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英语论文范文

建筑英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英语论文

第1篇

1词汇选择精准正确

作为科技英语的一部分,建筑英语中所用到的词汇必须表达正确。在建筑英语的材料中,由于其中都是各种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准确的表达出来。不能单单理解其表面意思,更多的是需要从分析其用词背景当中,弄清楚其具体表达的意思。另外,在建筑英语材料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合成名词,这种名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又是一种缩略形式,结构简单,信息量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其特征再进行翻译。建筑英语中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所谓的名词化就是将形容词或者动词变成名词但是又保留动词中的某些特征,这种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得建筑英语表达起来更加简洁,还不缺乏正式性。例如,anglebracket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角括号,而是应该根据语言特征翻译为角形托架。anti-siphonP-trap不能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直译,而是应该翻译成反虹吸直嘴。在建筑英语中,应该结合其语体特征,如商场店铺不能直接译为shops,而是应该翻译成为rcadeshoppremises。人造斜坡不能翻译为Man-madeslope,而是应该翻译成为artificialslope。

2句式结构完整无误

基于文本功能理论中的信息型文本,建筑英语中的句式都比较重视事实,要求严谨准确。从建筑英语的特点来讲,一般都是描述建筑物中使用的工艺、施工过程、施工计划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陈述句式,同时需要保证句子表达准确、清楚、正式。另外,在建筑英语中一般都会使用到长句将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一般,复合句是组成长句的重点。例如,“采取这种施工工艺,施工时间能够大大缩短”翻译为“Taketheconstructionprocess,theconstructiontimecanbeshortened。”又例如,“混凝土是建造建筑物的基本”应该翻译为“Concreteisaconstructionofbuildingthebasic。”这种翻译保证了句子结构完整,又正确表达了句子意思。

3注重建筑信息的即时性

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时间,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现在时,重点突出建筑英语材料的即时性。同时,建筑英语材料陈述的内容多为客观事实,其中涵盖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也和文本功能理论特征相符合。因此,使用被动语态能够让翻译的句子更加客观。另外,使用名词化结构能够将需要翻译的重点内容放在句首,突出其重点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并且,为了加强翻译材料的客观性,翻译过程中一般选择“it”代替“we”等主语,谓语采用被动语态。例如,“房子面北朝南”翻译为“Thehousefacesnorthandsouth。”

二、结语

第2篇

体裁分析是一种新颖且重要的发展性话语分析。它结合对社会文化和心理语言学知识,对需要解释的语言进行详细说明,并利用语言观点进行解释和组织文本,给出问题的答案。近几年有两个主要的学派研究体裁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和澳大利亚悉尼学派。由Swales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学派旨在运用体裁分析进行语言教学,同时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结构示意图。而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理论是引导语言教学,开发体裁分析论述,使学生了解特定的体裁结构,运用体裁知识进行写作。1996年在体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经过Swales指导Hyon进行了教学测试,主要教学步骤为:

1.体裁分析:通过特定体裁的实例分析结构示意图。

2.小组讨论:给学生同类体裁实例,以小组形式分析和讨论。

3.独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清楚该体裁的特点,并模仿写出在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相似的简单短文。

4练习提高:给学生限定时间完成测试练习或阅读练习作为课后作业(练习和作业是属于该类体裁)。每种体裁的语篇都有其内在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其规律,学生就可以在同体裁语篇中使用这些规律,学习兴趣和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而且,学生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模式分析该类体裁,易于后同类体裁篇章的阅读和写作。体裁分析不仅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强调语言和心理特点,使学习者重视体裁的传统规则,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Hyon的体裁分析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体裁课程设计的步骤及应用

根据上述理论和步骤,体裁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社会环境和情景语境,教学所需的语料从语言交际事件中的语篇中选择,设计出相应教学单元模块。关于体裁课程设计的研究范例也较少,因此,笔者以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为实例,探讨如何应用体裁分析理论设计实际课程。根据体裁课程设计法,本课程设计由五部分组成:首先,课程设计者确定语言使用的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等;教授目标语言的课程采用现场调查等方式。本课程这一环境设定为———中国建筑总公司在马来西亚博宇学校3#楼的施工项目的英语实务环境。其次是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体裁课程认为,语言教学不仅以传统课程要求的学习语言为目的,且以学习该语言发生的文化社会背景、语境以及所包含的社会技能。因此本课程总体目标为:1.熟练使用建筑施类常见英文术语、语句及表达方式,进行英语会话交流,2.能用英语处理常规业务,3.掌握建筑英语类体裁知识。接下来是记录语言事件的顺序,采用现场考察、跟踪记录等方法,以流程图的方式记录事件顺序。本课程中语言事件的顺序是:个人及业务介绍,标书洽谈,签订合同,研究建筑施工图,订购建筑材料,编制建筑施工方案,实施建筑施工计划,统计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言语事件中所涉及的体裁有:材料清单、项目会谈纪要、建筑施工方案、现场工作备忘录、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施工安全检查记录、整理项目竣工资料的记录等。第五步,描述这些事件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应从体裁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层次化、深化社会文化知识。例如,现场工作备忘录,学习者所需要了解的社会文化知识应包括撰写备忘录的社会目的(体裁的目的)、备忘录应分为几个步骤(体裁的图式结构)、备忘录包含什么内容(语场)、备忘录中人际关系有哪些体现(语旨)、备忘录的书写规范(语式)。第六步是收集体裁范本,课程设计者应收集真实并具有代表性的语篇,而不是简单地从其他教材中复制,每个体裁至少收集三篇以上的范本,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语域对体裁的影响。最后,课程设计者要按照体裁教学法的要求设计单元课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图表2中仅呈现建筑施工现场备忘录这一单元示范分析课程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1.教学能力目标

能用英语就工程项目的简单问题进行交流;能用英语书写简单的备忘录,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沟通解决问题;能基本读懂一般的英文备忘录;能基本读懂和施工现场有关的英语文献。2知识目标:学习用英语在施工现场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知识;掌握用英语解决突发事件的技巧;掌握和施工现场有关的语法、常用英文术语句型。3素质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具备与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

2.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以能力、知识、和素质三方面为原则。考核分为小组间互评和组内考核。组内考核由A项目互评和B项目互评两部分组成,分数各占50%。具体为:1小组互评:几个项目小组间对每一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考核评价,期末每小组成绩为每个单元成绩的平均值。该成绩占学员期末成绩的50%。考核条目:项目准备是否充分(20%)项目演示中的表现(40%)集体讨论是否积极(30%)小组成员配合是否默契(10%)2组内互评:各小组对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评价,期末成绩为每个单元成绩的平均值,占学员期末成绩的50%。A项目考核条目:小组分配任务完成情况(20%)项目演示是否积极(10%)项目任务完成质量(30%)英语口语表达情况:准确度流利程度(40%);B项目考核:任务是否完成(30%)任务完成的准确性(50%)英文字迹是否工整(10%)写作格式是否规范(10%)。

三、结语

第3篇

报刊英语具有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贴近生活且短小精干等优势,许多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借助英语报刊阅读这一重要的辅工具,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收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英语报刊阅读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无效率加大。对此,笔者认为老师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方法:

(一)实行开放式、阅读式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从改革英语教学课堂着手,不要仅仅拘泥于僵化的、封闭的英语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开放式课堂淡化教本的样本性。尤其是针对报刊这种非正式教学工具而言,更要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开放教与学的过程,创建适合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模式。老师可以根据一周的教学计划,提前给学生布置报刊阅读任务,及时跟进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在课堂中留出固定时间用来探讨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英语新知识。

(二)注重情景建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学习要注重功效性,语言是用来应用的,往往应试教育更多是让大家学习哑巴英语。在报刊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避免继续这种教育方式,注重情景建构,针对阅读内容要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当情境中的某一个角色,采取英语对话的模式进行戏剧化的模仿和再表现。如果条件允许,更可以将场景模拟和英语对话内容拍成小视频,分享给大家以供学习交流和娱乐,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融入电子报刊阅读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移动通信设备,且更多学生将精力运用到电子设备的游乐当中,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现代移动通信设备与传统纸质报刊进行结合,以电子报刊阅读的形式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而且,英语电子报刊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授课多元化,包括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等,每天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传电子报刊阅读内容,并告知学生阅读的主题及讨论的话题,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更让他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中积极开拓思维。例如,合作学习法,可以讲班级学生按照人数进行相应的分组,不同小组要设定一个报刊阅读任务,小组成员要根据任务内容进行相应的工作分配,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完成。

(四)教学主体让位,转变教学思路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尤其是针对英语学习这种枯燥的专业课。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身份,更是学生的辅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现教学主体让位的思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要组织者,而且报刊阅读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听写能力,老师可以讲阅读提纲框架给出,注重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认识。

二、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口头作文实践 交流

一、实践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语言的世界村,各村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提升自我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各国村民进行交流的媒介。英语口语交流是最快捷、方便、有效的交流方式。在学校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漠视英语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思想上轻视口语教学,行动上背离教学要求。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外衣下,仍实践着传统的重“笔头”轻“口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大半时间用中文讲解,很少使用英文,结果塑造出学习英语的机器,复制出一个个英语“哑巴”。学生在缺乏英语语境的情况下,口语表达愿望不强,普遍存在恐讲心理、畏难情绪,挫败感强,口语实践少之又少,与时展的节律严重不合拍。

英语教学功能之一是用于交际,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学英语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也是实践交流。英语人才要“听说领先,重在应用”。为了体现英语教学功能,实现学英语的目的,提高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机统一。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是出现在教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的“洪流”。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 Vygot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加工,与别人进行协作、讨论、辩论交流,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主张:第一,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因,是语言知识的实践者和建构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依据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外界信息的刺激,主动加工信息完成意义的重构。第二,学习情境是实现意义建构的主阵地。它必须逼真、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实用性与趣味性并重。第三,学习方式是协作、交流、辩论。学习活动不再是单向孤立行动而是交叉立体式多向互动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四,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的学习者,不是知识提供者和灌输者。

三、口头作文实践操作

“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这是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学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口语是达到此种交流的核心媒介。教师与学生思想和行动上要高度统一于增强口语能力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清晰、流畅、达意、鲜活、流行、地道、现代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口头作文是在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在领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是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提高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

口头作文狭义上指简短的说明、描述、叙述故事、简短的发言和讨论等口语活动;广义上讲可以指围绕课文学习所展开的朗诵、背诵、复述和演讲等。英语口头作文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经过思维对所获得的信息和语言加工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语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口头作文教学的问题。

(一)情境——实践场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带着一种思维走进教育,学生应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体验到惊讶感。”这种惊讶感就是好奇心,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自己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要创设丰富、逼真、有趣、适用的语言情境。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的“原生态”,即语言现场环境。如模拟招聘会现场,接受、拒绝宴会邀请,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母亲节等叙述性场景,也可以在这些场景中对主题进行辐射、引申、辩论。如工作的意义,人际关系的处理,公共道德、代沟等。这些场景逐步由感性层次切换到理性层次,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无数次虚拟模拟练习的学生一旦实践现实场景就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其次,教师多带领学生走进真实场景,如带领学生游玩公园,途中所见所闻所感及派生出的问题如:问路;乘车路线;交通规则;旅游等必须用英文表达,遇到老外要主动与之交流,增加实战练习的机会。教师要适时地加以监督、指导、建议及肯定性的评定。这种场景具有亲验性、互动性、个性化特点。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兴趣浓,表现欲强,个性张扬,习得的知识牢固。最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的创设。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吊足学生胃口,增加信息输入量,强化信息刺激,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与信息素养,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完全胜任这一时代要求。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交互性等特点,能创造实际情境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多揣摩多思考创造合适的场景,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到培养口语能力过程中,这样的英语教学才会走向深刻,走向精彩。

(二)协作——实践方式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而进行的相互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1.协作学习的作用

第5篇

自然光是宇宙的语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介质工具。它向我们演示着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循环,也指引着我们知悉这个世界。漫长的进化过程使我们对自然产生了本能的依赖,我们越接近自然,越会感到轻松愉快;反之,越远离自然,就越会感到孤独忧郁。有光就有影,我们在利用光的同时,也必然改变着影。没有光,建筑空间就如混沌黑暗的初世,空间无法展现其自身的形式;而没有影,透明的泛光世界又会使空间失去生命。建筑空间中,只有将光与影相互交织,并通过改变其色彩、强度及形状,才能赋予空间以情感。视觉情感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心理过程,它是将外部的视觉信号转化为情绪或情感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类是以视觉为主导的群体,同时又是情感最为复杂的群体。在视觉外化的建筑空间中,我们丰富体验情感的获得离不开视觉的作用。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一切视觉现实都是以视觉活动为基础。只有视觉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同时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建筑空间作为一种表现性极强的视觉对象,其视觉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的造型,而应该深入情感的内核,只有这样,建筑空间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路易斯•康喜爱把光当做一砖一瓦来使用,他强调:“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而光影艺术恰恰又是自然光的灵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对光影有着独特的理解:“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并在背景中施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延续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而物体的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就在这种不断变幻的过程中,光影重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在其成名作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忠雄最关注的就是建筑给予人们的空间情感体验。当光线从天空尽情挥洒庭院,在内庭四周的墙壁上投下浓重的阴影时,透过光线的变化,拉近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体会到一种更深层次的触动内部情感的感觉,心灵随光影的变换而起伏,或平淡如水,或豪情万千。在此建筑中,光无疑扮演了桥梁介质的角色,使光影上升为一种灵魂艺术。而建筑空间也获得了更高阶层的发展意义,给人们提供一种情感归属和精神庇护。

2自然光影的视觉情感表达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质感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被清晰地表达出来。没有光,建筑空间就像被遗忘一般。藉由光影的变化,直射光结合反射光和折射光的作用效果共同来限定和界定空间。而视觉作为自然光与建筑空间的媒介,传达着空间与光之间的信息,使自然光影依托视觉的形式引导空间、构筑空间和表现空间,丰富着空间的情感含义。

2.1自然光影引导空间与情感变化

人类具有明显的趋光习性,常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光亮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处理时,经常借助一些指示性或暗示性手段,如光影强度、色彩、方向等的变化,来吸引人的注意力,达到引导流线、组织空间的目的,从而使行走在空间中的人们在感受光影层次变化的同时,渐次引导情感的发展。在日本淡路岛的水御堂是安藤忠雄借助自然光影组织空间、引导情感,并为空间赋予内在精神情感的经典范例。水御堂大厅建造在地面之下,当人们经过铺满白色碎石的开敞路径和生长莲花的水池前往主殿时,湛蓝的天空形象逐渐减弱。这时人们突然发现前进的水平道路消失了,只能沿着莲花池中央狭窄缝隙中的阶梯往下走,视觉也由明亮过渡到黑暗。藉由楼梯的引导,人的视觉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朱红色的列柱和室内景象迎面冲来,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整个主殿空间充满神秘、肃穆的气氛。从白色到蓝色再到红色,从光明到黑暗再到梦幻,安藤忠雄无疑为空间做了一场精彩的自然光影表演。对于水御堂的光影设计,亨利•普拉默在《日本建筑中的光》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水御堂中体验到的这种空间序列,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且还通过一种有色光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人们以理想境界的感受”。是光让我们体会到了从净化到死亡再复生的精神历程,是光完成了我们在世俗、虚幻和顿悟的情感循环。

2.2自然光影的构筑与情感界定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说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围合空间,形成一个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导向”。换言之,建筑空间需要一定的层次变化,需要形成相对公共或私密的领域,并且还要用一系列的表征标志对其加以区分。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对空间领域的界定和分割虽然没有实体围合那样强烈,但是象征性虚拟领域内的情感吸引力和震撼力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由光影明暗变化而产生强烈对比的虚拟空间中,其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是超常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中,埃罗•沙里宁利用空间中强烈的光影效果界定出主区域与次区域,并借助投射的光形拉开二者的尺度感,区分出天与地的领域。在四周不开采光洞口的简洁圆柱形建筑体量中,内部光线极为黯淡,沙里宁仅在主区域的上方打开了一个圆形的洞口,让天光泄入黑暗之中。而洞口的下方又用金属丝悬挂着银色的金属反光片,这些薄片截取了部分天光,散发着震撼的光辉。这些光线又经反射映射到附近的曲线墙壁上,成为主区域的背景光,而次区域则依然隐蔽在黑暗之中。在这个空间中,明与暗界定了同一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划分了空间的功能,同时又升华了人们的心理情感。

2.3自然光影的表现与情感营造

太阳光是所有自然现象中最具动感和张力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大自然所欲给予人类的重要讯息,它传达着生命的激情和动力的渴望。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这样赞叹自然光对建筑的塑造作用:“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的精确地、正确地和卓越地处理,……因为有了光影的烘托,建筑才能称得上是阳光下最美丽的形体”。而在建筑室内,自然光影除了起着塑造空间形体的作用外,还创造了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且还利用光影的形状变化丰富着空间环境,营造着空间情感。1989年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光之教堂”可谓是借助光影营造建筑空间情感的一个杰作。设计师首先利用厚实的清水混凝土创造了一个绝对围合的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在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然后在其一面墙上划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口,当太阳照射时,阳光直接通过水平垂直洞口冲入室内,黑暗的空间瞬间被点亮,耀眼的十字光形顿时漂浮在人们的眼前。此时此刻,阳光的力量得到了强化,沉寂的空间获得了生机。正是这力量的冲击,又使有形的光成为了空间的焦点,让沐浴在光辉中的人们为之惊叹,使人们的视觉情感也得到了凝炼和升华。

3结语

第6篇

英语口语课的开设,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大的挑战性。在传统英语口语课上,大多学生“羞于启齿”,说是在学习“哑巴英语”绝不为过。要摆脱这种状态,面临极大困难。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口说话”,但学生只要开口就是普通话,即使用英语表达,也是结巴的“中式英语”,尽管高职学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学生人数多,锻炼机会少。开设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为他们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然而,口语课本身就面临种种难题,再加上近年来高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一个班级人数少则四五十,多的甚至近百人,这么臃肿的班级很难给学生课堂上口语操练和言语交际的时间和机会,违背了开设口语课的初衷。

(二)学生口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虽说课程教育改革在持续进行,但不少教师的观念仍然落后,始终没有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在就某一主题进行口语教学时,他们往往是先通篇阅读一遍,然后翻译和解释,短短一节课没有多少时间,提供给学生口语操练的时间严重不足,口语课成了缩微的精读课。一部分喜欢创新的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不是运用不当就是缺乏激励手段,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起来,勇敢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位学生,大部分学生仍然是看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学校英语口语中的运用

笔者结合英语口语特点及高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口语教学目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口语学习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其实学生内心都有想学好英语口语的愿望,只是因为方法不得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传统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习惯了等老师来“喂”,已经形成了惰性和依赖性,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对此,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唤醒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口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学以致用,方便今后的实际工作。要学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形成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自主学习。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很多可鉴之处,前人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能抛弃。然而,它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将学生作为中心,难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二者互动。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认识,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自动转变角色,作为一位指引者、评价者、参与者出现在课堂,在教学中师生就像朋友,二者是平等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尊重。另外,在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网络教学有许多优势,不受场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丰富、存储量大,还可以模拟交际情景,使知识更易掌握。

(三)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反思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由舞台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这一转变对他们提出了挑战,对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的路径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面对复杂、储量巨大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目标很容易发生偏离,教师应及时找出其中的关键点,适当引导学生并形成评价和反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训,同时不断分析自己、评价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发展自我能力。为了方便学生,笔者布置了许多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也进行一定的教学指导和反思,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第7篇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是对于建筑选址充分的考虑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态特性,对于周围地区的采光、通风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

(2)对于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型特点,比如窑洞的布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自身舒适度的目的;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2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在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

(2)节能意识强,江浙地区的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这一点在当地民居的建筑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2.2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单开多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建造在一些临水位置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极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结构,四合院式的结构不仅仅存在与我国北方地区,在江浙地区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合院风格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色彩;建筑设计,材料

1外饰材料

1.1石材

可以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类,天然石材材质坚硬,颜色和纹理多样,易清洁,常用的有大理石和花岗石,花岗石材质坚硬,耐酸抗风化,一般用于较重要的部位如裙房、人口等处。人造石材主要指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岗石,属混凝土范畴,品种较多,主要有水泥和树脂型人造石材,还有水窘石饰面板、水泥化砖等,其中树脂型产品光泽好、颜色鲜艳亮丽,水磨石饰面板表面光滑,花色品种较多,根据选用水泥、碎石粒的特点而定,水泥化砖常用作铺地材料,耐久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图1,将同一种材料粗加工和磨光,使粗加工的毛面呈现细小颗粒的漫反射,如同蒙上一层灰尘,而磨光面呈微晶状表面,深暗的底色得以充分显现,利用同一种材料的质感色差作表面装饰。既富有变化又十分和谐,图2,赖特在1938年和学生亲自动手建筑的别墅。由于建在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带的红色火山岩上,赖特聪明的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天然石块叠垒台基,这些石块部分地一直延伸为墙壁,保持天然的情趣,巨大的木质构架直插地面,表面粗加修饰,让木材的肌理从片片暗红色中透出,强调了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帆布顶盖也未加色彩油饰,种种粗砺的处理,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像从“地下长出于阳光之下”的自然追求,整个建筑静静地匍甸在地上,从材质到颜色完全与基地融成为一体。

1.2玻璃制品

玻璃制品具有透光、透明、隔热、保温等优良性能,所以在建筑上广泛应用。尤其新型玻璃的出现,如安全玻璃、保温绝热玻璃、镭射玻璃和玻璃砖等拓展了其应用空间,也提高了建筑的表现力。除了门窗外,也用于外墙作幕墙,屋顶、雨篷及栏杆等部位,上海大剧院使用一种新颖的印刷净白玻璃,将幕墙玻璃自上而下印满由小到大的细密的白色圆点,使建筑外观白天有一种轻纱笼罩的朦胧透明质感,而夜晚映出灯光,通体透明。由于玻璃砖强度高,隔热隔音又耐水以及良好的透光不透过视线等优点,很适合安静、隐秘场所使用。

1.3金属材料

由于合成高分子工业的发展,铝材、钢材等大量金属材料用于民用建筑中,金属罩面板材主要由不锈钢板、彩色钢板、铝合金板、镀锌钢板、镀塑板等,其共同点是安装简便,耐久性能优越,装饰效果良好,从视觉感受来讲,建筑一改土木石等传统材料的面貌,有机器工艺的光泽、精确和力度,如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采用铝材装饰包裹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整个就像一张皮一样伸展开来,组成极具韵律的图案,闪耀着金属特有的光亮。如鸟巢,主体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和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为国内外特有建筑。

1.4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作饰面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特点是只改变色彩并不改变墙面的质感,多见于大量的住宅或厂房,也用于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

1.5其它材料

陶瓷制品,常见的有釉面砖、外墙贴面砖、地砖、陶瓷锦砖(俗称马赛克)以及仿古建筑中常用的琉璃瓦等,水泥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采用水泥,彩色水泥等作面层,另一种是表面处理,比如拉毛,压花灯达到装饰效果。2内饰材料

2.1内墙材料

常见的有各种品牌的内墙涂料,各种木质表面的型材和胶合板,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等),玻璃制品(镜面玻璃、彩色玻璃等),石膏板材,陶瓷制品(面砖、墙面砖、陶瓷质壁画等),织物类(挂毯、装饰布等),壁纸与墙布等。

2.2地面材料

主要有:木地板、地毯、塑料地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材,陶瓷地砖、地面涂料等。

2.3顶棚材料

根据防火规范要求,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房间,现在常用的吊顶材料为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和铝合金吊顶,饰面板材还有矿棉水泥板、矿棉板、钙塑板、玻璃棉装饰吸音板等,在防火要求不高的场所,胶合板、PVC塑料板、壁纸装饰天花板等仍在继续使用。

从材料的特点看,木材导热性低,手感好,纹理漂亮,颜色温暖,质轻,易加工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优良的装饰材料。木地板,木墙裙广为流行,历久不衰,而且采用木材装修的室内效果,温馨舒适并带有原始的质朴感,由于天然石材(花岗石、大理石)有自然的情趣,耐久性、耐磨性好,容易与室外环境相联系,有个过渡,增加统一性,所以。在一些公共场合用的机会也较多。较之其他材料,纺织品手感柔软,使用舒适,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那么,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应如何来统一色彩和材料的关系呢?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自主学习

2004年1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发展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认识正确与否,及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自主程度。大学英语改革敦促教师必须迅速更新观念,努力构建以课堂的创造性教学为龙头、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来看,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近几年大学扩招,英语课堂班大班多,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如传统教学法的根深蒂固、教学内容板结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测试一维化等等,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运用英语能力差,离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语言人才的要求相距很远。21世纪,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上述现状必须改变。如何改变?虽然“课程要求”为我们教学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但要把理想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把规定性学习变成自主性学习,把封闭性学习变成开放性学习,这是目前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为迫切的要求。

二、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有关自主学习的定义众多。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有人视之为个人品格,还有人认为它是教育体系中学习者的权力,而NaokoAoki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似乎更为广泛,自主学习者能控制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服务,能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如何学,能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巴特勒指出了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改善学生学习不良的有效途径是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学习者。

国外语言教学中与自主学习有关的表达主要有:autonomouslearning,self-directedlearning,self-instruction,independentlearning,和self-accesslearning等。这些表达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自主学习的核心———“自主”。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截然对立并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主要有操作主义学派、现象学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建构主义学派。诸学派回答了如下五个问题: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什么;2)借助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做到了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应;3)自我学习者通过什么样的关键过程来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4)社会和物质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5)学生如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国外的一些学习理论可资参照和指导,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具有自身的不同于外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教育特点,加之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可借助的学习条件也与外国的学习者有许多区别,所以直接照搬机械照搬国外的学习经验是不够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行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切要做的是尽快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当前办学条件学习条件,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之路。

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强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要推进自主学习实施,首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英语课堂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统领学。部分学校将四级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挂钩,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久而久之,学生被老师“抱惯了”,产生极大的依赖。即使有时教师大胆放手,也会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呢?因为平时教师没有重视自主性学习指导,学生有了极大的被动式的惯性。我们知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语言学习的效果。

由于二语习得的过程十分复杂艰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较差。为促使学生学好英语,有的高校首先想到增加外驱力,即把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直接与学历学位挂钩。学习英语成了学校强加于学生的苦不堪言的劳役。问卷调查得知,大面积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是为了学分、毕业、就业、考研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并获得积极的、愉悦的学习体验而学习。学习动机近期功利性较强,因而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教师要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动机,才会愿学,自主学习机制才能长期运行。

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教学管理部门要有正确的课程观,给学生一些自主发展的时间,而不是让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室听教师讲授。课表上要有弹性空间。其次,加强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管理和建设。图书馆和网络平台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由选择学习空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向老师求教或与同学切磋。

另外,我们还须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评价不同于其他学习模式的评价。传统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选优汰劣。自主学习模式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关注被评价者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进步状况与努力程度。因此它以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整体性评价为主。自主学习评价内容除应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效果之外,还应包括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评价主体从以前的一元变为多元,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及管理人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要特别重视评价的整合。

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就像小孩学步一样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否成功进行,取决于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信息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建构主义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而充分发展。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视真实学习情景的构建。同时,协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黄梨,2011),围绕“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主题展开建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的”(王湘玲,宁春岩,2003)。“建构主义理论无论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还是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启示作用”(黄慧,王海,2007),建构主义在科技英语教学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带动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变革”(同上)。

二、建构主义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围绕以下环节展开: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激发其创造性科技英语自身晦涩难懂的特点会让学生难以建立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精心准备,注意兴趣的调动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并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其创造性。

2.发挥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改变“一言堂”式的被动传授,通过各种预设问题逐步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协作”在知识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协作机制,而非上对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学生之间以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4.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教学引入多媒体、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优化最终的学习成果。

三、科技英语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及策略

理工科院校的优势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上,学生对本专业知技能的掌握,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择业和职业发展。因此,依托院校的理工科优势学科,在翻译教学环节引入理工科专业的英文文献,不仅利于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理念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语言特点的了解,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确立要求在教学意识形态、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投入精力,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

1.教学意识形态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改变意识,统一行动,让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科技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方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是实现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体系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2.师资建设英语教师对科技英语存在畏难情绪,使科技英语相关课程难以开展。因此,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进修科技英语是师资建设的必要环节。同时,在本院校理工科专业中,选择有海外教育、深造背景,具备高素质英语能力的教师,配合英语教师共同开课也是师资建设的可行途径。只有不断开拓思路,遵循跨院系、跨专业发展的理念,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建设翻译教学团队。

第11篇

关键词: 观念; 设计;绿色建筑; 潮流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在性能方面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处于其中的设计师和业主已经算是完全的接受了绿色设计的理念, 对于这种既简单,又效益,而且经典的设计模式其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 如何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使材料的使用减少或者尽量使用新型的绿色环保型的材料, 对于在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在这个理念发展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十分多的问题, 在近期来看, 对于在建筑中, 其对资源的开采减少、节约能源、 节约用水以及保护了周边等等的理念的灌输形式, 从长远去看, 这属于建筑材料在对于周边的环境的影响及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是否绿色, 则主要看的是处于建筑整个存在的周期上其各个部分的材料的实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的评定。 但是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 如何的去促进和开展, 或者是由业主自觉采用, 或者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去强制性的实施,对于这个方面社会上早已经形成了十分大的争论。现阶段的经济的发展必须使得环境得到最大可能的保护, 再不能像之前那种粗犷式的去发展了, 所以必须去加强土地的利用率。对绿色建筑物评定的方面要去建立一套严格标准的评定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中各项的设施达到或者没有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去作出严格的审查,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在市场中假借着绿色建筑理念头衔的工程去进行一一剔除, 把一个不太清晰的理念去进行标准化, 并且对于达到要求的绿色工程给予认可并特别标记, 争取把那些假借绿色的伪建筑没有市场, 使之不得不彻底的去落实绿色的建筑的理念甚至直接的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掉。 对于这样的评定体系的建立, 也是人们在价值观及世界观上的综合体现, 处于评定的体系里边那些评鉴的项目也都是绿色思想理念的具体的体现的表示, 这也属于对绿色思想理念的理解的程度的体现。对于现阶段, 我们在大力的去促使建筑行业在大范围的去发展绿色建筑, 不过必须在评估前提下确保工程的质量。 就对于整体来说, 其绿色理念的发展和实施属于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要求的, 我们必须要在其发展道路上去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在正确的路上持续的发展下去。而在实际的实施的过程中, 大多是由于对绿色观念认知太过于广泛, 而导致在各个项目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结果就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评定使其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绿色理念, 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损坏降到最小。 千万不可去分项去进行评估, 评估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程度上去进行考虑, 使其在综合的角度去评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新型的能源迅速的被使用到我们生活的周围, 例如太阳能就属于其中相对发展比较好的一种,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叫做可再生资源的, 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说属于是一个非十分好的消息,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化石资源, 而且在整体费用上也相应得到减少。随着这些新兴的能源的不断出现, 其在很大的程度上使我们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得到改变, 同时也是对于我们的能源的危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而且它的发展的前景也非常好。 这使得我们距离成功的实现在绿色方面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又再近一步。

2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应用

2. 1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在目前可以被人类进行大规模利用的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地热能等等。对于这三种能源其利用都可以说是绿色的建筑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就目前来讲,太阳能是我国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其主要是用于建筑物的干燥、采暖降温以及为生活和生产提供用的热水, 还有养护混凝土的构件等等。 光电转换使够太阳辐射能可以直接的转换成电能, 故此我国也即将去兴建一批的太阳能的发电站。 和太阳能的发电相比, 使用风力发电已经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近些年来, 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的设备的制造国, 其大量的风力发电的设施已经在我国的西部偏远的地区架设, 使边疆的地区以及分散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太阳能和风能其具有极为广阔的的应用前景,但是地热能也是不应被忽视的,在地球的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可供利用的地热资源。

2. 2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工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则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事实上, 建筑的生产建设与使用的耗能占到我国总能耗的一半以上, 因此建筑节能无疑是牵涉到国家能源消耗全局的大事。而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 空调、 热水供应、 炊事、 照明、 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在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它与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能耗并列, 属于民生能耗。具体来说, 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最主要的措施是有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为了提升建筑整体的隔热保温性能, 建筑各部分都要有相应的新技术运用。如通过采用新墙体结构和新材料的墙体节能技术,控制了风渗透与加强热绝缘的门窗节能技术, 以及改善屋顶结构的屋顶节能技术等。除了这项技术以外, 供暖节能技术和照明节能技术也降低了建筑在使用过程能源的消耗, 在绿色建筑中广为应用。

2. 3 新型材辩的应用

在事实上,因为绿色的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其要求十分苛刻, 大部分天然材料也都不能满足建筑的要求, 故此在要满足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前提, 大量的新型材料被研制出来, 各种的传统的建材也都有新的发展。对于传统混凝土衍生的高强度的混凝土以及轻骨料的混凝土等新材料, 其分别具有强度高、 低密度、 抗拉性好的特点。 而相对金属材料也逐渐再向轻质量、 高强度、 绝缘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就现在的高强低合金钢以及高强的预应力钢筋早己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目前世界上研制出的高强的钢筋其屈服强度都相当之高。采用这些新型的材料和天然材料进行配合,其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结束语

就目前, 大多人对于绿色的设计理念理解上多少还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错误的认为其就是减少了对于资源的使用,使之发展的得到持续和循环以及再利用等。 但是,我们要想实际的生活中去全面实现绿色的管理理念, 就情况而言现阶段应该是不可能的。只有当明确评估体系以及严格标准评定规范出台以后,我们才会对绿色的发展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职责责任上去进行有成效的确定。 其不可否认的是, 通过现阶段我们的不断的努力, 它使得我们在现在能够为未来去勾画一个光明且有前途的发展的前景。处于这个光辉的情形下, 对我们国过的绿色建筑之路必然是一片的光明。

参考文献

[1] 乔世军,何林.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J].城市建筑,2008.

[2]夏麟.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技术与实践[J].住宅产业2013.

第12篇

关键词:预应力现场施工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住房和工作环境及消费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要求有较好的内景,办公室要求有开阔舒畅的空间,建筑要追求较大的净高……预应力结构的出现,轻松的实现了这些要求。

预应力结构的形式也是多样丰富的,常用的形式有:无梁平板结构、有梁大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结构、门架结构和吊车梁以及特殊结构如水池、筒仓、大悬挑结构等。

(一)、预应力平板结构

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需在柱间及隔墙下设置框架梁和次梁,这必然导致室内明梁纵横交错,降低了楼层的有效高度,影响了室内美观和使用功能,装修也较难处理;由于室内明梁的存在,隔墙布置的任意性受到限制,室内功能的重新调整比较困难,而一栋建筑物在其50年甚至70年使用期内都不需对空间重新分隔和变换使用功能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一般的商场建筑及办公楼建筑。若设计中楼盖体系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或预应力平板结构,以上问题则迎刃而解;工程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由于内隔墙较多,附加荷载较大,要使普通钢筋混凝土平板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挠度满足规范要求,计算所需板厚较厚,同时普通钢筋用量也较大,不经济。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楼盖的抗裂性能,减薄板厚,减轻结构自重,提高其使用功能,采用近年来在大量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现代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将整个楼盖设计为后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这种预应力无梁平板,除在楼板周边保留必要的边梁和在局部少数有隔墙的地方及洞口边缘保留梁之外,室内明梁全部取消,仅在必要的地方设暗梁以改善楼板的受力性能,每单元整个室内顶板为一整块的平面。

这种结构具有各种预应力结构的许多共性,其优点主要有:

(1)有利于减少地下室埋深及基坑开挖深度

对于有地下室的大型建筑或高层建筑,常常把地下室作为车库或商场。底板、顶板均可做成预应力平板;局部配电房,发电机房等需层高较高者,可局部下挖,使之达到设备高度要求;这样,在地下室中,则降低了层高,减少了水压力,减少了底板支模工序及基坑开挖深度,减少了外墙砼用量,从而降低造价。若是把上部结构也做成预应力结构,或选平板结构或选有梁大板结构,均能扩大柱距,使柱子和基础数量减少,也增加了室内的净面积。车库可以比上部结构做普通结构多出许多个车位出来,商场则可以摆放更多的货品栏。

(2)利于增加建筑物楼层的净空高度或者减少层高

对于6~9m跨度的楼盖体系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梁板需要占去700~1000mm的净空,若采用预应力楼板后,室内明梁取消,板厚为180~200mm(托板部分总高度300~350mm),这样在净空部变的情况下,每层可以减小500mm以上的层高。

(3)利于改善结构的使用功能

现在业主根据自已的爱好,经营商品的组成变化,需要对商场及办公楼进行重新分隔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在不同时期因业主的变化,都会有不同的间隔要求。预应力楼板对用途的改变极容易适应,在任意位置均可以设置隔墙,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可给用户最大的自由度,使房屋使用功能及档次得到很大的提高,是房屋销售的一大卖点。另外预应力楼板取消了室内明梁,避免了由于管线及通风管道的铺设使层高大大降低的问题,同时也为管道的安装提供较大的方便,预应力平板的分隔墙可以任意间隔,更是解决了各层各户布置均不同带来的普通梁—板结构设计及使用之间的矛盾,这点也对回迁房的分割带来极大方便。

(4)具有优越的抗裂性,减少钢筋用量,降低结构的造价。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种预应力筋可产生一个向上等效荷载,同时在板中产生一个轴向压力,使平板刚度提高,挠度大大减少,抗裂性能也大为提高。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可以降低结构的造价是因为,第一普通钢筋用量减少,因为1)预应力筋强度高(是普通钢筋强度的3-4倍),且一条预应力筋在跨中作底筋而在支座又弯上做面筋,使预应力筋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2)有梁板往往以极值代替平均值进行抗弯设计,无梁板直接以平均值进行抗弯设计;3)无梁板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较有梁结构箍筋用量省很多;4)预应力结构不需要为控制裂缝或提高刚度增加普通配筋,裂缝控制要求越高,预应力结构优势越大(如地下室底板、有填土的顶板等);5)规范规定的预应力板的构造配筋率比普通板低;6)有消防车这种特殊可变荷载活动的区域(如有些地下室顶板)无梁结构的纵筋箍筋都比有梁结构省。第二对于车库、商场、仓库、有吊顶的办公楼,可以在柱头处加托板,使结构的断面与弯矩图较充分地协调,大大减少预应力筋用量。第三模板较普通梁板结构少25-35%,而且预算定额直接费较低。第四无梁板混凝土可用较大粒径碎石,定额价一般较低。大量的工程实践及对比分析表明,结构选型及设计合理的预应力无梁楼板结构已经不断地改写和涤荡者无梁板结构比有梁板结构造价高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一般的教科书中都有表述,因此根深蒂固)。

(5)施加预应力后楼板的模板就可以拆除,施工方便,速度快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施工进度可以加快,这主要是因为:

a.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取消了许多梁,模板用量明显减少;而且模板安装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b.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后,楼面结构的普通钢筋用量将减少,而且减少的大多是绑扎费时费力的梁钢筋,平板钢筋绑扎快捷方便,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的绑扎可以交叉进行,节省时间。

c.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即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过程中可以照常进行上一层楼面的施工。张拉完成后,即可拆除模板,而预应力张拉不占施工工期,节省了时间。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并不会因为采用了预应力而增加工期,相反,预应力平板的施工速度要快于一般的梁板体系,这与常规想象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以上预应力无梁结构施工省人力、省模板及铺材、模板周转加快、施工周期缩短(从而人工费用减少)的特点,有过体验的土建施工单位,更乐于这种结构的施工。

(二)、有梁大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

有梁大板结构是柱子于柱子之间布明梁,大板上布置隔墙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于平板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柱距比较大,由于省去了次梁,避免了室内错综复杂的次梁,内景好,增加净空,抗裂好,省材料省模板和拆模人工,施工快速等优点。若这种大板配合预应力宽扁梁使用,则也能很大限度的减低层高或提升层净高,如9米跨的预应力宽扁梁可以做到450mm高,比做普通预应力梁650mm少200mm高,比普通混凝土梁800mm少350mm。

由于结构种还带有明梁,结构仍然属于框架或剪力墙结构,可以用于平板结构所不太适宜的高层或抗震设防烈度比较大的地方。

有梁大板结构适合用于住宅和办公楼,尤其是住宅,不设次梁,既避免了室内难看的次梁景观,也利于住户自行隔断房间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即使更换了新住户,改造房子时仍然可以再次自行布置房间。长沙市高12~16层的亚华住宅小区和16层的湘名园住宅小区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住宅的使用功能得到了住户的一致好评。当然这种结构体系仍然适合用于商场等公共建筑。

(三)转换层结构

最近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且多为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需要大柱网、大空间的公共设施在下部,从受力的角度讲这是不合理的,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常用方式就是设置结构转换层。随着预应力技术的逐渐成熟,预应力材料及施工费不断下降,即使用材料等强代换的概念从经济上来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后者并不比前者经济。因此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多数转换层结构形式有成功地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例子:如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高64.2m的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楼就是做了跨越2~4层高达4800mm的预应力转换大梁;宁波浙海大厦,地上52层,地下2层,在6层处设置了2000mm的预应力厚板和3500x3200mm的暗梁作为该超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上海乾鸿苑大厦由九座塔楼组成,塔楼在60米左右不等,塔楼扭转48度,上下层错位,采用厚970mm长约140m宽为40m~70m不等的不规则梯形预应力厚板作为该多塔高层的转换层。

采用预应力技术带来许多结构和施工上的优点,如减少截面尺寸、控制裂缝和挠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裂缝及减轻支撑负担等。只要采用预应力度适当,构造处理得当,预应力结构的抗震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且由于减小了转换构件的尺寸,对抗震也是有利的。

(四)、特种结构及其他

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各种特殊功能的构筑物不断出现,有些特殊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受力性能常常需要预应力技术才能实现,预应力技术在这些特殊功能构筑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大悬挑结构

体育建筑在各大中城市兴起,体育建筑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使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丰富多彩。如南京为承办第三届城运会兴建的四座体育馆,关键结构部位都是采用预应力技术;江苏省的仪征化纤体育场、无锡市体育场、南京师范学院体育场的观众席都采用了大悬挑的预应力混凝土雨蓬。随着钢结构的发展,许多雨蓬采用钢结构,可以获得更大跨度,但是造价和维修费用都比较高,所以在适当跨度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2)储罐与筒仓

一般地,储罐与筒仓对抗裂要求比较高,预应力技术广泛用于这种结构主要利用预应力主动轴力来抵抗混凝土拉应力来提高抗裂性能;尤其是圆筒结构,环壁的混凝土只受环向轴力作用,正是预应力最适合的结构形式。绕丝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水池在国内应用了几十年,主要采用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对筒壁产生环向拉应力。这样用高强钢材提高了抗裂性能就可以在同等抗裂条件下减小截面尺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其他

各种用途的塔式结构如电视塔、通信塔、灯塔及各种水塔中,预应力技术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有预应力技术基础也不少见,主要形式是预应力条基、箱基和筏基。此外,预应力钢结构,叠合结构采用预应力的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中,工程实例也越来越多。

(五)结语

预应力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和不断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项工程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日臻完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预应力技术以种种优势,在某些建设领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甚至在其还未完全占领的领域仍然具有强大的发展力。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语境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要求。我国培养出的大学生,应当适应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尽可能熟练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相对自如地应对国际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及各种涉外业务活动的挑战。然而事实是,由于长期的应试及灌输式教育,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虽然能够使学生正确而快速地解答听力、阅读及词汇等英语习题,却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而语用能力却很薄弱。所以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总体素质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更应当为适应需求而进行改革。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综合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英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者、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者,培养适应2l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学习

设置情境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的一种手段。“情境教育更关注学习者本身在教育、学习情境中所扮演、担当和确立的角色。学生角色扮演,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习者学习并建立起“主动角色”,使学生从传统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积极主动投人,参与教学教育过程。具体在日常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参与、操练口语、感知语言运用、陶冶情操,如组织英语辩论赛、课堂英语游戏、舞台表演、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语境活动。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讲授上外出版社出版、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Thesportsmeeting这一课时,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身穿运动服、手持扩音器,带着口哨走进教室。告诉学生将要举办SportsMeeting,利用教室通道做小型跑道举办Relayrace,利用讲台进行Longjump等,配上录音机里的运动员进行曲,整堂课有着浓郁的运动会氛围,接近一种真实的语境。学生始终怀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从随后学生的课后作文中了解到,实际上学生也乐意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实践证明,只要英语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情境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是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做得到的。

(二)指导学生协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气氛

在综合英语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是始终发生的,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协作,与同学的协作等。每当教师启发时,学生应当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如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全神贯注思考,认真对待,积极回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强调哪些知识。教师在导人英语文化时,设计的任务应当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如发现了哪些文化间的差异,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社会性的互助,促进学生学习。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团队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学习群体,这就是一个知识合作建构过程。以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Unit6Goodmanners为例。在老师指导下,预先让五个组长带领各自团队,将教材Warmingup中素材里的四幅画,组织自己的小组设法改串成整个对话,为表演做好准备。学生分别在团队小组中,共同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等,然后进行讨论改写,协作学习。接着在老师组织下,开展小组问竞赛,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如“Inourdailylife,welikepeoplewithgoodmanners.Wedon’tlikepeoplewithbadmanners.Whataregoodmannersorbadmanners’?.Whetherweshouldpunishthepersonswithbadmanners9.Whatarehtedi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erncountries?”辩论胜出的团队在班级内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在原来分组基础上对各个角色的Manners进行辨别,哪些是Goodmannesr,哪些是Badmannesr,并协作写作,总结该团队最后的意见,提交老师。教师总结后,给予鼓励,希望其他同学下次继续努力。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相互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三)组织会话交流活动,促进英语学习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对英语的听说以及对知识的温故知新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组织会话学习小组,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组织会话的过程就是促进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在课上教师经常按角色分组,好差生搭配,上台表演,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者。笔者有时还故意安排不同组的同学相互检查近期的学习效果,要求临桌几位同学相互交流怎样学习英语单词,如何加深单词记忆等,并从交流中体会不同学生的单词学习方法,从中感悟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这样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不但促进了学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英语知识结构学习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新课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点、句子结构、正确语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后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如:笔者利用一节课时间,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篇章,使之能复述课文,并且归纳本文的教学目标,写出心得,综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节课整体处理学生不了解的重点词语、句型,利用测验检查其具体的字、词和语法等是否能灵活运用,然后发一份与本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可以口头完成也可以写下答案;第三节课做一套同步训练题,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两篇。学生能自我检测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重点。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而不要求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听说能力的提高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启发下,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疑问。其中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由学生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增,也会积极地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的语言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这样,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较好的同学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语言和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做到心中有数了以后,在教师创设的情景的帮助下,能够清楚而自然地听出并能说出新的语言。接着教师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讲解。

(二)读写能力的完善

新的语言点介绍完毕,教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对话或文章,由教师给出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便教师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由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此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必要时运用汉语帮助解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目的。同时,根据文章的题材类型、学生的读后感言,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如短文、信函、故事及调查报告等。其实写作教学更应当重视过程教学。新的写作教学并不是只给学生一个写作题目,学生完成后上交,而是更注重写作的过程步骤。整个教学步骤包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头脑风暴了解学生的观点,学生计划和组织观点,然后起草写作,最后进行反馈教学等。在这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写作,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简短的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文章,而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出自己的文章并相互给出改进意见,此时应重视文章的中心内容。接着学生分别完善各自文章,然后互换修改文章的组织和语言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倾听并相应地给出参考意见,最后作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建构意义教学,学生语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共同得到提高,达到多赢目的。:

教师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当新课文的阅读理解已经没有了疑难后,教师便顺应变成了“乐队的指挥”,先集体后分组,或按集体——女生——男生等形式进行听说写教学组织工作。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个人都会说能写(用时约1O至15分钟)。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所学语言表达实际意义,这需要做许多实际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也可先把要说的内容大致写下来再表达。在操练过程中巩固学过的词汇、语句、语法等。

一堂课可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景——学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学生

3.介绍语言点——教师

4.操作——学生

5.练习——学生

从以上五大步骤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4篇

在这个设置的过程中,Project提供了许多的模板可供参考,而一旦填入相应的数据之后,屏幕的右边就会自动的生成相应的横道图、网络图,如果某个工序的工期安排比较紧,该道工序的横道图就会自动的描红,提醒软件的操作者重新调整和设置时间。而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工作点检查等方式来查看项目工期是否延误或超前,然后以关键路径作为基础,调整后续工序的时间,以求达到整个项目的工期依旧可控。而Project良好的动态工期管理,能够更简明易见的实现从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调整)的控制过程。

2建筑项目资源管理

Project软件可以将整个建筑项目的资源根据材料资源和工时资源建立资源库,再通过资源分配将人、财、物等资源分配给各道工序。而对于资源的动态追踪又可以和工期控制紧密的联系起来。Projct分别根据每个任务的工程数量、劳动定额、台班定额、材料消定额,并结合市场情况,计算出各工序所消耗各种劳动力工时、械台班量和材料用量。例如,若出现工期延误的现象,则需要调整作业班子或增加相关的材料和人力资源,若出现资源的过度使用,在Project软件的横道图上依旧会以红色出现,从而要求软件的使用者结合工期控制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达到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3建筑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和工期管理、资源管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对于建筑项目来说,成本分为两大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这些成本的计算,大多数是通过资源乘以工时实现的。任务的成本=任务的固定成本+工时×工资率×数量使用Project软件可以对建筑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人工耗费、机械耗费和材料耗费,一般这部分耗费的控制是结合上文的资源控制和资源追踪与分配来实现。

4结束语

第15篇

首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也必然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辅助。再者,传统英语教学理念认为“说”、“写”等语言输出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结果而非重要环节,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重输入,轻输出”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则具体表现为重视纠正读音、解释词义、记忆词汇,而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在实践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词汇解决具体情境中的任务。最后,对于极大部分的大学英语学习者而言,课堂是他们唯一的学习环境,课本是他们唯一的学习来源,这种单维度的语言环境和脱离生活的输入内容使得学习者很难产生输出的动力。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2],此要求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鉴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改革迫在眉睫,而要改革就必须考虑如何强化输出,优化输入。

二、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输出策略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输出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教师在设计词汇教学输出任务时应该做到难度适中、方式多样、材料新颖,在词汇教学输出过程中应营造平等、轻松、和谐、协作的氛围并对学生的输出成果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一)输出模式的协作性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传授者”或是“灌输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着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教师总是高高在上,通过不断地对学生施加不同形式的压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教学成绩。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认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至关重要。在师生活动中我们应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教学理念[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输出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换角色,创造“双主体、协作性”的词汇教学输出模式。教师应以“组织者”、“中介者”、“协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富有情景性、挑战性而又难度适当的输出任务来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并组织学生分工参与、协作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在与他人或事物之间的互动中对已有词汇进行建构以巩固词汇并提高词汇运用的能力;学生应成为主动建构、协作交流的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入输出任务的角色,并通过交流商讨、分享思维、共享资料、相互评价输出成果来完成输出任务。Widdowson指出,“人们的社会交往是一种相互活动,这种活动是双向的、相互联系的言语行为”[4]。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词汇教学输出也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相互写作的过程。具有协作性的输出模式强调词汇教学输出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协作、生生之间的协作以及学生与输出任务虚拟环境之间的协作。

(二)输出方式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词汇学习是以理解课文和应试为目标的,词汇输出的形式仅限于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相应例句的翻译、课后习题或者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对应习题的解答等,学生很少有独立时间连贯表达的机会。而日常交际或职场英语要求他们能把用英语听到的事或能在阅读英语资料后进行转述或记录成文,甚至要求他们能够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口译或笔译工作。传统词汇教学输出方式的单一性以及与实践运用的脱节很难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文秋芳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该假设挑战了传统的“课文中心”、“课文至上”的教学理念,强调要从教课文转变成教学生用英语做事,认为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是学生能否用所学内容完成产出任务[5]。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词汇创设与生活、工作实践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模拟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译多种形式的输出。具体形式可以安排听故事介绍故事梗概、看录像复述新闻事件、听报告传达报告精神、看电影写影评、翻译旅游景点介绍、翻译科技产品说明、口译大会发言与提问等。多样化的输出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

(三)输出材料的时效性

由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主要是围绕课本并以过级考试为目的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根本毫无时效性可言,即词汇教学与社会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是脱节的,这导致了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学”和“用”的脱节,学习的词汇没有机会能用上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了。教师在准备词汇输出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与输出任务是否吻合,也就是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时是否需要用到所学的词汇;然后要考虑材料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符或略高于学生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还要重视输出材料的时效性,即输出材料要新而实用。输出材料的时效性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不断更新材料。了解学生是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关注焦点,将词汇输出任务与其感兴趣的话题材料结合起来;了解社会动态是指能不断了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各领域的新发展,不断掌握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不仅能把词汇输出任务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还能不断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并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具有社会实践价值的。例如,用所学词汇翻译网络流行用语,听新闻用所学词汇转述新闻,或看热播电影片段用所学词汇写影评甚至翻译电影台词等,帮助学生在词汇输出环节真正学会活用词汇。

(四)输出评价的重要性

在词汇输出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并在学生完成输出任务后及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评价时往往比较空泛或仅仅指出语音或语法等简单的错误,而忽视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语义以及合理组织内容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在作出评价时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具体、及时。这要求教师在学生实施词汇输出任务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输出任务、充分理解输出材料、充分熟悉相关知识并充分预测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任务报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准确地发现学生词汇输出的问题从而进行及时而具有针对性的点评,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恰到好处的肯定来不断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作出评价时还要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的进步,少批评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对自己的输出成果有成就感。行为主义认为,在没有收到激励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发挥20-30%,而若收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有可能发挥到80-90%。优化词汇教学输出要求教师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并能掌控整个教学流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