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

电脑技术论文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有利于提高备课的速度

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备课可以摆脱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避免重复性抄写的简单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在备课中充分利用电脑字处理软件(如WPS2000、WORD2000等)上的各种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常见的做法如下:

1、根据各学科教案的基本格式,利用字处理软件中建立一个模板文件,在模板文件中输入教案中的一些固定的内容(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和字体段落的格式,每次备课时先打开该模板文件,然后即可填上教案中的具体内容。

2、利用电脑字处理软件的词组(包括驻机的和自定义的)、复制、查找、替换和插入等多种功能,输入教案中本学科常用的术语、重复性的文字和图形图象,能明显地提高输入速度。

3、充分利用以往存入电脑的备课资料,在备课时对旧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会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劳动。

4、在利用电脑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建立有关备课内容的资料库,在备课中直接调用,将为教师的备课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有利于精选习题和试题

选择典型的习题和编制各类试题也是备课中比较繁琐的工作。利用电脑具有信息存贮量大和处理信息速度快的特点,在备课中建立学科习题库,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中的需求。

学科习题库的建立可以按照知识点内容、能力要求层次和试题难度等有关指标进行分类存贮和管理,在备课时进行快速浏览和选择,从而方便地获得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如果利用电脑中的题库进行各类考试的命题工作,不但会使命题过程质量高速度快,而且还能够轻松地制成清晰美观的试卷。

在建立各学科的习题库时,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个性,构建一个基本的模块体系,具体的试题内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累和完善。我在建立习题库的主要途径为:一是在教学实践中精选的题目不断输入到习题库系统中,二是在市场上购置的一些优秀的教学习题库软件,三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下载或与同行交流获得有关试题。

三、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现代化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和电脑等电教媒体,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利用电脑备课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的功能。

投影片是一种运用广泛的电教媒体,而手工制做投影片耗费时间长且效果欠佳。利用电脑技术制作投影片,不但速度快还可以长期保存重复使用,并且能获得手工绘制投影片无法产生的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可利用有关软件(如超级解霸5.5)从VCD、录像片中裁取图像素材,或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采集图像素材,再运用图文处理软件(如PhotoExpress3.0、Photoshop5.0)对图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大小和方向等方面进行修改、调整和编排,利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然后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即可打印出精美的投影片。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对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备课中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等)制作CAI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输出设备(如大屏幕投影仪、彩电等)或网络课室展现给学生,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课件强大的动态模拟功能和人机对话双向交互的优势,使学科教学的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效果。教师只有学会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备课,才能利用好信息化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CAI教学课件,实现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有利于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和统计

对教学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各种考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掌握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时而准确地统计有关数据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纸笔加计算器的手工操作方式,不但速度慢错误率高,而且难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准确分析和跟踪对比。利用电脑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2000、Access2000等)进行学生考试成绩和有关资料的分析统计,不但速度快正确率高,而且可以十分方便地对考试成绩及有关资料的各种数据(如难度系数、区分度、标准差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资料的保存、查找和跟踪对比也十分方便,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五、有利于备课资料的保存和交流

优秀的备课资料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财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备课资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初中学校,而且各初中学校的硬件条件差异也较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别较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学过电脑基础知识,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相反,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很少接触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连电脑的开关机都不会,更别说操作电脑了。还有很多学生应用网络仅局限于玩游戏、看电影或聊天,对电脑及网络的其他应用并不熟悉,也不去探究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很不全面,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学习工具,不能用信息技术知识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程度不一,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给教师的授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学生不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了不用等于白学,很多学生学了一门课程后,却不去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处理信息,为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对学生来说,学用脱节,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充分发挥出这门课应有的作用。

(三)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这应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些计算机软件开发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似乎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课程内容知识陈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按教材大纲进行的,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是很快,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教学法。我是这样分组的,一组有6名学生,其中有两名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较高,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可让这两名学生去辅导其他4名学生,这样组内学生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团体,对于提高各组员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给各小组布置问题的方式,开发小组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最后将问题解决。分组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协商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出了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有的学生认为上这课没什么用,有的学生认为就是在电脑上玩一节课,这些都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其他课程服务。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一下作者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时代背景。这就是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服务,此外,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只是对电脑感兴趣,在电脑的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了解并不多。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可用于评价一个人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学应体现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具体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发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展教学内容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服装产业在得益于科技发展的同时,对机器的依赖程度也相对提高,暴露出一些弊端。针对刺绣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的应用而言,电脑绣花的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避免机械地呆板地利用电脑绣花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另外,许多中式服装在设计上缺乏现代感,刺绣题材显得陈旧,缺乏创新,对现代中式服装的推广和发展不利。因此电脑绣花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十分必要。这能使中式服装向现代化、艺术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能使中式服装被更广泛的现代年轻群体所接受;能使中式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新活力。

二、电脑绣花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一)电脑绣花应用的创新

随着刺绣材料、技艺的更新,以及电脑绣花技术的发展,刺绣不断突破着传统的束缚。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刺绣,相对传统中式服装中的刺绣而言,无论在材质选择、图案组成、布局、色彩搭配,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创新。

1.材料应用的创新

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刺绣要素。彩绣的丝线;丝带绣的丝带、缎带;珠绣的珠片、珠管;贴布绣的丝质或棉质的布片都是传统刺绣中的常规材料。而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诞生,刺绣的材质也日趋多样化。其中珠绣材料的种类最丰富,有珍珠、玻璃、金属、塑料、人造宝石以及形状各异的珠子、珠管、珠片和各种材质的树脂片等。材料的创新,使现代刺绣具有现代感和未来感。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应考虑新型材料的应用。另外,在选择材料时,应具备敏锐的桐察力,将不同材质有效且完美地统一,从而塑造现代中式服装别具一格的风格。

2.色彩搭配的选择

刺绣色彩有很多,传统的刺绣,色彩讲究“新鲜就好看”,色彩以“红、蓝、绿”为主,其次用对比色、互补色等配色,整体喜庆吉祥,通常表现传统的款式和题材。而现代中式服装则注重色彩的现代感和时尚性,讲究整体、统一和协调。由于针对的是年轻现代的消费群体,所以在色彩选择方面以类似色、无彩色为主,色彩搭配趋向柔和、宁静、典雅、和谐。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相应款式设计,最大限度地塑造个性化、现代化、年轻化的中式服装。

3.纹样布局的创新

纹样布局是决定中式服饰整体风格的要素。传统中式服装几乎都是平面地考虑纹样的布局,常规地把刺绣图案放在人们最易看到的胸、领、门襟等处,从而造成了纹样装饰位置的单一。为了突破这种单一,现代中式服装的纹样布局已开始树立“立体装饰”的观念,即对服装纹样布局时,不仅考虑服装正、背面的效果,还注意侧面在服装中起到承转前后的作用,如:除了在服装的肩部、手臂等部位进行装饰外,还考虑在服装的侧腰、侧臀这些易被忽视的部位进行装饰。传统的、固定的装饰部位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时用逆向思维,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刺绣装饰。

(二)表现手法的创新

常见的刺绣题材主要为:龙凤(图腾类)、牡丹(花卉类)、喜鹊(鸟类)等。这类题材通常较为传统,且该类服装所针对的消费群多为中老年,虽寓意深远,但缺乏创新。而现代中式服装的刺绣图案强调现代感和时尚感。因此,在题材方面,可考虑使用山水、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在表现手法方面,可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刺绣工艺,甚至不同艺术风格的结合应用,从而突破单一刺绣工艺的观感,更好地融入时代气息。

1.画与刺绣相结合

画与刺绣相结合,指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当运用具有艺术感的画做装饰时,将需突出的局部进行刺绣,从而达到丰富面料肌理,增强画面层次感的目的。如高圆圆出席嘎纳电影节颁奖礼所穿的“喜上眉梢”礼服,若将印花图案上的花或鸟进行刺绣,能使画面更具层次感,更加别致。但要注意的是在面料色彩选择上不宜太复杂,以雅致、柔和的色彩为主。另外,在表现山水题材时,由于山水题材在中式服装中应用的表现形式多为水墨山水印花,且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可考虑以刺绣的手法结合电脑山水印花或手绘的手法来表现山水题材,亦虚亦实,在整体和细节上来凸显现代感和艺术表现力。同样在考虑应用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时也可结合较为艺术化的手法。如在表现文字题材时,可对文字进行再设计,结合书法艺术,再运用局部或整体刺绣的形式来设计;而对于人物和建筑题材,更多考虑的是抽象化,简约化的艺术处理。此外,要根据各类刺绣手法的效果不同,选择恰当的刺绣针法来表现题材,如银亮的珠片绣或特殊材质的银线可用于表现画面中的亮部,如河流、云雾等。另外,在装饰布局上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设计,并可选择较为新型的刺绣材料,进行点缀,从而使服装在面料肌理上更为丰富。

2.同质同色线绣

所谓同质同色绣,即采用与服装面料相同或颜色相近的纱线进行电脑刺绣。针对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在绣花图案的选择上以雅致简约为主,不选用大红大紫、色彩繁杂的传统图案。整体效果追求简约现代,又有中式文化的风韵,符合现代年轻群体的生活理念及审美需求。此类表现手法,在选择面料色彩时,应以类似色、无彩色相搭配为主;在面料材质方面,可以选用较具东方特色的面料,如丝绸、有机棉、麻等天然织物。当然同样可以选择新型材质的纱线、邻近色系的珠线甚至选择绳状绣的丝带或盘带来应用。如在几何纹样题材的表现时,采用邻近色的搭配可使面料图案产生渐变的色彩。由于采用较为淡雅的色彩,再加上面料几何纹样刺绣肌理的立体表现,从而使服装在素雅简约中显得摩登现代,独具吸引力。柔和、素雅的色彩搭配,简约、别致、肌理丰富的面料效果,同质同色线绣将为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带来别具一格的现代刺绣风潮。

三、结语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年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CAI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月相”一课中,“月相的成因”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青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微机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在一起,把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揉合在一起,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由于微机演示、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另外,CAI软件能够方便地模拟动态,这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动态性知识的展示很有好处。例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中,各种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只能运用图示进行静态展现,而CAI软件则能化静为动,清晰地展现各种锋过境前后不同的天气现象,帮助学生进行动态观察,突破难点。

2.在课堂中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更是规定现代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CAI软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上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的微机动画演示,然后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过程的符号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理想模式。

3.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育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千差万别,因此,如何在集体化教学的情境中注意个别化教育,就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而计算机在这个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CAI可以说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别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如前例“月相”一课,在教师集中讲解个别疑点的基础上,即由学生控制计算机,进行个别观察、小组讨论、归纳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程序练习。计算机练习不仅形式多样、情境逼真、反馈及时,而且练习速度、难度可以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以跳跃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耐心的指导,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会吃不饱。当然,这种个别化教育,目前只可能出现在一些关键性环节的教学和练习上,但它必然会成为真正实施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序幕。超级秘书网

4.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脑美术;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30-02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电脑美术在设计领域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生命力和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美术教育迫切要求跨越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创造条件, 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完备适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电脑美术教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高技艺高素质的电脑美术人才。本文从什么是电脑美术教育、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思考三方面,来阐述突破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瓶颈的若干思考。

一、什么是电脑美术教育

(一)电脑美术的起源

作为艺术创造性思维与新科技手段结晶的电脑美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视觉艺术世界, 还有助于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沟通。传统绘画是用工具--笔来完成的。电脑美术作品则是用新的工具--键盘、鼠标器和打印机来完成。

电脑美术的产生可追溯到1963年,其发源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1965年以后,各类电脑美术作品展览分别在西德的斯图加特,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出现,这些展览在各国科技界、美术界引起极大反响。从而加快了研制电脑美术的步伐,电脑美术很快被应用到电视广告、装饰广告、装璜设计、建筑设计、动画影视等领域。

电脑美术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自从电脑问世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电脑除了对军事、医学、科学等深入研究外,更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将电脑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各大高校争相开设电脑美术的相关专业,扩大电脑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电脑美术已成为我国美术高等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必修课程。使电脑美术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电脑美术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各高校努力的目标。

(二)电脑美术的涵义

学者对电脑美术的认识各不相同。金笛、金戈在《浅谈电脑美术的新意》一文中给电脑美术概括总结为:“ 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灵活的图形设计、高速度的分析计算和复杂完善的图像后处理三大功能服务于视觉艺术创作的一门新的视觉艺术。作为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是以科学的手段实现审美的目的。”何平在《电脑美术, 一门新学科》一文中通过对传统美术和电脑美术教学的比较, 指出: 电脑美术是不用笔纸, 不用颜料, 直接在电脑上学习和研究的一门新学科。任斌在《浅谈电脑美术》一文中把电脑美术概括为: 艺术家使用电脑进行主观意念的艺术创作, 而非商业化制作, 才是电脑美术。徐志伟在《电脑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定位、作用及应用》提出, 电脑美术是人们利用电脑从事美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称呼。虽然学者对电脑美术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脑美术是用电脑提供的操作软件和工具作为创作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用于创作的工具不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的标准和尺子。用笔画在纸上的画是美术作品,用刀刻在木板和画在石板上再经过腐蚀的画也是美术作品,用相机拍摄的画面经过冲洗打印出来的照片也是美术作品,美术的范畴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概念,如今,用高科技的电脑作为创作手段而创造出的“画面”无疑丰富了美术作品的涵义。

二、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云南省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脱轨

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在美术设计中,学生学习电脑美术更倾向于软件的操作。在纯绘画类艺术教学中,软件的使用和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较少,学生创作的作品大多是用传统方式来完成的,尽管有些是用数字技术辅助创作的,但都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层面的延伸。因而目前电脑美术发展还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一些基本的数字研究和学习。尽管电脑美术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需要有理论支撑。由于我国的电脑美术起步很晚,相关学术理论的积累刚刚起步,导致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学者本身对“电脑美术”的概念缺乏完整和清晰的认识,这种情况下开始的教学实践活动当然也就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

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同时还面临找工作难的压力。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清晰,心理素质脆弱,意志力不坚定,艺术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原来进行过一些基础的美术训练,主要是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有些学生则完全没有训练过,学生基础不一样,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教师方面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大部分从事电脑美术专业教育的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有的原来是从事美术理论、设计教学,对电脑软件并不十分了解,有的原来是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理工科教师,虽然他们对电脑软件操作熟练,但对设计理论又知之慎少。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边教边学了解美术设计的,而在两者中,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从事设计工作的实战经验外,大部分教师在美术设计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

(四)教学方面

教学方法上过于传统,授课方式大多是教师讲述,然后做一些练习便结束。没有具体课题,也没有实践实例,课程结束后往往许多同学对制作输出、工作流程等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本没有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也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兴趣不浓。

美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习惯了传统模式,对电脑美术教学,接受起来不太容易,加之对电脑知识的缺乏,而无法接纳复杂的逻辑思维模式及烦琐的操作方式。另外我国电脑美术发展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所需的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最先进的发展潮流,这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电脑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关于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的思考

针对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云南高校电脑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如下: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是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我们在电脑美术教育中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目标培养。如对美术基础差的学生,设置更多的实操练习和技能训练。对于理论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使得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容易掌握的实际技能。使他们能够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的编辑与制作,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而对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在强调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大设计理论的传授力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高校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以及各学校间的合作,增加艺术交流,增加与科技界的交流互动,学术不应该只是纯理论上的,更应该和实践结合起来,两者才能互补。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课程的交融,必然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新认识、不断充实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加入数字教学后,更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健全现有教师的再学习、再培养机制,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尽管数字技术对美术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数字技术不了解、不熟悉,有些美术教师不愿使用电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因此,鼓励美术教师运用电脑为教学媒体也是一项不可少的任务。在工作之前学习过电脑技术的教师与没学习过的教师相比,在教学上对电脑美术更有认同感。这说明要加强电脑媒体的应用,让电脑成为辅助美术教学与美术创作的工具,更要加强高校美术教师结合电脑科技与美术教学课程的进修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电脑美术专业的新生,为避免其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应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导,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中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案例中熟练掌握软件的的操作方法及技巧,逐步领悟该专业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如今的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已不是只会简单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而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只有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因此,传统的绘画知识及设计理论知识也必须认真学习。

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电脑美术,创意是设计的生命、是制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艺术设计的整体之中。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设计能力的提高,重视对主题涵义的发掘与表现手段的有效应用,才能设计出真正富于创意的作品。

四、结语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美术迅速普及到社会各个层面,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 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高校艺术学院应该重视电脑美术教学, 训练学生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素描、色彩、线条、空间、明暗、构图等要素, 并结合电脑美术专业特点,培养出更适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 电脑美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新、更广阔的教学形式及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毋庸置疑,高素质的电脑美术人才将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 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知、完善电脑美术教育的体系,使电脑美术上升到一个更好、更高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贺志朴,美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滕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谭子科.关于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2).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果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与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外活动

小学音乐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通常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涉及的课外活动大部分是文艺演出。说起文艺演出,音乐教师都不陌生,甚至是好手。但大家都知道演出少不了音乐,什么舞蹈音乐、歌曲联唱伴奏呀……等等。这些都需要去准备。为了避免重复或与别的单位相似,力求创新。这可就有事做了。怎么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您排忧解难。

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简单的独唱歌曲、合唱伴奏制作,或者进行联唱伴奏音乐、舞蹈音乐的剪辑。如果学校有自己的电化教育教室还可以利用音乐录音软件进行简单的音频制作,这样有助于声乐节目排练。如果演出经费比较充裕,可以考虑部分声乐节目的音频先期制作——进录音棚(为避免临时突发事件,如声乐演员嗓子哑或不能上场……等问题)——做两手准备。这样一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介入可大大提高演出质量,保证演出能顺利进行。

应该说了解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并且会懂得使用的小学音乐教师已经体验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恩惠。我作为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通过以上初浅的论述“电脑音乐制作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希望师范院校的同学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能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为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与交流做些贡献。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字:电脑音乐、辅助理论教学探讨

电脑音乐一一c0mputerMusic属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多重性及交叉性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概念是指通过电脑、合成器、音源、采样器等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领域依靠电脑技术的支持都为本领域实现了自己在新时期的腾飞。音乐也概莫能外,依靠电脑音乐技术制作出来的音乐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当今电脑音乐所指向的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还鲜有涉猎。

1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电脑音乐专业教育滞后

教育观念滞后于电脑音乐的发展,在以往,电脑音乐被视为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而且经费投入甚大,使得电脑音乐一直徘徊在专业院校门外;观念落后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数高师院校近几年才开设电脑音乐课程,而现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院校,他们的电脑音乐技术滞后于电脑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上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电脑音乐的专业性与目标的师范性相背.教学效果不佳.专业建设缓慢。

1.2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滞后

过去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都是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现在师范生的起点低、师生比例过大、理论课程的抽象性、音响效果的不定性,特别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几门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大大加深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

2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

电脑音乐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师资的循环短缺无法一时解决。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找到切入点.即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这样既缓解了师资压力.避免了电脑音乐教学的专业艰深性,符合了高师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电脑音乐技术的推广运用和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可以起到一系列辅助作用。

2.1音乐软件Encore\Finale等专业绘谱软件;Kcakewalk音序器软件的利用

可以解决和声、复调、曲式等课程中大量的谱例提前准备.节省课堂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讲解和实际音响效果.改变以往和声教学中.教师受到钢琴水平和多声部音域的限制.不能演奏的“哑巴和声”局面。T0NIc丕可以为旋律快速配置出四部及四部以上和声,用于课堂示范教学。

2.2CakewalkCubase、SqO1等程序的MIDI编辑制作功能的运用

在曲式分析、音乐欣赏上可以拆分、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音乐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音轨M、S、R功能.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在复调课教学上,利用其强大的编辑功能,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可以是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可以是乐器组与乐队之间的.也可以是乐器组与乐器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谱例讲解.可以在短时问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谱例.并对谱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较全面地理解复调音乐的魅力。

2.3合成器软音源及硬音源音色库的运用

在配器常识课教学上.限于教学没备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强的特点,光靠老师一张嘴、一套音响没备很难把一部配器手法新颖、音乐色彩斑斓的作品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学生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在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

3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3.1在作曲理论课上进行实践

在作曲理论课上,借助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声部、所有的乐器一轨一轨地录入电脑.并且几乎所有乐器都可以用MID1键盘来演奏,既可以作曲叉可以是指挥还兼职演奏员,关键是学生能够马上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进行MIDI编辑制作.效果处理和音频缩混.插入视频文件.输出并刻录CD。

3.2批改作业是一项重要且繁重的任务

对承担音乐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来说.纯理论性地给学生批改作业.由于没有实际音响的比较向学生作解释.学生除了一些理论上的收获外.难以得到实际音响效果变化的信息。很难明白自己作业的症结所在。把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让学生把作业输入软盘,教师针对实际音响效果优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更科学,更满意的批改。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字:电脑音乐、辅助理论 教学探讨

电脑音乐一一c0mputermusic属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多重性及交叉性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概念是指通过电脑、合成器、音源、采样器等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领域依靠电脑技术的支持都为本领域实现了自己在新时期的腾飞。音乐也概莫能外,依靠电脑音乐技术制作出来的音乐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当今电脑音乐所指向的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还鲜有涉猎。

1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电脑音乐专业教育滞后

教育观念滞后于电脑音乐的发展,在以往,电脑音乐被视为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而且经费投入甚大,使得电脑音乐一直徘徊在专业院校门外;观念落后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数高师院校近几年才开设电脑音乐课程,而现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院校,他们的电脑音乐技术滞后于电脑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上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电脑音乐的专业性与目标的师范性相背.教学效果不佳.专业建设缓慢。

1.2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滞后

过去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都是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现在师范生的起点低、师生比例过大、理论课程的抽象性、音响效果的不定性,特别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几门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大大加深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

2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

电脑音乐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师资的循环短缺无法一时解决。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找到切入点.即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这样既缓解了师资压力.避免了电脑音乐教学的专业艰深性,符合了高师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电脑音乐技术的推广运用和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可以起到一系列辅助作用。

2.1音乐软件encore\finale等专业绘谱软件;kcakewalk音序器软件的利用

可以解决和声、复调、曲式等课程中大量的谱例提前准备.节省课堂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讲解和实际音响效果.改变以往和声教学中.教师受到钢琴水平和多声部音域的限制.不能演奏的“哑巴和声”局面。t0nic丕可以为旋律快速配置出四部及四部以上和声,用于课堂示范教学。

2.2 cakewalk cubase、sqo1等程序的midi编辑制作功能的运用

在曲式分析、音乐欣赏上可以拆分、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音乐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音轨m、s、r功能.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在复调课教学上,利用其强大的编辑功能,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可以是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可以是乐器组与乐队之间的.也可以是乐器组与乐器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谱例讲解.可以在短时问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谱例.并对谱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较全面地理解复调音乐的魅力。

2.3合成器软音源及硬音源音色库的运用

在配器常识课教学上.限于教学没备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强的特点,光靠老师一张嘴、一套音响没备很难把一部配器手法新颖、音乐色彩斑斓的作品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学生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在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

3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3.1在作曲理论课上进行实践

在作曲理论课上,借助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声部、所有的乐器一轨一轨地录入电脑.并且几乎所有乐器都可以用mid1键盘来演奏,既可以作曲叉可以是指挥还兼职演奏员,关键是学生能够马上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进行midi编辑制作.效果处理和音频缩混.插入视频文件.输出并刻录cd。

3.2批改作业是一项重要且繁重的任务

对承担音乐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来说.纯理论性地给学生批改作业.由于没有实际音响的比较向学生作解释.学生除了一些理论上的收获外.难以得到实际音响效果变化的信息。很难明白自己作业的症结所在。把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让学生把作业输入软盘,教师针对实际音响效果优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更科学,更满意的批改。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电子维修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25-02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跃,人们进入了数字化网络时代,相应的电脑电子技术的应用率也大大提高,特别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填补了传统教学的抽象化,不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层次,而且节约了教学材料的成本。像利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做成相应的电路模型,然后利用仪器器材去进行实验研究,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一、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的定义

仿真,Simulation,就是利用项目模型使得在某个具体层次上的不确定性因素转化成对目标的影响。仿真又被叫做蒙特卡罗方法(Monte Carlo),是一种通过使用随机数做实验来求解随机问题的技术方法。所以,蒙特卡罗方法,又名随机抽样或者统计实验方法,它属于计算数学的分支之一,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当时原子能发展而出现的。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当所要求解的问题是某种事件出现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时,它们可以通过某种“实验”的方法,得到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或者这个随机变数的平均值,并用它们作为问题的解。

蒙特卡罗方法起源于1876年,从1946年到1952年,数字电脑发展于科研机构,从而冗长的计算成为可能,而这样的计算就是蒙特卡罗方法所需求的。

电脑模拟仿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的基础是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等专业技术,电脑以及各类物理效应设备则是工具,利用的则是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者设想的系统,从而进行实验研究。它是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知识的集大成者,包含了电脑、网络、图形图像、面向对象等技术以及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

二、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的特点

(一)更加直观,简化学习

因为使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电子维修教学时,可以制作出和实际状况一致的仪器与图标,所以,方便了学生们进一步的学习。

(二)分析手段多样化

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制作的模型,拥有相对完整的元件库,同时,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的混合模拟功能以及数字信号模拟功能,对电路仿真图形中的电波及各工作状态下的数据不仅具有储存作用,而且兼备打印作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具备静态、动态以及失真等各种状态的分析,同时对于电路中出现的短路和其他故障能及时做出判断分析。

(三)教学结合优点多

首先,电脑模拟仿真技术提供的实验方法相对简单易操作,实践于电子维修教学不但成本低,而且系统的自动检修和维护使得系统的长期使用得到了保障。所以,学生们在实际进行实验的时候,不必担心由于自身的操作错误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其次,假使实验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寻求在线帮助,保证了实验的独立完成性。然后,在实验的反复操作过程中,不存在实验器材以及相应原料的浪费。最后,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在进行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实验的时候,可以有很强的真实感。

三、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子维修教学的意义

电脑模拟仿真技术运用到实际实验以后,实验中,学生们通过更改一部分的电路参数值,以至于改变主要的电路输入以及输出的性质,清晰地展现电路的变化趋势,从而帮助对电子维修理论相关知识有更大程度的感性上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电脑模拟仿真技术绘制的图形,结合实际测试数据,能够降低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误差,同时可以观测得出瞬间发生的不容易被观测到的参数。和传统型的实物实验相比较,不难发现:电脑模拟仿真技术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填补传统型实物实验不可以随意变更电路参数的缺陷,而且对于不更换实验元件的大前提下,同等的实验时间内,运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电子维修实验相应课程教学,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变换电路参数,然后观测出性质的曲线型变化,并且观测出相对精准的数据。

电子维修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学生们的自己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并且加深理论知识印象,填补理论上的空洞,从而形成自己的电子维修理论基础。将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和电子维修教学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型教学由于时间相对短,学生们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电子产品电路的构架和相关原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电脑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电子维修教学最大程度的开发了学生们的潜力,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因为学生们对于电子维修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熟练状况因人而异,而且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电子维修教学需要结合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而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引进电子维修教学,使得电子维修教学课程内容逐步趋于标准规范、差异化。

四、电脑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子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关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内涵

关于电脑音乐这个概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讨论范畴,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通过应用电脑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创作和演奏,以及制作传播的音乐作品都被称为电脑音乐。而狭义概念指的是:运用电脑或一些电脑周边设备进行音乐作品的编程,然后借助对MI-DI乐器等其他数字设备的控制从而创作出的音乐艺术作品,称为电脑音乐,这些作品可以用于演奏以及制作。我们所研究的就是狭义的电脑音乐范畴,其中MI-DI,是英文Musical Instrumental 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形式,又被称为迷迪,指的是乐器上的数字接口。而MI-DI技术是电脑音乐创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在国际上对电子乐器所规定的行业标准,可以看做是电子乐器的协作协议,是一种对电子乐器进行控制的信息传递方法和交流的标准语言。

我们研究的电脑音乐制作是运用电脑技术对信息进行高度数字化处理的能力,通过对声音开展理想的数字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对音响保真的效果进行了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声音的艺术表现能力,使音响的质量得到质的飞跃,音乐的构造能力也突破了传统音乐制作的桎梏,产生超乎想象的表现效果。而这和数字音频以及MI-DI技术紧密相连,造就了电脑技术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讨论的电脑音乐制作主要以电脑作为创造的控制中心,通过MI-DI技术以及数字音频手段控制,借助信息语言以及音频终端进行音乐的控制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的音乐创作是一种较为特殊体裁与类型,就是俗称的电脑音乐,它的风格以及语言、美学特征等较为独特。旋律、和声、表演等方面自成体系,和以往其他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关于电脑音乐制作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设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必要性

开设电脑音乐专业是社会与时代的需求,近年来“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在一些高等的艺术院校以及音乐系科或者中等艺术学校已经逐步开设起来,这是时展的结果,是教育事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表现,符合教育创新精神以及现代教育要求。如今,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脑音乐要求也越来越高。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纸上谈兵”情况进行了纠正,学生可以一边配器,一边可以听到乐器的配器效果,课程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电脑音乐对于作曲专业的教学提供较大的支持。解决了写谱慢、不容易修改的问题,写谱更加轻松自如,提高了写谱的速度和规范化。同时还扩展作曲教学实用性。另外,电脑音乐制作适应性强。通过分析,电脑音乐制作除了是一种技术外,更是新的思维方式,利于提高和不断丰富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电脑音乐制作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电脑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训练“视唱”和“听音”效率以及质量。特别是有的音乐节奏或者片段等演奏的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就能够事先利用电脑音乐系统对其开展设计和编辑,有效避免在实时演奏时出现错误。电脑音乐还可以快速编程并自动播放视唱曲或者是听音等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摆脱钢琴,到学生中间开展近距离的集体训练与辅导。电脑音乐可以随意调节停和放,教师可以按照意愿逐节、逐句的播放,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教师范唱劳累。运用电脑音乐教学极大地丰富了作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电脑音乐教程包涵音乐多元化风格,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对软件各种类型与风格音乐的旋律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新的音乐表现手段。此外,电脑音乐可以写谱同步音响,记谱也成为愉快工作。通过电脑音乐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文字和图片以及影像等综合信息传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欲。

三、培养电脑音乐专业人才的定位和要求

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电脑音乐教学培养过程是认识和体验音乐完整性、全面性以及多元性的系统过程。而电脑音乐制作的人才也和以往的音乐艺术人才有着最根本的区别,因为和过去的音乐人才单一的特点而言,电脑音乐制作人才就是复合型的人才。

(一)电脑音乐制作专业人才都是“高”“精”“尖”技术人才

培养定位是复合型人才,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音乐的演奏以及制作等,致力于音乐的创作和教学。这是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目标,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决定了音乐人不仅能够创作各种风格作品,而且可以满足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多媒体创作音乐。制作电脑音乐人才能够独立的操作设备完成从作曲到合成全过程,缩短创作音乐周期,节约制作音乐成本。

(二)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电脑、音乐、音响等技能人才

建立电脑制作音乐专业,不仅要培养“高”“精”“尖”电脑音乐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这一专业,促进和专业学科相关课程的发展,使电脑音乐技术更加的系统,成为音乐体系,对其他音乐教育进行辅助与扩展。带动整个音乐教育普及和发展,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电脑、音乐、音响等技能人才。

四、开展电脑音乐教学的设施建设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主要分三部分:电脑、MIDI乐器和接口。

(一)电脑是系统的中枢

电脑机型特点要兼容性好,适用多数的软件,且信誉好大品牌,另外,性能和价格要比较好,适应未来规划扩展要求。还要考虑教学需要,配置清晰稳定大屏幕显示器。

(二)音源是MIDI重要的部分

音源选择影响音乐作品质量风格。音源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支乐队,任由使用者组合不同风格作品。电脑音源每个通道就相当于乐手。使用者通过音序软件录制合成。

(三)MIDI键盘是系统的输入工具

使用MIDI键盘更快捷创作音乐,表现力更强。MIDI键盘实时记录音高,还记录音符长短以及音量和速度变化等音乐信息。同时,MIDI键盘价格不仅便宜,而且便于操作,适用教师使用,更适用建立电脑音乐教室。

(四)系统扩充

电脑音乐系统非常灵活,每个使用者根据经费情况来组合。经费允许可在添加其它设备及音响设备。如果条件较好工作室进行声音采集、后期声音合成,需要添置调音、音频工作站、麦克、监听、功放等周边设备。

五、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相互渗透、基本技能方法交叉使用”教学原则。这样使学生所学前后连贯进而产生思维与综合效果。使学生单科知识学习过程增加多元化和多维的视角,提高学习广度和深度。

(二)在教学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教学原则

聘请和本专业相关的人事兼职教师,进行讲座交流,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采风,了解现代音乐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热情。我们鼓励、启发学生理论课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既活跃气氛,又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专业课授课采用了小组形式,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演奏或演唱,相互之间使学生有更多沟通机会。对于所学理论应用,学生们互相提出建议,相互辅导共同提高。

(三)对于考试方法改革

除笔试外,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则是对电脑音乐的现场操作进行测试。比如创作课程,采用的考试办法是定期完成一定的作品量,而对于个别的音乐学科,考核方式还设置了写作论文以及论文答辩形式进行。总而言之,开展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考试来促进学习效果,进一步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进行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管理,则需要依据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部分的物质要素进行正确分配,力求各种物质要素得到最良好的配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某些物质要素进行必要的改变,依据电脑电子通讯讯息、技术建设的工作的进度及安全要求来完成整个电脑讯息、技术工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遍及,社会各行业对电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是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有利于各种工程工程的管理,也可以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另外电脑电子讯息、管理还可以对各种工程讯息、进行快捷的存档、获取、交流和处理。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讯息、技术时需要有效地利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发挥电子讯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依据不同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动态改变,使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信息保护工作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主要以人工记笔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传统的讯息记录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特长,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但是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复杂的讯息保护。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能够让讯息记录更加快捷方便,其是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快速传送,最大限度降手工抄写的部分,能够更好的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而且还能够对相关讯息进行更好的存储与管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特长能够弥补传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对讯息保护部分的不足。

1.2工程管理计算

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这类精算必须要最大限度保障其精确性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本身的计算精确性就非常高,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率,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其计算上的特长,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3工程规划

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工程建设都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更加规范。但是这样的工程建设必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为了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从而实施监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中对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工程规划更加有效率,保障工程规划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脑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物质要素共享,借助更多先进的经验,对当前工程管理实施更好的规划。

1.4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如果企业想要想要在困境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情况,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现代化的软件和工具,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批量操作的技能,可以很方便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如果现代的建筑公司,仍然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必然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1.5提高管理效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很多软件和工具设计上都很简洁和人性化。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工作,相比于人工,机器可以批量操作,而且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得益于这些优点,当今很多大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合理的而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处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若要在工程管理中更好的成长与使用,必须要配置高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讲解电脑电子讯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要让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将工程管理学识与技能充分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更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坚持自我更新,要善于学习,加强实践,从而更好的保障技术上的创新。

2.2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3、结语

目前,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学习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作者:韦仕正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张禹峤.黑龙江科学.2014(03)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一、科技革命

马克思一直很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重视科技革命的进步意义。马克思曾经说道:“随着机器生产的进步,机器生产变为科学知识在工业领域里的运用,科学便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也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恩格斯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列宁研究了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的事实,完全肯定了它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化的进程,提高了劳动效率,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诸如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它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论述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标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越来越成为现实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

科技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社会越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就越明显。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低,要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彻底地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机械化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科技革命的浪潮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迅速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是电力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电力的推广和运用上,“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第三次是信息时代,电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使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趋势。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科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时下的科技革命中,电脑尤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电脑,各行各业就会瘫痪,科技革命也成了纸上谈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始终很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既然电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就要重视“电脑教育”。

二、电脑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上来讲,电脑教育是指利用电脑的信息储存和控制功能,把教学内容存放在电脑的储存系统中,学生可以利用终端机进行学习。在教室里,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终端机,并且有电脑屏幕和按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和按纽跟老师进行交流,并且电脑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以提供给老师考核之用。电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广义而言,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电脑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教育之中。

(一)电脑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1.电脑的基础性教育

我们进行电脑的基础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电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应当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数学、物理和其它一些基础性科目之外,还开设了电脑硬件、软件以及应用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电脑的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上能够做到工夫扎实。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这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欧共体制定了科技研究战略计划,它明确提出要赶超日本和美国,它还列出了自已的发展战略,要向高级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高级通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进军。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电脑的基础性教育上缺乏投资力度,因此很难赶上科技革命的进度,很难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2.电脑的实用性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既精通本行业务,又能掌握电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电脑解决相关领域诸多问题的电脑实用型人才。我们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设课程:电脑的原理以及电脑系统,电脑语言和相关的程序设计,将电脑运用于很多相关领域的一些通用方法,上机实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掌握好电脑知识技能。

如今的科技时代,我们越是感受到电脑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我们就越需求电脑运用型人才。现在不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开设电脑教育课程,而且很多文科类院校也开设了电脑的运用性教育课程,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

电脑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具体谈谈。

1.电脑用于学校的现代化管理

电脑可以对学校管理涉及到的很多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综合,必要时还可以补充和创造出新的信息。在学校的管理中,电脑可以用于下面一些方面:规划、统计、组织以及管理(包括学生的户口管理、教师的档案管理、科研经费的调制管理,自动排课管理、教室调配管理以及校园的治安管理、图书馆里的资料分类检索管理等等)。

2.电脑用于辅助教学

很多学校在教学上采用电脑这一处理工具,并随之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电脑辅助教学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数据控制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教学系统,叫作PLATO系统。伊利诺斯大学从50年代就开始探索和研究电脑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问题,于1959年建成了PLATO-1。以后PLATO系统经过多次改进,现在已进化到了具有讲课、复习、解答等多功能的大型电脑辅助教学方法系统。它可以带有5000多个电脑终端。电脑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通常通过下面两种模式表现出来。

(1) 控制模式。综合利用电脑和其它视听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自动化。电脑是实现教学自动化的核心和重点,它起着控制和运行整个系统的作用。

(2) 模拟和仿真模式。利用电脑的模拟实验功能,营造一种仿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用“替身实验”去逼真地代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和需要花费大量经费的真实的实验情况,从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利用电脑的信息处理能充分表现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进程中的生动形象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电脑教育的现代化

电脑教育的现代化指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上要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具体而言,电脑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其自身现代化,同时还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二是它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发展电脑教育必须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认为,现代科学知识的总量以指数规律增长,同时,现在科学发展又呈现多极化、综合化、定量化趋势。传统的教育体系很难与科技的发展相适应,电脑教育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电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应试型培养转为以开发学生智力为主的素质型培养了;电脑教育引领了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了“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学生要从记忆知识为主转变为掌握和处理信息能力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电脑正是使学生学习转型的一个重要工具。

现代科学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学科趋向分化和整合,走向了以整合为主的趋势。在学科间的交叉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横向科学”诸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起着重要的“粘合”作用和方法论方面的沟通作用。电脑也有这方面的功能,电脑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而且,它还有很深的渗透性,它与其它的学科之间又有很强的“粘合力”。在如今文理融合的情况下,电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发展电脑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很多学者认为,在科技时代,劳动技能不是靠体力,而是靠以智力和脑力为基础的知识能力竞争。以电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这种以知识能力竞争的社会中占有绝对优势。不管是传统部门,还是新兴部门,把电脑技术引进到这些行业当中,使它与本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加快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现在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又是电脑教育方面的竞争。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电脑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知识高能力的理论型和应用型综合人才,才能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中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样,国家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

(三)电脑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

现代的工业社会,可以说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生活,就必须善于抓住对自已有用、有效的信息,电脑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中流砥柱,电脑的能力与人的脑力共同作用于这个社会,并使这个社会的总数量和总质量在不断地增加,电脑让这个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电脑还能有效地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多预测方法中,建立的预测模型都是变量很大的,涉及到很多数据统计,这些大量的数据单靠人的大脑是难以完成统计的,这必须得借助于电脑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和计算;有时我们还要用到电脑来进行对模型的仿真实验…。人类有了电脑这种工具,将在未来的预测能力上更上一个台价。

四、留下的思考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科技革命不但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电脑教育也在突飞猛进地进展,因此有些人对电脑的作用夸大,认为电脑可以完全取代教师,学校消亡……

“技术决定论”者认为,电脑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没必要去学校了,可以在家里天天用电脑学习工作;而有些人却认为电脑教育网的出现,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加重了学校教学的负担,学校要从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面面向学生到全面面向社会。电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电脑能够完全取代教师吗?有些人在“学校消亡”的同时,西方也有些人在大力宣扬电脑能完全代替教师,甚至提出电脑是最好的教师,这种看法不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还阻碍了电脑教育有效顺利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教师的有效配合,电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没有教师的参加,很难编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软件。电脑只是一台机器而已,它缺乏人所具有的感情和亲合力,在养成教育上,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电脑没法取代的。

我们强调电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把电脑的作用趋向绝对化。在科技时代,我们重视电脑教育的作用,只是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型”向“学生中心型”的转换而已,通过电脑教育,学生的学习由纯理论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由完全被动的应试型学习模式向积极主动的过程型学习模式转变。电脑是一种工具,我们合理有效地运用电脑,使电脑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催化剂,让教育模式的转变实现“两个面向”的飞跃,即“面向考试”到“面向能力”的飞跃,“面向结果”到“面向过程”的飞跃,有了这两个飞跃,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何愁不能实现呢!

五、小结

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脑的作用已经很重要了,但教师的功能也在一步一步地完善和整合。科技越发展,电脑教育对我们提出的任务就越艰巨,尽管目前电脑教育的前景和潜力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教育也将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看待电脑教育,始终把提高电脑教育质量和科技进步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当代国外教育》,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2]蔡子亮、杨钢、白政民 编著,《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3]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

[4]林今柱著,《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命运》,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

[5]丁长青主编,《科学技术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蒲心文,编著《国外教育改革面面观》,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7]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杨淑佳编,《教育学名词浅释》,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

[8]金言主编,《网上大学与网上教育》,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3。

[9]蔡启先编著,《计算机教育应用:原理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芳乐、杨浩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1]闫寒冰著,《学习过程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2]孙玉彬、曹占东、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电脑音乐、辅助理论教学探讨

电脑音乐一一c0mputerMusic属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多重性及交叉性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概念是指通过电脑、合成器、音源、采样器等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领域依靠电脑技术的支持都为本领域实现了自己在新时期的腾飞。音乐也概莫能外,依靠电脑音乐技术制作出来的音乐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当今电脑音乐所指向的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还鲜有涉猎。

1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电脑音乐专业教育滞后

教育观念滞后于电脑音乐的发展,在以往,电脑音乐被视为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而且经费投入甚大,使得电脑音乐一直徘徊在专业院校门外;观念落后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数高师院校近几年才开设电脑音乐课程,而现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院校,他们的电脑音乐技术滞后于电脑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上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电脑音乐的专业性与目标的师范性相背.教学效果不佳.专业建设缓慢。

1.2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滞后

过去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都是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现在师范生的起点低、师生比例过大、理论课程的抽象性、音响效果的不定性,特别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几门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大大加深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

2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

电脑音乐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师资的循环短缺无法一时解决。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找到切入点.即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这样既缓解了师资压力.避免了电脑音乐教学的专业艰深性,符合了高师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电脑音乐技术的推广运用和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可以起到一系列辅助作用。

2.1音乐软件Encore\Finale等专业绘谱软件;Kcakewalk音序器软件的利用

可以解决和声、复调、曲式等课程中大量的谱例提前准备.节省课堂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讲解和实际音响效果.改变以往和声教学中.教师受到钢琴水平和多声部音域的限制.不能演奏的“哑巴和声”局面。T0NIc丕可以为旋律快速配置出四部及四部以上和声,用于课堂示范教学。

2.2CakewalkCubase、SqO1等程序的MIDI编辑制作功能的运用

在曲式分析、音乐欣赏上可以拆分、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音乐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音轨M、S、R功能.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在复调课教学上,利用其强大的编辑功能,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可以是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可以是乐器组与乐队之间的.也可以是乐器组与乐器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谱例讲解.可以在短时问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谱例.并对谱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较全面地理解复调音乐的魅力。

2.3合成器软音源及硬音源音色库的运用

在配器常识课教学上.限于教学没备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强的特点,光靠老师一张嘴、一套音响没备很难把一部配器手法新颖、音乐色彩斑斓的作品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学生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在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

3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3.1在作曲理论课上进行实践

在作曲理论课上,借助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声部、所有的乐器一轨一轨地录入电脑.并且几乎所有乐器都可以用MID1键盘来演奏,既可以作曲叉可以是指挥还兼职演奏员,关键是学生能够马上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进行MIDI编辑制作.效果处理和音频缩混.插入视频文件.输出并刻录CD。

3.2批改作业是一项重要且繁重的任务

对承担音乐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来说.纯理论性地给学生批改作业.由于没有实际音响的比较向学生作解释.学生除了一些理论上的收获外.难以得到实际音响效果变化的信息。很难明白自己作业的症结所在。把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让学生把作业输入软盘,教师针对实际音响效果优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更科学,更满意的批改。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

职业面向岗位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37-01

电脑艺术设计这个提法,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出现的,与之想关联的,应该是产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平面设计,和更前面的工艺美术设计。将这三个称谓纵向排列,比较通俗的概括了中国艺术设计的一个发展脉络,及它们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对电脑艺术设计的形成有一个先人为主的认识:电脑艺术设计师在工艺美术和平面设计之后出现的,以电脑技术为依托的艺术设计专业。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广泛存在于大学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教育之中,专业以实务应用为主要特点,存在就业发展面向宽泛的问题。

1 专业相关即可以从事行业相关工作

电脑艺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宽泛,在平面设计行业、广告设计行业、室内设计行业、网页设计行业,动画行业中,都有专业相关的职业面向。一般来说专业有针对的职业面向,实际存在的情况是根据相关性选择就业的情况普遍存在:平面设计行业的有去从事编辑职业,策划职业,排版职业,插画设计职业;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去向了,有室内设计师职业,有进行三维制图的,也有的去做了工程监理或者工程造价师,建造师。

不难看出,实际就业晴况,学生可选择行业相关、有关联的岗位,职业的相关性决定了学生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这种“相关”在于电脑技术在各设计行业中参与,软件技术的参与是这些行业不能缺少的,按照“相关”就可以就业的观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机会和一定的能力,就能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作。职业院校更多的关注“就业岗位”,考虑跳出所谓的专业面向范畴,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能力选择工作岗位,我认为是符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的。

2 技术+艺术+作品是电脑艺术专业构成的三方面

“技术”是一条腿,那么“艺术美”就是另一条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其它许多名称,诸如“CG艺术”,数码艺术,视觉传达等等。网络专业用“技术”搭建网络,应用专业用“技术”编程软件,电脑艺术用“技术”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视觉”。“形式美感”是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这“两条腿”的同等重视才能使专业成熟。

具备海报设计能力就能在广告公司制作各种产品海报、为电影制作海报,也能在商场制作宣传海报,这些地方需要这样的工作人员。具备三维软件操作能力,就只能在室内设计公司去做效果图吗?海报中的许多三维形象也要借助于三维软件的表现,海报设计也需要三维软件的参与。游戏公司展示设计工作,建筑公司动画公司就不需要熟练应用三维软件操作的人员?熟练掌握应用一款软件,可以胜任多个行业的多个岗位,岗位之间的转换,依托一款软件的熟练应用。

“技术+艺术+作品”应是专业构成的三个方面。在“技术+艺术”的基础上,制作出成功的“作品”就能够从事相关的工作,“作品”的实现代表着工作结果,也代表着对岗位的胜任。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靠“项目实训”来帮助学生弄懂软件在这个行业中是怎样用的,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制作原则,来完成各种设计作品。通过学生完全模拟教师的演示,复制作品可以训练学生对设计结果的掌控应用能力。以logo为例,可举例银行logo的设计风格,餐馆logo的设计风格,政府logo的设计风格。或举例:抽象logo的设计制作,具像logo的设计制作,文字logo的设计制作,每种风格均给予讲解演示,不同风格logo的设计技巧于制作思路不浅浅带过,均深入精讲,学生必大受益,成功感觉倍增。

3 电脑艺术专业的艺术追求目标就是超越。电脑作成为各个行业的辅助工具不需多讲。难道。电脑艺术只能从属于其它各个视觉专业

最早绘画是以描绘现实为目的,后来照相技术的出现使绘画逐渐去掉了这一目的,才出现了抽象风格,超现实风格等以“主义”追求以自我表达为目的的各种表现形式,也不乏从平面设计行业借鉴形式语言。

广告以沟通为目的,以大众的诉求为追求的,早期的广告行业,都是画家在绘制海报,采用的也是绘画语言,需求量的增加及效率的要求使海报需要更简洁,方便制作的艺术语言,在促使去研究平面形式美的构成构律,就有了平面构成这一专门探究平面形式语言的理论。广告材料的丰富等原因促进立体形式美语言的产生,成就了立体构成这一理论。

当今的广告行业,传播渠道的丰富无与伦比,路边巨幅广告,电视,电台,汽车,轮胎,气球,电脑等渠道的丰富为艺术设计语言的丰富提供了土壤,需要更能适应这些媒体的新的形式语言。以电视电脑为例,既可以按平面设计的理论要求去制作网页广告,又要结合影视艺术语言去制作动态的flash广告。

面对如此庞大的广告媒介,绘画语言、动画设计理论、平面设计理论、影视艺术理论应当都是现今广告制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此,电脑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追求就应当是对上述绘画、设计语言的综合。

另一个角度来说,电脑艺术设计又有新的美感追求。电脑这种工具可以完全替代绘画工具,平面设计、影视制作现今都在使用电脑,电脑的使用,又产生了和之前形式美理论不一致的新艺术形式,通俗说就是“特效”。不断创造特别的效果,让人们接触到的广告不断有“震撼”的感觉,不就是电脑艺术存在的价值吗?

电脑能够实现之前所有的艺术效果,它也可以创造其它工具所不能创造的艺术效果。追求无限的艺术形式美语言正是电脑艺术专业的艺术追求目标。当今的流行就是用电脑来做设计,用电脑绘画,用电脑来表现效果,为什么电脑的艺术形式美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来探讨呢?

4 关于职业面向的一点理解

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把专业定位在平面设计行业或者是室内设计行业,一心往单行道上走,会限制专业的延伸发展。电脑艺术本身适用性就比较宽,在设计行业中,需要电脑完成的工作,能用电脑完成的工作,就应当是电艺专业的职业面向。

如果把各个设计行业比喻为一条线,那电艺专业就是在线中找跟电脑操作表现相关的点,岗位就业的选择可以是行业相关,那也能是岗位相关,可以“线”带“面”,怎么不可以“点”带“面”。

电脑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一  

是"天使"抑或"魔鬼"?--有关电脑相对于人类价值的思考由来已久。至迟从英国学者阿希贝发表《大脑的设计》一文(1948)开始,学术界就展开了电脑和以之为中枢的智能化机器是否可能排斥人类的争论。文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甚至可以追溯到电脑诞生之前。例如,比利哀·德·利拉丹的小说《未来的夏娃》(1879)就对机器人作了美妙的描绘。利拉丹还没有关于电脑的概念,他的乐观主义精神看来也未为大多数科幻作家所继承,恰培克的悲观主义态度就反映了这一点。电脑问世以后,许多人为其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感到惊诧,不少文艺作品进而表达了人们由此而来的疑虑。这种疑虑大致可以归纳为相互联系的两方面:一方面,日益发达的电脑将在智能上超过人脑、以电脑为中枢的机器人将在技能上超过生物人,从而使人类丧失存在的理由;聪明起来的电脑和机器人将不满足于人类所强加给自己的附庸地位,反转过来控制人,从而由人类的工具或助手变成人类的统治者或敌人;电脑将介入并利用人类的纷争,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称霸企图。另一方面,人类将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而趋于退化,其惰性或局限性将日甚一日地表现出来;人机一体化(如将电脑植入人体等)将使传统意义上的人不复存在,信息科技在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将打断人类自然进化过程;人类当中的一部分将利用电脑来反对另一部分人,传统的社会关系势必由于信息科技的作用而加速解体。文艺作品(如埃利森的小说《无声狂啸》、艾云·荣格勒执导的影片《网络惊魂》等)对于信息科技负面效果的生动描写,和来自理论领域的强烈声讨(如卡辛斯基所作的社会批判)彼此呼应,  使当代高科技与人文精神的矛盾尖锐化了。

必须承认:上述疑虑和批判是事出有因的,而且它们对于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起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使之在制定自身的目标时不能不计入道德、法律等因素,不能不考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不论是普通人也好、文艺家或理论家也好,他们的疑虑与批判客观上并没有能够阻挡信息科技的进步。而且,弥漫于上述疑虑与批判中的感伤主义虽然很容易在安于现状的人们心中唤起共鸣,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却是消极的。如果考虑到科技进步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性的话,那么可以说:因这种感伤而延误时机,便可能被动挨打。蔑视科技而侈谈人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乏其人。我们不能再蹈其覆辙了。

事实上,和理论家一样,文艺家在科技进步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历史上,文艺家的想象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科技工作者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文艺家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力的导向,可以影响公众的心理定势,帮助他们对科技进步所可能带来的社会变迁做好准备。我们应当正面引导公众去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激发他们发展信息科技以造福人类的热情。事实上,信息科技并非万恶之源,而是人类实现自由而自觉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种种生存选择,让人类拥有在家上班、分享全球信息资源、按需点播等新的可能性。它为人类提供了反思自身存在的新机遇,使人类得以用计算机模拟等方式深入研究人的思维、记忆、智力发展乃至于情感体验等奥秘。它还为人类提供了远较过去时代为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类拥有更多闲暇时间从事有利于发挥自身潜能的活动,在新的基础上推动国民经济改造、使信息产业成为发展的龙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评价信息科技的价值时,我们必须将信息科技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应用与信息科技本身加以区分。在关于高科技与人文精神之矛盾的讨论中,二者经常被混淆了,这是将种种丑恶现象都溯源于科技、妨碍人们正确认识其意义的原因。

如果我们认定美和文艺都和人的本质相联系的话,那么,应当看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推出新的媒体、按照一定的理想改造客观世界,这体现了人的本质;审时度势、不断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人的本质。没有理由认为人类目前所处的状态就是最完美的,正如没有理由认为现阶段的工具是最发达的工具、现阶段的媒体是最理想的媒体那样。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某些学者一方面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对高科技大加挞伐,并以"自然"状态相标榜。事实上,如果要他们像当年的陶渊明那样"归园田居",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因为古代的田园里没有电话、电脑以及其它现代化设备,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影视艺术。

相对于未来的智能电脑或机器人而言,人确实有点象"女娲"。神话当中的女娲究竟会如何看待自己所造出来的人,我们自然不得而知。不过,中国人对于这位女神的敬仰和崇拜,则是至今犹存的。未来的机器人是否会超越人类,若超越的话是否会善待人类(就像我们今日景仰女娲那样),这目前仅仅是科幻作品的题材,而非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人和电脑、机器人的关系而言,在现阶段毕竟是人类占主导地位。信息科技史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一是以电脑增强人的功能,二是以电脑来取代人(人造活人)。迄今为止,是前一种方向占上风。之所以如此,明显是由于以人为本位的社会价值观起作用的缘故。从长远看,人对电脑的态度既左右了电脑和机器人的研制方向,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智能化电脑和机器人对人的态度(如果它们果真形成"态度"的话)。

目前,电脑不仅已经走出了科幻小说的想象,而且已经走出科学家的实验室,在包括文艺在内的各个社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任何一种传统文艺的生产效率都由于采用了电脑这一工具而大大提高,作家和画家欣然换笔、音乐家用上MIDI、数字化特技在影视中的标领风骚、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中取代暗房技术等都说明了这一点。电脑文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繁荣起来的。  

电脑文艺的发展,意味着传统文艺的终结,还是新生?

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所谓"电脑文艺"至少可能有六种含义:其一,以电脑为主体,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作品;其二,以电脑为手段,指人以电脑为工具而创作或鉴赏的作品;其三,着眼于文艺方式,指专门为文艺而设计、符合文艺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即文艺软件);其四,以电脑为对象,指专门为电脑而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如用以普及电脑知识的情景喜剧、带有艺术性的电脑广告等;其五,以电脑为内容,指以电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其六,以电脑为环境,指上了电脑的一切类型的文艺作品。这六种意义上的电脑文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电脑文艺是相对于广播文艺、电视文艺等而言的,指以电脑媒体为依托的文艺作品,但这不是电脑文艺的唯一含义。  

电脑文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合理、证明自身发展前景远大,最根本的是要拿出有说服力的创作实绩来。如果将50年代末利用随机程序来写诗、谱曲作为电脑文艺的起点的话,那么,电脑文艺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影视中利用电脑制作的特技镜头、Internet上的文学作品与电脑动画、光盘产品中有色有色的出版物,已经为世人所熟知。目前,热衷于电子文艺的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全息诗、交互式艺术、虚拟现实娱乐就是这种开拓所取的成果的若干代表。

全息诗导源于卡西等人的诗歌实验。卡西在创作实践中一方面感到印张在其二维的表面之内监禁词语、因此造成对诗歌表达的特定限制,另一方面感到坚固的三维物体的构造带来了载体永久性和语言动态性的矛盾,因此,试图在二维印张和三维物体之外另辟蹊径,寻找一种像思想过程自身那样灵活、有浮力、可将新的交流力量赋予词语的新的诗歌形式。1983年,他首次看到全息图,深深被这种新媒体所吸引,由此致力于开发全息诗、发展全息诗学。他的作品最初主要依靠光学全息术,其后,转而以计算机为基础,这就是所谓"数字全息诗"或"电脑全息诗"。卡西认为:全息诗是全息地构想、制造和显示的诗歌。这首先意味着这样一种诗歌被组织在一个非物质的三维空间中,具有复杂的非线性时间特色。因此,观众阅读诗歌时不断地修改文本。与传统的视觉诗歌不同,全息诗追求动态地表达思想的不连贯性。换言之,全息诗的理解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通过观察者随意地看到的若干片断形成的,依赖于观察者相对于诗歌的位置。全息诗的表义因素,不仅有颜色、体积、透明程度、形式变化,还有字母和词语的相对位置、动态、在空间的出现与消失等。卡西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全息诗理论主张,其中包括 "不连续空间"、"空的空间"、  "非物质性"  、"双目并用阅读"等,  其创作成果已见于国际性展览。

交互式艺术目前已有交互式小说、交互式电影、交互式戏剧等分支。交互式小说以词语为主,依托于超文本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只允许读者在作者事先设定的多重路径中作出选择,另一类的特征在于让读者在与作品的交互过程中动态地创造新文本。交互式戏剧最初是在模拟媒体上实现的。例如,通过表演莎剧来学习、研究莎士比亚,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时尚。但是,观摩演员的当场表演的机会毕竟有限,于是教师们尝试用录音设备、录像设备来进行教学。但是,这两种媒体只能以线性方式播放,为了找到合适的片断而反复倒带实在麻烦。有鉴于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莎氏交互研究组开发了"莎氏电子文档--莎士比亚研究多媒体网络化集注系统",这种系统通过软件在莎氏剧本(文本)和莎剧视盘(表演)之间建立了链接关系,用户只要轻轻点击,便可以从文本的某一部分跳到相关的电影片断,找到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收入该系统的莎剧视盘有33种,所记录的影片制作时间从1936年到1996年。对应于21部剧本,因为某些剧本有若干种影片,如《哈姆雷特》有3种(1948,1990,1996),《罗密欧与朱丽叶》有4种(1936,1968,1988,1996)。为了方便教学,该系统还收入了评论家的评论、讨论的例证、电影术语词典和表演语汇,后二种材料又分别导向若干作为实例的影片片断。为了摆脱版权的纠葛,该系统不从视盘上复制、转移任何东西,仅仅是建立材料之间的链接。  交互式电影是观者可作出影响影片结果之选择的影片。这块牌子是由Origin  System  Inc.于1994年11月推出的,具体作品是PC机电脑游戏《银河飞将三代》(Wing  Commander  III)。它以人类泰兰联邦与外星基拉希帝国之间的战争为题材,豪华版共8张光盘、2500兆容量,单单序幕就是半个小时高分辨率电影。游戏中的角色均由好莱坞的职业演员扮演,过场电影长达5个多小时。就形象性而言,交互式电影自然比以往的游戏略胜一筹。但是,它所谓"交互",仅仅是允许用户在树状情节结构中作有限的选择。有人指出交互式电影存在三大缺陷:其一,无法让玩家与游戏中的其他人物交互。如果说以往的游戏中是玩家指导像个傀儡的人物的话,在交互式电影中,玩家本身成了傀儡。交互不过是作出"yes/no"的回答,玩家不能对游戏结果施加全面的影响。其二,过场电影片断的插入,打断了"游戏流",从而破坏了玩家的情绪和兴趣的连续性。其三,玩家只能看到自己所选的那个分支的情节进展,无法看到? 蜗返娜病?nbsp; 还有人指出:视频片断在交互式电影中并非游戏,只是游戏的入口。玩家不是要玩电影,而是要玩游戏。交互式电影作为冒险游戏的一种类型,关键在于故事线索如何设计、玩家如何卷入。要提高交互性,重要的是让玩家的行为在游戏世界中有影响,像揭开谜团、操纵对象、改变人物与故事线索就是如此,这是交互式电影有待解决的问题。  交互式电影将来可能脱离游戏的窠臼,而朝"个人虚拟电影"的方向发展。在个人虚拟电影中,银幕上的人物是可由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定制或设计的。这里所说的"个人",集传统意义上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和观众于一身,交互因此不再仅仅是对于有限的既定剧情和人物的选择,而是富于灵想独辟的创造。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正为艺术创作的突破提供新的机遇。早在1991年,在戏剧领域有所专长的软件设计者劳雷尔就出版了《作为剧场的计算机》一书,将人机界面的设计方针与亚里士多德的戏剧原则相比。虚拟现实为人们所提供的,正是一种具有高度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的人机界面,其魅力胜过传统舞台。在90年代初期,由英国所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就被安装在美国纽约的一些剧场。早期虚拟现实系统所能提供的主要是驾驶游戏、飞行模拟、对射游戏等。目前,某些有眼光的电影商、视频游戏开发商正投入资本研制更具魅力的虚拟现实系统。他们认为:这种系统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英国作家卡罗尔《爱丽思漫游奇境记》所描写的那种奇遇,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其中情境变化是由用户和计算机系统共同创造的,因此是实时的、动态的。  

以上所说的电脑全息诗、交互式艺术与虚拟现实娱乐尽管还不能体现电脑文艺之全貌,但已可使我们对于其发展趋势略见一斑,此即以基于实时交互的动态取代基于文本的静态。这一变化非同小可,原因在于作为传统文艺之核心的艺术惯例、艺术大师、艺术范作主要是在静态中凝聚着自己的魅力的,即使是在舞台上作动态表演的戏剧,仍以写定的脚本为出发点。如果未来的艺术转而将实时动态交互作为自己的旗帜,那么,将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惯例、艺术大师和艺术范作。就此而言,电脑文艺的确意味着传统文艺的终结。但是,如果注意到基于文本的静态对于艺术来说只不过是特定历史阶段才有的现象、在文本诞生以前人类原始艺术所呈现的正是活泼泼的实时动态交互的话,那么,电脑文艺不过是实现了文艺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因而标志着文艺的新生。

从媒体的角度看,电脑文艺有三种具体形态:一是由电脑进行加工,定位于纸张、石材等传统介质(非电子媒体)。这种形态的电脑文艺通常认同于传统文艺,像北京1997年国际电脑美术展上的作品就是如此。但是,某些作品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如"美人马"之类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制成的绘画,以及利用随机程序生成的诗歌等。其二,定位于非数字化的电子媒体(如模拟广播、模拟电视)。通常所说的"影视电脑特技"指的是这种形态。由于《龙卷风》、《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泰坦尼克号》等影片的公演,人们对这类电脑文艺已经是耳目能详了。其三,定位于数字化媒体(计算机存储设备),包括软盘、光盘、因特网等。以上三种形态的电脑文艺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前两种形态的电脑文艺都可以经过某种加工而由数字化媒体发行;数字化媒体上的作品也可以被非数字化媒体采用。不过,在转化的过程中,电脑文艺的特性将随着媒体的不同而起变化。三维动画的效果无法在书面媒体上得到展现,便是例证之一。相比之下,以网络媒体为依托的作品是电脑文艺的发达形态,我们称之为网络文艺。为了弄清电脑文艺与传统文艺的关系,有必要深入考察网络作为媒体的特点、网络文艺的特色及其对传统文艺的挑战。

作为媒体的电脑(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用户可以匿名登录。在许多情况下,无需公开自己的真实身分。其二,所传输的是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其三,强调交互性,用户不仅可以自主浏览网上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信息,彼此之间可以相当方便地进行交往。其四,对用户的计算机技能有一定要求。其五,以超媒体(而非时序性的节目或空间性的文本)形式组织信息资源。其六,从整体上说,网络成员可以独立处理内部事务,没有现实组织中常见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

由上述特点所决定,网络文艺对传统文艺形成了强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传统文艺是在体脑分工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的精英文艺相对于大众文艺而言占有相当的优势,这种优势先是通过社会的等级制获得保护,后来又转而从版权制得到维护。在网络上匿名登录时,"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等级制无从施加其影响;对文艺作品流动(包括上载和下载)难以进行控制,版权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以网络世界作为主要创作空间的许多人,在创作观念上和传统文艺家有很大不同,通过版权取得经济收入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目标,作为内驱力的主要是一种和自我实现相联系的成就感或表现欲。在这一意义上,网络文艺的问世与文艺主体的非职业化、其流行和文艺队伍的扩大化互为因果。

其二,传统文艺将原作视为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轻视复制品的价值;在复制品中,又以复制质量(相对于原作的葆真度)论价,通常复制次数越多,效果便越差,价格也越低。整个文艺市场的运行都是以上述观念为指导而进行的。数字化的文艺作品易于纠错,因此,复制品和原作在质量上没有差别,将原作当成可居之"奇货"来收藏是毫无意义的。单单这一点,就将使传统的文艺市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不仅如此,随着文件压缩-还原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共享观念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用户直接通过网络传播和获得作品,传统的文化工业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近来MP3音乐在网络上的流行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三,传统文艺以"严肃"作为不成文的要求。这种严肃意味着创作者要严肃地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鉴赏者要严肃地对待作品、对待"寓教于乐"的古训。上述态度同时说明:创作者和鉴赏者之关系是疏远而非亲密的,相互间的交往通常只是间接的,彼此"戏说"只能惹来麻烦;作品承担了沉重的社会使命,生产它的一方面要赋之以哲理,消费它的一方面又必须懂得它的微言大义。不是没有娱乐活动或娱乐性文艺,但它们通常登不了"大雅之堂"。上述观念在电脑游戏兴起之后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网络作为媒体所追求的高交互性与游戏正不谋而合。且不说电脑游戏本身的网络化、专门性游戏网站的大量出现,就连一般的文艺活动也趋于游戏化,网上类似于"接龙"的所谓"交互式文学"的创作和鉴赏便是例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