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

快餐文化论文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制造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了高职院校生源迅速增长,教学规模逐年扩大。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毕竟属于专科最后一批,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高职生的文史哲知识基础薄弱;缺乏人文情感,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明确;欠缺吃苦耐劳精神,容易随波逐流。刚入校的高职生摆脱了应试教育,进入到宽松的环境,容易被文化快餐吸引,于是,大行其道的文化快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最爱。文化快餐对高职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来源的选择上,学生在书籍上的消费投入日趋减少,而在数字产品上的资金和时间消耗相对增加。学生选择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供给的快餐化信息,热衷于以音像为媒介的间接阅读,获取的是短暂的感官享受,肤浅的思维。

2.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偏重于通俗文化、网络小说、娱乐休闲等内容,阅读的态度呈现出功利化、随意化的倾向。传统经典的阅读日渐边缘化,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仅仅把阅读传统经典当作课余消遣,且有一部分学生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从未阅读过,也不打算阅读。

3.在教学方式的喜好上,快节奏、大容量、花样翻

新的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以研读、感悟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乐于被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快餐式教学虽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新奇有趣,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读文变成了直接的看图、听音,抹杀了文字的独特魅力,遮蔽了学生对丰富文化内涵的感悟,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和提升。

4.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文化快餐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负面作用。高职生本身就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淡薄,文化快餐过度的通俗化和图像化,造成学生阅读思考的缺失,遇到问题不再思考自己解决,而是直接求助于更为快捷的途径,久而久之,形成了惯性,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在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上,网络在校园的普遍推

广使用使原本在校园还占一席之地的图书馆阅读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把空余时间交给了电脑和手机而不再去图书馆学习,一小部分高职生甚至从不去图书馆。一方面是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图书馆资源利用的现状也说明了高职生对文化快餐的全盘接受。

二、文化快餐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利弊

1.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的有利面

在一个充满文化快餐消费的社会中,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对它的认同说明它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快餐文化”也是文化,虽然营养有限,但它多少还是补充了高职生贫乏的文化知识。现代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化进行视觉化、通俗化、娱乐化的改造,高深难懂的书面文字变成通俗易懂的平民化口语和生动形象的故事,更易于被学生主动接受。比如,大家认可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把传统文化的内容通俗化、趣味化,对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次,文化快餐不仅满足了高职生及时充电的需求,而且,它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再次,高职生理论学习的时间少、实践学习的时间多;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少、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多,面对有限的时间,学生又需要各种精神食粮,文化快餐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享受和乐趣,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精神满足和抚慰。

2.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的危害性

文化快餐对高职生文化素养提高所起的推进作用是有限的,而不利影响却更为突出。首先,文化快餐是一种浅层次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文化,过多接触会造成学生思辨能力弱化、审美能力退化、文化欣赏水平降低,使学生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部分学生精神生活陷于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状态。很多学生在校三年貌似在不断地“阅读”,但是,在毕业生综合素质测定和就业后用人单位评价上不仅看不出,而且还表现得浮躁、肤浅。其次,大众媒体不断炮制出来的文化快餐具有世俗化、趋同化、泡沫化倾向,存在对传统经典的随性戏说、解读,甚至为了通俗而通俗,为了利益而媚俗,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对经典本义的理解,容易误导学生。再次,文化快餐关心的是文化对于受众的刺激性、吸引性和迎合性,这种目的性所带来的满足是短暂、贫乏的,趋向于造就的是一种消费型享乐型人格。相反,经典阅读带来的满足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信念和热情,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人格,推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这种满足是恒久、丰富的,趋向于造就的是一种建设性成长型人格。高职生长期浸泡于文化快餐中,成为文化媒介的奴隶,一直获得的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满足,无益于优秀人格的塑造。尽管文化快餐具有一定的文化补充功能,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文化快餐”只应是辅,不能取代正统、经典的文化而成为文化的主流和主导,高职院校肩负着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更不能漠视这一现实,必须积极做出应对。

三、合理有效引导文化快餐,探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途径

1.对文化快餐进行有效引导

正如纸质阅读不能取代网上阅读,传统文化也不能淘汰快餐文化。传统文化是打基础、拓深度、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而文化快餐则是广见闻、拓视野、增加知识点的便利途径。要引导高职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掌握两种阅读的比例,不能任由趣味性强的文化快餐占据自己的时间,要引领他们摆脱浮躁功利的心态,通过各种方法把从文化快餐中涉猎到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到以文、史、哲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上,以打下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觉是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加强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加强文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开放性的学习观。文化自觉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跨学科、跨专业去涉猎文化知识,在开放性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满足于流行的、已知的理论和观念,对现成知识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又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大胆假设和探索,这有利于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素养。

3.摒弃快餐式课堂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理解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带头阅读经典著作,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教学与提高学生修养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不断去读好书,开阔视野。教育者的心态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心文化与职业素质教育42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要注重言传身教,自觉摒弃快餐式备课和快餐式教学,要认识到文化素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也才会认真对待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4.创造便捷、高效的经典阅读途径和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要加强人文方面图书的投入,提高经典著作拥有的数量、质量。其次,要推广丰富的传统文化阅读方式,通过开设文学欣赏、经典作品赏析等选修课程,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文化讲评、专家学者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与经典文化接触的频率,使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和研讨成为常态。同时,要举行多种多样的促进经典阅读的竞赛类活动,借助经典诵读、阅读感悟、经典舞台剧等比赛方式推进文学经典阅读方式的多元化,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素质。

5.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环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要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以雕塑、宣传栏、道路建筑、校史博物馆等来展现学校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组建或参与文化艺术方面的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高职院校也可充分发掘校外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优秀企业,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各种文化,认识到自己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从而主动鞭策和督促自己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6.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是法兰克福学派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的一个核心概念。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中回忆道:1937年,他和霍克海默在《启蒙时期辩证法》的草稿中,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culture)概念。“我们之所以用‘文化工业’取代‘大众文化’,是为了一开始就排除与它的鼓吹者相一致的那种解释:这里有点像从大众本身自发产生的文化问题,即现代大众艺术形式的问题。文化工业必定和后者有别。”③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1)标准化。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的结果,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被类型化,劳动大众成为满足文化工业倾销需要的标准化的消费者,成为资本家赚取利润、资本增值的机器上的齿轮。(2)麻醉性。文化工业以娱乐的和享受满足大众的虚假需要,把在现实中不幸的人引向虚幻的美好世界中去,麻醉了大众的思考和反抗的神经。“文化工业是从上到下强加给大众,表面上看,把大众款待得仿佛专为他们量身制作,实际上是在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标准化了的形式和情感。”④

在考察美国发达的传播产业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是一个批判性的概念。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本营移回欧洲以后,这一概念的使用有一个逐渐被本土化(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欧洲传播产业的逐渐发达和私有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工业”也逐渐消解了它的批判性本质,并逐渐进入欧洲各国政府的文化政策。80年代,欧洲委员会使用“内涵工业”一词来概括文化产业的本质特性。1997年,英国工党新政府上台后,随即举起文化产业的旗帜,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将其称为“创意产业”。在法国,虽然依然使用“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随着法兰克福学派在欧洲影响的式微,其批判性已逐渐被人淡忘了。而在亚洲,目前的日本,文化产业被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在韩国,文化立国的思路使得“韩流”滚滚。

我们知道,上个世纪晚期,我国就有了“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的说法。虽然一度出现过对与其相关的一些表述如“传媒产业”、“媒介产业化”等概念的质疑与争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但如今,“文化产业”已是众口铄金,并成为了铁定的文化政策。“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概念随着批判学派的著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时,并没有引起知识界的重视;到了90年代,它又是在对宣传体制和相应的意识形态的抗争中进入中国主流知识界的语境并被很快被消解、生成为为“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的,顺应了当时的新闻改革和传媒市场化进程。“文化工业”进入中国,它的批判性被中国的语境收编了。到了本世纪初,“文化工业”的批判性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而又显现出必要性来。因为,现实给了我们当头棒喝。而在“于丹现象”中,在电视中快餐式地解读经典的系列节目(《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等),不就是一种“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吗!?“于丹现象”中的“沙发土豆”,不就是标准化生产的“文化工业”中的被麻醉了的受众吗!?虽然“文化工业”概念产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但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实践着市场经济,传媒经受着市场化的改革,文化经历着市场化的转型,传媒的生产、文化的生产,其规模与方式,与上世纪中期前的美国的文化生产相比,“‘工业’化”的程度毫不逊色。在当下的中国,文化正在而且日益迅猛地“工业”着。不只是电视,还包括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都在寻求着、实践着一种“文化‘工业’化”的模式,快乐的主题主打着传媒的生产与消费,娱乐风行,类型化的娱乐不断克隆。受众日益为这样的“文化工业”笼罩住了。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一本很快引起轰动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他认为,大众媒介“传播着必要的价值标准,它们提供了效率、意志、人格、愿望和冒险等方面的完整的训练”,⑤但却消灭了思想的丰富性和人的多样性,“单向度思想是由政策的制订者及其新闻信息的提供者系统地推进的。”⑥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人只有一个面向,没有第二个向度,即只有肯定、认同和顺从现状的面向,而没有否定、批判、超越现状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面向。

然而,当我们把视野落回到当下的中国受众时,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人也已经“单向度”了。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在文化产品和传媒产品的接受中,一部分受众终于完成了“单向度”的转型——更愿意在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喧嚣中不需要思考地接受文化产品,而这种接受,是在一种“我在‘文化着’”的心态中进行的。这一种“我在‘文化着’”的心态,在最近的“国学热”的涌动中,体现为对文化经典的碎片式的解读与接受。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工业”笼罩中的“单向度”受众,其文化接受行为呈现为一种懵然的行为。

二、“偏好式解读”中的“生产性”受众:快乐的接受行为

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解码》(简称《编码/解码》)中提出了著名的“霍尔模式”。他认为,受众在解读电视文本时有三种假设的解码立场:(1)主导/霸权立场(dominant-hegemonicposition),即解码者认同编码者的权威,采取与编码者完全一致的立场。(2)协商立场(negotiatedposition),即观众既承认支配意识形态的权威,又强调自身的利益,采取的是既不完全同意,也不完全否定的立场。(3)反对立场(oppositionalposition),即解码者采取与支配意识形态相对抗的立场。相对应的,受众有三种对文本的解读方式:第一种是偏好式解读(preferredreading),那些接受主导意识形态的观众,他们使用主导意识形态的符码进行解读。在这种方式中,观众直接从文本中获取传播者想要传播的意义,即根据编码的规则来解码讯息。第二种解读方式是协商式解读(negotiatedreading),即原则上接受主导意识形态的解释,但同时也觉得这一解释不能完全符合自身的社会经验,于是协商,最后得出一种既部分接受主导意识形态的解释,又部分满足自己需要的解释。第三种则是对抗式解读(oppositionalreading),因其社会情境与主导意识形态相悖,解码者并不以编码者的规则来解读,而是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霍尔模式”揭示出了意义不是传送者“传递”的,而是接受者“生产”的,传播者制造的文本不过是接受者“生产”意义的原料而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传媒的市场化进程让“受众”变成了传媒相争取的对象,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受众的主体意识觉醒了。拥有了“小我”意识的受众在单向传播面前便有了“协商式解读”,甚至有时有了“对抗式解读”。

我们可能始料不及的是: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另一个副产品——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沉积在民族的灵魂中。即便是不识字,不读书,也俨然有儒家文化的浸染。哥伦比亚大学“丁龙汉学讲座”纪念的那位丁龙,就是一个目不识丁而集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中国劳工。⑦对于传统文化,中国人自有一种当然的亲近情节。在价值观多方面陷入一种迷茫式困顿时,传统的意识形态便悄然登堂入室。于是,国人通过传媒对传统经典的接受,竟然暗合了霍尔的第一种解码方式——偏好式解读。但此类“生产性”受众在对于丹系列《心得》的第一种解读中,解读出的意义与于丹如出一辙。于是,于丹对经典的解读,不红都不行了!正是这种契合,使受众的阅读与解码变得快乐起来。而这种快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是多么地不可多得而又带有“文化着”的气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也许还得加上一个状语,我们“体面地”“娱乐至死”!

三、结语

于丹的走红是因时而致,因当下的受众接受心态和趣味而致。而当下的受众,既懵然而又快乐着。当然,这个说法,不是针对所有受众的,不针对那些对大众文化还保留着一份警惕的人。而快餐化的传统文化的风行,受众的懵然和快乐的接受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动因。

注释

马克·波斯特编:《让·波德里亚文选》,转引自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6页。

霍尔提出的三种受众解码立场之一。参见樊昌志、王勇、唐晓玲编著:《传播学应用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9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的再思考》,转引自马丁·杰伊:《阿多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83页。

陆杨、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1页。

马尔库塞著:《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闵良臣:《面对“于丹现象”》,《民主与科学》2007年第2期,第52页。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快餐文化;微动画

网络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信息的传播碎片化等因素,使得当今时代进入了信息需要及时反馈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微店、微小说、微电影等逐渐形成的文化现象初步诠释了微时代。微动画与快餐文化也是微时代的产物,微动画以传播快捷、阅读方便的特点见长,快餐文化以通俗易懂、时事追踪、恶搞戏谑搏人们一笑,二者均以数字媒体承载内容,以网络流传为主要途径。

1 快餐文化与微动画的概念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快餐文化是指那些内容上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知识性或娱乐性、容易被时间淘汰的文化成品,其承载着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并趋同的包含一般大众的想法。区别于正统文化,它是一种未得到全部人认可的产生时间短以及内涵浅薄的亚文化。因其琐碎,且具有一定的价值,不必细细品味又利于快速阅读,借鉴于生活中既营养又省时的快餐概念,则命名这种文化为快餐文化。

微动画是指以动画的形式用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演绎一个趣味故事或者引出一个话题表达一种思考。微动画的概念是相对于长篇动画来说的,并没有太具体的时间分割,简洁明了是微动画具有的明显优势。微动画通常运用夸张变形、象征比喻、暗示影射、恶搞调侃以及跨时空嫁接角色与互动的方法,构建幽默感或讽刺性的画面,通常表现互动性和实效性的内容。

2 快餐文化与微动画的共性

2.1 传播方式

快餐文化包含评论性的新闻、网络流行语、趣谈、时事、广告、日常生活交流中新兴起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内容的传播方式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就连传统媒体新闻报纸纸质版也逐步向着电子版转型。除了幻影灯、手翻书等基于物理特性的动画以外,我们日常接触的动画基本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主要以网络方式传播。而微动画又对各类时事与资讯较敏感,热衷于表现移动互联网等IT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二者在传播内容与方式上的趋同使得快餐文化向微动画的转化显得更有优势。

2.2 影射当下

快餐文化反映生活中迅速流行的信息,是生活现象的一种影射,微动画也如一面镜子,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影射。微动画虽然时长短,但它能影射的东西却很多,如指桑骂槐,影射有时候比直接表达更显得深刻。微动画区别于长篇动画制作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又同于快餐文化可以实时消费,过期作废,制作成本低等特点,所以微动画和快餐文化结合的影射效应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得微动画成为表达快餐文化影射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更好的形式。

2.3 信息碎片化

快餐文化,之所以称为“快餐”,是因为它包含着海量的信息,种类多、形式丰富,单个信息含金量小、可利用价值不高,趋于碎片化。微动画时长短,区别于长镜头的缓慢叙事节奏需要相对地快,各个镜头之间利用蒙太奇手法组合拼接就显得跳跃性更大,所以镜头具有碎片化的特性。因此,快餐文化与微动画碎片化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结合的更好。

3 快餐文化与微动画结合的切入点

3.1 趣味性

微动画蕴含趣味性,通过故事、人物、台词等来表现,少了趣味性,微动画就会变得像咀嚼蜡烛一样索然无味,即使是带有强烈教育性的微动画也同样会带些趣味性以求吸引观众。趣味性的表达通常伴随着恶搞,恶搞现象其实是一种有意识模仿一个对象的语言、行为或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或相反的语境中,从而可以达到对被模仿对象的戏弄、颠覆和嘲讽。恶搞性的微动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它以强烈的趣味性,颠覆观念的方式来表现某人、某物或某事。内容大多是众所周知的信息,旨在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从而吸引观众眼球。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发送接收信息变得方便快捷,特别是以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广泛运用,在交流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的快餐文化往往是人们中意于去表达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动态表情开始流行起来,动态表情微动画凭借奇特直观的特点承载着丰富的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同样,具有视听功能的微动画也在承载着快餐文化娱乐着大众,例如暴走漫画工作室出品的《每日一暴》,它以恶搞、戏谑的方式调侃着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快餐文化。

3.2 知识性

快餐文化大多内容是娱乐性质的,但也有有价值的知识性内容,而动画自诞生以来,就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自然就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使命,寓教于乐是动画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二者目的重合的那部分就是其结合点,例如飞碟视界传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品的《飞碟说》,它的标题语就是知识从未如此性感,它致力于普及或传播一些新兴的概念知识或不被主流重视的科普知识。

3.3 内涵性

快餐文化蕴含的深刻哲理不多,大多是娱乐性质的或网络流行的东西,它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佐料”,但它有时候也影射或嘲讽某些生活现象,用快餐文化来包装这种深刻思想,它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内涵性。微动画的内涵性主要表现在寓意微动画上,它时长短又意义深刻,包含一定的文化性。有时微动画以其节奏快、剧情紧凑等优势表现富于哲理的想法,例如《野牛过河》,讲的是野牛们在分辨木头或鳄鱼,而每头野牛都不肯轻易相信其他野牛的故事。还有时微动画也抵制快餐文化,虽以快餐文化为外衣包装,却表达反对它的深刻性和思考性的内涵,例如《低头人生》,讲的是各类人始终低着头玩手机,表现发生在不同职业的人身上的各种荒诞的事情。

4 结语

快餐文化服务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它提供大量的可供消遣娱乐的内容信息,而微动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二者的结合可以产生优秀的作品,使其中有内涵或趣味性浓的东西保留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大,这有利于二者的传播与发展。微动画制作耗时短、成本低,表达效果好,受到年轻一代国人的追捧,也有许多人喜欢创作属于自己的微动画,当创作微动画成为国人习惯的时候,国人必然对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喜爱有加,中国既有这样热爱动画的群众基础,中国动画事业也将继而实现复兴。

参考文献:

[1] 许蕤.“微动画”:我国成人动画领域的新维度[J].电影文学,2014(1):45-46.

[2] 许蕤.论微动画的功能及其文化责任[J].中国报业,2013(10):76-77.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快餐文化 价值观 消极影响

一、快餐文化的内涵

快餐文化的概念是在“快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比喻产生的,快餐文化“被界定为现代工业的产物,指的是现代都市社会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文化类型,是通过现代化的大众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从外延上讲……它们是现代印刷媒介等传递、承载, 在大众消费社会流行的广告、流行的音乐、流行的舞蹈、电视、娱乐型电影, 消闲报刊、书籍等等”。作为新经济的衍生物,大众消费社会催生的文化形态,快餐文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鲜感、前卫感、时尚感和刺激感。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主要分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的体验者,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和上一代人不一样的教育,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环境中,该群体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市场经济和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诉求,追求自身的利益,行动的出发点是能否得到利益最大化,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具有极强的自我发展需求。因此,个性化和功利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三、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快餐文化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人群,内容肤浅、缺乏推敲。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对构建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价值观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他们的价值观毕竟尚未成熟,一些快餐文化作品所渲染的享乐、暴力、金钱的万能等冲击着他们所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动摇,日渐表现出强烈的自私和势力的心态,与主流文化价值观南辕北辙。其次,快餐文化刻意的关注物质追求,使当代大学生受到了严重的毒害,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将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丧失了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最后,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快餐文化作品生产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作品中加入了一些违背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但更能博取众人眼球的情节,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扭曲,也使得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2、对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快餐文化作品的涌入,使得一大批经典文化作品被打入冷宫、束之高阁,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开始变得浮躁,大学生受教育的层次与深度也变得肤浅。其次,快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现在很多名著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等影像作品,相比传统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吸引力,同时,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送给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失去了耐心,思维变得懒散,丧失了自己探索的欲望,降低了应有的思辨能力。最后,快餐文化所宣扬的“即买即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使大学生放弃了对成功和真理的追求,长此以往,使大学生变得急功近利,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四、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解决对策

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降低和遏制快餐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仅要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去净化市场环境,更需要依靠高校的积极引导,同时,大学生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来抵御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

1、加强制度建设。

快餐文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快餐文化作品和快餐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快餐文化作品,对于一些低俗、无聊的快餐文化作品,应当进行适当的遏制,对于一些优秀的快餐文化作品,进行一定的宣传和奖励,以此促进整个快餐文化市场的良性循环。其次,要加大对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还要加强对经典文化著作的普及和推广,鼓励大学生重温经典,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好抵御快餐文化中不良思潮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2、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

高校应认识到快餐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应对。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辨别能力都较差,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首先,高校应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要阵地,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通过开展有关快餐文化的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其他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对快餐文化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最后,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内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高校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

作为青年一代的佼佼者,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有关的艺术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情操、思想境界,丰富生活阅历;多读经典文化,以经典文化的艺术、思想、精神、人性之美洗涤心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面对快餐文化的负面冲击,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大学生承担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在快餐文化对人们生活影响日益严重的今天,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应对快餐文化带来的影响,辨证的看待快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以致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欢,郭禹汐. 论网络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83-88.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日式快餐;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2―0040―05

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快餐业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餐饮业增长速度。目前快餐业在中国餐饮业中所占比例为20%,而处于快餐业发展成熟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为60%,中国快餐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在中西式快餐蓬勃发展之时,日式快餐悄然兴起。然而,对日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企业成长的启示。

一、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连锁经营理论的研究集中于3个维度:(1)资源理论:阿克(Aaker,1989)认为组织长期竞争优势与绩效的基础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9)指出特许商成长受3种资源限制:管理专业性、地方市场知识和资本。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涉及:一是资金匮乏论,马丁和朱斯蒂斯(Martin,Justis,1993)认为信用市场状况对不成熟特许经营商拓展存在制约作用;考姆博斯和凯特臣(Combs,Ketchen,1999)揭示餐饮业特许商资金实力影响其特许扩展规模。二是信息匮乏论,米克勒(Minkler,1992)认为公司在地理空间拓展时,需要评估当地市场状况,识别适当位置,而获取成本昂贵。三是管理资源匮乏论,汤姆普森(Thompson,1994)和沙恩(Shane,1996)指出特许连锁能克服管理资源对连锁成长的限制。四是先行优势理论,先行优势理论认为进入市场的时间序列会影响到公司的竞争优势(Stalk,1988),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8―1969)认为先行优势是整合特许连锁系统的内在关键要素。雷伯曼和蒙特戈麦瑞(Lieberman,Montgomery,1988)指出先行优势的3个关键要素是可比优势技术、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和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先行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实证先行优势适用于餐饮企业。五是资源理论对先行优势的整合,在先行优势的研究文献中,存在对先行者优势和劣势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特定空间竞争框架下,首先或早期进入市场者会带来竞争优势(Prescott,Visscher,1977;Lane,1980;Chaffee,1985;Anderson,1987;Kerinetal,1992;Tabuchi,Thisee,1995),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先行者并不必然会带来竞争优势(Gal-or,1985;Lilien,Yoon,1990;Golder,Tellis,1993;Kalyanaram et al,1995)。阿米特和斯高梅克(Amit,Schoemaker,1993)指出先行优势可以从公司资源角度解释。路易斯和埃德沃德(Luis,Edword,2002)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方法、产品特征、行业以及公司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吉等人(Ji et al,2003)提出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先行优势理论。(2)理论:为克服资源约束,连锁企业使用特许方式扩大规模,但特许双方在效应函数上存在差异,导致委托问题。相关研究涉及:一是的道德风险及利益调节,布瑞克雷和达克(Brickley,Dark,1987)认为加盟者存在以特许品牌声誉为代价的道德风险;兰方泰尼(Lanfontaine,1992)提出通过契约调整委托双方利益分配;龙勇等人(2005)研究了特许经营体系的协调机制。二是直营与特许经营的比较,与直营相比,特许经营有更高的收入(Norton,1988)、收益(Shelton,1967)和较低的薪金支出(Krueger,1991);特许经营可提供更好的激励(Rubin,1978),降低监督成本(Fladmpr-Lindquist,Jacque,1995);特许经营者向潜在加盟者传递专有知识成本高昂(Jensen,Meckling,1995),而直营更易于专有知识传播(Darr et al,1995)。三是不同经营方式的选择,卡维斯和莫菲(Caves,Murphy,1976)分析了直营或特许经营的决定因素及条件,布拉达克和艾考斯(Bradach,Eccles,1989)以及丹特等人(Dant et al,1992)认为直营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可获得更高收益。(3)规模经济理论: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单店规模经济基础上,通过联合或兼并等手段,跨地域增设分支机构或协作单位,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体现在:一是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方惠等,2005);二是布点严谨的规划系统和布局完整的市场网络(黄丹峰,1999);三是品牌、名店的优势(李陈华等,2004)。

通过理论梳理,可以看出,企业为克服连锁经营的资源和能力限制,而选择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组织形式――特许经营,这会产生委托问题,而无论选择何种成长方式,必然涉及成长区域规模经济的问题。因此,在一定制度背景下,成长模式受资源和能力、成本以及成长区域布局的影响。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是指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快餐企业以连锁方式成长的逻辑规律。从战略层面看,快餐企业应具备成长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成长方式及空间维度布局,以实现时间维度的持续成长。因此,成长模式是快餐企业资源和能力、成长方式及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以下使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日式快餐企业味千(中国)的先行优势、成长方式选择和区域布局。

二、昧千(中国)成长模式分析

2007年8月,笔者为青岛中通公司与日本花月日式拉面合作项目做了商业计划书,在此过程中,对日式拉面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味千(中国)是国内日式快餐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因此选择味千(中国)作为日式快餐典型企业进行研究。

(一)味千(中国)概况

1995年,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取得 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权。2004年和2005年,以收入计算,味千分别荣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第7位和第5位。2007年3月,味千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内地为基地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截至2007年年底,味千有210家分店,是中国日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二)味千(中国)先行优势分析

1.可比优势技术

可比优势技术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在快餐业中,体现为前向生产工业化技术、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中式快餐门店前向工业化水平较低,使门店不能获取工业化的延伸效应,导致门店运营效率较低。另外,中式快餐企业的信息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对味千而言,首先,公司在配送基地生产半成品拉面和调味料,工业化生产的拉面质量与手工制作没有区别,但效率更高。其次,工业化的延伸效应是门店运营技术的简化,以保证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第三,信息技术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门店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保证总部控制下高效率的信息反馈和产品配送。与西式快餐相比,味千使用浓缩、油分离等工艺技术,从豚骨、肉、海鲜、蔬菜等天然原料中萃取而成天然调味料,经简单加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符合中国人口味。可见,味千具有中西式快餐企业所不及的可比优势技术。

2.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

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关键资源的优先获取权。巴内(Barney,1991)指出稀缺资源是一种异化资源,其有效获取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快餐业依靠位置传递产品,不同位置门店的商业潜力存在差异。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位置是餐饮企业的稀缺资源,其供给有限。因此,位置优越的物业成为快餐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首先,味千在不同区域制定明确市场发展规划以识别有价值或有潜力的物业资源。以味千北京市场开发战略为例,第一阶段目标是在核心商圈建立样板店;第二阶段目标是结合旧城改造,发掘有潜力商圈建立品牌店;第三阶段目标是在北京周边地区的科技园区、涉外设施、交通枢纽、卫星城开发门店。其次,在规划基础上,味千与家乐福、招商地产等商业、地产巨头签订战略协议,保证优先获得稀缺物业资源。稀缺物业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为味千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3.改变顾客行为能力

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是产品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根据卡彭特和纳克马图(Carpenter,Nakemato,1989)的研究,与老产品相比,顾客更渴望认知新产品属性。因此,新产品具有满足顾客偏好,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对快餐企业而言,产品体现为菜品、服务、环境的组合。在菜品方面,一是味千在全国门店中有100个以上的菜品,涉及面、饭、小食、汤和饮品五大系列,给顾客很大选择空间,可满足目标市场不同顾客的偏好。二是菜品做工精细,无论蒸、煮、烤、炸、炒,都能保证菜品统一质量,降低了顾客的购买风险。三是注重菜品合理营养。味千菜品以青菜、豆制品、豚骨、肉、海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合理搭配和烹饪,使顾客能均衡营养。四是菜品观感特征显著。不同配料与面有机搭配,盛器、菜品、餐具颜色协调,增加了顾客消费体验。五是专业化研发团队保证菜单每半年更换一次,每年菜品更新率达40%,使顾客保持口味新鲜。

在服务方面,味千服务模式实现了休闲与快餐服务的平衡,提供迎客、引位、桌前点餐、上餐服务,以区别中西式快餐,提升了产品价值。在用餐环境方面,味千以传统日本文化和现代快餐文化相结合为主题,以红、黄、白色调,简洁的装饰风格突出快餐环境特征,以武士、相扑健将的装饰画、浅黑色家具、长圆筒灯、粗青石地面突出日本传统文化。三方面的有机协调满足了顾客对多样化选择、低风险、营养、求新、快捷与休闲体验的价值诉求,建立了转换障碍(Mascarenhas,1992),使顾客对多样化搜寻和竞争性吸引的转变能力减弱,增强了味千产品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

(三)成长方式选择

在快餐业中,成长方式一般包括直营和特许经营。味千一直坚持自营方式成长,原因在于:一是日式快餐市场规模较小,直营经营成本较低(张荣齐,2007)。二是科层组织易于管控,有利于专有知识传播(Darr,et al,1995),形成统一管理模式。三是培育品牌。直营能实现质量稳定,建立一致化品牌形象,提高顾客品牌认知度,从而为特许经营建立直接信任信号(Rajiv,Patrick,2003),公司经营时间和规模也为特许经营建立了间接信任信号(Gallini,Lutz,1992)。四是中国特许经营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委托关系冲突。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在成长动力、品牌、配送基地、融资等特许条件已具备的前提下,公司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有选择地开展特许业务,主要目标是二、三线城市。同时,味千制定严格加盟条件,采取地区方式,不接受个人加盟,规定加盟者必须是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600万元的企业,有实力承担整个地区的经营管理。因此,味千未来选择以直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的成长方式是对内外条件综合权衡的结果。

(四)成长区域路径选择

成长区域路径是指起点城市选择、同区域成长和跨区域成长的有机衔接。(1)起点城市选择:味千将连锁发展起点城市选在公司总部所在地香港,以实现低成本配送和高效管控。(2)跨区域成长:在香港扩张获得成功后,味千将深圳作为实现进入内地市场、实现跨区域成长的平台。深圳作为特区区位优势明显,可辐射珠三角地区。(3)跨区域成长的对接:在以深圳为中心,初步实现珠三角地区布局的规模经济后,1999年,味千进入上海,在上海不同商圈、CBD、高档社区已拥有58家门店,初步实现同区域的规模经济。同时,以上海为轴心,向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拓展,包括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市。(4)地区对接:在东部地区有效布局后,味千实施跨区域成长的地区对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市场,已在武汉、重庆、四川开设门店。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味千将继续在东部地区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区域内规模经济,并将发展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从而实现中国市场的合理空间布局。

三、启示与结论

(一)结论

通过对连锁经营理论的梳理,以及对味千(中国)的系统分析,我们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见图1)。快餐企业成长模式如同稳健行驶的汽车,应具备基本要件――发动机和车轮。其中,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先行优势如同为汽车安装发动机,是第一核心要素,它能使企业具备成长动力;成长方式选择和成长区域布局如同汽车双轮,可保证快餐企业顺利扩张。快餐连锁企业持续成长机制是建立在先行优势、经营方式选择、区域布局与外在条件战略整合的基础上,只有在战略层面形成清晰的成长机制,才能保证快餐连锁企业的持续成长。

(二)启示

1.整合先行优势

首先,可比优势技术能实现前向生产工业化,并将效率和质量优势延伸到门店运营层面,保证门店运营技术的高效率和一致性质量。另外,信息技术能将配送物流、整体运营、门店销售整合为一体化的高效运营系统。其次,战略性规划物业资源的解决路径。一是制定清晰物业资源选择规划;二是建立有价值或有潜力物业资源识别、评价系统;三是与相关商业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三,培育动态满足顾客偏好能力。一是以菜品研发为基础,实现菜品种类、创新、营养、口味、观感的系统整合。二是服务模式与定位相吻合,在有限服务与自助服务之间寻找效率与效果的平衡。三是服务环境体现快餐文化与产品发源地文化的结合,同时,可注入门店所在地典型文化要素,以增加顾客的认同。

2.针对内外条件选择不同成长方式

在发展初期,快餐企业以自营方式建立品牌,形成成熟管理模式,并培育先行优势。在内在条件具备后,可有条件实施特许经营,实现自营与特许经营对接,在特许经营制度环境改善后,扩大特许经营比例,逐渐过渡到以特许经营为主的成长方式。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日式快餐;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

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快餐业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餐饮业增长速度。目前快餐业在中国餐饮业中所占比例为20%,而处于快餐业发展成熟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为60%,中国快餐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在中西式快餐蓬勃发展之时,日式快餐悄然兴起。然而,对日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企业成长的启示。

一、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连锁经营理论的研究集中于3个维度:(1)资源理论:阿克(Aaker,1989)认为组织长期竞争优势与绩效的基础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9)指出特许商成长受3种资源限制:管理专业性、地方市场知识和资本。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涉及:一是资金匮乏论,马丁和朱斯蒂斯(Martin,Justis,1993)认为信用市场状况对不成熟特许经营商拓展存在制约作用;考姆博斯和凯特臣(Combs,Ketchen,1999)揭示餐饮业特许商资金实力影响其特许扩展规模。二是信息匮乏论,米克勒(Minkler,1992)认为公司在地理空间拓展时,需要评估当地市场状况,识别适当位置,而获取成本昂贵。三是管理资源匮乏论,汤姆普森(Thompson,1994)和沙恩(Shane,1996)指出特许连锁能克服管理资源对连锁成长的限制。四是先行优势理论,先行优势理论认为进入市场的时间序列会影响到公司的竞争优势(Stalk,1988),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8—1969)认为先行优势是整合特许连锁系统的内在关键要素。雷伯曼和蒙特戈麦瑞(Lieberman,Montgomery,1988)指出先行优势的3个关键要素是可比优势技术、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和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先行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实证先行优势适用于餐饮企业。五是资源理论对先行优势的整合,在先行优势的研究文献中,存在对先行者优势和劣势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特定空间竞争框架下,首先或早期进入市场者会带来竞争优势(Prescott,Visscher,1977;Lane,1980;Chaffee,1985;Anderson,1987;Kerinetal,1992;Tabuchi,Thisee,1995),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先行者并不必然会带来竞争优势(Gal-or,1985;Lilien,Yoon,1990;Golder,Tellis,1993;Kalyanaram et al,1995)。阿米特和斯高梅克(Amit,Schoemaker,1993)指出先行优势可以从公司资源角度解释。路易斯和埃德沃德(Luis,Edword,2002)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方法、产品特征、行业以及公司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吉等人(Ji et al,2003)提出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先行优势理论。(2)理论:为克服资源约束,连锁企业使用特许方式扩大规模,但特许双方在效应函数上存在差异,导致委托问题。相关研究涉及:一是的道德风险及利益调节,布瑞克雷和达克(Brickley,Dark,1987)认为加盟者存在以特许品牌声誉为代价的道德风险;兰方泰尼(Lanfontaine,1992)提出通过契约调整委托双方利益分配;龙勇等人(2005)研究了特许经营体系的协调机制。二是直营与特许经营的比较,与直营相比,特许经营有更高的收入(Norton,1988)、收益(Shelton,1967)和较低的薪金支出(Krueger,1991);特许经营可提供更好的激励(Rubin,1978),降低监督成本(Fladmpr-Lindquist,Jacque,1995);特许经营者向潜在加盟者传递专有知识成本高昂(Jensen,Meckling,1995),而直营更易于专有知识传播(Darr et al,1995)。三是不同经营方式的选择,卡维斯和莫菲(Caves,Murphy,1976)分析了直营或特许经营的决定因素及条件,布拉达克和艾考斯(Bradach,Eccles,1989)以及丹特等人(Dant et al,1992)认为直营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可获得更高收益。(3)规模经济理论: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单店规模经济基础上,通过联合或兼并等手段,跨地域增设分支机构或协作单位,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体现在:一是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方惠等,2005);二是布点严谨的规划系统和布局完整的市场网络(黄丹峰,1999);三是品牌、名店的优势(李陈华等,2004)。

通过理论梳理,可以看出,企业为克服连锁经营的资源和能力限制,而选择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组织形式——特许经营,这会产生委托问题,而无论选择何种成长方式,必然涉及成长区域规模经济的问题。因此,在一定制度背景下,成长模式受资源和能力、成本以及成长区域布局的影响。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是指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快餐企业以连锁方式成长的逻辑规律。从战略层面看,快餐企业应具备成长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成长方式及空间维度布局,以实现时间维度的持续成长。因此,成长模式是快餐企业资源和能力、成长方式及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以下使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日式快餐企业味千(中国)的先行优势、成长方式选择和区域布局。

二、昧千(中国)成长模式分析

2007年8月,笔者为青岛中通公司与日本花月日式拉面合作项目做了商业计划书,在此过程中,对日式拉面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味千(中国)是国内日式快餐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因此选择味千(中国)作为日式快餐典型企业进行研究。

(一)味千(中国)概况

1995年,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取得 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权。2004年和2005年,以收入计算,味千分别荣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第7位和第5位。2007年3月,味千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内地为基地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截至2007年年底,味千有210家分店,是中国日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二)味千(中国)先行优势分析

1.可比优势技术

可比优势技术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在快餐业中,体现为前向生产工业化技术、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中式快餐门店前向工业化水平较低,使门店不能获取工业化的延伸效应,导致门店运营效率较低。另外,中式快餐企业的信息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对味千而言,首先,公司在配送基地生产半成品拉面和调味料,工业化生产的拉面质量与手工制作没有区别,但效率更高。其次,工业化的延伸效应是门店运营技术的简化,以保证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第三,信息技术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门店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保证总部控制下高效率的信息反馈和产品配送。与西式快餐相比,味千使用浓缩、油分离等工艺技术,从豚骨、肉、海鲜、蔬菜等天然原料中萃取而成天然调味料,经简单加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符合中国人口味。可见,味千具有中西式快餐企业所不及的可比优势技术。

2.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

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关键资源的优先获取权。巴内(Barney,1991)指出稀缺资源是一种异化资源,其有效获取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快餐业依靠位置传递产品,不同位置门店的商业潜力存在差异。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位置是餐饮企业的稀缺资源,其供给有限。因此,位置优越的物业成为快餐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首先,味千在不同区域制定明确市场发展规划以识别有价值或有潜力的物业资源。以味千北京市场开发战略为例,第一阶段目标是在核心商圈建立样板店;第二阶段目标是结合旧城改造,发掘有潜力商圈建立品牌店;第三阶段目标是在北京周边地区的科技园区、涉外设施、交通枢纽、卫星城开发门店。其次,在规划基础上,味千与家乐福、招商地产等商业、地产巨头签订战略协议,保证优先获得稀缺物业资源。稀缺物业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为味千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3.改变顾客行为能力

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是产品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根据卡彭特和纳克马图(Carpenter,Nakemato,1989)的研究,与老产品相比,顾客更渴望认知新产品属性。因此,新产品具有满足顾客偏好,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对快餐企业而言,产品体现为菜品、服务、环境的组合。在菜品方面,一是味千在全国门店中有100个以上的菜品,涉及面、饭、小食、汤和饮品五大系列,给顾客很大选择空间,可满足目标市场不同顾客的偏好。二是菜品做工精细,无论蒸、煮、烤、炸、炒,都能保证菜品统一质量,降低了顾客的购买风险。三是注重菜品合理营养。味千菜品以青菜、豆制品、豚骨、肉、海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合理搭配和烹饪,使顾客能均衡营养。四是菜品观感特征显著。不同配料与面有机搭配,盛器、菜品、餐具颜色协调,增加了顾客消费体验。五是专业化研发团队保证菜单每半年更换一次,每年菜品更新率达40%,使顾客保持口味新鲜。

在服务方面,味千服务模式实现了休闲与快餐服务的平衡,提供迎客、引位、桌前点餐、上餐服务,以区别中西式快餐,提升了产品价值。在用餐环境方面,味千以传统日本文化和现代快餐文化相结合为主题,以红、黄、白色调,简洁的装饰风格突出快餐环境特征,以武士、相扑健将的装饰画、浅黑色家具、长圆筒灯、粗青石地面突出日本传统文化。三方面的有机协调满足了顾客对多样化选择、低风险、营养、求新、快捷与休闲体验的价值诉求,建立了转换障碍(Mascarenhas,1992),使顾客对多样化搜寻和竞争性吸引的转变能力减弱,增强了味千产品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

(三)成长方式选择

在快餐业中,成长方式一般包括直营和特许经营。味千一直坚持自营方式成长,原因在于:一是日式快餐市场规模较小,直营经营成本较低(张荣齐,2007)。二是科层组织易于管控,有利于专有知识传播(Darr,et al,1995),形成统一管理模式。三是培育品牌。直营能实现质量稳定,建立一致化品牌形象,提高顾客品牌认知度,从而为特许经营建立直接信任信号(Rajiv,Patrick,2003),公司经营时间和规模也为特许经营建立了间接信任信号(Gallini,Lutz,1992)。四是中国特许经营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委托关系冲突。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在成长动力、品牌、配送基地、融资等特许条件已具备的前提下,公司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有选择地开展特许业务,主要目标是二、三线城市。同时,味千制定严格加盟条件,采取地区方式,不接受个人加盟,规定加盟者必须是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600万元的企业,有实力承担整个地区的经营管理。因此,味千未来选择以直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的成长方式是对内外条件综合权衡的结果。

(四)成长区域路径选择

成长区域路径是指起点城市选择、同区域成长和跨区域成长的有机衔接。(1)起点城市选择:味千将连锁发展起点城市选在公司总部所在地香港,以实现低成本配送和高效管控。(2)跨区域成长:在香港扩张获得成功后,味千将深圳作为实现进入内地市场、实现跨区域成长的平台。深圳作为特区区位优势明显,可辐射珠三角地区。(3)跨区域成长的对接:在以深圳为中心,初步实现珠三角地区布局的规模经济后,1999年,味千进入上海,在上海不同商圈、CBD、高档社区已拥有58家门店,初步实现同区域的规模经济。同时,以上海为轴心,向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拓展,包括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市。(4)地区对接:在东部地区有效布局后,味千实施跨区域成长的地区对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市场,已在武汉、重庆、四川开设门店。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味千将继续在东部地区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区域内规模经济,并将发展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从而实现中国市场的合理空间布局。

三、启示与结论

(一)结论

通过对连锁经营理论的梳理,以及对味千(中国)的系统分析,我们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见图1)。快餐企业成长模式如同稳健行驶的汽车,应具备基本要件——发动机和车轮。其中,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先行优势如同为汽车安装发动机,是第一核心要素,它能使企业具备成长动力;成长方式选择和成长区域布局如同汽车双轮,可保证快餐企业顺利扩张。快餐连锁企业持续成长机制是建立在先行优势、经营方式选择、区域布局与外在条件战略整合的基础上,只有在战略层面形成清晰的成长机制,才能保证快餐连锁企业的持续成长。

(二)启示

1.整合先行优势

首先,可比优势技术能实现前向生产工业化,并将效率和质量优势延伸到门店运营层面,保证门店运营技术的高效率和一致性质量。另外,信息技术能将配送物流、整体运营、门店销售整合为一体化的高效运营系统。其次,战略性规划物业资源的解决路径。一是制定清晰物业资源选择规划;二是建立有价值或有潜力物业资源识别、评价系统;三是与相关商业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三,培育动态满足顾客偏好能力。一是以菜品研发为基础,实现菜品种类、创新、营养、口味、观感的系统整合。二是服务模式与定位相吻合,在有限服务与自助服务之间寻找效率与效果的平衡。三是服务环境体现快餐文化与产品发源地文化的结合,同时,可注入门店所在地典型文化要素,以增加顾客的认同。

2.针对内外条件选择不同成长方式

在发展初期,快餐企业以自营方式建立品牌,形成成熟管理模式,并培育先行优势。在内在条件具备后,可有条件实施特许经营,实现自营与特许经营对接,在特许经营制度环境改善后,扩大特许经营比例,逐渐过渡到以特许经营为主的成长方式。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营养纤维餐;4C营销理论;餐饮创新服务

餐饮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餐饮服务中的各种创新活动,通过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和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加高效、周到、满意的服务产品,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效用[1]。餐饮服务创新策略则包括服务观念创新、服务管理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服务过程创新等。4C营销理论又称4Cs营销理论,以消费需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2]。

一、营养纤维餐的发展现状

营养纤维餐属于新兴名词,至今没有准确的含义及界定,因其用料中素食占较大的比重,所以人们通常将营养纤维餐等同于素食餐。该行业刚刚起步,受到地域及国情各方面的限制,多数人们对营养纤维还不是很了解,概念模糊。

同时,相对与传统餐饮,营养纤维餐厅的数量极少,甚至没有。据统计,在北京市,只有朝阳区光华路22号光华SOHO3楼325室(汉威大厦对面)的一家,名为营养素健康茶餐厅;在广州市也仅有一家,即位于白云区云山路消化楼1楼(近祥云路)的营养膳食快餐中心;而在昆明市,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营养纤维餐厅。市场上存在的营养纤维餐厅除了提供的营养纤维膳食具有特色外,整体的经营模式与其它餐厅没有太大差别。环境设施、附加服务、营销手段和品牌文化等没有新意。

二、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以消费者的表象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和市场细分进行创新,并依据市场细分对象的特点对产品套餐进行搭配。

1.产品创新

(1)菜品本身创新。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进行高纤维多营养的改进,营养师不断地结合客户需求和科学研究制定新菜品,对原料选择、烹饪方法等进行创新,就是营养纤维餐对菜品本身的创新。菜品套餐的搭配也可以是一种创新,营养纤维餐可以将主食、主菜、汤类、甜点、饮品、糕点组合成一个套餐,也可以任选几样进行组合,用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2)菜名创新。在菜品创新上,营养纤维餐还可以通过对菜名经行创新,例如将菜品按卡路里来命名;根据原材料中的时令蔬菜结合时令来命名;或者根据典故来命名,如:黄鹂鸣翠柳、蝶恋花、水中月等。

2.细分市场创新

从营销方面来看,首先应该对快餐企业的市场进行细分,按照消费者群体的区别,一般可以划分成休闲和家庭快餐、学生快餐、职工快餐、差旅快餐[3]。营养纤维餐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将目标市场细分为白领市场、孕妇市场、儿童市场、老年人市场和病人市场,并配备相适应的套餐。

三、面向成本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成本的服务创新策略主要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减少原材料的购进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能体现品牌文化,获得顾客信赖的目的。

1.直接从农场进购原材料。在营养纤维餐吸引人们的亮点就在于原材料来自各大农牧场,其绿色健康有保障,创新可以在于每天直接从农场进购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

2.将原材料进行出售。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在不影响日常销售的情况下,以提前一天以上预约的方式,将原材料进行出售。

四、面向便利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便利的服务创新策略最主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包括用餐便利、购买方式便利、认知品牌便利等,而认知品牌便利可以融入入到其他各种便利的设计上,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1.盛放器皿创新。对盛放器皿进行创新,重点在于方便消费者用餐,然后尽可能的使其贴合营养纤维餐的主题。如盛放汤类的器皿,不选用市面上直径短、深度高的炖盅,而是定制直径较宽的、深度适度的炖盅,方便顾客使用汤匙食用汤料,同时设置器皿外形贴近菜品名称。

2.菜单创新。通过对菜单设计的创新,突出营养纤维的主题页不失为一种创新,比如将菜单外形设计成原材料――果蔬、菌藻状,或将菜单里的菜品图立体状等。

3.下单方式的创新。设置电子菜单进行电子点餐,从点餐到菜单都利用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减少服务人员和提高下单速度;提前网络下单,顾客一入座就能立马上菜;接受顾客提前预约原材料的购买,如月度、季度的购买,减少顾客的麻烦。

4.送餐创新。营养纤维餐很大一部分以绿色蔬菜为原料,为保证选择外送的顾客食用到色香俱全的菜品,可以将外卖箱用保温箱取代,同时对外送的外卖产品配送营养纤维常识说明书。

五、面向沟通的创新服务策略

顾客对餐厅服务质量的感知很大程度依赖于顾客自身与餐厅员工、环境及其他因素之间的互动[4]。面向沟通的服务创新策略的关键是打造好直面的、基本的沟通,即与服务人员和餐厅环境的沟通,再深层次地打造消费者与餐厅文化的沟通。

1.顾客与服务人员的沟通创新。营养纤维餐厅让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除了销售过程的沟通外,贴合餐厅的主题,进行营养纤维知识的沟通,增加彼此知识的同时,拉近距离,由买卖关系变成朋友关系,加强沟通。

2.环境设置的沟通。环境是沟通中最直接的外在感触,真正有创意的环境未必是最豪华的,关键在于“主题”突出, 让顾客找到一种“感觉”,为不同的客人群体创造不同的餐饮环境[5]。营养纤维餐的餐厅创新则可以体现在将餐厅布置成绿调为主,桌椅为淡色系,穿插富含纤维的代表性植物和高营养的禽类、鱼类的装饰摆设和布艺配件,设置成植物王国。

3.企业文化的沟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本,也是核心竞争力,顾客与企业是否能紧密结合起立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因此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将绿色、健康、环保、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现在餐厅布局中,形成生态自然的企业形象,如将企业文化编制成图悬挂在餐厅里、创办企业文化日、提供托管服务、等行为进行创新。(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13年地方高校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3625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谈我国餐饮业的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2]潘祖凡.基于4P、4C、4R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5.

[3]佟春兰,陈晓风.我国中式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11,05.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维基百科告诉我们,事实上快餐可能跟城市的历史一样久远――古罗马城市中有贩卖面包与橄榄油的小摊子,东亚有随处可见的面摊j在中东可能是卖扁平面包和沙拉三明治的摊子――不同文化之间,快餐的内容也大异其趣。

中国并不是快餐的沙漠,反而是早在唐代,就出现一种叫“立办”的快餐业,以“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为经营理念。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急召任命吴凑为“京兆尹”,要他立即赴任。吴凑在上任前,邀请亲朋好友家中聚餐,客人到来时,酒宴已在桌上摆好了。有些客人大惑不解,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现代快餐的起源通常与汉堡划关联,美国公认最早开设的快餐店是White Castle(白色城堡),于1921年出现,当时一个汉堡的价钱是五分钱。从起源看,快餐本身并无“垃圾食品”“精神沙漠”的概念,演变至今目的地位,不知是泛滥还是世人浅薄?

勿以吃喝论英雄

飘 泊

2005年春天我的公司在联想桥下的钟鼎大厦开业,第二天上班时,发现门缝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婚介、机票、快递、办公用品等等,其中数快餐公司最多――最便宜的盒饭5元,最贵的8元,汤水之外每份盒饭附送时令水果一个。

2005年是北京各类快餐公司迅猛发展的一年,不算以肯德基和麦当劳大叔为代表的洋快餐,中式快餐大娘水饺、永和豆浆,马兰拉面等等也有20多家。1987年,前门肯德基门口万人排队享受洋快餐的镜头已不复见,快餐在中国的落地开花迅速滋生出一种奇怪的现象――一半人叫好,一半人喊打!叫好的年轻人认为随着现代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繁琐的中餐已经成为一种累赘,一种亵渎时间的仪式;而喊打的人中老年居多。美食家们感叹“生而不吃何乐之有?”

快餐文化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它不是单纯地对快餐进行概括,而是透过快餐折射出生活工作的快节奏和高效率。时至今日,快餐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缩影,吃得快、干得快、走得快、读得快,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一彪大龄男女不管领子是白是黑个个形单影孤,白日做梦都期待电梯里能有一场艳遇、回家路上能有陌生人深情款款地说“爱辣无油”。所以就有了,就有了合同情人,就有了闪婚,可最后结果往往是婚没闪到,却被焦躁闪了腰。无论传统的阻力有多大,“快餐文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弥漫开来。

画家吴欢的观点是:“这说明人类对自己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希望追求简单”。可是曾经让我们耿耿于怀的生活本质呢?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的绵绵柔情呢?曾经站在妈妈身后看一双巧手切面条包饺子的欢喜呢?城市节奏的加快并没有快到做饭的时间必须取消的可怕地步,问题的关键在我们的内心,用什么心态对待快餐,生活再忙碌也要给自己留一些清醒空间,心灵需要一碗鸡汤来滋补逐渐丧失的元气,这样的鸡汤吃一两次并不难,难得是吃一辈子,它给我们的精神提供营养。

2005年未有两本美食随笔出版,一是台湾学者逯耀东的《寒夜客来》,印了4000册,二是王敦煌的《吃主儿》,印了3000册。王敦煌是文物大家王世襄的公子,父子二人一边琢磨文玩掌故,一边在美食上下工夫,录下许多失传的食谱,最被人称道的一句话是:“家常菜做好了不容易”。一生都用“美食文化”与“快餐文化”抗争的耀东先生却很不幸,《寒夜客来》出版后不到2个月,在台湾高雄逝世。贪吃、好吃、会吃的老教授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再也吃不到苏州的排骨面了。”

“快餐式”设计反思

伍 斌

近些年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快餐文化”现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或许我们都不愿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现代人享受由科技进步而带来成果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为遗失的生活仪式感到些许惋惜:我们的生活在快节奏中突显出的是粗糙与简陋,在功利中将人文精神丧失殆尽,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泯灭!生活节奏的加快,并不证明我们的智商提高与生活品质的进步,有时反而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原有的生活乐趣,因为我们在简化自己的生活仪式的同时,也在忽略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令我们的生活品质变得粗糙,也失去了一些做人的乐趣,有滋味的生活从来都是细嚼慢咽出来的。

社会如此急速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设计、新产品令我们当下的生活也变得如此充满物欲与急躁匆忙:吃的是快餐面、速冻饺子、激素催大的鸡鸭;喝的是易拉罐绿茶、速溶咖啡;用的是智能电器、傻瓜相机、快速搅拌机等等,还有迎合大众心理的“一个月出神童”、“三个月学会流利英语”等等速成的消费心态,这种“立等可取”的“快餐文化”现象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在颠覆人们对时间概念的同时,似乎也破坏了人们对安宁、祥和的感觉,现在的人们猛然间发现,当我们的生活日趋快捷、便利、智能时,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乏味无趣!

不是吗?现代的产品设计目的性过于明确,功能过于显赫、过于直奔主题。许多新产品设计因为太过省事、太过功利,太过直奔主题而遭到百姓们的遗弃。如八十年代末的自动削皮机,它刚露面时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只需将水果往自动削皮机上这么一插,手柄这么一摇,瞬间就完事了。可久而久之,人们却又重拾水果刀,将自动削皮机扫地出门,原因就在于它的太过功利、太过直接。

从书信交流过渡到网络电信通邮,人类便由情感的人文时代转入冷漠的科技时代。几十年前,人们的书信对象除了家人便是朋友,恋人间的书信来往短则一个月,长则数月,其间所经历的企盼,等待、焦虑、思念、紧张一系列心理过程,以及收到回信时喜悦的表情与内心的狂热状态,对现代年轻人而言简直像是听故事。生活中的交流程序与仪式被省略、被简化,人被异化成为塑料制品,极易老化,又易褪色。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式快餐 购买决策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在我国快餐领域,西式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2005年度中国快餐企业10强中,以西式快餐为代表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德克士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包揽了前五名。中式快餐的经营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在如何增强中式快餐的竞争优势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张黎莉等(2005)探讨了中式快餐的发展问题,方妙英(2006)结合“真功夫”的实践提出了:我国餐饮业管理创新方向;有学者分析了先进的西式快餐的经营管理,如田云刚、张元洁(2001)分析了麦当劳的经营战略;还有更多的研究是直接对中式、西式快餐的比较分析,希望我国企业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如卢绮文、傅云新(2004)分析中西式快餐的差距并提出了中式快餐的出路,眭蔚(2007)分析了洋快餐的经营模式后提出了对中式快餐的借鉴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定量研究较少见。桂国庆(2006)是国内少有的对中式快餐顾客选择进行的实证研究,他认为顾客满意取决于感知绩效和感知价值,精神性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明显高于物质性的因素,他的研究集中在顾客满意度上。本文试图在定量研究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通过消费者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中西式快餐购买决策的因素,为中式快餐的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一、理论模型和假设

消费者是理性主体,选择消费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这种最大化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假定消费者对中西式快餐的购买选择主要受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与评价意识相关的因素、其它因素四个方面的影响。消费者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性别、年龄、学历、购买习惯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社会因素包括消费者人均收入水平、职业、生活方式、家庭消费模式,与评价意识相关的因素指消费者个体对快餐的环境氛围、口味风味、价格高低、营养健康、民族意识、时间速度的满意评价,其他因素指快餐品牌商的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与评价意识相关的因素中还有卫生状况、服务质量、品牌、地理位置等,由于本论文研究基于的是与西式快餐竞争的中式快餐,必然具有一定的品牌,因此就将该四项视为基础标准,应该达到西式快餐的同样水平,同时也出于调研实际的需要,没有将此四项列入模型和调研中。此外,因为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一般购买行为,因此对具有特性的购买习惯就暂不加以研究。

不同的消费者对中西式快餐产品的消费选择持不同态度,为更好地“识别”这些意愿差别,我们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消费者快餐购买选择意愿进行数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二元回归模型中因变量只能取两个值1和0(虚拟因变量)。假设某个人在决定购买快餐后,选择中式或西式快餐的概率,受到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口味要求、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终的可能性只有两个:中式与西式。

当因变量本身Y只取0、1两个离散值,不适合直接作为回归模型中的因变量。由于Y是0-1型贝努利随机变量,因此有如下概率分布:P(Y=1)=p和P(Y=0)=1-p,p代表在自变量xi(i=1,2,Λk)条件下Y=1的概率,因此可以用它来代替Y本身作为因变量,其Logistic函数形式为:

为使p在0与1附近时变化幅度较大,对p作对数单位转换,即通过变换可以使得Logit(p)对xi是线性的关系:。

结合文献综述和研究人员的经验,表1给出了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也就是假设),这些预期方向将在本文后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接受检验。

二、样本采集和数据

1.数据调查说明。本文选取了上海三个重要商贸集中区:浦东新区陆家嘴、杨浦区五角场和徐汇区徐家汇三个地方进行调研。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样本对象是个人消费者,选取工作加了一个条件的约束:调查对象的年龄必须是在16周岁以上。除此之外,由调查员根据见面情况,遵循消费者具有独立认识能力的原则随机确定调查对象。

我们对本项研究正式采用的调查问卷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多次讨论,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尽量简洁明了。调查前几位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于2007年5月至6月分别到3个地点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被调查者都是在调查员的协助下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用一问一答方式,所得数据真实可靠。根据以上调查设计与组织,我们共完成了429个调查样本,其中有效问卷351份。

2.变量的可操作化定义。我们将消费者对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间的选择行为分解成16个变量,将有关各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定义,通过这些变量对消费者的购买态度进行解释。例如,这里我们将变量中西式快餐购买选择意愿Y(1表示购买中式快餐、0表示购买西式快餐)作为因变量,自变量性别x1(男=0,女=1)、家庭生命周期x4(未婚=0,已婚没孩子=1,已婚有孩子=2)等。

3.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为初步把握这些因素与购买中西式快餐购买选择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先使用SPSS10软件对统计结果作了Spearson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2,可以初步判断,口味风味、环境氛围、时间速度、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与中西式快餐购买选择正相关,而性别与中西式快餐选择购买成负相关关系,从数值大小还可看出,这些因素对中西式快餐选择上起到重要作用。且以上几项的P<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注:“*”、“**”分别表示5%、1%的统计显著性水平,样本数N=351

该结果初步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假设,基中比较突出的是性别与结果呈负相关,说明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西式快餐。而价格并不象开始预期的那样,有明显的负效应。

三、中西式快餐购买决策的回归模型分析

我们向后逐步回归方法对中西式快餐购买选择行为做二元逻辑回归,并根据条件参数似然比检验的结果剔除变量:第一个被移除的是年龄x2,第二个是价格因素x11,第三个是收入水平x5,第四个是商家信息x15,第五个是家庭消费模式x8,第六个是家庭生命周期x4,第七个是民族意识x13,第八个是职业x6,第九个是学历x3,第十个是营养健康x12。最后一步得到的变量模型如表3所示。从表中我们看到,口味风味x10的Wald统计值最大,为37.368,其显著性概率为0.000,其次是时间速度x14,Wald统计值为29.547,显著性概率为0.000,然后是环境氛围x9,Wald统计值为23.353,显著性概率为0.000,性别x1的Wald统计值为15.433,显著性概率为0.000,生活方式x7的Wald统计值为7.091,显著性概率为0.008,这五个变量的Wald统计值较大,且显著性概率小于0.05。另外,最关注项的Wald统计值为3.018,显著性概率为0.082,但仍较小。

注:模型系数综合检验卡方值为213.988,显著性概率为0.000

通过表3可以得出中西式快餐选择决策模型函数式如下:

从表3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对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中西式快餐的各个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1.对选择购买中西式快餐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口味风味、时间速度、环境氛围、性别、生活方式和最关注因素。

2.口味风味对中西式快餐实际选择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购买意愿的各影响因素作用进行定性分析时,一般认为时间速度和环境氛围的影响作用较大,但是在实际购买行为中,口味风味的影响作用却是比较大的。这是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一个统计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促成消费者进行中西式快餐选择购买行为的一大原因是消费者对快餐口味的选择,而不是最先考虑时间速度和营养科学等平常我们认为的结果。

3.时间速度和环境氛围同样对选择购买决策与行为有较大影响,这说明消费者在决定选择快餐后,供应产品的时间和速度仍然是他比较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环境氛围就更象众所周知的一样,在消费者选择中占据重要作用。

4.没有想到的是性别和生活方式居然是决定中西式快餐选择的两个重要因素。结合前面的相关分析,说明更多的女性在决策时倾向于选择西式快餐,而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在制定战略时需要重点调研的一项了。

5.最关注项也是决定选择的一个要素,这一项是笔者为便于其他研究引入的一项,最关注的自然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决策,是不难理解的,当然会在其中成为一个主要变量。

6.年龄、价格因素、收入水平、商家信息、家庭消费模式、家庭生命周期、民族意识、职业、学历和营养健康对消费者在中西式快餐间选择影响不明显。

虽然大部分人认识至中式快餐更加营养健康,但现在还并没有把营养健康做为中西式快餐对比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这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四、结论性评论

本文基于上海主要商业区的调研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为在上海经营的中式快餐业企业提供了一些经营战略决策帮助,应该也能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中式快餐经营者有所启示。但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建议要更关注区域内竞争策略,结合当地的调研和购买者选择决策模型,更好地指导我们争取消费者,在中式品牌快餐与西式快餐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黎莉葛洪磊周耀烈:有关中式快餐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5)

[2]方妙英:我国餐饮业管理创新之新模式――记真功夫中式快餐的发展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6,(20)

[3] 田云刚 张元洁: 麦当劳公司经营战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1

[4]卢绮文傅云新:试析中西式快餐的差距及中式快餐的出路[J].商业经济.2004,(8)

[5]眭蔚:洋快餐经营模式对中式快餐发展的启示.商场现代化[J].2007年6月(上旬刊)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快餐文化 大学生 调查

一、调查的源起

“快餐文化”是典型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全球范围流动,使附加于商品之上的文化得以落地生根而后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的快餐食品店“麦当劳”在中国开业,附加其上的省时省钱的消费文化相随而入,与国人当时崇尚的“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快速致富发家的心态相融合,促动速成、短期、流行为标志的“文化快餐”产品,如青春及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说唱朋克、“恶搞”、“电视选秀”、肥皂剧及各种网络文化产品应运而生。由此,以消费为中心、以现代大众传媒为渠道、以流行时尚为内容、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文化样式渐成气候——即“快餐文化”,这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文化。

“快餐文化”形成之初强化了国人的效率观念和工作节奏,与改革开放进程中整体的社会心态相吻合,是其有益一面。但是,“在主体性尚未完全成熟时,在市场和法律机制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快餐文化”强烈冲击传统的价值体系,宣扬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并与我国文化中固有的急功近利思想相融合,使其有害一面不断放大,借助商业促销手段和现代媒介急骤传播,迅速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中,使之成为“快餐文化”重要行销群体。

冲出“应试教育”牢笼的大学生,犹如从“真空”中恍然来到尘世,因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对问题的认识难免偏颇,很快被“快餐文化”闲适、快捷、便利、奇幻的一面所吸引,这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思辨能力弱化、审美情趣退化、文化欣赏水平滑坡、价值观念迷茫,凡事只求快捷。因而,弄清“快餐文化”影响的利弊,引导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是非甄别能力,在“快餐文化”消费上有所取舍,正是调查的主因。

二、调查内容的设计及其基本情况

鉴于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层次区别,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选择容易为“快餐文化”影响的本专科学生。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样本规模为100。抽样方式为事先界定好问卷对象。主要抽取本科、高职院校各一所,指定5个专业学期综合成绩排名前20的学生参加调查(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对“快餐文化”相对来讲会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问卷的处理分析使用“问卷统计2.4”进行。录入数据时间2011年12月7日,分析方法有汇总计算和交叉分析。

样本基本情况: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样本的基本数据,男生64人,女生32人;大二学生58人、大三22人、大四16人;理工科专业学生30人、经管类专业40人、艺术类专业12人、文史类专业14人。

三、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1.“快餐”概念早已为大学生熟知

74%的大学生接触“快餐”概念的时间在5至10年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快餐”这一概念。60.5%学生认为“快餐”就是方便、快捷的代名词,38.5%的学生提到快餐首先想到的是“麦当劳”等快餐食品,且31.5%的学生经常食用快餐。39.58%的学生认为“快餐”概念已超越餐饮范围,43.8%的学生觉得社会上其实已经形成了“快餐族”人群。上述数据从比率看虽然大部分没有超过参加调查学生的半数,但足以说明“快餐”的概念早已为当今的大学生所熟知,他们对“快餐”食品及与“快餐”相关的事物并不反感。比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2710位大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尽可能显著的效果。大中学生接受的信息88%以上来自于报刊、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以‘找乐’、‘刺激’为目的。以‘快餐型’为特征的‘三消’(消遣、消闲、消费)文化和‘地摊文学’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学子的最爱。在闲暇时间内,62%的学生看以‘三消’为主的报刊、杂志,而科普读物和书籍选择率仅为22.5%和33%。”调查结果表明:“快餐文化”在校园中正迅速流行开来。

2.大学生被动接受“文化快餐”,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快餐”衍生、放大,“文化快餐”以先渐进而后突然多点开花的态势在我国迅速生成,基于文化现象“潜移默化”的方式,很快得到大学生的认同。从调查中可以看到,36.46%的大学生承认不清楚什么是“文化快餐”,46.8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文化快餐”的认识只能算一般了解,也就是说至少80%以上的学生上在完全不了解何为“文化快餐”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了它。

调查所列出的8种“快餐文化”现象,除“武侠小说”和“其它”选项选择率在10%左右外,其余“简明或快读类的名著、《百家讲坛》类的电视节目、网络文学、校园青春小说、肥皂剧、娱乐类的电视节目”6项选择率不相上下(见图表1),充分说明这些“文化快餐”产品的确在大学生中有广泛的认可度,其中“网络”和“电视”又成为了解和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主要信息源。

对于“文化快餐”所持态度,选择“中立”的占56.7%,明确表示支持和反对的各占10.3%、4.1%,选择“无所谓”的占18.6%,还有10.3%的同学放弃选择,没有态度。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实质上是十分认可“文化快餐”的,也是乐于接受的,而且并未有过从主观上分辨“文化快餐”的利弊意识,处于原封不动直接接受其影响的状态。甚至39.2%的学生认为“文化快餐”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0.9%的学生认为选择“文化快餐”可以节省时间。但是也有69.1%的学生承认“文化快餐”的存在既是传媒过分宣传、社会风气浮躁所致,也有它善于迎合年轻人赶潮流、想轻松获取利益的心理的原因。他们普遍感觉“文化快餐”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样式,即“快餐文化”。

3.“快餐文化”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源于参加调查的学生肯定了“写论文时直接从网络下载拼凑,参加快速下证的培训获得某种职业证,参加电视选秀快速出名,回宿舍玩电脑、上课发手机短信(或手机上网)、走路听MP3,通过网络看电视连续剧,读缩写本替代读原著”等文化现象属于“快餐文化”(见图表2)。在关于“快餐文化”本质的调查中,35.4%的学生认为是“浮躁加急功近利思想”,30.2%的学生认为是“现代工业文化的存在形态”,23%的学生认为是“时间就是金钱观念”,17.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破坏规矩的不良心态”,这说明大学生一方面在不自觉地消费“快餐文化”,另一面,也时常感受到“快餐文化”负面影响的作祟。处于这样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中,大学及大学生确实无法摆脱其影响。

4.“快餐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快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其利弊影响在大学生看来又是怎样的呢?在样本给出的“非常有利、利弊各半、弊大于利、没影响、不清楚”5个选项中,依次选择人数为6、30、40、0、20,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判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快餐文化”的不利影响,占有三成比例的学生既享受到了其有利的一面的惠泽,也受到了其不利一面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二成学生没有做出明确判断,提醒我们“快餐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因为它的发展、渗透已经模糊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取向,影响了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部分学生精神生活陷于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状态。学习上,表现为不少学生平时迷恋网络、电子游戏不能自拔,学习不肯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的甚至考试作弊;思想上,胸无大志、游戏人生,及时行乐,我行我素。参加调查的学生也普遍认为“快餐文化”在学习、生活、娱乐、饮食等方面,对他们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四、建议

“快餐文化”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它的认同说明“快餐文化”有其积极一面,比如它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打破了一统化的意识形态,非常有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化成长;它用简洁的方式解读文化艺术,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它为青少年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享受和乐趣。但是,对于自我意识日益完善、自主性日趋强烈、心智却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快餐文化”的不利影响显然更为突出。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之下,“大学生不自觉地把平庸的东西奉为时尚,把崇高的东西视为迂腐,用快餐文化消解传统文化的权威,用不屑亵渎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自我成为他们信奉的唯一哲学,对个人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社会的关注,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功利化倾向,逐渐疏远社会主流文化价值。”高校不能漠视这一现实,必须积极作出应对。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思路当然先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然后再研究“软件”建设。前者只要投入一定资金很容易见效,而后者往往是不了了之。这本身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完全忽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规律。校园文化要抵御“快餐文化”的消极影响,文化“硬环境“要建设,也必须重视文化“软环境”建设,不能把“软环境”的阵地完全放弃,而任由基于利益驱动的消费文化在校园中肆虐。

2.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推行力度

高雅文化、高雅艺术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精华,具有强大的精神熏陶作用。各级政府的教育、文化、财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联手实施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使这项活动常态化,政府部门从国家长远发展必须考虑拿出相应的资金,为中学阶段失去这一课的高校学子补课,增强大学生抵御“快餐文化”消极影响的免疫力。

3.立足自我,加强引导

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高校的每一届主政者和广大教师都要将已经确定的校训、学校精神和其它优良传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加以积极的传播,要善于通过会议、仪式、活动等方式很好地渗透其精神实质,遵循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规律,小火慢炖,以身作则,引导大学生把校园文化的精神植入自身思想中,成为其做人行事的风格、守则。

本文是辽宁省教育厅立项的科研项目(编号2010078)“‘文化快餐’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研究”调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J].中国青少年研究,2003(2).

[2]高清波,宋菲.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青少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大家都知道世界有三大菜系:中国菜、法国菜、土耳其菜,中国菜当为首,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其影响所以大,不只是吃的人多,更重要的是它的多变性、文化性、艺术性、神秘性。

但是中国菜不论有什么特性,它的核心还是它的味道。中国菜以味为核心这是一个共识。中国菜所以受欢迎,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菜系,首先是因为它好吃、味道好,尽管中国菜在造型、色泽、营养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但它的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味。

而中国菜的味和西餐的味、土耳其菜的味又有所不同,它的味是多变的,是不固定的。同样一个菜,比如一道糖醋鱼,10个师傅做出来的可能是10种味道,用料也不尽相同,但可能都好吃。比如做糖醋鱼的基本用料糖和醋,每个师傅的用料多少可能不一样,有的师傅可能在糖醋之外还要多加一些其他调料,炸鱼时的油温、鱼炸的时间长短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可能都好吃,而味可能都不同,有的糖醋鱼更甜一些,有的稍有甜味。再比如辣味是中国菜味道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味道,但四川的辣与湖南的辣、陕西的辣又不一样,四川是麻辣,湖南是香辣,陕西是酸辣,在做法上更是大有不同,辣味更是不同。

香是味的中心、味的核心,但香在中国可能有几十种,四川人是越麻辣越香,山西人是越酸越香,羊肉泡则是咸香,广东菜则是鲜香,杭州菜是清香。关于香的说法就更多,鱼香、麻香、酱香、鲜香。同样一个酸,山西醋则是纯酸,镇江则是香酸,陕西则是酸辣等等。

二、中餐的艺术性

中国菜首先是一种美食,第二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艺术。在中国的所有文化中,饮食文化是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说它是文化,因为它本身就是全国各地各种风俗、民俗、风情的结晶,甚至是当地人性格性情的表现。如四川成都人的麻辣火锅、陕西人的羊肉泡、广东人的生猛海鲜和上海人的温文尔雅等。饮食是一种文化,还表现在它吃的过程、吃的形式,更在于它的形态。陕西的面条有上百种,做法吃法都不一样,四川的火锅有几百种,用料也不一样。说饮食是一种文化,同时它又是一种艺术。艺术具有欣赏性,更具有个性。一张画、一个题材都具有个性,比如驴,黄胄的驴画出来就是与众不同;同样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几十个人几百人同时画,画出来的形态都不相同,但可能都是艺术,都是精品。而中国菜也正是这样,每一位烹饪大师,同样都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画家、一位书法家,他的菜就是他的书法、绘画,他烹饪出来的菜是艺术,他创作菜、烹调菜的过程也是艺术。我看过不少烹饪大师烹饪的过程,那简直就是在做诗、作画、写字,有很大很高的欣赏性。其中一位烹饪大师,炒勺在他手里龙飞凤舞,菜炒好后倒在盘中自然成型,美妙无比,不能不使人佩服。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全国的几十位烹饪大师叫在一起烹饪同样一个菜,他们会做出几十种不同的造型和口味,但可能都让人称奇、称绝。但是假如把这几十个、几百个厨师的技艺汇集到一个人身上,让一个人去做,他只能做出一种菜,一个口味;如果让一个机器人去做,一个机械去做,那绝对不是艺术,不是文化,而只能是一个产品。

三、关于标准化

标准化是烹饪界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争论最大的话题。标准化讨论是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进入中国后引发的一个话题。可以说没有洋快餐就没有关于餐饮标准化的说法,人们对肯德基的推崇,对麦当劳的推崇,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快餐的探讨,同时也引发了中国餐饮标准化的讨论。

餐饮标准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没错,但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一个产品来说,尤其对一些中式小吃、快餐来说,确实必要,中国的快餐要想做大做强,要想走出国门,形成产业,标准化、机械化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也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马兰拉面等。

但是,标准化绝不适用于中国烹饪的全部,尤其不适用于中餐。中餐是无法标准化的,更不能要求其标准化,标准化实际上是工业化的代名词,如果标准化了,就不称其为中国菜,也就没有文化了,而没有文化的中国饮食和中国烹饪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说中国饮食多么发达、科学、艺术,首先就在于他的个性化、多变化、随意性、艺术性。我认为中国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都要由个性化的厨师来烹饪,而不能用机器人去烹饪。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北京、在上海、在西安,只设一个粤菜馆、一家川菜馆、一家陕菜馆,几十万、上百万m2的餐馆里边只有几个机器人在做菜、做饭,做出来的菜全北京人吃的都是一个口味,全上海人都吃同一个菜,那是何等的乏味!或者上海、北京、西安有几百家、几千家不同的菜馆,但菜的味道造型都一样,那又是何等的没意思!所以,我主张小吃标准化、工业化,到哪里都是一个味道;但是如果把中餐也做成一个样,糖醋鱼、鱼香肉丝都做成一个形状、一个味道,用一样的调料,那你能吃上几天?

四、关于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化和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洋快餐进入中国,随后像洪水一样泛滥,传遍全国,肯德基、麦当劳开一家火一家,人们争先去吃、排队去吃。人们争先恐后,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同时,一些人就研究肯德基、麦当劳,思考为什么他们会火起来,吃的人那么多,而中式快餐却火不起来。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中国人当中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的人有多少,100个人中有几个人每天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是什么人去吃麦当劳;二是麦当劳、肯德基经营成功的秘诀是不是就是简单的标准化、工业化?我以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化就能说明问题的。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ncome level and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inese fast-food market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and the competition of fast-food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of Chinese fast-foo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ast-foo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st food enterprises.

【关键词】中式快餐;SWOT分析;产业化

【Keywords】chinese fast-food;SWOT analysis;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S9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27-04

1 引言

在中国,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再加上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自1987年4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开始引入到中国。由此也开启了中国快餐业发展之路,中式快餐零售额到2015年已达到5976亿元,年均增长17%。从其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快餐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

2 对快餐及快餐业的界定

快餐(Fast food)一词源于美国,原意是指餐馆供应的可以快速提供的饮食。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肯德基进入中国,也把快餐作为一种业态引入了中国。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提出意见,他认为,快餐业就是烹饪的工业化,而烹饪工业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而笔者认为由国内贸易部在1997年颁布的《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中对快餐及快餐业作出比较明确清晰的界定。

快餐是为消费者提供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服务的大众化餐饮,具有以下特点:制售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便捷、价格低廉;快餐经营主要采取店堂加工销售和集中生产加工、现场出售或送餐服务等形式。快餐企业既包括以标准化、工业化和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快餐企业,也包括以手工操作、现场加工和单店经营为主的传统式快餐企业。从以上的界定可看出快餐业以价格低廉、服务快捷为基本特征。快餐业经营模式有传统和现代两种之分。如以口味习惯来划分则可分为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1]。

3 中国快餐业的发展现状

3.1 中国快餐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增长速度快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快餐业开始兴起,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快餐市场不断扩大,发展非常迅速。快餐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餐饮业的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中国餐饮业年零售额从2008年的1.265万亿元到2013年的2.557万亿元,中国餐饮市场的零售额复合年增长率为15.1%,预计2018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4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8%;而快餐行业年零售额从2008年的2438亿元增至2013年的54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5%,高于整个餐饮市场零售额的平均数,到2018年快餐业零售额有望达到1.165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4%,

远高于餐饮业的11.8%复合年增长率,同进快餐业占整个餐饮业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19%到2018年有望增长到26%。

3.2 中国快餐市场以中式快餐为主导

虽然中国快餐业是以西式快餐肯德基的进入为发展契机,但是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国内的消费者还是偏向于中式口味,以中式快餐为主导。如图2所示,2008到2013年,或者说到预计的2018年中国快餐业零售额中80%的份额为中式快餐所占据,西式快餐仅占20%。

3.3 中国快餐市场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体

从快餐消费市场的年龄构成来看,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如图3所示,15~20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21.9%,20~30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43.6%,30~40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18.4%,40~50岁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9.8%,50岁以上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6.3%。其中40岁以下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80%以上。

4 中式快餐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是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本文在此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式快餐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识别发展机会与威胁,为中式快餐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以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为基础构筑文化优势

中国的饮食文化通过岁月的积淀,绽放出绚烂迷人的光彩。在这样深厚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式快餐自然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禀赋。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究其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就在于文化积淀。中国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点是西方饮食望尘莫及的。

4.1.2 营养搭配更合理,符合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

中式快餐对于营养的搭配十分讲究,荤素之间的搭配,主食和副食的搭配,蒸、煮、炖、炒烹制方式的搭配,综合其特点,就是突出其营养均衡的特点。这与西式快餐的“三高三低” ,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的膳食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1.3 品种丰富,口味更趋多样化

中式快餐品种非常丰富,水饺、面条、米粉、煎饼、包子、米饭等等主食品种多样,再加上不同烹制方式下的多样化口味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和偏好。而西式快餐,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本土化策略,品种和口味也有所调整,但在口感上并没有过多的变化。从产品的差异性来讲,中式快餐具有绝对的优势。

4.1.4 价格合理亲民

中式快餐在价格方面更为合理亲民。西式快餐人均消费价格在30~50元,这一价位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讲偏高。而中式快餐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为合理,并且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价格选择。

4.2 劣势(Weakness)分析

4.2.1 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程度低

现代快餐业要求通过标准化实现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而中式快餐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突出表现又构成标准化的障碍。中式快餐缺乏统一的制作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产品质量更多依靠厨师的个人经验,这不利于对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把控。如果在不同的门店所出售的产品不能够达到标准和统一,就会导致与顾客的期望产生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式快餐在服务上也缺少标准化的流程,没有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体系。而西式快餐则把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了完全的标准化,制定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统一的制作标准以及细化的服务流程,通过标准化的细节和程序管理来控制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更加有利于连锁扩张。比如肯德基有着全球统一的经营方针“CHAMPS”,要求保持美观整洁的餐厅,提供真诚友善的接待,确保准确无误的供应,维持优良的设备,坚持高质稳定的产品,注意快捷迅速的服务。

4.2.2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相比西式快餐,中式快餐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由于缺乏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很多中式快餐企业在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后继力。根据调查,中式快餐企业一半以上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并实行适量工厂化生产;完全手工操作的占21%,多数中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手工操作、现场加工和单店经营为主的传统式快餐企业。只有26%的快餐企业采用完全工厂化或以工厂化为主、手工操作为辅的经营操作方式,其中多数西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工业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快餐企业。以2015年为例,根据其经营规模和品牌的影响力进行综合排名,中国连锁快餐企业前十强依次为:肯德基、麦当劳、真功夫、德克士、必倏汀⒂篮痛笸酢⒗龌、味千拉面、马兰拉面、大娘水饺。无论从数量还是排位上看,中式快餐入围的只有四家,并且只有真功夫挤入前三名,可见中式快餐企业与西式快餐企业之间的差距。

4.2.3 产业内社会化组织程度低

中式快餐业的连锁经营离不开标准化的发展,而标准化又需要产业化的支持,包括诸如冷冻链等技术开发、相关工业机械的研制以及全国统一的配送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在国内还仅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4.2.4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凝聚力差

二十一世纪,竞争的核心无疑是人才的竞争。而中式快餐企业往往忽视对员工的系统培训,也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导致员工素质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人员流动频繁。而西式快餐企业如肯德基就有自己的多层次员工培训体系,从餐厅服务员,餐厅经理到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培训不仅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员工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发展,使员工变成人才,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4.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4.3.1 中国快餐市场发展潜力大

虽然近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仍旧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在餐饮消费上的能力也随之增长。同时,餐饮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外就餐的比例在提高,工作餐、学生餐市场不断扩大,使得快餐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同期的GDP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4.3.2 国家的支持力度加大

为了扶持中国快餐业,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快餐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比如原国内贸易部颁布了《连锁商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同时也制定了支持餐饮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大力支持餐饮企业“全产业链”建设,降低餐饮企业税费负担,支持餐饮业开展技术创新等。

4.4 威胁(Threats)分析

4.4.1 西式快餐业发展迅速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西式餐饮进入中国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并且范围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伴随着这种数量的扩张,西式餐饮文化的进入,中国消费者接受西式餐饮文化也越来越普遍,这于中式快餐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一种挑战。

4.4.2 行业进入壁垒低

快餐企业从投资的角度看,投入的资本小;从技术角度看,所需技术门槛低。随着快餐市场的不断扩大,就会有大量的新进入者,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4.4.3 饮食文化的改变

在肯德基和其他西式快餐企业成功的营销方式下,他们的产品夹带着文化输入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比如肯德基把市场定位在儿童,虽然初看受基面挺窄,但由于找准了一个辐射能力很强的利基市场,在孩子的带动下,父母逐渐熟悉并认可了各式各样的鸡翅和汉堡。如今,吃肯德基不仅是品尝好味道,更是一种时尚,成功地实现了和中国文化结合,这使中式快餐面临更大的威胁。

5 中国快餐业发展策略建议

近年来,无处不在演绎着变化两字,宏观经济在发生变化,商务模式在发生演变,科技在不断进步,市场在变化,那么中国快餐业将如何顺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5.1 充分挖掘中国饮食文化价值并倡导饮食新时尚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直追求精美和养生两大主题。同时,随着消费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倡导新的饮食理念,引领饮食时尚将成为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势必要求快餐企业不断地创新与改变。中式快餐企业在秉承中华传统饮食的美味、养生理念下,提供悠闲的环境、轻松的氛围、精致的简餐、人性化的服务,突出文化价值,满足了顾客的深层心理需求,从而培养中式快餐的忠诚顾客,提高中式快餐的附加值;这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本源。

5.2 加快社区化步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多元化要求以及快餐市场饱和度日益增强,属于日常消费的快餐更是要加紧社区化的步伐。中式快餐企业在社区竞争中优势更为明显,以小而精的开店模式,进入社区,扩大发展空间,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5.3 推进产业化进程

中式快餐由于其多样性特征很难完全标准化,但是可以进行部分机械化和工业化,比如马兰拉面的汤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而服务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快餐企业的服务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融合,建立自己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流程。与此同时,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战略联盟,从而推进产业化进程。比如中式快餐企业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渠道的控制,产品的生产和物流等非核心环通过战略联盟外包[2]。

5.4 依托外卖平台大力发展02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中国快餐企业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据统计,2016年饿了么日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以33.6%的份额排在第一,美团外卖随后达33.5%,百度外卖占18.8%的份额。网上订餐渐成外卖主流,将网络订餐送到家,依靠电商促营销已然成潮流。中式快餐企业必须顺应这个潮流,快速进入外卖平台,依托外卖平台更好地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和互动。

5.5 利用“大数据”进行全面布局

现在已然进入DT时代即数据时代,中式快餐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需求,通过新科技手段进行经营数据分析,更深入地了解消费动向,立足市场前沿。比如德克士开始在华东的餐厅上线了CRM会员系统做大数据的挖掘。数据就是信息,信息就是竞争的关键。

在动荡不安的市场竞争中,对于中国快餐市场而言,不少快餐企业在变革中败下阵来,但也有不少快餐企业蓄势待发,在竞争中崛起。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提前谋略,才能抓住机会在竞争中最终取胜。

【参考文献】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肯德基;永和大王;营销策略

一、企业简介

肯德基诞生于美国,现为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拥有。其主要提供炸鸡、汉堡、薯条、汽水等快餐食品,是广为人知的洋快餐企业。永和大王作为中式快餐的领军企业于1995年在上海成立。2004年永和大王与菲律宾快餐巨头快乐蜂餐饮集团成功合并,力争成为中国快餐业的第一品牌。永和大王将自身定位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学习型企业。

二、产品策略分析

1、肯德基的品牌策略

(1)品牌策略。肯德基实行品牌化,花白胡须、白色西装、黑色眼镜的微笑老人的形象已经成为肯德基独一无二的品牌图案。而中国的快餐企业同样也在学习这种品牌化。(2)品牌归属策略。肯德基通过人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理念、提供物超所值的附加产品来获得顾客的品牌归属。(3)品牌扩展策略。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可以使新产品较容易的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如果品牌扩展成功可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和企业声誉。肯德基的产品一上市就会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并且满意度较高。这为肯德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肯德基的产品本土化策略

作为世界最大炸鸡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坚持产品的本土化策略,在世界各地研制和推出能满足当地人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1)品牌本土化。品牌的成长过程一般分为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三个不同阶段。肯德基初入中国市场时其主要目标是让中国人认识这个洋快餐。肯德基在不同地区店面的室内设计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保持着肯德基自身独有的品牌特色并配以适当的宣传,让大家对肯德基这个品牌有个完整的认知。肯德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改变着国人的生活习惯,也给我们制造了很多关于它的品牌联想,一提到肯德基,大家脑海里很自然地会浮现出山德士上校、薯条、鸡块、肯德基玩具等;肯德基注重培养消费者对它的品牌忠诚度,这样一来他们对品牌偶尔出现的一些失误也能很快的给予宽容。例如肯德基在中国出现“苏丹红事件”、“福喜事件”等,当时闹得人心惶惶,但是在企业向公众公开道歉积极应对以后,那些忠诚消费者很快就能继续在肯德基用餐。(2)菜单本土化。我们可以从肯德基产品类型这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肯德基的本土化营销手段:就肯德基的菜单来说大部分产品符合中国人的基本生活要求,特别是中国青少年儿童。比如:肯德基的炸薯条、烤鸡翅、烤鸡腿等等的食物是少年儿童的所爱,大多数成年人则比较喜欢肯德基的汉堡套餐以及中式性质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制作时间比较短,可以满足人们对高效率的需求。

3、永和大王的产品策略

开发新产品是永和大王企业维护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开发新产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完全创新新产品。永和大王重视创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的利用价值和新吃法;另外,引进新的食品材料,在食品的美味、样式、营养价值上进行提升。尝试引进西方餐饮食品和饮料,改变原本单一的中式餐饮,使其食品更受顾客青睐。(2)升级换代新产品。永和大王快餐企业借鉴其他快餐企业的成功经验,比如:在某种食品方面做细做精,像大娘水饺那样。(3)改良新产品。永和大王快餐企业可以在快餐食品的外形、口味、营养价值、品类、色泽、颜色、包装等方面做出某些改进。就像可以将饼类可以真空包装,这样可以方便顾客带走或者是外送等。

三、价格策略

企业要制定产品的价格,首先要确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定价目标,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取得产品的价格。为此有以下几种价格策略:

1、平价策略

永和大王快餐企业可以利用较低的价格扩大销售量,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要维持企业生产,就要规范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或者依靠先进的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以保证永和大王快餐类食品在低价的基础上仍有利可图。

2、会员价格策略

快餐连锁店实行会员制,消费者存入一定数量的现金或选购一定量的产品即可成为会员,会员在买产品时可以享受价格优惠,在节假日可获得一定的奖品。虽然这在短期内降低了企业利润,但却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可支配资金,并取得可观的会费收入,有利于获得顾客、培养顾客忠诚,使企业与顾客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拓展市场、增加利润。

3、心理价格策略

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的消费者往往对商品价值与品位高低有着不同的偏好,因此,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及特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1)尾数策略。尾数策略是指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某种心理,尽可能在价格数字上不进位,而保留零头。比如:一份快餐的套餐价格是39.5元一定会比40元给顾客带来的吸引力大得多。(2)促销策略。促销价格策略主要是利用消费者“求廉”的心理,运用价格手段进行促销。快餐企业将某些食品低价甚至低于成本销售,主要是为了通过降价商品吸引顾客上门,使他们对没有降价的商品产生兴趣并进而购买,最终达到促进全部食品销售的目的。

4、差别价格策略

企业采取统一的价格有利于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统一定位,但企业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市场供求和付款手段等因素制定有差别的价格。(1)顾客差别价格策略。这是指对同一项产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制定有差别的价格。在肯德基餐厅儿童跟成年人的消费就存在差异,情侣和家庭的消费也存在不同。具体类型具体对待也有利于餐饮类快餐的发展。(2)地域差别价格策略。由于地域不同,人们会对同一种食品产生不同的需求强度。无论是肯德基还是永和大王,其产品价格全国不同地区存在各种差异,这就是地域的不同决定了价格的不同。

四、渠道策略

1、选址策略

(1)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对于肯德基和永和大王这类快餐企业来说,黄金地段、市中心等繁华地段是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地方人流量较多适合快餐企业的发展和盈利。(2)针对目标消费群。肯德基和永和大王的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儿童和家庭成员。所以在布点上,一是选择人潮涌动的地方,如在购物中心、火车站等交通集散点周边;二是在年轻人和儿童经常光顾的地方,比如在儿童乐园附近设点,方便儿童就餐,肯德基就非常注重这一点。(3)讲究醒目。快餐的布点都选择在一楼的店堂,透过落地玻璃橱窗,让路人感知餐饮文化氛围,体现其经营宗旨——方便、安全、物有所值。由于布点醒目,便于顾客寻找,也吸引人。

2、快餐企业的渠道策略

(1)直销送餐策略。在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直销送餐都有很大需求,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对于中国快餐企业而言,目前可以采取的方式是区域物流配送站和第三方外包相结合的直销。(2)在大型购物中心建分店。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倾向于在所在的购物中心内就餐,这也为快餐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商机。(3)逐步建立专业渠道。目前,我国快餐企业在渠道上大多使用制,降低了自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建立自己的专业渠道,并和制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4)选择性分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的中间商去销售自己的产品,要评估中间商经营时间的长短及其成长记录、清偿能力、合作态度、声望等,要把重点放在有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与本企业有相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真正达成合作的加盟商。(5)短渠道策略。为降低成本,要建立快餐的配送中心(中间商)-连锁店-消费者的短渠道通路,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可以使得成本低、物流快、效率高。短渠道策略还要求快餐企业将其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在缩短销售渠道的同时增加销售网点以求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并提高销售量。

五、结论

本文对中西快餐企业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作为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新生事物,快餐这一行业迅速在中国市场立足和发展,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快餐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小,利润较低,竞争力不强。在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餐饮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式快餐企业在强势品牌创新上比较落后,缺少强势品牌,对中国快餐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2、从多角度分析,中式快餐企业永和大王在多个方面应该借鉴和创新肯德基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营销策略方面。通过策略的创新及组合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注重提高中式快餐的形象,扩大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3、中式快餐要清楚在与西式快餐相比的优点和缺点,创造属于中式快餐自己策略,并创造出有中华文化、民族特色的餐饮。

作者:陈志鹏 吴涛 王晓慧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志跃.中式快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海警学院 网上自助 订餐系统

1 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

公安海警学院的前身是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原名为“武警水面船艇学校”,始建于1983年7月(国务院[1983]149号文件),当时隶属于武警总部,1985年9月开始招生开学。1993年8月,学院移 交公安部领导,归口公安部边防局管理,更名“公安边防水面船艇学校”。1996年开始组织申办专科的筹备工作,1997年9月终止中专招生、依托武警学院(廊坊)实施大专教学。1997年下半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在长沙召开的会议上,顺利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1998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建立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教发[1998]18号文件),学校更名为“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公安部直属的一所普通学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在海警学院正式运行。

1.1 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起点各异,对物联网的描述侧重于不同的方面,短期内还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物联网定义。

大多数比较偏向的物联网定义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并通过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的更高境界。

1.2 物联网技术体系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这也体现出了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物理基础

订餐系统采用了160×98点阵的显示屏和超小的输入键盘,整个机身小巧美观,重量只有70克。无线数据下载功能,无需使用连接线即可进行系统数据的下载,真正实现了无线双向通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信号放大技术,使其空旷通信距离可达1000多米室内可达200米以上。采用了国际通用的ISM频段,不需要申请无线频率、无需支付信道使用费,具有通信稳定可靠、费用低廉等优点。实现了餐饮业向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飞跃,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无线集成等特点,利用RFID射频技术,在每一个餐具底部植入RFID射频芯片,餐具进入结算区后(射频天线感应区),通过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进行读写操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通讯技术,实现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的通信和管理,实现快速结算。主要为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餐厅、快餐连锁店等提供自选式快速结算服务,通过在餐盘底部植入射频芯片的方式,实现快速结算,与传统的结算方式相比,智盘系统具有速度快、核算准、体验佳、无人值守等特点。

该方案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涵盖用户自助开台、自助选菜、自助结算、自助服务功能,通过智慧餐台对餐厅进行智能化布控,全方位升级改造,有效降低餐厅运营成本、提升顾客用餐感受,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餐厅。

2.1 方案介绍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智慧餐台智能结算综合解决方案。主要通过读取智慧餐具中RFID标签的方式,进行统一计价,并通过一卡通账户中的卡片进行支付。数据信息交予一卡通系统进行汇总管理,智慧餐台通过液晶显示屏将各类图文信息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客户。

集成一系列智能化、自主化的应用设备,并应用在充值、结算、就餐等各环节,对餐厅实施智能化布控,实现自动结算、自助充值等功能,节省餐厅人工,降低运营成本,打造智能化、现代化的餐厅,可广泛应用在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餐厅及快餐连锁店。

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故障率低,并且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交易流水等重要数据不丢失。系统具备快速支付、安全高效等特点。

2.2 系统结构――分为两大部分

智慧餐具:智慧餐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色彩的碗碟,每一种色彩对应一个价格,内置RFID标签,供智慧餐台读取菜品和价格信息进行结算。

智慧餐台结算系统:在每一个餐具底部植入RFID射频芯片,餐具进入餐台结算区后(射频天线感应区),通过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进行读写操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通讯技术,实现对餐具底部RFID射频芯片的通信和管理,实现快速结算。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警学院网上自助订餐系统特点

由于打印系统所使用的串口通讯线路较长,很容易受外界电磁脉冲的干扰(如大型用电设备开启与关闭的瞬间都会产生高压脉冲),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或烧坏打印机和电脑设备,针对此问题特别自行设计制作了光电隔离器(打印长线驱动器)。系统特点为:

3.1 人机交互

系统界面通过色块对各类信息进行区分,重要信息将在界面上突出显示,我们为您呈现更多精彩;触控操作灵动流畅,强大功能,一触即发;可自定义的语音提示,伴随整个流程。

3.2 安全稳定

工业级的系统环境,8mm厚度的钢化玻璃台面,台身采用高强度冷轧钢板静电喷塑,轻松应对高温、潮湿、油污,为您全天候待命;数据本地存储并自动上传服务器,支持脱机使用,数据安全双重保障;内置工业级读头天线,信息读取更稳定,更灵敏!

3.3 操作简单

智慧餐台使用全中文触控操作,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功能操作简单,前端操作员数量少,员工只需经过简单快速的培训就能立刻上岗,整套系统运作不会因员工流动和缺乏培训受到影响。

3.4 安装方便

智慧餐台由于采用工业级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等优点,只要接通电源,连接网线,智慧餐台就能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3).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1).

[3]郭卫斌,杨建国.计算机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8)。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

[5]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3).

[6]张凯,张雯婷.物联网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

作者简介

王宇舟(1994-)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现为公安海警学院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

快餐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快餐业 工作满意度 一般影响因素 关键影响因素 传记特征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自1987年肯德基进入我国开始,国内快餐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营业额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率。2004年,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有100多万个,年营业额达到1500亿元,分别占到全社会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迅速的发展带来了行业以及企业实力的增强,但另一方面,快速的扩张,也催生出了很多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员工工作满意度不高所带来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的问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待遇水平偏低、个人难以提升等现象始终困扰着快餐业的员工。哈佛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顾客满意度就会提高5%,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是顾客满意,在凸显服务质量的快餐业,“只有员工满意,才能使他们服务的顾客满意”这一信条更应该得到遵守。基于现实情况与该信条之间的矛盾,我们很有必要对快餐业这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进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2.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肯德基、麦当劳、成都小吃等快餐企业的实证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与SPSS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影响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般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探讨个人传记特征如性别、年龄、任职时间等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些分析结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具体情况,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帮助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

3.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定义:(1)综合性定义:员工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一般态度;(2)期望差距的定义: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员工在工作中实际获得的价值与预期应获价值之间差距的大小;(3)参考架构的定义:员工对其工作参考面的情感反应。本文中采用第三种定义,认为工作满意度反映的是员工对工作条件、人际关系、个人提升等各方面因素的总体感受。

工作满意度与众多的激励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对工作满意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大致有三个方向:(1)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采用参考架构的定义,归纳起来有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对工作背景的满意、群体的满意,以及企业的满意;(2)对工作满意度水平测量的研究,包括定性与定量两部分,可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问卷法,MSQ、JDS、JDI等都是在国际上运用相当广泛的著名量表,国内一些学者则对它们进行了本土化研究;(3)对工作满意度的结果变量的研究,这些结果变量主要有工作绩效、离职率、缺勤率等。

然而具体到快餐业来说,国内在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少,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快餐业的发展历程太短,还没有吸引研究者的目光,同时也因为快餐企业目前的管理重心仍然在于追求规模的扩大,以及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达到利润的最大,而忽略了对于内部员工的管理,从而没有在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上投放精力。

二、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问卷设计、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在参考了众多的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之后,结合快餐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出了《快餐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调查员工个人传记特征,第2部分用25道题来调查员工对工作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情况。在25家快餐企业中投放问卷150份,最终收回问卷141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问卷有效率88%。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对问题答案的赋分运用李克特式量表法,从A-E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

2.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在进行信度分析时,使用的是内部一致性法,以Cronbach’s α系数的值作为评估标准,通过SPSS因子分析,得到α系数为0.934,而一般认为α系数只要达到0.70以上即可视为通过信度检验,可见本问卷的信度是很高的。

在衡量问卷的效度时,使用KMO(取样适当性量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数值作为衡量指标,本问卷的KMO=0.815>0.80(Kaiser准则中规定的判断值),Bartlett球形检验也符合显著性要求(p

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一般影响因素分析。通过SPSS因子分析法得到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1所示。由表3-1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各主因子的线性表达式:

通过因子分析,将问卷第2部分的问题归纳为互不相关的6个综合指标(主因子),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74.682,非常接近标准值75%,可以认为这6个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出24个问题蕴含的所有信息。

抽取主因子所对应问题的共性含义,给6个主因子以合适的名称,得到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般影响因素,从F1-F6分别是公司氛围、公平性、个人提升、工作适应性、公司整体认同感、工作回报。

(2)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在一般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PSS回归分析,计算每个一般影响因素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度(如表3-2所示),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总体满意度)=0.723F1(公司氛围)+0.402F2(公平性)+0.104F3

(个人提升)+0.073F4(工作适性)+0.215F5(公司整体认同感)+0.584F6(工作回报)

相关度系数反映一般影响因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将F1-F6与Y的相关度系数按大小排列,可见F1、F6、F2三个主因子与Y的相关度系数较大,依次为0.7232、0.584、0.40,其他主因子的相关系数与这三个相比差距较大,从而本文将其确定为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因素F1――公司氛围:快餐业员工是个非常年轻的群体,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由于工作特点的原因,他们追求轻松愉快的组织氛围,40%左右的员工对这点并不满意。

关键因素F6――工作回报:员工受迫于经济压力,对薪酬福利等工作回报非常关注,近50%的员工对工作回报不满意。

关键因素F2――公平性:员工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平等的环境,近50%的员工认为企业内并不是很公平性。

(4)快餐业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分析。由于个人传记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在测量快餐业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水平时,只需对6个一般影响因素的总体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加权系数按相关度系数赋予,得到快餐业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为3.24分,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为中等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对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所做的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快餐业员工呈现年轻化、单身居多、女员工较多、学历不高、任职时间短的特点;影响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般因素有6个:公司氛围、公平性、个人提升、工作适应性、公司整体认同感、工作回报;影响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有3个:公司氛围、工作回报以及公平性;性别、婚否、年龄、学历、任职时间这5个个人传记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都不显著;以5分为满分的话,快餐业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24,满意度仅为中等水平,有待极大提高。

2.建议。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快餐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以供快餐企业的管理者参考:1)营造良好的公司氛围。引导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公司良好的人际环境;2)改善快餐业员工的待遇。提高快餐业员工的总体工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两班倒或者三班倒的方式,降低员工的工作负荷;3)提高企业内部的公平性。①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落实到之际中。结合具体情况,参照国际上优秀快餐企业比如肯德基等的绩效考核模式,对员工的工作量进行考核,更要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考核;②制定合理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规避个人主观色彩带来的经营风险、管理漏洞,主要有财务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公司奖惩制度等;③提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以及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并掌握管理的艺术,削弱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对公司的负面影响;4)关注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针对快餐业员工学历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组织有效的教育与培训,让员工掌握科学文化,并立足于实际运用开展工作培训。

参考文献:

[1]阎宇:中国快餐发展形势分析报告[J].CHINA FOOD,2006,6~11

[2]高媛马威徐洁宜: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D].2005,21~2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