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篇

1.1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保证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也推进了高校的蓬勃发展,而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做好学校各个环节的基础建设工作,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引领者,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保障。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使得青年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进而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不仅仅培养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1.2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在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面临着学习上的压力,同时也有着生活上的压力,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导向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保证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建设,进而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加以培养,并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建设,进而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教师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立师之魂,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对教育质量有直接影响,同时对人才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教师不仅履行着知识教育的职能还兼具道德教育的责任,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更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日常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来说,一直都属于中坚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服务作用。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来看,大部分青年教师道德修养较高,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本着关心爱护的态度做到了高校教师该做的一切职责。但必须承认的是,一些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正确认识,不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没有看到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青年教师纳入党政管理干部选拔和培养体系之中,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同时高校青年青年在自身职业认识上存在一定困惑,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敬业精神不足,工作上不愿意进取,较少关注自身工作能力和理论提高及学习。理论素养和岗位意识的不到位,容易使青年教师以临时抱佛脚或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导致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受到冲击,没有起到教师该具有的“德高”“、身正”“、尽职”等师德师风表率作用。此外,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创新精神不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断地向年长的教师请教,这就不免地传承了年长教师的一些惯性思维,进而难以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创新。

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对青年教师工作的重视,提升其职业认同感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重要部分,高校应加深对青年教师地位和性质的认识,并提高对青年教师工作的重视程度,让青年教师对自身职责有更明确的认识,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发挥青年教师在鞭策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才能促使他们对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之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有更深认识,在日常工作的实处落实教师应该具备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此外,青年教师在准确定位了自身职业性质及对自身职位有了认同感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学生中“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身份,做好自身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自己的人格加以完善,并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借助于自己独特的言行举止和特殊的气质性格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积极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世界,对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实际感受进行充分的了解,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来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师职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德师风建设。

3.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引领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化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功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做好长期打算,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将其师德建设培训制度化,引领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化。高校应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中。同时还应做好对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日常培训,可对青年教师举办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等日常培训,以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工作能力等的提高。高校教师要处理的日常事物较多,教师必须具备精炼的业务知识和榜样性的师德师风,学校必须注意对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青年教师自身而言,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师德师风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工作的基本原则,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严以律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并获得学生的充分尊重,进而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际的工作作风全面加强,树立高尚的人格和品格,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学生。

3.3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促进青年教师道德责任感的强化

对高校来说,科学考核导向机制的建立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将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根据青年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对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指标进行统一的界定和规范。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除包括过硬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岗位意识外,还包括端正的品行、精炼的业务知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青年教师的考核指标。在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指标进行明确后,高校应从青年教师日常工作入手,提高师德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加强对其师德教育的导向性。另外,高校还可以把青年教师的师德考核结果与其学历的提高、职称的评定等统一起来,重视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的影响,对具有先进师德师风的青年教师着重宣传、表彰,而与之对应的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则给予相应惩罚或淘汰,以此促进青年教师道德责任感的强化,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青年教师道德责任感强化方面的作用。

3.4关心青年教师生活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健全的保障机制

高校学生各项工作琐碎、繁杂,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投入,青年教师大多为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本着对职业的热爱自己心血和青春,向学生和学校无私奉献的同时也会关注自己未来的出路。高校应对青年教师发展加以关注,给予他们切实关心,深入调查和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教学中的难点、突破点等,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并对关于青年教师的评优评先、外出进修、职称评定等进行明确的政策制定,使青年教师看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工作。高校需对青年教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青年教师的日常生活、业余文化生活等,给予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更多的帮助,及时解决其面对的一些个人无法左右的问题,建立良好健全的保障机制,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尽可能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让青年教师可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希望,从侧面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4结语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2篇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

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

[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先进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类社会思潮给教育和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方面,教师为了增加课时津贴,疲于应付教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利于直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越来越浓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物质金钱产生过多追求,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不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当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类现象,致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迫于学术和专业技术评聘的压力,高校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师存在抄袭学生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到学生中间,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部分教师缺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意识,课堂上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规范,严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语粗俗、举止不雅,甚至违公德,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解决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也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各种疑问。但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问题,认为上好课就是好教师,把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片面的从教学中分离开来,或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无关。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管观念,要让教师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要善于树立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典型人物,达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教育大学生的目的。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在鼓励教师们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3.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放入教师岗位考核指标中,将师德师风与聘任、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挂钩。

4.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校应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可定期在教师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在建设好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涛[1]江洪军[2]浅析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2009.03106页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仪教字[2005]9号文件精神和区督导组《安排意见》,和其它的有关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于8月25日——29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五天来,按照局,督导组的《安排意见》,采取听(讲座)、读(书)、议(讨论)、看(录像)、写(体会)等方式学习完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文献,《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县委书记任小春《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教育部编印的《新时期师德精神颂歌然后》、总书记视察仪陇后,我县“七件大事”的进展情况及其他相关文件。并且将全校教职工按照小学部、中学部、村小分成三组,认真开展两个大讨论:一是“仪陇两年大变化,教育怎么办?自己怎么做?”的大讨论;二是师德师风的大讨论。广大教职工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榜样教育,进一步净化了心灵,增强了为人师表的意识。

这次集中教育整顿,除了学习以外,还用分组讨论,代表大会发言,写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把学习与自查相结合,剖析与整改相结合,使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收到实效。通过教师29日的自查剖析,我校师德师风中暴露出了以下问题:

1、有个别学生进出教师寝室的现象。

2、教育学生时有时有过激的言语。

3、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4、敬业精神不够,教学上没有积极地想尽办法,把工作业绩达到最大化。

5、有轻微的违纪现象。

6、个别教师个别时有掉二话现象。

根据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整顿措施:

1、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坚持下去,学校和教职工坚持月月集中学习和自学,让上级文件,法律法规在头脑中长期储存。

2、认真制定整改措施。

3、完善师德师风各项制度

⑴师德师风建设分工负责制

⑵师德师风学习制度

⑶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制度

⑷师德师风监督制度

⑸师德师风考核制度

⑹师德师风集中整顿制度

⑺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

⑻预防和杜绝教师犯罪制度

⑼教职工宣誓制度

⑽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

⑾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4、按《县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实行德育管理一票否决制。

5、坚持好师德师风监督制度,通过领导、教职工、学生、社会的相互监督,随时了解原有的师德师风问题是否得到了纠正,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7、按县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不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5篇

师德建设应该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展铸师魂、塑名师等活动来培育德才兼备的教师;开展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等活动来激励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积极开展“上好每一堂课”活动,以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准;开展以名师带新师,以老教师帮扶新教师等岗位成长活动;组织开展“岗位赛师德”活动;开展“名师讲堂”“班主任班级管理交流”“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等多项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学校可以通过校报、论坛、校园广播、专题讲座、校园网络等多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师德教育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的覆盖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不只是针对任课教师来抓的一项孤立工作,学校的后勤、行政以及服务人员都应该成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对象。也就是说,在职业院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在师德师风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道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举办模范典型人物的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在学校积极营造崇尚良好师德师风的舆论和环境。

二、构建有效管理机制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则是教育之魂。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政治理论学习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先导作用,通过学习一些政治理论、道德修养以及管理等知识,加强对教师以及教辅人员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考核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针对师德师风进行考核测评的评价体系,制订考评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学校工作人员的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按照师德表现以及工作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地进行考核评价工作,并与教师签订责任状,全面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教师个人自测自评、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和家长客观评价以及各相关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职称资格认定、职务评聘、选拔提升、工资奖金发放等多方面进行结合和体现。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表彰评比活动,在评先评优方面按照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推动和形成教职员工比风尚、赛师德的良好风气。通过系列的制度建设,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建设环境和氛围的形成。

(三)监督机制建立由家长、学生、周边社会人士为代表组成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共同参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通过校园网络、意见箱、学校领导接待日、听课评课、教学督导以及学生评教等途径,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群众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各类意见,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良性互动循环。此外还可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提供投诉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作为一名教师的一身正气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品德修养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只有每位教师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操守纯洁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思想品德良好、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的传道授业是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再通过言传身教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所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鼓励教师“自育”,提高其人文素养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6篇

1.内涵分析。

目前学界对高校师风师德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指出,师风师德是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核心,同时还要将爱岗敬业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基本要求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有的学者则将师风师德概括为:终身献身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职业,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并始终保持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教书育人,热爱并关心学生,在教导学生时要始终保持耐心的态度,在工作和学习中都能够团结协作。有的学者则吸收借鉴了前人的理念,从现代师德观的角度将高校师风师德的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以身立教的职业观,二是平等互爱的师生观,三是立身为正的诚信观,四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五是德利合一的利益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庆100周年的讲话中,同志对教师提出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三点希望,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这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精神的新阐述和新概括。师风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和学术活动中的作风,它不仅是教师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师德主要是指包括教师的道德关系、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等在内的职业道德,它不仅是教师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关系分析。

师风和师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体现,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具有历史继承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内容。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内涵也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师风和师德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从二者的概念来看,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它更强调的是一个整体概念,代表的是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范;而师德同样也是个教师群体问题,它所代表的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和风气问题。由此可见,师风和师德二者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师风建设必须以师德为基础,没有优良的师德作为土壤,良好的师风就无从谈起;而师风又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对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作为学校办学软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师风师德建设对教师整体队伍的稳定发展和整个教育行业的兴衰成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同时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在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方面来说,要想依靠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因此我们提出高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风师德风范,通过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不断促进个人的发展,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和满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教育形势和教育需求。

二、师风师德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分析

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之后,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资金投入,加强了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管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新形势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1.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德育教育的需要。

一直以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原则和核心,其中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导师。第一,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中的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第二,教师的自身综合修养和职业道德操守是衡量教师能否作为学生典范的尺度。由此可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

2.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也日益紧迫,这就要求各大高校以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师风师德并不是纸上谈兵,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师风师德也不是抽象空洞的,而要通过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展现出来。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也需要在把握规律性的同时富有创造性,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主旋律。

3.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学生和社会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这个时期更加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教师素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为社会培养出精神状态昂扬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工作,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教师的政治立场坚定、鲜明并且热爱教育事业;二是精心施教,严谨治学,不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对学生给予关心和爱护;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师风师德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四是在教育工作中要能够统筹全局,坚持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

4.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如今,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竞争,在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中人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一所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能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为了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就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风师德的优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对于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师风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都是以人才培养功能、知识创新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为标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良好的师风师德是其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正面临着重要转型,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部分人追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秉承优良传统、发扬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出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使教师保持优良传统,这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树立典范,而且有利于高校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象征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风格;缺乏优良的师德师风,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也就难以实现。

三、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使命,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所围绕的主题和中心,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通过思想干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做事和做人的方式,这就使其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爱岗敬业的作风,但是也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市场经济所诱发的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观念不强,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学术道德修养;第四,缺乏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忽视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第五,过于看重个人利益,整体协作精神不强。这些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建设以及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关注。

1.以师风师德为基础严格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准入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维护者、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教育的活榜样,这就决定了其职业的特殊性。师风师德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中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人面前要有良好的“德行”表现。然而现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中普遍存在重学历轻品德的现象,这就为师风师德的建设带来了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要在教师的选拔制度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其品德的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业务素质,还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作出表率,并且能够充分认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求其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能够有坚定的意志,更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坚持人本教育,关注对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是才德双优的教师。

2.以师风师德为基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进行完善。

要想更加准确地把握师德状况并且发挥师德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师德考评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高校要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并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来贯彻实施;同时还要广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对其合理意见进行参考和采纳,以保证考评的全面性和客观公正性。此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师风奖励和惩处机制,对师风师德不良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惩处,对师风师德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并将师风师德的考评与教师的聘任、晋升、工资、评优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3.以师风师德为基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肩负着传播知识文化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传播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任务,要想做好思想教育就必须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起到表率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和身份,提升个人修养、严格行为规范,保持蓬勃向上的良好心态;此外,还要做到以“德”感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践行素质教育的精神。

四、结语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建设 思考 实践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志在2013年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三个牢固树立”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立标。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待提升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社会功利主义现象的负面影响,以前教师“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部分教师教书和育人分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是:“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尽管“教育具有价值性”是事实判断,部分教师出于不同的心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回避或干脆否定教育的“教育性”,导致育人效果打折扣。2.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提升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学校在管理和考核体制的政策制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教师为了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出现了为发论文而发论文,为做项目而做项目,进而造成科研品质难以提升。此外,在对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教师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轻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3.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软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未能得到普遍重视,与其他硬指标相比较既难考核又不容易找到抓手,因此,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仍有待完善,如师德评价缺乏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师德建设载体缺乏统筹规划,师德监督未形成完善的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二、浙江大学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是一所有着117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发挥学校特色优势,通过“四个强化”,不断在提高学校师德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强化教育引导,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1.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教师上岗第一课每年8月份,学校将师德师风专题作为新进教师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编入《教师手册》,为新教师配备职业导师,发挥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2.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全覆盖2012年6月7日,学校启动实施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育人强师”全员培训,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学校全体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开展一遍轮训。截至2014年6月,学校已先后举办“育人强师”培训班次42个,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任教师3844人次。3.成立“求是导师学校”,增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责任感浙江大学于2007年成立“求是导师学校”,旨在提高研究生导师专业学术能力的同时,帮助导师真正做到“学好为师,德高是范”;目前已举办6期。(二)强化典型引领,构建多形式宣传示范载体1.“三评比”树立师德标杆定期举办“三育人”标兵、“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评选表彰,每次评选活动师生参与度高、宣传覆盖面广,通过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浓厚氛围。2.“三平台”展现师德风范通过开展庆祝教师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和女教授联谊会等教师自组织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心灵朋友、做学校的桥梁参谋、做学术的骨干精英,做社会的智囊服务,全面展现当代教师的师德风范,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奉献,勇于奋进”的良好氛围。3.“三倡导”推进师德宣传倡导师德宣传与师德理论研究创新相结合、与成果出版相结合、与历史师德楷模示范引领相结合,设立师德研究课题,举办师德论坛,出版一批如《领航》《先锋》《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等宣传浙大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著作等,推出“院士长廊”(建于2006年5月,展出院士153位)和“百年文科名家展”(建于2010年7月,展出名家大师53位),深入挖掘当代与历史的师德楷模,大力宣传师德典型,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强化文化熏陶,构建多方位师德建设环境1.排演大型原创话剧《求是魂》,大力弘扬求是精神2013年至今,话剧《求是魂》在校内公演5场,赴京汇演3场,反映竺可桢对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展示竺可桢校长追求真理、培养英才、守护文明、爱国奉献的辉煌一生。2.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编发背景资料、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家研讨、开展核心词征集、选树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切实可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3.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出台《浙江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纪检监察工作规定》,明确将“加强本单位的师德师风学风教育”作为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开展“清心・正道”廉政书画作品展、“廉洁教育季”系列活动等廉洁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广大教师廉洁意识,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四)强化建章立制,构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1.师德考评有制度出台《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关于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德育导师制、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岗位聘任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师德监督有手段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申诉、投诉和举报;每年从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退休教师中选聘督导员,协助督查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督促教职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对学术诚信行为实现全记录,多管齐下,有效推进师德监督体系更透明化、科学化和制度化。3.调查惩处有程序成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工作小组落实查处机制,制订《浙江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和处理细则》和《浙江大学教职工学术规范问题调查工作规程》,形成一套缜密的调查处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处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往往是多个部门,各自“搭台唱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部门之间师德方面的工作职能有时会交叉、重复,有时又会出现工作无人“补台”的情况。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由专门的学生部门来负责,教师思政工作(包括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来承担。2013年,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高效的师德师风领导体系应提上工作日程。2.建立完善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划出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底线。“要将高校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师德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行为不断得到校正,调动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将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并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并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进一步建构起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给予教师最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肯定。3.建立统一的“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科研诚信管理系统”,将教师的科研信誉通过系统及时进行备案,加强科研诚信监督。建议地方省部级课题研究的结题材料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做法,要求所有的结题材料必须经过审核,防止学术作假事件的发生。4.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因而国际上的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贡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必须具有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应该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能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自觉承担起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57.

[2]陈宁.师德建设:多视角的分析与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英雄精神 师德师风 理想信念 校园文化 制度建设

英雄精神是军队院校坚持用先进的军事文化培养人、塑造人,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中,体现军校特点的英雄文化育人模式。它为造就打赢未来战争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是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作用

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只有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信仰,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生活、事业上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用之不竭的力量和激情,才能永远保持对党的忠诚,为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终身。要把弘扬英雄精神同“主题主线思想”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广大教员学习、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精神,在教员中广泛开展铸师魂、立师德和强师能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与国防教育事业、本学院的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教员高尚的师德风范。同时,强化广大教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职业光荣感和工作责任感,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员要能够严于律已,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员全面发展。

二、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英雄文化的熏陶作用

努力营造浓厚的英雄文化环境,加强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洗礼。通过编写教材,编印宣传画册,在政治理论课中开设“英雄精神”课程,把政治理论课搬到“英雄园”,开展现地教学;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定期师德楷模、专家学者讲授治学经历、人生感悟,让教员从这些人的事迹中感悟为人为学的另一面,从而坚定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定期组织官兵参观 学院“一园一馆两廊四区”等文化设施,感受学院英雄文化建设氛围。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架设学员与教员相互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从而丰富教员的文化生活。通过建立英雄模范榜,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先进典型风采展”等活动,收录英雄精神培育、英模人才风采等资料,全方位、全时段宣传英雄文化、英雄精神,激发官兵立足岗位、服务部队的精神动力,形成有利于培育高尚师德师风的舆论氛围。通过树立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弘扬师德师风高尚、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员,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染故事,激发其他教员学习榜样的热情。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员新形象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加强高尚的师德师风建设正是院校培育、锤炼优良教风学风的最好载体。教员要在军容风纪、形象作风、意志品质、使命意识、奉献精神各方面给学员起到表率作用,在向学员传授知识的同时,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促进教风学风同步形成。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和发展中的新挑战,教员要以“精武成才、百炼成钢的精神锤炼自我,使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形象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以身之教,为人师表的形象。教员要在知行统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上下功夫,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必行,行必果”上下功夫,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循其步”,成为学生的表率、模范。其次,要树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形象。心系国防教育事业,情系军校学员,在教育科研事业的大发展中寻求个人价值实现,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不断强化求实意识,争当教研领域的行家;第三,要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形象。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及时汲取新军事变革的理论知识,用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把自己的乐趣幸福乃至生命建立在教育事业中。

建立和推广规范、长效的师德弘扬制度。坚持用制度纪律约束、用日常行为规范、用典型模范激励,使师德师风培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首先,把师德师风培养纳入教员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加强理论水平、思想观念、职业道德、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培训。要用创新的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员的素质。其次,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形成学院、教员、学员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采取显性和隐性相结合,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工作论坛、网站,领导专家听课、查课,督导、单位、同行、学员评议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个教员的师德师风状况。对考评较差的要实行责任追究,通过对教员师德师风的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制定和完善“教师行为准则”,“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规定,开展评选“教学十佳”,“教学明 星”,“优秀教师”等活动。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到院校教员队伍管理的政策导向中,按照教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军人的基本要求,把师德师风状况、教学规范、育人要求、军人标准等纳入到奖惩管理、业绩考核、职级评定、导师聘任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中,并将其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晋职晋级、培养、流动等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官剑.在大力培养优良师德师风中弘扬红管家精神[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0, (3).

[2]刘水路,闫国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08(4).

[3]张世全.树立高尚师德师风 建设一流教研队伍[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05(4).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党校教师 党校学员 道德素质

党校在重视党校学员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党校教师和学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党校学员的道德素质建设同步进行,要努力改善学员的学风。学风对党校学员的学习十分重要。同志指出:“所谓学风问题,实际上就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的工作态度问题。”从中可以得出,说学风与思想路线、思想作风德关系最为密切,最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么党校的学风是党校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如果学风不正,那么党校教育的成效就无从谈起。

一、党校提高教师和学员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党校教师和学员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党校领导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校教师和学员管理的首要任务,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首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培养党校教师和学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党校领导要调动广大党校教师和学员参与党校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做好党校教师和学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面对利益调整时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他们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党校领导要主动关心党校教师和学员的心理、生活状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党校教师和学员排忧解难,消除本职工作的后顾之忧。党校要营造用心留人、安心敬业的文化氛围,为党校教师和学员道德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开展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党校要始终将师德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性工作。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师表、师品、师能、师智四个方面。在把握师德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师资培训、政治学习等方法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以下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坚持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观念,坚持正确的原则,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职业光荣感,使自己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有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用严于律己的治学态度,追求学术的不断创新并且教书育人;再次,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素质教育。最后,教师还要主动关心学生生活、品德、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状况,以德育教育优先,坚持育人为本;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学生做出榜样。

二、党校教师提高学员道德素质的方法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生力军,而党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承担起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责任,在重视党校学员学业完成的同时培养党校学员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员的思想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为主,引导和帮助党校学员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重点课程建设范围内,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党校学员身心健康发展。

校风学风建设是塑造师生人格、陶冶师生性情、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必然选择。校风学风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反映,加强校风学风对于规范师生道德行为、提高师生道德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爱国敬业、勤奋务实作为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宗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教学观念,营造优良教风;通过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和准则,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而营造奋发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在大力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的校园氛围中,可以促进师生在道德素质建设方面共同进步。

(二)职业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规范学员道德行为。

学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职业道德建设不具备强制性,所以为了使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行为约束的作用,就必须运用制度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新时期,学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既要依靠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有效途径,又要依靠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在职业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遵循引导与制约、教育与管理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通过树立先进模范弘扬学校良好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学员的行为。学校应当杜绝将职业道德建设停留在口号、文字上,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校管理中,使学员成为教书育人的践行者,良好职业道德的推动者,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总之,对于党校教师和学员而言,应当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制度建设着手,提升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水平,规范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道德行为;对于党校学员而言,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着手,提高党校学员思想素质,培养党校学员道德习惯、完善党校学员道德人格。党校学员的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必须重视党校学员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教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滨.试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种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2]贾少英.试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几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3]朱云生,熊礼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效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1).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对于教师来说,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缺乏学术诚信,剽窃别人科研成果,学术腐败。一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缺少求真务实的学风,为了评职称,出成果,窃取别人的科研成果,滥造学术论文,这些剽窃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之一。如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抄袭他人实验数据。

其次,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再次,乱收费,接受贿赂。有些教师自编讲义、自拟习题、试卷,高价向学生出售,增加额外收入。还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要贿赂,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第四,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得过且过。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

第五,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教师的行为,极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师光荣的职业蒙上了阴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教育是根本,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师德建设还应取得社会的支持。新闻媒体要积极报道教师师德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德的社会舆论,批评教师中不良的道德行为,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扬善惩恶,形成师德风范与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第三,建立抑恶扬善机制,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教师的道德状况,是教师行为的反映和表现。在教师职业活动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时和应有的褒扬,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逍遥自在,不受谴责,那么违规者会越来越放肆,还会引起其他一些职业道德自律意识不强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恶性循环,污染社会风气。因此,建立抑恶扬善机制,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好转至关重要。

第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树立典型与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体,以典型带群体,以群体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达到宣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从而树立正气、凝聚人心,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五,完善职业道德的载体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没有一定的载体,活动难以开展,教育难于落实。这种载体包括场所、设施和器材等方面。如教师不准打麻将,应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就必须有教工俱乐部、歌舞厅等活动场所;不随地吐痰、乱抛乱扔,就应设痰盂和垃圾通道等。载体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大家喜闻乐见,容易收到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第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担负着“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会议、板报、墙报、广播等),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像扫除文盲、法盲那样扫除“道德盲”;另一方面,要对初登讲坛的新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介绍先进人物的师德经验、专题演讲等活动,倡导职业道德新风,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自觉成为广大教师行动的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健华.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师德;大学精神;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32-02

一、师德师风与大学精神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

高校的魅力,缘于其人文的积淀、办学历史、师资水平、学术成就以及良好的学风和管理环境,更有来自精深广博的大学精神。师德是师之魂,师风乃师之本,两者承载着高校的人文精神和智慧理念。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是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

西汉扬雄所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其意告诉人们: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事物。可见为人师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有仁爱包容之心胸,才能保长久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往往以言行举止而展现于人前,这就是人们常常对所谓“人品”的评判。教师,首先是品德的修养和情操的高尚。约束自己的生活作风,方可传道授业和解惑。师德师风仿佛是无形的力量,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治学本领。因为教育本身以及教师的职能对其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既有历史的继承性,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师者,当以关爱学子和传播知识为己任。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1]204可见,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并影响学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令学生朝着诚实守信、崇尚奉献的方向发展。

在和谐校园里,教师敬业的品行和广博的知识,学科研究和诲人不倦的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着学子的一生。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因而,教师唯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协作精神,才能形成持久的人格魅力,才能促进和谐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尽管明理,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产生消极、拜金等不良倾向,对教学、科研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

政治信念不坚定。此类师者缺乏理想和追求,对个人名利地位、荣辱得失极为看重,甚至离经叛道,崇洋。在学术交流、传道课堂以及各种讲座中公然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歪曲事理地抨击现行的方针政策,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驱使,价值取向功利化和世俗化,不时表露出利欲熏心、急功近利、疏于钻研、学术浮躁,将“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置之度外。热衷于课外兼职或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止境的追逐利益之中。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

行为规范意识薄弱。观点狭隘,不思奉献,或摆专家傲骨,或将知识浓缩,仅传授专业理论,不重视互动交流和技能学术培养;对学生道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持漠视态度;以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包容与尊重,不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而是简单粗暴,态度生硬,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

精神涣散、衣着世俗化:主要表现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放纵自我,迟到早退,上课接听电话;头饰古怪耍酷,或衣着时尚,或短小暴露,或长袍拖地,然精神涣散,出口成脏、举止粗俗;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考试任意送感情分等等;殊不知这一切均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

普遍寓于特殊之中,凡事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分析问题。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师德失范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与学校领导重师能、轻师德有关。该现象不同程度地伤及心智和职业荣誉感,严重导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弱化。如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高校之中。对广大教职工缺乏长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许多不良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校师德考核机制不完善。众多高校,平时多注重狠抓专业教学的管理而疏忽师德师风的建设,也缺乏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并且教师在晋职晋级时,往往以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全然忽视师德在教师总体考核中的比重和作用,这也是导致部分高校教师漠视师德师风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少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教师的师德师风如何监督,一直是个难题。对于一个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专家听课、学生评教、课堂信息反馈以及教学质量测评等方式,很容易地对师者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进行监督考核,却难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界定和测评某位师者的师德状况,从而导致综合素质平庸甚至低下的人挤进教师这一神圣行业并长期混迹于课堂之中,可谓误人子弟、损人前程。

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目前,许多高校屡屡发生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尽管个别教师有了法违乱纪行为,但却没能意识到自身行为问题的严重性。不管事出有因还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随意辱骂和体罚学生,结果都是好心做坏事。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正是摆在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党委领导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严谨治校、从严治教,以师德增进影响从而提高知名度,以师德参与竞争从而赢得社会认可和可持续推进;以师风促学风,以学风促发展,始终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努力做到五抓五促:

1.讲政治,促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引导,是做好传道授业师德建设工作之根本。认清形势、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照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要求,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动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专家组,由校领导分管狠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使师德师风建设深入人心并达成共识,统一思想,自觉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体制、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推动学校的教风建设。在具体工作中,首先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大力倡导优良的师德风范,加强规范教学、管理章程,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从而把师德和教学工作质量作为干部选任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对申报教育系列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要组织专家进行重点听课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实行教学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体制。

3.抓交流,促提高。高校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交流活动,或举办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师德论坛”,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等,开展以师德为主题的名师讲座、座谈和讨论,以此达到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更多的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促进相互交流见解和感受,并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媒体,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进行收看,以发表意见建议等方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典型促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和讨论。

4.抓典型促建设。运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前进,这是唯物论和反映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先进典型,包括集体和个人,他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又是精神文明的模范建设者。他们反映着新事物的本质,新时期的风貌,具有普遍的教育和指导意义[2]。可以说,典型是一面旗帜,是一种精神力量。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选择好典型,宣传好典型,才能把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气勃勃;才能更好地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

5.抓载体,促进群众性创建活动。各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可以开设“师德师风”专栏,建立“师德论坛”和“名师档案”,将一些优秀的师德心得体会文章和优秀的教案上传到网上进行交流,将一些声誉较高、名望较重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上传到网上供广大教师学习,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优秀教师在网上与师生进行对话,进行教学释疑和心灵沟通。我们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报、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栏,开辟“名师风采”、“教苑名葩”等专栏,集中力量重笔墨大篇幅地报道那些在教书育人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先进管理工作者,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风采,影响和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从而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规,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解决当前教师队伍中少数人存在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纪律松散、作风漂浮、盲目乐观、精力分散、为教不廉、自私自利、诚信缺失等师德师风问题为突破口,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全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狠抓建设,弘扬大学精神。古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良好的师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 80后辅导员 师德师风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80s Counselors Virtue

Abstract College 80s counselors as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its virtu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ims to combine college 80 counselors virtue "80" feature, colleges 80s counselor teachers' virtue of build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stablish.

Key words college; 80s counselor; virtue; mechanism

1 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时代意义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有关师德师风的研究不在少数,但随着高校80后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师德师风具备了一定的“80后”特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校80后辅导员普遍具有学历高、想法新、潜力大、反应快等优势,但由于年纪轻,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原因,80后辅导员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因此,高校80后辅导员作为高校发展的希望,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2 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1)不少80后辅导员缺乏专门的师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发展和高校扩展的需要,不少没有经过系统师范教育的80后辅导员直接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育人、为人师表意识淡薄等。(2)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社会价值缺失。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80后,受多元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水平低下这一问题,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高校教育事业服务的决心。(3)重利益,轻奉献。80后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家庭压力大,这一个性特点和社会因素反映在80后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是部分80后辅导员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将读书育人的责任感抛于脑后,过度计较个人得失而缺乏奉献意识。(4)年纪轻,实践水平低。目前,“80后”辅导员带“90后”学生,这在高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80后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不全面,往往缺乏教育经验。

3 对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3.1 建立严格的辅导员选拔机制,把好准入关

高校辅导员选拔是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源头工程,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除了考虑学历、科研能力等符合学校发展的硬性条件时,还应从辅导员育人的本职工作出发,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对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条件进行合理评价,最终确定辅导员人选。

3.2 建立长期的、规范的培训机制,加强对80后辅导员内在素质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然后才能转化为师德意识(包括师德理想、师德观念和师德价值等),形成师德情感,磨练为师德意志,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①可见,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1)建立规范的岗前培训制度。绝大多数80后辅导员都缺乏大学教育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岗前培训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道岗。高校应对新进的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师德师风、教育法规、岗位职责、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并且严格考核和监督,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能否上岗的又一重要依据。(2)完善长期的在职培训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完善在职培训制度,并可将其开展和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一方面,定期输送80后辅导员参加岗位培训,明确师德师风的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做好历届优秀辅导员事例的宣传工作,引导80后辅导员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3)丰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的基础,针对80后辅导员思想政治水平低下这一特点,高校应积极丰富培训内容。首先,积极发展辅导员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带头作用;其次,在高校辅导员内营造读书看报的学习氛围,鼓励80后辅导员了解和关注时事;最后可以积极开展红色教育。(4)建立新进辅导员帮扶责任制。相关部门为新进80后辅导员配备为期一年的帮扶导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各个方面给予指导,更要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上起指导作用。

3.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合理考核辅导员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评价是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种评价和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②高校应建立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职能部门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等级鲜明、奖惩分明,并将定期的评价结果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比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4 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建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机制,主要是激发辅导员积极工作的良性动机,并激发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应该从80后辅导员个性及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高校辅导员自觉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目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广大的高校辅导员只有胸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才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也唯有拥有这样一支高校辅导员队伍,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我们要响应同志的号召,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辅导员,提升辅导员素质,注重辅导员培养,形成更加良好的师德师风,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注释

①②王正荣.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2006(11).

参考文献

[1] 刘芬.论师德师风建设[J].科教导刊,2011(1).

[2] 陈润羊,李勇.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3).

[3] 刘静,芦伟.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 .

[4] 宣天鹏.关于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9(3).

[5] 朱开芳.谈提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现状;策略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和水平。教师的好坏关键在师德,因为只有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即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其本质是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导,热爱教学、知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师德之本,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则必须同时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作为一所学习的灵魂所在,它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名师。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高校教师的行为具有显着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不容置疑,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是政治倾向淡化。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对学生缺点、错误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意识淡薄。还有有的教师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言行不谨.信口开河,观点片面,过分渲染社会阴暗的一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从而误导了学生。

二是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三是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执教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学术作风浮躁,科研缺少创新,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甚至有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法律。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师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目的,切实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高校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自觉地克服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32-0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要有优秀的教师,而具有崇高的师德师风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师德师风建设是大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一直积极关注和建设师德师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也提出:高校应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增进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办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本文简要介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以西华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成因,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成效的主要对策。

一、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坚持人本理念,就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教育事业发展要“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二者缺一不可[1]。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必备的良好道德水准和素养,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等内容[2]。师德是教师之魂,是高校立校之本。师风,是教师行业的风尚风气,体现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方面。优良的师风是体现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好的学风来自好的师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治学方法等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决定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成因

1.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发现,现阶段,高校师德师风总体呈现积极、稳定、开拓进取的态势,但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并时时腐蚀着高校教师群体的道德,主要表现在:①敬业精神不强,育人意识淡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目前有部分教师消极应付本职工作,只履行“授业”之职,却淡漠“传道、解惑”之责。在教学实践中,对本职工作不负责,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备课不认真,只满足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是否爱听、课堂纪律及作业情况等一概不管,师生间感情淡漠,严重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个别教师随意调课、停课,上课迟到、早退等,缺乏应有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②价值观念扭曲,教育信念消失。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正在对高校教育环境造成冲击。当前,部分教师的功利化心态日显突出,对个人既得利益看得过重,将神圣的“教书育人”之职简单的与谋取利益相提并论,而忽略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教育信念正在缺失。③学术道德精神被扭曲。坚持对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学习是高校终生的教学任务。科学精神是支持科学工作者成功进行科学探索的根基。科学精神首先是热爱,其次是执着和兴趣,再次是乐观、好奇心,最后是创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即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乏,学术道德观念淡薄,治学态度不严谨,学术功利心态突出,学风教风浮躁。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职称和待遇,应付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物质报酬挂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衍生出学术造假、舞弊、学术贿赂等现象。这些实质上是学术道德精神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被扭曲的结果。④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难为人师。“学高为师”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部分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满堂灌”,课堂枯燥单调。课堂知识陈旧,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这是国内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目前高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主要难点。当前,这些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各高校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以加强课堂监督,以西华大学为例,目前广泛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校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专业内互听以及教学竞赛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有监督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外在的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难以真正的发挥效力,最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失范的成因。从目前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造成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自身因素及社会消极面的影响。由于社会消极面的影响及不正之风的侵蚀,使部分教师价值观念失衡,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导致师德水平下滑。有的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素养,未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内涵,主观上又放弃了师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在为人为师方面不负责任,自甘落后。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不注重学术道德修养,过分追求个人名利,有失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准。(2)高校的原因:①德育工作重点错位。尽管高校都积极采取措施以改进和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导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成效不显著。②激励机制不完善,考核重业绩轻师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职称评定和年度综合考核。年度业绩考核有明确的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常与职称晋升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集中在如师德师风考评、教学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与业绩等三方面。科研业绩易于量化,但教学质量、师德师风评价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很难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往往出现科研最硬,教学次之,师德师风则被忽略的现象。这类重物化成果的考评、轻师德等精神成果考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③缺乏有效的师德建设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是多数高校采取的主要措施。但由于领导精力投入不足、监督管理力度不大、评价体系不实等原因,使工作多数还停留在书面上,很少落实或取得实际效果,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师德建设。(3)教师待遇不高。伴随住房商品化、医疗制度改革、物价上涨等,很多教师生活压力大、收入低,部分对职业产生消极和倦怠心理。尽管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连年增长教师工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偏低,这种现状或多或少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职业。(4)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整体上不及中老年教师。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教师缺编,一些高校降低要求,只要专业、学历相当,就能引入教师队伍,导致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为非师范专业毕业,未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素养,包括师德素养。同时,因高校教学科研考核指标越来越苛刻,而教学、科研的业绩所带来的利益也越来越可观,这种利益日益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客观上导致青年教师放松了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和师风师德的捍卫。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成效的主要对策

1.加强入口考评与评价。目前,高校引进人才时,过分关注学历和业务能力等教师基本素质,而对其政治素养、思想表现的考察权重不高。高校引入人才时,应加强入口考评与评价,对政治素养、思想表现差,不能胜任高校教师的候选人员直接淘汰。应把政治思想素质及其表现放在与业务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2.加强组织领导。要大力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与统筹,把师德建设作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各院系成立由党政领导、教师代表组成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结合院系实际落实师德建设工作,把师德建设与日常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建立和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培训。高校相关部门应不定期组织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教育。通过座谈、与优秀教师的面对面谈心、树立模范,使教师主动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2)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创建“教书育人光荣、不讲师德耻辱”的舆论和制度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并在职称晋升、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设立国家、省、校级奖项,对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3)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要考察内容,使师德建设由虚变实;要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育人效果,做到师德师风评价的科学、客观性;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将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不佳的教师要劝戒、批评,情节严重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使广大教师具备忧患意识,着力优化教师队伍。(4)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保障。高校应注重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相关教育,积极完善和明确高校教师岗位职责,让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扎根于每一位教师心中。以西华大学为例,目前已经建立教学督导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情报员制度,完善了“领导听课周”、教学督导团“随堂听课”等,对教学开展督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及时劝诫,并依据《教师法》等规定对严重失德的行为予以严惩。(5)优化校园舆论环境,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马克思称“舆论为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高校相关部门应经常留心并收集教师舆论和校园舆论,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向,积极分析诱发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正面的舆论环境能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和事物。应加大对师德师风正面舆论的宣传,形成对负面舆论的压倒优势,从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并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在树模范、抓典型的过程中,使先进人物感染、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敬、可学。

4.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尊师重教相结合,创造关心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高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成长,鼓励教师的求知欲。党政领导要多渠道、多形式地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关心教职工的利益诉求等,从了解和掌握教师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要搭建便于教师沟通的平台,创造关心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环境。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尤其对于青年教师,他们在事业起步阶段,工作和生活压力都较大,高校应积极关注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广泛的平台,将为其做实事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经费申请等方面做适当倾斜,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力投入到加强自身修养、履行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工作中。

5.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建议学校为青年教师选配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地帮教,开展好业务指导和“传―帮―带”工作,使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精湛的师能和高尚的师德,在教学、学术和思想上得以更快提高。在执行过程中要对他们政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导师对青年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业务和科研方面提出培养要求,在师德方面也要提出一定的目标,并作为考核的硬指标。这样,相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

师德师风建设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全局、长期性的工作,也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想收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高校教师应从自身着手,加强自身修养,脚踏实地做出行动。同时,高校相关部门也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平台和环境。有些高校尽管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一些师德规范、评价奖惩、监督机制等,但往往停留在文字等层面,未很好地实施与完善,未真正建立起师德建设的调控体系。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实行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宽亮.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人本前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0):18-129.

[2]陈泳.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点、要求点和核心点[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31-132.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风师德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化和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合作与竞争也空前激烈,21世纪是人类更快发展和进步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在当代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通过其自身的师德、师风体现。所谓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2011年4月,京城知名学府北师大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并且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该言论一出,在内地网络上引起极大回响。然而,时隔不久,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网络上又惊现一杭州女教师雷人语录:“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博文一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不“太平”的网络更加动荡不安。网络的极大回响和动荡不安的背后映射出人们对师德师风的极大关注,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教育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在本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因此,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肩负着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目前,部分学校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招生不公平,录取结果不公开,教育乱收费,教学活动弱化,行政倾向严重,这些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需要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通过他们的崇高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来言传身教,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承担起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精神状态昂扬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提前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也随之创历史新高,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2/3,毋庸置疑,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目前从总体上讲,青年教师学历普遍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且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迫于学术和专业评聘的压力,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篡改和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有些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甚至利用作品署名之便,占用学生研究成果,更可甚者,官僚或经理读硕读博成为时尚,与此有关的就是权力的寻租,出现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等。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搞教书育人“分家论”,言行举止偏激

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是危险品;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废品”。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而且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然而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无疑无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功利思想浓厚,缺乏敬业精神

勿庸讳言,现实社会是一个功利性极强的社会,拜金主义抬头。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心情浮躁,无心教书育人,人生理想趋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用主义盛行,片面强调个人得失。有的教师利用高校闲暇时间比较多的有利条件,去社会上兼职、兼课,搞项目;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基础好,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新兴科学、新技术知识丰富,但教学、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又进学校做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需求,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主要是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首先,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其次,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力量源泉[2]。走在时代前列的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更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把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想认识是营养品,长效机制才是苦口良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不但要加强组织领导,还要建立起长效的监督、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是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受到监控与约束以增强其自觉性。一方面,通过设立师德监督意见箱,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现象,通过间接的投诉和检举进行揭发,让学校领导班子及时对不良行为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和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转变其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由团委组织、学生会等牵头,设立师德文明监督岗,负责对教职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直接、及时、当场揭发,以防不良现象消极蔓延。其次,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就是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学校实际制定诸如《师德考核细则》、《教职工奖惩条例》、《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等建立一种公开、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教师重点考核其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奖金、津贴、评优、晋职、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师德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锻炼人,优良的师德环境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师德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办公楼、教学楼、会议厅、会餐厅、图书室等创设富含师德师风内容的标语、板报、书法等墙壁文化氛围,以熏陶和警醒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此外,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录像、橱窗、报栏、文学社等是学习和宣传优秀人物及先进事迹的重要渠道[2]。学校要弘扬正气,树立典范,激励先进,积极推选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优良师德师风环境。

(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作为组织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长期坚持理论、政策、管理学习,以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同时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的教职工,也应严于律己,率先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学生看老师,老师看行政。”,杜绝“老师上课迟到是事故,行政上班迟是故事”的现象发生!通过构建团结、和谐、稳定的管理格局,使师德师风保持长期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钟晓兰,;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