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师德师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第1篇

1.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特别是工科类的教师,更是要将做事精细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出来,传输到大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淡化“长尊”意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时点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

高校教师要带着适度的怀疑批判精神,突破僵化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知识、新技艺。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他们带入科技探索的殿堂,以培育其基础科研能力。

3.教师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

高校教师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教师的教育成果还体现在学生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上,因此,教师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产研结合能力,要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道德风尚是伦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广大高校教师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师的意义,推动着良好师德师风的发展。但客观来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教学热情淡化

部分致力于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了高压高薪行业;部分教师忽视“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职业底线,无法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例如:忽视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上班只做分内事,下班就消失;上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无法在教育方式上突破创新;恪守“师道尊严”,与学生保持距离,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等等。

(二)科研动力退化

部分高校执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过于简单化、标准化,且过于注重科研。科研任务已经成了高校教师的“家庭作业”,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剽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申请、职称评定等盘根错节的评价制度,打击了部分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使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

(三)服务意识错位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教师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科研课题的优劣不再以学术质量论高低,而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研究成果成为了课题的附属产品,课题研究充满了营利性思维,这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科研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形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和网络化

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大都通过网络搜索科技信息,交流专业知识,表达学术见解。但是,这也造成部分高校教师运用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人脉资源,“汉化”国外成熟的科技成果,换取“名利双收”的短期效益。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阵痛

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从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到多元化教师培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从大学生学费公费到自筹,再到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宏观调整……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教师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道德观念逐渐模糊;矫枉过正的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又固化了部分教师的思想。

(三)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艰辛过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引用无度,甚至直接剽窃他人成果。高校教师道德品质的堕落,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倒车”现象。

(四)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的年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行评价等项目。由于评价项目由学生、教师等个体来完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好评而改变策略,讨好学生。科研经费报销制度过于繁琐,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大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平衡发展。

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师德培训,帮助高校教师改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和道德、法制观念等。要对新入职的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引导新入职教师适应高校教师生活,帮助其梳理职业规划和科研学术思路,做到同事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逐步铲除附着在高等教育上的商业土壤,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回归公益化,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

应逐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校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还应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淘汰制度,让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底线,预防教师腐败堕落,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第2篇

私立幼儿园多数聘用非学前教育或教育专业的工作者从事幼儿教育。大部分教师没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不高,不注重为人师表,对幼儿缺乏耐心和细心。个别教师个人素养不高,工作时带有情绪,使幼儿园出现虐童、侮辱幼儿等行为;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出现了收礼等现象。

二、私立幼儿园师德师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私立幼儿园招聘门槛不高,多数聘用非本专业教师

第一,现阶段,私立幼儿园招聘教师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1)私立幼儿园向社会招聘时,多数招聘下岗人员,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少数大专毕业生。(2)部分教师是公办幼儿园或当地中小学退休的老教师。(3)还有一部分为办园者或合伙人,投资者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第二,私立幼儿园多数聘用非本专业教师,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由于私立幼儿园的招聘门槛低,以盈利为目的。幼儿教师工资普遍不高,各方面社会保障不完善,很难转档落户,这样一些专业教师在择业时很少选择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在中国幼儿园占大部分,教师需求量大,面对社会招聘只能招聘非专业的教师,这就导致私立幼儿园的师德师风降低,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也是近年来私立幼儿园频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私立幼儿园薪资低

由于私立幼儿园投资主体单一,办园经费不高,经费的主要来源除了投资者的资金外,多数依靠幼儿的保教费用。政府给予的经济扶持又很少,使私立幼儿园的经费紧张,不得不缩减聘用教师的费用。多数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低,其工资不以教师执教年龄的增长和教师的优秀表现而有所增加,甚至有的教师工资从未增长过。部分私立幼儿园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私立幼儿园教师没有社会保障,教师对工作热情不高产生职业倦怠。由于收礼导致教师对幼儿的不公平对待,使幼儿接受不良的教导与影响。

3.私立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对私立幼儿园重视不足,导致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地位最低,一些人认为教导幼儿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任何一个有些文化的人都可以担任,这也成了私立幼儿园教育落后的原因。现阶段国家提高了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学前教育人员的专业培养,但目前中国处于调整期,各项政策未完善,导致部分私立幼儿园依旧保持原有的教育方式,聘用教师条件低,使非专业的教师仍保持自己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教师自身没有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导致其职业倦怠,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个人素养,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不良的师德师风很难赢得家长的认可,导致家长对教师的偏见,从而导致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降低,很难聘用优秀教师,留住优秀人才。

4.私立幼儿园管理不严,管理体系不健全

私立幼儿园管理者多数为幼儿园的投资者人、合伙人,创办人。这些人中很少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很少有私立幼儿园聘用专业的幼儿园管理者,而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足,导致幼儿园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园规,没有好的领导者引领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没有及时监督,对教师的奖惩不明确、不及时,对教师的管理不完善。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难转档落户、评定职称,出去学习培训,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部分教师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5.国家对私立幼儿园监管力度不强

目前,大部分地方行政部门未能设立专门的幼儿园管理机构,聘用专职的幼教管理人员,私立幼儿园基本上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盲区。这样容易造成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及时。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互相监管力度低,导致有的部门只负责收费发证,缺乏过程监督,致使一些无办学资质者乘虚而入。

三、私立幼儿园师德师风的改进策略

1.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准入园门槛,招收专业人员

第一,私立幼儿园不应和过去一样要求聘用教师,要统一进行面试考核,要求应聘者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要求教师自身素养要高,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私立幼儿园应改变以往聘用教师的来源,要从专业学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人员中聘用品德良好的教师,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教师师德师风的问题。第二,招收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承担幼儿的教育工作。在私立幼儿园提高招收标准,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应大量聘用专业教师承担幼儿的教育工作。因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经过专业的学习,能更好地教育幼儿,从身体、心理、智力等多方面教育幼儿。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样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文化素养及教师的师德师风。

2.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薪资

私立幼儿园教师工资、社会福利待遇不高。很难招聘有资质的优秀教师,所以私立幼儿园应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聘用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教师的责任感,降低教师的流动性。

3.提升私立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

私立幼儿园多数不能接收教师档案,使一些教师不能在当地安家落户,从而使教师的流动性高。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私立幼儿教师很少有机会出去学习,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福利待遇,使教师可以接档落户,从而使专业教师愿意到私立幼儿园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4.健全幼儿园的管理体系

私立幼儿园投资者应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幼儿园进行整体改革,设定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园规,加大管理力度,赏罚分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5.国家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监管力度与扶持政策

第3篇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