方。

(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产生影响

在财务控制中,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可忽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信息沟通保持顺畅,提高信息沟通的质量,进而能够使得财务控制更加有效。如果企业文化中诚信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诚信的价值观被普遍接受,那么财务控制者对被控制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讲究诚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加的真实有效,那么最终财务控制也会更为有效。

(五)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控制的绩效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的先进与落后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是影响目标一致性的非正规内部因素,通过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委托者与者的道德风险,降低对者的监督成本,也有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

三、结语

企业文化与财务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够片面的去强调财务控制,而应该从多方面去对影响财务控制的因素进行思考,特别是企业文化。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强调的很多,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却很少,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更少。上文所述只是对财务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晓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控制[J].现代会计,2009(01).

[2] 刘妍娜.加强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09(06).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2篇

在以两权分离与委托制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其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者(股东、债权人)与资源的使用者(管理当局,即人)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经理与雇员之间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关系。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他们利用私有信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已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经济的运行效率。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这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控制的地位

1.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以下四个方面作用: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业,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4、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技术、人事、供应、销售、财务等工作各不相同,应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内容、范围和实现的条件进行控制,而财务控制因它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

2.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措、投资与分配;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也有人认为是财务控制。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其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次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而他们的基本职责是落实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二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与各方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只有解决和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组织规模扩大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控制,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若财务控制不严,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发生,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使组织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认真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控制运用

内部财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可以更经常、更全面、更及时地进行监督,它是集防护性与建设性于一身,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性措施并形成预防性制度,是监督体系的中心环节。

1.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利制衡机制,有权力,就应有制衡。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是彼此制约的,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公司管理中财务管理是管理的中心,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有利于避免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企业财务危机,从而有效保护各方权益,达到相互协调和制约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

财务决策权包括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战术决策。决策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决策分工和层级制决策。在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进行配置,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的安全性。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需要保持董事会的会计控制力、保证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董事会所属的财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研究财务战略、作为董事会财务决策和财务评价的支持性组织;以首席财务官或总会计师为首的会计组织负责执行财务决策和财务制度;战略性财务决策职能、评价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为了实施公司财务战略,需要对资金运营集中控制,这是会计控制的主流。。

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包括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员工财务监督,其中,横向财务监督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相平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为,包括销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及会计部门的常规监督;纵向财务监督是在公司内部上级组织或个人对下级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监督约束行为;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及其他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员工监督是基层群众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民主监督,是群众理财理念的具体化,有利于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但它是一种软性监督,须辅之于激励方式。为了达到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我们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同时应该做到:

第一,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是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效实施的硬件武器。明确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职责,实行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的处置、资金的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有明确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坚持财产清查制度,并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予以明确。

第二,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范围使用现金,超规定范围使用现金需经总会计师审批。本公司对所属公司根据现金需要允许从其开户行支取备用金。备用金不足时,经公司财务部审核,总会计师批准,方可补足备用金。各分公司的账户只能收款,未经主管经历和总会计师批准,不得支用款项。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内部监督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业务多方面。在对会计人员增强法制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法人代表的法律教育,真正提高其法律观念,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强化会计道德教育。扩充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行会计终身教育。

第四,处理好监督点与监督面的关系,严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督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监督,面的监督与点的监督要有机结合,内部会计监督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

上述权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权责不清,,损害他人利益,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加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甚至企业倒闭。在现代企业中权力的合理配置必须以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基础,“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是很难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

2.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制度不够重视,内部财务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从四个层面强化财务管理。

第一,预算监控,即把公司决策目标以及公司的资源配置规划予以科学的量化,并促使该目标和规划能够顺利实现的内部管理运作或过程。作为预算监控对象的公司预算具体地界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并且明晰了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正式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的实施,才能对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加以强化,从而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第二,责任授权,责任授权的目的在于通过授权控制对公司相关运作予以调控。授权控制作为一种事前控制可将一切不合法、不准确、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制止在发生之前。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即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第三,职责分离,在界定职权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也就是通过不相容的职务分工,对系统的运作予以制约和监督。而不相容分工则是根据内部牵制的原则,不能由一个人兼管的几项职务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禁止一人包办经济业务;帐钱物分管。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须遵循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财务制度的制订和选择过程是一个相关利益者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进行博弈斗争的过程。通过多次博弈之后,使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最优状态。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考核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权益各方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业绩评价。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难以为管理和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造成监督失控,经济效率低下,损害了投资人、债权人、员工及国家的利益。因此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强化财务监督的前提条件。要做到信息的可信和有效,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在信息管理上要求做到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公司信息的完整性主要禁止帐外帐,并作到有始有终,信息的准确性保持帐与帐之间的真实,并定期核对,信息的及时性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入账,无论什么财务账,必须在规定时间入帐,信息安全性指企业发生业务进行信用额度的考核。同时要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构筑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达到信息交换的及时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

效率是企业集团生命之根本,因此财务控制也必然以效率为着眼点。然而效率并非直接产生于控制,而首先是源于激励机制以及由此而激发人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离开了对激励的充分依托,单纯的控制势必损害成员企业及其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造成控制的低效率。激励的方式分为报酬激励、控制权激励、剩余支配权激励、声誉激励等。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表扬、奖励)比负强化激励(批评、惩罚)更有效。公司治理既要注重激励,又要重视监督约束,两者不能偏颇;如果两者之间能够有效配合,则对公司价值最大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集集团董事会对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等财务指标作出规定并以此为标准进行考核,以报酬方式激励经营层,效果较好。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对所有子公司或事业部实行分权管理,进行控制权激励,但会计控制权例外。松下公司的所属事业部或子公司创业时,总部给予一定的资金,不论子公司是否盈利,必须上交10%的资金使用费,如果需要增加资金,必须由总部解决,事业部或子公司无权自行筹资。因此,事业部或子公司必须努力经营,否则没有生路。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报酬激励、会计控制权激励合理配置,控制权激励、尤其是会计控制权激励要以母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监事会有效控制为前提。美国有调查机构曾对187个跨国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小型公司因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财务专家,往往采用控制权激励,将财务管理决策权授予子公司,但子公司在财务上的独立是相对的,控制权激励的目的是促使子公司依靠自己的财力和经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许多公司存在的现象是激励机制与监督约束机制不匹配,这是资金监控机制运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监督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现代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以人占有私有信息为特征的不平衡现象,委托人难以事事加以监督,因此靠监督来达到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协调一致是不现实的。激励与监督对控制具有互补性,它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提高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相关度,使人的行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实施财务控制的宗旨首先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决不应纯粹地为了控制而控制。激励的方式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采用相应的激励方式。

1.设计合理的报酬结构

无论对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其经济需求仍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动机。但不同层次的人的报酬形式是不同的,每一种报酬方式都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股东对经营者的激励不仅要有利于企业目前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既要能激励经营者,又不至于影响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

2.引入竞争机制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对人能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首先在于竞争本身,马克思认为“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马克思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普通员工,对一个社会中处于经营阶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也是适用的。其次,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如果人在竞争中被淘汰,意味着他们的既得利益将被剥夺,尤其是经营者,其个人价值将大幅度降低,所以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和促进事业终身化,经营者不得不努力工作

3.提供个人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高层次需要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激励机制中就应包含这种需求的实现途径。如管理者对经营者要善于授权,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员工应建立一套通畅的晋升系统和健全的培训制度,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以达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最佳协调统一。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生产要素中起关键作用,它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拥有实施的人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是关键。一个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人的创造性,这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决策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以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生存和发展。

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与控制措施有效与否,判断的基本标准就是:是否有助于成员企业及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的增强,并因此在企业整体上带来更高的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否则,所采取的财务控制制度或措施便应当被视为是不当。因为成员企业及其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是企业效率之源,而效率则是企业生命之本。

总之,财务控制与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财务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框架之中,即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设计会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基于公司治理研究,强化财务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是保证公司资金安全、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完整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财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只有从源头实施财务控制,达到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制衡,才能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有效的财务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周三多,刘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夏乐书,刘淑莲。公司理财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

[3]刘桂艳,鲁永睢。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0,(12)。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3篇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和特征

通常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但现在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对于财务控制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定义。1、财务控制决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整个管理体系内各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从控制的主体来看,财务控制可分为出资者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和财务部门财务控制;从控制的对象来看,财务控制则可分为各责任中心财务控制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仅仅依靠建立一些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财务控制具有以下特征:1、以价值控制为手段。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财务预算所包括的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进行;2、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综合起来;3、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日常控制内容。由于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因此,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基础

财务控制是以价值控制为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而财务预算所包含的各项指标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因此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来进行。财务控制以价值控制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同度量,有利于进行对比、分析、和考核。

财务控制的基础是进行财务控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保证

控制必然涉及控制主体和被控制对象。就控制主体而言,应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如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应建立相应的决策和预算编制机构;为了组织和实施日常财务控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便于与评预算的执行结果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等等。就被控制的对象而言,应本着有利于将财务预算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个部门、各层次和各岗位的原则,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使各责任中心对分解的预算指标既能控制,又能承担完成责任。

(二)制度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三)预算目标

财务控制应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为依据,面向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应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使之成为控制各责任中心经济活动的依据。若财务预算所确定的财务严重偏离实际,财务控制就无法达到预算的目的。

(四)会计信息

无论什么控制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财务控制也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企业的汇总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企业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②各责任中心以及各岗位的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各自的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各责任中心以至各岗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将其作为各责任以及各岗位改进工作的依据和考核工作业绩的依据。

(五)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实施,必须对各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六)奖罚制度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否则,即使有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也会因为财务控制的软化而得不到贯彻落实。

三、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一)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财务控制得力的首要条件,没有有效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和协调,财务控制就会无处下手,不会出现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局面,而导致失控。但如果就被控主体而言,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就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便于内部结算就建立相应的内部结算组织;为了考评预算的执行结果就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这样不但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而且机构众多,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就必然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可根据控制主体单位的大小,任务量的多少,根据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进行合理合并,充分地精简机构。做到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与合理节约人力资源相统一。

而就被控制对象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能够将财务预算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责任中心,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该责任中心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它是自上而下地逐级分解,逐级明确目标和任务的责任主体,它既可以是单独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包含在其他组织机构中的承担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责任岗位。只有将财务预算通过建立责任中心来分解落实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责任人,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最有效地财务控制。

(二)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协调与管理,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是不能通过人制来实现的,必须依靠法制来完成。就企业的财务控制而言,就是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人的权力。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之间协调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财产保值和增值,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后的内控制度必须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样的内控制度才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三)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还必须有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纪和结构,并且涉及到所有活动的核心-人,特别是人的控制觉悟。

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个人能力,管理哲学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

欲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管理层必须要让企业的每一个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内控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其次高级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的态度必须一定要积极主动;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与责任要相匹配。

(四)建立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执行偏差。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它不仅能自下而上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也能自上而下传递调整预算偏差的要求。

②它既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快捷,也要求确保茶馆地的信息真实、可靠,并配备相应的信息审查机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五)制定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奖罚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

奖罚制度的执行依赖于考评机制,考评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奖罚制度的效力。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就必须有严格的考评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包括建立考评机构,确定考评程序,审查考评数据,依据制度考评和执行考评结果等一系列事务。奖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奖罚的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是及时奖罚,也可以是期间奖罚,也可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及时奖罚就是在财务控制过程中随时考核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当即奖罚;而期间奖罚则是在一个时期终了时(如一个季度,一个年度),全面考核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

(六)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有关的信息和特定的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这种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的。步骤乱了控制就会失效。因此,财务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财务控制一般分为以下三步:

①合理制定控制标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②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

③认真分析执行情况,努力搞好考核奖惩。

(七)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八)正确处理好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

财务控制虽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种手段,但并不说明它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级组织机构,只是由于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尽的义务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涉及到某一具体责任的承担问题时,各组织机构之间极易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将严重阻碍着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因此,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财务部门是财务控制工作的主导和核心,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责无旁贷。首先应广泛地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其他各部门、各责任中心能够深刻领会预算目标,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相互侵占,相互推委现象。其次在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产生矛盾时,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与协商,尽最大努力地去解决矛盾。第三、财务部门要想真正担当起控制与协调的重任,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十分关键。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九)正确处理好控面与控点的关系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4篇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

财务控制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日本ICOFR评价依据:两个层次。日本ICOFR评价依据包括两个层次:法律法规层次———2006年6月日本议会通过的《金融商品交易法》;技术规范层次———2007年2月日本企业会计审计会正式的《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施准则的制定(意见书)》和同时颁布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简称为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施准则》(简称为实施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8年4月1日以后开始进行会计年度ICOFR的评价与审计。以上法规共同为企业管理层以及公认会计师对ICOFR评价提供指导。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内部控制基本框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分别阐述了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思路。

(二)日本ICOFR的基本框架———超越COSO框架。在借鉴美国SOX法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日本在意见书中规定了全新的内部控制框架,提出了建立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和六个基本要素。四目标:除了COSO报告中包括的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三个目标外,还增加了“资产保全”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除了吸收美国COSO报告中的关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被多数国家认可的五要素以外,考虑到随着IT环境变化发展,IT渗透企业以及信息系统反馈与ICOFR制度密切相关,日本增加了“对IT的应付”这一新的基本要素。IT的应对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体现了日本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对组织产生的深刻影响。IT内部控制是日本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特征。在管理层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时,日本与美国都是采用自上而下基于风险导向的方法。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意见书实施准则规定:由管理层评估使用IT的控制是评估业务水平控制的重要内容。实施准则包括:使用IT内部控制的评价、评价范围的决定、评价单位的认定及使用IT的内部控制的构建状况和运行状况有效性的评价四方面。

(三)日本ICOFR评价———与财务报告审计相关联。具体体现在:(1)ICOFR评价与财务报表审计协同进行。两个审计过程可由同一个注册会计师执行,并且可互相利用对方的审计证据。这样可以缩小测试范围,减少审计工作量和降低执行成本。(2)主要评价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日本审计准则的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只与财务报告相关,这与美国相同。日本准则同时对公认会计师进行ICOFR的评价范围做了要求,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适当性、评价范围所选择方法的合理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适当性以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报告适当性等几部分。(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原则上可与财务报表审计合并编制。所以日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执行标准是与财务报告审计相关联的。日本以上的做法也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

二、美日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美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较为成熟,而日本的经济和人文环境与我国较为相似,美、日两国ICOFR评价经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实施ICOFR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关注IT的应对。2008年6月我国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表明我国在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基本规范中提出的我国内部控制五要素中不包括内部控制IT的应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目前IT环境迅速发展,IT已渗透到企业经济业务的各方面,组织的业务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组织信息系统与IT高度结合,如果离开了IT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将无法进行业务活动。上市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对IT的应对已成为公司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做法,将IT的应对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及时制订与IT内部控制相关的I-COFR评价和审计的具体措施。

(二)通过法律形式对我国I-COFR的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并严加监管。我国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工作时间不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内控重视程度、经营管理水平、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截至2012年12月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2492家上市公司,其中2244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90.64%,还有9.36%没披露;有2236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控缺陷,占比99.64%,8家上市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情况:2012年共有15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仅为61.48%,其中内控审计结论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为1506家,占98.%,非标准意见的是26家,占1.7%。从中可以看出,目前还有不少上市公司未披露ICOFR评价和审计的情况,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法律形式对ICOFR的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为了更好地推动内控规范体系的落地,应针对不同行业以及企业现实需求,研究特殊行业运作特点、共性风险和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制定和行业实务指南。针对目前有些公司内控缺陷认定的随意性,监管部门应研究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指南。在修改《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增加内部控制相关条款,提升内控要求的法律层次,进一步明确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对内控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考试和培训制度,将内控的规范知识纳入到会计从业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以及继续教育的内容中,培育壮大内控专业技术队伍人才。财政部、证监会及派出机构要加大监管资源的投入,形成合力,加大对有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实施规范体系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内控评价工作走过场、缺陷认定不客观、评价结论不适当和内控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违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