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节能降耗论文范文

节能降耗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节能降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节能降耗论文

第1篇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空气过剩系数的控制,为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需要供给足够的空气。若空气过剩系数过大,则烟气量增大,烟气温度下降;若空气过剩系数过小,易造成空气量不足,燃料燃烧不完全,引起热损失。因此空气过剩系数在满足燃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小些。控制过剩空气系数一般在窑尾烟室和C1出口管道上安装气体分析,根据烟室的O2、CO含量及时调整三次风阀。C1出口气体分析反应了系统漏风情况及分解炉燃烧状况。

2改善窑内煅烧的温度

在不影响水泥熟料的质量前提下,尽可能的适当降低煅烧的温度,不要追求过高的煅烧温度,可将烧成温度降低50到100度左右,温度的降低同时会减少筒体的热损失,还延续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的延长,保证了回转窑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转,对水泥的熟料生产成本的降低起了决定性的因数。降低烧成的温度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很多,生料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生料细度等。生料细度直接影响到易烧性的好坏,80μm规格的方孔筛筛余细度控制在11到13。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全窑系统的最佳且稳定的热工制度必须做到“五稳保一稳”即;(1)生料化学成分均值稳定,(2)生料喂料量稳定,(3)燃料成分(热值、煤的细度、水分)均值稳定,(4)燃料喂入量稳定,(5)设备(包括通风设备)运转稳定。如果以上“五稳”波动大,势必造成用煤波动大,造成热耗增加,造成“一稳”中热工制度不稳。

3提高二三次风温

回转窑内火焰的温度是在入窑二次风温度的基础上提高的,二次风带入的热量不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因此不需要增加烟气量。二次风温度越高,火焰可达到的温度就越高,为满足烧成带对火焰的温度要求奠定了基础。二次风温还会影响窑内火焰传播速度,温度较高的二次风会明显地缩短并有利于保持一个稳定的火焰黑火头长度,这对获得合理的火焰形状十分有利。二次风的温度还会影响煤粉的燃烧速度,二次风温的提高为合理地控制煤粉燃烧过程,保持合理的火焰形状创造了条件。二次风温的提高能够提高窑内煅烧的温度,提高窑内的热负荷,加速煤粉的燃烧速度,保证煤粉能够完全燃烧,尤其当煤质更差时,要竟可能的提高二次风温,来降低煤的不完全燃烧带走的热损失。二次风温高,入炉的三次风温也相应的增加,入炉的三次风温的增加会加速分解炉内煤粉的燃烧速度,提高了煤粉的燃尽率,同时相应的降低了同一尾温控制下的用煤量.提高二、三次风温的途径有:采用新型的合适的冷却方式、合理控制料层厚度、冷却机合理用风配风、合适的燃烧器位置、减少漏风等途径实现。

操作上如何控制料层厚度,进行厚料层操作,设备方面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风室间的密封,防止风室间窜风,防止漏风;二是篦板方面注意篦板间隙的调整,间隙最大不能超过5mm,最好控制在2.0mm左右;三是篦板经常检查,防止篦缝堵塞.影响冷却风量;四是风机性能要保证,最好做标定,满足设计要求(很多风机性能达不到或使用后维护不当性能下降)。一段料层厚度控制在600~800mm,热效率可提高约10%,冷却效率可提高约15%,篦床负荷一般控制在1.2~1.7t/(m2•h)。厚料层操作时篦冷机的料层比较厚,篦床的速度比较慢,熟料在高温段停留时间比较长,熟料会快速的冷却到1000℃以下,二次风温会快速的增加,随之二次风温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一室和二室风机是满足熟料急冷,提高熟料强度、改善熟料易磨性,提高热回收效率,保持稳定较高的二、三次风温重要设备,必须保证优异性能,满足熟料的冷却风量,一室和二室的风机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它的管理与巡检工作。

第2篇

1“一站两制”集输方式的应用

1.1转油站基本情况

某转油站辖有计量间14座,各类油井200余口,加热炉3台,其中1#、3#加热炉功率为2.0MW,2#加热炉为1.74MW;掺水泵4台,1#、2#掺水泵排量为60m3/h,3#、4#掺水泵排量为80m3/h。平时运行3台加热炉(全部运行),2台掺水泵(1#、3#),日平均掺水量2932m3,日平均消耗天然气5321m3。近期有50余口扩边油井投产,均采用环状流程搭接至已建的4座计量间。由于产液量低,集输半径长,生产运行表明:当低温或低掺水量运行时,油井出现了回压升高问题,最高回压可达1.8MPa,需停井冲洗管道,影响正常生产。只有将转油站系统掺水温度整体升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导致日均耗气升至6831m3。

1.2“一站两制”实施方案

1.2.1根据计量间井况匹配掺水泵

根据各计量间辖井的类型,该转油站涉及扩边井的计量间有4座,掺水量最高为1154m3/d,只涉及老井的计量间10座,掺水量最高为2032m3/d。对现有的掺水泵进行匹配,4#泵为备用泵,运行1#泵为扩边井的4座计量间掺水,运行2#、3#泵为老井10座计量间掺水。

1.2.2根据温度需要匹配掺水、热洗加热炉

该转油站管辖区域需要掺高温水的计量间有4座,即含有扩边井的计量间。根据最高掺水量1154m3/d可计算出所需加热炉负荷为1.55MW,同样掺低温水的加热炉负荷需要3.2MW。该站内加热炉在工艺上都具备掺水或热洗功能,对其进行匹配,选用3#加热炉为4座扩边井计量间提供高温掺水,其余2台加热炉为10座老井计量间提供低温掺水(图1)。考虑热洗时,该站采用集中热洗方式,一般是一次冲洗1个或2个计量间,3#加热炉在负责4座扩边井计量间掺高温水的同时,可满足热洗负荷。

2实施效果

2.1现场应用效果

转油站实施“一站两制”方式运行1年后,对每个月的平均耗气进行了分析对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图2)。图2转油站掺水分开流程前后日平均耗气折线图由图2可知,该转油站在实施“一站两制”运行方式后,平均耗气水平有明显的降低,由实施前的日平均耗气量6831m3,降至实施后的4135m3,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2经济效益

“一站两制”集输方式实施后,除了对耗气量进行了对比外,还对实施前后的耗电量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比情况见表1。表1转油站掺水分开流程前后数据对比分类实施前实施后差值掺水量/(m3•d-1)高温水2649760-1889低温水019581958掺水温度/℃高温水63652低温水-46-耗气量/(m3•d-1)62634012-2251耗电量/(kWh•d-1)31203380260由表1可知,日平均耗气量节省了2251m3,按照转油站运行330天计算,年可节气约70×104m3;日平均耗电量增加了260kWh,年增加耗电约8×104kWh。综合计算,年可节约近1000t标煤。

3结论及认识

第3篇

从这么多年从事通信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中,笔者了解到传统的核心网络架构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一二级核心网络层次多,而且大量的网元导致网络复杂,整网能耗偏高。以笔者设计的机房为例:机房空间有限,服务器的能耗非常高,导致散热程度差,而且需要加装空调,再加上每年扩容的需要,交换机走线和设备布局的不合理,使机房无法实施更进一步的节能降耗措施。因此建立绿色核心网络势在必行。建立绿色核心网络首先应该优化核心网络架构,实行网络的扁平化管理,减少核心网中网元的数量,使核心设备上移,逐步使用集成度高,电信级别的平台代替传统的服务器,同时建立专业的机房散热管理方案,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回风流方式提高冷风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北方城市,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

笔者还要强调一下,在工程前期调研及初设阶段首先考虑选择拥有绿色基站技术的供应商和运营商,例如华为和Vodafone。他们拥有IP组网、分布式基站、先进功放、智能电源管理、多载频技术、统一架构等关键绿色技术。这样设计的基站稳定性、可靠性高,功耗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更有利于网络的平稳升级。

二、充分利用软件技术降低能耗

除提高设计水平和利用硬件升级等手段降低能耗以外,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也越来越重要。随着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大到网络转型,小到CPU超频。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信网络转型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单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如果频繁地对网络转型,将造成大量在线设备的退网淘汰以及更多的资源消耗,那么利用软件技术提高现有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能耗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上网用户在线时间的统计分析,全网在忙时和闲时网络负荷变换最大,那么就可以通过软件调整核心网络设备的主频,让它随网络负荷变化,在闲时自动将设备处理能力降低,减少电能的消耗。

三、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设备冗余度

随着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入网用户日益增多,基站和设备间能够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设备密度也越来越大,电力消耗明显提高,因此采用高集成度或分布式设计方案来减少基站和设备间的空间占用,使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支持端口更多的设备来有效降低设备冗余度,对于降低能耗也是重要的绿色手段。对于高端网络设备来讲,性能和功能无疑是最重要的,功耗降低会以性能的降低为代价。一般的情况下,为保证功能、性能、业务卡的数量和运行可靠,设备的功耗也会较大。这类设备数量较少,放置位置的环境情况也比较好。因此,在选择高端设备方面我们只是把功耗指标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指标。

对于低端的网络产品,如数量巨大的接入层交换机,虽然他们的功能都很强大,但是我们实际应用时只会用到它的部分功能,完全可以通过牺牲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性能来换取设备的功耗降低。现在有一些接入层交换机因为自身功耗小,已经实现了设备内部无风扇,这类产品就能很好地降低设备的功耗。对于低端网络设备来说,采购过程中会把功耗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来考虑

四、推崇绿色环保能源的使用

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混合能源,可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在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作为辅助能源,降低电能消耗,分解能源问题。在北方城市,利用季节明显,冬季日夜温差较大的特点,优化基站、核心机房、设备间的通风设计方案和温度控制方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温度实现温控的目的,减少冷却系统和大功率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建立更多能源使用的绿色通道,使能源利用率更高。

为了使通信产业向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更多的绿色通道,从技术上提高设备、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推动通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斌.通信机房节能降耗前景广阔[N].人民邮电,2008,03-06

[2]张炳华.通信局(站)电源系统节能降耗措施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08,(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