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房地产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问题探析

一、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经济学的性质、理论、方法,建筑业的宏观经济问题,建筑企业的经济问题,建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等。中国的建筑经济学已初步建立起学科基础,取得了一批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研究建筑经济的目的在于探索建筑行业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改善生产关系,最终为促进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建筑行业活动的经济效果。

二、提出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的镜像关系

广义的房地产经济是指房地产相关经济范畴,其可以是独立的经济体,也可以与其他任何产业相互交叉和关联。建筑经济则是指在建筑领域,对建设项目经济方面做出的预测、分析、实施、决策、评估等各项活动。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评价时,多从可建设用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地上或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等主要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入手。为了方便讲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对比论述,把它们分别看做相对独立的整体。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镜像关系来形容。通俗一点讲,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像很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却截然不同,镜子外面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镜子里面是通过照镜子产生的影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建筑经济是实在的、活动的人和物,而房地产经济则是产生的影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之间的镜像关系。

(一)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关系

建筑企业是建筑产品生产环节的主体,而产品流通环节的主体则是房地产企业。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是,首先,房地产企业项目立项、批准,之后,建筑企业进行生产,接下来,转化为建筑产品乃至房地产产品,最终,房地产企业对建筑产品进行销售活动。

(二)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角色比较复杂,更像是一个整合商,将各种资源或者与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整合,房地产企业更多地是从事高端经营管理,通过前期业务人员、工程现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共同完成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活动。建筑企业却与之不同,建筑企业提供建筑生产活动,包括实实在在的劳动、架子工、瓦工以及木工等,最终将物资转化成建筑产品,成型的建筑产品再配上建筑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最终构成建筑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二者既有独立生产活动部分,又有穿插交叉环节,其中,建筑业施工与房地产业开发是两大产业的交叉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就没有房地产业的经营活动,同时,没有房地产业立项,也就没有建筑业的生产,两者关系密切,共同承担起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汲水理论分析

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镜像关系,还可以用汲水理论引出二者的关系。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通过拿出一定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回复正常的一种活动政策,其是应对经济波动的一种财政政策。这里则引用汲水理论类比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建筑经济好像是打井,而房地产经济及其产品好像是井中的水。下面可以运用汲水理论阐述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优质资源有限,循环资源无限

一般情况下,不同城市的水,品质不同。同样的,不同城市房地产资源,表现价值不同。地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房价,同样一套房子放在黄金地段可能3万,而放在郊区只值3千;水资源是循环的,虽然不停地汲取水资源可能会造成井中的地下水暂时性地枯竭,但通过人工回灌或者雨水渗透,同样是可以实现循环。与水资源类似,房地产产品类同。大规模开发销售可能会导致某个区域阶段性的饱和,但通过旧城拆迁改造、产品寿命到期再生产,同样可以达到循环;水被使用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而水的价值则是通过市场最终确定的,资本论中,价值规律指出,使用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相对时间单位内表现平稳。这个经济规律放在房地产方面来说,这个相对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这个时间段内则表现出单边平稳上升,上涨。

(二)打井活动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必然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在价值

打井是人体力付出,是一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样的,建筑企业生产活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建筑企业通过劳动创造了建筑产品,创造了价值,同时这种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后期的房地产销售中,建筑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就附加在房地产经济之中,通过销售得以实现;通货膨胀年复一年的积累也同样将累计价值附加到了房地产产品之中,表象为房地产价值在逐年升高。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存在的汲水理论具有其实际的应用意义。这个看似简单的打井取水的理论,来描绘相对复杂的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会把繁琐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如果有人提出疑问:房价会不会出现暴跌现象呢?可以这样说,虽然优质水资源稀缺,但即使发洪水,带来的也只是短暂的波动,波动之后,还是会遵循物质守恒理论。水自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打井这一活动又具有劳动的价值,那么,这一现象就必定会遵循价值规律。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一定遵循市场规律,并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房地产市场,在市场经济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取二十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相对周期,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为稳中有升,而投机者等待的逆转大调不会出现。尽管有时在人为的调控下会表现出一些假象,但真正尊重的还应是市场和价值规律这两只无形的手。

关于房地产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小议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作用因素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消费的需求而需要生产出大量的产品,那么生产量的提高就需要资金的投入,扩展到了投资的扩张,那么产品增加了,市场的销路好了产品所产生的效益就高了,这就扩张到了收入环节,收入的增加必将导致支出的增加,有扩张到了支出环节,这期间可能又会扩展到扩大再生产的环节,购进新的设备扩展生产规模等。所以说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的发展变动都会引起其他环节的变动,通过因果链的运行不断的累积,是对自身的扩张。

当因果链在运行中,通过不断的自我累积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扩张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因素的阻碍。因为当这些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展到一个瓶颈期,最终阻碍到这种扩张行为的继续。其中阻碍扩张发展的因素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扩张行为本身的,当运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然的产生一种阻力,使得这种扩张不得不停止而发生了转折。那么对扩张行为产生阻碍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核心因果链自身结构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发展扩张共同组成了因果链,各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每个环节的发展都会其他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有序的合理的连接过程。在因果链发展的过程中,发生在各个环节上的作用力应该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均匀分配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承受能力,当这种承受力超出了自身的承载范围的时候,就会发生逆反现象。所以说在因果链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作用在一个环节上的比例超出范围的时候,就会使这种比例严重失调,打破了因果链中的平衡协调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的因果链也就无从继续发展扩张,这就是来自因果链自身结构的阻碍因素。

2因果链的扩张运行中.会产生恶性循环

在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初期和中期,资源供给状况以及生产结构各状况都有序地发展,然而在波动的后期,随着资源供给的持续恶化,生产结构也逐步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各部门对资源的竞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资源供给的恶化程度,各个环节在波动后期恶性竞争现象出现。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因果链的运行可以形成经济周期内在和基本的核心波动,最终导致扩张和收缩的重复交替进行。每一次经济周期波动又有其各自的特点,通过需求、生产、投入以及支出这叫个环节影响因果链的基本波动。

在总结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时,可以看出政策的倾向对经济波动的重大影响。政府的各项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增长和波动都产生着加强、阻碍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带有抑制波动和加强波动两个方面的作用。下面是本人总结的政策影响以及具体实施:

1政策波动的影响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具有不规则调整的特性,而经济发展是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所以国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波动容易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房地产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房地产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

1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1.1房地产出现了泡沫经济

房地产的经济泡沫,还影响到了其他行业,比如金融业,因为对房产的需求很高,导致了房产的价格飙升,而这种非正常的飙升直接的刺激了金融、信贷,从而也产生了金融、经济方面的危机。同时,这种过度膨胀还对购房者和房地产企业产生了错误的引导,使得房产的供求严重的不平衡,新房产积压,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经济。

1.2政策缺乏科学性

如今,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管理目标已经变成了尽快实现房地产市场供需的总体平衡,以及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管理因为政策缺乏科学性,所以存在不稳定、波动性大的特点。比如短期政策和长期规划的思路不一致,这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消费者。

1.3利益中的冲突

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资源稀缺,而且近几年来,人们对房产的需求超过了供给,这使得房地产商品越来越短缺,价格也渐渐的上涨。这样一来,开发商就成为了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市场主体追逐的目标,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强势主体和利益核心。房地产企业垄断了市场,实现了房地产项目自主、封闭式的管理,造成了房地产企业和业主在房地产信息方面不一致、不对称。

1.4盲目投资

一些企业或者看人看到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很高,便盲目的投入了进去,既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也没有对技术和财务进行分析。一部分开发商以市场变化不定为借口,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使得项目市场定位不合理,还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开发出来房产也不符合业主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常常出现的问题。

2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今,我国房地产经济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政策不合理,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调整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首先要制定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规划,以此来完善产业政策,完善房地产市场。其次,国家要从创新体制入手,不但必须消除房地产行业不公平竞争的障碍,还要使房地产机制能够良性的运行。最后,必须调整整个房地产经济,使经济收入格局合理而科学,从而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2.2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

房地产行业的经济管理,重点在于控制开发成本。如今,控制成本已经越来越难,其他相关业务也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尤其是报账的标准,更是难以控制。但必须采取措施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下来,才能够优化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的规范与合理。

2.3在项目定下来之前完成预算

预算是房地产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有完成了预算,才能够实现经济利益。因此,必须把利益指标算入预算中。要检验一个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首先要看的便是企业的利润,另外,这也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基础,更是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2.4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国家要从管理体制入手,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首先,国家要强化税收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然后要采取税收措施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最后,国家还要制定房地产市场机制,设置政府管控机制,调控土地的价格,避免土地价格被垄断或者受到不良影响,这样就能缓解房价带来的压力。

2.5建立预警预报制度

国家可以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制度,对房地产信息、数据、资料等进行收集并分析,再根据当前的市场运行状况,对房地产经济现状作出科学的判断。同时,这样也能够为国家引导房地产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此外,还要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根据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构建适合当地的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从根本上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1数据的选取及处理本文

主要选取河北省国民经济增值作为反映经济增长,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作为反映房地产投资的情况,以2000年—2013年度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了避免数据间出现差异性,取自然对数LnGDP和LnRI,这种变换不会改变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稳定关系。具体的数学模型将GDP作为该模型的因变量,将RI作为自变量,采取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采取OLS法对上述的两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模型。

2误差修正模型

该模型是对上述变量的短期关系的描述,通过该模型可以清楚的了解变量之间的调整速度和短期影响力。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河北省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河北省房地产投资对GDP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上述的误差修正模式看,在房地产业每增加一个一个百分点时,河北省内的GDP将会增加0.49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河北省政府应该认识到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意识到房地产业的危害性,要时刻关注房地产业的泡沫,如果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过大时就会造成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社会经济的合理化发展,导致贫富差距过大。

②河北省GDP的发展加速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河北省GDP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活跃,首先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房地产的售价就相对要高,比如基于北上广经济的发展,北上广的房价要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其次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整个地区人口的转移,而外来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带动唐山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最后社会经济的增长,带动城市基础建设的加速,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而住宅环境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追求高品质的住宅环境,使得河北省的旧城改造等工程发展迅速。

③房地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不同于其它产业,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以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为例,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会具有一定的滞后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贡献作用会逐渐的降低。

2建议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内容与依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房地产上,结果造成房价的持续上涨,高房价的背后是人们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与房价的上涨速度相差甚远,因此为构建科学健康的房地产市场,防止经济泡沫出现,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①优化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人们的刚性需求。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虚拟经济重构稳定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李杰,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2).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虚拟经济重构稳定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李杰,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2).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1.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实验研究的方法论 

2.房地产经济学的实验教学研究

3.房地产经济学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

4.论房地产经济学 

5.案例教学在房地产经济学中的应用

6.对房地产经济学课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探讨 

7.《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探讨 

8.《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9.应用型本科《房地产经济学》课堂实践教学探讨

10.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经济学的应用参考价值 

11.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参考价值 

13.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4.我的房地产经济学观 

15.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经济学研究

16.建立军队房地产经济学 丰富军事经济学科体系

17.高等院校本科生考试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房地产经济学》课程为例

18.浅析房地产经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9.房地产经济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21.房地产市场“限购令”的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思考 

22.房地产投资需求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23.房地产市场中“买涨不买跌”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24.还原真实的茅于轼 一个经济学家和他的房地产经济学

25.非理性行为与迪拜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26.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问题

27.中国房地产企业价格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28.行为经济学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

29.一部新一代房地产经济学力作——评王克忠主编的《房地产经济学教程》

30.房地产营销行为经济学分析

31.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分析——以福利经济学为视角 

32.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33.房地产市场波动性的行为经济学解析

34.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35.中国房地产企业价格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36.建筑经济学与东莞市城市规划及房地产关系的思考

37.房地产救市可行性的经济学分析——兼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8.我国房地产市场与价格的经济学探讨

39.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一种基于制度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40.从行为经济学谈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开发商决策的影响 

41.房地产开发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 

42.房地产企业开发差异化战略的经济学逻辑分析

43.房地产市场:加强规制还是放松规制——基于规制经济学的视角

44.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45.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46.房地产业及其调控:微观经济学分析

47.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调节有效性研究——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启示

48.房地产广告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基于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的逆向选择理论

49.城市房地产价格空间结构研究前沿动态——基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

50.我国中央与地方在房地产税改革弈的法经济学分析 

51.我国房地产限购令的经济学解释

52.基于品牌经济学的房地产品牌价值分析

53.房地产价格高涨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54.以公共经济学原理看我国房地产

55.房地产市场“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56.供需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57.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58.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 

59.从经济学视野看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60.房地产专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61.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62.房地产技术经济学初探 

63.基于品牌经济学的房地产品牌分析 

64.房地产中介网络化的经济学解释

65.基于品牌经济学的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

66.房地产附加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经济学分析

67.浅谈经济学分析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68.房地产的政治经济学——简析当前房地产业的高热现象

69.住房投资模型的经济学解释——兼论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70.我国房地产市场形态和价格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71.国家房地产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72.技术经济学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73.房地产业的法律经济学 

74.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住房保障制度的经济学评价 

75.房地产价格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析

76.经济学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理论

77.用策划经济学理论看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 

78.行为经济学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

79.房地产问题的经济学解读

80.市场供求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81.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经济学解释  

82.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83.“克强经济学”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解 

84.银行信贷、土地价格与西安市房地产价格的边限协整分析

85.房地产市场“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策建议

86.以公共经济学原理看我国房地产

87.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双高”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88.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分析

89.基于经济学角度的房地产泡沫分析及测度

90.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91.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92.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93.房地产价格构成及空间差异的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94.独家专访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房地产行业应重新洗牌

95.房地产供求曲线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启示

96.经济学原理与房地产开发效益

97.美国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学协会

98.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原理反思我国房地产政策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了一系列深化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提出了促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建设发展的详细政策措施,房地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并逐渐成为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西安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从1996年的24.66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87.33亿元,这期间西安市的国内生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总值(GDP)从406.95亿元上升到1763.73亿元,那么究竟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在一定时期内,是房地产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本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从量化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实证研究

2.1数据选取及处理选取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反映房地产开发投资状况,以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原始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对两个数据序列同时取自然对数(LNGDP和LNRI),这种变换不会改变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效应(见表1)。

本文中的计算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1。表11996-2007年西安市GDP和RI序列单位:亿元

2.2平稳性检验在实际中我们遇到的时间序列大多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若直接将其用于计量经济建模,容易产生“伪回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单位根检验。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的特征方程含有单位根,这样对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即转化为对单位根的检验。如果序列Yt通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d次差分成为平稳序列,而差分d-1次时却不平稳,则称Yt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Yt~I(d)[1]。同阶单整是多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法对表1中的LNGDP、LNRI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LNGDP、LNRI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C,T,K)中的C、T分别表示是否还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从表2可看出LNGDP、LNRI没有拒绝单位根假设,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LNGDP、LNRI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因此序列LNGDP、LNRI均为一阶单整,表示为LNGDP~I(1)、LNRI~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2.3协整检验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2]。具有协整关系的多个非平稳序列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来描述原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可以用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目前对协整性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两步检验法,二是Johansen&Juselius(1990)提出的基于回归系数的完全信息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OLS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εtt=(60.67050)(29.88506)R2=0.988927从结果可看出,所有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R2在0.98以上,接近1,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残差序列et的估计值为:et=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其次,采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从表3可看出et的ADF检验值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至少表明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t是平稳的。用EG两步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检验的结果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RI)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所建立的协整回归方程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2]。误差修正模型(ECM)反映了这种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误差修正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Yt=β0+βtXt+λecmt-1+εt,其中,ecm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称为均衡误差[3]。用OLS法进行估计得到LNGDP和LNRI的误差修正模型:LNGDPt=0.099899+0.125305LNRIt-0.644907ecmt-1+εtt=(3.216782)(1.080561)(-2.117311)R2=0.409034从结果可看出,虽然R2较低,但各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仍然能够表明其经济意义。2.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得出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t是Yt的原因,则Xt的变化应先于Yt的变化。超级秘书网

因此,在做Yt对其他变量的回归时,如果把Xt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t的预测,则称Xt是Yt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Xt不是Yt的Granger原因[4]。对LNGDP和LNR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3结论

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对西安市1996-2007年的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1西安市1996-2007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协整方程知,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0.490382,即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490382%,可见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2西安市1996-2007年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由误差修正模型知,经济增长的波动取决于两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短期波动的直接影响,LNRIt的系数是0.125305,即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125305%;二是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0.644907体现了对这种偏离的调整力度,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经济系统将以0.64490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该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3.3西安市1996-2007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1年时,在94.892%的概率水平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在99.93%的概率水平下,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2年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较低,而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为89.379%,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3年时,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以上研究结果从量化角度揭示了西安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关数据说明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业与金融、钢铁、水泥、玻璃、家电等众多上下游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近几年来,房地产持续升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其进行调控,对构建和谐的房地产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政策,详细分析了国家经济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政策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急剧增温和房价的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无庸置疑,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据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对银行完全依赖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让房地产市场风险日益集中到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很容易通过银行信贷加以膨胀。当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时,一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之下,有必要用宏观经济调控来控制房地产业的泡沫成分。

一、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分析

1)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加息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对于不同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也不尽相同。负债结构不同,融资渠道不同以及资金实力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受加息的影响也不同。对于那些负债率较高,融资渠道单一,经营业绩较差的房地产企业,加息后企业的经营要面临强大的压力。

2)对消费者的影响

加息无疑会增加其还贷压力,促使某些消费者提前还贷或部分提前还贷。据新浪财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央行未来还将继续加息,而央行的连续加息,利率所提高的累积幅度让消费者的还贷成本增加了许多。

3)对房价的影响

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本文来源:文秘站 平缓。宏观金融政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真正凸现于经济发展的成效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息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购买力。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使房价回归理性。

1、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根据经济学原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对货币供应总量产生乘数效应: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乘数减小,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流通量相应以一定比率减少。但是据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并未因房价上涨、加息等因素影响而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渠道目益多样化,对银行贷款需求的占比逐步减少,因此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从而使银行减少贷款来间接调控房地产市场可能收效甚微。

1) 积极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的政策措施,对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有立竿见影的政策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0.5%能够诱发商业银行加大前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控制房地产开发和消费贷款的增长速度,进而加速和锁定近两个月来各种调控政策的政策效率。

2)消极影响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理论上可以遏制投资过快,但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风险。张家鹏指出,就目前国际市场形势来分析,中国和印度的房地产市场属于快速的上升趋势,投资回报率较高,如果央行单方面的减少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就可能给国际上的一些投资家带来机会,这样欧美大量游资将会大量涌入中国,对楼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汇率调整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也会随着汇率的变动发生改变。而我国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我国地产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对房地产业发展资金的影响

汇率预期的变动将对一国的资本化率产生重要影响。资本在国际问流动的原因是追逐利益和规避风险,因而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的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

2)对房价的影响

供需和投机是影响房价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的是供需及投机行为这两个方面。目前由于人民币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这使得大量的海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并将其快速转化为人民币资产.等待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的实现,达到获利得目的。

3)对房地产自身价值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尤其是大规模开发的高端房产,其销售市场不仅仅是局限于国内还面向国际。因而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时,对那些高端房产的自身价值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的自身价值会因为受到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而发生变化,从对拥有者会而产生额外的盈利。

3、税收政策

清算土地增值税给开发商带来的最大变数是因为拿地时间不同,成本不同,导致的税款额度不同。拿地时间较早的项目因差额巨大将支付巨额增值税成本,且拿地越早和捂地时间越长税费越高。一旦清算土地增值税开始执行,一些以长期囤积土地为获利方式的地产企业因为持有土地时间较长,差价较大,可能遭遇较大的税负压力。

4、调整住房贷款政策

这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常见的控制方法有:规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最高限额、最长期以及首期付款和分期还款的最低金额。

二、房地产企业应对对策

1、转换市场机制,开拓资金资源渠道

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首要因素,迫切需要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活动来满足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机会寻求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上市是理想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或再融资,可缓解房地产项目资金需要压力。

2、走联合开发,合作经营,集中和规模化道路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特别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

3、改善经营管理,消除短视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从长远放眼,做好项 目的长期规划,提高企业开发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把观念由做“项目”、做“产品”转到做“企业”上来。

参考文献:

[1]朱崇实. 金融法教程[m]. 北京:法律出版社,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土地、住房商品化开始实施试点改革,30年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该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房价波动极大,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社会人居住房不合理分配现象极为严重,甚至出现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情况。以我国房地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一度出现房地产业过热现象,如2007年我国房价连续5年上涨情况结束,开始产生下跌情况,特别是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跌幅已达到一半以上,交易量萎缩现象极为严重。为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笔者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等方式,按照“宏观—中观—微观—预测—战略推导”为线路,进行和谐城市构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的概况

房地产经济是指以房地产为主体,围绕房地产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产生的人和人间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有机结合房地产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房地产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经济活动与其条件都被成为房地产经济。其中房地产直接生产过程为房地产生产,房地产再生产与其实现过程为房地产流通,房地产生产目的的实现与部分直接生产过程在消费环节的延伸为房地产消费。在整个房地产经济活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体制条件。从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考察。微观层次是指将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其产生的一切经济行为与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运行。中观经济是指房地产部门经济、区域经济。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类型,房地产部门经济在与其他经济具备相同属性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特殊性及规律;各个省、市与区房地产经济被称为房地产区域经济,也可被叫做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部门。宏观层次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为主体进行考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房地产经济更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构成成分。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

“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种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对其可持久性加以重视,站在统筹关系角度分析,做好城乡规划、能源节约等工作,实现房地产建筑规划形态、住宅功能、环境效益、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

李晓云认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需求,必须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做好各方协调关系,如人口、环境与资源利用等,并始终坚守资源集约、经济效率提升等原则,实现房地产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目标。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房地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中应对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同时,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为环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能够符合环境对其发展的需求。2.房地产经济自身发展。房地产自身发展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条件,如房地产自身发展不足,将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度。基于此,在一定条件下,房地产经济必须满足自身发展要求。3.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动性,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也就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决定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房地产经济因与社会具有互动关系,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3年20%下降为2014年10.5%,为加大调整力度,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房地产图1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表2015年1到2月份开发投资进行探究,8786亿元为该时间段开发投资总额,和2014年相比,投资增速只下降了0.1%,其中住宅投资总额为5922亿元,占总投资额67.4%,增长率为9.15,回落点为0.1%,如图1所示。整体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为供过于求,为改变该现状,要求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对房地产投资问题加以重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分析

(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推动转变为全面基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并将服务提供给人们生活与有关产业发展。1.经济发展中确定房地产业重要增长点产业地位,为调整其他产业提供可靠保证;2.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和房地产数据统计的完善,各个区域数据统计工作的加强及经济数据的及时公布。通过房地产数据信息制度的建立,可将土地出让总量等行业有关数据及时公布,能够将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真实、透明与全面原则充分体现出来;3.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利用行业发展预测模型的合理构建及有关产业政策制定,可对土地供给总量、商品房供给总量加以控制,确保供求调节的平衡性;4.房地产业预警系统、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为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房地产市场控制措施

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导致大量贷款、投资人员无法正确感知风险,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投资者此时才意识到房地产投资风险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为避免银行流动性危机的出现,降低国家经济影响,必须有效控制房地产施工,规范市场行为,降低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为构建良好的发展市场,必须加强政府宣传,正确引导购房者;并对银行信贷加以严格控制,防止商品房价格背离价值现象的出现,对房地产过热现象加以控制。

(三)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战略措施

在经济核心圈位置实施大规模土地开发计划,以政府提供限价土地、大型房地产企业提供开发资金的联合开发房地产项目方式,在确保开发商获取相应利益后应对商品房价格加以限制,并利用限价出售土地的回款对项目区域政府配套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如公交体系的完善、学校医院的兴建等,以此达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战略措施

集中统一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实施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相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符。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必须以土地保护为中心,建立土地开发与经营制度,对现有土地开发投资去向合理规划,对农用土地、城市待开发土地资源加以重点保护,通过相应法律措施对土地地权关系加以处理,如占有权、使用权等。土地供应市场的统一建立,应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等特点,通过土地整治,与土地收益管理水平的提升,可实现房地产经济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分析、研究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可对市场主体行为选择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在充分发挥房地产经济功能的同时,应了解与掌握房地产经济的概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措施,实现住宅标准化,降低投资成本,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与强大支撑。

作者:张艳艳 单位:河南省省直机关房地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静岩,韩文秀.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2]侯姝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3]孔行,黄玲,于渤.区域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协调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3).

[4]王勉,唐啸峰.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张霞伟,丁姝.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对可支配支出的短期影响研究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J].品牌:下半月,2015(8).

[6]张红,李洋,张志峰.中国城市软实力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3).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凡经济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不是支柱产业也是发达的产业,其经济发展与发达房地产业对经济拉动相关。房地产业的拉动或"波及效应"特强,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房地产业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撮供物质资料,与之配合发展。

我国建筑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由其他部门和行业出售产品配合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从而"波及"、拉动其发展。

2.房地产业发展结果的房地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开发营建出了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搬家公司、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第三次产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房屋,有了房屋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提,促进其发展。

3.房地产品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波及和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房地产的消费使用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有高级低级之分,高级住宅不仅是生存资料,还是享受发展资料,世界某著名政治家说?quot;人造房屋,房屋造人"。

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就行来说、我国有些人想买车,就愁无停车之所。若住房水平提高,家有车库,想必促进轿车进家和消费。再如健身娱乐消费,不少家庭苦于住房窄小,想健身消费也不敢购置健身器械。总之,住房水平提高和居住环境改善,可促进生活消费的多方面,拉动多方面产品销售和劳务交换。

正因为房地产业发展有强烈的"波及效应",有多方面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国际上对发展房地产业有如下的统计和记录:工业发达国家房地产值增加1个单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加l、5单位到2个单位。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研究表明,我国住宅业每投入增加1亿元,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的投资,其中建材、冶金、农林业、机械工业等四部门增加投入0.70亿元。有学者估计发展房地产业直接间接可带动60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初期就指出,要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6年我国政府在制定"九五"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将"住宅和汽车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的思路。

二、我国启动房地产市场不力的诸多问题

为发展房地产业拉动国民经济,政府出台了减少税费、银行降息、公房售给个人、推行抵押贷款、开辟房屋二级市场等诸多政策措施,对促进房地产投资和发展房地产业不能说没起作用,但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我国存在不利于住房产品有效实现的根本的深层次的问题。

1.生产与消费不协调,消费率低。

发展房地产业拉动经济是有条件的,就是房地产品的实现。投资开发房地产最大的问题也是房屋实现。投资开发房地产既起需求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但又有供给效应,并且这是投资本质上的效应。若投资开发房地产不能产生需求效应,不能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只起饮鸩止渴作用,并加剧国民经济中房地产品积压。若投资开发房地产品有需求效应,能顺畅出售,对国民经济的拉动的乘数便大,房地市场供需运行保持良性状态。

但投资开发房地产品有需求效应,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大,必须国民有合理的最终消费率和有货币购买力。然而我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额也不断增长,但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1996年与1981年比,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下降10.6个百分点。原因在于1986年到199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少4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少2.6个百分点。于是导致这个时期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时期的平均水平下降12个百分点;1998年这一比重为41.4%,比"六五"期间平均水平下降近2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进行一次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消费率一般为61%,1997年我国人均GDP为860美元,但我国的消费率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我国消费率如此之低。是长期以来实行低工资和人们的收入增长率落后于GDP增长率积累而成的。这种情况导致产品积压,影响再生产顺畅进行。就拿开发出的住房讲,改革初城镇人均住房3个多平方米,现在不少城镇人均已超过l0平方米,并且房价翻了几番。然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到1997年只增长2.11倍,而现在各地还在大量投资开发。生产与消费不协调,消费率过低,是房地产难以启动的症结所在。

2.住房融资体制的转换不对称。

改革前我国实行低工资制,职工和干部的劳动报酬实际上是以货币工资和实物报酬两种形式付给的。货币工资管吃、穿,实物报酬管住房、医疗、学习等。这与当时"一大二公"的左的思想、体制相适应。产品价值(c+v+m)中的v人为缩小,m人为扩大,职工住房基金等由扩大了的m收归财政,国家公共融资建房,住房国家所有,职工无偿使用。住房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转换财政公共融资体制为个人融资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住房基金进入职工工资,由职工个人融资到市场购房消费,政府再不福利实物分房。现在房改中也正是这样在改,一方面给职工住房补贴,一方面要职工货币购房。但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不对称不协调,职工货币购房是马上要将钱拿出来,而政府给职工的工资补贴是雷声大、雨点小。试想现在除沿海城市外,全国绝大多数城镇的年均职工收入才几千元左右,前几年更低。现在突然一下要拿出几万元、十几万元购房确有困难。就是实行抵押贷款,一个月支付本息几百元,不少职工也望而生畏,银行也不敢贷放。本来消费率过低,加之住房融资体制转换不对称,使房地市场的启动更加困难。

3."二律背反"和人们心理预期失衡。

当今要让人们乐于投资购房和启动房地产,关键在于居民心理预期信心十足,消除购房的心理障碍,对未来收支充满信心。但要居民对未来有信心,应有适当的消费政策、制度。消费政策说到底只能调节两个平衡关系:一是个人的金融资产用于投资与用于消费的平衡关系;二是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平衡关系。用于投资多就用于消费少,用于近期消费多就用于远期消费少。

但现在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励人们投资股票,解决国有企业的筹资问题,变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以各传媒宣传鼓励人们到市场购置相对过剩商品,鼓励人们旅游花钱。一方面让人们快花钱,现在就花钱,购买市场当期消费相对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又推出房改、医改、教育改,特别是购房,为远期消费负更多责任。一方面是下岗、就业难,收入预期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支出预期增多,居民对未来收支的心理预期失去信心。政府政策将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难题和解决房屋积压问题,都压在银行储蓄存款6万亿上。

这里不谈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因素,也不谈80%居民只占储蓄存款20%,仅就我国12.5亿人口,人均存款才5000元左右,家平(3.8人)才1.7万元,一般居民家庭户平存款就更少了。在收入预算减少,支出预期增加,就是实行抵押贷款购房,人们对购房也拘谨起来,即使家庭有少量存款,居民为了生活安全,储蓄谨慎功能就起主导作用,不敢贸然取出购房。

4.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在我国一个人均GDP处于低水平的国家,当前最终消费水平58.8%,居民消费水平47.5%的明显偏低情况下,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又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对全国3.5万户城镇居民和7万户农民抽样调查证实,199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83元,人均生活费收入3893元,均比1994年实际增长4.9%。199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又均比1995年实际增长4%以上。但与此同时在人均收入增长中居民收入的减收面又不断扩大。199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减收面为37.9%,比1993年同期扩大2.7个百分点;199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近5个百分点的同时,却有41%居民收入减少,比1994年居民减收面又扩大了。特别是减收面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中。1997年到1998年我国城镇人均收入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收入减少,减收面仍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甚至差距悬殊。这种收入差距表现在不同群体间,例如私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里雇主收入一般为普通工人的10倍,有的高达100倍以上。

有人估计现在我国百万富翁超过百万户,并有10多个超过亿元的富翁。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表现在我国的基尼系数上,20世纪80年代为28.8,90年代为38.8,贫富差距扩大。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反映在居民储蓄存款中,占人口总数20%的富人,拥有6万亿存款的80%,而占人口总数80%的居民,仅只有6万亿存款的20%。

生活消费支出中呈现规律是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率高于高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率。据1996年对36370户和1997年对37890户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也证实以上原理。1996年到1997年我国最低收入户消费支出增长率为0.25%,最高收入户消费支出增长率为12.78%,从纵向可以看出在人们收入提高过程中,消费支出的绝对额相应增长。但是最低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收入户的需求弹性系数,即消费支出增长率与全部收入增长率之比,最低收入户为2.5,最高收入户为1.13。这就是说前者增长的收入比后者增长的收入,有更大的比例用于消费支出。而我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近几年减收面扩大,且减收面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中,增收面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这就导致1981年到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84下降到0.64。

就对房地产的购置和房地产的启动而言,住房条件差,急于购房的低收入群体,虽收入需求弹性系数大,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无能力购房,而收入分配中增收主要集中的高收入群体,有购房能力,但他们的需求弹性系数小,边际消费倾向低,住房条件也相对好,不急于购房。于是开发出的房屋难以实现,房地产难以启动。

三、启动我国房地产业的构想

1.继续实施反衰退和调节经济周期的政策措施。

启动房地产,我们认为应区别一般政策措施和针对实际的特别方略。前段时间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应该看到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国家反衰退和调节经济周期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的做法;例如降低银行利息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和鼓励银行放款、扩大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和增强居民购买力、减轻税费、鼓励居民投资股票、债券等等政策措施,对阻止物价继续下跌和低迷,防止国民经济不振和衰退,调节国民经济增长态势和稳定发展,从不同角度起着作用。当然也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了不同程度调节作用。因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寒暑表"的关系。今后,无论是为国民经济走出低谷,还是为启动房地产都需要继续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措施。

然而由于存在前述的不利房地产实现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这些多年积累起来的问题也不是短期马上可以解决的,所以启动房地产仅仅依靠前述一般政策措施,不会理想,不会较快见效。例如: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落后于GDP增长率所形成的过低消费率,造成的居民购房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不可能在一两年通过提高工资,增加收入,补足占GDP近14个百分点,达到居民消费率60%的合理比例。因为这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要有一个复杂过程。除了逐年提高在职职工工资,还要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还要发展小城镇;要增加就业又有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到合理,而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又有赖政策制定和实施时间和过程。

要较快启动房地产,除继续实施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政策以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施一些特别方略。

2.有针对性的启动房地产的近期方略。

(1)抓住收入水平较高群体,以税收配合启动房地产。目前我国银行6万亿储蓄存款,如果做具体分析,就不能简单说居民无购房能力,或有钱不敢花的结论。这6万亿存款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为高收入或较高收入阶层所有。

据《经济日报》1999年5月20日头版郭克莎的文章"怎样看待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增长"所述:"目前我国科技教育界已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高收入阶层,他们拥有的银行存款在居民储蓄总额中估计占20%左右。"知识分子的住房条件要改善,政府极为重视,他们自己也企盼住房水平提高和居住环境改善。知识分子的收入不仅稳定且快速增长,对未来收支的心理预期也充满信心。如果政府以优惠价格批租出让一些环境较好土地,开发营建一些高档公寓、连体别墅,并以减免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的个人所得税相配合,他们应会乐意投资购房。这不仅能启动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大,还能改善知识分子生活工作条件,还有利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服务体系社会化。

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等更是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住房有显示社会地位的功能。政府若能批租出让一些环境优雅的土地,开发营建出高水平的别墅,并冠以"企业家花园"、"明星别墅苑",并完善配套"交流中心"、"谈判中心"、"社交场所"、娱乐宫、购物大厦,这里既居住环境优雅,又显示他们名誉和地位,还有利他们进行经营情报交流和社会交往。如果加上政府减免个人所得税、部分私营企业所得税相配合,他们便会乐意投资购置。

(2)抓住高校服务体系社会化,开发学生公寓及其生活配套设施肩动房地产。教育部计划今后五年连续扩招,到2005年达到在校学生1000万,赶上高校学习青年世界平均15%的水平。教育制度改革要求高校服务体系社会化,并到2005年达到师生比例为1:14。这一改革给房地产开发带来了机遇,大有可为。一个大学生每年正常消费(包括学费)1万元,千万大学生计1000亿元。仅就学生公寓讲,每个学生5平方米(包含厕所、洗漱间),就得兴建、改建5000万平方米;另外还要兴建、改建供千万大学生生活的食堂、洗理、娱乐、购物、通讯的配套房屋以及为他们服务的相关人员的生活用房。学生公寓及配套房屋的开发,是只愁开发营建而不愁销售租赁,不存在房屋价值实现难的问题。

目前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武汉市更有高达40%的储户是为了教育而存款。1998年12月武汉某高校房地产专业对该校200名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愿选择一室一厅兼卫生间居住的有90人,占47%;愿选择两室一厅兼卫生间居住的有60人,占32%;愿选择单间兼卫生间居住的有30人,占15%;愿选择单间与公用卫生间的有11人,占6%。但该校学生现在普通是6-8人一室,内廊式的布局学生宿舍,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之中,急待居住学生公寓。1999年上海菜大学新建学生公寓只能入住180名,而报名要求入住的学生多达1400人,公寓成为抢手货。凡此说明无论是新开发、改造,还是现在空置房的销售,抓住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启动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都大有可为。

(3)用房地产业的广义概念发展房地产业,启动房地产。现在不少人在启动房地产和发展房地产业问题上,思考仅局限于造房与卖房,苦于房屋难实现。若从房地产业的广义概念出发,便思路洞开,别有天地。房地产业性质是商业服务业,本质上属于第三次产业。它是以房地的交换流通为主,兼房地再生产过程的投资开发、消费使用两头,并为房地流通、投资开发、消费使用提供技术、中介、劳务的服务的产业。因而房地产业内部的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广。若从房地产业内涵全面考虑问题来发展房地产业,不仅有利于房地市场的健全完善,有利房地产开发和出售,而且也有助房地产启动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就以房屋在使用消费中的装饰行业讲,无论创造的产值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都不可小视。现在城市搬迁新住房进行装修投资,少则几万,多则十万、十几万元,甚至有个别的装修投资大于购房投资。不少不服新房的家庭,为改善居室环境,也在投资万元、几万元装修。

在武汉"99国际室内装饰博览会"上,湖北省经贸委主任谷玉川算了一笔账说,全省城市有700万个家庭,按每年1/20家庭进行装修,每户平均投资2万元,每年工程总量达60个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湖北省家庭装饰行业以每年15%一20%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将达400亿元产值。还应看到由于当前装修市场散兵游勇多、技术水平低、欺诈现象常有,不少家庭想装饰怕花钱买气受,正等待观望。若装饰市场规范,形成大规模高技术有信誉的公司为市场主体,人们出了钱能真正买到装饰享受,装修市场潜力更大。再譬如,现在不少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不全,居住服务缺乏,生活不方便。这些配套房屋开发和居住服务的完善,也是房地产业发展。

凡此等等房地产业活动领域,都是需要资金投入、劳力投入、物资器材投入,对启动房地产业有利,也有助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还可解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4)对货币购房全面理解来启动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货币购房,就是废止单位实物福利分房,职工以自己的货币收入去解决住房问题。其实质是废除福利分房消费,以劳动收入交换住房。至于居民获得住房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他可以以自己的货币到市场购现房或期房,可以以自己的其他财产换取住房,可以买建材和劳力建房,可以合作建房,也可租房,可以单位集资建房。这些形式都是货币购房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对福利分房消费的革命。现在有些单位土地宽阔,职工愿集资建房,只要国家财政不支出,单位不补贴,应可继续集资建房。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1篇

我国建筑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由其他部门和行业出售产品配合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从而"波及"、拉动其发展。

2.房地产业发展结果的房地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开发营建出了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搬家公司、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第三次产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房屋,有了房屋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提,促进其发展。

3.房地产品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波及和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房地产的消费使用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有高级低级之分,高级住宅不仅是生存资料,还是享受发展资料,世界某著名政治家说?quot;人造房屋,房屋造人"。

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就行来说、我国有些人想买车,就愁无停车之所。若住房水平提高,家有车库,想必促进轿车进家和消费。再如健身娱乐消费,不少家庭苦于住房窄小,想健身消费也不敢购置健身器械。总之,住房水平提高和居住环境改善,可促进生活消费的多方面,拉动多方面产品销售和劳务交换。

正因为房地产业发展有强烈的"波及效应",有多方面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国际上对发展房地产业有如下的统计和记录:工业发达国家房地产值增加1个单位,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加l、5单位到2个单位。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研究表明,我国住宅业每投入增加1亿元,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的投资,其中建材、冶金、农林业、机械工业等四部门增加投入0.70亿元。有学者估计发展房地产业直接间接可带动60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初期就指出,要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6年我国政府在制定"九五"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将"住宅和汽车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的思路。

二、我国启动房地产市场不力的诸多问题

为发展房地产业拉动国民经济,政府出台了减少税费、银行降息、公房售给个人、推行抵押贷款、开辟房屋二级市场等诸多政策措施,对促进房地产投资和发展房地产业不能说没起作用,但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我国存在不利于住房产品有效实现的根本的深层次的问题。

1.生产与消费不协调,消费率低。

发展房地产业拉动经济是有条件的,就是房地产品的实现。投资开发房地产最大的问题也是房屋实现。投资开发房地产既起需求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但又有供给效应,并且这是投资本质上的效应。若投资开发房地产不能产生需求效应,不能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只起饮鸩止渴作用,并加剧国民经济中房地产品积压。若投资开发房地产品有需求效应,能顺畅出售,对国民经济的拉动的乘数便大,房地市场供需运行保持良性状态。

但投资开发房地产品有需求效应,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大,必须国民有合理的最终消费率和有货币购买力。然而我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额也不断增长,但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1996年与1981年比,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下降10.6个百分点。原因在于1986年到199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少4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少2.6个百分点。于是导致这个时期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时期的平均水平下降12个百分点;1998年这一比重为41.4%,比"六五"期间平均水平下降近2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进行一次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消费率一般为61%,1997年我国人均GDP为860美元,但我国的消费率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我国消费率如此之低。是长期以来实行低工资和人们的收入增长率落后于GDP增长率积累而成的。这种情况导致产品积压,影响再生产顺畅进行。就拿开发出的住房讲,改革初城镇人均住房3个多平方米,现在不少城镇人均已超过l0平方米,并且房价翻了几番。然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到1997年只增长2.11倍,而现在各地还在大量投资开发。生产与消费不协调,消费率过低,是房地产难以启动的症结所在。

2.住房融资体制的转换不对称。

改革前我国实行低工资制,职工和干部的劳动报酬实际上是以货币工资和实物报酬两种形式付给的。货币工资管吃、穿,实物报酬管住房、医疗、学习等。这与当时"一大二公"的左的思想、体制相适应。产品价值(c+v+m)中的v人为缩小,m人为扩大,职工住房基金等由扩大了的m收归财政,国家公共融资建房,住房国家所有,职工无偿使用。住房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转换财政公共融资体制为个人融资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住房基金进入职工工资,由职工个人融资到市场购房消费,政府再不福利实物分房。现在房改中也正是这样在改,一方面给职工住房补贴,一方面要职工货币购房。但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不对称不协调,职工货币购房是马上要将钱拿出来,而政府给职工的工资补贴是雷声大、雨点小。试想现在除沿海城市外,全国绝大多数城镇的年均职工收入才几千元左右,前几年更低。现在突然一下要拿出几万元、十几万元购房确有困难。就是实行抵押贷款,一个月支付本息几百元,不少职工也望而生畏,银行也不敢贷放。本来消费率过低,加之住房融资体制转换不对称,使房地市场的启动更加困难。

3."二律背反"和人们心理预期失衡。

当今要让人们乐于投资购房和启动房地产,关键在于居民心理预期信心十足,消除购房的心理障碍,对未来收支充满信心。但要居民对未来有信心,应有适当的消费政策、制度。消费政策说到底只能调节两个平衡关系:一是个人的金融资产用于投资与用于消费的平衡关系;二是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平衡关系。用于投资多就用于消费少,用于近期消费多就用于远期消费少。

但现在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励人们投资股票,解决国有企业的筹资问题,变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以各传媒宣传鼓励人们到市场购置相对过剩商品,鼓励人们旅游花钱。一方面让人们快花钱,现在就花钱,购买市场当期消费相对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又推出房改、医改、教育改,特别是购房,为远期消费负更多责任。一方面是下岗、就业难,收入预期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支出预期增多,居民对未来收支的心理预期失去信心。政府政策将解决当前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难题和解决房屋积压问题,都压在银行储蓄存款6万亿上。

这里不谈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因素,也不谈80%居民只占储蓄存款20%,仅就我国12.5亿人口,人均存款才5000元左右,家平(3.8人)才1.7万元,一般居民家庭户平存款就更少了。在收入预算减少,支出预期增加,就是实行抵押贷款购房,人们对购房也拘谨起来,即使家庭有少量存款,居民为了生活安全,储蓄谨慎功能就起主导作用,不敢贸然取出购房。

4.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在我国一个人均GDP处于低水平的国家,当前最终消费水平58.8%,居民消费水平47.5%的明显偏低情况下,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又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对全国3.5万户城镇居民和7万户农民抽样调查证实,199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83元,人均生活费收入3893元,均比1994年实际增长4.9%。199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又均比1995年实际增长4%以上。但与此同时在人均收入增长中居民收入的减收面又不断扩大。199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减收面为37.9%,比1993年同期扩大2.7个百分点;199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近5个百分点的同时,却有41%居民收入减少,比1994年居民减收面又扩大了。特别是减收面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中。1997年到1998年我国城镇人均收入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收入减少,减收面仍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甚至差距悬殊。这种收入差距表现在不同群体间,例如私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里雇主收入一般为普通工人的10倍,有的高达100倍以上。

有人估计现在我国百万富翁超过百万户,并有10多个超过亿元的富翁。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表现在我国的基尼系数上,20世纪80年代为28.8,90年代为38.8,贫富差距扩大。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反映在居民储蓄存款中,占人口总数20%的富人,拥有6万亿存款的80%,而占人口总数80%的居民,仅只有6万亿存款的20%。

生活消费支出中呈现规律是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率高于高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率。据1996年对36370户和1997年对37890户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也证实以上原理。1996年到1997年我国最低收入户消费支出增长率为0.25%,最高收入户消费支出增长率为12.78%,从纵向可以看出在人们收入提高过程中,消费支出的绝对额相应增长。但是最低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收入户的需求弹性系数,即消费支出增长率与全部收入增长率之比,最低收入户为2.5,最高收入户为1.13。这就是说前者增长的收入比后者增长的收入,有更大的比例用于消费支出。而我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近几年减收面扩大,且减收面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中,增收面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这就导致1981年到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84下降到0.64。

就对房地产的购置和房地产的启动而言,住房条件差,急于购房的低收入群体,虽收入需求弹性系数大,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无能力购房,而收入分配中增收主要集中的高收入群体,有购房能力,但他们的需求弹性系数小,边际消费倾向低,住房条件也相对好,不急于购房。于是开发出的房屋难以实现,房地产难以启动。

三、启动我国房地产业的构想

1.继续实施反衰退和调节经济周期的政策措施。

启动房地产,我们认为应区别一般政策措施和针对实际的特别方略。前段时间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应该看到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国家反衰退和调节经济周期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的做法;例如降低银行利息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和鼓励银行放款、扩大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和增强居民购买力、减轻税费、鼓励居民投资股票、债券等等政策措施,对阻止物价继续下跌和低迷,防止国民经济不振和衰退,调节国民经济增长态势和稳定发展,从不同角度起着作用。当然也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了不同程度调节作用。因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寒暑表"的关系。今后,无论是为国民经济走出低谷,还是为启动房地产都需要继续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措施。

然而由于存在前述的不利房地产实现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这些多年积累起来的问题也不是短期马上可以解决的,所以启动房地产仅仅依靠前述一般政策措施,不会理想,不会较快见效。例如: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落后于GDP增长率所形成的过低消费率,造成的居民购房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不可能在一两年通过提高工资,增加收入,补足占GDP近14个百分点,达到居民消费率60%的合理比例。因为这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要有一个复杂过程。除了逐年提高在职职工工资,还要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还要发展小城镇;要增加就业又有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到合理,而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又有赖政策制定和实施时间和过程。

要较快启动房地产,除继续实施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政策以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施一些特别方略。

2.有针对性的启动房地产的近期方略。

(1)抓住收入水平较高群体,以税收配合启动房地产。目前我国银行6万亿储蓄存款,如果做具体分析,就不能简单说居民无购房能力,或有钱不敢花的结论。这6万亿存款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为高收入或较高收入阶层所有。

据《经济日报》1999年5月20日头版郭克莎的文章"怎样看待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增长"所述:"目前我国科技教育界已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高收入阶层,他们拥有的银行存款在居民储蓄总额中估计占20%左右。"知识分子的住房条件要改善,政府极为重视,他们自己也企盼住房水平提高和居住环境改善。知识分子的收入不仅稳定且快速增长,对未来收支的心理预期也充满信心。如果政府以优惠价格批租出让一些环境较好土地,开发营建一些高档公寓、连体别墅,并以减免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的个人所得税相配合,他们应会乐意投资购房。这不仅能启动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大,还能改善知识分子生活工作条件,还有利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服务体系社会化。

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等更是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住房有显示社会地位的功能。政府若能批租出让一些环境优雅的土地,开发营建出高水平的别墅,并冠以"企业家花园"、"明星别墅苑",并完善配套"交流中心"、"谈判中心"、"社交场所"、娱乐宫、购物大厦,这里既居住环境优雅,又显示他们名誉和地位,还有利他们进行经营情报交流和社会交往。如果加上政府减免个人所得税、部分私营企业所得税相配合,他们便会乐意投资购置。

(2)抓住高校服务体系社会化,开发学生公寓及其生活配套设施肩动房地产。教育部计划今后五年连续扩招,到2005年达到在校学生1000万,赶上高校学习青年世界平均15%的水平。教育制度改革要求高校服务体系社会化,并到2005年达到师生比例为1:14。这一改革给房地产开发带来了机遇,大有可为。一个大学生每年正常消费(包括学费)1万元,千万大学生计1000亿元。仅就学生公寓讲,每个学生5平方米(包含厕所、洗漱间),就得兴建、改建5000万平方米;另外还要兴建、改建供千万大学生生活的食堂、洗理、娱乐、购物、通讯的配套房屋以及为他们服务的相关人员的生活用房。学生公寓及配套房屋的开发,是只愁开发营建而不愁销售租赁,不存在房屋价值实现难的问题。

目前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武汉市更有高达40%的储户是为了教育而存款。1998年12月武汉某高校房地产专业对该校200名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愿选择一室一厅兼卫生间居住的有90人,占47%;愿选择两室一厅兼卫生间居住的有60人,占32%;愿选择单间兼卫生间居住的有30人,占15%;愿选择单间与公用卫生间的有11人,占6%。但该校学生现在普通是6-8人一室,内廊式的布局学生宿舍,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之中,急待居住学生公寓。1999年上海菜大学新建学生公寓只能入住180名,而报名要求入住的学生多达1400人,公寓成为抢手货。凡此说明无论是新开发、改造,还是现在空置房的销售,抓住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启动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都大有可为。

(3)用房地产业的广义概念发展房地产业,启动房地产。现在不少人在启动房地产和发展房地产业问题上,思考仅局限于造房与卖房,苦于房屋难实现。若从房地产业的广义概念出发,便思路洞开,别有天地。房地产业性质是商业服务业,本质上属于第三次产业。它是以房地的交换流通为主,兼房地再生产过程的投资开发、消费使用两头,并为房地流通、投资开发、消费使用提供技术、中介、劳务的服务的产业。因而房地产业内部的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广。若从房地产业内涵全面考虑问题来发展房地产业,不仅有利于房地市场的健全完善,有利房地产开发和出售,而且也有助房地产启动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就以房屋在使用消费中的装饰行业讲,无论创造的产值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都不可小视。现在城市搬迁新住房进行装修投资,少则几万,多则十万、十几万元,甚至有个别的装修投资大于购房投资。不少不服新房的家庭,为改善居室环境,也在投资万元、几万元装修。

在武汉"99国际室内装饰博览会"上,湖北省经贸委主任谷玉川算了一笔账说,全省城市有700万个家庭,按每年1/20家庭进行装修,每户平均投资2万元,每年工程总量达60个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湖北省家庭装饰行业以每年15%一20%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将达400亿元产值。还应看到由于当前装修市场散兵游勇多、技术水平低、欺诈现象常有,不少家庭想装饰怕花钱买气受,正等待观望。若装饰市场规范,形成大规模高技术有信誉的公司为市场主体,人们出了钱能真正买到装饰享受,装修市场潜力更大。再譬如,现在不少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不全,居住服务缺乏,生活不方便。这些配套房屋开发和居住服务的完善,也是房地产业发展。

凡此等等房地产业活动领域,都是需要资金投入、劳力投入、物资器材投入,对启动房地产业有利,也有助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还可解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4)对货币购房全面理解来启动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货币购房,就是废止单位实物福利分房,职工以自己的货币收入去解决住房问题。其实质是废除福利分房消费,以劳动收入交换住房。至于居民获得住房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他可以以自己的货币到市场购现房或期房,可以以自己的其他财产换取住房,可以买建材和劳力建房,可以合作建房,也可租房,可以单位集资建房。这些形式都是货币购房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对福利分房消费的革命。现在有些单位土地宽阔,职工愿集资建房,只要国家财政不支出,单位不补贴,应可继续集资建房。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规模经济;途径;支撑要素

一、房地产规模经济概念

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包括各种专业公司和联合公司的规模)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资源贮备、开发建设、资金、人才规模。它表明开发建设诸要素以及开发建设的房屋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集中程度。根据这种集中程度,一般可以把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划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划分房地产企业规模的标准,既可用劳动力、资金来划分;也可用其完成的开发量或正在开发的数量划分;也可用其中两个以上的要素同时作为划分的标准。

二、房地产规模经济要求

1.房地产企业初始规模的确定。为了确定房地产企业的适宜规模,必须首先确定房地产企业的起始规模。起始规模是经济合理条件下的最小开发建设规模,是确定房地产企业最适宜规模的基础。起始规模应保证房地产开发建设各环节中的人才、资金、资源、设备等,并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起始规模的合理确定,是决定投资房地产开发的重要依据。当房地产项目的最小规模低于起始规模时,不宜投入开发,而开发规模大于起始规模时,则应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身条件以及其他条件,按不同的规模,组成开发建设的合理性方案,并选择最优规模。由于房地产的区域性非常强,加上东部与西部差异,城市与县镇差异。因此很难准确确定具体的初始规模。原则上,在大中型城市,以中型房地产企业开发规模较为适当;在小型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以小型较为适合。

2.企业最适宜规模的确定。在某一地建立房地产企业规模,并非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就越好。还必须根据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情况而定。为了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最适应开发规模,需要以企业最适宜规模为核算评价的标准,企业最适宜规模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内开发建设过程,管理组织最为合理,各种生产要素能充分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规模。如果企业规模超过了企业最适宜规模的界限,投资和劳动力消耗的增加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将呈递减趋势。由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各种社会化分工合作机制的建立,如前期有顾问策划公司、工程有招投标的公司、监理公司、宣传有广告策划公司、销售有营销中介公司。企业从人员数量上考虑,大型企业人才数量只需要中型企业人数,中型企业人数只需要小型企业人员,没有必要搞小而全、大而全。

确定企业最适宜规模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的技术经济特点合理选择。最常用的是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消耗类指标和效益指标的对比分析,在盈亏平衡的基础上不同规模方案进行比较,确定企业最佳开发建设规模。当前企业最适宜规模应当以所拥有的资金、土地资源作为衡量标准。

3.企业最优规模的选择。企业最适宜规模是计算企业规模的依据,但并不是选定的企业实际规模。在选择企业的实际规模时,要根据社会需求量的大小,在企业起始规模和最适宜规模之间,经过多方案的对比分析来确定。比较企业的不同方案,一般是采取计算同一年开发建设成本与基建投资额之和来进行。总费用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房地产规模经济实现途径

1.房地产企业购并是资本集中的有效手段。低价收购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使购并企业获得的资产大大超过购并成本和购并价格,或超过新建企业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实施购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机。获取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动机。企业购并可能以直接实现规模经济,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自身内部扩张,逐步增扩股,增大股本结构,实现扩张,并以实现滚动开发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2)横向购并中的规模经济。横向购并是同一产业中生产同类或存在替代关系的企业之间购并,具有直接的规模经济效果;(3)纵向购并中的规模经济。企业纵向购并的规模经济实现也必须首先具备上述企业规模经济的支撑条件,否则,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误区;(4)混合购并中的规模经济要获得混合购并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果,构成企业规模经济的各种支撑条件也是必不可缺的。

2.房地产规模经济也可以在政府统一运作下完成。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成前期土地的规模开发。然后通过土地招投标市场,按照规划片区由各开发企业在竞标所得的地块上进行组团式或居住小区式开发。较为成功的实例就是南京市开发建设的“月牙湖小区”。它由建委、国土、规划局等部门按照南京市居民高尚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统一进行布局,综合配套,由十几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组团式、居住小区规模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企业战略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的联合体称为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罗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起,战略联盟在西方和日本企业界得到迅速发展。战略联盟是一种关系松散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不具有传统企业那样明确的层级和边界,对于联盟中的各方而言都十分机动灵活。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践中,这优势互补的组织形式具有较高的效率。由于房地产的区域性很强,因此战略联盟中的各方可以通过相互间的网络进入对方的地区市场。这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军外地市场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同时,战略同盟可以克服较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双方招投标大型土地项目资金不足的劣势,在大型国有土地招投标中避免残酷竞争,哄抬地价,提高土地投资成本,达到规模经济,战略同盟各方共盈的目的。

四、房地产规模经济的支撑要素

从企业内部来看,构成规模经济的主要支撑条件是:

1.拥有土地资源的支撑。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不仅是房地产业的直接开发和经营的对象,同时也是各类房屋建筑不可缺的基础载体。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却可以作为未被开发的原始形态而独立存在,可以说土地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万源之本,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房地产企业仅能依据开发建设项目用地性质的不同,购得40~70年的土地使用权(依用地性质不同而分),而土地使用权的一次性周期长达40~70年,因此,要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经济,必须在其可预见的预见期里,充分贮备土地资源。如果没有土地只能是空谈规模经济。

2.资金支撑。资金是房地产血液,房地产规模经济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通过资金参与控制更多的具有规模经济的开发项目,即房地产规模经济离不开庞大的资本投入。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积聚能力,以及进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能力,就其成为能否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支撑条件。

3.企业家能力的支撑。当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规模以算术级数或几何级数增长时,特别是当房地产企业通过横向、纵向及混合购并若干企业,实现房地产企业规模急剧扩张时期,其管理的复杂程度、组织协调工作量会呈几何级数增加。对房地产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企业的外部来看,构成规模经济主要支撑条件是:

1.政府政策。房地产业是一个由政府政策高度垄断性行业,是一个受政府政策影响,对政策敏感性极大的产业。由于政府严格控制着房地产一级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使得它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它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平衡位置,决定了价格走向。作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紧密相关,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市场规模支撑。市场规模即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量的大小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由于规模经济是房地产开发的明显趋势。但由于其受市场容量的限制,即受开发建设地区人口因素影响。因此,并非开发建设规模越大越好,随着规模的扩大会出现规模效益递减情况。笔者根据多年房地产开发实践,提出如下规模:在中、小型城市(人口规模:50万人~100万人)一般不宜进行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在大、中型城市(人口规模:150万人~300万人)一般宜进行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在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大于500万人)一般宜进行特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开发规格以居住区为宜(建筑面积为50万m2~150万m2),资金筹措按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标准。

上述仅是相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就各级地方政府而言,本着经营城市考虑,其开发规模应适当地提高一个档次,以利于城市综合布局。

3.市场范围支撑。市场范围与市场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市场范围大,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反之,市场范围小,市场规模也会随之缩小。市场范围,即房地产企业开发商品房的销售范围,是一个市场空间概念。由于房地产所特有的地域性强,使用权得其开发建设的商品房一般不会超出以地级市、县级市销售的范畴。因此,在某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随该城市地域的扩张,城市化的进程而市场范围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无限扩大,也会陷入规模不经济。

此外,由于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因此其房地产市场范围不尽相同。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其城市吸引力越强,人口流动性越大,人口聚集性越强,市场范围就越大。

4.产业及产品差别。规模经济并非是适用于所有产业与产品的概念。在房地产产业经济运作中,有些商品房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有些商品房的规模经济效益则不十分明显,甚至不存在规模经济性。

参考文献:

1.乔梁.规模经济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3篇

市场经济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换的行为体现。与之相反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意味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必须依政府的计划行事,每单交易要按照计划进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已证明了中央计划经济的路走不通,以及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能自由交换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给了企业家许多自,意味着将原来的中央计划体制,改为企业部分计划体制,由每个企业决定和计划该生产什么、何时生产。当然,也给了普通个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是相互合作。市场的发展,将专业进行细分,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到各方参与方:投资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等。各企业间是合作关系。同时企业与雇员之间,也是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的合作关系,雇员以自己的才能与劳动得到企业的雇佣工资。企业内各部门间围绕着企业的主体目标进行合作。

2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经济学中的成本意味着“节俭”。因为资源的有限,就必须有以“节俭”为目的的成本管理。成本可以分为会计成本、经济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等,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是成本。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包含各部分成本:有融资时的资金成本、项目的建造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成本,以及隐形的沟通成本、因失误造成的沉没成本等等。管理学学者彼得•德鲁克曾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每个环节的资金花费,便是成本。成本的发生伴随着决策。当企业在决定投资某个项目时,就意味着成本的发生。虽然在投资这个还是那个项目经过详细的测算,但仍然是主观的判断。而接下来的成本管理,只能在决定投资多少的额度之下,管理好这个额度以保证利润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等同于成本控制。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各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投资阶段的成本概算、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施工前的招标合约管理、施工阶段的预结算。以“预算不超概算、结算不超预算”为原则,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由侧重施工预结算管理向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控制转变。

3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市场经济思维

3.1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1.1目标成本的概念目标成本,顾名思议,是估算一个项目将要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目标值,以保证项目利润目标的实现。目标成本的数据来源于经验值的积累。企业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对一些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这些数据。完整的目标成本应包含项目发生的所有费用,通过将目标成本根据成本科目分解为13项费用。

3.1.2体系的建立目标成本的目的是要保证成本的控制,因而要把成本管理各阶段进行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以项目目标成本表划分,进行招标的招标控制价和合约规划管理,保证每份合同有规划、价格有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签证变更和沉没成本要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成本数据的连续性。同时房地产成本管理不仅是成本部门和成本人员的工作,更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要涉及到财务、项目管理等各职能部门在计划运营的管理下,协调各部门资源,降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3.2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竞争、合作

3.2.1企业内的运营市场经济,意味着知识的分散性,认识若干事物取决于面对事物的人,准确来说,它们分散于每个人的大脑中。专业化的分工,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一个造价工程师,他可以通过为地产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换取机械工程师们制造的汽车,而不用他亲自动手去制造一辆汽车。而且就制造一辆汽车来说,它也涉及到广泛的行业,如矿业、石油、塑胶、机械、电子、玻璃等成百上千种行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庞大的部门或者企业,只有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形成流水式的作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就如现在汽车制造业,在流水线上有若干工种配合,每个工种只做一小部分专业工作,然后越来越熟练,就会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分工让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因为一个人反复做同一件事情自然会越来越熟练。但是专业化的分工之下,也可以造成封闭的、工具化的头脑。在工作之余或者过程中,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自我更新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不想成为这个工业化时代在自己专业聪明,却在专业之外的事务一无所知的人,更需如此。正是由于专业划分的优缺点,需要企业运营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个人在资源整合中通过其他专业化人员的帮助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中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而知识的分散性又让企业内部的合作、协调变得非常重要。

3.2.2产业链的竞争、合作市场经济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竞争。在市场中,总体来说,只有那些能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竞争让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提出当企业内部成本小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时,形成企业。在市场中,房地产企业将一些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等纳入企业内部,实现纵向一体化管理;也有精简企业业务,仅作投资部门,将项目外包建设的。本文章不做讨论是企业越做越全,还是精简业务更好。两者无论哪种形式,都要保证企业的利润目标。而利润的实现,需要项目全过程中各方的合作和竞争。

4某房地产企业内两个项目成本管理对比

4.1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减少合同发生数量A项目建设周期为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项目开发时间较早,未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造成项目内工程界面划分不清楚,产生大量交接工序的专业和零星分包工程。B项目建设周期为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项目立项时建立目标成本,至2015年3月已发生合同94项,根据目标成本规划预期将发生合同148项,该项目预估共发生242项合同。每产生一项合同,意味着造价工程师需完成清单、标底编制、招标工程师需组织招标谈价、合约工程师需制作合同,由此带来的企业内部成本的增加。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提前规划项目发生各项费用,做好各工序交界面的划分,减少专业和零星合同的发生。

4.2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控制合同金额A项目属于成本核算型,即在工程发生后通过控制签证、结算金额,降低成本。而B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在方案设计阶段测算成本,以预留成本金额作为招标控制价,若超出预留金额则修改设计方案或增加投标单位重新招标,降低合同金额,变事后被动型为事前控制型。

4.3与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价格B项目主要施工材料:涂料、瓷砖、洁具、灯具、门等与专业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用“甲指材”模式,指定施工材料的供货商。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通过长期合作,可降低材料价格;另一方面保证了材料供应质量。

5总结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4篇

考试方法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提高平时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课程时怀着好奇的学习心态,但不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课后作业的安排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习重点,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进步的过程。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不应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机会,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掌握广度和深度上、在学习方法的把握上、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在集体合作意识上都有着进步的体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时,还要结合学生取得的相应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经历了专业学习后,逐步成长起来。为此,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在平时的积累中掌握较好的专业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专业分析能力,达到与学与教的教学目的。

二、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对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有目的的学习,认识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有效的方法去分析经济问题。因此,房地产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小组内的各位教师决定在房地产经济学课堂内试行新的教学和考试配套改革方案。2011-2013年3年间,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房地产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均参与到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中,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如下:学生成绩评定的具体措施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学期末总成绩(10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点名或者点人回答问题不到者,一次扣一分,三次不到,此项考勤成绩为零。

(2)学期论文,课程学习过半后开始专业论文的写作练习,在该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上交,并以论文质量为评分标准。

(3)四次大型作业,每次作业最高分为5分,根据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中的信息收集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总结水平进行相应打分。早期布置的作业以独立作业形式为主,2年后进行了调整四次大型作业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分小组完成的。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由老师打分,小组作业通常以小组授课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展开,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打分后,取加权平均分计算。

(4)期中口语测试成绩,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采用抽题口试的方式,学生随机抽取题库中的习题,现场回答问题,老师给出得分,这些口试习题与课堂回答问题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从2013年开始我们取消了此种方式,因为整体90后学生表现出来的风格和80后学生有较大区别,他们勇于表达,表达能力也普遍较强,缺点是言之无物,因此更多的应该针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进行锻炼。

三、考试方法改革效果分析与完善思路

将以上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发现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并且锻炼了同学们集体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反映,考试方法改革后平时学习时间较过去增加了1/3,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相关领域的认识都有提高,逐步掌握了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但是近三年的考试方法改革实践中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教学形式和作业内容设置应更多元化

考试并不是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作业的安排要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研究分析能力角度进行设计。需要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一方面在本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科研的结合力度,另一方面建立起有利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多管齐下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将本科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讲授向参与式、讨论式、自学辅助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转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外教学效果能得以延续,提高教学质量。从作业形式设计上,早期我们的作业形式较多以独立完成为主导,每一次作业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侧面,虽然学生反映较好,但是缺少集体锻炼,因此后期进一步对作业形式进行探索,力求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加大集体作业比例,使得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为全面。

(二)作业内容设计应更为科学合理

随着2012年所在学院大力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很多课程都加大了平时的作业量。特别对于大二下和大三的学生,专业课程比较多,还有很多学生修了双学位或者准备出国考试,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和2012年前相比,学生普遍反映作业太多了,因此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将会适当精简化。逐步取消口语考试,随着课程进度的展开,由易到难,由独立完成到集体完成,并使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相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作业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与认知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大学期间能培养起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方法。

(三)作业评分标准应更科学化

对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专业任课老师掌握评分标准,对于小组作业部分,由专业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打分。由于学生对讨论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专业评价,因此造成了集体作业打分时具有一定随意性,使得这类作业的考核评分难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小组成员水平,因此需进一步探讨集体作业评分标准的设定模式,使其更为科学化,能有效反映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后期我们采取过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本科课堂教学,对集体作业进行打分,但是由于研究生课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时间上经常出现冲突,因此这类方式难以有效持续进行,目前还在进一步考虑如何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四)期末考试内容应与平时作业结合起来

期末考试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期末考卷的设计应和平时作业的内容、方法等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平时作业的积极性提高,重视平时作业的资料收集、专业分析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也使得期末考试的灵活性更强,学生无法通过考前抱佛脚的形式去加强训练,再者也使得学生在期末对一学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有更高层面的总结和回顾。

(五)期末卷面考试也应适当改革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第15篇

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传统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定性分析法多见于早期研究成果,或从理论层面对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或对房地产市场现象和问题进行描述。计量经济学方法是当前房地产经济学研究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学者们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然而,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需要以充足的有效研究数据为前提。国内房地产相关的统计数据年限短、偏差大、口径不统一,数据总量少;调研数据往往调研规模小、抽样不合理、数据失真。研究数据的类型、质量和数量上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房地产经济学研究的选题、深度和广度。中国学者在房地产领域三大期刊(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JournalofRealEstateResearch和RealEstateEconomics)的发文量只占发文总量的比例为4%,远远落后于拥有较丰富数据资源的美国学者的82%的发文量占比。

在研究数据缺乏、短期内又无法大量收集的情况下,实验经济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实验经济学方法一般针对研究问题构造出一个可控的、可观察的、与实际经济系统平行的实验经济系统,挑选真人参与经济活动,并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大量实验数据,进而利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目前,实验经济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从学科上划分,实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金融、心理、教育、政治、法律等许多学科都有应用。从研究对象上划分,实验经济学方法在博弈论、个体决策、市场机制设计、资本市场信息问题等许多方面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经济学应用于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比较少。仅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AbdullaYavas,新加坡国立大学的OngSeowEng和清华大学张红等少数学者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涉及中介微观服务行为[1][2]、土地拍卖[3]、房地产经济学实验教学[4][5][6]和房地产市场信息传递[7][8][9]等问题。

在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目前尚未形成标准的、统一的实验研究范式,各国学者基于自己的理解和研究需要,探索和完善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实验研究的基本路径,所以已有研究的实验设计、实施、工具呈现多样性。本文将基于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开展实验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在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在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为房地产经济学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与特殊性

(一)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从实践来看,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房地产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分析,房地产经济学属于产业经济学的分支,隶属于经济学,而实验经济学方法是在经济学领域应用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经济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可,这体现在实验经济学论文呈几何级增长态势,实验经济学家两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等方面。从这一点上看,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理论上是可以使用实验方法的。

此外,学者们对于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应用实验方法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实验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异巨大导致实验研究结论不可信方面。客观地分析,当前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实验研究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房地产交易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交易,房地产价值量巨大,交易频率低等特点,导致交易人在交易时心理存在一定的压力,而被试者在参加实验时,较少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这导致被试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研究结论可信度不高。然而,当前研究中的困难,并不能否定房地产经济某些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理论价值,这只表明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实验研究还不成熟,还需要积极地改进和完善。这如同军事演习时参演人员的心理感受不同于实际战争中参战人员的心理感受一样,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军事演习的价值,军演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价值。

(二)房地产经济学研究的特殊性

相比较一般商品和市场,房地产商品和市场存在诸多特点,如房地产商品具有投资与消费双重属性、异质性、固定性、唯一性、生产周期长、价值量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实验经济学方法无法直接被应用于房地产经济学领域,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具有特殊性。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这些特点,发展和完善实验经济学方法,探索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新路径和新步骤。

三、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研究的要点

(一)房地产商品的实验设计

房地产商品一般可分为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无论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都具备房地产商品异质性的特征。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应用实验方法,首先要解决在实验设计中引入房地产商品异质性特征的问题。

在已有的研究中,Northcraft和Neale将现实住房引入实验,要求被试者实地踏勘住房,然后要求被试者对该住房进行估价。由于Northcraft和Neale研究的重点在于锚定效应的检验,住房自身特征对于估价的影响不是研究的重点,所以Northcraft和Neale的实验中并没有涉及在房地产商品中引入异质性的问题[10]。此后,Sahin等基于房地产议价实验设计,开展了中介对议价过程和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他们实际上都没有在实验中真正考虑房地产商品异质性的问题,但巧妙地通过改变买卖双方的底价信息设计来体现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2]。同样,在Ong等研究寡头开发商的市场行为的实验中[3],以及张红等的研究中都没有涉及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采用了“回避”的策略[8]。

在张红和张洋的研究中,真正地将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特征引入实验,他们在实验中设计房地产商品具有A和B两种非价格属性,每种属性从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然后每套住房的价格与A和B属性的等级相关联。在实验中,中介可以选择不同属性A和属性B的住房推荐给买方,住房异质性的特征对于交易的影响被体现出来[7]。

基于已有研究中的房地产商品设计方法和理念,本文认为当房地产商品异质性及其影响不是研究重点时,可以将房地产商品当成一般商品考虑,不需要在实验中体现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当研究的对象会受到房地产商品异质性的影响时,可以考虑采用张红和张洋研究中的设计方法,必要时可以对于房地产商品的属性数量和等级数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外,可以考虑在实验中引入图片和视频的方法来进一步体现房地产商品的异质性,让被试者对于房屋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当然,引入图片和视频的方法可能会给实验带来一系列不易控制的影响因素,如图片和视频对于不同被试者的刺激程度和效果的差异等。

(二)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的被试者选择

在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实验市场主体设计方面,有些主体的身份是个体,如房地产商品的买方、二手房卖方、中介等;有些主体是集体,如开发商、广告公司、银行、中介公司、政府管理机构等。参与实验的被试者如果以个体角色在实验中进行决策,则与现实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较为一致。相比之下,以集体的角色进行决策,则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毕竟个体决策行为与集体决策行为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在被试者选择方面,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现有的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是学生被试。Zhang等分别采用学生被试和从业人员被试来进行中介行为的实验研究,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学生和中介从业人员都在实验中扮演中介角色时,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行为差异,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胜任具有较大复杂性的中介角色[11]。

事实上,实验经济学领域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被试者身份之争,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选用学生作为被试人员,不但方便操作,而且成本较低;另一种是选择现实经济中的专业人士作为被试人员,因为他们具有在现实市场中从事操作的经验,也算是现实市场中有代表性的参与者。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和专业人士的行为不会有太大差异。目前,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实验研究大部分是采用高等院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这是因为学生容易招募,且激励成本较低,有助于实验的组织和降低实验成本。另外,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能够充分理解实验规则,可以在实验中做出合理决策和完成实验中的任务。此外,大部分实验研究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原理和行为规律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不是针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特殊人群,学生作为正常人或一般人,是可以作为实验被试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然而学生被试的缺陷主要在于,有些经济活动,如住房交易,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的经历和经验。因此,观察学生行为得到的研究结论,可信度受到一定质疑[12]。当然,专业人士进行经济激励的成本远高于学生,还要考虑其前往实验地点的交通成本,另外专业人士的空闲时间较难协调,招募和组织专业人士参加实验比较困难。

综上,笔者建议:买方、卖方等非专业性的市场主体可以由学生被试担任;而对于中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等专业性较强的市场主体则可以由真实市场的从业人员担任;对于论文需要准确度量其行为的主体,可以考虑由计算机程序担任,计算机程序担任被试的好处是能够保持主体行为的稳定性、可度量性和可控性,不足之处是计算机程序缺少变化,往往难以反映现实主体的变化特征。

(三)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研究的其他方面

房地产经济学实验的其他方面设计,基本可以沿用实验经济学的一般方法。

在实验实施的步骤方面,按实施先后顺序可以将实验流程划分为实验前准备、实验实施和实验后工作三部分。首先,实验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招募与确认被试、实验编程、实验材料准备和实验测试四个步骤;其次,实验实施工作主要包括被试报到与组织、宣读实验说明书、演示实验软件、解答被试提问、进行训练实验、进行正式实验、问卷调查、发放现金八个步骤;最后,实验后工作主要包括备份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数据两个步骤。

在实验类型的选择方面,一般采用计算机实验方式,不采用手工实验方式。首先,这是由于实验被试以虚拟的身份,匿名在实验中通过计算机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屏蔽因实验被试相识、外貌、性别等因素的干扰。其次,计算机实验有助于控制实验中的信息传递。在计算机实验中,被试之间的语言交流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计算机的信息传递,主持人能够利用计算机控制和记录被试之间信息传递的内容和传递方式,也能够通过计算机向被试准确发送一些内幕信息,且不会泄露给他人。此外,通过实验软件,设计出各种信息的显示时间、方式和显示条件,有效控制信息流动过程。再次,计算机实验有助于收集实验数据。实验软件能够自动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并生成数据文件,记录全面而且细致,便于在后续研究中被采用。最后,计算机实验有助于保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和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计算机和实验软件将实验内容和程序固定下来,减少因个人主观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有助于实验的重复实施和获得稳定的实验结果。此外,实验内容和程序的固定和标准化,能够大幅提高实验效率。

四、房地产经济学领域实验研究的展望

实验经济学作为一种方法,同样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本文根据实验经济学方法特点,展望房地产经济学领域适宜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几个研究方向。

(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微观决策行为研究

实验经济学方法的第一个特点是真实的人参与实验。研究人员从现实社会招募学生、从业人员或其他人员作为被试参加实验,记录被试在实验环境下的决策和表现。也正是由于实验经济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能够全方位记录人的行为的特点,这决定了实验经济学方法适宜研究房地产市场个体人的决策行为。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也是目前房地产研究的成果较少的方向之一,究其缘由,最大的障碍是人们难以观察和记录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过程。买方需求与卖方供给之间的搜寻匹配过程较为复杂,交易过程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搜寻的频率也有差异。研究人员不可能时刻跟随着市场微观主体,来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行为过程,即使研究人员全程跟随某类市场主体进行观察,被观察者也可能会因为研究人员的观察,而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仍然难以深入探讨主体的行为规律。

在实验环境下,被试的行为能够被跟踪、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取大量反映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数据,相关的研究能够得以深入开展。Zhang等通过实验构建二手房市场,招募二手房中介从业人员参加实验,记录中介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该研究正是利用了实验经济学方法真人被试的特点,获取了传统方法难以获取的关于中介行为(如中介推荐二手房的次数、频率等)的研究数据,有效支持了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的研究。本文也是实验方法适宜研究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决策的证据之一[11]。

(二)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信息问题研究

实验经济学方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对实验环境的高度可控,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控制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问题,而以往研究信息问题非常困难。首先,在现实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交易过程常常持续很长时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交易主体所获取信息的来源、传递方向、内容和数量等都无法被观察和控制。其次,难以度量交易主体所获取的信息量,由于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意愿不同,政府部门、商业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缺乏有效工具来度量交易主体掌握信息量的情况下,很难开展房地产市场信息问题的研究。

采用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困难。首先,在实验中,信息传递的内容、传递方向、传递路径都是受控的。通过实验市场交易机制和信息机制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并能够通过实验软件等工具完整记录“信息流”。其次,通过实验参数设计,可以实现对房地产价值信息的引入和精确控制、度量交易主体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在现实市场中,人们应用各种方法来计算房地产商品的价值,但始终没有统一房地产价值的精确度量方法;而在实验市场中,能够事先设定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并将这一精确的价值信息告之交易主体。另外,现实市场中,对人们预期的观察也较为困难,但在实验市场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手段,获取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预期情况。

综上,在受控的实验市场中,能够剖析过去研究难以观察和记录的、非常隐蔽的信息传递过程,获取大量反映信息流动的数据,有效地支持房地产信息问题的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多参考资本市场的信息问题研究的实验成果,资本市场有关信息传递、集聚、扩散、传播的成果较多,其有关信息机制的设计思想和案例值得参考和借鉴。

(三)房地产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实验检验

实验经济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政策实验场”的功能。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实施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平抑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为例,尽管政策出台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预判政策的实施效果,但政策的出台伴随的仍然是房价的快速上涨,甚至起到了与预期相悖的政策实施效果。究其原因,当前缺少对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检验的有效工具。对于一些酝酿已久、重大的房地产政策,可以通过试点的办法进行实施效果检验,而对于大部分的非重大房地产政策,逐一在实施前开展试点,不太现实。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给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检验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工具。通过实验设计,构建房地产市场环境,然后将房地产政策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参数设置加载到实验市场中,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实验检验。一方面观察房地产政策实施过程中关键指标的数量变化规律,合理确定房地产政策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重视房地产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和各方交易人对此采取的应对性做法,对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和做好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准备,提高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这里需要阐明应用实验与应用系统仿真方法检验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的优劣对比。目前,应用系统仿真方法和应用实验方法对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的研究逐渐兴起。事实上,两种方法各有特点。系统仿真方法的优势在于构建房地产市场环境的灵活性较大,非常适宜用于研究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构建大量市场主体参与的宏观房地产市场,定义每个主体的行为法则,然后设定市场环境,让智能主体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活动。在检验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时,可以将政策通过市场环境参数的改变和智能主体行为法则的调整输入到仿真系统中去,然后运行、获取政策实施前后的仿真数据,并进行分析。然而,无论是系统动力学仿真还是基于多主体的仿真等方法,都事先对个体的行为规则进行定义,仿真系统中的个体行为都是严格按照行为规则进行活动,缺少对人的“有限理性、有限利己、有限意志力”等人本特征的反映。而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经常使用直观而不是精准的行为规则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决策。这种决策行为尽管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和偏差,却是现实生活中不容回避的常态。

实验方法恰好与系统仿真方法形成互补。实验检验政策实施效果时,会引入真实的人参与实验,让真实的人在实施房地产政策之前之后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和决策,研究人员直接观察、记录和研究政策的实施效果,既检验政策的有效性又为现实生活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依据。但是,实验方法的劣势在于实验规模不能太大,市场中的主体采用真实的人担任,所以在构建房地产市场规模方面受到限制,比较适合检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检验。两种实验检验政策的方法优劣互补,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要注意各自的适用范围外,也可以考虑两种方法的混合适用。例如,先通过实验来研究房地产市场主体的行为,再根据主体行为的特征设定系统仿真中的主体行为规则,进而得到仿真结果。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