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篇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人民群众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获益者。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带有多个身份的,这就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程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发展成果和精神满足。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

二、群众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活动面临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要从很高的标准来打造品牌活动,不仅要有较好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并且要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现实中,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思路受限制,理念较守旧。出于各种目的,政府、社会机构都经常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较多的活动是带有引导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不可否认,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欢迎,但是,某种程度上,部分活动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接轨的现实。所以,很多时候活动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要形成品牌,群众文化就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期望能够做成优势项目。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类似、内容雷同,难以做成精品活动,也就无法扩大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依托专业优势,瞄准需求,就地开发。如宁德市“魅力闽东”文艺演出,其传统项目大型畲族歌舞《凤凰到此》就是基于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天然优势及专业的训练,并长期表演,才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3.转型难度大,创新力度少。群众文化的传统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群众喜爱的,但是不见得能够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众欢迎。如果要跟上时代潮流,那就意味着转型,加大力度创新。转型能否成功,这是需要市场考验的。组织方一般不敢轻易尝试,只能维持现状,更别提创新。

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发展路径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水准、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认可和接受,这样的品牌活动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参与,措施得力。当前,人民群众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对庞大的需求来说较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园、广场甚至部分空地来开展活动,一是人员众多,场地较小;二是部分场地车来车往,给活动开展带来不便;三是活动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困扰。比如,近来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广场舞就遇到了较多的麻烦,场地的限制使喜爱这项活动的人民只能在广场、居民楼之间、公园跳舞,活动时间普遍是晚上,这些场所的居民较多在家,声音较大时就造成了影响。近期,广场舞活动者和周边居民的冲突时有发生,个别甚至有武力发生。由此看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都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机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较好地开展。政府要在尽可能的基础上,开辟较多的场地用于人民开展活动,保证大多数人能够从事文化实践。社会机构引导人民利用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开展活动,避免引发冲突,以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长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会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活动品牌的一个优势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资源,走别人无法简单复制的道路。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以致人民群众不够喜爱,部分传统丢失。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较好的、适应新时展的群众文化,不断探索,多次开展相应活动,找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创作,保证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同进步,让人民群众能够一直喜欢。一旦达到这种地步,群众文化活动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动档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3.借鉴他人,融会贯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并长时间坚持才能提高影响力。本地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群众的喜爱又是多样的。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呢?除了让当地的特色活动开展的更好、优势更加明显,其他可向别的地方取经,借鉴好的经验,并将他人的活动融合当地的特点开辟出新的活动方式。一个活动在一个地方具有较好的口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说明这个活动是有好的群众基础的。但是这个活动移到另一个地方,能不能得以延续生命,并发扬光大,这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理论和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也就变成了当地的本土活动了。这种活动开展到一定地步,就能形成品牌,甚至能影响其他的本地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2篇

如我馆音乐舞蹈干部多,我市书画名家齐,如何将这两部分资源有机整合,书画音乐会的创意就此浮现在,2013年年末,不同于以往唱唱跳跳迎新年,我们在室外举办了一场“‘描绘绿色•奏响春天’书画音乐会”,首次将中国书画创作与音乐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台上琴键跳跃、曲调悠扬,台下从容运笔、流畅洒脱,群众可自由往来穿梭,或驻足欣赏美妙的音乐,或亲近书画大家,品评墨香四溢的书画作品,现场气氛和谐温馨。其次,整合现代技术资源。现如今的网络时代,智能终端已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将现代技术资源与文化馆活动相结合,不仅在形式上更加新颖,还能够更好的适应并满足当代社会对群众文化的要求。以举办展览为例,日常的展览均以单向灌输为主,虽通过摆放展品、安装射灯、播放轻音乐等手段增强观看体感,但极少或无法了解观赏者反馈,如果引入微博、微信、网页等公众平台,将展出作品公布其上,利用网络投票、点赞、评论等功能,达到双向互动的目标,增加观展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使观展者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最后,结合商业运作。目前文化馆采取全公益无经营模式,百分百靠政府拨款,这很有可能浪费文化馆的优势资源,无法积极地迎合群众需求,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不能靠政府完全包干,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寻求市场合作,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联合商家、企业等,充分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资源,从而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与影响。类比借鉴,力求突破,类比借鉴是指跟别的已有事物或方法互相对照,取长补短,借用别的事物或方法的某些属性、功能,推出另外一个新的事物或方法的创造技法。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中,学会运用类比借鉴,可以帮助扩展思路,避免陷入苦思冥想的原创怪圈中。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国内优秀文化馆组织的活动,吸收其可用之处,组成创意元素库,以备日后策划活动之用。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

策划就是为完成某件事或某一个任务而筹划、谋划。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项目,事先都要进行认真的策划或企划,有的还要求形成完整的书面《企划书》或《策划书》。这种策划,实际上就是对该项目的创意、设计,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同样,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也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一份周密的活动策划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点:

(一)、了解群众所需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其策划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体现群众的文化志趣,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任何活动前,群文工作者应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所需,从而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确定活动内容、过程等。不考虑群众所需,闭门造车的策划方案,即使费尽心思,也吃力不讨好,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清楚自身条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群众所需的同时,也需要清楚自身条件,摸清可动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人,如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演员来源及水平,后勤人员保障、安保人员就位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物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物,演出方面的灯光、音响、道具,展览方面的展板、展品等,需事先统计;所谓财力资源,则是能够掌握的资金,及资金的分配。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活动策划才能有准确的内部分析。

(三)、明确活动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东北乱炖,切莫机械地把想到的元素杂糅在一起。清晰的活动定位,有助于群文工作者在策划中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从而整体把握活动基调。如娱乐定位的活动,以开放性场地举办为主,采取游艺、表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则以轻松活泼、接地气为主;文化定位的活动,以室内举办为主,采取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策划内容突出文化内涵,符合社会审美趣味;特色定位的活动,多为特定时段(某个节日)的民俗特色展示,采取踩街、展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尽量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与众不同……一场活动可能只涉及一个活动定位,也可能兼容多个定位,策划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注意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

(四)、考虑周密策划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生活;存在问题;组织开展

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何为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正是因为群众的主动参与性,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陶冶情操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

群众文化活动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表现在:一是地点上,既有分散在各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城区、村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开展的;二是参与人数上,既有以群体形式进行的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活动;三是类型上,,既有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类型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集中选择参加的同一类型项目的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县发展群众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城乡发展不均。就我县群众文化活动总体情况来看,城区的文化活动多于其他镇的文化活动;而有些乡镇一年也就几场群众文化活动,不足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文化意识较弱,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把群众文化活动摆上位置,这是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培养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对文化活动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后要加大对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

三、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目前,我县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综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也实现了全覆盖。如何利用好这些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以党的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精神,切实推动我县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广饶县文化软实力,为服务于广饶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二)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

今年,我县不断加大文化惠民资金投入,促进县乡村三级文化体系建设,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为每个乡镇和街道文化广场配备必要的舞台设施和灯光影像设备,努力推进科学化、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设施、新内容、新节目、新动态传递给群众,发挥其示范带动的力量。

(三)深入基层,贴近生活

必须深入到社区、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小事进行提炼加工。相声、小品、快板、秧歌、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新的作品,使文艺演出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2、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群众文化活动的对象、参与者都是群众,而广大群众的文化爱好又千差万别,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就要开展多门类、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如美术、摄影、书法、棋类、健身、工艺制作等展示、竞赛活动。

3、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对收集到的信息都要认真对待,找到问题的根源,向相关领导汇报,并在文艺活动中用艺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化解这些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强化辅导培训

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今年我县依托新型农民学校,开展了百姓健康舞、摄影、鼓子秧歌高层次免费

培训班,经常性的组织专业人员到各乡镇(街道)文化广场开展广场舞培训。培养了一批素质高的文艺骨干,由文艺骨干带动文艺爱好者,推动我县文化活动的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价值、市场的竞争力及群众的认可度、社会的美誉度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打造品牌,要增强品牌意识,凸现群众文化功能。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坚持持续性,要体现特色性;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创新发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需要引进奖励机制。

关键词:群众文化 活动 品牌 打造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222-01

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价值、市场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形象和诚信度、消费者的认可度、社会的美誉度等方面的反映,它是该产品具有号召力、持续生命力的重要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们也对群众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有品牌意识,要努力培育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增强品牌意识,凸现群众文化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和群众文化单位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面前,群众文化活动不可能停留在一般的层面上,作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单位,必须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真正形成群众喜欢、形成规模、经得起时间考验,质量高、参与广,持续性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那是真正令群众喜欢的文化大餐。因为是品牌,人们的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大,对群众的吸引力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就多,群众文化的功能也必将进一步凸现,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也就更大,反过来必将更加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魅力所在。

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途径和方法

1、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坚持持续性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靠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实现,而是要依靠活动的持续性,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关键。当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定下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活动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固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要有一定的规模,要考虑到活动的地方特色,要讲究实效,注重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性,咬定目标持续举办下去,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档次。不断地扩大影响,经过几年的努力,就可以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如绍兴县的“鉴湖之春”广场文化月活动,从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绍兴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著名品牌,声誉日隆,影响日广。

2、打造群文活动品牌,要凸现特色性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不只体现在规模、形式和内容上,实际上能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除了以上的诸要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活动的特色上,这才是群众文化活动能成为品牌,得以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打造群文活动品牌,一定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的群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盲目跟风,去选择、确定群众文化活动的样式和载体,要根据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和长项,体现本地的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强化凸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次,真正以有个性、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奉献给群众,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打造群文活动品牌,要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是一个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传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赢得大量观众,但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别人也在搞这样的活动,无论内容和形式在同小异,没有优势可言,这里没有排除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这种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等于模仿,必须有所创新。即使在一个地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你也不能年年老样子,在品牌的精心打造中,要不断完善,完善就包含着创新,与时俱进。要在活动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项目等方面进行拓展、延伸,赋予其新的内容。守旧是容易的,创新才是根本,它带给人耳目一新感受,也更受群众的欢迎。更能凸现品牌效应,也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4、打造群文活动品牌,需要引进奖励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5篇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摄影是一门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精神调节、团结凝聚、普及知识、宣传教化的作用,特别在新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坚实的基础,发挥摄影在新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要功效,引导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摄影 群众文化 作用

摄影与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门类不同的是,摄影自身所具有的真实与逼真、现场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并且它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高于一般审美意义的实质内涵,引导人们思考,给人以启迪。群众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是全部文化活动的根基。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其辽阔的国土面积、特殊的生态环境、固有的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特别是新疆城市社区居民民族成分多,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成员结构复杂,其社会稳定对于全国的安定团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群众文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而摄影艺术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一、摄影所具有的广泛群众基础,起到精神调节和团结凝聚的作用

从以往的一些较好的国内外群众生活发展经验来看,社区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咖啡屋等社区场地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娱乐、健身等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必备硬件工具。由此营造一种舒适、快乐的氛围,通过一些丰富的娱乐健身的物质资源和消遣渠道,使人们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得到释放,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摄影正是这样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容易操作的创作过程,通过侵入拍摄者的思想感情,展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它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记录了朴素而真实的情感,提高了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艺术感,也调节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加速期,其催生出的现象之一就是社会失范问题。而社会示范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冷漠化、物化形式化关系,在新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以及社区居民异质性的渐强,使得社区居民对日常生活中的“他者”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一旦缺失,就势必会导致群体组织的活动缺乏号召力和感染力,难以凝聚群众,使居民的交往造成困扰和阻碍。而摄影艺术与群众文化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摄影拓展了人民群众的视野,并且有效地带动了周围有关行业的发展,最终又促使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队伍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摄影爱好者深入生活经常自发组织的感受名山大川、田野渔村以及文化古迹的主题活动,也激发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热情,凝聚了人心。

二、摄影对文化现象的客观记录,起到了普及知识的作用

摄影艺术与语言文字在对于文化现象记录的最大不同在于,摄影艺术能够将那些具有文化意义的事物和现象如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风情、各地民居等更加真实、自然和一目了然客观地记载。而对于一些具有浓厚现当代特征的时尚摄影、媚态摄影和广告摄影,也从图像层面给予了新的诠释。这种记录,利用视觉冲击不但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对风土人情、居民建筑、民族服饰、居民建筑和宗教文化的不同对象的选择和拍摄,也能够深刻地诠释我国的民族文化和将这种博大的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和传承,普及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处于边缘状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少数民族有形和无形文化及其少数民族文物、产品正在不断流失,一些民族民间工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久远的乡土艺术、民族器物已难觅踪迹。如今在新疆许多地方,急于脱贫致富心理带有普遍性,致使新疆原生态的民族手工技艺处于相对弱势,传统的某些门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发生了急剧的消亡和变异,民族手工艺逐渐被工业品代替。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服饰手工艺、传统饮食有的已不复存在或在原流传地区因无人继承、市场萎缩而濒于失传,更谈不上有翔实文字或图像记录。对于摄影来说,这种拍摄记录往往具有抢救性质,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对这种文化变迁的记录,既可以简单方便、易于保存史料资料,同时也方便读者在查阅图片资料时对于知识的精准吸收和解读。

三、摄影促进了群众文化的交流、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化作用

用艺术承载教育、宣传功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门类的一个重要特征,摄影也并不例外。一方面,摄影能够迅速、有效地传播民间文化,无论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人物还是边远山区的民间艺人,无论是宏大的主题旋律还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借助网络这一个快速的信息平台,摄影照片的传播速度和应用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经过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互动,使传播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也加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对新疆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地理因素的制约,处在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西方反华势力从过去的幕后暗中支持,发展到现在开始不断插手新疆问题,公开支持境外“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境外“三股势力”暗流涌动,甚至还发生了严重的暴力恐怖打砸抢或群体性事件。这种形势对我区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良好的社区文化互动正是增进居民间沟通、了解,相互帮助、约束的精神纽带,不仅可以使得居民间互惠互助,增强价值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这种良性发展也有益于减少摩擦和犯罪,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利用摄影艺术捕捉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之风,对它们进行及时的歌颂,或对于一些宗教极端主义进行教育批评宣传,展开群众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对于社会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摄影是有效诠释大众审美文化表达的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大众审美的文化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美,在提升和丰富思想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观察美。群众的文化活动是美的重要载体,是集体审美的自觉呈现。蕴含在群众文化中的原始美,是艺术美的根基。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美、捕捉美,赋予艺术美以灵魂与生命。每个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代表着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决定着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时代审美价值取向的文化,是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流文化。此外,群众文化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人类以民族的方式存在,在劳动和文化实践中形成民族特色鲜明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深深镌刻着生动的民族图腾与民族印记,塑造了群众文化的灵魂。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每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而存在,就在于这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那么怎样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民族美呢,抑或用怎样的手段凸显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的群众文化活动?摄影的审美娱乐功能就发挥了作用,摄影艺术的创作实质就是创造摄影艺术美,表现出实话实说的纪实美、以情感人的情感美、鬼斧神工的技巧美、各有千秋的风格美,任每个人去自由的欣赏、想象和评价看到和记录的一切,使得审美的角度变得没有统一的形式与规定,无形之中降低了艺术对大众的“门槛”,使艺术变得通俗化、群众化。更易于让群众接受并丰富大众的生活,从而变成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审美形式。

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是摄影艺术的坚强后盾,同时,摄影也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摄影艺术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不断实践,在此过程中,摄影也带动着群众文化向更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天明.摄影艺术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6篇

一、群众文化的定位、含义及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其以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一,群众文化活动主体是群众,客体是各种文化活动;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主要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其三,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众文化的含义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这种客观需求在满足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文化。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彻底解放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切积极向上的文艺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它从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得以出生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才能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心灵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也是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三)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群众文化以道德意识作为引导。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或多或少都具有社会性的独特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道德意识相符合。民间的小型文化活动,大多都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庆祝活动相关;第二,群众文化以经济作支撑。社区的作用让社区文化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加上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基地相继的建设起来,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人们的文化活动水平日益提升,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第三,群众文化以活动作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与群众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文化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群众文化活动也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都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展开的,脱离群众的文化活动注定会随着文化发展所淘汰。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分析

从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适时的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有益的精神粮食,从而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真正做到将群众文化向社会化、群众化推进。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部门、民间组织,都应该积极的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谁组织开展的何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有积极正确的目的,没有目的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而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都是由组织单位的意图体现、活动所需求的资源以及要达到的质量、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这几个因素来制定的,活动的形式一般是由组织者的目的所制定的,一些比较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是组织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来的。

三、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同步推进

新时期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文化活动的主题开始凸显出个性,从以往的主要以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到目前群众自发的依靠各种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对于目前的情况,文化馆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群众经常进行文化活动经验交流,做好角色转变工作并对群众自发的分散活动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分散活动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群众分散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各级文化单位也要认真的履行自身职责,定期的组织一些质量较高的集中性活动,为群众的分散活动提供一个交流促进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在群众文化的新形式暂未普及的情况下,文化单位应当积极的推广集中的文化活动,同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发挥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阵地,阵地活动起着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带头的重要作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示范窗口。而目前来说,很多文化馆、文化站所举办的阵地活动比较单一,无法带动群众参与,也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文化馆及其它文化单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而不是仅仅搞自我建设,要尽最大限度接纳更多的文化活动人员,尤其是要通过一切方法来将阵地活动搞好搞活,提升文化单位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提升文化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因此各级文化单位必须要将组织具有思想性、娱乐性,融入当地特色风俗的高质量、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纳入日程,同时随着文化活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各种设备设施的不断升级来更新文化活动形式。积极发挥文化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向导性以及带动性,将最新形式和最新内容的文化活动传递给人民群众。

(三)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

作为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两个关键因素,领导支持与群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无法开展大型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而领导支持后,群众的参与度低,文化活动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很好的来开展,因此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文化馆等文化单位要积极充当群众贴心人的角色,与民间活动团队和一些文艺积极分析多沟通,多交流。在吸收中青年文化活动人员的同时,也要着重吸收老年人,让老年人也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此,文化单位可以组织建立一些老年秧歌队、舞蹈队等,将老年人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也能够在群众活动中找到乐趣,让所有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积极的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并参与其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各级政府以及文化组织部门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我国当前文化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把握好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道路,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没有文化滋润 的土地只会是一片贫瘠的沙漠;失去文化的城市也只称得上是钢筋铁骨的水泥;不懂文化乐趣的人注定只有一颗毫无生机的心灵。新时期下,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在当前日益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获得一席之地,占据主动地位;只有理解到群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将文化的潜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和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2(09):P58.

[2]单丽.谈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戏剧之家.2011(12):P12.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组织与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 研究论述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断繁荣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活动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于组织与开展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到基层群众的利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有效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在满足群众教师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单一文艺表演,更能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方便了党政方针的宣传。有关部门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入积极的思想宣传,树立良好的活动形象,有效的实施党政的宣传。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我国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扩大到各个领域,帮助党和国家建立更好的和谐社会。

二、群众文化的内涵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必须了解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被带入市场经济中,许多文化馆、艺术馆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脚步,吸取了商场中的不良风气,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失去了原本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文化对于群众来说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众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功能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改变。

(二)群众文化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众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关乎群众自身的文化,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与群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表达群众的基本情感,群众文化的发展和产生贯穿着人类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正因为群众文化与群众密不可分,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群众文化的特点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地方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公共场所都可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从活动分类上来讲,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活动,也有兴趣不同的群众选择一起统一的活动。群众中既有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确保了群众的个性发展。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包括乡镇与农村也要重视群众的文化活动。政府需要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提供资金的支持,加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需要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不论是公办、民办组织活动,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增强各种组织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搭建群众文化设施和活动平台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基础文化的支持,基础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想要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加强基础文化建设, 基础文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等文化中心,还需要建设适合群众活动的场所。许多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了活动设施损坏,降级群众的活动热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的提升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文化活又刑逑肿陨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动管理部门的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要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门的专业素质。管理部门在挑员工时就需要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考核,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员工,为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打好基础。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要定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确保管理部门在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员工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束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政府不仅要重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就要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各级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完善,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观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新时期下,人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相对来说,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现代社会处于世界大工厂的繁荣时代,各行各业取得了极大的繁荣,现代化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增大,人的心理压力需要一定程度下的释放,才能保证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促进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关于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特定的含义,群众文化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扩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文化属性和文化含义,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之外的一种业余活动,具有娱乐性、普遍性、参与性等特征。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的文化属性,使得其具有深厚的内涵基础。群众文化活动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也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基础对于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理论、形态以及性质,能够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从而发展出形式多样、具有多重效果的文化活动。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自然具有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痕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理论方针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发扬我国的先进文化,起到提高大众审美、寓教于乐、净化社会风气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一些客观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困惑,形成发展困境。一是非功过群众参与度不高。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互动,自然需要广泛人群的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开展和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群众的参与热情,人民群众没有对其活动产生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产生隔阂,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去参与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困境,广泛深入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建立在广泛的参与性上的,只有范围扩大了,影响才能扩大,才能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影响度不够 。影响度的形成有着其技巧,也有社会风貌以及大众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追求过程中,还是被长久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放弃了一些精神上面的享受和追求,从而造成对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三是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群众文化活动中包含了形式丰富的内容,包括了民俗文化、日常礼仪以及手工技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观念,通过群众文化互动的开展能够对这些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观念中蕴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运用,从而丰富社会的文化内容,促进精神文化繁荣。四是社会职能发挥不足。群众文化活动是能够调动和发挥相应的社会职能的。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意义,能够带来社会相应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和积极作用的发挥,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对扩充社会文化内涵、建立和谐社会风气以及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在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没有进行深入的内涵挖掘,对社会各个方面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时期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新时代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符合时代精神和需求的,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不断繁荣和发展的历程中,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渴求日益加深,而群众文化开展的意义也更加的立体和丰富了。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带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一是丰富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不断运用和发展不同形式的活动,通过一些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发展,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改革。丰富的活动形式,会增多个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选择性,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且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和需要,进行形式内容上的变更,更好地为丰富群众生活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计划的,完善组织机构,还包括了对相关组织观念思想上的创新,通过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发展,从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三是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加强文化活动的管理,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时能够更加的没有后顾之忧,并且能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提升其安全性。四是打造品牌文化。打造群众活动的品牌文化就是要不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整合,加入一些专业技能和队伍,提升群众文化的基础水准,建立更多的市场运作平台,深入开发特色资源,做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品牌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拥有新的活力,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应该增加其感染力以及参与性,真正达到被老百姓认可的程度。这种品牌文化的建立是需要具体的摸索和打造过程的,应该立足于现实基础,做到雅俗共赏,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总之,群众文化活动是具有文化与现实基础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挥着其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文化活动开展中,应该首先对传统的一些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有一个反观和认识,从这些不足中认识到待发展的内容。这些缺陷和困惑包括了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影响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以及社会职能发挥不足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四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推进新时期下的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这种丰富可以从提升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的完善、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以及打造品牌文化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既是一种个人的精神需求,也是时代、社会的需求。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内涵以及内容、形式方面的探讨,了解实际操作和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对社会现状以及人们需求的一种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莹.浅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J].大众文艺,2012,(2)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时代价值;管理创新

所谓的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远离自身的职业,开发的以自娱自乐为主导的文化娱乐活动。能够满足自身在空闲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强调群众自身的参与娱乐的情况。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种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娱乐纽带。这一精神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强调对其的鼓励和支持,不断对娱乐活动进行创新和管理,从而引导群众的文化生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 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

如同艺术作品同意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一样,群众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群众活动的主要内容上面。群众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左央,内容十分的丰富。可以通过各种的文化门类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类型分类,例如音乐活动,主要是体现在大合唱等合唱团形式;体育活动,主要是相关的小型组织部门组织的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等;游览活动,就可以看工会等组织在每年的固定时间邀请离休的老干部去爬山等旅游活动;活动,可以看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中,许多人凑集在一起进行麻将或者是等牌类活动等;文学活动,也可以称之为文化活动,主要是表现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法绘画或者是写作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的活动等等。总之,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的形式无不生机勃勃的表现出大家的喜爱和追捧,积极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2 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

2.1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生产力水平也不断的提升,使得现在市场经济流动十分的灵活,伴随着灵活的市场,人员因各方面原因而造成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社会上人口不断的流动,使得社会管理部门对其管理难度增大。而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让人们缓解了工作和精神上的压力,增加了与周围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帮助社会维持稳定。同时,工作人员的情绪得到释放,精神压力得到缓解,推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基层上推动国家经济往前发展

2.2 缓解社会管理的压力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难度较以前更大一些。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阶层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这使得相关的管理部门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开展社会管理活动中应该借鉴基层群众活动组织的经验,来缓解社会管理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激发人们参与公共社会管理的积极性,鼓励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组织活动中来,从而帮助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2.3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人们之所以愿意参与到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去,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丰富自己的空闲生活,能够使精神得到放松,情操得到陶冶,身心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引领社会建立起好的风尚。因为传统的文化活动模式一般是基于本地的民俗习惯,因此本地的人文风情、精神风貌可以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反映出来,例如黄土高坡的腰鼓等。所以在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对当地传统的文化有一种新的感受。

3 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

3.1 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上的变化创新

当前因为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强调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状态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每个人对文化活动的想法和追求也不一样。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目前,这又是一种发展的不平衡,对文化活动形式的需求同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不平衡。因此针对当前这种情况,应该对文化活动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坚持当前社会的精神主旋律,对新颖、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形式加以推广,提高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扩大活动的群体。

3.2 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上的变化创新

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思想的指引,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又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因此,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跟上时代的潮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强文化的民族性和科学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也需要强调活动内容上的进步性,让群众文化活动时刻保持着活力,满族人民群众的需求。

3.3 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制度上的变化创新

要想使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更加完善,就要推进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理论,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运用。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过程当中,管理者不仅需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更加新颖和完善的文化活动管理体制的同时,还要通过对传统的工作经验进行借鉴和吸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其中的优秀闪光点,不仅是要对我国当前实际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还要积极的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使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得到运用,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管理水平,完善文化管理的理论。

3.4 进行群众文化活动装备、设备上的变化创新

我国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有形的活动,即需要具体开展的项目,并且需要一定设备支持的活动,就例如乒乓球比赛,需要乒乓球台以及球网球拍和球等;另一大类则是无形的活动,主要指的是精神文化上的活动,也就是思想上的活动,例如在元宵节时期的猜灯谜活动等。要是想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就需要强调了对活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因此,政府要增强自身的服务职能,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事业的创新,使得两者实现一种良好的结合。另外,还要提高对文化事业投入规模,选择合适的地区设立街道文化站,使其发挥良好示范的作用,推动文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城乡建设良好的结合起来。

结束语

整个群众文化体系中,群众文化活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同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因此如何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是我国需要重视的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彻底的理解群众文化生活的时代价值,对传统的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铺垫和发展,为群众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桐森.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管理创新[J].参花(上),2015(5):138-139.

[2]邓洪芳.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管理创新的综述[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4(14):17.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0篇

1.开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四、小结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社区;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社区居民;制度化;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68-01

一、当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文化意识匮乏,文化活动组织程度低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也是决定实践活动的决定性要素。我国很多地方的社区仍然立足于将社区打造为居民生活和活动的区域,而忽视了社区作为文化宣传、体育健身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功能。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社区居民没有文化活动的概念和意识,对于文化性、群众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从根源上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社区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范围、密度和频率都是不足的,这很大程度上导致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处于低级阶段,也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极其匮乏

可以看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体现“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特点,唯有此才能彰显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效力。当前很多地方的社区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缺乏有效的活动机制和制度,对于活动的开展、组织仍然处于松散的“起步阶段”,且看不到活动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从某种程度判断,我国很多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制度体系的缺失和长效机制的匮乏。

(三)政府部门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和相关部门是社区的直接领导者与管理者,自然承担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和管理职责。目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群众性文化活动难以全部普及和推广,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其中,资金投入和扶持难以延续,文化活动设施缺乏,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等,都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未来针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极其缺乏

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设计和开展,需要一系列的精心谋划和准备,而这个过程都需要专业化人才团队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从目前我国不少社区的实际状况看,很多社区根本不存在文化活动组织的机构和部门,更遑论专业化人才了。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气氛,也给未来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宣传和扶持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着眼于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加大对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从资金、基础设施、宣传教育、思想路线等多个方面提升对社区文化系统的管理、帮扶。同时,要从制度、体系上给予社区更大的帮助,形成长效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机制,透过制度的健全来维系社区文化活动的热度、透明度和开放度,让全体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二)社区要精心组织、严密布局,做好文化活动持续性开展的准备

社区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直接负责方和组织方,必须树立“为社区居民服务”意识,精心组织有序、有效的文化活动,定期开展精神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打造文化氛围浓烈的优秀社区。同时,要做好持续性、长期性文化活动开展的准备,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来一次大的转变,将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优先方向,力求实现社区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广大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文化活动

群众和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也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广大群众和居民应该充分认识到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意义,要更加踊跃的参加各类社区组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社区居民不但可以加深相互的了解,而且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共荣与稳定发展。同时,社区居民的交流和沟通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无疑在无形中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例如,张浦镇组织的打连厢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打连厢活动不但可以调动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参与热情,而且能够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

(四)加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注重人才的培养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到实处,必须体现文化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即让社区广大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愉悦身心,提升生活品质和水准,进而带动社区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宣传和思想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才是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所在。同时,注重培养专业化文化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文化活动的效果。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2篇

1.开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四、小结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3篇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立国,小农意识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以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这样的自身的狭隘和封闭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现代工业的挤压下就会呈现出了衰退的态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的融入了国际社会。资本主义文明大量的涌入,对传统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其中民间美术首当其冲。今天,人们的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节奏乃至人们的审美口味和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皮影、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也由于民间文化生存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日渐消失,民间美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喜爱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情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地方的民间美术伴随着老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而销声匿迹,民间美术缺乏后继乏人,原汁原味的东西正逐渐的减少,这对于每一个热爱民间美术的人来讲都是很心痛的。市场化的大潮持续进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虽然近年来政府已经注意保护传统美术,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市场效益,民间美术逐渐地被标准化、大众化、批量化的现代工业产品所代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魅力,民间传统的乡土意味丧失殆尽,有些地方是指造出了一些“伪民俗”的东西来混淆媒体的视听,总之民间美术正在逐渐的脱离了民俗,失去了淳朴率真的灵性。

二、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开阔群众视野,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审美在是美术活动比不可少的内容,而审美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深化与净化人们的思想与心灵,这些都必要要求人们有着开阔的视野。民间美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举办展览与民间艺人亲临现场表演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人们围观。人们怀着好奇,对这些不多见得艺术赞不绝口,在无形中开阔群众视野,增加群众的认同感。

2.极大的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内涵对于普通的人来讲,美术活动貌似一种很高雅的活动,而民间美术则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一种级高雅又通俗的大众文化。同时,民间美术又是一种集功用和审美为一体的艺术创造,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发展的产物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它的出现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独特的价值。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更加突出了真、普、美的统一,从大门的门画、对联悬挂的灯笼到农作的工具、斗笠、风筝、小风车,从儿童的剪刻、泥木玩具到人们祈求神灵的泥塑等等,都沉淀着很深的韵味。每当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民间美术,都会让观赏的人们驻足而立,这又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们上也一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极大的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

1.善于搭建平台,挖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潜在目的是吸收更多的人才,以便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虽然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我一直坚信民间依然是人才济济。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但是要想挖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就必须要创新这个平台的表现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全民才艺大赛、民俗文化欢乐行,给潜在民间的高手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文艺爱好者大胆登上“舞台”。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让销声匿迹多年的、最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重出江湖。

2.不断的完善机制,让民间美术的发展有所保证为了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民间艺人创作的积极性,建立完事的机制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基础。例如文官馆等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选拔和推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文艺人才创作反映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通过竞争来激发活力,通过比赛来提高质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管用结合,充分发挥好艺人的才能依托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完善类民间艺术人才的艺术档案资料,尽量不仅不干涉民间艺人的创作,而且还要给予民间艺人最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要创作出民间美术的精品。例如曾经一度流行于北方一种民间木版——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其题材内容包括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其中最长见的是美女、胖娃娃等,这些代表着喜庆、吉祥之意。而在绘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上多是以粉、金晕染,从整体上来看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风格独特。要创作出如此的上乘作品就需要管用结合,充分发挥好艺人的才能。

四、总结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4篇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县域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县域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县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富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方式曾一度在人们的生活中消亡或濒临消亡。其实,重新回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民间传统娱乐方式,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大背景与新的消费理念的冲击下,大有被新的娱乐方式颠覆的可能。我们看到具有时空限制的民间传统娱乐文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改造成不受时空限制的消费文化。本文将就如何建设良好娱乐方式以及如何保护传统优秀的娱乐文化加以分析。

一、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相辅相成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正常的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

商南县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商南群众性文化早期形成了诸如秦腔、豫剧、花鼓、民间小调、秧歌等民间艺术。

近年来,商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突出商南文化,展示商南魅力”,“展示旅游文化成果,转型跨越发展”的主题,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性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力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针对以上情况我县文化部门把为农村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派县级部门文艺骨干对他们加强业务指导。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农村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

二、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

商南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汇处,具有悠久的地方文化传统。挖掘 、抒写这些文化,传诵、传唱民间风情,为这一地区群众文化艺术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素材。因此,抓住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乡土色彩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我县乡土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强大的综合功能和教化功能。

一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硬件设施配套齐全。随着商南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广大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有机融合,为商南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生活空间和物质基础。短短几年时间,以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广场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体育形式多样,干部群众多元参与,专业业余联袂登台,成为广场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是抓好文化团体建设为丰富群众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县文广部门职工甩开臂膀大干,一是协助搞好 “三唱三颂”活动、二是承办《秦岭最美是商洛》诗词吟颂会、三是协助搞好商南红歌大赛活动、四是承办了《威风锣鼓秧歌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并针对新春佳节,各地人民都要搞一些喜庆的节日活动,诸如社火、耍龙灯、观花灯;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和趣味文化娱乐活动,全县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节日得到集中的体现并日趋丰富、完善。我县群众文化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逐步认识到搞好群众文化活动就能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并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个地方倾斜,每年县局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典型点、示范点,使节日高潮期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陶冶情操,同时也使群众文化工作不断跃上了新的台阶,为商南文化事业的振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其次是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和业余文化团体,是使群众文化活动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全面持久繁荣局面的重要途径。近年举办了中国“商南旅游文化节”、“茶叶节”广场文艺大奖赛、元宵节文艺展演、“精彩商南”迎新春摄影书画剪纸大赛、春节文化庙会等文化活动,秦腔、豫剧、花鼓、剪纸、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登台表演。演出团体以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农村文艺活跃分子为主,各个团体积极性和演出水平较高,在广大居民群众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营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三是乡镇群众性文化活动成亮点。商南各乡镇街道开展了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屯户建设活动,这些村镇以文化农家书屋为阵地,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举办了农民艺术节,秧歌、书画、歌舞、篮球、乒乓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文体交融的活动氛围,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活动中来,也让广大农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构建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38-01

近些年来,中共中央越来越重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公共财政投入的支持下,群众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地区都孵化出具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本文拟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运营的意义、构成因素以及有效做法作了以下探讨。

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运营的意义

文化品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浓缩了人的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符号系统,能够提供给人们多种精神享受”。同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公共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广泛为公众提供群众喜闻乐见且被群众广为认可的精神文化符号系统。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牌化运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盘活地区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依靠地区的历史文脉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不断组合、创新、完善中发展而成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运营,有利于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在群众所熟知的地区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种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有利于彰显地区优秀的特色文化,增强群众对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应是以宣扬地区优秀的并具有地区特色的精神文化为目的,并为地区群众所熟悉和认可的,其特征也是多样的,它既能符合地区群众的审美取向,又能宣传和导向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思想。通过品牌化运作,强化群众对所在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作为地区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有利于塑造地区城市形象,创建城市文化标识,扩大地区文化影响力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代表的是地区群众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标识,它一定程度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地区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外界了解地区人文的最直接的文化标识。如东莞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同饮一江水”打工者歌唱大赛,该活动主题与东莞当地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东莞夹在广州和深圳,由于东莞地租相对广深便宜,且靠近深圳港口,当地20多个镇都是工业区,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比例高达77.28%,它们被称作“新莞人”,成为了当地群众中最具特征的群体。为此,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策划了品牌活动“打工者”歌唱大赛,向外界传递着“大爱有声,打工者也有梦”这样的信息,塑造开放兼容的东莞城市形象,外来工文化也成为了东莞最为显著的城市标识。

二、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构成要素

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各地区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构建中,都形成了一套较成熟、可行的经验和方法,笔者也尝试总结其共性,尝试分解其品牌活动的构成要素,并总结如下。

(一)活动围绕群众需求进行布局,突出群众活动的群众性

群众文化品牌构建是一项长期、整体的发展战略,因此在策划时要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规律,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考虑。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中需充分考虑到活动内容是否能为群众所知、所求、所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赢得良好的口碑,最终推进活动的长远发展,形成品牌。

(二)活动题材彰显地区特色文化

“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高认知度,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特色性。所谓特色,是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所属事物独有的。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立足于本地区特有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不同的地区蕴含着不同的地区文化,地区文化便是宝贵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地区自身所独有的,也是孕育地区群众文化品牌的温床。在许多成功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中,如广州的“广府文化节”、东莞的“同饮一江水”打工者歌手大赛、佛山的“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佛山秋色巡游”等,都是根据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发展而来的,符合本土的文化特点。

(三)活动开展以连续性的方式进行

活动品牌的形成是长期的、连续的,通过定期举办同一主题的活动,才能使活动品牌深入人心,释放出其应有的号召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让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立在群众心中。在实际操作中,活动开展的连贯性多以系列化的形式展现,具体如届、度、期等。这种连续性,有利于加深活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并延伸发展为类似节庆类的活动,让群众对这种常规性的活动予以较大的心理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品牌一经建立,不能对其品牌进行随意修改,否则会有损品牌形象。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应不断创新,使其具备时代性

创新是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生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趋向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结合、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和通俗的文化方向发展,因此,品牌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不能长期一成不变,需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再创新中得以新生,激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力。

三、构建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具体做法

在了解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构成要素后,笔者尝试根据要素特征,并站在品牌活动策划角度,对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具体做法作以下探讨:

(一)树立活动品牌意识,准确定位,科学规划

群众文化品牌构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规划,因此在策划前期要做好群众调研工作,积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深入基础了解群众心声,并根据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找准定位,明确活动预期目标,树立品牌意识,对活动系列性的工作开展作周详、科学的规划。这种针对群众需求的活动策划,更有利于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辐射范围,为塑造一个具长远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地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创新整合形成特色

这里所说的地区文化资源多指地区传统的文化资源,地区传统文化是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也是现代群众文化的发展源头。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多分布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山村小镇,由于缺乏良好的资金支持,不能较好地保存和传承甚至濒临灭绝。在实际活动策划中,要重视地区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统筹,在尊重民间艺术资源的特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与现代文化资源的创新重组,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现,从而实现优秀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形成具本土风采及时代气息的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三)健全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

群众文化活动多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持,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在实现品牌化过程中面对的共同难题是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其长久性、持续性,因此,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建立“赞助公益文化事业抵税”等鼓励性制度,通过“资金投入”、“实物赞助”、“场地、设施设备免费租借”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活动所需的有形资产,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运营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四)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活动品牌质量

群众文化人才建设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源泉和动力。培养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是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关键。群众文化人才主要分为活动的策划组织人才及演出人才。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现状来看,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类人员主要由文化事业单位人员担当,演出人员主要由文化志愿团队担任。因此,要提高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策划水平,需加大对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骨干的业务水平,为其提供多种深造机会;另一方面还需积极从社会各界挖掘业务精英,构建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域的群众文化人才的聘用,大力发掘和培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文化志愿者或团队,建立长期有效的鼓励机制,大力鼓励文化志愿者投身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为他们提供多种培训、交流及表演平台,提高活动品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媛.赵晓东.特色与创新――群众文化品牌浅析[J].群文天地,2015(01).

[2]吕振泉.群众文化品牌的塑造[J].岁月(下半月),2012(09).

[3]李晴.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和提升微探――以南通市文化馆为例[J].青年时代,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