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

汽车工程论文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汽车工程中的若干力学问题

2.汽车工程的创新——展望未来(英文)

3.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上的应用

4.计算机仿真5种方法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5.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系列报道一

6.发展中国汽车再制造工程的探讨

7.奥特姆新能源汽车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

8.汽车工程系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9.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在汽车工程中应用的新进展

10.北京现代汽车工程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

11.汽车工程材料专利战略研究

12.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废旧汽车回收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3.基于语料库的汽车工程科技词汇英译探微——以“汽车网络”翻译为例

14.世界聚焦中国,中国放眼世界——记FISITA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

15.汽车工程领域专业词汇翻译方法探讨

16.基于模糊物元的CNG汽车工程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

17.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汽车工程测试中的应用

18.灰色系统理论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9.汽车工程在21世纪初10年的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

20.海南CNG汽车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实证研究

21.计算机仿真方法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22.试述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23.高职院校汽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反思

24.汽车工程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探讨

25.汽车工程实训过程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

26.CFD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7.北京清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8.《汽车工程》论文及参考文献的统计分析

29.微型传感器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30.新能源汽车工程方向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31.建设好高科技的汽车工程实训中心

32.海南CNG汽车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管理研究

33.有关汽车工程中单片机的研究

34.《现代汽车工程》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5.高速开关阀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6.一种可配置数据结构模型在汽车工程数据库中的应用

37.汽车类专业工程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8.后汽车与后汽车工程

39.我校赛车队勇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冠军

4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18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纪要

41.汽车工程系——汽车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42.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43.美国高等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44.在汽车工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5.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系列报道

46.我国汽车空调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47.通用塑料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48.创建襄樊汽车工程创新基地

49.ANSYS牵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培育汽车产业未来支柱人才

50.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设置研究

51.前进中的汽车工程学院

5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5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13届汽车安全技术学术会议通知

54.思考新历史条件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契机

55.我校院、部介绍系列之一汽车工程学院

56.校企合作共建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5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走过四十春秋

5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消防协会跨界合作启动消防安全研究助力电动汽车顺利发展

59.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设计60年

60.汽车造型的设计创意与工程物化

61.《汽车工程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

62.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沪隆重召开

63.试论我国汽车工程与继续教育

64.记FISITA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暨展览会

6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全地形车技术联盟在天津成立

66.区间数学在汽车工程中应用初探

6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6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器技术分会成立

69.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7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申报的轻量化共性技术产学研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

71.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成功举办

72.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运行总监王智文

73.计算机仿真五种方法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74.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7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2017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

76.英国汽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及启示

7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简介

78.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79.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80.第23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2016SAECCE)圆满闭幕

81.教学与实训并重的双元制校园规划设计—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8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汽车安全技术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83.应用型本科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84.吉大汽车工程学院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黄埔军校”

85.国外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与服务机构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86.泛灰数学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87.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举办

88.论建设现代汽车工程本科特色专业

8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2017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

90.汽车工程学院简介

91.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92.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非金属材料分会第六届年会会议通知

93.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完美落幕

94.《汽车工程》改版前后论文及引文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95.《汽车工程学报》征稿启事

96.汽车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效能提升研究

97.《汽车工程》征稿启事

98.FISITA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暨展览会盛大开幕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学汽车专业的学生们,一定有这样的疑问,汽车工程论文格式怎么写?汽车工程论文格式又有哪些写作要求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汽车工程论文格式标准模板,供你们参考!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

中文题目: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外文题目:ThestrategyandtheinfluenceonthemotorindustryofChinaafterenteringWTO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系别:

04990000薛x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系

毕业论文的格式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百余年,汽车工业已成为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乃至高新技术密集的支柱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由最大的潜在市场转变为极具吸引力的现实市场。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特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汽车工业服务贸易

ThestrategyandinfluenceonthemotorindustryofChinaafterenteringWTO

Abstract

andtechnologyintensivehasbecom#ethepillarindustryandimproved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emotormarketofChinaisnowchangingfrompotentialmarkettotheabstractedactualmarket.

目录

一、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发展现状„„„„„„„„„„„„1

(一)世界汽车工业的现状及特征„„„„„„„„„„„„„1(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1

二、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1

(一)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承诺„„„„„„„„„„„„„1(二)外商在华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2

三、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2

(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3(五)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改革„„„„„„„„„„„„„„3

附录A:【附录标题】„„„„„„„„„„„„„„„„„„5附录B:【附录标题】„„„„„„„„„„„„„„„„„„5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顶格)„„„„„„„„„„„„„„6致谢(小三号、宋体、顶格,两字中间空一格)„„„„„„7

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

1雪铁龙等3了全球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并有所强化。

2.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和重组,现已基本形成了通用、别克、福特、丰田、大众、雷诺-日产等6大集团(联盟)和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等3家基本独立公司的“6+3”格局,产业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九家公司控制了全球

二.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一)我国入世对汽车工业的承诺

1.2001年12月11日,等内容显示,根据入世协议,到20062001年关税税则,我国轿车目前税率为低10%,反映到价格上降低幅度为每年3%左右。但关税减让不是逐年顺延递减,而是从2002年开始,每年有一个递减水平,直到2006年1月1日减为28%,同年7月1日减为25%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

(二)外商在华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近年来,几个大型汽车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由于受到中国汽车政策的影响,目前他们只能采取合资形式将资本投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外资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均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外资进入后,中国轿车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开始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得以建立,价格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所形成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迫使每一个企业都加强了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效益不断提高;外资和技术的广泛引进,使我国轿车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有了极大提高,缩小了我国轿车工业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文章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中国汽(http://bylw.gkstk.com#/)车工业水平显然大大低于国外。除非新一轮汽车技术变革到来后,我们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否则中国的轿车工业在较长时间内还不得不处在追赶之中[1]。虽然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汽车消费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也有了一定积累,但我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仍将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扶持汽车工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2002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应对入世的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世贸组织规则、改革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加快服务贸易领域改革、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等,开始削减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市场,并颁布了多项管理办法或条例

(一)国家关于汽车工业的政策变化

1997年至2000年初,针对汽车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情况,各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含原机械工业部、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模板论文。

参考文献

陈汉群.《中国汽车产品开发困难与出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第59页。

表1-1中国汽车工业工业总产值(2001~2005)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图1-1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年数据

附录A:【附录标题】:①[输入正文]②[输入正文]附录B:【附录标题】:①[输入正文]

郝云宏.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3(5):1-3.[2]刘世锦.国际贸易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8-62.

[3]胡刚.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2.[4]姚光起.一种氧气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6]姚光起.主页名称.1994-11-01[7]Rodriguez-Clare,Andres.“Multinational,Linkages,andEconomicDevelopment”,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一)运用仿真实验解决现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场所、设备不足的问题

仿真技术能够实现较多的教学工作,从现有的教学来看,通过较好的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方针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试验场所、设备不足的问题,更好的创新课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较为真实的效果。首先,学生不必经常下车间进行体验,而是在课堂中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和学习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即便是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系统来反复的练习,提高了技术的熟练度。以电子工作平台EWB为例,提供了方便的操作界面,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单击鼠标,可以方便地完成元件的选择;拖动鼠标,就可将元件放在原理图上。EWB具有自动排列连线的功能,同时也允许用户调整电路连线和元件的位置。第二,在实际的实习中,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解决方法,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反复的钻研和学习,配合其他的案例分析,增加技术上的经验,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并不是理论上的技术,通过运用该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完成对人才的较强培养,并且在理论学习、技能操作、个人方法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本文认为,通过利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完全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首先,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能够更好的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人才。其次,在运用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可实现拓展课程的全新优化。可以通过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对课题提出更多的猜想和假设,自己去证明和解答,与教师共同讨论,这对人才培养来讲,才是最需要的。

二、总结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1.1工艺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工艺规程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的布局设计必须按照工艺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满足汽车加工的需要。(2)最小距离移动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率因素,搬运线上的各项操作程序之间要保证短距离,物流和人员的流动也要保持经济距离,从而可以大大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加工流程,保证整个加工过程合理有序,不会发生混乱。(3)直线前进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要求机器上安排操作的流程按照材料加工或装配过程的顺序进行,避免迂回和倒流,尽量按直线型流水布置。(4)充分利用空间和场地原则。冲压车间内场地有限,人员、设备和物料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物尽其用、节约用地。(5)生产均衡原则。维持各种设备和工位生产的均匀进行,必要时设置缓冲区以协调各个工位。(6)尽量简化搬运作业,减少搬运环节原则。在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内,汽车加工生产用的物料搬运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容器,按照科学的操作方法进行作业,让整个物料运输过程尽量简化和高效,提高系统的物流可靠性。

1.2主要生产设备的选型

在选择车身冲压车间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内使用的设备要符合国家环保和节能要求,要有正规的进货渠道。防止劣质设备进入车间导致加工过程出现差错。(2)所选用的设备应结构合理,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技术工艺上比较成熟和合理,尤其是安全性能要达标,避免给汽车零部件或者操作人员带来伤害。(3)在设备选型上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状况,不能过于超前选择那些十分先进却并不实用的设备,也不能选用那些目前可以满足使用,但很快就会淘汰的设备,看似节省了成本,实则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汽车工厂冲压车间中主要的设备主要有:(1)开卷落料设备。开卷落料线是一种常用于汽车行业表面覆盖件卷板的开卷、清洗涂油、校平、落料和码垛的板材加工设备,其功能是向冲压线提供料片,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中已普遍采用。(2)冲压线设备。1)板料拆垛系统是完成板料自动上线中的重要部分,一套完整的冲压自动化拆垛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垛料机,垛料机有两台,两台之间形成联动设计,当其中一台没有料时,系统可以自动的切换到另一台继续工作,保证了工作效率。二是移载机。移载机的主要功能是物料的运输,垛料机作业完毕后系统将物料送到输送带上,然后穿过清洗机、涂油机送到达对。2)清洗、涂油系统,板料运输至清洗机,要经过多道清洗工序,将板料表面上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涂油处理,形成表面一层油膜,油膜对于防止板料被腐蚀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大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3)压力机设备。压力器是汽车工厂冲压车间最关键的设备,在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大多使用机械压力机。尽管与油压机相比,机械压力机的制造成本要高不少,但同时其生产节拍也是油压机的两倍左右。而且从长远看,机械压力机的生产能耗和后期的维修养护成本都比较低,因此是车身冲压车间不错的选择。

1.3土建设计

汽车冲压车间荷载较大,因此对土建的设计要求比较高。(1)车间规模设计。汽车冲压车间的规模根据压机的形式来具体设计,一般而言,冲压车间压机有三种三模形式,分别是左右、前面以及侧面上模,这三种形式比较起来,前面上模对车间面积要求最小,一些跨度在15m或以上的厂房都满足生产要求。侧上模比前面上模所需要的车间面积稍大,一般21m或以上的厂房也都满足要求。左右上模所需要车间面积最大,而且这种压机形式也是目前汽车冲压车间最常见的形式,一般要求车间跨度在24m以上,不然铲车运输起来就不方便。车间的长度也是根据压机形式进行设计,一般全自动冲压生产区域所需长度为60m。车间的高度设计中,除了考虑压机的形式外,还要充分考虑行车高度。(2)压机基础。冲压车间内自动化压机线的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土建内容,其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地下室基础三种形式。独立基础为压机线上的每台压机均独立设基础,压机之间不连通,因此每台压机的废料都是独自运输处理,尽管这种形式成本较低,但对物流带来不利的影响,最终也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逐渐被淘汰掉;条形基础是将每台压机基础贯通布置,并在基础内设废料输送和收集废料,由于这一形式使废料物流与生产物流完全分开,故目前较常用;地下室基础使压机基础成为一个大空间,除布置压机设备、废料输送线外还可布置公配设施及部分维修区域,使车间使用面积大大增加,但由于造价过高,目前使用也不多。

2结语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每年培养并向社会输入大批的高级汽车应用型技术人才。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汽车专业类车辆评估与事故处理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对象包括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岗位都与汽车保险与理赔行业相关。因此,建设具有特色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迫在眉睫。课程群建设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特色专业的基础,是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校培养目标层面的具体化表现。专业课程群建设受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它能够有效克服课程建设中的诸多弊端,如: 过于强调某一门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缺少对与其相关课程的横纵向关系研究,导致各门课程内容重复偏多、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脱节等,它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途径

1. 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汽车专业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觉悟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素质综合的卓越型人才。在构建崭新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体系时,各种课程之间须关联密切,逻辑性强。可先通过基础的理论课程学习,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故障与诊断、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了解汽车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车辆查勘与定损、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等课程。这样可使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衔接性,实践内容的安排也具有递进性,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也更好。

2.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紧密接触工程实际,加强校企合作。黑龙江工程学院一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创办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建立的培训基地有丰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博世汽车故障诊断实训中心、哈飞汽车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安邦保险公司汽车理赔员培训基地等,在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工程环境,建立了具有高校行业特色的校内实践平台。并且与各大保险公司、哈尔滨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森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博远集团、长春一汽集团、哈飞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均可成为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良好基地。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企业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这主要是为了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和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自主实践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设实验课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很多理论课与实验课能够整合起来,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学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习形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基本的实验和实训。适量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如在汽车保险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组员的沟通与协作。在汽车保险案例纠纷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方法,通过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这样的环节设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的学习主要是依托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专题。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参与工程研究开发和企业技术创新,根据企业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可将“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当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安排在企业进行,利用企业平台的工程环境、拥有的专业场地、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能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进行检验和修正。

4. 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需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素质综合的教师队伍。在汽车企业中遴选适合相关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可选聘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做兼职,建立结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可定期以讲座、实操等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培训。鼓励缺少工程经历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工程。

5. 完善教学资源

在课程建设方面,增设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软件教学的比例,可分别增设 C + + ,UG、ANSYS 等各种仿真模拟操作软件教学,逐步形成专业特色。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卓越计划要求加大对课程教学的调整和更新力度,促进学科交叉,避免内容重复,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注重时效性、多样性和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合适的教材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应该按照课程整合后进行编写和选择,突出知识的系统性、精简性和时效性,注意教材内容的重复与更新。实验室建设方面,应该与时俱进,做到及时、合理、有效地配备实验设施及器材。从而保证最终服务好学生,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培养目标。

6. 积极拓展网络教学

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必须建设与完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微博、微信、飞信等网络工具软件的发展,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针对这一趋势,要积极引导并加以利用,使之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通过网站建设,定期更新教学 PPT; 链接各大汽车企业及保险公司、技术讨论论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积极补充课外知识; 通过网站自测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微博、微信、飞信与学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7. 推进任务型课程教学改革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1.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及任务。

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基础理论学习及应用能力、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遵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基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注重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并强调专业实际技能训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新特点,汽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对原有实验课程的整合,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按照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的“三层次”要求精选实验内容。例如,经论证后删除了原有的内容陈旧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其内容在汽车实习中完成,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设计性试验项目的比重,增加并充实与工程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内容,使基础性实验所占比例≤15.%;重新编写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将部分教师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实施以科研促教学,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创新型实验。同时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了汽车构造类实验的教改成果,以现行的汽车工程实验体系为基础,根据交通、机械大类的汽车构造实验教学的需要,构建适合大交通学科的汽车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独立设置汽车构造实验、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汽车电器与电子实验等实验课,进行单独考核。

3.协调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模式。

重视基础训练,从基础到综合、从设计到研究探索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平台,为学生自主创新试验和教师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到了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两者分工联系,在教学内容上融合,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在时间安排上互相协调,合理衔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4.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提高利用效率。

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开展实验的物质条件,针对学生能力要求与培养层次目标,需配备多种实验平台。在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及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提高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效率。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内容

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建设思路,将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细分为如下页图1所示的包括三个教学层次、四大教学模块及三种教学模式。

1.教学定位的层次化。

根据能力培养的不同,将汽车工程实践教学分为三层次,即基础理论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基础理论实验通过专业基础实验、认知实验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提高性实验主要面向优秀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研究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我校汽车工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定位,将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如下四个教学模块或平台。

①汽车基础实验模块,包括汽车构造实验、发动机性能实验、整车性能实验、汽车电子电器实验,此外还包括工科理论基础实验、机械类专业基础实验等。通过本模块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等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②综合设计实验模块,包括汽车数字化设计实验、汽车CAE实验、汽车性能仿真实验、汽车电控系统设计实验等,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综合利用理论所学,通过包括汽车结构设计、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汽车性能仿真分析等实验,培养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实践技能实训模块,包括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拆装实习、整车拆装实习、汽车维修实训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④研究创新实验平台,根据我校实际特点,建立了包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汽车碰撞安全实验室、汽车安全仿真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性能实验室等。这些是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获取科学研究方法的基地,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3.教学模式开放化。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实现网上预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和项目的开放,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率,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拥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结语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定位教育 汽车维修 人才培养 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不再只是一种单一的交通工具,而慢慢地变成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汽车生产销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还给汽车售后服务(尤其是汽车维修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汽车后市场――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技工院校不得不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适应汽车市场发展的教学改革,即:根据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设岗定编,注重基本技能和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及决策能力的培养。

一、定位教育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定位教育”:即根据汽车企业的用工需求先定岗位,然后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养。以选拔企业后备员工的名义招收中专层次和大专层次的高考和中考落榜生,在技工院校进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对于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就业,并在学生入学时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其落榜而无所事事,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问题,也解决了技工院校招生难等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教育模式是一个符合社会、企业、学校和家长需求,合作各方皆大欢喜的、务实的、资源组合型教育模式。学生通过接受“定位教育” 模式的教育,真正获得人生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汽车产业市场和维修市场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并要求其必须知识全面、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既要熟悉汽车结构、汽车原理和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要熟悉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掌握现代的电子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且具有实践经验、操作熟练,能根据外观的故障现象快速、准确地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业不会再延用传统的师徒模式的培养方式,而会十分重视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引进,需要有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进入维修行业。由于汽车市场的发展和维修人才的需要,需要专门机构来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这些专门机构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工院校上。但现阶段技工院校制定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目前汽车上普遍装配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所不能胜任的。汽车产业不断在发展,汽车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不断地进行变更。

三、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定位教育的特点

鉴于以上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定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最可行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规范,招生与招工相结合。首先,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要言之有物,不能不切合实际。其次,先按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定岗招生,后在技工院校中按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进行培养。最后,必须切合实际摸准实际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岗位定准了,一切都以这个目标为中心,围绕它来努力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实践。

二是实行联合办学、联合教育,利益共享。由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以远程的教学形式负责学历教育,技工院校负责技能、素质及学历辅助教育,由先前定岗的用人单位负责更深层次的实训教育,并在新生入学时,与学校、学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

“定位教育”在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1)对于程度高技能好的学生采取快速,深层次的高级教学模式,如进行汽车维修业中的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传感技术等一些现代化的维修技术的应用,毕业后可在维修企业中进行高技术含量的定岗工作;对于程度中等技能中等者采用教给其基本的维修方法。

(2)对于将从事汽车行业,但不专攻汽车维修方面的学生,比如汽车销售、与汽车相关的其他行业,采用普及型教育模式,只需大致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简单的维修操作。

(3)对于一些并不从事汽车维修行业,但对汽车维修行业感兴趣的学生,则可进行兴趣性教育模式,即第二技能的培养。

四、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定位

对汽车维修学生进行了大致的定位以后,对于其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定位。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的配备则要求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理论实践水平高超,然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比如说有些教师在汽车维修理论方面很有建树,有些则有过硬的维修实战技能。因此,要对教师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学生本身的基础能力进行定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教师最拿手的东西教给学生。

五、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

在学生中实行了设岗定编,教师中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师定位,则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应随其进行设岗定编的教学规划。以汽车维修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三大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尤其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课时比例要统筹兼顾。课程目标应根据现代汽车维修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课程范畴。

这种“定位教育”的教育模式,由于是定岗定位教育,扩大了招生量,降低了流失率,给社会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好处。学生通过“定位教育”的教育模式,真正获得人生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以往的“保证就业”,实现了“无忧就业”。以上是我个人对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思考,希望对目前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恳请有志之士,提供见解,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金栓.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理论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

[2]秦会斌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期刊论文] -辽宁高职学报2003(10)

[3]刘自冉,方文理.浅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与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12).

[4]郑国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期刊论文] -辽宁高职学报2004(7)

[5]赵 新 汽车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的探讨[期刊论文] -辽宁高职学报2005(2)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汽车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16-02

车辆工程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车辆工程专业专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汽车修理与汽车营销。而国内汽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僵化,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车辆工程专业专科的培养计划中理论教学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对于车辆工程专业专科学生的要求就相对的高了一些,前面已经说过,车辆工程专业专科的培养目标是汽车修理与汽车营销,因此,必须对车辆工程专业专科的培养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根据作者2010年在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的半年时间的感受,得到了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一、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优缺点分析与对策

一般来说,我们国内的汽车工程专业专科的培养目标是汽车修理与汽车营销,在此,我们不讨论汽车营销,既然我们要求将汽车专业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汽车修理,那么,我们必须对培养方案与老师讲授课程教学大纲予以明确:(1)以前汽车专业专科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比如说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等课程。(2)以前汽车专业专科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数要改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般来说,汽车构造这门课的课时是90学时,其实对于汽车专业专科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的太深入与太详细,只要学生懂得汽车的基本构造就可以。(3)以前汽车专业专科的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较多,但是对于实验的要求相对较少,而这就是国内高校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别之处(如图1所示):

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进行修改。也就是大幅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于汽车电子这门课程,如果光给学生讲授一些电路的基本知识,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汽车上常见的电路,那么学生毕业以后,遇到一些汽车的电路故障,估计他们可能连最简单的一些二极管和三极管都没有见过,那么如何要求他们排除故障呢?

对于汽车专业专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一定要实行新的教学大纲,不能照着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来运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拿汽车理论来说:总是要讲授很多的公式推导(特别是微积分较多的公式),这样的效果是学生觉得很枯燥,因为他们觉得讲那么多的理论,他们毕业以后也不会用到这些理论。

二、增开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必要性

通过在新西兰Unitec的进修学习,根据中国车辆工程专科目前的培养计划,觉得非常有必要增开汽车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理由如下:

现代机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机器本身的功能,还要考虑机器与人、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条边界:人―机器、机器―环境。而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器”这条边界的问题的。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主要有:(1)基于人体感官的界面设计。例如,人的视觉有视角、视野、可视光波长范围、颜色分辨力、视觉灵敏度、定位错觉、运动错觉、视觉疲劳等特性,汽车的挡风玻璃、仪表板和仪表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特性,使驾驶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视区,能够迅速辨认各种信号,减少失误和视觉疲劳。交通标志的设计也应该采用大多数人能明辩的颜色和不易产生错觉的形状。(2)基于人体形态的界面设计。不同地区和人种、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具有不同的身体尺寸,为不同地区和群体设计的汽车就要参考特定对象的人体参数。例如司机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采用坐姿,座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骨骼的最佳轮廓,仪表的布置应在易于看到的地方,操纵杆/板的位置要在人体四肢灵活运动的范围内。(3)基于力特性的界面设计。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用力的疲劳程度不同,操纵机器所需的力量应该选择在对应姿态下不易引起疲劳的范围内。例如,转向助力器就是为了减轻操纵力而设计的。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下最大拉力、最大推力也不相同,例如坐姿下人腿的蹬力在过臀部水平线下方20度左右较大,操纵性也较好,所以刹车踏板就安装在这个位置上。人体在不同的姿态使用不同的肌肉群进行工作,动作的灵活性、速度和最高频率都不相同,例如腿的反复伸缩具有较低的频率,而手指则可以用较高的频率进行敲击。因此,对应不同的操纵频率应采用不同的动作方式来完成。(4)基于人脑特性的界面设计。人脑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在他的行为和对外界的反应中。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汽车上得到应用,车载电脑可以协助驾驶者认路、换档、避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汽车工业中,凡成功的汽车产品,不能缺少人机工程学的理念。汽车人机工程学已经是现代汽车设计的一个主要趋势与研究热点。国外有汽车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汽车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

因此,增开汽车人机工程学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

三、对车辆工程专科人才培养的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汽车专业英语在车辆工程教学计划中属于专业课。车辆工程的教学体系分为四大板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过渡课、专业课。专业课主要包括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汽车理论与汽车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主要讲授车辆工程所涉及的英语专业词汇和语法等。作为专业课,它是所有车辆工程学科的必修课程,主要探讨车辆工程的英语专业词汇和语法等。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及用法,了解汽车领域文章的结构及体裁,辅助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直接从国外资料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于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国内汽车专业英语的教材都是有以下内容: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车身与汽车电子。实际上就是一本简单的汽车构造的翻译书,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理论一点也没有涉及。同时,国内汽车专业英语教材安排的内容过多,对于汽车系的一般是45个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大家都知道,汽车理论在汽车工程的重要作用,而汽车理论的一些专业术语在现在国内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里面是没有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汽车燃油经济性,基本上学生翻译都是错误的,而正确的应该是Fuel consumption economy。因此,我的想法与建议是:对于汽车专业英语的教材有必要进行删减或者编写一部新的教材。该新教材大致的内容分布为:发动机(35%)、汽车底盘(15%)、汽车车身(15%)、汽车理论(15%)、汽车电子(20%)(如下表所示):

新教材大致的内容分布

自己觉得这样的汽车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较为合理。其中,汽车理论的内容为: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与舒适性、汽车通过性。这样,学生才能得到较好的教育。

四、结语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僵化,个别汽车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本文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想法与建议,也就是要求改变汽车专业专科的培养计划,增开人机工程学和改革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为国内车辆工程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桑.浅议“车辆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0-02

一、引言

汽车服务业是指彼此相关联的各类汽车服务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所有汽车服务提供者组成的产业[1]。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汽车的维修体系,并与其他各项汽车服务项目一起迅速发展并壮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服务产业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且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行业,这也必然对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专业。国内最早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从汽车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出发,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从事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商务贸易、保险理赔、信息咨询、企业管理、零部件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而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掌握汽车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汽车服务实践技能。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的四年中,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的教学。而第四年是集中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论文或是毕业设计。在前三年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年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分为基础教育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及选修课。(1)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利用我校工科基础教育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完成,此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9.2%左右。(2)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科基础课基本上和原先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设置相同。而专业方向课是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所在,包括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体现“宽领域”的就业思路。(3)选修课模块。该模块为本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汽车商务相关行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学生在本模块必须完成四门课,总计8学分的学习任务。

2.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师资队伍是完善并提高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其专业涵盖面广泛,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而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深厚、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特别是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专业建设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有必要引进具有丰富汽车服务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等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以满足汽车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为此我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的将教师送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历进修,以期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企业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既包括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博士,也包括在汽车服务领域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截至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师都成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未来本专业还将继续送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还要同时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家或教授。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工科而言,教学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汽车服务专业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成果。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相关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熟练地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为此,实验室设备不仅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逐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第一,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第二,聘请汽车服务企业资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三,在课程组织形式上,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在第四年集中培训。包括集中的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实训基地的建设。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对实验室实践项目的重要补充,在汽车服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中也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是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并充分地接触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实际、具体过程。因此,建设好实训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条件。为此,应大力加强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机制,开拓建立各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2]。由于学校所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汽车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汽车服务市场。基于此优势,我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自身特色。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新的本科专业,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应以苏南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为主要依托,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放向,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业高级人才,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戚萌.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09,(07):23-24.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汽车理论;双语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96-02

一、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育,其中第一语言多为学生的母语。在中国,双语教学通常是指由汉语和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育,它以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双语能力等为目的;英语多为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它是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不是教学的内容。如果教学过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采用中英文课堂授课、英文作业和考试,则属于双语教学的范畴。

1.汽车理论双语教学是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并推行更加灵活务实的开放政策,已经把中国的各行各业暴露在国际化视野中。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响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培养胸怀世界、能够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毕业生。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学学英语或者商务英语是不够的,必须增加汽车理论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汽车理论双语教学可使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汽车发展的趋势,也对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更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汽车理论双语教学中要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针、教学计划及实施、教材引进和师资培养的大幅度改革,使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以点带面,以双语教学的这种教育方式带动整体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革新,更好地推动我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向前进一步发展。

3.双语教学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高等教育还未完全脱离原有的旧框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较落后,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汽车理论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对原有汽车理论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带来了新契机。

4.汽车理论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语法轻应用。汽车理论双语教学有助于改善学生学英语时间少、用英语时更少的状况,使学生在汽车理论听课、复习、讨论、作业、实验、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大量接触英语,在持续全面的英语环境中有效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汽车理论双语教学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

1.缺乏权威教材,理论教学不够深入,国内的教材由于翻译的原因,通常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很少有持续跟踪现代汽车理论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版本的好教材。因为长期缺乏较为权威深入的教材,所以造成该课程的教师难以将最新和最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2.由于汽车理论大部分教材都是由国外文献翻译成中文的。基于这些原因,汽车理论双语教学在车辆工程专业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应试能力较强而英语应用能力较弱的问题。很多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但是在阅读汽车英语文献、汽车英语技术文档的时候却仍吃力。因此,通过一个合适的途径,在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又对车辆工程专业学习有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三、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内容

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内容有: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死板,学生不理解问题提出的原因,只会记住结果应付考试的现象;同时,改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汽车理论课程产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地位,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课前自主预习、课上积极讨论、课后积极动手实验的自主式学习方式。选择权威原版教材。选用原版教材的原则:(1)内容新,要反映当前汽车工业的最新发展;(2)在国外优秀大学有较宽的使用面;(3)国内能买到合法的影印版教材,价格要合理,能为学生所承受。通过汽车理论双语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英语能力,为其以后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四、实施汽车理论双语教学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学生,了解本系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感受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各国汽车理论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阶段,结合自身汽车理论的教学,与第一阶段的积累,提出汽车理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式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实践阶段。在本系中,对个别班级用第二阶段的成果做实验,总结起来。

五、结语

汽车理论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既精通车辆工程专业又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感觉到听汽车理论课是一种享受。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如何从前人的思考方式中得到启迪,掌握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探索符合汽车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应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取得最佳的双语教学效果,是双语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积极而稳健地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晴.高校创建双语教学课程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26).

[2] 雷经国.双语教育目的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0,(10).

[3] 邵军花.“信息论与编码”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5).

[4] 柏莹.高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J].职业时空,2010,(9).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工程应用;汽车服务工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24-01

汽车服务工程旨在培养具备较为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熟悉与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技术应用型大学,我校2004年申报汽车服务工程,2005年获得教育部审批,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约320人。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汽车理论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核心主干课,具体内容是在分析汽车运动的基本规律基础上,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和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 从而指出正确地设计汽车,合理地使用汽车以及科学地试验汽车的途径。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正确地设计汽车、合理地使用汽车、科学地试验汽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汽车理论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提升与改进对培养学生如何理解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贯彻“技术应用型、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在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工程应用,探讨和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工程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改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剖析

目前,汽车学院已建成了拥有50个座位的专用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仿真实训系统,该系统从影像、声音、文字、动画演示等多方面、多角度以三维的、动画的形式逼真地将汽车理论展现在学生面前;主讲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授课当中,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汽车实验中心现有实验设备近600万元,拥有汽车整车、汽车拖拉机性能测试仪、底盘测功机、电喷发动机实验台、整车性能实验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汽车工程系实验实训中心已能完成该课程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然而,与国内外已有十几甚至几十年办学经验的院校相比,我们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校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只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老师在教学中满堂灌输理论,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汽车理论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很难与汽车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相联系。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使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下滑比较严重。

二、本课程教学改革

1.深化课堂实践性教学,将 “实验室”和“教室”融为一体[2]。针对目前学生实践性不足、对课外实践环节不重视的问题,结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优化,对实践性强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并设计出相应的创新性实践环节,建立专业实验室,以车辆整体或局部进行拆装或维修,在学生对车辆结构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理论授课,讲解汽车理论专业知识。采用该种教学手段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强化实验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实验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将实验与理论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掌握汽车性能实验内容,需要《汽车试验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因此,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在《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加入4学时的《汽车试验学》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了基础知识铺垫的问题,又可以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制动性等方面的实验中,使学生熟悉汽车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掌握汽车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1]。

3.追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

汽车理论中涉及到公式及其分析推导过程,传统的黑板推演过程更能展现思维的发展轨迹,洞察思考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相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更能使公式的分析推导过程被理解和掌握。对于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或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中的动画和视频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4.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积极性

开展积极的课堂专题讨论,深入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强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探索研究新知识的能力。教师预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教师重点讲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之中[4]。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始终保持获取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5.改变考核模式,增加答辩环节

我校对课程考核的要求是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等,其比重为40%;卷面考试为闭卷方式,教师根据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分,其比重为60%。这种评价方法很难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丧失了创造性的动力。在汽车理论的课程考核中,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增加一个拓展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一个创新性问题的研究,并写成小论文,经教学团队中三位老师答辩评定等级计入成绩。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5]。

《汽车理论》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核心主干课。结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本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焦洪宇,戴国洪,陈庆樟等.基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理论》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46-47.

[2] 张明恒,韩小强,赵一兵等.汽车理论课堂教学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5-226.

[3] 刘炳强.改善《汽车理论》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潍坊学院学报[J],2010,(4):148-149.

[4] 鲁力群.项目驱动下的汽车理论课程改革及实践[J],大学教育[J],2013,(8):86-87.

[5] 杨启梁,运兵,邓明星.《汽车理论》课程中的创新教育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0,(11):1-2.

项目编号:上海电机学院重点课程建设(A1-0212-00-010-52)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汽车维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U472-4

前言:汽车维修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十分火爆的专业,但就教学效果上来看,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不利于中职汽车维修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理实一体化模式下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

一、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抽象能力不强,而汽车维修教学中涉及到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汽车原理为例,许多学生由于抽象能力的不足导致对汽车原理似懂非懂,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相关理论来应付考试,而一旦进入到实习阶段,往往对汽车的实际维修摸不着头脑,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汽车维修理论教学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许多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合理,许多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跨度较大,常常跨越好几个学期,这就使得学生在整体汽车维修课程理论的认识上不清楚,搞不清相关的逻辑关系,从而导致汽车维修的理论学习难以更加深入。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当前许多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有一套师资配置,在教学上也各成体系,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1]。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中职汽车维修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情境相互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通过理论课程教授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现既定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实际工作的连接;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真实的岗位维修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从而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复杂的汽修理论与维修实践相互结合,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汽车维修技能,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校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对接;第三,汽车维修实践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和检验,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维修理实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理实一体化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①在教学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仅注重学生对于相关汽车维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通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改善来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提升教学效果;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汽车维修的真实情景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汽车维修过程,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于汽修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2];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了教学的扩展,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从而发散思维,不断开发自身潜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中职学校教育模式的改进

在传统的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汽修理论的学习与汽修的实习是独立开来的,二者并没有实际的联系,往往会出现理论课学习的是一个知识点而实训课学习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知识点,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其能够将中职汽车维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2)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素质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差,抽象能力较弱,且其专注程度不够,如果单纯的讲授看不见、摸不着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很难理解,可能只是勉强的听懂一点。如果听不懂,学生就会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最终昏昏欲睡,影响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课程与有趣的实践课程相互结合,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就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项既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的专业课程,如果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只能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而达不到提升学生维修技能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一边教授学生汽车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演示相关汽车原理,最终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吸收这些原理和知识。这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措施

①以工作为基础: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实际工作为基础,将重点难点的汽修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汽车维修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他要建立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日常的理实一体化课堂上就能够了解到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②课程体系贴合实际: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与汽修企业进行合作,也可以采取聘请汽修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未来工作的距离,不断根据汽修业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③实践与理论相互渗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单单是二者的简单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汽车维修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技能,在汽车维修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才能提升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还符合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本文简要研究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汽修教学中应用的特点、意义以及具体的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汽车运用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人才需求

1 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国外汽车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加,汽车产量2005年570.7万辆,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汽车保有量2005年为3160万辆,2006年为38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3亿辆,即每十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汽车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采用,汽车新技术从高科技向着技术普及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汽车运用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缺少现代汽车运用技术和新的维修理念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汽车维修已从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传统汽车维修向以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汽车维修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具有大专学历人员极少,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汽车运用技术人员在数量和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汽车运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因此,大力开展现代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解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缺乏的有力措施。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在培养中应着眼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汽车技术的特点是涉及学科门类广,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多,技术含量高。汽车几乎集成了所有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如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无不率先在汽车上付诸应用。因此,从事汽车行业,必须具有宽广的各学科知识,掌握许多各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还应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确定了“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据此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1 深厚牢固的理论基础

为适应从事汽车行业的特点,必须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期,技术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专业课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

人文社科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均衡的综合素质。

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只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三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建筑所铺设的第一层理论基础,是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这一基础深厚牢固与否,不仅关系到对以后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领悟,而且对学生未来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我校是我省同类高校中的排头兵,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未来还会进入本科甚至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这几门课程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虽然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较少,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比较多,以保证其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当。

技术基础课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汽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技术基础课门类繁多,需要学习机械、电子、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是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关键和难点之一。考虑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关课程进行了适当舍弃。经过适当取舍,本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设置仍涵括了机械、电子、金属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2.2 宽广实效的专业知识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其中的培养重点是使用和维修能力。检测和诊断能力既可作为独立技能从事车辆管理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理论水平。营销和管理则是在使用、维修能力基础上的扩充和延伸。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表2示出本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及其和培养目标的关联关系。

由表中可见,每一项培养目标都几乎由所有课程所支持。全部课程均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针对性强、并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用效果的课程。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直接关联着全部培养目标。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维修则是密切针对本专业培养重点的骨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实际效果明显。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一方面直接对应诊断、检测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并为未来向科研开发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制和课时数的限制,我校汽车运用专业舍弃了一些与汽车相关的课程。对于一些概论性、综述性的内容,如汽车发展史、汽车文化、汽车外形和空气动力性、汽车新技术应用、汽车发展前景、汽车的能源和环保等,没有专门设置课目,这些知识拟通过开设讲座、专家座谈、参观展览、观看录像等轻松灵活的第二课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对于汽车设计、汽车制造由于不属于汽车运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没有专门设置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但通过技术基础课中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制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课中的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如果有学生将来希望从事汽车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应该能够胜任。

通过以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社会急需的汽车行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对于专生本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适应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热能及动力机械等对口专业的进一步深造。

2.3 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述课程的总学时数包含了课堂教学和随堂实践。在一些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束后还安排针对该课程的专门实习,这些课程实习有金属工艺学的金工实习、机制工艺的机加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发动机构造和汽车构造的拆装实习、汽车维修的维修实习、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检测实习等。此外还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属于认识实习的汽车驾驶实习、属于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本专业全部总学时中课堂教学占55%,实践环节占45%。图3为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对比。

根据各种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性质不同,需要的实践课时量亦不相同。如本专业的汽车维修技能,是所有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其故障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并且直接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安排更多的实践课时。本专业除了在汽车维修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27学时的随堂实习,在课程结束后还有多达280学时的集中实习。并且在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主要还是围绕汽车维修进行。图4为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底盘构造实验室、汽车使用技术实验室、汽车修理(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配件实验室、汽车综合实训实验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另外建有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与银座汽车、山东鸿发汽车、山东优配汽车零件贸易公司、齐鲁汽贸、济南东岳汽车、华达汽车等企业联合办学,并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

大量丰富的实践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为人才培养定位,符合现代社会对急需的汽车应用专门技术人才的要求。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为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符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规律,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汽车运用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人才需求

1 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国外汽车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加,汽车产量2005年570.7万辆,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汽车保有量2005年为3160万辆,2006年为38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3亿辆,即每十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汽车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采用,汽车新技术从高科技向着技术普及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汽车运用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缺少现代汽车运用技术和新的维修理念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汽车维修已从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传统汽车维修向以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汽车维修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具有大专学历人员极少,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汽车运用技术人员在数量和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汽车运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因此,大力开展现代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解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缺乏的有力措施。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在培养中应着眼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汽车技术的特点是涉及学科门类广,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多,技术含量高。汽车几乎集成了所有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如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无不率先在汽车上付诸应用。因此,从事汽车行业,必须具有宽广的各学科知识,掌握许多各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还应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确定了“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据此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1 深厚牢固的理论基础

为适应从事汽车行业的特点,必须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期,技术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专业课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

人文社科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均衡的综合素质。

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只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三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建筑所铺设的第一层理论基础,是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这一基础深厚牢固与否,不仅关系到对以后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领悟,而且对学生未来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我校是我省同类高校中的排头兵,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未来还会进入本科甚至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这几门课程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虽然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较少,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比较多,以保证其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当。

技术基础课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汽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技术基础课门类繁多,需要学习机械、电子、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是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关键和难点之一。考虑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关课程进行了适当舍弃。经过适当取舍,本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设置仍涵括了机械、电子、金属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2.2 宽广实效的专业知识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其中的培养重点是使用和维修能力。检测和诊断能力既可作为独立技能从事车辆管理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理论水平。营销和管理则是在使用、维修能力基础上的扩充和延伸。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表2示出本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及其和培养目标的关联关系。

由表中可见,每一项培养目标都几乎由所有课程所支持。全部课程均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针对性强、并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用效果的课程。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直接关联着全部培养目标。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维修则是密切针对本专业培养重点的骨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实际效果明显。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一方面直接对应诊断、检测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并为未来向科研开发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制和课时数的限制,我校汽车运用专业舍弃了一些与汽车相关的课程。对于一些概论性、综述性的内容,如汽车发展史、汽车文化、汽车外形和空气动力性、汽车新技术应用、汽车发展前景、汽车的能源和环保等,没有专门设置课目,这些知识拟通过开设讲座、专家座谈、参观展览、观看录像等轻松灵活的第二课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对于汽车设计、汽车制造由于不属于汽车运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没有专门设置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但通过技术基础课中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制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课中的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如果有学生将来希望从事汽车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应该能够胜任。

通过以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社会急需的汽车行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对于专生本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适应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热能及动力机械等对口专业的进一步深造。

2.3 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述课程的总学时数包含了课堂教学和随堂实践。在一些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束后还安排针对该课程的专门实习,这些课程实习有金属工艺学的金工实习、机制工艺的机加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发动机构造和汽车构造的拆装实习、汽车维修的维修实习、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检测实习等。此外还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属于认识实习的汽车驾驶实习、属于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本专业全部总学时中课堂教学占55%,实践环节占45%。图3为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对比。

根据各种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性质不同,需要的实践课时量亦不相同。如本专业的汽车维修技能,是所有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其故障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并且直接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安排更多的实践课时。本专业除了在汽车维修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27学时的随堂实习,在课程结束后还有多达280学时的集中实习。并且在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主要还是围绕汽车维修进行。图4为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底盘构造实验室、汽车使用技术实验室、汽车修理(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配件实验室、汽车综合实训实验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另外建有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与银座汽车、山东鸿发汽车、山东优配汽车零件贸易公司、齐鲁汽贸、济南东岳汽车、华达汽车等企业联合办学,并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

大量丰富的实践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为人才培养定位,符合现代社会对急需的汽车应用专门技术人才的要求。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为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符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规律,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汽车工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汽车试验学 教学质量 提高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2135)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3-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汽车自主研发的力度及能力不断增强,汽车试验被广大汽车企业越来越重视,汽车试验种类及数量激增,对汽车试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对高校的汽车试验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目前我校正在开展应用性本科示范校的建设,提高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符合我校的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目标。

1.汽车试验学的课程特点

汽车试验学课程主要包括汽车试验基础、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三部分,其中前一部分主要涉及测试技术与测试设备方面的知识,重在理论分析,后两部分是汽车与总成及零部件性能试验的内容、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评价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在试验操作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汽车试验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理论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测试技术及测试设备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的选择及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不断改进,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汽车试验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目标与我校应用性本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做好汽车试验学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备课、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等的相关环节,对比实际汽车试验工作,在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实际工作中是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开展相关汽车试验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发展滞后于国家标准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试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部门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但是汽车试验教材由于受出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和更新,造成学生工作后不能很快适应,需要对相关标准进行重新学习和理解,这对于学生个人及相关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汽车试验受试验设备,试验场地等多方面的条件约束。学校虽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但是由于受资金不足影响,尤其汽车试验设备比较昂贵,一方面数量方面不足,而学生数较多,试验时只有少数同学能动手试验,其他同学只能旁观;另一方面设备种类有限,使得许多重要试验无法开展,学生只能从字面上了解相关试验内容及过程,没有直观地认识。大部分汽车性能试验是实车道路试验,对道路条件要求比较高,比如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必须在专门的试验场才能进行试验,这使得许多试验也无法开展。以上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这与应用性本科教学工作要求是不相符的。

3.改进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汽车试验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实际试验工作的需求和教学心得,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教材建设。紧跟测试技术和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在汽车试验基础部分,与机械测试技术方面的教师共同编写,以保证测试技术与测试设备方面的知识的先进性。在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部分,积极联系企业的试验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以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在编写过程中,要以最新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紧跟国家相关标准的状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2)备课要充分。备课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内容充分,例如在讲解某个汽车性能试验时,包括试验理论、方法、设备,数据处理以及试验结果分析评价等,使学生对试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更符合试验工作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保证内容的连续性和先进性,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汽车排放试验标准,从国Ⅰ到现在的国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发展历史,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排放标准以及排放限值和发展趋势等,保留有益基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新知识和新信息。

(3)积极增加试验项目。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现有道路条件开展相关试验,例如平整较长的校内道路、车辆稀少的新建公路或废弃的道路;另一方面改进试验手段,像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既没有试验设备,又不具备试验场地条件,可以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例如VPG、MSC.ADAMS、CARSIM、TRUCKSIM、SIMPACK等开展虚拟试验。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或试验场,带学生参观相关试验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辅以试验视频,例如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讲解中,增加汽车稳态回转试验、蛇行试验、转向回正试验的试验视频,或者将体积小、携带方便的一些试验设备直接引入课堂,现场进行试验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的讲解,例如汽车五组分排放分析仪、测量噪声的手持式声级计等,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调整理论学时和试验学时的分配,在整车性能试验、汽车总成与零部件两部分的教学中,减少理论学时,增加试验学时,在试验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最后,积极编写相应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料补充教材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最新教学资料,并引导学生主动到相关网站了解汽车试验技术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发展动态,以便学生课外学习。

根据汽车试验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特点,针对汽车试验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教材建设、备课要充分、增加试验项目、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强,杜丹丰.汽车试验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尹安东.汽车试验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勇,张建荣,陶靖中.汽车试验学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1(3):54-55

[4]吴伟斌.汽车试验学教学改革的尝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