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室内环境品质

1概述

发达国家的能源统计,是按产业(Industry)、交通(Transportation)、居民和商业等四个部门统计。因此,很容易得到建筑能耗数据,即居民(Residential)和商业(Commercial)能耗之和。其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如美国,2000年的建筑能耗占全美总能耗的35%。但我国的能源统计模式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分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批发零售、生活消费和其它等多个部门统计。如果将后三个部门的能耗当作建筑使用能耗,则我国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20%左右。2000年为20.4%。而我国建设部公布的2000年建筑能耗比例数字是27.6%。建设部的数字中包括了建材工业的能耗,实际是广义建筑能耗。此外,还有好几个版本的比例数字。

其次,在很多建筑中,也没有区分各部分能耗。比如,通常认为在公共建筑中,空调采暖的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最大比例。其实这一结论在我国并没有实际数据的支持。因为国内建筑物中能耗计量很粗糙,一般只有冷水机组有单独的功率表,而空调的末端装置和输送系统的耗能无法与其它动力设备和照明的耗能区分开来。在工业建筑中,传统上又把空调等建筑设备能耗计入生产能耗。笔者曾经引用过日本建筑环境·省能机构统计得到的办公楼中各部分能耗比例的调查结果,但这一数据在被许多文章多次转引之后,以讹传讹,变成“上海地区办公楼能耗比例”,甚至进入某些正式的研究报告和文件。

在基础数据和能耗现状不清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确定建筑节能的目标(例如,在某一时间节点基础上的节能率),也难以恰当地分配各部分的节能率(例如,总节能率中围护结构、照明、空调各承担多少)。

图1某高层办公大楼全年能耗分布

图1是上海某高层办公楼全年的总能耗曲线。可以发现,图1的能耗曲线有两个最低点,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在上海地区,这两个月是气候最宜人的时期,一般来说建筑物既不需要采暖,也不需要供冷。取这两个月能耗量的平均值,在曲线图上划一道水平线(图2-17中的虚线)。可以认为,这道水平线以上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该大楼采暖空调所消耗的能量;水平线以下的矩形面积则是照明和其它动力设备(如电梯)所消耗的能量。

因此,可以把照明、插座、电梯等设备能耗当作稳定能耗。尽管冬季昼短夜长,夏季则相反,人们使用照明的时间有一些差别,但在现代商用建筑中从全年能耗角度来看,这种差别并不明显。而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是变动的、不稳定的能耗,它不但随气候区变化,而且随建筑类型、形状、结构和使用情况变化,甚至今天和明天都会有所不同。这就给建筑节能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同时也是建筑物中节能潜力最大的部分。

在美国,建筑能耗统计是由政府进行的,在日本,则是由专业学会和学术团体完成的。但在中国,还没有像美、日等发达国家那样大规模地进行建筑能耗调查。因此,大多数节能政策制定者和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者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对全国或一个城市的建筑能耗情况了如指掌。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计量手段,许多建筑楼宇的物业管理人员对自己所管理的建筑各部分能耗情况也是心中无数。因此,建筑节能必须从计量做起。

2结构节能与空调系统节能

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是建筑节能的基础。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是从采暖居住建筑起步的,因此,建筑节能首先考虑加强围护结构保温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对围护结构制订限定性指标,易于评价。但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是空调采暖系统的效率,最终的节能量也要从空调采暖系统来体现。北方地区在墙改之后又发展到热改。如果没有调节阀和热计量,围护结构保温越好,可能浪费的热量越多。

图2采用不同形式窗户的空调总冷负荷(MWh)

图3不同墙体传热系数条件下的全年总负荷(MWh)

而在间歇运行的空调建筑中,在空调关机之后,室温升高,当室外气温低于室温时,通过围护结构的逆向传热可以降低第二天空调的启动负荷。因此,围护结构保温越好,蓄热量越大,空调负荷也越大(见图2)。

对公共建筑而言,围护结构形成的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围护结构的节能潜力有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墙体传热系数降低40%,所得到的节能率最大8.1%(哈尔滨),最小2.8%(广州)。可见,在公共建筑节能中重要的环节是降低内部负荷、减少内部发热量。例如,在保证照度的前提下降低照明负荷,既降低照明耗电,又降低空调负荷,可谓一举两得。

3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

非典之后,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室内环境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大城市80%以上的公共建筑中的空调末端(AHU)仅有一级粗效过滤,有的甚至只有一层滤网。而根据美国ASHRAE标准62-2001,应在冷却盘管或其具有湿表面的处理设备的前端加设最小效率(MERV,MinimumEfficiencyReportingValue)不低于6的除尘过滤器或者净化器。欧洲标准也要求AHU过滤器达到F7标准。即需要有粗效和中效两级过滤。整个风系统阻力至少比现在增加200Pa。假定一台3600m3/h的空调箱,全年运行,要增加耗电量2500kWh。

另外,很多大楼的空调新风量也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而且,非典之后,一些新建大楼的业主对新风量提出了超出规范的要求。新风负荷占空调负荷的20~30%,加大新风量就意味着能耗的增加。

在公共建筑中,室内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健康和工作效率。对大楼管理者来说,这是“开源”。而建筑节能则是降低运营成本,是“节流”。开源和节流应该是相辅相成。

因此,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合理的用能,则应该改变。

解决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矛盾还可以采用很多新技术或原有技术的集成。例如,独立新风系统(DOAS)、辐射吊顶+置换送风系统、除湿空调系统等。

4节能与节电

2003年夏季高温期间全国19个省市严重缺电和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大停电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力空调的应用关系到电网安全,因此,在节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节电。

某些节能技术可能可以降低全年建筑能耗,但却不节电。例如本文第2节所论述的围护结构保温就是如此。在传统的空调能源结构中,夏季用电供冷、冬季用一次能源供热。对于采暖为主的地区,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可以降低全年能耗(例如哈尔滨);而在供冷为主的地区,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总节能效果有限,反而会增加空调能(电)耗。

某些技术可能能耗稍大,但是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对保护环境有利。例如,燃气直燃机在国内一直被很多人视为“节电不节能”。但是,直燃机不使用CFC和HCFC冷媒、燃用天然气对环境影响极小、温室气体排放极低,从而被世界各国当作一项绿色技术。夏季利用低谷燃气、平整高峰电力负荷,可以使电力和燃气得到“双赢”。

某些技术可能在微观层面上不节能、但在宏观层面上却是节能的。例如蓄冰空调,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冰时制冷机组的COP值降低。在用户侧,如果没有合理的峰谷差价,则蓄冰空调是既不节能又费钱。但在发电侧,大量蓄冰空调的使用填平了夜间电力负荷低谷,使发电机组常时处于高发和满发,发电煤耗下降。满负荷工况与40%部分负荷工况相比,30万千瓦发电机组可以节能15.7%。同时,发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发达国家电力平均年负荷率为66.6%,我国发电设备年平均负荷率1999年达到最低值50%。以后逐年有所上升,2002年达到54.8%。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在能源、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权衡,这应该成为建筑节能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5设备节能和系统节能

节能设备不一定能连成节能系统。例如,空调冷水系统的扬程与楼高无关,一般在30m~40m。如果水泵的扬程选择过大,定水量系统中会使流量过大,水温差往往只有2~3℃。这时测得的离心机COP仅在2~3之间。这说明,空调系统的配置合理是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

我国正在积极推广建筑热电冷联产技术。但在热电冷联产应用上,存在一些误区。似乎凡热电冷联产系统就一定是节能系统。笔者认为,热电冷联产技术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动力装置用微型燃气轮机还是用内燃机,也不在于其理论效率有多高。实际上如果系统配置不当,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效益便完全不能发挥。热电冷联产的理论效率达到70%或80%的前提是设备满负荷运行。在我国热电联产电力尚不允许上网的条件下,还必须将热电联产所发电力和所产热量全部用掉,才能体现出效益。

热电联产机组的产热和发电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取得的热量多、得热的品位(温度)高,就势必要降低发电效率;反之亦然。无论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还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观点分析,热电联产系统都应该充分发挥发电效率、充分利用排热,而不应该是相反。

图4微燃机热电联产系统全供冷模式

(直燃机热力制冷+离心机电力制冷)

图5电动离心式制冷机能流图

图6微燃机热电联产系统全供冷模式

(双效吸收机热力制冷+离心机电力制冷)

假定某建筑的微型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产热和发电完全用来为大楼供冷,分别采用热力制冷和电力制冷。其能流图见图4。在图4的模式下,总一次能效率为1.51。因为在热力制冷部分采用了直燃机,就必须使微燃机排气温度达到500℃以上,而此时发电效率只有13~15%。

与传统电制冷相比,用离心机制冷的能流图见图5。

可见其一次能效率(1.5)与热电冷联产基本持平。说明对热电联产机组和直燃机的投资是无效投资。而如果要提高发电效率,则相应的排气温度比较低,只适于采用热力制冷效率比较低的吸收式制冷机。(见图6)

图6中的供冷一次能利用率高于传统电制冷。

由此可见,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本质是回收发电系统过去被丢弃的排热、废热或余热,以提高综合能效。即在保证发电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余热。如果为了用热而抑电,就是本末倒置了。尤其是楼宇热电冷联产,所用的发电机组功率比较小,效率远远比不上大型电厂的大发电机组。它的优势在于综合效率和就近供能。而发挥其综合效率的关键是系统合理的配置和科学的运行。

在建筑节能中,选择设备不仅要看它在额定工况下的效率,更要看它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的效率。对制冷机而言,就是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

制冷机的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在空调系统节能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我国的制冷机标准中基本沿用了美国空调与制冷学会(ARI)标准。而ARI最初制订IPLV标准时是用美国亚特兰大市的气象参数、通过对一幢假想办公楼的模拟计算得到的。即使对美国的不同气候区,这一IPLV都不能完全适用,ARI用不同纬度的美国29个城市的数据得到新的IPLV(ARI550.590-1998)。因为没有自己的数据,我国新版的制冷机标准中没有IPLV。

笔者根据我国的气象参数,用实测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得到适应我国气候特点的平均IPLV。

对IPLV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

6建筑节能的评价

开展建筑节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我国基本上还在沿用按建筑面积平均的能耗绝对值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属于静态评价,对不同档次、不同用途的建筑很难区分在建筑节能方面孰优孰劣。在上海市地方标准《集中式空调系统(中央空调)合理用能技术要求与运行管理》中引用了日本建设省所推行的PAL/CEC方法。

所谓PAL,是PerimeterAnnualLoad的缩写,即“全年热负荷系数”:

另外还有设备系统能量消费系数(CEC,CoefficientofEnergyConsumption)。分别有空调、换气、照明、电梯和供热水5个能耗系数。以空调能耗系数CEC/AC为例,表达式为:

很明显,能量消费系数CEC实际上是建筑设备系统全年能效的倒数。因此,用PAL能够评价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用CEC则可以更直接地评价建筑的能量转换效率。PAL和CEC反映了动态节能的思想和转换效率的思想,是一种性能性指标。

7结论

空调公共建筑的节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必须建立动态节能、系统节能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几对看似矛盾的关系。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建筑节能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年02期,1~6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居住规范空调采暖地球环境

一引言

最近,能源危机意识在我国各行各业及各个层面明显体现出来。我国连续多年来的接近两位数的GDP增长率的背后已暴露出粗放经济的破绽,最近的一组统计数据让人震惊:我们消耗了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创造的GDP仅占世界总量4%。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仅达到31.2%。高能耗低产出的局面使我国的能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及经济是否可以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中,建筑及住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历年GDP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城乡住宅建设投资达到9407.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8%,占GDP的9.2%。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建筑能耗的迅速递增,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1/3,接近日本的水平。相比工业能耗的减速,建筑能耗在不断攀升(图1)。

图1我国建筑能耗的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存在太多问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保有的建筑面积达400亿平方米,现在仍以20亿平方米增加的发展速度在建设(图2),但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如此以往,建筑业这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有可能演变为破坏环境和浪费能源的“危房朽柱”,侵蚀大量的社会资源。

而资源贫乏的日本,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观念和技术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的建筑节能的概观和整理,引发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反思,以促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

图2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日本的建筑节能工作推动概况

1)日本的能源背景与能源利用效率

图3日本的能源结构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图3),能源主要依赖进口。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能源供应受国际局势左右。为此,对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极为重视,未来的方针是将逐步提高燃气(以气代油)。也正因为如此,全社会的能源危机意识较强,为实现低能耗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发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居世界最高水平(图4,图5)。

图4日本的GDP与能源需求的变化

图5单位能耗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元)对比

特别是1997年第三届气候变化国际框架条约国京都会议(COP3)以后,为履行保护地球环境的国际公约,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将能耗与CO2排放问题紧密挂钩,且落实到具体数值削减实施目标(表1)。

注:民生部门包括商业建筑,住宅能耗。

2001年~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按2.0%测算。

2)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况

日本的建筑能耗占据全社会能耗的约27%。作为一个主要依存国外石油能源进口的国家,在经历了1974,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后,节能技术开发和相关的节能法规建设都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京都会议(COP3)以后,节能政策的实施体系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大幅度提升。行政法规、学会协会体制及技术的层面实行全方位同步推进。

日本节能目标的设定以现状为基准,住宅建筑按户单位,商业建筑按建筑面积单位制定抑制能耗增长及进一步削减的目标以下对日本建筑节能对策体系做一概要解说。

表1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及CO2排放量的实绩·预测与控制目标

a)能源消耗[单位:换算为原油:106kl]

实测值预测值控制目标

1990年实绩1995年实绩95/90增长率2010年预测节能目标2010年控制目标2010/90增长率2010/95增长率

总计34938811%4565640015%3%

产业1831925%213211925%0%

民生8510219%1311711333%11%

运输809416%112179528%1%

b)CO2排放量[单位:换算为碳气:106t]

实测值预测值控制目标

1990年实绩1995年实绩95/90增长率2010年预测削减目标2010年控制目标2010/90增长率2010/95增长率

总计2873118%347602870%-7%

产业1351350%14216126-7%-7%

民生728316%9927720%-14%

运输586816%81136817%1%

转换21237%253225%-1%

表2日本的建筑节能的展开重点内容一览表建筑结构的节能技术

自然能源利用

耗能设备的高效化

建筑保温结构

保温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密闭性

夏季遮阳

外遮阳设计

内遮阳设计

植被

建筑规划

朝向设计

形体

热容作用的活用

太阳能,光能利用

太阳光发电技术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太阳能热水器

导光通道

新风利用

自然通风活用

新风空调

河川,海水,地下水利用

热泵空调采暖/供热水

自控技术

VAV

VWV

能源供需的平均化

蓄热(冷)利用

区域供热供冷技术

复合能源利用系统

排热回收利用

冷热电联供

新素材新技术利用

燃料电池

保温材料/热媒改良

潜热蓄热材料

①法规建设:

基本法律:《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简称《节能法》1979年6月公布,10月实施)

表3《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主要相关内容:住宅建筑相关措施

非住宅建筑相关措施

《建筑业主的判断基准》的制定、公布

(1999年通产省·建设省告示第2号)

《设计·施工指针》制定]、公布(1999年建设省公告布)

《设计·施工指针》的部分修订(2001年国土交通省公布)

《建筑业主的判断基准》的制定、公布(1999年通产省·建设省告示第1号)[办公楼、店铺、酒店、医院、饮食店]

该法律1998年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PAL,CEC的规制,在原来对能耗大户的企业

工厂的节能规制的基础上,新增[第二类能源管理制定工厂]类别,将强制性节能管理对象

范围扩展到一般商业设施。

②金融、税制面的节能推进措施

对环境共生住宅的优惠措施(融资)对象:节能住宅工程(新一代标准对应型)

节能设备配置工程(冷暖设备,通风换气设备,太阳能光发电设备)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的节能金融奖励制度:

经济建筑整备事业/建筑物节能推进事业/循环利用经济型产品普及及促进事业

节能型建筑设备融资制度/区域供冷供暖设施整备事业制度/能源需求构造改革投资促进税制

③技术开发·调查方面的展开

针对住宅水平提升的能耗增加的抑制技术研究和开发(1988年~1991年)

有利于石化燃料消费削减的住宅开发(1900年~1991年)

住宅方面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的研究(1992年~1993年)

新一代住宅建筑的节能技术标准的制定(1995年)

住宅等建筑物相关的防止地球温暖化指针的制定(1996年)

住宅的生命周期成本(LCC)削减对策的研究(1996年~1998年)

零环境负荷住宅的开发·普及对策的研究(1997年~1998年)

住宅·建筑·开发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研究(1996年~1998年)

住宅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手法的研究(1998年)

新施工技术对应的防结露技术的调查研究(1998年)

中小建筑·住宅建设行业的ISO14000导入方策的研讨(1999年~)

关于住宅管道的保温基准的制定的调研(1999年~2001年)

④宣传普及活动

主要以非盈利特殊法人机构-(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能机构为平台,积极推动节能技术普及宣传活动。主要实施了如下内容:

节能建筑技术的评价

环境·能源优良建筑物标示制度的实施

政府(国土交通省)指定培训的实施

关于太阳能利用施工技术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实施

住宅保温隔热施工技术培训的实施

住宅·建筑节能论坛的实施

[环境·节能建筑奖]的评定实施

[环境·节能住宅奖]的评定实施

其他普及宣传活动

⑤国际合作

IEA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节能研究开发计划(1988年~)

办公楼建筑的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复合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1998年~2001年)

建筑物采暖空调的低Exergy系统研究开发(2001年~2003年)

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住宅的开发研究(2001年~2004年)

节能空调设备的性能认证研究(2001年~2004年)

构筑统一的建筑物LCA评价手法/建筑物的评价的国际标准的制定研究(GBC2002)

按官公厅,学会,行业层次对节能的对应关系,可分类如下表4所示。

三从我国的现状与日本的节能状况对比引发的思考

我国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住宅室内热舒适环境的追求,构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费趋势。近年我国已对建筑节能问题引起高度重视,1997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了节能目标。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从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应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目标。将逐步实现对非节能建筑的改造,从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双方面入手,实现建筑节能30%,设备节能20%的节能50%总体目标。进而又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总能耗节能65%的目标。

表4日本官公厅,学会,行业层次对节能对应关系政府部门的对应学会的对应行业的对应

《关于能源利用的合理化法律》的修订(国家基本法律1998)

《能源税改》(低利融资、税制优惠制度)

《环境政策大纲》(国土交通省1994)

《环境考量型官厅设施规划指针》

(建设省1997)

《经济性学校整备指针》(文部省1996)

《普及可持续性建筑物的倡议》(建筑学会1998)

《建筑物的LCA指针》(建筑学会1999)

《地球环境·建筑》(建筑学会等五学会联合2000)

[地球环境委员会]设置(空调学会1993)

《经团连地球环境》(经济团体联合会1991)

《各产业自主行动计划》(经济团体联合会1996)

《建设业的环境保全自主行动计划》(建设业团体联合会1998)

针对不同地区,2001年国家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3年颁布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然而,尽管法规不断出台,尚存在着缺乏统一认识,贯彻执行不力等问题。相关规范颁布多年,市场上仍然充斥着大量高能耗非节能建筑。

2002年,上海全市落实了10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按国家节能标准进行工程试点。2003年扩大试点范围实现30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按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

上海市建委、发改委、经济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召开的节能推进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凡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新建住宅、以及全市范围内的新建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商场、旅馆、办公楼和由它们组成的综合楼建设项目、低层住宅小区、一城九镇特色风貌住宅小区等均要按照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给建筑物“穿衣带帽”。

上海市有关部门从2002年9月到2003年9月,按照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这一阶段在建和即将开工的居住建筑项目进行了监察。按照《节能标准》设计的不足3%。从2003年10月至今,监查结果仍有70%左右的在建和即将开工的住宅项目不达标。

上海市从2004年5月起,对处在设计阶段住宅建筑实行强化节能认证,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进行相应的节能达标测试,以期外环线内的低层建筑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然而,设计审查、施工监理以至竣工验收、运行监管等环节,尚存在缺乏统一协调、严格执行的力度和保障。

纵观我国现状,本作者认为目前应该从以下方面对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力度:

1)强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目前的法规太空泛)。

2)应该加强优惠税制的配合实施(现行机制欠灵和,敏感度不足)

3)建立更科学更高效更具专业权威的非常设专业委员会来策定法规/规范建设

(现行法规制定过程行政色彩浓,专业性/权威性不足,统一性欠缺,共识性欠佳)

4)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自律性规范及行政指导干预(行业自律性差,行业管理不力)

5)加强新节能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强化对节能技术应用的跟踪研究和评价。

(社会普及教育不到位,业主节能意识差,对新技术应用缺乏系统的跟踪调查和评价)

以上几个方面,虽未直接涉及节能技术研发本身,但却是推广节能技术的关键之处,也正是我国现状下节能技术普及推广的软肋,节能问题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意识、观念的改变,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关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节能技术才能找到广阔的用武之地,形成节能技术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版),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

2.朱训,《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第8期“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辩证思考”。

3.《世界银行发展报告99/2000》WorldDevelopmentReport99/2000”Enteringthe21stCentury”

4.杨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住宅建设,在”泛珠三角区域房地产合作与发展论坛”,2005年7月.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验收规范;复验项目;检测项目

1.引言

由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工程起步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执行不力,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与验收规范不匹配,与建设部要求节能图审单列的规定不一致,随意变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节能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制止。为此,我们撰写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与大家研讨交流,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2.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4《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自2008年1月29日起施行;

2.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6《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2006年7月31日起施行;

2.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2.8《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2.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2.1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2.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至此,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监控力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非常重要。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3.建筑节能工程基本内容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划分的10个分项工程及其主要验收内容:

3.1墙体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

3.2幕墙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气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

3.3门窗节能工程: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

3.4屋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

3.5地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

3.6采暖节能工程:系统制式、散热器、阀门与仪表、热力入口装置、保温材料、调试等。

3.7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

3.8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保温材料、调试等。

3.9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

3.10检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冷热源系统的检测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

4.建筑节能工程基本要求和重点

4.1一部涉及多专业的验收规范

《规范》是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相关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的实际情况,突出了验收中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的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2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

《规范》第1.0.5、3.1.2、3.3.1、4.2.2、4.2.7、4.2.15、5.2.2、6.2.2、7.2.2、8.2.2、9.2.3、9.2.10、10.2.3、10.2.14、11.2.3、11.2.5、11.2.11、12.2.2、13.2.5、15.0.5条,共20条强制性条文,比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多,必须严格执行。

4.3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合格后进行

根据国家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节能,节能达不到要求的建筑工程不得验收交付使用。因此,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并用黑体字标志为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也就是建筑节能验收是单位工程验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

4.4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加限制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中可能需要改变节能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影响节能效果,所以对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格加以限制。一是任何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均需事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二是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不应降低节能效果;三是涉及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除应由设计单位认可外,还应报原负责节能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方可确定;四是确定变更后,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这一设定增加了节能设计变更的难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

4.5采用“四新”技术应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简称四新技术。四新技术由于新,尚没有标准可作为依据。因此,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国家鼓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但为了防止不成熟的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到工程上,国家同时又规定了对四新技术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评审或实行备案等措施。具体做法是: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方可采用。

4.6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鉴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以保证节能施工效果。

4.7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通常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其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可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核准,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材料和设备的“可视质量”,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目视和简单的尺量、称重、敲击等方法进行检查的质量。二是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这些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形式检验报告等;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出入境商品检验报告。三是按《规范》各章及附录A提出的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8现场实体检验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包括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两大部分。一是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方法,采用附录C钻芯取样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外窗气密性的实体检测,是指对已完成安装的外窗在其使用位置进行的测试,是检验外窗的安装(含组装)质量,能够有效防止“送检窗合格,工程用窗不合格”的“挂羊头、卖狗肉”不法行为。二是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见证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允许偏差或规定值,按《规范》14.2.2表列的9个检测项目进行。

4.9建筑节能效果只能通过检测数据来评价

《规范》中相关章节及附录,对节能材料和设备进场复验项目规定有12项;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项目规定有2项;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规定有9项。这些复验项目、检测项目的数据,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中用来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因此检测结论的正确与否十分重要。国家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签订书面合同。故目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见证检测资质,并通过节能试验项目的计量认证。

4.10把图像资料列入《规范》。本规范第4、5、6、7、8、9、10、11、12、13、15章,均要求对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图像资料列入了验收规范,以验证其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5.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情况。

5.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情况。

5.3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重新报审和建设、监理单位确认情况。

5.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及建筑节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情况。

5.5建筑节能专业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

5.6对建筑节能示范样板的确认。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6.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①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相符。②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形式检验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用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送检复试报告的核查情况。③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签认情况。

6.2墙体节能工程:①基层表面空鼓、开裂、松动、风化,平整度及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的处理。②保温层重点对保温、牢固、开裂、渗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进行检查。③雨水管卡具、女儿墙、分隔缝、挑梁、连梁、壁柱、空调板、空调管洞、门窗洞口等易产生热桥部位保温措施。④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架眼、孔洞等)处理。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容易碰撞的阳角及门窗洞口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保温层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⑥隔汽层构造处理、穿透隔汽层处密封措施、隔汽层冷凝水排水构造处理。⑦非采暖公共间(如普通住宅楼梯间、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通道、公共大堂大厅、地下室等)按图施工情况。

6.3幕墙节能工程:①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②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处理。③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保温密封处理。④遮阳设施的安装。

6.4门窗节能工程:①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外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处理。②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及金属副框隔断热桥措施。③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情况。④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及特种门安装的节能措施。⑤外门窗遮阳设施的安装。⑥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密封节能措施。⑦天窗扇密封条的安装、镶嵌、接头处理。⑧门窗镀(帖)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压管密封及中空玻璃漏点复检情况。

6.5屋面节能工程:①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质量、厚度控制。②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平整度、坡向、细部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③屋面隔汽层位置、铺设方式及密封措施。

6.6地面节能工程:①基层处理的质量。②地面保温层、隔离层、防潮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③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的粘结及缝隙处理。④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⑤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等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6.7采暖节能工程:

①采暖系统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采暖系统的制式及安装;⑵散热设备、阀门与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⑶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分室(区)热量计量设施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⑸散热器恒温阀的安装。

②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热力入口装置的选型;⑵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⑶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及各种阀门的安装。

③采暖管道的保温层、防水层施工。

④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的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6.8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①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⑵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⑶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空调系统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设备安装。

②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风管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测;⑵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⑶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加固等处的冷桥处理。

③各种空调机组的安装、与风管连接的情况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检测。

④风机盘管机组的选型及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⑤空调与通风系统中风机的选型及安装。

⑥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选型及安装。

⑦空调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中的水力平衡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选型及安装。

⑧风管和空调水系统管道隔热层、防潮层选材。

⑨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及配件与支、吊架之间绝热衬垫安装和冷桥隔断的措施。

⑩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的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检测。

6.9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①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②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的施工情况。③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的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情况。

6.10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①锅炉房动力用电、冷却塔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计量设备安装②住宅公共部分和公共建筑的照明的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装置安装。③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节能装置安装。④低压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检测。

6.1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①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联动情况。②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与空调、采暖、配电和照明等系统联动运行、监测情况。

7.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7.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施工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系统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②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③检查相关节能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标准及合格依据,以及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划分;④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⑤监理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7.2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7.3对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测、对观感质量进行检查。

7.4对节能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核查。

7.5确认程序合法、质量合格后,参建各方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上签字;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整体性

要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化,就要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之内,尽量地减少管理工作的委托现象。而减少管理委托,就避免了管理工作的割裂,保障了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使得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在计划内发展,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坚持这一原则,就能够保障建筑施工的节能管理,使工程项目到达较高的质量。

2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单位中,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工作的分离,在一个建筑项目施工的整个周期之内,在项目的不同部分之间,会有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着分工管理。这就需要每一位管理人员之间的进行不断地交流。然而,由于管理人员较多,负责的工作也很繁杂,难免会出现信息交流的问题。因此,应当适当地调整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模式,减少管理工作的分离,加强建筑施工的不同时期、不同部分管理之间的交流,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建筑奠定基础。

3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建筑施工单位节约更多的能源,降低施工的成本,一方面,利用更少的资源建设出质量更高的建筑,另一方面,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中,应当将增大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管理目标。这也就要求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应当将从项目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施工的整个周期、建筑的每个部分,从而寻找出一种能够为建筑施工节约最多能源的一种管理方案,实现建筑施工最终的节能目标。

二优化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1实现施工管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中,既需要管理权利的集中,有需要将管理权利进行分离。集中权利,是要能够使管理者具有足够的权限,在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整体性地把握,并对管理工作进行指挥和引导;而将权利进行分离,则是为了避免管理者过于使用权利,而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权利过于集中,管理者就有可能会忽略更好的管理方式,其决策也许并非是最优方案,这就会使得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达不到最佳效果。从整体来看,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能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2完善施工管理分工协调合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管理不仅仅是在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是对于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从根本上来说,要对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就要做好对于全体人员的管理。管理好领导者与基层员工的关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赋予不同的人员、部门应有的权利和应当负担的责任,就能够避免因为权利、责任不明确和利益的冲突而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才能够进一步相互配合,做好整个项目施工的节能管理,共同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大的效益。

3实现施工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统一

管理的跨度指的就是管理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管理范围,而管理层次则指的是管理的深度。增大管理跨度,能够有效地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保障信息的交流,为节约施工能源提供信息保障,然而,其弊端则是淡化了管理层次。而深化管理层次,则能够加强上级领导对下层员工的管理,直接深入的管理有利于管理方案的实施,而其弊端则是缩小了管理的跨度。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各有利弊,最好的方法就是权衡两者,实现两者的统一。

4保障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对等关系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而言,居住建筑能耗与公共建筑或国外居住建筑相比是非常少的。居住建筑提倡节能设计,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而公共建筑提倡节能设计才是建立集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公共建筑分为以下几类: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旅游建筑(旅馆、娱乐场所),科教文卫建筑(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通信建筑(邮电、通讯、广播)以及交通运输(机场、车站等)。有数据显示:就政府部门办公楼每年所消耗能量相当于全国八亿农民全年全部的能耗:办公室里夏天穿毛衣御寒、冬天衬衣短袖解署、白天亮灯办公、热水机饮水机下班后没人关。现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始能源紧张,尤以中国较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使用和节约就更加迫切了。

其实建筑节能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而是建筑基础学科—建筑热工学的一个部分,我国也早在1993年颁布了相应的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1996年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注(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些规范的颁布,也反应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轨迹:由北向南,由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规范的条款未列入国家强制性条文范围内,各地也未政府令加以强调,所以执行力度也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但2005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有许多条款被列入国家的强制性条文内,相应的各地政府了具有地方法律效力的法令,上海市在2005年6月13日的政府令第50号:《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强制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新建住宅与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设计。《办法》的第九条与第十条分别对设计单位与图纸审查机构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对于建筑设计单位,建筑的节能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以下着重介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有关建筑部分的要求。《标准》比刚才提到以往的有关规范要严格些,按照本标准设计,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能耗应减少50%。《标准》的章节不多,共7页17条,但简明扼要,省去了复杂的热工公式,归纳总结出来几点要点,强调了规范的实用性。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术语结合规范本身展开叙述:

一,热工设计的分区:按照我国的气候条件,划分为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

热工分区的基本规律是: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基本是我国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这些地区的地域辽阔,面积大,建筑节能设计起步也比较早,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主要考虑的是冬季保温。夏热冬冷地区大体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这些地区的建筑的节能设计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面积虽然不是最大,但人口密度高,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可以说这一地区的节能潜力最大,效果也会最明显。设计考虑的是冬季保温与夏季防热兼顾。夏热冬暖地区大体上是华南地区:福州、广州、南宁、台北等。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夏季防热。温和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如:昆明、西昌、元江等。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部分地区注意冬季保温。《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五个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建筑节能的设计特点作了些调整:把严寒地区细分为严寒A区与严寒B区,而温和地区不强制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二,体形系数:即建筑的外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小就越有利于节能,减少外表面与室外空气的接触,就能减少散热。与以往的规范不同,新的《标准》中弱化了体形系数的概念,只在4.1.2条规定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对体形系数的限制是≤0.4,其他地区该系数对建筑的节能体现不明显,所以不作限定。

三,热传导系数:这个概念是本标准的核心名词.所有的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屋顶以及地面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图纸审查或政府检查部门的抽查也是这个数据。她的名词解释为: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2.k。简单的说便是热量在某种材料里传递的速度,速度越小,那么这种材料的隔热性能也就越好。怎样求得这个数据呢?传热系数K0=1/R0。

R0,传热阻:R0=Ri+∑R+Re单位:m2/K.W

Ri与Re分别是材料内外表面的换热阻。他们是固定数据,可由表差得:0.11m2/K.W0.04m2/K.W。

∑R是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某单层材料的热阻R=δ/λ,δ为该材料的厚度,单位是m,λ为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是W/m.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W/m.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K,钢筋混凝土λ=1.51W/m.K,多孔砖λ=0.58W/m.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1.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2.外墙:K≤1.0W/m2.k

不作外墙保温的习惯做法是绝对达不到这个新规范要求的。例如:20厚水泥砂浆+240厚多孔砖+20厚水泥砂浆的无外墙外保温的传统构造传热系数K=1.66W/m2.k,即便在前段时间简易的外墙保温做法-保温砂浆,也达不到规范的新要求。经计算得知:在墙体与外墙砂浆之间增加20厚的λ=0.03W/m.K挤塑板,这样的构造使得外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0.86W/m2.k<1.0W/m2.k。这叫做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业界内公认的一种效果很好的做法。他的优点是技术成熟,产品寿命较长,也可使外墙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他的缺点是在高层建筑中有安全隐患,外墙面砖的做法受到限制。外墙内保温的做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建筑热桥的问题,同时房间内部使用和改造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现在工程上已很少用这种做法了。还有一种做法叫做中间保温,做两层墙,中间夹保温材料,这种做法效果好,是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工程中这种做法早已普及,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一造价高,二构造做法与现行的做法差别太大,影响面广,难以一时普及。

3.外窗部分

由于外窗在建筑中变化丰富,窗框材料、玻璃品种,有无遮阳等都会严重影响建筑热工性能,所以,规范在这部分的规定并没有一刀切。根据窗墙比系数的不同,对窗体的要求分成不同的几类。所谓窗墙比,并非窗和墙的面积的比值,而是窗与其所在墙体的面积之比。规范在保证外窗自然采光的范围内鼓励窗的面积越小越好,即窗墙比越小越好。因为就现在已知能做到的最好的窗:双玻中空双腔充惰性气体40厚,铝合金断热型材,这种窗体构造的传热系数K=1.5W/m2.k,而普通的单玻铝合金窗的传热系数K=6.4W/m2.k,是墙的6倍。据统计,通过窗流失的热量占建筑能耗的46%,因此控制窗墙比是个有效的节能手段。《标准》中强制规定“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此规定一出,必将会极大的影响建筑外观,金茂大厦或者东方艺术中心等全玻璃的建筑势必会大大的减少。夏热冬冷地区(上海)是这样详细规定的:当窗墙比≤0.2时,窗的传热系数K≤4.7W/m2.k。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塑钢单玻窗或铝合金双玻窗可以满足要求,但钢铝单玻窗不满足要求。由此可见,在任何情况下,普通铝合金单玻窗是达不到要求的,必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当窗墙比在0.2和0.3之间时,窗的K≤3.5W/m2.k。双玻铝合金中空(16厚空气层)的传热系数K=3.6W/m2.k,同样不满足要求,若改为断热桥的铝合金型材便满足。当窗墙比在0.3和0.4之间,窗的传热系数K≤3.0W/m2.k。断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可以满足要求。当窗墙比在0.4至0.5之间,窗的K≤2.8W/m2.k。当窗墙比在0.5至0.7之间,窗的K≤2.5W/m2.k,一般情况下中空充惰性气体玻璃镀膜断热桥铝合金的窗体构造可满足要求。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建筑节能市场

美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建筑节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是一种以节省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平均每年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能源公司主要由楼宇设备和控制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电力、燃气公司等和独立的中小型能源管理公司组成,其中前两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对象看来,公共客户群体是主体,中小学校、政府、公立医院等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其他公共客户占据了24%,而私有客户群体比例仅为26%。因此,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市场。

(五)社区建筑节能的社区节能

美国的建筑节能没有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延伸到使用人群和社区,因此,节能活动不仅体现在技术节能方面,更围绕业主的使用习惯展开了诸多深层次的竞赛。比如,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市就组织社区业主进行能源节约比赛,通过报名或随机挑选,在100个相同居住面积,相同取暖热水燃料系统的家庭进行能源节约竞赛,在网上公布胜利者的名字与相片,比赛内容包括扔弃废物,取暖热水燃料,电力和食品。此外,物业公司在节能知识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美国东部的一些社区进行少扔垃圾的比赛,物业公司会具体地告诉小区业主怎样减少垃圾,比如,不要买有包装的食用品而是尽可能买散装的食用品、购物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该地区的生活垃圾减少了30%。

二、美国建筑节能管理发展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的启示

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不同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但是,纵观美国建筑节能管理的具体情况,从管理主体、政策标准、行业协会、技术支持,到市场发展和社区延伸管理,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行业的推广仍然有诸多启示。

(一)政府综合政策强力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

美国联邦政府重视节能管理,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以经济激励作为调整和刺激的核心手段,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主体实施绿色物业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积极制订了相关节能标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并分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政策过于倾向于宏观和中观,经济刺激政策较少,缺乏明确可实操的标准。我国各地政府在节能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仅有深圳于2011年6月颁行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试行)》,2013年4月1日印发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目前也在试运行中,全国其他地市的绿色物业管理有待全面展开。

(二)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建筑节能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政府的推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美国的经验看来,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既注重开发规划设计,又关注后期管理,还鼓励既有建筑的改造。反观我国,却过于注重前期规划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至2013年3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认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有611项,其中568项获得设计标识,43项获得运营标识”。这就给我国推动绿色物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美国节能管理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内容看,节能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公共物业,还包括住宅、工业等等。而在我国,绿色物业管理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公共物业,在住宅和工业方面的应用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尤其缺乏系统的节能标准。尽管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有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运营的指标,但是相关指标不够完善,缺乏细致分类,难以反映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特点和目标,有待于制订更为细化、针对性强的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绿色物业管理标准,促进后期物业管理与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融合。

(三)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拥有多个专业的建筑节能协会,而且,各个协会都积极制订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并且通过会员活动、展会、培训加以推广,这些协会成为美国节能管理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协会,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分会,并在推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并将重要文章刊登在其会刊上,但是,相比于美国相关协会和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中物协有必要作出更多努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发展绿色物业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研究制订适合我国行业需要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服务规范、标准,与电力、暖通、机械、光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中心合作,推广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指导各地协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办法和评价技术细则,尤其是在增进行业交流和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四)政府采购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占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较大市场,即从政府层面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政府采购实施能源管理的项目还只在深圳、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开展。主体市场在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手段,并未真正在全社会取得节能降耗的共识,相关政策激励不足。在现实中,住宅小区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面临业主大会授权难、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商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运营效果而拒绝实施。导致既有建筑改造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

(五)社区家庭节能的深度参与和技能普及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建筑节能管理;全寿命周期理论;利益共赢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59-02

0 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的方式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表达了中国政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决心,可见绿色建筑行动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1号文”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需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可以预见,绿色建筑将是21世纪我国建筑类型的主流,也必将是21世纪房地产开发的主流[1]。

1 建筑节能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建筑节能管理的概念 建筑节能管理是指对建筑材料的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施工及使用过程的耗能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标条件下的尽可能降低能耗的目的。在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指导下,节能建筑包含了建筑对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建筑对环境、健康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是节能建筑概念的新拓展。

1.2 建筑节能管理的现状

1.2.1 建筑节能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除了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外,推广建筑节能的另一个更大的瓶颈在于建筑节能缺乏内在的利益动力,这是由建筑节能具有外部性所决定。也就是说,由于绿色节能建筑成本比传统建筑增加了10%,投资节能建筑的开发商往往得不到节能收益,加之国家在鼓励发展节能建筑,财税优惠政策以及实施建筑节能的利益激励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不能补偿开发商在这部分的损失,因此更加挫伤了房地产企业推广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1.2.2 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全过程监管 一个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销售许可核准的多个环节。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房地产企业建筑节能管理

2.1 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分析房地产企业建筑节能管理的优点 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房地产存量资产市场已经形成,房地产的产业链也在发生着巨变,开发商靠单纯的拿地、卖房就想在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已经不现实,他们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着眼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项目使用过程的设施管理才能实现工程建设和工程使用增值这一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也才能最终获得最大化的全寿命周期利益。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模式是以房地产商为总协调人,并全面负责节能生态建设项目的运作同时督促各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完成相关的工作,而各个具体的阶段由各责任方负责[3]。

2.2 房地产企业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节能管理工作

2.2.1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 建筑规划设计包括环境设计和建筑规划设计。在环境设计阶段,开发商应全面了解楼盘所在地的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征,收集并整合有关气候、水资源、交通、商业配套、人文环境方面的资料,力求实现所开发楼盘与周围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4]。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开发商应要求设计师秉承精细化设计的思想意识,做到从粗放到精细,由局部到整体,从建设周期走向全寿命周期。设计师需要将每一次的设计都当作进行个性化定性分析,结合项目的地域性特点和项目的自身特色,运用现代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来为设计师的定性判断提供检验手段从而修正设计,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5]。

2.2.2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 ①建筑设计方法。目前,较为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开放式建筑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加大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长期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很好地防止建筑整体过早老化的问题[6]。②围护结构和设备系统设计。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能良好的多层窗、门,增大墙体厚度或中间设置空气夹层等方法都可以极大地减少建筑运行能耗,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用电量,另一方面能提高室内光、热、声方面的环境品质,使得房屋居住者的舒适度大为提升。

2.2.3 工程施工建造阶段 ①施工方法。在节能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将拉动式准时化建造和柔性化施工两种施工方法相结合将会保证节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7]。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节能建筑的施工建造会不可避免地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对环境的破坏,因此,环保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时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2.2.4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建筑物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能耗占到建筑物总能耗的50~80%,而且这个阶段也耗费大量的成本[8]。①先期介入。物业公司若想在项目运营期更好地显现建筑节能的成效,最好的方法是在项目的策划和设计阶段就主动介入其中,参与制定并决策设计施工方案,检查所设计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是否考虑到不同业主使用的设备及其区域供电容量等问题[9]。②节能建筑的运行管理。建筑节能运营维护阶段的内容主要是对物业进行保养、维护、修缮、为基础的建筑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和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努力形成可再生能源在住户中的规模化应用,提高太阳能、地热、风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2.2.5 拆除回收阶段 当建筑完成了它的使用功能,结束使用寿命后,通常情况下,政府就会根据新的规划对土地进行改造,而拆除建筑势必会增加土地的清理成本,但是由于节能建筑建材的60%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则建筑废弃物便能够被视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对可以回收的材料尽可能回收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以增加开发者的利润空间。

3 房地产企业建筑节能管理的利益共赢体系

建筑节能市场上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有购房者、房地产商、建筑施工方、材料供应商和政府,只有设置合理的经济杠杆,建立起使节能生态建设项目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利益共赢的建筑节能利益共享体系,科学配置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得利益相关者从不敢违规转变为不想违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房地产企业开发节能建筑、进行建筑节能管理的可行性。

①购房者高价购买节能建筑;②居民的满意度增加;③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降低;④政府对购买拥有绿色建筑标识住宅的购房者以贷款利率上的优惠;⑤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增加购买非节能建筑的边际私人成本;⑥各级财政部门设立节能专项资金补助节能建筑项目;⑦对绿色建筑不同的星级返还容积率并给予每平方米的成本补助;⑧信贷方面“五色评级”节能环保措施良好的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和宽松政策;⑨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及认证制度;⑩保护环境,降低能耗;{11}节能技术研发推广投入;{12}降低开发商的节能建筑开发成本;{13}小区的物业管理成本下降;{14}建筑物拆除时,60%的节能建筑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开发商的土地清理成本;{15}节能建筑前期投入的成本平均增加2%左右,然而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建筑成本下降20%以上。节能生态建筑项目中使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赢的建筑节能利益分配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节能建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购房者和开发商在该利益体系中均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共同推动这个体系的顺利运行。

4 结论

可以说,房地产市场从开发建设(提供增量供给)为主向投资金融(保持存量供给)为主的转变是推动开发商选择绿色建筑和进行建筑节能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原因是进行建筑节能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房地产资产价值并使开发商的持有物业增值,而房地产资产价值的提升只有通过一种系统理论的指导才能得以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这种理论就是从长期效益出发以项目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作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因此,综合市场环境、恰当的理论指导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寿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企业的建筑节能管理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我国的建筑节能管理方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永强,黄占芳.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选择绿色建筑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6(281):91-93.

[2]杨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93-94.

[3]陈志波,吴贤国.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运作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6:61-64.

[4]匙静,石立峰,王立群.“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67-69.

[5]叶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细——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06:15-17.

[6]陈建国,孟春.建筑业可持续建设模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305):71-73.

[7]肖烨,苏振民.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应用的研究[J].经济师,2012(5):282-284.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招投标环节;建筑节能;监管

Abstrac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nd status,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volves many aspects including designers, government buildings, developers, contractors, etc., is a system of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bidding link analysis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upervision, hope to be ab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 bidding link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regulatory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建筑节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涵盖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计到开发商、承包商、政府、材料供应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所以在推进建筑节能时,只靠市场手段是无法完成的,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来推行,在投招标环节对建筑节能监管时一个很有效的措施。

2. 国内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

欧美的发达国家很多已经建立了关于建筑节能在招投标环节的监管体系,而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近几年来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一些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和办法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没有构成一个运行良好的监管体系。

例如,天津市曾颁布了《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中要求天津的建筑企业在设计和施工的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必须明确建筑节能的相关产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否则,会被处以罚款。宁夏也颁布了一定规定,要求在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的方案评审中,要对其进行打分,不符合建筑节能的为0分,基本符合为1分,符合的为1.5分。相关部门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实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也已经开始实施,该规范要求对门窗、地面、屋面、幕墙、墙体、空调和通风系统、采暖、检测与控制、照明和配电等相关的节能工程做了强制的规定,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上的管理,并将建筑节能的规范进行了统一[1]。

3. 建筑节能项目招投标的监管

3.1建筑节能招投标阶段的监管步骤

对建筑节能进行招投标监管,一般按照工程的进行顺序,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三个方面。事前监管时指相关的招投标监督单位对送达的招投标项目核实有关的建筑节能事宜;事中监管是指有关部门对招标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建筑节能审核;事后监管要求对中标以后的中标人在履行合同中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规定,并且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进行查处。

在以上各个环节中,有几个能落实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首先,关于招标文件的备案工作有关行政部门要落实好,因为从备案文件中能反应建筑节能的思想。其次,投标者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投标文件编写和投标过程。最后就是完善评标的专家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评标的过程公正、公平、公开。以上过程,招标文件的备案是源头,投标者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编写文件,评标专家严格的进行评标工作。只要在源头上做好工作,对以后的推广建筑节能有很大的作用。

根据建筑建设的进行顺序,建筑节能招投标可分为建筑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投标,建筑工程开展的基础是设计环节,建筑施工都是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来进行的,施工工作又和监理相互联系,而他们也是根据相应的设计方案来实施的,所以说设计环节是建筑施工后续共走的前提和基础。

3.2建筑节能招投标、评标体系

我们虽然在建筑节能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法律,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所以还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用作设计、施工招投标、监理中对建筑节能的评价标准[2]。但是要建立这个标准存在许多的难点,例如如何确定各个指标、指标表示的意义、指标的权重分配和其量化的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要建立在招投标中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需要对各个方案在建筑节能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估法比较适用,和“打分法”类似,它要求将投标者的各种技术、资格资质、服务的条款等换算成一定的分数,进行打分。所以只需要在综合评估法的评价标准中加入建筑节能,给其相应的权重,这样就能判断各个标书中建筑节能方面的影响。

3.3建筑节能招投标的监管

当前关于建筑节能招投标的监管上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注意运用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文件的备案,积极推进建筑节能,还应制订建筑设计的任务书,严格落实建筑节能招投标环节的监管对策。

4.加强设计在建筑节能上的管理

节能建筑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 “低能量耗散”,一般是通过增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二是要减少能源的耗用,即提高能源的能效比,主要是通过选择节能电器、节水器具等节能产品来实现。

4.1从技术角度上来

要想实现低能量耗散,在技术上可以通过实行自然通风、选择建筑的朝向、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控制窗墙的面积比等措施,但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顾此失彼。针对减少单位能源的耗用方面,一般采取使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节能产品来实现[3]。

4.2从方法上来看

节能方面的设计要在工程生命周期的费用角度来比较多个方案,选择最节能的方案,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在选用时也应兼顾经济性和节能性。同时,在实施节能方面的要求上,各个专业设计之间要注意匹配,防止出现功能过剩而增加投资,或者某些环节因重视和投资不足而造成瓶颈效应。

4.3从设计的责任角度上来看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责任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个人员的设计责任,做好设计、校对和审核等环节,处理好各个设计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个建筑节能工作完整、系统。不仅要明确相应的责任,还应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推广建筑节能时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管部门需要对各项工作的思路有较好的把握,分清主次,在各个环节上推广建筑节能,尤其是加强在招投标环节的建筑节能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沈浩, 金凌, 段步忠, 等. 试论招投标环节对建筑节能的监管[J]. 建筑, 2012 (14): 79.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造价管理;思想;方法措施;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建筑节能的发展与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推进建筑事业朝着社会经济主流方向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能源安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趋势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起步比较晚,并且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大型的商业办公楼房建筑和综合开发建筑项目中,这些建筑项目的设计建设中,多是以玻璃外墙以及中央空调设计为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仅大,并且能源开支费用也比较高,建筑节能设计意识薄弱,建筑节能技术设计应用比较少,不仅对于建筑节能与建筑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并且建筑设计建设综合效益也相对较低。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从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以及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措施等,进行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分析论述。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分析

建筑节能是我国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发展重点,在我国环境资源危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水平的影响作用下,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中,不仅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比较低,并且建筑节能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在全国现有的建筑项目中,有近95%以上的建筑中没有节能设计,多属于高耗能建筑类型,以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为例,这两类建筑中的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量,在全国建筑的年电能消耗总量中占到30%至40%之间,电能消耗需求非常高。

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支撑。首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进行建筑节能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夯实建筑节能发展的基础,加大对于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建筑节能发展环境。其次,注意进行建筑节能的相关激励政策研究,以经济驱动形成建筑节能的长久发展动力,注意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行积极激励。再次,应注意强化对于建筑节能的系统化管理,对于建筑节能的立项以及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进行实施管理与保障,以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最后,还应注意将强对于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以促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速度的提升。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产品的创新发展,对于建筑节能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带动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2、建筑节能与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分析

在建筑造价管理中,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节能建筑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建筑的造价管理也是建筑节能的一种体现,建筑节能需要全面的造价管理作为支撑,总之,建筑造价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具有保障性与引导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设计应用,都需要建筑造价从中进行协调合作,同时又通过建筑的造价设计,实现建筑的全面节能效果,引导建筑造价设计朝着节能的目标方向发展实现。

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节能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节能新技术等,都是通过建筑造价管理来实现建筑设计建设的;其次,在建筑节能建设中,建筑造价管理贯穿于节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且往往建筑节能设计中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应用,对于建筑造价管理的考验更加大。

3、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对于节能建筑是以“全过程成本”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进行管理控制实现的。以“全过程成本”思想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造价设计与管理中,将建筑工程的一次性建筑成本与建筑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维护、消耗与运行成本等两部分建筑成本费用总和,进行统一的造价设计与管理控制。目前,在我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中,通过对于节能建筑项目的严格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应用,实现了相对较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效果,并且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以及到建筑项目的投入使用阶段的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实施,使得建筑造价管理的整体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认识不够,仍然存在有一些节能建筑造价成本管理不节能的现象,对于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效果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节能建筑造价控制管理中,应注意加强和提升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管理的认识,重视对于建筑成本造价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与健全建筑造价成本的节能管理监管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体系,来实现对于建筑成本与造价的节能管理。

4、建筑节能中的造价管理分析

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实施,就要求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中,不仅要树立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思想,同时,应注意通过建立节能建筑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在提高建筑造价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控制管理,促进建筑节能的新发展。首先,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就是“全过程成本”与“全生命期的建筑造价管理思想,要求在进行建筑的造价管理中,以这种两种思想作为建筑造价管理的指导,进行建筑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实施。其次,进行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相关体系建立,就是要建筑动态控制与主动管理的建筑造价监管体系,对于建筑造价进行主动的、动态的管理控制,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科学与合理管理控制,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进步。

5、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建筑设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建筑设计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艳花,范新磊.建筑节能应用与建筑造价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

[2]陈泽滨.关于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3]郭金玲,谷铁汉.从哥本哈根会议谈中国建筑节能及其造价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4]邓远强.建筑节能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2(5).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技术;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节能定义

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了一个系统工程。对广义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有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狭义建筑节能的评价一般采用能量评价法。

2建筑节能技术定义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指出,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节能技术包括了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杨西伟指出,目前我国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其中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主要内容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3建筑节能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危害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关注的是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有所危害的发展。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矛盾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

可持续性,主要是考察技术项目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筑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评价政策、技术实施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物的设计寿命是50——70年,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只有从节能技术应用和政府政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在保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室内舒适性,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建筑节能技术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把节能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不能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技术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即在追求节能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节能技术对环境、社会和生态带来的正负效果,争取节能效益的最优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构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效果,选择出合适项目、投资主体节能目标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保证政府节能标准、激励政策制定的可持续性和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两项重大措施。

3.2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又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节能技术就能推进建筑节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也是重要条件。因此,仅靠技术是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经济等支持,依靠技术和政府管理来达到真正的节能。

循环经济的建筑节能不但把系统范围拓展到建筑生命周期,而且考虑了整个系统内能源、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标是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在建筑节能技术选择与评价过程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保持热量并且减少能源消耗,大量开发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如在符合条件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技术,与常规能源配合使用,逐步达到零排放。避免能源的浪费和损失,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获取代价,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要求,又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3.3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时也称生命周期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其从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和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以及环境排放,全面、科学评价这些消耗和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现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过程:①建材生产及供应;②施工建造;③使用运行;④维修更新;⑤拆除;⑥废弃物处置。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分为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

我们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只是在项目建设过程考虑如何掌握和实现这一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可以节约多少能源,更重要的是考察和了解节能技术在项目使用阶段的节能效果,即综合评价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选择与评价应借鉴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将建筑节能技术作为产品来看待,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节能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环节可能包括相关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和运输、现场施工、产品使用、维护更新、产品回收和废弃物处置等,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节能技术的具体要求确定。

参考文献:

[1]吉琳娜、韩涛.建筑节能适用技术分析与评价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环保;耗能

随着建筑节能研究的不断深化,建筑节能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建筑节能方面仍然潜在的影藏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多建筑在在建造的过程中仍然出现着过度浪费的行为,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具体来说,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综述法、系统分析以及归纳演绎法,对目前建筑能源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文章根据所论述的结果,就我国如何发展建筑能源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建筑节能发展的意义及其发展趋向

在具体的操作上对于一些能够使用节能产品或者节能工艺的部分则要积极地使用,特别是在房屋的建设中,室内的供水、供气、供电等都能采用节能的方式来进行。比如:采用太阳能供水、供热,利用风能供电照明等,这些节能工艺不仅能够满足节能指标,对生活环境的美化也同样有着十分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式。下面,本文就我国建筑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概述。

首先,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又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倡导的新型能源,尤其是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日益发展的环境下,利用太阳能作为建筑节能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如可以在建筑小区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

其次,风能资源的使用。风能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不仅是能够无限制使用的可再生资源,同样的也是一种洁净能源。通过风能不仅能够实现室内日常的照明供电,同样能还能使用风能换气代替抽风机换气。当然,风能的使用必须与建筑的结构相协调,特别是在水平空间上,利用风能环境不仅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同样的还能通过人与自然气息的接触,保障人的身心健康。

二、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1.高耗能所占比例达,能源危机加剧

在2012年的调查统计中表明,在我国的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仅只有2亿平方米属于节能建筑,基于这种情况,做好我国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还有这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家住建部的调查统计指出:在2010年,我国建筑方面的资源消耗量十分的具体,仅仅煤资源这一项就高达3.7亿吨,占整个社会煤资源消耗量的五分之一。按照这种情况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不管是资源的使用量,还是废气排放量都会因为建筑问题而大大的增加。

2.建筑节能现况滞后,亟待重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能耗量是十分大的,甚至超过了每年生产的总量,导致很多的资源都需要大量的进口。因此,对于这样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必须要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节能工艺来制约建筑能耗的增长,从而调整我国资源利用的状况,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问题。这就要求国家在资源的管理上做好限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节能指标和节能管理机制,有效的约束建筑行业的建筑行为,保证建筑能耗量能够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类,从而更好的调和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统一发展。

3.对开发商缺乏有效监管

研究表明: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1980年,并在一些实体的建筑建造上执行了这项标准,此后,经过不断的研究形成了我国的建筑节能指标,并在国家颁布的《节约能源法》中赋予这项指标法律的定义,在随后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共对21项建设内容进行了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建筑节标准管理。虽然,在制度和标准上很完善,但是在执行贯彻上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截止目前,很多的不合格的建筑都没有受到节能法的约束或者处罚,导致所有的文件或者法律成了一种美好的想法。

三、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1.建筑节能应以人为本

由于现代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室内的装饰设计更是只追求装饰美,不顾资源的浪费。然而,由于客户的特殊需要,不管是建筑商,还是设计者也只能够按照客户的意愿来,或许一些辅助的建筑商、设计者会给出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只是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加之建筑商或者设计者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完全的配合客户的要求,这也是十分常见的。基于这种情况,在建筑节能的管理上,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建筑节能标准,比如限制墙窗比例、限制功能结构等,通过硬性手段,保证各项标准的贯彻执行。所以笔者认为,在建筑节能的管理上,管理者必须摆正自己的思想,在尊重个人合理要求的前提下,将建筑节能意识通过一个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的方式构建一种缓解氛围 ,引导个人树立节能意识,并通过司法机制为硬性手段,组成一种完美的配合,从而更好的保证政策的执行。

2.建筑节能应明确节能措施的优选方法

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建筑在结构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建筑能耗的不同。例如我国的南北不同的地区,南方由于温度较高,特别是在广州、深圳地区基本上是全面炎热,这就要求表明其其建筑主要的能耗就是空调能耗;而在我国的东北等地区,由于全年严寒,其建筑主要的能耗就是采暖能耗。这就要求制定不同的建筑节能标准和管理机制。因此,在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上,要充分的根据地域差异、季节差异、能耗种类差异分门别类的制定针对性的节能管理,从而保证建筑节能管理能够具体到细节内容上,保证建筑能耗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3.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工作要起带头作用

首先,在一些公共建筑之中,必须充分的贯彻国家既定的建筑节能标准和政策,对于一些超出规定或者违法项目要及时的加以制止和处罚,从而为社会整体的建筑节能管理树立一个典型代表;

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执行管理机制,保证政府的各项节能政策和标准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通过对公共建筑的有力约束,为建筑节能思想和要求的传播提供良好的契机。

第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核算评估机制、信息披露机制、行政处罚机制,从而保证公共建筑的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政府制定的节能政策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保证我国的建筑节能管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 论

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节能还可以改善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综上,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本文运用了建筑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就我国目前建筑耗能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总之,=通过对我国建筑能源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倡导节能建筑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和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伟珂、冯建学.制约节能住宅推广的因素与解决办法[J].煤气与热力,2006(09):44

[2] 游娜.建筑节能不能盲目[J]. 基建管理优化,2006(01):10-12

[3] 黄云峰.浅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现状及实现途径[J].南方建筑,2006(01) :32-33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拆分算法;分项计量;能耗管理系统;节能诊断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国内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迅猛发展,飞速发展的建筑业还有持续扩大的建筑领域让建筑能耗不断提升,且此问题日益显著。国内的大型公共建筑每年的耗电量大概占了国家城镇总耗电量的二十二个百分点,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想累建筑的两倍左右。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的进程也出现了十分严峻的问题,其表现为:大型公建比例持续增加,且档次及规模也逐渐增加;还有就是公共建筑陆续的进行改造,由一般的公建转变成大型公建,造成能量的持续提升。

1 能耗管理体系概念

1.1能耗管理体系

能耗管理体系利用分项用能实时测检管理模式,以能耗参数为根本对公共建筑的目前用能情况实施分析。能够进一步对照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等实施能耗测检,给出相应的节能诊断,规划处切合实际的节能措施。其中包括了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以及公示行为节能,减少公共建筑的能源使用,提升运行管理深度,降低运行管理经费。

1.2能耗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

建筑里使用的资源涵盖了水、电、热力以及天然气等。要先对接入建筑的一些分类能源实施总量统计。其中总电量的计量点通常选择安置在进线处;总水量的计量点通常安置在大楼的供水总管位置。若大楼接入位置供冷及区域给暖,还要在供冷及供热的路径上安置冷热量计。若大楼有柴油机以及太阳能等发电设施,还要增加电表记录供电量与发电设施自身的耗电数值。若条件可以要安装天然气计量表,用以统计建筑天然气的消耗程度。

1.3 基于分项计量技术的能耗管理体系

任何一座建筑的规模、功能以及系统等均有差异,而在进行节能监管的时候,又希望整体,且有可对比性。现在,处理这一难题的措施是利用定义一些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参数标准模型,完成对大型公共建筑相关繁琐用能体系的全面刻画。另外,此能耗参数模型是有递进的,以完成各个建筑一些用能体系在不同层面上的可比较性。 在此能耗参数模型最底层的分项耗能,有着细化的概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用能设施分别归类到底层分项能耗的范围中。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建筑里的功能及体系相同的用能设施在底层分类能耗拥有较强的比较性。在此能耗参数模型上层的分类能耗,基本是由底层的各类能耗融合而构成的,利用这样的层次递进关系,可以完成各类建筑里功能相同不过形式迥异的用能设施上层分类能耗的可比较性。

2.电力能耗管理系统和常规电力监控系统的差异

一般来说能耗管理系统与BA系统以及配电监控系统相比较,其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参数处理与管理方面的优点更为明显。能耗管理系统不会从根本限制机电设施的运行,其更像是一个核心,结合记录且计算各机电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能源消耗量。其能够评价BA系统的运行状态,且为其完善方案及评定。另外,能耗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不是特别注重瞬时的运行数值的改变,其更加重视参数的累积、能耗改变的状态、使用效率以及统计参数评定。

3.能耗管理系统的能耗流向预测及节能诊断

3.1能耗流向预测

常规运行管理调节节能也是我们提到的管理节能,其利用找寻消除能耗弊端以及管理疏漏、改变运行数值、降低或减少无关用能,第一时间发现且消除会导致效率骤减的设施故障,在不提升投资的原则下完成节能的一种管理措施。管理节能的一般周期通常以日以及周去计算,一次作用的节能状况并不明显,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持续的努力才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而在这个环节中能耗管理系统会起到十分主要的影响。

3.2.不合理能耗的诊断

一般我们在计量表选择的时候,第一点就是要可以满足通讯功能的需要,电表等计量设施都要拥有数字通讯端口。还有就是,针对需要完成配电监控的能耗系统,电能表要有如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参数等配电数值的测量可靠性。

3.3.节能效果分析

利用能耗管理系统,我们能够计算出建筑各标准分项的能耗参数,每七天或每三十天进行实施统计,得到相应的动态耗能数值,这样能够方便快速的评价一线管理工作者的常规运行管理质量。伴随数据的累积与完善,能够获得相应的能子系统的定额参数。

4.结束语

能耗管理系统为节约能源进程的实施给出了合理的参照,虽然现在国内一些地区已经认识到能耗测检系统对大型耗能建筑耗能管理上的必要性,不过能耗管理系统还是没有一个全面硬性指标,一些地区也严重缺乏能耗参数量。所以,能耗管理系统在国内的广泛运用及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俞英鹤 ,赵加宁 ,梁珍 ,魏斌 ,郭骏.民用建筑能耗的统计方案及数据库软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10,14(07):431-433.期

[2].白建波,张宇,芮玮玮,杨江金,张菁燕,吴海军.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11(06):244-245.

[3].刘侃,盛明爽,张小红,李军,刘海峰,潘肇基.隔热涂料分类及发展趋势[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14(07):347-348.

[4].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21(16):497-499.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博弈论;非合作均衡;建筑工程管理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形式涣散,工程管理效果不佳。将博弈论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生产管理环节中,能够得到建筑工程管理界的重视。从博弈论本身上分析,非合作均衡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博弈理论,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所能够实现的管理效果明显。

1非合作均衡博弈论概述

在博弈论中存在着很多博弈模型,其中最能够解释清楚非合作均衡就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为,警察在犯罪现场中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嫌疑人,但是却没有掌握两人犯罪的证据。为了破案,警察将两个人隔离,分别审问。在对两人进行审问中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①两人同时坦白,每人入狱三年;②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者释放,抵赖者入狱五年;③两人同时抵赖,以妨碍公务为由入狱一年。对于这两个人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二人同时抵赖,两人只被判一年。但审问被隔离,二人无法串供,只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法,那就是坦白交代。在这样的基础上,抵赖方式就不会出现,也就说判刑三年好过判刑五年。这种两人同时选择坦白的策略而获得比较好的结果的现象,就是博弈论中的非合作均衡。

2博弈论状态类型介绍

非合作均衡主要包含了三种比较常见的博弈状态,为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三种状态,以游戏场景为例进行分析。①非合作均衡战略博弈状态。在游戏中,如果除了本人之外的所有人都选择A组行动策略,那么本人选择任何行动策略,所能够获得的结果都不如选择A组好。也就是说,在改种状态中,需要充分考虑,对方可能做出的最优方案;②不完全信息战略博弈。本人不了解游戏方的行动策略时,需要根据其所收到的信息对游戏方进行判断,选择最优化的行动方案;③战略混合非合作均衡。在非合作均衡模式分析下,以概率计算,选择对游戏方本身最优化的策略。

3非合作均衡博弈论的应用

将以上三种不同的非合作均衡博弈状态转移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此时建筑工程管理就相当于一场游戏,建筑施工环境为战略信息状态,在不同建筑施工环境中所制定出来的策略就是行动策略。

3.1在招投标环节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提供商之间经常会上演价格大战,根据非合作均衡博弈理论,供应商最终的结果是无利可获,或者单一的供应商形成商业垄断。主要有:①竞争模式下的降低价格将会导致供应商无法获利;②供应商在不采取价格竞争的前提下,作出对方认为最优化的行动策略,有可能会形成商业垄断。在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中,招投标的形式有两种,公开化和邀请招标。应用不完全信息下的非合作均衡博弈论,投标人得知一定的招投标信息,但是信息不完全,投标方能够判断对方可能出现的最优化的行动策略,但是依然难以确定自身价格。联系到建筑材料价格大战,在采取正常策略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战略应用到对手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反之,当招投标环节信息比较明确,就可以采取垄断以获得高收益。

3.2项目经理的高、低价博弈

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在与建筑公司领导在进行博弈的环节中,其博弈策略有高价和低价两种。由于项目经理与建筑公司之间竞争比较弱,出于个人利益,项目经理一般会选择对个人有利的高价格策略。由于建筑企业对项目经理所出具的价格高低并不了解,也不存在着讨价还价的情况,那么使得低价的窘境不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经理通常会采取高价格,这就相当于囚徒困境中的抵赖行为。项目经理虽然获得高价格,但是其业务水平以及管理积极性降低。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企业失去经济市场地位。项目经理与建筑公司之间的价格策略不同,二者所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明显不同。当项目经理采取高价策略时,其利益为10,建筑公司利益为2;将项目经济采取低价策略时,其利益为3,而建筑公司的利益为5。在缺乏竞争,而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项目经理选择高价策略的概率较大。

3.3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以食品安全为例,当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并没有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管理,食品生产企业不会主动的去增加食品卫生设备。因为企业追求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不顾卫生安全的做法,能够达到非合作均衡,而当政府部门开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时,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卫生安全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够获利,但是获利比较少。将该种理论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建筑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不会进行安全文明施工。该种非合作均衡被政府部门调解,以强制的手段进行施工整改,那么施工企业在非合作均衡下被控制,利润下降。同时在分包方和材料供应商的管理环节中形成非合作均衡,二者为了追求相应的利益,纷纷采取低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合作均衡主要包含了三种比较常见的博弈状态,非合作均衡战略博弈状态、不完全信息战略博弈以及战略混合非合作均衡。将以上三种不同的非合作均衡博弈状态转移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此时建筑工程管理就相当于一场游戏,建筑施工环境为战略信息状态,在不同建筑施工环境中所制定出来的策略就是行动策略。文章分别分析非合作均衡博弈论在招投标环节中的应用、项目经理的高、低价博弈以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波 单位: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志斌.浅析博弈论非合作均衡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8,(S2):297-298.

[2]曾庆磊.博弈论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

[3]晏永刚.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物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等隔热保温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社会能耗的活动,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市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切实推进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使我市新建民用建筑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达到节能50%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市新批建设的居住类及公共类建筑必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尚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原有城市民用建筑,在改建、扩建时涉及围护结构的,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下称审图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鼓励采用建筑节能推荐性标准。其中,居住建筑应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工作机制

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发改、经贸、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共同组成**市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协调全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建筑节能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建设局负责。

对节能设计审查合格并在市建设局和墙改办备案、节能设施全部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项目,由市墙改办按规定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或节能设施中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的材料和设备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予返还或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参加各类优质工程及优秀工程设计的评选。

三、责任分工

(一)建设单位(业主)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严禁唆使设计、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将所售商品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信息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建设单位(业主)是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建筑节能质量全面负责。

(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进行热工计算,明确建筑物的主要节能措施、能耗指标。设计选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热工性能、能效比等技术指标。

(三)审图机构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并在审查意见书中将不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内容单独列出。审查内容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经审查,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为不合格。经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在收到审图机构发出的合格通知书后20日内,向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四)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特别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外保温材料施工的质量控制,确保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五)监理单位必须按照节能技术标准和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对节能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隐蔽工程、工序以及符合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设备予以鉴认。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单位必须及时责令其改正。

四、监督管理

(一)市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时,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按照国家原计委、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254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核准)建设。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有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规划,确定民用建筑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必须考虑建筑节能要求。对拍卖的土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编入土地拍卖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必须对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效果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颁发施工许可证。

(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将节能项目随全部工程一并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监督。建设单位在组织民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节能项目单项验收进行监督。节能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当在提交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对经审图机构审查确定的节能施工要求在施工中的完成情况提出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节能设施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时,必须分别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墙改办备案(《**市民用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备案登记表》见附件3)。

(五)民用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在对已采取建筑节能措施的建筑物进行装修或日常维护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节能设施。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物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等隔热保温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社会能耗的活动,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市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切实推进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使我市新建民用建筑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达到节能50%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自年1月1日起,我市新批建设的居住类及公共类建筑必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尚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原有城市民用建筑,在改建、扩建时涉及围护结构的,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下称审图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鼓励采用建筑节能推荐性标准。其中,居住建筑应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工作机制

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发改、经贸、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共同组成市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协调全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建筑节能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建设局负责。

对节能设计审查合格并在市建设局和墙改办备案、节能设施全部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项目,由市墙改办按规定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或节能设施中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的材料和设备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予返还或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参加各类优质工程及优秀工程设计的评选。

三、责任分工

(一)建设单位(业主)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严禁唆使设计、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将所售商品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信息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建设单位(业主)是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建筑节能质量全面负责。

(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进行热工计算,明确建筑物的主要节能措施、能耗指标。设计选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热工性能、能效比等技术指标。

(三)审图机构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并在审查意见书中将不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内容单独列出。审查内容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经审查,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为不合格。经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在收到审图机构发出的合格通知书后20日内,向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

(四)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特别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外保温材料施工的质量控制,确保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五)监理单位必须按照节能技术标准和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对节能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隐蔽工程、工序以及符合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设备予以鉴认。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单位必须及时责令其改正。

四、监督管理

(一)市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时,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按照国家原计委、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核准)建设。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有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规划,确定民用建筑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必须考虑建筑节能要求。对拍卖的土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编入土地拍卖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必须对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效果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颁发施工许可证。

(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将节能项目随全部工程一并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监督。建设单位在组织民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节能项目单项验收进行监督。节能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当在提交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对经审图机构审查确定的节能施工要求在施工中的完成情况提出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节能设施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时,必须分别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墙改办备案。

(五)民用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在对已采取建筑节能措施的建筑物进行装修或日常维护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节能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