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

田径教学论文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

1现阶段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实际的中职田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部分体育教师,使其认为田径课程存在的意义就是比赛和竞争,然而这种观念在现在看来是片面的,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最重大的教学意义还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基本掌握相关体育技能,而不是仅仅以竞技为主要目的。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失误就会导致课程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甚至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1.2理论教学不够完善:有部分体育教师对中职学生抱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其文化基础不是很扎实,不能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田径教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时没有认真讲解动作技术要点,而是流于形式,机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向学生传授最为重要的发力部位等技术要点,而田径运动最为重要的就是动作要点的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中职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动作原理等,从而影响课程的正常教学,有违最初的教学初衷。1.3教学方法不具创新性:在实际的中职田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可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田径教学,不能实现田径教学的真正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懒于进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和创新,因此就会造成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简单乏味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中职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使其对田径运动产生抵触心理。

2加强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的重视性:第一,体育教师要对中职学生的田径理论教学重视起来。中职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项目是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这些教学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尽量减少受伤的风险,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田径技术要点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动作的讲解如多媒体教学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实现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目标;第二,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做好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专业设置和个人的身体素质等,在进行体育田径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学生的活动量,灵活改变田径教学的教学环节,适当加入一些日常简易健身动作,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规则来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教学方法,还有一些疾病的预防方法等都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下,给学生灌输一种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体育田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传统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坚持健身和运动,发挥好田径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2.2重视学生在体育田径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中职教学要紧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中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学环节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制定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健康的指导理念,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设计课程的具体环节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突出学生的重要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面,实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还要在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妥善平衡每一节课的教学难度,鼓励学生掌握新的体育技能,提高综合体育素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2.3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中职田径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和其他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实际职业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是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由于不同职业之间对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就要对学生的职业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的工种的职业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安排。这样人性化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在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完成教学目标。2.4改变旧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旧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田径课程的讲解。在进行课程模式的设置上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喜好和身体素质,采用更为有趣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田径教学有关的游戏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中职体育田径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中职田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旧有的田径教育方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田径教学的教育水平,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一份贡献,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作者:牛毅 单位:太原市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小慧.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传统的田径教学准备活动一般是由老师指导,采取徒手操、慢跑、柔韧度训练等常见教学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由于反复的常年使用,已经使学生们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学的准备过程必须要做出适当的改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准备活动的基本要求,应用一些趣味田径来代替慢跑等形式。比如说,可以以“跑”为宗旨,进行“蛇形跑、听数抱团、钻山洞、老鹰捉小鸡、螺旋形跑”等形式的趣味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跑出兴趣、跑出欢乐,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采取活动全身肌肉、预热全身关节和拉伸韧带等为目的的定位操、徒手操和行进操,帮助学生们达到健身的目的。

2趣味田径应用于体育课的基础部分

中职女生田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的主体,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不断和学习和以往的经验来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进入到各项练习的训练中,培养学生们对于负荷量和复合强度的承受能力。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运动技术教学,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多变的、渐进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技能下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快速形成动作技能的首要条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案例都证明了趣味田径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趣味田径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枯燥的技术练习更加活泼生动,趣味田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快了学生们的动作技能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背景的趣味性田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到基础的技能和技术。比如说,在进行弯道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采用圆形跑的准备教学,还可以适当采取弧形和大弧型绕杆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弯道跑步水平。在抛掷练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们因单调和枯燥而产生负面的情绪,教师可以选用趣味性的抛准、抛远以及分组投掷比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在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中划分出固定距离的若干区域,设置出各种圆形和方格型的靶子,在每个落点区域标出得分,用比赛结果的累计得分来确定各组的胜负。这种趣味性的比赛教学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抛掷落点和抛掷方向控制能力。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用趣味田径教学可以为各项练习赋予英雄主题的故事情节,比如说“炸碉堡”和“攻击堡垒”等游戏,既能够活跃课堂,又能够提高效率。

3趣味田径对中职女生体育课的影响分析

3.1趣味田径对田径课堂产生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中职女生并不是不喜欢运动,而是对体育教学的田径课内容不感兴趣,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体育行业的教育者,应该要充分地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存在的缺点,一定要杜绝墨守陈规,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点。这时,趣味田径向体育课堂的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趣味田径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教师强制性的手段,而且灵活了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更加的新颖有趣且富有逻辑性,能够不断地调动学生对于新活动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更深层地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3.2趣味田径对中职女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新课标指导下的趣味田径教学,要求学生们必须要具备高度集体意识,严格遵守趣味游戏的规则。在趣味田径的开展过程中,一般会采取分组练习、分组游戏和比赛等形式,从教学的实践成果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体育课上,小组长能够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只会小组的集体行动,详细掌握小组内部的学习情况,主动地与教师沟通,学生之间也能够实现自由的交往,组内的同学能够相互帮助,小组之间又形成了相互的比赛关系,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比赛和对抗等形式,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击破苦难的精神,体育游戏中,学生们严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集体活动中,学生们之间的协作和配合都非常有利于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的形成。所以说,趣味田径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优秀的品质以及集体的意识。

4结语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实验区中学田径场地情况调查从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实验区4所学校中共有4块田径场地。200米以上田径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中标准400米田径场地占有率为25.00%,有1所高中田径场材质为炭渣场地,其余中学均为塑胶场地,塑胶场地占有率占总体的75.00%。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场地和器械陈旧失修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的学校虽然器材多些,但是学生在校人数更多,人均可练习器材较少,加之器材年久失修,可用的却不多。

(2)实验区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相关器材设施情况由调查结果可知,在对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常用的器材调查中发现,中学拥有田径教学相关设备和设施的情况是不够的。这些简单适用,更常见的设备基本上学校配备,如块,接力棒,障碍,铅球,垫子和其他基本能满足需求的田径教学;和一些,如:教学挂图,脱板、支柱、杠铃和联合训练的设备如田径教学设施的配置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

2、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情况研究

(1)教学时数情况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实际完成的时数均达到要求。似乎在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的小时完成田径教学的基本保障体系。通过反馈和评估问卷,学校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更好的内容。

(2)教学方法情况在调查中发现,80.43%目前在实验中学田径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完整的教学方法以掌握运动技术、分解方法,解释和示范教学方法,等等,以提高他们的性能或提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质量,仍然存在在传统体育田径教学往往只注重研究法律和被忽视的研究研究方法,严重影响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确定。

(3)教学内容情况为了得到更详细的理解地区中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偏好,我们去跑步、跳跃、投掷、游戏、健身类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在类游戏教学内容比较高,量的77.56%,不喜欢投掷项目偏好较低或非常不喜欢占总数的38.33%,据项群田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增强体质和提高的主要因素基本体育技能类别,不难发现,从内容分类的学生更高的健身的内容基本内容的喜好,和喜好低技能的更多内容。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体育教师主要以本科和专科学历为主,女教师相对较少,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相对不足,且陈旧。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实际完成的时数普遍达到要求,但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体育游戏类教学内容的喜好度较高,对投掷类项目喜好度较低,学生喜好较高的内容基本为体能类内容,而喜好较低的内容多为技能类内容。

(2)建议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都对田径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行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以竞技和技术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虽然高校对教学目的进行了改革,但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顺应其变化,导致了田径课程改革徒有虚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能力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中包括裁判能力、训练指导能力等。但是在具体落实和实践方面缺乏管理和要求。并且,高校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组织活动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普遍感受到自己没有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如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甚至有些学生还感觉到现在的田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实际所需。

二、改进田径专项教学不足的策略研究

(一)端正学生的态度

各种运动项目都离不开田径,田径专项教学在体育运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包含了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增强体质的方式,也是各项运动的重要组成。田径运动能够为学生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田径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顺应田径教学的进行。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田径运动包含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会与不会的区别。而且因其贴近于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跳过分解学习法而直接使用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细节,而整体教学法是为了锻炼学生整体技术的应用,因此教师应舍弃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根据教学内容及任务的要求,灵活的运动教学方式,反而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短跑的技术要领之前,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短跑名将,比如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根据科学资料简单介绍博尔特的情况,分析他在短跑上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这样不仅会平滑的引入新知识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短跑技术的积极性。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

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田径知识的热情,并且还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可以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术上加以创新,强化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领略到田径运动的无限魅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机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如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都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观念下培育出来的,以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工作需要全面落实。

三、总结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展开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受环境、社会、家庭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速度、能力倾向上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正因如此,教师则应有区别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状态。基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了一种可以用于开发的教育资源,并加入了相应的个性化以及个别化的教育理念,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条件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尝试的机会,并从中有自我的体验感受,以此再作为衡量自身发展方向的依据。

1.2、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因材施教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及智力多元理论。其中,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能够顾虑到学生的自我感受,同时还能够在面向全体同学之时,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致使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主体性教学思想则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的过程,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演绎过程中,能够看到学生由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认知的转变,体现了主体的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智力多元化理论的提出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他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体现,并且有个人的智力倾向与潜能体现。

2、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分层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田径课教学课的基本效率。在大学体育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地提高。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体现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因为分层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建立的,所以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分层教学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分层教学法在开展之前,会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调研,然后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下,再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也应培养自身处理教学层次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应问题;第三,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自身对于学习的主动意识,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只有自发性的主动学习,才能够对学习成果有所保障,这也是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3、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应用原则

3.1、分层与动态管理

在田径课开始之前,相应的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完成对学生合理的分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以及能力倾向,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在对学生完成分层情况的确立之后,还应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才能够清楚了解学生的现阶段的学习水平,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

3.2、分层备课与授课

教师在进行分层过程之后,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制定相应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主要目标导向,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其中,备课的目标一般有三类,一是按照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分类,可以说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了一个综合;二是学生的发展目标,细分到单一项之后,能够对学生的不同方向的运动特长以及兴趣目标有所侧重,并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兴趣;三是对学生的运动水平以及技能进行相应的水平提高训练。在层次目标制定之前,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程度上的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应因材施教。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有一个分层次的过程,根据不同层次方向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同一层次上的学生应划分为同一组别中,这样能够做到集中的授课。

3.3、分层考核评价

分层考核评价也是分层授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分层授课状况相同,基于学生的学习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层次水平不同,进行分组,然后统一划分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起到一个促进以及引导的作用。

4、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4.1、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身体身体机能状况在进行分组之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先天性的身体机能素质状况是不同的,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目标的划分,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于身体机能状况不同的学生。而对于身体素质状况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制定提高身体素质的学习方案,而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方案则为辅助;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动作掌握应全面进行,但重点在于身体素质的专项提高。这样的分组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4.2、教学内容尝试

在进行田径课之前,教师应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内容之中,而田径课是有别于其他的体育教学项目的,涵盖的方面很广,不仅对跑跳能力有所要求,还注重对学生的爆发力以及耐力性的培养,而不同的田赛与径赛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擅长于短跑与跳远,有些学生则擅长于耐力跑,因此,教师应制定不同的分组教学方案,并做到层次清晰,目标明确。不同学生的爆发力不同,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后,能够对同一层次水平上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并制定不同组别的训练计划。

4.3、分层教学实施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田径教学大纲;北京体育大学;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32―03

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办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前身是莫斯科列宁中央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俄罗斯国立体育研究院,去年再次更名为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学科一直是该校的基础学科,在田径学科的发展上众多的世界田径权威人士、学者、教练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校田径教学大纲为培养田径专业的高水平专业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该校的田径教学大纲与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教学大纲有何区别?所采用的相关教材有何异同?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门性的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藉此找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改进、完善的方方面面,并推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田径教材;2)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田径教材;3)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师,体育系1996级(32人)、1997级(35人)和运动系1999级(17人)、2001级(18人)田径专项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两种问卷,其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普修课、必修课、专项训练、技术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田径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田径专项开设各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重要程度的评价。对目前教学计划的改进建议等。学生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教师问卷13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

1.2.2访谈法 本人利用在莫斯科访问学者身份对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的主管教学副校长扎哈罗夫・安德列教授田径教研室主任耶夫盖尼・耶纳盖维奇教授等数位专家进行了专门访谈。

1.2.3文献资料法 我们查阅了自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北体大)建校以来的有关教学文件、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原名苏联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俄罗斯国立体育研究院)(以下简称俄体大)。

1.2.4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和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结果和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

2.1.1俄体大体育系田径普修课大纲非田径专项学生要通过5个学期230学时的学习(表1)。

2.1.2俄体大体育系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专项田径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培养未来的田径专项教师及田径专门人才。该大纲包括三个部分:1)理论方法部分,2)技术课实践部分,3)教学实习部分。为此,田径专项学生要通过8个学期506学时的学习(表2)。

与非田径专项大纲相比,课时多了276学时,在理论、技术及实习个环节都有增加。其中,实习部分在每个学期都有安排,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可以达到学以致用。2.1.3俄体大运动系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专业主要是培养教练员,田径教学大纲主要是培养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中高等院校的田径教师一教练员。

课程设置贯穿4a,学时总计900学时。课程设置广泛、细致,明显较体育教育专业深入、丰富,学时总量比体育教育专业多了将近400学时(表3)。

2.2北京体育大学1999教学计划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学科类与术科类课程比例调整有增加学科类学时,降低术科类学时的趋势(表4)。

但是,北体大不论是体育教育还是运动训练专业1999届毕业生本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术水平降低,用人单位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就业。其原因从表5中可体现出来(1995级学生专项训练时数只有410学时,为历史最少)。

2.3北京体育大学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

2.3.1总学时上的差异 在学时总数上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明显高于北京体育大学(表6~8)。说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非常重视本校学生田径理论与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

2.3.2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差异 对于田径专项的学生,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的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上大大多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学习3a田径课,理论课时数跟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相差无几(128对100学时),但技术实践课学时却相差甚远,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较北京体育大学多了342学时(表6、7);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学院的田径专项学生课时总数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在总数上少了672学时(表8)。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学院田径专项学的田径理论课时只有56学时,难怪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太少,不能应付在实践操作过程面临的各种理论问题,另外技术实践、实习课也只有64学时,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考核方式不同 北京体育大学对于田径专项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采用闭卷、作业的形式,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则通过口试与答辩的形式;技术水平考试,北京体育大学采用等级标准作为最后训练专项成绩,即教育学院学生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运动学院学生必须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则每学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单项及全能比赛,并在比赛中达到相应的标准。也就是说,北京体育大学采用是目标考核,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采用的是阶段性考核。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两者相结合。但我们注意到,北京体育大学在专项成绩考核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学生一旦达到专项标准,就容易丧失继续训练的动力,如果学生自制力差的话,很难对学生进行管理。

2.4北京体育大学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适用教材的比较经比较我们发现在1989年以后,两所学校都先后出版了田径教材,具体情况见表9。北京体育大学的1990年版《田径》相对内容简单,不能满足田径专项学生的需要,北京体育大学1997年出版的《田径基础和中级教程》是在学校进行学期分流改革时的产物,《基础教程》针对非田径专项学生较为适用,但对田径专项学生来讲稍显肤浅,《中级教程》基本可以满足田径专项学生一、二年级理论教学,但不能

满足高年级学生专项深入学习的需要。

俄罗斯体育大学1989年版的《田径运动》属于层次很高的田径教材,特别在田径训练方面优势突出,其内容涉及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数据全面、翔实,十分珍贵,2003年版田径教材则在编排上有所变化,相对于老版本教材而言,主要增加了一些当今比较关注的内容(如女子田径)。

针对两所学校的田径教材情况,我们认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材自成体系,由浅入深,如果借助一些课外读物,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不断深化学习的需要,俄罗斯体育大学教材少,但内容全面,更密切联系实践,特别是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是一个毕业后要成为教练员的田径专项学生不可或缺的经典教材。

另外俄罗斯还有众多田径专著,特别是各个田径项目的专著,其作者均为世界知名田径教练员、学者,对于田径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进修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也有许多藏书,但来自于田径实践的中国自己的专著还是相当匮乏,不利于田径学生的深化学习。

2.5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1999教学计划实施中的问题1999教学计划实施至今有5 a,我们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实施信息的反馈情况分析,仍有一些环节亟待改进:

1)100%的田径学生及教师认为田径普修课时数太少,特别是教练员专业学生所学项目仅为短跑、跳远和铅球3个项目。87.5%的学生希望增加普修课时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只是一般性了解。如此以来,不利于对学生“多能”的培养;

2)经调查,100%运动系学生入校前就具有二级运动员证书。但目前的情况是,运动系田径专项学生的考核标准降低,学生只要达到2个以上二级运动员等级或相当于一级运动员水平,即可毕业,使大部分运动系学生在一入校就失去了继续训练的动力,训练兴趣大大降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没有专项训练,长此以往,“一专”不专;

3)即便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90%的学生在入学前曾经从事过某一个项目的业余训练,平均在3a以上,其中59.4%的学生在入学前已达到二级水平。虽然体育系田径专项训练由2a增加到3a,但多数学生在2a内就可达到二级标准,一旦达标即缺乏继续训练的动力(学校取消了体育系校代表队资格)。鉴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学生只能应付,训练效果较差(表10)。

2.6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改革的方向 学时总数在下降,但对于术科(如田径)专项的学生来讲还是应掌握一定的专项技术,但问题是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术,是否仅限于传统的、正规的几项运动,运动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专项训练对于学生深化理解自己的专项有着特殊的意义,不是靠掌握简单的理论就可以取代的。在目前训练学时锐减的背景下,可以以出早操的形式增加训练时间,以弥补训练时间的不足。当然不应把田径的某一个项目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把田径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在训练中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北体大田径课程设置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突出教学、教练的作用,学练结合。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现在培养模式偏重理论,俄罗斯体育大学偏重理论一实践结合型。2)与俄罗斯体育学相比,北京体育大学田径课程的学时太少,且呈现递减的趋势,北京体育大学1999教学计划难以保证田径术科教学时数的要求。3)北体大社体与体教专业在应聘方向上区别不大,两专业培养目标在实际操作上看不出本质区别。4)北体大社体专业学生没有专项,专项技术能力较弱,应聘工作岗位时缺乏竞争力,体教专业(田径)专项学生训练学时偏少,运动系专业学生虽大纲在学时上保证了专项训练,但俱乐部达标标准降低,训练缺乏动力,长此以往,“一专”不专。5)俄体育大学实习按学年分阶段进行,且基本结合学习内容;北体大田径学生实习时间相当集中,一般在大三下半学期一次性实习两个月。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 田径教学 策略

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也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共体育核心课程,对于增强中职生体育素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中职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推进中职体育教学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必须要对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做出新的改革,要探讨出中职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推进中职田径教学的开展。

一、推行“快乐”田径,激发学生兴趣

有别于其他体育课程,田径运动显得有些枯燥、机械、缺乏趣味性,对学生缺少吸引力。田径运动项目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田径项目,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甚至一些长跑类的田径项目,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的身体反应,存在危险性。因此,教师不轻易去排田径课,不将其作为最佳的锻炼身体的学习项目,学生也很排斥经常练习田径项目。田径活动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易受环境条件限制,学生更喜欢在运动馆内进行趣味性的体育运动,如花样篮球、排球、网球等。因为传统田径的运动特点,加之当前兴起的各种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竞争,田径运动已经吸引不了中职生的兴趣,成为被冷落的体育项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改这种受冷遇、坐冷板凳的现状,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就需要改变策略,引入“快乐田径”的教学思想,让传统呆板的田径运动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教材体系,注重田径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将传统的田径项目改头换面,变革成具备竞争性、趣味性、互动性、团队性等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从而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让呆板枯燥的田径运动变得时尚有趣起来。

如,在跑步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很多丰富多彩的跑步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排出不同的队形,边跑边做出各种优美的图案;还可以在跑道上设置各种障碍物,并组队进行接力赛;还可以组织火炬传递接力赛,模拟奥运会火炬点燃场景。这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田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改变对田径运动的印象,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让体育课堂变得有效起来。

二、力促“重要”田径,扭转师生观念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体系中,体育课不是专业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田径更是体育课程中最为冷落的部分。在教学安排上,中职的田径课一般是选修的模式,对学生的田径教育培训,处于一种随意的教学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职广泛推广“重要”田径的概念,扭转师生的田径观念,让田径运动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专业课,中职的教学管理者也要加大投资,重视体育课程,重视田径项目,投入人力物力,对校内的体育老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中职体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认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及时跟上时展,紧随体育教育的发展潮流,重视田径项目,提高田径运动教学能力。

2.尊重学习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田径是一项理论知识深厚、实践操作强的体育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要传授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动作要领、安全规则、运动技巧等。让学生掌握了田径运动技巧,体验到田径带来的乐趣和实惠。穿插在田径教学中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消除了对田径运动的错误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田径活动,会让师生互动起来,相互树立田径“重要”的意识,让中职的田径运动活跃生动起来。

3.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田径运动教学发展

评价考核机制应该设置科学,对应指标要全面,考核的方法和手段要易于操作,考核的形式不能单一、死板。考核的过程要公开、透明,并系统化、常规化,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从根本上也转变对田径运动的看法,从内心重视田径学习。

三、渲染“文化”田径,赢造学习氛围

当前中职田径教学之所以没有取得较大突破,主要原因还在于田径的文化概念宣传不足,田径的文化氛围没有营造出来。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和教学经验,中职的田径文化活动很少,主要是校园运动会和一些校联合田径赛。教师应该重视“文化”田径,利用各种活动、各种方法,在校园内营造出田径运动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田径环境中,感受到田径的意义、乐趣和幸福。

如组织学生观看国际田径赛事,也可以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巧妙设计一些田径运动小竞赛,如400米接力赛、跳跃跨栏赛、100米定向跑等等。这些小竞赛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培养大家的竞赛精神,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标语,宣传田径运动的好处和意义,更可以添置一些田径运动的设备,让学生置身于这些运动器材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开展一些田径运动。

四、实施“多彩”田径,创新教学方法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制约,目前中职体育课堂上采用的田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枯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动不了课堂氛围,起不到良好的教学实效。因此,当代中职田径教学应该以生为本,实施多彩田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体现人性化、特色化和现代化的田径教学。

教无定法,多种教学方式要联合采用。除了传统的重复训练法和讲解示范法,教师可以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竞赛教学法等。

丰富内容,扩充田径项目教学空间。当前,很多中职体育老师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尝试。越来越多的体育老师淡化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注重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他们对田径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和增加,也大胆革新了田径教学的模式,并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田径运动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田径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田径项目的教学空间更宽阔。

推行“快乐”田径,力促“重要”田径,渲染“文化”田径,实施“多彩”田径,让田径的快乐洋溢在校园,让田径的文化扎根在校园,让田径精神传扬在校园,让田径的美好留在校园。通过各种措施,采取各种方法,田径项目一定能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丘清锋.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 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码:A

田径运动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通过走、跑、跳、投各种技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的田径基本技术与技能,是为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本功的重要途径,因而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需要精心设计认真落实的。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整理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山西大同大学对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作用及意义诠释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经常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田径运动项目来说,具有健身花样多、应用层次多、锻炼价值高的一些特点。从田径运动锻炼效果上来说,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力。

2.2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表1显示,历年来田径理论课程都开设田径运动定义和分类、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技术基础理论和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表明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选取了实用性、健身性、裁判类的课程。但是理论课缺乏趣味性部分,同时还缩减了很多有用的理论课程,不利于学习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2.3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的演变分析

表2显示,2005-2006年总学时为150,2013-2014年总学时减少至124学时,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创新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通过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关系,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4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析

在田径普修课程的考核中,历年来把理论知识考核所占比例定为30%左右,技术达标及技术评定占70%,平时成绩逐渐成为考核内容。通过适宜的考核与评价手段,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对学生做出符合田径运动客观规律的评价,才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3结论与建议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是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制订的,立足田径教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2)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项目技术的知识性,造成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存在重技术、轻健身不能适应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

(3)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总学时在不断的减少,需要教师更加注意精讲多练。

(4)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对田径教学技能、田径拓展练习技能与健身素养方面存在考核缺失,且评价主体为教师,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评价方法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考核。

参考文献

[1] 刘洪俊,张厚喜,张秋英.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研究――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9).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田径素有“运动之母”的美称,但商丘师院公体田径开展的并不理想,经调查分析,枯燥无味,没兴趣是主要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必须通过长期的科学锻炼得来,田径能发展人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灵敏、耐力等基本素质,希望本文研究能为后期同类研究做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体田径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商丘师院公体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参与田径运动的行为、态度等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共600份,得出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8%,问卷经过专家审核,问题内容和结构设计合理,对回收问卷通过分半信度检验,r= 0.89,信度较高。

2.访谈法

对商丘师院多名老师和学生进行现场访谈,取得宝贵资料。

3.文献资料法

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供理论依据。

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进行数理统计。

二、结果分析

(一)公体学生对田径的认知情况

能区分辨认各类田径项目的学生占59.1%,能讲述田径起源和意义的占33.9 %,能深刻认识田径功能的占16.2%,知道田径特点的占20.4%,基本掌握两项田径技能的占23.8%,精通多项田径技能的学生占1.7%。可见,学生对田径的基础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甚浅,公体学生对田径认识不足是影响学校田径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田径课开展的有关情况

1.学生对田径课态度

85.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枯燥无味,88.2%的认为学校田径教学设备差,仅7%的学生喜欢上田径课,兴趣是第一老师,多数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没兴趣则就没有动力去学[1],必然制约了田径课的教学,影响田径授课内容的完成。田径场地器材的不完善,会阻碍学校田径课有效进行,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学生体育选修课情况

学生进行体育课选修时,受欢迎的项目依次为:健美操、武术、篮球、排球、其它、田径。学生中选球类和健美操的较多,而选田径的居然为0,这种现象居然发生 “运动之母”身上,大大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常言道:“田径苦,体操难,大球小球都好玩”,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因而更要开展好田径课,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3.田径教师资源

原来从事田径教学的有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5%,现在任田径教学的为0,因为没有学生选择田径课,故田径老师开始带其它其它项目,如篮球等,当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篮球班的教学质量。76%的老师认为学校教学设备差,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田径的一重要原因,可以看出学校并不是没有田径专业的老师,而是学校田径设备差,学生不喜欢田径课,选田径专选的人数少甚至0等原因,造成老师不喜欢教田径课,不开设田径教学班。

4.课外田径比赛情况

课外田径活动是田径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田径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意识和兴趣,学校课外田径运动是学校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2],但师院近三年内春季运动会开过两次,其它田径赛事未开过,这表明,学校课外田径发展薄弱,则会导致学校田径的开展大打折扣。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田径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学生对田径的认识程度,学校师资的合理配备,学校课外田径比赛的开展情况,学校器材设备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使学生对田径产生消极态度,导致学校田径运动开展不乐观。

(二)对策

1.加强学生的田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教育

学生对田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非常薄弱,学生根本就不能深刻的认识田径运动,只知道一些基本特点,对它的功能和意义不能深入理解,学生不懂田径知识,不知道它的好处,则不能对他们产生动机,会影响兴趣的激发,学生对田径技能的掌握十分薄弱,人们不能科学的进行动,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会对田径运动失去希望。学生只知道从田径运动的表面特征来看待田径,不深入了解就不知道它蕴涵的好处,就行不成学习它的动机,也就谈不上田径运动的良好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田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动机。

2.加强学校田径设施的配备

学校田径设施配备不合理,一个学校的田径设施是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保障,田径技术的学习需要借助田径器材,场地这个媒介,如果田径设备配备不够齐全,不够合理,就会导致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出现阻力,阻止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学校田径设备的配备。

3.加强学校田径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有学生想选田径课,但人数过少,田径课未被开设,学校田径教师发生转向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就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田径教师在田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途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田径教学过程中没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学校田径教学活动也不能有效的开展,田径课是学生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课不能有效的开展则影响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加以重视田径课的开设,加强学校田径师资力量建设。

4.加强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公体学生对田径课有着不好的态度和看法,认为田径课枯燥乏味。从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看,田径运动具有单一的、循环性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负荷量也比较大,因此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应当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如田径运动项目上穿插一些具有辅质的综合性的游戏,田径教学技术与教学器材的合理配合等,其实,田径运动自身也具有极强趣味性的潜力,如刘翔上海举行的一次跨栏比赛,观众竟超出20万人,可见,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的潜力,观赏的价值。而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传统认识方面存在着问题,使田径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学校田径教学的新模式教育,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

5.加强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

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是田径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田径运动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全面的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田径意识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学校课外田径运动是学校田径运动发展重要因素,学校课外田径比赛较少会阻碍田径运动的发展,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比赛次数较少,因此,学校应加强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广国.田径运动与奥林匹克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2):34-36.

[2] 黄向东.田径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32-235.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田径 改革 田径课程 课程改革

1、引言

田径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竞技体育的主要比赛项目,而且还对培养人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德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具有重要的锻炼价值。它不仅是高校体教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作为培养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校体教本科专业改革也势在必行。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资料、文件;收集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参阅有关教学著作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3、结论与分析

3.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

3.1.1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相适应性

面对的现实性的问题,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目标,有部分学生无法达标,他无法达到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师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及任务,这其中的原因,自身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达不到要求及协调性不灵活等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其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目前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安排这个教学目标,即:阶段性的目标和长远性的目标;教学任务,即:教师如何来安排课程进度;教学内容,即:教师如何来安排课堂内容的基础性依据,这是教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3.1.2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不相适应性

课堂的安排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田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喜欢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可选择性、简单易学。

娱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安排,不仅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智力能力,教学课程的内容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会是我们的体育课程永远的充满生机活力。

3.2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措施

3.2.1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田径课程内容改革

一堂令人满意的课堂,在时间上应该合理的把握,集运动、娱乐、休息为一体,使学生感到是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强身健体,从中还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一来,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更便于加强记忆和掌握。这对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与时俱进的,是靠我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与我们发达的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些科技来开发课程资源,它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可以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田径普修课程的内容。

3.2.2田径运动教学方法是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助推力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在此,我们经常教学中运用的几种实用性较强的教法有:一是“化难求易”教法,二是“分解求整”教法,三是“综合求新”教法,四是“假想求真”教法。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比如说像有些复杂的、技术难度大的、器械重的、技术动作很难掌握的,我们可以将其难度降低,采用“化难求易”的方法使学生很容易得就掌握技术动作。这样一来,在课堂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逐渐的达标,但是,这其中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和坚强的毅力才可以顺利达标。

田径运动理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掌握,但要注意理论与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以及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相适应了,这是田径运动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3.3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致力于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社会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这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的被人们做出新的诠释。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我们的专业知识领域中游刃有余,同时,我们平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修身养性,我们的身体素质不仅要强而且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也要成为我们的“武器”。我们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田径教师或教练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一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敬业精神,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三是确立自己的教学、训练观点,四是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以上四点要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平时上课要求运用普通话并且要求同学们也要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文明用语,互助友爱。这样为我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或教练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只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转变观念,以多样化为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才能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与创新。

不断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和兴趣。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并大力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2建议

促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条不紊。

田径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听取学生意见,建立反馈体系。

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加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文超,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J].2002.

[2]徐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

[3]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4]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5]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体育科技,2001.

[6]郭鹤鹏.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意见[Z].2001.

[7]孙璞,陈森林.中小学体育现状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8]王刚.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改革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9]陈建仙.对集大体院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1999,3.

[10]郑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田径;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1

一、高校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反思

1.改革过程中关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思

在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其指导思想、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田径教学和实际需要;田径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尤其是思想观念跟不上现代化的进程;田径课程改革缺乏理论指导, 社会适应性不强,课程理论与田径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等等。

2.改革过程中关于价值观的反思

现代课程的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性,不只是文化和道德价值方面的追求,还包括课程本身价值意义的发展。然而,目前大部分人认为的田径课程的价值是其间接的外在价值,即对田径比赛的关注及其能为田径赛事带来的利益。田径课程内在的价值却往往被忽略,田径课程内在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二、对高校田径课程改革过程的展望

1.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观念更新

监督田径课程改革以适应情况的不断变化是田径工作者应该给予重视的问题。目前田径课程改革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障碍,如课程改革急功近利,只注重改革进度而忽视改革效果,只重视硬件改革而忽视质量改革。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田径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是无法收到实效的。要做到进一步深化田径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可以通过反复研究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接受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田径“面向未来”的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

2.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理论构建

田径课程改革是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教材、教师等多方面,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按照田径运动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以及田径运动的发展需求,从一般的理论框架着手,对原来陈旧的田径课程理论体系进行创新,重新建立起符合田径运动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赋予田径运动课程新的活力。

3.加大田径教材内容改革的力度

田径运动课程改革势必关系到田径教材内容的改革,教材内容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学生田径知识大多来自田径教材,尤其是教材内容中的各种示范以及标准,对学生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促进田径运动课程改革,就必须对教材中一些陈旧的内容进行革新,将更为先进、更为科学合理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中去。同时,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不能仅仅只单纯注重技术上的革新,还要将田径运动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加入其中,使学生不仅能在技能上得到提升,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实现田径课程改革的目的。

4.革新田径教学设备和技术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田径运动中也应用了许多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例如各种运动测试仪器、运动模拟仪器。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设备对田径运动的科学化发展和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用这些设备,可以非常精准地分析学生的训练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数据信息,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新的教学计划、设定教学内容提供帮助。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训练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理念等必须不断更新,体育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选择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林,王 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5).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如:在教学模式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实践而轻理论等,提出了:丰富中学田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理论课比重、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欣赏能力等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 田径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分析

田径运动是一项可以使全身各方面素质都得到锻炼的运动,但随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与课堂内容选择空间的不断增大,学生都更愿意选择一些趣味性更强的体育项目,导致田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得不到其应有的重视。

一、中学田径教学现状

田径在我国体育运动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大多数运动项目的基础,因其自身可以激发并提高人的力量、耐力等各方面素质的特点,也促使它成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大部分学校也将田径教学放到了体育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快乐教学等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普遍走进课堂,学校和基层体育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正因如此,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因而,相较其它更具趣味性的体育活动,田径这一意义深远却较为枯燥的体育活动就必然的冷落,最终将导致田径课程开课量不足,学生体质得不到全方位的锻炼,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

二、中学田径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有限,在有限的几堂课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正确领悟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全部技术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会采用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枯燥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或是以单一的竞技模式展开,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这不仅会让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在其心理上造成负担,也会严重打击了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年以来田径教学大多是以竞技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一定的竞争性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因其同时也有着对体力消耗量大,形式单一、枯燥等缺点,如果一味使用竞技法,长久下来,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的身体也将难以承受,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教学中来国。其次,因田径项目对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才可以得以提升的体育项目,因此,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给学生施以高压,但学生田径成绩的提升却并不明显,使学生身心俱疲,很难从中得到学习的兴趣,因此,这种不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会因此埋没一部分有体育天赋的学生。

(三)重实践而轻理论

理论课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普遍现状。因此,可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功能、文化内涵及意义等缺乏认识,教师并没有具体的向学生传达学习田径运动的好处,因此,大部分学生是意识不到的,加之单一枯燥的田径训练与比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慢慢失去了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一些理论课,可将电化教学融入体育课堂,可带学生一起观看一些励志的田径影片或是奥运田径比赛的录像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田径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做一些改变,多尝试一些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身心素质得到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中学田径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丰富中学田径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将一些科学新型的教学方法与田径教学相结合,如:将故事情节设计进田径训练中,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田径训练中来,而并非一味进行枯燥训练,体育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全部的技术技能,而是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打基础。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性别特点等将田径项目的技术要求和难度适当降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终身受益。

(三)增加理论课比重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在理论课前,准备一些大型比赛的录像资料,如:全运会、奥运会等,可组织学生定期在理论课程中进行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越活跃越可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爱上田径运动本身,对今后的田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教师也可定期组织专项的运动会,如:短跑运动会、长跑运动会、中长跑运动会等,不仅可以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对教学成果起到一个定期检测的作用,并可考虑将其纳入教育考核标准,对学生起一个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志锦.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教学.2004(05).

[2] 江际.我市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策[J].贵州教育.1999(09).

[3] 原碧野.浅论中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2005(02).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16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450人,其中1-13班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了14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1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4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11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21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沈体院发[2013]14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Ь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2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必修课共160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①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3次课,8-10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480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②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③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1-4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④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2所示)。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部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3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3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26.9%上升到实施后的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19.3%上升到实施后的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5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120、368、108明显下降到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6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7所示,自从2014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2013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有400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裁判员的称号。

3.6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班级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外,变革了课内外竞赛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长跑比赛和接力赛,例如:以班级为单位20人团队1000米技能赛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⑤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⑥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发挥班级团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2 建议

①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调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②需要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身体素质和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成绩和早操分别列入田径学生田径成绩考试内容,使之成为长效机制。③需要进一步改革田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建设新型的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库,做到以考代学,学考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奔腾.“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J].体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邬燕红.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及实施效果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9):58-62.

[3]孙美,王永强.比赛教学法在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75-76.

[4]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

[5]练文.比赛教学法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职业圈,2007(22):88-89.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关于田径运动及其创新性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其兴起和发展都具有很深厚的人文和体育历史文化。在很久以前,人类的日常活动便离不开人类的一些基本形式的运动,诸如跑跳着追赶猎物和投掷矛等多种运动方式,田径运动就是从这些与生活相关的行为中孕育而生。而就目前来说,田径运动主要是发展成一种竞赛的形式,田径运动具有项目多,运动强度大,锻炼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并且一般不受性别、年龄、季节、天气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约束,这就使得田径成为中职学校中广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在我国,田径运动是每一所学校体育教学所必须具备的课程之一,它也是任何一所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更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形势分析,中职田径创新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一些资料的有关调查,很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设立存在很大的异议。在学生最喜欢的十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仅仅排在第八名的位置,有80%之多的学生对田径项目表示不感兴趣,其中有近70%的学生认为田径项目可以被其他相关项目取代,这个调查结果基本适用于各类学校的普遍状况,因此,在中职学校田径教学的改革过程中,田径课是否能上好的关键性问题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田径教学设计偏离、教学手段脱离实际情况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上述两大问题不解决,则会导致中职田径创新教学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独特的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二、开展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核心与原则

中职学校田径教学核心内容分为三方面:一是要全面加强身体素质的发展,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点;二是要保证学生需要掌握田径运动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以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目的;三是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是完成教学的重要保证。田径教学的三个核心内容,彼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要正确把握三个核心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针对田径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现象,我们在把握田径教学核心内容时,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学生的兴趣性原则;二是健身强体原则;三是简单易操作原则,这三条原则指导着中职田径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具[(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兴趣性角度来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心理因素所决定的。相比起其他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会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因此在田径创新教学方面需要教师能动地创造适合田径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田径教学任务,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其次,就健身强体原则来说,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劲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而田径运动成为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首选。

最后,就简单易操作原则来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与运动量等问题,教学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贯彻简单易操作原则,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而非让学生挑战高超技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并且喜爱田径运动,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乐趣。

三、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

随着体育教育事业在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方面越来越完善,中职教师的教育水平也经受着考验。要对田径教学的现状做相应的改变就要求中职教师从田径创新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入手。

(一)把握大局,注重细节

就目前田径运动发展现状来说,与教育部门对相关体育项目改革把控失效,缺乏细节性的工作态度有着密切联系。各级教育部门应把握大局,抓住工作主脉不动摇,将田径运动的学习纳入国家中职教育必修课程项目中去,在坚持大的原则下,不应使该课程偏废,保证国家和地方都可以兼顾该课程的设置。

(二)多举办联合大型的田径比赛

自古至今,田径比赛都是运动和活力的象征。伴随着中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各高校也都在体育教育事业方面加大投资成本和力度,规范的运动场地和专业性指导,都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田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举办联合大型的田径比赛,从一方面来说既可以使得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后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放松,又不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欣赏到高水平的田径,大大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对培养学生欣赏田径赛事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取长补短,创立一套全新的田径教育教学方法

中职田径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章法可循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田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对任何教学方式都不应该完全地照搬照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吸纳他人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有效的方法,以他人之长[(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补己之短,坚持研究创立一套符合现代中职田径教育的科学教学方法。

总之,在中职田径教学中也不要一成不变地固守自己老式的教学手段,而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手段,根据中职的田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真正意义上既发展中职学生的田径特长又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