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

职工管理论文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语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对职工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企业管理者片面的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究其原因而言,这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正确认识职工绩效管理。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与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交流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运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绩效考核仅仅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而部分企业管理者却错误的认为绩效考核即绩效管理,因此企业的绩效管理根本不完善,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职工绩效管理,又因为其错误的理解了职工绩效管理而导致该项工作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这又进一步导致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职工绩效管理,由此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极大的阻碍了职工绩效管理的发展。

2.职工绩效管理的指标和内容不科学

从职工绩效管理的指标和内容来看,因为观念和意识的落后,使得部分企业中的职工绩效管理指标和内容不科学。首先,部分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指标只是单纯的以员工的业绩为标准。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片面的管理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分为不同部门,不同部门的职工对企业的贡献方式不同。只是单纯的以员工的业绩作为标准,这显然不是一种公平合理的举措。其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品的服务。而在职工绩效管理中,却很少有企业将顾客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这就使得职工绩效管理的内容不科学,无法迎合新的时展。

3.没有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

最后,如上文述及,职工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综合提高员工的业绩以及企业的效益。而在多种环节当中,绩效考核是前提,而绩效辅导交流则是关键。要做好企业的职工绩效管理,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就需要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以此完成沟通与交流。在此过程中,通过绩效辅导交流才能够确定下一步的绩效目标、才能够制定企业战略管理、才能够使职工绩效管理形成综合的循环。而在部分企业中,却没有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这就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无法被有效应用,无法促进职工绩效管理的发展。

二、职工绩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职工绩效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要让管理者认识到职工绩效管理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这是发展职工绩效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绩效管理的作用,而不再是单纯的进行绩效考核。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刻落实职工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绩效考核为前提进行绩效结果运用和绩效目标提升,并使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只有将绩职工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该项工作的作用,以此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2.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指标和内容

同时,企业应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指标和内容,要让职工绩效管理更加有效和科学。首先,绩效管理应该包含更多的方面,在新形势下应该包括顾客满意度、投诉率等等。只有将这些内容包含进去,才能够对员工形成约束,才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以此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其次,企业的职工绩效管理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用一概而论的指标开展工作。例如,针对于企业的研发部门,在绩效考核中就不应该是职工的业绩,而是其对于产品研发所做出的贡献。针对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考究其是否优化了企业内部结构,是否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健全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

最后,企业要做好职工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要让这个环节成为职工绩效管理中的枢纽。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让企业内部员工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起到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组成专门的绩效辅导交流部门,要以职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与职工进行交流。这个部门应该找到职工绩效不达标的结果,帮助职工寻求突破的路径。最后,还应该积极的交流,以交流的结果作为企业和职工绩效目标的制定依据。

三、结语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职场妒忌,作为一种“讨厌的情绪”,或许是因为它被看作是社会禁忌,所以往往被组织成员和学者超合理化和忽视。这种社会的不可接受性也使职场妒忌比其他组织情绪更隐蔽。当前有关职场妒忌成因的探讨都是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相对剥夺和自尊维护模型(Self-esteemmaintenance[SEM];Tesser,1988)。每个模型都为职场妒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解释,但由于组织生活既是不确定的,又是竞争性的,因而这两点都会引发争取满足自我评价和提高的社会比较。组织环境中的大量工作情形,例如晋升,以小组或团队为基础的工作设计,加薪,奖金,绩效考评等都可能会引发社会比较,造成员工之间的妒忌,进而导致许多破坏性后果(Duffy&Shaw,2000)。首先,组织的许多员工进行着紧密而频繁的互动,并且相互依存程度很高。因此,这些工作便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比较。其次,当代组织往往采用基于“客观”的绩效考评,而事实上,组织设计和使用这一暗含妒忌诱导的绩效考评系统通常是为了激励员工获得更好的绩效。再次,许多人在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合理的报酬或奖励。因此,职场妒忌也就应运而生。

二.职场妒忌的后果

职场妒忌会深入一个人的职业身份。Vidaillet(2006)认为职场妒忌会触及“谁是专业的,他们想成为谁,他们认为自己是谁和他们没有成为谁”的感受。人们评价自己在组织中的职业身份是通过评估他们从组织中收到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得来。职场妒忌会产生很多后果,本质上典型地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和睦。体验到妒忌感的员工要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初,他们可能会对仅仅基于一种对职业身份的预期威胁而表示怀疑。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可能会通过收集额外信息来了解更多关于这种威胁的事实。一旦怀疑得到证实,他们可能会采取措施以消除这种威胁。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试图诋毁被他们妒忌的同事。而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职场妒忌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导致过度的压力,并且渐渐破坏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而如果这些反应措施不能够消除这种威胁,将会导致负性情绪持续下去,而未能得到解决的强烈的妒忌感会导致员工的愤怒情绪,这种愤怒情绪会促使员工做出破坏性或暴力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也有可能是蓄意的。此外,这种负性情绪的后果还可能会导致员工之间的工作离职,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离职的员工也许是管理者最为重视的。

三.职场妒忌的应对策略

毋庸置疑,职场妒忌会对组织带来很多不利的消极影响,为了建设性的应对职场妒忌所产生的严重消极后果,管理者必须采取行动并且实施针对以下目标的手段:

1招聘求职者时要考虑其情感成熟度

在一项研究中,确定了一些个体天生就会更加倾向于体验到负性情感。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职场妒忌的产生,管理者必须试图努力去辨识出求职者在工作应征中潜在的性格问题。改善选拔工作的一个方法是询问求职者关于之前的工作经历,以此来确定其在工作中是否有过消极体验的经历。考量求职者对于未来可能持有的消极态度的一个指标是这个人对于先前的职位以及与过去主管和同事们的关系所持有的态度。另外,在录用时可以参考一些具体问题来判断一个求职者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并且能够以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分担团队中成员的不信任和责备。如果求职者表达出对于先前同事的敌意,那么就有可能探查出其产生妒忌的倾向性。一些推荐问题如下:“在你先前的工作职位中有没有一些情况或者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在提供绩效薪酬和晋升机会方面,你的管理者是否能够公平对待?”“跟我讲述一下你曾被不公正对待的具体情况以及你当时的反应如何”。

2推动团队合作及参与性管理

长期以来,许多社会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竞争的环境是“滋生各种病态情感的温床”。在组织中引入基于市场的竞争系统增强了员工与同事之间对于薪酬进行比较的趋势,从而也为职场妒忌的产生埋下了隐患。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团队文化中,员工必须协同合作来完成组织目标,因而团队合作可以作为管理竞争系统的功能的异常方面一个很有力的工具。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是对组织有益的,但是严重的竞争往往会引发同事之间的妒忌感。因此团队能够借助合作来融合和协调个人能力,进而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积极关系而不是通过对集体目标的聚焦关注而激起员工的威胁感和不安全感。团队合作重要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命令性的工作轮换的原则。如果员工从一个工作调换到另一个工作,久而久之,他们将不会形成对这个特殊职位的拥有感,也不太可能会将同事视为对他们个人幸福感的威胁,从而能够避免职场妒忌的产生。

3实施一个支持合作的激励制度

组织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作的控制系统来管理职场中的妒忌,包括一个恰当的激励制度。这个制度应该依靠客观标准而不是对绩效的主观性测量。此外,以群组为基础的薪酬奖励(尤其是那些包括奖金和利润分享的奖励),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努力合作。这样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提升员工之间的一种观念,即相比于将同事视为获得奖励的竞争对手,他们会将对方视为其获得奖励的潜在助手。随着与特定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的报酬的提高,技能薪酬也可以被用来对抗负性情绪。此外,一个人的工资在这样的系统中是否值得被提升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同事对其胜任力的评价。

4鼓励开放式的交流

预防职场妒忌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通过创设一个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与管理者或同事轻松自在的交流和相处。为了减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处距离感,管理者应当参与到这种开放政策中来。另外,部门或分公司应该对经理和下属定期举行工作例会,鼓励大家都来讨论任何问题,包括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方式给员工提供了表达意见以及对他们可能会体验到的压力来源进行讨论的机会。因为此项策略鼓励所有的员工参与,所以它同时也传达了一个所认可的公平的标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员工妒忌感的产生。

5开展导师计划高度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就是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只有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热情,才能时时处处去关爱学生,以心换心;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尽心尽力、勤奋踏实、耐心细致。职中班主任,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太多的勇气、太多的付出、太多的汗水。说实话,我刚开始担任职中班主任时是极不适应的,认为这项工作太麻烦、太辛苦,那就是集保姆、家长、老师、出纳、会计、保安、心理医生等角色于一身的。工作千头万绪,天天有烦恼,时时有牵挂。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练,我才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适应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现在的职中学生,很多不爱学习,逆反心理强,如果教育不及时或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甚至退学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从学习、生活、纪律、思想等方面,都要全面照顾,要细致入微、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工作细致了,责任尽到了,班级发生各种意外的可能性就减少了。真正让我思想发生转变,爱上班主任工作,并且第一次有一种成就感的是__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当时我担任学校电子35班的班主任,这次活动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和认识。我自己创作的节目三句半——《看我职中换新颜》,主题鲜明,催人奋进,弘扬主旋律,自编自导,娱乐性很强,没花一分钱,在演出现场获得了最多的掌声,最多的欢笑。全校师生至今都还津津乐道、记忆犹新。尤其是通过这次汇演,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班级面貌焕然一新,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件事,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认识,觉得职中的班主任不仅仅是苦,苦中也有乐,你做出了成绩,一定会得到认可。什么事只要热爱就能做好,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职中班主任,想要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需要一颗平常心、需要一杯忘情水。胼手胝足,编制一段苦乐年华,为难之处,方显男儿本色,职中的班主任经历凝聚了我人生中 最刻骨铭心的美丽风景。

班主任在学生的各项活动中,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总结和引导,要在全班形成一股正气,要伸张正义、摒弃错误思想、及时发现、阻止违纪现象。像前不久我班刘霞同学被别班同学欺负了,大部分同学义愤填膺,要求讨还公道,还摩拳擦掌好像要立即以牙还牙才解恨。我马上给同学们讲明道理,要大度,不能以暴制暴,学校会妥善处理,及时劝阻了同学们的过激言行。并且在我们和计算机合的电计1201班上我还因势利导,深入浅出阐明我们要团结,不能闹出不和谐的音符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班级舆论十分重要,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正确的班级舆论,一切歪风邪气都会自然消失。

良好的班级气氛,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个性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尊重每个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谈心。这里我尤其要强调个别谈心的重要性,这对班级管理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小技巧。哪个同学出现了某种不好的苗头,你在肯定了他的成绩之后适时的指出他的问题,提出希望,更多的予以鼓励,他肯定更能接受,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个别想小打小闹的学生也成不了气候。现在我带的电子1201班的唐强同学就是我运用这招转化的一个典型。他一直是一个性格固执、我行我素的学生,有很多不良习惯,和社会上一些人也有交往,在学生中号召力很强。开学初他父亲带他到我办公室报到时就一副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模样,斜靠在我办公桌边,吃槟榔,和他说话他都不正眼看你,当着他父亲的面我当即严肃的指出了他的问题,并获得了他父亲的“授权”:违纪了严厉管教。后来我经常找他谈话,违纪了豪不袒护,严厉批评。但是我也发挥他号召力强的优点,让他担任班上纪律委员,适时对他予以鼓励,让他在有点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总是有我的教诲在耳边,总觉得不好意思违纪,现在他表现一直很好。最调皮的学生管住了,良好的班级气氛也会自然而然形成。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正确、恰当的用好班干部。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一直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首先,我加强了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教育班干部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努力为班级服务,要吃苦在前,以身作则,树

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绝不能忽冷忽热、虎头蛇尾。工作中如果出了差错,应该主动承担,不能推卸责任,从而努力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其次,我强化了对班干部的工作指导,指导班干部掌握工作方法。学生干部工作产生偏差时要讲究指导艺术,既要及时制止其错误的做法,又要考虑到班干部良好的愿望,不能轻易泼冷水。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班主任的指导和训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注意指导班干部多听、多看、多干,自觉锻炼,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时我有意识地让班干部在场,让他们从中学习我的处理方法和艺术,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放手让班干部多干,以锻炼他们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我班班长游凌涛同学,在一中读过,逃学、出走,在四中读过,开除,家长、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但今年9月24日进入我校就读后,在我的教育和影响下,现在表现非常好,担任学校学生会干部,工作表现出色,还担任我班班长,是我的得力助手,工作能力很强,11月份的期中考试,总分在班上还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名呢。他的家长对我们学校、对老师是感激不尽,说在一中、四中都读不好,在职中可是大变样了,还是职中的班主任更关爱学生,__职中的管理比普高更好。我们的学生是经一中、四中选拔之后的学生,整体素质比普高学生可能有些距离。有人曾戏言:“走进千家万户,用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万水千山,招来的学生千姿百态”,这也许是当今职业教育生源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作为职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摸清学生的情况。这情况包括学生个性、爱好、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我每学期开始总是在掌握好这些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按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制度来。除学校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外,我还细化了一些班纪班规,更人性化、更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比如班级财物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值日制度等,使他们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教育模块式管理红旗轮夺、我为班级添光彩、看谁在为班上抹黑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对于技能班,在要求上应该稍低一点,松紧有度,让学生逐渐去适应。以前我也带过一个机电64班,班额大,在学习上没有要求过高,我只是在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制定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班规,慢慢引导学生去适应,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问题学生时缺乏耐心,学生巩固率不太理想。因此,职中的班级管理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味的高压政策也有可能会使学生不堪重压,厌学、辍学。但也不能一味顺着学生,过于宠爱,对他们的过失听之任之。以上两个极端都要努力避免。机电64班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如何管理技能班以及大班的生源巩固等问题。而对于立志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班规以外,还应制定相关的学习管理制度,成绩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要求上应该适度提高。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管理理念滞后。管理观念落后,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创新。普遍存在着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将管理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存在重视管理、疏于利用的现象。使人事档案平时不受重视,关键时刻方显其重要的现象。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了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缺乏政策依据,有些仍然沿袭过去的管理制度。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档案管理制度丧失了创新性。

2.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长久以来,企业内部分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错误,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全面。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保管人事档案,与单位的其它事物相比,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它上面。只要做到不丢失文件,不泄露职工档案秘密,在档案外调、查档时能够应付过去就行了。更有甚者,认为管理档案只是一些档案部门应该管理的事务,完全没有将档案工作放在心上,从不过问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没有意识去管。

3.人事档案以及人事分档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制度进行改革后,当利用人事档案时,却存在有部分职工档案缺失甚至断档的现象。这些情况主要就可以划分为下面三种类型:第一类,人才流动性增强,但很多人的档案并没有随人员的流动而转移。人事档案仍然存放于原来的工作单位。并且由于职工的离开,档案管理者不再更新此人档案,使其离开后的所有经历无法被记录,致使有些职工档案不具有连续性。在毕业后的实习单位有一定的档案记录,但是在员工从其他单位到本单位这一段时间没有记录。主要原因是员工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之后,档案没有更新,存在断档现象。第二类,企业引进人才后,很少查看人事档案,上级领导也是根据个人的实际工作业绩对员工进行考核。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时,将人事档案放在人才市场,但得到职位后档案仍然放在人才市场,使得以后的记录也是空白,这也会导致档案断档。第三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对人才进行市场化之后,人才流动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从以前的单位固定制变成了社会流动人才,导致人档分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用人事档案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很多公司企业对档案不做要求,更加恶化了这种现象。

4.管理质量不高。管理质量低,导致无法有效使用人事档案。受传统观念中偏重政治、轻视业务的影响,许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缺乏个人色彩,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人事档案管理仍然只记录传统信息。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政治面貌、受过何等奖励或处罚情况等,忽略了对人才类型的反映,管理才能的介绍,技术专长的透析。缺乏对个人特征的具体描述,存档内容不够实用,难于创新;没有及时对人事档案的收集和补充,缺乏主动性,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或者在收集和鉴定时没有充分落实到位,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除被动记录的原始信息外,其他信息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5.信息化程度不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但关于信息化管理仍有很多技术方面的手段等待着被挖掘并且得到利用,首先在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使用计算机技术,这些都会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并且还会浪费一定的资源。

二、改进档案管理

1.解决收集人事档案。为使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全部情况,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通常要用人事部门来收集各位职工的职位任免、工作调配情况、职务评聘、培训、工资待遇情况,对于能够反映职工德行、能力、勤勉、成绩的文件资料进行综合考察,不断地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充实。对于收集而来的职工档案资料,首先一定要经过仔细鉴别,通过多种渠道核对,记录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应该准确并且真实,信息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填写时所记录的对象必须明确,有很完备的手续,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一旦有的信息材料不属于归档,就不得擅自对材料进行归档处理,需要经过鉴别确认、讨论后根据相应情况进行处理。

2.整理人事档案。对档案进行收集之后,人事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收集的档案和材料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按照在职职工、离职退休职工或者是辞职人员严格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编号、入柜。同时应该对人事档案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和登记制度,对不同类的档案建立相应的档案名册。固定时间对档案进行检查核对,必须做到名册编号与档号一致。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问题较严重,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并且要严格落实保密制度,确保个人档案的安全和准确,不得因个人原因泄露他人资料,危害他人权益。当整理校验相关人事档案材料时,如果发现不需要归档的材料,必须填写关于档案材料管理的清单,并向相关部门领导报告,请求审查和批准。在销毁时必须由专人负责销毁,并需有专人监督。

3.改进人事信息管理质量。只有将信息管理的质量进行提高,才能给各个高校的教职工人员提供好的服务,事实上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并且目前各个高校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快速的发展,及时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质量对于整个高校的教职工人员来说都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各个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就应针对自己高校的需求,将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除此,还要特别重视对人事档案进行开拓收集,因为开拓性质的收集能够使得整个人事档案里面所保留的信息更加有用。同时在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的保管及规范的整理的基础上,还要对于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可通过局域网机建立的方式,在信息和网络的平台上面,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为高校在教学的改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提高整体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不断更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计算机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由人工化向数字化过渡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社会进步所要求的。这就要求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较高,最好选择作风优良、有责任心的党员参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人员组织业务培训,不仅仅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知识以及管理方法,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展思路,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发光发热。

5.人事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大多数集团公司的公司规模较大,拥有较多的人事档案资料,但库房却十分有限。大量的人事档案资料堆积在管理的库房里面,给档案的管理带来很多不方便,降低了档案管理效率。为缓和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对个人档案的鉴定及销毁做出了以下规定:一旦发现不具有保存价值或者按规定属于销毁处理的档案材料时,必须经由相关领导的确认批准,才能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销毁。如有死亡或失踪人员,档案就交由档案中心进行15年保管。如果在15年后无人领取,可报请集团相关领导,得到审核同意后才可进行销毁。对企业、对国家、省有过特殊贡献及国家、省和市级模范人物死亡后,其档案仍然保存在档案中心。如果人事档案材料鉴定不及时或销毁工作没有完成得当,就会影响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给相关人员造成很大的负担,也会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入现代化的阻碍。

三、结语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纵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既有传统专业,也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但总归来说,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相似。虽然当前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应用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明显,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地方院校品牌的影响,与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还是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

1.2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教学过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虽然当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本位”,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有意识有计划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还是以专业理论课为主,教学过程也还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1.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缺乏专业特色,学校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企业比较看重的,比如诚信、合作精神、创新品质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类非专业职业素养,往往学校的教育比较缺乏。

2、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素养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是一个后天的教化和培养的动态过程。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职业素养往往在职场上能起到关键作用。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的知识的前几位分别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企业重视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等、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高职学生选择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主要表现为:

2.1职业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一切教学工作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相应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环节中还是理论教学居多,学生进入学校后,缺乏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理解和适应滞后,职业意识不强。

2.2职业发展方向模糊。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大多数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多说中长期目标。部分学生甚至临近毕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样的企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如此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就业比较困难,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

2.3职业适应能力差。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后行业适应能力差,吃苦意思弱,频繁跳槽。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对岗位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对这类专业学生比较重视的素质之一。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职业认识和体验,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进入一个行业后,不能较快适应岗位,更不能应对工作内容的变化。

2.4交流合作意识不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很多岗位需要从业者具有交流、合作的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分工协作意识,但我们的学生很多在学校由于参与集体活动不多,加上很多又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独立,缺乏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5创新精神缺乏。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三年,虽然经过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教学空间较为封闭,教学方法较为僵化,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相应的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学校里没有进行创新、创意的探索,在工作中也很难有创新的工作方法。总体来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专业优势不突出,高校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非专业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3、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层面、课程设置层面、实践技能训练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必须从专业建设层面入手,同时,高职院校应多增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让学生能多渠道地参与到具有职业内涵和特色的各类活动中去,对职业、职场有必要的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3.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准确,这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具备从事管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这样定位既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区别于本科生,又有利于培养以实践性、职业性为取向的管理人才。

3.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学生除了专业学习以外,还应该包括职业素养培养。基于这个基本的认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提升和重建学生的职业世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内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体现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开发。除了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零星课程以外,应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向学生完整的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职业指导、创新思维等。另外,高职院校应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文明和谐的校园建设,比如文学、书法、音乐等,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养。除了人文社科课程体现职业素养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也应体现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在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3.3结合实践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一直都是比较重视的环节。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都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和实习工作加以锻炼和培养。而企业所更看重的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也能在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中很好的培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所以,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除了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外,也应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4建设校园文化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工党员;离退休;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在现阶段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对医院改革、社会和谐稳定进行推动,做好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促使其将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发挥出来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主要结合医院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实际,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怎样对医院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总结如下。

一、确保离退休职工党员老有所为

在职工党员离退休之后,要将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积极引发,使其能够继续为改革改革、发展、关心下一代与稳定维护发挥作用。离退休职工党员在党组与群众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和谐企业构建过程中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要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去,对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解,在党政策方针贯彻方面,发挥出带头作用,给予身边群众更多关心与爱护,促使其能够团结起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群众表示充分尊重与理解,对医院的改革发展表示充分支持。耐心向离退休职工党员解释其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有效化解。其次,要将离退休职工党员老有所为的激情充分激发出来,根据离退休职工党员的自身特点,并且与时代特色充分结合,为离退休职工党员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可以组织离退休职工党员在医院内开展传统教育,将青年职工的素质提高,由离退休职工党员向青年职工介绍医院精神、医院发展历程与医院优良技术技能等;鼓励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三自管理”,促使其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组织起来,并且将其实际特点作为依据,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促使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二、丰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活动载体

为了丰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生活,要积极为其创造必要条件,在进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执行,而且要根据实际,将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最大程度上将组织活动质量提高。对组织活动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不仅要进行组织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集中学习、上党课、过党日、展开组织生活会,而且要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的身心特点进行紧密结合,对活动载体进行不断创新,确保党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特色,最大程度上满足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新时期需要。采用有奖答题、组织知识讲座、观看事迹报告、建立网络博客、举办文体活动、参观走访等形式来将组织吸引力增强,将活动参与率提高。通过建立兴趣爱好小组、理论学习小组等方式,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组织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教育,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家庭、身体、思想动态进行全面、及时的掌握,将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为离退休职工党员开展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对工作报告定期进行听取,对工作开展状况进行了解,将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要注意量力而行,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采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学习培训,促使相互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也要将自身学习意识增强,对离退休管理、党务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进行掌握,带领党员积极发展相关活动,将离退休职工服务本领增强。行政领导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为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物质与人员保障。将“党员之家”建设力度加强,将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对相关活动设施进行合理配备,并且最大程度上将其使用效率提高,将活动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坚定离退休职工党员的思想信念

根据离退休职工的特点,从其身体健康出发,结合集体学习、现场参观、送学上门、个别讲解以及交流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将教育感染力与说服力不断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信念教育,将其党性观念增强,促使其能够自觉按照《》对自身言行进行规范,确保政治坚定、理想永存、思想常新。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促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将其法纪观念增强,对党的纪律与法律进行自觉遵守,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与消极思想进行坚决抵制。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采用谈心活动、政治理论讲座、学习讨论会、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各种方式来正面引导离退休职工党员,促使其全面、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进行及时宣传,对医院发展情况与改革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引导离退休职工党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对形势发展变化要求能够进行主动适应。要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定期组织起来学习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与路线,对党的十精神及“两学一做”重要思想进行学习,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四、加强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科学管理

在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党支部与小组进行合理设置,将管理网络不断健全与完善。将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年龄、身体与居住地情况作为依据,对离退休党支部可进行合理设置,形成以党支部为堡垒、以党委为中心的党组织管理网络。为了提高组织活动的便利性,可以由一个居民区或者附近三两个居民区离退休职工党员组建离退休党支部,要对其人数进行合理控制。将形势任务的发展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将居住小区作为依托,进行离退休职工党员服务活动站的创建,将离退休职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路途遥远等困难合理解决。要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将党组织吸引力增强,不仅要将面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而且还要对流动党员进行合理管理。对于异地安置、居住地有党组织与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党员,可以将其临时转到当地基层党组织或者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到当地基层党组织,以便其能够参与到组织生活中去。如果部分党员不能接转组织关系,则可以采用思想汇报、书信联系与电话等方式来进行联系。

五、结语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将医院发展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离退休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将工作思路不断拓宽,将工作力度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进行合理教育与管理,促使其能够在医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文捷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党办

参考文献:

[1]李世宝.对加强企业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20(1):99-101.

[2]杜纪芳.对油田离退休职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5,23(3):57-59.

[3]王勇.真情关爱多做实事——就企业离退休党员有效教育管理对马钢花山站党总支调查[J].现代企业文化,2015,28(24):129-130.

[4]朱世东.加强油田企业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231-232.

[5]孟凡志,朱晓非,王丽梅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3,28(3):21-22.

[6]刘小平.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桂阳县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66-67.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人才培养定位偏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能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然而随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呈现层次性和阶梯性的特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朝硕士或博士生转变,高职院校处于较低的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应与社会行业实际需求相吻合。

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课程设置来看,大部分是理论教学。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安排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实践环节很少。国内很多的现行管理方面的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然而,外国的教材引进国内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国内院校的部分教材还是国外很陈旧的知识,当代国外最新的管理理论知识,并未及时传播到国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这些理论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完善理论教学的不足。但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责任大于回报,导致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多数校企合作属于短期的,不规范,靠人脉资源维系较低层次的合作。学生去企业实习,只是仅仅了解企业的工作形式,未能真正深入了解企业的全面工作运作流程,导致学生在企业未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4.专业设置毫无自身特色。工商管理专业不同学历层次间的培养目标设置没有明显区别,从而导致培养人才的特点不够鲜明,没有层次性,缺乏自身的特色。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看,范围很广但不集中。一般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要学习:公司理财、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等等,即什么都要学,但什么都学不精,缺乏知识的纵向深入。很多学生求职非常迷茫,感觉什么都懂一点点,但具体到某一工作岗位,往往无所适从。因此,专业设置没有自身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也毫无特色可言。

二、完善现有培养模式的若干建议

当我们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由包分配转变成自主择业时,如何培养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高职管理类人才,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

1.界定高职类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也在明显下降。高职学生是高招最后批次录取的,分数较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区分,把曾经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高端管理类人才,转变为与实际的生源,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适应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即高职培养目标应界定为在工商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连锁经营、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及管理咨询等中基层市场或销售类岗位。这样培养目标,能够为高职管理类毕业生指明了就业方向,同时能够更好的与本科教育及本科以上层次教育区分开来。此外,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详细,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相符合,从而使我们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更切合社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高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

2.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不同课程,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是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角色演练、专题式研讨、演讲、辩论、情景设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学习环境,突出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第二层面,课外教学层面,把专业课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专业课程第二章选址与设施布置教学中,有课外实践训练模块。假定你所在学校的旁边有一家小餐厅需要改进它的布置(自己观察并选择一家),请收集相关数据以帮助这家小餐厅出谋划策。实训的目的:通过参观小餐厅的服务状况,来规划小餐厅的整体布置,以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做这项实践活动。通过在小餐厅,对其客户资源、服务状况进行客观调查,然后画出一张布置图,完成之后,将布置图放在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岗位,为将来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信息平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等媒介与学生建立互动桥梁,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并随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第三个层面,打破传统课程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良性互动,使管理类学生能更好掌握整个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

3.进一步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考核,应改变以往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突出体现本专业实践性的特征,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试和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重点的模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动态性、过程性。评定的指标尽量做到细化又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评价的内容应体现综合性和专业性,尽量避免考“死知识点”,既要考核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测试。再次,考核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开卷和闭卷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平时作业和期末测试结合的综合性考评体系。此外,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应结合具体专业课程,学科性质和高职学生自身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使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运营有机结合起来。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伴随着工学结合的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不断深化与成熟,当前,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更加强调高职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连接性,因此,工学结合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取向明显。事实上,“工”与“学”在概念涵盖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后者强调的是专业水平。所以,如何让工和学更好地结合,在高职教育管理上,将工学结合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的取向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面,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对于市场的需求也有了一个比较灵敏的观察机制。其次,合作性更强,高职教育管理在工学结合精神的指导下,需要脱离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教育管理方式,强调更强的合作性,包括,高职之间的合作,高职与政府的合作,高职与企业的合作等等。最后,创新性成为核心,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型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它所强调的就是摆脱传统高职教育当中存在的教育与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而要想更好地做到这些,就离不开整个教育管理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是建立在综合性和立体化基础之上的。

2.分析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创新的特点

2.1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正如上文所说,市场化取向的加强是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管理的一大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中,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上。这也是目前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和课程本身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专业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教学投入也只能是南辕北辙。因此,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上,需要牢牢抓住市场的需求与形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实行高职与企业对口共建的模式,必要的时候可以成立相关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加强高职教育内部的沟通,最终实现专业与课程的科学合理,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的水平。

2.2实训基地共享

实训基地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高职教育本身强调实践操作性,因此,脱离了实训基地的培养,告知培养的毕业生就不是真正的人才,高职教育管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往往需要较大的相关投入,一些高职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建立实训基地,因此,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应当实行实训基地共享的机制,不同的高职之间可以共享实训基地,高职与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把企业变成高职的实训基地。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管理离不开专业水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发挥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更是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更是要求教师同时担负起引导学生的作用,有些高职在教育管理中引入了“双师”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方向性能力与意识,这是工学结合要求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2.4科研同步开发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走工学结合之路,重心在应用、共享。具体措施包括: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科研课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科研资金来源于行业企业,科研人员校企共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一线服务。

2.5激励制度与后勤服务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是发挥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更加可行并且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激励制度。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对于教职工进行科学的分配,在此基础之上,还必须有完善的奖惩机制作为工作效率的保障,这一机制的标准应当多元化。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交流、外界合作等方式通过教职工的努力为高职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最终把激励制度变成一种内心共识。而这一切的根本都离不开完备的后勤服务,这也是未来高职教育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后勤服务是高职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职后勤管理,更要落实工学结合理念,坚持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方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总结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教育现状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的需求,并且掌握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和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直接受培养目标所决定。相关领域的实践技术必须更加直接的掌握,并且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得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学科,在国外只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这一学科的教学,而在我国的许多的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通过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工商管理专业在开展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开展教育这一课程,并且专项资金以及政策制度不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比较守旧、知识机构比较老化,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在调查的所有学生的80%对院校开展的教育课程不是很满意;其次,在开展教育时所使用的教学体系比较老化,教学的方式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并且缺乏创新,此外由于教学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最后,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三者不能够很好的统一,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有81%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被忽略了。

三、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教育活动

教育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活动反面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的力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教育能够得到保障,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保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帮助,对本科四年的教育制定出一个分层次的全面性的统筹以及安排,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开展的培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明确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不重视,这也是影响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中,学校需要积极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呢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并且鼓励工商管理学生积极的参加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或者比赛,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指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明确实践目的,拓展和创新实践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比较广泛,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并积累新的专业知识,为了使自己的阅历变得更加的丰富,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广泛的资源,比如可以与一些资质比较高并且就业有保障的单位进行合作,每年都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阅历。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和问题,这时老师就要把学生的想法以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对相应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改进,最后把学生所反馈的付诸于实践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变得不是那么的枯燥。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调查,并且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明确的指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指出对于教育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对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素质拓展方案,以教育过程中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并且围绕这个出发点建立以及完善教育的体系。

作者:盛中华 单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可军.高职本科院校提高教学督导工作质量之浅见[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2]王家爱,贺志强,刘明,李瑞昌.高职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调研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高职院校基建档案记录着一所高职院校产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整个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是一份值得人们下功夫去做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高效率性在高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体现。本文将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基建档案保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给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发展步伐很快,高职院校的迁徙和重建等工作已经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面临的问题,在高职院校迁徙和重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基建档案的建立,保存,审核等工作,信息化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基建档案的管理,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时都会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或工具。

1我国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不能合理理解档案信息化管理,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不能正确理解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基建档案管理的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工作的领导人员不能正确地认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基建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影响,这种对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领导人员并不重视高职基建档案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硬件更新以及软件升级等。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由于不重视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以至于在处理基建档案资料时不够认真,出现不合规范地保存和归档相关基建档案的电子资料。二是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有待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基建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无依据可循无标准可依据的问题。三是高职院校进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不够坚固,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技能不过关。四是高职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利用率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但是由于并没有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致使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对于基建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2改善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的措施

2.1正确对待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首先,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层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通过了解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会重视起高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来保证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领导层的正确意识还可以逐渐传染给其下属的工作人员,使实际管理基建档案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正确对待高职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对基建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减少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2做好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能够以书面的形式正式让员工们意识到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时,一方面,应该考虑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度要求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所遵循的是正确合理的标准和制度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规范一些在建项目和工程负责人的职责和态度,这些手中掌握高职院校原始基建资料的人员应该配合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合作,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拒绝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对于相关资料的使用要求,这种横向的协作机制可以提高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提高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

无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如何的先进和发达,工作人员是进行基建档案管理的实操人员,这有这部分实操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要求才能真正使信息化手段发挥功效。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在招聘和吸引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时,应该严格考核这些人员在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过关,只有对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达标的人才可以接受。此外,对于从事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这些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扩展他们的眼界,让这些从事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2.4积极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系统

为了解决高职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应该积极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系统,提高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效率,可以通过构建电子化数据库以及增强网络环境的运行效率。首先,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有效的检索,而且可以增加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为了构建一个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应该至少进行三种电子数据库的建设:高职院校全部基建档案的电子版数据库的建设,高职院校内单个建筑物的基建档案资料的电子数据库以及高职院校子系统的基建档案电子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的建设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资料以电子形式进行存档,既保证了基建档案资料的全面完整,又使得基建档案资料的保存条理清晰,高效便捷。其次,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网络环境,网络的使用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高职院校基建档案进行查阅和远程传输的便利程度和速度,以便于及时对相关的基建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和管理,在日后进行基建档案的检索和审阅时,也不用对纸质的基建档案逐个进行处理,可以说这提高了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步骤。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的策略:端正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做好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积极建立三个基建档案数据库并完善网络环境。

作者:钱琳琳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哲琼.浅析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6):52-52.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直接关系着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本文试从职工薪酬的均衡及控制机制入手,以新劳动法为背景,阐述了当前职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职工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体现了管理者的人本管理思想。薪酬是企业对劳动者提供劳动给予的回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劳动分红、福利等。薪酬水平是企业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肯定,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因而,职工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和职工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劳动法下职工薪酬的均衡及控制机制

(一)岗位价值评估是均衡、控制职工薪酬的关键

岗位价值评估也称为工作评价、职位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在组织中的职务大小、工作强度、岗位要求、任职条件等特质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和价值大小,并以此为参照标准来建立岗位值序列的过程。在新《劳动合同法》倡导“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背景下,职工薪酬的外部均衡相对减弱,但内部均衡的重要性却大大提高。而内部均衡就是来解决不同岗位之间不同薪酬问题的,用以均衡的标准便是岗位薪酬要与其对企业价值成正比。而判断岗位之间价值大小的工具便是岗位价值评估。然而,在新法背景下,强调了企业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却没有解决不同岗位应给多少钱的问题,岗位价值评估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企业依据岗位价值评价的结果,按照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价值大小来支付薪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制定一个岗位价值评价的标准,以便能够客观地对职工进行价值评价。

(二)劳动合同仃立阶段的选聘控制

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就应开始对潜在的职工进行薪酬管理,这是关系到薪酬控制的问题。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前,就应对薪酬问题达成初步的共识,这时,用人单位要对应聘者的个人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他的履历上和谈话中要预测此人将来在单位中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能胜任什么样的岗位,也应预测对此人薪酬的开支和他将来的薪酬设计。因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一旦签订合同,用人单位就要开始对应聘者的工资、医疗、保险等各方面的福利负责。因而,为了减少企业将来的负担,在招聘员工时,用人单位就应对应聘者予以充分考察,但从应聘者一方来讲,就应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并给付待遇最高的的单位,这就需要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双方进行协商,最终达到利益均衡。

(三)劳动合同履行阶段的换岗调薪管理

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调换岗位的问题,因工作岗位的不同,相应的薪酬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换岗调薪相对企业而言,是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法;对于劳动者而言,是企业对劳动者价值和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评价。然而,换岗调薪最主要的问题是由此产生的薪酬问题,这关系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经济利益。然而,在新劳动法的刚性法律条款背景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任何一方想要提出调整工作岗位或者变更薪酬待遇都需要与对方协商,并得到对方的同意,这样变更才会发生法律效力。否则,双方需要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的义务。若用人单位不经劳动者同意或默认,擅自调换劳动者岗位或变更工作标准,则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而,这要求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对岗位和薪酬予以约定,并要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同时,用人单位在变更岗位和薪酬标准时也要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

二、当前职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理念落后

在实务工作中,对薪酬概念有一个模糊的理解,认为薪酬还只是定义为一定的金钱数目,这将会给人力资源体系中的薪酬管理造成一定的障碍。目前,许多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给予职工工资多是工资加上奖金,在认识上面,理解为高工资便等于员工的高满意度,一味追求物质报酬,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从没做过职工岗位评估,在这种薪酬理念的背景下,实行薪酬管理确实会遇到一定困难。

(二)薪酬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用人单位往往通过提高短期的薪酬标准来刺激员工的当前贡献。这样使得员工都只是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计划,更加不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认为谁拿的工资高,谁对企业的贡献就越大,谁的工作便做的最好。长此下去,僵化的薪酬管理必将导致人才危机,这从目前我国国企发展的现状便可看出薪酬管理制度的弊端,其中,国企工资待遇低是其人才浪费的重要原因。

(三)薪酬结构不合理,注重个人不注重团队

企业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为了达到刺激员工的效果,往往采取对员工进行个人评价和鼓励,这样虽达到了刺激员工积极性的效果,但也会影响到员工间的协作精神,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行能力。另外,职工薪酬结构不合理,不具有科学性。因企业不具有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在确定职工工资时,均是依据职位评价,这样得出的薪酬标准必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有些企业采用简单的排序方式来将同岗位的职位进行排序,以此制定薪酬标准,这样的做法根本体现不出职工薪酬的公平性。

(四)法律规定不完善

虽然新劳动法对职工薪酬管理作了很详细的规定,但仍有些许不足:

1.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不可能对涉及合同的任何问题都加以规定。然而,在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情势的变化,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形也发生了变化,使得合同难以再履行下去。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双方对劳动合同规定的部分内容予以适当调整。这样,调整后的合同义务被劳动者继续履行,然而,变更了的合同条款并没有采取书面形式,最终若用人单位不予承认,便会损害到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若劳动合同对工作岗位约定不明确,而实际上企业对职工的工作岗位给予了调整,虽没有采取书面形式,但也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对非全日制工资结算支付周期的规定不合理。新劳动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若超过了十五天,便属于拖欠工资行为。然而,《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样的规定,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在每个月的十五日才支付劳动者上个月的工资。规定“按月”支付的方式和“十五日”的支付周期导致企业克扣员工半个月工资的情况大量存在。

三、完善职工薪酬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薪酬理念,引用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相比传统上的等级薪酬结构而言的,指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这样一种新的薪酬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职工的公平竞争,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斗志。同时,这样科学的薪酬系统也更加容易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

(二)设计动态薪酬

一般而言,员工在谈论薪酬时,多是指薪酬的经济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资。对于这部分来讲,只有根据员工在企业的服务年限、资历、业绩等刚性的因素将薪酬等级提上去,这样势必造成员工工作的消沉和怠慢。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设计动态薪酬,动态薪酬模式是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岗位、市场、业绩和能力。在这四要素中,除了岗位短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但市场、业绩和能力却是可变的,从而达到了设计薪酬具有弹性的效果,起到了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作用。同时,企业也可以此作为职工岗位评估的依据,实现合理的人力资源利用。

(三)完善增资机制

企业需要确定科学的薪酬标准,建立完善的增资机制。企业在对相关行业和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和结构进行调查基础上,对职工的技能、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进行严格考察,最终综合上述情况,在听取职工会、职代会意见后,对职工工资标准、工作结构、工资晋升条件等事项进行决策,以此完善职工薪酬的增资机制。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煤集团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同煤集团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引导职工拓宽视野,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公司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孟凡驰教授、山西省水利局、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从思维上使职工开阔眼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竞相成才的热情。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人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1)在实践目标方面,各个实践课程总体培养目标清晰

但各个具体实践环节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却缺乏有效界定,导致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控制。

2)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往往存在着内容的重叠,或者部分知识的缺失。

3)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规范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这也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最严重的问题。一门实验课程往往只有简单的教学大纲,并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对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讨论,教学实施环节因教师而异,差异较大;而且教师引导有限,放羊现象严重,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未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4)现行的考核体系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成果。

目前的学生成绩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未明确实践环节所占的考核比重以及具体的考核方法,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成果的考核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仍然是基于传统的理论学习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梳理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过程,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思路。

(一)指导思想

系统性思考和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调研界定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综合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设计相应实践课程;构建课程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标准化实践过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充分调研,界定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精心设计与之匹配实践课程和环节。所谓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笔者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等形式,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以及若干年后职业发展能力进行统计与提炼,最终界定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经营计划与决策能力、人力资源规划能力、物资采购与客户管理能力以及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围绕职业能力设计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实践教学过程优化

1、实验准备阶段

1)精心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细化实践课程目标。

目前大多数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大多数实践教学课程仅仅制定了该课程的目标,而对整个实践课程过程中的目标缺乏控制。因此,教师应精心做好实践环节设计和安排,不仅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还应当进行目标细分,将整个实践过程细分成若干个环节,制定出每个环节的阶段性目标及实训方式。比如《战略研究与规划实训》课程,就可以细分为调研和资料收集、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战略分析与决策、战略规划与计划、撰写总报告以及总结与考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详细列明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并明确各阶段性成果。

2)准备相关资料素材。

为保障实践效果,作为教师课前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比如《采购管理课程实训》中招投标采购环节训练,教师应准备不同行业企业的各种招标文件帮助学生加深对招标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提供背景企业方面,尽量选择当地知名企业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企业,在实训之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要求认真研读。

3)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以过程为导向,建立各阶段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选择方面,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效果的考核外,应适当增加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考、团队协作,服务精神等方面指标,并清楚描述各指标标准,形成课程评分表。

4)加强沟通。

为了加强实践过程把控,教师课前可先与班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该班学生基本状况,为实践课程分组分工、重点控制打好基础。

2、实验实施阶段

1)合理分组、恰当分工。

实践课程的开展一般以小组或者项目组的形式展开,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采用“自由组合”与“教师微调”的方式对是实践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分工方面,可指定或学生自我推荐形式产生组长或项目经理,具体任务由组长或项目经理根据组内成员特点恰当分工。

2)组织培训、授权管理。

实践课程强调全员参与,团队合作,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特点一般是学生较多,教师在重组织和过程控制中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组长负责制形式进行管理,对各小组组长或项目经理进行培训,明确组长或项目经理的职责权限范围,授权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考勤、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教师从旁指导,做好监督和协调。

3)定期考核、阶段控制。

做好阶段性成果验收提升整体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学生实践效果必须定期验收。对于有实质成果的实验可采取提交相应材料的方式进行,比如《战略研究与规划实训》,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阶段,要求学生提交《战略环境分析报告》;对于没有实质成果的环节,可组织学生进行发言汇报,与其他小组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3、实验考核阶段

1)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公正客观进行成绩评定。

管理类实践课程的考核仅仅是知识应用的考核,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按照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考勤、团队合作、阶段性表现以及最终成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2)最终成果的考核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整理汇报,学生对于整个实践过程和环节能够进一步总结,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在成绩评定主体选择方面,可以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共同组成。

各小组组长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评分的同时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小组的亮点;另外,各小组组长也要对本下组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组长对于各自成员的表现比教师了解更加深入,打分将更加准确客观;教师对于各组成绩以及各成员成绩做最后的把握和调整。

4)教师最好实践课程的总结和评价。

不仅仅是单纯成绩的公布,教师应该对实践课程过程中各小组、各成员的表现进行概括总结,中肯评价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诸如态度、团队合作、只是理解等各方面的表现,肯定突出表现,指出不足。尽量做到关注细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

三、总结

职工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确保学生平安稳定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及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强基础、育特色、创品牌”为主线,全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大工作体系”和推进“四大工作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整合力量,全力以赴,努力做到开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系统推进“大学工队伍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数量够、质量优的大学工队伍体系,培育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第一,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全日制研究生为重点、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转岗教师为补充选拔引进一批专职辅导员,增加专职辅导员队伍数量。二是通过培训、考核、奖惩、建立退出机制等手段,优化专职辅导员结构,提高专职辅导员素质。第二,要设立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具有自律意识较差、进取精神不强的特点。为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校决定采用班主任制。学校将按照“校级层面统一解决经费、二级学院选拔出合适的人选并且控制总量”的思路,设立一支管用的班主任队伍,承担对重点班级的管理任务。第三,要加强思想导师队伍建设。一段时期以来,“思想导师制”是我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新的条件下,学校将围绕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和更好的转化后进学生的目的,进一步加强思想导师工作,出台新形势下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方案,优化思想导师工作待遇、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而切实发挥思想导师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要以推进省校两级“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学工线人员科研水平与工作能力。第五要以筹备召开第三次“团代会”为契机,把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能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以推进“535德育模式”实施为重点,深化“学生日常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第一,加强“班级主题班会”建设,进一步在把握规律性、加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学生日常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二,出实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例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宣传、加强检查、严格考核”等措施,重点加强学生“升旗仪式”时纪律教育。通过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彰显新生军训工作的教育功能。第三,按照“五早”要求,以确保学生不出现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为目标,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例如,建立学期制的班级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机制。推动二级学院组织好每学期本学院的开学典礼。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一,以抓好关键时段的卫生保洁工作为重点,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工作,提高师生的劳动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第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一是5月底6月初,再次对学生住宿进行调整,以杜绝新生开学时与老生混住的情况。二是加强宿管老师与学生会宿管干部培训,提高他们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宿管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第三,以抓好学生控烟工作、集会纪律工作等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把握严肃和规范两个原则,切实做好学生违纪处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严重违纪的预防教育工作。第四,以校级勤工俭学制度出台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奖、助、贷、减、免、补、勤”等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第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保力量,严查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校园。

五、推进“学生活动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艺术、体育、审美、组织、表达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