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

近期经济形势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国际金融;衰退;复苏

一、国际经济形势

(1)欧美日篇。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13年美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经济增速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实力。欧盟因受欧元区债务危机困扰,主要成员国因削减赤字需要而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受此影响,欧盟经济2012年再度陷入衰退,全年经济增速-0.5%,发展前景黯淡。日本经济震荡下行,受海外经济减速引发的外需不振和以汽车销量为中心的内需疲软影响,2012年同比增长0.5%。2013年日本大力推行“安倍经济学”,积极的财政政策致使资金大都流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多大起色。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低于近14年来的平均增速3.6%。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美国经济将持续复苏,欧盟和日本将陷入衰退。数据显示,美国2012年12月的PMI为50.7,全年共有8个月份PMI在50这一经济荣枯的分界线之上,表明美国经济仍将保持复苏之势。日本2012年12月PMI为45,连续7个月低于50,表明日本经济面临收缩风险。欧盟2012年12月PMI为46.10,已连续17个月低于50,预计欧盟经济2013年仍将保持下滑之势,衰退已无法逆转。(2)金砖国家篇。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引擎“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尽管各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实现“V型”反转,但自2010年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中国在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7%,低于预期的8%。印度由2012年一季度的12.6%降至四季度的2.81%,巴西经济增速从9.34%降至0.87%,降幅最大。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速相对平稳,保持在3%左右。与2006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平价增长率10.7%相比,“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下滑已相当严重。数据显示,“金砖国家”的经济先行指标PMI仍表现较好,中国2013年四、五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0.2和47.6,虽然有所下降,却仍保持在50左右。俄罗斯、巴西、印度2012年12月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0、51.1和54.7,南非2012年11月的制造业PMI为55.4,且近3个月以来均在50这一经济收缩与扩张的分水岭之上,表明未来“金砖国家”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之势,增速下滑之势有望扭转。(3)“迷雾四国”篇。凭借人口结构优势,“迷雾四国”(墨西哥、印尼、韩国与土耳其)在过去十年中经济规模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四国GDP规模为3.9万亿美元,超过德国。“迷雾四国”中的印尼经济增速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在金融危机中也保持了5%左右的增长。土耳其经济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11年一季度曾创下12.59%的高速增长,今年6月土国内政治形势再起风波,持续的罢工造成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韩国与其他三国严格来看并“不在一个层次”,其更接近发达国家,但由于受朝鲜核政策影响,安全形势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迷雾四国”的优势还在于人口结构总体上比欧美年轻且有更高的出生率,这使它们在发展制造业方面更具成本优势。(4)经济形势小结。2013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增长,欧债危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将拖累经济增长,但美国经济的复苏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使整体世界经济免于陷入衰退,并预计将实现3%左右的增长。“迷雾四国”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社会、宗教问题,发展前景不明,难以发挥全球经济复苏火车头的作用。金砖国家增速放缓既定,各国主要在力促各自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其经济形势整体来说不乐观。

二、国际金融形势

(1)欧美日篇。为刺激经济复苏,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声称中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欧洲央行出于抑制通胀需要,2011年两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1%上调至1.5%,但欧债危机的加剧及经济的下行迫使欧洲央行连续降息,将基准利率降至0.75%这一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是最早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发达国家,自

1998年以来,央行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0~0.5%,2010年10月更是直接将基准利率降至零,并持续至目前。美联储连续推出

QE3和QE4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其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给,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却并未流入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美国暂时避开财政悬崖,经济复苏有望缓解财政压力。世界不需要为美国财政悬崖过分担心。欧元制度缺陷有所弥补,欧元短期无崩溃之忧。欧元区机制缺陷在2012年有所弥补,但统一货币与独立财政间的根本性矛盾仍无法解决。在债务危机压力下,“欧洲稳定机制”(ESM)提前运行,“财政契约”生效,并就欧洲银行业统一监管达成一致,但这仍不足以使欧元区摆脱危机。尽管欧元区采取了紧缩财政措施,但几乎所有国家债务比例仍呈上升趋势,尚未迎来下滑“拐点”,这意味着欧洲的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重。日本今年前两个季度实行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安倍经济学”,货币汇率大幅下挫,但是由于其资金大都流入虚拟经济领域,未能实际的推动实体经济的进步。日本政府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例在2012财年末高达236%,扣除金融资产后的净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例也高达135%,均位居发达国家之首。这种高债务率之所以还没有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是因为日本政府债务循环得到了来自于本国央行最大限度的支持,且政府债务大部分由国内投资者所持有,这使得日债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持续的经济低迷使日本的通胀压力很低,这为日本央行长期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是不可行的,一方面容易引起本国内的通胀;二是在全球经济中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2)金砖国家篇。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2013年3月26、27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讨论成立开发银行、工商理事会等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中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与巴西财政部和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财经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将促进五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为提高五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提供影响,也不可避免的挑战西方国家经济体在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3)金融形势小结。总之,在欧债危机未彻底化解前,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动荡风险。受避险情绪影响,美元资产仍将受到追捧,美国股市依然会有较佳表现。日本经济短期内增速明显,后续发展不足。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努力加强金融合作成立开发银行,不仅对自身金融安全发展有利,对世界金融更合理发展也是有利的,但其成立还处在初步谈判阶段,逐步完善还有一段重要的路要走。

三、中国经济前景展望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美国经济在缓慢复苏中面临多重挑战

得益于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美国经济自2009年第三季度结束衰退以来,已实现10个季度的连续增长。2010、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3%和1.7%。2012年4月11曰,美联储的经济形势“褐皮书”显示,今年美国经济继续以温和的步调增长。大多数地区新车销量强劲,一季度汽车销量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住房市场实现些许改善,多栋住宅建筑量上升。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8.2%,比去年8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个人收入和消费开支环比上升,储蓄率下降。整体通胀“适度”,3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3%,扣除能源和食品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

不过,美国经济复苏似已曙光在前,但乍暖还寒,难言乐观。从中长期趋势看,美国正面临五大棘手问题:

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相对数量庞大的失业群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数据显示,2011年底美国总失业人数达1310万,失业率连续38个月保持在8%以上,这是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并且隐性失业的百分比更高,长期失业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的三大产业汽车、住房和华尔街仍是美国经济复苏中的软肋,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二是公共债务急剧膨胀,美国从2002财年开始出现财政赤字,近几年更是连连攀升。2009财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连续三年创下破万亿美元的纪录,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8.6%。2011财年美国债高达15.2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极具象征意义的转折点100%。过高的债务负担将制约经济增长。

三是房地产市场难以较快恢复。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但创造大量就业,也贡献巨额税收。尽管随着房价下降和房租上涨,房屋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市场积压的止赎房屋打压了房价,也抑制了房屋建筑活动的进一步回暖。同时,由于次贷危机阴影犹存,购房者仍裹足不前。

四是收入分配不公。最近30年间,美国家庭收入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调查,美国最富裕的1%人口的平均收入在30年间增长了275%,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同期平均增幅不到40%,而最贫穷的20%人口的收入仅增长18%。

五是医疗费用不堪重负。以医疗保险为核心的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税收或税收减免,民众承担着极其有限的责任。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医疗费用上涨问题日益凸显,2009年美国在医疗方面的支出约占GDP的17.6%,到2018年将达20.3%,该比例仅次于国防与安全支出,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的沉重负担。

美国经济通过“蝴蝶效应”影响江苏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增长程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虽然美国经济不断改善,但经济疲软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并冲击中国经济乃至江苏经济。

加大江苏出口需求增长的难度。美国是江苏第二大出口市场。2011年江苏对美国出口61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9.8%。美国市场需求紧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江苏出口。2007年5月开始,江苏对美出口明显放缓,单月增幅由当年初的51.9%剧降至年底的1.8%。2010年对美出口增幅虽回升至29.2%,但仍比全省出口增幅低6.6个百分点。2011年对美国出口仅增长6.3%,低于全省出口增幅9.3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下滑,还将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江苏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

削弱江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2007年以来,为恢复经济活力,美联储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12月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25%。2012年年初,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至少在2014年底以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到0.25%的超低区间。由于江苏企业在国际上很少有定价权,当美元贬值时无法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实现利润,原本就微薄的利润也将随之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自2005年重启汇率改革后至201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累计达31%和26%。人民币升值将推高江苏进口规模较大的铁矿石、石化原料、纺织原料等产品价格,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挤压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等成为投资重点。江苏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似的转型之路,将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竞争中“短兵相接”。与拥有高技能劳动力和先进装备的美国相比,目前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下端的江苏产业竞争力无疑处于劣势。

成为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美国由于经济复苏艰难,“需求内部化”的要求增强,导致其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江苏作为美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也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2011年,江苏遭遇新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合并调查案10起,涉案金额16.8亿美元。2012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决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陸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涉案金额的一半。随着江苏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并且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关系逐渐形成,未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会在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竞争规则等方面做文章,使得双边贸易摩擦加剧。

大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江苏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突出自主创新、突出高端引领、突出人才支撑。围绕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经济比重。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镜鉴,充分表明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支撑。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

——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稳定外需。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定外需的首要任务,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大力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好运用WTO规则保护,自身权益。

——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要吸取美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教训,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为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自2007年3季度起,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次债危机影响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各类市场面临风险加剧。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整体较小,主要会对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和物价走势带来直接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也将对北京市经济运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特征

(一)美国次债危机影响不断扩大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截至3月初,初步估计全球次债损失已超过2000亿美元。沿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创新延伸路径可以看出,全球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被卷入其中。IMF在4月8日发表的最新报告中称,金融市场的危机正蔓延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外的领域。考虑到目前公布数据仅限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内损失,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与次债有关联的其他资产损失尚未公布,高盛预计全球信贷损失将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

(二)资源性产品价格高企,农产品供需紧平衡

2008年以来,原油价格不断走高,4月中旬,创出原油合约1983年开始交易以来的最高收盘价;在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提高65%的影响下,全球钢材价格上涨已然出现;部分有色金属现、期货价格大幅攀升。玉米、大豆、油菜籽被用作生产燃料替代品的比例逐年上升,2007年世界粮食库存量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3月30日,作为全球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达到每吨760美元,达到历史高点;交易商对欧洲和美国小麦市场进一步看涨的氛围较浓;Informa公司预计美国玉米结转库存将继续下降;美国农业部报告预计2008年全球大豆减产6.56%,且产量低于消费量。

(三)全球资本流向结构性调整

由于美元币值的升贬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美元持续贬值将持续推动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尤其是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国际游资将更加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也从2005年前以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仍随着次债危机的扩散,使得欧美等国投资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短期内部分国际资本或将撤离新兴市场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大跌,给该地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四)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增长动力多元化

由虚拟经济扩张带来本轮高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增长集体明显放缓;虽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信贷紧缩的影响,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但综合看来,仍能保持高于世界平均增速的较高增长;在高油价、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充裕的资本流动、强有力的本土需求的支撑下,中东与非洲保持快速发展,并有望成为2008年全球经济的亮点。世界经济呈现出:增长点增多,增长动力多元化的趋势。

(五)心理预期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期,各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2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16年来新低,英国为14年来新低。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市场预期,对经济增长、物价涨幅、就业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

趋势判断

当前世界总需求仍然较旺盛,仍处于18世纪末以来的第五个长周期的繁荣期,但是在次债危机影响不断扩大、资源性产品价格高企、全球资本流向结构性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和人们心理预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面临滞胀风险,并可能导致本轮长周期的繁荣期提前结束。

(一)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

次债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信贷紧缩风险增加,直接影响市场信心,全球“低成本资金时代”可能发生逆转;虽然,中东与非洲加速崛起,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强劲增长,将部分抵消由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对国际经济带来的影响,但综合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

(二)全球通胀形势严峻

石油价格将继续在高位徘徊,粮食价格将继续上涨,主要原材料价格将继续上涨或维持高位,各项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将推高各国CPI。2008年1月份法国CPI增幅创12年来新高;日本CPI增幅创近10年新高;新加坡CPI增幅创25年新高;我国CPI增幅创11年来新高;俄罗斯CPI更是在2007年11月就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北京市的影响

国际经济降温将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增加了控制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有利条件;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加大了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和物价走势会受到直接影响,由于北京具有总部经济特征,所以地产业、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受到波及后,会影响到我市的总部经济效益。

(一)国际经济降温将导致外部需求减弱,影响北京市产业发展格局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持续升值,将通过影响我市出口,进而影响到电子信息等产业

2月份我市对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的出口均出现下降,当月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2.66%,分别低于前期和上年同期12.57和20.7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外向型特征明显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明显放缓,1-2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18.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仍将持续;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增幅的回落,或将给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生产业带来一定影响。

2、信贷消费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外居民出境旅游,影响到我市的旅游业,但举办奥运会部分抵消这种负面影响

目前我市入境旅游者约有40%来自美日德英法等国家,受次债危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这些国家消费者出境旅游。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数占来京旅游者的比重较低,再加上2008年举办奥运,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今年1-2月份,我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增速为12.8%,增幅虽较1月份回落9.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和2007年全年6.1和1.2个百分点。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增加了影响北京市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风险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引起了全球股市下跌,股市调整会造成股民和机构对市场的信心不足,出现低价抛售,直接影响到股票等市场的资金面,进而影响我市金融业健康发展。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带来的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会给我市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加了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危机的风险。资本市场的不景气,会影响到我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企业的资产投资收入和政府财政税收,加大我市上市企业的融资难度。

4、游资的套利行为,不利于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8年2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4.7%,均创出近年来新高。利用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占23%,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为投机游资的可能。从2007年北京市外商投资实际使用情况看,23%以上投向了房地产业,是所有行业中占比最高的。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与套利后的大量抽离将给我市房地产开发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将会影响建筑等上游行业的生产;通过增加贷款业务信用风险,影响我市金融系统运行;影响租赁中介等相关服务业的生产经营。

(二)全球通胀严峻,加重了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了价格调控难度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增加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预期。原油、矿产是我市进口额中占比较大的商品,其价格高位运行必将引致我市MPI指数持续高位运行;我市工业增加值较高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是原材料和燃料高消耗产品和行业,因此,原油和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必将增加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压力;在当前PPI和MPI对CPI传导效果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也会直接推动我市CPI继续走高,共同增加我市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2008年2月份,我市CPI当月值同比增长6.6%,虽低于全国8.7%的平均水平,但也创出了近十年来的新高,进一步加大了价格调控的难度。

(三)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有利于我市吸引外资和我市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为我市企业技术更新和走出国门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将会刺激我市企业对进口产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增加;中东与非洲地区经济的高增长和该地区巨大的发展需求,为我市企业对外投资开辟了新领域。

(四)心理预期的变化影响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正常秩序,引致居民和企业的非理性消费和投资行为

由于未来国际经济走势的不明朗和金融信贷市场的信用下降,引发部分居民和企业的非理性消费和投资。对国际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判断,引致居民对我国乃至我市经济走势产生不乐观预期,进而引发居民对金、银等保值增值产品的大量采购。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谨慎预期,形成了股市将长期调整的预期,股民开始抛售股票。对全球通胀形势的悲观预期,增加了居民对我国和我市CPI将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出现了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囤积和对预期涨价商品的抢购等现象,人为造成的局部短期供需紧张,进一步推高了我市CPI,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应对措施

(一)出口市场、产品多元化,进一步增加首都产业支撑门类多元化

目前,我市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增加了发达经济体需求变化对我市出口的影响力度。我市企业要放眼世界,可以尝试去中东、非洲、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开拓新市场,这将是我市企业开拓新领域的良好机遇。政府可以给与“走出去”的企业以一定的技术帮助和政策、财政支持。为应对欧美等国因经济发展放缓而带来的消费需求降低,我市出口企业应适时调整产品结构。近期,要抓住奥运商机,以延长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为切入点,增加对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奥运信息的动漫、电影、电视、书籍、玩具、旅游等相关产品项目的生产和开发;并提高相关产品开发中的科技含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对逐利游资合理引导,加强监管

对预期大量外资热钱的流入,要予以密切关注。对于以FDI方式流入的外资,首先要加强对引入外资项目的审查,严格把关以防大量外资涌向股市、房地产市场进行套利;其次是要加强对FDI流向的跟踪核实;再就是对实际用途与引资时上报金额出入较大的项目单位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热钱,首先要主动合理引导,通过设置准入门槛、灵活税收政策等方式将其引向基础经济建设领域,例如基础建设和新兴产业,防止热钱过多流入容易套利的房地产等重要第三产业;其次是要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统计,防止民间借贷活动由于缺少有力的信用抵押、担保,给双方带来损失;再就是要对已经流入的热钱加强监管,对流向异动的资金进行跟踪、举报,降低行业和企业可能受到的资本套利后抽离带来的风险。

(三)平抑物价要从供给上下功夫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可以说,外汇市场的近期走势给投资者的感觉就是“紊乱”二字。

自危机爆发以后,外汇市场进入“纯货币时代”,主导因素是流动性。在此阶段,经济基本面因素只是外汇市场走势的一个引子,而且对于美元来说是一个反向引子。本质上,外汇市场更多的还是受到流动性的影响。只不过在危机初期,由于泡沫的破灭,市场流动性紧缩,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缺钱”现象非常普遍,美元不断上涨;在危机后期,由于各国的救市,市场流动性充裕,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不差钱”现象非常普遍,美元不断下跌。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触底反弹的拐点上,未来主导外汇市场的仍将是流动性和经济复苏预期两大因素。很显然,对于短期而言,流动性状况与复苏预期之间的博弈成为左右外汇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决定着外汇市场的中期因素还是在于美国经济真实复苏的进程。

随着复苏“绿芽”的逐渐成长,外汇市场的驱动因素必然会逐步发生转变,投资者对基本面决定的货币内在价值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一旦这一转变形成,因率先复苏迹象的巩固而传递的利好消息将形成美元上涨的基石,外汇市场的交易主题最终会回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最后一阶段:经济复苏下的“复苏型交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屡试不爽的美元与经济基本面所形成“负相关”的关系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其实,随着经济企稳迹象的进一步显现,美元与经济基本面形成的“负相关”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8月初,好于市场预期的美国失业率、非农就业人数和新屋销售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大幅上涨。这已经向投资者发出了一个信号: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美元汇率有可能正在走向“回归基本面”的开端,经济基本面将逐渐成为外汇市场的主导因素,经济复苏下的“复苏型交易”也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题。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利率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而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必然要求相应地调整利率水平。从国内经济运行和国际形势看,基本排除了近阶段利率上调的可能性,接下来焦点就在于二种选择:要保持利率的相对稳定还是要适当下调利率。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指经济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情况、物价波动情况等。

2.国际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美国的利率水平对我国的利率产生影响。

3.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些非经济因素对国家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现阶段影响我国利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从国内经济形势看

据7月24日“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数据表明,国家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货币供应量增速较低。从近年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看,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也是偏低的,难以满足经济增长所增加的货币需求;6月份,我国的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增大,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2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97亿元,这是近几年从未有过的积极变化。

【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速在低位徘徊与经济回升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背离走势,这是我国经济回升走势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贷款是增加我国货币供应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这种变化能够持续,将是带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的巨大动能。

(2)工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但6月份的增速已出现回落,比5月份低0.5个百分点。

【分析】尽管工业增长速度的回落有可能是上升过程中的波动,但考虑到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先行回落,出口增速的上升动力也已明显减弱,因此基本上可看作是工业增长速度见顶或即将见顶的标志。

(3)物价水平下降。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年四季度增大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下降0.6%,二季度下降1.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走势与此相似,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1.6%。

【分析】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仍是困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问题。应用治理通缩的手段,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发行量、加快社会保障改革步伐等来综合治理。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增幅比上年四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1%。从其今年以来走势看,基本上维持在略高于8%的水平,波动幅度很小。

【分析】说明社会消费是平稳的,没有受其他因素影响。

(5)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上半年,金融机构中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03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710亿元,增长50.9%。在新增居民储蓄存款中,储蓄存款的活期化倾向仍很明显。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6%;股票市场的走势偏弱,对储蓄的分流作用明显下降。

【分析】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转轨与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时期,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多项制度改革,使得人们要通过储蓄应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百姓选择储蓄,其实是将银行当成了“保险柜”而不是作为一项投资。要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紧缩、物价的持续下滑,最重要的是获得新的改革动力,使人们对未来有乐观的心态,不用畏惧养老、医疗等。

从以上数据、分析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

在年初第八次降息后,我国1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1.98%,加上通缩率1.3%,实际存款利率应该是3.28%。贷款名义利率5.31%,考虑通缩因素实际利率达6%以上,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来说都是较高的,较高的实际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启动和经济的活跃。因此,人民币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另一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1年9月份以来至5月底,我国物价水平一直下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01年11月份以来出现负增长,1-5月累计平均同比下降0.8%,至6月份仍在下跌。同时,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减缓,一季度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24.5%,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从去年以来一直保持10%—12%的较低增幅,而居民储蓄率却居高不下,5月末居民储蓄突破8万亿元大关。所有这些指标都在说明:我国就业和消费需求情况没有改善,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正日趋加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日前表示,要改变目前通货紧缩的趋势,必须措施有力,应该再降一次息。该中心的朱明也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仍然有“保守”嫌疑,央行选择再次降息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金融政策已经成为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从一段时期来看,利率是调控经济的杠杆而不是市场参数,前者是央行调控市场的工具,后者是市场形成的结果。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充分有效的监管、稳定的宏观经济、完善的微观基础和金融市场作为保证。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投资与投机的激烈竞争,利率变化的趋势与利率水平的差异将会对投资效益、资金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2.从美国经济形势看

从利率和汇率的关系来看,利率和汇率都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和政策手段。利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该国的投资、消费、储蓄、社会总需求及国民生产总值;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发生变动,或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变动方向不一致,或者方向一致但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的汇率都会受到影响。版权所有

从短期来看,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一个国家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利率直接影响它的汇率。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一个国家利率的下跌会引起它的货币贬值;利率上升,会引起它的货币升值。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看,外贸出口的地位和作用是内需所无法替代的。根据目前的国际市场形势,在周边国家汇率贬值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人民币贬值以保持国际竞争能力,若坐视人民币升值必将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将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下调,则又会引起另外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因此,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政策在中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

照此思路,若名义汇率不动,就需要实际汇率进行补偿性贬值。在当前物价水平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下调人民币利率进行预防性降息将是促使实际汇率贬值的一种途径。因此,尽管我国利率水平已经很低,但在中短期内提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而在客观上仍将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这就迫使人民币利率只能进一步下调到国际正水平(2.5-4%)以后,才能更好地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是联系美元汇率制,美元利率的升跌对人民币利率的影响较大。美国早于去年就发生了经济衰退。虽然去年美国GDP只下降了0.25%,然而去年美国出口下降,事实上增大了GDP。看清这一点,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去年美国有那么多公司出现创纪录亏损和180万人失去工作了。由于近阶段美国造假丑闻,必然对美国经济产生三大不利:其一是极大地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投资者必然在是否投资(撤资)、在哪里投资、投资多少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作出选择,部分美国股市投资者抱着“拿回多少是多少”的想法抛售股票就是投资者失去信心的一个例证。其二是一些造假的大公司相继破产,安然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世界通信已经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接下来花旗集团与JP摩根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美国政府规定,8月14日是宽限的截止日,限令各公司自查上报结果,相信还将有不少“马脚”要露出来。这对于9•11以来的美国经济又是伤口上的一把盐。其三是自此以后的财务报告会真实很多,但肯定缩水很多,仅此一项,可使美国全年经济增长更为降低。

基于此种情形,降息刺激经济将是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个筹码。美国降息,必定对人民币利率产生压力。

3.从近期决策层态度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法已经日臻成熟,但政治决定、影响经济的例子还是常见的,股市“政策市”就是例证。揣摩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以稳定为主,而不像财政冲锋在前。不到万不得已,官方也不愿意轻易改变汇率和利率。从此分析可以得出,虽然经济上有压力,政府不会马上作出调整。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指标是符合政府预期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日前发表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看法,他说,全年7%的目标还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总体上将大致维持去年7.3或是略高于7.3的发展态势。加之他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这很可能就是在暗示:目前根本没有降息的必要。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经济顾问樊纲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理想的状态。

然而,今年经济出现回升,是相对于去年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而言的,去年第四季度仅增长6.6%。即使今年经济增长率能达到7.5%,其与一般认为的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9%-10%相比,仍然偏低近2个百分点;而与宏观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2000年相比,也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只能判断当前经济增长出现良好的回升态势,还不能由此断定经济增长已经扭转了长期性调整趋势,更不能认为已经实现了高增长。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回升,不能估计过高,内需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今年上半年财政已经将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提前完成(1500亿元),下半年财政投资拉动的效应将大大降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将弱于上半年。

三、结论

由于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变化迅速,影响利率变化因素的自身变化也较快,加之对政策层的政策估计准确率不高,所以任何一项对金融、对利率未来走势的预测都不可能绝对准确。但我们还是应从宏观经济总体背景的角度,对未来金融政策有比较切实的估计。至此,对近阶段利率变化趋势判断如下: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6篇

近期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有所好转,部分经济数据呈现利多,前期经济恶化出现有效控制的局面。市场上甚至已经开始传出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的言论,直观上市场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流动性依旧充沛,为当前商品市场的走强带来强大支撑,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近期对黄金的避险需求,所以近期黄金期货弱势下跌,并呈现震荡格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于3月18日宣布维持当前利率不变,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并向金融市场大举注资的救市计划尽管短期来看利多商品市场,利空黄金期货,但是这在中期来看将利空美元,进而将利多黄金。所以,笔者认为,由于经济回暖商品市场的反弹削弱了黄金的避险需求,黄金近期走势仍将以震荡偏空为主,但是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采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了新一轮通货膨胀,这对金价将构成长期利好。

美元难逃贬值命运

最近美元并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出现大幅持续贬值,反而再度回升。3月20日前后,美元从低点83.1开始回升,目前回到85.05一带,而同期黄金价格则最高从967美元下跌到了目前的890美元一带,二者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近期的企稳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在G20国峰会上力挺美元的决心在发生作用。但是,从中长期看,美联储前些时日宣布的将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的2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和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这些举措开启了当前各主流经济体进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同时也打开了美元将进入贬值时代的窗口。

此外,我们再回顾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从来就没有停止其疯狂印制的步伐,由于美元的世界地位,其已经成为了美国财富积累的有力工具。而美国的民众及政府通过大举借债消费刺激着经济的增长,而如今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时候仍然以穷兵黩武的方式延缓其经济的衰退,然而,随着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尤其以人民币为主的货币的影响力的加大,美元的信用开始下降,其世界货币的地位亦将随之开始动摇,我们完全有理由去展望未来在经过混乱的货币时代后,新的货币体系将诞生,而美元则难逃其大幅贬值的命运。所以,从美元与黄金历来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来看,黄金在长期内有看涨的预期。

经济短期回暖仍存瑕疵

近期国内部分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好转,从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收支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近期2月份的资金运用量达到569642.38亿元,较1月份的557331.16亿元12311.22 亿元,自去年12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大幅增加,预计3月份数据仍会保持同比大幅增加的态势。但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虽然目前信贷资金量大幅增加了,但是狭义货币量M1的增长值并没有明显放大,而在1月份时还出现了M1与M2反向变动的情况,而最新公布的2月M1的增长量也不够明显,大量资金在银行间运行,并没有充分投放到市场,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对实体经济的后续影响就会大大削弱。此外,从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6.1%,比上一季度6.8%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达到了我国10年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所以尽管当前经济有所回暖,市场对黄金的避险需求降低,但是若是后市经济不能持续回暖的话或者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话黄金将继续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

ETF持金量平稳显示对金价后市持续看好

3月底以来,全球黄金ETF持金总量始终维持在高位,一直处于1305吨上下浮动,且前期黄金价格在突破1000美元之后,黄金ETF持金量还出现了大幅的增长,近期黄金回到900美元下方一线,尽管没有继续出现大幅的增持,但是亦没有出现大幅度坚持,始终在高位徘徊。同时,CFTC黄金持仓情况来看,基金净多头头寸维持高位没有随着金价的下跌出现大幅减仓行为,显示其对金价走势的长期看好。

上海黄金期货短期仍需保持空头思路

截至4月17日收盘,沪金AU0912合约下跌3.87元,跌幅1.97%,持仓增加2754至19878手,成交量15186手。从技术走势图上来看,长期趋势依然保持牛市格局不变,但短期走势可能继续向下。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7篇

美元:在矛盾中前行

4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继续在衰退中前行,一季度美国GDP折合年率下滑6.1%,超过了预计的4.7%,该数据也可以作为4月份美国糟糕数据的总体概括。尽管奥巴马之前表示经济数据已经出现好转迹象,但是这样的数据表现实在很难让市场人士保持乐观,市场普遍预计当前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依然没有达到所谓的“底部”。美元也在避险资金和经济数据的矛盾中徘徊。

从走势看,美元指数弱势明显,近期欧洲各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出现回暖迹象,市场风险偏好情绪有抬头迹象,因此Bankrate【银率】网认为,美元在短期内会出现震荡下行的走势,以消化避险资金出逃的影响。但是,在全球经济出现普遍回暖之前,美元多头仍有机会反攻,而且主流观点并不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已经到达底部。

欧元/美元:受益回暖 短期可能受数据干扰

4月29日公布的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自2008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改善,从64.7升至67.2,比预期的中值65.3好了不少。分项数据显示,工业信心从-38升至-35,服务业信心从-25升至-24。欧洲相关分析人士也指出从当前的调查数据来看信心已经开始筑底。同时分析人士也提醒投资者注意短期可能出现的糟糕数据的干扰。

从4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的回暖来看,欧洲经济的复苏似乎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么遥不可及。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的货币供应也低于市场预期,这说明欧元区面临的困境可能比此前的预计要好一些。因此,欧元区经济中长期可以有相对乐观的预期。

从技术层形态看同样支持欧元走强,短期预计欧元将会出现小幅回调,然后形成冲高的走势。第一支撑位在1.3200附近,1.3650会形成较大压力。投资者可以积极关注欧洲以及美国相关经济数据的情况。

美元兑日圆:经济局部回暖 或冲高回落

日本财务省4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国内经济衰退严重,截止3月31日,日本在2008-2009年度出现了7253亿日元的贸易逆差,这也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还发现,日本3月份出口环比降幅出现了放缓迹象,因此日本经济也可能处在危机缓冲区。而且中国作为其重要出口国,其经济的复苏必然会对日本经济的稳定起到巨大作用。

日本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3月工厂订单出现近半年来首次增长。日本央行同日也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0.1%不变。Bankrate【银率】网认为,目前这样的利率水平已经非常低,因此其利率决定已经很难真实反应其货币政策走向。投资者可以关注其政府债券操作方向的变化作为政策依据。

从目前美元兑日圆日K线图看,美元兑日圆短期受到糟糕数据的影响有冲高动能,避险资金短期内主导效应明显。但是随着局部经济数据的回暖,这样的走势将会有所改变。预计短期美元兑日圆冲高回落,压力位在100.00附近,局部回暖的数据将会带动日圆的反弹。

英镑兑美元:地产有回暖迹象 英镑有望走强

英国房产网站Rightmove于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份的房价连续3个月出现回升并创下了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英国破产服务局还在5月1日传出负面消息09年1季度英国申请个人破产的数量高达2.98万人,创下了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英国经济有可能在年底触底,但是英国经济的复苏也将面临重重困难。英国财政部预测明年英国经济增长1.25%,但是经济学家预计仅能增长0.3%。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英国方面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尽管制造业等相关数据依然不乐观,但是英国房地产回暖迹象的出现让市场似乎看到了若隐若现的底部,英镑近期的走势也基本反映了这一判断。近期英镑兑美元出现了震荡上扬的走势。

Bankrate【银率】网认为,各国经济数据的局部回暖让市场逐渐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希望,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也会逐渐平息,预计英镑将在风险偏好减弱的情况下继续走高。第一压力位1.5230附近,第一支撑位1.5000。短线英镑可以积极做多。

美元兑加元:数据喜忧参半 指标显示超卖

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3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2%,年率上升1.2%,比预期略低;但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3%,年率上升2.0%,比预期略高。

4月23日,建安大公布的2月份零售销售强劲,上涨0.2%,核心零售销售增长0.6%,好于市场预期。但是加拿大央行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该行认为加拿大经济将会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经济萎缩,预计09年第二季度GDP萎缩幅度将会收窄至3.5%。

从技术上看,美元兑加元短期指标出现背离,超卖迹象明显,短期技术回调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从数据来看,全球经济回暖的迹象时有显现,因此做多美元的投资者应该积极关注回暖的数据情况,防止市场预期的变动。预计近期美元兑加元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但是整体趋势仍然将维持下行走势,短期投资者也应以做空美元为主。

美元兑瑞郎:瑞士央行主导瑞郎贬值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格局变动;投资主导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近期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趋势和特点

总体上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基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功能区划分等,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区域经济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

传统的四大经济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区位优越,经济发达,资源禀赋较差;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情况相反,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介于二者之间。

九十年代以来四个经济区的GDP占全国GDP比重的变动大体是这样的:东部地区GDP比重逐年上升,在2005年达到了顶峰,随后比重逐年走低;中部地区的GDP比重2003年开始上升,西部地区比重2005年开始上升,东北地区的GDP比重2008年之后的几年里比重开始上升,不过上升幅度不大。

从九十年代以来四个经济区的资本形成总额占全国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的变动情况来看,虽然东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比重依然远高于其它三个地区,但东部地区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只是在最初的几年里有所上升,随后比重一直在下降;中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比重1993年以来,先是上升至1999年,经历了几年的下降之后在2003年又恢复上升;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先是缓慢下降的态势,1996年之后比重开始稳步上升,上升的幅度比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要大;东北地区的资本形成总额比重从1993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一直下降至2003年,之后的几年里比重开始上升,2008年前后比重上升较大,随后的几年开始回落。从四个经济区的最终消费占全国最终消费比重的变动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最终消费比重1993年以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2007年开始比重有所下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最终消费比重变动趋势雷同,正好与东部地区比重变动趋势相反。

总之,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地区的比重开始下降,其它地区的比重开始上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上升势头比较明显。需要关注的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量来自资本形成的变动,依然是投资主导;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并没有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特点

辽宁省的GDP增长经过了九十年代上半期的低谷之后,开始逐步上行(图2)。虽然1998年和1999年辽宁省的GDP增长率相对下降,但是仍然要高于全国水平;而且,从这期间开始,辽宁省的GDP增长率就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从图1中看出,2009年前后的三年里,辽宁省的GDP增长率高出全国水平的幅度较大,接近四个百分点。

辽宁省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历年来的第二产业比重都相对较高, 2011年二产比重接近55%,已经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高水平,高出同年全国水平8个百分点;近年来辽宁省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滑,2011年低于全国水平接近7个百分点。

从投资率来看,1993年至2011年期间,辽宁省的投资率先是下降至1999年,随后开始逐年上升,尤其在2003年至2005年,投资率大幅度上升,之后的几年里投资率高企不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1999年,辽宁省的投资率最低,略微高于30%,而最高的2011年投资率是62.7%。

三、分析与结论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9篇

——宗良

2013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退出QE,标志着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总体上会降低美元供给,提升美国债券收益率,导致美元升值进而提高美元资产吸引力。美国退出QE会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新一轮国际资本外流,加大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和宏观经济调控压力。但若从QE推出、退出的一个较长的时期看,多数货币贬值又是前期升值的一个调整。因此从较长时期看汇率间的变动趋势对于把握汇率走势很有意义。

美国退出QE

引发全球汇率剧烈波动

在美国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失业率下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的环境下,美联储开始逐月削减量化宽松。美联储削减QE推升了美元汇率,引发了近期全球各国汇率间不同程度的波动。新兴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整体呈贬值趋势,其中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跌幅较为严重,贬值幅度分别为18.85%、4.34%、1.82%。而发达国家货币近期反映则大相径庭。进入2014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普遍呈现升值态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截然不同表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企稳回升,复苏势头明显,投资需求扩大。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较长时间看,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呈现了一个大体先升后贬值的基本趋势。金融危机爆发、QE推出后,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各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表现强势,经历了不同幅度的经济过热和汇率升值。在QE退出背景下,由于后续经济增长势头不足,而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好转,新兴经济体新一轮货币贬值也是价格回归的重要调整。比如南非兰特在危机爆发初期骤然贬值至1美元兑11.565兰特,而后受美国QE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经历了一波大幅升值,最大升值幅度达到43%左右,随着美国经济好转,兰特兑美元价格逐步回归,达到1美元兑10.96兰特,贬值至危机爆发初期水平。也有个别货币呈现了兑美元的总体贬值趋势,说明早期资本流入状况较弱,经济发展状况一般。比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一路贬值,币值大幅度下跌。

总体看,近几年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是,QE推出时期呈明显的贬值趋势、QE退出时呈升值趋势,但总体呈贬值趋势。美元在不同时期兑主要货币是有升值有贬值,但通常是兑部分货币升值、部分货币贬值,很少兑主要货币一起升值。通常会有一些密切相关的货币成为避险货币。

近几年人民币

呈持续升值趋势

自2005年7月我国实行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36.44%。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这是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第二阶段是2008年中至2010年中的稳定盘整阶段,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经济放缓、企业利润下滑、贸易顺差收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依旧坚挺,保持兑美元汇率基本不变,并未出现大幅贬值;第三阶段自2010年下半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升值,主要因为此期间中国经济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加之美国、日本、欧盟先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主要货币贬值,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人民币被迫升值。

进入2014年,在众多新兴经济

体货币纷纷遭遇滑铁卢时,人民币表现比较稳定,呈现双向变动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较为健康,外汇储备充足,其资本外流规模温和可控。201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8万亿美元,使得我国在应对QE退出时具有较强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

未来人民币

将呈双向波动态势

笔者认为,未来人民币将围绕均衡水平双向波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刚性预期趋于减弱。从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逐步退出QE,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至发达国家市场,诸多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兑美元贬值,同时美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为汇率双边的合理波动提供市场基础。从内部看,大量商品在中国的价格水平已较高、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减小表明人民币汇率趋向于合理、均衡水平,加之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市场应减弱对人民币升值的刚性预期。

二是美元升值背景下人民币与有关货币一样出现贬值是正常情况。虽然在美国退出QE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但短期内仍难以实现贬值。一月份反应离岸市场价的CNH一度突破6.02关口,与境内CHY价差也扩大至300bp附近,这意味着人民币仍具有升值的市场倾向;受欧元、日元、澳元等货币走强影响,美元指数下跌,近期中间价紧跟美元指数变动,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美元兑人民币12个月的NDF走低,体现了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国际贸易方面,1月份我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0.6%,贸易顺差扩大,成为支持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动力。因此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未来重要趋势,但人民币汇率不应同时大幅度地对主要货币都升值。各种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也不合理,尤其是美元升值背景下与有关货币一样出现贬值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三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和深度将增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短期均衡水平,QE退出引起有关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波动增大,也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预期,进而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并且QE退出有利于我国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在此过程中,我国会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相对而言,目前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主要是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前提下的合理均衡水平,一旦放开资本账户并将汇率交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双向波动。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0篇

    中国金融经济压力指数分类的说明。按用途分类,FEPI分为FEPI长期月度跟踪监测值、近期月度跟踪监测值、月度预测预警值三个种类。FEPI指数具有理论综合性、因素集成性、统计显着性、实践检验有效性、应用图形分析简明性等特点。FEPI指数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定量地跟踪监测中国金融经济整体势,二是预警中国金融经济整体风险。借助于FEPI这个指数化工具,有助于境内外投资者把握其变化周期性、趋势方向性与拐点,有助于对基本面风险进行综合判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中国近期FEPI月度跟踪监测值报表

    近期FEPI指数的跟踪监测与预警分析

    (一)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从中国金融经济变化趋势分析角度看,可以得出如下分析评价结论。一是FEPI指数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金融经济正在面临方向性选择。从FEPI指数近期走势来看,FEPI观察发现,9月份的FEPI指数为0.005735(见附表),FEPI指数逼近0点(见附图),表明当前处于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保守估计其未来可能上行,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拐点需要等待进一步FEPI信号确认。二是2012年1月以来的FEPI指数走势表明,FEPI指数整体趋势下行,虽然下降幅度逐渐减小,但目前尚未出现筑底企稳的征兆。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建议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提出以下投资建议。一是金融投资可能有短期机会。FEPI指数趋势显示,有短期横向波动可能,投资者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短期投资,控制仓位,作少量操作。二是目前不宜布局中期投资。考虑到FEPI指数走势,当前金融经济并未企稳上行,未来中国金融经济走势不明朗,如果冒然出手进行中期投资做多或做空,将面临较大风险。如果选择做空,则可能会由于政策面加大调控或新的数据变得比预期好而使做空者将面临较大损失;如果做多,无法避免经济继续下行而带来的风险。因此,中期投资仍须等待进一步确认,目前可持观望态度。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展望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年还剩一季度(指2012年第四季度)面临困难还不小。”“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5个年头,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十分严峻,扩大外需难度仍很大,弥补外需萎缩的难度不小。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和政府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于稳定的基础不牢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未雨绸缪,沉着应对。”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1篇

5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4个月的外贸统计数据,4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4.9%,不及此前各方8.5%的增长预期;进口同比增长0.3%,增幅不及11%的预期数字。

与此同时,据官方统计,本届广交会成交额下滑,环比下滑近5%,这是除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之外,广交会历史上罕见的成交额明显下降的情况。今年我国的外贸甚至经济形势令人担忧。

“风向标”信号走弱

近年来,广交会的成交总额约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广交会有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今年春季的广交会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出口市场分化明显,订单以中短单为主。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15.5%和5.6%,美国受其国内需求下降以及“再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成交金额下降8.1%。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兴的中东、非洲、俄罗斯、印度等市场表现抢眼,然而,由于这部分市场容量有限,所以仍弥补不了欧美部分的缺口,总体成交额下降明显。除此之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订单以中短单为主的现象依旧,订单零碎不稳局面仍在延续,说明购货商对经济未来的前景不乐观。

二是大小企业“冷暖不均”,品牌企业竞争优势较强。虽然广交会整体成交额出现下滑,但是大企业和小企业、品牌企业和非品牌企业却出现了分化。大企业和品牌企业在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强优势,成交大幅增加。相比之下,代工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成交萎缩。这也反映出我国外贸结构转型的方向——提高出口质量,扩大单位出口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是符合市场需

求的。

三是价格上涨赶不上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不少企业表示,虽然本届广交会上成交报价有所上涨,但仍旧难改出口利润进一步变薄的趋势。随着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提升,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微薄,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企业赚钱阻力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算知道会丧失订单,也要用提价的方式来缓解生存压力,但即使如此,也缓解不了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境遇。

从广交会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国进出口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外贸形势堪忧

出口与投资、消费一起被称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出口贸易,外贸规模大幅度增长。

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增长20.3%。我国的出口总额已是全球第一,进口总额全球第二。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起飞重要的引擎。

但是,近年来,受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甚至还出现过负贡献率的情况。

一是欧债危机得不到解决,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近期欧洲政局动荡不定极有可能使欧元区放弃原有的财政紧缩政策,这会为欧债危机埋下重大的隐患。欧债危机已持续两年多,希腊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西班牙等国问题有可能爆发。法国和希腊政局更替,原定的紧缩政策可能难以实施。欧洲失业率上升,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快速增长,今年可能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低谷。世行对全球的增长率预测现为2012年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数为3.5%,低于2011年的3.8%。经济增速放缓自然会影响外贸的增速。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主要大国将精力转向区域贸易安排,各国自顾倾向增强,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近年来,针对我国的“两反一保”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高不下,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其中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增多。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徘徊,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今年2月以来,受供求和地缘政治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纽约期油价格一度飙升至109.8美元/桶。近期由于欧美经济数据的低迷以及美国原油库存的高企使得油价上行承压,国际油价有所回落,但是未来走势难以预料。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叙利亚局势、伊朗核危机等前景并不明朗,不排除危机进一步升级、投机炒作加剧,增加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四是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剧,外贸企业经营成本全面上升。近年来,受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一些企业反映,人工成本从2009年到现在至少要增长40%,否则根本留不住人才。人民币升值加快也使得一些微利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一些出口企业表示,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利润将下降30%至50%。

“保十”难度加大

今年4月商务部了《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5年达到约4.8万亿美元。

虽然这一增速目标低于近几年的实际增速,但是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内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

实际上,对于今年的外贸形势,管理层早有预期。早在本次广交会开幕之初,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就曾示,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出口的下行压力很大,要完成全年进出口额10%的增长目标很不容易。

钟山还透露,国务院领导连续到地方调研,并在4月初的华东七省市外贸形势座谈会上要求各省市立下军令状,力保全年10%的外贸增速目标的达成。

虽然商务部也多次表态,今年年初制定的外贸10%的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这次广交会和海关公布的数据却给此种说法泼了盆凉水。现在看来,“保十”已经成为今年我国外贸出口工作的首要任务。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2篇

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中国经济已走进了与过去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不然会误判形势,误导政策。防止货币政策围着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转动从而加大货币“堰塞湖”决口的风险,是近期最应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近日有外国媒体基于中国欠佳的经济数据发出“预测”说,中国和韩国可能会跟进全球降息潮,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一个阶段以来,一些外国媒体和机构一直在加大推动中国政府出台短期刺激经济政策的舆论攻势。他们对中国最近的经济数据有很多评说。评说之一是当下的经济增长与预期不合;评说之二是中国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评说之三是经济下滑态势确定。基于这样的分析结论,中国经济形势堪忧,接下来就会释放政策刺激的“预期”,特别是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过去几年已经印发了很多钞票,流动性过剩又无处可流,相当于形成了高水位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巨大的水量借助势能将引发势不可挡的灾害。居民存款从2007年的14万亿增加到2012年底的41万亿,5年增加了27万亿,无序发展的理财产品和地方债务的大幅攀升,都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这些都可能成为“货币堰塞湖”决堤的推力。特别是当下美欧日央行都在强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而热钱流入必然会加剧“货币堰塞湖”的风险。因此,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防止政策资源特别是货币政策围着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转动从而加大“堰塞湖”决口的风险,是近期最应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由此观之,中国经济当前显然不是危机状态,所以“复苏”之说很容易造成误解。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已走进了与过去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对“增长速度”当然需要重新认识,不然会误判形势,误导政策。

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当前的增长速度?7.7%的增速与前30年平均两位数的增速长相比确实是放缓了,但这不完全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首先,经济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以往30年高增长的外部“红利”和内部“红利”正在改变。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最高超过3个百分点,而最近三年贸易顺差增长对GDP的贡献是负。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其他要素比如石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既然原有高增长的环境和条件已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就势属必然。

其次,产业结构正在变化。经过了30余年的粗放式发展,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问题,以及环境和资源约束都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都在制约这些行业有效投资的增长,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在新产业结构还未形成的时候,新的有效投资需求增长还无法补缺正在调整行业的投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不是太正常的现象么?

根据经济学有关充分就业与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率的基本结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5%左右并未出现大规模失业,足以说明当前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笔者认为,这个判断至少对当前的宏观政策有两方面参考作用。

其一,人为刺激更高的增长是反规律的行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内生稳定性,没有必要刻意出台“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平稳”货币发行,对防止近期最大可能的人为改变增长态势加大金融风险的“黑天鹅”事件非常重要。当前增速处在潜在增长速度的判断还告诉我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比也在进入规模递减状态。在劳动力供给减少不能配合投资增长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只能加剧规模递减效应,更多的货币投放使货币“空转”比例更大,加剧本已在高水位的“货币堰塞湖”的风险,一不小心刺激政策可能成为“堰塞湖”决口的导火线。

其二,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政策不作为。虽然潜在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性,但这并不说明当前的投入产出比和增长结构是完全合理的,也不说明阶段性的稳定增长速度就是未来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已被“蓄”在“货币堰塞湖”中的巨大流动性就没有风险了。

因此,短期内政策资源需要更务实地配置在有效投资需求的创造上,引导巨大的民间资金参与有效率的经济活动,以有序释放“货币堰塞湖”中的流动性。最近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如铁路部分建设项目对民营企业开放,营改增税收试点范围扩大,中小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延续等等,都在原来政策基础上向前跨进一大步,若进一步细化可操作性,或将对改善经济运行状态有更直接的效果。

从根本上来说,按照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在规模递减状态下,更高的增长是靠加大技术进步来推动的。也就是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突破增长瓶颈。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3篇

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对今年上半年全国及地方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对下半年经济走势提出研判和建议。

李伟在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全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全国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呈现的积极变化以及经济复苏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并对全年经济形势作出研判。

李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需求回升,市场预期改善,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仍在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企业利润有所改善,出口明显止降回升,部分增长困难的区域增速回正。同时,国际上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增大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触发全球资产重新配置和资本市场动荡,可能影响全球复苏步伐。国内经济也面临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房地产市场调整等方面的影响,短期内有一定回调压力。综合判断,今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小幅放缓,今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有把握的。

围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七大热点问题,李伟进行了深入阐述。

第一,关于美国政策新动向和国际经济走势。

李伟表示,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向好变化,没有出现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大事件,人们的担忧有所减轻。近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再次上调0.1个百分点至3.5%,全球贸易增速预计回升到4%附近,有望自2012年以来首次超过GDP增速。

李伟同时强调,当前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动荡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消除,我们需要继续做好评估,制订好预案,作出有理有节的应对。

第二,关于我国产业重组与产业升级。

李伟说,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近两年来,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传统行业内部优胜劣汰、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企业效益出现明显改善。一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取得进展,为重化工行业调结构赢得了时间。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作用有所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新技术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三是产业内部优胜劣汰加快,优势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魍巢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实现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四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迈向新台阶。五是实体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工业增速企稳并略有反弹;企业利润率回升,亏损面下降;实体经济杠杆率下降。

第三,关于金融去杠杆、强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

李伟强调三个观点。一是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是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需要加强各方统筹协调。三是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也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

第四,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特点。

李伟表示,首先,空间布局新战略正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其次,“一带一路”为中西部参与全球分工提供新机遇。最后,要在分化中积极应对区域发展挑战。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还需应对经济转型持久战的挑战。

第五,关于房地产调控成效和构建长效机制。

李伟认为,我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取得积极成效。随着严厉限购限贷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房地产销售增速回落,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升的势头受到抑制,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库存水平继续下降。

李伟说,我国房地产进入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阶段,总量供给不足问题基本消除,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预计下半年房屋销售增速将进一步回落,政策上要避免继续通过稳房地产投资来稳增长,工作的重点要放到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上来。要着力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六,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和落实扶贫攻坚。

李伟认为,目前,农民增收潜力没有完全得到释放,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粮食高库存拖累农民收入增长。玉米、水稻库存持续高位,小麦库存增长,将对农民收入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这是由于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三是农民财产性净收入增长依然缓慢。

李伟强调,当前,亟须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升级、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一是加快粮食去库存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既要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库存,也要保护农民利益,避免打击农民种口粮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工资性收入,支撑农民收入增长。要认真研究农民工在就业、收入、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妥善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净收入。及时总结和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三项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资产流动,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扶贫攻坚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第七,关于今年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走势的研判。

李伟说,今年二季度,随着房地产调控和金融去杠杆效应显现,叠加库存回补力度减弱,内需面临一定回调压力,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产出增速小幅放缓,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利润增速冲高回落,民间投资回升动力偏弱,补库存拉动力量逐步走弱。

从中长期角度看,这次增速回调的性质是在中高速增长阶段附近的短周期调整,回调幅度较为有限。一是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下半程,经济增速在新的中高速平台企稳的可能性较大。二是从设备投资周期看,制造业产能扩张的潜在水平约为5%。国际经验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制造业设备投资增速会持续回落,甚至出现短期负增长,之后逐步在5%左右的区间稳定下来,经济增速也随之基本企稳。目前,我国制造业投资已经处于这一区间内。三是外部经济周期回升有利于中国经济企稳。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4篇

纵观2009年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以贸易加权的名义有效汇率来看,多数货币的汇率在2009年几乎重新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美元在大幅上涨后再次向2008年中的低位靠近,尽管年末略有反弹,但下跌趋势并未改变;欧元和瑞士法郎距离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日元无奈地持续上涨,截至2010年1月,其名义有效汇率已比危机前高出24%;只有英镑因为本身金融体系存在重大问题,为挽救金融体系和经济,政府大量的赤字和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几乎使得英镑维持在下跌的趋势中,2010年1月时,其名义有效汇率已比危机前下跌13%。实际上,如果不是美元充当避险资产的影响,美元汇率应与英镑有相似的走势,这也意味着目前美元的跌幅并未到位,尚不足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

商品货币汇率是2009年涨幅最大的品种。其汇率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近,显现出极高的波动性,2009年3月原油价格启稳回升后商品货币也开始了趋势性反弹,以名义有效汇率来看,2010年1月较2009年3月,澳元与巴西雷亚尔反弹了近25%,新西兰元和南非兰特也反弹了20%以上,加元反弹16%,挪威克朗和俄罗斯卢布也较低点反弹了近10%。

若3月份澳央行未能如期升息。澳元可能会再次急剧走跌

但是,澳元在2010年1月创出0.9330的16个月新高之后,便出现了新一轮的下跌走势,尤其是2010年2月2日,澳洲联储宣布,决定维持指标现金利率在3.75%的水平不变之后,澳元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其中2月4日当天跌幅达1.82%,创2010年以来单日跌幅之最,而2月5日的汇价创下近三个多月新低。自2009年10月开始,澳大利亚央行曾连续3次升息(1月无货币政策会议);在此次会议之前,由于经济数据的强劲以及2009年第四季度基础通胀率维持在目标区间之上,市场对加息概率的预期达到近80%,且彭博新闻社调查所有20位经济专家均预测升息0.25个百分点。因此,这一决策的确让市场始料未及,澳元随之大幅贬值。

作为一个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在基础通胀率仍维持在目标区间之上时却停止加息,的确值得意外。但是,如果考虑到当前澳大利亚经济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暂停升息步伐的决策无可厚非。应该说,此次货币政策决策是澳联储在判断通胀可控基础之上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一)近期全球避险需求的上升

自2009年12月以来,发生了一连串事件―一迪拜事件、希腊政府信用危机,南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也由于政府赤字过高而广受关注,日本评级展望亦遭调降,风险上扬;再加上奥巴马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限制大型银行的经营范围及规模,并要求美国50家金融机构在未来10年内偿付此次危机中政府约千亿美元的救市成本,且几家大型美国金融机构四季度季报表现不佳……经济恢复和金融市场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新生风险因素,市场对于未来央行的紧缩进程有所调整,鸽派声音增强,美元汇率上扬,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较去年底发生了较大转变。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形势下,澳大利亚央行选择观望的成本要远远小于继续加息,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次维持利率不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商品市场出现疲弱迹象

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约85%由铁矿石、煤和铜组成,因此大宗商品价格如果逆转涨势,对澳大利亚经济和澳元的打击将会十分明显。而事实上,从包含了22种基础商品的CRM指数的走势来看,1月以来出现了大幅回落,其中包括了澳大利亚几乎全部的出口商品。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先行指标,受到铁矿石需求的影响更为显著,该指数也在近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进一步确认商品市场近期的疲弱态势,为澳大利亚刚刚开始收窄的贸易逆差蒙上阴影,从而也为澳大利亚本次的不加息决策做出了部分“贡献”。

(三)中国因素的影响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口和出口都居榜首,且各占1/10左右;在2009年7月至11月期间,中国吸收了澳大利亚逾五分之一的出口,其中铁矿石的影响力十分突出。因此,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央行多次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中国,本次利率决策公布后发表的声明中再次提到:“中国政府目前正寻求减弱对本国经济的刺激力度……”可见,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益上升,并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中国需求的拉动下,澳大利亚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经济未经历衰退,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负增长一个季度后即出现反弹;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有风吹草动,特别是进口需求出现下降,澳大利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近期中国央票收益率上行、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以及对于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控制倾向等都引起了澳大利亚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是此次货币政策维持不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是2009年中唯一一家连续三次加息的央行,在抑制通胀和通胀预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形成了一些冲击,主要体现在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上:

1 从信心角度看,根据澳大利亚国民银行2月份公布的报告,12月份企业信心降至6个月来最低,显示央行之前的加息行动正在打击企业信心。

2 从制造业情况看,澳大利亚12月份制造业5个月以来首次萎缩,特别是企业报告新订单下降。制造业表现指数较11月份下降2.7点至8.5。读数低于50显示制造业正在萎缩,也显示出近期的复苏仍不完善。

3 从就业市场看,澳新银行(ANZ)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1月报纸和互联网招聘广告数量大幅下跌,结束此前强劲增长势头,可能意味着近期就业快速上升的趋势将暂停脚步。

4 从抵押贷款隋况看,10月、11月和12月的连续升息决定,正在压制抵押贷款市场。在澳大利亚房贷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澳大利亚金融集团(AustralianFi-/lan(3~Group Ltd.)称,该集团1月份发放15.5亿澳元的抵押房贷,较去年同期下降19%,并创5年低点。预计之前的3次升息将居民平均每月抵押贷款还款额提高了至少150澳元。

考虑到其他主要央行加息预期在近期的下降,澳央行的利率决策方向尚未发生“转折”,而是遇到了“波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预计澳央行加息的步伐将较预期放慢,其间观望的次数会多一些。

近期经济形势范文第15篇

我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快速增长,实属不易。要把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更为艰难。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通胀压力还不小。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并会继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近期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今后几个月,还要密切观察和有效应对形势变化,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明年打好基础。我们不但要看到今年和明年,还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从宏观上看,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前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物价水平较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从国际经验看,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是很困难的。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形势不利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还会加重。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把握好发展经济与控制物价两者平衡点,防止顾此失彼。必须清醒地看到,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财政收入、社会发展都会出现困难,民生问题难以改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多。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动荡的形势下,要把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性,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始终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虽然总需求比较旺,但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逐年下滑,居民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农村消费增长较慢。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这是我国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保持必要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需的。但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加大金融调控和外汇储备资产经营管理的难度,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会挤压国内有效需求,增加外部冲击的风险。这是需要努力缓解和避免的。我们必须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际收支调控体系和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