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与分析范文

财务与分析范文

财务与分析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最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最优,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最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全面。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全面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性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最优,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分析;防范;预测;控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4.利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5.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企业在利用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分析。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多以“收益”为中心。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应有所转变,应逐渐向“现金流量”为中心转变。重点分析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应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后的企业运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其筹资策略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美子,吴秀兰.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5).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和深入,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成为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而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规划、决策、监督等管理成为促进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则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1.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的作用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及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逐步复杂多样化,这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中,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医院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求医院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从而保证财务分析报告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提高医院的财务决策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香.试析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完善.卫生经济,2010(1).

[2]范黎明.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133.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5篇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两者的概念不同。财务分析亦称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财务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查,以证实其与既定行为标准的一致程度,并将审查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经济监督活动。两者的目的也不相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分析是从财务数据人手及时发现企业总体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审计的目的是监督、鉴证和评价企业账务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审计适当提高财务资料的可信性。可以说财务审计是从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的核算过程中发现财务数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两者的概念和目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的内容也就不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动态的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进行相关联的比较计算出各类财务比率,从而分析总结出有意义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重点在计算和分析。财务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业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重点在核实和监督,内容不同就要求两者在实际操作上使用的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里又有很多分支。这些方法有些财务审计同样可以应用,有的财务审计人员却不会应用,或者应用后对财务审计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财务审计的方法是由取证方法和查账方法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些方法在财务分析过程中都无法应用。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两者的渊源相同,两者最初的渊源都是从会计实务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了解的需求。两者的工作基础对象相同。财务分析和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对象都是财务会计和财务经营活动。但财务分析工作更注重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应用,丽财务审计更关心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两者的服务对象基本一致,基本都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或所有权人,或是债权人,或是企业经营篦理者,他们与企业的资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工作人员都存在一定的责任风险。财务分析人员对其出具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也同样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有时会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财务凭证自身存在问题,而是财务分析人员和审计人员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也就存在了责任风险。

三、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依存关系

财务审计可以为财务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真实反映企业情况的会计报表,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我们知道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因此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报告的正确性。虽然通过财务分析也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财务数据,但是仅靠财务分析自身是无法核实清楚准确的财务数据。这个时候如果在财务分析前先开展一次财务审计,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调整,财务分析使将会有一个非常接近真实状况的财务报表数据来作为工作基础。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6篇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预测 控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五)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企业在利用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分析。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多以“收益”为中心。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应有所转变,应逐渐向“现金流量”为中心转变。重点分析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应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后的企业运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其筹资策略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美子,吴秀兰.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5)

[2]朱小霞.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11(08)

[3]兰启聪,毕玉平.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29)

[4]杨大红.论融资结构的财务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17)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预测 控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五)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企业在利用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分析。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多以“收益”为中心。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应有所转变,应逐渐向“现金流量”为中心转变。重点分析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应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后的企业运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其筹资策略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美子,吴秀兰.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5)

[2]朱小霞.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11(08)

[3]兰启聪,毕玉平.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29)

[4]杨大红.论融资结构的财务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17)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一、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概述

若论其根本,保险公司本身实际就置身于各种风险漩涡之中,是对风险进行经营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以保险的形式集中处理各类风险,并将损失进行均匀分摊。针对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和类型,通过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而言,尤为重要。而在利用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之前,首先要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即“感知风险”。其后才可进行“分析风险”。利用财务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规避,争取以最小的分析成本获得最优的财务风险防范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趋于过剩。保险公司逐渐落入一种怪现象,即经营规模越大,亏损越多。保险的保障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纵然有客观原因,但是保险公司自身未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防范和分析,是其主要原因。当前,倘若将财务风险防范比喻成保险公司这匹马车的拉的马匹,那么财务分析将是驾驭马匹的马夫。马夫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与财务分析的现状及其中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资金利用率较低,投资规模和投资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重规模,轻效益”。在这种主观认识下,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的利用较为忽视。倘若单从理论上讲,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利用率应为100%,投资方向主要是债券、股票、不动产以及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当前的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资金投资利用率能达到九成左右。而我国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但保险公司资金投资利用率却只有五成多。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在有限的投资中,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也基本仅是公司债券、基金等。投资规模和投资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

(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财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其实很广泛,如前文已述,可以投资于债券、股票、不动产以及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虽然现在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和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但是随着保险公司的发展,倘若投资范围逐渐广泛,那么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会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根据著名的保险理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需要保险公司针对不同的保险品种和偿还期限,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虽然这种投资模式能够将财务风险有效的遏制在摇篮里,但是对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工作加大了难度。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具有财务分析的基本专业能力,还要对各类投资品种;每种投资品种的特点、偿还期限;投资组合等要有充分且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是具有开阔财务视角、懂的各种投资内涵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人员却很少具有这些能力。

(三)保险公司在财务风险防范的财务分析之中对财务信息关注度明显过高,忽视了其他因素

我国的保险公司通常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原则。在财务风险分析时,侧重于在该原则下研究财务数据,对非财务信息把握和关注较少。但是,财务分析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利用更方便也更直接,但是由于财务数据多是来源于财务报告,在时间上已经滞后,是对保险公司过去事项的总结归纳。因此,单靠来自于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数据分析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未免过于滞后和失效。同时,保险公司在财务风险的分析过程中,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较为忽视。其实,保险公司属于高风险企业类型的同时,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也往往较大,有时这些非财务信息甚至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更大。因此,忽视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和分析,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其实是极为不利的。

三、加强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一)通过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一个公司的经营来说,稳定的现金流是保险公司持续经营的根本。从短期来看,公司的维持不仅仅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更重要的是合理分配和管理各项现金流量,保证公司的资金链不会断裂。对于一个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它的往来款项会趋于稳定,而且往往大于其净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重视对于资金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一套严谨并敏感的资金流动性预警体系,在公司资金流动性降低时能够及时的做出警示。并且,保险公司在编制资金流量预算时就要慎之又慎,把保证资金流动性放在首位。从而在现今流量预算的基础上,对财务的各项数据再进行汇总分析,对于保险业务的未来现金流入量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建立全面预算。以月份、季度、半年、一年为不同的统计分析区间,采取不同的基期数据,对各区间数据进行同比、环比分析,找出个中原因,为新预算的编制奠定基础。

利用杠杆可以成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公司正是通过将财务杠杆作用最大化来实现公司的经常经营。因此,对于分析举债业务的风险需更为看重。重视对于各种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以及对各投资单位的经营分析是保险公司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应综合利用投资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投资指标。

(二)保证资产和负债相匹配,合理利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负债经营方式,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重视其自身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问题。这里所说的匹配,不仅仅限于数量,在期限和结构上同样需要匹配。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并不能简单的累加,而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比如对于不同的险种,要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人寿保险是一种长期保险,强调安全和稳定,投资时就可以选择长线、营利性高的投资项目,比如投资不动产;而非寿险则需要强调流动性,不应采取不动产投资。任何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都应当做到科学和严谨,在选择投资时不能够盲目。应做到投资前要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做充分大量的数据搜集和整理,测算每个项目的风险水平。公司投资的盈利的提高往往需要牺牲资金的安全性或者流动性,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强化则往往预示着盈利的降低。当然,现今的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时,一般都会采用“一揽子”的投资方式,建立几个不同的投资组合,将投资风险合理的分散到几个不同的投资个体当中,例如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的组合,这样盈利性高、流动性差的项目就和盈利性低、流动性强的项目组合在一起,通过调整它们之间的机构关系,人为的修订风险水平和盈利水平。

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是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最为重要的三个原则。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期限与利率的对称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营利能力、资金流动性和投资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期限和利率相对称的原则,保险公司可以对其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的最终目的。这种方法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型保险公司所应用,它对公司投资资金的管理起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保险财务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

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业务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公司的领导,更应重视自身知识的丰富和业务能力的强化,做到不仅保险业务精通,还要拥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具备与保险业务相关的金融和法律知识,看问题能够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着眼,当然,较高的职业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员管理方面,公司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发掘好学上进责任心强的员工,挖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委以较为重要的职位。并且,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不断督促和激励他们建立更好的业绩,对于能力进步或者业绩较好的员工给与优厚的奖励,对业绩下滑或者缺乏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严格惩处。当然,在业绩分析时也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一味的要效益。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便能够不断激发公司员工的进取心和活力,全面提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仕林.入世:保险业如何“保险”?[J].中国工商,2011(11)

[2]李琼,赵明浩.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探析[J].华南金融研究,2012(05)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J]. 经济科学,2009(04)

[4]徐扬.信贷风险分析中的非财务因素风险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0(11)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55-01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徒增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

2.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首先,企业以负债筹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利率的上升使企业付息压力加大,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收益情况。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减少而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行业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债务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三)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参考文献:

[1]郑宇梅.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1篇

依照2011、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所提供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与识别财务风险。

(一)盈利能力

从2011年到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经营利润率指标呈现下滑趋势,由此表明,设计研究院经营生产盈利能力存在的风险较大。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也呈现下滑趋势,下滑比率也比经营生产利润下滑比率大,由此表明,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投资活动亏损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可用成本利润率反映出来。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也出现下滑态势,该现象不仅说明设计研究院经营效果比较差,而且还说明设计研究院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二)偿债能力指标

一般标准速动比率为1:1,标准流动比率为2:1,从表2可以看出,该设计研究院的这两项指标均比标准值高,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具有比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由于近年来该设计研究院没有贷款,因此企业具有较低偿债能力风险,然而,从另一角度也表明,该设计研究院具有不够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本身为自有资金范畴,并不存在银行借款,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并未对财务杠杆作用予以充分利用。

(三)营运能力指标

相比于2011年,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提升了其总资产利用率。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周转率持续降低,以主要因素在于一些流动资产呈现资本化,造成流动资产额的大幅度降低,对其周转率产生严重影响。

二、针对设计研究院财务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一)财务预算体系予以健全与完善

构建相对较为完善与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使其与财务管理环境相适应。采用拓展业务领域的方式,分散设计研究院所存在的宏观经济风险。由于设计研究院在近年来不断更新技术,大量现代设计方法应运而生,在这些技术被广泛推广的同时,产生大量新兴行业与市场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该设计研究院应该紧抓时期,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抢占新市场,通过多元化对外投资、企业联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式消除或者分散其财务风险。

(二)强化与完善设计研究院应收账款管理

该设计研究院必须在对欠款单位信用情况、应收账款构成、欠款金额以及欠款原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在完善设计研究院应收账款清收政策、构建应收账款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合理的对应收账款实施分类、按序管理。分析客户信用度,建立顾客信用价值机制,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制定有效的信用政策标准,进一步加强设计研究院账目清收管理。创建清欠小组,以追讨工程劳务费用与工程尾款。

(三)细化管理,全面控制设计研究院成本费用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报表 构成 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要读懂财务报表,并能做简单的财务分析,必须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一般来说,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表,也就是他的钱能生出多少钱来,只要利润高就好。而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来说,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绩效,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很关注。只有利润丰厚,才能让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均受益。对于债权人,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因为只有足够多的现金,才能归还他们的欠款。除此之外,比如企业员工,可能重视的是企业的经营现状,期望在企业经营好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薪水,所以他们也关注利润表。而对供应商,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只有资金运转良好,才能长期合作。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够体现企业在特定时点(比如2012年12月31日当天就是一个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它表明的是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同时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到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等。

2、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如果是流动资产,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超过1年。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3、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依据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资产,除了用来偿还债务外,剩下的不管多少,都归投资人所有。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的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

2、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多少以及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

3、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从而衡量企业收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的影响的会计报表。通俗地说,就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的信息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信息,从而能够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它能够说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或者说体现出现金来源和去向,从而全面地生活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3、由于它区分了不同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能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对其效率作出评价。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构成及增减变化情况的报表。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表》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身就是联系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作为企业投资者,理应非常关注自己股东身份以及份额的变化,该表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通过该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结构性变化情况。

3、通过该表,还能揭示出企业使用留存收益和公积金的情况。

(五)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按照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或有事项;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从应用指南规定的内容看出,财务报表附注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作用主要有:

1、它提供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披露,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它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等内容,增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3、它提供的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等,突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关注报表的重要事项。

总之,会计报表附注改变了过去单一数字式会计报表的概念,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二、财务报表的意义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盈利,赚取利润,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里。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与其他核算资料相比,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统和更有条理性的特点。事实上,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财务报告,才能深刻地理解报告所反映的经济实质,才能对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

三、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玄机。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一)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有、甚至长期占有,这种占有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估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盈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三)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曝光前一年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四)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四、财务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

(一)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二)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事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三)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四)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盈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五)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一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构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7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7000=1.43(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不到,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置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二)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

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作者单位:湖北铁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3篇

2.医院财务分析的原则:主次分明、简单易行、选择代表性强、独立性强、准确性好的指标;选择数量化、货币化指标;选择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指标,要求医院在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中实现相互平衡,保持良性运转。

3.医院财务分析与技术处理方法,是把医院的经营决策、质量管理和医院的资源效益等六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1)预算管理指标

①预算执行率:分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反映医院经营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收支管理水平。即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x100%;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x100%;

②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即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x100%;

(2)收支结余指标

①业务收支结余率,是指医院收支结余占总收入的比率,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开源节流的程度及医院管理水平,即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它收入) x100%;

②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全部资产中筹资借债所占的比重,有多少是靠负债得到的,如年度内资产负债率> 30%,表明医院自有资金发展的能力差,负债经营,如> 100%表明医院将资不抵债,黄牌警告;其比率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③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流动比率槃200%,只在达到这个比例,才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其比率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3)资产运营指标,是评价医院占有一定资金,实现收入收益所达到的水平;

①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的运营能力,如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运营能力差,其比率为:(医疗收入+其它收入)/平均总资产;

②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反映医院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其比率为:平均应收帐款余额x365/医疗收入;

③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为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其比率为:医疗支出中药品,卫生材料和其它材料支出/平均存货;

(4)成本管理指标,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①每门诊人次收入、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门诊收入耗费品的成本水平,成本越低,收益就越多,其比率为: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每门诊人次支出=门诊支出/门诊人次;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x100%;

②每住院人次收入,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是反映每住院病人收入所耗费的成本水平,其比率为: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出院人次;每住院人次支出=住院支出/出院人次;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x100%;

③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的程度与管理水平,即药品、卫生材料/(医疗收入+其它收入)x100;

(5)收支结余指标

①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薪酬收入的高低,其比率为: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②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对人员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情况,其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③管理费用率,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其比率为: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④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其比率为:(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x100%;

⑤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率,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一般医院的比例为2:3,反之出现以药养医现象,其比率为:药品收入/医疗收入x100%;

(6)发展能力指标,反映医院财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①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其比率为:(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x100%;

②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及发展潜力,其比率为:(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x100%;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财务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影响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也在增强,其中财务风险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关注。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贷款借入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到期还本付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清算。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不能收到预期投资收益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企业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和投资项目的扩大,投资风险也在增加。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合约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较弱,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商品款,造成赊销方的损失。类似的是银行贷款业务,当贷款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破产清算又不能归还全部贷款额时,银行就会产生巨额损失。

(五)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汇率的变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可能随着汇率的变动产生损失,尤其是外汇交易额较大的业务。同时,投资者所参与的外国投资额也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六)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制定了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汇率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汇率风险,导致企业外汇收支不平衡,产生汇兑损失。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降低资本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从而导致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过高,一旦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因为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张以及流动资金不足时,首先会向银行借款。

3、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筹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利率的上升使企业付息压力加大,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收益情况。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为督促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阶段,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合在一起,未能有效的对财务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监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二)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减少而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行业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债务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三)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关键是使其意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风险意识应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各工作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权责分明,理清各种财务关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起到促进公平,兼顾各方利益的作用。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根据模型分析,选择风险较少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五)分散企业财务风险

经济发展表明,多元化经营方式有利于分散企业财务风险。同时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某种产品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产生的收益抵消,避免了单一经营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此外,在资本市场上,企业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或筹资项目会大大减少单项投资的风险。证券投资组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多元化模式,多元化投资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企业预期收益。

四、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欠发达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尤其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8(5).

3、苏文成.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6).

财务与分析范文第15篇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所以说,它关系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它的收益情况。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而根据风险的来源,则可以将公司的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公司筹资因资金供需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经营风险又可以称为营业风险,指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公司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公司价值的变动,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流动性风险指公司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公司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里来讲,它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二是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总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企业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这便是外部原因。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许多企业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内部原因。还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的失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这些都是财务风险的成因。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财务风险的防范: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它的特征,想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那么要如何加强,如何防范呢?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也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要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方面控制。为防范财务,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的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风险。

还有就是可以实施债务重组,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困难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债务重组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为企业减压,增强活力,而且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可能会使债权人的权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债权人的破产风险,因此只要债务重组的损失不超过企业直接破产造成的权益损失,债务重组的实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能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所以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

当然能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一般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